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2758B -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2758B
CN109232758B CN201811023028.1A CN201811023028A CN109232758B CN 109232758 B CN109232758 B CN 109232758B CN 201811023028 A CN201811023028 A CN 201811023028A CN 109232758 B CN109232758 B CN 109232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olution
precipitate
mushroom bran
extra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230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2758A (zh
Inventor
贾乐
张建军
杨启航
刘新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0230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2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2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2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2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2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03General processes for their isolation or fractionation, e.g. purification or extraction from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15Polysaccharides, i.e. having more than five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y glycosidic linkag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ethers, e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以榆黄蘑菌糠为原料,通过特定条件的提取工艺提取后的榆黄蘑菌糠多糖,不仅提取率高,而且提取出的榆黄蘑菌糠多糖在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以及在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白蛋白降低的药物和在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或丙二醛含量降低的生物活性也十分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具体涉及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榆黄蘑不仅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而且富含糖类、蛋白质、微量元素、酶、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榆黄蘑菌糠是榆黄蘑采收后的基质剩余物,俗称食用菌栽培废料、菌渣或余料,其主要成分木屑、秸秆等均被榆黄蘑所分泌的酶及多种微生物发酵之后有不同程度的降解,粗纤维含量明显减少,粗脂肪、粗蛋白等微生物代谢产物成分含量明显升高。另外,榆黄蘑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菌丝体,因而榆黄蘑多糖含量较为丰富。
目前主要利用榆黄蘑菌糠开发农作物附产物,比如用作动物饲料或有机肥料。而没有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
食用菌多糖是指从食用菌的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或菌糠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作为一种生物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食用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等多种生物功效,在国际上享有“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的美称。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多糖生物学已成为继核酸和蛋白质之后新的生命科学前沿。而食用菌作为人类未来的主要食品,其多糖生物功效多样性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食用菌多糖相关生物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日益活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本公开提供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本公开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干燥,粉碎,过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20~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95℃,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1~3h,pH5~6,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84~8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4倍,醇沉时间为12~24h,醇沉温度为-4~4℃,得到沉淀;
(4)得到的沉淀加入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2.5~3.5):(1.5~2):(0.5~1),充分振荡,然后分离,得到的沉淀物质即为榆黄蘑菌糠多糖。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白蛋白降低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或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或丙二醛含量降低的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榆黄蘑菌糠是榆黄蘑采收后的基质剩余物,其主要成分木屑、秸秆等均被榆黄蘑所分泌的酶及多种微生物发酵之后有不同程度的降解,粗纤维含量明显减少,粗脂肪、粗蛋白等微生物代谢产物成分含量明显升高。
在本公开再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以及一种或多种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
与本发明人知晓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以榆黄蘑菌糠为原料,通过特定条件的提取工艺提取后的榆黄蘑菌糠多糖,不仅提取率高,而且提取出的榆黄蘑菌糠多糖在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以及在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白蛋白降低的药物和在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或丙二醛含量降低的生物活性也十分优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葡萄糖标准曲线。
图2:榆黄蘑菌糠多糖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谷丙转氨酶活性(A)、谷草转氨酶活性(B)、碱性磷酸酶活性(C)和白蛋白含量(D)的影响。其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a:与实验例1的组别3相比,P<0.05;b:与实验例2相比,P<0.01。
图3:榆黄蘑菌糠多糖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A)、过氧化氢酶活性(B)、脂质过氧化物含量(C)和丙二醛含量(D)的影响。其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a:与实验例1的组别3相比,P<0.05;b:与实验例2相比,P<0.01。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目前主要利用榆黄蘑菌糠开发农作物附产物,比如用作动物饲料或有机肥料,而没有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
