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5263B -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5263B
CN109205263B CN201811237705.XA CN201811237705A CN109205263B CN 109205263 B CN109205263 B CN 109205263B CN 201811237705 A CN201811237705 A CN 201811237705A CN 109205263 B CN109205263 B CN 109205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belt
workpiece
motor
arc
feed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77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5263A (zh
Inventor
黄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2377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05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0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5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5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5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52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between conveyors i.e. discharging or feeding devices
    • B65G47/64Switching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2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series of co-operat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0Turntables carry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be transferred, e.g. combined with ploughs or scra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 B65G2201/0258Trays, totes or b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案涉及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其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平行相向设置;至少一个送料盘,其置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被传送;所述送料盘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旋转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送料盘从第一传送带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所述送料盘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上;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送料盘从第一传送带引导至第二传送带的换轨座。本案通过对现有工件传送机构结构的改进,实现了传送机构的低成本化和小型化,能够高效、稳定、精准地将工件传送至预定工位进行加工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流水线作业的工件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作业的推广和普及,对流水线作业所需的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对于小体积电子产品工件在流水线上的传送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1、在传送带上通过图像识别抓取需要依附于十分昂贵的高精度相机和机械手,成本高;2、装置的体积占比大;3、机械手的抓取速度较慢,且工件体积越小,自重越小,在传送带上的传送稳定性较差,不易被机械手以预定角度捕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传送机构,以期能够低成本、小型化和高效稳定精准地将工件传送至预定工位进行加工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其包括:
第一传送带;
第二传送带,其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平行相向设置;
至少一个送料盘,其置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被传送;所述送料盘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
旋转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送料盘从第一传送带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所述送料盘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上;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送料盘从第一传送带引导至第二传送带的换轨座。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两侧设有直型导轨,所述送料盘外壁设有与该直型导轨配合的第一滑槽。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
转盘片底座;
转盘片,其连有一转轴,该转轴穿过所述转盘片底座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转盘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所述送料盘的弧形缺口;
触发开关,其连接在所述转盘片底座上;
位置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与联轴器之间;
位置传感器触片,其设置于所述转轴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送料盘外壁设有与所述弧形缺口配合的第二滑槽。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换轨座具有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的弧形导轨和位于该弧形导轨下方的让位槽。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弧形导轨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表面至少具有一定长度的防滑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靠近所述换轨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板。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
第一皮带;
第二电机;
第一主动轮,其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其中,沿所述第一皮带的运行方向,从第一主动轮起还依次设置有第一张紧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
第二皮带;
第三电机;
第二主动轮,其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其中,沿所述第二皮带的运行方向,从第二主动轮起还依次设置有第二张紧轮、第四从动轮、第五从动轮和第六从动轮;
