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1337B - 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1337B
CN109311337B CN201780034096.5A CN201780034096A CN109311337B CN 109311337 B CN109311337 B CN 109311337B CN 201780034096 A CN201780034096 A CN 201780034096A CN 109311337 B CN109311337 B CN 1093113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uxiliary liquid
particle diameter
spherical particles
app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40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1337A (zh
Inventor
后藤亮平
后藤史博
岩崎洋平
铃木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311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1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1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18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after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23Digital printing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41M5/0017Application of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on the substrate prior to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23Emulsion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4Inks based on two liquids, one liquid being the ink, the other liquid being a reaction solution, a fixer or a treatment solution for the in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02/012Ink jet with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10Post-imaging transfer of imaged layer; transfer of the whole imaged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打印物以如下顺序依次包括:记录介质、色材层、和用作最外层的微细凹凸层。该打印物的特征在于:所述色材层包含颜料;所述微细凹凸层包含具有特定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多个所述球状颗粒沿所述微细凹凸层的厚度方向存在;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表面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Description

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颜料墨形成的打印物中,由于颜料容易残存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因此虽然可以获得高精细且鲜明的图像品质,但是可视性在一些情况下会降低。为了获得具有高的可视性的打印物,要求抑制当光照射在打印表面上时发生的反射,并且要求防止观察到的打印物比实际的图像白。此外,为了获得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打印物,还要求耐擦拭性从而防止由于例如通过用手指和/或荧光笔等摩擦造成的打印物的渗色而导致的光泽变化。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可以提及利用蛾眼结构(moth-eye structure)的原理的方法。具体地,已经公开了如下方法(PTL 1),在所述方法中,使具有设置有以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的周期形成的多个微细孔的表面的金属基材与打印物表面在加压下接触从而以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的周期在打印物表面上形成多个凸部。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第5,673,1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PTL 1中公开的方法,由于反射抑制所需的凸部各自具有细长的形状,因此存在该形状容易由于例如擦拭等外力而塌陷的问题。此外,由于凸部形状消失的部分具有与其它部分不同的光泽并且还观察为划痕和/或不均匀的点,因此图像品质在一些情况下会降低。
因此,考虑到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旨在提供具有高的可视性、即使施加外力其可视性也不大可能降低的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为如下打印物,其以如下顺序包括:记录介质、色材层、和用作最外层的微细凹凸层,所述色材层包含颜料,所述微细凹凸层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所述球状颗粒沿所述微细凹凸层的厚度方向存在,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方法包括:在记录介质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施加包含颜料的墨的步骤;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墨的步骤;和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图像记录方法包括: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的步骤;通过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辅助液来形成中间图像的步骤;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步骤;和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在所述转印步骤之后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图像记录方法包括: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通过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来形成中间图像的步骤;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步骤;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在所述转印步骤之后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步骤;和通过如下在最外层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图像记录方法包括: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第一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的步骤;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第一辅助液的步骤;通过将包含可与所述反应液反应的水溶性树脂的第二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所述第一辅助液、和所述墨而形成中间图像的步骤;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步骤;和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在所述转印步骤之后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第一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并且在该图像记录方法中,要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中间图像的温度(Tc)为包含在所述第二辅助液中的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并且所述中间图像的温度(Tr)为低于包含在所述第二辅助液中的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反应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施加反应液;墨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反应液;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墨;和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其用于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处理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反应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墨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辅助液从而形成中间图像;转印部件,其用于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其用于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处理通过所述转印部件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反应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第一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第一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墨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第一辅助液;第二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可与所述反应液反应的水溶性树脂的第二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所述第一辅助液和所述墨;转印部件,其用于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其用于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处理通过所述转印部件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第一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和温度调节部件,其用于调节中间图像的温度,从而将要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中间图像的温度(Tc)设定为所述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并且将要从所述转印构件剥离的中间图像的温度(Tr)设定为低于所述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具有高的可视性、即使施加外力其可视性也不大可能降低的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0]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的记录头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记录方法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的一个实例的截面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考优选的实施方案,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1.打印物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以如下顺序包括记录介质、色材层、和用作最外层的微细凹凸层。色材层包含颜料。微细凹凸层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并且球状颗粒沿微细凹凸层的厚度方向存在。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根据由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一般地,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的具有高的图像清晰度的图像容易具有高的光反射。即,发现当打印物的图像的图像清晰度改善时,光反射也增强,结果,可视性降低。此外,还发现当色材层包含颜料作为色材时,由于与染料相比,颜料容易残存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因此图像容易受光反射影响。因此,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从而提供如下打印物,所述打印物在改善图像清晰度的同时抑制光反射,并且即使施加例如擦拭等外力也具有不大可能变化的光泽性,通过以上PTL 1中记载的具有细长的凸部的蛾眼结构难以达到上述光泽性,结果,最终作出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由于打印物在色材层上具有包含球状颗粒的微细凹凸层,因此可以优选在打印物的最外表面抑制光反射,并且可以改善打印图像的可视性。此外,由于包含在微细凹凸层中的多个球状颗粒沿微细凹凸层的厚度方向存在,因此,即使当由于例如擦拭等外力而导致一些颗粒脱离时,也可以通过存在于下层的球状颗粒来抑制光反射。结果,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可视性、并且即使当向其施加外力时也具有不大可能变化的光泽性和不大可能降低的可视性的打印物。
在上述打印物中,存在于打印物的表面处的微细凹凸层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由于使如上所述的球状颗粒存在于打印物的表面处,因此可以获得与蛾眼结构类似的效果。认为微细凹凸层的表观折射率为球状颗粒的固有折射率与存在于球状颗粒之间的空气的折射率的体积平均。此外,由于具有以上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存在于打印物的表面处,体积平均折射率从打印物的表面向内部连续地变化,因此,可以使引起反射的折射率的不连续界面消失。结果,上述打印物可以抑制光反射。此外,由于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00nm以下,即为可见光的波长以下,形成了不大可能通过人眼识别的凹凸,因此,不能目视观察到打印物的凹凸。因此,图像的光泽性受在色材层上存在微细凹凸层的影响较少。当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110nm时,由于折射率从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向内部增大,因此不能充分地抑制光反射。此外,当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大于400nm时,由于可见光通过存在于打印物的表面处的球状颗粒散射,因此通过该光散射,图像的光泽性在一些情况下会受影响。
此外,由于多个球状颗粒沿微细凹凸层的厚度方向存在,因此即使一些球状颗粒由于例如擦拭等外力而脱离,其它球状颗粒也进一步存在于由此脱离的球状颗粒的下层,因此,可以维持微细凹凸层的平均折射率和平滑性。
此外,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由于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具有平均高度在上述范围内的凸部,因此可以将表观折射率从打印物的表面向内部的变化设定在适当的范围内,结果,可以抑制光反射。当凸部的平均高度小于以上范围时,几乎不能期待抑制光反射的效果。此外,当凸部的平均高度大于以上范围时,虽然抑制光反射的效果是高的,但是在微细凹凸层中产生浑浊(cloudiness)(模糊(haze)),结果,会发生例如图像品质的降低和难以形成微细凹凸层等问题。
此外,微细凹凸层的表面的凸部源自包含在微细凹凸层中的球状颗粒。即,包含在微细凹凸层中的球状颗粒的一部分露出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并且球状颗粒的露出部各自形成微细凹凸层的表面的凸部。
图1~4为各自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图1中示出的打印物包括记录介质101、在记录介质101上形成的色材层102、和在色材层102上形成的微细凹凸层103。此外,在图1中示出的打印物中,微细凹凸层103包含球状颗粒104。此外,在图2中示出的打印物中,微细凹凸层103包含球状颗粒104和粘结剂树脂105。在图3中示出的打印物中,微细凹凸层103包含具有小的粒径的球状颗粒106和具有大的粒径的球状颗粒107。在图4中示出的打印物中,微细凹凸层103包含具有小的粒径的球状颗粒106和具有大的粒径的球状颗粒107,并且以使具有大的粒径的颗粒107的存在概率在微细凹凸层的表面侧是高的且具有小的粒径的颗粒106的存在概率在色材层侧是高的而形成。结果,在位于微细凹凸层103的表面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大于在位于微细凹凸层的色材层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
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形成本实施方案的打印物的各构件。
<微细凹凸层>
微细凹凸层为在色材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层,所述色材层将在后面描述并且具有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微细凹凸层。此外,由于打印物(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因此打印物具有高的图像清晰度。此外,微细凹凸层优选覆盖后述的色材层的表面的90%以上并且更优选覆盖其100%。
(a)微细凹凸层的结构
对微细凹凸层的凸部的形状不特别限定,只要其源自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即可。在本实施方案中,从折射率的有效降低、抑制着色和抑制模糊的观点,形成微细凹凸层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nm以上且390nm以下,更优选110nm以上且380nm以下,进一步优选110nm以上且370nm以下,并且特别优选110nm以上且300nm以下。此外,在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处,不要求周期性地配置球状颗粒。与其中凹凸结构有规则地配置的蛾眼结构不同,即使当随机配置颗粒时,在本实施方案中也可以获得反射光抑制效果。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模糊表示由于伴随折射率的急速变化的散射和/或微细凹凸层内部的多重散射而导致图像看起来为白色的现象。图像的雾度值优选为20以下。
