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2929A - 导电性构件、带电、转印、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导电性构件、带电、转印、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2929A
CN109212929A CN201810198088.0A CN201810198088A CN109212929A CN 109212929 A CN109212929 A CN 109212929A CN 201810198088 A CN201810198088 A CN 201810198088A CN 109212929 A CN109212929 A CN 109212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lectroconductive member
elastic layer
image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80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泊省吾
田川祐树
小野雅人
六反実
田中佑马
濑古真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12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29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33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charging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带电装置、转印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导电性构件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导电性构件包括:导电性基材;以及配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上,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含有包含表氯醇橡胶的弹性材料以及层状无机化合物,且氯离子的游离量为1μg/g以上、80μg/g以下。

Description

导电性构件、带电、转印、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性构件、带电装置、转印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是通过带电及曝光而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利用带电的色粉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色粉图像,将色粉图像转印到纸等记录介质上并进行定影,由此形成图像。在进行所述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内,搭载有进行带电、曝光、转印等各步骤的构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导电性辊,所述导电性辊使用“一种导电性发泡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表氯醇橡胶100重量份,调配有2重量份~10重量份的4,4′-氧代双(苯磺酰肼)(4,4′-oxybis(benzenesulphonyl hydrazide))、3重量份~7重量份的防老化剂、1重量份~5重量份的水滑石(hydrotalcite)。”。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导电性辊,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橡胶组合物成形为辊状而成,所述橡胶组合物使用单独包含表氯醇橡胶、或包含表氯醇橡胶与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混合物的橡胶成分,相对于所述橡胶成分100重量份,以0.2重量份以上、2重量份以下的比例调配有胍(guanidine)系硫化促进剂,以3重量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的比例调配有化学发泡剂,并且,相对于所述表氯醇橡胶的重量,以1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的比例调配有水滑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051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233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果对具有包含表氯醇橡胶且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导电性构件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则有时会产生电阻上升。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其具有包含表氯醇橡胶且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与不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或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80μg/g的情况相比,所述导电性构件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所述课题可利用以下手段解决。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导电性构件,包括:
导电性基材;以及
导电性弹性层,配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上,以离子导电为主体,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含有包含表氯醇橡胶的弹性材料以及层状无机化合物,且氯离子的游离量为1μg/g以上、80μg/g以下。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中
所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为层状双氢氧化物。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中
所述氯离子的游离量为5μg/g以上、60μg/g以下。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中
所述氯离子的游离量为10μg/g以上、40μg/g以下。
技术方案5的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中
相对于所述弹性材料100质量份,所述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为1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
技术方案6的发明为根据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中
相对于所述弹性材料100质量份,所述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
技术方案7的发明为一种带电装置,
其包括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使被带电体带电的带电构件。
技术方案8的发明为一种转印装置,
其包括根据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使转印物转印到被转印体的转印构件。
技术方案9的发明为一种处理盒,
其包括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带电装置,且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拆装。
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为一种处理盒,
其包括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转印装置,且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拆装。
技术方案11的发明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保持体;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带电装置,使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带电的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利用包含色粉的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以及
转印装置,将所述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保持体;
带电装置,使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带电的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利用包含色粉的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以及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转印装置,将所述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其具有包含表氯醇橡胶且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与不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或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80μg/g的情况相比,所述导电性构件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其与使用云母作为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相比,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其与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60μg/g的情况相比,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其与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40μg/g的情况相比,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其与不