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3656A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3656A
CN109283656A CN201710696420.1A CN201710696420A CN109283656A CN 109283656 A CN109283656 A CN 109283656A CN 201710696420 A CN201710696420 A CN 201710696420A CN 109283656 A CN109283656 A CN 109283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lens
plastic lens
fac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64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3656B (zh
Inventor
汤相岐
林振诚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55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42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83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3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3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3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5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以及成像镜片组,其中成像镜片组设置于塑胶镜筒中。塑胶镜筒包含物端开孔以及第一环形面,其中第一环形面形成于塑胶镜筒中,并环绕物端开孔。成像镜片组具有光轴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其中光学元件中至少一者为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包含第二环形面以及物侧连接面。物侧连接面较第二环形面靠近塑胶透镜的光学有效部,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互相平行且皆与光轴垂直,且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无其他光学元件。当物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的距离满足特定条件时,可有效提升制造合格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成像镜头的相机模块及具有上述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及相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及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而言,设置于其中的光学元件除了包含用于成像的透镜外,通常亦包含遮光片、间隔环、固定环等光学元件,用以维持透镜之间的适当光学间距,或是用以将所有透镜固定于塑胶镜筒中。然而,在组装的过程中,由于光学元件与透镜间的尺寸关系,容易导致外在施加的压合力量间接破坏透镜及光学元件,且使其无法回复成受力前的状态。
举例来说,请参照图8A、图8B以及图8C,其中图8A绘示现有技术的成像镜头80的示意图,图8B绘示依照图8A成像镜头80中遮光片81的示意图,图8C绘示依照图8A成像镜头80中间隔环82的示意图。由图8A可知,将各光学元件依序配置于成像镜头80的镜筒89后,于像侧端配置一固定环83,并沿箭头A所指的位置施加压合力量于固定环83。由于固定环83的开孔大于其他光学元件的外径,使其他光学元件受力的位置皆靠近其周边部外径面处,如箭头B所指位置。由图8B可知,遮光片81受力后产生压痕811,表示其已损坏,且状态无法回复。再由图8C可知,间隔环82受力后产生屈曲(Flexture)821,除本身损坏外,也影响与其毗邻的其他光学元件(如透镜)也产生屈曲变形的问题,进而影响其光学有效部的形状,导致成像品质降低。由于间隔环82一般为PC材质,其硬度属于偏软性质(对应铅笔硬度),产生屈曲后不可恢复,若改用较硬的塑胶材质则有造价成本过高且不易射出成型的缺点。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成像镜头中,光学元件的尺寸问题会直接导致制造合格率降低,且影响其成像品质,系为目前产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透过塑胶镜筒上第一环形面与塑胶透镜上第二环形面的配置,可有效降低塑胶透镜屈曲的程度,促进其小型化及提升制造合格率。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以及成像镜片组,其中成像镜片组设置于塑胶镜筒中。塑胶镜筒,包含物端开孔以及第一环形面,其中第一环形面形成于塑胶镜筒中,并环绕物端开孔。成像镜片组设置于塑胶镜筒中,其具有光轴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其中光学元件中至少一者为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周边部、第二环形面以及物侧连接面。周边部环绕光学有效部。第二环形面形成于塑胶透镜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物侧连接面形成于塑胶透镜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物侧连接面与设置于塑胶透镜的物侧的光学元件连接,其中物侧连接面较第二环形面靠近光学有效部。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互相平行且皆与光轴垂直,且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无其他光学元件。物侧连接面位于第一环形面的物侧,物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其满足下列条件:-0.40mm<AT1<0mm。借此,可使塑胶透镜外型更立体,有别于一般较扁平的透镜,提供更多透镜本身的支撑强度,且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的配置有助于缓冲成像镜头组装过程的压合力道,有效降低塑胶透镜屈曲的程度。
根据前段所述的成像镜头,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可具有空气间距。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的空气间距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01mm<d<0.08mm。再者,塑胶透镜可还包含像侧连接面,其形成于塑胶透镜的像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像侧连接面与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另一光学元件连接,其中物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像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60<AT1/AT2<0.0。另外,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AT1|<AT2。物侧连接面与像侧连接面可相互平行且皆与光轴垂直。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可涂布胶水材料。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中至少一者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的方向分布。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像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0.4<AT2/CT<2.0。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AT2/CT<1.6。第一环形面垂直光轴的长度为S1,第二环形面垂直光轴的长度为S2,其满足下列条件:70%<(S1/S2)×100%<200%。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另外,相机模块中,成像镜头的物端开孔可为成像镜片组的光圈。成像镜片组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枚,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1i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1,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2j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N<10;N=N1+N2;2.8mm<ψN1i<3.8mm,i=1、2、3…N-1;以及4.7mm<ψN2j<7.0mm,j=1、2…N-N1。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相机模块的成像面。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1B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中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1C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塑胶镜筒及第四塑胶透镜的分解示意图;
