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06015B - 载荷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载荷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06015B
CN109406015B CN201810926393.7A CN201810926393A CN109406015B CN 109406015 B CN109406015 B CN 109406015B CN 201810926393 A CN201810926393 A CN 201810926393A CN 109406015 B CN109406015 B CN 109406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portions
movable
pai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63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06015A (zh
Inventor
冈本拓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Mitsu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Mitsu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Mitsumi Inc filed Critical MinebeaMitsumi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406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6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06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06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01L1/2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using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 G01L1/2206Special supports with preselected places to mount the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Mounting of supports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由过载引起的破损的载荷转换器。单元体(2)具有:一对梁部(40、50);和止挡部(60),其设置于一对梁部(40、50)之间,限制可动部(30)的变位。一对梁部(40、50)分别具有:设置于固定部(20)侧的固定部侧应变部(41、51),和设置于可动部(30)侧的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止挡部(60)具有:止挡突出部(70),其从固定部(20)向可动部(30)侧延伸;和一对止挡抵接部(81、82),它们形成得能在一对梁部(40、50)侧分别抵接止挡突出部(70)。一对止挡抵接部(81、82)设置于一对梁部(40、50)的固定部侧应变部(41、51)与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之间。

Description

载荷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荷转换器,特别,涉及用于将载荷转换为电信号的载荷转换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秤等计量装置中,使用了具有罗伯威尔(ロバーバル)机构的罗伯威尔型的负载传感器的计量装置广泛为人所知。这样的计量装置具有用于将载荷转换成电信号的载荷转换器,载荷转换器具有作为罗伯威尔型的应变体而使用的金属制的单元体。该单元体具有中空的对称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罗伯威尔型的称重传感器不仅被使用于上述那样的计量装置,在使用于线锯工作方案的线锯中,也被使用于检测线材的张力。所谓线锯工作方案,是物品的切断工作方案的一种,不受钢筋混凝土等复杂形状的物品和/或水中构造物、较窄的场所、高处等对象物和/或其状态限制,无振动、低噪音且粉尘也少,能够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机械配置且能够在自由的方向上切断。另外,线锯工作方案也被使用于半导体晶锭和/或半导体晶圆的加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83024号公报
近年来,这样的线锯工作方案的加工对象扩大到半导体晶锭和/或半导体晶圆那样的较小的对象,使用于线锯工作方案的线锯也不断小型化。因此,使用于线锯的罗伯威尔型的载荷转换器也要求小型化。
伴随着罗伯威尔型的载荷转换器的小型化,单元体变薄,担心单元体的强度,特别,由于在固定单元体时通过栓销等而外加于单元体的载荷,具有单元体破损的危险。这样,相对于以往使用于线锯工作方案的罗伯威尔型的载荷转换器的单元体,要求一种能够防止破损的产生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过载引起的破损的载荷转换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单元体;和被安装于该单元体的应变仪;所述单元体具有:固定部,其被固定于支撑构件;可动部,其与所述固定部对向(相对),从外部接受载荷;一对梁部,它们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动部之间延伸,互相对向;和止挡部,其被设置于所述一对梁部之间,限制所述可动部的变位;所述一对梁部分别具有: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侧的固定部侧应变部;和被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侧的可动部侧应变部;所述止挡部具有:止挡突出部,其从所述固定部向所述可动部侧延伸;和一对止挡抵接部,它们被形成得能够在一对梁部侧分别相对于该止挡突出部抵接;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被设置于所述一对梁部的所述固定部侧应变部与所述可动部侧应变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中,所述止挡部在所述可动部侧具有收纳所述止挡突出部的止挡收纳部,该止挡收纳部具有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中,在所述止挡收纳部中,在所述止挡突出部的所述可动部侧形成有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中,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止挡突出部的前端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中,所述止挡突出部具有隔着间隙而与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分别对向的一对止挡突出部抵接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中,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可动部为圆盘状的法兰。