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4938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4938A
CN109414938A CN201780040838.5A CN201780040838A CN109414938A CN 109414938 A CN109414938 A CN 109414938A CN 201780040838 A CN201780040838 A CN 201780040838A CN 109414938 A CN109414938 A CN 109414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rinter
recording medium
ink ribbon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8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靖幸
菊井健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4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0Constructions of guides for th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3/00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ribbons or like character-siz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33/14Ribbon-feed devices or mechanism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盖构件(202)收容将墨带(302)保持为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的带单元,盖构件(20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壳体(201)连结,在盖构件(202)的下侧设置有内侧带安装用开口,在盖构件(202)的上侧设置有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从而能够从盖构件(202)的上侧与下侧的双方向来进行作业。由此,能够选择性地利用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或内侧带安装用开口来进行作业,能够实现墨带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墨带来进行记录动作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通过使用墨带而将该墨带的墨液转印于记录介质来进行记录动作的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存在如下技术:将收容于能够开闭的盖构件的内侧且对墨带进行保持的带单元设置为相对于打印机主体以及收容打印机主体的框体的盖而能够摆动,在墨带的更换作业时,通过使带单元摆动而从盖构件分离从而在带单元的周围确保用于作业的空间(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90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86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0320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147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0963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现有技术存在即使在使带单元摆动而在带单元的周围确保了用于作业的空间的状态下,也只能从一个方向对带单元进行作业从而作业性差的问题。具体而言,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必须以从下方观察墨带的姿态进行作业,作业者的负担较大,从而作业者会疲劳。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现有技术存在使带单元摆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并且,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由于结构复杂而构成打印机的部件数量多的问题。并且,存在由于结构复杂、部件数量多,从而与简易的结构、部件数量少的情况相比,打印机损坏的频度变多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提供能够实现墨带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的打印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具备:壳体,其呈大致箱形状,且具备朝向一方而开口的第一开口;压印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盖,其呈大致箱形状,且具备朝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反一侧的另一方而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盖经由连结构件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壳体连结,所述盖通过以所述连结构件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位于使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置的闭合位置和开放所述第二开口的打开位置;打印头,其设置在所述盖内,在所述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压印件对置;以及一对轴构件,其设置为在所述盖内的比所述打印头更靠所述第二开口侧处能够绕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轴心转动,在所述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将位于所述压印件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墨带保持为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所述盖具备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反一侧使所述打印头以及所述一对轴构件向外部开放。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在俯视观察时,所述一对轴构件与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重叠。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打印机具备对记录介质进行引导的搬运引导构件,所述搬运引导构件设置为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侧覆盖所述墨带的带引导位置与使所述墨带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向外部开放的带开放位置之间转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打印机具备:保持部,其将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状的记录介质保持为能够从外周侧的端部拉出;以及缓冲构件,其包括设置于所述搬运引导构件且能够沿相对于将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记录介质在所述压印件与所述打印头之间搬运的搬运路径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位移的抵接构件、以及对所述抵接构件向所述搬运路径侧施力的施力构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搬运引导构件位于所述墨带与所述搬运路径中的记录介质之间。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第三开口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一对轴构件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第三开口跨及所述盖中连续的两个面而设置。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打印机具备从所述第三开口直至对所述一对轴构件分别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引导构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引导构件呈与所述支承部侧相比越趋向所述第三开口侧而越扩展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具有能够实现墨带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顶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沿箭头X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打印机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从图3所示的打印机将带支承轴以及带卷绕轴拆除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沿箭头X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打印机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盖构件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使图7所示的打印机的上侧纸张引导件位于带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沿箭头Y方向观察图8所示的打印机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的说明图(其一)。
图1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的说明图(其二)。
图1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3A是示出上侧纸张引导件以及缓冲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B是示出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以及缓冲构件1210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中的缓冲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其一)。
