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头装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头加工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拉链头装配机。
背景技术
拉链因为其易于进行开合操作的便利性,被广泛应用于衣物、箱包等工业领域。拉链头作为拉链进行开合操作的连接部件,其作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对拉链使用场合的多样性发展,对于拉链头的功能也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例如,为了防止拉链自动开合造成财务损失,就出现了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拉链头。
目前,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3271520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拉链自动头,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拉头体、拉片、马钩、直弹片和帽盖,直弹片位于帽盖内,用于给马钩提供向下运动的趋势,在未拉起拉片时,马钩嵌入拉链的齿内达到自锁目的。
另外,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 206150617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拉链组合机,包括拉链机本体,所述的拉链组合机包括中心转盘,所述中心转盘的周向依次设置金属拉头装配装置、拉片装配装置、马钩装配装置、帽盖装配装置和物理打击点,所述中心转盘上设有传送区,金属拉头通过金属拉头装配装置落入中心转盘上的传送区,中心转盘带动金属拉头转动,分别进入拉片装配装置、马钩装配装置、帽盖装配装置和物理打击点对金属拉头进行拉片装配、马钩装配、帽盖装配以及铆点固定。
采用上述拉链组合机可以实现自锁拉链头的装配,但缺陷是无法一次性装配成型。主要难点在于,弹片需要安装在马钩与帽盖之间,如果按正常装配顺序,装了马钩再装弹片,由于马钩无法对弹片起到稳定支撑,弹片无法固定于马钩上,因此使得帽盖也无法安装。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先单独将弹片固定于帽盖内,再将安装有弹片的帽盖重新放入振动盘送料,最终将帽盖铆压至拉头体上,使得弹片最终安装于马钩的上方。现有的上述方法无疑增加了装配的工序,影响了装配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头装配机,用于实现将弹片帽盖一次性装配于拉头体上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链头装配机,包括:
副转盘,副转盘周向上分布有夹具;夹具包括在外力作用下可向两侧撑开,失去外力作用时可复位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用于夹持弹片的凸块;凸块的上侧形成用于放置帽盖的放置区;副转盘的周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将弹片安装于凸块间的上弹片机构和用于将帽盖安装于凸块上的上帽盖装置;
主转盘:主转盘周向分布有用于放置拉头体的传送区,所述主转盘的安装高度低于副转盘且主转盘与副转盘包括有一交集区,所述交集区设置有用于将弹片及帽盖压于拉头体上的弹片帽盖装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主转盘的上侧设置副转盘,于副转盘上设置夹具,通过上弹片机构和上帽盖装置预先将弹片和帽盖安装于夹具中,在主转盘将拉头体输送至交集区时,通过弹片帽盖装配装置将安装于夹具中的弹片帽盖一同压于拉头体上,从而达到将弹片帽盖一次性装配于拉头体上的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弹片机构包括:
弹片输送组件,用于输送长条状的弹片带使弹片带的一端输送至凸块的上侧;
可活动的撑开组件,安装于凸块的下侧,用于挤压进入凸块之间以将凸块向两侧撑开;
可活动的推料组件,与撑开组件相对设置,用于切断弹片带并推动切下的弹片进入凸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用于最终夹持弹片以对弹片进行稳定固定;撑开组件用于将凸块向两侧撑开,弹片带经过弹片输送组件输送至夹持部的上侧,在推料组件的推动作用下,将弹片带切割,使得单个弹片伴随推送组件被推送至撑开组件上,在撑开组件退出夹持部时,夹持部复位将弹片进行夹持,从而达到将弹片稳定输送至夹具内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撑开组件设有在推料组件推动弹片时用于承托弹片的托料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料组件将弹片带切断并推动单个弹片时,托料件承托于弹片并伴随推料组件的移动方向共同运动,使得弹片处于推料组件与托料件之间,弹片可以得到稳定地输送,不易偏移、掉落;可以稳定地输送至凸块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有推头,推头上设置有切刀;所述托料件设有用于容纳推头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头进入凹槽时,推头上的切刀将弹片带切割,使得弹片被冲入凹槽中,通过凹槽与推头的嵌设结构使得推头与托料件同步稳定运动,使得弹片得到稳定输送。