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中,所述止挡突出部在该止挡突出部的延伸的方向上在比所述止挡突出部抵接部靠所述固定部侧的位置,具有比所述止挡突出部抵接部缩窄的缩窄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中,在所述可动部上,设有安装线材的线材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在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过载引起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的构成的正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的止挡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被安装于线锯的使用状态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的变形例中的止挡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荷转换器,2:单元体(ブロック体),3:应变仪,4、5:树脂盖,6、7:空间,20:固定部,21:对向面,22:螺栓孔,23:背向面,30:可动部,31:对向面,32:螺栓孔,40:上侧梁部,41: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2: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a:端部,43:内侧面,50:下侧梁部,51: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2: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a:端部,53:内侧面,60:止挡部,70:止挡突出部,71:止挡基部,72:止挡前端部,72a:前端,73:前端部分,74、75: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6:缩窄部,77、78:外侧面,80:止挡收纳部,81:上侧止挡抵接部,82:下侧止挡抵接部,83:空间,83a:可动部侧边缘部,85、86:外侧面,90:线材安装部,91:线材(ワイヤ),92:固定螺栓,92a:前端,100:支撑构件,101:螺栓(栓,ボル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1的构成的正视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1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1具备单元体2和被安装于该单元体2的应变仪3。单元体2具有:固定部20,其被固定于支撑构件;和可动部30,其与固定部20对向,接受来自外部的载荷。另外,单元体2具有:一对梁部40、50,其在固定部20与可动部30之间延伸,互相对向;和止挡部60,其被设置于一对梁部40、50之间,限制可动部30的变位。一对梁部40、50分别具有被设置于固定部20侧的固定部侧应变部41、51、和被设置于可动部30侧的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止挡部60具有:止挡突出部70,其从固定部20向可动部30侧延伸;和一对止挡抵接部81、82,它们被形成得能够在一对梁部40、50侧分别相对于止挡突出部70抵接。一对止挡抵接部81、82被设置于一对梁部40、50的固定部侧应变部41、51和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之间。载荷转换器1在例如使用于线锯工作方案的线锯(钢丝锯,ワイヤソー)中,为了检测线材(钢丝)的张力而使用。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图1中的上方设为上侧,将图1中的下方设为下侧。另外,将图1中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设为宽度方向。以下,对载荷转换器1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在单元体2中,固定部20为例如圆盘状的法兰。在单元体2中,可动部30为例如具有与固定部20相同或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盘状的法兰。固定部20在与可动部30对向一侧具有对向面21。对向面21为平面或大致平面状的面。另外,可动部30在与固定部20对向一侧具有对向面31。对向面31为与对向面21平行或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平面或大致平面状的面。另外,在固定部20,如使用图4后述,形成有用于将载荷转换器1固定于使用载荷转换器1的线锯的支撑构件的多个螺栓孔22。另外,在可动部30,形成有用于固定线材安装部90的螺栓孔32,所述线材安装部90用于安装后述的线锯的线材,螺栓孔32贯通可动部30。
另外,在单元体2中,作为一对梁部的一方的上侧梁部40以及作为一对梁部的另一方的下侧梁部50具有互相对称或大致对称的形状。上侧梁部40为在固定部20与可动部30之间延伸的板状的部分,相对于固定部20的对向面21以及可动部30的对向面31正交或大致正交地延伸。
另外,作为上侧梁部40的固定部侧应变部的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以及作为上侧梁部40的可动部侧应变部的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如图2所示,在厚度方向上互相平行或大致平行地延伸,沿着固定部20的对向面21以及可动部30的对向面31而延伸。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以及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如图1所示,是上侧梁部40的与下侧梁部50对向一侧的面(内侧面43)向外侧(上侧)凹陷而形成的。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以及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例如如图1所示,是在内侧面43上通过向外侧圆弧状凹陷的面形成的薄壁的部分。