所述第三从动轮与所述第六从动轮共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中,所述转盘片具有两个或三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案通过对现有工件传送机构结构的改进,实现了传送机构的低成本化和小型化,能够高效、稳定、精准地将工件传送至预定工位进行加工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工件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送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旋转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组件中转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换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其包括:第一传送带100;第二传送带200,其与第一传送带100平行相向设置;至少一个送料盘300,其置于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上被传送;送料盘300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旋转组件400,其位于第一传送带100的一侧,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送料盘300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的换轨座500。
该工件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置于第一传送带100上随传送带向前传送,到达旋转组件400位置时,被旋转组件400截获,旋转组件400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旋转送至预定工位进行相应的作业加工,待加工完毕后,旋转组件400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旋转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当送料盘300行至第一传送带100的尽头时,沿换轨座5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上,直至被送到第二传送带200的尽头。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传送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相较于大型机械手,旋转组件动作灵敏、稳定高效。
实施例2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其包括:第一传送带100;第二传送带200,其与第一传送带100平行相向设置;至少一个送料盘300,其置于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上被传送;送料盘300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旋转组件400,其位于第一传送带100的一侧,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送料盘300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的换轨座500。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的两侧设有直型导轨600,送料盘300外壁设有与该直型导轨600配合的第一滑槽310。
该工件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置于第一传送带100上,其第一滑槽310与直型导轨600配合,使送料盘300随传送带向前稳定行进,到达旋转组件400位置时,被旋转组件400截获,旋转组件400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旋转送至预定工位进行相应的作业加工,待加工完毕后,旋转组件400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旋转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当送料盘300行至第一传送带100的尽头时,沿换轨座5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上,直至被送到第二传送带200的尽头。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传送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对送料盘的传送平稳快速,相较于大型机械手,旋转组件动作灵敏、稳定高效。
实施例3
参见图1-5,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其包括:第一传送带100;第二传送带200,其与第一传送带100平行相向设置;至少一个送料盘300,其置于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上被传送;送料盘300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旋转组件400,其位于第一传送带100的一侧,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送料盘300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的换轨座500。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的两侧设有直型导轨600,送料盘300外壁设有与该直型导轨600配合的第一滑槽310。
其中,旋转组件400具体包括:第一电机410;转盘片底座420,其具有容置送料盘300的空腔;转盘片430,其连有一转轴440,该转轴440穿过转盘片底座420并通过联轴器450与第一电机410的输出轴相连;转盘片4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送料盘300的弧形缺口460;触发开关470,其连接在转盘片底座420上;位置传感器480,其设置于第一电机410与联轴器450之间;位置传感器触片490,其设置于转轴440上。送料盘300外壁设有与弧形缺口460配合的第二滑槽320。
进一步优选的,转盘片430的下方还可设置有一副盘431,其直径小于转盘片430,用于当送料盘300进入弧形缺口460时,稳定送料盘300;再进一步地,副盘431朝向弧形缺口460的一侧还设有辅助缺口432;更进一步地,辅助缺口432的位置刚好对应送料盘300第一滑槽310的底部外沿。
该工件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置于第一传送带100上,其第一滑槽310与直型导轨600配合,使送料盘300随传送带向前稳定行进,此时弧形缺口460正对送料盘300的运动路径,当送料盘300进入弧形缺口460与第二滑槽320啮合时,同时触发触发开关470,第一电机410得到信号后开始转动,弧形缺口460夹持着送料盘300转动,当位置传感器触片490触发到位置传感器480时,表示已到达预定工位,第一电机410停止转动,待加工完毕后,第一电机410继续转动,直至将送料盘300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当送料盘300行至第一传送带100的尽头时,沿换轨座5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上,直至被送到第二传送带200的尽头。
根据加工效率,如图5,转盘片430可优选但不限于具有一个、两个(图5(B))或三个(图5(A))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缺口460。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传送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对送料盘的传送平稳快速,相较于大型机械手,旋转组件动作灵敏、稳定高效。
实施例4
参见图1-4和图6,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其包括:第一传送带100;第二传送带200,其与第一传送带100平行相向设置;至少一个送料盘300,其置于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上被传送;送料盘300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旋转组件400,其位于第一传送带100的一侧,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送料盘300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的换轨座500。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的两侧设有直型导轨600,送料盘300外壁设有与该直型导轨600配合的第一滑槽310。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靠近换轨座500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00。