图1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中的缓冲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其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打印机的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示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沿副扫描方向切断的剖面。
在图1中,打印机100具备打印机主体101、以及收容打印机主体101的框体102。打印机主体101具备对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的记录介质进行保持的记录介质保持部103。记录介质保持部103具备纸张轴104,该纸张轴104插入在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的记录介质的内周侧形成的圆筒状的空间(芯)。
记录介质保持部103对插入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状的记录介质的芯的纸张轴104的两端进行支承(参照图7)。具体而言,纸张轴104在插入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的记录介质的芯的状态下支承于壳体(参照图2中的附图标记201)。纸张轴104相对于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的记录介质的芯并不固定,通过相对于芯的旋转而进行空转从而将该记录介质支承为能够绕轴心旋转。由此,能够将记录介质从外周侧的端部抽出。
纸张轴104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壳体装卸,例如在记录介质的更换时等,纸张轴104相对于壳体装卸。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记录介质保持部103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持部。
打印机主体101具备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该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将记录介质保持部103所保持的记录介质经由记录部105而向纸张排出口107引导。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形成在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与纸张排出口107之间。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搬运路径。
在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的上侧设置有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对从记录介质保持部103沿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搬运的记录介质的位置从该记录介质的上侧进行引导。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上侧纸张引导件108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搬运引导构件。
在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的下侧设置有下侧纸张引导件109。下侧纸张引导件109对从记录介质保持部103沿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搬运的记录介质的位置从该记录介质的下侧(铅垂方向中的下侧)进行引导,并对该记录介质从下侧进行支承。
在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设置有传感器110,该传感器110对在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中搬运的记录介质的有无进行检测。传感器110例如能够通过光电传感器来实现,该光电传感器通过投光部所投射的光在受光部中的受光的有无来对记录介质的有无进行检测。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110设置为在受光部110a与投光部110b之间形成的光路与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交叉。在该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00中,投光部110b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受光部110a设置于下侧纸张引导件109,投光部110b与受光部110a以将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夹在中间的方式对置。
记录部105进行对从记录介质保持部103拉出至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中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文字等的记录动作。记录部105并不局限于记录文字,也能够记录符号、规定的图标、其他的图像等文字以外的内容。
记录部105具备打印头111以及压印件112。打印头111例如能够使用进行热敏方式的记录的热敏头。热敏头具备沿主扫描方向(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呈线状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发热电阻体)。
另外,热敏头具备驱动发热电阻体的驱动器IC。驱动器IC从电源向与热敏头中的各发热元件相对应的电极配线选择性地通电,从而使与被通电的电极配线相对应的发热元件发热。热敏头将发热元件中产生的热传递至墨带从而使墨液熔融并转印于记录介质,由此能够在记录介质记录文字、符号、各种图像等。
压印件112呈圆柱形状,且设置为能够绕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轴心旋转。打印头111以将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夹在中间的方式与压印件112的外周面对置。压印件112的外周面遍及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而与热敏头对置。压印件112对在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中搬运的记录介质以将该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夹在中间的方式从与打印头111相反的一侧(下侧)进行支承。压印件112经由规定的轮系(参照图7中的附图标记704)等而与压印件用马达等驱动源连结,并接受从压印件用马达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
记录部105具备支承墨带(参照图3以及图4中的附图标记302)的带单元113。带单元113具备对被提供给记录动作前的墨带进行支承的带支承轴114、以及将记录动作后的墨带卷绕的带卷绕轴115。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设置为能够绕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轴心旋转。
墨带经由打印头111中的压印件112侧的面而架设在带支承轴114与带卷绕轴115之间。记录部105使墨带中与发热的发热元件相对应的部分熔融并转印于记录介质,由此进行记录动作。
另外,带单元113具备使带卷绕轴115旋转的带轴驱动机构。带轴驱动机构由带卷绕马达、将该带卷绕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带卷绕轴115的轮系(参照图7中的附图标记703)、以及驱动该带卷绕马达的带基板等构成。
带单元113通过带轴驱动机构而以配合由压印件112搬运的记录介质的方式抽出带支承轴114所支承的墨带,并将抽出的墨带卷绕于带卷绕轴115。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对轴构件。
上述的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位于在带支承轴114和带卷绕轴115之间架设的墨带与记录介质之间,在比打印头111的记录位置更靠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侧处覆盖墨带。由此,能够防止墨带与记录介质的接触,无论被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保持的记录介质的外径尺寸(余量)如何,都能够防止由记录介质与墨带接触所引起的记录介质的污染。
(打印机100的外观)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00的外观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的外观的说明图。在图2中,示出使用状态中的打印机100的外观。在上述图1中,示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00沿图2中的A-A线切断的剖面。
在图2中,框体102包括壳体201以及盖构件202。在该实施方式1中,盖构件202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盖。壳体201呈具备朝向一方而开口的壳体侧开口(参照图7中的附图标记701)的箱形形状。在框体102的正面侧的壳体201设置有纸张搬运开关203以及灯204。灯204通过点亮的有无、点亮模式或点亮颜色等来告知打印机100的状态等。
盖构件202呈具备朝向与第一开口相反一侧的另一方而开口的内侧带安装用开口(参照图7中的附图标记702)的箱形形状。盖构件202在打印机100的背面侧经由铰链(参照图7中的附图标记710)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壳体201连结。盖构件202在使内侧带安装用开口与第一开口对置的闭合位置和开放内侧带安装用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相对地转动。
框体102具备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将盖构件202相对于壳体201的位置锁定于闭合位置。能够对设置于盖构件202的操作部205进行操作而将锁定解除,从而使位于闭合位置的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
在使用时,打印机100设置为使壳体201所具备的第一开口朝向上方的状态,即使壳体201位于比盖构件202更靠下侧的状态。在盖构件202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的纸张排出口107形成在壳体201与盖构件202之间且形成在框体102的正面。
另外,盖构件202包括盖构件主体206和顶盖207。顶盖207以能够开放的方式闭塞在盖构件202中的与内侧带安装用开口相反的一侧设置的外侧带安装用开口(参照图3中的附图标记301)。顶盖20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盖构件主体206连结,且在闭塞外侧带安装用开口的闭合位置与开放外侧带安装用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在盖构件主体206以及顶盖207设置有窗口208,能够通过窗口208来观察框体102内部。
(盖构件主体206的内部的结构)