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或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80μg/g的情况相比,即便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而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为1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也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提供一种导电性构件,其与不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或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80μg/g的情况相比,即便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而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也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7、9或11的发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包括所述带电装置的处理盒或包括所述带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带电装置包括如下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带电构件:所述导电性构件具有包含表氯醇橡胶且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与不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或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80μg/g的情况相比,所述导电性构件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8、10或12的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包括所述转印装置的处理盒或包括所述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转印装置包括如下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转印构件:所述导电性构件具有包含表氯醇橡胶且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与不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或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超过80μg/g的情况相比,所述导电性构件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且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符号的说明
210:图像形成装置
211:图像形成装置本体
212:收容部
214:图像形成部
216:搬送部
218:排出部
220:控制部
222:图像形成单元
222A:壳体
222Y、222M、222C、222K:图像形成单元
223:带电装置
223A:带电辊
224:中间转印带
226:第一转印辊
228:第二转印辊
232:感光体
236:曝光装置
238:显影装置
238A:显影剂供给体
238B:搬送构件
240:去除构件
242、244:卷绕辊
246:送出辊
248:搬送路径
250:搬送辊
252:排出辊
264:加热辊
264B:加热源
266:加压辊
260:定影装置
310:导电性构件
312:导电性基材
314:导电性弹性层
316:表面处理层
P:记录介质
UP: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当存在多种与成分相当的物质时,只要无特别说明,则成分的量是指多种物质的合计量。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导电性”,是指在常温常湿环境(22℃、55%RH环境)下的体积电阻率为1014Ω·cm以下。
<导电性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包括:导电性基材;以及导电性弹性层,配置于导电性基材上,以离子导电为主体,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含有包含表氯醇橡胶的弹性材料以及层状无机化合物,且氯离子(chlorine ion)的游离量为1μg/g以上、80μg/g以下。
此处,在包含表氯醇橡胶(以下也称为“ECO(epichlorohydrin rubber)”)的导电性弹性层中,因成形时的硫化等,配位于ECO的侧链的氯(Cl)有时会脱离而氯离子游离。而且,如果对具有包含游离的氯离子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导电性构件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则氯离子会偏向存在于导电性弹性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偏向存在的氯离子阻碍电子的授受。因此,在具有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导电性构件中,因所述偏向存在的氯离子导致的电子授受的阻碍而产生电阻上升。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中,将包含表氯醇橡胶以及层状无机化合物且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中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设为1μg/g以上、80μg/g以下。通过将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抑制为80μg/g以下,即便氯离子偏向存在于导电性弹性层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电子的授受也不易被氯离子阻碍。此外,通过导电性弹性层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游离的氯离子变得难以在厚度方向上移动,氯离子的偏向存在本身受到抑制,由此,电子的授受不易被氯离子阻碍。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抑制在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中,通过将包含表氯醇橡胶以及层状无机化合物且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中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设为1μg/g以上,高温高湿环境下(例如35℃、85%RH环境下)的过度的电阻降低得到抑制。如果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过度减少,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例如35℃、85%RH环境下),有时水分会表现出导电功能,且导电性弹性层的电阻过度降低。在将导电性构件应用于带电构件或转印构件的情况下,如果产生导电性弹性层的电阻降低,则在感光体的针孔(pinhole)形成部、感光体的异物附着部、导光体的薄膜部等中,有时因局部的电荷集中(漏电(leak))而产生电压下降,从而产生由带电不良导致的色点,或者因无法获得对转印色粉而言充足的电场等而产生由转印不良导致的浓度不均。由此,将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量设为1μg/g以上。
再者,即便是包含表氯醇橡胶的导电性构件,但如果是具有包含电子导电性的导电剂(碳黑等)且以电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导电性构件,则虽然因偏向存在的氯离子而电子授受受到阻碍,但具有由电子导电性的导电剂形成的导电通道,因此也难以产生电阻上升。再者,专利文献1的半导电性辊相当于具有以电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导电性构件。
此处,所谓“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表示将导电性构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28℃、85%RH环境下)保管10小时后的导电性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与将导电性构件在低温低湿环境下(10℃、15%RH)保管10小时后的导电性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差为0.8logΩ·cm以上的导电性弹性层。
再者,如果所述体积电阻率差小于0.8logΩ·cm,则相当于以电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
导电性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自导电性构件的导电性弹性层中,采取导电性弹性层的具有相同厚度的测定试样。对所述测定试样,依照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 6911(1995),使用测定夹具(MPC探针(probe)UR-SS:三菱化学(Mitsubishi ChemicalAnalytech)公司制造)与高电阻测定器(R8340A数字高电阻/微小电流计:爱德万(Advantest)公司制造)来测定体积电阻率。具体而言,对测定试样施加30秒以电场(施加电压/测定试样)成为1000V/cm的方式进行了调节的电压后,根据其中流动的电流值,使用下述式来算出体积电阻率。测定环境设为常温常湿环境(22℃、55%RH环境)。
体积电阻率(Ω·cm)=(0.07×施加电压(V))/(电流值(A)×测定试样厚度(cm))
再者,导电性弹性层(测定试样)的厚度使用三高电子(Sanko Electronic)公司制造的涡流式膜厚计CTR-1500E来测定。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的一例的概略剖面图。再者,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310例如为辊构件,具有:圆筒状或圆柱状的导电性基材312(轴(shaft))、配置于导电性基材312的外周面的导电性弹性层314、以及对导电性弹性层314的表层进行处理而成的表面处理层316。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也可为带(belt)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310并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为不具有表面处理层316的方式,即,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310也可为包括导电性基材312以及导电性弹性层314的方式。
