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9911B -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9911B
CN109219911B CN201780030777.4A CN201780030777A CN109219911B CN 109219911 B CN109219911 B CN 109219911B CN 201780030777 A CN201780030777 A CN 201780030777A CN 109219911 B CN109219911 B CN 1092199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grommet
battery pack
base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07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9911A (zh
Inventor
中村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19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9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9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or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具有出色的线缆固定力和出色的防水性能。该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该基座和该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该基座具备池部,在该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其固化。

Description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护线套,更详细来说涉及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汽车等技术领域中,通常在将线缆(包括线缆、和将多根线缆作为一束形成为集合部件的线束。下同。)从电池组等的外壳拉出时使用护线套。
例如,提出了一种护线套,其特征如下,在导管部与护线套安装部之间形成有应力吸收部,所述应力吸收部剖面呈大致U字状地弯折,护线套安装部的一端由朝向内周方向剖面呈大致U字状弯折的第二应力吸收部形成(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例如提出了一种防水护线套,其在喇叭状的护线套主体的小径侧端耦合圆筒状的电线保持部,并且,在所述护线套主体的内部形成与所述电线保持部连通的防水剂填充室,通过在该防水剂填充室内填充防水剂而将插穿的电线束密封,该防水护线套的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电线保持部的一端侧延长至所述护线套主体的内部,并在该电线保持部的一端耦合所述防水剂填充室,从而在所述护线套主体内形成将该护线套主体的至少小径侧壁部与所述防水剂填充室的壁部隔开的空间部(参照专利文献2)。
进而,例如提出了一种布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固定电气装置的基座,将连接于所述电气装置的端子的引线向所述基座的未固定所述电气装置的一侧拉出,并通过护线套进行安装固定,所述基座具备包括所述护线套的凹部,在该凹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其固化(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596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329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3549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该技术领域中,在利用专利文献1~3所提出的技术的护线套和布线固定装置中,有可能无法实现从电池组等的外壳拉出的线缆的固定力的提高、或者相对于电池组等的外壳的防水性的提高。因此,目前正期待一种进一步提高线缆的固定力和防水性的护线套。
因此,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出色的线缆固定力和出色的防水性能的护线套、具备该护线套的电池组和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目的而专心研究后,成功开发出了具有出色的线缆固定力和出色的防水性能的护线套,从而完成了本技术。
即,本技术中提供一种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该基座和该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该基座具备池部,在该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其固化。
也可以是,所述池部具备外槽。
也可以是,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供所述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上。
也可以是,所述护线套还具备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配置于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的周围。
也可以是,所述基座包括保持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具有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周围部。
也可以是,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由硬质材料构成。
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一盖部件。
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是第二盖部件,所述第二盖部件覆盖所述池部,并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三盖部件,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一体成型体,所述一体成型体由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盖部件一体成型而成,所述一体成型体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由支承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支承结构体构成。
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至少具备电池单体和收纳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引出孔,在所述引出孔中配置有护线套,所述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所述基座还具备池部,在所述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所述树脂剂固化。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池部具备外槽。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供所述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上。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护线套还具备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配置于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的周围,所述防水部件介于所述护线套与所述电池组壳体之间。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基座包括保持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具有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周围部。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由硬质材料构成。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一盖部件。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是第二盖部件,所述第二盖部件覆盖所述池部,并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三盖部件,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一体成型体,所述一体成型体由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盖部件一体成型而成,所述一体成型体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也可以是,所述线缆固定部由支承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支承结构体构成。
进而,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本技术的电池组以作为电力供给源。
进而,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具备本技术的电池组、将从该电池组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的转换部、根据该驱动力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以及控制该电池组的使用状态的控制部。
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系统,具备本技术的电池组、从该电池组供给电力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以及控制从该电池组向该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的控制部。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具备本技术的电池组、和从该电池组供给电力的可动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具有出色的线缆固定力和出色的防水性能的护线套、具备该护线套的电池组和电子设备。