图1D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
图1E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成像镜片组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中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2C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塑胶镜筒及第四塑胶透镜的分解示意图;
图2D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
图2E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成像镜片组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中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3C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塑胶镜筒及第四塑胶透镜的分解示意图;
图3D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
图3E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成像镜片组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中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
图4C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塑胶镜筒及第四塑胶透镜的分解示意图;
图4D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
图4E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成像镜片组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
图5A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B绘示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6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8A绘示现有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8B绘示依照图8A成像镜头中遮光片的示意图;以及
图8C绘示依照图8A成像镜头中间隔环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20、30
相机模块:11、21、31
成像镜头:12、100、200、300、400、80
电子感光元件:13、160、260、360、460
自动对焦组件:14
光学防手震组件:15
感测元件:16
辅助光学元件:17
成像信号处理元件:18
使用者界面:19
触控屏幕:19a
按键:19b
软性电路板:77
连接器:78
塑胶镜筒:110、210、310、410
物端开孔:111、211、311、411
第一环形面:112、212、312、412
成像镜片组:120、220、320、420
第一塑胶透镜:121、221、321、421
第二塑胶透镜:122、222、322、422
第三塑胶透镜:123、223、323、423
第四塑胶透镜:130、230、330、430
光学有效部:131、231、331、431
周边部:132、232、332、432
第二环形面:133、233、333、433
物侧连接面:134、234、334、434
像侧连接面:135、235、335、435
胶水材料:336、436
第五塑胶透镜:125、225、325、425
光阑:126、226、327、427
遮光片:127、129、227、229、326、328、426、428、424、81
间隔环:128、228、329、429、82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40、240、340、440
成像面:150、250、350、450
光轴:X
压痕:811
屈曲:821
固定环:83
镜筒:89
A、B:箭头
AT1:物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
AT2:像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
d、d1、d2: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的空气间距
CT:第四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S1:第一环形面垂直光轴的长度
S2、S21、S22:第二环形面垂直光轴的长度
ψN11:第一塑胶透镜的外径
ψN12:第二塑胶透镜的外径
ψN13:第三塑胶透镜的外径
ψN21:第四塑胶透镜的外径
ψN22:第五塑胶透镜的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塑胶镜筒以及成像镜片组,其中成像镜片组设置于塑胶镜筒中,其具有一光轴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
详细来说,塑胶镜筒包含物端开孔及第一环形面,其中第一环形面形成于塑胶镜筒中,并环绕物端开孔。具体而言,所谓“第一环形面环绕物端开孔”是指由塑胶镜筒像侧端往物侧端的物侧开孔观察时,第一环形面会正好形成环绕物侧开孔的情形,意即第一环形面配置于塑胶镜筒的内侧面。
成像镜片组中的多个光学元件中至少一者为一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具有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其包含光学有效部、周边部、第二环形面以及物侧连接面。周边部环绕光学有效部。第二环形面形成于塑胶透镜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物侧连接面形成于塑胶透镜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物侧连接面与设置于塑胶透镜的物侧的一光学元件连接。第二环形面及物侧连接面皆位于周边部,且物侧连接面较第二环形面靠近光学有效部。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互相平行且皆与光轴垂直,且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无其他光学元件。物侧连接面位于第一环形面的物侧,物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定义第一环形面为参考面,位于参考面物侧的物侧连接面与参考面之间平行光轴的距离为负值),其满足下列条件:-0.40mm<AT1<0mm。借此,可使塑胶透镜外型更立体,有别于一般较扁平的透镜,提供更多透镜本身的支撑强度,且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的配置有助于缓冲成像镜头组装过程的压合力道,有效降低塑胶透镜屈曲的程度。
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可具有一空气间距。借此,可避免由第一环形面承靠塑胶透镜,而导致组装公差的增加。
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的空气间距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01mm<d<0.08mm。借此,提供塑胶透镜与塑胶镜筒间较细小的间距,使第一环形面在塑胶透镜过度弯曲之前,立即提供对应的支撑力,保护塑胶透镜。
塑胶透镜可还包含像侧连接面,其形成于塑胶透镜的像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也就是说,像侧连接面位于周边部。像侧连接面与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另一光学元件连接。物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像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定义第一环形面为参考面,位于参考面像侧的像侧连接面与参考面之间平行光轴的距离为正值),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60<AT1/AT2<0.0。借此,可维持塑胶透镜的外型,避免物侧连接面与像侧连接面的高低落差过大,而增加生产的困难度。
