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7780B - 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测定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测定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7780B
CN109307780B CN201810841031.8A CN201810841031A CN109307780B CN 109307780 B CN109307780 B CN 109307780B CN 201810841031 A CN201810841031 A CN 201810841031A CN 109307780 B CN109307780 B CN 109307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iece
introduction
test strip
container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10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7780A (zh
Inventor
田中贞治
高井诚史
山中博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0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7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7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7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277Special precautions to avoid contamination (e.g. enclosures, glove- boxes, sealed sample carriers, disposal of contaminated material)
    • G01N2035/00287Special precautions to avoid contamination (e.g. enclosures, glove- boxes, sealed sample carriers, disposal of contaminated material) movable lid/cover for sample or reaction t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3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 G01N2035/0405Sample carriers with closing or sealing means manipulating closing or opening means, e.g. stoppers, screw caps, lid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6General conveyor fe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6General conveyor features
    • G01N2035/0465Loading or unloading the convey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将测试片收纳容器导入壳体内且在样本数量很多时也能够适当对应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所述连续处理装置X适用于从具有开合盖B2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取出测试片P来进行一定测定处理的测定装置Y,其具有:导入移送部1,其将从设定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外部的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送至壳体Y1内的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盖开放部2,其在测试片取出位置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排出部3,其向排出口31排出取出了测试片P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其中,该连续处理装置X设定为能够从壳体Y1的外部访问导入起始端11,且能够从导入起始端11到排出口31以单向通行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

Description

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测定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处理装置,该连续处理装置适用于对临床检查中的尿和血液等液体试样(特别是尿试样)进行测定的装置,且能够将导入的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能够收纳供于试验的测试片的容器)依次连续移送到供于测定处理的一定位置。
背景技术
关于对临床检查中的尿和血液等液体试样、特别是对尿试样进行测定时所用的测试片,在有多片收纳于专用的测试片瓶(以下称为“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状态下运送至例如医院等医疗机构和检查机构,从这样的测试片收纳容器逐一地取出测试片并供应至一定测定装置,由此获得液体试样提供者的健康状态等的相关检查测定结果。
为加速测定分析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能够高效地从容器中取出测试片并将其供应至测定装置的测试片供应装置,并将其投入实际使用(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将这种测试片供应装置作为一部分构件配置于壳体内的测定装置(连续自动测定装置)中,通过测试片供应装置能够高效地从容器取出测试片并将其供于测定・分析处理,即使在样本数量很多时也能够实现使得测定更加迅速并提高连续处理能力的效果。
在配置有测试片供应装置的测定装置(以下称为“装置”)中进行以下处理: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一起装配于壳体内,将这些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逐一地按顺序移动到能够取出容器内测试片的位置(测试片取出位置),再在取出容器内全部或所需数量的测试片之后使其移动至一定待机位置。作为能够进行这种处理的一例,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形态:在配置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内的转台上装配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并使其成被载置的状态,使转台旋转,由此使转台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依次移送到适当的位置。另外,代替转台,还已知有将收放有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瓶架装配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内的形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日本专利公开)平09-325152号公报(专利第369753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果是这种装置,操作者需要在针对装配于壳体内的转台上的所有测试片收纳容器进行的上述处理结束以后将壳体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供应完毕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取出到壳体外,再将之后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装配于壳体内的转台上。即使是在使用瓶架的情况下也需要进行以架为单位的装配的替换动作。
因此,如果是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转台或瓶架将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装配于壳体内以后,直到针对壳体内的所有测试片收纳容器进行的上述处理结束之前,操作者都不能在壳体内追加补充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另外,在新装配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处理中有时也会暂时停止测定处理,因此在样本数量很多时,处理能力及动作效率都有改善的余地。
而为了使得即使在样本数量很多时也能迅速且连续地进行测定・分析处理,能够想到例如增加每个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测试片的收纳片数,但是此时会有以下问题:有可能不能从容器内适当地逐一进行取出测试片的处理,或者由于对测试片供应装置的高精确度以及复杂的控制有要求而使得装置的成本变高。另一方面,也能想到通过增加能够一起装配于壳体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数量来使得即使在样本数量很多时也能够进行处理。
但是,在现有的装置中,以向壳体内装配完全取下盖的状态下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为前提,因此装配于壳体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测试片暴露于装置内的气体环境中,可能会吸湿而劣化,越是向测试片取出位置移动的顺序迟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该容器内的测试片暴露于大气中的时间就越长,吸湿劣化的几率就越高。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能够列举出以下结构:以取下盖的状态装配于壳体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中,使得位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容器为开放了内部空间的状态,而关于除此之外的待机中的容器,用设于装置一侧的专用的压盖塞住容器的上开口部,抑制容器的内部空间暴露于大气中。
但是,压盖如果不是像螺旋盖那样气密性高的盖的话,取出顺序越迟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内的测试片越会出现由于吸湿导致劣化的担忧。另外,需要在壳体内设置与能够装配于壳体内的一定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数量相同数量以上的压盖,如果想要增大能够装配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数量,设置于装置一侧的压盖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将会导致装置结构的复杂化以及成本的增加,还会增加压盖的维护和更换等的时间。壳体内有限的空间中的盖及其相关构件的占有区域变大会导致壳体的大型化,在该点上来说也会变成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想出了一种使开合盖嵌合于筒状的主体部分而成的容器并将其作为在装配于装置之前能够暂时将测试片收纳于内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该容器能够代替以往测试片收纳容器进行使用,关于该容器,本申请人进行了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2016-236421)。如果是这种测试片收纳容器就无需在装置一侧设置压盖,通过使位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容器的开合盖处于开放状态且使除此以外的待机中的容器的开合盖为闭合状态能够抑制待机中的容器的测试片暴露于大气中。
但是,即使在适用了这种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情况下,能够一起装配于壳体内有限的空间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最大数量最后还是依赖于壳体的尺寸,因此要使得能够一起装配于壳体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数量变多还是会导致壳体的大型化。
本发明正是着眼于该点,其主要目的为基于至今为止没有想到过的崭新的技术思想提供一种能够将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导入壳体内,并在样本数量很多时也能够适当进行处理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处理装置,该连续处理装置能够适用于从具有开合盖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取出测试片并进行一定测定处理的测定装置。
在此,测试片能够列举出例如在细长的纸条或塑料条的一面的一端侧设置试剂层,在另一端侧设定把持部而成者。这种测试片用于供液体试样(尿、血液等检查对象液体)测定,其在以立起姿态或接近立起姿态的姿态倚靠的状态下多个(例如10片以上等)收纳于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内部空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具有:导入移送部,至少将从设定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外部的一定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盖开放部,在测试片取出位置或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导入移送部对测试片收纳容器进行导入的移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一定位置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排出部,将从容器主体的内部空间取出了全部或一定片数的测试片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向排出口排出;其中,该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定为能够从壳体外部访问导入移送部的导入起始端且能够从导入起始端到排出口以单向通行来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在此,本发明也包含将“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设定于壳体内的一定位置的结构、将“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设定于壳体外的一定位置的结构中的任意结构。