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输送组件包括用于卷绕弹片带的放料轮、用于限制弹片带移动方向的导轨以及设置于导轨上用于传动弹片带向前运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带卷绕于放料轮,通过驱动件拖动弹片带,使得放料轮自动放料,达到弹片带自动送料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帽盖装配装置包括:
压料组件,压料组件安装于夹具上方,压料组件包括座体、活动压杆、固定压杆;活动压杆滑动安装于座体且座体内设有支撑活动压杆的弹性件,固定压杆固定于座体;固定压杆设有用于将夹持部向两侧撑开的挤压部;
压料组件连接有驱动其下压的驱动部件,压料组件下压时,活动压杆先接触帽盖,压料组件继续下压时,座体和固定压杆下降,活动压杆保持,弹性件储能;挤压部撑开夹持部时,凸块向两侧撑开,活动压杆、固定压杆、座体下压将帽盖、弹片压至拉头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夹持于凸块之间,帽盖放置于凸块上,且凸块固定于夹持部,夹持部在外力作用下可向两侧撑开;当固定压杆的挤压部挤入夹持部可使得凸块连同夹持部向两侧撑开,且此时活动压杆抵触于帽盖上使得帽盖不会随意移动,当凸块向两侧移动后,帽盖失去凸块的抵触作用可以向下运动,且此时凸块也不再对弹片造成夹持,从而在压料组件继续下降过程中达到将帽盖连同弹片一同压于拉头体上的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压杆的下端设有与帽盖表面适配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压杆下降时,固定槽与帽盖接触且固定槽与帽盖表面适配,可以对帽盖起到稳定的固定,使得凸块被撑开时,帽盖不会偏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压杆中部设有竖向延伸的长孔,所述固定压杆安装于长孔内,固定压杆一端与座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座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压杆安装于长孔中,可以对活动压杆进行限位,使得活动压杆无法脱离座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具包括具有U型缺口的本体;所述U型缺口相对的内壁上安装有活动体,凸块安装于活动体上,本体设有供活动体朝向远离U型缺口一侧移动的间隙,所述本体与活动体之间安装有用于促使活动体复位的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体可以借助间隙向两侧移动,通过复位件将活动体固定于本体上,并通过复位件提供促使活动体复位的势能,从而达到在外力作用下活动体可向两侧撑开,失去外力作用时可复位的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具上下滑动安装于副转盘,副转盘设有向上支撑夹具的支撑弹簧;夹具的上方设有用于向下挤压夹具使得夹具下降的下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推气缸下压夹具可使得夹具更靠近下方的拉头体,使得帽盖和弹片可以更稳定地被压于拉头体上。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克服了传统装配机无法达到将弹片一次性装配入拉头体与帽盖之间的技术难题,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夹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表示撑开组件、夹具、推料组件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弹片输送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弹片带被切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弹片被推动至凸块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弹片被夹持于两个凸块之间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中上帽盖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上帽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帽盖推入夹具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中帽盖安装于夹具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施例凸显压料组件与夹具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