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3067A - 液面显示装置以及液冷式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面显示装置以及液冷式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3067A
CN109313067A CN201780035878.0A CN201780035878A CN109313067A CN 109313067 A CN109313067 A CN 109313067A CN 201780035878 A CN201780035878 A CN 201780035878A CN 109313067 A CN109313067 A CN 109313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liquid level
liquid
shell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58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3067B (zh
Inventor
盐田广
池田翔大
山下绿
高井洋辅
伊藤和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35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538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556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9166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3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3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3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3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floats
    • G01F23/4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floats using bands or wires as transmission elements
    • G01F23/42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floats using bands or wires as transmission elements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indic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01F27/12Oil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10Liquid cooling
    • H01F27/12Oil cooling
    • H01F27/14Expansion chambers; Oil conservators; Gas cushion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drying, or f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vel Indicators Using A Float (AREA)

Abstract

液面显示装置具备:移动部件,配置在贮存有冷却液的液槽内,与冷却液的液面的变动联动地向上下方向移动;绳部件,一端部与移动部件连接,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显示仪,与绳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通过经由绳部件而与移动部件的移动联动地动作,从而将移动部件的高度位置作为冷却液的剩余量进行显示;以及管部件,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在内部穿过有绳部件,将液槽与显示仪之间连接。

Description

液面显示装置以及液冷式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液面显示装置以及液冷式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变压器、电抗器等这样的液冷式电气设备通过浸渍在绝缘油、液体硅酮等冷却液中而被冷却。这种液冷式电气设备在保养时,需要从贮存冷却液并收容电气设备的液槽的外部确认液槽内的冷却液的剩余量。因此,以往对液槽设置例如观察窗,通过直接目视辨认液槽内部的液面来确认冷却液的剩余量。
但是,为了目视辨认液面的变动,需要在液面附近设置观察窗。因此,观察窗的安装位置被限制在冷却液的液面附近,但在液冷式电气设备为大型的情况下,观察窗被设置于距设置面很高的位置,存在作业者的视觉辨认性降低的问题。
另外,为了确认例如储油柜的冷却液的残存量,可以想到将构成为绳状的线规的一个端部以随着液槽内的液面的变动而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储油柜的空气袋的内侧的结构。在该情况下,由于线规的另一端部从液槽被拉出到外部,因此作业者通过拉引绳部件的另一个端部,观察其伸长时的绳部件的长度,能够确认液面的高度位置即冷却液的剩余量。由此,作业者即使在远离液面的位置也能够确认冷却液的剩余量(例如引用文献1)。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装置中,在每次作业者想要确认冷却液的残存量时,都必须卸下收容线规的盒而拉引线规,因此其作业繁杂。另外,上述结构的线规穿入到设置于具有刚性的金属配管的内部。在该情况下,由于配管的形状及配置而限制了线规的另一个端部的拉出位置,因此存在作业者无法容易地变更线规从配管的拉出位置、即确认位置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0610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还有想要将显示液面的变化量的液面显示装置也较小地构成的需求。
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液面显示装置及其液面显示装置的液冷式电气设备,能够提高显示仪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并且容易确认冷却液的剩余量。本发明提供尺寸更小的液面显示装置及具备该液面显示装置的液冷式电气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液面显示装置具备:移动部件,配置在贮存有冷却液的液槽内,与所述冷却液的液面的变动联动地向上下方向移动;绳部件,一端部与所述移动部件连接,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显示仪,与所述绳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通过经由所述绳部件而与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联动地动作,从而将所述移动部件的高度位置作为所述冷却液的剩余量进行显示;以及管部件,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在内部穿过有所述绳部件,将所述液槽与所述显示仪之间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配置在框体内的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要素的图。
图3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4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5是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展开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旋转体的图。
图6是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7是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8是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内部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图(其1)。
图9是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内部结构的其他例子的图(其2)。
图10是关于第4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配置在框体内的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要素的图。
图1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2是关于第5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概略地表示配置在储油柜内的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要素的图。
图13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在液冷式电气设备的框体内的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要素的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16是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内部结构的透视立体图。
