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703A - 膜分离装置、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以及膜盒和膜单元 - Google Patents

膜分离装置、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以及膜盒和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703A
CN109311703A CN201780033656.5A CN201780033656A CN109311703A CN 109311703 A CN109311703 A CN 109311703A CN 201780033656 A CN201780033656 A CN 201780033656A CN 109311703 A CN109311703 A CN 109311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ows
water collection
pair
membrane
treat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36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703B (zh
Inventor
成田太
成田太一
石本重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086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2284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835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2320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1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82Flat membrane modules comprising a stack of flat membranes
    • B01D63/0821Membrane plate arrangements for submerged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6Flat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02Specific tightening or locking mechanisms
    • B01D2313/025Specific membrane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06External membrane module supporting or fix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12Specific discharg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1Specific headers, end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44Cartridge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5/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embrane module operation
    • B01D2315/06Submerged-type; Immers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9/00Membrane assemblies within one housing
    • B01D2319/04Elements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提供膜分离装置1,其配备有用于容纳待处理液体的处理槽2、浸入待处理液体中的膜单元3以及引导机构4。引导机构4由把持部分14和引导部分15构成。把持部分14设置在构成膜单元3的膜盒5的侧部,并将引导部分15固定到处理槽2。引导部分15包括槽壁固定部分15a、上延伸部分15b、被把持部分15c、下延伸部分15d和槽底固定部分15e。当膜单元3固定到处理槽2时,把持部分14配合到被把持部分15c中,从而将膜单元3引导到处理槽2中的预定位置。

Description

膜分离装置、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以及膜盒和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分离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辅助膜单元的上升和下降的引导机构的膜分离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配备有平板膜元件的膜盒和具有所述膜盒的膜单元。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将膜分离装置应用为污水处理或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装置。膜分离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其被浸入生物处理槽或凝固处理槽中,以对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进行生物处理或凝固处理,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成固体物质和水性成分。在膜分离装置中,随着操作时间的流逝,污泥积聚在分离膜表面上。因此,将曝气空气供应到待处理液体中,从而产生气升向上流动,并且该向上流动将剪切力添加到分离膜表面以去除膜表面上的污泥。此外,在分离膜表面上的污泥积聚相当多的情况下,需要从处理槽中拉出配备有分离膜的膜单元以清洗分离膜。
然而,由于微生物和悬浮物等的悬浮,停留在处理槽中的待处理液体是不透明的。因此,难以从槽上方进行浸没的膜分离装置的位置的目视观察和检查。此外,由于在浸没膜单元时必须引导膜单元的姿态和/或位置,因此难以将膜单元放入处理槽或从处理槽取出。
因此,在传统的膜分离装置中,提供了用于辅助上升和下降的引导机构,从而使得容易将膜单元放入其中并从中取出(例如,专利公开1和2)。
例如,如图16所示,在专利公开1中描述的膜分离装置22中,在处理槽24中安装多个固定构件(升降引导件)23,并且使得膜单元25在固定构件23之间下降以实现膜单元25的恒定姿态。此外,膜单元25设置有空间部分(图中未示出),并且该空间部分充满空气以稳定地进行膜单元25的升起。
此外,如图17所示,在专利公开2中描述的膜分离装置26中,在处理槽27的内壁侧上布置多级引导单元28。在这些引导单元28中,至少一个引导单元28布置在高于待处理液体水位的高度处。在该膜分离装置26中,引导单元28安装在壁表面上。因此,可以容易地确定膜单元29的安装位置。此外,当将膜单元29放入其中或从其中取出时,可以容易通过布置在高于水面的高度处的引导单元28确认膜单元29的安装位置。
此外,作为膜分离装置,例如,已知了专利公开3中公开的膜盒。在该膜盒中,将多个平板膜元件以预定间隔布置在框架中。特别地,该膜元件以可从框架中取出的方式放入框架的引导槽中。
然而,在专利公开3的膜盒中,每个膜元件通过柔性管由连接器连接到膜盒的集水管。因此,当在其维护中附接和拆卸膜元件时,需要在柔性管和连接器的附接和拆卸操作中花费很长时间。特别地,根据膜盒的安装规模,待安装的膜元件的数量变为数千至数万。因此,其维护和管理需要相当多的劳动力。此外,需要小心处理,以避免在膜元件的附接或拆卸操作期间损坏或破坏过滤器主体。
因此,作为不需要用于连接膜盒和集水管的柔性管的膜盒,已知了专利公开4中公开的膜盒。该膜盒的膜元件由一个平板陶瓷过滤器和安装在该陶瓷过滤器的两个端部上的水收集部分组成。该膜元件的集水管部分和水收集部分接合在机架中。由此,将多个膜元件支撑在机架中。
现有技术公开
专利公开
专利公开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11-319511。
专利公开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4-46275。
专利公开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9-148743。
专利公开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9/0236295的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专利公开1的如图16(b)所示的膜分离装置22中,膜单元25准确配合到固定构件23的顶端四个角部中是其引入所必须的。在膜分离装置22具有大尺寸的情况下,除非膜单元25的下降操作由多个人进行,否则难以将膜单元25放入固定构件23之间。此外,需要将固定在处理槽24的底部上的多个固定构件23延伸到水面附近。这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此外,在专利公开2的如图17(a)所示的膜分离装置26中,插入设置在一个壁上的引导单元28中很容易,但将轴30配合地插入到设置在另一壁上的引导单元28中很困难。此外,每个引导单元都是独立的。因此,需要劳动力将引导单元28安装在壁上。