鉴于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干燥,粉碎,过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20~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95℃,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1~3h,pH5~6,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84~9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4倍,醇沉时间为12~24h,醇沉温度为-4~4℃,得到沉淀;
(4)得到的沉淀加入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2.5~3.5):(1.5~2):(0.5~1),充分振荡,然后离心,得到的物质即为榆黄蘑菌糠多糖。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过10~20目筛。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所述料液比为1:40g/mL。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90℃,经过试验验证,提取温度为85~90℃时,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2%以上。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86℃,经过试验验证,提取温度对多糖提取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提取温度为85~86℃时,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5%以上,同时,生物活性也比较高。
进一步,所述提取温度为86℃,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7%以上,同时生物活性十分优异。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提取次数1次。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每次提取时间为1h。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料液的pH为5。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85%。
进一步的,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5%。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醇沉时间为12h。
本公开采用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对榆黄蘑菌糠多糖提取物进行纯化,目的是去除沉淀中的蛋白质、色素等其它杂质,进一步提高目标产物的生物活性,通过此条件得到的榆黄蘑菌糠多糖的纯度高达99.38%。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3:2:1。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所述沉淀与混合液的添加比例为1g:(2~5)mL。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与混合液的添加比例为1g:3mL。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离心条件为3000~3600r/min离心10min。
根据以上提取条件能够使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2%以上,而与此同时发明人也惊讶的发现,以上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不仅高,而且提取出的榆黄蘑菌糠多糖在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以及在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白蛋白降低的药物和在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或丙二醛含量降低的生物活性也十分优异。
多糖是由许多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几百万不等。多糖的提取率和生物活性与多糖的提取条件密不可分。传统持续高温(>100℃)加热水浴提取食用菌多糖,会破坏多糖的化学结构,失去或降低其生物活性。发明人在本次实验中,利用本方法提取的多糖,与传统高温提取多糖相比,在保肝护肝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白蛋白降低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为血清中的物质。
值得提出的是,在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升高白蛋白具有非常优异的效果。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或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公开又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或丙二醛含量升高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或丙二醛为机体组织中的物质。
值得提出的是,在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上具有十分优异的效果。
在本公开再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以及一种或多种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赋形剂可选用葡萄糖、乳糖、甲基纤维素或甘露醇等。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协同或辅助作用的其他活性成分。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中榆黄蘑菌糠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如下:
多糖含量的测定:采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原理是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与苯酚反应生成橙黄色溶液,在490nm处有特征吸收,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具体如下:
6%苯酚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6.0000±0.0001g苯酚溶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棕色瓶中避光保存,现用现配。
标准葡萄糖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0.0100g葡萄糖(使用前于105℃恒温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即得100μ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标准曲线的制作:精密量取葡萄糖标准溶液0.2mL、0.4mL、0.6mL、0.8mL、1.0mL、1.2mL置具塞试管中,加水补充至2.0mL,加入6%苯酚溶液1mL,摇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mL,摇匀,静置26min。以2.0mL的去离子水为空白,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OD490nm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C(μg/mL)为横坐标,制作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得到回归方程y=0.0147x-0.0137。回归系数R2=0.9984,方程可用。
多糖含量的测定:取待测多糖溶液2mL于试管中,以下方法同标准曲线的测定,测定三次取平均值,按照回归方程计算多糖浓度。
实施例1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初步干燥后(含水量约为10%~20%),放入60℃烘箱中烘至恒重,粉碎,过10~20目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提取次数1次,提取1h,pH5,提取后,获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84(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倍,醇沉时间为12h,醇沉温度为-4℃,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得率为1.59%。