此外,在微细凹凸层中,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鲜明度C(2)可以为50%以上。例如,在微细凹凸层的表面的长度为50μm且宽度为50μm的区域中,当形成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源自球状颗粒的凸部并且将图像鲜明度C(2)设定为50%以上时,至少在上述区域,可以提高图像清晰度,并且可以抑制光反射。
因此,作为记录介质,除了例如光泽纸(glossy paper)等具有非常小的表面凹凸的介质以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至例如光泽纸(luster paper)等具有周期为100~500μm(凸部之间的间隔为100~500μm)的凹凸表面的介质。可以目视识别光泽纸的表面的凹凸。当使用该光泽纸作为记录介质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色材层和微细凹凸层时,在维持光泽纸自身的凹凸感的同时,可以形成具有高的图像清晰度和低的光反射的图像。其原因在于,由于光泽纸的固有的可见凹凸表面覆盖有根据本发明的微细凹凸层,因此可以控制对光反射具有影响的低于可见极限的区域中的凹凸。因此,还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微细凹凸层规定为在从可见光以上至低于可见极限的周期平滑化。在该情况下,“低于可见极限的周期”表示约数十微米。具体地,“从可见光以上至低于可见极限的周期”优选为0.8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周期。
(b)微细凹凸层的材料
下文中,将描述可用于本实施方案的微细凹凸层的各组分。
(1)球状颗粒
微细凹凸层包含球状颗粒。在本发明中,球状颗粒为如下颗粒,在各所述颗粒中,颗粒截面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比为1.4以下。此外,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由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制造,S-4800)测量颗粒截面的直径。作为球状颗粒,可以提及各种树脂颗粒。对树脂颗粒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适当地使用已知的树脂。具体地,可以使用要包含在后述的辅助液和第一辅助液中的树脂。此外,微细凹凸层优选包含具有不同的平均粒径的两种以上的球状颗粒。由于包含了具有不同的平均粒径的两种以上的球状颗粒,因此由具有大的粒径的球状颗粒形成的空隙可以用具有小的粒径的球状颗粒来填充。结果,可以减小微细凹凸层的表面附近与其内部之间的体积平均折射率的差,并且还可以减少源自微细凹凸层内部的空隙的着色。此外,由于球状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作为膜的微细凹凸层的韧性增大。此外,微细凹凸层具有两种以上的球状颗粒,并且在位于微细凹凸层的表面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优选大于在位于微细凹凸层的色材层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由于颗粒各自具有球状并且使用具有不同的粒径的多个球状颗粒,因此空隙率可以以阶梯式的方式变化。结果,体积平均折射率从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向内部连续地变化,并且可以使引起反射的折射率的不连续界面消失。结果,上述打印物可以进一步抑制光反射。
(2)树脂
微细凹凸层优选包含树脂。该树脂优选为使球状颗粒彼此粘结的粘结剂树脂。作为包含在微细凹凸层中的树脂,可以使用包含在后述的辅助液和第一辅助液中的树脂。当包含在辅助液中的树脂颗粒用作粘结剂树脂时,优选通过热、电磁波和/或外力使其固成分熔融或软化。在该情况下的熔融表示当使具有结晶性的树脂颗粒升温至其熔点以上时,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此外,软化表示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无定形树脂颗粒从玻璃态变成橡胶态。当由上述树脂与球状颗粒一起形成微细凹凸层时,可以减小微细凹凸层的表面附近与其内部之间的体积平均折射率的差,此外,还可以减少源自微细凹凸层内部的空隙的着色。此外,不仅作为膜的微细凹凸层的韧性增大,而且还可以抑制在微细凹凸层的最外表面处的颗粒的脱离。此外,本说明书中的着色表示由于在约2倍粒径的波长下的反射率的降低而发生的现象。
(2)表面活性剂
本实施方案的微细凹凸层还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具体地,可以提及例如Acetylenol EH(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
(3)其它添加剂
除了上述组分以外,如果必要,本实施方案的微细凹凸层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如pH调节剂、防锈剂、防腐剂、防霉剂、抗氧化剂、抗还原剂、水溶性树脂及其中和剂、粘度调节剂、和流平剂。
<色材层>
本实施方案的色材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并且包含颜料。下文中,将描述可用于本实施方案的色材层的各组分。
(a)色材
色材层包含颜料作为色材。对颜料的种类不特别限定。作为颜料的具体实例,可以使用要包含在后述的墨中的颜料。此外,作为色材,染料也可以与颜料一起使用。作为染料,可以使用已知的染料。
(b)颜料分散剂
色材层还可以包含颜料分散剂。作为使颜料分散的分散剂,可以使用用于喷墨的已知的分散剂。具体地,可以使用要包含在后述的墨中的颜料分散剂。
此外,在不使用分散剂的情况下,通过颜料自身的表面改性而可分散的所谓的自分散颜料也可以优选用于本发明。
(c)树脂颗粒
色材层可以包含各种颗粒。具体地,树脂颗粒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获得改善图像品质和/或定影性的效果。
对可用于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适当地使用已知的树脂。具体地,可以使用要包含在后述的墨中的树脂颗粒。
(d)表面活性剂
色材层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具体地,可以提及例如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合物(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
(e)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
色材层还可以包含作为溶剂的水和/或水溶性有机溶剂。水优选为通过离子交换等去离子的水。
此外,对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种类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具体地,可以使用要包含在后述的墨中的水溶性有机溶剂。
(f)其它添加剂
除了上述组分以外,如果必要,色材层还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如pH调节剂、防锈剂、防腐剂、防霉剂、抗氧化剂、抗还原剂、水溶性树脂及其中和剂、和粘度调节剂。
<记录介质>
作为记录介质,对材料不特别限定,只要可以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微细凹凸层即可。作为要用于本实施方案的记录介质,可以使用一般使用的打印纸或非渗透介质,并且可以提及例如普通纸、涂布纸、粗面纸(matter paper)、光泽纸、或膜。
2.图像记录设备
作为第一方面,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反应液施加部件、墨施加部件、辅助液施加部件和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借助反应液施加部件,可以在记录介质上施加反应液。借助墨施加部件,可以将墨施加至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反应液。借助辅助液施加部件,可以将包含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反应液和墨。此外,借助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可以通过处理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来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此外,作为辅助液,由于使用了包含两种以上的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液体,因此可以形成微细凹凸层从而使由微细凹凸层内的具有大的粒径的球状颗粒形成的空隙填充有具有小的粒径的球状颗粒。
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辅助液施加部件。在其中设置了多个辅助液施加部件的情况下,当调节具有彼此不同的粒径并且从彼此不同的辅助液施加部件施加的第一球状颗粒和第二球状颗粒的施加量时,可以调节要形成的微细凹凸层中的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的粒径分布。
此外,作为第二方面,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反应液施加部件、第一辅助液施加部件、墨施加部件、转印部件和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借助反应液施加部件,可以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借助第一辅助液施加部件,可以将包含颗粒的第一辅助液施加至施加在转印构件上的反应液。借助墨施加部件,可以将墨施加至施加在转印构件上的反应液和第一辅助液。此外,借助转印部件,可以将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借助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可以通过处理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来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
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辅助液施加部件。在其中设置了多个辅助液施加部件的情况下,当调节具有彼此不同的粒径并且从彼此不同的辅助液施加部件施加的第一球状颗粒和第二球状颗粒的施加量时,可以调节要形成的微细凹凸层中的具有不同粒径的颗粒的粒径分布。
图5为示出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图5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带状的输送构件202和配置在其上表面上的记录介质201。输送构件202上的记录介质201构成为当沿箭头方向旋转驱动轴206时被输送,并且配置在周围的各部件构成为与上述操作同步操作。
此外,作为用于施加反应液的反应液施加部件,辊式涂布装置205配置在输送构件202上。在该辊式涂布装置205中,填充在反应液用容器中的反应液借助两个辊的旋转在两个辊的外周面上移动。此外,借助与记录介质201的外周面接触的辊的旋转,将反应液从该辊施加在记录介质201上。
在辊式涂布装置20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喷墨装置203和207配置为面向记录介质201的上表面。墨和辅助液构成为分别从喷墨装置(墨施加部件)203和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207施加至记录介质201的上表面。作为喷墨装置203和207,使用通过使用电热转换器的按需方法进行喷墨的装置。这些喷墨装置包括以大致平行于轴206的线的形式排列的线型喷墨头(line head-type ink jet heads)。如上所述,在记录介质201的上表面上顺次施加反应液、墨和辅助液,因此,由这些液体形成记录图像。此外,除了喷墨装置207以外,还可以配置作为另一辅助液施加部件的喷墨装置247。此外,当分别施加包含具有不同的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时,通过使用喷墨装置207和247,可以分别施加包含具有不同的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例如,从靠近喷墨装置(墨施加部件)203的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207,施加包含大量的小颗粒的辅助液(例如包含具有小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此外,从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247,施加包含大量的大颗粒的辅助液(例如包含具有大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结果,可以由包含具有小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层和包含具有大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层形成微细凹凸层。此外,为了减少记录介质201上的记录图像中的液体组分,配置送风装置210。因此,减少了记录图像中的液体组分,并且可以防止例如其中墨沿着记录介质的纤维扩展的洇色(feathering),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最终图像。在记录介质201的输送方向的更下游侧,形成包括各自具有加热器217的加压辊218、冷却部219、和剥离用辊220的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在加压辊218与剥离用辊220之间,设置输送带221,并且在输送带221的表面上,配置由耐热性膜等形成的定影基材222。加热器217构成为能够使记录介质201上的树脂颗粒和/或水溶性树脂的至少一部分熔融和/或软化。在图5中示出的设备中,在使记录介质201上的图像软化和/或熔融之后,通过加压,形成在表面处具有微细凹凸层的图像。此外,在保持紧密接触状态的同时,将记录介质201和定影基材222通过冷却装置219冷却,并且通过定影辊220进行剥离。
记录介质201可以为打印纸或非渗透介质,并且还可以为例如普通纸、涂布纸、粗面纸、光泽纸、或膜。此外,记录介质201可以为通过切割形成的具有预定的形状的单张片材、或长的卷状的片材。
图6为示出作为第二方面的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图6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包括由可转动的鼓状的支承构件302和配置在其外周面上的表层构件304形成的转印构件301。沿箭头方向围绕轴306的中心旋转驱动支承构件302,并且,配置在周围的各部件构成为与该旋转同步地操作。
此外,作为用于将反应液施加至转印构件301的外周面的反应液施加部件,配置辊式涂布装置305。在该辊式涂布装置305中,借助两个辊的旋转,填充在反应液用容器中的反应液在这些辊的外周面上移动。此外,借助与转印构件301的外周面接触的辊的旋转,将反应液施加至转印构件301的外周面上。
在相对于转印构件30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喷墨装置303和307配置为面向转印构件301的外周面。墨和辅助液构成为分别从喷墨装置(墨施加部件)303和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307施加至转印构件301的外周面。作为喷墨装置303和307,使用通过使用电热转换器的按需方法进行喷墨的装置。这些喷墨装置包括以大致平行于转印构件301的轴306的线的形式排列的线型喷墨头。如上所述,在转印构件301的外周面上顺次施加反应液、辅助液和墨,因此,形成从这些液体形成的中间图像(镜像反转图像)。此外,除了喷墨装置307以外,还可以进一步配置作为另一辅助液施加部件的喷墨装置347。此外,当分别施加包含具有不同的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时,通过使用喷墨装置307和347,可以分别施加包含具有不同的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例如,如第一方面的情况,从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307或347施加的辅助液为包含具有不同的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例如包含具有小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从靠近喷墨装置(墨施加部件)303的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307,施加包含大量的小颗粒的辅助液(例如包含具有小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从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347,施加包含大量的大颗粒的辅助液(例如包含具有大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结果,可以由包含具有小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层和包含具有大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层形成微细凹凸层。此外,为了减少转印构件301上的中间图像中的液体组分,配置送风装置310。因此,减少了中间图像中的液体组分,并且在转印期间抑制图像受干扰,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在转印构件301的支承构件302中,内置加热器(温度调节部件)312。在转印构件301的旋转方向的更下游侧,配置具有面向转印构件301的外周面的外周面的加压辊313,并且由转印构件301和加压辊313形成转印部件。通过该加压辊313,使转印构件301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308接触并且构成为在记录介质308上转印。此外,在加压辊313中,内置冷却部(温度调节部件)315。如上所述,在图6中示出的设备中,转印构件301上的中间图像和记录介质308由于被转印构件301和加压辊313夹持而被加压,结果,实现了有效的图像转印。即,在实际的转印步骤中,在图像转印部331中,使形成在转印构件301上的中间图像与借助输送辊314的旋转沿着输送引导件309输送的记录介质308接触。此外,将中间图像从转印构件301剥离并且转印在记录介质308上。
在图像转印部331的更下游侧,形成包括如下的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316:各自具有加热器317的加压辊318、冷却部319和剥离用辊320。在加压辊318与剥离用辊320之间,设置输送带321,并且在输送带321的表面上,配置具有优异的平滑性并且由耐热性膜等形成的定影基材322。加热器317构成为能够使在图像转印部331中在其上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308上的树脂颗粒和/或水溶性树脂的至少一部分熔融和/或软化。在图6中示出的设备中,在使记录介质308上的图像软化和/或熔融之后,通过加压,形成在表面处具有微细凹凸层的图像。此外,在保持紧密接触状态的同时,将记录介质308和定影基材322通过冷却装置319冷却,并且通过定影辊320进行剥离。
记录介质308可以为打印纸或非渗透介质,并且还可以为例如普通纸、涂布纸、粗面纸、光泽纸、或膜。此外,记录介质308可以为通过切割形成的具有预定的形状的单张片材、或长的卷状的片材。
图7为示出第二方面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并且由于设置了第二辅助液411而与图6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不同。在图7中示出的设备中,将图像转印部331中的转印构件301的第一温度通过加热器312设定为源自中间图像中的第二辅助液的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另一方面,将记录介质308的温度设定为低于该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当在图像转印部331中转印中间图像时,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308之间的附着力(adhesion force)高于中间图像与转印构件301之间的附着力,从而将中间图像有效地转印至记录介质308。此外,除了通过记录介质308来冷却以外,可以通过内置在加压辊313中的冷却部(温度调节部件)315将转印期间的温度冷却至低于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图8为示出第二方面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并且由于设置了带状的转印构件301而与图6中示出的记录设备不同。此外,在图像转印部331的下游配置第二辅助液411。