接下来,对盖构件主体206的内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的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沿箭头X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打印机100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3以及图4中,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通过使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而开放。在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且使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从盖构件202的上方对卷绕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墨带302的整体进行观察。
另外,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跨及盖构件202中连续的两个面而设置。具体而言,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以跨及盖构件202的上表面和正面而开口的方式设置。由此,在使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从上方以及正面侧在较大范围内观察盖构件202的内侧。
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也可以形成为大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通过这样构成,在使盖构件20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从盖构件的上方在更大的范围内可靠地对卷绕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墨带302的整体进行观察。
另外,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以将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夹在中间的方式与内侧带安装用开口对置。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开口。
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内侧带安装用开口与带支承轴114及带卷绕轴115在俯视观察时重叠。即,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由于内侧带安装用开口以及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而位于两端开放的空间内。
由此,在使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且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侧以及内侧带安装用开口侧这双方进行对架设在带支承轴114与带卷绕轴115之间的墨带302的作业。
图5是示出从图3所示的打印机100将带支承轴115以及带卷绕轴115拆除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沿箭头X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打印机100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5以及图6中,在带单元113设置有支承带支承轴114的第一支承机构。
第一支承机构将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支承为能够转动。具体而言,第一支承机构包括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盖构件202旋转且与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一端嵌合的第一齿轮501、以及与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嵌合的第一支承孔601。
在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设置有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直至第一支承孔601的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在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处,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呈与周围的面相比而朝向盖构件202的外侧凹陷的凹形状。
在将带支承轴114安装于第一支承孔601时,使带支承轴114位于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的范围内,然后沿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将带支承轴114向下方按压。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通过呈凹形状的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与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之间的台阶部分,将向下方被按压的带支承轴114的位置朝向第一支承孔601引导。
通过设置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能够通过仅将带支承轴114向下方按压这一简单的作业而将带支承轴114可靠地安装于第一支承孔601。在将带支承轴114从第一支承孔601拆除时,能够通过仅将带支承轴114向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侧拉起这一简单的作业而将带支承轴114可靠地从第一支承孔601拆除。
另外,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呈与第一支承孔601侧相比越趋向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侧而越扩展的形状。更具体而言,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呈上侧比第一支承孔601侧更扩展的形状。在将带支承轴114安装于第一支承孔601时,首先,在易于作业的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附近使带支承轴114位于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所形成的凹部的范围内,然后沿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将带支承轴114向下方按压。由此,无需进行精细的对位作业,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而将带支承轴114可靠地安装于第一支承孔601。
另外,在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设置有从内侧带安装用开口直至第一支承孔601的第一下侧引导构件603。在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支承轴114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处,第一下侧引导构件603呈与周围的面相比而朝向盖构件202的外侧凹陷的凹形状。另外,第一下侧引导构件603呈与第一支承孔601侧相比越趋向第二开口侧而越展开的形状。
由此,带支承轴114能够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而从盖构件202的下侧安装或拆除。在该情况下,与经由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进行的作业同样地,首先,在易于作业的内侧带安装用开口的附近使带支承轴114位于第一下侧引导构件603所形成的凹部的范围内,然后沿第一下侧引导构件603将带支承轴114向上方按压。
由此,无需进行精细的对位作业,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而将带支承轴114可靠地安装于第一支承孔601。另外,能够通过仅将带支承轴114向内侧带安装用开口侧拔出这一简单的作业而将带支承轴114可靠地从第一支承孔601拆除。
另外,在带单元113设置有支承带卷绕轴115的第二支承机构。第二支承机构将带卷绕轴115的轴心方向上的两端支承为能够转动。具体而言,第二支承机构包括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盖构件202旋转且与带卷绕轴115的轴心方向上的一端嵌合的第二齿轮502、以及与带卷绕轴115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嵌合的第二支承孔604。
在第二齿轮502连结有第三齿轮503。在第三齿轮503连结有带卷绕马达。第二齿轮502以及第三齿轮503构成将带卷绕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带卷绕轴115的轮系。通过带卷绕轴115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带支承轴114被卷绕于该带卷绕轴115的墨带302拉拽而旋转。
在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卷绕轴115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设置有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直至第二支承孔604的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在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卷绕轴115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处,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呈与周围的面相比而朝向盖构件202的外侧凹陷的凹形状。并且,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呈与支承孔侧相比越趋向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而越展开的形状。更具体而言,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呈上侧以及正面侧比第二支承孔604侧更扩展的形状。
在将带卷绕轴115安装于第二支承孔604时,首先,在易于作业的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附近使带卷绕轴115位于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所形成的凹部的范围内,然后沿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将带卷绕轴115向下方按压。
