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5888A -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5888A
CN109485888A CN201811231185.1A CN201811231185A CN109485888A CN 109485888 A CN109485888 A CN 109485888A CN 201811231185 A CN201811231185 A CN 201811231185A CN 109485888 A CN109485888 A CN 109485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
thin films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polypyrrole
antibacterial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11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进
毛龙
李知涵
朱和平
肖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2311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5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5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5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461/00 - C08J2477/00
    • C08J24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此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包括聚乳酸薄膜以及均匀覆盖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的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为吡咯单体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的聚吡咯。此抗菌薄膜具有力学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抗菌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聚吡咯聚合到聚乳酸薄膜上,实现对聚乳酸薄膜的改性,方法简单,制备条件易控。

Description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PLA)来源于甜菜、玉米淀粉等可再生资源,其作为脂肪族聚酯的重要成员之一,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性能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而且,PLA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医学和包装。然而,在使用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如接触性生物材料和食品包装),需要PLA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因此,如何对PLA进行改性,使其具有抗菌性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此抗菌薄膜具有力学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将聚吡咯聚合到聚乳酸薄膜上,实现对聚乳酸薄膜的改性,方法简单,制备条件易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包括聚乳酸薄膜以及均匀覆盖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的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为吡咯单体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的聚吡咯。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涂层为Fe3+引发吡咯单体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的聚吡咯。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述聚乳酸薄膜。
S2、将所述聚乳酸薄膜浸泡于FeCl3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
S3、将吡咯单体溶液倒入所述混合溶液进行混合,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发生氧化聚合,得到所述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
本发明实施例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将聚乳酸薄膜浸泡在FeCl3溶液,大量的Fe3+被吸附到聚乳酸薄膜表面并形成Fe3+外层,以Fe3+为氧化剂将吡咯单体氧化成聚吡咯,使得吡咯单体在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聚吡咯抗菌涂层,实现对聚乳酸薄膜的改性。制备得到的复合抗菌薄膜不仅具有聚乳酸薄膜的优良力学性能,还具备聚吡咯良好的抗菌性能。
(2)本发明提供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与直接将聚乳酸、吡咯单体和Fe3+离子混合后制备成混合膜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把聚乳酸制成膜,再加入吡咯单体后,形成的力学性能差的聚吡咯就不易破坏聚乳酸薄膜的力学性能。且聚吡咯在聚乳酸薄膜表面形成抗菌涂层,相比混合膜,抗菌的有效因素聚吡咯能直接接触到细菌,抗菌效果更好,达到显著增强界面作用力和抗菌性能的目的。
(3)本发明提供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易于控制,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制备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6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宏观形貌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的扫描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10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力学性能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热失重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大肠杆菌抗菌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包括聚乳酸薄膜以及均匀覆盖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的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为吡咯单体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的聚吡咯。聚吡咯具备电导率高、热稳定性好、易合成、生物相容性优异等优点。本发明利用聚吡咯可与表面带负电的细菌产生强烈的静电结合作用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结合聚乳酸优良的力学性能,制成兼具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涂层为Fe3+引发吡咯单体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的聚吡咯。以Fe3+为氧化剂将吡咯单体氧化成聚吡咯,使得吡咯单体在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聚吡咯抗菌涂层,实现对聚乳酸薄膜的改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述聚乳酸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步骤包括:将聚乳酸加入三氯甲烷中,磁力搅拌3-5h,超声15-30min,而后转移至模具中干燥成膜。三氯甲烷作为聚乳酸的溶剂,当聚乳酸溶于三氯甲烷中时,聚乳酸分子发生扩张,分子与分子之间距离扩大。在三氯甲烷挥发过程中,溶液浓度逐渐增大,聚乳酸分子之间距离减小,直至形成致密的膜。制备得到的聚乳酸薄膜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磁力搅拌和超声步骤则有助于聚乳酸在三氯甲烷分散均匀,制备得到的聚乳酸薄膜更为平整。