在图7和图8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中,由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图6中示出的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图9为示出第一方面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并且由于将墨施加部件和辅助液施加部件设置为一个头部结构而与图5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不同。图10为示出墨施加部件和辅助液施加部件600的示意图,并且沿大致平行于作为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Y方向配置墨施加部件603以及辅助液施加部件607和647的喷嘴列。沿X方向往复扫描墨施加部件603以及辅助液施加部件607和647,从而由这些液体形成记录图像。在该情况下,要从喷墨装置(辅助液施加部件)607和647施加的辅助液为包含具有不同的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通过例如多路(multi-pass)等记录方法形成其中空隙率以阶梯式的方式变化的微细凹凸层。图11示意性地示出墨施加部件603以及辅助液施加部件607和647通过多路施加液体的一个实例。在图11中,将各喷嘴列等分成8个区域,并且设定指定至各个区域的掩模图案。由于用对应于各像素的图像数据来计算掩模图案,因此图像数据记录为由各喷嘴分割的数据,从而使图像均一化。墨施加部件603使用专门设定在8个分割的区域中的位于纸输送的上游侧的4个区域中的25%的掩模图案并且还使用位于下游侧的4个区域中的0%的掩模图案,从而在上游侧4个区域中形成图像。另一方面,辅助液施加部件607和647使用8个分割的区域中的位于纸输送的上游侧的4个区域中的0%的掩模图案并且还使用专门设定在其中将总量设定为100%的位于下游侧的4个区域中的掩模图案,从而在下游侧4个区域中形成图像。在沿X方向操作墨施加部件和辅助液施加部件607和647之后,仅通过8个分割的区域中的1个沿Y方向反复输送记录介质201,从而记录所有图像数据。图12为示出使用图11中示出的掩模图案记录的打印物的截面的概念图。图12中示出的打印物包括记录介质101、在记录介质101上形成的墨层(色材层)102、和在墨层102上形成的微细凹凸层103。由于通过多路形成,因此微细凹凸层103由4个辅助液层1031、1032、1033和1034形成。由于辅助液层1031对应于8个分割的区域中的从上部起第四喷嘴列的记录,因此辅助液施加部件607和辅助液施加部件647分别记录到50%和0%。结果,形成包含在通过辅助液施加部件607施加的辅助液中的颗粒与包含在通过辅助液施加部件647施加的辅助液中的颗粒的比为50:0的辅助液层。如上述的情况,球状颗粒的比为30:20的层、球状颗粒的比为20:30的层、和球状颗粒的比为0:50的层分别形成为辅助液层1032、辅助液层1033和辅助液层1034。
此外,在图9中示出的结构中,虽然墨施加部件和辅助液施加部件一起一体化地形成,但是只要多个辅助液施加部件一起一体化地形成即可,不总是需要所有施加部件一起一体化地形成。
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形成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的各构件。
<转印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转印构件包括具有图像形成面的表面层。作为表面层的构件,虽然可以适当地使用例如树脂和陶瓷等各种材料,但是从耐久性等观点,具有高的压缩弹性模量的材料是优选的。具体地,例如,可以提及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酰-有机硅树脂、含氟树脂、或通过水解性有机硅化合物的缩合获得的缩合物。为了改善反应液的润湿性和转印性等,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例如,可以提及火焰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研磨处理、粗糙化处理、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处理、臭氧处理、表面活性剂处理、或硅烷偶联处理。可以组合使用选自上述那些的多种处理。此外,可以在表面层中设置任意的表面形状。
应用至本发明的转印构件优选包括具有吸收压力变化的功能的压缩层。由于设置了压缩层,压缩层可以吸收变形、分散局部压力的变化、并且即使在高速打印期间也维持良好的转印性。作为压缩层的材料,例如,可以提及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丙烯酸系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当将上述橡胶材料成形时,将预定量的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等共混,此外,如果必要,优选添加发泡剂、中空细颗粒、或例如食盐等填料从而形成多孔构件。因此,由于气泡部分伴随响应于各种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而一起被压缩,因此沿压缩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变形是小的,因此,可以获得较稳定的转印性和耐久性。作为多孔橡胶材料,可以提及其中各气孔彼此连续的连续气孔结构和其中各气孔彼此独立的独立气孔结构。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以上结构中的任一种,并且可以组合使用这些结构。
应用至本发明的转印构件优选在表面层与压缩层之间包括弹性层。作为弹性层的构件,可以适当地使用例如树脂和陶瓷等各种材料。从加工特性等观点,优选使用各种弹性体材料和橡胶材料。具体地,例如,可以提及氟硅橡胶、苯基硅橡胶、氟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腈橡胶(nitrile rubber)、乙烯丙烯橡胶、天然橡胶、苯乙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丁二烯的共聚物、或丁腈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特别地,由于具有小的压缩永久变形,硅橡胶、氟硅橡胶和苯基硅橡胶在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是优选的。此外,由于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是小的并且转印性是较好的,因此上述那些橡胶也是优选的。
在本发明中,在表面层、弹性层和压缩层中,各种粘接剂和/或双面粘合带可以用于固定和/或保持。此外,为了抑制在设备中安装时的横向伸长和/或保持韧性,还可以设置具有高的压缩弹性模量的增强层。此外,织布也可以用作增强层。可以由以任意组合使用上述材质的各层形成转印构件。
转印构件的尺寸可以根据目标打印图像的尺寸来自由地选择。对转印构件的形状不特别限定,具体地,可以提及例如片形状、辊形状、带形状、或无端网(endless web)形状。
<反应液>
应用至本发明的反应液包含墨高粘度化组分。墨的高粘度化还包括其中观察到整个墨的粘度的上升的情况,和其中由于例如色材等形成墨的一部分组分聚集而使其粘度局部上升的情况。如上所述的墨的高粘度化以这样的方式产生:由于使形成墨的组合物的例如色材和/或树脂等一部分组分与墨高粘度化组分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者发生物理吸附。该上述墨高粘度化组分降低在记录介质上的墨和/或墨组合物的一部分组分的流动性并且具有在图像形成期间抑制渗色和/或成珠(beading)的效果。在本发明中,作为墨高粘度化组分,可以使用例如多价金属离子、有机酸、阳离子聚合物和多孔颗粒等已知的材料。特别地,在上述那些中,多价金属离子和有机酸是优选的。此外,还优选包含多种墨高粘度化组分。此外,反应液中的墨高粘度化组分的含量相对于反应液的总质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
作为多价金属离子,可以提及例如Ca2+、Cu2+、Ni2+、Mg2+、Sr2+、Ba2+和Zn2+,并且作为三价金属离子,可以提及例如,如Fe3+、Cr3+、Y3+和Al3+等三价金属离子。
此外,作为有机酸,例如,可以提及草酸、聚丙烯酸、甲酸、乙酸、丙酸、乙醇酸、丙二酸、苹果酸、马来酸、抗坏血酸、乙酰丙酸、琥珀酸、戊二酸、谷氨酸、富马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吡咯烷酮羧酸、吡喃羧酸、吡咯羧酸、呋喃羧酸、吡啶羧酸、阔马酸、噻吩羧酸、烟酸、羟丁二酸(oxysuccinic acid)、或二羟基琥珀酸(dioxysuccinic acid)。
应用至本发明的反应液可以包含适量的水和/或有机溶剂。在该情况下,作为要使用的水,通过离子交换等去离子的水是优选的。此外,对可用于适用于本发明的反应液的有机溶剂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使用已知的有机溶剂。
此外,反应液可以在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或粘度调节剂来适当地调节其表面张力和/或粘度之后使用。对要使用的材料不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与墨高粘度化组分共存即可。具体地,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合物(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或全氟烷基环氧乙烷加合物(Megafac F444,由DIC Corporation制造)。
<墨>
下文中,将描述可用于本实施方案的墨的各组分。
(a)色材
作为包含在要应用至本发明的墨中的色材,使用颜料。对可用作色材的颜料的种类不特别限定。作为颜料的具体实例,例如,可以提及例如炭黑等无机颜料;或例如偶氮、酞菁、喹吖啶酮、异吲哚啉酮、咪唑啉酮、二酮基吡咯并吡咯(diketo pyrrolo pyrrole)或二噁嗪等有机颜料。在这些颜料中,如果必要,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墨中的颜料的含量相对于墨的总质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15.0质量%以下并且更优选1.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此外,作为色材,染料也可以与颜料一起使用。作为染料,可以使用已知的染料。此外,与包含颜料的墨一起,也可以使用不包含色材的透明墨。
(b)颜料分散剂
墨还可以包含颜料分散剂。作为使颜料分散的分散剂,可以使用要用于喷墨的已知的分散剂。特别地,在本发明的方面,优选使用在结构中具有亲水性部分和疏水性部分二者的水溶性分散剂。特别地,优选使用由通过至少包含亲水性单体和疏水性单体的材料的共聚获得的树脂形成的颜料分散剂。对要用于该情况的单体不特别限定,并且优选使用已知的单体。具体地,作为疏水性单体,例如,可以提及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苄酯。此外,作为亲水性单体,可以提及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马来酸。
上述分散剂的酸值优选为50mgKOH/g以上且550mgKOH/g以下。此外,上述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以上且50,000以下。此外,颜料与分散剂的质量比(颜料:分散剂)优选在1:0.1~1:3的范围内。
此外,在不使用分散剂的情况下,通过颜料自身的表面改性而可分散的所谓的自分散颜料也可以优选用于本发明。
(c)树脂颗粒
要应用至本发明的墨可以包含各种颗粒。在所述颗粒中,树脂颗粒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获得改善图像品质和/或定影性的效果。此外,与通过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加热的图像(墨图像)的温度相比,包含在墨中的树脂颗粒优选具有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范围内,因此当通过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加热和加压时,包含在打印物的色材层中的树脂颗粒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结果,可以容易地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微细凹凸层。
对可用于本发明的树脂颗粒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适当地使用已知的树脂。具体地,例如,可以提及:均聚物,如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聚醚、聚脲、聚酰胺、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及其盐、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聚二烯烃;或者通过使用至少两种产生上述均聚物的单体的聚合获得的共聚物。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在1,000以上且2,000,000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墨中的树脂颗粒的量相对于其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并且更优选2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此外,在本发明的方面,优选使用其中上述树脂颗粒分散在液体中的树脂颗粒分散体。对分散方法不特别限定,并且其中分散有通过具有解离性基团的单体的均聚或通过多种单体的共聚获得的树脂的所谓的自分散型树脂颗粒分散体是优选的。在该情况下,作为解离性基团,可以提及例如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并且作为具有该解离性基团的单体,可以提及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此外,如上述的情况,还可以优选使用其中树脂颗粒借助乳化剂分散的所谓的乳化分散型树脂颗粒分散体。作为上述乳化剂,优选使用已知的表面活性剂而无论其分子量是低的或高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或具有与树脂颗粒相同的电荷的表面活性剂。
用于本发明的方面的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分散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且1,000nm以下的,并且分散粒径更优选为100nm以上且500nm以下。
当形成用于本发明的方面的树脂颗粒分散体时,为了使分散体稳定,优选将各种添加剂添加至其中。作为各种添加剂,例如正十六烷、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醇酯、氯苯、十二烷硫醇、青色染料、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优选的。
(d)表面活性剂
可用于本发明的墨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具体地,可以提及例如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合物(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墨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量相对于其总质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e)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
要用于本发明的墨可以包含作为溶剂的水和/或水溶性有机溶剂。水优选为通过离子交换等去离子的水。此外,墨中的水的含量相对于其总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97质量%以下。
此外,对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种类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具体地,例如,可以提及甘油、二甘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三甘醇、硫二甘醇、己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二甘醇单甲醚、2-吡咯烷酮、乙醇、或甲醇。当然,可以通过混合使用选自上述那些的两种以上的溶剂。
此外,墨中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相对于其总质量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f)其它添加剂
除了以上组分以外,如果必要,可用于本发明的墨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如pH调节剂、防锈剂、防腐剂、防霉剂、抗氧化剂、抗还原剂、水溶性树脂及其中和剂、和粘度调节剂。
<辅助液和第一辅助液>
第一方面的辅助液和第二方面的第一辅助液各自包含球状颗粒。作为球状颗粒,可以使用各种树脂颗粒。对树脂颗粒的材质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适当地使用已知的树脂。具体地,例如,可以提及:均聚物,如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氨酯、聚酯、聚醚、聚脲、聚酰胺、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及其盐、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聚二烯烃;或者通过使用至少两种产生上述均聚物的单体的聚合获得的共聚物。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在1,000以上且2,000,000以下的范围内。此外,辅助液和第一辅助液中的树脂颗粒的量相对于辅助液的总质量和第一辅助液的总质量各自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并且更优选2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此外,球状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熔点优选高于包含在墨中的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熔点。
此外,在本发明的方面,优选使用其中树脂颗粒分散在液体中的树脂颗粒分散体。对分散方法不特别限定,并且其中分散有通过使用至少一种具有解离性基团的单体的均聚或共聚获得的树脂的所谓的自分散型树脂颗粒分散体是优选的。在该情况下,作为解离性基团,可以提及例如羧基、磺酸基或磷酸基,并且作为具有该解离性基团的单体,可以提及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此外,如上述的情况,还可以优选使用其中树脂颗粒借助乳化剂分散的所谓的乳化分散型树脂颗粒分散体。作为上述乳化剂,优选使用已知的表面活性剂而无论其分子量是低的或高的。上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或具有与树脂颗粒相同的电荷的表面活性剂。
从折射率的有效降低和抑制模糊的观点,用于本发明的方面的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分散粒径优选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并且更优选110nm以上且300nm以下。
此外,除了用于反射抑制的球状颗粒以外,辅助液和第一辅助液各自优选包含具有低于用于反射抑制的球状颗粒的熔融温度或软化温度的树脂颗粒(也称为粘结剂树脂用树脂颗粒)。
当树脂颗粒分散体用作包含在微细凹凸层中的粘结剂树脂时,为了有效地填充颗粒间空隙,粘结剂树脂用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小于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具体地,平均粒径优选为用于反射抑制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的0.2倍以上且0.5倍以下。