如果是这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的话,将导入起始端设定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外部且设定成能够从壳体外部访问该导入起始端,因此操作者能够从导入起始端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再者,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中,能够从导入起始端到排出口以单向通行来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因此能够进行以下处理:由导入移送部至少将从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导入移送处理、在测试片取出位置或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导入移送部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一定位置由盖开放部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到开放状态的盖开放处理、通过排出部将从内部空间取出了全部或一定片数的测试片后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向排出口排出的排出处理,并且只要导入移送部的移送线路上有测试片收纳容器,换言之,只要能够持续向导入起始端供应测试片收纳容器就能够连续运转。另外,即使在测定装置的测定处理中也能够从导入起始端补充测试片收纳容器。
因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中,能够解决以往装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能够解决在操作者一旦将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装配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内以后,直到针对壳体内的所有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处理结束之前,都不能在壳体装配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且从壳体内取出测试片收纳容器再重新装配之后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处理中可能产生不能向测定处理提供测试片的时间带这一问题,提高了处理能力及动作效率。
再者,将导入起始端设定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外部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与众所周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处理装置相比较,在不需要为了使得能够装配于壳体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数量增大而不必要使得壳体大型化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中,以带有开合盖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为处理对象,并在测试片取出位置或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导入移送部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一定位置通过盖开放部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因此能够使得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或测试片取出位置的上游一侧的一定位置之前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维持封盖状态,能够防止・抑制容器内的测试片暴露于大气中导致吸湿劣化的情况,且不需要在测定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专用的压盖,能够简化结构。将通过盖开放部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的位置设定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话,能够将测试片暴露于大气中的时间压制在最小限度。
在本发明中,能够从导入起始端到排出口以不能巡回的单向通行方式来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因此能够使得从导入起始端到排出口测试片收纳容器所经过移动路径的简单化,能够实现顺畅的移送处理。
作为本发明中的导入移送部的合适的一例,能够列举出以下导入移送部,该导入移送部有设于壳体内且至少将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的主移送部,以及将从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主移送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开始位置的导入部。特别是在本发明中能够将主移送部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的主移送线路设定为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线路,并将导入部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导入线路设定为从导入起始端朝向壳体内向至少包括高度方向的分量的一定方向延伸且终点端与主移送线路的起始端相连的线路。在本发明中,采用将“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设定于壳体外一定位置的结构时也能将主移送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设于壳体外。
测定装置具有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从倾斜一定角度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容器主体取出测试片的结构时,与主移送部在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处理中改变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姿态的形态相比,本发明的主移送部维持使测试片收纳容器倾斜一定角度的姿态来进行移送的话能够实现顺畅且稳定的移送处理。
在本发明中,主移送部用于将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设定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方向的再下游一侧的排出准备位置时,排出部能够采用以下结构:具有要从排出口排出已到达排出准备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时将测试片收纳容器从倾斜一定角度的姿态改变为铅直姿态的姿态改变部,且使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从排出口落下到一定回收区域。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将测试片取出位置中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姿态维持为倾斜姿态,在排出准备位置使通过姿态改变部从倾斜姿态改变为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从排出口落下到回收区域,因此能够将排出口的开口尺寸设定为与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平面形状相应的最小限度的大小,能够设定为比使倾斜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落下所需排出口的开口尺寸还小一圈。在允许测试片收纳容器通过排出口的范围内尽可能小地设定排出口的开口尺寸时,与倾斜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相比,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在排出处理时测试片收纳容器卡在排出口的开口边缘的几率更低。
另外,在本发明中,导入部有使向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由于自身重量移动的第1次导入部和使在第1次导入部结束移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下降到主移送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开始位置的第2次导入部的话,将第1次导入部设定为不需要以机械式构件构成的滑动通道,能够简化结构且能够比较轻松地实现将滑动通道的路径长度设定为能够储备多个测试片收纳容器的长度。因此,将导入部整体的路径长度的大半部分由结构比较简单的第1次导入部占据,剩余的路径长度被第2次导入部占据的设计时,在导入部中使测试片收纳容器由于自身重量移动的路径相对较长,与在导入部中使测试片收纳容器通过机械式构件移动的路径相对较长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在导入部中使测试片收纳容器移动所需构件。
由第1次导入部及第2次导入部构成导入部时,优选为第2次导入部适用有使测试片收纳容器以电梯方式下降到主移送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开始位置的电梯构件者。通过电梯构件能够顺畅且适当地进行第2次导入部对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处理。
在本发明中,开合盖具有能够与容器主体的上端部嵌合的筒状部和介由铰链轴与筒状部联结且能够旋转的盖主体,本发明的盖开放部可以是以下结构: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从上方推压为闭合状态的开合盖中比起铰链轴向从盖主体的中心部远离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来使盖主体绕铰链轴旋转,由此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通过第1次导入部、第2次导入部、主移送部、盖开放部,以及排出部各单元作为能够将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接连切换为后续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换瓶器发挥功能。这种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能够对已有测定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改良等以单元单位进行组装,在可能的范围内沿用已有的测定装置的结构且能够进行对从导入起始端连续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依次进行一定处理的连续运转。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以沿从导入起始端一直到排出口连续的移送路径进行移送的过程使从设定于壳体外部的导入起始端导入的带有开合盖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且能够在测试片取出位置或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方向上游一侧的一定位置开放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盖,取出容器内的测试片。另外,通过本发明能够省去以数个这一装配单位替换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时间,且能够提供与在以装配单位替换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时间带还会有暂时停止测试片取出处理的情况的已知装置相比较,作为能够连续导入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且能够使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沿移送路径移动至一定回收区域的连续装载换瓶器发挥功能的新颖且有用的装置,且即使在样本数量很多时也能够按照其样本数量连续供应测试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了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的测定装置的整体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测定装置的正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及测试片的一例的示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整体斜视图;
图5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导入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斜视图;
图6是将省略了导轨的一部分的导入部与图5对应起来进行图示的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将移送箱在下位置的状态与图6对应起来进行图示的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将第1次导入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侧面图;
图9是从图8的a方向看的将第1次导入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图;
图10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第2次导入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侧面图;
图11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主移送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斜视图;
图12是将配送作业结束时间点的主移送部与图11对应起来进行图示的图;
图13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主移送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图1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主移送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侧面图;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盖开放部的斜视图;
图16是将盖开放处理结束时间点的盖开放部与图15对应起来进行图示的图;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盖开放部的侧面图;
图18是沿图17的箭头a方向的示图;
图19是将即将开始排出作业之前的状态与图4对应起来进行图示的图;
图20是对即将开始排出作业之前的排出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斜视图;
图21是将刚刚开始排出作业之后的排出部与图20对应起来进行图示的图;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从排出部的排出口排出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回收状态的示图;
图23是将测试片收纳容器回收到回收区域的状态与图22对应起来进行图示的图;
图24是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的侧面图;
图25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省略一部分进行图示的平面图;
图26是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处理总体的流程图;
图27是本实施方式的测试片登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显示的一例的示图;
图29是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显示或弹窗显示的一例的示图;
