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6651A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26651A CN112526651A CN201911269217.1A CN201911269217A CN112526651A CN 112526651 A CN112526651 A CN 112526651A CN 201911269217 A CN201911269217 A CN 201911269217A CN 112526651 A CN112526651 A CN 1125266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 optical axis
- groove structure
- annular groove
- f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37 moulding (plast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85 shape-memo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54—Conical shutters; Rotating plate with axis of rotation inclined to optical axis of shu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成像镜头,具有光轴,并且包含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且包含环形凹槽结构、圆锥面、平直承靠部以及全环状连接部。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并且从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像侧往物侧渐缩。圆锥面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光学有效部。平直承靠部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光学有效部,并且与邻近的光学元件实体接触。全环状连接部连接环形凹槽结构,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并且定义环形凹槽结构的深度。环形凹槽结构具有环状底部面,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本发明还公开具有上述成像镜头的相机模块及具有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镜头及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现有技术的光学镜头通常包含射出成型的塑胶透镜,除了可减少生产成本,还可以增加透镜表面的设计自由度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塑胶透镜在射出成型的过程中,除了容易在其组装面结构上存在有真平度不足的问题,还容易在其几何结构表面上产生对芯组装同轴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改良射出成型的塑胶透镜的结构,已成为目前光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有助于改善塑胶透镜的真平度及对芯组装同轴度,以得到更耐用、更坚固以及具有稳定且不易劣化的光学规格的光学镜头。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光轴并且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且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至少一圆锥面、至少一平直承靠部以及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环状底部面。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圆锥面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光学有效部。所述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光学有效部,并且平直承靠部与邻近的光学元件实体接触。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环形凹槽结构,全环状连接部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并且全环状连接部定义出环形凹槽结构的深度。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05毫米≤d<0.2毫米。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光轴并且包含至少一光学元件。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中央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中央部。外周部环绕中央部,并且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至少一圆锥面、至少一平直承靠部以及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环状底部面、第一环状侧壁以及第二环状侧壁。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连接环状底部面以及全环状连接部,并且第一环状侧壁往远离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连接环状底部面,第二环状侧壁较环状底部面靠近中央部,并且第二环状侧壁往远离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圆锥面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中央部。所述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中央部,并且平直承靠部与邻近的另一光学元件实体接触。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环形凹槽结构,并且全环状连接部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中央部。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0.005毫米≤(ΦA1-ΦA2)/2<0.2毫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光轴并且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且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以及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至少一环状底部面以及至少一环状顶部面。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环状顶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环形凹槽结构,并且全环状连接部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的外周部具有一注料痕。注料痕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且较全环状连接部远离光学有效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上述成像镜头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上述相机模块。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成像装置、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当d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环形凹槽结构的深度设计值范围,以提升塑胶透镜的承靠面真平度;当(ΦA1-ΦA2)/2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环形凹槽结构的长度设计值范围,以提升光学元件的承靠面真平度。
以上的关于本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相机模块之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相机模块的A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的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第三透镜的B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的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分解侧视示意图。
图9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相机模块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9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相机模块的C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分解侧视示意图。
图15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相机模块的D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5的间隔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间隔环之EE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5的间隔环的侧视示意图。
图20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相机模块的FF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图20的第四透镜的侧视示意图。
图23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图24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框图。
其中,附图标记:
相机模块:1、2、3、4、5、5a、5b、5c
电子装置:6
成像镜头:10、20、30、40、50
光轴:11、21、31、41
镜筒:12、22、32、42
光学元件:13、23、33、43
成像面:14、24、34、44
电子感光元件:19、29、39、49、52
驱动装置:51
影像稳定模块:53
闪光灯模块:61
对焦辅助模块:62
影像信号处理器:63
使用者界面:64
影像软件处理器:65
被摄物:66
遮光板:100a、100b、100c、100d、100e、200a、200b、300a、300b、300c、300d、300e、300f、400a、400b
固定环:101b、201a、301b、401a
间隔环:101a、301a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
第六透镜:360
第七透镜:370
第一圆锥面:130a、230a
第二圆锥面:140a、240a
光学有效部:131、141、231、241、441
外周部:132、142、232、242、303、442
环形凹槽结构:1321、1421、2321、2421、3031、4420、4421
圆锥面:1322、1422、2322、2422、3032、4422
平直承靠部:1323、1423、2323、2423、3033、4423
全环状连接部:1324、1424、2324、2424、3034、4424
注料痕:1325、1425、2325、2425、3035、4425
环状底部面:1321a、1421a、2321a、2421a、3031a、4420a、4421a