优选将各用于反射抑制的球状颗粒与粘结剂树脂用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种类的混合比率设定为7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的最大颗粒、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最小颗粒。
此外,从抑制着色和抑制模糊的观点,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也称为“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并且更优选110nm以上且300nm以下。此外,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也称为“最小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的0.25倍以上且0.5倍以下。此外,在辅助液和第一辅助液中,相对于包含在辅助液中的球状颗粒的总量,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比例优选为60体积%以上且95体积%以下,并且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颗粒的比例优选为5体积%以上且40体积%以下。
此外,不要求两种辅助液各自仅包含大颗粒或小颗粒,并且可以包含彼此混合的多种颗粒。然而,由于要求微细凹凸层的空隙率以阶梯式的方式变化,因此,分别地,与辅助液施加部件247和347相比,要求靠近墨施加部件203和303的辅助液施加部件207和307处理相对大量的具有大的粒径的球状颗粒。
此外,当形成用于本发明的方面的树脂颗粒分散体时,为了稳定化,还优选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正十六烷、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醇酯、氯苯、十二烷硫醇、青色染料、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优选的。
此外,为了有效地降低平均折射率,对用于反射抑制的球状颗粒还可以使用中空颗粒的分散体或聚集体。具体地,可以提及选自由Nippon Silica Industries Co.,Ltd.制造的商品名Nipsil和Nipgel的多孔二氧化硅颗粒的聚集体,以及由Nissan ChemicalCorporation制造的具有其中二氧化硅颗粒以链的形式连接的结构的Colloidal SilicaUP Series(商品名)。从反射率的有效降低和抑制模糊的观点,具有空隙的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nm以上且300nm以下。
<第二辅助液>
在第二方面的图像记录设备中,优先使用第二辅助液。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包含要在图像中用作粘结剂的水溶性树脂的第二辅助液。因此,中间图像对记录介质的粘接性改善,并且可以改善转印性和转印后的最终图像的耐擦拭性(定影性)。虽然辅助液可以为水性或非水性的,但是包含水溶性树脂。在该情况下的“水溶性树脂”表示具有相对于100g的水大于0g的溶解度的化合物。此外,水溶性树脂可以为可与反应液反应的树脂。
虽然对用于辅助液的水溶性树脂的种类不特别限定,只要可以在图像中获得目标粘结剂功能即可,但是根据辅助液施加部件的种类,优先改变水溶性树脂的种类。例如,在其中辅助液施加部件为记录头的情况下,水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以上且10,000以下,并且更优选5,000以上且10,000以下。此外,在辊涂布部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重均分子量大于上述重均分子量的水溶性树脂。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0℃以上且120℃以下。
作为如上所述的水溶性树脂,具体地,例如,虽然可以提及嵌段共聚物、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其盐,其各自由选自如下的两种以上的单体(它们中的至少一种为亲水性的聚合性单体)形成:苯乙烯(Tg=100℃)、苯乙烯衍生物、乙烯基萘(Tg=159℃)、乙烯基萘衍生物、α,β-烯键式不饱和羧酸(α,β-ethylenic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的脂肪族醇酯、丙烯酸、丙烯酸衍生物、马来酸、马来酸衍生物、衣康酸、衣康酸衍生物、富马酸、富马酸衍生物、乙酸乙烯酯、乙烯醇、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和其衍生物,特别地,由选自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衍生物和甲基丙烯酸的两种以上的单体(它们中的至少一种为亲水性的聚合性单体)形成的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是优选的。此外,还可以优选使用例如松香、紫胶和淀粉等天然树脂。这些水溶性树脂各自为可溶于其中溶解有碱的水溶液中的碱可溶型树脂。
此外,第二辅助液中的上述水溶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辅助液的总质量优选在0.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并且更优选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第二辅助液的表面张力优选低于墨的表面张力。因此,第二辅助液在转印构件上扩展,因此,可以改善对墨的接触性。第二辅助液优选包含树脂颗粒。在该情况下,第二辅助液可以包含与包含在墨中的树脂颗粒类似的树脂颗粒。因此,可以改善施加在转印构件上的墨在转印构件上的移动抑制和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牢固性。此外,施加至中间图像的第二辅助液的量相对于施加在转印构件上的墨的量优选在0.1倍以上且50倍以下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在0.5倍以上且25倍以下的范围内。
3.图像记录方法
在第一方面的图像记录方法中,在记录介质上施加反应液之后,将墨施加至记录介质上的反应液。接下来,将辅助液施加至记录介质上的反应液和墨。随后,处理施加有辅助液的区域,从而形成包括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
在第二方面的图像记录方法中,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之后,将辅助液施加至转印构件上的反应液。接下来,将墨施加至转印构件上的反应液和辅助液。随后,将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接下来,处理施加有辅助液的区域,从而形成包括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
此外,在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施加有反应液和墨的区域可以彼此部分地重叠。此外,可以将辅助液施加至至少其中反应液与墨彼此混合的混合物。
可以通过图像清晰度测定器测量打印物的图像清晰度。根据本发明的打印物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当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时,判断获得了鲜明的图像。此外,图像鲜明度C(2)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80%以上,并且特别优选90%以上。此外,图像鲜明度C(2)(%)的上限为100%。
可以通过20°光泽计测量打印物的反射光强度。当20°光泽值为70以下时,判断可以获得反射抑制效果。
此外,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微细凹凸层的凹凸形状。本实施方案的凸部的高度为在微细凹凸层表面的最顶部与最底部之间的沿纵截面方向的高度。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凹凸的纵截面表面,测量20个凸部的高度,并且将由此获得的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本发明的凸部的平均高度。
对于打印物表面的折射率的测量,使用光谱椭偏仪。
通过雾度仪测量雾度,并且当测量值为20以下时,判断没有浑浊存在。
此外,从光反射的抑制的观点,本发明的打印物的微细凹凸层的平均折射率优选为1.48以下。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平均折射率为体积平均折射率。
下文中,关于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方法的各步骤,将以如下顺序描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
(第一方面)
<反应液的施加步骤>
用于将反应液施加至记录介质的表面的方法可以通过适当地使用过去已知的各种技术来进行。作为实例,例如,可以提及模涂法、刮涂法、使用凹版辊的技术、使用胶版辊的技术、或喷涂。此外,用于使用喷墨装置施加反应液的方法也是优选的。此外,可以优选组合使用上述技术。
<墨的施加步骤>
随后,将墨施加至施加有反应液的记录介质的表面。虽然对用于施加墨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喷墨装置施加墨。作为应用至本实施方案的喷墨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以下结构的喷墨装置。
·其中通过电热转换器在墨中产生膜沸腾以形成气泡从而将墨喷出的结构。
·其中通过机电转换器将墨喷出的结构。
·其中利用静电将墨喷出的结构。
此外,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可以各自使用在喷墨液体喷出技术中提出的各种喷墨装置。在这些喷墨装置中,特别地,从高速和高密度打印的观点,优选使用利用电热转换器的喷墨装置。
此外,对整个喷墨装置的结构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在沿垂直于记录介质的行进方向的方向扫描头部的同时进行记录的所谓的梭型喷墨头。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中喷墨口以大致垂直于记录介质的行进方向(即,在鼓形状的情况下大致平行于轴方向)的线的形式排列的所谓的线型喷墨头。
虽然对墨的特性不特别限定,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即可,但是墨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50mN/m以下。
此外,在施加墨的步骤中,可以将不包含色材的透明墨施加至记录介质上的未施加有包含色材的墨的区域。
<辅助液的施加步骤>
向施加有反应液和墨的记录介质的表面施加辅助液。虽然对用于施加辅助液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但是如施加墨的情况,优选使用喷墨装置施加辅助液。因此,在记录介质上,由反应液、墨和辅助液形成图像。
虽然对辅助液的特性不特别限定,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即可,但是辅助液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50mN/m以下。
此外,在施加辅助液的步骤中,可以将球状颗粒以接触方式或以非接触方式施加至施加有墨的区域。
<液体组分的除去步骤>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设置从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中减少液体组分的步骤。在该液体组分的除去步骤中,由于除去了图像中的过剩的液体组分,例如,防止其中墨沿着记录介质的纤维扩展的洇色,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最终图像。作为除去液体组分的技术,可以优选使用已经在过去使用的各种技术中的任一种。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加热方法、用于吹送低湿空气的方法、用于减压的方法、用于以接触状态放置吸收体的方法、或组合使用上述那些方法的技术中的任一种。此外,通过自然干燥,也可以除去液体组分。
<微细凹凸层形成步骤>
对于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使用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在所述图像的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层。对用于形成微细凹凸层的方法不特别限定,只要可以进行处理从而使要形成的打印物的表面具有平均粒径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即可。具体地,作为用于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的打印物的方法,优选将图像记录在其上进行的记录介质通过例如辊等加压构件来加压。此外,还优选加热记录介质。此外,通过使用加热辊同时进行加压和加热,也可以形成微细凹凸层。此外,通过包含在辅助液中的挥发性组分的蒸发,也可以形成微细凹凸层。此外,在微细凹凸层形成步骤中,在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加热和加压之后,优选通过冷却进行图像的剥离,这是因为可以容易地进行控制从而在微细凹凸层的表面上形成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优选包括加热加压构件、带构件和冷却装置。
作为加热加压构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的选择,并且可以提及例如一对加热辊或者加热辊和加压辊的组合。
虽然对冷却装置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但是例如可以使用能够传送冷空气或调节冷却温度等的冷却装置、和散热器等。
此外,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包括从带构件剥离图像的剥离部。虽然对剥离部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但是可以提及例如借助记录介质的刚性而从带进行剥离的在张力辊的附近的位置。
优选在使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与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的加压构件接触时进行加压。虽然对该加压的方法不特别限定并且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但是优选采用辊隙压力。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容易形成,因此辊隙压力优选为1kg/cm2以上且30kg/cm2以下并且更优选3kg/cm2以上且20kg/cm2以下。此外,当加压构件为加压加热构件时,加压加热构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如下温度,在所述温度下,带构件的表面温度不使球状颗粒软化并且使用作微细凹凸层和/或色材层中的粘结剂的树脂软化,并且虽然根据要使用的球状颗粒或用作粘结剂的树脂变化,但是温度通常优选为60℃以上且250℃以下。此外,要通过加热加压构件加热的带构件的表面温度优选为低于形成微细凹凸层的球状颗粒的软化点的温度。关于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温度,带构件的表面温度优选为使微细凹凸层和墨层(色材层)充分地固化的100℃以下的温度,并且更优选温度为40℃以上且80℃以下。此外,不仅可以通过调节加热加压构件和/或冷却装置的温度还可以通过改变带构件的材质和/或其移动速度来调节带构件的表面温度。
带构件优选为具有脱模性和耐热性的膜。作为用于带构件的膜的材料,可以提及例如聚酰亚胺等树脂,或者例如不锈钢或铝等金属。在上述那些中,聚酰亚胺是特别优选的。
由于在微细凹凸层中形成包括具有由本发明规定的特定的高度的凸部的表面,因此带构件的在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的算术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10nm以上且150nm以下,并且更优选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第二方面)
<反应液的施加步骤>
用于将反应液施加至转印构件的表面的方法可以通过适当地使用过去已知的各种技术来进行。作为实例,例如,可以提及模涂法、刮涂法、使用凹版辊的技术、使用胶版辊的技术、或喷涂。此外,用于使用喷墨装置施加反应液的方法也是优选的。此外,可以优选组合使用上述技术。
<第一辅助液的施加步骤>
向施加有反应液的转印构件的表面施加第一辅助液。虽然对用于施加第一辅助液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喷墨装置施加第一辅助液。
作为应用至本实施方案的喷墨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具有以下结构的喷墨装置。
·其中通过电热转换器在墨中产生膜沸腾以形成气泡从而将墨喷出的结构。
·其中通过机电转换器将墨喷出的结构。
·其中利用静电将墨喷出的结构。
此外,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可以各自使用在喷墨液体喷出技术中提出的各种喷墨装置。在这些喷墨装置中,特别地,从高速和高密度打印的观点,优选使用利用电热转换器的喷墨装置。
此外,对整个喷墨装置的结构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在沿垂直于转印构件的行进方向的方向扫描头的同时进行记录的所谓的梭型喷墨头。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中喷墨口以大致垂直于转印构件的行进方向(即,在鼓形状的情况下大致平行于轴方向)的线的形式排列的所谓的线型喷墨头。
虽然对第一辅助液的特性不特别限定,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即可,但是第一辅助液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50mN/m以下。
此外,在施加第一辅助液的步骤中,可以将球状颗粒以接触方式或以非接触方式施加至施加有墨的区域。
<墨的施加步骤>
随后,将墨施加至施加有反应液和第一辅助液的转印构件的表面。虽然对用于施加墨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但是如施加第一辅助液的情况,优选使用喷墨装置施加墨。
虽然对墨的特性不特别限定,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即可,但是墨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50mN/m以下。
此外,在施加墨的步骤中,可以将不包含色材的透明墨施加至转印构件上的未施加有包含色材的墨的区域。
<第二辅助液的施加步骤>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施加在转印构件上的反应液、第一辅助液和墨上,优选施加包含水溶性树脂的第二辅助液。虽然对用于施加第二辅助液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但是如施加墨的情况,优选使用喷墨装置施加第二辅助液。因此,由反应液、第一辅助液、墨和第二辅助液在转印构件上形成中间图像。
虽然对辅助液的特性不特别限定,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即可,但是辅助液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50mN/m以下。
<液体组分的除去步骤>
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设置从形成在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中减少液体组分的步骤。在该液体组分的除去步骤中,由于除去了中间图像中的过剩液体组分,因此可以在转印步骤中防止过剩的液体组分突出,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最终图像。作为除去液体组分的技术,可以优选使用已经在过去使用的各种技术中的任一种。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借助加热的方法、吹送低湿空气的方法、减压的方法、以接触状态放置吸收体的方法、或组合使用上述那些方法的技术中的任一种。此外,通过自然干燥,也可以除去液体组分。此外,如下所述,当通过加热除去液体组分时,通过该加热来加热转印构件,结果,在一些情况下,将转印构件加热至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在该情况下,用于进行液体组分的除去的加热部件在一些情况下也起到温度调节部件的作用。