此外,此处记载的效果并未被限定,也可以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任一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线套所具备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线套所具备的第一盖部件(线缆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立体图。
图8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线套所具备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0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线套所具备的第一盖部件(线缆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立体图。
图14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线套所具备的一体成型体的立体图。
图16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立体图。
图19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立体图。
图20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线套所具备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21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线套所具备的支承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22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24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E-E线剖面图。
图26是图24所示的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F-F线剖面图。
图27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例子的构成的框图。
图28是表示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例子的构成的框图。
图29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例子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仅表示本技术的代表性实施方式的一例,并不据此限定解释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同等的要素或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1.本技术的概要
2.第一实施方式(护线套的例子)
2-1.护线套
2-2.基座
2-3.第一盖部件(线缆固定部)
2-4.树脂剂
2-5.突起部
2-6.防水部件
2-7.保持部件
3.第二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1)
3-1.护线套
3-2.基座
3-3.第二盖部件(线缆固定部)
4.第三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2)
4-1.护线套
4-2.一体成型体
5.第四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3)
5-1.护线套
5-2.基座
5-3.支承结构体(线缆固定部)
6.第五实施方式(电池组的例子)
6-1.电池组
6-2.电池块
6-3.电池组壳体
6-4.电池组中护线套的配置例
7.第六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7-1.电子设备
7-2.电子设备的具体例
8.第七实施方式(电动车辆的例子)
9.第八实施方式(蓄电系统的例子)
10.第九实施方式(电动工具的例子)
<1.本技术的概要>
对本技术的概要进行说明。
首先,对一般的护线套和布线固定装置进行说明。
在将线缆从电池组等的外壳拉出时,为了固定线缆和保护防水防尘等而安装护线套。另外,布线固定装置具有硬质材料的安装基座,并从电池组等的外壳的贯通孔进行安装。
护线套由橡胶或弹性体等软质材料形成,有时针对一根线缆存在一个安装线缆的孔,有时将多根线缆集合成束状安装在一个孔中。
在线缆一根一根地被安装的孔的情况下,采用通过将线缆压入护线套的孔中从而在线缆包覆层的圆周上进行防水的结构,因此,在防水标准较高的情况下,线缆与护线套的安装作业困难。在包含多根线缆的线束的情况下,将线缆束起来后装入护线套并浇注密封剂,从而集中进行防水,但是,由于在各线缆间密封剂很难均匀地密封间隙,因而存在防水性能不稳定的可能性。
另外,在护线套主体为软质材料的情况下,由于线缆的弯曲、扭曲等而会在线缆与护线套的线缆安装孔之间产生间隙,护线套自身也相对于外壳的贯通孔发生变形,因而存在发生浸水的情况。
关于与安装软质材料的护线套的外壳的防水结构,由于取决于护线套与外壳的贯通孔的压缩余量,因而防水标准较高的情况下,相反对外壳的安装作业变得非常困难。
关于布线固定装置,在硬质材料的安装基座上具备浇注树脂剂的凹部,并通过在该凹部中使树脂剂与贯穿护线套和基座的线缆一同固化,从而在线缆包覆层的圆周上进行防水,但是,可以想象到浇注树脂剂的一侧为浸水側,且为外观面,因而从外观上来看树脂剂露在外面,从而外观性较差。
由于浇注树脂剂的凹部也呈水池这样的形状,因而当浇注凹部中的树脂剂的量较少时,存在防水性能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当浇注凹部中的树脂剂的量较多时,存在溢出基座面而导致外观变脏的问题,因而浇注量的管理困难。
另外,在利用树脂剂使多根线缆固化时,该凹部中不存在使各线缆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隔的结构,因而线缆相互靠近或歪斜,从而以线缆间的树脂剂的厚度未达到必要厚度的状态固化,无法得到所需的防水功能。
本技术是基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在本技术中,通过使用下述护线套,能够得到出色的线缆固定力和出色的防水性能,该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该基座和该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该基座具备池部,在该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其固化。
而且,本技术的护线套通过配置在电池组所具备的电池组壳体上,能够在提高线缆固定力的同时提高电池组的防水性,有助于提高和维持电池组的出色的电池特性。此外,本技术的护线套不仅适用于电池组中,还适合配置于电子设备、汽车等所使用的外壳等物品上。
电池组通过将由锂离子电池等的电池、以及保持有多个该电池的电池座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块收纳在电池组壳体(外装壳体)中而形成。该电池组使用于个人计算机、便携通信终端等的电子设备、作为驱动源搭载有电动机的车辆、夯土机或割草机等的电动机具等中。
<2.第一实施方式(护线套的例子)>
[2-1.护线套]
使用图1至图6对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护线套的例子)的护线套1进行说明。
护线套1是具备基座2和作为固定线缆12的线缆固定部的第一盖部件3,基座2具有多个供线缆12插穿的孔5,第一盖部件3具有多个供线缆12插穿的孔6,基座2具有池部4,在池部4中浇注树脂剂8并使其固化。
图1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的立体图,图2的(a)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的放大立体图。图2的(b)是图2的(a)所示的A-A线的剖视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护线套1中,通过在池部4的上部覆盖第一盖部件3,从而在树脂剂8固化前利用基座2和第一盖部件3固定线缆12,因而能够防止线缆12彼此靠近或歪斜而导致树脂剂8的厚度发生不均匀,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线缆12间的防水,由此能够实现防水性能的稳定化。
另外,护线套1在基座2上设有池部4,该池部4具备接住树脂剂8的外槽7,以使得即使树脂剂8溢出外周,从制造适性的观点和外观(外观性)的观点来看也不存在问题,从而能够将插穿孔5的线缆12在池部4中利用树脂剂8密封而防止水侵入,能够省略例如将线缆压入橡胶质护线套这样的费力的作业,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图5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如图5和图6所示,以使线缆12竖立的状态将线缆12插穿具有最小间隙的基座2的多个孔5,为了防止水从线缆12与孔6之间的间隙侵入,向池部4中浇注树脂剂8,在注入树脂剂8之后,将线缆12插穿第一盖部件3的多个孔6中,并将第一盖部件3覆盖在基座2的池部4上。其结果,护线套1通过基座2和第一盖部件3,使线缆12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在两个位置处进行固定,从而在树脂剂8固化之前,线缆12不会靠近或歪斜,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线缆12的形状。进而,在基座2的与形成有池部4的第一主表面2a相反的第二主表面2b的周围部上,配置有具有防水功能的O型环10。
护线套1所具备的基座2和第一盖部件3并无特别限定,可以由任意的材料形成,但优选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作为塑料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液晶聚合物(LCP)等。
通过在基座2和第一盖部件3中使用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能够对基座2和第一盖部件3赋予刚性,能够进一步防止因为外力导致的变形所引起的浸水。另外,基座2的第二主表面2b侧为电池组等的外壳的外侧(外观面侧),在基座2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不会因为外力引起变形,从而外观性出色。
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向电池组601等的外壳的安装性和针对线缆12的弯曲、扭曲等的线缆固定力(保持力),优选基座2和第一盖部件3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
基座2所具有的孔5和第一盖部件3所具有的孔6,优选具有容易插穿线缆2的最低限度的间隙。通过使孔5和孔6具有最低限度的间隙,能够进一步实现固定线缆12的效果和防水效果,树脂剂8不会流出,无需利用橡胶等的弹性体紧固线缆12进行防水,从而装配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2-2.基座]
