CN109525925B - 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5925B
CN109525925B CN201810640814.XA CN201810640814A CN109525925B CN 109525925 B CN109525925 B CN 109525925B CN 201810640814 A CN201810640814 A CN 201810640814A CN 109525925 B CN109525925 B CN 109525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mitting
housing
sound
speaker device
emitt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08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25925A (zh
Inventor
福屋准
水野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525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5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5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5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扬声器装置,具备:多个出音要素;设于所述多个出音要素间的壁部;和收纳所述多个出音要素以及所述壁部的外壳,所述多个出音要素被收纳在所述外壳内,使得各出音要素的前面朝向相同方向,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前侧的各前侧空间、和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后侧的各后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后侧空间通过所述壁部被相互分割,并且通过设于所述壁部的连通部而让相邻的后侧空间彼此相互连通,在划定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的一部分的所述外壳的壁面,设置将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和所述外壳的外部空间连通的第1放音部。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关于本申请,主张以在2017年9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180668为基础的优先权,将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都引入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第5405461号公报那样,过去,考虑如下那样的扬声器装置:将多个扬声器相对于扬声器外壳的一侧面并排配置,使其各振动板的法线相互平行,在每个扬声器设置隔壁来隔离形成于扬声器外壳的所述各振动板的背面侧的共振空间。
另外,例如如JP专利第5203403号公报那样,考虑如下那样的扬声器装置:将多个扬声器在设于扬声器外壳的内部的声压隔壁并排配置,将在其各振动板的背面侧密闭的空间作为在各扬声器间连通的共振空间,另外,将从各振动板的前面侧到外壳侧面的放音口的导音路也构成为在各扬声器间连通的导音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具备:多个出音要素;设于所述多个出音要素间的壁部;和收纳所述多个出音要素以及所述壁部的外壳,所述多个出音要素被收纳在所述外壳内,使得各出音要素的前面朝向相同方向,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前侧的各前侧空间、和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后侧的各后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后侧空间通过所述壁部被相互分割,并且通过设于所述壁部的连通部而让相邻的后侧空间彼此相互连通,在划定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的一部分的所述外壳的壁面,设置将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和所述外壳的外部空间连通的第1放音部。
本发明的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具备上述的扬声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10的外观的结构的图,其图(A)是电子设备10的完成的状态的主视图,其图(B)是将电子设备10的前盖(bezel)部件16拆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装入到所述电子设备10的盒式扬声器15的外观的结构的图,其图(A)是整体立体图,其图(B)是主视图,其图(C)是右侧视图,其图(D)是背视图,其图(E)是顶视图。
图3是将所述电子设备10在盒式扬声器15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切截面来表示的图,其图(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A-A线截面图,其图(B)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A′-A′线截面图。