此外,在类似于专利公开4所设计的膜盒中,不需要进行连接膜元件和集水管、其附件等的柔性管的附接和拆卸操作。因此,其组装可操作性与维护性能与类似于专利公开3所设计的膜盒相比得以改善。
然而,在多个膜盒布置在水槽中以用于废水处理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将已处理水从每个膜盒中取出的集水管道。在将多个膜盒安装在水槽中之前或之后,将这种集水管附接到每个膜盒上。例如,在将专利公开4的膜盒堆叠在水槽中的情况下,将集水管道通过另一个管道连接到每个膜盒的集水管。
类似于专利公开4所设计的膜盒作为单一机身改善了处理特性,但在由多个所述膜盒构成膜单元的情况下,在进行膜单元的组装或膜元件的检查或更换时的操作效率不高。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膜分离装置,其包括:处理槽,在其中容纳待处理液体;多个膜盒,每个膜盒都配备有过滤薄膜,用于过滤待处理液体,该多个膜盒沿着处理槽的高度方向堆叠;以及引导部分,其被设置在处理槽中并将膜盒引导到预定位置,其中所述多个膜盒中的至少两个膜盒中的每个都具有一对可相对于引导部分滑动的把持部分,并且其中该引导部分具有配合在所述把持部分之间的被把持部分。
在所述膜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分固定到处理槽的壁表面和处理槽的底表面。
在所述膜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把持部分的上端部暴露在待处理液体之外。
在所述膜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把持部分包括一对管件、一对杆状构件或一个板状构件。
在所述膜分离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堆叠的膜盒下方设置空气扩散框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包括:多个膜元件,每个膜元件配备有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主体部分、用于从过滤主体部分的一个端部收集已经通过固液分离获得的已处理水的水收集部分和液密地密封过滤主体部分的另一个端部的密封部分;一对下保持部分,在膜元件对准的状态下在所述下保持部分上放置膜元件的水收集部分和密封部分;以及已处理水收集部分,其在已处理水收集部分连接到水收集部分的上端部的状态下从水收集部分收集已处理水。
所述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一对盖部分,其在所述一对盖部分布置成与布置在膜元件最外部的两个膜元件平行的状态下附接到所述一对下保持部分。
所述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上保持部分,其在该上保持部分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一对盖部分的状态下保持该密封部分的上端部。
所述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附接构件,在该附接构件可旋转地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一对盖部分的状态下将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附接到该附接构件。
所述附接构件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附接主体部分,该已处理水收集部分附接到该附接主体部分;以及一对支撑部分,其在所述一对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或者牢固地固定在所述一对盖部分的相对表面上的状态下水平地支撑该附接主体部分。
所述上保持部分的一个实施例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一对盖部分,使得可以取消密封部分的保持。
在所述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水收集部分在其上端部处形成有已处理水取出部分,所述已处理水取出部分配合至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
在所述布置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使已处理水取出部分对准的夹板部分插置在水收集部分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配备有膜元件的膜盒,其包括:多个膜元件,每个膜元件配备有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主体部分、用于从过滤主体部分的一个端部收集已经通过固液分离获得的已处理水的水收集部分和液密地密封过滤主体部分的另一个端部的密封部分;一对下保持部分,在膜元件对准的状态下在所述下保持部分上放置膜元件的水收集部分和密封部分;以及已处理水收集部分,其在已处理水收集部分连接到水收集部分的上端部的状态下从水收集部分收集已处理水。
在所述膜盒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盒还包括一对盖部分,其附接到所述一对下保持部分和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上,使得所述一对盖部分与布置在膜元件的最外侧的两个膜元件平行,并且用于提升膜盒的工具所连接到的把持部分可以附接到所述一对盖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堆叠的膜盒的膜单元,其中每个膜盒是上述的膜盒。
根据上述发明,将膜单元安装在膜分离装置中变得很容易。此外,当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形成为一单元时,提高了维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的视图;
图2(a)是具有L形把持部分的膜盒的顶视图,而图2(b)是具有F形把持部分的膜盒的顶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的引导部分的视图;
图4是示出引导部分配合在膜盒的把持部分之间的状态的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的引导部分的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膜分离装置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膜元件的布置结构的正视图;
图9是同一实施例的布置结构的正视图,其中盖部分已被移除;
图10(a)是上述实施例的上或下保持部分中的接收主体部分的平面图;图10(b)是接收主体部分的正视图;图10(c)是接收主体部分的侧视图;图10(d)是附接部分的后视图;而图10(e)是附接部分的竖向剖视图;
图11(a)是上述实施例的已处理水收集部分的局部横向剖面的平面图;图11(b)是已处理水收集部分的局部竖向剖面的正视图;并且图11(c)是已理水收集部分沿A-A得到的剖视图;
图12(a)是上述实施例的膜盒的平面图;图12(b)是膜盒的侧视图;图12(c)是膜盒的集管侧上的侧视图;图12(d)是膜盒的脚部侧的侧视图;而图12(e)是该实施例中的上保持部分的操作示例的说明图;
图13(a)是同一实施例的装备有把持部分的膜盒的平面图;而图13(b)是膜盒的侧视图;
图14(a)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夹板的纵向侧视图;图14(b)是夹板的平面图;而图14(c)是夹板的短方向侧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膜单元的侧视图;而图15(b)是膜单元的正视图;
图16(a)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膜分离装置的竖向剖视图;而图16(b)是该现有技术的膜分离装置的水平剖视图;以及
图17(a)是一种现有技术的膜分离装置的竖向剖视图;而图17(b)是该现有技术的膜分离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1配备有:处理槽2,用以接收待处理液体;膜单元3,其浸入待处理液体中;以及引导机构4,其将膜单元3引导到预定位置。膜单元3由多个膜盒5和一空气扩散框架6组成。
如图2(a)所示,膜盒5配备有膜元件7、组合式水收集部分8、保持部分9和侧盖10。膜盒5在其上下侧打开并且具有在其内部设置有膜元件7的结构。图2(b)所示的膜盒11是膜盒5的另一个示例,并且下面详细说明的把持部分16的形状与膜盒5的形状不同。因此,在膜盒11中,与膜盒5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膜元件7例如是陶瓷平坦薄膜,并且在它们以使在其上形成有陶瓷层的其板表面相对的方式彼此对准的状态下支撑在组合式水收集部分8和保持部分9之间。陶瓷平坦薄膜例如是这样的陶瓷平坦薄膜,即,其中已经在由透水性陶瓷板形成的基材构件的外表面上形成具有分离功能的陶瓷薄膜。已经通过形成在该外表面上的陶瓷薄膜的滤液通过形成在基材构件内部的水收集通道(图中未示出)并转移到组合式水收集部分8。膜元件7不限于诸如陶瓷平坦薄膜之类的过滤薄膜。只要是像多孔膜那样的具有固液分离功能和/或反渗透功能的过滤薄膜即可,可以使用精密过滤薄膜、超滤薄膜、纳米过滤薄膜、反渗透薄膜等。此外,作为膜元件7,不仅可以使用由诸如陶瓷平坦薄膜之类的无机材料制成的过滤薄膜,还可以使用由诸如聚烯烃系列、氟树脂系列之类的有机材料制成的过滤薄膜。