图17是从图16的箭头A方向面对显示仪的图,是表示一边与引导件配合并折返一边环绕旋转体的绳部件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仪的动作机构的展开图。
图19是概略地表示由盘簧构成的施力机构的横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1是概略地表示配置在储油柜内的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要素的图。
图22是概略地表示第8实施方式中的由盘簧构成的施力机构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5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液冷式电气设备10具备电气设备主体20以及液面显示装置3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对于液冷式电气设备10的设置面100的垂直方向设为液冷式电气设备10的上下方向。
电气设备主体20具有作为外壳的框体21。框体21在内部收容有未图示的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气设备。另外,在框体21的内部贮存有绝缘油、液体硅酮等冷却液22。收容在框体21内的未图示的电气设备浸在冷却液22内。由此,收容在框体21内的未图示的电气设备被冷却液22冷却。在该情况下,框体21作为收容电气设备并贮存冷却液22的液槽发挥功能。另外,如图2所示,壳体21具有连通部211。连通部211例如呈圆形地贯穿壳体21的上表面而形成,连通壳体21的内部与外部。
如图1所示,液面显示装置30设置于电气设备主体20的框体21,显示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的液面的高度位置、即剩余量。具体而言,液面显示装置30具有管部件40和显示仪50。显示仪50以可装卸的方式被安装于框体21的任意的面、且作业者容易观察的位置。
管部件40连接作为液槽的壳体21和显示仪5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管部件40是由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波纹管状部件构成的中空的管,构成为能够比较柔软地弯曲且在长边方向不可伸缩。管部件40随着显示仪50的安装位置的变更而柔软地弯曲。因此,使用者基本不受到管部件40的配置限制,能够任意地变更显示仪50的安装位置。
如图2所示,液面显示装置30具有浮子31、伸缩部32、固定部件33、移动部件34以及绳部件35。浮子31例如构成为中空状,构成为漂浮在冷却液22上。浮子31在框体21内漂浮在冷却液22的液面上地配置。伸缩部32例如由具有波纹管状的部件或橡胶部件等构成为筒状,构成为能够向上下方向伸缩。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伸缩部32形成为圆筒状,但不限于此。伸缩部32的下端部与浮子31连接,伸缩部32的上端部与固定部件33连接。
固定部件33例如构成为圆环状,插入到连通部211的内侧。固定部件33的外侧部分与连通部211的内侧部分以具有气密性及水密性的状态紧贴。移动部件34设置在壳体21内且伸缩部32的筒状的内侧,与浮子31连接。移动部件34固定于浮子31的上表面。在该情况下,移动部件34用于将绳部件35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浮子31,例如可以是胶带或粘接剂等。另外,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移动部件34和浮子31。
绳部件35例如由金属制的线等构成为能够柔软地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绳部件35从壳体21的外部穿向连通部211,并被引导至壳体21内且伸缩部32的内侧。绳部件35的一端部与移动部件34连接,绳部件35的另一端部穿入管部件40内而被引入图1所示的显示仪50内。
显示仪50与绳部件35的另一端部连接,如图3所示,将移动部件34的高度位置作为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而显示。显示仪50经由绳部件35而与移动部件34的移动联动地动作,从而将移动部件34的高度位置作为冷却液22的剩余量而显示。如图3所示,显示仪50具有壳体51、显示部52、显示针53。壳体51整体形成为具有气密性和水密性的箱状,构成显示仪50的外轮廓。管部件40的另一端部与壳体51连接。在该情况下,壳体51的内部、管部件40的内部和伸缩部32的内部构成为相互连通且密闭的空间、即具有气密性和水密性的空间。
显示部52和显示针53被收容在壳体51的内部。在该情况下,壳体51的作业者侧的面例如由透明的部件构成,由此从壳体51的外部至少能够目视辨认显示部52以及显示针53。
显示部52用于显示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显示部52用相对于壳体21内可储存的最大液面的比例来表示存在于壳体21内的当前的冷却液22的液面。在该情况下,显示部52所记载的“LOW”意味着冷却液22的剩余量少、即液面位置较低,“HIGH”意味着冷却液22的剩余量多,即液面位置较高。另外,显示部52中的“20”、“40”、“60”、“80”的数字表示将最大液面设为100%时的比例。
显示针53设置成能够以前端部沿着显示部52的显示的方式进行旋转,指示当前的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因此,显示针53向顺时针侧旋转意味着冷却液22增加,显示针53向逆时针侧旋转意味着冷却液22减少。
另外,如图4所示,显示仪50具有轴部54、旋转体55、支承部件56、施力部件57以及微动开关58。轴部54、旋转体55、支承部件56、施力部件57以及微动开关58收容于壳体51内。轴部54是构成为圆柱状的旋转轴,在壳体51内设置成能够旋转。另外,轴部54具有用于使微动开关58动作的挡块541。微动开关58在轴部54旋转到显示针53指示“LOW”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挡块541而启动。由此,液面显示装置30通过微动开关58的动作而输出表示冷却液22下降到了最低位置的信号。
旋转体55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所谓滚筒形状。被拉入壳体51内的绳部件35的另一端部与旋转体55的外周面连接。因此,通过旋转体55向一个方向、该情况下为顺时针方向旋转,能够卷取绳部件35。另外,旋转体55经由支承部件56而与轴部54连结。由此,旋转体55能够在壳体51内以轴部54为中心旋转。即,轴部54设置成能够与旋转体55的旋转联动地旋转。即,旋转体55与轴部54能够一体地旋转。在该情况下,显示针53设置于轴部54的端部,能够与轴部54一体地旋转。由此,显示针53能够将轴部54的旋转量即绳部件35的卷取和拉出量作为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而表示。
施力部件57例如是拉伸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57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旋转体55的外周附近,施力部件57的另一个端部固定于壳体51的内表面。施力部件57以将旋转体55向绳部件35的卷取方向、该情况下为顺时针方向施力的方式设置。另外,施力部件57不限于拉伸螺旋弹簧,例如也可以是压缩螺旋弹簧、板簧、盘簧以及除弹簧以外的其他弹性部件。
在此,若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增加即液面位置上升,则浮子31及移动部件34与液面位置的上升联动地上升,由此绳部件35松弛。另一方面,若冷却液22减少即液面位置降低,则浮子31及移动部件34与液面位置的降低联动地下降,由此绳部件35被拉紧。因此,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即弹性力被设定为能够伴随浮子31以及移动部件34的上下移动而进行绳部件35的卷取以及拉出的强度。
即,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设定为如下程度,即,在绳部件35因移动部件34的上升而松弛的情况下旋转体55能够向卷取绳部件35的方向、该情况下为顺时针侧旋转、而且在绳部件35因移动部件34的下降而被拉紧的情况下旋转体55能够向绳部件35被拉出的方向、该情况下为逆时针侧旋转的程度。即,施力部件57作用于旋转体55的作用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浮子31以及移动部件34的重力小。换言之,与通过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而作用于旋转体55的转矩相比,通过冷却液22减少时产生的绳部件35的张力而作用于旋转体55的转矩更大。
根据该结构,若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增加、即液面位置上升,浮子31及移动部件34上升,则与绳部件35松弛大致同时,旋转体55旋转而卷取松弛的绳部件35。即,在该情况下,旋转体55在图4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卷取绳部件35。另一方面,若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减少、即液面位置下降,浮子31及移动部件34下降,则克服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而绳部件35被拉紧。于是,旋转体55朝绳部件35的拉紧方向旋转,由此,绳部件35从壳体51被拉出。
