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3533A -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3533A
CN109183533A CN201811112576.1A CN201811112576A CN109183533A CN 109183533 A CN109183533 A CN 109183533A CN 201811112576 A CN201811112576 A CN 201811112576A CN 109183533 A CN109183533 A CN 109183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dredging
oblique pull
dredger
buffer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25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伟
张震平
杨超
吕占伟
夏明献
张振博
马兵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1125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3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3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35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2Crossings, junctions or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the same lev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包括多层立体机构的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疏通带、第二疏通带和第三疏通带;第二倾斜缓冲带为前后两段折叠式机构,后段与前段通过合页机构连接,后段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第二倾斜缓冲带后段的升降。本发明结构合理,疏通交通方便,使用快捷,安全快速,不耽误车辆通过,根据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流通过,大大减少等待红绿灯时间,提高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解决现有路口红绿灯过红绿灯路口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高峰极易产生拥堵,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道路疏通分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小汽车当做出行工具,买车人越来越多,车辆出行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主要干道上下班时间,堵车长度往往有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更有堵到下一个红绿灯处,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来说,交通拥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出现交通拥堵时,一般的解决的方法是让交警在主要干道执勤疏通交通,但是这样以来,不仅严重浪费警力,而且仍然出现拥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有些人想到通过车流量改变传统的红绿灯时间,即先让主干道的车流多的优先长时间通过,再让副干道的车流少的随后通过,如此以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主干道车流拥堵的问题,但是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耽误副干道司机的通过时间,这样属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也有悖于设计的初衷。一些城市会在城市郊区设置环城高速通道,虽然能解决车辆出城问题,但是城市内部交通主干道仍然存在拥堵现象。
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疏通交通方便,使用快捷,安全快速,不耽误车辆通过,根据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道通过,大大减少等待红绿灯时间,提高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减少拥堵的交通应急疏通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路口红绿灯通过时间固定,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高峰极易产生拥堵,疏通交通浪费警力和社会资源,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来实现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疏通交通方便,使用快捷,安全快速,不耽误车辆通过,根据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流通过,大大减少等待红绿灯时间,提高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减少拥堵的目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包括设置在路口的呈多层立体机构的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疏通带、第二疏通带和第三疏通带,第一疏通带、第二疏通带和第三疏通带的中心处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支撑主轴,第一疏通带、第二疏通带、第三疏通带和支撑主轴的剖面构成串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疏通带为十字形疏通带,第一疏通带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二疏通带为方形疏通带,第二疏通带通过第一倾斜缓冲带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三疏通带为圆形疏通带,第三疏通带通过第二倾斜缓冲带连接两条交叉道路;所述第二倾斜缓冲带为前后两段折叠式机构,后段与前段通过合页机构连接,前段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后段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升降弹簧和支撑点,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第二倾斜缓冲带后段的升降。