另外,导电性构件310也可为设有配置于导电性弹性层314与导电性基材312之间的中间层(例如粘接层)、配置于导电性弹性层314与表面处理层316之间的电阻调整层或防转移层的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310的详情进行说明。再者,省略符号来进行说明。
(导电性基材)
对导电性基材进行说明。
作为导电性基材,例如可使用由铝、铜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利用铬、镍等实施了金属镀敷处理的铁;导电性的树脂等导电性的材质构成的基材。
导电性基材作为带电辊的电极及支撑构件发挥功能,作为其材质,例如可列举铁(快削钢等)、铜、黄铜、不锈钢、铝、镍等金属。作为导电性基材,还可列举在外周面实施了镀敷处理的构件(树脂构件、陶瓷构件等)、分散有导电剂的构件(树脂构件、陶瓷构件等)等。导电性基材可为中空状的构件(筒状构件),也可为非中空状的构件。
(弹性层)
对导电性弹性层进行说明。
导电性弹性层为以离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而且,导电性弹性层含有弹性材料以及层状无机化合物。导电性弹性层视需要而含有离子导电剂、其他添加剂等。
再者,导电性弹性层可为发泡弹性层,也可为非发泡弹性层。
-氯离子的游离量-
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为1μg/g以上、80μg/g以下,但优选为5μg/g以上、60μg/g以下,更优选为10μg/g以上、40μg/g以下。
为了将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设为所述范围,可通过清洗的导入、硫化温度的低温化等。例如,如果延长清洗时间、清洗后的干燥时间,则有氯离子的游离量降低的倾向。另外,如果将形成导电性弹性层时的硫化温度加以低温化,则有氯离子的游离量降低的倾向。
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自导电性构件的导电性弹性层中采集0.5g的试样。将0.5g的试样投入至脂制容器中,并在脂制容器中加入100mL的超纯水(0.058μS/cm),浸渍30分钟,以萃取离子成分。将萃取液稀释50倍,注入至离子色谱仪(ion chromatography)(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Fisher Scientific)制造,ICS-2100)来对氯离子进行测定。管柱使用AS-19(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制造),溶离液使用氢氧化钾,且以流速1.0mL/min进行送液。然后,使用导电率检测器,通过使用了包含氯离子的混合标准溶液(关东化学(KantoChemical),阴离子混合标准液I)的绝对校准曲线法对氯离子进行定量,从而求出氯离子量。
对自导电性构件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及中央部采取的3种试样实施所述操作,将其平均值设为氯离子的游离量。
-弹性材料-
弹性材料包含表氯醇橡胶(epichlorohydrin rubber)。弹性材料也可包含表氯醇橡胶以外的其他弹性材料。
其中,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的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尤其优选为7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最优选为9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
作为表氯醇橡胶,例如可列举:表氯醇均聚橡胶、表氯醇共聚橡胶(表氯醇-环氧乙烷共聚橡胶、表氯醇-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橡胶、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橡胶等)、这些的混合橡胶等。
作为其他弹性材料,可列举:异戊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聚氨基甲酸酯、硅酮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ethylenepropylene rubber)、表氯醇-环氧乙烷共聚橡胶、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橡胶、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橡胶(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EPDM)、丙烯腈-丁二烯共聚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天然橡胶、这些的混合橡胶等。
-层状无机化合物-
作为层状无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粘土矿物,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层状双氢氧化物、云母类(云母(mica))、高岭土(kaolin)类、蒙皂石(smectite)类、滑石、叶腊石(pyrophyllite)、蛭石(vermiculite)等。
导电性弹性层可包含仅一种层状无机化合物,也可包含两种以上,但就抑制电阻上升的观点而言,优选为其中包含层状双氢氧化物。如果包含层状双氢氧化物作为层状无机化合物,则所述电阻上升进一步得到抑制,其理由虽未确定,但可推测原因在于:通过层状双氢氧化物具有阴离子交换性,氯离子被捕获至层状双氢氧化物。另外,推测:捕获了氯离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自身难以在导电性弹性层内移动,因此,即便与例如使用作为吸酸剂的氧化镁来代替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情况相比,也进一步抑制了氯离子的偏向存在。
此处,所谓层状双氢氧化物,是指二价的金属与三价的金属的氢氧化物复合而形成有层叠结构的层状无机化合物。层状双氢氧化物例如由下述式表示。
式:[M2+ 1-aM3+ a(OH)2][(An-)a/n·mH2O]
所述式中,M2+表示二价的金属离子,M3+表示三价的金属离子,An-表示n价的阴离子,0<a<1,m>0。
所述式中,作为“M2+”所表示的二价的金属离子,例如可列举:Mg2+、Mn2+、Fe2+、Co2+、Ni2+、Cu2+、Zn2+、Ca2+等。
所述式中,作为“M3+”所表示的三价的金属离子,例如可列举:Al3+、Cr3+、Fe3+、Co3+、In3+等。
所述式中,作为“An”所表示的阴离子,例如可列举:OH-、F-、Fe(CN)6 3-、Cl-、Br-、NO2 -、NO3 -、CO3 2-、PO4 3-、SO4 2-等。
作为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水滑石(Hydrotalcite)、水碳铝镁石(Manasscite)、碳铝镁钠钒(Motukoreaite)、菱水碳铬镁石(Stichtite)、水碳铁镁石(Sjogrenite)、水碳铬镁石(Barbertonite)、菱水碳铁镁石(Pyroaurite)、伊欧麦特(Iomaite)、氯镁铝石(Chlormagaluminite)、水铝钙石(Hydrocalumite)、绿锈1(GreenRust1)、铁铝蛇纹石(Berthierine)、水铝镍石(Takovite)、水碳铁镍石(Reevesite)、镍铁钒(Honessite)、镍锌水滑石(Eardlyite)、羟镁铝石(Meixnerite)。
作为层状双氢氧化物,这些中优选为包含Mg2+作为二价的金属离子且包含Al3+作为三价的金属离子的Mg-Al系层状双氢氧化物。另外,Mg-Al系层状双氢氧化物中,更优选为包含CO3 2-作为阴离子者,其中进而优选为水滑石。
另外,上述式中,a优选为1/3以下,更优选为0.20以上、0.33以下。另外,上述式中,m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
再者,作为云母类,例如可列举:金云母、黑云母、白云母(Muscovite)、钠云母(Paragonite)、绿脆云母(Clintonite)、珍珠云母(Margarite)等。
另外,作为高岭土类,例如可列举:高岭石(kaolinite)、地开石(dickite)、埃洛石(halloysite)等。
另外,作为蒙皂石类,例如可列举皂石(saponite)、水辉石(hectorite)、锌蒙脱石(sauconite)、斯蒂文石(stevensite)、蒙脱石(montmorillonite)、贝得石(beidellite)、绿脱石(nontronite)等。
作为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例如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可列举0.5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20质量份以下。
如果将导电性弹性层大量包含层状无机化合物的导电性构件以与像保持体接触的状态保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例如45℃、85%RH环境下),则压缩所造成的变形有时难以恢复。而且,如果使用具有在保管后未恢复的变形(unrecovered strain)(以下也称为“压缩永久变形(compression permanent strain)”)的导电性构件来进行图像形成,则有时会在图像中产生条纹状的图像缺陷。
而且,通过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所述范围,与较所述范围更多的情况相比,起因于压缩永久变形的条纹状的图像缺陷得到抑制,与较所述范围更少的情况相比,由氯离子导致的电子授受的阻碍所引起的电阻上升得到抑制。
-离子导电剂-
作为离子导电剂,例如可列举:四级铵盐(例如月桂基三甲基铵、硬脂基三甲基铵、十八烷基三甲基铵(octadecyltrimethyl ammonium)、十二烷基三甲基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或改性脂肪酸·二甲基乙基铵的过氯酸盐、氯酸盐、氟硼酸盐、硫酸盐、乙基硫酸盐(ethosulfate)、溴化苄基盐或氯化苄基盐)、脂肪族磺酸盐、高级醇硫酸酯盐、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硫酸酯盐、高级醇磷酸酯盐、高级醇环氧乙烷加成磷酸酯盐、甜菜碱、高级醇环氧乙烷、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脂肪酸酯等。离子导电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离子导电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3.0质量份以下。
-其他添加剂-
作为其他添加剂,例如可列举软化剂、塑化剂、硬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偶合剂、填充剂(二氧化硅、碳酸钙等)等通常弹性层中可添加的材料。
-导电性弹性层的特性-
