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5329U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5329U
CN218595329U CN202223268737.0U CN202223268737U CN218595329U CN 218595329 U CN218595329 U CN 218595329U CN 202223268737 U CN202223268737 U CN 202223268737U CN 218595329 U CN218595329 U CN 218595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track
track
conveying
assembly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87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
王吉
王洪兵
查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ingseal Robo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Mingseal Robo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Mingseal Robo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Mingseal Robo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87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5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5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5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底座,以及第一输送轨道,第一输送轨道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输送轨道,第二输送轨道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二输送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平行设置;第三输送轨道,第三输送轨道与底座滑动连接,第三输送轨道与第二输送轨道平行设置;第四输送轨道,第四输送轨道与底座滑动连接,第四输送轨道与第三输送轨道平行设置;其中,第二输送轨道、第三输送轨道和第四输送轨道均能够相对于第一输送轨道移动以调节轨道宽度。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同时输送两块载板,提高加工效率;还可以适应不同宽度载板的输送需求,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产品在制造工艺中都会应用到点胶机,点胶机的作用就是在两个需要合并装配的零件接触部位涂上粘胶,以至于两个零件装配时更牢固不易脱离。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通过输送装置来自动输送工件。
现有的输送装置一般是由2个输送轨道组成,载板放置在输送轨道上,工件放置在载板上,以此实现对工件的输送。这种常规的输送装置至少存在以下缺点:(1)每次只能进一块载板,导致加工效率低;(2)轨道之间的宽度无法适应多种宽度的载板;(3)轨道一端设有挡料机构对载板进行阻挡,但是,挡料机构位置固定,导致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只能从轨道的一端将载板输送进去,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能够适应不同宽度载板的加工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装置,包括:
底座,以及
第一输送轨道,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平行设置;
第三输送轨道,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平行设置;
第四输送轨道,所述第四输送轨道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输送轨道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第三输送轨道和第四输送轨道均能够相对于第一输送轨道移动以调节轨道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输送轨道、第三输送轨道和第四输送轨道均能够相对于第一输送轨道移动以调节轨道宽度,来适应不同宽度载板的需求。由此,本输送装置不仅可以同时输送两块载板,提高加工效率;还可以适应不同宽度载板的输送需求,使用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之间的宽度W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输送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之间的宽度W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四输送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之间的宽度W3。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主动组件,所述第一主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连接;
第一从动组件,所述第一从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从动组件与所述第一主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
第二主动组件,所述第二主动组件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连接;
第二从动组件,所述第二从动组件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从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主动组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调节机构:
第三主动组件,所述第三主动组件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连接;
第三从动组件,所述第三从动组件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从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主动组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挡料机构,所述第一挡料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三输送轨道上,所述第一挡料机构与第一输送轨道、第三输送轨道滑动连接;