组合式水收集部分8和保持部分9在它们支撑膜元件7的状态下彼此相对地布置。侧盖10分别设置在彼此相对地布置的组合式水收集部分8和保持部分9的侧开口处。
如图1所示,膜盒5以它们各自的组合式水收集部分相互连通的方式相互连接,并通过使用诸如螺栓、螺母(在图中未示出)之类的固定装置固定以形成整体。膜盒5被堆叠以形成例如1至10级。在组合式水收集部分8的上方和下方,形成有水通道孔8a,其可以与其他组合式水收集部分8连通。通过堆叠的膜盒5,组合式水收集部分彼此连通以形成待处理液体的通道。已经被膜元件7分离过的待处理液体通过该通道并被带到外面。此外,空气扩散框架6设置在堆叠的膜盒5的下方。空气扩散框架6形成有空气扩散管12,并且将从连接到供给口13的鼓风机(图中未示出)供应的空气从空气扩散管12扩散。上升气流由从空气扩散管12扩散的空气产生,并且该上升气流对每个堆叠的膜盒5中的膜元件7进行擦洗。这样,污染物几乎不会粘附到膜元件7的表面上。
作为空气扩散管12,例如可以使用形成有空气扩散孔的中空管、具有空气扩散部分的陶瓷管等。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用于提升膜单元3的夹具等附接至设置在顶部的膜盒5,使得膜单元可以通过使用线绳等向上和向下移动。
引导机构4由设置在膜盒5的侧部上的把持部分14和设置在处理槽2中的引导部分15组成。
如图2(a)所示,例如,把持部分14设置成从膜盒5的保持部分9沿水平方向突出。把持部分14的形状不限于L形把持部分14(如图2(a)所示),它也可以是F形把持部分16(如图2(b)所示)。此外,关于把持部分14(和把持部分16),不仅将其设置在膜盒5的一侧上的实施例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将其设置在相对的两侧上的实施例也是可以接受的。此外,在处理槽2中的多个膜单元3对准的情况下,引导部分15设置在每个对准的膜单元3上。
把持部分14具有一对突出部分14a和一对延伸部分14b,所述一对突出部分14a从保持部分9延伸,而每个延伸部分14b从一个突出部分14a的一端部沿朝向另一个突出部分14a的方向延伸。其被设置成这样的状态,即,其中引导部分15的被把持部分15c松弛地配合在保持部分9和延伸部分14b之间。由于把持部分14被制成L形,因此通过使膜盒5的保持部分9与引导部分15的被把持部分15c邻接,可以容易地定位引导部分15和把持部分14。因此,安装膜单元3变得很容易。在安装膜单元3之后,通过保持部分9和被把持部分15c之间的接触,使得膜单元3的稳定性得以改善。
此外,如图2(b)所示,把持部分16具有从保持部分9延伸的一对突出部分16a、每个都从突出部分16a的一端部沿朝向另一个突出部分16a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延伸部分16b和从突出部分16a延伸成与第一延伸部分16b平行的一对第二延伸部分16c。其被设置成这样的状态,即,其中被把持部分15c松弛地配合在第一延伸部分16b和第二延伸部分16c之间。由于把持部分16形成为F形,因此成为保持部分9和被把持部分15c彼此分离的状态。结果,当移动膜盒5时,处于与被把持部分15c滑动接触的表面变小。这样,由与被把持部分15c的接触引起的膜盒5的破损风险变小。
如图3所示,引导部分15配备有槽壁固定部分15a、上延伸部分15b、被把持部分15c、下延伸部分15d和槽底固定部分15e。作为引导部分15的材料,例如,耐腐蚀性优异的不锈钢比较合适。引导部分15的材料不限于不锈钢,只要其具有不干扰膜盒5的上升和下降的强度即可。它可以是具有耐腐蚀性的其他材料(根据下文详细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17的引导部分19的材料也是类似的)。
通过使用诸如螺栓、螺母之类的固定装置将槽壁固定部分15a固定到处理槽2的壁表面。此外,槽底固定部分15e采用诸如螺栓、螺母之类的固定装置固定到处理槽2的底表面上。
上延伸部分15b设置在槽壁固定部分15a和被把持部分15c的顶部之间。上延伸部分15b例如是单一管,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其中上延伸部分15b从被把持部分15c的顶部向上延伸,然后其顶端部分朝向壁垂直地弯曲以固定到处理槽2的壁上。上延伸部分15b可以具有这样的模式,即,其中单一管从被把持部分15c的顶部朝向壁连接,而在沿着其高度的方向上没有恒定的长度。
下延伸部分15d例如是单一管,被设置在被把持部分15c的底部和槽底固定部分15e之间,并支撑被把持部分15c。膜单元3的高度通常为4米或更高。因此,引导部分15需要具有大于该高度的高度。如果引导部分15较长,则引导部分15的运输变得很困难。因此,在下延伸部分15d和被把持部分15c之间设置有配合连接部分15f。该连接部分15f不是必需的,并且下延伸部分15d和被把持部分15c可以形成为一体。
被把持部分15c具有沿着处理槽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管件。由于被把持部分15c具有一对管件,所以提供了使被把持部分15c配合在把持部分14之间的恒定宽度。代替一对管件,可选择提供这样一种模式,即,其中通过使用板构件形成被把持部分15c。如图2(a)和2(b)所示,被把持部分15c被配合(被保持)在L形把持部分14(或F形把持部分16)之间。
代替管件,引导部分15也可以由杆状构件形成。代替圆形形状,引导部分15的横截面形状(管、杆等)可以是诸如椭圆形、矩形之类的多边形形状。
如图4所示,当膜单元3安装在处理槽2中时,把持部分14配合至引导部分15的被把持部分15c,该被把持部分15c已经被预先固定在处理槽2中。然后,把持部分14在被把持部分15c上滑动,从而将膜单元3引导到处理槽2的预定位置。
引导部分15被固定成使得被把持部分15c的一部分(上端部)被示出在水面上方。膜单元3的把持部分14被带到被把持部分15c上方的位置,然后使膜单元3竖向下降以将把持部分14配合至被把持部分15c。以这种方式,把持部分14插入到被把持部分15c中。
把持部分14在至少两个位置处配合到被把持部分15c。这样,可以使膜单元3稳定地上升和下降。因此,只要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的配合状态下使膜单元3上升和下降,膜单元3中的一些膜盒5就可以没有把持部分14。
通过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膜分离装置1,通过将把持部分14顺序地配合到被把持部分15c,可以容易地将膜单元3安装在处理槽2中。
此外,引导部分15固定在两个位置处,一个位置位于处理槽2的壁表面和槽壁固定部分15a之间,而另一个位置位于处理槽2的底表面和槽底固定部分15e之间。因此,引导部分15易于固定。特别地,引导部分15的被把持部分15c由下延伸部分15d作为单一构件支撑。因此,用于固定引导部分15的构件数量很少,并且安装引导部分15变得容易。也就是说,容易附接将引导膜单元3到预定位置的引导机构4。此外,引导部分15固定到处理槽2的壁表面和底表面。由此,可以抑制膜单元3的位移,从而提高安装在引导部分15上的膜单元3的稳定性。
此外,引导部分15的被把持部分15c的上部露出在水面上方。这样,可以准确地掌握用于配合把持部分14的位置。此外,被把持部分15c具有恒定宽度。由此,可以抑制膜单元3的位移。
此外,在构成膜单元3的膜盒5中,设置在底部的膜盒5具有把持部分14。由此,可以从位于水面之上的位置来检查膜单元3的上升和下降位置。由于可以在水面上方确定插入位置,因此可以在不受水流影响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插入操作。特别地,在将多个膜单元3布置成一行的情况下,通过在水面之上将被把持部分15c插入把持部分14之间,可以防止在水中膜单元3的接触。
此外,通过使得把持部分14在至少两个位置处与被把持部分15c配合,可以使膜单元3稳定地上升和下降。通过增加把持部分14与被把持部分15c配合的位置的数量,可以进一步抑制膜单元3的位移。
通过沿膜盒5的一个方向设置把持部分14,单个工人可以通过将把持部分14配合到引导部分15来将膜单元3固定在处理槽2中。因此,安装膜单元3的操作变得很容易。
[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引导部分的结构。因此,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1类似的结构,例如膜单元3和膜盒5,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17配备有接收待处理液体的处理槽2、浸入待处理液体中的膜单元3以及引导机构18。该引导机构18由设置在膜盒5的侧部上的把持部分14和设置在处理槽2中的引导部分19组成。
如图6所示,引导部分19配备有槽壁固定部分19a、上延伸部分19b、被把持部分19c和槽底固定部分19d。
槽壁固定部分19a通过使用诸如螺栓、螺母之类的固定装置固定到处理槽2的壁表面。此外,槽底固定部分19d采用诸如螺栓、螺母之类的固定装置固定到处理槽2的底表面上。
上延伸部分19b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部分15的上延伸部分15b,并且设置在槽壁固定部分19a和被把持部分19c的上部分之间。