另外,物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像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AT1|<AT2。借此,可增加塑胶透镜的结构强度。
物侧连接面与像侧连接面可相互平行且可皆与光轴垂直。借此,可提供与其他光学元件组装的适当位置。
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可涂布一胶水材料。借此,可增加吸收压缩的材料,避免第一环形面受力而变形。
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中至少一者可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的方向分布。借此,透过进一步配置环形阶梯面的结构,可增加吸收缓冲的效率。再者,除配置环形阶梯面外,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间更可涂布一胶水材料。由于阶梯面结构可有效限制胶水材料的涂布范围,避免胶水溢流,保持塑胶透镜的物侧连接面不受胶水材料污染,维持组装的精准度。
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像侧连接面与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4<AT2/CT<2.0。借此,可使塑胶透镜的厚度均匀分布,避免部分区域的厚度过薄,影响射出成型的流畅性。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AT2/CT<1.6。借此,更可进一步使塑胶透镜的屈曲程度均匀分布,避免最薄的区域过度弯曲。
第一环形面垂直光轴的长度为S1,第二环形面垂直光轴的长度为S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70%<(S1/S2)×100%<200%。借此,使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对应的范围较大,避免塑胶镜筒的局部厚度过大,增加不必要的体积。
上述本发明成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中,成像镜头的物端开孔可为成像镜片组的光圈。借此,配置前置光圈以确保相机模块的进光量充足,适用于大光圈规格需求。
相机模块的成像镜片组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枚,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1i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1,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2j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5≤N<10;N=N1+N2;2.8mm<ψN1i<3.8mm,i=1、2、3…N-1;以及4.7mm<ψN2j<7.0mm,j=1、2…N-N1。借此,可使成像镜片组中数量为N1的透镜群的外径与数量为N2的透镜群的外径有明显分界,各自属于特定范围,避免数量为N1的透镜群为了迁就具有较大外径的透镜群而随之扩大外径,进而使塑胶镜筒与塑胶透镜设计出合适的第一环形面与第二环形面,减少空间的浪费,缩小相机模块的体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相机模块的成像面。借此,可有效提升电子装置的制造合格率及达到小型化的需求。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图1B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100中成像镜片组120的示意图。由图1A可知,相机模块沿光轴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成像镜头10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40以及成像面150,其中成像面150设置于成像镜头100的像侧,而电子感光元件160设置于其上。成像镜头100包含塑胶镜筒110以及成像镜片组120,其中成像镜片组120设置于塑胶镜筒110中。
详细来说,成像镜片组120具有一光轴X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塑胶透镜121、第二塑胶透镜122、光阑126、第三塑胶透镜123、遮光片127、第四塑胶透镜130、间隔环128、遮光片129以及第五塑胶透镜125。
塑胶镜筒110包含物端开孔111以及第一环形面112,其中物端开孔111为成像镜片组120的光圈,第一环形面112形成于塑胶镜筒110中,并环绕物端开孔111。
配合参照图1C以及图1D,其中图1C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塑胶镜筒110及第四塑胶透镜130的分解示意图,图1D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第四塑胶透镜130包含光学有效部131、周边部132、第二环形面133、物侧连接面134以及像侧连接面135。周边部132环绕光学有效部131。第二环形面133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1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131;也就是说,第二环形面133位于周边部132。物侧连接面134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1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131,物侧连接面134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130的物侧的一光学元件(第一实施例中,即遮光片127)连接,其中物侧连接面134较第二环形面133靠近光学有效部131。像侧连接面135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130的像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131,像侧连接面135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130的像侧的另一光学元件(第一实施例中,即间隔环128)连接。第一环形面112与第二环形面133互相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且第一环形面112与第二环形面133间无其他光学元件。物侧连接面134与像侧连接面135相互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
由图1D可知,物侧连接面134位于第一环形面112的物侧,物侧连接面134与第一环形面112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其满足下列条件:AT1=-0.117mm。借此,配合第四塑胶透镜130的外型,可支撑成像镜头组装过程的压合受力,并不需额外增加间隔环的配置。
第一环形面112与第二环形面133间具有一空气间距。第一环形面112与第二环形面133间的空气间距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28mm。借此,可使第一环形面112在组装过程中支撑第四塑胶透镜130受到的压合弯曲,避免第四塑胶透镜130弯曲程度超过可回复范围。
物侧连接面134与第一环形面112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像侧连接面135与第一环形面112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AT1/AT2=-0.247。另外,第一实施例中,AT1=-0.117mm,AT2=0.473mm,其可满足下列条件:2×|AT1|<AT2。
第一环形面112与第二环形面133中至少一者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具体而言,由图1C可知,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面112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
再参照图1D,第四塑胶透镜13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像侧连接面135与第一环形面112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AT2/CT=0.858。
第一环形面112垂直光轴X的长度为S1(所述长度是位于成像镜头100一剖面上第一环形面112垂直光轴X的长度,且所述剖面是沿一通过光轴X的剖线绘示),第二环形面133垂直光轴X的长度为S2(所述长度是位于第四塑胶透镜130一剖面上第二环形面133垂直光轴X的长度,且所述剖面是沿一通过光轴X的剖线绘示)。第一实施例中,S1=0.565mm,S2=0.55mm,其满足下列条件:(S1/S2)×100%=102.7%。