使用图3对护线套1所具备的基座2进行说明。图3的(a)是基座2的第二主表面2b侧的立体图。图3的(b)是基座2的第一主表面2a侧的立体图。图3的(c)是将基座2所具有的多个孔5的一部分放大了的图。
如图3的(a)和(b)所示,基座2具有大致矩形状的第一主表面2a和第二主表面2b。第一主表面2a和第二主表面2b相互位于相反侧,呈表背关系。第二主表面2b具有平板状的凸部13。平板状的凸部13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9。关于多个突起部9的详细情况,之后进行说明。另外,第二主表面2b在第二主表面2b的周围部(第二主表面2b中的平板状的凸部13以外的部分)具有用于配置作为防水部件的O型环10的周边凹部18。
第一主表面2a具有平板状的凹部14。平板状的凹部14中形成有用于浇注树脂剂8的池部4和外槽7。池部4呈大致矩形状,并具有用于在相对于第一主表面2a垂直的方向上划分池部4的侧面板15。外槽7形成于侧面板15的外侧且池部4的外周侧。池部4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五个孔5,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两个孔5。即,池部4中配置有10个孔5。此外,图3的(b)所示的孔5的数量为10个的情况仅为一例,孔5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
如图3的(c)所示,孔5的周围部设有树脂弹簧11作为保持线缆12的保持部件。关于树脂弹簧11的详细情况,之后进行说明。
[2-3.第一盖部件(线缆固定部)]
使用图4对护线套1所具备的第一盖部件3进行说明。图4的(a)是第一盖部件3的表面侧的立体图。图4的(b)是第一盖部件3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如图4的(a)和(b)所示,第一盖部件3具有覆盖池部4的平板(底板)16,在相对于平板(底板)16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侧面板17。通过侧面板17,可以将第一盖部件3固定在基座2上。平板(底板)16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五个孔6,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两个孔6。即,第一盖部件3中配置有10个孔6。此外,图4的(a)和(b)所示的孔6的数量为10个的情况仅为一例,孔6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
在将10根线缆12插穿基座2的孔5,接着将10根线缆12插穿第一盖部件3的孔6时,10个孔5各自在池部4中的配置位置与10个孔6各自在平板(底板)16上的配置位置大致一致,以使得线缆12不发生扭曲或弯曲。
[2-4.树脂剂]
树脂剂8被浇注池部4中并固化。树脂剂8只要能够固化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环氧树脂、热熔粘合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等。树脂剂8可以通过调整流动性,从而防止在浇注池部4中时树脂剂8从基座2、第一盖部件3等漏出。
[2-5.突起部]
参照图3的(a),在平板状的凸部13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五个突起部9,沿宽度方向形成有两个突起部9(共计10个突起部9)。突起部9具有供线缆12插穿的孔,从图中的长度方向的右侧朝向左侧,孔的大小根据插穿的线缆12的粗细而变小。突起部9的形状在线缆12的粗细较粗时呈大致圆筒状,并随着线缆12的粗细变细而变为大致圆锥状。突起部9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突起部9可以与基座2呈一体地形成,且由例如与基座2相同材料的硬质材料构成,也可以与基座2分开形成,且由例如与基座2的硬质材料不同的橡胶材料构成。
突起部9能够保持线缆12,从而线缆12上产生的弯曲的变形量不易传递至由树脂剂8固化而成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如现有技术那样因为线缆的弯曲而导致供线缆插穿的孔(例如基座2的孔5、第一盖部件3的孔6等)的圆周上浸水。另外,树脂剂8被封装在基座2与第一盖部件3之间,但通过设置突起部9,从而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线缆12的弯曲、扭曲等传递至电池组壳体602等的外壳的内部存在的树脂剂,因而树脂剂8不易朝向线缆12的弯曲或扭曲的方向变形,从而能够得到稳定的防水效果。
[2-6.防水部件]
作为防水部件的O型环10配置于基座2所具有的周边凹部18中。通过在周边凹部18中配置O型环10,护线套1与电池组壳体602等的外壳的安装容易。
O型环10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只要能够弹性变形即可,可使用天然橡胶、合成天然橡胶、硅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聚丁橡胶、苯乙烯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丙烯酸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聚硫橡胶等的橡胶类材料。当上述橡胶类材料中包含无机填料时,能够提高O型环10的防水效果。作为这样的无机填料,可以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钛、云母、沸石、活性炭等。
防水部件除了O型环10之外,只要是能够提高防水性的部件,便可以为任意的材料,例如也可以为薄片状的软质橡胶。
[2-7.保持部件]
作为保持线缆12的保持部件,在基座2的孔5的周围部设有树脂弹簧11。参照图3的(c),树脂弹簧11由三个突起状的片形成,但是,也可以根据例如线缆12的粗细、线缆保持力的强度等增加或减少突起状的片的数量。保持部件只要能够保持线缆即可,并不限于树脂弹簧11,例如也可以为金属弹簧。
树脂弹簧11通过在直至树脂剂8固化的期间内临时保持线缆12,从而可以决定从基座2露出的线缆12的长度。此外,树脂弹簧11设置于基座2的孔5的周围部,但也可以设置于线缆固定部、例如第一盖部件3的孔6的周围部。
<3.第二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1)>
[3-1.护线套]
使用图7至图12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1)的护线套101进行说明。
护线套101具备基座102和作为固定线缆12的线缆固定部的具有浇注树脂剂8的开口部119的第二盖部件103,基座102具有多个供线缆插穿的孔105,第二盖部件103具有多个供线缆12插穿的孔106,基座102具有池部104,在该池部104中浇注树脂剂8并使其固化。
图7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01的立体图,图8的(a)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01的放大立体图。图8的(b)是图8的(a)所示的B-B线的剖视立体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护线套101中,通过在池部104的上部覆盖第二盖部件103,从而在树脂剂8固化前利用基座102和第二盖部件103固定线缆12,因而能够防止因为线缆12彼此靠近或歪斜而导致树脂剂8的厚度发生不均匀,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线缆12间的防水,由此能够实现防水性能的稳定化。
另外,护线套101在基座102上设有池部104,该池部104具备接住树脂剂8的外槽107,从而即使从开口部119浇注的树脂剂8溢出外周,从制造适性的观点和外观(外观性)的观点来看也不存在问题,从而能够在池部4中通过树脂剂8封装插穿孔105的线缆12而防止水侵入,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下将线缆压入橡胶质护线套这样的费力的作业,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图11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01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101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以使线缆12放平的状态将线缆12穿过具有最小间隙的基座102的多个孔105,接着使线缆12穿过具有最小间隙的第二盖部件103的多个孔106,通过基座102和第二盖部件103固定线缆12,并从通过基座102和第二盖部件103形成的开口部119浇注树脂剂8。由此,护线套101能够在树脂剂8固化之前防止线缆12靠近或歪斜,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线缆12的形状。由于是在以使线缆12放平的状态通过基座102和第二盖部件2使线缆12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在两个位置处进行固定的状态下,从开口部119浇注树脂剂8,因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线缆12的形状,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进而,在基座102的与形成有池部104的第一主表面102a相反的第二主表面102b的周围部上,配置有具有防水功能的O型环10。
护线套101所具备的基座102和第二盖部件103并无特别限定,可以由任意的材料形成,但优选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作为塑料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液晶聚合物(LCP)等。
通过在基座102和第一盖部件103中使用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能够对基座102和第一盖部件103赋予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因为外力导致的变形所引起的浸水。另外,基座102的第二主表面102b侧为电池组等的外壳的外侧(外观面侧),在基座102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不会因为外力引起变形,从而外观性出色。
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向电池组601等的外壳的安装性和针对线缆12的弯曲、扭曲等的固定力(保持力),优选基座102和第二盖部件103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
基座102所具有的孔105和第二盖部件103所具有的孔106,优选具有线缆2容易插穿的最低限度的间隙。通过使孔105和孔106具有最低限度的间隙,能够进一步实现固定线缆12的效果和防水效果,而且树脂剂8不会流出,无需利用橡胶等的弹性体对线缆12进行紧固以进行防水,从而装配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3-2.基座]