<中间图像的转印步骤>
在转印步骤中,将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虽然对用于转印中间图像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利用压力使转印构件与记录介质彼此挤压,从而将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虽然对利用压力使转印构件与记录介质彼此挤压的技术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的是在配置加压辊从而与转印构件的外周面接触之后,使记录介质通过转印构件与加压辊之间。如上所述,当从转印构件和记录介质的两侧对中间图像加压时,通过转印有效地形成中间图像。此外,如图7中所示,当为了改善转印性而使用第二辅助液时,在转印步骤中,将转印构件的温度设定为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第一温度(Tc),并且将记录介质的温度设定为低于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第二温度(Tr)。此外,在上述温度条件下,将中间图像从转印构件转印至记录介质。此外,由于可以获得减轻转印不良的效果,因此在转印步骤中,优选进行多阶段加压。在该情况下,采用其中将在最终阶段从转印构件剥离中间图像时的温度设定为Tr的多段配置。
此外,可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测量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微细凹凸形成步骤>
微细凹凸形成步骤与以上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微细凹凸形成步骤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范围即可。此外,在以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份”是基于质量的。
<实施例1-1>
使用图5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记录介质,使用Gloria Pure White Paper(由Gojo Paper MFG Co.,Ltd.制造,基重:210.0g/m2)。此外,在墨和辅助液的施加步骤中,使用线型喷墨头。
如下所述制备用于图5中示出的设备的反应液、墨和辅助液。此外,球状颗粒和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各自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由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Inc.制造,DSC822e)来测量。
(反应液的制备)
在将21.0份戊二酸、5份甘油、5份表面活性剂(Megafac F444,由DIC Corporation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然后充分地搅拌之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进行加压过滤。结果,制备了反应液。
(黑色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首先,将10份炭黑(商品名:Monarch 1100,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15份颜料分散剂水溶液(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50,重均分子量:8,000);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和75份纯水混合在一起。在将该混合物装入间歇式纵型砂磨机(由Imex Co.,Ltd.制造)之后,装入200份直径为0.3mm的氧化锆珠,并且在水冷却进行5小时的同时,进行分散处理。通过离心分离机处理该分散液以除去粗大颗粒,从而获得颜料浓度为约10%的黑色颜料分散液。
(墨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制备)
在将20份甲基丙烯酸乙酯、3份2,2’-偶氮双-(2-甲基丁腈)、和2份正十六烷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搅拌0.5小时。将该混合物滴加至75份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0mgKOH/g,重均分子量(Mw):7,000)的8%水溶液中并且搅拌0.5小时。接下来,使用超声波照射机照射超声波3小时。随后,在聚合反应在氮气气氛下在80℃下进行4小时之后,在室温下进行冷却,然后进行过滤,从而获得树脂含量为25.0质量%的树脂颗粒分散体(玻璃化转变温度:90℃)。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由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Inc.制造,DSC822e)测量墨用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墨的制备)
在将40份上述黑色颜料分散液、20份墨用树脂颗粒分散体、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墨(表面张力:35mN/m)。通过自动表面张力计(DY-300,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Co.,Ltd.制造)测量墨的表面张力。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制备)
作为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通过调节制备墨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聚合时间,获得包含平均粒径为198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的树脂颗粒的分散体。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由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制造,S-4800)进行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的测量,并且将20个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作为各粒径的平均粒径。由此测量的平均粒径为体积平均粒径(d50)。此外,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由Mettler ToledoInternational Inc.制造,DSC822e)进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具体地,在铝坩埚中分取10mg的水溶性树脂之后,使用上述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在氮气气氛下(20ml/min)进行2次从30℃至120℃的温度循环(升温速度:2℃/min)。
(辅助液的制备)
在将10份上述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水溶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2,重均分子量:7,700,玻璃化转变温度:78℃);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辅助液(表面张力:35mN/m)。通过自动表面张力计(DY-300,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测量辅助液的表面张力。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图5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如下所述进行图像记录。首先,由辊式涂布装置205,在记录介质201上施加如上所述制备的反应液。随后,由喷墨装置203和207,将如上所述制备的墨和辅助液分别喷出到记录介质201上,以使辅助液图像对墨图像的覆盖率为100%。因此,形成记录图像。由此形成的墨图像为尺寸为25mm×100mm的实黑图像。此外,通过以24ng/600dpi见方施加墨来形成该实黑图像。接下来,借助送风装置210,将液体组分从记录介质201上的记录图像除去。随后,借助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216,在记录图像的表面处形成微细凹凸层。作为该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216的定影基材(带构件)222,使用聚酰亚胺膜(商品名:Kapton,由Du Pont-Toray Co.,Ltd.制造)。该带构件的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的图像鲜明度C(2)为97%,并且算术表面粗糙度Ra为70nm。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机(商品名:Surftest SJ-210)测量带构件的表面的算术表面粗糙度Ra。
通过使用借助加热器217设定的表面温度为150℃的加压辊218,进行15kg/cm2的压力负荷。此外,当使记录介质201通过该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216时,将记录介质201的输送速度设定为0.5m/sec。此外,调节带构件的移动速度从而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该输送速度大致相同。在该情况下,通过加热的加压辊来加热的带构件的表面温度为150℃。此外,与由此加热的带构件接触的图像的表面温度为70℃。此外,由于将带构件的表面通过冷却部(冷却装置)219中的鼓风扇冷却至25℃,因此使记录介质和记录图像冷却至25℃。随后,通过剥离用辊220剥离定影基材222,从而获得最终图像。此外,加热器的表面以及记录介质和记录图像的表面的温度各自通过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来测量。
<实施例1-2>
由于改变了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因此获得了平均粒径为3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使用该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3>
由于改变了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因此获得了平均粒径为257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2℃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使用该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4>
由于改变了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因此获得了平均粒径为198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使用该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5>
由于改变了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因此获得了平均粒径为172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使用该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6>
除了通过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而使用平均粒径为11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7>
除了将辅助液对墨图像的图像覆盖率设定为90%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8>
除了将辅助液对墨图像的图像覆盖率设定为50%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9>
除了将包含在辅助液中的树脂颗粒改变为中空纳米二氧化硅(由NittetsuMining Co.,Ltd制造,SiliNax SP-PN,粒径:105nm)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10>
除了将包含在辅助液中的树脂颗粒改变为二氧化硅胶体(由Nissan ChemicalCorporation制造,Snowtex MP-2040,粒径:200nm)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11>
除了通过棒涂机代替使用喷墨装置来施加辅助液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12>
除了改变获得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从而将墨用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定为50℃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13>
除了通过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而使用平均粒径为4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1-14>
使用图6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除了耐受在转印期间的加压的刚性和尺寸精度以外,考虑到所需的特性如减小旋转的惯性从而改善控制的响应性,使用由铝合金制成的圆筒形的鼓作为支承构件302。作为表层构件304的材料,通过在厚度为0.5mm的PET片材上涂布硅橡胶(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KE12)从而具有0.3mm的厚度而形成的片材用作转印构件的弹性层。此外,由通过将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以1:1的摩尔比混合接着加热回流获得的缩合物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由ADEKA制造,SP150)形成混合物。在进行大气压等离子处理从而将弹性层表面上的水的接触角设定为10度以下之后,在弹性层的表面上施加上述混合物,并且通过UV照射和热固化进行成膜,从而在弹性层上形成其中形成了厚度为0.5μm的表面层的转印构件301。在该情况下的UV照射使用高压汞灯在5,000mJ/cm2的累积曝光量下来进行,并且热固化在150℃下进行2小时。
由此形成的表层构件304在通过双面粘合带固定至支承构件302之后使用。在该实施例中,作为记录介质,Gloria Pure White Paper(Gojo Paper MFG Co.,Ltd.,基重:210.0g/m2)用作记录介质。
以与用于图5中示出的设备的那些类似的方式制备用于图6中示出的设备的反应液和墨,因此,省略其描述。除此之外,作为第一辅助液,包含平均粒径为198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的树脂颗粒的分散体用作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使用与用于实施例1-1的辅助液类似的辅助液。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图6中示出的设备如下所述进行图像记录。首先,由辊式涂布装置305,在转印构件301上施加如上所述制备的反应液。随后,将如上所述制备的第一辅助液和墨分别从喷墨装置303和307喷出到转印构件301上。因此,形成了中间图像。由此形成的中间图像为尺寸为25mm×100mm的实黑图像。此外,通过以24ng/600dpi见方施加墨形成该实黑图像。接下来,借助送风装置310,将液体组分从转印构件301上的中间图像除去,同时,通过内置在转印构件301中的加热器312加热转印构件301。随后,在图像转印部331中,伴随转印构件301沿箭头方向的旋转,使记录介质308与中间图像在转印构件301与加压辊313之间彼此接触,从而将中间图像从转印构件301转印至记录介质308。在该实施例中,在转印期间,将转印构件301的第一温度设定为130℃,并且将记录介质308的第二温度设定为100℃。此外,转印构件301和记录介质308的温度各自通过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来测量。
<实施例1-15>
使用图7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此外,由于添加了施加第二辅助液的喷墨装置411,该实施例的设备与图6中示出的设备不同。
通过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法制备反应液、墨和第一辅助液,因此,省略其描述。下文中,将描述第二辅助液。
(第二辅助液的制备)
在将30份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水溶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2、重均分子量:7,700、玻璃化转变温度:78℃);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辅助液(表面张力:35mN/m)。通过自动表面张力计(DY-300,由Kyowa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测量辅助液的表面张力。此外,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装置(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 Inc.)测量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图7中示出的设备如下所述进行图像记录。首先,由辊式涂布装置305,在转印构件301上施加如上所述制备的反应液。随后,将如上所述制备的第一辅助液、墨和第二辅助液分别从喷墨装置303、307和411喷出到转印构件301上。因此,形成了中间图像。接下来,借助送风装置310,将液体组分从转印构件301上的中间图像除去,同时,通过内置在转印构件301中的加热器312加热转印构件301。随后,在图像转印部331中,伴随转印构件301沿箭头方向的旋转,使记录介质308与中间图像在转印构件301与加压辊313之间彼此接触,从而将中间图像从转印构件301转印至记录介质308。在该实施例中,在转印期间,将转印构件301的第一温度设定为80℃,并且将记录介质308的第二温度设定为25℃。此外,转印构件301和记录介质308的温度各自通过红外线辐射温度计来测量。
<实施例1-16>
使用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的水溶性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87,重均分子量:9,300,玻璃化转变温度:60℃)的第二辅助液。此外,在转印期间,将转印构件301的第一温度和记录介质108的第二温度分别设定为70℃和40℃。除了上述那些以外,以与实施例1-15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实施例1-17>
除了使用图8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以外,以与实施例1-15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比较例1-1>
除了使用离子交换水代替使用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比较例1-2>
除了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比较例1-3>
除了通过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而使用平均粒径为42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比较例1-4>
除了通过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而使用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中间图像的转印率的测量>