然后,若如上所述那样旋转体55旋转,则该旋转体55的旋转经由轴部54而传递到显示针53。然后,在施力部件57的作用力与绳部件35的张力均衡的位置旋转体55的旋转停止,由此轴部54和显示针53的旋转也停止。此时的显示针53所指示的位置成为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因此,使用者通过确认显示针53所指示的位置,能够确认冷却液22的剩余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旋转体55例如为金属制,将长方形状的板部件卷成圆筒形状而形成。在该情况下,旋转体55为使旋转体55的周向的两端部分重合而形成圆筒形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旋转体55通过调整其两端部分的重合量L,能够任意地变更旋转体55的外径尺寸即旋转体55的外周尺寸。
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旋转体55具有第1孔部551和第2孔部552。第1孔部551设置在长方形的板状部件的一侧的端部附近,沿厚度方向呈圆形地贯穿旋转体55而形成。第2孔部552设置在长方形的板状部件的另一侧的端部附近,沿厚度方向呈长孔形状地贯穿旋转体55而形成。
支承部件56例如由1根螺杆561和4个螺母562构成。在该情况下,第1孔部551的内径以及第2孔部552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螺杆561的外径稍大的尺寸。螺杆561沿与轴部54的轴向成直角的方向贯穿旋转体55及轴部54而设置。并且,螺杆561的两端部由螺母562固定。即,螺杆561相对于卷成圆筒形状的旋转体55,从旋转体55的径向的一侧穿向第1孔部551以及第2孔部552,在贯穿轴部54之后,进一步穿入径向的另一侧的第2孔部552。
在此,在旋转体55中,将旋转体55的展开时的长边方向上的第1孔部551侧的端部作为第1端部553,将第2孔部552侧的端部作为第2端部554。在该情况下,若使螺杆561的两端的螺母562分别向轴部54侧即旋转体55的径向的中心侧移动,则旋转体55的第2端部554向从第1端部553离开的方向即重合量L增大的方向移动。由此,旋转体55的外周尺寸变小,其结果,旋转体55的外径变小。另外,若使螺杆561的两端的螺母562向轴部54侧即旋转体55的径向的外侧移动,则旋转体55的第2端部554向接近第1端部553的方向即重合量L减少的方向移动。由此,旋转体55的外周尺寸变大,其结果,旋转体55的外径变大。
在该情况下,冷却液22的液面的变动量即移动部件3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与由旋转体55进行的绳部件35的卷取和拉出的量相等。旋转体55的旋转量即旋转角度与由旋转体55进行的绳部件35的卷取和拉出的量相关。旋转体55的旋转量与轴部54及显示针53的旋转量相同。在该情况下,在冷却液22的液面的变动量相同的情况下,若旋转体55的外径即外周尺寸变大,则旋转体55的旋转量变小,若旋转体55的外径变小,则旋转体55的旋转量变大。因此,使用者通过变更旋转体55的外径,能够变更相对于冷却液22的液面的变动量而言的轴部54及显示针53的旋转量。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液面显示装置30具备移动部件34、绳部件35、管部件40以及显示仪50。移动部件34配置在贮存有冷却液的液槽、该情况下为壳体21内,与冷却液22的液面的变动联动地向上下方向移动。绳部件35的一端部与移动部件34连接,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显示仪50与绳部件35的另一端部连接,将移动部件34的高度位置作为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而显示。管部件40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另外,管部件40在其内部穿入有绳部件35,将作为液槽的壳体21与显示仪50之间连接。
另外,显示仪50具有壳体51、显示针53、旋转体55、轴部54以及施力部件57。显示针53在壳体51内设置于轴部54,将轴部54的旋转量作为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而表示。旋转体55在壳体51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绳部件35的另一端部与旋转体55的外周面连接。由此,旋转体55能够卷取绳部件35。轴部54设置成能够与旋转体55的旋转联动地旋转。施力部件57将旋转体55向绳部件35的卷取方向、该情况下为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
由此,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经由绳部件35而传递至显示仪50。因此,使用者只要观察显示仪50的显示针53所指示的显示就能够确认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在该情况下,使用者无需进行例如从显示仪50的壳体51拉出绳部件35而直接确认绳部件35的长度那样的特别的操作。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确认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
并且,绳部件35穿入至将框体21和显示仪50连接的管部件40的内部。因此,通过调整绳部件35以及管部件40的长度尺寸,能够调整显示仪50的安装位置。因此,显示仪50的安装位置不被限制于冷却液22的液面附近。因此,例如即使在壳体21大且液面位置高的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够将显示仪50安装在壳体21的下部即设置面100附近的容易观察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实现显示仪50的视觉辨认性的提高。
另外,管部件40通过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波纹管状部件构成为能够比较柔软地弯曲。因此,显示仪50的安装位置不易被管部件40的走线方式、长度尺寸等限制,因此,能够提高显示仪50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另外,绳部件35以及管部件40构成为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不能伸缩”不限于完全不伸缩的情况。即,容许绳部件35以及管部件40伸缩为不会影响显示仪50的显示精度的程度。另外,假设在绳部件35以及管部件40因温度等的影响而伸缩、即膨胀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绳部件35与管部件40的伸缩率即膨胀率相等或尽量接近。
在此,在用相对于壳体21内可贮存的最大量的比例来表示冷却液22的剩余量的情况下,即使移动部件3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相同,如果框体21的形状、容积不同,则冷却液22的变化比例也不同。例如,对截面积为S1和S2且冷却液22的最大液面的高度位置为H的两个液槽进行观察。在该情况下,若冷却液22的液面减少dH的量,则在截面积为S1的液槽中,其减少比例为dH/(S1×H)。另一方面,在截面积为S2的液槽中,其减少比例为dH/(S2×H)。并且,在该情况下,若S1>S2,则dH/(S1×H)<dH/(S2×H)。即,即使在冷却液22减少了相同高度dH的量的情况下,与截面积大的S1的液槽相比,截面积小的S2的液槽的减少比例更大。这在冷却液22增加高度dH的量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
这样,即使液面的增减的高度尺寸dH相同,若壳体21的形状、容积不同,则相对于该壳体21的可储存的最大量而言的增减量的比例也不会相同。因此,若壳体21的形状、容积发生变化,则冷却液22的增减量相对于显示针53的旋转量的比例也发生变化。因此,如果成为液面显示装置30的安装对象的框体21的形状、容积发生变化,则需要配合该框体21变更显示部52的显示内容。但是,每当壳体21的形状、容积发生变化时变更显示部52的显示内容是很麻烦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仪50构成为,相对于旋转体55对绳部件35的卷取量的而言的轴部54的旋转量能够变更。使用者通过变更相对于旋转体55对绳部件35的卷取量而言的轴部54的旋转量,能够通过移动部件34而使显示针53指示的值与壳体21的形状、容积相符合。因此,由此,即使在成为液面显示装置30的安装对象的框体21被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该变更。
在该情况下,旋转体55通过将板部件卷取成圆筒状而形成,通过变更该板部件的两端部分的重合量L,能够变更外径。即,通过调整旋转体55的重合量L来变更旋转体55的外径,由此能够变更相对于旋转体55对绳部件35的卷取量而言的轴部54的旋转量。因此,使用者能够更简单地应对成为液面显示装置30的安装对象的框体21的变更。
另外,液面显示装置30具备浮子31和伸缩部32。浮子31构成为漂浮在冷却液22上。伸缩部32构成为能够随着浮子3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伸缩。另外,移动部件34设置在伸缩部32的内部。并且,壳体51的内部、管部件40的内部和伸缩部32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具有气密性及水密性的空间。由此,能够防止湿气、冷却液22从壳体51、管部件40或伸缩部32中的任一个侵入,由此导致显示部52起雾,或者例如微动开关58等设置在壳体51内的电子设备劣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显示仪60的具体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仪50不同。即,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仪60除了壳体51、显示部52、显示针53、轴部54、施力部件57之外,还具有旋转体61、主动齿轮62以及从动齿轮63。另外,显示部52是与图3的显示部52相同的结构,但未在图6中示出。旋转体61形成为圆柱或圆筒形状的所谓的滚筒形状,在壳体51的内部可旋转地设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体55同样地,在旋转体61的外周面连接有被拉入壳体51内的绳部件35的另一端部。即,旋转体61除了外径不可变更以外,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体55相同的功能。