被把持部分19c具有从槽底固定部分19d向上延伸的一对管件。由于被把持部分19c具有一对管件,所以它具有使被把持部分19c配合在把持部分14之间的恒定宽度。每个管件固定到槽底固定部分19d并设置成向上延伸。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被把持部分15c,被把持部分19c被配合(被保持)在把持部分14(或把持部分16)之间。通过使用板构件代替一对管件,也可以形成被把持部分19c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把持部分设置有连接部分19e。当运输被把持部分19c时,它可以被分开。连接部分19e不是必需的,并且被把持部分19c可以形成为单件。
代替管件,引导部分19也可以由杆状构件形成。代替圆形形状,引导部分19的横截面形状(管、杆等)可以是诸如椭圆形、矩形之类的多边形形状。
如图5所示,当膜单元3安装在处理槽2中时,把持部分14配合到引导部分19的被把持部分19c,该被把持部分19c已经预先固定在处理槽2中。然后,把持部分14在被把持部分19c上滑动,从而将膜单元3引导到处理槽2的预定位置。
引导部分19被固定成使得被把持部分19c的一部分(上端部)露出在水面上方。膜单元3的把持部分14被带到被把持部分19c上方的位置,然后使膜单元3竖向下降以将把持部分14配合到被把持部分19c。以这种方式,把持部分14插入到被把持部分19c中。
把持部分14在至少两个位置处配合到被把持部分19c。这样,可以使膜单元3稳定地上升和下降。因此,只要可以在至少两个位置的配合状态下使膜单元3上升和下降,膜单元3中的一些膜盒5就可以没有把持部分14。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述膜分离装置17中,被把持部分19c延伸到处理槽2的底表面并固定到槽底固定部分19d。因此,根据该膜分离装置17,把持部分14和被把持部分19c总是彼此接触,直到把持部分14安装在膜单元3底部。结果,除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膜分离装置17所具有的有利效果之外,还可以更安全地安装膜单元3。
此外,在构成膜单元3的膜盒底部处的膜盒5设置有把持部分14的情况下,膜单元3底部处的把持部分14不会从被把持部分19c出来,直到完成膜单元3的安装。因此,在膜单元3底部处的膜盒设置有把持部分14的情况下,除了膜单元3底部处的膜盒5之外的其他膜盒5可以任意地设置有把持部分,使得保持被把持部分19c的位置的数量变为两个。
如上所述,已经通过示出具体实施例解释了本发明的膜分离装置。然而,本发明的膜分离装置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在不损害特征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修改,并且修改后的实施例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中,主要举例说明了由具有图2(a)所示的L形把持部分14的膜盒5构成的膜单元3。然而,即使通过由图2(b)所示的膜盒11构成的膜单元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有利效果。也就是说,引导机构4、18不仅可以具有由L形把持部分14和引导部分15、19构成的实施例,而且还可以具有由F形把持部分16和引导部分15、19构成的实施例。
此外,引导部分15、19不限于固定到处理槽2的壁表面等的实施例。类似于图7中所示的膜分离装置20,也可以具有这样的实施例,即,其中在处理槽2中设置一个立足点21、梁等作为侧壁,并且将引导部分15、19固定在其上。
此外,本发明的膜元件布置结构可以具有以下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图8和图9中所示的膜盒100是本发明的膜元件的布置结构的示例,并且配备有对准的膜元件220,其用于固液分离。
(膜盒100的实施例)
膜盒100具有:一对下保持部分61,用于固液分离的多个膜元件220在其上对准;以及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用于在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连接到膜元件220的集管(水收集部分)222的上端部的状态下从集管222中收集固液分离水。
通过抽吸该已处理水的抽吸泵(图中未示出)将已处理水从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中取出。在不使用抽吸泵的情况下,可选择在膜盒100浸没在其中的槽中,通过利用待处理液体的压力差来无动力地过滤待处理液体。
膜盒100还配备有侧盖50作为一对盖部分,其在侧盖50与所述多个膜元件220中最外面的两个膜元件220对准的状态下附接到下保持部分61。
对于这对侧盖50,可旋转地固定了:上保持部分62,该上保持部分62保持在下保持部分61上对准的多个膜元件220的脚部(密封部分)223的上端部;以及附接构件70,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附接到附接构件70。特别地,上保持部分62可旋转地固定到侧盖50,使得可以取消脚部223的保持。另一方面,附接构件70可旋转地固定或可牢固地固定到侧盖50。
此外,用于对准多个集管222的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的夹板部分80插置在所述多个膜元件220的集管222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之间。
(膜元件220的实施例)
图8和图9中举例说明的膜元件220配备有用于固液分离的过滤主体部分221、从该过滤主体部分221的一个端部收集固液分离处理水的集管222以及液密地密封过滤主体部分221的另一端部的脚部223。
过滤主体部分221包括平板过滤构件。在该过滤构件的内部,形成通道或间隙作为允许固液分离处理水流动的空间。作为过滤构件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列举已在透水性平板支撑介质上形成过滤薄膜的过滤构件。具有过滤功能就足够了。因此,不限于特定实施例。
作为构成过滤主体部分221、集管222和脚部223的材料,可以列举应用于固液分离技术的公知无机材料,例如金属、陶瓷等,或者可以列举公知有机材料,例如聚合物树脂等。当过滤主体部分221、集管222和脚部223已被集成到膜盒100中时,构成材料具有不会由用于清洗过滤主体部分221的气液混合物流引起破裂的强度就足够了。因此,对它们没有特别限制。
集管222和脚部223分别通过粘接、焊接或模制液密地固定到过滤主体部分221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
集管222在其上端部处形成有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该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配合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将与上述过滤主体部分221、集管222和脚部223类似的构成材料应用于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作为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可以列举圆柱形模式,但可以选择应用横截面不是圆形的以三角形或矩形为例的多边形模式。
作为膜元件220的另一种模式,可选择使用这样的实施例,即,其具有:一种框架,该框架设置在过滤主体部分221的外周部分处并且由上述无机材料或上述有机材料制成;以及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其与该框架的一个边缘表面构成一体。
(下保持部分61和上保持部分62的实施例)
如图8所示,下保持部分61和上保持部分62由相同的构成元件形成,并且当附接有侧盖50时它们相对于彼此呈倒置关系。
下保持部分61或上保持部分62由以下部分形成:接收主体部分31,其在对准状态下支撑膜元件220的集管222或脚部223;支撑部分32,其水平地支撑该接收主体部分31;以及附接部分33,该支撑部分32、该侧盖50和端盖90附接到该附接部分33。
如图10(a)所示,接收主体部分31以均匀的间隔形成有多个凹槽34,其竖向地支撑集管222或脚部223以对准多个膜元件220。此外,如图10(a)至10(c)所示,与接收主体部分31的接合孔37接合的接合部分35突出地形成在接收主体部分31面向附接部分33的附接表面上。
凹槽34的长度被确定成使得即使各个膜元件220的长度具有个体差异,集管222和脚部223也可以放置在凹槽34中。例如,凹槽34的长度设定为比脚部223沿着过滤主体部分221的横向方向的外径长。用于在其中放置脚部223的凹槽34的宽度设定成比脚部223的宽度稍宽。
附接部分33由具有U形横截面的构件形成。其前体部分形成有用于将该前体部分和端盖90紧固在一起的诸如螺栓和螺母之类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的附接孔36,以及与接收主体部分31的接合部分35接合的接合孔37。
另一方面,附接部分33的两侧主体部分形成有用于紧固这些侧部主体部分和侧盖50的紧固件的附接孔38。如图10(e)所示,上附接孔38形成为L形长孔,而下附接孔38沿竖向方向形成为长孔。由于这样的实施例,在上保持部分62附接到两个侧盖50的状态下,保持脚部223及其取消成为可能。
用于构成接收主体部分31的材料的示例是乙烯丙烯二烯橡胶,但不限于这种材料。根据膜盒100的使用环境,适当选择和应用具有公知强度和耐化学性的弹性构件。
支撑部分32和附接部分33通过弯曲由诸如不锈钢(例如SUS304)之类的钢材料制成的钢板而形成。根据支撑部分32和附接部分33的材料,还可以通过紧固件、粘接或焊接将该支撑部分32固定到附接部分33。