为了获得实施例1-14~1-17的转印率,由转印前的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的面积与转印后残存在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的面积的比,计算转印在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转印率。即,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转印步骤后的转印构件,计算中间图像的残存面积,并且通过计算:100-(中间图像的残存面积)/(中间图像的面积)来测量向记录介质的转印率。使用光学显微镜(Axio Imager(由Carl Zeiss Microimaging Co.,Ltd.制造)在3mm×2mm的观察区域以5倍的物镜放大倍率各自测量转印前的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的面积和转印后残存在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的面积。
<光泽性的评价>
通过图像清晰度和反射光强度进行光泽性的评价。
通过图像清晰度测定器(由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造,ICM-1T)测量图像清晰度,并且当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且100%以下时,将表面看作平滑的。
通过20°光泽计(由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造,VG7000)测量反射光强度,并且当所述强度为70以下时,判断获得了反射抑制效果。
此外,使用光谱椭偏仪(M-2000,由J.A.Woollam Co.制造)在380nm~800nm的波长下测量打印物表面的折射率,并且采用在明视觉标准比能见度为最高的555nm的波长处的折射率。
使用雾度仪(由BYK Gardner GmbH制造,micro-haze plus)测量图像的浑浊(模糊)。评价标准如下所述。此外,雾度值越低,表明图像的浑浊越少。
A:雾度值为10以下。
B:雾度值为大于10且20以下。
C:雾度值为大于20。
<擦拭性的评价>
通过Gakushin型染色摩擦坚牢度试验机(由Yasuda Seiki Seisakusho,Ltd.制造)进行擦拭性的评价。在将500g的擦拭试验棒配有棉布然后在图像上往复移动10次之后,测量光泽度。当评价前后的平滑度和反射光强度的差各自小于5时,判断光泽性没有变化。
在以下表1-1~1-4中,示出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图像清晰度、反射光强度和图像的雾度等。在其中每一个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1-1~1-17中,结果获得了高的图像清晰度、低的反射光强度并且没有浑浊。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1中,由于没有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包含在辅助液中,因此虽然可以获得高的图像清晰度且没有浑浊,但是反射光强度增加。此外,在比较例1-2中,虽然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包含在辅助液中,但是由于在微细凹凸形成期间的图像的温度高于辅助液用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最外层的微细凹凸消失,并且反射光强度增加。此外,在比较例1-3中,虽然反射光强度由于包含在辅助液中的树脂细颗粒而降低,但是由于粒径是大的,因此产生浑浊(模糊)。在比较例1-4中,由于包含在辅助液中的树脂细颗粒的粒径是小的,不能获得期望的反射光抑制效果。此外,在所有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显示维持擦拭后的光泽度。因此,可以说当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时,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图像耐久性和能够抑制外光反射的高的可视性的打印物。
Figure GDA0001887813860000471
[表1-2]
Figure GDA0001887813860000481
Figure GDA0001887813860000491
[表1-4]
Figure GDA0001887813860000501
<实施例2-1>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制备)
作为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通过调节制备墨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等,获得包含平均粒径为4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树脂颗粒的分散体和包含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2℃的树脂颗粒的分散体。
(辅助液的制备)
在将7份粒径为400nm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粒径为80nm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水溶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2,重均分子量:7,700,玻璃化转变温度:78℃);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辅助液(表面张力:35mN/m)。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改变辅助液以外,使用图5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通过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
<实施例2-2>
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从而制备以下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一种为平均粒径为16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并且另一种为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将9份粒径为160nm的分散体和1份粒径为80nm的分散体用于辅助液以外,以与实施例2-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2-3>
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从而制备以下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一种为平均粒径为11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并且另一种为平均粒径为5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将9.5份粒径为110nm的分散体和0.5份粒径为50nm的分散体用于辅助液以外,以与实施例2-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2-4>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改变辅助液以外,使用图6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通过与实施例1-4类似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此外,由于以与用于图5中示出的设备的那些类似的方式形成用于图6中示出的设备的反应液和墨,因此省略其描述。
下文中,将描述第一辅助液。作为包含在第一辅助液中的树脂颗粒分散体,制备以下两种类型。一种为平均粒径为198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的分散体,并且另一种为平均粒径为6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的分散体。在将9份平均粒径为198nm的树脂颗粒分散体、1份平均粒径为60nm的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水溶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2,重均分子量:7,700,玻璃化转变温度:78℃);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第一辅助液(表面张力:35mN/m)。通过自动表面张力计(DY-300,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测量辅助液的表面张力。
<实施例2-5>
使用图7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此外,由于添加了施加第二辅助液的喷墨装置411,该实施例的设备与图6中示出的设备不同。由于以与用于实施例2-4的方法中的那些类似的方式制备反应液、墨和第一辅助液,因此省略其描述。此外,由于通过与实施例1-15中所述类似的方法制备第二辅助液,因此省略其描述。
<实施例2-6>
使用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的水溶性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87,重均分子量:9,300,玻璃化转变温度:60℃)的第二辅助液。此外,在转印期间,将转印构件301的第一温度设定为70℃,并且将记录介质108的第二温度设定为40℃。除了上述那些以外,以与实施例2-5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实施例2-7>
除了使用图8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以外,以与实施例2-5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比较例2-1>
除了使用离子交换水代替使用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2-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比较例2-2>
除了仅使用平均粒径为4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的分散体作为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以外,以与实施例2-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中间图像的转印率的测量>
通过与以上实施例1-4至1-7类似的方法测量各实施例2-4至2-7的中间图像的转印率,因此,省略其描述。
<图像评价>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S-4800)测量微细凹凸层的截面形状。将观察倍率设定为20,000倍,并且从宽度为6μm且高度为2μm的截面图像测量最大颗粒与最小颗粒之间的面积比率。此外,微细凹凸层的表面的凸部的平均高度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从该截面图像,各自测量20个颗粒,并且从由此获得的测量值获得平均值。此外,通过观察截面图像的20个颗粒的区域还确认的是,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在从可见光以上且低于目视可见极限的周期平滑化。结果,在实施例中获得的所有打印物在从可见光以上且低于目视可见极限的周期内平滑化。此外,从该截面图像,在各实施例中获得的打印物的微细凹凸层中确认多个球状颗粒沿微细凹凸层的厚度方向存在。
<光泽性的评价和擦拭性的评价>
由于通过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法各自进行实施例2-1~2-7和比较例2-1~2-2的光泽性的评价和擦拭性的评价,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以下表2-1中,示出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图像清晰度、反射光强度、图像的雾度、和着色等。在其中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2-1~2-7中,结果获得了高的图像清晰度、低的反射光强度、没有浑浊并且没有着色。另一方面,由于在比较例2-1中,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不包含在辅助液中,因此虽然可以获得高的图像清晰度且没有浑浊,但是反射光强度增加。虽然在比较例2-2中,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包含在辅助液中,但是由于微细凹凸层内部的空隙等的影响,在图像中发生着色。此外,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还显示维持擦拭后的光泽性。
因此,可以说通过借助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图像耐久性和能够抑制外光反射的高的可视性的打印物。
Figure GDA0001887813860000551
<实施例3-1>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制备)
作为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通过调节制备墨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聚合时间,获得包含平均粒径为3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球状颗粒的分散体和包含平均粒径为75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球状颗粒的分散体。
(辅助液的制备)
在将7份平均粒径为300nm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平均粒径为75nm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水溶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2,重均分子量:7,700,玻璃化转变温度:78℃);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辅助液(表面张力:35mN/m)。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改变辅助液以外,使用图5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通过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
<实施例3-2>
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从而制备以下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一种为平均粒径为16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并且另一种为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将9份粒径为160nm的分散体和1份粒径为80nm的分散体用于辅助液以外,以与实施例3-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3-3>
改变制备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时的聚合时间和用于获得树脂颗粒的单体比率,从而制备以下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一种为平均粒径为11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并且另一种为平均粒径为5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除了将9.5份粒径为110nm的分散体和0.5份粒径为50nm的分散体用于辅助液以外,以与实施例3-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实施例3-4>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改变辅助液以外,使用图6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通过与实施例1-4类似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此外,由于以与用于图5中示出的设备的那些类似的方式形成用于图6中示出的设备的反应液和墨,因此省略其描述。
下文中,将描述第一辅助液。作为包含在第一辅助液中的树脂颗粒分散体,制备以下两个种类。一种为平均粒径为198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的树脂颗粒分散体,并且另一种为平均粒径为6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0℃的树脂颗粒分散体。在将8份平均粒径为198nm的树脂颗粒分散体、2份平均粒径为60nm的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水溶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2,重均分子量:7,700,玻璃化转变温度:78℃);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 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第一辅助液(表面张力:35mN/m)。通过自动表面张力计(DY-300,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测量辅助液的表面张力。
<实施例3-5>
使用图7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此外,由于添加了施加第二辅助液的喷墨装置411,因此该实施例的设备与图6中示出的设备不同。由于通过与实施例2-4类似的方法制备反应液、墨和第一辅助液,因此省略其描述。此外,由于通过与实施例1-15类似的方法制备第二辅助液,因此省略其描述。
<实施例3-6>
使用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的水溶性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87,重均分子量:9,300,玻璃化转变温度:60℃)的第二辅助液。此外,在转印期间,将转印构件301的第一温度和记录介质108的第二温度分别设定为70℃和40℃。除了上述那些以外,以与实施例3-5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实施例3-7>
除了使用图8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以外,以与实施例3-5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比较例3-1>
除了使用离子交换水代替使用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以外,以与实施例3-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比较例3-2>
除了仅使用平均粒径为4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作为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以外,以与实施例3-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中间图像的转印率的测量>
由于通过与实施例1-4类似的方法各自测量实施例3-4~3-7中的转印率,因此省略其描述。
<图像评价、光泽性的评价和擦拭性的评价>