下侧梁部50是在固定部20与可动部30之间、与上侧梁部40对向地延伸的板状的部分,相对于固定部20的对向面21以及可动部30的对向面31正交或大致正交地延伸。另外,作为下侧梁部50的固定部侧应变部的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以及作为下侧梁部50的可动部侧应变部的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如图2所示,在厚度方向上互相平行或大致平行地延伸,沿着固定部20的对向面21以及可动部30的对向面31而延伸。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以及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如图1所示,是下侧梁部50的与上侧梁部40对向一侧的面(内侧面53)向外侧(下侧)凹陷而形成的。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以及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例如如图1所示,是在内侧面53上通过向外侧圆弧状凹陷的面形成的薄壁的部分。
止挡部60被形成于上侧梁部40与下侧梁部50之间,即,止挡突出部70与一对止挡抵接部81、82被形成于上侧梁部40与下侧梁部50之间。
止挡突出部70沿着上侧梁部40以及下侧梁部50从固定部20的对向面21延伸,如图2所示,具有与上侧梁部40以及下侧梁部50相同或大致相同厚度(在图1中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尺寸)。止挡突出部70也可以不是与上侧梁部40以及下侧梁部50相同厚度。
止挡突出部70具体地说具有:止挡基部71,其从固定部20的对向面21向可动部30侧突出;和止挡前端部72,其从止挡基部71向可动部30侧突出。止挡前端部72的宽度如图1以及图2所示,比止挡基部71的宽度小。宽度为上侧梁部40与下侧梁部50的间隔方向(在图1中为上下方向)的尺寸。
在在长度方向上从止挡前端部72的前端(前端72a)向固定部20侧横跨预定的长度的部分,即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在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一对互相背向的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另外,在止挡前端部72,形成有缩窄部76。缩窄部76是这样的部分:在止挡突出部70的延伸的方向(长度方向)上位于比一对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靠固定部20侧的位置,比一对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缩窄(腰细),即宽度方向的尺寸形成得较小。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在止挡前端部72,缩窄部76被形成为与前端部分73相连接,并连接于止挡基部71。此外,在前端部分73,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可以与缩窄部76隔开,另外,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也可以从前端72a。
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从下侧与作为一对止挡抵接部的一方的上侧止挡抵接部81对向,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5从上侧与作为一对止挡抵接部的另一方的下侧止挡抵接部82对向。上侧止挡抵接部81以及下侧止挡抵接部82沿着止挡突出部70而从可动部30的对向面31延伸,如图2所示,具有与上侧梁部40以及下侧梁部50相同或大致相同厚度。上侧止挡抵接部81以及下侧止挡抵接部82也可以不是与止挡突出部70相同厚度。
另外,上侧止挡抵接部81被设置于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与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之间,同时下侧止挡抵接部82被设置于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与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之间。止挡部60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有在宽度方向上收纳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的止挡收纳部80。止挡收纳部80具有上侧止挡抵接部81以及下侧止挡抵接部82,在可动部30侧形成空间而能够收纳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具体地说,在止挡收纳部80中在止挡前端部72的前端72a的可动部30侧,形成有空间83。空间83在止挡收纳部8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另外,空间83在宽度方向上超过上侧止挡抵接部81而向上侧延伸,另外,超过下侧止挡抵接部82而向下侧延伸。空间83连通于用于固定后述的线材安装部90的螺栓孔32,在将用于固定线材安装部90的固定螺栓92螺合于螺栓孔32时,固定螺栓92的前端92a能够进入到空间83内。即,空间83形成固定螺栓92的躲避空间。如图1所示,空间83的可动部30侧的边缘部即可动部侧边缘部83a优选:在长度方向上位于比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的可动部30侧的端部(端部42a、52a)靠固定部20侧的位置,或位于同一平面上。此外,空间83只要以能够形成固定螺栓92的躲避空间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可,也可以不超过上侧止挡抵接部81以及下侧止挡抵接部82而向外侧(上侧以及下侧)延伸。但是,对于后述的线切割,空间83超过上侧止挡抵接部81以及下侧止挡抵接部82而向外侧延伸比较优选。
止挡突出部70的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以及止挡抵接部81、82更具体地说,在长度方向上,被设置于长度方向中央面A与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之间。长度方向中央面A是在固定部侧应变部41、51与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之间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的部分中与长度方向正交的面。另外,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优选与单元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一致或大致一致,上侧止挡抵接部81和下侧止挡抵接部82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优选与单元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一致或大致一致。另外,止挡收纳部80的从上侧梁部40侧的侧部(外侧面85)到上侧止挡抵接部81为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宽度W1)、和止挡收纳部80的从下侧梁部50侧的侧部(外侧面86)到下侧止挡抵接部82为止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宽度W2)优选相同或大致相同,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宽度W3)、宽度W1、以及宽度W2更优选相同或大致相同。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1的止挡部6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的上侧的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隔着间隙c而与上侧止挡抵接部81对向,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的下侧的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5隔着间隙c而与下侧止挡抵接部82对向。间隙c的大小被设定为应变部41、42、51、52不会通过由载荷引起的可动部30的变位而破损的大小。间隙c的大小被设定为例如与外加能够计测的最大载荷(额定载荷)的150%的载荷时的可动部30的向上方或下方的变位量相当的大小。