第二挡料机构,所述第二挡料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三输送轨道上;所述第二挡料机构与第一输送轨道、第三输送轨道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三基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三基板上均设有直线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料机构的一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料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102、支撑板;301、底座;302、第一输送轨道;303、第二输送轨道;304、第三输送轨道;305、第四输送轨道;306、第一调节机构;307、第二调节机构;308、第三调节机构;309、第一挡料机构;310、第二挡料机构;311、立柱;3011、第一基板;3012、第二基板;3013、第三基板;3014、第一连接板;3015、第二连接板;3016、直线导轨;30161、滑轨;30162、滑块;3061、第一主动组件;3062、第一从动组件;3063、第一传动组件;3071、第二主动组件;3072、第二从动组件;3073、第二传动组件;3081、第三主动组件;3082、第三从动组件;3083、第三传动组件;30611、第一驱动件;30612、第一驱动安装座;30613、第一主动螺杆;30614、第一主动螺母;30615、第一主动安装块;30616、第一主动连接板;30621、第一从动安装块;30622、第一从动螺杆;30623、第一从动螺母;30624、第一从动连接板;30631、第一主同步带轮;30632、第一张紧轮;30633、第一惰轮;30634、第一从同步带轮;30635、同步带;3091、气缸安装板;3092、挡料气缸;3093、挡料板;3094、光电传感器;3095、传感器安装板;3096、第一安装钣金;3097、第二安装钣金;3098、线缆保护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包括:底座301、第一输送轨道302、第二输送轨道303、第三输送轨道304及第四输送轨道305,第一输送轨道302与底座301固定连接,第二输送轨道303与底座301滑动连接,第二输送轨道303与第一输送轨道302平行设置;第三输送轨道304与底座301滑动连接,第三输送轨道304与第二输送轨道303平行设置;第四输送轨道305与底座301滑动连接,第四输送轨道305与第三输送轨道304平行设置。其中,第二输送轨道303、第三输送轨道304和第四输送轨道305均能够相对于第一输送轨道302移动以调节轨道宽度。换言之,第一输送轨道302是定轨,第二输送轨道303、第三输送轨道304和第四输送轨道305均为活动轨。第一输送轨道302和第二输送轨道303为一组,可以输送一块载板,第三输送轨道304和第四输送轨道305为一组,可以输送一块载板。并且,第二输送轨道303、第三输送轨道304和第四输送轨道305均能够相对于第一输送轨道302移动以调节轨道宽度,来适应不同宽度载板的需求。由此,本输送装置不仅可以同时输送两块载板,提高加工效率;还可以适应不同宽度载板的输送需求,使用方便。
底座301包括:第一基板3011、第二基板3012和第三基板3013,第一基板3011与第二基板3012通过第一连接板3014连接,第二基板3012与第三基板3013通过第二连接板3015连接。第一基板3011、第二基板3012和第三基板3013上均设有直线导轨3016。直线导轨3016包括滑轨30161和滑块30162,滑块30162与滑轨30161滑动连接。第一输送轨道302通过多个立柱311与第一基板3011、第二基板3012、第三基板3013固定连接,第二输送轨道303、第三输送轨道304和第四输送轨道305均通过多个立柱311与多个滑块3016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滑块30162可以带动输送轨道进行直线移动。直线导轨3016与轨道输送方向相垂直。
本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机构306、第二调节机构307和第三调节机构308。第一调节机构306与第二输送轨道303连接,用于调节第二输送轨道303与第一输送轨道302之间的宽度W1。第二调节机构307与第三输送轨道304连接,用于调节第三输送轨道304与第一输送轨道302之间的宽度W2。第三调节机构308与第四输送轨道305连接,用于调节第四输送轨道305与第一输送轨道302之间的宽度W3。例如,第一调节机构306包括:第一主动组件3061、第一从动组件3062和第一传动组件3063,第一主动组件3061与第二输送轨道303连接,第一从动组件3062与第二输送轨道303连接,第一从动组件3062与第一主动组件306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063连接。第一主动组件3061、第一从动组件3062和第一传动组件3063均安装在第二基板3012上。第二调节机构307包括:第二主动组件3071、第二从动组件3072和第二传动组件3073,第二主动组件3071与第三输送轨道304连接,第二从动组件3072与第三输送轨道304连接,第二从动组件3072与第二主动组件307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3073连接。第二主动组件3071、第二从动组件3072和第二传动组件3073均安装第二基板3012上。第三调节机构308:第三主动组件3081、第三从动组件3082及第三传动组件3083,第三主动组件3081与第四输送轨道305连接,第三从动组件3082与第四输送轨道305连接,第三从动组件3082与第三主动组件3081通过第三传动组件3083连接。第三主动组件3081安装在第一基板3011上,第三从动组件3082安装在第三基板3013上,第三传动组件3083安装在第二基板301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306、第二调节机构307和第三调节机构308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下面以第一调节机构306为例来说明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
具体的,第一主动组件3061包括:第一驱动件30611、第一驱动安装座30612、第一主动螺杆30613、第一主动螺母30614、两个第一主动安装块30615和第一主动连接板30616,第一驱动安装座30612和两个第一主动安装块30615均固定在第二基板3012上,第一驱动件30611安装在第一驱动安装座30612上,第一主动螺母30614套设在第一主动螺杆30613上组成丝杠,第一主动螺杆30613的一端安装在一第一主动安装块30615上,第一主动螺杆30613的另一端安装在另一第一主动安装块30615上,第一主动螺杆30613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0611通过同步轮、同步带连接。由此,当第一驱动件30611启动时,可以带动第一主动螺杆30613转动。第一主动连接板30616的一端与第一主动螺母30614卡接,第一主动连接板30616的另一端与滑块30162固定连接,由此,当第一主动螺母30614在第一主动螺杆30613上移动时,可以带动滑块30162一起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输送轨道303移动。
第一从动组件3062包括:两个第一从动安装块30621、第一从动螺杆30622、第一从动螺母30623以及第一从动连接板30624,两个第一从动安装块30621固定在第二基板3012上,第一从动螺杆30622的一端安装在一第一从动安装块30621上,第一从动螺杆30622的另一端安装在另一第一从动安装块30621上,第一从动螺母30623套设在第一从动螺杆30622上,第一从动连接板30624的一端与第一从动螺母30623卡接,第一从动连接板30624的另一端与滑块30162固定连接。第一从动螺杆30622与第一主动螺杆30613平行设置。