(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的实施例)
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由水收集主体部分41、上端管部分42和下端管部分43形成。
如图8所示,在由夹板部分80对准的多个集管222的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配合到水收集主体部分41中的状态下,水收集主体部分41从膜元件220的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引入已处理水。
图8和图11中举例说明的水收集主体部分41形成有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配合到其中的连接孔44、与这些连接孔44连通的水收集路径45、与该水收集路径45连通的连通水路46以及与该连通水路46连通的水通道47。
如图11所示,连接孔44沿水收集主体部分41的纵向方向以均匀间隔布置,并且它们的内径设定为与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的外径相对应的直径。水收集路径45形成为沿水收集主体部分41的纵向方向延伸。
上端管部分42由竖向连接到水收集主体部分41的上端部以与水通道47连通的管道形成,使得已处理水从水收集主体部分41排出。
下端管部分43由竖向连接到水收集主体部分41的下端部以与水通道47连通的管道形成,使得从布置在本实施例的膜盒100正下方的另一个膜盒100的上端管部分42供应的已处理水供应到水收集主体部分41。
用于构成水收集主体部分41、上端管部分42和下端管部分43的材料的示例是聚氯乙烯树脂。然而,它不限于这种材料。根据膜盒100的使用环境,适当地选择和应用具有公知强度和耐化学性的钢材或树脂构件。
水收集主体部分41、上端管部分42和下端管部分43基于它们的材料通过诸如焊接、粘合剂和螺栓固定之类的公知方法连接在一起。
在膜盒100被堆叠的情况下,一个膜盒100的上端管部分42形成为使得该上端管部分42的上外周部分配合到布置在这个膜盒100正上方的另一个膜盒100的下端管部分43的下端附近的内周表面上。该上端管部分42通过由橡胶弹性体制成的止水构件48与另一个膜盒100的下端管部分43液密地连接。
此外,水收集主体部分41液密地连接到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其中在夹板部分80和水收集主体部分41之间插置由橡胶弹性体制成的O形环作为止水构件。
(侧盖50的实施例)
侧盖50由长形板构件形成。作为构成侧盖50的材料,可以列举诸如不锈钢(例如SUS304)之类的钢构件。根据使用环境,适当选择或组合和应用具有公知强度、耐水性、耐化学性、耐气候性和耐腐蚀性的钢材或树脂构件。
如图12所示,侧盖50形成有用于将下保持部分61、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紧固到侧盖50的紧固件的附接孔51。如图13所示,根据膜盒100的使用条件,与提升工具连接的把持部分52适当地附接到侧盖50上。
(附接构件70的实施例)
如图8所示,附接构件70由以下部分形成:附接主体部分71,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附接至该附接主体部分;以及一对支撑部分72,其在所述一对支撑部分72可旋转地固定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一对侧盖50的相对表面的状态下水平支撑附接主体部分71。
附接主体部分71和支撑部分72中的每个例如由长形板状不锈钢形成,并且它们通过弯曲或焊接形成为单体,以构成附接构件70。
附接主体部分71形成有用于紧固该附接主体部分71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的下表面的紧固件的附接孔73。
此外,用于紧固支撑部分72和侧盖50的紧固件的附接孔73也形成在支撑部分72的上端附近和下端附近。
(夹板部分80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夹板部分由扁平板状构件形成。其夹板主体部分81形成有膜元件220的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的多个通孔82,它们根据布置的膜元件220的数量而沿夹板主体部分81的纵向方向以均匀间隔布置。
用于在其中设置止水构件(图中未示出)以在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之间实现止水的凹部83形成在与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相对的通孔82的出口外周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止水构件稳定地插入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之间。
作为夹板部分80的材料,可以列举公知的有机材料,诸如聚氯乙烯树脂之类的聚合物树脂。然而,可以选择使用公知的无机材料,例如金属、陶瓷等。
止水构件以O形环为例,但采用与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的管形状对应的实施例。作为构成止水构件的材料,根据膜盒100的使用环境,适当地选择和应用止水的公知弹性构件。例如,其适当地选自乙烯丙烯二烯橡胶、乙丙橡胶、聚四氟乙烯、氟基橡胶、硅基橡胶等。
通孔82的内径设定为相对大于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的外径。特别地,最好通过将夹板主体部分81中的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误差或更小,来将通孔的内径设置成使得当所有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已经配合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时可以限制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沿水平方向的移动。
在用于在其上布置夹板部分80的集管222的上端表面不是水平的情况下,如图14(c)所示,如果夹板部分80的与上端表面相对的端面形成为与上端部的倾斜状态相对应的锥形形状,可以校正夹板部分80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之间的连接表面以使其水平。
(膜盒100的组装过程的实施例)
参考图8和9,说明膜盒100的组装过程。
首先,通过紧固件将侧盖50固定到下保持部分61的附接部分33,其布置在与膜元件220的集管222和脚部223相对应的位置处。然后,将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在它们从侧盖50向外突出的状态下附接到两个侧盖50上。然后,将膜元件220的集管222和脚部223放入下保持部分61的对应于集管222和脚部223的所有凹槽34中。然后,使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旋转以将它们布置在两个侧盖50的相对表面上的固定位置处,然后通过紧固件将它们固定到相对的表面。此外,通过紧固件将两个端盖90固定到下保持部分61、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
然后,将夹板部分80安装在对准的膜元件220的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上。此外,将止水构件布置在该夹板部分80的凹部83处。然后,如果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的水收集主体部分41连接到这些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则将水收集主体部分41放置在附接构件70的附接主体部分71上。上端管部分42和下端管部分43预先连接到该水收集主体部分41。
然后,如果通过紧固件将该水收集主体部分41固定到附接主体部分71,则完成膜盒100的组装。
如果端盖90预先固定到在集管222的一侧上的下保持部分61和附接构件70并且预先固定到在脚部223的一侧上的下保持部分61和上保持部分62,则可以提高膜盒100的组装操作效率。
(第三实施例的有利效果)
在上述膜盒100中,所述多个膜元件的集管222和脚部223以对准的方式放置在下保持部分61上。此外,这些膜元件220的集管222的上端部作为一个套件连接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因此,一旦从所述多个膜元件220的集管222的上端部移除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更换任意膜元件220就会变得很容易,从而提高了作为一单元的膜盒100的可维护性。
特别地,保持膜元件220的脚部223和集管222的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可旋转地固定到侧盖50上。因此,变得很容易进行固定膜元件220和取消的操作。这提高了膜盒100组装的可操作性。在上面的说明中,提供了这样的实施例,即,其中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可旋转地固定到侧盖50上。然而,可选择采用这样的实施例,即,其中在通过移除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可以很容易进行膜元件220的安装和/或更换的情况下,仅将上保持部分62可旋转地固定到侧盖50上。