实施例2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干燥后,粉碎,过10~20目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6℃,提取次数1次,提取1h,pH5,提取后,获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8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4倍,醇沉时间为12h,醇沉温度为4℃,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2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得率为1.704%。
实施例3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干燥后,粉碎,过10~20目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5℃,提取次数1次,提取1h,pH5,提取后,获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84.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5倍,醇沉时间为12h,醇沉温度为4℃,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6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得率为1.569%。
实施例4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干燥后,粉碎,过10~20目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90℃,提取次数1次,提取1h,pH5,提取后,获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9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倍,醇沉时间为12h,醇沉温度为4℃,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得率为1.22%。
实施例5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干燥后,粉碎,过10~20目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90℃,提取次数1次,提取1h,pH5,提取后,获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8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4倍,醇沉时间为12h,醇沉温度为4℃,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得率为1.29%。
实施例6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干燥后,粉碎,过10~20目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1次,提取1h,pH5,提取后,获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9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4倍,醇沉时间为12h,醇沉温度为4℃,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得率为1.33%。
实施例7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干燥后,粉碎,过10~20目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1次,提取1h,pH5,提取后,获得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85(v/v)%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倍,醇沉时间为12h,醇沉温度为4℃,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得率为1.46%。
实验例1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榆黄蘑菌糠的处理:将榆黄蘑菌糠日光下暴晒1~2天,待干燥后,放置60℃烘箱内烘至恒重,粉碎,过10~20目筛。
(2)实验参数的选择: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h)、料液比、pH值、乙醇浓度(%)、乙醇倍数、醇沉时间(h)、醇沉温度(℃)进行实验,分组见表1。
表1榆黄蘑菌糠多糖提取参数
Figure BDA0001787551630000081
(3)每组称取榆黄蘑菌糠1.0g,按照表1中对应的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进行多糖的提取,每组进行3组平行试验。提取结束后,将对应3组平行试验获得的提取液混合,进行离心(5000rpm,10min),取上清液。上清液经适当浓缩后,按照表1中的乙醇浓度、乙醇倍数、醇沉温度进行多糖的提取。一定醇沉时间后,3600rpm离心10min,收集沉淀。1g沉淀加入3mL无水乙醇、乙醚、丙酮混合液(体积比3:2:1)再离心,3200r/min离心10min,重复数次后收集沉淀,60℃热水溶解并定溶至10mL,得待测榆黄蘑菌糠多糖溶液,经检测,榆黄蘑菌糠多糖的得率如表2所示。
表2榆黄蘑菌糠多糖的得率
Figure BDA0001787551630000091
实验例2
以榆黄蘑子实体为原料,直接放置于100℃烘箱内烘至恒重,粉碎,过10~20目筛。按料水比1∶15加入蒸馏水,100℃恒温水浴提取1h,重复2次,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后加95%乙醇,沉淀12h以上。倒出乙醇溶液,100℃沸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得实验例2榆黄蘑子实体多糖,经检测,榆黄蘑子实体多糖得率为0.68%。
实验例3应用的研究
实验方法
1、高脂高糖饲料的制备:在基本饲料的基础上,添加18(w/w)%的蛋白质,6(w/w)%的脂肪和70(w/w)%的糖类。
2、实验分组及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建模:将购买的雄性昆明小鼠(20±2g)60只饲养于动物房中,动物房的温度控制在22±1℃,相对湿度控制在50±5%,噪音控制在小于60分贝,每日12h光照。适应饲养一周后称重,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实施例2、实验例1中的组别3、实验例2的三组多糖处理组。按以下操作进行试验:①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0.2mL生理盐水;②模型对照组:每天灌胃0.2mL生理盐水;③阳性对照组:按照25mg/kg的剂量,每天灌胃0.2mL联苯双酯(购买至药店);④多糖处理组:按照每1kg体重的小鼠灌胃800mg(多糖质量)的各实验获得的多糖配制多糖溶液,每天灌胃0.2mL。实验环境下,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小鼠饲料饲喂。其余各组小鼠均饲喂高脂高糖饲料,连续灌胃28天。饮用水由饮水机制备,垫料经高压消毒处理,饮用水和垫料每天更换。最后一次给药2h后,除正常对照组的小鼠外,其它小鼠按照5mL/kg的剂量,给予腹腔注射0.2mL CCl4和花生油的混合物(1%),正常对照组给予0.2mL的花生油。所有小鼠禁食禁水16h。
3、样品制备:实验结束后,称量小鼠体重。然后将小鼠麻醉(腹腔注射柠檬酸三钠,4%),眼眶采血,离心(3600r/min,10min)后分离血清备用;取血后的小鼠颈脱臼处死,迅速摘取肝脏以冰生理盐水洗净,以预冷的PBS缓冲液(0.2M,pH 7.4)冰浴下研磨(1g湿组织加9.0mL缓冲液)匀浆,于4℃,3600r/min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备用。
4、指标检测:
①一般情况观察:每天上午观察记录一次小鼠的一般表现、行为、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
②血清学指标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白蛋白的活性及水平。
③体内抗氧化分析:按照试剂盒操作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平行测定各组小鼠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5、数据分析:各组数据均采用SPSS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视为差异显著。
6、结果
6.1血清学检测
榆黄蘑菌(糠)多糖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白蛋白含量的影响见图1。由图可知,模型对照组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上升,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表明模型对照组中的小鼠受到了严重的肝损伤。灌胃多糖后,小鼠各项血清指标得到改善,并且本公开实施例2的榆黄蘑菌糠多糖表现出非常好的活性。
6.2体内抗氧化分析