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通过呈凹形状的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与盖构件202的内壁面中的带卷绕轴115的轴心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面之间的台阶部分,将向下方被按压的带卷绕轴115的位置朝向第二支承孔604引导。由此,无需进行精细的对位作业,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而将带卷绕轴115可靠地安装于第二支承孔604。
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第一支承孔601以及第二支承孔604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支承部。并且,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以及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引导构件。
由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大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因此在保持使盖构件202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且使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从而开放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状态下,能够从打印机100的上方对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进行观察,且能够从打印机100的上方进行对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作业。另外,由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朝向正面以及上方开口,因此能够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对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操作。
图7是示出使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的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7中,通过使盖构件202相对于壳体201转动而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从而记录介质保持部103经由壳体侧开口701而向外部开放。盖构件202通过铰链710而与壳体201连结。在该实施方式1中,能够通过壳体侧开口701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开口。
在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纸张轴104能够相对于壳体201装卸。记录介质保持部103具备支承纸张轴104的两端的一对支承部700。一对支承部700设置于壳体201。
一对支承部700分别经由壳体侧开口701而接受来自上方的纸张轴104的端部的插入。由此,在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仅将插入记录介质的芯的纸张轴104的两端从上方分别嵌入一对支承部700这一简单的作业而将记录介质安装于记录介质保持部103。
下侧纸张引导件109以及压印件112设置于壳体201。压印件112接受经由规定的轮系704传递的来自压印件用马达等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
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以及打印头111设置于盖构件202。并且,带单元113设置于盖构件202。由此,上侧纸张引导件108、打印头111以及带单元113随着盖构件202的转动而位移,并且在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位于与下侧纸张引导件109以及压印件112分离的位置。另外,在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盖构件202中的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向外部开放。
通过像这样使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与下侧纸张引导件109分离、以及使打印头111与压印件112分离,能够将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向外部开放。由此,在将以安装于记录介质保持部103的状态从外周侧的端部向记录介顾搬运路径106拉出的记录介顾经由下侧纸张引导件109以及压印件112的上方而拉出至壳体201的正面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仅使盖构件202位于闭合位置这一简单的作业而将该记录介质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01。
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设置为相对于盖构件202能够转动。在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在比打印头111的记录位置更靠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侧处覆盖墨带302的带引导位置与使带单元113向外部开放的带开放位置之间转动。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在位于带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将墨带302经由该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向外部开放。
如上所述,上侧纸张引导件108随着盖构件202的转动而位移,并且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自身相对于盖构件202转动。因此,在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若使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位于带开放位置,则能够使带单元113向外部开放。
由此,能够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进行对架设在带支承轴114与带卷绕轴115之间的墨带302的作业。具体而言,由于是在使用过程中,因此在对分别卷绕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状态下的墨带302进行更换作业时,能够一边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侧进行安装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作业,一边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对使用过程中的墨带302的状态容易地进行确认。并且,由此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进行墨带302的更换作业,并且在更换作业时能够防止切断该墨带302或对墨带302造成伤痕等使墨带302损伤的情况。
图8是示出使图7所示的打印机100的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位于带打开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沿箭头Y方向观察图8所示的打印机100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8以及图9中,使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位于带打开位置,从而能够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来使带单元113的下方向外部开放。
由此,在墨带302的安装、更换时,能够从打印头111中的压印件112侧的一面对墨带302直接进行作业,因此能够以不损伤墨带302的方式将墨带302可靠地架设在带支承轴114与带卷绕轴115之间。
并且,在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且使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带单元113的上方以及下方向外部开放。由此,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装卸作业能够经由第三开口301来进行,且架设墨带302的作业能够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来进行。
这样,通过根据作业内容而在最佳的位置进行作业,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的容易化,从而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在墨带302的使用开始时,在带支承轴114与带卷绕轴115之间架设的墨带302的大部分卷绕于带支承轴114。另外,在墨带302的使用后,在带支承轴114与带卷绕轴115之间架设的墨带302的大部分卷绕于带卷绕轴115。
这样,以偏向任一方的轴构件的方式卷绕有墨带302的状态下的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具有重量。将这样具有重量的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装卸的作业优选对于作业者而言不困难的姿态进行。
在该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00中,能够从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上方进行将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装卸的作业。由此,作业者能够在俯视具有重量的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状态下,以稳定的姿态进行作业。并且,由此能够消除以从下方观察墨带302的姿态进行作业所引起的作业者的疲劳,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的容易化,从而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并省略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对具备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打印机100进行了说明,但例如如图10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也可以不具备上侧纸张引导件108。
(打印机的结构)