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枚,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1i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1,所述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2j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5≤N<10;N=N1+N2;2.8mm<ψN1i<3.8mm,i=1、2、3…N-1;以及4.7mm<ψN2j<7.0mm,j=1、2…N-N1。配合参照图1E,其绘示依照第一实施例成像镜片组120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由图1E可知,第一实施例中,N=5,N1=3(指第一塑胶透镜121、第二塑胶透镜122、第三塑胶透镜123),N2=2(指第四塑胶透镜130、第五塑胶透镜125),而各塑胶透镜的外径表列如下。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为第1图第一实施例成像镜片组12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40以及成像面150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5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16阶非球面系数。第一实施例中各塑胶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交点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二实施例>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图2B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200中成像镜片组220的示意图。由图2A可知,相机模块沿光轴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成像镜头20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40以及成像面250,其中成像面250设置于成像镜头200的像侧,而电子感光元件260设置于其上。成像镜头200包含塑胶镜筒210以及成像镜片组220,其中成像镜片组220设置于塑胶镜筒210中。
由图2B可知,成像镜片组220具有一光轴X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塑胶透镜221、第二塑胶透镜222、光阑226、第三塑胶透镜223、遮光片227、第四塑胶透镜230、间隔环228、遮光片229以及第五塑胶透镜225。
塑胶镜筒210包含物端开孔211以及第一环形面212,其中物端开孔211为成像镜片组220的光圈,第一环形面112形成于塑胶镜筒210中,并环绕物端开孔211。
配合参照图2C以及图2D,其中图2C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塑胶镜筒210及第四塑胶透镜230的分解示意图,图2D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第四塑胶透镜230包含光学有效部231、周边部232、第二环形面233、物侧连接面234以及像侧连接面235。周边部232环绕光学有效部231。第二环形面233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2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231;也就是说,第二环形面233位于周边部232。物侧连接面234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2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231,物侧连接面234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230的物侧的一光学元件(第二实施例中,即遮光片227)连接,其中物侧连接面234较第二环形面233靠近光学有效部231。像侧连接面235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230的像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231,像侧连接面235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230的像侧的另一光学元件(第二实施例中,即间隔环228)连接。第一环形面212与第二环形面233互相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且第一环形面212与第二环形面233间无其他光学元件。物侧连接面234与像侧连接面235相互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
第一环形面212与第二环形面233中至少一者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具体而言,由图2C可知,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环形面233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
配合参照图2C及图2D,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枚,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1i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1,所述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2j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5≤N<10;N=N1+N2;2.8mm<ψN1i<3.8mm,i=1、2、3…N-1;以及4.7mm<ψN2j<7.0mm,j=1、2…N-N1。配合参照图2E,其绘示依照第二实施例成像镜片组220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由图2E可知,第二实施例中,N=5,N1=3(指第一塑胶透镜221、第二塑胶透镜222、第三塑胶透镜223),N2=2(指第四塑胶透镜230、第五塑胶透镜225),而各塑胶透镜的外径表列如下。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三实施例>
图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图3B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300中成像镜片组320的示意图。由图3A可知,相机模块沿光轴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成像镜头30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40以及成像面350,其中成像面350设置于成像镜头300的像侧,而电子感光元件360设置于其上。成像镜头300包含塑胶镜筒310以及成像镜片组320,其中成像镜片组320设置于塑胶镜筒310中。
由图3B可知,成像镜片组320具有一光轴X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塑胶透镜321、遮光片326、第二塑胶透镜322、光阑327、第三塑胶透镜323、遮光片328、第四塑胶透镜330、间隔环329以及第五塑胶透镜325。
塑胶镜筒310包含物端开孔311以及第一环形面312,其中物端开孔311为成像镜片组320的光圈,第一环形面312形成于塑胶镜筒310中,并环绕物端开孔311。
配合参照图3C以及图3D,其中图3C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塑胶镜筒310及第四塑胶透镜330的分解示意图,图3D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第四塑胶透镜330包含光学有效部331、周边部332、第二环形面333、物侧连接面334以及像侧连接面335。周边部332环绕光学有效部331。第二环形面333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3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331;也就是说,第二环形面333位于周边部332。物侧连接面334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3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331,物侧连接面334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330的物侧的一光学元件(第三实施例中,即遮光片328)连接,其中物侧连接面334较第二环形面333靠近光学有效部331。像侧连接面335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330的像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331,像侧连接面335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330的像侧的另一光学元件(第三实施例中,即遮光片329)连接。第一环形面312与第二环形面333互相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且第一环形面312与第二环形面333间无其他光学元件。物侧连接面334与像侧连接面335相互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