单元体2由铝和/或铁等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即,固定部20、可动部30、梁部40、50、止挡部60为由同一材料一体地形成的单元体2的各部分。如图1所示,梁部40、50与止挡突出部70可以在固定部20侧形成为一体,另外,梁部40、50与止挡收纳部80也可以在可动部30侧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上侧梁部40的内侧面43、止挡基部71以及缩窄部76的外侧(上侧)的面(外侧面77)、和止挡收纳部80的外侧(上侧)的面(外侧面85)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的空间6。另外,如图1所示,下侧梁部50的内侧面53、止挡基部71以及缩窄部76的外侧(下侧)的面(外侧面78)、和止挡收纳部80的外侧(下侧)的面(外侧面86)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的空间7。
另外,在各应变部41、42、51、52,从外侧安装有应变仪3,上侧梁部40以及应变仪3从外侧(上侧)由作为树脂制的盖的树脂盖4覆盖,另外,下侧梁部50以及应变仪3也同样,从外侧(下侧)由作为树脂制的盖的树脂盖5覆盖。
图4是概略地表示安装于线锯的使用状态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的构成的剖视图。通过在固定部20的与对向面21背向的背向面23接触于用于固定载荷转换器1的支撑构件100的状态下在固定部20的多个螺栓孔22中螺合有螺栓101,载荷转换器1被固定于支撑构件100。另外,在载荷转换器1中,在可动部30的螺栓孔32中螺合有固定螺栓92,卷绕有线材91的线材安装部90被固定于可动部30。
载荷转换器1通过向被固定于线材安装部90的线材91外加宽度方向的载荷F,而从线材91接受载荷F,产生挠曲而在宽度方向上可动。这样,载荷转换器1的固定部20成为固定端,可动部30成为自由端,通过支撑构件100悬臂状地支撑。
载荷转换器1作为罗伯威尔型的应变体而起作用,应变部41、42、51、52通过载荷转换器1接受的载荷而变形,该载荷经由应变仪3电检测。具体地说,载荷转换器1在从线材91接受载荷F时,可动部30变位,在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以及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产生应力,产生应变。应变仪3检测由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以及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的应变引起的电阻的变化。从而,桥电路等计测电路(未图示)能够通过对各应变仪3的电阻的变化进行运算处理而计算出外加于线材91的载荷。
另一方面,例如,在通过固定螺栓92将卷绕有线材91的线材安装部90安装于可动部30时,即使在外加了以引起应变部41、42、51、52的破损的程度使可动部30变位的过载的情况下,上侧止挡抵接部81也抵接于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或下侧止挡抵接部82也抵接于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5。由此,能够阻止可动部30以引起应变部41、42、51、52的破损的程度向上方或下方变位,防止载荷转换器1的破损。此时,通过将上侧止挡抵接部81设置于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和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之间,并且将下侧止挡抵接部82设置于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和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之间,能够不使各应变仪3的检测值的敏感度下降地防止载荷转换器1的破损。
另外,如上所述,固定螺栓92的超过了可动部30(对向面31)的前端92a进入到止挡收纳部80的空间83内,空间83形成固定螺栓92的前端92a的躲避部。由此,即使在向可动部30外加载荷从而可动部30变位了的情况下,固定螺栓92的前端92a也不会与单元体2的部分干涉,能够防止与上固定部侧应变部41、上可动部侧应变部42、下固定部侧应变部51以及下可动部侧应变部52的变形干涉。因此,能够合应变仪3的检测值成为正确的值。
另外,单元体2上的上侧梁部40、下侧梁部50、止挡部60能够通过形成空间6、7而形成,另外,在止挡部60中,止挡突出部70的止挡前端部72和止挡收纳部80能够通过在形成了空间83后通过线切割形成止挡抵接部81、82以及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而形成。这样,单元体2的各部分的制造容易,能够降低加工成本。特别,能够减少通过线切割而形成的部分,能够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如果在形成缩窄部76后进行线切割,能够进一步缩短线切割工序。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以及止挡抵接部81、82设置于长度方向中央面A与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之间,能够在可动部30的变位量较多的位置设置止挡抵接部81、82以及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能够加宽间隙c的宽度,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另外能够降低加工成本、缩短加工时间。另外,通过将空间83的可动部侧边缘部83a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得比可动部侧应变部42、52的可动部30侧的端部42a、52a靠固定部20侧、或在同一平面上,能够谋求长度方向的小型化。另外,通过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的宽度W3、止挡收纳部80的从上侧梁部40侧的外侧面85到上侧止挡抵接部81为止的宽度W1、和止挡收纳部80的从下侧梁部50侧的外侧面86到下侧止挡抵接部82为止的宽度W2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值,能够将止挡突出部70的前端部分73与止挡抵接部81、82的刚性确保为同等程度。因此,能够防止向止挡部60的任意的部分外加较大的载荷,能够使止挡部60的耐久性提高。