图30是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显示或弹窗显示的一例的示图;
图31是本 实施方式的测定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适用于图1及图2所示测定装置Y,其是作为能够连续导入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连续装载换瓶器发挥功能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例如以图3等所示测试片收纳容器B为处理对象。
如图3(a)所示,测试片收纳容器B具有有能够收纳数个测试片P的内部空间的容器主体B1,以及对内部空间的上方进行封盖使其能够开合的开合盖B2,该测试片收纳容器B能够将该图中所示测试片P收纳于内部空间。如图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测试片P以细长的条P1为主体,且在条P1的一端侧设置数个试剂层P2,将另一端侧设定为把持部P3。条P1例如为合成树脂制,其将设有试剂层P2的面作为正面。把持部P3的一部分上印刷有测试片P的名称或标识标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B1由圆筒状的主体部分B3和下盖B4构成,其中,圆筒状的主体部分B3有向与轴方向(纵长方向)一致的上下方向开放的无底无盖的内部空间,下盖B4能够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下端。在将下盖B4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状态下,仅有上方开口的内部空间形成,下盖B4的导向突出部B41与主体部分B3的下侧导向槽部嵌合,由此能够防止・抑制在安装状态下下盖B4突然向主体部分B3的周向旋转的情况。
主体部分B3的外周面设有能够收放干燥剂的干燥剂收放部B31、能够以留有稍许空隙的状态与后述导入部5的导向导轨61嵌合的导向边沿部B32,以及用于被后述主移送部4的推压部(杆41)推压的被推压部B33。这些干燥剂收放部B31、导向边沿部B32、被推压部B33设定为比起其他部分向主体部分B3的外部突出或膨出的形状。在排列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在向连续处理装置X的导入起始端11投入时等情况下,通过在主体部分B3的外周面设置这种不同形状能够将这些不同形状部分作为记号来统一朝向使其整列,或者统一成适于连续处理装置X的移动处理的朝向来投入。另外,干燥剂收放部B31的内部空间通过适当的通气口(省略图示)与用于收纳测试片P的空间相连通,且分别在干燥剂收放部B31收放干燥剂,由此能够将用于收纳测试片P的空间湿度维持在一定值以下,防止湿气导致的测试片P的劣化、变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分B3的径向上以180度间距设置一对导向边沿部B32并使其相互相对,并在周向上以一定间隔将一个导向边沿部B32、干燥剂收放部B31、另一个导向边沿部B32、被推压部B33按顺序排列。
开合盖B2针对主体部分B3的嵌合方式与下盖B4相同,且其在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状态下能够在向上方开放内部空间的开放状态(参照后述图16)和能够封闭内部空间的闭合状态之间改变。在将开合盖B2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状态下,开合盖B2的导向突出部B21嵌合于主体部分B3的上侧导向槽部,由此能够防止・抑制在安装状态下开合盖B2突然向主体部分B3的周向旋转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合盖B2整体并不是针对主体部分B3进行开合作业的类型,而是使用以下结构的开合盖B2:在开合盖B2中,通过铰链轴B23为联结状态的盖主体B24能够相对于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筒状部B22回转。
另外,对图3等所示闭合状态下的开合盖B2施加一定操作力,具体而言,施加向下方推压盖主体B24中比起铰链轴B23向外侧方突出的突出部B25的操作力,由此盖主体B24绕铰链轴B23回转,如后述图16所示,变成向上方开放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内部空间的开放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合盖B2变为开放状态”指的是“变为能够取出收纳于内部空间的测试片P的状态”,其包括向上方开放内部空间整体的状态和开放内部空间的一部分的状态。要使得开放状态下的开合盖B2变为闭合状态,可以停止针对盖主体B24的所述操作力(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的操作力)或者施加将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的操作力。通过从主体部分B3暂时取下下盖B4能够使得主体部分B3的内部空间变为向下方开放的空间,通过该下开口部能够向主体部分B3的内部空间补充・收放测试片P或者在一定处理后从主体部分B3的内部空间排出・废弃测试片P。因此,与设定为内部空间仅能向上方开放的容器相比较,也能够增加针对内部空间的测试片P的出入方向的选择项,并且可以提高可用性。不仅是测试片P的补充,针对干燥剂收放部B31进行的干燥剂的替换动作也能够通过从主体部分B3暂时取下下盖B4来实施。再者,按照测试片P的包装方式,也能够通过从主体部分B3暂时取下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开合盖B2(具体而言为筒状部B22)来实施测试片P的补充和干燥剂的替换。
这种测试片收纳容器B适用于例如医疗机构等(以下称为“装置导入现场”),其中引入了能够进行测试片P的测定处理的装置。以测定处理完成后测试片收纳容器B收放新的测试片P来再次利用为前提,但是也能够为使用1次后废弃的形态。
另外,在到装置导入现场之前的运送过程中不用上述测试片收纳容器B,在运入装置导入现场以后,将在运送过程被收纳容器或包装材料收纳・包装的测试片P转移到上述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内部空间的话,能够在转移时去除运送过程中可能由于测试片P摩擦而产生的粉尘和纤维屑,能够避免测试片P的取出障碍。通过采用这种使用形态能够在装置导入现场反复使用测试片收纳容器B。
以上所述的构成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各部分分别为合成树脂制的一体成型品,能够通过使用一定金属模型来大量生产。上述的各部分的成形材料能够列举出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PC(polycarbonate)、PE(polyethylene)等。
关于由以上部分组成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在向主体部分B3安装开合盖B2时,从主体部分B3的上方插入开合盖B2的筒状部B22并使其被覆包括主体部分B3的上端部在内的一定区域(上端部侧被覆区域),由此像茶叶筒那样开合盖B2的筒状部B22的内周面与主体部分B3的上端部侧被覆区域相互滑动接触,密闭程度变高。向主体部分B3安装下盖B4的流程能够以开合盖B2的安装流程为准来进行。
即,本实施方式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能够选择以下安装状态:下盖B4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下端部且开合盖B2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上端部的安装状态,以及下盖B4安装于主体部分B3的下端部且在主体部分B3的上端部安装有与下盖B4同样的形态的、且能够在使下盖B4处于上下反转的姿态下用作上盖(省略图示)的安装状态。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适用于针对这种带有开合盖的类型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容器主体B1逐一地取出全部或一定片数的测试片P来进行一定的测定处理的测定装置Y,该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用于进行包括以下处理在内的数个处理:将导入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送至能够从容器主体B1取出测试片P的一定的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处理。
在此,在测定装置Y中,从到达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容器主体B1中逐一地取出测试片P的测试片取出部(拾取构件),以及使用从容器主体B1中取出的测试片P对液体试样、特别是尿试样进行测定的测定部的基本作业及处理流程可以使用・利用已知的,省略详细说明。这些测试片取出部及测定部配置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的内部。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具有:将从设定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外部的一定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至少移送至壳体Y1内的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导入移送部1、在测试片取出位置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的盖开放部2,以及向排出口31排出从容器主体B1取出了全部或一定片数的测试片P后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排出部3,其中,该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从导入起始端11到排出口31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沿单向通行的移送路径(后述第1次导入线路L6、第2次导入线路L7、主移送线路L4)移动至一定的排出口31。
如图5至图14所示,导入移送部1有主移送部4和导入部5,其中,主移送部4设于壳体Y1内且其沿一直线状的主移送线路L4(参照图13)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至少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导入部5将从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送至主移送线路L4(主移送部4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线路)的起始端。
导入部5具有第1次导入部6(滑动通道)和第2次导入部7(下降通道),其中,第1次导入部6使从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依靠其自身重量沿以朝向外部开口的导入起始端11为入口(起始端)的第1次导入线路L6(参照图9)向位置比导入起始端11低的第1次导入线路L6的终点端移动,第2次导入部7使通过第1次导入线路L6的终点端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下降至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相当于本发明的“主移送部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开始位置”。
如图1、图2、图5至图9所示,第1次导入部6配置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外部,其由导轨61形成,其中导轨61在壳体Y1的一侧侧面的外侧区域以从测定装置Y的前方朝向里侧高度方向变低的倾斜姿态配置。在此,测定装置Y在医院等装置导入现场多以在装置Y的宽度方向W上排列数个进行放置的状态被运用,为了有效利用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的测定装置Y中各壳体Y1的间隙(死角),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壳体Y1的一侧侧面的外侧区域配置包括第1次导入部6在内的连续处理装置X的一部分的结构。
导轨61具有导轨基底62和配置于导轨基底62左右两侧的一对导轨主体63,且在各导轨主体63的内向面(各导轨主体63相互相对的面)形成供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导向边沿部B32嵌入的导向导轨槽64。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导向导轨槽64的高度位置并使得在使导向边沿部B32沿导向导轨槽64滑动时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底面从导轨基底62浮起(参照图8)。特别得,以耐磨耗性、滑动性、加工性优越的素材、例如polyacetal(POM)形成有导向导轨槽64的导轨主体63。导轨61的倾斜角度能够设定为适当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5度。在导轨主体63的上方还设有导轨罩65(参照图8),将导轨61整体设定为仅有导入起始端11向外部开口的筒状(洞状)形态。在图5中省略了第1次导入部6中的导轨罩65,在图6中进一步省略了图5中的一侧的导轨主体63。
在这种由导轨61构成的第1次导入部6中,操作者从导入起始端11导入(投入)测试片收纳容器B之后,该测试片收纳容器B通过使导向边沿部B32沿导向导轨槽64内滑动来依靠其自身重量朝向导轨61的终点端移动。作为第1次导入部6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导入线路的第1次导入线路L6(参照图9)与作为接下来说明的第2次导入部7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导入线路的第2次导入线路L7相连。
如图6、图7及图10所示,第2次导入部7具有电梯构件71,该电梯构件71接收通过了第1次导入线路L6的终点端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并以电梯方式使所接收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下降到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电梯构件71具有用于接收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箱72和使移送箱72升降移动的升降驱动电机7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步进电机作为升降驱动电机73。
