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3982B - 电容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3982B
CN109313982B CN201780032162.5A CN201780032162A CN109313982B CN 109313982 B CN109313982 B CN 109313982B CN 201780032162 A CN201780032162 A CN 201780032162A CN 109313982 B CN109313982 B CN 109313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ttern
capacitor
wire harness
lead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21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3982A (zh
Inventor
田寺真
稻积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3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3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6Terminals leading through the housing, i.e. lead-throug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3Thin- or thick-film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8Multiple capacitors, i.e.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电容器模块(1)具备:电容器(110),其包含电容器主体(111)和从该电容器主体(111)引出的第1引线(112)以及第2引线(113);中继基板(120),其形成电连接第1引线(112)的第1导电图案(121)和电连接第2引线(113)的第2导电图案(122);汇流条(130),其与第1导电图案(121)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连接端子(134);和第1线束(140),其与第2导电图案(122)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圆形压接端子(142)。

Description

电容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模块。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一种电容器,其具备:用粉体树脂等包装体被覆电容器元件而成的电容器主体;和从该电容器主体引出的由一对金属线构成的引线 (也称作引线端子)。这样的电容器大多情况下同其他电气部件一起为了构成电气电路而安装在印刷基板。这时,一对引线通过钎焊与形成于印刷基板的导电图案连接。
在这样的电容器中,有时不是与印刷基板的导电图案连接,而是与设置于连接目的地的电气电路侧的金属制的端子板连接。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如专利文献1那样采取如下结构:通过钎焊将电容器的一对引线直接连接到与连接目的地的端子板连接的端子构件,并将端子构件的另一端部连接到端子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286571号公共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使电容器的引线和端子构件的端部彼此直接接触并通过钎焊将其间连接这样的作业很难进行,钎焊的作业所花费的时间容易变长。因此,钎焊所引起的热会经由引线传递到电容器主体,电容器主体容易成为高温,由此有可能损伤电容器。
鉴于这样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模块,能防止因热导致的电容器的损伤,并且能使用连接端子构件来使引线型的电容器与外部的连接部连接。
本发明的第1方案所涉及的电容器模块具备:电容器,其包含电容器主体和从该电容器主体引出的第1引线以及第2引线;中继基板,其形成电连接所述第1引线的第1导电图案、和电连接所述第2引线的第2导电图案;第1连接端子构件,其与所述第1导电图案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第1端子部;和第2连接端子构件,其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第2端子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电容器模块,能防止因热导致的电容器的损伤,并且能使用连接端子构件来使引线型的电容器与外部的连接部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或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变得更明确。其中,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实施本发明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并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模块的前方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将装配件收容于外壳前的状态的电容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a)以及(b)分别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继基板的前方立体图以及后方立体图。
图5(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正面上方来看的外壳的立体图,图5(b)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背面上方来看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的主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填充树脂填充到外壳前的电容器模块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电容器模块安装到外部的安装构件的状态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模块的前方立体图。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将装配件收容于外壳前的状态的电容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以及(b)分别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继基板的前方立体图以及后方立体图。