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1,即使在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过载引起的破损。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载荷转换器,能够不使应变部41、42、51、52的敏感度下降地,即不使应变的检测精度下降地,防止由过载引起的破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含本发明的概念以及权利要求书所含的所有的方式。另外,也可以以起到上述的技术问题以及效果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将各构成适当选择地组合。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形状、材料、配置、尺寸等能够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的使用方式而适当变更。
另外,作为载荷转换器1,将以上侧以及下侧的间隙c在长度方向上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将上侧止挡抵接部81以及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以及下侧止挡抵接部82以及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5分别形成得平行的情况设为一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间隙c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各间隙c也可以一边保持一定的间隔一边从固定部20侧向可动部30侧向外侧(上侧或下侧)倾斜地延伸。即,以止挡前端部72的形成有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端部分73)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长度方向上随着从固定部20侧朝向可动部30侧而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状(渐宽,テーパ),同样,也可以止挡抵接部81、82被形成为分别与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平行,以止挡抵接部81、82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隔在长度方向上随着从固定部20侧朝向可动部30侧而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状。由此,即使在外加了以引起应变部41、42、51、52的破损的程度使可动部30变位的过载的情况下,上侧止挡抵接部81也能够与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面接触,或下侧止挡抵接部82也能够与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5面接触,能够使向止挡部60的负载分散。另外,上侧以及下侧的各间隙c也可以遍及从固定部20侧朝向可动部30侧的延伸方向,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间隔不是一定。例如,各间隙c也可以在延伸方向上随着从固定部20侧朝向可动部30侧而间隔变大。在该情况下,越接近可动部30侧,止挡抵接部81、82的变位越大,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将止挡突出部抵接部74、75与止挡抵接部81、82之间的接触设为面接触。
进而,作为载荷转换器1将止挡突出部70为从固定部20向可动部30侧延伸的部分的情况设为一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从可动部30向固定部20侧延伸,也可以具有多个止挡部60。

Claims (9)

1.一种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单元体;和
被安装于该单元体的应变仪;
所述单元体具有:固定部,其被固定于支撑构件;可动部,其与所述固定部对向,从外部接受载荷;一对梁部,它们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可动部之间延伸,互相对向;和止挡部,其在所述一对梁部之间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的对置面,限制所述可动部的变位;
所述一对梁部分别具有: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侧的固定部侧应变部;和被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侧的可动部侧应变部;
所述止挡部具有:止挡突出部,其从所述固定部向所述可动部侧延伸;和
一对止挡抵接部,它们被形成得能够在一对梁部侧分别抵接该止挡突出部;
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被设置于所述一对梁部的所述固定部侧应变部与所述可动部侧应变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部在所述可动部侧具有收纳所述止挡突出部的止挡收纳部,该止挡收纳部具有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止挡收纳部中,在所述止挡突出部的所述可动部侧形成有空间,该空间用于形成固定螺栓的躲避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止挡突出部的前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突出部具有隔着间隙而与所述一对止挡抵接部分别对向的一对止挡突出部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可动部为圆盘状的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突出部在该止挡突出部的延伸的方向上在比所述止挡突出部抵接部靠所述固定部侧的位置,具有比所述止挡突出部抵接部缩窄的缩窄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突出部在该止挡突出部的延伸的方向上在比所述止挡突出部抵接部靠所述固定部侧的位置,具有比所述止挡突出部抵接部缩窄的缩窄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7、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荷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部上,设有安装线材的线材安装部。
CN201810926393.7A 2017-08-15 2018-08-14 载荷转换器 Active CN109406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6800A JP6967914B2 (ja) 2017-08-15 2017-08-15 荷重変換器