移送箱72在上位置(参照图6)和下位置(参照图7及图10)之间升降移动,上位置为能够接收通过了第1次导入部6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位置,下位置为能够将所接收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交接到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有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从倾斜一定角度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容器主体B1取出测试片P的结构。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构件71中如下设定:在上位置用移送箱72以倾斜适于测试片取出处理的一定角度的姿态(以下称为“倾斜姿态”)接收测试片收纳容器B,并维持该倾斜姿态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下降到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移送箱72设定为适当的形状,以使得在上位置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接收至移送箱72的处理,以及在下位置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移送箱72向主移送线路L4交接的处理能够顺畅地进行。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次导入部7还具有限制器74,该限制器74用于防止以下情况:通过移送箱72从上位置向下位置的下降移动中,以及在从下位置向上位置的上升移动中,到达第1次导入线路L6的终点端附近的后续测试片收纳容器B错误落下到移送箱72的升降移动区域。限制器74与移送箱72一体地升降移动,且具有在移送箱72的升降移动中以与后续测试片收纳容器B拼接的状态进行转动的支撑滚轮75(参照图6、图7及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度方向上以一定间距配置有数个(在图示例中为2个)限制器74。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次导入部7中,在使移送箱72从下位置朝向上位置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上升移动,解除位于最下面的限制器74与后续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拼接状态,在结束使移送箱72向上位置移动时,能够将朝着移送箱72依靠其自身重量移动的后续测试片收纳容器B收放至上位置的移送箱72。第2次导入部7在适当的位置设有用于检出在上位置的移送箱72的传感器(上位置检测传感器76)和用于检出在下位置的移送箱72的传感器(下位置检测传感器77)(参照图10)。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处理装置X中,将作为第2次导入部7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导入线路的第2次导入线路L7(参照图10)的斜度设定为大于第1次导入线路L6。沿第1次导入线路L6,受自重作用从测定装置Y的前方朝向里侧滑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以适于测试片取出处理的倾斜姿态通过机械式构件(电梯构件71)沿第2次导入线路L7移动到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
本实施方式的导入部5由这种第1次导入部6和第2次导入部7的组合构成。第1次导入部6是不特别具有机械式构件的结构。导入部5中,第1次导入部6能够在使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多是7个)测试片收纳容器B在第1次导入线路L6上整列的状态下进行架设,第2次导入部7用于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沿第2次导入线路L7下降移动。特别是第2次导入部7由能够防止・抑制在沿着斜度大于第1次导入线路L6的第2次导入线路L7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下降移动中和下降移动结束时给予测试片收纳容器B不必要的冲击的构件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在导入部5的一定位置位置设置有用于检出有无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能够检出装配于第2次导入部7中上位置的移送箱72所收放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传感器(导入部空检出用传感器51)(参照图8)。在图8及图10中,移送箱72在上位置时的限制器74的前端部、即支撑滚轮75的位置用符号“75(t)”表示,移送箱72在下位置时的限制器74的前端部、即支撑滚轮75的位置用符号“75(u)”表示。
如图11至图14所示,主移送部4用于将到达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至少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图11及图12是从与图7相同方向看的斜视图,且其省略了第1次导入部6进行图示。
主移送部4具有杆41,该杆41能够向主移送线路L4的终点端推压沿测定装置Y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主基底40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在此,主基底40能够以适于测试片取出处理的一定倾斜姿态支撑测试片收纳容器B。以主基底40为准的形状的基底在未适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续处理装置X的已知的测定装置Y中也有作为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构件的部分配置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内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对以往的基底改良了一部分而成的主基底40构成主移送部4。主基底40至少有用于支撑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底面的主基底主体401,以及用于支撑以倾斜姿态倚靠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支承壁部402。
杆41在主基底40的延伸方向上往返移动,其在沿着与移送线路L4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方向A一致的方向(正方向,参照图13)移动时,维持向支承壁部402的前方突出的状态并能够向移送方向A推压测试片收纳容器B来使其移动,杆41在向与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方向A相反的方向(反方向)移动时,由于抵于测试片收纳容器B而回转变成退避到支承壁部402的里侧的状态(省略图示),不会推回测试片收纳容器B。在下文中,将使杆41向主移送线路L4的移送方向A的下游一侧(正方向)移动的作业称为“配送作业”,将使杆41向主移送线路L4的移送方向A的上游一侧(反方向)移动的作业称为“返回作业”。支承壁部402上形成有允许杆41的往返运动的杆移动开口部403(参照图11及图12)。
在杆41中,在配送作业时位于支承壁部402的里侧的基端部附近设有止动销42,该止动销42限制杆41的突出端部区域向支承壁部402的前方突出的姿态下的杆41向一个方向(正方向)旋转,并允许使向杆41向另一个方向(反方向)旋转(参照图13及图14)。由此,在配送作业时能够将杆41的姿态维持在突出端部向支承壁部402的前方并露出的姿态,且在返回作业时能够为如下:杆41的突出端部在抵于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向支承壁部402的里侧退避,使得杆41整体为不向支承壁部402的前方突出的姿态。
本实施方式的主移送部4在配送作业(推押作业)时从高度方向上不同的2个位置用杆41同时推压1个测试片收纳容器B,此时为了使得不会推倒测试片收纳容器B,将杆41配置为上下2段。数个杆41沿着主移送线路L4的移送方向A以一定间距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移送线路L4的移送方向A上以一定间距配置4组上下2段的杆41的组(参照图13)。所有的杆41和止动销42安装于通用的杆支撑托架43上,通过使杆支撑托架43往返运动能够使所有的杆41一齐进行配送作业或返回作业(参照图13及图14)。本实施方式的主移送部4使杆支撑托架43沿着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方向A并以与各杆41的相隔距离的1间距相同的距离或者长于1间距的距离进行反复往返移动与作为的,由此能够反复进行各杆41的配送作业、返回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测试片收纳容器B上设有用于被杆41推压的被推压部B33。杆支撑托架43的往返移动使用齿条齿轮构件44和用于驱动齿条齿轮构件44的电机(主移送用电机45)来实现(参照图13及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移送用电机45适用了步进电机。
主移送部4在适当的位置设有用于检出配送作业的开始位置处是否有杆41的传感器(配送作业开始位置检测传感器46)和用于检出返回作业的开始位置处是否有杆41的传感器(返回作业开始位置检测传感器47)(参照图13)。杆41的返回作业的开始位置与配送作业的结束位置相同,配送作业的开始位置与返回作业的结束位置相同。
使各杆41位于配送作业开始位置时,数个杆41中配置于离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最近的位置的杆41为接触或接近位于下位置的移送箱72所安放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开始杆41的配送作业时,位于下位置的移送箱72内所收纳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向移送方向A的下游一侧(靠近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方向)移动作为预先设定的杆41的1次配送作业下的移动距离的1个冲程,位于下位置的移送箱72内所收纳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移送箱72离开。在本实施方式中,杆41的1个冲程的移动距离设定为与沿着移送方向A的各杆41的间隔距离相同的距离或者是略长于各杆41的间隔距离的距离。
在这样的各杆41的配送作业之后进行返回作业,并再次进行杆41的配送作业,由此能够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依次向移送方向A下游一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到达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交替地反复进行2次各杆41的配送作业和返回作业,在第3次各杆41的配送作业结束能够使该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动至测试片取出位置。图12示出了第2次杆41的配送作业结束时间点下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反复进行三次杆41的配送作业・返回作业能够使该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动至测试片取出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处理装置X在主移送部4的一定位置设有用于检出测试片取出位置处有无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传感器(取出位置容器检出用传感器48)。在图12中示出了取出位置容器检出用传感器48的安装位置,例如,其设于主基底40的底面(基底主体401的朝下的面)中能够检出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各杆41位于配送作业结束位置的状态下,与数个杆41中配置于离主移送线路L4的终点端最近位置处的杆41接触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到达设定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方向A的再下游一侧的排出准备位置。即,本实施方式的主移送部4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送至设定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方向A的再下游一侧的排出准备位置。从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维持开合盖B2的闭合状态直到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并进行接下来的盖开放部2的盖开放处理的说明。
如图15至图18所示,盖开放部2用于在测试片取出位置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盖开放部2具有从上方推压闭合状态下的开合盖B2的突出部B25的摆动杆21,以及用于使摆动杆21绕摆动杆轴摆动的电机(盖开合用电机22)。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开合用电机22使用步进电机。
使摆动杆21从一定的摆下前准备位置旋转至摆下位置,由此摆动杆21的前端部推压盖主体B24的突出部B25,使盖主体B24绕铰链轴B23旋转,能够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摆动杆21的前端部设有轴承23,盖主体B24的突出部B25与轴承23拼接并转动。图15示出了使摆动杆21位于摆下前准备位置,将开合盖B2维持为闭合状态的状态,图16示出了将摆动杆21从摆下前准备位置摆下到摆下位置,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的状态。在图17中,用实线表示闭合状态的开合盖B2及摆下前准备位置的摆动杆21,用点划线表示开放状态的开合盖B2及摆下位置的摆动杆21。作为沿图17的箭头a方向的示图的图18中省略了测试片收纳容器B。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盖开放部2,在使摆动杆21从摆下前位置运动到摆下位置的状态下,轴承23嵌进开合盖B2中形成于铰链轴B23正下方的轴承收放部B27(参照图3等),由此能够防止、抑制测试片收纳容器B整体在测试片取出处理中摇动等无用的举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开放部2的适当位置设有用于检出摆动杆21是否在摆下前准备位置的传感器(摆下前准备位置检测传感器24)(参照图17)。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将摆动杆21从摆下位置摆回到摆下前准备位置来使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即,盖开放部2作为能够在开放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自如切换开合盖B2的盖开合部发挥功能。因此,在测试片取出处理结束后,通过将摆动杆21从摆下位置摆回摆下前准备位置来将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在开始将摆动杆21从摆下位置向摆下前准备位置摆回,摆动杆21的前端(轴承23)抵于设于开合盖B2的一部分的闭合复位用凸部B26(参照图3、图17),再朝向摆下前准备位置摆回摆动杆21,由此能够向绕铰链轴B23旋转的方向推压开合盖B2使其复位为闭合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测试片收纳容器B在测试片取出位置维持一定倾斜姿态,因此将开放状态下的开合盖B2切换为闭合状态时,开合盖B2变为绕铰链轴B23立起到一定角度的姿态的话,开合盖B2会由于自身重量旋转变为闭合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排出部3从排出口31排出由主移送部4从测试片取出位置移送至排出准备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
如图4、图19至图25所示,排出部3具有姿态改变部32,该姿态改变部32在设定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主移送线路L4的下游一侧的排出准备位置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适于测试片取出处理的倾斜姿态改变为铅直姿态,排出部3用于让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排出口31落下至回收区域33。
排出口31是形成于在排出准备位置能够以倾斜姿态安放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倾斜姿态安放基底34的、在高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口,其将开口方向设定为铅直方向。如图25所示,排出口31的开口形状为其在铅直姿态下测试片收纳容器B能够通过的形状,且在非铅直姿态下测试片收纳容器B不能通过的形状。图25中省略了姿态改变部32。