图13(a)以及(b)分别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的前方立体图以及后方立体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的主视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填充树脂填充到外壳前的电容器模块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电容器模块安装到外部的安装构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到图8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模块1。为了方便,在各图适当附记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另外,图示的方向仅仅是表示电容器模块1的相对的方向,而非表示绝对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引线112以及第2引线113分别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引线”以及“第2引线”对应。另外,第1导电图案121 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导电图案”对应,第2导电图案122以及第 3导电图案123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导电图案”对应。进而,第 1切口槽125以及第2切口槽126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通过口”对应。进而,汇流条130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连接端子构件”对应。进而,连接端子134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端子部”对应。进而,第 1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连接端子构件”对应。进而,圆形压接端子142、152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端子部”对应。进而,前面161b、后面161c、左面161d、右面161e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4个侧面”对应。进而,第1安装接头162以及第2安装接头163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固定部”对应。进而,第1基板保持部 165以及第2基板保持部166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基板定位部”对应。进而,汇流条保持部167以及卡合肋162b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 端子定位部”对应。进而,第1线束保持部168以及第2线束保持部169 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端子定位部”对应。
其中,上述记载的目的仅仅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和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并不因上述对应的建立而使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受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任何限定。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模块1的前方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将装配件A1收容于外壳160前的状态的电容器模块1的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件A1的分解立体图。图4(a)以及(b)分别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继基板120的前方立体图以及后方立体图。图5(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正面上方来看的外壳160的立体图,图5(b)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背面上方来看的外壳160的立体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160的主视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填充树脂170填充到外壳160前的电容器模块1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电容器模块1安装到外部的安装构件180的状态的图。
另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填充树脂170的一部分以斜线来描绘,剩余部分被描绘成透明的。
电容器模块1具备2个电容器110、中继基板120、汇流条130、第1 线束140和第2线束150。另外,电容器模块1具备:收容将这些电容器 110、中继基板120、汇流条130、第1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一体化而成的装配件A1的外壳160;和填充在外壳160内的填充树脂170。
电容器110包含:用粉体树脂等包装体对电容器元件进行覆盖而成的电容器主体111;和与电容器元件的两端的电极分别连接并从电容器主体 111引出到外部的第1引线112以及第2引线113。电容器110例如能设为薄膜电容器。在该情况下,例如将蒸镀有铝的2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在电介质薄膜上,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层叠并按压成扁平状,由此形成电容器元件。第1引线112以及第2引线113通过对铜线等金属线实施基于锡等的镀覆而形成。在这些引线112、113的中途形成向内侧突出的横U 字状的折弯部112a、113a。
中继基板120具有大致方形形状,其上下左右的尺寸稍小于外壳160 的内侧的上下左右的尺寸。在中继基板120的前面形成由铜箔等金属箔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121、第2导电图案122以及第3导电图案123。
第1导电图案121在中继基板120的上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第1 导电图案121,在中央部2个并列地形成汇流条用通孔121a,在两端部形成电容器用通孔121b。第2导电图案122从中继基板120的中心部向左斜下方向延伸。在第2导电图案122,在上端部形成线束用通孔122a,在下端部形成电容器用通孔122b。第3导电图案123从中继基板120的右端的中央部向左斜下方向延伸。在第3导电图案123,在上端部形成线束用通孔123a,在下端部形成电容器用通孔123b。汇流条用通孔121a、电容器用通孔121b、122b、123b以及线束用通孔122a、123a均包含覆盖孔的内周面的铜箔等金属箔或铜镀覆等金属镀覆。
在中继基板120的后面,在汇流条用通孔121a、电容器用通孔121b、 122b、123b以及线束用通孔122a、123a的周围分别形成由铜箔等金属箔构成的汇流条用连接盘121c、电容器用连接盘121d、122d、123d以及线束用连接盘122c、123c。汇流条用连接盘121c以及电容器用连接盘121d 分别经由汇流条用通孔121a以及电容器用通孔121b与第1导电图案121电连接。线束用连接盘122c以及电容器用连接盘122d分别经由线束用通孔122a以及电容器用通孔122b与第2导电图案122电连接。线束用连接盘123c以及电容器用连接盘123d分别经由线束用通孔123a以及电容器用通孔123b与第3导电图案123电连接。
在中继基板120,在线束用通孔122a的左右两侧形成圆形的流通孔 124。进而,在中继基板120,在线束用通孔122a以及线束用通孔123a的正下方位置分别将下端部切口成倒U字状来形成第1切口槽125以及第2 切口槽126。
汇流条130通过将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适当剪裁、折弯而形成。汇流条130在中央部具有向上方折弯成矩形形状的折弯部131。在汇流条130 的基端部,在后侧左右并列地形成2个端子销132,在前侧向前方突出地形成卡合片133。另外,在汇流条130的前端部形成具有安装孔134a的圆形的连接端子134,在连接端子134的前后的根部形成凹向内侧的卡合槽135。
第1线束140包含带绝缘被覆的导线141、圆形压接端子142和保护管143。带绝缘被覆的导线141(以下略作“导线141”)例如通过将由铜线构成的绞线用氟树脂等被覆而形成。圆形压接端子142安装在导线141 中与连接到中继基板120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保护管143覆盖导线 141中从外壳160露出的部分,保护导线141不受伤害。第2线束150具有与第1线束140同样的结构,包含带绝缘被覆的导线151(以下略作“导线151”)、圆形压接端子152和保护管153。第2线束150的长度短于第1线束140的长度。