使用图9对护线套101所具备的基座102进行说明。图9的(a)是基座102的第二主表面102b侧的立体图。图9的(b)是基座102的第一主表面102a侧的立体图。图9的(c)是将基座102所具有的多个孔105的一部分放大的图。
如图9的(a)和(b)所示,基座102具有大致矩形状的第一主表面102a和第二主表面102b。第一主表面102a和第二主表面102b相互位于相反侧,呈表背关系。第二主表面2b具有平板状的凸部113。平板状的凸部113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9。多个突起部9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另外,第二主表面102b在第二主表面102b的周围部(第二主表面102b中的平板状的凸部113以外的部分)具有用于配置作为防水部件的O型环10的周边凹部118。
第一主表面102a具有平板状的凹部114。平板状的凹部114中形成有用于浇注树脂剂8的池部104和外槽107。池部104呈大致矩形状,且在相对于第一主表面102a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用于划分池部104的侧面板115。外槽107形成于侧面板115的外侧且池部104的外周侧。池部104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五个孔105,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两个孔105。即,池部104中配置有10个孔105。此外,图9的(b)所示的孔105的数量为10个的情况仅为一例,孔105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
如图9的(c)所示,在孔105的周围部设有树脂弹簧11作为保持线缆12的保持部件。树脂弹簧11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3-3.第二盖部件(线缆固定部)]
使用图10对护线套101所具备的第二盖部件103进行说明。图10的(a)是第二盖部件103的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0的(b)是第二盖部件103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如图10的(a)和(b)所示,第二盖部件103具有覆盖池部104的平板(底板)116,在相对于平板(底板)116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侧面板117。进而,第二盖部件103具有用于浇注树脂剂8的开口部119。通过侧面板117,可以将第二盖部件103固定在基座102上。平板(底板)116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五个孔106,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两个孔106。即,第二盖部件103中配置有10个孔106。此外,图10的(a)和(b)所示的孔106的数量为10个的情况仅为一例,孔106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
在将10根线缆12插穿基座102的孔105,接着将10根线缆12插穿第二盖部件103的孔106时,10个孔105各自在池部104中的配置位置与10个孔106各自在平板(底板)116中的配置位置大致一致,以防线缆12发生扭曲或弯曲。
<4.第三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2)>
[4-1.护线套]
使用图13至图17对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2)的护线套201进行说明。
护线套201具备将基座202和作为固定线缆12的线缆固定部的第三盖部件203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体220,基座202具有多个供线缆12插穿的孔205,第三盖部件203具有多个供线缆12插穿的孔206,基座202具有池部204,在该池部204中浇注树脂剂8并使其固化。
图13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201的立体图,图14的(a)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201的放大立体图。图14的(b)是图14的(a)所示的C-C线的剖视立体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护线套201中,通过将池部204与第三盖部件203一体成型而制成的一体成型体220,在树脂剂8固化前固定线缆12,因而能够防止线缆12彼此靠近或歪斜而导致树脂剂8的厚度发生不均匀,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线缆12间的防水,由此能够实现防水性能的稳定化。
另外,护线套201在基座202上设有池部204,该池部204具备接住树脂剂8的外槽207,以使得即使从开口部219浇注的树脂剂8溢出外周,从制造适性的观点和外观(外观性)的观点来看也不存在问题,从而能够在池部204中通过树脂剂8封装插穿孔205的线缆12而防止水侵入,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下将线缆压入橡胶质护线套这样的费力的作业,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图16是使线缆12插穿前的护线套201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使线缆12插穿前的护线套201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如图16和图17所示,将池部204与第三盖部件203一体成型而制成一体成型体220。接着,以使线缆12放平的状态将线缆12穿过具有最小间隙的基座202的多个孔205,接着使线缆12穿过具有最小间隙的第三盖部件203的多个孔206,通过一体成型体220使线缆12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在两个位置处进行固定,并从一体成型体220所具有的开口部219浇注树脂剂8。其结果,护线套201能够在直至树脂剂8固化的器件防止线缆12靠近或歪斜,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线缆12的形状。由于是在以使线缆12放平的状态通过一体成型体220固定线缆12的状态下,从开口部219浇注树脂剂8,因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线缆12的形状,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进而,在一体成型体220的与第一主表面220a相反的第二主表面220b的周围部,配置有具有防水功能的O型环10。
护线套201所具备的一体成型体220并无特别限定,可以由任意的材料形成,但优选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作为塑料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液晶聚合物(LCP)等。
通过在一体成型体220中使用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能够对一体成型体220赋予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因为外力导致变形而引起的浸水。另外,一体成型体220的第二主表面220b侧为电池组等的外壳的外侧(外观面侧),在一体成型体220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不会因为外力引起变形,从而外观性出色。
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向电池组601等的外壳的安装性和针对线缆12的弯曲、扭曲等的线缆固定力(保持力),优选一体成型体220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
一体成型体220(基座202)所具有的孔205和一体成型体220(第三盖部件203)所具有的孔206,优选具有线缆12容易插穿的最低限度的间隙。通过使孔205和孔206具有最低限度的间隙,能够进一步实现固定线缆12的效果和防水效果,而且树脂剂8不会流出,无需利用橡胶等的弹性体将线缆12进行紧固以进行防水,从而装配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4-2.一体成型体]
使用图15对护线套201所具备的、将基座202与第三盖部件203一体成型而成的一体成型体220进行说明。图15的(a)是一体成型体220的第二主表面侧220b(也是基座202的第二主表面202b侧)的立体图。图15的(b)是一体成型体220的第一主表面侧220a(也是基座202的第一主表面202a侧)的立体图。
如图15的(a)和(b)所示,一体成型体220具有大致矩形状的第一主表面220a和第二主表面220b。第一主表面220a和第二主表面220b相互位于相反侧,呈表背关系。此外,也可以解释为基座202具有大致矩形状的第一主表面202a和第二主表面202b。进而,一体成型体220具有用于浇注树脂剂8的开口部219。第二主表面220b具有平板状的凸部213。平板状的凸部213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9。多个突起部9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另外,第二主表面220b在第二主表面220b的周围部(第二主表面220b中的平板状的凸部213以外的部分)具有用于配置作为防水部件的O型环10的周边凹部218。
第一主表面220a具有平板状的凹部214。平板状的凹部214中形成有用于从开口部219浇注树脂剂8的池部204、将池部204覆盖的第三盖部件203以及外槽207。池部204呈大致矩形状,且在相对于第一主表面220a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用于划分池部204的侧面板215。外槽207形成于侧面板215的外侧且池部204的外周侧。第三盖部件203也可以如上述第一盖部件3和第二盖部件103那样具有侧面板,并将该侧面板与池部204的侧面板215一体成型。
第三盖部件203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五个孔206,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插穿的两个孔206。即,第三盖部件203中配置有10个孔206。另外,池部204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五个孔205,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两个孔205。即,池部204中配置有10个孔205。在将10根线缆12插穿一体成型体220时,使10个孔205各自在池部204中的配置位置与10个孔206各自在第三盖部件203中的配置位置大致一致,以使得10根线缆12不发生扭曲或弯曲。此外,图15的(b)所示的孔205的数量为10个以及孔206的数量为10个的情况仅为一例,孔205的数量和孔206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