第一环状侧壁:1321b、1421b、2321b、2421b、3031b、4420b、4421b
第二环状侧壁:1321c、1421c、2321c、2421c、3031c、4420c、4421c
环状顶部面:4420d
中央部:302
中心开孔结构:3021
第一渐缩面:3021a
第二渐缩面:3021b
容置空间:S
第一距离:d
第二距离:D
中心开孔:O
ΦA1: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
ΦA2: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
ΦC':圆锥面的最小直径
ΦC:圆锥面的最大直径
ΦL: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
ΦS:遮光板的最大外径
d:全环状连接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
D:平直承靠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
D1:平直承靠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四距离
D2:平直承靠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五距离
D0:平直承靠部至环状顶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六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光轴并且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
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且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至少一圆锥面、至少一平直承靠部以及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
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Full-Circle Form),并且从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所谓的全环状是指环形凹槽结构无断开地环绕着光学有效部;所谓的渐缩是指环形凹槽结构可具有锥度(Taper),一般而言,若塑胶透镜有离型需求时,此锥度大约介于0度至5度之间并且可视为环形凹槽结构的离型角。借此,可于塑胶透镜射出成型后脱离模具时减少脱模阻力,以增加塑胶透镜于生产过程的品质稳定性,进而改善塑胶透镜在射出成型过程中承靠面真平度不佳的问题;此外,环形凹槽结构具有渐缩形式可使得塑胶透镜与模具之间较不容易干涉。
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环状底部面。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谓的实质上垂直是指环状底部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可为90度偏斜10度以内的角度;较佳地,可为90度偏斜5度以内的角度,但不以此为限。此夹角可视为环形凹槽结构的另一个离型角,并且可配合制造工序中的离型需求来调整偏斜的程度,其中0度至5度为一般使用频率较高的角度范围。
所述至少一圆锥面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光学有效部。所述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光学有效部,并且平直承靠部与邻近的一光学元件实体接触,其中,所述光学元件可为塑胶透镜、遮光板、固定环或间隔环。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环形凹槽结构,其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并且全环状连接部定义出环形凹槽结构的深度。
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可通过圆锥面与相邻的光学元件互相对应组装以对准光轴。具体来说,光学元件可具有圆锥面,光学元件的圆锥面对应到塑胶透镜的圆锥面,使塑胶透镜与光学元件得以互相嵌合组装而借此对芯;此外,塑胶透镜的圆锥面与平直承靠部可互相连接形成轴向连接结构,用以组装相邻的光学元件并对正光轴。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的解析度与组装合格率。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成像镜头中,可还包含至少一遮光板。所述至少一遮光板可设置于塑胶透镜以及与遮光板像侧相邻的另一塑胶透镜之间,且遮光板的开孔与光轴同轴;借此,可遮蔽非成像路径上的杂散光,以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与遮光板物侧相邻的塑胶透镜可具有第一圆锥面,而与遮光板像侧相邻的另一塑胶透镜可具有第二圆锥面。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互相对应组装并在塑胶透镜与另一塑胶透镜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且遮光板可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借此,可固定遮光板与塑胶透镜的相对位置,以减少组装公差,进而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005毫米≤d<0.2毫米。所述第一距离即为所述环形凹槽结构的深度。借此,可调整环形凹槽结构的深度设计值范围,以提升塑胶透镜的承靠面真平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01毫米≤d<0.13毫米。请参照图8,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的第一距离d的示意图。
所述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5毫米<D<0.4毫米。借此,可调整环形凹槽结构的高度差设计值范围,以提升塑胶透镜的承靠面真平度。请参照图8,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的第二距离D的示意图。
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所述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2<d/D<1.0;借此,可使得塑胶透镜的外周部存在一个组装逃气通道,以提高组装合格率。其中,第二距离在光轴上的投影可有至少一部分不与第一距离在光轴上的投影相重叠,平直承靠部至全环状连接部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三距离为D-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毫米<D-d<0.39毫米;借此,可进一步定义塑胶透镜的组装逃气通道大小,以确保逃气通道开口朝向镜筒的方向。
所述至少一遮光板的最大外径为ΦS,第一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Φ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ΦS≤ΦC'。借此,可提高遮光板与塑胶透镜的组装合格率,使遮光板的晃动程度获得理想控制。请参照图8,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遮光板100c的最大外径ΦS以及第一圆锥面130a的最小直径ΦC'的示意图。
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的外周部可还具有注料痕(Gate Trace)。注料痕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且较全环状连接部远离光学有效部。借此,可确保刀剪不至于破坏到环形凹槽结构,使得环形凹槽结构保持全环状,其中全环状构型相较于非全环状构型更能提升塑胶透镜的成型品质。请参照图7,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的外周部132的注料痕1325的示意图,其中箭头R1表示塑料成型时的流动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塑胶透镜具有成型的注料口痕迹为现有技术,故在本说明书中仅简单用文字说明,不再过多赘述。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光轴并且包含至少一光学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可为塑胶透镜、固定环或间隔环。
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中央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中央部。外周部环绕中央部,并且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至少一圆锥面、至少一平直承靠部以及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
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借此,可增加光学元件于射出成型过程的尺寸精度并且改善光学元件在射出成型过程中承靠面真平度不佳的问题;此外,环形凹槽结构具有渐缩形式可使得光学元件与模具之间较不容易干涉。
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环状底部面、第一环状侧壁以及第二环状侧壁。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环状底部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可视为环形凹槽结构的离型角,并且可配合制造工序中的离型需求来调整夹角的偏斜程度,其中偏斜0度至5度为一般使用频率较高的角度范围。第一环状侧壁连接环状底部面以及全环状连接部,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连接环状底部面,其较环状底部面靠近中央部,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圆锥面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中央部,并且也可以被视为上述的第二环状侧壁。所述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较环形凹槽结构靠近中央部,并且与邻近的另一光学元件实体接触,其中,所述另一光学元件可为塑胶透镜、遮光板、固定环或间隔环。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环形凹槽结构,且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中央部。
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可通过圆锥面与相邻的塑胶透镜互相对应组装以对准光轴。借此,可提高成像镜头的解析度与组装合格率。
中央部可进一步包含中心开孔结构。中心开孔结构具有环绕中央部的第一渐缩面以及第二渐缩面。第一渐缩面朝向物侧并且往像侧方向渐缩,而第二渐缩面朝向像侧并且往物侧方向渐缩。第一渐缩面与第二渐缩面相交而形成中心开孔。借此,可减少因中心开孔反射而产生出的非成像光线。
本发明所公开的另一种成像镜头中,可还包含至少一遮光板。所述至少一遮光板设置于光学元件与所述的塑胶透镜之间,且遮光板的开孔与光轴同轴。借此,可遮蔽非成像路径上的杂散光,以提高成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0.005毫米≤(ΦA1-ΦA2)/2<0.2毫米。借此,可调整环形凹槽结构的长度设计值范围,以提升光学元件的承靠面真平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01毫米≤(ΦA1-ΦA2)/2<0.17毫米。请参照图8,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环状侧壁1421b的最小直径ΦA1以及第二环状侧壁1421c的最大直径ΦA2的示意图。