凸显挤压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施例压料组件未下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施例活动压杆与帽盖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施例挤压部与活动体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本实施例帽盖和弹片被压入拉头体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夹具;2、撑开组件;3、推料组件;4、U型缺口;5、本体;6、安装体;7、活动槽;8、活动体;9、凸块;10、弹性板;11、安装块;12、中间体;13、楔形块;14、托杆;15、弹簧;16、固定块;17、推头;18、切刀;19、凹槽;20、弹片输送组件;21、弹片带;22、导轨;23、放料轮;24、起拱部件;25、定位槽;26、冲杆;27、机架;28、弹片;29、传动轮;30、主转盘;31、副转盘;32、传送区;33、拉头体装配装置;34、拉片装配装置;35、马钩装配装置;36、弹片帽盖装配装置;37、物理打击点;38、出料装置;39、上弹片机构;40、上帽盖装置;41、振动盘;42、流道;43、上料台;44、下推部件;45、横推部件;46、通孔;47、帽盖;48、压料组件;49、座体;50、活动压杆;51、固定压杆;52、压缩弹簧;53、长孔;54、固定槽;55、挤压部;56、拉头体;57、拉片;58、滑块;59、滑移槽;60、支撑弹簧;61、压盖;62、下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拉链头装配机,如图1所示,包括主转盘30和副转盘31,主转盘30周向上设有用于卡装拉头体的传送区32;在主转盘30周向依次分布有拉头体装配装置33、拉片装配装置34、马钩装配装置35、弹片帽盖装配装置36、物理打击点37和出料装置38。其中主转盘30和传送区32、拉头体装配装置33、拉片装配装置34、马钩装配装置35、物理打击点37和出料装置38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拉头体通过拉头体装配装置33进入传送区32,主转盘30通过其传动装置实现间歇分度转动从而带动拉头体经过拉片装配装置34组装拉片,经过马钩装配装置35组装马钩。
如图1所示,副转盘31安装于主转盘30的一侧且安装高度高于主转盘30,主转盘30的周向上安装有夹具1;且在弹片帽盖装配装置36处时,副转盘31上的夹具1位于主转盘30的传送区32上方。副转盘31借助其传动装置可以实现其间歇分度转动。带动主转盘30和副转盘31间歇分度转动的传动装置为现有公知技术,本文不多赘述。在副转盘31的周向上依次分布有上弹片机构39和上帽盖装置40。
上弹片机构39用于将弹片28输送至夹具1中,上帽盖装置40用于将帽盖47安装于弹片28上;弹片帽盖装配装置36用于将弹片28和帽盖47同时铆压至拉头体上;物理打击点37对帽盖47进行铆点固定,出料装置38用于将成品拨出传送区32。出料装置38可以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将成品推出传送区32即可。
以下对上弹片机构39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该机构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夹具1、撑开组件2、推料组件3。从图2中可见到该夹具1中间设有一U型缺口4,撑开组件2位于U型缺口4的下方,推料组件3位于U型缺口4的上方。夹具1、撑开组件2、推料组件3均连接有安装架,用于提供必要的安装位置(为便于表述本实施例原理,安装架于图中未示出)。并且撑开组件2和推料组件3均连接有一个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撑开组件2或推料组件3实现上下运动;驱动部件在图中未示出,驱动部件可以理解为能够驱动撑开组件2或推料组件3实现上下运动的部件,如气缸;也可以为某些机械传动结构,如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等。
如图3所示,夹具1包括具有U型缺口4的本体5,本体5于U型缺口4两侧均设有安装体6,安装体6面向U型缺口4和远离U型缺口4的一侧均设有活动槽7,每个安装体6上均套装有一个活动体8,活动体8可以借助活动槽7的间隙在安装体6上朝向U型缺口4或远离U型缺口4移动。活动体8位于U型缺口4内的一侧设有凸块9,两个活动体8上的凸块9相对设置。活动体8远离U型缺口4的一侧连接有弹性板10,弹性板10远离活动体8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本体5上。当活动体8远离U型缺口4移动时,弹性板10能够提供活动体8复位的势能。
如图4所示,撑开组件2包括安装块11、顶部设有楔形块13(参照图2)的中间体12,以及位于中间体12两侧的托杆14,中间体12固定连接于安装块11,托杆14滑动连接于安装块11,且安装块11内设有用于支撑托杆14的弹簧15。当楔形块13伴随撑开组件2向上运动时,楔形块13可以将凸块9向两侧撑开,楔形块13在伴随撑开组件2移动至最上方时,楔形块13的顶面低于凸块9的上表面。