在孔205的周围部,也可以设有树脂弹簧11作为保持线缆12的保持部件。另外,在孔206的周围部上,也可以设有树脂弹簧11作为保持线缆12的保持部件。树脂弹簧11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5.第四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3)>
[5-1.护线套]
使用图18至图23对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护线套的变形例3)的护线套301进行说明。
护线套301具备基座302和构成为固定线缆12的线缆固定部的多个支承结构体303,基座302具有多个供线缆12插穿的孔305,多个支承结构体303分别具有一个供线缆12插穿的孔306,基座302具有池部304,在该池部304中浇注树脂剂8并使其固化。
图18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301的立体图,图19的(a)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301的放大立体图。图19的(b)是图19的(a)所示的D-D线的剖视立体图。
如图18至图19所示,在护线套301中,通过在池部304的内部设置支承结构体303,并通过基座302和支承结构体303在树脂剂8固化前固定线缆12,因而能够防止线缆12彼此靠近或歪斜而导致树脂剂8的厚度发生不均匀,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线缆12间的防水,由此能够实现防水性能的稳定化。
另外,护线套301在基座302上设有池部304,该池部304具备接住树脂剂8的外槽307,以使得即使树脂剂8溢出外周,从制造适性的观点和外观(外观性)的观点来看也不存在问题,从而能够在池部4中通过树脂剂8封装插穿孔305的线缆12而防止水侵入,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下将线缆压入橡胶质护线套这样的费力的作业,从而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图22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301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使线缆12插穿后的护线套301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如图22和图23所示,以使线缆12竖立的状态将线缆12穿过具有最小间隙的基座302的多个孔305,接着使线缆12穿过具有最小间隙的多个支承结构体的多个孔306,并通过基座302和多个支承结构体303,使线缆12保持预定距离的同时在两个位置处进行固定,从而防止水从线缆12与孔305之间的间隙或者线缆12与孔306之间的间隙侵入,并向池部304中浇注树脂剂8。由此,护线套301能够在直至树脂剂8固化的期间内防止线缆12靠近或歪斜,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线缆12的形状。进而,在基座302的形成有池部304的与第一主表面302a相反的第二主表面302b的周围部,配置有具有防水功能的O型环10。
护线套301所具备的基座302和支承结构体303并无特别限定,可以由任意的材料形成,但优选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作为塑料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液晶聚合物(LCP)等。
通过在基座302和支承结构体303中使用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能够对基座302和支承结构体303赋予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因为外力导致的变形所引起的浸水。另外,基座302的第二主表面302b侧为电池组等的外壳的外侧(外观面侧),当基座302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时,不会因为外力引起变形,从而外观性出色。
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向电池组601等的外壳的安装性和针对线缆12的弯曲、扭曲等的线缆固定力(保持力),优选基座302和支承结构体303由塑料材料等硬质材料形成。
基座302所具有的孔305和支承结构体303所具有的孔306,优选具有线缆2容易插穿的最低限度的间隙。通过使孔305和孔306具有最低限度的间隙,能够进一步实现固定线缆12的效果和防水效果,而且树脂剂8不会流出,无需利用橡胶等的弹性体对线缆12进行紧固以进行防水,从而装配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5-2.基座]
使用图20对护线套301所具备的基座302进行说明。图20的(a)是基座302的第二主表面302b侧的立体图。图20的(b)是基座302的第一主表面302a侧的立体图。图20的(c)是将基座302所具有的多个孔305的一部分放大的图。
如图20的(a)和(b)所示,基座302具有大致矩形状的第一主表面302a和第二主表面302b。第一主表面302a和第二主表面302b相互位于相反侧,呈表背关系。第二主表面302b具有平板状的凸部313。平板状的凸部313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9。多个突起部9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另外,第二主表面302b在第二主表面302b的周围部(第二主表面302b中的平板状的凸部313以外的部分)具有用于配置作为防水部件的O型环10的周边凹部318。
第一主表面302a具有平板状的凹部314。平板状的凹部314中形成有用于浇注树脂剂8的池部304和外槽307。池部304呈大致矩形状,且在相对于第一主表面302a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用于划分池部304的侧面板315。外槽307形成于侧面板315的外侧且池部304的外周侧。池部304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五个孔305,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供线缆12插穿的两个孔305。即,池部304中配置有10个孔305。此外,图20的(b)所示的孔305的数量为10个的情况仅为一例,孔305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
[5-3.支承结构体(线缆固定部)]
使用图21对护线套301所具备的多个支承结构体303进行说明。图21的(a)是多个支承结构体303的表面侧的立体图。图21的(b)是多个支承结构体303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如图21的(a)和(b)所示,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五个支承结构体303,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两个支承结构体303,共计10个支承结构体整体上呈大致矩形状。宽度方向的两个支承结构体通过连接部332连接,长度方向的五个支承结构体通过外壳330连接。支承结构体303具有供线缆12插穿的孔306,如上所述,共计10个支承结构体整体上呈大致矩形状,因而在长度方向上配置有五个孔306,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有两个孔306。为了以保持预定高度的方式将矩形状的10个支承结构体插入基座302所具备的池部304,在外壳330上设有四个支承棒331。此外,图21的(a)和(b)所示的支承结构体的数量为10个的情况仅为一例,支承结构体的数量可以根据线缆的根数随意进行变更。
在将10根线缆12插穿基座302的孔305,接着将10根线缆12插穿10个支承结构体303的孔306时,使10个孔305各自在池部304中的配置位置与10个孔306各自的配置位置大致一致,以使得线缆12不发生扭曲或弯曲。
<6.第五实施方式(电池组的例子)>
[6-1.电池组]
使用图24至图26对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电池组的例子)的电池组601进行说明。图24是电池组601的立体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E-E线的剖视立体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F-F线的剖视立体图。
电池组601至少具备电池单体607和收纳电池单体607的电池组壳体602。另外,电池组601也可以至少具备电池块605和收纳电池块605的电池组壳体602,电池块605由电池单体607和收纳电池单体607的电池座606构成。电池组壳体602具有用于引出线缆12的引出孔603。引出孔603中配置有本技术的护线套。在图24至图26中,在引出孔603中配置有上述护线套1。此外,也可以在引出孔603中配置上述护线套101、护线套201或者护线套301。另外,电池组壳体602的内部设有用于将电池块产生的热释放至外部的导热性材料(未图示)、和有助于电池块的防振的防振件611。以下,对电池块和电池组壳体602进行说明。此外,在本技术的电池组中,电池组的构成、例如电池的数量或连接形态等,可以根据电池组的用途适当地进行变更。
[6-2.电池块]
电池块605由电池单体607和收纳电池单体的电池座606构成。作为电池单体607,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电池。例如,可以举出锰干电池、碱性锰干电池、一次锂电池等的一次电池、镍镉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镍锌电池、铅电池、二次锂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二次电池等,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优选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索尼株式会社制、型号US18650系列)。在电池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时,电池组壳体602中也可以收纳有保护电路(PCM),以确保安全性。电池座606由一对半体构成,该一对半体呈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且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各半体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塑料等绝缘材料。
[6-3.电池组壳体]
电池组壳体602由一对电池组壳体半体602a(图中上部的半体)和半体602b(图中下部的半体)构成。一对电池组壳体半体602a和半体602b通过夹着电池组壳体用O型环604并拧紧螺钉609而进行组合。此外,一对电池组壳体半体602a和半体602b的组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