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ΦL,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所述至少一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Φ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ΦL>ΦA1>ΦA2≥ΦC。借此,可定义出外周部的结构相对位置,以减少圆锥面的尺寸变异。请参照图8,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四透镜140的最大外径ΦL、第一环状侧壁1421b的最小直径ΦA1、第二环状侧壁1421c的最大直径ΦA2以及第二圆锥面140a的最大直径ΦC的示意图。
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ΦL,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ΦL/(ΦA1-ΦA2)]/π2<50。借此,可将光学元件外径与环形凹槽结构长度的比例调整至较合适的设计范围,以达到理想的注料速度控制。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3<[ΦL/(ΦA1-ΦA2)]/π2<15。
所述至少一光学元件的外周部可还具有注料痕。注料痕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中央部,且较全环状连接部远离中央部。注料痕不与环形凹槽结构接触,而与全环状连接部接触。借此,可确保刀剪不至于破坏到环形凹槽结构,使得环形凹槽结构保持全环状,其中全环状构型相较于非全环状构型更能提升光学元件的成型品质。请参照图18,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间隔环301a的外周部303的注料痕3035的示意图,其中箭头R2表示塑料成型时的流动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具有光轴并且包含至少一塑胶透镜。
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以及外周部。光轴通过光学有效部。外周部环绕光学有效部,并且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以及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
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借此,在塑胶透镜射出成型的过程中,因模具开模而带动固定侧及可动侧相互拉扯塑胶透镜所导致塑胶透镜承靠面真平度不佳的问题便得以改善;此外,环形凹槽结构具有渐缩形式可使得塑胶透镜与模具之间较不容易干涉。
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至少一环状底部面以及至少一环状顶部面。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环状顶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环状底部面与光轴之间的夹角可视为环形凹槽结构的离型角,并且可配合制造工序中的离型需求来调整偏斜的程度,其中0度至5度为一般使用频率较高的角度范围。
所述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可进一步具有第一环状侧壁以及第二环状侧壁。第一环状侧壁连接环状底部面以及全环状连接部,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连接环状底部面,其较环状底部面靠近光学有效部,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环形凹槽结构,其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
所述至少一塑胶透镜的外周部具有注料痕。注料痕较环形凹槽结构远离光学有效部,且较全环状连接部远离光学有效部。借此,可确保刀剪不至于破坏到环形凹槽结构,使得环形凹槽结构保持全环状,其中全环状构型相较于非全环状构型更能提升塑胶透镜的成型品质。
所述至少一环状底部面的数量为Nb,所述至少一环状顶部面的数量为Nt,其可满足下列条件:Nb=Nt+1。借此,可定义出环形凹槽结构合适的数量范围,以配合制造工序中的塑胶透镜品质需求来做调整。
所述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2<2d/(ΦA1-ΦA2)<5.0。借此,可避免过深的环形凹槽结构阻碍塑胶流体灌注的均匀性,并可避免过长过浅的环形凹槽结构失去调整塑胶灌流的功能。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3<2d/(ΦA1-ΦA2)<3.33。通过此较佳的数值范围,可提高模具生产的工艺参数的调整裕度,使生产过程更具有弹性调整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上述成像镜头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上述相机模块。
上述本发明成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8,其中图1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相机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相机模块的A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的第三透镜、遮光板及第四透镜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第三透镜的B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的第三透镜、遮光板及第四透镜的分解侧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1包含成像镜头10与电子感光元件19。成像镜头10具有光轴11,并且包含镜筒12、多个光学元件13以及成像面14。光学元件13设置于镜筒12内,并且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110、遮光板100a、第二透镜120、遮光板100b、第三透镜130、遮光板100c、第四透镜140、遮光板100d、间隔环101a、遮光板100e、第五透镜150以及固定环101b。其中,第三透镜130为塑胶透镜,且第四透镜140为塑胶透镜。成像面14设置于镜筒12的像侧。电子感光元件19设置于成像面14上。
遮光板100a、100b、100c、100d、100e的开孔与光轴11同轴,并且分别设置于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第二透镜120与第三透镜130之间、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之间、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之间。
遮光板100c的最大外径为ΦS,其满足下列条件:ΦS=3.1毫米。
第三透镜130具有第一圆锥面130a,第四透镜140具有第二圆锥面140a。第一圆锥面130a与第二圆锥面140a互相对应组装并在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S,且遮光板100c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
第三透镜130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131以及外周部132。光轴11通过光学有效部131。外周部132环绕光学有效部131。外周部132在物侧包含环形凹槽结构1321、圆锥面1322、平直承靠部1323以及全环状连接部1324。
环形凹槽结构1321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132的物侧往像侧渐缩。环形凹槽结构1321具有环状底部面1321a、第一环状侧壁1321b以及第二环状侧壁1321c。环状底部面1321a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11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1321b连接环状底部面1321a以及全环状连接部1324,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1321a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1321c连接环状底部面1321a,其较环状底部面1321a靠近光学有效部131,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1321a的方向延伸。
圆锥面1322较环形凹槽结构1321靠近光学有效部131。第三透镜130通过圆锥面1322与相邻的第二透镜120互相对应地组装以对准光轴11。
平直承靠部1323较环形凹槽结构1321靠近光学有效部131,并且与邻近的第二透镜120实体接触。
全环状连接部1324连接环形凹槽结构1321,其较环形凹槽结构1321远离光学有效部131,并且定义出环形凹槽结构1321的深度。
第三透镜130的外周部132具有注料痕1325。注料痕1325较环形凹槽结构1321远离光学有效部131,且较全环状连接部1324远离光学有效部131。
第三透镜130的最大外径为ΦL,其满足下列条件:ΦL=3.8毫米。
第一圆锥面130a的最小直径为ΦC',其满足下列条件:ΦC'=3.1毫米。
第一圆锥面130a的最大直径为ΦC,其满足下列条件:ΦC=3.24毫米。
第一环状侧壁13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3.48毫米。
第二环状侧壁13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2=3.4毫米。
环状底部面1321a在垂直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ΦA2)/2=0.04毫米。
第三透镜130的最大外径为ΦL,第一环状侧壁13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13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L/(ΦA1-ΦA2)]/π2=4.81。
全环状连接部1324至环状底部面13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4毫米。
平直承靠部1323至环状底部面13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9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1324至环状底部面13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且平直承靠部1323至环状底部面13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44。
第二距离D在光轴11上的投影有至少一部分不与第一距离d在光轴11上的投影相重叠。也就是说,平直承靠部1323至全环状连接部1324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三距离为D-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05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1324至环状底部面13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第一环状侧壁13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13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1321a在垂直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2d/(ΦA1-ΦA2)=1.0。
第四透镜140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141以及外周部142。光轴11通过光学有效部141。外周部142环绕光学有效部141。外周部142在物侧包含环形凹槽结构1421、圆锥面1422、平直承靠部1423以及全环状连接部1424。