姿态改变部32具有用于安放从测试片取出位置到达排出准备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安放箱35,以及在排出准备位置安放倾斜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排出前接收位置和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倾斜姿态矫正为铅直姿态的铅直姿态矫正位置之间使安放箱35旋转移动的电机(排出用电机36)。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用电机36使用步进电机。图4及图20示出了安放箱35在排出前接收位置的状态,图19及图21示出了安放箱35在铅直姿态矫正位置的状态。图20及图21是从与图11相同方向看的排出部3的斜视图。
排出部3在适当的位置设有用于检出在排出前接收位置的安放箱35的传感器(排出前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37)和用于检出在铅直姿态矫正位置的安放箱35的传感器(铅直姿态矫正位置检测传感器38)(参照图24)。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3在排出准备位置将安放箱35在排出前接收位置和铅直姿态矫正位置之间旋转一定角度(例如15度至25度)。在用装配于排出前接收位置的安放箱35接收并安放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状态下,使安放箱35向铅直姿态矫正位置旋转移动之后,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倾斜姿态变成铅直姿态,并以铅直姿态从排出口31向下方落下。
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3例如使从排出口31向下方落下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依靠其自身重量沿图22及图23所示排出通道39移动,并将其移送至一定回收区域33。排出通道39及回收区域33能够配置于载置并支撑测定装置Y的壳体Y1的载置台Y2(参照图1及图2)的内部空间中。因此,沿主移送部4的主移送线路L4到达排出准备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回收到设定于低于主移送线路L4的位置的回收区域33。
从排出口31排出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最大回收数量由回收区域33自身的尺寸和从排出口31到回收区域33的长度等决定,如果为操作者能够访问回收区域33的结构就能够从回收区域33取走回收至回收区域33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如图23所示,能够使得到达回收区域33的测试片收纳容器3的干燥剂收放部B31与形成于回收区域33的切口嵌合。
也能够不采用图22等所示排出通道39及回收区域33,而采用将能够收放多个从排出口31向下方落下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例如箱状的回收箱配置于排出口31的下方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3有用于检出在低于排出口31的开口上边缘的位置是否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传感器(回收区域装满检出用传感器30)(参照图22至图24)。
在以上所述第1次导入部6、第2次导入部7、主移送部4、盖开放部2、排出部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次导入部7、主移送部4、盖开放部2、排出部3分别以机械式构件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这样的各部、各构件的瓶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使从导入部5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沿第1次导入线路L6、第2次导入线路L7及主移送线路L4单向移动并将其回收至排出部3的回收区域33。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将操作者从导入起始端11投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连续导入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内,且能够从测试片取出位置到导入起始端11最多架设10个测试片收纳容器B。在测试片取出位置处,通过排出部3能够将完成了测试片取出处理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主移送线路L4移动至回收区域33测试片。因此,只要适当回收回收区域33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使得回收区域33不会装满的话,操作者就能够从导入起始端11依次补充测试片收纳容器B。
接下来,就将有这种结构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大量架设模型的连续处理装置X应用于测定装置Y时的处理流程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接入电源之后进行连续处理装置X的各构件(第2次导入部7、主移送部4、盖开放部2、排出部3)的初始化处理。具体而言,将第2次导入部7的移送箱72装配于上位置,将盖开放部2的摆动杆21装配于摆下前准备位置,将主移送部4的杆41装配于配送作业开始位置,将排出部3的安放箱35装配于排出前接收位置。这种初始化处理能够基于设于各构件的传感器(上位置检测传感器76、下位置检测传感器77、摆下前准备位置检测传感器24、配送作业开始位置检测传感器46、返回作业开始位置检测传感器47、排出前接收位置检测传感器37、铅直姿态矫正位置检测传感器38)的检测信息来进行。
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各构件(第2次导入部7、主移送部4、盖开放部2、排出部3)的初始化处理之后进行测试片登录处理。测试片登录处理的流程图如图27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测定装置Y的适当的位置(图示例中为壳体Y1的前侧面)处设有显示器D,在进行测试片登录处理时,测定装置Y检出操作者是否按下显示器D的主界面D1(参照图28(a))上所显示的“瓶”键(是否按下“瓶”键的检出步骤S101、参照图27)。如果检出操作者按下“瓶”键的操作的话,在显示器D显示登录或回收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弹窗(试剂更换的弹窗D2)(参照图28(b)所示试剂更换用弹窗D2的显示例)。后述的测定处理中设定为不接受按下主界面D1的“瓶”键的操作。包括上述“瓶”在内,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器D的界面显示内容、弹窗显示例是一例,也可以是其他语言、其他表述・记载。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检出操作者是否按下试剂更换的弹窗D2中的“登录”键(是否按下“登录”键的检出步骤)。如果检出操作者按下“登录”键的话,在显示器D上显示识别编号(具体例为条形码)输入用的弹窗D3(参照图29(c)所示条形码输入用弹窗D3的显示例)。然后,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例如接受手持条形码读取器的测试片信息(测试片种类・批号・有效期)的输入(测试片信息输入接受步骤S102、参照图27)之后,在一定存储区域登录其输入信息并在显示器D进行显示。如图29(d)所示为显示有输入的测试片信息的弹窗D31的一例。在图27的流程图中省略了显示试剂更换的弹窗D2的步骤、是否按下“登录”键的检出步骤。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提为在到医疗机构等装置导入现场之前的运送过程中使用的容器(不同于图3(a)所示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容器)上印制有条形码,操作者在与测试片登录处理的同时或在测试片登录处理前后的适当时机进行从在运送过程中使用的容器向带有开合盖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转移测试片P的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瓶大量架设模型中没有瓶架的概念,因此仅输入1个在测定批次使用的测试片P的种类和批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测试片信息中测试片片数和序列号无法编辑,登录时作为100片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出于打假的考虑,禁止重复使用在到医疗机构等装置导入现场之前的运送过程中使用的容器(测试片运送用瓶),因此可以设定测试片运送用瓶中使用完毕(测试片登录处理完毕)的测试片运送用瓶不能登录。在相同测定批次使用的第2个之后的测试片运送用瓶不需要登录。
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中,在显示器D显示在测试片信息输入接受步骤S102接受的测试片信息之后,检出操作者是否按下显示器D上的“OK”键(是否按下“OK”键的检出步骤S103,参照图27),接受操作者按下“OK”的操作之后,返回测定界面(主界面D1)(主界面迁移步骤S104),并基于在测试片信息输入接受步骤S102接受的测试片信息核查测试片P的有效期(有效期核查步骤S105)。如图27及图30(e)所示,显示器D的主界面D1显示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信息D4是1个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如图27及图30(f)所示,测试片P过期的话就以与其他文字颜色不同的显眼的颜色(例如橘色)显示测试片收纳容器信息D41。经过以上流程测试片登录处理结束。
通过经历这种测试片登录处理进行固有的识别信息(条形码)下的试纸种类批号序列号管理,禁止再次利用使用完毕的测试片运送用瓶,是有效的针对假货的策略。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装置内存储过去300个的信息。
关于测试片登录,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设定为如下:在1个测定批次中仅能使用同一批测试片P,在测定批次结束之前不能登录新的测试片运送用瓶。
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测试片登录处理之后进行测定处理。在以下测定处理相关说明和所参照的图31中,将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的各部、各构件进行的处理作为“单元U”进行的处理,测定装置Y所具有的测试片取出部(测试片取出构件)及测定部的相关处理作为“装置主体M”进行的处理,而非单元U。
在测定处理中,首先在装置主体M一侧进行核查测定开始条件的处理(测定开始条件核查步骤S1、参照图31)。本实施方式的测定开始条件除包括检出操作者是否按下了“Start/Stop”键操作之外,还包括检出在导入部5的空检出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能够检出到达第2次导入部7中装配于上位置的移送箱72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位置)或测试片取出位置是否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可以基于上述导入部空检出用传感器51、取出位置容器检出用传感器48的检测信息来断定在导入部5的空检出位置、测试片取出位置是否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检测。导入部空检出用传感器51没检出空检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在检出空检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之前在显示器D上显示例如“待机瓶空”,由此能够告知操作者在空检出位置为没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状态,并敦促操作者从导入部5的导入起始端11补充测试片收纳容器B。
除了以上条件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当未登录所使用的测试片P时或者当回收至回收区域33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装满时,设定在显示器D上显示适当的文字等的弹窗警告,并不开始测定处理。基于上述回收区域装满检出用传感器30的检测信息来断定回收至回收区域33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是否装满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测定开始条件核查处理之后进行在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内的测试片片数的确认处理(测试片片数确认步骤S2、参照图31)。该处理是核查测试片片数相关软件上的计数器的处理。然后,在有测试片P时(片数不为0时)发出要求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的信号(盖开放要求发出步骤S3)。在盖开放要求发出处理之后进行通过盖开放部2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的处理(盖开放步骤S4),在盖开放处理之后进行通过测试片取出部(测试片取出构件)从测试片收纳容器B中取出测试片P的处理(测试片取出步骤S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移送线路L4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为适于测试片取出处理的倾斜姿态,在盖开放处理中、测试片取出处理中也维持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倾斜姿态。
从测试片收纳容器B中取出的测试片P在设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内的无图示的测试片反应线路上用于测定处理。在本实施方式的测试片取出处理中,设为在各测试片收纳容器B中收纳有100片测试片P,每取出1片对片数进行减1指令(对变量的值减1的演算)。在剩余数量变为0时,或者重复3次无法取出测试片P时,移到后述的盖闭合要求发出步骤S6以后的流程。为了极力压制在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在不需要取出测试片的待机状态下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开合盖B2维持在闭合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中,在取出了一定片数的测试片P之后,进行发出要求将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的信号的处理(盖闭合要求发出步骤S6),通过也作为盖闭合部发挥功能的盖开放部2进行将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的处理(盖闭合步骤S7)。
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盖闭合处理之后进行测定结束条件核查处理(测定结束条件核查步骤S8)。本实施方式的测定结束条件为检出操作者是否按下了“Start/Stop”键的操作。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检出操作者按下了“Start/Stop”键的操作之后,不进行新的测试片取出处理,在所测定的测试片P在测试片反应线路上变没结束测定(测定结束步骤S9)。在测定结束时间点,使存在于导入线路(第1次导入线路L6、第2次导入线路L7)和主移送线路L4上的导入完毕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原位置停留。另一方面,在测定结束条件核查处理中不满足测定结束条件时,继续进行测定,返回测试片片数确认处理(测试片片数确认步骤S2)。