旋转组件400具体包括:第一电机410;转盘片底座420,其具有容置送料盘300的空腔;转盘片430,其连有一转轴440,该转轴440穿过转盘片底座420并通过联轴器450与第一电机410的输出轴相连;转盘片4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送料盘300的弧形缺口460;触发开关470,其连接在转盘片底座420上;位置传感器480,其设置于第一电机410与联轴器450之间;位置传感器触片490,其设置于转轴440上。送料盘300外壁设有与弧形缺口460配合的第二滑槽320。
进一步优选的,转盘片430的下方还可设置有一副盘431,其直径小于转盘片430,用于当送料盘300进入弧形缺口460时,稳定送料盘300;再进一步地,副盘431朝向弧形缺口460的一侧还设有辅助缺口432;更进一步地,辅助缺口432的位置刚好对应送料盘300第一滑槽310的底部外沿。
换轨座500具有与第二滑槽320配合的弧形导轨510和位于该弧形导轨510下方的让位槽520。让位槽520用于防止送料盘300与换轨座500过硬连接,抑制撞击回弹,降低拐弯难度。进一步优选的,弧形导轨510靠近第一传送带100的一侧表面至少具有一定长度的防滑层511,防滑层511具有减速作用,并防止送料盘300在第一传送带100的尽头打滑而原地自转。防滑层511优选但不限于是橡胶垫或树脂涂层等等。
该工件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置于第一传送带100上,其第一滑槽310与直型导轨600配合,使送料盘300随传送带向前稳定行进,此时弧形缺口460正对送料盘300的运动路径,当送料盘300进入弧形缺口460与第二滑槽320啮合时,同时触发触发开关470,第一电机410得到信号后开始转动,弧形缺口460夹持着送料盘300转动,当位置传感器触片490触发到位置传感器480时,表示已到达预定工位,第一电机410停止转动,待加工完毕后,第一电机410继续转动,直至将送料盘300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当送料盘300行至第一传送带100的尽头时,与换轨座500的弧形导轨510啮合,从而被引导拐弯,途径连接板700到达第二传送带200上,直至被送到第二传送带200的尽头。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传送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对送料盘的传送平稳快速,相较于大型机械手,旋转组件动作灵敏、稳定高效,送料盘变轨效率高,稳定性高。
实施例5
参见图1-4、图6和图7,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其包括:第一传送带100;第二传送带200,其与第一传送带100平行相向设置;至少一个送料盘300,其置于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上被传送;送料盘300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旋转组件400,其位于第一传送带100的一侧,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送料盘300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送料盘300从第一传送带100引导至第二传送带200的换轨座500。其中,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的两侧设有直型导轨600,送料盘300外壁设有与该直型导轨600配合的第一滑槽310。第一传送带100和第二传送带200靠近换轨座500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00。
旋转组件400具体包括:第一电机410;转盘片底座420,其具有容置送料盘300的空腔;转盘片430,其连有一转轴440,该转轴440穿过转盘片底座420并通过联轴器450与第一电机410的输出轴相连;转盘片4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送料盘300的弧形缺口460;触发开关470,其连接在转盘片底座420上;位置传感器480,其设置于第一电机410与联轴器450之间;位置传感器触片490,其设置于转轴440上。送料盘300外壁设有与弧形缺口460配合的第二滑槽320。
进一步优选的,转盘片430的下方还可设置有一副盘431,其直径小于转盘片430,用于当送料盘300进入弧形缺口460时,稳定送料盘300;再进一步地,副盘431朝向弧形缺口460的一侧还设有辅助缺口432;更进一步地,辅助缺口432的位置刚好对应送料盘300第一滑槽310的底部外沿。
换轨座500具有与第二滑槽320配合的弧形导轨510和位于该弧形导轨510下方的让位槽520。让位槽520用于防止送料盘300与换轨座500过硬连接,抑制撞击回弹,降低拐弯难度。进一步优选的,弧形导轨510靠近第一传送带100的一侧表面至少具有一定长度的防滑层511,防滑层511具有减速作用,并防止送料盘300在第一传送带100的尽头打滑而原地自转。防滑层511优选但不限于是橡胶垫或树脂涂层等等。
第一传送带100包括:第一皮带110;第二电机120;第一主动轮130,其与第二电机120的输出轴相连;其中,沿第一皮带100的运行方向S1,从第一主动轮130起还依次设置有第一张紧轮140、第一从动轮150、第二从动轮160和第三从动轮170。
第二传送带200包括:第二皮带210;第三电机220;第二主动轮230,其与第三电机220的输出轴相连;其中,沿第二皮带210的运行方向S2,从第二主动轮230起还依次设置有第二张紧轮240、第四从动轮250、第五从动轮260和第六从动轮270;第三从动轮170与第六从动轮270共轴设置,以减少零件数量,降低体积占比。
该工件传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有工件的送料盘300置于第一传送带100上,其第一滑槽310与直型导轨600配合,使送料盘300随传送带向前稳定行进,此时弧形缺口460正对送料盘300的运动路径,当送料盘300进入弧形缺口460与第二滑槽320啮合时,同时触发触发开关470,第一电机410得到信号后开始转动,弧形缺口460夹持着送料盘300转动,当位置传感器触片490触发到位置传感器480时,表示已到达预定工位,第一电机410停止转动,待加工完毕后,第一电机410继续转动,直至将送料盘300送回至第一传送带100上,当送料盘300行至第一传送带100的尽头时,与换轨座500的弧形导轨510啮合,从而被引导拐弯,途径连接板700到达第二传送带200上,直至被送到第二传送带200的尽头。
本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传送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对送料盘的传送平稳快速,相较于大型机械手,旋转组件动作灵敏、稳定高效,送料盘变轨效率高,稳定性高。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一种工件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送带;
第二传送带,其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平行相向设置;
至少一个送料盘,其置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被传送;所述送料盘呈杯状,内部具有容置工件的空腔;
旋转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送料盘从第一传送带上移至预定工位以及将所述送料盘从预定工位送回至第一传送带上;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相邻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送料盘从第一传送带引导至第二传送带的换轨座;所述换轨座具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弧形导轨和位于该弧形导轨下方的让位槽;所述弧形导轨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表面至少具有一定长度的防滑层;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
转盘片底座;
转盘片,其连有一转轴,该转轴穿过所述转盘片底座并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转盘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所述送料盘的弧形缺口;所述送料盘外壁设有与所述弧形缺口配合的第二滑槽;
触发开关,其连接在所述转盘片底座上;
位置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与联轴器之间;