图10以及图1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100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0以及图11中,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1000不具备上述打印机1000中的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在这样的打印机1000中,能够通过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而立即使墨带302的下方向外部开放。
另外,在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在墨带302的下方确保较大的作业空间。由此,能够消除以从下方观察墨带302的姿态进行作业所引起的作业者的疲劳,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的容易化,从而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不具备随着盖构件202的转动而位移的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打印机1000中,为了防止由记录介质与墨带302接触所引起的记录介质的污染,也可以具备对记录介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缓冲构件。
缓冲构件例如能够通过呈棒形状的构件来实现,能够配置为在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中的弯曲部分相同的位置处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缓冲构件可以安装于壳体201,也可以安装于盖构件202。另外,缓冲构件只要具有限制作用,则无需为棒形状。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并省略说明。
(打印机的结构)
图1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2中,示出使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的顶盖207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在图12中,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1200具备缓冲构件1210。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因此随着盖构件202的开闭而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一同位移。缓冲构件1210设置在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中的比记录部105侧的前端部更靠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侧处。
(缓冲构件1210的结构)
接下来,对缓冲构件12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A是示出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以及缓冲构件1210的分解立体图。图13B是示出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以及缓冲构件1210的立体图。
在图13A中,示出从带单元113侧观察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以及分解状态的缓冲构件1210时的状态。在图13B中,示出从比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以及缓冲构件1210更靠背面侧且从下侧纸张引导件109(下方)侧观察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以及安装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状态下的缓冲构件1210时的状态。
在图13A以及图13B中,缓冲构件1210包括抵接构件1301和施力构件1302。抵接构件1301通过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平板状的构件来实现。抵接构件1301具备轴部1303,且经由该轴部1303而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旋转。具体而言,轴部1303设置为沿抵接构件1301的上端缘的延伸方向而向抵接构件1301的外方突出。
抵接构件1301的转动轴心即轴部1303在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相对于盖构件202的转动轴心1304的附近由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轴支承。具体而言,通过使轴部1303与在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背面侧的、在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肋状的卡合用突起卡合,从而抵接构件1301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转动。
通过将抵接构件1301在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转动轴心1304的附近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连结,能够稳定地支承缓冲构件1210,从而即使在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缓冲构件1210稳定地工作。
抵接构件1301以使一面侧朝向记录介质保持部103(记录介质保持部103所保持的记录介质)侧且使另一面侧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对置的状态配置。施力构件1302设置在抵接构件1301的另一面侧。施力构件1302具备根据被施加的外力而变形且在该外力解除时恢复至原来的形状的弹性。施力构件1302以使一部分与抵接构件1301的另一面抵接且使另一部分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中的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侧的面抵接的状态配置。
施力构件1302例如能够通过压缩弹簧来实现。在通过压缩弹簧来实现施力构件1302的情况下,在抵接构件1301的另一面设置突起1301a,且使压缩弹簧所形成的圆筒形状的内侧的空间与该突起1301a嵌合,从而能够固定施力构件1302相对于抵接构件1301的位置。
另外,在抵接构件1301的另一面设置有防脱落用的爪构件1301b。爪构件1301b呈从抵接构件1301的另一面突出且前端部分弯曲为钥匙状的形状。爪构件1301b通过向相反方向弯曲的爪构件1301b彼此而成对。在抵接构件1301设置有多对爪构件1301b。
在缓冲构件1210相对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安装作业时,首先,相对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而轴支承抵接构件1301。接下来,使抵接构件1301向按压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方向转动,将爪构件1301b压入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贯通孔1305。
爪构件1301b在被压入时,以使前端部分避开贯通孔1305的缘部的方式发生变形从而通过贯通孔1305。另外,爪构件1301b在其前端部分通过贯通孔1305后,由于自身的弹性而恢复至原来的形状。由于该恢复,爪构件1301b的前端部分与贯通孔1305的缘部卡合。
在未对缓冲构件1210施加有外力的状态下,抵接构件1301被施力构件1302的作用力施力从而位于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分离的位置。通过使爪构件1301b的前端部分与贯通孔1305的缘部卡止,从而被施力构件1302施力的抵接构件1301的位置被限制为不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分离规定距离以上。
在缓冲构件1210中,通过在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与抵接构件1301之间设置的施力构件1302、以及与贯通孔1305卡合的爪构件1301b来防止抵接构件1301的位置变得不稳定。由此,能够使抵接构件1301的位置稳定化。
在施加有对抵接构件1301向接近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方向施力的外力的情况下,该抵接构件1301克服施力构件1302的作用力而向接近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方向位移,即,向离开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的方向位移。另外,在外力消除的情况下,抵接构件1301被施力构件1302的作用力施力而向靠近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的方向位移。这样,抵接构件1301能够沿相对于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位移。
(缓冲构件1210的动作)
接下来,对缓冲构件12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以及图15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中的缓冲构件1210的动作的说明图。在图14以及图15中,示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沿副扫描方向切断的剖面。在图14中示出缓冲构件1210未工作时的状态,在图15中示出缓冲构件1210工作时的状态。
由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保持的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的记录介质1400被从外周侧的端部拉出至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中,被提供给记录部105的记录动作。在记录动作时,通过沿规定方向旋转的压印件112对拉出至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中的记录介质1400施加张力。然后,在记录动作结束时,用于将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的记录介质1400从外周侧拉出的压印件112的旋转停止。
此时,在压印件11的旋转停止后,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的记录介质1400也会由于自身的惯性而在记录介质保持部103稍微旋转。由此,拉出至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中的记录介质1400在未进行记录动作的状态下成为松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对于缓冲构件1210不作用有任何外力,如图14所示,缓冲构件1210中的抵接构件1301由于施力构件1302的作用力而成为向最靠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侧突出的状态。