外壳160由PPS等树脂材料形成,包含:上表面开口的具有大致长方体的箱状的外壳主体161;设置于外壳主体161的左侧的第1安装接头162;和设置于外壳主体161的右侧的第2安装接头163。外壳主体161具有:方形形状的底面161a;和从底面161a立起的前面161b、后面161c、左面 161d以及右面161e这4个侧面。
在外壳主体161的内部,在左面161d以及右面161e分别形成第1基板保持部165以及第2基板保持部166。在第1基板保持部165以及第2 基板保持部166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1插入槽165a以及第2 插入槽166a。第1插入槽165a以及第2插入槽166a的槽宽与中继基板120 的厚度大致相等。另外,在前面161b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汇流条保持部167。汇流条保持部167在上端部具有与汇流条130的卡合片133对应的卡合凹部167a 。进而,在后面161c,左右并列地形成第1线束保持部 168和第2线束保持部169。第1线束保持部168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保持肋168a、168b,它们具有与第1线束140的导线141的宽度大致相等的间隔而对置。在这些保持肋168a、168b的下部一体地形成用于加强这些保持肋168a、168b的加强肋168c、168d。同样地,第2线束保持部169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保持肋169a、169b,它们具有与第2线束150的导线151的宽度大致相等的间隔而对置。在右侧的保持肋169b的下部一体地形成用于加强该保持肋169b的加强肋169c。
在外壳主体161的后面161c形成从后面161c的上端连续地向上方延伸的支承部161f。
在第1安装接头162形成圆形的安装孔162a。为了提高孔的强度而在安装孔162a中嵌入金属制的套环164。在第1安装接头162的上表面,在比安装孔162a更靠外壳主体161侧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卡合肋162b。另外,在第1安装接头162的下表面,在安装孔162a的后方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定位销162c。
在第2安装接头163形成圆形的安装孔163a。在安装孔163a中也与安装孔162a同样地嵌入套环164。另外,在第2安装接头163的下表面,在安装孔163a的右方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定位销163b。
填充树脂170是热固化性的树脂,例如是环氧树脂。填充树脂170也可以是聚氨酯树脂。如图1所示那样,填充树脂170覆盖装配件A1的主要部分,保护这些部分不受湿气或碰撞的损害。
在组装电容器模块1时,首先,将2个电容器110、汇流条130、第1 线束140和第2线束150安装在中继基板120,由此,如图2那样组装装配件A1。这时,一个电容器110的第1引线112插入到第1导电图案121 的左端的电容器用通孔121b中,一直到因折弯部112a而停止的位置处为止,并与第1导电图案121通过钎焊连接,第2引线113插入到第2导电图案122的电容器用通孔122b中,一直到因折弯部113a而停止的位置处为止,并与第2导电图案122通过钎焊连接。另外,另一个电容器110的第1引线112插入到第1导电图案121的右端的电容器用通孔121b,一直到因折弯部112a而停止的位置,并与第1导电图案121通过钎焊连接,第2引线113插入到第3导电图案123的电容器用通孔123b中,一直到因折弯部113a而停止的位置,并与第3导电图案123通过钎焊连接。进而,汇流条130的2个端子销132插入到第1导电图案121的2个汇流条用通孔121a中,并与第1导电图案121通过钎焊连接。进而,第1线束 140的导线141的端部插入到第2导电图案122的线束用通孔122a中,并与第2导电图案122通过钎焊连接。进而,第2线束150的导线151的端部插入到第3导电图案123的线束用通孔123a中,并与第3导电图案123 通过钎焊连接。
如此,一个电容器110的第1引线112和另一个电容器110的第1引线112经由第1导电图案121与汇流条130电连接。另外,一个电容器110 的第2引线113经由第2导电图案122与第1线束140电连接,另一个电容器110的第2引线113经由第3导电图案123与第2线束150电连接。第1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分别在中继基板120的第1切口槽125以及第2切口槽126通过而被引出到中继基板120的后侧。
被组装的装配件A1从上方插入到外壳160内。这时,如图7所示那样,中继基板120的左端部插入到第1基板保持部165的第1插入槽165a,右端部插入到第2基板保持部166的第2插入槽166b。由此,中继基板 120相对于外壳16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中继基板120架设在外壳160的左面161d与右面161e之间,成为相对于底面161a立起的状态。
另外,汇流条130的卡合片133与汇流条保持部167的卡合凹部167a 卡合,2个卡合槽135卡合于各自所对应的第1安装接头162的卡合肋162b。由此,汇流条130相对于外壳16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汇流条130成为连接端子134的安装孔134a与第1安装接头162的安装孔162a相匹配的状态。
进而,第1线束140被第1线束保持部168的一对保持肋168a、168b 夹着而沿着外壳160的后面161c立起。由此,第1线束140相对于外壳 16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左右方向活动。同样地,第2线束150被第2线束保持部169的一对保持肋169a、169b夹着而沿着外壳 160的后面161c立起。由此,第2线束150相对于外壳16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左右方向活动。在此,由于第1线束保持部168以及第2线束保持部169形成在与中继基板120对置的后面161c,因此第1 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成为在中继基板120与后面161c之间向前后弯曲的状态,在这些线束140、150作用要向前后展开的力。因此,第1 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由于该力而被压在外壳160的后面161c,所以第1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很难从第1线束保持部168以及第2线束保持部169向前方脱出。第1线束140在第1线束保持部168的位置从外壳160向上方引出,第2线束150在第2线束保持部169的位置从外壳160 向上方引出。被引出的第1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由支承部161f来支承后侧。
装配件A1被放置在外壳160后,在外壳160内注入液状的填充树脂 170,一直到2个电容器110以及中继基板120埋没的位置为止,在外壳 160内都充满填充树脂170。这时,由于在中继基板120形成2个流通孔 124、第1切口槽125以及第2切口槽126,因此注入到被中继基板120 隔开的外壳160内的2个空间当中的一个空间的填充树脂170能通过流通孔124、第1切口槽125以及第2切口槽126而流入到另一个空间。由此,能使填充树脂170顺畅地遍布外壳160整体。
若在填充树脂170填充到外壳160内后加热外壳160,则液状的填充树脂170就会固化。如此,电容器模块1完成。在外壳160内,装配件 A1被固化的填充树脂170固定,不会从外壳160向上方拔出。
电容器模块1搭载于设备或车辆等。这时,电容器模块1例如如图8 所示那样安装于设备或车辆等中准备的安装构件180。安装构件180由铝等金属构成,具有第1安装凸台181以及第2安装凸台182。第1安装接头162以螺钉183安装在第1安装凸台181,第2安装接头163以螺钉184 安装在第2安装凸台182,由此电容器模块1固定于安装构件180。这时,第1安装接头162的定位销162c插入到第1安装凸台181的定位孔181a 中,第2安装接头163的定位销163b插入到第2安装凸台182的定位孔 182a中,由此电容器模块1以合适的朝向固定于安装构件180。