由于通过与实施例2-1类似的方法进行各实施例3-1~3-7和比较例3-1~3-2的图像评价,并且通过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法各自进行光泽性的评价和擦拭性的评价,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以下表3-1中,示出了图像清晰度、反射光强度、图像的雾度和着色等。在其中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3-1~3-7中,结果获得了高的图像清晰度、低的反射光强度、没有浑浊并且没有着色。另一方面,由于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不包含在比较例3-1的辅助液中,因此虽然可以获得高的图像清晰度且没有浑浊,但是反射光强度增加。虽然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包含在比较例3-2的辅助液中,但是由于微细凹凸层内部的空隙等的影响,在图像中发生着色。此外,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还显示维持擦拭后的光泽性。
因此,可以说通过借助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图像耐久性和能够抑制外光反射的高的可视性的打印物。
Figure GDA0001887813860000601
<实施例4-1>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制备)
制备两种具有不同的平均粒径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通过调节制备墨用树脂颗粒分散体的聚合时间,获得包含平均粒径为23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球状颗粒的分散体和包含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球状颗粒的分散体。
(辅助液的制备)
通过使用以上两种具有不同的平均粒径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形成两种辅助液。在将5份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3份水溶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132,重均分子量:7,700,玻璃化转变温度:78℃);固成分:20%;用氢氧化钾中和)、7份甘油、3份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Mn):1,000)、0.5份表面活性剂(AcetylenolE100,由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造)、和余量的离子交换水混合在一起之后,进行充分的搅拌。随后,使用孔径为3.0μm的微滤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对该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从而制备辅助液(表面张力:35mN/m)。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使用两种辅助液并且使用2个喷墨装置207和247作为辅助液施加部件以外,使用图5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通过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此外,喷墨装置207使用平均粒径为80nm的辅助液,并且喷墨装置247使用平均粒径为230nm的辅助液。此外,各自施加这些辅助液,以使辅助液图像对墨图像的覆盖率为100%,并且以使在微细凹凸层中的颗粒的分布中,大颗粒的存在概率在表面层的附近是高的,并且小颗粒的存在概率在色材层的附近是高的。结果,形成微细凹凸层从而具有如下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其中在位于表面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大于在位于色材层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
<实施例4-2>
通过使用包含平均粒径为4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和包含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制备两种辅助液。除了使用这些辅助液以外,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此外,两种辅助液的组成如下。
·从喷墨装置207喷出的使用具有小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平均粒径:80nm):7份
水溶性树脂:3份
甘油:7份
聚(乙二醇):3份
表面活性剂:0.5份
离子交换水:余量
·从喷墨装置247喷出的使用具有大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平均粒径:400nm):3份
水溶性树脂:3份
甘油:7份
聚(乙二醇):3份
表面活性剂:0.5份
离子交换水:余量
<实施例4-3>
通过使用包含平均粒径为23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和包含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制备两种辅助液。在该情况下,改变大颗粒与小颗粒的混合比,从而制备两种辅助液。除了使用这些辅助液以外,以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此外,两种辅助液的组成如下。
·从喷墨装置207喷出的使用具有小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平均粒径:230nm):2份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平均粒径:80nm):3份
水溶性树脂:3份
甘油:7份
聚(乙二醇):3份
表面活性剂:0.5份
离子交换水:余量
·从喷墨装置247喷出的使用具有大的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平均粒径:230nm):3份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平均粒径:80nm):2份
水溶性树脂:3份
甘油:7份
聚(乙二醇):3份
表面活性剂:0.5份
离子交换水:余量
<实施例4-4>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使用图9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以外,以与实施例4-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在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在图9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中,一体化地形成形成墨图像的图像记录部和形成辅助液图像的辅助液图像记录部。因此,通过控制记录方法,虽然仅使用两种辅助液,但是可以形成具有不同的粒径分布的微细凹凸层。通过使用图11中示出的掩模图案,分别通过辅助液用喷墨喷嘴列607和647由平均粒径为80nm的辅助液和平均粒径为230nm的辅助液形成辅助液图像。在由此形成的微细凹凸层中,形成如图12中示出的辅助液的层结构。表面层1034为其中粒径为230nm的颗粒覆盖下层的100%的层;第二表面层1033为其中粒径为230nm的颗粒和粒径为80nm的颗粒以3:2的比例存在并且覆盖下层的100%的层;第三表面层1032为其中粒径为230nm的颗粒和粒径为80nm的颗粒以2:3的比例存在并且覆盖下层的100%的层;并且第四表面层1031为其中粒径为80nm的颗粒覆盖墨层(色材层)的100%的层。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形成微细凹凸层的各层形成为覆盖位于其下方的层的100%,但是当微细凹凸层覆盖墨层的100%时,不要求各层覆盖位于其下方的层的100%。
此外,当改变掩模图案和/或改变应用至喷墨喷嘴列607和647的辅助液图像时,可以改变微细凹凸层中的颗粒的分布。因此,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形成实施例4-1和4-3中示出的微细凹凸层。
<实施例4-5>
(图像记录)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改变辅助液以外,使用图6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通过与实施例4-4类似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此外,作为用于该实施例中的头,代替使用图6中示出的喷墨头,使用其中墨施加部件和辅助液施加部件一体化形成的图9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记载的喷墨头。此外,由于以与用于图5中示出的设备的那些类似的方式形成用于图6中示出的设备的反应液和墨,因此省略其描述。
下文中,将描述第一辅助液。作为第一辅助液,使用包含平均粒径为40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的大的第一辅助液用树脂颗粒的分散体和包含平均粒径为8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小的第一辅助液用树脂颗粒的分散体来制备两种辅助液。
此外,喷墨装置347使用平均粒径为400nm的辅助液,并且喷墨装置307使用平均粒径为80nm的辅助液。此外,各自施加这些辅助液,以使形成了墨图像的转印构件上的位置的覆盖率为100%,并且以使在微细凹凸层中的颗粒的分布中,大颗粒的存在概率在转印构件的附近是高的,并且小颗粒的存在概率在色材层的附近是高的。结果,形成微细凹凸层从而具有如下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其中在位于表面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大于在位于色材层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
<实施例4-6>
使用图7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此外,由于添加了施加第二辅助液的喷墨装置411,因此该实施例的设备与图6中示出的设备不同。由于通过与实施例4-1的方法类似的方法来制备反应液、墨和第一辅助液,因此省略其描述。此外,由于通过与实施例1-15类似的方法制备第二辅助液,因此省略其描述。
<实施例4-7>
使用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的水溶性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酸值:87,重均分子量:9,300,玻璃化转变温度:60℃)的第二辅助液。此外,在转印期间,将转印构件301的第一温度和记录介质108的第二温度分别设定为70℃和40℃。除了上述的以外,以与实施例4-6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实施例4-8>
除了使用图8中示出的图像记录设备进行图像记录以外,以与实施例4-6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比较例4-1>
除了仅使用一种使用离子交换水的辅助液代替使用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并且不使用喷墨装置247以外,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此外,辅助液的组成如下。
·从喷墨装置207喷出的辅助液
水溶性树脂:3份
甘油:7份
聚(乙二醇):3份
表面活性剂:0.5份
离子交换水:余量
<比较例4-2>
除了仅使用一种使用平均粒径为230nm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5℃的辅助液用树脂颗粒的辅助液并且不使用喷墨装置247以外,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此外,辅助液的组成如下。
·从喷墨装置207喷出的使用颗粒的辅助液
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分散体(平均粒径:230nm):10份
水溶性树脂:3份
甘油:7份
聚(乙二醇):3份
表面活性剂:0.5份
离子交换水:余量
<中间图像的转印率的测量>
由于实施例4-16~4-18中的转印率各自通过与实施例1-4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因此省略其描述。
<图像评价、光泽性的评价和擦拭性的评价>
由于通过与实施例2-1类似的方法进行各实施例4-1~4-7和比较例4-1~4-2的图像评价,此外,通过与实施例1-1类似的方法各自进行光泽性的评价和擦拭性的评价,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以下表4-1中,示出了图像清晰度、反射光强度和图像的雾度等。在其中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4-1~4-8中,结果获得了高的图像清晰度、低的反射光强度且没有浑浊。另一方面,由于辅助液用树脂颗粒不包含在比较例4-1的辅助液中,因此虽然可以获得高的图像清晰度且没有浑浊,但是反射光强度增加。此外,虽然辅助液用树脂颗粒包含在比较例4-2的辅助液中,但是由于在微细凹凸形成期间的图像的温度高于辅助液用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最外层的微细凹凸消失,并且反射光强度增加。
因此,可以说通过借助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图像记录,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图像耐久性和能够抑制外光反射的高的可视性的打印物。
Figure GDA000188781386000068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为了告知公众本发明的范围,附加了所附权利要求。
本申请要求各自于2016年5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107905、2016-107907、2016-107908和2016-107909的优先权,在此以其全部的记载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

Claims (26)

1.一种打印物,其特征在于,其以如下顺序包括:记录介质、色材层、和用作最外层的微细凹凸层,
所述色材层包含颜料,
所述微细凹凸层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
所述球状颗粒沿所述微细凹凸层的厚度方向存在,
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表面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
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并且
所述记录介质为非渗透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物,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层的平均折射率为1.48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物,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层覆盖所述色材层的表面的9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物,其中所述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300n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物,其中所述球状颗粒为树脂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物,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层进一步包含粘结剂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物,
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层包含两种以上的所述球状颗粒,并且
在所述球状颗粒中,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300nm以下,并且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所述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的0.25倍以上且0.5倍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物,其中在所述微细凹凸层中,相对于包含在所述微细凹凸层中的球状颗粒的总量,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比例为60体积%以上且95体积%以下,并且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比例为5体积%以上且40体积%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物,
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层包含两种以上的所述球状颗粒,
在位于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表面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大于在位于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色材层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
10.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在记录介质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施加包含颜料的墨的步骤;
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墨的步骤;和
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其中在施加所述辅助液的步骤中,施加所述球状颗粒从而与施加有所述墨的区域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其中在施加所述辅助液的步骤中,施加所述球状颗粒从而不与施加有所述墨的区域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所述墨包含树脂颗粒,并且
所述球状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熔点高于包含在所述墨中的所述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熔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在施加所述墨的步骤中,将不包含色材的透明墨施加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未施加有所述墨的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在所述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中,将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通过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来加压和加热。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当将所述球状颗粒作为第一球状颗粒时,所述辅助液进一步包含熔融温度或软化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球状颗粒的第二树脂颗粒,并且在所述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的图像的步骤中,使所述第二树脂颗粒熔融或软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层包含两种以上的所述球状颗粒,并且