S2、将所述聚乳酸薄膜浸泡于FeCl3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FeCl3溶液为FeCl3·6H2O溶于水中形成。其中,所述FeCl3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
更为优选地,所述FeCl3溶液的浓度为0.03-0.06mol/L,此浓度下制备得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力学性能佳。
进一步地,所述聚乳酸薄膜的浸泡时间为20-40min。更为优选地,聚乳酸薄膜的浸泡在FeCl3溶液的时间为30min。过长浸泡时间易导致聚乳酸薄膜吸附Fe3+过多,从而吡咯单体的氧化过程中对聚乳酸薄膜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等力学性能造成破坏。过短的浸泡时间则会影响聚乳酸薄膜表面抗菌涂层的形成。
S3、将吡咯单体溶液倒入所述混合溶液进行混合,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发生氧化聚合,得到所述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吡咯单体溶液的配置步骤包括:将吡咯单体加入到水溶液中,磁力搅拌或超声5-10min,形成所述吡咯单体溶液。其中,所述吡咯单体溶液浓度为0.045-0.45mol/L。更为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吡咯单体溶液浓度为0.1-0.3mol/L,此浓度下形成的聚吡咯能够在最大程度下保持聚乳酸薄膜的力学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FeCl3·6H2O与所述吡咯单体的质量比为1:4~6。更为优选地,FeCl3·6H2O与吡咯单体的质量比为1:5。在该比例下,复合抗菌薄膜表面的抗菌涂层结构致密,其热稳定性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同时保持一定的力学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抗菌能力。
进一步地,混合步骤为磁力搅拌20-40min,即吡咯单体溶液加到混合溶液中时,需要进行磁力搅拌,使吡咯单体均匀分散到混合溶液中,利于氧化反应充分。更为优选地,磁力搅拌30min。
进一步地,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洗涤、干燥步骤:用去离子水洗涤所述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后,在50-80℃条件下干燥5-20h。
更为优选地,用去离子水洗涤所述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三次后,在60℃条件下鼓风干燥12h。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称取2g的聚乳酸加入到40mL三氯甲烷中,室温下磁力搅拌4h,溶解完全后,超声30min至无明显气泡,转移到水平放置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中自然干燥成膜,得到聚乳酸薄膜。
(2)称取0.1014g的FeCl3·6H2O配制40mL的FeCl3溶液,超声5min。将制备好的聚乳酸薄膜浸入到FeCl3溶液中,浸泡30min。
(3)量取0.125mL吡咯单体配制40mL的吡咯单体溶液,超声10min,至吡咯单体完全溶解。
(4)将吡咯单体溶液倒入浸有聚乳酸薄膜的FeCl3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后反应结束。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最后在60℃的条件下鼓风干燥12h即得到复合抗菌薄膜或者聚乳酸薄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2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3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4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5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6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7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8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9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按表1称取实施例10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对比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薄膜,按表1称取对比例1指定的FeCl3·6H2O和吡咯单体含量,其余材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重复实施例1中的方法。
对比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乳酸-聚吡咯混合薄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称取2g的聚乳酸加入到40mL三氯甲烷中,室温下磁力搅拌4h,溶解完全后,超声30min至无明显气泡。
(2)称量0.625mL的吡咯单体加入三氯甲烷聚乳酸溶液中,搅拌2h,得到混合液。
(3)称取0.5068g的FeCl3·6H2O配制40mL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混合液中,搅拌,氧化聚合4h,转移到水平放置的聚四氟乙烯模具中自然干燥成膜,得到聚乳酸-聚吡咯混合薄膜。
表1为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制备过程中FeCl3·6H2O和吡咯单体的配比。其中,吡咯(Py):AR,纯度≥99.7%,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FeCl3·6H2O:AR,纯度≥99.0%,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三氯甲烷:AR,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表1实施例1~实施例10和对比例1的材料配比
FeCl<sub>3</sub>·6H<sub>2</sub>O/g 吡咯单体(Py)/mL
实施例1(PP1) 0.1014 0.125
实施例2(PP2) 0.2027 0.250
实施例3(PP3) 0.3041 0.375
实施例4(PP4) 0.4055 0.500
实施例5(PP5) 0.5068 0.625
实施例6(PP6) 0.6082 0.750
实施例7(PP7) 0.7096 0.875
实施例8(PP8) 0.8109 1.000
实施例9(PP9) 0.9123 1.125
实施例10(PP10) 1.0136 1.250
对比例1(PLA) 0 0
图2为实施例2~6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宏观形貌照片。从图2中可见,随着FeCl3·6H2O和Py的投入比不断增加,聚乳酸薄膜表面的黑色物质越来越多,透明度越来越低。
图3为实施例3~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的扫描电镜图。如图3所示,PP4的表面存在孔洞,PP5和PP6的表面逐渐变成较为致密结构。同时,随着FeCl3·6H2O和Py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聚吡咯涂层的厚度随之增加,并且聚吡咯涂层与聚乳酸薄膜界面结合紧密。
图4为实施例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从图4中可以看到,在2996cm-1和1454cm-1处出现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聚乳酸分子链上-CH3的伸缩振动峰和弯曲振动峰,1750cm-1处的特征吸收峰为聚乳酸分子链上C=O的伸缩振动峰,1179cm-1和1079cm-1处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于聚乳酸分子链上C-O-C的伸缩振动,这表明了聚乳酸中酯基的存在。在实施例5(PP5)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聚乳酸的全部特征吸收峰,但各处的特征吸收峰均明显减弱,这是由于聚吡咯抗菌涂层的存在减弱了聚乳酸的红外吸收强度。除了聚乳酸的特征吸收峰外,在1547cm-1附近处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征吸收峰,该峰归属于聚吡咯环上C-C伸缩振动,由此也进一步确定聚吡咯在聚乳酸薄膜表面发生了原位聚合。