图4是将所述电子设备10在盒式扬声器15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切截面来表示的图,其图(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B-B线截面图,其图(B)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B′-B′线截面图,其图(C)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B″-B″线截面图,其图(D)是其图(A)的部分P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所述电子设备10的盒式扬声器15的音响特性的评价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10的外观的结构的图,其图(A)是电子设备10的完成的状态的主视图,其图(B)是将电子设备10的前盖部件16拆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电子设备10的主体例如收纳在纵60mm×横100mm×高度10mm程度的长方形、平板状的设备外壳中而构成,该设备外壳的主要部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重合卡合而构成。
如图1的(B)所示那样,上壳体11具有:构成其左右端的边和下端的边的框部11a、被该框部11a包围并在背面方向成为凹部的LCD装备部11b、沿着该LCD装备部11b的右端打开的布线孔11d、构成上端的边的上框部11c。
在LCD装备部11b重叠装入LCD13和触控面板14,在上框部11c装入盒式扬声器15。
所述盒式扬声器15具有沿着其正面的下端形成的2条放音狭缝15L、15R,穿过该放音狭缝15L、15R将声波放出。
另外,所述盒式扬声器15在其左右两端具有比形成所述放音狭缝15L、15R的正面中央部低的级差部15D1、15D2(参考图2),通过将该级差部15D1、15D2抵住在所述上壳体11中的上框部11c的背面突出而设的扬声器紧固部11p1、11p2并装入,来将有所述放音狭缝15L、15R的正面中央部的高度规定得低于所述上壳体11中的上框部11c的正面的高度。
并且在装入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上壳体11的上框部11c卡合设置前盖部件16,其形成得从设备外壳的上端覆盖到所述LCD13以及触控面板14的上端的一部分。该前盖部件16在与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正面对置的面具有形成大量放音孔16a...的放音区域,使从盒式扬声器15的放音狭缝15L、15R放出的声波穿过该放音孔16a...导出到外部。
由于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有放音狭缝15L、15R的正面的高度规定得低于所述上壳体11中的上框部11c的正面的高度,因此保持为在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正面与所述前盖部件16的背面之间形成间隙d的状态(参考图4的(D)),来自该盒式扬声器15的声波的放出从所述前盖部件16的放音孔16a...效率良好地进行,与来自该盒式扬声器15的声波的放出相伴的振动不会传到所述前盖部件16,能防止颤动声的产生,抑制音质的劣化。
图2是表示装入所述电子设备10中的盒式扬声器15的外观的结构的图,其图(A)是整体立体图,其图(B)是主视图,其图(C)是右侧视图,其图(D)是背视图,其图(E)是顶视图。
盒式扬声器15例如是纵5mm×横30mm×高度8mm程度的小型尺寸,从图2的(E)所示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来看的外形是在左右形成级差部15D1、15D2的倒T字状的外壳,如图2的(A)(B)所示那样,在其正面板15F的下端设置沿着下面板15B左右分割成2部分的宽度1mm程度的放音狭缝15L、15R。
内置于盒式扬声器15的2个同一规格的扬声器19L、19R(图3、图4中后述)所产生的各声波SL、SR当中,声波SL经由放音狭缝15L被放出,声波SR经由放音狭缝15R被放出。
另外,如图2的(A)(E)所示那样,在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上面板15U,在与其左右的所述级差部15D1、15D2对应的位置,设置用于使与内置的扬声器19L、19R分别连接的布线各自穿过的扬声器布线孔15H1、15H2。
图3是将所述电子设备10在盒式扬声器15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切截面来表示的图,其图(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A-A线截面图,其图(B)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A′-A′线截面图。
图4是将所述电子设备10在盒式扬声器15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切截面来表示的图,其图(A)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B-B线截面图,其图(B)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B′-B′线截面图,其图(C)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B″-B″线截面图,其图(D)是其图(A)的部分P的放大图。
所述电子设备10的设备外壳具有以沿着所述下壳体12的内侧的状态设置的内部壳体17,另外,在所述上壳体11中的LCD装备部11b的背面下配置电路基板18。
所述盒式扬声器15,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设备外壳,在将其左右方向的位置如图3的(A)所示那样被向上壳体11的内侧突出的上定位部11s1和11s2所夹的状态下定位,另外,如图3的(B)所示那样,在被向内部壳体17的内侧突出的下定位部17s1和17s2所夹的状态下定位。
另外,盒式扬声器15,相对于设备外壳,使其上面板15U侧的位置如图4的(A)、(D)所示那样,抵住从包绕到设备外壳的上部的上壳体11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11e来进行定位,另外,使其下面板15B的位置如图4的(A)~(D)所示那样抵住所述上壳体11中的LCD装备部11b的上部壁11ba来进行定位。
并且盒式扬声器15如图3的(A)(B)以及图4的(C)所示那样装入,使得将其正面左右的级差部15D1、15D2抵住在所述上壳体11的背侧突出的扬声器紧固部11p1、11p2并在与所述内部壳体17之间夹入。