此外,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固定地放置在附接构件70的附接主体部分71上。因此,可以在侧盖50处稳定地支撑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
此外,集管222的上端部配备有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其配合至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这样,很容易相对于集管222定位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的连接,从而提高连接可操作性。
用于对准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的夹板部分80插置在集管222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之间。这样,在对准膜元件220时的定位变得容易。此外,可以快速地将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放入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中和将它们取出。因此,提高了已处理水取出部分224的连接可操作性。此外,通过使用夹板部分80和止水构件两者,提高了集管222和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之间的液密性。
[第四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列举例如如图15中所示的膜单元110。
膜单元110是浸入待处理液体中的用于固液分离处理的膜单元,并且包括:盒堆叠部分120,其通过堆叠膜盒100形成;以及空气扩散部分130,其向该盒堆叠部分120的膜盒100供应空气。
在附图中所示的膜单元110中,两个盒堆叠部分120对准。对准的盒堆叠部分120的数量和堆叠膜盒100的数量不限于附图中列举的实施例中的那些数量,而是根据待处理液体的处理量适当地设定。
(盒堆叠部分120的实施例)
盒堆叠部分120通过沿高度方向堆叠多个膜盒100而形成。一个膜盒100的上端管部分42通过止水构件48与布置在其正上方的另一个膜盒的下端管部分43液密地连接。
布置在底部的膜盒100的下端管部分43的下端开口部分通过密封盖141预先液密地密封。另一方面,在顶部处的膜盒100的上端管部分42的上端开口部分配备有凸缘部分151。在该凸缘部分151上,液密地连接有用于转移已固液分离处理的水的转移管161的凸缘部分171,其中已固液分离处理的水已经从上端管部分42供应到该系统的外部。
在盒堆叠部分120中,在高度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膜盒100的侧盖50的上外周部分和下外周部分被预先水平地弯曲。如图13所示,这些上外周部分和下外周部分形成有紧固件的附接孔51,所述紧固件用于连接上膜盒100的侧盖50和下膜盒100的侧盖50。通过利用紧固件连接上膜盒100的下外周部分和下膜盒100的上外周部分,膜盒100沿高度方向堆叠。
此外,将如图13所示的把持部分52附接到在所述膜盒100中的在顶部处的膜盒100的侧盖50上,而将图中未示出的提升工具连接到这些把持部分52。这样,可以相对于其中安装有膜单元110的处理槽取出和放入盒堆叠部分120。
(空气扩散部分130的实施例)
空气扩散部分130配备有空气扩散管131和空气扩散框架132。
空气扩散管131扩散从系统外部的鼓风机供应的空气。对于空气扩散管131,适当地应用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中采用的公知空气扩散装置就足够了。
盒堆叠部分120以直立和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空气扩散框架132的上端部上,该空气扩散框架132由框架主体形成,该框架主体接纳在盒堆叠部分120正下方的空气扩散管131。该框架主体布置在其中安装有膜单元的水槽的底部上。
此外,空气扩散框架132的框架主体在其上端部上形成有定位销(图中未示出),其突出以便定位盒堆叠部分120。这些定位销在布置在盒堆叠部分120的底部上的膜盒100的侧盖50的下外周部分处插入紧固件的附接孔51中,从而使得可以将盒堆叠部分120定位在空气扩散框架132上。
根据膜单元110的使用环境,类似于侧盖50,适当地选择具有公知强度和耐化学性的钢材料或树脂构件并将其应用于空气扩散框架132的构成材料。
此外,在空气扩散部分130和盒堆叠部分120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中,如果预先将盒堆叠部分120和空气扩散框架132联结在一起,则可以相对于水槽取出和放入盒堆叠部分120和空气扩散框架132的单元。
此外,如图15(b)所示,当相对于水槽取出和放入盒堆叠部分120时,一对引导管181以直立方式安装在水槽中以引导盒堆叠部分120上升和下降。另一方面,如图13(a)和图13(b)所示,盒堆叠部分120的每个膜盒100的两个侧盖50配备有一对引导接收器53,引导管181松弛地配合至引导接收器53。
(膜单元110的组装过程的示例)
参考图15来解释膜单元110的组装过程的示例。
首先,在图中未示出的止动销在两个膜盒100的侧盖50的下外周部分和上外周部分处被插入附接孔51的状态下,预先在上方和下方布置这两个膜盒100。然后,在从其上移除止动销之后,通过将紧固件附接到附接孔51来堆叠膜盒100。如在同一附图中示例性地示出的那样,重复这样的过程来完成盒堆叠部分120,其中堆叠了10级膜盒100。
提升工具连接到在顶部处的膜盒100的把持部分52,以提升盒堆叠部分120,然后将其放入水槽。然后,在通过空气扩散框架132的定位销定位底部的膜盒100的状态下,将该盒堆叠部分120固定到空气扩散框架132。然后,将转移管161的凸缘部分171液密地连接到在顶部处的膜盒100的凸缘部分151。
如上所述,如同一图所示,将布置成两行的盒堆叠部分120固定到水槽中的空气扩散部分130,以完成膜单元110。
在维护膜单元110时更换膜元件220的情况下,首先从盒堆叠部分120的凸缘部分151移除转移管161的凸缘部分171。然后,将把持部分52附接到在盒堆叠部分120的顶部处的膜盒100的两个侧盖50上。此外,在提升工具连接到把持部分52的情况下,取消盒堆叠部分120在空气扩散框架132上的固定。然后,通过提升工具提升盒堆叠部分120,以将其从水槽中取出。在取出盒堆叠部分120时,首先取出顶部的膜盒100,然后类似地取出其它膜盒以便分离所有膜盒100。
然后,将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从附接主体部分71中移除。此外,移除膜盒100的附接构件70和上保持部分62处的上部紧固件,然后使附接构件70和上保持部分62朝向侧盖50的外侧旋转。由此,可以更换膜元件220。此外,当操作膜单元110时,在水槽没有待处理水的情况下,可以在水槽中进行膜单元110的维护操作。
在上述说明中,提供了这样的实施例,即,其中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可旋转地固定到侧盖50,但上保持部分62和附接构件70与本发明的侧盖50的附接模式不限于该实施例。例如,在可以通过将上保持部分62旋转到侧盖50的外部然后移除已处理水收集部分40而安装和替换膜元件220的情况下,可选择采用这样的实施例,即,其中仅上保持部分62可旋转地固定到侧盖50。
(本实施例的有利效果)
根据上述膜单元110,在堆叠膜盒100的过程中,可以在一个膜盒100的下端管部分43和位于所述一个膜盒100的正下方的另一个膜盒100的上端管部分42之间直接进行连接。
因此,在由多个膜盒100构成膜单元110的情况下,不需要柔性管,并且膜盒100的相互连接变得简单。这明显地提高了当进行膜单元110的组装和膜元件的检查和更换时的可操作性。
[工业实用性]
可应用本发明的膜分离装置、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膜盒和膜单元的领域是水和废水领域以及各种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等,它们安装在水槽中以处理这些待处理水。
附图标记说明
1、17、20 膜分离装置
2 处理槽
3 膜单元
4、18 引导机构
5、11 膜盒
6 空气扩散框架
7 膜元件(过滤薄膜)
8 组合式水收集部分
9 保持部分
10 侧盖
12 空气扩散管
13 供给口
14、16 把持部分
14a,16a 突出部分
14b 延伸部分
16b 第一延伸部分
16c 第二延伸部分
15、19 引导部分
15a 槽壁固定部分
15b 上延伸部分
15c 被把持部分
15d 下延伸部分
15e 槽底固定部分
15f 连接部分
19a 槽壁固定部分
19b 上延伸部分
19c 被把持部分
19d 槽底固定部分
19e 连接部分
21 立足点
100 膜盒
220 膜元件
221 过滤主体部分
222 集管(水收集部分)
223 脚部(密封部分)
224 已处理水取出部分
40 已处理水收集部分
41 水收集主体部分
42 上端管部分
43 下端管部分
50 侧盖(盖部分)
52 把持部分
53 引导接收器
61 下保持部分
62 上保持部分
70 附接构件
71 附接主体部分
72 支撑部分
80 夹板部分
110 膜单元
120 盒堆叠部分
130 空气扩散部分
131 空气扩散管
132 空气扩散框架
181 引导管

Claims (16)

1.一种膜分离装置,其包括:
处理槽,在其中容纳有待处理液体;