位置传感器触片,其设置于所述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两侧设有直型导轨,所述送料盘外壁设有与该直型导轨配合的第一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靠近所述换轨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
第一皮带;
第二电机;
第一主动轮,其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其中,沿所述第一皮带的运行方向,从第一主动轮起还依次设置有第一张紧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
第二皮带;
第三电机;
第二主动轮,其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其中,沿所述第二皮带的运行方向,从第二主动轮起还依次设置有第二张紧轮、第四从动轮、第五从动轮和第六从动轮;
所述第三从动轮与所述第六从动轮共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传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片具有两个或三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弧形缺口。
CN201811237705.XA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Active CN109205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7705.XA CN109205263B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37705.XA CN109205263B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5263A CN109205263A (zh) 2019-01-15
CN109205263B true CN109205263B (zh) 2020-05-12

Family

ID=6497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7705.XA Active CN109205263B (zh) 2018-10-23 2018-10-23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05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6592A (zh) * 2019-08-06 2019-11-05 深圳市格林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叠片台叠片设备及其叠片方法
CN110416628A (zh) * 2019-08-06 2019-11-05 深圳市格林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切叠片一体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675A (zh) * 2004-03-22 2005-09-28 株式会社Ids 用于试管运送路径的运送方向转换设备
CN101746589A (zh) * 2008-11-28 2010-06-23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带模块
CN102264616A (zh) * 2008-12-23 2011-11-30 韩美半导体株式会社 分类与供给用于成型的药片的装置
CN203187072U (zh) * 2013-04-08 2013-09-11 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小半径转弯机
CN105621085A (zh) * 2016-03-29 2016-06-01 苏州倍特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检测功能的托盘收料装置
CN205328173U (zh) * 2016-01-26 2016-06-22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灌装流水线
CN206857677U (zh) * 2017-06-05 2018-01-09 江苏博安工具有限公司 产品转移装置
CN107856933A (zh) * 2017-11-13 2018-03-30 广东宏大增化民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炸药包装袋的传送方法
CN207973191U (zh) * 2017-12-29 2018-10-16 天津万事达印铁包装容器有限公司 一种转盘式换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675A (zh) * 2004-03-22 2005-09-28 株式会社Ids 用于试管运送路径的运送方向转换设备
CN101746589A (zh) * 2008-11-28 2010-06-23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带模块
CN102264616A (zh) * 2008-12-23 2011-11-30 韩美半导体株式会社 分类与供给用于成型的药片的装置
CN203187072U (zh) * 2013-04-08 2013-09-11 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小半径转弯机
CN205328173U (zh) * 2016-01-26 2016-06-22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灌装流水线
CN105621085A (zh) * 2016-03-29 2016-06-01 苏州倍特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检测功能的托盘收料装置
CN206857677U (zh) * 2017-06-05 2018-01-09 江苏博安工具有限公司 产品转移装置
CN107856933A (zh) * 2017-11-13 2018-03-30 广东宏大增化民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炸药包装袋的传送方法
CN207973191U (zh) * 2017-12-29 2018-10-16 天津万事达印铁包装容器有限公司 一种转盘式换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5263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5263B (zh)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CN110356833B (zh) 输送装置
JP4212384B2 (ja) 板状体の重ね合わせ方法及び重ね合わせ装置
JP420210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テーピング装置
CN116351648B (zh) 点胶生产线及加工方法
JPH05503045A (ja) 間欠送り式の搬送システム
CN111439427B (zh) 一种带状料的上料装置
CN217229243U (zh) 一种料盘运输机构
CN211366027U (zh) 多流道传送装置
CN214779016U (zh) 一种能往复移动的送料装置
EP0178162A1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components through a work station
WO1996015965A1 (fr) Dispositif transporteur
CN109205296B (zh) 一种工件夹取机构
JP4583242B2 (ja) 製本機の冊子搬出装置
CN109132568B (zh) 一种堆垛装置及系统
CN212314745U (zh) 输送设备
CN216402930U (zh) 一种对中输送装置
CN110523659A (zh) 一种物料选取输送装置
CN110733871A (zh) 物料传送设备
CN216248007U (zh) 搬运装置与样本分析仪
CN218595329U (zh) 输送装置
JP6559962B2 (ja) 姿勢転換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箱詰め装置
CN220222568U (zh) 一种搬运装置及流水线设备
KR100576587B1 (ko) 전자부품의 공급장치
CN115069571B (zh) 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及检测分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