导电性弹性层中的导电性基材侧的面(以下也称为“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可为7μm以上、30μm以下(或10μm以上、20μm以下)。如果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为所述范围,则在高温高湿保管后形状难以发生变化的方面有利。另一方面,在导电性弹性层与导电性基材的界面中,导通性降低,导电性构件的电阻降低的倾向变高。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中,即便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为所述范围,也易于抑制在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在导电性弹性层为发泡弹性层的情况下,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设为形成于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皮层的表面粗糙度Rz。
将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设为所述范围的方法例如如下所述。准备具有表面粗糙度为Rz的外周面的导电性基材,所述表面粗糙度为Rz的外周面赋予目标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接着,在导电性基材的外周面挤出成形导电性弹性层。接着,自带有导电性弹性层的导电性基材的端部吹入空气,将筒状的导电性弹性层拆下。接着,在取出的筒状的导电性弹性层中嵌入另一导电性基材。
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沿导电性构件的轴方向,在导电性弹性层中切入两条到达导电性基材为止的切口。将两条切口间的导电性弹性层以导电性弹性层的表面性状不发生变化的方式自导电性基材缓缓剥离,以采取测定试样。相对于测定试样中的相当于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面,沿相当于导电性构件的轴向的方向测定表面粗糙度Rz。
另外,也可利用以下方法来测定表面粗糙度Rz。自导电性构件的端部吹入空气。接着,将在中心部开孔的状态下的导电性弹性层自导电性基材拆下。接着,将拆下的筒状的导电性弹性层对半切开。相对于切开的导电性弹性层的相当于内周面的面,沿相当于导电性构件的轴向的方向测定表面粗糙度Rz。
而且,表面粗糙度Rz的测定是使用表面粗糙度计萨夫考姆(SURFCOM)1400A(东京精密公司制造),依据JIS B0601-1994,在将评价长度Ln设为4mm、将基准长度L设为0.8mm、截断值设为0.8mm的测定条件下进行。
导电性弹性层的厚度优选设为1mm以上、10mm以下,更优选设为2mm以上、5mm以下。
而且,导电性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3Ω·cm以上、1014Ω·cm以下。
(表面处理层)
表面处理层例如为在弹性层的表层含浸有树脂等的层(即,将在气泡中含浸有树脂等的弹性层的表层设为表面处理层的方式)。
表面处理层可为使包含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表面处理液含浸于弹性层的表层,并使表面处理液(异氰酸酯)硬化而得的层。
表面处理层以自表面向内部逐渐变得稀疏的方式与弹性层的表层一体地形成。利用表面处理层来抑制塑化剂等污染物质向带电构件的表面的转移,从而成为对像保持体的污染性低的带电构件。
作为用以形成表面处理层的表面处理液,可列举包含异氰酸酯化合物与有机溶剂,进而视需要包含导电剂的表面处理液。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2,6-甲苯二异氰酸酯(2,6-tolylenediisocyanate,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apa-phenylene diisocyanate,PPDI)、1,5-萘二异氰酸酯(1,5-naphthalene diisocyanate,NDI)及3,3-二甲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3,3-dimethyldiphenyl-4,4′-diisocyanate,TODI)、以及这些的多聚物及这些的改性物等。
作为导电剂,例如可列举科琴黑(Ketjen black)、乙炔黑(acetylene black)等碳黑;热分解碳、石墨;铝、铜、镍、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对绝缘物质的表面进行了导电化处理的物质;等的粉末。这些中,作为导电剂而优选为碳黑。
导电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异氰酸酯化合物,导电剂的含量优选为2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如果导电剂的含量为所述范围,则易于发挥有效的带电特性。另外,导电剂自表面处理层的脱离得到抑制。
有机溶剂并无特别限定,可列举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苯等有机溶剂。
此处,作为使表面处理液含浸于弹性层的表层的方法,可列举:将带有弹性层的导电性基材浸渍于表面处理液的方法、通过喷雾等将表面处理液涂布于弹性层上的方法等。在表面处理液中的浸渍时间、利用喷雾的喷附次数、或表面处理液的量适当调节即可。
再者,也可设置表面层来代替表面处理层。例如,表面层为在弹性层上独立设置的层,且为包含树脂的层。表面层视需要可包含其他添加剂等。
-树脂-
作为树脂,例如可列举:丙烯酸树脂、氟改性丙烯酸树脂、硅酮改性丙烯酸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酰胺树脂、共聚尼龙、聚氨基甲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亚胺树脂、环氧树脂、硅酮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丁缩醛树脂、聚乙烯乙缩醛树脂、乙烯四氟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乙烯基树脂、聚芳酯树脂、聚噻吩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PET)、氟树脂(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四氟化乙烯树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olyfluoroalkoxy,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luorinatedethylene propylene,FEP)等)。另外,树脂优选为利用硬化剂或催化剂对硬化性树脂进行了硬化或交联而得的树脂。
此处,共聚尼龙为包含610尼龙、11尼龙、12尼龙内的任一种或多种来作为聚合单元的共聚物。再者,共聚尼龙中也可包含6尼龙、66尼龙等其他聚合单元。
这些中,就抑制表面层的污染的方面而言,作为树脂,优选为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四氟化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更优选为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难以因与被带电体(例如像保持体)的接触而引起摩擦带电,从而容易抑制色粉、外部添加剂的附着。
作为聚酰胺树脂,可列举福本修的聚酰胺树脂手册(日刊工业新闻(Nikkan KogyoShinbun)公司)中记述的聚酰胺树脂。这些中,作为聚酰胺树脂,尤其就抑制表面层316的污染的方面而言,优选为醇可溶性聚酰胺,更优选为烷氧基甲基化聚酰胺(烷氧基甲基化尼龙),进而优选为甲氧基甲基化聚酰胺(甲氧甲基化尼龙)。
再者,就提高表面层的机械强度、抑制表面层的龟裂的产生的方面而言,树脂也可具有交联结构。
-其他添加剂-
作为其他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导电剂、填充剂、硬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偶合剂等通常表面层中可添加的周知添加剂。
表面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01μm以上、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2μm以上、25μm以下。
表面层的厚度为利用以下方法测定的值。使用对表面层进行切割而得的试样,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表面层剖面进行10点测定并加以平均,由此来算出表面层的厚度。
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理想的是103Ω·cm以上、1014Ω·cm以下的范围。
再者,表面层的体积电阻率为利用与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相同的方法测定的值。
(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用途的构件(使像保持体带电的带电构件、将色粉图像转印于记录介质或中间转印体的转印构件、记录介质搬送构件、中间转印体等)。也可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用途以外的构件(使被带电体带电的带电构件、将转印物转印于被转印体的转印构件等)。
[图像形成装置/带电装置/转印装置/处理盒]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保持体;带电装置,使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带电的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利用包含色粉的显影剂对形成于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以及转印装置,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而且,带电装置应用包括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使像保持体(被带电体的一例)带电的带电构件的带电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
另外,转印装置应用包括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使色粉图像(转印物的一例)转印到记录介质(被转印体的一例)的转印构件的转印装置(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process cartridge)例如在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拆装,且包括使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装置、及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转印装置的至少一者。而且,作为带电装置,应用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电装置。另外,作为转印装置,应用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视需要可包括选自由以下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像保持体、在带电的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利用色粉对形成于像保持体的表面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装置、将形成于像保持体的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转印装置、及对像保持体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