环形凹槽结构1421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142的物侧往像侧渐缩。环形凹槽结构1421具有环状底部面1421a、第一环状侧壁1421b以及第二环状侧壁1421c。环状底部面1421a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11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1421b连接环状底部面1421a以及全环状连接部1424,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1421a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1421c连接环状底部面1421a,其较环状底部面1421a靠近光学有效部141,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1421a的方向延伸。
圆锥面1422较环形凹槽结构1421靠近光学有效部141。第四透镜140通过圆锥面1422与相邻的第三透镜130互相对应地组装以对准光轴11。在本实施例中,圆锥面1422与第二圆锥面140a为同一延伸平面,因此可将圆锥面1422视为第二圆锥面140a。
平直承靠部1423较环形凹槽结构1421靠近光学有效部141,并且与邻近的第三透镜130实体接触。
全环状连接部1424连接环形凹槽结构1421,其较环形凹槽结构1421远离光学有效部141,并且定义出环形凹槽结构1421的深度。
第四透镜140的外周部142具有注料痕1425。注料痕1425较环形凹槽结构1421远离光学有效部141,且较全环状连接部1424远离光学有效部141。
第四透镜140的最大外径为ΦL,其满足下列条件:ΦL=3.9毫米。
第二圆锥面140a的最大直径为ΦC,其满足下列条件:ΦC=3.24毫米。
第一环状侧壁14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3.62毫米。
第二环状侧壁14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2=3.54毫米。
环状底部面1421a在垂直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ΦA2)/2=0.04毫米。
第四透镜140的最大外径为ΦL,第一环状侧壁14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14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L/(ΦA1-ΦA2)]/π2=4.94。
全环状连接部1424至环状底部面14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5毫米。
平直承靠部1423至环状底部面14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8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1424至环状底部面14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且平直承靠部1423至环状底部面14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625。
第二距离D在光轴11上的投影有至少一部分不与第一距离d在光轴11上的投影相重叠。也就是说,平直承靠部1423至全环状连接部1424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三距离为D-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03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1424至环状底部面1421a在平行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第一环状侧壁14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14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1421a在垂直于光轴1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2d/(ΦA1-ΦA2)=1.25。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9至14,其中图9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1为图9的相机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9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相机模块的C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图12的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分解侧视示意图。以下仅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的实施例中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其余相同之处将被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2包含成像镜头20与电子感光元件29。成像镜头20具有光轴21,并且包含镜筒22、多个光学元件23以及成像面24。光学元件23设置于镜筒22内,并且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遮光板200a、第三透镜230、遮光板200b、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以及固定环201a。其中,第三透镜230为塑胶透镜,且第四透镜240为塑胶透镜。成像面24设置于镜筒22的像侧。电子感光元件29设置于成像面24上。
遮光板200a、200b的开孔与光轴21同轴,并且分别设置于第二透镜220与第三透镜230之间、第三透镜230与第四透镜240之间。
第三透镜230具有第一圆锥面230a,第四透镜240具有第二圆锥面240a。第一圆锥面230a与第二圆锥面240a互相对应组装并在第三透镜230与第四透镜24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S,且遮光板200b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
第三透镜230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231以及外周部232。光轴21通过光学有效部231。外周部232环绕光学有效部231。外周部232在物侧包含环形凹槽结构2321、圆锥面2322、平直承靠部2323以及全环状连接部2324。
环形凹槽结构2321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232的物侧往像侧渐缩。环形凹槽结构2321具有环状底部面2321a、第一环状侧壁2321b以及第二环状侧壁2321c。环状底部面2321a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21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2321b连接环状底部面2321a以及全环状连接部2324,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2321a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2321c连接环状底部面2321a,其较环状底部面2321a靠近光学有效部231,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2321a的方向延伸。
圆锥面2322较环形凹槽结构2321靠近光学有效部231。第三透镜230通过圆锥面2322与相邻的第二透镜220互相对应地组装以对准光轴21。
平直承靠部2323较环形凹槽结构2321靠近光学有效部231,并且与邻近的遮光板200a实体接触。
全环状连接部2324连接环形凹槽结构2321,其较环形凹槽结构2321远离光学有效部231,并且定义出环形凹槽结构2321的深度。
第三透镜230的外周部232具有注料痕2325。注料痕2325较环形凹槽结构2321远离光学有效部231,且较全环状连接部2324远离光学有效部231。
第三透镜230的最大外径为ΦL,其满足下列条件:ΦL=6毫米。
第一环状侧壁23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5.59毫米。
第二环状侧壁23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2=5.43毫米。
环状底部面2321a在垂直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ΦA2)/2=0.08毫米。
第三透镜230的最大外径为ΦL,第一环状侧壁23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23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L/(ΦA1-ΦA2)]/π2=3.80。
全环状连接部2324至环状底部面23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5毫米。
平直承靠部2323至环状底部面23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13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2324至环状底部面23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且平直承靠部2323至环状底部面23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38。
第二距离D在光轴21上的投影有至少一部分不与第一距离d在光轴21上的投影相重叠。也就是说,平直承靠部2323至全环状连接部2324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三距离为D-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08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2324至环状底部面23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第一环状侧壁23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23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2321a在垂直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2d/(ΦA1-ΦA2)=0.625。
第四透镜240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241以及外周部242。光轴21通过光学有效部241。外周部242环绕光学有效部241。外周部242在物侧包含环形凹槽结构2421、圆锥面2422、平直承靠部2423以及全环状连接部2424。
环形凹槽结构2421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242的物侧往像侧渐缩。环形凹槽结构2421具有环状底部面2421a、第一环状侧壁2421b以及第二环状侧壁2421c。环状底部面2421a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21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2421b连接环状底部面2421a以及全环状连接部2424,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2421a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2421c连接环状底部面2421a,其较环状底部面2421a靠近光学有效部241,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2421a的方向延伸。