汇流条130通过螺钉184与第1安装凸台181电连接。另一方面,第 1线束140以及第2线束150的圆形压接端子142、152与和安装构件180 分开配置的逆变器电路、电源电路等电气电路部的连接端子191、192电连接。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第1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容器110的第1引线112经由中继基板120的第 1导电图案121与汇流条130电连接,并且电容器110的第2引线113经由第2导电图案122(第3导电图案123)与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 电连接。第1引线112、第2引线113基于钎焊向第1导电图案121、第2 导电图案122(第3导电图案123)的连接与通常电容器基于钎焊安装到印刷基板时的连接是同样的,与通过钎焊将第1引线112、第2引线113 直接连接到汇流条130、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的情况相比,连接更容易。因此,由于不会在钎焊上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很难因钎焊的热而使电容器主体111成为高温。因而,能抑制因热导致的损伤,并且能使用汇流条130和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将引线(引线端子)型的电容器110与外部的连接端子等连接部电连接。
将电容器110、中继基板120、汇流条130、第1线束140(第2线束 150)一体化而成的装配件A1收容于外壳160,中继基板120、汇流条130、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各自相对于外壳160被定位。由此,由于能将汇流条130以及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从外壳160的被决定的位置精度良好地引出,因此能将外壳160安装在电容器模块1的设置目的地(设备或车辆等)的合适的位置,从而能将汇流条130以及第1线束 140(第2线束150)精度良好地配置在设置目的地的被决定的位置。由此,能使汇流条130以及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与设置目的地的连接端子等连接部顺畅地连接。另外,能防止汇流条130以及第1线束140(第 2线束150)与设置目的地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扰。
第1线束保持部168(第2线束保持部169)由于是以2个保持肋168a、 168b(169a、169b)夹着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的结构,因此在将装配件A1收容于外壳160时,能将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容易地装备到第1线束保持部168(第2线束保持部169)。并且,由于第1 线束保持部168(第2线束保持部169)在外壳160内形成在与中继基板 120面对的后面161c,因此会对在中继基板120与后面161c之间成为弯曲的状态的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作用要展开的力,第1线束140 (第2线束150)由于该力被压在后面161c。由此,第1线束140(第2 线束150)很难从第1线束保持部168(第2线束保持部169)脱开。
进而,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在不与第1线束保持部168(第 2线束保持部169)对置的中继基板120的前面侧与第2导电图案122(第 3导电图案123)连接,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的直到抵达至第1 线束保持部168(第2线束保持部169)为止的部分都在形成于中继基板 120的第1切口槽125(第2切口槽126)通过。由此,由于能用第1切口槽125(第2切口槽126)来限制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的活动,因此很难使第1线束140(第2线束150)在外壳160内活动。
由于在中继基板120形成填充树脂170流通的流通孔124,因此能使注入到外壳160内被中继基板120隔开的一个空间的填充树脂170顺畅地遍布到另一个空间。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9到图16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模块2。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当附记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另外,图示的方向仅仅是表示电容器模块2的相对的方向,而非表示绝对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引线212以及第2引线213分别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引线”以及“第2引线”对应。另外,第1导电图案221 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导电图案”对应,第2导电图案222以及第 3导电图案223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导电图案”对应。进而,切口槽225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通过口”对应。进而,第1汇流条230 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连接端子构件”对应。进而,连接端子234 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端子部”对应。进而,第2汇流条240以及第3汇流条250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连接端子构件”对应。进而,连接端子244、257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端子部”对应。进而,第1线束260以及第2线束270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3连接端子构件”对应。进而,圆形压接端子262、272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3 端子部”对应。进而,第1安装接头282以及第2安装接头283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固定部”对应。进而,第1基板保持部285以及第2基板保持部286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基板定位部”对应。进而,卡合肋282b 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1端子定位部”对应。进而,第1卡合凹部287 以及第2卡合凹部288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2端子定位部”对应。进而,第1线束保持部255以及第2线束保持部256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3端子定位部”对应。
其中,上述记载的目的仅仅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和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并不因上述对应的建立而使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受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任何限定。