图5为实施例1~10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力学性能曲线图。从图5中可以看到,随着FeCl3·6H2O和Py的投入比不断增加,实施例1~10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的力学性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聚吡咯抗菌涂层较差的力学性能所致。特别是FeCl3·6H2O的投入量超过0.5g时(对应着PP5),断裂伸长率降低幅度开始显著增加。相比于对比例1,PP5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下降。因此,综合图2~图5分析,PP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能力。
除此之外,发明人还发现,实施例5(PP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图6为实施例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热失重曲线。从图6可以看到,对比例1的T-5%为302.7℃,T-50%为355.2℃。而实施例5(PP5)的聚乳酸薄膜表面形成聚吡咯抗菌涂层之后,复合抗菌薄膜的T-5%提高至327.5℃,T-50%也提高到359.4℃。相比于对比例1,实施例5(PP5)的T-5%增加幅度达到了24.8℃。由于聚吡咯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够更好地起到隔热作用,有助于延迟聚乳酸的热降解温度。这表明聚吡咯抗菌涂层存在的复合抗菌薄膜的热稳定明显得到提高,提高聚乳酸薄膜的使用性能。
试验例1
用LB液体培养基稀释大肠杆菌菌悬液至600nm吸光度值为~0.1后,吸取0.1mL菌悬液于LB培养基上涂布均匀,将实施例5(PP5)和对比例1加入到含有灭菌蒸馏水的离心管,浸泡24h后,置于含菌培养基表面,37℃培养16h后,测定抑菌圈大小以确定实施例5和对比例1的抗菌活性。其中,实施例5和对比例1薄膜的直径为10mm,抗菌结果如图7所示。
图7为实施例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大肠杆菌抗菌测试结果。从图7(a)中可以看到,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没有出现抑菌圈,这表明聚乳酸薄膜并没有可识别的抗菌性。图7(b)看出,实施例5(PP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有一定程度的卷曲,并没有与菌落充分接触,导致抑菌圈没有充分体现其抗菌性能,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抑菌圈,说明其具备抑菌效果。
试验例2
用接种环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中,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取生长好的菌落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在恒温培养摇床中37℃恒温振荡培养24h,再通过LB液体培养基稀释,将相应细菌浓度调至为1×108CFU//mL,而后继续在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h后,稀释细菌悬浮液直到600nm吸光度值为~0.1。取150μl菌液滴至装有15mL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此时菌液浓度为1×105CFU/mL。将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薄膜样品(直径为10mm)分别浸泡到含有菌液的放入锥形瓶中,使薄膜充分浸润在菌液中,37℃恒温振荡培养24h后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摇床中继续培养24h,用菌落计数器统计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通过菌落数来评估样品的抗菌活性。测试得到的数值单位是CFU/cm2,指的是每平方厘米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5、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抗菌活性数据
菌浓度(CFU/cm<sup>2</sup>)
实施例5(PP5) 6.2×10<sup>7</sup>
对比例1 4.8×10<sup>10</sup>
对比例2 5.3×10<sup>10</sup>
基于图7结果,为了进一步定量评价实施例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和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抗菌性能,修正因为薄膜接触面积不足导致抑菌圈尺寸减少的问题,用菌落计数器统计浸有不同薄膜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通过菌落数量来评估样品的抗菌活性。从表2中可以看到,对比例1提供的聚乳酸薄膜的菌浓度达到了4.8×1010CFU/cm2,对比例2提供的混合薄膜的菌浓度达到了5.3×1010CFU/cm2,而实施例5(PP5)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的菌浓度降低至6.2×107CFU/cm2。实施例5相比于对比例1,菌浓度降低幅度达到了2个数量级。而实施例5相比于对比例2,菌浓度降低幅度达到了1个数量级。这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抗菌薄膜,使抗菌的有效因素聚吡咯能直接汇聚在薄膜表面,能直接接触到细菌,抗菌效果更好,能达到更好的抗菌性能的目的。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乳酸薄膜以及均匀覆盖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的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为吡咯单体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的聚吡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涂层为Fe3+引发吡咯单体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聚合形成的聚吡咯。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述聚乳酸薄膜;
S2、将所述聚乳酸薄膜浸泡于FeCl3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
S3、将吡咯单体溶液倒入所述混合溶液进行混合,在所述聚乳酸薄膜表面发生氧化聚合,得到所述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聚乳酸薄膜的制备步骤包括:将聚乳酸加入三氯甲烷中,磁力搅拌3-5h,超声15-30min,而后转移至模具中干燥成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FeCl3溶液为FeCl3·6H2O溶于水中形成;其中,所述FeCl3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eCl3·6H2O与所述吡咯单体的质量比为1:4~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聚乳酸薄膜的浸泡时间为20-40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吡咯单体溶液的配置步骤包括:将吡咯单体加入到水溶液中,磁力搅拌或超声5-10min,形成所述吡咯单体溶液;其中,所述吡咯单体溶液浓度为0.045-0.45mol/L。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混合步骤为磁力搅拌20-4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用去离子水洗涤所述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后,在50-80℃条件下干燥5-20h。
CN201811231185.1A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485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1185.1A CN109485888A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1185.1A CN109485888A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5888A true CN109485888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92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1185.1A Pending CN109485888A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58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8957A (zh) * 2019-04-18 2019-08-02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聚吡咯-聚己内酯抗菌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3413486A (zh) * 2021-06-01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表面改性的聚醚醚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4245A (zh) * 2005-04-06 2006-10-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抗菌材料