第一环形面312与第二环形面333中至少一者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具体而言,由图3C可知,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面312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
另外,配合参照图3C及图3D,第一环形面312与第二环形面333间涂布一胶水材料336。详细来说,胶水材料336可预先涂布于第一环形面312与第二环形面333其中之一上,当二者在组装过程中互相靠近时,可因此吸收二面之间的压缩受力,借以保护塑胶透镜的光学有效区避免外力的影响。而待材料固化后,可用以固定邻近的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可作为一吸收压缩材料(Compression absorption material)。
配合参照图3C及图3D,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枚,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1i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1,所述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2j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5≤N<10;N=N1+N2;2.8mm<ψN1i<3.8mm,i=1、2、3…N-1;以及4.7mm<ψN2j<7.0mm,j=1、2…N-N1。配合参照图3E,其绘示依照第三实施例成像镜片组320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由图3E可知,第三实施例中,N=5,N1=3(指第一塑胶透镜321、第二塑胶透镜322、第三塑胶透镜323),N2=2(指第四塑胶透镜330、第五塑胶透镜325),而各塑胶透镜的外径表列如下。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四实施例>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示意图,图4B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400中成像镜片组420的示意图。由图4A可知,相机模块沿光轴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成像镜头400、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40以及成像面450,其中成像面450设置于成像镜头400的像侧,而电子感光元件460设置于其上。成像镜头400包含塑胶镜筒410以及成像镜片组420,其中成像镜片组420设置于塑胶镜筒410中。
由图4B可知,成像镜片组420具有一光轴X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塑胶透镜421、遮光片426、第二塑胶透镜422、光阑427、第三塑胶透镜423、遮光片428、间隔环429、第四塑胶透镜430、遮光片424以及第五塑胶透镜425。
塑胶镜筒410包含物端开孔411以及第一环形面412,其中物端开孔411为成像镜片组420的光圈,第一环形面412形成于塑胶镜筒410中,并环绕物端开孔411。
配合参照图4C以及图4D,其中图4C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塑胶镜筒410及第四塑胶透镜430的分解示意图,图4D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参数的示意图。第四塑胶透镜430包含光学有效部431、周边部432、第二环形面433、物侧连接面434以及像侧连接面435。周边部432环绕光学有效部431。第二环形面433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4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431;也就是说,第二环形面433位于周边部432。物侧连接面434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430的物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431,物侧连接面434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430的物侧的一光学元件(第四实施例中,即间隔环429)连接,其中物侧连接面434较第二环形面433靠近光学有效部431。像侧连接面435形成于第四塑胶透镜430的像侧表面并环绕光学有效部431,像侧连接面435与设置于第四塑胶透镜430的像侧的另一光学元件(第四实施例中,即遮光片424)连接。第一环形面412与第二环形面433互相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且第一环形面412与第二环形面433间无其他光学元件。物侧连接面434与像侧连接面435相互平行且皆与光轴X垂直。
第一环形面412与第二环形面433中至少一者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具体而言,由图4C可知,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面412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光轴X的方向分布。
另外,配合参照图4C及图4D,第一环形面412与第二环形面433间涂布一胶水材料436。详细来说,胶水材料436可预先涂布于第一环形面412与第二环形面433其中之一上,当二者在组装过程中互相靠近时,可因此吸收二面之间的压缩受力,借以保护塑胶透镜的光学有效区避免外力的影响。而待材料固化后,可用以固定邻近的光学元件之间的间距,可作为一吸收压缩材料(Compression absorption material)。
配合参照图4C及图4D,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另外,第四实施例中,第二环形面433垂直光轴X的长度为S2,其自周边部432朝光学有效部431分别包含S21及S22,S2=S21+S22。相对应第一环形面412与第二环形面433间具有二空气间距,而第一环形面412与第二环形面433间的二空气间距自周边部432朝光学有效部431分别为d1以及d2。
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枚,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1i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1,所述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2j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5≤N<10;N=N1+N2;2.8mm<ψN1i<3.8mm,i=1、2、3…N-1;以及4.7mm<ψN2j<7.0mm,j=1、2…N-N1。配合参照图4E,其绘示依照第四实施例成像镜片组420各塑胶透镜外径的示意图。由图4E可知,第四实施例中,N=5,N1=3(指第一塑胶透镜421、第二塑胶透镜422、第三塑胶透镜423),N2=2(指第四塑胶透镜430、第五塑胶透镜425),而各塑胶透镜的外径表列如下。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在此不加以赘述。
<第五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5A、图5B以及图5C,其中图5A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图5B绘示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另一示意图,图5C绘示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方块图。由图5A、图5B以及图5C可知,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10包含相机模块11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3,相机模块11沿光轴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12以及成像面(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3设置于相机模块11的成像面。借此,以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故能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的高规格成像需求。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10的使用者界面19进入拍摄模式,其中第五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19可为触控屏幕19a、按键19b等。此时成像镜头12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13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 SignalProcessor,ISP)18。