接着,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再者,图中所示的箭头UP表示铅垂方向上方。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10包括在内部收容各构成零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11。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11的内部设有:收容纸张等记录介质P的收容部212、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14、自收容部212向图像形成部214搬送记录介质P的搬送部216、以及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10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220。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211的上部,设有供利用图像形成部214而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的排出部218。
图像形成部214包括: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各色色粉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M、图像形成单元222C、图像形成单元222K(以下表示为222Y~222K);供利用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而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的中间转印带224(被转印物的一例);将利用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而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4的第一转印辊226(转印辊的一例);以及将利用第一转印辊226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4的色粉图像自中间转印带224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第二转印辊228(转印构件的一例)。再者,图像形成部214并不限于所述构成,也可为其他构成,只要为在记录介质P(转印物的一例)上形成图像的构成即可。
此处,由中间转印带224、第一转印辊226及第二转印辊228组成的单元相当于转印装置的一例。再者,所述单元可形成为盒(处理盒)。
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在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的状态下并列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210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另外,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分别具有朝向一个方向(例如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体232(像保持体的一例)。再者,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同样地构成,因此,在图3中,省略了图像形成单元222M、图像形成单元222C、图像形成单元222K的各部的符号。
在各感光体232的周围,自感光体23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起依序设有:具有使感光体232带电的带电辊223A(带电构件的一例)的带电装置223、对利用带电装置223而带电的感光体232进行曝光而在感光体232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236(静电潜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对利用曝光装置236而形成于感光体232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装置238、以及与感光体232接触而将残留于感光体232的色粉去除的去除构件(清洁刮板等)240。
此处,感光体232、带电装置223、曝光装置236、显影装置238及去除构件240利用壳体(框体)222A而一体地得到保持并形成为盒(处理盒)。
曝光装置236应用的是自扫描型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打印头。再者,曝光装置236可为自光源经由多面反射镜对感光体232进行曝光的光学系统的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236基于自控制部220发送的图像信号来形成潜像。作为自控制部220发送的图像信号,例如有控制部220自外部装置获取的图像信号。
显影装置238包括向感光体232供给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体238A、以及对向显影剂供给体238A赋予的显影剂一边进行搅拌一边加以搬送的多个搬送构件238B。
中间转印带224形成为环状,并且配置于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的上侧。在中间转印带224的内周侧,设有供中间转印带224卷绕的卷绕辊242、卷绕辊244。中间转印带224通过卷绕辊242、卷绕辊244的任一者旋转驱动而一边与感光体232接触一边向一个方向(例如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旋转)。再者,卷绕辊242成为与第二转印辊228对向的对向辊。
第一转印辊226隔着中间转印带224与感光体232对向。第一转印辊226与感光体232之间成为将形成于感光体232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4的第一转印位置。
第二转印辊228隔着中间转印带224与卷绕辊242对向。第二转印辊228与卷绕辊242之间成为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4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第二转印位置。
搬送部216中设有:将收容部212中收容的记录介质P送出的送出辊246、对被送出辊246送出的记录介质P进行搬送的搬送路径248、以及沿搬送路径248配置并向第二转印位置搬送由送出辊246送出的记录介质P的多个搬送辊250。
在较第二转印装置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设有使利用图像形成部214而形成于记录介质P的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定影装置260。
定影装置260中设有:对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加热辊264、以及作为加压构件一例的加压辊266。在加热辊264的内部包括加热源264B。
在较定影装置260更靠搬送方向下游侧,设有将色粉图像经定影的记录介质P向排出部218排出的排出辊252。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210中的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210中,将自收容部212由送出辊246送出的记录介质P利用多个搬送辊250送入至第二转印位置。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中,利用带电装置223而带电的感光体232经曝光装置236曝光,从而在感光体232形成潜像。利用显影装置238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体232形成色粉图像。在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中形成的各色的色粉图像在第一转印位置处被叠置于中间转印带224,从而形成彩色图像。然后,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24的彩色图像在第二转印位置处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
向定影装置260搬送转印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P,并利用定影装置260对经转印的色粉图像进行定影。色粉图像经定影的记录介质P利用排出辊252而排出至排出部218。以如上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动作。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10并不限于所述构成,例如也可采用将形成于图像形成单元222Y~图像形成单元222K的各感光体232的色粉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等周知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所述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再者,文中的“份”、“%”只要无特别说明则为质量基准。
<实施例1>
(弹性辊的制作)
利用开放式辊(open roll)对下述混合物进行混炼而获得橡胶捏炼材A后,对橡胶捏炼材A与表面粗糙度Rz为0.8μm的SUS制且直径为6mm的轴同时进行挤出而成形为圆筒形状的辊。继而,对圆筒形状的辊以160℃进行30分钟加热而使其硫化。
继而,向圆筒形状的辊的轴中吹入空气,将硫化后的橡胶拔出,并切断为长度224mm。
继而,在硫化后的橡胶的中心部的孔中插入表面粗糙度Rz为0.4μm的SUS制且直径为6mm的轴(导电性基材的一例),对辊的外周面进行研磨而获得外径为9mm(弹性层厚1.5mm)的弹性辊(在轴的外周面形成有导电性弹性层的辊)。
-混合物的组成-
·橡胶材·········100质量份
(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橡胶:CG102(大阪曹达(OsakaSoda)公司制造60%)、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230SV(40%;JSR公司制造))
·碳黑(#55:旭碳公司制造)····15质量份
·硫化剂(硫)200网目:鹤见化学工业公司制造····1质量份
·硫化促进剂(诺克塞拉(Nocceler)DM:大内新兴化学工业公司制造)
··1.5质量份
·硫化促进剂(诺克塞拉(Nocceler)TET:大内新兴化学工业公司制造)
··1.0质量份
·氧化锌(锌白1号:正同化学工业公司制造)····5质量份
·碳酸钙(怀通(Whiton)SSB:白石钙)···10质量份
·硬脂酸(硬脂酸S:花王公司制造)····1质量份
·层状无机化合物(水滑石,斯塔比艾斯(STABIACE)HT-1:堺化学公司制造)
··20质量份
(弹性辊的清洗)