图9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模块2的前方立体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将装配件A2收容于外壳280前的状态的电容器模块2的立体图。图11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件A2的分解立体图。图12(a)以及(b)分别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继基板220的前方立体图以及后方立体图。图13(a)以及(b)分别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280的前方立体图以及后方立体图。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壳280的主视图。图1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填充树脂290 填充到外壳280前的电容器模块2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电容器模块2安装到外部的安装构件300的状态的图。
另外,在图9中,为了方便,填充树脂290的一部分以斜线来描绘,剩余部分被描绘成透明的。
电容器模块2具备2个电容器210、中继基板220、第1汇流条230、第2汇流条240、第3汇流条250、第1线束260和第2线束270。另外,电容器模块2具备:收容将这些电容器210、中继基板220、第1汇流条 230、第2汇流条240、第3汇流条250、第1线束260以及第2线束270 一体化而成的装配件A2的外壳280;和填充于外壳280内的填充树脂290。
电容器21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10同样的结构,包含电容器主体211、具有折弯部212a的第1引线212和具有折弯部213a的第2 引线213。
中继基板220具有大致方形形状,其上下左右的尺寸稍小于外壳280 的内侧的上下前后的尺寸。在中继基板220的前面形成由铜箔等金属箔构成的第1导电图案221、第2导电图案222以及第3导电图案223。
第1导电图案221在中继基板220的右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第 1导电图案221,在上端部左右并列地形成2个汇流条用通孔221a,在汇流条用通孔221a的下方上下并列地形成2个电容器用通孔221b。第2导电图案222位于中继基板220的左端部的上部。在第2导电图案222,在左侧上下并列地形成2个汇流条用通孔222a,在右侧上下并列地形成线束用通孔222b和电容器用通孔222c。第3导电图案223位于中继基板220 的左端部的下部。在第3导电图案223,在左侧上下并列地形成2个汇流条用通孔223a,在右侧上下并列地形成电容器用通孔223c和线束用通孔 223b。汇流条用通孔221a、222a、223a、电容器用通孔221b、222c、223c 以及线束用通孔222b、223b均包含覆盖孔的内周面的铜箔等金属箔或铜镀覆等金属镀覆。
在中继基板220的后面,在汇流条用通孔221a、222a、223a、电容器用通孔221b、222c、223c以及线束用通孔222b、223b的周围分别形成由铜箔等金属箔构成的汇流条用连接盘221c、222d、223d、电容器用连接盘 221d、222f、223f以及线束用连接盘222e、223e。汇流条用连接盘221c 以及电容器用连接盘221d分别经由汇流条用通孔221a以及电容器用通孔 221b与第1导电图案221电连接。汇流条用连接盘222d、线束用连接盘 222e以及电容器用连接盘222f分别经由汇流条用通孔222a、线束用通孔 222b以及电容器用通孔222c与第2导电图案222电连接。汇流条用连接盘223d、线束用连接盘223e以及电容器用连接盘223f分别经由汇流条用通孔223a、线束用通孔223b以及电容器用通孔223c与第3导电图案223 电连接。
在中继基板220,在3个导电图案221、222、223之间形成4个圆形的流通孔224。进而,在中继基板220,将下端部的中央部切口成倒U字状来形成切口槽225。
第1汇流条230通过将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适当剪裁、折弯而形成。第1汇流条230在中央部具有向上方折弯成矩形形状的折弯部231。在第 1汇流条230的基端部,在右侧前后并列地形成2个端子销232,在端子销232的左方形成开口部233。另外,在第1汇流条230的前端部形成具有安装孔234a的圆形的连接端子234,在连接端子234的前后的根部形成凹向内侧的卡合槽235。
第2汇流条240通过将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适当剪裁、折弯而形成。第2汇流条240在中央部具有向后方折弯的折弯部241。在第2汇流条240 的基端部,在右侧上下并列地形成2个端子销242,在端子销242的左方形成开口部243。另外,在第2汇流条240的前端部形成具有安装孔244a 的方形的连接端子244。
第3汇流条250通过将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适当剪裁、折弯而形成。第3汇流条250在中央部具有折弯部251,其在向前方折弯后向上方折弯,在稍向上方延伸后向后方折弯。在第3汇流条250的基端部形成向右方延伸的安装端子252。在安装端子252,在前端部上下并列地形成2个端子销253,在端子销253的左方形成开口部254。在第3汇流条250的基端部,进一步在左侧形成第1线束保持部255,在下侧形成第2线束保持部 256。第1线束保持部255具有向后方开口的“コ”字状。第2线束保持部256具有将向下方笔直伸长的第1保持片256a和向前方延伸后向下方延伸的第2保持片256b左右并列的结构。进而,在第3汇流条250的前端部形成具有安装孔257a的方形的连接端子257。
第1线束26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线束140同样的结构,包含带绝缘被覆的导线261(以下略作“导线261”)、圆形压接端子262和保护管263。同样地,第2线束270包含带绝缘被覆的导线271(以下略作“导线271”)、圆形压接端子272和保护管273。进而,在第2线束270中,为了防止因这些线束保持部255、256导致的导线271的损伤,导线271中的保持在第1线束保持部255以及第2线束保持部256的部分被橡胶制的热收缩管274覆盖。第2线束270的长度短于第1线束260的长度。
外壳280由PPS等树脂材料形成,包含:上表面开口的具有箱状的外壳主体281;设置于外壳主体281的左侧的第1安装接头282;和设置于外壳主体281的右侧的第2安装接头283。外壳主体281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大致横L字形状。
在外壳主体281的内部,在前面281a以及后面281b,在右端部分别形成第1基板保持部285以及第2基板保持部286。在第1基板保持部285 以及第2基板保持部286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1插入槽285a 以及第2插入槽286a。第1插入槽285a以及第2插入槽286a的槽宽与中继基板220的厚度大致相等。另外,在后面281b的上端,在右侧以及左侧分别形成稍凹的第1卡合凹部287以及第2卡合凹部288。第1卡合凹部287的宽度与第2汇流条240的折弯部241的宽度大致相等,第2卡合凹部288的宽度与第3汇流条250的折弯部251的宽度大致相等。进而,在外壳主体281的右后端部形成线束保持部289。线束保持部289构成为,使外壳主体281的右后端部向右方膨出来形成能收容第1线束260的收容空间289a,并将往该收容空间289a去的入口的一部分用上下延伸的闭锁肋289b闭锁。进而,在外壳主体281的外底面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定位销 281c。
在第1安装接头282形成圆形的安装孔282a。为了提高孔的强度而将金属制的套环284嵌入到安装孔282a中。在第1安装接头282的上表面,在比安装孔282a更靠右侧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卡合肋 282b。
在第2安装接头283形成圆形的安装孔283a。在安装孔283a中也与安装孔282a同样地嵌入套环284。另外,在第2安装接头283的下表面,在安装孔283a的前方形成向下方突出的定位销283b。
填充树脂290是热固化性的树脂,例如是环氧树脂。填充树脂290可以是聚氨酯树脂。如图9所示那样,填充树脂290覆盖装配件A2的主要部分,保护这些部分不受湿气或碰撞的损害。