因应电子装置10的相机规格,相机模块11可还包含自动对焦组件14及光学防手震组件15,电子装置1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17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16。辅助光学元件17可以是补偿色温的闪光灯模块、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16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使相机模块11配置的自动对焦组件14及光学防手震组件15发挥功能,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触控屏幕19a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触控屏幕19a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再者,由图5B可知,相机模块11、感测元件16及辅助光学元件17可设置在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77上,并透过连接器78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18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相机模块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相机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包含多个感测元件16及多个辅助光学元件17,感测元件16及辅助光学元件17设置在软性电路板77及另外至少一个软性电路板(未另标号)上,并透过对应的连接器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18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1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无线通讯单元(WirelessCommunication Unit)、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六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6,其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2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相机模块21。
<第七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7,其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的示意图。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是一穿戴式装置,电子装置3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相机模块31。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塑胶镜筒,包含:一物端开孔;以及一第一环形面,形成于该塑胶镜筒中,并环绕该物端开孔;以及
一成像镜片组,设置于该塑胶镜筒中,其具有一光轴并包含多个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多个光学元件中至少一者为一塑胶透镜,该塑胶透镜包含:一光学有效部;一周边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一第二环形面,形成于该塑胶透镜的物侧表面并环绕该光学有效部;以及一物侧连接面,形成于该塑胶透镜的物侧表面并环绕该光学有效部,该物侧连接面与设置于该塑胶透镜的物侧的一光学元件连接,其中该物侧连接面较该第二环形面靠近该光学有效部;
其中,该第一环形面与该第二环形面互相平行且皆与该光轴垂直,且该第一环形面与该第二环形面间无其他光学元件;
其中,该物侧连接面位于该第一环形面的物侧,该物侧连接面与该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其满足下列条件:
-0.40mm<AT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面与该第二环形面间具有一空气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面与该第二环形面间的空气间距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01mm<d<0.08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还包含:
一像侧连接面,形成于该塑胶透镜的像侧表面并环绕该光学有效部,该像侧连接面与设置于该塑胶透镜的像侧的另一光学元件连接,其中该物侧连接面与该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该像侧连接面与该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
-0.60<AT1/AT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物侧连接面与该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1,该像侧连接面与该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
2×|AT1|<AT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物侧连接面与该像侧连接面相互平行且皆与该光轴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面与该第二环形面间涂布一胶水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面与该第二环形面中至少一者为环形阶梯面,并朝垂直该光轴的方向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环形面与该第二环形面间涂布一胶水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该像侧连接面与该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
0.4<AT2/CT<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塑胶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该像侧连接面与该第一环形面平行于光轴的距离为AT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AT2/CT<1.6。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面垂直该光轴的长度为S1,该第二环形面垂直该光轴的长度为S2,其满足下列条件:
70%<(S1/S2)×100%<200%。
13.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物端开孔为该成像镜片组的光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片组中,该塑胶透镜的数量为N枚,所述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1i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1,所述塑胶透镜中塑胶透镜的外径为ψN2j的塑胶透镜数量为N2,其满足下列条件:
5≤N<10;
N=N1+N2;
2.8mm<ψN1i<3.8mm,i=1、2、3…N-1;以及
4.7mm<ψN2j<7.0mm,j=1、2…N-N1。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模块;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相机模块的成像面。