圆锥面2422较环形凹槽结构2421靠近光学有效部241。第四透镜240通过圆锥面2422与相邻的第三透镜230互相对应地组装以对准光轴21。在本实施例中,圆锥面2422与第二圆锥面240a为同一延伸平面,因此可将圆锥面2422视为第二圆锥面240a。
平直承靠部2423较环形凹槽结构2421靠近光学有效部241,并且与遮光板200b实体接触。
全环状连接部2424连接环形凹槽结构2421,其较环形凹槽结构2421远离光学有效部241,并且定义出环形凹槽结构2421的深度。
第四透镜240的外周部242具有注料痕2425。注料痕2425较环形凹槽结构2421远离光学有效部241,且较全环状连接部2424远离光学有效部241。
第四透镜240的最大外径为ΦL,其满足下列条件:ΦL=6.6毫米。
第二圆锥面240a的最大直径为ΦC,其满足下列条件:ΦC=5.65毫米。
第一环状侧壁24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5.9毫米。
第二环状侧壁24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2=5.8毫米。
环状底部面2421a在垂直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ΦA2)/2=0.05毫米。
第四透镜240的最大外径为ΦL,第一环状侧壁24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24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L/(ΦA1-ΦA2)]/π2=6.69。
全环状连接部2424至环状底部面24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4毫米。
平直承靠部2423至环状底部面24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2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2424至环状底部面24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且平直承靠部2423至环状底部面24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2。
第二距离D在光轴21上的投影有至少一部分不与第一距离d在光轴21上的投影相重叠。也就是说,平直承靠部2423至全环状连接部2424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三距离为D-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16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2424至环状底部面2421a在平行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第一环状侧壁242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2421c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2421a在垂直于光轴2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2d/(ΦA1-ΦA2)=0.8。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15至19,其中图15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相机模块的D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为图15的间隔环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间隔环的EE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9为图15的间隔环的侧视示意图。以下仅针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的实施例中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其余相同之处将被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3包含成像镜头30与电子感光元件39。成像镜头30具有光轴31,并且包含镜筒32、多个光学元件33以及成像面34。光学元件33设置于镜筒32内,并且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310、遮光板300a、第二透镜320、遮光板300b、第三透镜330、遮光板300c、第四透镜340、遮光板300d、第五透镜350、遮光板300e、第六透镜360、间隔环301a、遮光板300f、第七透镜370以及固定环301b。成像面34设置于镜筒32的像侧。电子感光元件39设置于成像面34上。
遮光板300a、300b、300c、300d、300e、300f的开孔与光轴31同轴,并且分别设置于第一透镜310与第二透镜320之间、第二透镜320与第三透镜330之间、第三透镜330与第四透镜340之间、第四透镜340与第五透镜350之间、第五透镜350与第六透镜360之间、第六透镜360与第七透镜370之间。
间隔环301a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中央部302以及外周部303。光轴31通过中央部302。外周部303环绕中央部302。
中央部302包含中心开孔结构3021。中心开孔结构3021具有环绕中央部302的第一渐缩面3021a以及第二渐缩面3021b。第一渐缩面3021a朝向物侧并且往像侧的方向渐缩。第二渐缩面3021b朝向像侧并且往物侧的方向渐缩。第一渐缩面3021a与第二渐缩面3021b相交而形成中心开孔O。
外周部303在像侧包含环形凹槽结构3031、圆锥面3032、平直承靠部3033以及全环状连接部3034。
环形凹槽结构3031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303的像侧往物侧渐缩。环形凹槽结构3031具有环状底部面3031a、第一环状侧壁3031b以及第二环状侧壁3031c。环状底部面3031a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31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3031b连接环状底部面3031a以及全环状连接部3034,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3031a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3031c连接环状底部面3031a,其较环状底部面3031a靠近中央部302,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3031a的方向延伸。
圆锥面3032较环形凹槽结构3031靠近中央部302。间隔环301a通过圆锥面3032与相邻的第七透镜370互相对应地组装以对准光轴31。在本实施例中,圆锥面3032与第二环状侧壁3031c为同一延伸平面,因此可将圆锥面3032视为第二环状侧壁3031c。
平直承靠部3033较环形凹槽结构3031靠近中央部302,并且与邻近的遮光板300f实体接触。
全环状连接部3034连接环形凹槽结构3031,其较环形凹槽结构3031远离中央部302。
间隔环301a的外周部303具有注料痕3035。注料痕3035较环形凹槽结构3031远离中央部302,且较全环状连接部3034远离中央部302。
间隔环301a的最大外径为ΦL,其满足下列条件:ΦL=7.7毫米。
圆锥面3032的最大直径为ΦC,其满足下列条件:ΦC=7.22毫米。
第一环状侧壁3031b的最小直径为ΦA1,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7.32毫米。
第二环状侧壁303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2=7.22毫米。
环状底部面3031a在垂直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ΦA1-ΦA2)/2=0.05毫米。
间隔环301a的最大外径为ΦL,第一环状侧壁303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3031c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ΦL/(ΦA1-ΦA2)]/π2=7.80。
全环状连接部3034至环状底部面3031a在平行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05毫米。
平直承靠部3033至环状底部面3031a在平行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17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3034至环状底部面3031a在平行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且平直承靠部3033至环状底部面3031a在平行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29。
第二距离D在光轴31上的投影有至少一部分不与第一距离d在光轴31上的投影相重叠。也就是说,平直承靠部3033至全环状连接部3034在平行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第三距离为D-d,其满足下列条件:D-d=0.12毫米。
全环状连接部3034至环状底部面3031a在平行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第一环状侧壁3031b的最小直径为ΦA1,第二环状侧壁3031c的最大直径为ΦA2,环状底部面3031a在垂直于光轴31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2d/(ΦA1-ΦA2)=1.0。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20至图22,其中图20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21为图20的相机模块的FF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2为图20的第四透镜的侧视示意图。以下仅针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前述的实施例中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其余相同之处将被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4包含成像镜头40与电子感光元件49。成像镜头40具有光轴41,并且包含镜筒42、多个光学元件43以及成像面44。光学元件43设置于镜筒42内,并且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遮光板400a、第三透镜430、遮光板400b、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以及固定环401a。其中,第四透镜440为塑胶透镜。成像面44设置于镜筒42的像侧。电子感光元件49设置于成像面44上。
遮光板400a、400b的开孔与光轴41同轴,并且分别设置于第二透镜420与第三透镜430之间、第三透镜430与第四透镜440之间。
第四透镜440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光学有效部441以及外周部442。光轴41通过光学有效部441。外周部442环绕光学有效部441。外周部442在物侧包含环形凹槽结构4420、环形凹槽结构4421、圆锥面4422、平直承靠部4423以及全环状连接部4424。
环形凹槽结构4420、4421呈全环状,并且从外周部442的物侧往像侧渐缩。环形凹槽结构4420具有环状底部面4420a、第一环状侧壁4420b、第二环状侧壁4420c以及环状顶部面4420d。环状底部面4420a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41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4420b连接环状底部面4420a以及全环状连接部4424,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4420a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4420c连接环状底部面4420a以及环状顶部面4420d,其较环状底部面4420a靠近光学有效部441,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4420a的方向延伸。环状顶部面4420d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41的方向延伸。