在组装电容器模块2时,首先,将2个电容器210、第1汇流条230、第2汇流条240、第3汇流条250、第1线束260和第2线束270安装在中继基板220,由此如图10那样组装装配件A2。这时,一个电容器210 的第1引线212插入到第1导电图案221的上侧的电容器用通孔221b中,一直到因折弯部212a而停止的位置处为止,并与第1导电图案221通过钎焊连接,第2引线213插入到第2导电图案222的电容器用通孔222c 中,一直到因折弯部213a而停止的位置处为止,并与第2导电图案222 通过钎焊连接。另外,另一个电容器210的第1引线212插入到第1导电图案221的下侧的电容器用通孔221b中,一直到因折弯部212a而停止的位置处为止,并与第1导电图案221通过钎焊连接,第2引线213插入到第3导电图案223的电容器用通孔223c中,一直到因折弯部213a而停止的位置处为止,并与第3导电图案223通过钎焊连接。进而,第1汇流条 230的2个端子销232插入到第1导电图案221的2个汇流条用通孔221a 中,并与第1导电图案221通过钎焊连接。进而,第2汇流条240的2个端子销242插入到第2导电图案222的2个汇流条用通孔222a中,并与第2导电图案222通过钎焊连接。进而,第3汇流条250的2个端子销253 插入到第3导电图案223的2个汇流条用通孔223a中,并与第3导电图案223通过钎焊连接。进而,第1线束260的导线261的端部插入到第2 导电图案222的线束用通孔222b中,并与第2导电图案222通过钎焊连接。进而,第2线束270的导线271的端部插入第3导电图案223的线束用通孔223b中,并与第3导电图案223通过钎焊连接。
如此,一个电容器210的第1引线212和另一个电容器210的第1引线212经由第1导电图案221与第1汇流条230电连接。另外,一个电容器210的第2引线213经由第2导电图案222与第2汇流条240以及第1 线束260电连接,另一个电容器210的第2引线213经由第3导电图案223 与第3汇流条250以及第2线束270电连接。
如图10所示那样,第1线束260在围绕2个电容器210的周围后在中继基板220的切口槽225通过而被引出到中继基板220的右侧。另外,第2线束270在从中继基板220向左方延伸出后,被夹在第1保持片256a 与第2保持片256b之间地保持于第2线束保持部256。第2线束270进一步向上方弯曲,嵌入到“コ”字状部分而保持于第1线束保持部255。如此,第2线束270通过由第1线束保持部255和第2线束保持部256保持而相对于第3汇流条250被定位。
被组装的装配件A2从上方插入到外壳280内。这时,如图15所示那样,中继基板220的右端部插入到第1基板保持部285的第1插入槽285a,其左端部插入到第2基板保持部286的第2插入槽286a。由此,中继基板 220相对于外壳28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中继基板220架设在外壳280的前面281a与后面281b之间,以立起的状态收容于外壳280。
另外,第1汇流条230的2个卡合槽235卡合于各自所对应的第1安装接头282的卡合肋282b。由此,第1汇流条230相对于外壳28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第1汇流条230成为连接端子234的安装孔234a与第1安装接头282的安装孔282a相匹配的状态。
进而,第2汇流条240以及第3汇流条250的折弯部241、251分别卡合于第1卡合凹部287以及第2卡合凹部288。由此,第2汇流条240 以及第3汇流条250相对于外壳28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左右方向活动。进而,第1线束260被收容在线束保持部289的收容空间 289a而立起。由此,第1线束260相对于外壳280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被保持成不会向前后左右方向活动。
第2汇流条240在第1卡合凹部287的位置从外壳280向上方引出,第3汇流条250在第2卡合凹部288的位置从外壳280向上方引出。另外,第1线束260在线束保持部289的位置从外壳280向上方引出,第2线束 270在第3汇流条250的第1线束保持部255的位置从外壳280向上方引出。
装配件A2放置在外壳280内后,在外壳280内注入液状的填充树脂 290,一直到2个电容器210以及中继基板220埋没的位置为止,在外壳 280内都充满填充树脂290。这时,注入到外壳280内的填充树脂290通过形成于中继基板220的4个流通孔224以及切口槽225,由此容易遍布到中继基板220与外壳280的右面281d之间的空间。另外,注入的填充树脂290通过第1汇流条230的开口部233,由此容易遍布到第1汇流条 230的下方。进而,注入的填充树脂290通过第2汇流条240的开口部243 以及第3汇流条250的开口部254,由此容易遍布到第2汇流条240以及第3汇流条250的后方。
若在填充树脂290填充到外壳280内后加热外壳280,则液状的填充树脂290就会固化。如此,电容器模块2完成。在外壳280内,装配件 A2被固化的填充树脂290固定,不会从外壳280向上方拔出。
电容器模块2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容器模块1同样搭载于设备或车辆等。这时,电容器模块2例如如图16所示那样,安装于设备或车辆等中准备的安装构件300。安装构件300由铝等金属构成,具有第1安装凸台301以及第2安装凸台302。第1安装接头282以螺钉303安装在第1 安装凸台301,第2安装接头283以螺钉304安装在第2安装凸台302,由此电容器模块2固定于安装构件300。这时,外壳280的外底面的定位销281c插入到安装构件300的定位孔300a中,第2安装接头283的定位销283b插入到第2安装凸台302的定位孔302a中,由此电容器模块2以合适的朝向固定于安装构件300。
第1汇流条230通过螺钉303与第1安装凸台301电连接。另一方面,第1线束260以及第2线束270的圆形压接端子262、272与和安装构件 300分开配置的逆变器电路、电源电路等电气电路部的连接端子311、312 电连接。进而,第2汇流条240以及第3汇流条250与从电气电路部引出的线束313、314电连接。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第2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抑制因热导致的损伤,并且能使用第1汇流条230、第2汇流条240(第3汇流条250)、第1线束260(第2线束270) 将引线(引线端子)型的电容器210与外部的连接端子等连接部电连接。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使第1汇流条230、第2汇流条240(第3 汇流条250)以及第1线束260(第2线束270)与设置目的地的连接端子等连接部顺畅地连接。另外,能防止第1汇流条230、第2汇流条240(第 3汇流条250)以及第1线束260(第2线束270)与设置目的地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扰。特别,由于在第3汇流条250设置第1线束保持部255和第 2线束保持部256,并用这些线束保持部255、256来保持第2线束270,从而使第2线束270相对于第3汇流条250被定位,因此即使不在外壳280 设置用于将第2线束270定位的结构,也能将第2线束270与第1线束260 等同样地从外壳280的被决定的位置精度良好地引出。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形成于中继基板220的流通孔224,能使注入到外壳280内被中继基板220隔开的一个空间的填充树脂290顺畅地遍布到另一个空间。
由于能通过中继基板220将第2汇流条240(第3汇流条250)以及第1线束260(第2线束270)这样多个连接端子构件与电容器210的第2 引线213即一个引线电连接,因此能使用多个连接端子构件将电容器210 的一个电极侧与多个外部的连接端子等连接部连接。
<变更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运用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能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电容器模块1、2具备2个电容器110、210。但是,电容器模块1、2所具备的电容器110、210的个数可以是几个。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30可以被置换成线束,第1线束140或第2线束150可以被置换成汇流条。进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 1汇流条230可以被置换成线束,第2汇流条240和第1线束260的组、第3汇流条250和第2线束270的组可以置换成2个汇流条的组、2个线束的组。如此,经由中继基板120、220与电容器110、210连接的连接端子构件可以适当变更。