所述的支撑主轴顶端为锥体形,支撑主轴的顶端与第三疏通带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拉钢索、第二斜拉钢索和多个斜拉定位柱,斜拉定位柱均匀设置在第三疏通带的边缘,第一斜拉钢索的末端固定在斜拉定位柱上,通过第一斜拉钢索、第二斜拉钢索和斜拉定位柱共同牵拉,以将第三疏通带固定。
所述的第三疏通带的边缘处设置有交通灯,以使车辆根据交通灯的信号选择可以通行的第一疏通带或第三疏通带。
所述的第三疏通带底部设置有延伸至第一疏通带的减震弹簧,以减轻汽车通过第三疏通带时对路面的压力。
所述的升降机构前端设置有挡车杆。
所述的升降机构的动力源根据现场空间分为电力、液压或气压。
所述的第二倾斜缓冲带的两侧设置有立柱,立柱顶端通过斜拉钢索与第二倾斜缓冲带后半段边缘连接,通过斜拉钢索将升起后的第二倾斜缓冲带牵拉,以保持稳定。
所述的第二疏通带的高度为3-4米,第三疏通带的高度为6-7米。
所述的第一倾斜缓冲带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第二倾斜缓冲带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包括设置在路口的呈多层立体机构的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疏通带、第二疏通带和第三疏通带,第一疏通带、第二疏通带和第三疏通带的中心处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支撑主轴,第一疏通带、第二疏通带、第三疏通带和支撑主轴的剖面构成串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疏通带为十字形疏通带,第一疏通带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二疏通带为方形疏通带,第二疏通带通过第一倾斜缓冲带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三疏通带为圆形疏通带,第三疏通带通过第二倾斜缓冲带连接两条交叉道路,通过在交叉路口中间设置多层立体机构的疏通装置,根据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流通过,大大减少等待红绿灯时间,提高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减少拥堵;
2)所述第二倾斜缓冲带为前后两段折叠式机构,后段与前段通过合页机构连接,前段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后段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升降弹簧和支撑点,通过升降机构控制第二倾斜缓冲带后段的升降;
3)所述的支撑主轴顶端为锥体形,支撑主轴的顶端与第三疏通带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拉钢索、第二斜拉钢索和多个斜拉定位柱,斜拉定位柱均匀设置在第三疏通带的边缘,第一斜拉钢索的末端固定在斜拉定位柱上,通过第一斜拉钢索、第二斜拉钢索和斜拉定位柱共同牵拉,以将第三疏通带固定;
4)所述的第三疏通带底部设置有延伸至第一疏通带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上部的减震弹簧,以减轻汽车通过第三疏通带时对路面的压力;
5)所述的升降机构根据现场需要和施工空间使用的动力源为电力、液压或气压,实际应用时,可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6)所述的第二倾斜缓冲带的两侧设置有立柱,立柱顶端通过斜拉钢索与第二倾斜缓冲带后半段边缘连接,通过斜拉钢索将升起后的第二倾斜缓冲带牵拉,以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升降机构升起示意图;
图4是升降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疏通带,2、第二疏通带,3、第三疏通带,4、支撑主轴,401、第一斜拉钢索,402、第二斜拉钢索,403、斜拉定位柱,5、第一倾斜缓冲带,6、第二倾斜缓冲带,7、交通灯,8、挡车杆,9、升降机构,901、固定基座,902、升降弹簧,903、支撑点,10、立柱,11、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包括设置在路口的呈多层立体机构的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疏通带1、第二疏通带2和第三疏通带3,第一疏通带1、第二疏通带2和第三疏通带3的中心处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支撑主轴4,第一疏通带1、第二疏通带2、第三疏通带3和支撑主轴4的剖面构成串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疏通带1为十字形疏通带,第一疏通带1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二疏通带2为方形疏通带,第二疏通带2通过第一倾斜缓冲带5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三疏通带3为圆形疏通带,第三疏通带3通过第二倾斜缓冲带6连接两条交叉道路;所述第二倾斜缓冲带6为前后两段折叠式机构,后段与前段通过合页机构连接,前段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后段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包括固定基座901、升降弹簧902和支撑点903,通过升降机构9控制第二倾斜缓冲带6后段的升降。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支撑主轴4顶端为锥体形,支撑主轴4的顶端与第三疏通带3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拉钢索401、第二斜拉钢索402和多个斜拉定位柱403,斜拉定位柱403均匀设置在第三疏通带3的边缘,第一斜拉钢索401的末端固定在斜拉定位柱403上,通过第一斜拉钢索401、第二斜拉钢索402和斜拉定位柱403共同牵拉,以将第三疏通带3固定。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第三疏通带3的边缘处设置有交通灯7,以使车辆根据交通灯7的信号选择可以通行的第一疏通带1或第三疏通带3。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第三疏通带3底部设置有延伸至第一疏通带1的减震弹簧11,以减轻汽车通过第三疏通带3时对路面的压力。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升降机构9前端设置有挡车杆8。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升降机构9根据现场需要和施工空间使用的动力源为电力、液压或气压。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第二倾斜缓冲带6的两侧设置有立柱10,立柱10顶端通过斜拉钢索与第二倾斜缓冲带6后半段边缘连接,通过斜拉钢索将升起后的第二倾斜缓冲带6牵拉,以保持稳定。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第二疏通带2的高度为3-4米,第三疏通带3的高度为6-7米。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限定:如所述的第一倾斜缓冲带5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第二倾斜缓冲带6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
