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4030A -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04030A CN109504030A CN201811521002.XA CN201811521002A CN109504030A CN 109504030 A CN109504030 A CN 109504030A CN 201811521002 A CN201811521002 A CN 201811521002A CN 109504030 A CN109504030 A CN 1095040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fiber
- component
- ketone
- ether
- composite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C08J5/06—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using pretreated fibrous materi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1/04—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phenols only
- C08J2361/16—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phenols only of ketones with pheno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461/00 - C08J2477/00
- C08J24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J24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06—El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10—Encapsulated ingredi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和树脂基体,其原料中树脂基体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醚醚酮100份,聚酰胺酰亚胺10‑30份,所述聚醚醚酮包含400℃、1000/s下的粘度分别为100Pa·s以下的A组分、100‑250Pa·s的B组分和250Pa·s以上的C组分,所述A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0‑85%,所述B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40%,C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1‑15%,聚酰胺酰亚胺的吸水率大于0.25%,碳纤维的表面具有树脂包覆层。该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且还具有高耐热性、耐溶剂性的优点,可以广泛地用于汽车、飞机、风力发电等领域,替代金属材料,达到减重、改善最终制品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醚醚酮是英国ICI公司于1978年首先开发出的一种全芳香 族半结晶热塑性工程塑料,其大分子链上含有刚性的苯环、柔顺的醚 键及羰基,结构规整,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抗疲劳及 显著的热稳定性,且具有阻燃性。
添加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状材料,是对聚醚醚酮进行进一步 的增强、耐热改性,扩大了其在航空航天、力学、电气、生物工程等 领域的应用的常见方法。由于聚醚醚酮收缩率大、熔体粘度高、流动 性差,所以作为复合材料基体时,其可浸润性较差,与碳纤维界面粘 结性差,影响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敖玉辉等在《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 中,尝试通过调节高温模压时的工艺参数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CN201711429254.5公开了一种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 制备方法及产品。该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磺化单体的共聚反应完成聚醚 醚酮的磺化改性,磺化后的聚醚醚酮能够提高聚合物基体和纤维界面 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以上方法对可以提高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但存在以下问题:通过加工工艺参数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局 限性,对于不同的设备、制品需要调节的加工工艺参数不同,相互间 不一定具有参考价值,且力学性能提高的幅度有限;对PEEK进行化 学改性的技术路线长、设备投资巨大,此方案不适合于制品生产企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碳纤维增 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且还具有高耐热性、 耐溶剂性的优点,可以广泛地用于汽车、飞机、风力发电等领域,替 代金属材料,达到减重、改善最终制品性能的目的,可以有效解决背 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 料,包括碳纤维和树脂基体,其原料中树脂基体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 分:聚醚醚酮100份,聚酰胺酰亚胺10-30份,其中,聚醚醚酮简称 PEEK,聚酰胺酰亚胺简称PAI,聚酰胺酰亚胺有助于提高聚醚醚酮与 碳纤维之间的界面粘结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醚醚酮包含400℃、 1000/s下的粘度分别为100Pa·s以下的A组分、100-250Pa·s的B组 分和250Pa·s以上的C组分,三种粘度的聚醚醚酮复合使用,相对于 单一粘度的聚醚醚酮,或两种粘度的聚醚醚酮复合使用,能够同时提 高复合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具有协同效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A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 的50-85%,所述B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40%,所述C组分占聚 醚醚酮总质量的1-15%,在此范围内,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酰胺酰亚胺的吸水率大 于0.25%,有利于提高同碳纤维之间的界面粘结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碳纤维的表面具有树脂包 覆层,可以提高碳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树脂包覆层占碳纤维重量 的1-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树脂包覆层中含有聚酰胺 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对提高界面粘结性有较好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树脂包覆层中还含有聚酰 胺,且所述聚酰胺占树脂包覆层重量的10-30%,聚酰胺酰亚胺和聚 酰胺在此比例内的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碳纤维和树脂基体之间 的界面粘结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为-40℃-0℃,在该温度下,聚酰胺可以对树脂包覆层中的聚酰胺酰 亚胺起到增柔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树脂包覆层中的聚酰胺酰 亚胺和聚酰胺都是水溶性的,水溶性的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酰胺能够更 好的改善碳纤维和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 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且还具有高耐热性、耐溶剂性的 优点,可以广泛地用于汽车、飞机、风力发电等领域,替代金属材料, 达到减重、改善最终制品性能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 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 分:碳纤维和树脂基体,树脂基体中含有以下组分:聚醚醚酮100份, 聚酰胺酰亚胺10份。