主动齿轮62具有与旋转体61相同的旋转轴,构成为能够与旋转体61一体地旋转。从动齿轮63具有与轴部54相同的旋转轴,构成为能够与轴部54一体地旋转。并且,主动齿轮62与从动齿轮63啮合。因此,旋转体61的旋转经由主动齿轮62及从动齿轮63传递至轴部54。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不变更旋转体61的外径,通过变更主动齿轮62与从动齿轮63的齿轮比,也能够容易地变更相对于旋转体61对绳部件35的卷取量而言的轴部54的旋转量。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中,显示仪70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显示仪50、60不同。即,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伴随着液面的变动而产生的移动部件3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经由绳部件35转换为旋转体55、61的旋转运动,从而使显示仪50、60动作。与此相对,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伴随着液面的变动而产生的移动部件3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经由绳部件35转换为向直线方向的运动,从而使显示仪70动作。
显示仪70具有壳体71、显示部72、显示针73、引导轴74、移动件75以及施力部件76。显示部72、显示针73、引导轴74、移动件75以及施力部件76被收容在壳体71内。在该情况下,壳体71的作业者侧的面例如由透明的部件构成,由此能够从壳体71的外部至少目视辨认到显示部72以及显示针73。另外,管部件40与壳体71的上表面侧连接。由此,绳部件35从壳体71的上侧被引入壳体71内。
显示部7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部52同样,用于显示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在该情况下,显示部72以相对于壳体21内可储存的最大液面的比例来表示存在于壳体21内的当前的冷却液22的液面。表示显示部72的显示内容即剩余量的数值或文字等朝向上下方向配置在直线上。
引导轴74例如是形成为圆柱状的所谓的滑动轴,在壳体71内以沿一个方向、该情况下为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如图7所示,引导轴74沿着被拉入壳体71内的绳部件35延伸的方向而延伸。移动件7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引导轴74。由此,移动件75能够沿着引导轴74朝向绳部件35的延伸方向直线地移动。显示针73设置于移动件75,与移动件75的移动一起移动。
绳部件35的壳体71内侧的端部设置于移动件75。施力部件76设置于移动件75。施力部件76的向将绳部件35拉入壳体71内的方向、该情况下为下方的作用力作用于移动件75。施力部件76例如为重块。在该情况下,施力部件76利用自重对移动件75向下方施力。由此,在绳部件35上始终作用有向被拉入壳体71内的方向即向下方被拉紧的张力。
在该情况下,施力部件76的作用力即施力部件76的重量被设定为随着因壳体21内的冷却液22的变动引起的浮子31以及移动部件34的上下移动而能够进行绳部件35的拉入和拉出的强度。另外,施力部件76不限于重块,例如也可以是拉伸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
在该结构中,若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减少而液面下降,则浮子31及移动部件34向下方移动。此时,绳部件35被向从壳体71拉出的方向拉紧,由此,移动件75及显示针73沿着引导轴74向上侧移动。另一方面,若壳体21内的冷却液22增加而液面上升,则浮子31及移动部件34向上方移动,由此绳部件35松弛。此时,通过施力部件76的作用力,绳部件35被向壳体71内拉入。然后,在施力部件76的作用力与绳部件35的张力均衡的位置,移动件75的移动停止。此时的显示针53所指示的位置成为框体21内的冷却液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因此,使用者通过确认显示针53所指示的位置,能够确认冷却液22的剩余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显示仪70不需要旋转体55、61等。因此,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显示仪70的结构变得简单。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将图7的显示仪70设为横向的结构,也可以如图9所示,采用使图7的显示仪70上下颠倒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图8和图9中,显示仪70具有压缩螺旋弹簧作为施力部件76。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图7的显示仪70中,移动件75沿水平方向移动,在图8的显示仪80中,移动件75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图8和图9所示的显示仪70中,壳体71具有导入部711、712。导入部711、712例如与壳体71一体地形成,形成为管状并将壳体7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导入部711、712的一个端部朝向壳体71的上侧开口。在图8所示的显示仪70中,导入部711的另一个端部在壳体71的侧面侧朝向壳体71内开口。另外,在图9所示的显示仪70中,导入部712的另一个端部在壳体71的下表面侧朝向壳体71内开口。并且,绳部件35穿过导入部711、712从壳体71的侧面侧被拉入壳体71内。
在该情况下,绳部件35在穿过导入部711、712而被拉入壳体71内时弯曲。因此,图8及图9的显示仪70具有可旋转的滑轮77。滑轮77在导入部711、712内设置在绳部件35弯曲的部分,对绳部件35弯曲的部分进行支承。由此,绳部件35的移动即向壳体71内的拉入以及向壳体71外的拉出变得顺畅。另外,也可以在壳体71外设置滑轮77。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中,液面显示装置30的框体21内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即,在第3实施方式中,液面显示装置30具备筒状部件81、浮子82以及移动部件83。筒状部件81例如由不具有磁性的非铁金属或树脂等形成为筒状。筒状部件81的下端部被封闭,上端部开放。
筒状部件81配置在作为液槽的壳体21内。筒状部件81的上端部通到连通部211的内侧。在该情况下,筒状部件81的外侧部分与连通部211的内侧部分以具有气密性及水密性的状态紧贴。另外,筒状部件81的下端部至少比贮存有最大量冷却液22的情况下的液面即最大液面位置更向下方延伸,以浸入冷却液22内。
浮子82例如通过将内部的一部分形成为中空而能够漂浮在冷却液22上。另外,浮子82例如形成为覆盖筒状部件81的外周侧的圆柱状。若冷却液22的液面变动,则浮子82随着其变动而沿着筒状部件81的外周面向上下方向移动。
移动部件83配置在壳体21内且筒状部件81内。而且,浮子82和移动部件83构成为相互作用基于磁力的吸引力。即,浮子82以及移动部件83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由磁铁构成。另外,在该情况下,浮子82以及移动部件83中的不是磁铁的一方由具有磁性的金属构成。并且,壳体51的内部、管部件40的内部和筒状部件81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具有气密性及水密性的空间。
由此,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5实施方式中,液冷式电气设备10还具备储油柜23。在这种情况下,液面显示装置30显示储油柜23内的冷却液22的剩余量。储油柜23是众所周知的结构,如图12所示,在内部具有吸收冷却液22的变动的空气袋231。另外,储油柜23具有将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部232。储油柜23的连通部232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21的连通部211相同的功能。即,固定部件33通向连通部232而被固定。
而且,液面显示装置30的移动部件34在空气袋231内设置于下侧的内表面。在该情况下,移动部件34用于将绳部件35的一个端部固定于空气袋231的下侧内表面,例如也可以是胶带或粘接剂等。另外,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移动部件34和空气袋231。并且,壳体51的内部、管部件40的内部和空气袋231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具有气密性及水密性的空间。