接着,利用加入了1μS/cm的纯水(20℃)的超声波清洗机对研磨后的弹性辊进行40分钟清洗并自水中取出,使其以120rpm旋转1分钟后,利用105℃的烘箱进行15分钟干燥。
(表面处理层的形成)
将清洗后的弹性辊在异氰酸酯化合物溶液(住友拜恩(Sumitomo Bayem)公司制造:3100(商品名))中浸渍15秒。其后,在室温下干燥15分钟,并利用干燥炉以140℃干燥15分钟。由此,在弹性层的表层形成表面处理层。
经过上述步骤而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2>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2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3>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6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4>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10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5>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10分钟、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0.5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6>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10分钟、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1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7>
除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8>
除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30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9>
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10分钟,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种类变更为云母(白云母,A-21S:山口云母(Yamaguchi Mica)公司制造),并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10>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3分钟、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3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11>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1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12>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8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实施例13>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20分钟、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40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比较例1>
除不实施弹性辊的清洗且将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设为1质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比较例2>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20分钟且不调配层状无机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比较例3>
除不实施弹性辊的清洗且不调配层状无机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比较例4>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1分钟且使用1质量份的氧化镁(协和麦格(Kyowamag)MF150:协和化学工业(Kyowa Chemical Industry)公司制造)来代替层状无机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比较例5>
除将弹性辊的清洗时间设为12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比较例6>
除不调配层状无机化合物以外,与橡胶捏炼材A同样地获得橡胶捏炼材B。对所述橡胶捏炼材B与表面粗糙度Rz为3.0μm的SUS制且直径为6mm的轴同时进行挤出,且不进行弹性辊的清洗,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获得未实施弹性辊的清洗的导电性辊。
<比较例7>
除将与橡胶捏炼材B同时挤出的SUS制轴的粗糙度Rz自3.0μm变更为0.6μm以外,与比较例6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参考例1>
使用添加有两种碳黑(商品名:粒状乙炔黑(电气化学(Denk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10质量份),商品名:旭热(Asahi Thermal)FT(旭碳(Asahi Carbo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50质量份))来代替碳黑(#55:旭碳公司制造)的橡胶捏炼材A,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获得导电性辊。
<测定>
关于各例中所获得的导电性辊,按照已述的方法来测定:1)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表述为弹性层的“氯离子量”)、2)导电性弹性层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表中表述为“内周面的Rz”)、及3)将导电性辊在高温高湿环境下(35℃、85%RH环境下)保管10小时后的导电性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与将导电性辊在低温低湿环境下(15℃、10%RH)保管10小时后的导电性弹性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差(表中表述为“环境依存性”)。
另外,关于导电性辊中的轴与导电性弹性层的密接力(表中表述为“密接力”),如下所述般进行测定。
在辊的距端部20mm的位置处,沿周向切入切口,使端部20mm的橡胶相对于其他橡胶而独立。其后,在具有与辊外径相同的内径的宽度20mm的金属套圈(collar)的内侧附上粘接剂,并插入所述独立的端部20mm的橡胶中,在放置1天直至粘接剂变干后,利用转矩限制器(torque limiter)来测定在将轴固定而转动金属套圈的情况下金属套圈开始转动时的负荷。
<评价A>
(导电性辊的电阻变化)
测定在实施下述真机评价1(浓度不均的评价)之前(初期)与之后(经时)的导电性辊的电阻值。
导电性辊的电阻值如下所述般测定。
在温度22℃、湿度55%RH的环境下,将导电性辊置于金属板上,并设为在轴的两端附加了500g的负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在轴与金属板之间施加1000V的施加电压,读取10秒后的电流值I(A),利用式“R=V/I”来计算电阻值(R)。使导电性辊沿周向逐次旋转90°而对四个点进行所述测定与计算,将其平均值设为导电性辊的电阻值。
将初期的电阻值的常用对数值、经时的电阻值的常用对数值、及电阻值的常用对数值的初期与经时的差(表中的“初期经时差”)示于表1。
(真机评价A1(浓度不均的评价))
将各例的导电性辊作为带电辊而装设于评价机“多库打印(DocuPrint)CP400d:富士施乐(Fuji Xerox)公司制造”。
利用评价机,进行将图像浓度为20%的半色调图像输出至200,000张A4纸的测试(在28℃、85%RH环境下输出100,000张后,在10℃、15%RH环境下输出100,000张的测试)。然后,关于在10℃、15%RH环境下输出至第100,000张上的图像(即,输出至合计第200,000张上的图像),通过目视来观察浓度不均的有无,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未看到浓度不均
B(○):以目视看到少许浓度不均
C(△):看到浓度不均,但在容许范围内
D(×):看到无法容许的浓度不均。
(真机评价A2(漏电性的评价))
将导电性辊1作为带电辊,与开设有直径0.15mm的到达铝基材为止的孔的感光体一起装设于彩色复印机DocuPrintCP400d:富士施乐(Fuji Xerox)公司制造,并实施显像,以以下的基准对漏电的发生所导致的图像的黑点进行判定。将结果示于表1。
A(◎):直径未满0.5mm的黑点
B(○):直径为0.5mm以上且未满1.0mm的黑点
C(△):直径为1.0mm以上且未满2.0mm的黑点
D(×):直径为2.0mm以上的黑点
(导电性辊的保管性评价)
将所述导电性辊以与感光体接触的状态(接触压1.1N/cm)在45℃、95%RH环境下放置一个月而加以保管。然后,将保管后的导电性辊作为带电辊而装设于评价机“DocuPrintCP400d:富士施乐(Fuji Xerox)公司制造”。
利用评价机,在22℃、55%RH环境下将图像浓度为30%的半色调图像输出至10张A4纸。然后,关于第1张至第10张图像,通过目视来观察起因于导电性辊的压缩永久变形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的有无,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未看到条纹
B(○):以目视看到少许条纹
C(△):看到条纹,但在容许范围内
D(×):看到无法容许的条纹。
根据所述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导电性辊与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多的比较例1、比较例3的导电性辊及未调配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比较例2、比较例4的导电性辊相比,导电性辊的电阻变化(即,在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得到了抑制。
再者,关于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为1μg/g以上、80μg/g以下的范围且未调配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比较例2、比较例4,所述真机评价1(浓度不均的评价)的评价为D(×),但关于在28℃、85%RH环境下输出至第100,000张上的图像,通过目视对浓度不均的有无进行了观察,结果未看到浓度不均。