榆黄蘑菌(糠)多糖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见图2。由图可知,模型对照组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脂质过氧化物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表明模型对照组中的小鼠受到了严重的氧化应激。灌胃多糖后,小鼠各项抗氧化指标得到改善,并且本公开实施例2的榆黄蘑菌糠多糖表现出非常好的活性。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实验例1和实验例2,本公开提供的榆黄蘑菌糠多糖提取物具有优异的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提高肝脏抗氧化活性的作用。同时这也说明,不同原料以及不同提取条件制备得到的多糖对多糖的生物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为本公开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公开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5)

1.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或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是由以下提取工艺制备的:
(1)将榆黄蘑菌糠干燥,粉碎,过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20~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95℃,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1~3h,pH5~6,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体积分数84%~85%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4倍,醇沉时间为12~24h,得到沉淀;
(4)得到的沉淀加入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2.5~3.5:1.5~2:0.5~1,充分震荡,然后分离,得到的沉淀物质即为榆黄蘑菌糠多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90℃;所述料液比为1:40g/m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8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次数1次;每次提取1h;料液的pH为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85%;醇沉时间为12h;
步骤(4)中,沉淀与混合液的添加比例为1g:2~5mL;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3: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5%。
8.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白蛋白降低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是由以下提取工艺制备的:
(1)将榆黄蘑菌糠干燥,粉碎,过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20~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95℃,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1~3h,pH5~6,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体积分数84%~85%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4倍,醇沉时间为12~24h,得到沉淀;
(4)得到的沉淀加入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2.5~3.5:1.5~2:0.5~1,充分震荡,然后分离,得到的沉淀物质即为榆黄蘑菌糠多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90℃;所述料液比为1:40g/mL。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86℃。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6℃。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次数1次;每次提取1h;料液的pH为5。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85%;醇沉时间为12h;
步骤(4)中,沉淀与混合液的添加比例为1g:2~5mL;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3:2:1。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5%。
15.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升高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或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是由以下提取工艺制备的:
(1)将榆黄蘑菌糠干燥,粉碎,过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20~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95℃,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1~3h,pH5~6,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体积分数84%~85%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4倍,醇沉时间为12~24h,得到沉淀;
(4)得到的沉淀加入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2.5~3.5:1.5~2:0.5~1,充分震荡,然后分离,得到的沉淀物质即为榆黄蘑菌糠多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90℃;所述料液比为1:40g/mL。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86℃。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6℃。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次数1次;每次提取1h;料液的pH为5。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85%;醇沉时间为12h;
步骤(4)中,沉淀与混合液的添加比例为1g:2~5mL;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3:2:1。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5%。
22.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在制备降低由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或丙二醛含量升高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是由以下提取工艺制备的:
(1)将榆黄蘑菌糠干燥,粉碎,过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20~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95℃,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1~3h,pH5~6,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体积分数84%~85%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4倍,醇沉时间为12~24h,得到沉淀;
(4)得到的沉淀加入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2.5~3.5:1.5~2:0.5~1,充分震荡,然后分离,得到的沉淀物质即为榆黄蘑菌糠多糖。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90℃;所述料液比为1:40g/mL。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86℃。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6℃。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次数1次;每次提取1h;料液的pH为5。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85%;醇沉时间为12h;