第一传动组件3063包括:第一主同步带轮30631、第一张紧轮30632、第一惰轮30633、第一从同步带轮30634以及同步带30635,第一主同步带轮30631与第一主动螺杆3061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从同步带轮30634与第一从动螺杆30622的另一端连接,同步带30635套设在第一主同步带轮30631、第一从同步带轮30634上,第一张紧轮30632和第一惰轮30633可以将同步带30635张紧,以提高传动的效率。
由此,当第一驱动件30611启动时,使得第一主动螺杆30613开始转动,第一主动螺母30614在第一主动螺杆30613上移动,同时,第一主动螺杆30613带动第一主同步带轮30631旋转,第一主同步带轮30631通过同步带30635带动第一从同步带轮30634转动,第一从同步带轮30634带动第一从动螺杆30622转动,此时,第一从动螺母30623开始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主动螺母30614和第一从动螺母30623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第一主动螺母30614通过第一主动连接板30616带动一滑块30162移动,第一从动螺母30623通过第一从动连接板30624带动另一滑块30162移动。由此,第二输送轨道303在滑块30162的带动下可以向靠近或远离第一输送轨道302的方向移动,以实现轨道宽度的调整。
例如,第一输送轨道302与第二输送轨道303之间的宽度W1的可调范围为150mm~400mm。第三输送轨道304和第四输送轨道305之间的宽度(W3-W2)的可调范围是150mm~400mm。当用户的载板宽度为400mm~600mm时,为了完成加工作业,需要将第二输送轨道303往靠近第一输送轨道302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然后将第四输送轨道305往远离第一输送轨道302的方向移动到最边缘,此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三输送轨道304的位置来适应400mm~600mm的载板宽度(如图5所示)。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挡料机构是固定设置在输送轨道的某一端的,这样,在加工时,载板只能从未设置挡料机构的一端进入。而且,挡料机构的位置是固定的,无法移动,导致输送轨道只能针对某一种长度的产品进行加工。对此,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改进。
本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料机构309和第二挡料机构310,第一挡料机构309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302和第三输送轨道304上,第一挡料机构309与第一输送轨道302、第三输送轨道304滑动连接。第二挡料机构310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302和第三输送轨道304上;第二挡料机构310与第一输送轨道302、第三输送轨道304滑动连接。换言之,第一输送轨道302上同时安装有第一挡料机构309和第二挡料机构310,第三输送轨道304上同时安装有第一挡料机构309和第二挡料机构310。并且,第一挡料机构309和第二挡料机构310在输送轨道上的位置可变。下面以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302上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例如,第一输送轨道302上设有一支撑板102,支撑板102与第一输送轨道302固定连接,第一挡料机构309和第二挡料机构310均与支撑板102滑动连接。第一挡料机构309和第二挡料机构31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挡料机构309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挡料机构309包括:气缸安装板3091、挡料气缸3092、挡料板3093、光电传感器3094和传感器安装板3095,气缸安装板3091可以通过滑块与支撑板102上的滑轨滑动连接,挡料气缸3092固定在气缸安装板3091上,挡料板3093与挡料气缸3092的输出端连接,挡料气缸3092可以驱动挡料板3093上下移动,传感器安装板3095的一端固定在挡料气缸3092上,光电传感器3094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板3095的另一端。光电传感器3094可以感应载板的有无,当感应到有载板输送进来时,可以触发挡料气缸3092启动,进行挡料。第一挡料机构309还包括:第一安装钣金3096、第二安装钣金3097和线缆保护链3098,第一安装钣金3096与气缸安装板3091连接,第二安装钣金3097与支撑板102连接,线缆保护链3098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钣金3096连接,线缆保护链3098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钣金3097连接。线缆保护链3098可以将电线进行收纳、保护。
换言之,第一挡料机构309、第二挡料机构310可以沿第一输送轨道30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例如,需要从输送轨道左边进入时,可以启用第二挡料机构310,需要从输送轨道右边进入时,可以启动第一挡料机构309。由此,可以实现输送轨道的同一端兼容进、出,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设置四条输送轨道,可以同时进行2组载板的加工作业,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第二输送轨道303、第三输送轨道304、第四输送轨道305均能够相对于第一输送轨道302进行移动以调整轨道宽度,适应不同宽度的载板;通过设置第一挡料机构309、第二挡料机构310,可以实现输送轨道的同一端兼容进、出,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301),以及
第一输送轨道(302),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02)与所述底座(301)固定连接;
第二输送轨道(303),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与所述底座(30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302)平行设置;
第三输送轨道(304),所述第三输送轨道(304)与所述底座(30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输送轨道(304)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平行设置;