在所述球状颗粒中,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300nm以下,并且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为所述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平均粒径的0.25倍以上且0.5倍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在所述辅助液中,相对于包含在所述辅助液中的球状颗粒的总量,所述具有最大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比例为60体积%以上且95体积%以下,并且所述具有最小平均粒径的球状颗粒的比例为5体积%以上且40体积%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
其中所述微细凹凸层包含两种以上的所述球状颗粒,并且
在位于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表面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大于在位于所述微细凹凸层的色材层侧的球状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峰值位置处的粒径。
20.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
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的步骤;
通过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辅助液来形成中间图像的步骤;
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步骤;和
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在所述转印步骤之后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21.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
通过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来形成中间图像的步骤;
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步骤;
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在所述转印步骤之后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步骤;和
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22.一种图像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的步骤;
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第一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的步骤;
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第一辅助液的步骤;
通过将包含可与所述反应液反应的水溶性树脂的第二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所述第一辅助液、和所述墨而形成中间图像的步骤;
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步骤;和
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的步骤:处理在所述转印步骤之后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第一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其中要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中间图像的温度Tc为包含在所述第二辅助液中的所述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并且要从所述转印构件剥离的中间图像的温度Tr为低于包含在所述第二辅助液中的所述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记录方法,其中包含在所述第二辅助液中的所述水溶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以上且10,000以下。
24.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反应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在记录介质上施加反应液;
墨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反应液;
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墨;和
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其用于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处理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25.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反应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
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
墨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颜料的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辅助液从而形成中间图像;
转印部件,其用于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
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其用于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处理通过所述转印部件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
26.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反应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在转印构件上施加反应液;
第一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平均粒径为11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球状颗粒的第一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
墨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墨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和所述第一辅助液;
第二辅助液施加部件,其用于将包含可与所述反应液反应的水溶性树脂的第二辅助液施加至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反应液、所述第一辅助液和所述墨;
转印部件,其用于通过使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而将所述转印构件上的中间图像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
微细凹凸层形成部件,其用于通过如下形成具有微细凹凸层作为最外层的图像:处理通过所述转印部件获得的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图像的施加有所述第一辅助液的区域的表面,从而具有平均高度为0.04μm以上且0.15μm以下的凸部并且图像在2mm的光梳宽度下的图像鲜明度C(2)为50%以上;和
温度调节部件,其用于调节中间图像的温度,从而将要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的中间图像的温度Tc设定为所述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并且将要从所述转印构件剥离的中间图像的温度Tr设定为低于所述水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
CN201780034096.5A 2016-05-30 2017-05-29 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Active CN109311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7905 2016-05-30
JP2016-107907 2016-05-30
JP2016-107908 2016-05-30
JP2016-107905 2016-05-30
JP2016107908 2016-05-30
JP2016107907 2016-05-30
JP2016107909 2016-05-30
JP2016-107909 2016-05-30
PCT/JP2017/019914 WO2017209048A1 (ja) 2016-05-30 2017-05-29 印刷物、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1337A CN109311337A (zh) 2019-02-05
CN109311337B true CN109311337B (zh) 2021-03-16

Family

ID=60477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4096.5A Active CN109311337B (zh) 2016-05-30 2017-05-29 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6684B2 (zh)
EP (1) EP3466706A4 (zh)
JP (1) JP2017213895A (zh)
KR (1) KR102226498B1 (zh)
CN (1) CN109311337B (zh)
WO (1) WO2017209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42190A (ja) * 2018-02-23 2019-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7171246B2 (ja) * 2018-06-05 2022-11-15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印刷缶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缶
US11845875B2 (en) * 2020-11-30 2023-12-19 Ricoh Company, Ltd. Glittery ink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2211A (zh) * 1997-09-24 1999-03-31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媒体,使用它的成像方法,以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266662A (ja) * 2002-03-14 2003-09-24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263049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クリア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
JP2007076033A (ja) * 2005-09-12 2007-03-2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記録方法
JP200717591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9160867A (ja) * 2008-01-09 2009-07-23 Canon Inc 表面コート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026553A (ja) * 2009-07-02 2011-02-10 Canon Inc クリア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171185A (ja) * 2011-02-21 2012-09-10 Fujifilm Corp マット剤付与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224739A (ja) * 2011-04-19 2012-11-15 Canon Inc インクと反応液とのセット及び該セット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103357A (ja) * 2011-11-10 2013-05-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3568617A (zh) * 2012-08-08 2014-02-1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
JP2014043559A (ja) * 2012-07-31 2014-03-13 Canon Inc クリア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JP2015221560A (ja) * 2014-05-01 2015-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3138B2 (ja) 2011-01-25 2015-02-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物
JP2013000979A (ja) * 2011-06-16 2013-01-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153272B6 (ja) * 2013-07-26 2018-06-27 大阪シーリング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2211A (zh) * 1997-09-24 1999-03-31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媒体,使用它的成像方法,以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266662A (ja) * 2002-03-14 2003-09-24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263049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クリア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
JP2007076033A (ja) * 2005-09-12 2007-03-2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記録方法
JP2007175916A (ja) * 2005-12-27 2007-07-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および熱転写受像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9160867A (ja) * 2008-01-09 2009-07-23 Canon Inc 表面コート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026553A (ja) * 2009-07-02 2011-02-10 Canon Inc クリア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171185A (ja) * 2011-02-21 2012-09-10 Fujifilm Corp マット剤付与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224739A (ja) * 2011-04-19 2012-11-15 Canon Inc インクと反応液とのセット及び該セット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2013103357A (ja) * 2011-11-10 2013-05-3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4043559A (ja) * 2012-07-31 2014-03-13 Canon Inc クリア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CN103568617A (zh) * 2012-08-08 2014-02-1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
JP2015221560A (ja) * 2014-05-01 2015-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213895A (ja) 2017-12-07
US20190094422A1 (en) 2019-03-28
EP3466706A1 (en) 2019-04-10
CN109311337A (zh) 2019-02-05
US10946684B2 (en) 2021-03-16
WO2017209048A1 (ja) 2017-12-07
KR20190012220A (ko) 2019-02-08
KR102226498B1 (ko) 2021-03-11
EP3466706A4 (en) 202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6556B2 (en)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6393971B (zh) 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JP6296870B2 (ja) 画像記録方法
US9505209B2 (en) Image-recording method
US10029481B2 (en) Porous body,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orous body,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17119049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KR101909779B1 (ko) 기록 방법 및 기록 장치
CN109311337B (zh) 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US10081175B2 (en) Auxiliary liquid, liquid set,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9145022B2 (en)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9624395B2 (en) Image recording method, ink, and liquid composition
US20180093469A1 (en)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transfer assisting liquid and liquid set used therefor
US10005272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39882B2 (en) Transfer member, image-forming method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2015202617A (ja) 画像記録方法
JP2015024504A (ja) 画像記録方法
JP2013123855A (ja) 画像記録方法
JP2023013189A (ja) 光沢処理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714473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90184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