这时如前述那样,通过使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正面左右的级差部15D1、15D2抵住所述上壳体11的背侧的扬声器紧固部11p1、11p2并扣住,来将该盒式扬声器15的正面板15F的高度规定得低于所述上壳体11中的上框部11c的高度,在该盒式扬声器15被装入到电子设备10的状态下,如图4的(D)所示那样,在该盒式扬声器15的正面板15F的表面与覆盖设备外壳的上部的前盖部件16的背面之间形成间隙d。
接下来说明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内部的结构。
在所述盒式扬声器15装入来内置多个(这里是2个)扬声器19L、19R。
在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设置将该盒式扬声器15的内部空间左右分割的隔壁21,另外在正面板15F设置沿着各放音狭缝15L、15R的间隙与下面板15B平行地以给定的宽度垂下的狭缝壁22L、22R。
另外,在所述盒式扬声器15中的下面板15B的内侧的面,在和所述正面板15F与其左右的级差部15D1、15D2的边界对应的位置,以至少到达所述狭缝壁22L、22R的高度设置分隔部23L、23R。
然后,跨所述各狭缝壁22L、22R的内面侧的下端、所述各分隔部23L、23R、该盒式扬声器15的底板的内面和所述中央的隔壁21的侧面,设置从所述下面板15B以均等的高度环状连续的截面L字状的扬声器安装级差部24L、24R。
对该扬声器安装级差部24L、24R分别卡合包围所述扬声器19L、19R的正面(振动板的前面侧)的外周的L字状外框部19F并通过粘结等进行固着,将该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用上面板15U闭塞。
由此,扬声器19L、19R各自的前侧的空间和后侧的空间被隔离,并且该扬声器19L的前侧空间20L和扬声器19R的前侧空间20R被所述隔壁21隔离。
并且,从所述各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输出到其前侧方向的声波SL、SR,分别将所述前侧空间20L、20R作为导音路进行传播,从各对应的放音狭缝15L、15R被放出。这时,从该各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向其大致法线方向输出的声波SL、SR,分别在其导音路(20L、20R)沿着盒式扬声器15的下面板15B大致垂直地被导向放音狭缝15L、15R的方向并被放出。
如此,使从扬声器19L、19R输出的声波SL、SR沿着位于该扬声器19L、19R的正面的下面板15B垂直地进行方向转换并从放音狭缝15L、15R放出。在声波行进得使行进方向90°转换的情况下,由于频率带越高则指向性越高,因此与行进方向的转换相伴的衰减大。为此,从扬声器19L、19R输出的声音中,频率带比较高的声音由于衰减比较大而声压变得比较小,且频率带比较低的声音由于衰减比较小而声压变得比较大。结果,与刚从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放出后的声音相比,强调了低音的声音从扬声器19L、19R输出。
另外,如图3的(B)以及图4的(B)所示那样,所述扬声器19L的后侧空间(共振空间)25L和扬声器19R的后侧空间(共振空间)25R被所述隔壁21分隔,通过设于该隔壁21的沿着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上面板15U的位置的连通孔21h而成为部分连通的状态。
图5是表示所述电子设备10的盒式扬声器15的音响特性的评价结果的图。
所谓图5的「部分共有」,是通过使设有所述连通孔21h的隔壁21介于在所述实施方式构成的盒式扬声器15中的扬声器19L的后侧空间25L与扬声器19R的后侧空间25R之间,来将各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空间25L、25R仅一部分连通而共有的状态(部分共有)下的音响特性的结果。与此相对,「共有」是在扬声器19L的后侧空间25L与扬声器19R的后侧空间25R之间不设置该隔壁21的共有状态下的音响特性的结果,「隔离」是使不设所述连通孔21h的隔壁介于扬声器19L的后侧空间25L与扬声器19R的后侧空间25R之间,来将2个后侧空间25L、25R完全隔离的状态下的音响特性的结果。
所述音响特性的评价结果是声压与音质的综合的评价结果。以下详细说明各评价结果。
在「共有」的情况下,在各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空间25L、25R之间不存在隔壁21,通过让各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空间25L、25R完全共有,从而能加大该各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的振幅从而提升声压,结果,在高于1000Hz的频率带,是比「隔离」以及「部分共有」高的评价。反过来,由于产生内部共振,声音的重现性(音质)降低,因此在高于300Hz且1000Hz以下的频率带,是比「隔离」以及「部分共有」低的评价。
在「隔离」的情况下,通过用不设连通孔21h的隔壁将各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空间25L、25R隔离,能抑制内部共振,提升声音的重现性(音质),结果,在500Hz到1000Hz是比「共有」高评的价。反过来,由于得不到该各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的充分的振幅,声压降低,因此在500Hz到800Hz以及1000Hz到2000Hz是比「部分共有」低的评价。
在是本实施方式的盒式扬声器15的结构的「部分共有」的情况下,设有所述连通孔21h的隔壁21介于扬声器19L的后侧空间25L与扬声器19R的后侧空间25R之间,通过将各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空间25L、25R在仪部分共有的状态下进行分割,在300Hz附近到2000Hz附近的频率带X,在声压和音质这两面平衡良好,能得到良好的评价结果。因此,通过将盒式扬声器15做成「部分共有」的结构,与「共有」、「隔离」相比,可以说易于听见人声。例如在电子辞典那样优选易于听见人声的设备中,可知本实施方式的盒式扬声器15的结构是有效的。
根据所述结构的盒式扬声器15,在外壳的内部配置2个同一规格的扬声器19L、19R,使其各振动板在同一平面内成为相同朝向,将各扬声器19L、19R的前侧空间20L、20R和后侧空间25L、25R隔离。另外,在所述各扬声器19L与19R之间设置与该各扬声器19L、19R的法线方向平行的隔壁21,将扬声器19L的前侧空间20L和扬声器19R的前侧空间20R以相同容量隔离,将扬声器19L的后侧空间25L和扬声器19R的后侧空间25R以相同容量分割。