如上所述,半体602a和半体602b夹着电池组壳体用O型环604进行组合。具体而言,电池组壳体用O型环604配置在半体602a的嵌合面与半体602b的嵌合面之间。O型环604在电池组601被组装的状态下,以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配置在半体602a的嵌合面与半体602b的嵌合面之间。由此,能够通过O型环604防止水或灰尘等异物侵入电池组壳体602内。
用于制造电池组壳体用O型环604的材料,只要能够弹性变形便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与用于制造上述O型环10的具体材料相同。
在电池组壳体602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散放电池所产生的热的散热部608。该散热部608构成为沿电池组60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隔预定间隔排列有形成为突起状的翼片的、呈所谓的散热片的结构。
[6-4.电池组中的护线套的配置例]
如上所述,电池组壳体602具有用于引出线缆12的引出孔603,引出孔603中配置有护线套1。引出孔603用于从电池组601拉出线缆12,且形成于电池组壳体的半体602b的侧面板602b1上。侧面板602b1是电池组壳体的半体602b所具有的侧面板中配置于半体602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沿图中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与x轴方向垂直)形成的侧面板。
护线套1以护线套1所具有的、具备突起部9的第二主表面2b的凸部13成为电池组壳体602的外侧方式配置于引出孔603中,具备突起部9的第二主表面2b的凸部13成为护线套1的外观面。因此,引出孔603的大小(开口部面积)也可以与凸部13的大小(面积)大致相同。而且,朝向电池组壳体602的引出孔603的安装,通过推动护线套1,使配置于第二主表面2b的周边凹部18中的O型环10与电池组壳体602的内壁紧密接触而进行。如此安装有助于提高电池组601整体的防水性。另外,电池组壳体602与护线套1的界面的防水利用O型环10,因此,朝向电池组壳体602的安装不像现有结构那样将橡胶或弹性体压入引出孔(贯通孔)中,由于是通过推动进行卡定,因而安装作业的难易度并不取决于防水标准。
<7.第六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例子)>
[7-1.电子设备]
本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例子具备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以作为电力供给源。
本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电池组如上所述,为图24至图2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因此,此处省略电池组的说明。
[7-2.电子设备的具体例]
另外,作为本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举出:笔记本电脑、PDA(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电话、无线电话子机、摄录机、数字静态照相机、电子书、电子词典、音乐播放器、收音机、耳机、游戏机、导航系统、存储卡、心脏起搏器、助听器、电动工具、电动剃须刀、冰箱、空调、电视、音响、热水器、微波炉、洗碗机、洗衣机、干燥器、照明设备、玩具、医疗设备、机器人、负载调节器、信号机等。
<8.第七实施方式(电动车辆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可以用于向本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供给电力。本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的例子具备: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电池组、将从电池组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的转换部、根据驱动力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以及控制电池组的使用状态的控制部。作为上述电动车辆,可以举出铁道车辆、高尔夫球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等,作为这些的驱动用电源或辅助用电源使用。
图27示出作为电动车辆的一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框结构。该电动车辆例如在金属制的外壳71的内部具备控制部72、发动机73、电池组701、驱动用的电动机74、差动装置75、发电机76、变速器80和离合器81、逆变器82、83以及各种传感器84。此外,电动车辆具备例如与差动装置75和变速器80连接的前轮用驱动轴85和前轮86、以及后轮用驱动轴87和后轮88。
该电动车辆例如可以将发动机73或电动机74的任一方作为驱动源进行行驶。发动机73是主要的动力源,例如为汽油发动机等。在以发动机73为驱动源的情况下,该发动机73的驱动力(旋转力)经由例如作为驱动部的差动装置75、变速器80以及离合器81传递至前轮86或后轮88。此外,发动机73的旋转力也传递至发电机76,利用该旋转力使发电机76产生交流电,该交流电经由逆变器83转换为直流电,并储存在电池组701中。另一方面,在以作为转换部的电动机74作为动力源的情况下,从电池组701供给的电力(直流电)经由逆变器82转换为交流电,并利用该交流电驱动电动机74。通过该电动机74从电力转换来的驱动力(旋转力)经由例如作为驱动部的差动装置75、变速器80以及离合器81传递至前轮86或后轮88。
此外,也可以是在经由未图示的制动机构使电动车辆减速时,该减速时的阻力作为旋转力传递至电动机74,利用该旋转力使电动机74产生交流电力。优选该交流电经由逆变器82转换为直流电,该直流再生电力被储存在电池组701中。
控制部72对电动车辆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包括CPU等。
电池组701也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并能够从该外部电源接受电力供给从而储存电力。各种传感器84例如用于控制发动机73的转速、或者控制未图示的节流阀的开度(节流开度)。该各种传感器84例如包含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
而且,作为电池组701,能够应用图24至图2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因此,此处省略电池组的说明。
此外,对电动车辆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该电动车辆也可以是不使用发动机73而仅使用电池组701和电动机74进行工作的车辆(电动汽车)。
<9.第八实施方式(蓄电系统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也适合作为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用的蓄电用电源。本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蓄电系统的例子具备: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从电池组供给电力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以及控制从电池组向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的控制部。
图28示出蓄电系统的框结构。该蓄电系统例如在普通住宅和商业用大楼等的房屋90的内部,具备电池组801、控制部91、智能电表92以及电源总线93。
电池组801例如与设置于房屋90内部的电气设备94连接,而且能够与停在房屋90外部的电动车辆96连接。另外,电池组801例如经由电源总线93与设置于房屋90中的自用发电机95连接,而且能够经由智能电表92和电源总线93与外部的集中式电力系统97连接。作为电池组801,能够应用图24至图2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因此,此处省略电池组的说明。
此外,电气设备94包含例如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家电产品,该家电产品例如为冰箱、空调、电视机以及热水器等。自用发电机95例如为太阳能发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等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电动车辆96例如为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集中式电力系统97例如为火力发电站、核电站、水力发电站以及风力发电站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控制部91对蓄电系统整体的动作(包含电池组801的使用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包括CPU等。智能电表92例如是设置于电力需求者的房屋90中的网络支持型的电力表,能够与电力供应商进行通信。伴随于此,智能电表92例如在与外部进行通信的同时,对房屋90中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有效且稳定地供给能量。
在该蓄电系统中,例如从作为外部电源的集中式电力系统97经由智能电表92和电源总线93向电池组801蓄积电力,且从作为独立电源的自用发电机95经由电源总线93向电池组801蓄积电力。该电池组801中蓄积的电力,根据控制部91的指示供给至电气设备94和电动车辆96,因而该电气设备94能够进行工作,而且电动车辆96能够进行充电。即,蓄电系统是能够使用电池组801进行房屋90内的电力的蓄积和供给的系统。
电池组801中蓄积的电力能够任意地进行利用。因此,例如在用电量较低的深夜从集中式电力系统97向电池组801蓄积电力,在用电量较高的白天使用该电池组801中蓄积的电力。
此外,上述蓄电系统既可以每户(每个家庭)设置一个,也可以是多户(多个家庭)设置一个。
<10.第九实施方式(电动工具的例子)>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可以适用为本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用的电源。本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例子,具备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和从该电池组供给电力的可动部。作为上述电动工具,可以举出电动钻、电动锯、夯土机等的碾压机、割草机等的电动农业机械等。
图29示出电动工具的框结构。该电动工具例如为电动钻,在由塑料材料等形成的工具主体98的内部设有控制部99和电池组901。该工具主体98上,例如以能够工作(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作为可动部的钻部100。