如图4所示,推料组件3包括固定块16和安装于固定块16的推头17,推头17的左侧设有切刀18;撑料组件的两根托杆14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推头17的凹槽19。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弹片输送组件20,弹片输送组件20包括用于卷绕弹片带21的放料轮23、用于限制弹片带21移动方向的导轨22以及设置于导轨22上用于传动弹片带21向前运动的传动轮29,传动轮29通过伺服电机进行驱动,伺服电机在图中未示出。该弹片输送组件20的目的在于将弹片带21输送至推头17的正下方。另外,在靠近推料组件3位置处还设有用于对弹片带21进行弯曲处理的起拱部件24,起拱部件24包括位于弹片带21下方的定位槽25,以及位于弹片带21上方的冲杆26;定位槽25设置于机架27上,冲杆26则通过设置于机架27上的气缸进行驱动,气缸在图中未示出。通过冲杆26对弹片带21进行冲压可使得弹片带21间隔地产生弯曲点。
如图7所示,当推头17向下推动时,左侧的切刀18将弹片带21切断,使得切下的单个弹片28伴随推头17被推向托杆14并夹持于推头17与托杆14之间。
如图8所示,由于托杆14为滑动连接于安装块11,在推头17继续向下运动过程中,推头17继续对托杆14进行施压,使得托杆14向下滑动对弹簧15进行压缩,直到弹片28被推动至两个凸块9之间。此时撑开组件2开始复位,楔形块13向下移动离开凸块9,楔形块13刚离开凸块9时,托杆14受到弹簧15的支撑作用依然与推头17抵触,使得弹片28保持在两个凸块9之间,两个凸块9在弹性板10的作用下复位对弹片28进行夹持。
如图9所示,推料组件3和撑开组件2在完全复位后,弹片28便被夹持在两个凸块9之间,达到本实施例所要将弹片28稳定输送至夹具1中的功能。
本段对上帽盖装置40进行介绍:如图10-13所示,上帽盖装置40包括用于输送帽盖47的振动盘41和流道42以及位于夹具1上方的上料台43,帽盖47经过流道42输送至上料台43处,上料台43对应夹具1的U型缺口4处设有供帽盖47下落的通孔46,上料台43于通孔46的上方设有下推部件44,上料台43上还设有用于将落于上料台43的帽盖47推送至通孔46处的横推部件45。当横推部件45将帽盖47推送至通孔46处时,下推部件44将帽盖47下推至U型缺口4内并支撑于凸块9上(状态如图13)。下推部件44和横推部件45可以采用气缸实现。
以下对弹片帽盖装配装置36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包括压料组件48,压料组件48包括座体49、活动压杆50、固定压杆51、压缩弹簧52。座体49内设有滑槽,活动压杆50上下滑动连接于座体49;在活动压杆50的中部设有纵向延伸的长孔53;固定压杆51安装于长孔53内,其中固定压杆51的一端与座体49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座体49。压缩弹簧52安装于滑槽的底部并对活动压杆50进行支撑,在压缩弹簧52的作用下,活动压杆50向滑槽外延伸至最大距离,使得长孔53靠近滑槽内的一端端壁与固定压杆51的一端抵触形成限位。活动压杆50的外端设有与帽盖47表面适配的固定槽54。
如图15所示,固定压杆51位于座体49外的一端设有向两侧凸起的挤压部55,挤压部55的下端为外扩的弧形。
如图14、15所示,该压料组件48设置于夹具1的上方;且座体49连接有驱动座体49整体向下运动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可以为气缸等可以驱动座体49上下运动的部件,驱动部件图中未示出。当座体49整体向下运动时,活动压杆50的固定槽54先与帽盖47接触,对帽盖47进行定位;在座体49继续下压时,活动压杆50抵触于帽盖47上无法继续向下运动,于是只有固定压杆51和座体49向下运动,此时压缩弹簧52被压缩;固定压杆51和座体49向下运动过程中直到固定压杆51的挤压部55接触到U型缺口4的边沿,挤压部55下端呈外扩的弧形可以挤入U型缺口4内将活动体8向两侧撑开,由于活动体8和凸块9一体连接,从而使得凸块9也向两侧撑开;凸块9向两侧撑开后,不再对帽盖47造成阻挡,座体49和活动压杆50顺势向下运动,将帽盖47连同弹片28向下压入位于夹具1下方的传送区32的拉头体56上。
如图16-19所示,夹具1靠近副转盘31圆心的一侧设有滑块58,副转盘31设有供滑块58上下滑动的滑移槽59,副转盘31上设有对夹具1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弹簧60,副转盘31上方设有对夹具1起限位作用的压盖61。在副转盘31的上方设有下推气缸62,下推气缸62安装于机架上,在压料组件48向下运动时,下推气缸62同时下压使得夹具1下降,可以缩小夹具1上的帽盖47与传送区32上的拉头体56之间的间距,使得压料组件48将帽盖47连同弹片28压入拉头体56时,动作更稳定,弹片28不易脱出。在下推气缸62复位时,夹具1复位,夹具1与传送区32的间距增大,使得主转盘30转动时,夹具1不会对拉头体56造成阻挡。尤其对于拉片57存在上翘情况的拉链头组装时,拉片57不会受到夹具1的阻挡。
采用本实施例,副转盘31、上弹片机构39、上帽盖装置40可以实现将弹片28、帽盖47安装于夹具1上并将夹具1转动至弹片帽盖装配装置36处的功能;主转盘30、拉头体装配装置33、拉片装配装置34、马钩装配装置35、弹片帽盖装配装置36、物理打击点37、出料装置38可以实现拉头体56上料、拉片57装配、马钩装配、弹片28帽盖47一同装于拉头体56、对帽盖47进行铆点固定、成品出料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