进而,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中继基板120、220的汇流条用通孔121a、221a等通孔的内周面被金属箔或铜镀覆等金属镀覆覆盖,在中继基板120、220的后面形成汇流条用连接盘121c、221c等连接盘。在这样的结构中,能通过钎焊将电容器110、210牢固地固定在中继基板120、220。但是,也可以不一定构成为通孔被金属箔或铜镀覆等金属镀覆覆盖,也可以不在中继基板120、220的后面形成连接盘。
进而,用于将汇流条、线束等连接端子构件相对于外壳定位的结构并不限于第1、第2实施方式中所用的结构,可以是任何结构。
进而,电容器110、210还能设为薄膜电容器以外的电容器,例如电解电容器。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表示“上方”、“下方”等方向的用语表示仅依赖于结构构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相对的方向,并不表示铅直方向、水平方向等绝对的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车辆的电气部件等中使用的电容器来说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电容器模块
2 电容器模块
110 电容器
111 电容器主体
112 第1引线(第1引线)
113 第2引线(第2引线)
120 中继基板
121 第1导电图案(第1导电图案)
122 第2导电图案(第2导电图案)
123 第3导电图案(第2导电图案)
124 流通孔
125 第1切口槽(通过口)
126 第2切口槽(通过口)
130 汇流条(第1连接端子构件)
134 连接端子(第1端子部)
140 第1线束(第2连接端子构件)
142 圆形压接端子(第2端子部)
150 第2线束(第2连接端子构件)
152 圆形压接端子(第2端子部)
160 外壳
162 第1安装接头(固定部)
162b 卡合肋(第1端子定位部)
163 第2安装接头(固定部)
165 第1基板保持部(基板定位部)
166 第2基板保持部(基板定位部)
167 汇流条保持部(第1端子定位部)
168 第1线束保持部(第2端子定位部)
169 第2线束保持部(第2端子定位部)
161a 底面
161b 前面(侧面)
161c 后面(侧面)
161d 左面(侧面)
161e 右面(侧面)
170 填充树脂
210 电容器
211 电容器主体
212 第1引线(第1引线)
213 第2引线(第2引线)
220 中继基板
221 第1导电图案(第1导电图案)
222 第2导电图案(第2导电图案)
223 第3导电图案(第2导电图案)
224 流通孔
225 切口槽(通过口)
230 第1汇流条(第1连接端子构件)
234 连接端子(第1端子部)
240 第2汇流条(第2连接端子构件)
244 连接端子(第2端子部)
250 第3汇流条(第2连接端子构件)
255 第1线束保持部(第3端子定位部)
256 第2线束保持部(第3端子定位部)
257 连接端子(第2端子部)
260 第1线束(第3连接端子构件)
262 圆形压接端子(第3端子部)
270 第2线束(第3连接端子构件)
272 圆形压接端子(第3端子部)
280 外壳
282 第1安装接头(固定部)
28b 卡合肋(第1端子定位部)
283 第2安装接头(固定部)
285 第1基板保持部(基板定位部)
286 第2基板保持部(基板定位部)
287 第1卡合凹部(第2端子定位部)
288 第2卡合凹部(第2端子定位部)
290 填充树脂
A1 装配件
A2 装配件

Claims (7)

1.一种电容器模块,具备:
电容器,其包含电容器主体、和从该电容器主体引出的第1引线以及第2引线;
1片中继基板,其形成电连接所述第1引线的第1导电图案、和电连接所述第2引线的第2导电图案;
第1连接端子构件,其与所述第1导电图案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第1端子部;和
第2连接端子构件,其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第2端子部,
所述电容器模块还具备:
外壳,其收容将所述电容器、所述中继基板、所述第1连接端子构件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构件一体化而成的装配件,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电容器模块的设置目的地的固定部,
在所述外壳设置:
基板定位部,其用于将所述中继基板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
第1端子定位部,其用于将所述第1连接端子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和
第2端子定位部,其用于将所述第2连接端子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
所述第2连接端子构件包含线束,
所述外壳具有方形形状的底面和从该底面立起的4个侧面,
所述中继基板以相对于所述底面立起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第2端子定位部设置在与所述中继基板面对的侧面,且具有从两侧夹着所述线束以便限制其向沿着该侧面的方向活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中,
所述第1连接端子构件包含汇流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中,
所述线束在所述中继基板中不与所述第2端子定位部对置的面侧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电连接,
在所述中继基板形成使从所述第2导电图案向所述第2端子定位部延伸的所述线束通过的通过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中,
所述电容器模块还具备:
填充在所述外壳的填充树脂,
在所述中继基板形成流通所述填充树脂的流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中,
所述电容器模块还具备:
第3连接端子构件,其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第3端子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模块,其中,
所述中继基板具有前面和所述前面的相反侧的后面,
所述第1导电图案以及所述第2导电图案分别形成在所述中继基板的所述前面内的相互不同的部分。
7.一种电容器模块,具备:
电容器,其包含电容器主体、和从该电容器主体引出的第1引线以及第2引线;
中继基板,其形成电连接所述第1引线的第1导电图案、和电连接所述第2引线的第2导电图案;
第1连接端子构件,其与所述第1导电图案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第1端子部;和
第2连接端子构件,其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电连接,且具有与外部的连接部电连接的第2端子部,
所述第1引线与所述第1导电图案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第2引线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第1连接端子构件与所述第1导电图案通过钎焊连接,所述第2连接端子构件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通过钎焊连接,
所述电容器模块还具备:
外壳,其收容将所述电容器、所述中继基板、所述第1连接端子构件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构件一体化而成的装配件,并且具有固定于所述电容器模块的设置目的地的固定部,
在所述外壳设置:
基板定位部,其用于将所述中继基板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
第1端子定位部,其用于将所述第1连接端子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和