在测试片片数确认处理中确认了没有测试片P时(片数为0时),需要使后续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向测试片取出位置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开始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B(瓶导入开始步骤S10),并进行确认导入部5是否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处理(有无导入完毕瓶确认步骤S11)。本实施方式的有无导入完毕瓶确认处理是确认上述空检出位置(能够检出用装配于第2次导入部7中上位置的移送箱72接收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位置)是否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处理。导入部5的空检出位置是否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能够基于上述导入部空检出用传感器51的检测信息来断定(确认)。
在导入部5的空检出位置上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进行使第2次导入部7的移送箱72从上位置移动至下位置的处理(下移动步骤S12),并在之后开始排出部3的排出作业(瓶排出步骤S13)。通过经历上述初始化处理,在下移动处理中主移送部4的杆41在配送作业开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不论在排出准备位置是否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都进行排出作业。排出作业是使排出部3的安放箱35位于排出前接收位置,并在之后的主移送部4的返回作业之后使安放箱35从排出前接收位置向铅直姿态矫正位置旋转移动的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排出处理后按顺序进行主移送部4的返回作业、配送作业(返回作业・配送作业步骤S14),并在主移送部4的配送作业之后使第2次导入部7的移送箱72进行从下位置移动至上位置的处理(上移动步骤S15),结束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导入结束步骤S16)。接着,进行上述盖开放要求发出处理(盖开放要求发出步骤S3)并依次进行那之后的处理。
在有无导入完毕瓶确认步骤S11中确认到在导入部5的空检出位置没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进行在该时间点位于上位置的第2次导入部7的移送箱72的上下方向的摇动处理(摇动步骤S17)。通过该摇动处理来校正由于被移送箱72的一部分卡住等原因无法完全收放于移送箱72内或者收入失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和移送箱72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完全收放于移送箱72。
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摇动处理之后再次进行是否有导入完毕的瓶的确认处理(有无导入完毕瓶再确认步骤S18),在确认了在导入部5的空检出位置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就第2次导入部7进行下移动处理(下移动步骤S12),并依次进行那以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有无导入完毕瓶再确认步骤S18中确认了在导入部5的空检出位置没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进行排出部3的排出作业(瓶排出步骤S19),并按顺序进行主移送部4的返回作业、配送作业(返回作业・配送作业步骤S20),结束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导入(瓶导入结束步骤S16),进行盖开放要求发出处理(盖开放要求发出步骤S3)并依次进行那以后的处理。
关于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回收处理,首先按下“瓶”键之后,在显示器D显示试剂更换的弹窗D2(参照图28(b))。接受操作者按下显示器D的“回收”的操作之后,强制排出包括在第1次导入部6架设完毕在内的所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即使在回收了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也保存已使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信息(测试片种类・批号・序列号・有效期・片数)。
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在预定样本数量的测定处理结束后进行关闭处理,由此能够停止结束各种处理。
可能会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残留于内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Y中,能够设定为在接入电源后的初始化处理之后,仅进行从排出部3的排出口31向回收区域33排出在排出准备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处理并将其作为前处理。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中,由于可以从外部访问设定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外部的导入起始端11,因此操作者能够从导入起始端11注意接连导入测试片收纳容器B。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从导入起始端11到排出口31以单向通行方式移送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因此能够顺畅地对从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进行以下处理:通过导入移送部1移送至壳体Y1内的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的导入移送处理、在测试片取出位置通过盖开放部2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到开放状态的盖开放处理、通过排出部3从排出口31向一定回收区域33排出从内部空间取出了全部或一定片数的测试片P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排出处理,其中,只要导入移送部1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线路(第1次导入线路L6、第2次导入线路L7、主移送线路L4)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就能够连续运转。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中,能够解决以往装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能够解决在操作者一旦使用转台、瓶架将数个测试片收纳容器B装配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内以后,直到针对壳体Y1内的所有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处理结束之前,都不能在壳体Y1装配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且向壳体Y1外取出壳体Y1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再新装配之后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处理中可能产生不能向测定处理提供测试片P的时间带这一问题,提高了处理能力及动作效率。
再者,将导入起始端11设定于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外部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在不需要为了使得能够装配于壳体Y1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数量增大而采用使得壳体Y1大型化的设计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中,以带有开合盖B2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为处理对象,并在测试片取出位置通过盖开放部2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因此能够将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之前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维持在封盖状态,能够防止・抑制容器内的测试片P暴露于大气中导致吸湿劣化的情况,且不需要在测定装置Y的壳体Y1内设置专用的压盖,能够简化结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从导入起始端11到排出口31以不能巡回的单向通行来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因此能够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动路径单纯化,能够实现顺畅的移送处理。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由以下部件构成导入移送部1:沿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一直线上的主移送线路L4,至少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的主移送部4,将从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送至主移送线路L4的起始端(主移送部4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开始位置)的导入部5,且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将主移送部4设于壳体Y1内。考虑到测定装置Y具有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从倾斜一定角度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容器主体B1取出测试片P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移送部4维持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倾斜一定角度的姿态来进行移送,因此与主移送部4在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处理中改变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姿态的形态相比,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壳体Y1内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顺畅且稳定的移送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移送部4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送至设定于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方向A的再下游一侧的排出准备位置,且排出部3采用以下结构:具有要向排出口31排出已到达排出准备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时将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倾斜一定角度的姿态改变为铅直姿态的姿态改变部32,且使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排出口31落下到回收区域33。在这种结构中,能够将测试片取出位置中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姿态维持为倾斜姿态,且使在排出准备位置通过姿态改变部32从倾斜姿态改变为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从排出口31落下到回收区域33,因此可以将排出口31的开口尺寸设定为与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平面形状相应的最小限度的大小,可以设定为比使处于倾斜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落下所需排出口31的开口尺寸小的开口尺寸。另外,关于排出处理时测试片收纳容器B卡在排出口31的开口边缘的几率,即使在允许测试片收纳容器B通过排出口31的范围尽可能小地设定出口31的开口尺寸时,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也低于倾斜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能够实现顺畅且适当的排出处理。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以下部件构成导入部5:使向导入起始端11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依靠其自身重量移动的第1次导入部6、使在第1次导入部6结束移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下降到主移送部4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开始位置的第2次导入部7,因此将第1次导入部6设定为不需要以机械式构件构成的滑动通道,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且能够比较轻松地实现将第1次导入部6的路径长度设定为能够架设多个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长度。采用导入部5整体的路径长度的大半部分由作为比较简单的结构的第1次导入部6占据,剩余的路径长度由第2次导入部7占据的设计,由此,导入部5中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依靠其自身重量移动的路径相对较长,与导入部5中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通过机械式构件移动的路径相对较长的结构相比较,能够简化在导入部5中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移动所需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第2次导入部7有用于以电梯方式使测试片收纳容器B下降至主移送部4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移送开始位置的电梯构件71,因此通过电梯构件71能够将下降处理中及下降处理结束时间点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摇动压制在最小限度,能够实现稳定的移送处理。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盖开放部2为以下结构: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从上方推压闭合状态下的开合盖B2中比起铰链轴B23向从盖主体B24中心部远离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B25来使盖主体B24绕铰链轴B23旋转,由此将开合盖B2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使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开合盖B2适当地进行盖开放处理。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盖开放部2也作为将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的盖闭合部发挥功能,因此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中测试片取出处理结束,有测试片P残留于测试片收纳容器B内时,通过将该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能够防止・抑制测试片收纳容器B内的测试片P暴露于大气中的情况。在测试片取出位置测试片取出处理结束以后将开合盖B2从开放状态切换为闭合状态,由此变为比开合盖B2为开放状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紧凑的形态,对排出处理的顺畅化做出贡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通过第1次导入部6、第2次导入部7、主移送部4、盖开放部2,以及排出部3各单元作为能够将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接连切换为后续测试片收纳容器B的换瓶器发挥功能。这种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X能够对已有的测定装置进行一部分改良等以单元单位进行组装,在可能的范围内沿用已有的测定装置Y的结构,且能够进行对从导入起始端11连续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B依次进行一定处理的连续运转。如图4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中,也能够对构成导入移送部1的第1次导入部6、第2次导入部7,以及主移送部4进行单元化以使得能够将其作为一个集合体进行处理,还能够对导入移送部1、盖开放部2,以及排出部3进行单元化以使得能够将其作为一个集合体进行处理。