从图14所示的状态起进行再次的记录动作时,当压印件112旋转时,压印件112的旋转力传递至记录介质1400,对该记录介质1400施加张力。施加有张力的记录介质1400沿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与记录部105之间的最短路径布设,从而从松弛的状态变为架设状态。
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与记录部105之间的最短路径是沿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而布设的路径,与比上侧纸张引导件108更向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侧突出的状态下的抵接构件1301干涉。因此,抵接构件1301被从松弛状态转变为架设状态的记录介质1400施力而以转动轴心1303为中心转动,如图15所示,抵接构件1301通过从记录介质保持部103布设至记录部105的记录介质1400而克服施力构件1302的作用力进而向离开记录介质保持部103的方向位移。
在拉出记录介质1400时,在拉出开始时,对记录介质1400作用有因该记录介质1400的惯性而引起的负荷。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中的记录介质1400的余量越多,与该拉出相关的负荷越大。若与拉出相关的负荷较大,则在自记录介质保持部103的拉出位置与记录部105之间架设的记录介质1400所涉及的张力变大。
在没有缓冲构件1210的情况下,与拉出相关的负荷直接作用于记录部105中的记录介质1400。具体而言,与拉出相关的负荷以将记录介质1400从记录部105向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侧拉拽的方式作用。根据与拉出相关的负荷的大小,存在记录位置发生偏移从而记录品质降低的可能性。另外,根据与拉出相关的负荷的大小,存在使记录介质1400损伤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打印机1200中具备缓冲构件1210,因此在拉出记录介质1400时,抵接构件1301在克服施力构件1302的作用力而向从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离开的方向位移的同时与记录介质1400弹性地抵接。由此,能够抑制与拉出相关的负荷急剧地施加于记录介质1400的情况,能够缓和施加于记录介质1400的冲击(惯性力)。这样,通过在拉出时缓冲施加于记录介质1400的负荷,能够高精度地搬运记录介质1400。
这里,假设在将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壳体201的情况下,为了开放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需要分别对盖构件202与缓冲构件1210进行操作,可能存在作业变得繁琐的情况。另外,假设在将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盖构件202的情况下,为了不对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转动造成障碍,缓冲构件1210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可能存在难以有效地进行与拉出相关的负荷的降低的情况。
与此相对,根据打印机1200,将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因此在维护等时仅通过使盖构件202位于打开位置,即能够容易地开放记录介质保持部103、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另外,根据打印机1200,将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因此不会对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转动造成障碍,能够在最佳的位置有效地降低与拉出相关的负荷。
这样,根据打印机1200,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并且缓冲在拉出时施加于记录介质1400的负荷从而确保记录介质1400的搬运精度。
缓冲构件1210无需配线。通过将这样的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而非下侧纸张引导件109,从而与将缓冲构件1210设置在壳体201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壳体201内确保较大的空间。
这里,在一般的打印机中,电源设置在壳体201内而非盖构件202侧。在该情况下,若将接受来自电源的供电的控制电路基板、传感器等构件设置在相对于壳体201转动的盖构件202,则承担供电、控制信号的传递的配线需要经由铰链710的周围而布置。另一方面,配线的布置位置优选为固定位置而非可动。
在打印机1200中,通过将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能够缓冲在拉出时施加于记录介质1400的负荷,并且能够在壳体201内确保将需要配线的构件配置于壳体201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框体102内的有限的空间从而实现打印机1200的小型化,并且抑制配线的断线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使用热敏头来进行记录动作的记录部105的打印机100、1000、1200进行了说明,但记录部105的记录方式并不局限于热敏方式。记录部105也可以具备通过击打方式来进行记录的击打式打印头111来代替进行热敏方式的记录的热敏头。击打式打印头111具备成束的多个线针,且具有将多个线针的前端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多个线针能够分别独立地向记录介质1400侧突出。
击打式打印头111设置为能够沿主扫描方向(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具备击打式打印头111的记录部105具备使击打式打印头111所具备的线针选择性地突出的驱动器IC、使该击打式打印头111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该驱动机构从而赋予使击打式打印头111往复移动的驱动力的马达等驱动源。
具备击打式打印头111的记录部105在使该击打式打印头111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同时,使多个线针经由墨带302选择性地敲打记录介质1400,通过在记录介质1400打出小点(dot)来进行文字等的记录。对于击打式打印头111,使用公知的技术能够容易地实现因此省略说明。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具备:压印件112,其设置于具备壳体侧开口701且呈大致箱形状的壳体201;作为盖的盖构件202,其呈具备朝向与壳体侧开口701相反一侧的另一方开口的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的大致箱形状,经由铰链710而以能够进行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壳体201连结,通过以该铰链710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位于使该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与壳体侧开口701对置的闭合位置和开放该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的打开位置;以及打印头111,其设置在盖构件202内,在盖构件202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与压印件112对置。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具备作为一对轴构件的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该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设置为在盖构件202内且比打印头111更靠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侧处能够绕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轴心转动,在盖构件202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将位于压印件112与打印头111之间的墨带302保持为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的特征在于,盖构件202具备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该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在与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相反一侧使打印头111、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向外部开放。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能够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以及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进行对打印头111、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作业。例如,能够经由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进行墨带302相对于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装配,能够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进行将该墨带302布置在比打印头111更靠压印件112侧的作业。
这样,通过根据作业内容而选择性地利用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或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来进行作业,能够消除作业者的疲劳,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的容易化,从而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特别是,通过经由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来进行作业,能够像使用开始时、使用后那样,从打印机100、1000、1200的上方对仅卷绕于带支承轴114或带卷绕轴115中的任一方的状态下的具有重量的墨带302进行相对于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装卸的作业。由此,作业者能够在俯视具有重量的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状态下,以稳定的姿态进行作业。
并且,由此能够消除像现有技术的打印机100、1000、1200那样以从下方观察墨带302的姿态进行作业所引起的作业者的疲劳,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的容易化,从而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来进行作业,能够从架设在比打印头111更靠压印件112侧的墨带302侧进行作业。由此,在作业时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不会成为阻碍,能够容易地进行对墨带302的作业。