第2端子定位部,其用于将所述第2连接端子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
所述第2连接端子构件包含线束,
所述外壳具有方形形状的底面和从该底面立起的4个侧面,
所述中继基板以相对于所述底面立起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第2端子定位部设置在与所述中继基板面对的侧面,且具有从两侧夹着所述线束以便限制其向沿着该侧面的方向活动的结构。
CN201780032162.5A 2016-05-31 2017-05-18 电容器模块 Active CN109313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8169 2016-05-31
JP2016108169 2016-05-31
PCT/JP2017/018613 WO2017208836A1 (ja) 2016-05-31 2017-05-18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3982A CN109313982A (zh) 2019-02-05
CN109313982B true CN109313982B (zh) 2021-04-16

Family

ID=60477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2162.5A Active CN109313982B (zh) 2016-05-31 2017-05-18 电容器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9380B2 (zh)
JP (1) JP7022898B2 (zh)
CN (1) CN109313982B (zh)
WO (1) WO20172088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6349A1 (ja) * 2016-07-21 2018-0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7213408B2 (ja) * 2017-11-29 2023-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7284491B2 (ja) * 2018-08-22 2023-05-31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
DE102019120334A1 (de) * 2019-07-26 2021-01-28 Jheeco E-Drive Ag Kondensatorgehäuse und Zwischenkreiskondensator mit einem derartigen Gehä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6951Y2 (zh) * 1971-05-25 1976-05-08
JPS5550993Y2 (zh) * 1974-04-24 1980-11-27
JPS62184724U (zh) * 1986-05-15 1987-11-24
JP3054949B1 (ja) 1999-03-31 2000-06-19 岡谷電機産業株式会社 ケース収納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59443B2 (ja) * 2005-11-17 2012-01-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945710B2 (ja) * 2011-10-28 2016-07-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キャパシタモジュール
JP5883337B2 (ja) * 2012-04-05 2016-03-15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
US9947467B2 (en) * 2012-04-25 2018-04-17 Mjg Innovations, Llc Protected capacitor system and method
JP6184675B2 (ja) * 2012-10-25 2017-08-23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
JP6133630B2 (ja) * 2013-03-05 2017-05-24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コンデンサ
KR101436787B1 (ko) * 2013-12-31 2014-09-11 주식회사 뉴인텍 하우징 내장형 자동차 인버터용 저 인덕턴스 커패시터
CN108701541A (zh) * 2016-02-25 2018-10-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容器
JP6970875B2 (ja) * 2016-05-25 2021-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29380B2 (en) 2020-04-21
WO2017208836A1 (ja) 2017-12-07
US20190080844A1 (en) 2019-03-14
CN109313982A (zh) 2019-02-05
JPWO2017208836A1 (ja) 2019-04-04
JP7022898B2 (ja) 2022-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3982B (zh) 电容器模块
KR100474841B1 (ko) 배선접속방법 및 배선접속구조
TWM359113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10216512A1 (en) Low Cost PCB Carrier and Connectivity System For Enclosed Electronics
JP2005006472A (ja) 端子材、該端子材を用いた回路接続構造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JP3815154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0380262A (zh) 连接器
CN102570404A (zh) 电池单元保护电路模块和辅助印刷电路板
TWI261389B (en) Conductor connection modul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214754244U (zh) 内插件以及电子设备
JP3772304B2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相互間接続構造
CN117276953A (zh) 电子部件
JP2017022184A (ja)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用基板、及び、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US20110256770A1 (en) Receptacl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8186629A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381617B2 (ja) 電気接続箱
RU228855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вода электростатического заряда
CN113366593A (zh) 电容器
WO2024142826A1 (ja) 電線と回路基板との接続構造、及び測温ユニット
JP4932287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3196427B (zh) 电容器
CN210579470U (zh) 电路板装配组件及车载电子装置
WO2023210373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497389B2 (ja) 電気接続箱
JP6808374B2 (ja) 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