步骤(4)中,沉淀与混合液的添加比例为1g:2~5mL;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3:2:1。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5%。
29.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急性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该组合物由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以及一种或多种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榆黄蘑菌糠多糖产品是由以下提取工艺制备的:
(1)将榆黄蘑菌糠干燥,粉碎,过筛;
(2)将过筛后的榆黄蘑菌糠粉末按照料液比1:20~40g/mL加入水,提取温度为85~95℃,提取次数1~3次,每次提取1~3h,pH5~6,提取后,合并提取液,浓缩;
(3)向浓缩后的提取液加入浓度为体积分数84%~85%的乙醇溶液,加入的体积为提取液的3~4倍,醇沉时间为12~24h,得到沉淀;
(4)得到的沉淀加入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的混合液,其中,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2.5~3.5:1.5~2:0.5~1,充分震荡,然后分离,得到的沉淀物质即为榆黄蘑菌糠多糖。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90℃;所述料液比为1:40g/mL。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5~86℃。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温度为86℃。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步骤(2)中,提取次数1次;每次提取1h;料液的pH为5。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85%;醇沉时间为12h;
步骤(4)中,沉淀与混合液的添加比例为1g:2~5mL;所述无水乙醇:乙醚:丙酮的体积比为3:2:1。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步骤(3)中,乙醇溶液的浓度为84.5%。
CN201811023028.1A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Active CN109232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3028.1A CN109232758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3028.1A CN109232758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2758A CN109232758A (zh) 2019-01-18
CN109232758B true CN109232758B (zh) 2020-05-05

Family

ID=65060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3028.1A Active CN109232758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2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8558B (zh) * 2020-02-18 2021-12-14 安徽大学 一种天然免疫增强多糖pcp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793141B (zh) * 2020-07-22 2022-03-29 湖北民族大学 一种榆黄蘑菌丝体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4296A (ja) * 2006-01-27 2007-09-06 Nagaoka Univ Of Technology 腐朽材からの多糖類取得方法
CN104211827A (zh) * 2014-09-16 2014-12-1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从猴头菇菌渣中提取多糖的方法
CN104829741A (zh) * 2015-05-13 2015-08-12 天津大学 香菇菌糠多糖及提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24296A (ja) * 2006-01-27 2007-09-06 Nagaoka Univ Of Technology 腐朽材からの多糖類取得方法
CN104211827A (zh) * 2014-09-16 2014-12-1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从猴头菇菌渣中提取多糖的方法
CN104829741A (zh) * 2015-05-13 2015-08-12 天津大学 香菇菌糠多糖及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响应面法优化榆黄蘑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衣铭慧 等;《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30;第42卷(第2期);第143-1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2758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2840B1 (ko) 굼벵이 효소처리물을 함유하는 간 보호용 조성물
CN106616979B (zh) 一种姜黄果蔬酵素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078042B (zh) 一种复合生物酶解提取葛根中活性成分的方法
JP7471393B2 (ja) 呼吸器疾患の予防、改善又は効果がある茶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含む薬学組成物
CN108434248B (zh) 一种枸杞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用途
CN112410228B (zh) 桦褐孔菌生物转化菌丝体的培养及降血糖应用
CN109232758B (zh) 一种榆黄蘑菌糠多糖及其提取工艺和应用
CN114832022B (zh) 一种桑黄子实体酚类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尿酸代谢中的应用
CN113425757A (zh) 一种蒲公英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96983A (zh)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桑黄酚类提取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9825533B (zh) 一种用于制备高活性桑黄发酵产物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培养方法
CN101664180B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营养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5239B (zh) 一种用于禽畜日常保健促生长的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及应用
CN112691125B (zh) 一种用于美白或者抗衰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护肤品
CN113349368A (zh) 猴头菌-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JPS5939411B2 (ja) 抗動物ウイルス剤
CN115634241A (zh) 一种山东灵芝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
CN105535035A (zh) 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7902B (zh) 含冬虫夏草的解酒护肝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JP2002114701A (ja) 脂質代謝改善組成物
KR100991740B1 (ko) 메밀주의 제조방법
Holliday et al. On the trail of the yak ancient Cordyceps in the modern world
CN1466990A (zh) 一种保肝护肝及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4311B (zh) 一种具有减肥及降脂作用的青稞嫩叶酶提多糖及其应用
KR20140024549A (ko) 기능성 토종 버섯 쌀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