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即,若储油柜23内的冷却液22的剩余量变化而空气袋231膨胀收缩,则移动部件34通过该空气袋231的膨胀收缩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该移动部件34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经由绳部件35传递到显示仪50,显示针53旋转。由此,使用者通过读取显示仪50的显示针53所指示的内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容易地确认储油柜23内的冷却液22的剩余量。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下那样构成。即,代替显示部52以及显示针53,例如设置能够进行分段显示的数字显示部,并且设置检测旋转体55、61或者轴部54的旋转量的编码器。然后,基于该编码器的检测结果即旋转体55、61的旋转量,在数字显示部中对冷却液22的残存量进行数字显示。由此,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参照图13至图19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对于液冷式电气设备310的设置面300的垂直方向设为液冷式电气设备310的上下方向。另外,作为显示仪350的旋转体355的旋转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是指从刻度板352方向观察显示仪350时的旋转方向。
图13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3所示的液冷式电气设备310具备电气设备主体320以及液面显示装置330。电气设备主体320具有作为外壳的框体321。框体321在其内部收容有未图示的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气设备。
在框体321的内部,作为液体而贮存有绝缘油、液体硅酮等冷却液322,收容在框体321内的未图示的电气设备浸渍在冷却液322内。框体321作为收容电气设备并贮存冷却液322的液槽发挥功能。由此,收容在框体321内的未图示的电气设备被冷却液322冷却。
冷却液322的上表面为液面522。冷却液322由于温度而膨胀或收缩,因此液面522的高度与其对应地变动。这里,将液面522的变动幅度作为变动量D。
图14是概略地表示在液冷式电气设备310的框体321内配置的液面显示装置330的结构要素的图。如图14所示,壳体321具有连通部511。连通部511例如呈圆形地贯穿框体321的上表面而形成,连通框体321的内部与外部。
如图13所示,液面显示装置330设置在电气设备主体320的框体321上,显示框体321内的冷却液322的液面的高度位置即剩余量。具体而言,液面显示装置330具有管部件340和显示仪350。显示仪350是壳体321的任意的面,配置在作业者容易看到的高度位置。
管部件340将作为液槽的框体321与显示仪35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管部件340例如是由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波纹管状部件构成的中空的管,构成为能够比较柔软地弯曲且在长边方向上不可伸缩。管部件340能够随着显示仪350的安装位置的变更而柔软地弯曲。因此,使用者能够不受到管部件340的配置的限制地任意变更显示仪350的安装位置。
如图14所示,液面显示装置330具有浮子331、伸缩部332、固定部333、移动部件334以及绳部件335。
浮子331构成为例如中空状,漂浮在冷却液322上。浮子331在框体321内漂浮在冷却液322的液面522上地配置。浮子331也是随着液面522的变动而移动的移动部件。伸缩部332例如由具有波纹管状的部件或橡胶部件等构成为筒状,构成为能够向上下方向伸缩。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伸缩部332形成为圆筒状,但不限于此。伸缩部332的下端部与浮子331连接,伸缩部332的上端部与固定部333连接。
固定部333例如构成为圆环状,插入到连通部511的内侧。固定部333的外侧部分与连通部511的内侧部分以具有气密性及水密性的状态紧贴。移动部件334设置在壳体321内且伸缩部332的筒状的内侧,与浮子331连接。
移动部件334固定于浮子331的上表面。在该情况下,移动部件334用于将绳部件335的一个端部固定于浮子331,例如也可以是胶带或粘接剂等。另外,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移动部件334和浮子331。
绳部件335例如由金属制的线等构成为能够柔软地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绳部件335从壳体321的外部穿向连通部511,并被引导至壳体321内且伸缩部332的内侧。绳部件335的一端部与移动部件334连接,绳部件335的另一端部穿入管部件340内而被引入图13所示的显示仪350内。显示仪350经由绳部件335而与移动部件334的移动联动地动作,从而将移动部件334的高度位置作为冷却液322的剩余量而显示。
图15是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330的显示仪350的外观结构的图,图16是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330的显示仪350的内部结构的透视立体图。如图15和图16所示,显示仪350具有壳体351、刻度板352和显示针353。壳体351整体形成为具有气密性和水密性的箱状,构成显示仪350的外轮廓。管部件340的另一端部与壳体351连接。
在该情况下,壳体351的内部、管部件340的内部和伸缩部332的内部构成为相互连通且密闭的空间、即具有气密性和水密性的空间。伸缩部332具有抑制冷却液322例如冷却油的蒸汽侵入壳体351内部、管部件340的内部和伸缩部332的内部相互连通且密闭的空间内的效果。由此,能够将壳体351内部、管部件340的内部和伸缩部332的内部相互连通且密闭的空间内保持得清洁,因此能够提高液冷式电气设备310的可靠性。
刻度板352和显示针353被收容在壳体351的内部。在该情况下,壳体351的作业者侧的面例如由透明的部件构成,由此能够从壳体351的外部视觉确认到至少刻度板352以及显示针353。
刻度板352用于显示框体321内的冷却液322的液面522的位置即剩余量。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刻度板352用相对于框体321内可贮存的最大液面的比例来表示存在于框体321内的当前的冷却液322的液面522。在该情况下,刻度板352所记载的“LOW”意味着冷却液322的剩余量少,即液面位置较低,“HIGH”意味着冷却液322的剩余量多,即液面位置较高。另外,刻度盘352中的数字表示将最大液面设为100%时的比例。
如图16所示,显示针353设置成能够以前端部沿着刻度板352的显示的方式进行旋转,指示当前的冷却液322的液面位置即剩余量。在第6实施方式中,显示针35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意味着冷却液322的液面522上升,显示针353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意味着冷却液322的液面522下降。
显示仪350具有轴部354、旋转体355、刻度板352、显示针353、盘簧356,它们被收容于壳体351。轴部354是圆柱形状的旋转体355和针状的显示针353的旋转轴。轴部354贯通地设置在旋转体355的中心部的旋转轴,旋转体355和显示针353通过轴部354而被固定。刻度板352固定于壳体351。轴部354相对于壳体351旋转自如地设置。
在刻度盘352的圆周方向的端部以能够变更位置的方式配设有固定接触件421。另外,在显示针353上一体地设置有可动接触件431。固定接触件421和可动接触件431构成为通过显示针353的转动而能够接触。固定接触件421和可动接触件431构成为能够通过接触而导通。固定接触件421与可动接触件431通过接触而成为导通状态,由此作为开关发挥功能。固定接触件421、可动接触件431以及显示针353由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例如为金属制。在固定接触件421和显示针353上连接有未图示的电线,例如与未图示的冷却液322的冷却装置连接。
可动接触件431和固定接触件421作为通过接触/分离而接通/断开的开关发挥功能。固定接触件421能够设置在刻度盘352端部的任意场所。因此,可动接触件431和固定接触件421能够作为能够在冷却液322的任意液面522的位置处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发挥作用。
例如在将固定接触件421配置在“LOW”侧的与液面522的最低位置对应的任意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由可动接触件431和固定接触件421构成的开关的接通,液面显示装置330能够输出表示冷却液322的液面522下降到了最低位置附近的信号。如果将该开关用于例如装备于液冷式电气设备310的未图示的冷却器的开关控制,则能够利用于冷却液322的温度调整。
旋转体355呈大致圆筒形状、即滚筒形状。在旋转体355的外周面,多个旋转体侧引导件Q(以下记为引导件Q)固定配置于旋转体355的外周面。在第6实施方式中,4个引导件Q1、Q2、Q3、Q4以该顺序固定于旋转体355的外周面。
另外,多个壳体侧引导件P(以下记为引导件P)以成为与旋转体侧引导件Q接近对置的位置的方式,由固定部件600固定于壳体351的内壁。在第6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引导件P1、P2、P3、P4,引导件P1和Q1、引导件P2和Q2、引导件P3和Q3、引导件P4和Q4成为对应的位置关系。
引导件P和Q用于对绳部件335进行引导。另外,在旋转体355的外周部且与引导件Q1对置的位置设置有限位件(stopper)S。限位件S用于固定绳部件335的一端。
参照图16至图18说明绳部件335环绕旋转体355的外周的结构。图17是从图16的箭头A方向面对显示仪350的图,是表示一边与引导件P、Q配合并折返一边环绕旋转体355的、绳部件335的状态的概略图。图18是概略地表示液面显示装置330的显示仪350的动作机构的展开图。
绳部件335从限位件S出发,被引导件P1~P4及引导件Q1~Q4引导而交替地折返并环绕旋转体355的躯体,被拉出到壳体351外,更详细地说,如以下那样环绕。在图17中,为了理解环绕状态的对应关系,对绳部件335赋予1A~7A、1B~8B的标记。
绳部件335从限位件S出发,在图16和图17中指向左方向即顺时针方向(第1方向)(1A),沿旋转体355的躯体向顺时针方向环绕后,从图的右侧(1B),被引导件Q1引导而在引导件Q1向相反方向折返,在图中指向右方向即逆时针方向(第2方向)(2B)。接着,在向逆时针方向环绕旋转体355的躯体后,从图的左侧(2A),被引导件P1引导而在引导件P1向相反方向折返,指向图的左方向即顺时针方向(3A)。以下重复该过程。