控制部99对电动工具整体的动作(包含电池组901的使用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包括CPU等。该控制部99根据未图示的动作开关的操作,从电池组901向钻部100供给电力。
电池组901能够应用图24至图2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因此,此处省略电池组的说明。
另外,本技术也可以采取如下结构。
[1]、一种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
所述基座还具备池部,
在所述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所述树脂剂固化。
[2]、根据[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池部具备外槽。
[3]、根据[1]或[2]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供所述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上。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防水部件,
所述防水部件配置于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的周围。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基座包括保持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具有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周围部。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由硬质材料构成。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一盖部件。
[8]、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第二盖部件,所述第二盖部件覆盖所述池部,并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9]、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三盖部件,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一体成型体,所述一体成型体由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盖部件一体成型而成,
所述一体成型体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10]、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由支承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支承结构体构成。
[11]、一种电池组,至少具备电池单体和收纳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池组壳体,
所述电池组壳体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引出孔,
在所述引出孔中配置有护线套,
所述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
所述基座还具备池部,在所述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所述树脂剂固化。
[12]、根据[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池部具备外槽。
[13]、根据[11]或[1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供所述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上。
[14]、根据[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防水部件,
所述防水部件配置于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的周围,
所述防水部件介于所述护线套与所述电池组壳体之间。
[15]、根据[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基座包括保持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具有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周围部。
[16]、根据[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由硬质材料构成。
[17]、根据[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一盖部件。
[18]、根据[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第二盖部件,所述第二盖部件覆盖所述池部,并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19]、根据[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三盖部件,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一体成型体,所述一体成型体由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盖部件一体成型而成,
所述一体成型体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20]、根据[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由支承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支承结构体构成。
[2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11]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以作为电力供给源。
[22]、一种电动车辆,具备:
[11]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转换部,将从所述电池组供给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
驱动部,根据所述驱动力进行驱动;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电池组的使用状态进行控制。
[23]、一种蓄电系统,具备:
[11]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从所述电池组供给电力的一个或多个以上的电气设备;以及
控制部,对从所述电池组向该电器设备的电力供给进行控制。
[24]、一种电动工具,具备:
[11]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以及
从所述电池组供给电力的可动部。
附图标记说明:
1、101、201、301...护线套;601、701、801、901...电池组;2、102、202、302...基座;3...第一盖部件(线缆固定部);4...池部;5...孔(基座);6...孔(第一盖部件);8...树脂剂;103...第二盖部件(线缆固定部);203...第三盖部件(线缆固定部);220...一体成型体;303...支承结构体(线缆固定部)。

Claims (19)

1.一种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
所述基座还具备池部,
在所述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所述树脂剂固化,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防水部件,
所述防水部件配置于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池部具备外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供所述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基座包括保持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保持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具有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周围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由硬质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一盖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第二盖部件,所述第二盖部件覆盖所述池部,并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三盖部件,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一体成型体,所述一体成型体由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盖部件一体成型而成,
所述一体成型体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由支承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支承结构体构成。
10.一种电池组,至少具备电池单体和收纳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池组壳体,
所述电池组壳体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引出孔,
在所述引出孔中配置有护线套,
所述护线套具备基座和固定线缆的线缆固定部,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具有供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孔,
所述基座还具备池部,在所述池部中浇注树脂剂并使所述树脂剂固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池部具备外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供所述线缆插穿的至少一个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防水部件,
所述防水部件配置于基座的与形成有所述池部的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的周围,