本发明不被上述实施方式所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次导入部例示了利用电梯构件的形态,但也可以是利用了电梯构件以外的机械式构件,例如朝向主移送线路的起始端一个一个按顺序送出在第1次导入线路通过结束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擒纵器构件的第2次导入部。
对第1次导入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导入线路(第1次导入线路)的长度和倾斜角度进行适当改变,由此能够调节能够架设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数量和沿着第1次导入线路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动速度。
关于导入起始端,只要满足设定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外这一条件,以及能够从外部访问这一条件,本发明也包括将导入起始端设定于图1等所示位置以外的适当位置的装置。能够想到将导入起始端设定于隔开壳体的内部和外部的壁,将从导入起始端的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直接沿壳体内设定的导入线路进行移送的结构,但是本来壳体内就配置有多个部分、构件,因此难以在壳体内确保长导入线路。
导入部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导入线路由一直线状的第1次导入线路和一直线状的第2次导入线路形成时,能够适当改变第1次导入线路和第2次导入线路的延伸方向和倾斜角度(斜度)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第1次导入线路、第2次导入线路的至少其中一者不是一直线状的形状的(曲线状、之字形状、螺旋状等)线路的结构,或者第1次导入线路和第2次导入线路是沿连续的一直线状延伸的线路的结构。
再者,也可以是导入部的导入线路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主移送部的移送线路排列为一直线状的结构。
导入部也可以如下构成:能够将测试片收纳容器以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进行架设,或者将测试片收纳容器以使其躺着的姿态进行架设。另外,也可以采用以在测定装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方式使其待机的导入部来代替以在测定装置的进深方向排列的方式使其待机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导入部也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在从导入起始端到主移送线路的起始端的导入线路的全部区域或几乎全部区域通过机械式构件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或者在导入线路的全部区域或几乎全部区域使测试片收纳容器依靠其自身重量进行移动。
只要是整体上是将从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至少移送至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结构,即使是不能明确区分导入部和主移送部的边界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为本发明的导入移送部。再者,导入移送部也可以是将从设定于测定装置壳体外部的一定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至少移送至设定于壳体外的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者。即,本发明也包含将“一定测试片取出位置”设定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外的一定位置的结构。此时,也能够将构成导入移送部的主移送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外,或将盖开放部、排出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设定于测定装置的壳体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移送部例示了以下结构:对从导入部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反复进行3次杆的配送作业并由此将其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但是也可以是通过1次杆的配送作业或3次以外的一定的数个次数的杆的配送作业来将测试片收纳容器至少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
在本发明中,主移送部也能够使以下两种结构:用杆以外的适当的推压部或推压构件推压测试片收纳容器来至少使其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或用适当的牵引部或牵引构件牵引测试片收纳容器至少使其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
主移送部也可以是使测试片收纳容器移动至测试片取出位置者。此时,排出部可以是以下任一者:在测试片取出位置进行适当的排出处理者,或从测试片取出位置使测试片收纳容器移动至一定位置后进行适当的排出处理者。
测定装置有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从倾斜一定角度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容器主体中取出测试片的结构时,也可以使得将测试片收纳容器改变为一定倾斜姿态的时机设定为测试片收纳容器到达导入线路(第1次导入线路、第2次导入线路)上的一定位置、主移送线路上的一定位置,或者在测试片收纳容器沿导入线路或主移送线路移动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为倾斜姿态。
本发明还包括排出部将测试片收纳容器以一定倾斜姿态的状态向排出口排出的形态。此时不需要使测试片收纳容器从倾斜一定角度的姿态改变为铅直姿态的姿态改变部。
测定装置有在测试片取出位置从铅直姿态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取出测试片的结构时,导入移送部可以为从导入导入起始端起到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为止一直以铅直姿态移送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结构,也可以为在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为止的一定位置、时间将以不是铅直姿态的姿态从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测试片收纳容器改变为铅直姿态的结构。
盖开合部也可以用于将通过使开合盖的全部或一部分向一定方向直线移动(无阶段性的滑动移动或以一定间距为单位的阶段性的滑动移动等)来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盖开放部也可以用于在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一定位置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为开放状态。此时,变成在到达测试片取出位置之前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的结构。因此,着眼于压制测试片暴露于大气中的时间这一点的话,盖开放部将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的位置离测试片取出位置越近越有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盖开放部也作为盖闭合部发挥功能的形态,但也可以是具有不同于盖开放部的专用的盖闭合部的结构。本发明也包括在测试片取出处理后以开合盖为开放状态的状态从排出口进行排出的结构,此时就不需要盖闭合部。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2次导入部、主移送部、盖开放部、排出部的各构件为实施本发明的适当一例,各构件的具体结构能够按照使用方式等适当改变、选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能够对具有无底无盖的内部空间的筒状的主体部分安装上盖和下盖的测试片收纳容器,但也可以是具有仅向上方开口的有底无盖的内部空间的主体部分(容器主体)的测试片收纳容器。此时,主体部分是将作为下盖发挥功能的底部和本体一体化而成的,不需要与主体部分不同部分的专用的下盖。
也可以是开合盖整体对容器主体进行开合作业的测试片收纳容器。测试片的形状、素材、用途也无特别限定。
在对尿以外的例如血液等液体试样进行测定的测定装置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连续处理装置。
其他各部的具体的结构也不被上述实施方式所限,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符号说明
1…导入移送部
11…导入起始端
2…盖开放部
3…排出部
31…排出口
32…姿态改变部
33…回收区域
4…主移送部
5…导入部
6…第1次导入部
7…第2次导入部
71…电梯构件
B…测试片收纳容器
B1…容器主体
B2…开合盖
B22…筒状部
B24…盖主体
B25…突出部
P…测试片
X…连续处理装置
Y…测定装置
Y1…壳体

Claims (20)

1.一种适用于从具有开合盖的测试片收纳容器取出测试片来进行测定处理的测定装置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包括:
导入移送部,将从设定于所述测定装置的壳体外部的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至少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
盖开放部,在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或在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所述导入移送部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导入移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将所述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
排出部,将取出了所述测试片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向排出口排出;其中,
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设定为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外部访问所述导入起始端,且能够从所述导入起始端到所述排出口以单向通行的方式移送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所述导入移送部有导入部和主移送部,所述导入部由所述导入起始端向下倾斜延伸,所述主移送部与所述导入部相连且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在使得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倾斜一定角度的状态下将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部将从所述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所述主移送部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开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装置具有在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从倾斜一定角度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中取出所述测试片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移送部用于将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设定于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方向的再下游一侧的排出准备位置;
所述排出部具有姿态改变部,在向所述排出口排出到达所述排出准备位置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时,所述姿态改变部能够使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从倾斜所述一定角度的姿态改变为铅直姿态,并且所述排出部用于使处于铅直姿态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从所述排出口向一定回收区域落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部具有第1次导入部和第2次导入部,其中,所述第1次导入部使导入所述导入起始端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依靠其自身重量移动,所述第2次导入部使在所述第1次导入部移动结束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下降至所述主移送部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开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次导入部具有用于以电梯方式使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下降到所述主移送部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的移送开始位置的电梯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具有容器主体和所述开合盖,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具有能够收纳数个测试片的内部空间,所述开合盖能够在能够向上方开放所述内部空间的开放状态和能够封闭所述内部空间的闭合状态之间改变;