另外可知,本实施例的导电性辊与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少的比较例5的导电性辊相比,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带电不良(电荷集中(漏电))所导致的色点得到了抑制。即,可知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电阻降低得到了抑制。
另外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与相对于弹性材料100质量份而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为40质量份的实施例13相比,层状无机化合物的添加量为30质量份以下的实施例1~实施例12中,导电性辊的保管性良好,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保管所导致的压缩永久变形得到了抑制。
根据所述评价A的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导电性辊可有效用作带电辊。
再者可知,具有以电子导电为主体的导电性弹性层的参考例1的导电性辊中,即便导电性弹性层的氯离子的游离量多,也难以产生导电性辊的电阻变化(即,在重复施加相同极性的通电时产生的电阻上升)。
<实施例101~实施例113、比较例101~比较例107、参考例101>
在用以形成弹性层的混合物的组成中加入“发泡剂(耐奥塞鲁博(Neocellborn):永和化成工业(Eiwa Chemical Industry)公司制造)5质量份”,且将辊的外径设为18mm(弹性层厚6mm),且不形成表面处理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实施例13、比较例1~比较例7及参考例1同样地获得各导电性辊。
(导电性辊的电阻变化)
测定实施下述真机评价B1(白点的评价)之前(初期)与之后(经时)的导电性辊的电阻值。再者,电阻值以常用对数表示。
导电性辊的电阻值如下所述般测定。
在温度22℃、湿度55%RH的环境下,将导电性辊置于金属板上,并设为在轴的两端附加了500g的负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在轴与金属板之间施加1000V的施加电压,读取10秒后的电流值I(A),利用式“R=V/I”来计算电阻值(R)。使导电性辊沿周向逐次旋转90°而对四个点进行所述测定与计算,将其平均值设为导电性辊的电阻值。
<评价B>
关于实施例101~实施例113、比较例101~比较例107、参考例101的导电性辊,实施以下评价。
(真机评价B1(白点的评价))
将各例的导电性辊作为二次转印辊而装设于评价机“DocuPrintCP400d:富士施乐(Fuii Xerox)公司制造”。
利用评价机,进行将图像浓度为20%的半色调图像输出至200,000张A4纸的测试(在28℃、85%RH环境下输出100,000张后,在10℃、15%RH环境下输出100,000张的测试)。然后,关于在10℃、15%RH环境下输出至第100,000张上的图像(即,输出至合计第200,000张上的图像),通过目视来观察白点的有无,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未看到白点
B(○):以目视看到少许白点
C(△):看到白点,但在容许范围内
D(×):看到无法容许的白点。
(真机评价B2(浓度不均))
将导电性辊作为二次转印辊而装设于评价机“DocuPrintCP400d:富士施乐(FujiXerox)公司制造”。
利用评价机,在35℃、85%RH环境下将图像浓度为30%的半色调图像输出至10张A4纸。然后,关于第1张至第10张的图像,通过目视来观察由转印不良导致的浓度不均的有无,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未看到浓度不均
B(○):以目视看到少许浓度不均
C(△):看到浓度不均,但在容许范围内
D(×):看到无法容许的浓度不均。
(导电性辊的保管性评价)
将所述导电性辊以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状态(接触压1.1N/cm)在45℃、95%RH环境下放置一个月而加以保管。然后,将保管后的导电性辊作为二次转印辊而装设于评价机“DocuPrintCP400d:富士施乐(Fuji Xerox)公司制造”。
利用评价机,在22℃、55%RH环境下将图像浓度为30%的半色调图像输出至10张A4纸。然后,关于第1张至第10张的图像,通过目视来观察起因于导电性辊的压缩永久变形的条纹状图像缺陷的有无,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A(◎):未看到条纹
B(○):以目视看到少许条纹
C(△):看到条纹,但在容许范围内
D(×):看到无法容许的条纹。
(纸张搬送性评价)
将各例的导电性辊作为二次转印辊而装设于评价机“DocuPrintCP400d:富士施乐(Fuii Xerox)公司制造”。
利用评价机,进行将图像浓度为30%的半色调图像输出至200,000张A4纸的测试(在28℃、85%RH环境下输出100,000张后,在10℃、15%RH环境下输出100,000张的测试)。然后,关于在10℃、15%RH环境下输出第100,000张时的纸张搬送性,利用通过转印辊的纸张速度进行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A(◎):纸张搬送无问题(纸张搬送速度未降低)
B(○):纸张搬送速度稍有降低但无问题
C(△):看到纸张搬送速度的降低,但在容许范围内
D(×):看到无法容许的纸张搬送性的降低。
根据所述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导电性辊如果应用于转印辊,则与比较例的导电性辊相比,白点的产生、由转印不良导致的浓度不均的产生得到抑制。另外可知,也具有纸张搬送性。
即,可知:本实施例的导电性辊对于转印辊而言也有用。

Claims (12)

1.一种导电性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性基材;以及
导电性弹性层,配置于所述导电性基材上,以离子导电为主体,所述导电性弹性层含有包含表氯醇橡胶的弹性材料以及层状无机化合物,且氯离子的游离量为1μg/g以上、80μg/g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无机化合物为层状双氢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离子的游离量为5μg/g以上、60μg/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离子的游离量为10μg/g以上、40μg/g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弹性材料100质量份,所述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为1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弹性材料100质量份,所述表氯醇橡胶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
7.一种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使被带电体带电的带电构件。
8.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构件来作为使转印物转印到被转印体的转印构件。
9.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电装置,且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拆装。
10.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印装置,且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拆装。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保持体;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电装置,使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带电的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利用包含色粉的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以及
转印装置,将所述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保持体;
带电装置,使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带电;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带电的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利用包含色粉的显影剂对形成于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色粉图像;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印装置,将所述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
CN201810198088.0A 2017-06-29 2018-03-09 导电性构件、带电、转印、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Pending CN1092129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101 2017-06-29
JP2017127101A JP2019012102A (ja) 2017-06-29 2017-06-29 導電性部材、帯電装置、転写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2929A true CN109212929A (zh) 2019-01-15

Family

ID=6473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8088.0A Pending CN109212929A (zh) 2017-06-29 2018-03-09 导电性构件、带电、转印、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8635B1 (zh)
JP (1) JP2019012102A (zh)
CN (1) CN1092129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2496A (zh) * 2019-03-20 202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带电构件、带电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2100A (ja) * 2017-06-29 2019-01-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部材、帯電装置、転写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5422B1 (ja) * 2017-09-21 2019-07-17 Nok株式会社 エピクロロヒドリンゴム架橋体からなるアキュムレータ用ダイアフラム及びブラダ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3229A (ja) * 2002-02-12 2003-08-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導電性ロール