所述防水部件介于所述护线套与所述电池组壳体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基座和所述线缆固定部分别由硬质材料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一盖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第二盖部件,所述第二盖部件覆盖所述池部,并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是覆盖所述池部的第三盖部件,
所述护线套还具备一体成型体,所述一体成型体由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盖部件一体成型而成,
所述一体成型体具有浇注所述树脂剂的开口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线缆固定部由支承所述线缆的至少一个支承结构体构成。
19.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以作为电力供给源。
CN201780030777.4A 2016-06-16 2017-04-25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2199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0276 2016-06-16
JP2016120276 2016-06-16
PCT/JP2017/016378 WO2017217120A1 (ja) 2016-06-16 2017-04-25 グロメット、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9911A CN109219911A (zh) 2019-01-15
CN109219911B true CN109219911B (zh) 2021-01-29

Family

ID=6066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0777.4A Active CN109219911B (zh) 2016-06-16 2017-04-25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8525B2 (zh)
JP (1) JP6471832B2 (zh)
CN (1) CN109219911B (zh)
WO (1) WO2017217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3494U1 (de) * 2016-06-30 2017-07-06 Conta-Clip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Kabelwanddurchführung und Bausatz
WO2019230490A1 (ja) * 2018-05-28 2019-12-0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振動検出センサ
JP7331493B2 (ja) * 2019-06-27 2023-08-23 サクサ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USD946380S1 (en) * 2019-12-20 2022-03-22 Raymond & Lae Engineering, Inc. Rectangular floor grommet
USD946381S1 (en) * 2019-12-20 2022-03-22 Raymond & Lae Engineering, Inc. Round floor grommet
CN115461950A (zh) * 2020-05-13 2022-12-09 Gaf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电缆穿透件
CN212231033U (zh) * 2020-07-01 2020-12-25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线缆引出系统
US11674711B2 (en) * 2020-07-13 2023-06-13 Watts Regulator Co. HVAC controller assemblies including air flow intrusion barriers
CN112564002B (zh) * 2020-12-09 2022-10-21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线束过壁密封结构以及特种车辆
DE102021123312A1 (de) 2021-09-09 2023-03-09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Batterie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1875A (en) * 1972-08-07 1974-02-12 C Koehler Underwater wet cell battery case
JPS6229723U (zh) * 1985-08-05 1987-02-23
JPS6413188U (zh) * 1987-07-13 1989-01-24
JP2508107B2 (ja) 1987-07-15 1996-06-19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三相接地形計器用変圧器の系統電荷放電試験方法
DE9316279U1 (de) * 1993-10-25 1994-01-13 Striebel & John Gmbh & Co Kg Kabeldurchführung
JP2823037B2 (ja) 1993-11-11 1998-11-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保持ケース
JPH0974646A (ja) * 1995-09-08 1997-03-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スペーサーおよび該スペーサーを用い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JPH09259672A (ja) 1996-03-25 1997-10-0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グロメット
JP3654555B2 (ja) 1998-02-13 2005-06-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止水グロメット
JPH11354943A (ja) 1998-06-04 1999-12-24 Koyo Seiko Co Ltd 配線固定装置
JP4220880B2 (ja) * 2003-10-17 2009-02-0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型端子台ユニット
US8872025B2 (en) * 2011-03-16 2014-10-28 Jtekt Corporation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unit
JP5772742B2 (ja) * 2012-07-04 2015-09-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電線保持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355994B2 (ja) * 2014-07-09 2018-07-11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制御装置の防水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71832B2 (ja) 2019-02-20
US20190123540A1 (en) 2019-04-25
JPWO2017217120A1 (ja) 2018-11-22
US11088525B2 (en) 2021-08-10
WO2017217120A1 (ja) 2017-12-21
CN109219911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9911B (zh)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US11183730B2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323736B2 (ja) 放熱ベースと電子装置
US11289749B2 (en)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vehicle, power tool,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JP5433378B2 (ja) 電池電源装置
CN109804484B (zh) 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电动工具及电力存储系统
JP5618895B2 (ja) 電池電源装置
KR101264854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모듈의 전압센싱 커넥터모듈
CN102903876B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包
CN113328189A (zh) 一种电池组以及用电设备
CN104981972A (zh) 逆变器一体式电动压缩机
CN209344964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水冷电机系统
KR20130012459A (ko) 자동차용 고전압 이차전지의 접지구조
CN217158301U (zh) 供电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CN214797597U (zh) 一种电池组以及用电设备
US11201008B2 (en) Electrical assembly compris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CN216960526U (zh) 一种逆变器壳体及其逆变器
CN212579643U (zh) 一种具有高防护性能的小功率非车载充电机
CN211907201U (zh) 无线充电线圈模组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2587709U (zh) WiFi天线结构
CN215342870U (zh) 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KR20210120217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모듈
CN115954153A (zh) 连接器、液冷线缆组件以及动力电池的快充设备
EP3931418A1 (en) Inductively powered door locks and retrofit kits for battery powered door loc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