在所述开合盖与所述容器主体联结着的状态下,所述盖开放部将所述开合盖从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开放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合盖具有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端部嵌合的筒状部和经由铰链轴与所述筒状部联结且能够旋转的盖主体;
所述盖开放部从上方推压处于所述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开合盖中的比起所述铰链轴向从所述盖主体的中心部远离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来使所述盖主体绕所述铰链轴旋转,由此将所述开合盖从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开放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所述盖开放部将所述开合盖从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开放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起始端配置于所述测定装置的壳体的前方。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所述容器主体的外周面设有导向边沿部;
所述导入部具有供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的所述导向边沿部嵌入的导向导轨槽。
12.一种测定系统,包括:
所述权利要求1~11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以及
从由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移送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取出所述测试片来进行测定处理的测定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装置用所述测试片测定尿试样。
14.一种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从设定于使用测试片进行测定处理的测定装置的壳体外部的导入起始端导入具有开合盖的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导入步骤;
通过导入移送部将从所述导入起始端导入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至少移送至测试片取出位置的移送步骤;
通过盖开放部在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或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的导入移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将所述开合盖从闭合状态切换至开放状态的切换步骤;
通过排出部将从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取出了所述测试片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向排出口排出的排出步骤;其中,
所述导入起始端设定为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外部访问,且从所述导入起始端到所述排出口以单向通行移送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所述导入移送部有导入部和主移送部,所述导入部由所述导入起始端向下倾斜延伸,所述主移送部与所述导入部相连且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在使得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倾斜一定角度的状态下将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入步骤中,从所述测定装置的壳体前方向斜下方导入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步骤包括将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通过自身重量进行移送的步骤,以及通过机械式构件将以自身重量移动了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移送至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换步骤中,在所述测试片取出位置将所述开合盖从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开放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送步骤中,将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沿周向导向至一定朝向并移送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
19.一种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通过权利要求14~18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方法移送的所述测试片收纳容器中取出测试片来进行测定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处理是用所述测试片测定尿试样的处理。
CN201810841031.8A 2017-07-28 2018-07-27 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测定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9307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6080 2017-07-28
JP2017146080A JP6921674B2 (ja) 2017-07-28 2017-07-28 試験片収納容器連続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7780A CN109307780A (zh) 2019-02-05
CN109307780B true CN109307780B (zh) 2022-07-08

Family

ID=65037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1031.8A Active CN109307780B (zh) 2017-07-28 2018-07-27 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测定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2753B2 (zh)
JP (1) JP6921674B2 (zh)
CN (1) CN109307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2033A1 (en) * 2021-09-17 2023-03-23 Precision Planting Llc Agricultural sample handl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1487A (ja) * 1992-04-23 1993-08-31 Nittec Co Ltd 容器の移送装置
JPH06160402A (ja) * 1991-12-03 1994-06-07 Kikushige Ono 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オートサンプラー
CN1683918A (zh) * 1998-08-06 2005-10-19 爱科来株式会社 测试片传送组件
CN1940566A (zh) * 2005-09-21 2007-04-04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试剂容器组件和包括该组件的分析仪器
CN101002091A (zh) * 2004-06-18 2007-07-18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扁平物品如诊断测试片条的分配器
CN101088093A (zh) * 2004-12-23 2007-12-12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流体介质中材料浓度的测量系统
CN101438154A (zh) * 2006-05-06 2009-05-20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测试载体的容器的诊断测试单元
CN104583079A (zh) * 2012-09-19 2015-04-29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剂送料器及分药装置
CN106537152A (zh) * 2014-09-30 2017-03-2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6970070A (zh) * 2015-10-09 2017-07-2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测试片分析装置及测试片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7535B2 (ja) 1996-06-05 2005-09-21 栄研化学株式会社 試験片ピックアップ機構及び試験片供給装置
US7028831B2 (en) * 2004-03-05 2006-04-18 Beckman Coulter, Inc. Magnetic specimen-transport system for automated clinical instrument
US8388906B2 (en) * 2006-03-13 2013-03-05 Nipro Diagnostics, Inc.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test strips
JP2008058202A (ja) * 2006-08-31 2008-03-13 Ids Co Ltd 検体搬送システム
JP4210306B2 (ja) * 2007-01-15 2009-01-14 株式会社アイディエス 試験管の自動開栓装置
JP6738719B2 (ja) 2016-12-06 2020-08-12 テラ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験片収納容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0402A (ja) * 1991-12-03 1994-06-07 Kikushige Ono 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オートサンプラー
JPH05221487A (ja) * 1992-04-23 1993-08-31 Nittec Co Ltd 容器の移送装置
CN1683918A (zh) * 1998-08-06 2005-10-19 爱科来株式会社 测试片传送组件
CN101002091A (zh) * 2004-06-18 2007-07-18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扁平物品如诊断测试片条的分配器
CN101088093A (zh) * 2004-12-23 2007-12-12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流体介质中材料浓度的测量系统
CN1940566A (zh) * 2005-09-21 2007-04-04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试剂容器组件和包括该组件的分析仪器
CN101438154A (zh) * 2006-05-06 2009-05-20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测试载体的容器的诊断测试单元
CN104583079A (zh) * 2012-09-19 2015-04-29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剂送料器及分药装置
CN106537152A (zh) * 2014-09-30 2017-03-2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6970070A (zh) * 2015-10-09 2017-07-2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测试片分析装置及测试片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02753B2 (en) 2021-05-11
CN109307780A (zh) 2019-02-05
JP2019027868A (ja) 2019-02-21
US20190033333A1 (en) 2019-01-31
JP6921674B2 (ja)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0357B2 (en) Tablet filling device
CN101119893B (zh) 药片填充装置
US8408257B2 (en) Liquid medicine dispensing device
CA2690971C (en) Tablet discharging method
US7303094B2 (en) Vacuum pill dispensing cassette and counting machine
US20100147868A1 (en)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drugs
US7721508B2 (en) Tablet filling device
KR101411802B1 (ko) 정제 충전 장치
US9959697B2 (en) Laboratory container transfer device
WO2006090763A1 (ja) 錠剤充填装置
JP2005535390A (ja) ピックアンドプレース方式処方薬充填装置
JP6112137B2 (ja) 薬剤払出装置
JP2009000291A5 (zh)
MX2015002654A (es) Un aparato para envasar cantidades dosificadas de medicamentos y metodo para operar tal aparato.
JP2015142815A5 (zh)
CN109307780B (zh) 测试片收纳容器连续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测定系统和方法
JP2010085270A (ja) 検体容器供給装置
CN215744921U (zh) 管状产品发放装置和管状产品发放机
US20060110293A1 (en) Vial presentation module, slide dispenser and slide presentation module
CN111624358A (zh) 样本分析装置和样本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