CN201710696420.1A 2017-07-19 2017-08-15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09283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5545.2A CN113064262B (zh) 2017-07-19 2017-08-15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4173A TWI627460B (zh) 2017-07-19 2017-07-19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106124173 2017-07-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5545.2A Division CN113064262B (zh) 2017-07-19 2017-08-15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3656A true CN109283656A (zh) 2019-01-29
CN109283656B CN109283656B (zh) 2021-06-04

Family

ID=6325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6420.1A Active CN109283656B (zh) 2017-07-19 2017-08-15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2110535545.2A Active CN113064262B (zh) 2017-07-19 2017-08-15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5545.2A Active CN113064262B (zh) 2017-07-19 2017-08-15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6) US10539804B2 (zh)
CN (2) CN109283656B (zh)
TW (1) TWI62746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662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12130400A (zh) * 2019-06-25 2020-12-25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WO2020258330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12394466A (zh) * 2019-08-13 2021-02-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2526651A (zh) * 2019-09-17 2021-03-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292507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3376788A (zh) * 2020-02-25 2021-09-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3985552A (zh) * 2020-07-08 2022-01-28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CN114077024A (zh) * 2020-08-10 2022-02-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7460B (zh) 2017-07-19 2018-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1190258A (zh) 2018-11-15 2020-05-22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应用该光学镜头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687663A (zh) 2019-10-14 2020-01-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42971A (zh) 2019-10-15 2019-12-0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064256B (zh) * 2019-12-31 2023-04-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模块
TWI732541B (zh) * 2020-04-27 2021-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
TWI742687B (zh) * 2020-05-22 2021-10-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透鏡與成像鏡頭
TWI731724B (zh) * 2020-06-20 2021-06-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4355539A (zh) * 2020-10-13 2022-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406014B (zh) * 2020-11-18 2022-12-2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镜片组的制造方法、镜片组、镜头、成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5738A (zh) * 2010-10-08 2012-05-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2955219A (zh) * 2011-08-09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镜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5045750A (ja) * 2013-08-28 2015-03-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5139406U (zh) * 2015-11-20 2016-04-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US20170108627A1 (en) * 2015-10-16 2017-04-2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ight blocking sheet, light blocking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1011A (ja) * 1986-12-03 1988-06-13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レンズの保持装置
US6674584B2 (en) * 2001-07-03 2004-01-06 Pts Corporation Optical surface-mount lens cell
US7457052B2 (en) * 2004-08-09 2008-11-25 Hitachi Maxwell, Ltd. Light shield sheet,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hield sheet
CN101165527A (zh) * 2006-10-18 2008-04-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2010164755A (ja) * 2009-01-15 2010-07-29 Fujinon Corp 光学素子、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467205B2 (ja) * 2009-09-29 2014-04-09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光学系レンズ
JP5870498B2 (ja) * 2011-03-23 2016-03-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機器
TWI476092B (zh) * 2012-07-05 2015-03-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塑膠鏡片及其射出成型方法
KR101444526B1 (ko) * 2012-07-27 2014-09-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N203811872U (zh) * 2014-03-14 2014-09-03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TWI581030B (zh) * 2015-04-27 2017-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781085B (zh) * 2015-11-24 2022-10-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複眼透鏡模組及複眼相機模組