并且,由此在墨带302分别卷绕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状态下更换墨带302时,即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下更换墨带302时,能够将该墨带302以不切断等损伤的方式容易地取下,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并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通过将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设置在比打印头111更靠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侧,能够实现打印机100、1000、1200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尺寸的小型化、以及墨带302相对于带支承轴114和带卷绕轴115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的兼顾。
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无论作为作业对象的墨带302的重量如何,都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的特征在于,在俯视观察时,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以及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重叠。由此,实现第三开口的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以将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夹在中间的方式与实现第二开口的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对置。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通过将顶盖207以及盖构件202均设为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能够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侧以及内侧带安装用开口侧这双方进行对架设在带支承轴114与带卷绕轴115之间的墨带302的作业。
由此,能够一边目视确认更换作业的过程中的墨带302的状态,一边以稳定的姿态进行墨带302的更换作业,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的容易化,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200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搬运引导构件的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设置为相对于盖而能够在将由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保持的墨带302从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侧覆盖的带引导位置与使该墨带302经由该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向外部开放的带开放位置之间转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通过设置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使对装配状态下的墨带302的作业性提高,因此在维护作业等时,以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使墨带302向外部开放的方式较大地开口,并且在记录动作时能够防止墨带302与记录介质1400的接触。
由此,不会降低对墨带302的作业性,无论被记录介质保持部103保持的记录介质1400的外径尺寸(余量)如何,都能够防止由记录介质1400与墨带302接触所引起的记录介质1400的污染。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的特征在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大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大于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因此在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装卸作业时,不存在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碰撞或钩挂于盖构件202的情况。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经由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进行的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装卸作业,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的特征在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遍及盖构件202中连续的两个面而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遍及盖构件202中连续的两个面而设置,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对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作业范围。由此,能够从与打印机100、1000、1200被配置的状态、作业者的姿态等相对应的方向来进行对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作业,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引导构件的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以及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以及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从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直至作为对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分别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第一支承孔601、第二支承孔604。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在经由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对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进行装配作业时,能够通过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将经由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引导至第一支承孔601、第二支承孔604。由此,能够实现经由有限大小的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进行的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的特征在于,第一上侧引导构件602呈与第一支承孔601侧相比越趋向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侧而越扩展的形状。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的特征在于,第二上侧引导构件605呈与第二支承孔604相比而扩展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000、1200,能够确保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附近的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轴心方向上的端部的位置的自由度。由此,能够实现经由外侧带安装用开口301向盖构件202内装配带支承轴114、带卷绕轴115的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200的特征在于具备缓冲构件1210,缓冲构件1210包括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且能够沿相对于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位移的抵接构件1301、以及对该抵接构件1301向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侧施力的施力构件1302。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200,能够使缓冲构件1210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的开闭连动地位移,因此无需另外移动缓冲构件1210,能够使墨带302经由内侧带安装用开口702向外部开放。
由此,能够实现墨带302的装卸的作业性的提高,并且能够缓冲在拉出时施加于记录介质1400的负荷从而确保记录介质1400的搬运精度。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200的特征在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位于由带支承轴114以及带卷绕轴115保持的墨带302与记录介质搬运路径106中的记录介质1400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200,通过将无需配线的缓冲构件1210设置于上侧纸张引导件108而非下侧纸张引导件109,与将缓冲构件1210设置在壳体201内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壳体201内确保更大的空间。
由此,能够在壳体201内确保的空间配置需要配线的传感器等其他构件,因此在防止由记录介质1400与墨带302接触所引起的记录介质1400的污染的基础上,与将需要配线的构件设置于相对于壳体201可动的盖构件202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断线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对于使用墨带进行记录动作的打印机有用,尤其适用于能够更换墨带的打印机。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0、1200 打印机
114 带支承轴
115 带卷绕轴
201 壳体
202 盖构件
301 外侧带安装用开口(第三开口)
302 墨带
601 第一支承孔
602 第一上侧引导构件
604 第二支承孔
605 第二上侧引导构件
701 壳体侧开口(第一开口)