JP2004211062A (ja) * 2002-12-17 2004-07-29 Fuji Xerox Co Ltd 導電性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8934A (ja) * 2005-03-15 2006-09-28 Canon Inc 帯電部材、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29481A (ja) * 2006-11-24 2008-06-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半導電性部材、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176381A (zh) * 2011-12-22 2013-06-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导电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03777500A (zh) * 2012-10-24 2014-05-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半导电辊、该半导电辊的制造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7619B2 (ja) * 1993-07-13 2002-04-2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ロール
JP4365996B2 (ja) * 1999-07-12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導電性ローラ、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2992B2 (ja) 2001-09-28 2011-11-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発泡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導電性ロール
JP2008216449A (ja) * 2007-03-01 2008-09-18 Canon Chemicals Inc 導電性ゴムローラ、導電性ゴム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及び転写ローラ
JP2010217521A (ja) * 2009-03-17 2010-09-30 Canon Chemicals Inc 導電性ゴムローラ及び転写ローラ
JP5504762B2 (ja) * 2009-09-01 2014-05-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電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39000B (zh) * 2010-07-15 2015-04-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半导电性辊、送粉辊及电子照相装置
JP2012155263A (ja) * 2011-01-28 2012-08-16 Canon Chemicals Inc 導電性スポンジゴムローラ及び転写ローラ
JP6082622B2 (ja) * 2013-02-27 2017-02-1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用導電性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機器用帯電ロール
KR20150034515A (ko) * 2013-09-26 2015-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반도전성 롤러
JP6666031B2 (ja) * 2014-12-26 2020-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部材、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323955B2 (ja) * 2015-03-17 2018-05-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電性ローラ
JP6569308B2 (ja) * 2015-06-03 2019-09-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3229A (ja) * 2002-02-12 2003-08-2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導電性ロール
JP2004211062A (ja) * 2002-12-17 2004-07-29 Fuji Xerox Co Ltd 導電性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8934A (ja) * 2005-03-15 2006-09-28 Canon Inc 帯電部材、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129481A (ja) * 2006-11-24 2008-06-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用半導電性部材、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176381A (zh) * 2011-12-22 2013-06-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导电辊、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03777500A (zh) * 2012-10-24 2014-05-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半导电辊、该半导电辊的制造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2496A (zh) * 2019-03-20 202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带电构件、带电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12102A (ja) 2019-01-24
US10168635B1 (en) 2019-01-01
US20190004446A1 (en)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5293B2 (en) Conductive member,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2314142B (zh) 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部件、充电装置、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单元、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KR10148886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청소 부재, 대전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용 유닛,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2298304B (zh) 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部件、充电装置、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单元、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6325019B (zh) 导电构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9212929A (zh) 导电性构件、带电、转印、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盒
CN102298289A (zh) 辊部件、充电设备、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77500B (zh) 半导电辊、该半导电辊的制造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US6317574B1 (en) Charging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39152B2 (en) Cleaning member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10768557B2 (en) Intermediary transfer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02414B1 (en)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y
US9639020B1 (en) Cleaning device,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4712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212927A (zh) 导电构件、充电装置、转移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JP5942486B2 (ja) ロール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095147B2 (en) Cleaning body providing reduced in-plane density unevenness and improved cleaning performance,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229204B (zh) 导电部件、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US6219510B1 (en) Charging member employing layers formed with aqueous resin
US20230384716A1 (en) Conductive roller, transfer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032463A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45015A (ja) 中間転写部材
CN117784546A (zh) 导电性部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H1173038A (ja) 中間転写部材及び中間転写装置
JP2023010026A (ja) 導電性ロール、転写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