这样,绳部件335对于限位件S、引导件P1~P4及引导件Q1~Q4按照1A→1B→2B→2A→3A→3B→4B→4A→5A→5B→6B→6A→7A→7B→8B→8A的路径,一边与引导件P及引导件Q交替地配合并折返,一边环绕旋转体355的躯体,被从引导件P4引导到壳体351外部。被引导至壳体351外的绳部件335经由管部件340而与浮子331连接。绳部件335能够在引导件P及引导件Q滑动的同时移动,将变动量D转换为显示仪350的旋转体355的旋转运动。
图18表示将绳部件335、限位件S、引导件P1~P4、引导件Q1~A4示意性地展开为平面的状态。引导件P固定于壳体351,限位件S以及引导件Q固定于旋转体355。若将绳部件335在图16中向人前方向(纸面外侧方向)、在图17中向上方向逐渐拉出,则绳部件335将引导件Q1~Q4在图18中向右方向拉拽。与绳部件335的拉出量对应地,按照引导件Q4→Q3→Q2→Q1的顺序在图18中向右侧方向(图中的箭头所示)移动。即,在图16中,旋转体355逐渐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绳部件335与移动部件334的移动联动地移动,从而显示仪350将移动部件334的高度位置经由旋转体355的旋转传递到显示针353,作为冷却液322的剩余量而显示。
该由绳部件335、限位件S、引导件P1~P4以及引导件Q1~A4构成的机构是将滑轮组的动作原理配置于旋转体355的躯体旋转的结构。即,若将引导件P1~P4、引导件Q1~Q4、以及一端固定于限位件S且一边与引导件P以及引导件Q交替地配合并折返一边环绕旋转体355的绳部件335的状态展开,则成为如图18所示那样的滑轮组机构。因此,相对于绳部件335的拉出长度,与此联动地旋转的旋转角的量的、旋转体355的圆周长度与不使用该机构的情况相比为一半的长度。绳部件335的拉出长度该情况下为液面522的变动量D的长度。
在此,例如,假定液面522的假定的从最上表面到最下表面的变动量D为500mm、且显示针353的摆角为270度的情况,该情况下,在液面522下降了变动量D时,绳部件335被引出500mm。在该情况下,以使显示针353旋转作为摆角的270度的方式设定旋转体355的大小。
在此,假设不使用上述机构而单纯地将绳部件335环绕到旋转体355上的情况下,旋转体355的直径为500mm×(4/3)/π≈212,需要约200mm左右的直径。与此相对,在如上述那样使用将绳部件335用引导件P、Q折返而进行环绕的机构的情况下,旋转体355的直径为212mm÷2=106,需要约100mm左右的直径。因此,能够减小旋转体355的尺寸,形成为大约一半的直径。由此,能够将显示仪350的尺寸构成得较小。
另外,如图16及图19所示,显示仪350具备盘簧(盘簧)356,该盘簧356的一端固定于壳体351的内壁,另一端固定于旋转体355的躯体。旋转体355配置在盘簧356的中心部,盘簧356的外周部配置成与壳体351对置。
盘簧356构成为向将绳部件335卷取于旋转体355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使旋转体355的旋转为顺时针的方向施力。盘簧356的作用力即弹性力被设定为伴随浮子331及移动部件334的上下移动而能够进行绳部件335的卷取及拉出的强度。即,盘簧356的作用力设定为如下程度的强度,即,在绳部件335由于移动部件334的上升而松弛的情况下旋转体355能够向卷取绳部件335的方向、该情况下为顺时针侧旋转、且在绳部件335由于移动部件334的下降而被拉紧的情况下旋转体355能够向绳部件335被拉出的方向、该情况下为逆时针侧旋转的程度。即,螺旋弹簧356作用于旋转体355的作用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浮子331及移动部件334的重力小。
根据该结构,若框体321内的冷却液322增加、即液面522位置上升,浮子331及移动部件334上升,则与绳部件335的松弛大致同时地,旋转体35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卷取绳部件335。另一方面,若框体321内的冷却液322减少、即液面522位置下降,浮子331及移动部件334下降,则克服盘簧356的作用力而绳部件335被拉紧。于是,旋转体355向绳部件335的拉紧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从壳体351拉出绳部件335。
并且,若旋转体355如上所述那样旋转,则旋转体355的旋转经由轴部354传递到显示针353。然后,在盘簧356的作用力和绳部件335的张力均衡的位置,旋转体355的旋转停止,由此,轴部354和显示针353的旋转也停止。此时的显示针353所指示的位置成为框体321内的冷却液322的液面522位置即冷却液322的剩余量。因此,使用者不必使视野移动至液面522的高度就能目视辨认到设置于容易观察的位置的显示仪350,确认显示针353所指示的位置,由此能够确认液面522的位置即冷却液322的剩余量。
另外,在该情况下,使用者通过变更旋转体355的直径,能够调整显示针353的摆角。例如,在变动量D少的情况下,在想要增大显示针353的摆角而提高对变动量D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只要更小地设置旋转体355的直径即可,在变动量D过大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旋转体355的直径,能够将显示针353的摆角调整得较小。
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液面显示装置330,起到以下的效果。
液面显示装置330具备显示仪350、管部件340、浮子331及移动部件334、以及从管部件340内穿过并连接移动部件334和显示仪350的绳部件335。显示仪350具备壳体351、旋转体355、固定于旋转体355的显示针353、固定于壳体351侧的多个引导件P、固定于旋转体355侧的多个引导件Q和将绳部件335固定于旋转体355的限位件S、以及环绕旋转体355的外周的绳部件335。多个引导件P和引导件Q配置在相互对应的位置。绳部件335一边与多个引导件P和引导件Q交替地配合并折返一边环绕旋转体355。绳部件335、限位件S、引导件P、引导件Q的位置关系以构成滑轮组的方式配置。
由此,显示仪350不被限制在冷却液322的液面522位置而能够设置在作业者容易视觉辨认的位置,因此对液面522的位置进行显示的显示仪350的视觉辨认性提高。
另外,相对于绳部件335的拉出长度即冷却液322的液面522的变动量D,与其联动地旋转的旋转体355的圆周长度缩短一半。因此,能够将旋转体355的大小、即圆筒形的旋转体355的直径减小到大约一半。因此,能够将显示仪350构成得较小,因此能够满足例如将各种仪器类集中于端子箱而紧凑地汇总的需求。
另外,能够通过设置于显示针353的可动接触件431与设置于刻度板352的固定接触件421的接触/分离来构成开关。由此,能够与液面522的位置对应地进行开关的接通/断开的控制。例如,能够根据液面522的位置进行未图示的冷却器的控制,实施冷却液322的温度管理。
另外,显示仪350具备一端固定于壳体351且另一端固定于旋转体355的躯体的盘簧(spiral spring)56,构成为向将绳部件335卷取于旋转体355的方向施力。由此,绳部件335始终被向卷取于旋转体355的方向即浮子331的上升方向施力,因此绳部件335不松弛,能够正确地显示液面522的位置。另外,在液面522上升时,能够将绳部件335自动地卷取在旋转体355上。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0和图21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31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1是概略地表示配置在储油柜323内的液面显示装置330的结构要素的图。
第7实施方式是将第6实施方式中的显示仪350应用于储油柜的例子。在第7实施方式中,液冷式电气设备310还具备储油柜323。在这种情况下,显示仪350显示储油柜323内的冷却液322的剩余量。储油柜323是公知的结构,如图21所示,在内部具有吸收冷却液322的变动的空气袋531。另外,储油柜323具有连通内部与外部的连通部532。储油柜323的连通部532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321的连通部511相同的功能。即,固定部333通向连通部532并被固定。
显示仪350的移动部件334在空气袋531内设置在下侧的内表面。移动部件334将绳部件335的一个端部固定于空气袋531的下侧内表面。移动部件334例如也可以是胶带或粘接剂等。另外,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移动部件334和空气袋531。壳体351的内部、管部件340的内部和空气袋531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具有气密性及水密性的空间。
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得到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若储油柜323内的冷却液322的剩余量变化而空气袋531膨胀收缩,则移动部件334通过该空气袋531的膨胀收缩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该移动部件334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经由绳部件335而传递到显示仪350,显示针353旋转。由此,使用者通过读取显示仪350的显示针353所指示的内容,与第6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容易地确认储油柜323内的冷却液322的剩余量。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2对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2是概略地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液冷式电气设备310的显示仪350的盘簧360所构成的施力机构的横剖视图。如图22所示,在第8实施方式中,盘簧360配置在旋转体355内。盘簧360的一端固定于轴部354的外周部,盘簧360的另一端固定于旋转体355的内壁。轴部354固定于壳体351。显示针353和旋转体355构成为在相互固定的状态下经由盘簧360而相对于轴部354旋转自如。盘簧360构成为对旋转体355向旋转体355卷取绳部件335的方向施力。由此,得到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由于在旋转体355的外周未配置盘簧356,因此能够进一步缩小显示仪350。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如果构成为在旋转体355的外周上使引导件P或引导件Q的位置可变,则通过调整引导件P或引导件Q的位置,能够变更卷取在旋转体355上的绳部件335的长度。由此,能够根据液面522的变动量D,将环绕旋转体355的绳部件335的长度调整为最佳。另外,也可以通过调整引导件P和引导件Q的个数来调整卷取在旋转体355上的绳部件335的长度。