多个膜盒,每个所述膜盒都配备有过滤薄膜,用于过滤所述待处理液体,所述多个膜盒沿着所述处理槽的高度方向堆叠;以及
引导部分,其被设置在所述处理槽中并将所述膜盒引导到预定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膜盒中的至少两个膜盒中的每个都具有能相对于所述引导部分滑动的一对把持部分,并且
所述引导部分具有配合在所述把持部分之间的被把持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分固定到所述处理槽的壁表面和所述处理槽的底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把持部分的上端部暴露在所述待处理液体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把持部分包括一对管件、一对杆状构件或一板状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堆叠的所述膜盒下方设置有空气扩散框架。
6.一种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包括:
多个膜元件,每个所述膜元件配备有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主体部分、从所述过滤主体部分的一个端部收集已经通过固液分离获得的已处理水的水收集部分和液密地密封所述过滤主体部分的另一个端部的密封部分;
一对下保持部分,在所述膜元件对准的状态下在所述下保持部分上放置所述膜元件的所述水收集部分和所述密封部分;和
已处理水收集部分,在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连接到所述水收集部分的上端部的状态下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从所述水收集部分收集已处理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还包括一对盖部分,在所述一对盖部分布置成与布置在所述膜元件的最外部的两个膜元件平行的状态下,所述一对盖部分附接至所述一对下保持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还包括上保持部分,在所述上保持部分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一对盖部分的状态下,所述上保持部分保持所述密封部分的上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还包括附接构件,在所述附接构件可旋转地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一对盖部分的状态下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附接到所述附接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包括:附接主体部分,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附接到所述附接主体部分;以及一对支撑部分,在所述一对支撑部分可旋转地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一对盖部分的相对表面上的状态下所述一对支撑部分水平地支撑所述附接主体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其中所述上保持部分可旋转地固定到所述一对盖部分,使得能够取消所述密封部分的保持。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其中所述水收集部分在其上端部处形成有已处理水取出部分,所述已处理水取出部分配合至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其中使所述已处理水取出部分对准的夹板部分插置在所述水收集部分和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之间。
14.一种配有膜元件的膜盒,其包括:
多个膜元件,每个膜元件配备有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主体部分、用于从所述过滤主体部分的一个端部收集已经通过固液分离获得的已处理水的水收集部分和液密地密封所述过滤主体部分的另一个端部的密封部分;
一对下保持部分,在所述膜元件对准的状态下在所述下保持部分上放置所述膜元件的所述水收集部分和所述密封部分;以及
已处理水收集部分,在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连接到所述水收集部分的上端部的状态下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从所述水收集部分收集已处理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膜盒,其中所述膜盒还包括一对盖部分,所述一对盖部分附接至所述一对下保持部分和所述已处理水收集部分,使得所述一对盖部分与布置在所述膜元件最外部的两个膜元件平行,并且
其中,用于提升所述膜盒的工具连接到一把持部分,所述把持部分能够附接到所述一对盖部分上。
16.一种膜单元,其包括堆叠的膜盒,每个膜盒都是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膜盒。
CN201780033656.5A 2016-05-31 2017-04-28 膜分离装置、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以及膜盒和膜单元 Active CN109311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8645 2016-05-31
JP2016108645A JP6222284B1 (ja) 2016-05-31 2016-05-31 膜エレメントの配置構造、膜カセット及び膜ユニット
JP2016-183565 2016-09-21
JP2016183565A JP6222320B1 (ja) 2016-09-21 2016-09-21 膜分離装置
PCT/JP2017/016959 WO2017208707A1 (ja) 2016-05-31 2017-04-28 膜分離装置、膜エレメントの配置構造、膜カセット及び膜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703A true CN109311703A (zh) 2019-02-05
CN109311703B CN109311703B (zh) 2020-02-11

Family

ID=60479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656.5A Active CN109311703B (zh) 2016-05-31 2017-04-28 膜分离装置、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以及膜盒和膜单元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940440B2 (zh)
KR (1) KR101967229B1 (zh)
CN (1) CN109311703B (zh)
CA (2) CA3079461C (zh)
SA (1) SA518400553B1 (zh)
SG (2) SG10201911673PA (zh)
TW (2) TWI647006B (zh)
WO (1) WO20172087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9888A (zh) * 2020-03-23 2022-11-22 株式会社明电舍 支撑结构和膜过滤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64709A (ja) * 2020-10-14 2022-04-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膜処理装置
WO2022080584A1 (ko) 2020-10-16 2022-04-21 주식회사 오케이오 다단 하중조절형 이동대차
JP7380731B2 (ja) * 2022-03-17 2023-11-15 株式会社明電舎 濾過システム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8248A (ja) * 1993-01-25 1994-08-09 Kubota Corp 膜分離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JPH08309161A (ja) * 1995-05-17 1996-11-26 Kurita Water Ind Ltd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の平膜エレメント
JPH11319511A (ja) * 1998-05-15 1999-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浄化槽
JP2008246371A (ja) * 2007-03-30 2008-10-16 Kubota Corp 膜エレメントおよび浸漬型平膜ろ過装置
CN101980765A (zh) * 2008-03-27 2011-02-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膜分离装置及膜盒