CN102168371A (zh) * 2011-03-08 2011-08-31 四川大学 在位聚合制备聚吡咯包覆聚乳酸电纺丝复合膜的方法
CN106496622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素复合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2379A (zh) * 2017-02-20 2017-06-1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含天然抗菌成分的聚乳酸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505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聚乳酸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4245A (zh) * 2005-04-06 2006-10-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抗菌材料
CN102168371A (zh) * 2011-03-08 2011-08-31 四川大学 在位聚合制备聚吡咯包覆聚乳酸电纺丝复合膜的方法
CN106496622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纳米纤维素复合抗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2379A (zh) * 2017-02-20 2017-06-1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含天然抗菌成分的聚乳酸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505A (zh) * 2017-11-22 2018-04-20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聚乳酸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NOIT BIDEAU ET AL.: ""Mechanical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a nanocellulose-polypyrrole multilayer composit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8957A (zh) * 2019-04-18 2019-08-02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聚吡咯-聚己内酯抗菌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0078957B (zh) * 2019-04-18 2021-07-02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聚吡咯-聚己内酯抗菌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3413486A (zh) * 2021-06-01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表面改性的聚醚醚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Using in situ dynamic cultures to rapidly biofabricate fabric-reinforced composites of chitosan/bacterial nanocellulose for antibacterial wound dressings
CN108893863B (zh) 一种zif-8/聚偏氟乙烯复合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uan et al. Evaluation of nanocellulose carriers produced by four different bacterial strains for laccase immobilization
CN105709701B (zh) 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石墨烯/菌丝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u et al.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membranes in a modified airlift bioreactor by 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Hassan et al.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produced by Acetobacter xylinum and Komgataeibacter saccharovorans under 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CN109485888A (zh)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782B (zh) 一种细菌纤维素多孔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58874A1 (zh) 一次成型的凝胶纤维复合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047482A (zh) 一种多孔壳聚糖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ui et al. Biomimetic composite scaffolds based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dopamine on ultrasonication induced cellulose nanofibrils (CNF) adsorbing onto electrospu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nanofibers
Yin et al. Improvement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biosynthetic bacterial cellulose/lotus root starch composites
CN109369941A (zh) 一种聚乳酸-聚吡咯/银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67252A (zh) 纤维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12380A (zh) 一种海藻酸钠/芳纶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Vaezifa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LGA/chitosan electrospun nano-biocomposite fabricat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CN112158945A (zh) 一种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生物滤池填料制备与强化方法
CN111635572A (zh) 一种纳米TiO2改性聚乙烯的复合抗菌薄膜及其制法
CN112522345B (zh) 一种发酵、工业化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方法
CN107445289B (zh) Pva/壳聚糖球形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40117B (zh) 一种通过调控蛹虫草菌球形态来增强蛹虫草材料机械性能的方法和应用
CN108118023B (zh) 纤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l-Islam et al. Bacterial cellulose: trends i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CN110903606A (zh) 一种植物油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8925B (zh) 薄壁细胞纤维素与液态金属纳米液滴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