聚醚醚酮包含400℃、1000/s下的粘度分别为100Pa·s以下的A 组分、100-250Pa·s的B组分和250Pa·s以上的C组分。
A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0%,B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40%, C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10%,且A组分为PEEK1,B组分为PEEK2、 C组分为PEEK3。
聚酰胺酰亚胺的吸水率为0.25%。
碳纤维的表面具有树脂包覆层。
树脂包覆层占碳纤维重量的1%。
树脂包覆层中含有聚酰胺酰亚胺。
树脂包覆层中还含有聚酰胺,且聚酰胺占树脂包覆层重量的10%。
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
树脂包覆层中的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酰胺都是水溶性的。
实施例二: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 分:碳纤维和树脂基体,树脂基体中含有以下组分:聚醚醚酮100份, 聚酰胺酰亚胺20份。
聚醚醚酮包含400℃、1000/s下的粘度分别为100Pa·s以下的A 组分、100-250Pa·s的B组分和250Pa·s以上的C组分。
A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80%,B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 C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15%,且A组分为PEEK1,B组分为PEEK2、 C组分为PEEK3。
聚酰胺酰亚胺的吸水率为0.28%。
碳纤维的表面具有树脂包覆层。
树脂包覆层占碳纤维重量的5%。
树脂包覆层中含有聚酰胺酰亚胺。
树脂包覆层中还含有聚酰胺,且聚酰胺占树脂包覆层重量的20%。
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
树脂包覆层中的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酰胺都是水溶性的。
实施例三: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 分:碳纤维和树脂基体,树脂基体中含有以下组分:聚醚醚酮100份, 聚酰胺酰亚胺30份。
聚醚醚酮包含400℃、1000/s下的粘度分别为100Pa·s以下的A 组分、100-250Pa·s的B组分和250Pa·s以上的C组分。
A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85%,B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10%, C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且A组分为PEEK1,B组分为PEEK2、 C组分为PEEK3。
聚酰胺酰亚胺的吸水率为0.3%。
碳纤维的表面具有树脂包覆层。
树脂包覆层占碳纤维重量的10%。
树脂包覆层中含有聚酰胺酰亚胺。
树脂包覆层中还含有聚酰胺,且聚酰胺占树脂包覆层重量的30%。
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
树脂包覆层中的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酰胺都是水溶性的。
实施例、配方和对比例中使用的原料如下:
聚醚醚酮:
PEEK1:400℃、1000/s下的粘度为90Pa·s;
PEEK2:400℃、1000/s下的粘度为150Pa·s;
PEEK3:400℃、1000/s下的粘度为300Pa·s;
聚酰胺酰亚胺:
PAI1:吸水率0.33%;
PAI2:吸水率0.28%;
PAI3:吸水率0.18%;
聚酰胺酰亚胺:
PAI4:水溶性;
PAI5:非水溶性;
聚酰胺:
PA1:水溶性,玻璃化转变温度-46℃;
PA2:水溶性,玻璃化转变温度-22℃;
PA3:水溶性,玻璃化转变温度47℃;
使用以下的测试方法对配方和对比例中的原料、制备过程中的中 间产物以及成品进行各种性能测试:
1.吸水率:将样品在23℃、65%RH下处理24小时,以处理前后 的重量差除以处理前的重量计算吸水率。
2.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氮气气氛,先将 样品用液氮冷冻到-70℃后,以10℃/min升温至100℃,测试样品升 温过程中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熔体粘度:使用一台毛细管流变仪测定,氮气气氛,温度为 400℃、剪切速率为1000/s。
4.碳纤维中树脂包覆层重量百分比:称量100g不含包覆层的碳 纤维长丝含有包覆层之后的重量,重量差除以含有包覆层的碳纤维长 丝的重量,即为碳纤维中树脂包覆层重量百分比。
5.拉伸强度:参照GB/T1447-2005测定,加载速度为2mm/min。
6.弯曲强度:参照GB/T3356-2014测定,加载速度为1mm/min。
7.冲击强度:参照ISO179/1eA测定,模式为缺口冲击。
实施例1-3、配方1-29和对比例1-4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 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根据表1中的原料配方,依次按照如下的制作方法制备碳纤维增 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步骤1:将构成树脂包覆层的树脂原料按其配比溶于溶液中,制 成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树脂包覆层溶液。其中,不含PAI5的树脂 包覆层的树脂原料选用水作为溶剂,含有PAI5的树脂包覆层的树脂 原料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甲乙酮/水为80/20/200(重量比)的混合 液体作为溶剂。
步骤2:将碳纤维长丝在氮气气氛下,于350℃下加热4小时后, 浸入所调配的树脂包覆层溶液一定时间后,取出,于110℃干燥至恒 重。通过调节浸渍时间对碳纤维中树脂包覆层重量百分比进行调节。 最后,于150℃热处理30min,得到表面具有包覆层的碳纤维长丝。 其中,对比例1、2、3的步骤2中仅将碳纤维长丝在氮气气氛下,于 350℃下加热4小时,不进行接下去的表面包覆层包覆工序。
步骤3:将具有包覆层的碳纤维长丝纺织成厚度0.3mm的2D平 纹预成型件。预成型件由2根经纱和2根纬纱组成1个组织循环,目 板钢筘为40筘/8cm,经密为41,纬密为43。
步骤4:使用一台密炼机,将树脂基体各原料于360℃共混后, 用模压机于相同温度模压成厚度0.3mm为树脂基体薄膜。
步骤5:将4层树脂基体薄膜和3层碳纤维长丝预成型件交替积 层后,于400℃、4MPa模压1hr,制得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对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及成品进行各种性能测试,结果列于 表2,从中可以看到:本发明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相对于 各对比例,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刚性和韧性 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表1配方表
备注:“-”表示没有添加此组分。
表2性能参数表
本发明好处:该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 和韧性,且还具有高耐热性、耐溶剂性的优点,可以广泛地用于汽车、 飞机、风力发电等领域,替代金属材料,达到减重、改善最终制品性 能的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 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和树脂基体,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中树脂基体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醚醚酮100份,聚酰胺酰亚胺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醚酮包含400℃、1000/s下的粘度分别为100Pa·s以下的A组分、100-250Pa·s的B组分和250Pa·s以上的C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0-85%,所述B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5-40%,所述C组分占聚醚醚酮总质量的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酰亚胺的吸水率大于0.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的表面具有树脂包覆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覆层占碳纤维重量的1-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覆层中含有聚酰胺酰亚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覆层中还含有聚酰胺,且所述聚酰胺占树脂包覆层重量的10-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覆层中的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酰胺都是水溶性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1002.XA CN109504030B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1002.XA CN109504030B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04030A true CN109504030A (zh) | 2019-03-22 |