CN102258943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CN102292145A (zh) * 2009-03-31 2011-12-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膜分离装置
JP2011255305A (ja) * 2010-06-09 2011-12-22 Kubota Corp 水処理設備および水処理機器の吊り上げ装置
CN102941018A (zh) * 2007-10-12 2013-02-27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将过滤膜组件安装到框架结构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69779A (zh) * 2011-01-18 2013-08-2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膜分离装置
JP2014076417A (ja) * 2012-10-10 2014-05-01 Meidensha Corp 膜モジュール、膜ユニット
CN104411643A (zh) * 2012-07-10 2015-03-11 东丽株式会社 元件单元、分离膜模块、分离膜元件的装卸方法
CN104981432A (zh) * 2013-03-27 2015-10-14 株式会社久保田 吊起装置、吊起套件及水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55835B (en) * 1994-01-07 1995-09-01 Kubota Kk Filtration membrane module
DE102006022502A1 (de) 2006-05-08 2007-11-29 Ltn Nanovation Ag Filtereinheit für die Abwasseraufbereitung und die Trinkwassergewinnung
JP5376424B2 (ja) 2007-11-28 2013-12-2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WO2009118785A1 (ja) * 2008-03-27 2009-10-01 株式会社クボタ 膜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膜カセット
US20110005994A1 (en) * 2008-03-27 2011-01-13 Hidetoshi Masutani Membrane element and membrane module
JP5472312B2 (ja) * 2009-10-26 2014-04-16 株式会社明電舎 膜モジュール、膜ユニット及び膜分離装置
JP2014046275A (ja) 2012-08-31 2014-03-17 Toray Ind Inc 膜ろ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8248A (ja) * 1993-01-25 1994-08-09 Kubota Corp 膜分離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JPH08309161A (ja) * 1995-05-17 1996-11-26 Kurita Water Ind Ltd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の平膜エレメント
JPH11319511A (ja) * 1998-05-15 1999-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浄化槽
JP2008246371A (ja) * 2007-03-30 2008-10-16 Kubota Corp 膜エレメントおよび浸漬型平膜ろ過装置
CN102941018A (zh) * 2007-10-12 2013-02-27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将过滤膜组件安装到框架结构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80765A (zh) * 2008-03-27 2011-02-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膜分离装置及膜盒
CN102292145A (zh) * 2009-03-31 2011-12-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膜分离装置
CN102258943A (zh) * 2010-05-31 2011-11-30 四川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JP2011255305A (ja) * 2010-06-09 2011-12-22 Kubota Corp 水処理設備および水処理機器の吊り上げ装置
CN103269779A (zh) * 2011-01-18 2013-08-28 株式会社久保田 膜分离装置
CN104411643A (zh) * 2012-07-10 2015-03-11 东丽株式会社 元件单元、分离膜模块、分离膜元件的装卸方法
JP2014076417A (ja) * 2012-10-10 2014-05-01 Meidensha Corp 膜モジュール、膜ユニット
CN104981432A (zh) * 2013-03-27 2015-10-14 株式会社久保田 吊起装置、吊起套件及水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9888A (zh) * 2020-03-23 2022-11-22 株式会社明电舍 支撑结构和膜过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26022C (en) 2020-07-21
TWI647006B (zh) 2019-01-11
TW201841675A (zh) 2018-12-01
SG10201911673PA (en) 2020-02-27
US20190329182A1 (en) 2019-10-31
KR101967229B1 (ko) 2019-04-16
TW201742664A (zh) 2017-12-16
SG11201810460UA (en) 2018-12-28
CA3079461C (en) 2022-04-26
CN109311703B (zh) 2020-02-11
TWI686235B (zh) 2020-03-01
US10940440B2 (en) 2021-03-09
US20200360863A1 (en) 2020-11-19
CA3026022A1 (en) 2017-12-07
US11235285B2 (en) 2022-02-01
SA518400553B1 (ar) 2022-09-18
WO2017208707A1 (ja) 2017-12-07
KR20190006038A (ko) 2019-01-16
CA3079461A1 (en) 2017-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1703A (zh) 膜分离装置、用于布置膜元件的结构以及膜盒和膜单元
EP0937494A2 (en) Membrane separation system
CN101820981B (zh) 用于将过滤膜组件安装到框架结构中的系统和方法
US9795904B2 (en) Filtering membrane module and filte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301585B (zh) 膜分离单元
KR101364362B1 (ko) 여과장치
JPH0670825U (ja) 内圧形ろ過膜による原液のろ過装置
CN101925395B (zh) 中空纤维膜元件、用于中空纤维膜元件的框架以及膜过滤装置
KR20080087899A (ko) 막 여과 장치 및 이의 운전 방법
JP2008183517A (ja) 廃水処理装置
JP5175695B2 (ja) 膜分離装置
JP5474482B2 (ja) 膜浸漬槽及び膜処理装置
WO2017110283A1 (ja) 膜エレメントの配置構造、膜カセット及び膜ユニット
JP6343227B2 (ja) 膜モジュール
JP4716829B2 (ja) 膜分離ユニット
JP2006021109A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水処理装置
JP2011110496A (ja) 中空糸膜モジュール、膜分離方法及び水処理装置
KR100509557B1 (ko) 중공사막 모듈
JP2013233484A (ja) 膜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膜ろ過装置及びろ過膜洗浄方法
CN209143778U (zh) 电化学污水处理装置
JP2006205076A (ja) 濾過方法、該濾過方法に用いられる濾過ユニット、および濾過装置
KR20150068125A (ko) 침지식 여과 장치
JP2018047415A (ja) 膜分離装置
JP2014151225A (ja) ろ過膜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
CN104080522A (zh) 过滤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