即,所述盒式扬声器15具备:多个扬声器19L、19R;设于所述多个扬声器19L、19R间的隔壁21;和收纳所述多个扬声器19L、19R以及所述隔壁21的外壳,所述多个扬声器19L、19R被收纳在所述外壳内,各扬声器19L、19R的前面朝向相同朝向,位于所述各扬声器19L、19R的前侧的各前侧空间和位于所述各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的各后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多个扬声器19L、19R的各前侧空间相互隔离,所述多个扬声器19L、19R的各后侧空间通过所述隔壁21被相互分割,并通过设于所述隔壁21的连通孔21h让相邻的后侧空间彼此相互连通,在划定所述多个扬声器19L、19R的各前侧空间的一部分的所述外壳的壁面,设置将所述多个扬声器19L、19R的各前侧空间和所述外壳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放音狭缝15L、15R。
并且在构成所述各扬声器19L、19R的前侧空间20L、20R的外壳的壁面当中、法线方向与该各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的法线方向交叉的壁面(即,位于与该各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的法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壁面(这里是正面板15F))设置将该前侧空间20L、20R分别作为导音路来放出声波SL、SR的放音狭缝15L、15R。
进而,在将所述扬声器19L的后侧空间25L和扬声器19R的后侧空间25R分割的所述隔壁21的一部分设置连通孔21h,将该各后侧空间25L、25R作为部分共有的共振空间。
通过如此将各扬声器19L、19R的后侧空间25L、25R用设于隔壁21的连通孔21h形成部分共有的共振空间,能谋求声压的提升,并能抑制内部共振的产生来提升声音的重现性(音质)。
另外,使从各扬声器19L、19R输出的声波SL、SR在作为其导音路的前侧空间20L、20R垂直进行方向转换并从放音狭缝15L、15R放出,由此从扬声器19L、19R输出与刚从扬声器19L、19R的振动板放出后的声音相比强调了低音的声音。
另外,根据装入所述结构的盒式扬声器15的电子设备10,盒式扬声器15的外壳通过将其外面的一部分抵住设备外壳的内面的一部分而被定位并装入,在设有该盒式扬声器15的放音狭缝15L、15R的正面板15F,让覆盖设备外壳的一部分的前盖部件16的设有多个放音孔16a...的区域对置配置。在该情况下,将所述盒式扬声器15的左右的级差部15D1、15D2通过向设备外壳的上壳体11的背侧突出而设的扬声器紧固部11p1、11p2紧固来定位,在与所述前盖部件16的背面之间保持形成间隙d的状态,由此能从所述前盖部件16的放音孔16a...效率良好地进行来自该盒式扬声器15的声波SL、SR的放出,并且与来自相该盒式扬声器15的声波SL、SR的放出相伴的振动不会传到所述前盖部件16,能防止颤动声的产生,能提升音质。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的盒式扬声器15说明了内置2个扬声器19L、19R的示例,但内置3个以上的扬声器,当然也能通过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得到同样的效果。
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功能变形。进而,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能通过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中的适宜的组合来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即使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全构成要件删除几个构成要件,或将几个构成要件以不同形态进行组合,也能解决在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一览中叙述的问题,在能得到发明的效果一览叙述的效果的情况下,能将该删除或组合构成要件而成的结构作为发明进行提取。

Claims (7)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具备:
多个出音要素;
设于所述多个出音要素间的壁部;和
收纳所述多个出音要素以及所述壁部的外壳,
所述多个出音要素被收纳在所述外壳内,使得各出音要素的前面朝向相同方向,
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前侧的各前侧空间、和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后侧的各后侧空间相互隔离,
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相互隔离,
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后侧空间通过所述壁部被相互分割,并且通过设于所述壁部的连通部而让相邻的后侧空间彼此相互连通,
在划定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的一部分的所述外壳的壁面之一,设置将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和所述外壳的外部空间连通的多个放音狭缝,
使从所述多个出音要素输出的声波,在位于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正面的壁面大致垂直地方向转换之后,沿着位于所述正面的壁面从所述多个放音狭缝放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空间,