JP2017-156800 2017-08-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06015A CN109406015A (zh) 2019-03-01
CN109406015B true CN109406015B (zh) 2023-02-28

Family

ID=65463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26393.7A Active CN109406015B (zh) 2017-08-15 2018-08-14 载荷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67914B2 (zh)
CN (1) CN10940601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6104Y2 (ja) * 1991-11-28 1996-08-07 株式会社テック ロ―ドセル秤
US6472618B1 (en) * 1999-03-30 2002-10-29 A&D Co., Ltd. Electronic weighing scale using general purpose block member
JP2010249731A (ja) * 2009-04-17 2010-11-04 Yamato Scale Co Ltd 過負荷防止機構を備えたロードセル
CN103026185A (zh) * 2010-10-15 2013-04-03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具备防过载机构的称重传感器
CN104374451A (zh) * 2014-11-14 2015-02-25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称量的单体传感器机械结构
CN104603590A (zh) * 2012-11-02 2015-05-06 株式会社爱安德 测力传感器
CN104903691A (zh) * 2012-11-12 2015-09-09 株式会社爱安德 罗伯瓦尔型测力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955Y2 (zh) * 1980-12-11 1987-05-21
US4467661A (en) * 1981-10-02 1984-08-28 Maatschappij Van Berkel's Patent N.V. Load cell with overload protection system
JPH0578429U (ja) * 1992-03-31 1993-10-26 シンポ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加工機用ワイヤ張力検出器
JP5840430B2 (ja) * 2011-09-14 2016-01-06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ロード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51115B2 (ja) * 2013-07-19 2017-06-21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ロードセ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6104Y2 (ja) * 1991-11-28 1996-08-07 株式会社テック ロ―ドセル秤
US6472618B1 (en) * 1999-03-30 2002-10-29 A&D Co., Ltd. Electronic weighing scale using general purpose block member
JP2010249731A (ja) * 2009-04-17 2010-11-04 Yamato Scale Co Ltd 過負荷防止機構を備えたロードセル
CN103026185A (zh) * 2010-10-15 2013-04-03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具备防过载机构的称重传感器
CN104603590A (zh) * 2012-11-02 2015-05-06 株式会社爱安德 测力传感器
CN104903691A (zh) * 2012-11-12 2015-09-09 株式会社爱安德 罗伯瓦尔型测力传感器
CN104374451A (zh) * 2014-11-14 2015-02-25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称量的单体传感器机械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67914B2 (ja) 2021-11-17
JP2019035651A (ja) 2019-03-07
CN109406015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9068B1 (en) Load cell with overload protection
CN110849450B (zh) 称重传感器及包括其的称重秤
JPH10132643A (ja) 力測定装置用衝撃防護装置
RU2660394C2 (ru) Стержневой датчик силы с упрощенной настройкой
EP3722765B1 (en) Load cell
JP6151115B2 (ja) ロードセル
EP3517918B1 (en) Force sensor
CN109406015B (zh) 载荷转换器
US10830271B2 (en) Sensor for measuring a tightening force applied on a screw-assembly member
US20210041312A1 (en) Force sensor and sensing element thereof
JP7061718B2 (ja) 荷重変換器
US8960024B2 (en) Diaphragm type displacement sensor detecting moment
JP5183977B2 (ja) ロードセル用起歪体、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ロードセルユニット及び重量測定装置
JP2004045138A (ja) 分力計
JP2008309719A (ja) ロードセル用起歪体、並びに、該ロードセル用起歪体を用いたロードセル及び重量測定装置、該ロードセル用起歪体の製造方法
JP5611793B2 (ja) ロードセル
JP2003247886A (ja) はかり
KR20230158089A (ko) 과부하 구조물을 갖는 힘 및 토크 센서, 그리고 그 제조 방법
CN211717572U (zh) 一种力传感器
JP3852291B2 (ja) ロードセル
JP5540390B2 (ja) ロードセル用起歪体、並びに、該ロードセル用起歪体を用いたロードセル及び重量測定装置、該ロードセル用起歪体の製造方法
KR100965386B1 (ko) 미세힘 측정센서
JP3056305U (ja) クレーン等に使用するロードセル
JP5863491B2 (ja) ロードセル
JP2009002792A (ja) ロードセル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重量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