Claims (17)

1.一种液面显示装置,其中,具备:
移动部件,配置在贮存有冷却液的液槽内,与所述冷却液的液面的变动联动地向上下方向移动;
绳部件,一端部与所述移动部件连接,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
显示仪,与所述绳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通过经由所述绳部件而与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联动地动作,从而将所述移动部件的高度位置作为所述冷却液的剩余量进行显示;以及
管部件,构成为能够弯曲且不能沿长边方向伸缩,在内部穿过有所述绳部件,将所述液槽与所述显示仪之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仪具有:
壳体;
旋转体,在所述壳体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外周面连接有所述绳部件的另一端部,能够卷取所述绳部件;
轴部,设置为能够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联动地旋转;
显示针,设置于所述轴部,将所述轴部的旋转量作为所述冷却液的剩余量进行表示;以及
施力部件,对所述旋转体向所述绳部件的卷取方向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相对于所述旋转体对所述绳部件的卷取量的、所述显示仪的所述轴部的旋转量能够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是将板部件卷成圆筒状而形成的,通过变更所述板部件的两端部分的重合量而能够变更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仪具有:
壳体;
移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能够朝向所述绳部件的延伸方向直线地移动;
显示针,设置于所述轴部,将所述移动件的移动量作为所述冷却液的剩余量进行表示;以及
施力部件,对所述移动件向将所述绳部件拉入所述壳体内的方向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面显示装置还具备:
浮子,构成为漂浮在所述冷却液上;以及
伸缩部,伴随所述浮子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伸缩,
所述移动部件设置在所述伸缩部的内部,
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管部件的内部和所述伸缩部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面显示装置还具备:
浮子,构成为漂浮在所述冷却液上;以及
筒状部件,构成为筒状,在收容有所述移动部件的状态下配置在所述液槽内,
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管部件的内部和所述筒状部件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空间,
所述浮子和所述移动部件构成为,相互通过磁力而被吸引,从而能够一体地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设置在储油柜的空气袋的内部,
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管部件的内部和所述空气袋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空间。
9.一种液冷式电气设备,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
10.一种液面显示装置,其中,具备:
移动部件,配置在贮存有液体的液槽内,与所述冷却液的液面的变动联动地向上下方向移动;
显示仪,显示所述液体的剩余量;以及
绳部件,一端与所述移动部件连接,
所述显示仪具备:刻度板;显示针;圆柱形状的旋转体,所述绳部件环绕该旋转体的躯体;轴部,在旋转轴上将所述显示针和所述旋转体连接;和壳体,收容所述刻度板、所述显示针、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轴部,
在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旋转体侧引导件,在壳体以与旋转侧引导件接近且对置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壳体侧引导件及限位件,
所述绳部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件,所述绳部件一边与所述旋转体侧引导件和所述壳体侧引导件交替地配合并折返一边环绕所述旋转体,之后被引出到所述壳体外,该绳部件通过与连接于所述一端的移动部件的移动联动地动作,从而将所述移动部件的高度位置经由旋转体的旋转传递到显示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若在所述绳部件固定于所述限位件且一边与所述旋转体侧引导件及所述壳体侧引导件交替地配合并折返一边环绕所述旋转体的状态下将所述绳部件、所述旋转体侧引导件、所述限位件及所述壳体侧引导件展开,则成为滑轮组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面显示装置还具备盘簧,
所述旋转体配置于所述盘簧的中心部并固定于所述盘簧的一端,所述盘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盘簧设置成向所述旋转体卷取所述绳部件的方向施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面显示装置还具备盘簧,
所述盘簧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内部,所述轴部配置于所述盘簧的中心部并固定于所述盘簧的一端,所述盘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体的内壁,所述盘簧设置成向所述旋转体卷取所述绳部件的方向施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面显示装置还设置有:
固定接触件,能够变更位置地设置于所述刻度板;以及
可动接触件,与所述显示针一体地设置,能够与所述固定接触件接触,
若所述固定接触件与所述可动接触件接触,则所述固定接触件与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成为导通状态,从而作为开关发挥功能。
15.一种液面显示装置,其中,具备:
显示仪,具备:刻度板;显示针;圆柱形状的旋转体,绳部件环绕该旋转体的躯体;轴部,在旋转轴上将所述显示针和所述旋转体连接;和壳体,收容所述刻度板、所述显示针、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轴部;以及
盘簧,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成向所述旋转体卷取所述绳部件的方向施力,
所述显示仪利用与所述旋转体连接的所述显示针和所述刻度板来显示所述绳部件的变动量,
所述旋转体配置于所述盘簧的中心部并固定于所述盘簧的一端,所述盘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液面显示装置还具备:
浮子,构成为漂浮在所述液体上;
伸缩部,随着所述浮子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伸缩;以及
管部件,在内部穿过有所述绳部件,将所述液槽与所述显示仪之间连接,
所述移动部件设置于所述伸缩部的内部,
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管部件的内部和所述伸缩部的内部构成为连通且密闭的空间。
17.一种液冷式电气设备,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面显示装置。
CN201780035878.0A 2016-07-08 2017-05-22 液面显示装置以及液冷式电气设备 Active CN109313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5982A JP6453819B2 (ja) 2016-07-08 2016-07-08 液面表示装置、及び液冷式電気機器
JP2016-135982 2016-07-08
JP2016255676A JP6391661B2 (ja) 2016-12-28 2016-12-28 液面表示装置及び液冷式電気機器
JP2016-255676 2016-12-28
PCT/JP2017/019017 WO2018008267A1 (ja) 2016-07-08 2017-05-22 液面表示装置、及び液冷式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3067A true CN109313067A (zh) 2019-02-05