所述放音狭缝,沿着位于所述正面的壁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壁部设于分割成使与所述多个出音要素对应的各后侧空间相互成为相同容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放音部设于划定所述多个出音要素的各前侧空间的一部分的所述外壳的壁面当中、法线方向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前面的法线方向交叉的壁面,
从所述多个出音要素向各前侧空间发出的声音,在被导向与所述各出音要素的前面的法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后由所述第1放音部放出。
4.一种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其中,
所述设备的外壳,具备设有将从所述扬声器装置发出的声音放出的第2放音部的放音区域,
所述扬声器装置配置在所述设备的外壳内,使得该扬声器装置的所述第1放音部与所述设备的外壳的所述放音区域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其中,
所述扬声器装置,通过让该扬声器装置的外壳的外面当中除了设有所述第1放音部的部分以外的任意的部分抵住所述设备的外壳的内面的一部分,来在所述设备的外壳内对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其中,
所述扬声器装置通过让该扬声器装置的外壳的外面当中除了设有所述第1放音部的部分以外的任意的部分抵住所述设备的外壳的内面的一部分而在所述设备的外壳内对位,从而保持在该扬声器装置的设有所述第1放音部的面与所述设备的外壳的放音区域的某外壳面之间形成了间隙的状态。
CN201810640814.XA 2017-09-20 2018-06-20 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Active CN109525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0668A JP2019057808A (ja) 2017-09-20 2017-09-20 スピーカ装置およびスピーカ装置を備えた機器
JP2017-180668 2017-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5925A CN109525925A (zh) 2019-03-26
CN109525925B true CN109525925B (zh) 2021-10-26

Family

ID=65769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0814.XA Active CN109525925B (zh) 2017-09-20 2018-06-20 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57808A (zh)
CN (1) CN10952592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8298A (ja) * 1988-02-26 1989-08-31 Sony Corp ステレオ型スピーカ装置
JPH0568182U (ja) * 1992-02-24 1993-09-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00156895A (ja) * 1998-11-19 2000-06-06 Kenwood Corp スピーカボックスの構造
CN204795478U (zh) * 2015-07-09 2015-11-18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5071060U (zh) * 2015-10-13 2016-03-02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57808A (ja) 2019-04-11
CN109525925A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7858B2 (en) Loudspeaker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US8284977B2 (en) Multi chamber ported stereo speaker
US5471019A (en) Multiple chamber loudspeaker system
US10284937B2 (en) Sound output and pickup device
WO2012157191A1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移動体装置
CN108810769B (zh) 扬声器模组
CN109525925B (zh) 扬声器装置以及具备扬声器装置的设备
JP2014078935A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6237826A (ja) 平面表示機器用スピーカ装置及び平面表示装置
US10477317B2 (en) Speaker structure
JP7265513B2 (ja) スピーカ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7237530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3994712A (zh) 显示设备
JP2020121604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1818423B (zh) 扬声器
JP7237529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KR100656660B1 (ko) 듀얼 스피커 모듈의 구조
RU2799403C2 (ru) Борт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7139272B2 (ja) 車載装置
WO2022138128A1 (ja) 表示装置
CN220693328U (zh) 电子设备
CN217486606U (zh) 扬声器模组及带屏音箱
WO2022186307A1 (ja) 電子楽器
JPH05307390A (ja) 電子楽器
JPH02158800A (ja) 電子楽器のスピーカ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