TWM523103U (zh) * 2016-02-03 2016-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27093U (zh) * 2016-02-05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10790B (zh) * 2016-03-31 2020-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TWI598614B (zh) * 2016-12-14 2017-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25563B (zh) * 2017-03-23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鏡筒、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25557B (zh) * 2017-07-11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627460B (zh) * 2017-07-19 2018-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28484B (zh) * 2017-08-11 2018-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5738A (zh) * 2010-10-08 2012-05-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2955219A (zh) * 2011-08-09 2013-03-06 夏普株式会社 镜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5045750A (ja) * 2013-08-28 2015-03-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70108627A1 (en) * 2015-10-16 2017-04-2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Light blocking sheet, light blocking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lens module
CN205139406U (zh) * 2015-11-20 2016-04-0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透镜、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662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具有该镜头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12130400A (zh) * 2019-06-25 2020-12-25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2130400B (zh) * 2019-06-25 2021-11-23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3933952A (zh) * 2019-06-25 2022-01-14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WO2020258330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12394466B (zh) * 2019-08-13 2023-03-2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2394466A (zh) * 2019-08-13 2021-02-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塑胶镜筒、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2526651A (zh) * 2019-09-17 2021-03-1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2925076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2925076B (zh) * 2019-12-06 2023-06-2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CN113376788A (zh) * 2020-02-25 2021-09-10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3376788B (zh) * 2020-02-25 2023-04-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3985552A (zh) * 2020-07-08 2022-01-28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CN114077024A (zh) * 2020-08-10 2022-02-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87662B2 (en) 2022-03-29
CN113064262B (zh) 2022-08-26
US10539804B2 (en) 2020-01-21
US20200110275A1 (en) 2020-04-09
US20210141234A1 (en) 2021-05-13
CN109283656B (zh) 2021-06-04
US20190025600A1 (en) 2019-01-24
TWI627460B (zh) 2018-06-21
US20220171205A1 (en) 2022-06-02
US10935801B2 (en) 2021-03-02
CN113064262A (zh) 2021-07-02
US11662596B2 (en) 2023-05-30
TW201908793A (zh) 2019-03-01
US11256105B2 (en) 2022-02-22
US20230251499A1 (en) 2023-08-10
US20200379267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3656A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4459952B (zh) 光学结像系统镜组及取像装置
CN103076666B (zh) 摄影光学镜片系统
CN105911671B (zh)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CN103913820B (zh) 摄像镜头系统
CN110244432A (zh) 摄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212717A (zh) 成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988193B (zh) 光学取像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319678A (zh) 摄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9425968A (zh) 影像撷取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683284A (zh) 摄像用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977697A (zh) 成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926676B (zh)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组
CN108931845A (zh) 光学影像撷取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669258A (zh) 成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749744A (zh) 取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4834075A (zh) 光学摄影镜头及其构成的取像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5319675A (zh)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4345433A (zh) 影像撷取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CN108957687A (zh) 摄影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007532A (zh) 成像系统镜片组
CN104122649A (zh) 结像镜组及具有其的取像装置
CN103837965A (zh) 光学拾像镜片系统
CN104635323A (zh) 光学摄影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5549177A (zh) 摄影透镜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