第四输送轨道(305),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05)与所述底座(301)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05)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304)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第三输送轨道(304)和第四输送轨道(305)均能够相对于第一输送轨道(302)移动以调节轨道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调节机构(306),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06)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与第一输送轨道(302)之间的宽度W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调节机构(307),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07)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304)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输送轨道(304)与第一输送轨道(302)之间的宽度W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调节机构(308),所述第三调节机构(308)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05)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05)与第一输送轨道(302)之间的宽度W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06)包括:
第一主动组件(3061),所述第一主动组件(3061)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连接;
第一从动组件(3062),所述第一从动组件(3062)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303)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从动组件(3062)与所述第一主动组件(306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063)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07)包括:
第二主动组件(3071),所述第二主动组件(3071)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304)连接;
第二从动组件(3072),所述第二从动组件(3072)与所述第三输送轨道(304)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从动组件(3072)与所述第二主动组件(307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3073)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机构(308):
第三主动组件(3081),所述第三主动组件(3081)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05)连接;
第三从动组件(3082),所述第三从动组件(3082)与所述第四输送轨道(305)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从动组件(3082)与所述第三主动组件(3081)通过第三传动组件(3083)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挡料机构(309),所述第一挡料机构(309)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302)和第三输送轨道(304)上,所述第一挡料机构(309)与第一输送轨道(302)、第三输送轨道(304)滑动连接;
第二挡料机构(310),所述第二挡料机构(310)安装在第一输送轨道(302)和第三输送轨道(304)上;所述第二挡料机构(310)与第一输送轨道(302)、第三输送轨道(304)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1)包括:第一基板(3011)、第二基板(3012)和第三基板(3013),所述第一基板(3011)与所述第二基板(3012)通过第一连接板(3014)连接,所述第二基板(3012)与所述第三基板(3013)通过第二连接板(3015)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3011)、第二基板(3012)和第三基板(3013)上均设有直线导轨(3016)。
CN202223268737.0U 2022-12-07 2022-12-07 输送装置 Active CN218595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8737.0U CN218595329U (zh) 2022-12-07 2022-12-07 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8737.0U CN218595329U (zh) 2022-12-07 2022-12-07 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5329U true CN218595329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8737.0U Active CN218595329U (zh) 2022-12-07 2022-12-07 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5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9534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8249119B (zh) 一种铜排自动化平面仓库及铜排一体化生产线
US20080159833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transferring apparatus for chip mounter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transfer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8258105B (zh) 一种led固晶机及固晶方法
US7516859B2 (en) Overhead traveling vehicle having lateral movement mechanism
US5685589A (en) Lead frame suction holding device
CN105458685A (zh) 一种自动锁螺丝机
CN217822855U (zh) Mini LED固晶机
CN114082606A (zh) 点胶连线设备
CN114852704A (zh) 一种包装纸盒全自动分层堆叠码垛装置及其码垛方法
CN218595329U (zh) 输送装置
JP3797445B2 (ja) トランスファフィーダのリフト、クランプ装置
US5839877A (en) Suction holding assembly for lead frames
CN218808944U (zh) 上下料装置
CN112793829A (zh) 一种周转式贴膜装置
CN109205263B (zh) 一种工件传送机构
JPH03216408A (ja) コンベア
CN114074838B (zh) 一种夹取单元及存储式夹取装置
WO1996015965A1 (fr) Dispositif transporteur
CN110884895B (zh) 一种入料装置
US9469424B2 (en) Packaging device
CN113526007A (zh) 一种芯片烧录设备的料盘供给装置
CN116553148B (zh) 上料机构
CN113896000B (zh) 一种皮带组位置调节装置
CN211393178U (zh) 一种平行度可调的放卷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