CN109504030B CN109504030B (zh) | 2021-07-20 |
Family
ID=65752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21002.XA Active CN109504030B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0403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23367A (zh) * | 2019-08-14 | 2019-11-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WO2022220006A1 (ja) * | 2021-04-14 | 2022-10-2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
WO2022220005A1 (ja) * | 2021-04-14 | 2022-10-2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1733A (zh) * | 2004-08-18 | 2007-09-05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轴承用保持器 |
US20130143025A1 (en) * | 2011-12-06 | 2013-06-06 | Makoto Kibayashi | Thermoplastic resin impregnated tape |
CN108250668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金属接合用树脂组合物及其与金属接合成型品和制造方法 |
-
2018
- 2018-12-12 CN CN201811521002.XA patent/CN1095040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1733A (zh) * | 2004-08-18 | 2007-09-05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轴承用保持器 |
US20130143025A1 (en) * | 2011-12-06 | 2013-06-06 | Makoto Kibayashi | Thermoplastic resin impregnated tape |
CN108250668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金属接合用树脂组合物及其与金属接合成型品和制造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23367A (zh) * | 2019-08-14 | 2019-11-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423367B (zh) * | 2019-08-14 | 2022-04-0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WO2022220006A1 (ja) * | 2021-04-14 | 2022-10-2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
WO2022220005A1 (ja) * | 2021-04-14 | 2022-10-2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04030B (zh) | 2021-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04030A (zh) |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 |
EP0150931B1 (en) | Reinforced composite structures | |
CN102648235B (zh) |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耐热型材和耐热结构材 | |
JPH02258221A (ja) | 複合物製造のための成形型の製造方法 | |
EP3778776A1 (en) |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fiber-reinforced-plastic molding material, and molded article | |
RU2692368C2 (ru) | Смесь полиамидов с улучшенной текучестью | |
CN113403849A (zh) | 一种耐高温碳纤维热塑性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 |
AU607378B2 (en) | Sizing for carbon fiber | |
CN106113813A (zh) | 一种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芳纶纤维的混编布 | |
JPH093777A (ja) | 炭素繊維用サイジング剤及び炭素繊維 | |
EP2970665A1 (en)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s | |
KR950013822B1 (ko) | 강화된 복합체 | |
Grozdanov et al. | Carbon fibers/polyamide 6 composites based on hybrid yarns | |
CN111040282A (zh) | 一种高强度高耐热性的聚乙烯玻璃纤维增强带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471274A (zh) | 一种环氧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752851A (zh) | 聚甲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20534425A (ja) | 強化用繊維にポリアリールエーテルケトンを含浸させる方法及びこのようにして得られる半完成製品 | |
Kale | Nano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Multiwall Carbon Nano Tubes As Composite, Glass Fibre As Fibre With the Help of Epoxy Resin As Resin | |
CN115787147B (zh) |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用的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678788B (zh) | 一种高强高模炭纤维长丝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
CN116333449A (zh) | 一种提升abs加碳纤维性能改善方法 | |
JPH04222865A (ja) | ガラス強化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組成物 | |
CN117820994A (zh) | 一种自发热环氧树脂修复贴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24135939A (ja) | 繊維強化複合材製造用材料セット及び繊維強化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 |
JPH02180934A (ja) | ポリマー複合材料の製造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7 Address after: 215000 Pingwang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AOSHENG COMPOSITE MATERIALS HI-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222002 1127, xinhailian building, 601 Huaguoshan Avenue, Lianyung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AO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