CN109313067B CN109313067B (zh) 2020-08-07

Family

ID=6091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5878.0A Active CN109313067B (zh) 2016-07-08 2017-05-22 液面显示装置以及液冷式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5414B2 (zh)
CN (1) CN109313067B (zh)
WO (1) WO20180082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503A (zh) * 2019-03-20 2019-07-12 安徽中科大国祯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水位传感器
CN111874072A (zh) * 2020-08-31 2020-11-03 济南新未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果树流胶的治疗液的运输存储装置
CN112325860A (zh) * 2020-11-04 2021-02-05 郝岩浩 一种水文洪痕防锈反向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67429B2 (en) * 2019-03-01 2021-07-20 Hokwang Industries Co., Ltd. Liquid level detection device
CN113650793B (zh) * 2021-10-21 2022-01-25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视化重力加油口及其刻度标注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3376U (zh) * 1971-10-21 1973-07-10
JPS5235266U (zh) * 1975-09-04 1977-03-12
JPS5335875U (zh) * 1976-09-03 1978-03-29
JPS618829U (ja) * 1984-06-20 1986-01-20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ト式液面計
JPH0661069A (ja) * 1992-08-04 1994-03-04 Nippon Koei Co Ltd コンサベータの油面検知装置
CN2200815Y (zh) * 1994-09-07 1995-06-14 杨贵水 磁体耦合浮动式液位计
JPH0815327A (ja) * 1994-07-01 1996-01-19 Nippondenso Co Ltd 交差コイル式指示計器の駆動装置
JP2002357469A (ja) * 2001-06-01 2002-12-13 Kurita Water Ind Ltd 液体の定量供給装置
US20030094044A1 (en) * 2001-11-22 2003-05-22 Messko Albert Hauser Gmbh & Co. Kg level gauge for oil-filled transformers, chokes and tap changers
CN1641322A (zh) * 2005-01-06 2005-07-20 蒋林 油槽车卸油液位计
CN105244143A (zh) * 2015-10-29 2016-01-13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油浸式变压器油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3376A (zh) 1971-11-05 1973-07-26
DE2540934C3 (de) 1975-09-13 1978-08-17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Füllstoffe, insbesondere Abfallschaumstoffe enthaltenden Schaumstoffen
JPS5335875A (en) 1976-09-14 1978-04-03 Nissei Plastics Ind Co Hydraulic cylinder
JPS618829A (ja) 1984-06-25 1986-01-16 Hitachi Ltd 撮像管のタ−ゲツト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10977A1 (de) * 2005-03-05 2006-09-07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Supraleitende Füllstandsmesseinrichtung für Flüssigwasserstoff
JP6738614B2 (ja) * 2016-02-16 2020-08-12 東芝産業機器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液冷式電気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3376U (zh) * 1971-10-21 1973-07-10
JPS5235266U (zh) * 1975-09-04 1977-03-12
JPS5335875U (zh) * 1976-09-03 1978-03-29
JPS618829U (ja) * 1984-06-20 1986-01-20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ト式液面計
JPH0661069A (ja) * 1992-08-04 1994-03-04 Nippon Koei Co Ltd コンサベータの油面検知装置
JPH0815327A (ja) * 1994-07-01 1996-01-19 Nippondenso Co Ltd 交差コイル式指示計器の駆動装置
CN2200815Y (zh) * 1994-09-07 1995-06-14 杨贵水 磁体耦合浮动式液位计
JP2002357469A (ja) * 2001-06-01 2002-12-13 Kurita Water Ind Ltd 液体の定量供給装置
US20030094044A1 (en) * 2001-11-22 2003-05-22 Messko Albert Hauser Gmbh & Co. Kg level gauge for oil-filled transformers, chokes and tap changers
CN1641322A (zh) * 2005-01-06 2005-07-20 蒋林 油槽车卸油液位计
CN105244143A (zh) * 2015-10-29 2016-01-13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油浸式变压器油标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503A (zh) * 2019-03-20 2019-07-12 安徽中科大国祯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水位传感器
CN111874072A (zh) * 2020-08-31 2020-11-03 济南新未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果树流胶的治疗液的运输存储装置
CN111874072B (zh) * 2020-08-31 2022-06-07 济南新未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果树流胶的治疗液的运输存储装置
CN112325860A (zh) * 2020-11-04 2021-02-05 郝岩浩 一种水文洪痕防锈反向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35414B2 (en) 2021-03-02
CN109313067B (zh) 2020-08-07
US20190120683A1 (en) 2019-04-25
WO2018008267A1 (ja)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3067A (zh) 液面显示装置以及液冷式电气设备
CN108700908A (zh) 操作装置
CN108883540A (zh) 机器人
KR850000550B1 (ko) 산업용 로버트
CN110572080A (zh) 磁悬浮装置及其直线运动机构
CN208648270U (zh) 一种收转装置及卷裹器
JP2008093540A (ja) 遊星運動式撹拌脱泡装置の重錘装置
JP2005265773A (ja) 核磁気共鳴装置及び方法
CN112027949A (zh) 用于海上浮标的剖面升降系统
JP2019095341A (ja) 液面表示装置及び液冷式電気機器
CN103174922A (zh) 智能伸缩支撑机构
JP6391661B2 (ja) 液面表示装置及び液冷式電気機器
JP6905436B2 (ja) 液面表示装置及び液冷式電気機器
JP6453819B2 (ja) 液面表示装置、及び液冷式電気機器
US1400848A (en) Pressure-gage
CN207961249U (zh) 一种管道内窥镜用万向球节
CN216132536U (zh) 水位检测装置和清洁机器人
JP2017003523A (ja) 油面計の指針の遠隔操作用工具
JP6993884B2 (ja) 減速機構及び液面表示装置
CN111981170A (zh) 一种流量控制阀
KR101544936B1 (ko) 전선 길이가 가변되는 회전형 커넥터 및 전기 접속 시스템
CN107806935A (zh) 一种可方便抽芯的温度传感器
JP2019018989A (ja) コードリール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455477A (zh) 镜头装置
CN203083662U (zh) 液位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