环形凹槽结构4421具有环状底部面4421a、第一环状侧壁4421b以及第二环状侧壁4421c。环状底部面4421a沿着实质上垂直于光轴41的方向延伸。第一环状侧壁4421b连接环状底部面4421a以及环状顶部面4420d,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4421a的方向延伸。第二环状侧壁4421c连接环状底部面4421a,其较环状底部面4421a靠近光学有效部441,并且往远离环状底部面4421a的方向延伸。
圆锥面4422较环形凹槽结构4421靠近光学有效部441。第四透镜440通过圆锥面4422与相邻的第三透镜430互相对应地组装以对准光轴41。
平直承靠部4423较环形凹槽结构4421靠近光学有效部441,并且与邻近的遮光板400b实体接触。
全环状连接部4424连接环形凹槽结构4420,其较环形凹槽结构4420远离光学有效部441。
第四透镜440的外周部442具有注料痕4425。注料痕4425较环形凹槽结构4420远离光学有效部441,且较全环状连接部4424远离光学有效部441。
环状底部面4420a的数量为Nb,其满足下列条件:Nb=2。
环状顶部面4420d的数量为Nt,其满足下列条件:Nt=1。
平直承靠部4423至环状底部面4420a在平行于光轴41的方向上的第四距离为D1,其满足下列条件:D1=0.25毫米。
平直承靠部4423至环状底部面4421a在平行于光轴41的方向上的第五距离为D2,其满足下列条件:D2=0.2毫米。
平直承靠部4423至环状顶部面4420d在平行于光轴41的方向上的第六距离为D0,其满足下列条件:D0=0.15毫米。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23,其中图23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块5包含成像镜头50、驱动装置51、电子感光元件52以及影像稳定模块53。成像镜头50例如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0相同,并且包含用于承载光学元件的镜筒(未另标号)以及支持装置(Holder Member,未另标号)。相机模块5利用成像镜头50聚光产生影像,并配合驱动装置51进行影像对焦,最后成像于电子感光元件52并且能作为影像资料输出。
驱动装置51可具有自动对焦(Auto-Focus)功能,其驱动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压电系统(Piezoelectric)、以及记忆金属(Shape Memory Alloy)等驱动系统。驱动装置51可让成像镜头50取得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摄物于不同物距的状态下,皆能拍摄清晰影像。此外,相机模块5搭载感光度佳及低噪声的电子感光元件52(如CMOS、CCD)设置于成像镜头50的成像面,可真实呈现成像镜头50的良好成像品质。
影像稳定模块53例如为加速计、陀螺仪或霍尔元件(Hall Effect Sensor)。驱动装置51可搭配影像稳定模块53而共同作为光学防手震装置(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通过调整成像镜头50不同轴向的变化以补偿拍摄瞬间因晃动而产生的模糊影像,或利用影像软件中的影像补偿技术,来提供电子防手震功能(ElectronicImage Stabilization,EIS),进一步提升动态以及低照度场景拍摄的成像品质。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24至图26,其中图24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5为图24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6为图24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为智能手机。电子装置6包含第五实施例的相机模块5、相机模块5a、相机模块5b、相机模块5c、闪光灯模块61、对焦辅助模块62、影像信号处理器63(Image Signal Processor)、使用者界面64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65。其中,相机模块5c与使用者界面64位于同一侧,相机模块5、相机模块5a及相机模块5b位于使用者界面64的相对侧。相机模块5、相机模块5a及相机模块5b面向同一方向且皆为单焦点。并且,相机模块5a、相机模块5b及相机模块5c皆具有与相机模块5类似的结构配置。详细来说,相机模块5a、相机模块5b及相机模块5c各包含成像镜头、驱动装置、电子感光元件以及影像稳定模块。其中,相机模块5a、相机模块5b及相机模块5c的成像镜头各包含透镜组、用于承载透镜组的镜筒以及支持装置。
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5、相机模块5a与相机模块5b具有相异的视角(其中,相机模块5为标准取像装置,相机模块5a为望远取像装置,相机模块5b为广角取像装置),使电子装置6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上述电子装置6以包含多个相机模块5、5a、5b、5c为例,但相机模块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66时,电子装置6利用相机模块5、相机模块5a或相机模块5b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61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62提供的被摄物66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63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对焦辅助模块62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此外,电子装置6也可利用相机模块5c进行拍摄。使用者界面64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65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经由影像软件处理器65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使用者界面64。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1~5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相机模块1~5还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相机模块1~5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行车记录器、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上述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运用范围。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光轴,该成像镜头包含:
至少一塑胶透镜,该至少一塑胶透镜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
光学有效部,该光轴通过该光学有效部;以及
外周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该外周部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
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从该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该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
至少一圆锥面,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靠近该光学有效部;
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靠近该光学有效部,并且该至少一平直承靠部与邻近的该成像镜头的一光学元件实体接触;以及
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远离该光学有效部,并且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定义出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的深度;
其中,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环状底部面,该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延伸,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该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05毫米≤d<0.2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该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该第一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毫米≤d<0.13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塑胶透镜通过该至少一圆锥面与相邻的该光学元件互相对应组装以对准该光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至该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一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5毫米<D<0.4毫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该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该第一距离为d,该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至该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一第二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02<d/D<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遮光板,该至少一遮光板设置于该至少一塑胶透镜以及与该至少一遮光板像侧相邻的另一塑胶透镜之间,且该至少一遮光板的开孔与该光轴同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与该至少一遮光板物侧相邻的该至少一塑胶透镜具有第一圆锥面,与该至少一遮光板像侧相邻的该另一塑胶透镜具有第二圆锥面,该第一圆锥面与该第二圆锥面互相对应组装并在该至少一塑胶透镜与该另一塑胶透镜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且该至少一遮光板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遮光板的最大外径为ΦS,该第一圆锥面的最小直径为ΦC',其满足下列条件:
ΦS≤ΦC'。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距离在该光轴上的投影有至少一部分不与该第一距离在该光轴上的投影相重叠,该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至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三距离为D-d,其满足下列条件:
0毫米<D-d<0.39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塑胶透镜的该外周部具有注料痕,该注料痕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远离该光学有效部,且该注料痕较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远离该光学有效部。
11.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请求项1所述之成像镜头;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上。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所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机模块。
13.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光轴,该成像镜头包含:
至少一光学元件,该至少一光学元件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
中央部,该光轴通过该中央部;以及
外周部,环绕该中央部,该外周部在其物侧和像侧的至少其中一侧包含:
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从该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该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
至少一圆锥面,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靠近该中央部;
至少一平直承靠部,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靠近该中央部,并且该至少一平直承靠部与邻近的该成像镜头的另一光学元件实体接触;以及
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并且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远离该中央部;其中,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
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第一环状侧壁,连接该环状底部面以及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并且该第一环状侧壁往远离该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环状侧壁,连接该环状底部面,该第二环状侧壁较该环状底部面靠近该中央部,并且该第二环状侧壁往远离该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
其中,该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该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该环状底部面在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
0.005毫米≤(ΦA1-ΦA2)/2<0.2毫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之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环状底部面在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
0.01毫米≤(ΦA1-ΦA2)/2<0.17毫米。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通过该至少一圆锥面与相邻的塑胶透镜互相对应组装以对准该光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中央部进一步包含中心开孔结构,该中心开孔结构具有环绕该中央部的第一渐缩面以及第二渐缩面,该第一渐缩面朝向物侧并且往像侧方向渐缩,该第二渐缩面朝向像侧并且往物侧方向渐缩,且该第一渐缩面与该第二渐缩面相交而形成中心开孔。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遮光板,该至少一遮光板设置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与塑胶透镜之间,且该至少一遮光板的开孔与该光轴同轴。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ΦL,该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该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该至少一圆锥面的最大直径为ΦC,其满足下列条件:
ΦL>ΦA1>ΦA2≥ΦC。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的最大外径为ΦL,该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该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其满足下列条件:
1<[ΦL/(ΦA1-ΦA2)]/π2<50。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光学元件的该外周部具有注料痕,该注料痕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远离该中央部,且该注料痕较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远离该中央部。
2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光轴,该成像镜头包含:
至少一塑胶透镜,该至少一塑胶透镜由中心至周边依次包含:
光学有效部,该光轴通过该光学有效部;以及
外周部,环绕该光学有效部,该外周部在其物侧和像侧之至少其中一侧包含:
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呈全环状,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从该外周部的物侧往像侧渐缩或从该外周部的像侧往物侧渐缩;以及
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连接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并且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远离该光学有效部;
其中,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具有:
至少一环状底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延伸;以及
至少一环状顶部面,沿着实质上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延伸;
其中,该至少一塑胶透镜的该外周部具有注料痕,该注料痕较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远离该光学有效部,且该注料痕较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远离该光学有效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的数量为Nb,该至少一环状顶部面的数量为Nt,其满足下列条件:
Nb=Nt+1。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环形凹槽结构进一步具有:
第一环状侧壁,连接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以及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并且该第一环状侧壁往远离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环状侧壁,连接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该第二环状侧壁较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靠近该光学有效部,并且该第二环状侧壁往远离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的方向延伸;
其中,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距离为d,该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该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在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
0.2<2d/(ΦA1-ΦA2)<5.0。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全环状连接部至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在平行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该第一距离为d,该第一环状侧壁的最小直径为ΦA1,该第二环状侧壁的最大直径为ΦA2,该至少一环状底部面在垂直于该光轴的方向上的长度为(ΦA1-ΦA2)/2,其满足下列条件:
0.3<2d/(ΦA1-ΦA2)<3.3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33413A TWI696010B (zh) | 2019-09-17 | 2019-09-17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TW108133413 | 2019-09-1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26651A true CN112526651A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137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13356.4U Active CN210954387U (zh) | 2019-09-17 | 2019-12-11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CN201911269217.1A Pending CN112526651A (zh) | 2019-09-17 | 2019-12-11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13356.4U Active CN210954387U (zh) | 2019-09-17 | 2019-12-11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573400B2 (zh) |
CN (2) | CN210954387U (zh) |
TW (1) | TWI6960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6010B (zh) | 2019-09-17 | 2020-06-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CN114077024B (zh) * | 2020-08-10 | 2024-06-1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4325893A (zh) * | 2020-09-30 | 2022-04-1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透镜 |