702 内侧带安装用开口(第二开口)
710 铰链
1210 缓冲构件
1301 抵接构件
1302 施力构件
1301a 突起
1301b 爪构件。

Claims (9)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壳体,其呈大致箱形状,且具备朝向一方而开口的第一开口;
压印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盖,其呈大致箱形状,且具备朝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反一侧的另一方而开口的第二开口,所述盖经由连结构件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壳体连结,所述盖通过以所述连结构件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位于使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置的闭合位置和开放所述第二开口的打开位置;
打印头,其设置在所述盖内,在所述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压印件对置;以及
一对轴构件,其设置为在所述盖内的比所述打印头更靠所述第二开口侧处能够绕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轴心转动,在所述盖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将位于所述压印件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墨带保持为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
所述盖具备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反一侧使所述打印头以及所述一对轴构件向外部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一对轴构件与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对记录介质进行引导的搬运引导构件,所述搬运引导构件设置为能够在从所述第二开口侧覆盖所述墨带的带引导位置与使所述墨带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向外部开放的带开放位置之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保持部,其将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状的记录介质保持为能够从外周侧的端部拉出;以及
缓冲构件,其包括设置于所述搬运引导构件且能够沿相对于将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记录介质在所述压印件与所述打印头之间搬运的搬运路径接近或远离的方向位移的抵接构件、以及对所述抵接构件向所述搬运路径侧施力的施力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引导构件位于所述墨带与所述搬运路径中的记录介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开口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一对轴构件的主扫描方向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开口跨及所述盖中的连续的两个面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从所述第三开口直至对所述一对轴构件分别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引导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呈与所述支承部侧相比越趋向所述第三开口侧而越扩展的形状。
CN201780040838.5A 2016-07-05 2017-06-30 打印机 Pending CN109414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3782 2016-07-05
JP2016-133782 2016-07-05
PCT/JP2017/024270 WO2018008568A1 (ja) 2016-07-05 2017-06-30 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938A true CN109414938A (zh) 2019-03-01

Family

ID=6091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838.5A Pending CN109414938A (zh) 2016-07-05 2017-06-30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5331B2 (zh)
JP (1) JP6753932B2 (zh)
CN (1) CN109414938A (zh)
DE (1) DE112017003421T5 (zh)
WO (1) WO2018008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45848B1 (en) * 2017-01-04 2019-11-27 OCE Holding B.V. Drive gear assembly for a detachable roll
WO2019230011A1 (ja) 2018-06-01 2019-12-0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3979A (ja) * 1985-09-28 1987-04-04 Sato :Kk 熱転写型サ−マルプリンタ
JPH11291584A (ja) * 1998-04-08 1999-10-26 Nec Data Terminal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3191557A (ja) * 2001-12-26 2003-07-09 Canon Ntc Inc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9119827A (ja) * 2007-11-19 2009-06-04 Nec Personal Products Co Ltd プリンタ
CN102371782A (zh) * 2010-08-18 2012-03-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US20150145941A1 (en) * 2012-06-06 2015-05-28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2158B2 (ja) 2008-01-31 2013-08-28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063482B2 (ja) 2008-05-29 2012-10-31 株式会社サトー知識財産研究所 プリンタ
JP5272150B2 (ja) 2012-10-12 2013-08-28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680694B2 (ja) 2013-04-16 2015-03-0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869708B2 (ja) 2015-01-07 2016-02-2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3979A (ja) * 1985-09-28 1987-04-04 Sato :Kk 熱転写型サ−マルプリンタ
JPH11291584A (ja) * 1998-04-08 1999-10-26 Nec Data Terminal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3191557A (ja) * 2001-12-26 2003-07-09 Canon Ntc Inc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9119827A (ja) * 2007-11-19 2009-06-04 Nec Personal Products Co Ltd プリンタ
CN102371782A (zh) * 2010-08-18 2012-03-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US20150145941A1 (en) * 2012-06-06 2015-05-28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18566A1 (en) 2019-04-25
US10875331B2 (en) 2020-12-29
JPWO2018008568A1 (ja) 2019-04-25
JP6753932B2 (ja) 2020-09-09
DE112017003421T5 (de) 2019-03-21
WO2018008568A1 (ja)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29732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EP2284012B1 (en) Dual-side printing apparatus
JP4763577B2 (ja) ロール紙支持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JP2006272920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5272158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869708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9414938A (zh) 打印机
CN102689522A (zh) 打印机
JP4694633B2 (ja) 印刷装置
JP5228809B2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JP5680694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272150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6116377B2 (ja) プリンタ
US20110127310A1 (en)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Supply Mechanism For A Recording Device
CN102189854A (zh) 带盒
JP2009285999A (ja) プリンタ
JP5815065B2 (ja) プリンタ
JP4997337B2 (ja) 印刷装置
CN202862824U (zh) 打印机
JP2008006674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8001657A (ja) プリンタ
JP6074333B2 (ja) プリンタ
JP2006248095A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JP2009078523A (ja) ロール紙保持機構及びプリンタ
JPS62750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910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