CN114355539A (zh) * | 2020-10-13 | 2022-04-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I813011B (zh) * | 2021-08-09 | 2023-08-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JP2023091223A (ja) * | 2021-12-20 | 2023-06-30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レンズ及び電子機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18649A1 (en) * | 2009-11-04 | 2012-08-30 |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 Image pickup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adjusting jig for image pickup device |
CN205450423U (zh) * | 2016-02-05 | 2016-08-10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08061955A (zh) * | 2016-11-08 | 2018-05-2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塑胶光学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TW201825999A (zh) * | 2017-01-12 | 2018-07-16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
CN109283656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09425917A (zh) * | 2017-08-28 | 2019-03-0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210954387U (zh) * | 2019-09-17 | 2020-07-07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72407B2 (ja) | 2005-03-18 | 2011-04-2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
US7830610B2 (en) | 2005-12-13 | 2010-11-0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Lens, lens unit, and imag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
US7349161B1 (en) | 2006-10-20 | 2008-03-25 | E-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 Molding lens with indentation for measuring eccentricity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eccentricity thereof |
CN101685185A (zh) * | 2008-09-26 | 2010-03-3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透镜、具有该透镜的镜头组件及相机模块 |
CN102231001A (zh) | 2009-10-22 | 2011-11-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及镜头模组 |
JP2012118403A (ja) | 2010-12-02 | 2012-06-21 | Tamron Co Ltd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
WO2012111748A1 (ja) | 2011-02-16 | 2012-08-23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素子 |
JP5429412B2 (ja) * | 2011-02-17 | 2014-02-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TWI476453B (zh) | 2012-05-18 | 2015-03-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塑膠透鏡 |
US9507117B2 (en) * | 2014-02-26 | 2016-11-29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JP6092463B2 (ja) | 2014-03-18 | 2017-03-0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US20170003746A1 (en) | 2015-06-30 | 2017-01-0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and-gesture input |
CN106888343A (zh) * | 2015-12-15 | 2017-06-23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JP6435301B2 (ja) | 2016-07-15 | 2018-12-05 |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
JP6479282B2 (ja) * | 2016-09-23 | 2019-03-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TWI639029B (zh) * | 2017-04-10 | 2018-10-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JP2019056786A (ja) * | 2017-09-21 | 2019-04-11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7107786B2 (ja) * | 2018-08-29 | 2022-07-2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接合レンズ |
CN110109226B (zh) * | 2019-04-12 | 2021-11-12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镜头结构、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WO2021000168A1 (zh) * | 2019-06-30 | 2021-01-0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1000299A1 (zh) * | 2019-07-03 | 2021-01-0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
2019
- 2019-09-17 TW TW108133413A patent/TWI696010B/zh active
- 2019-11-16 US US16/686,125 patent/US1157340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11 CN CN201922213356.4U patent/CN210954387U/zh active Active
- 2019-12-11 CN CN201911269217.1A patent/CN11252665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27 US US18/089,198 patent/US1206668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18649A1 (en) * | 2009-11-04 | 2012-08-30 |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 Image pickup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adjusting jig for image pickup device |
CN205450423U (zh) * | 2016-02-05 | 2016-08-10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08061955A (zh) * | 2016-11-08 | 2018-05-2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塑胶光学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TW201825999A (zh) * | 2017-01-12 | 2018-07-16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片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
CN109283656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109425917A (zh) * | 2017-08-28 | 2019-03-0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塑胶透镜、塑胶环形光学元件、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 |
CN210954387U (zh) * | 2019-09-17 | 2020-07-07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66682B2 (en) | 2024-08-20 |
TW202113415A (zh) | 2021-04-01 |
US20210080697A1 (en) | 2021-03-18 |
CN210954387U (zh) | 2020-07-07 |
US20230126553A1 (en) | 2023-04-27 |
US11573400B2 (en) | 2023-02-07 |
TWI696010B (zh) | 2020-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54387U (zh)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
TWI642967B (zh) |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 |
JP2013218116A (ja) |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 |
US11899273B2 (en) |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389482B (zh) | 环形光学元件及成像镜头 | |
US10805510B2 (en) | Camera driving module,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smartphone | |
TWI726766B (zh) |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
TWI748624B (zh) |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 |
US20240036287A1 (en) | Imaging lens syste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2007619B2 (en) |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398814B (zh) | 环形光学元件与成像镜头模块 | |
CN214375492U (zh) |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 |
US11489991B2 (en) | Imaging lens syste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17096993A (ja) | レンズユニット、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