在实际具体实施中,所述的第三疏通带3的边缘处设置有交通灯7,以使车辆根据交通灯7的信号选择可以通行的第一疏通带1或第三疏通带3,当最下层南北方向为红灯时,南北方向升降机构9落下,南北方向的车辆从第二倾斜缓冲带6行驶至第三疏通带3上,并且第三疏通带3以绕转盘行驶为主,从上层转下来,东西方向的升降机构9升起,东西方向的汽车从下层正常通过;当南北方向为绿灯时,南北方向的升降机构9升起,南北方向车辆从下层直接经过,不用再上坡,东西方向的升降机构9落下,东西方向的车辆从第二倾斜缓冲带6行驶至第三疏通带3上,升降机构9到前方适当处安装限高传感器和限高杆,防止超重的大车上坡,减少对斜坡的压迫,升降机构9落下前方适当位置安装挡车杆8。
当第一疏通带1有4个车道时,3个车道用于升降,留下1个公交专用合大车专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车到分配,一定有一个公交合大车专用道,中间层为第二疏通带2,第二疏通带2用于行人和两轮电动车等非机动车通过,中间层的中部为公交专道,公交专用道前方十米处安装高度传感器,有超高车体和双层车通过时,高度传感器给控制器模块信号,第二疏通带2中间层公交专用道自下而上向两侧90度打开,同时将行人和非机动车隔开,以便公交车从下面通过。
实际应用中,本申请人通过在交叉路口长时间观察研究,本装置可根据实际车辆通过需要设置为二层或三层,根据城市需要设置不同高的疏通带,装置本体主要以钢结构混凝土为主,最下层过车,中间层过行人、两轮电动车或自行车,最上层过小型汽车。
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疏通交通方便,使用快捷,安全快速,不耽误车辆通过,根据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流通过,大大减少等待红绿灯时间,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减少拥堵,解决现有路口红绿灯通过时间固定,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下班高峰极易产生拥堵,疏通交通浪费警力和社会资源,交叉路口车辆通过效率低下等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路口的呈多层立体机构的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疏通带(1)、第二疏通带(2)和第三疏通带(3),第一疏通带(1)、第二疏通带(2)和第三疏通带(3)的中心处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支撑主轴(4),第一疏通带(1)、第二疏通带(2)、第三疏通带(3)和支撑主轴(4)的剖面构成串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疏通带(1)为十字形疏通带,第一疏通带(1)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二疏通带(2)为方形疏通带,第二疏通带(2)通过第一倾斜缓冲带(5)连接两条交叉道路;第三疏通带(3)为圆形疏通带,第三疏通带(3)通过第二倾斜缓冲带(6)连接两条交叉道路;所述第二倾斜缓冲带(6)为前后两段折叠式机构,后段与前段通过合页机构连接,前段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架,后段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包括固定基座(901)、升降弹簧(902)和支撑点(903),通过升降机构(9)控制第二倾斜缓冲带(6)后段的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主轴(4)顶端为锥体形,支撑主轴(4)的顶端与第三疏通带(3)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拉钢索(401)、第二斜拉钢索(402)和多个斜拉定位柱(403),斜拉定位柱(403)均匀设置在第三疏通带(3)的边缘,第一斜拉钢索(401)的末端固定在斜拉定位柱(403)上,通过第一斜拉钢索(401)、第二斜拉钢索(402)和斜拉定位柱(403)共同牵拉,以将第三疏通带(3)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疏通带(3)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交通灯(7),以使车辆根据交通灯(7)的信号选择可以通行的第一疏通带(1)或第三疏通带(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疏通带(3)底部设置有延伸至第一疏通带(1)的减震弹簧(11),以减轻汽车通过第三疏通带(3)时对路面的压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9)前端设置有挡车杆(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9)的动力源为电力、液压或气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倾斜缓冲带(6)的两侧设置有立柱(10),立柱(10)顶端通过斜拉钢索与第二倾斜缓冲带(6)后半段边缘连接,通过斜拉钢索将升起后的第二倾斜缓冲带(6)牵拉,以保持稳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疏通带(2)的高度为3-4米,第三疏通带(3)的高度为6-7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倾斜缓冲带(5)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第二倾斜缓冲带(6)的倾斜角度为10-25度。
CN201811112576.1A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Withdrawn CN109183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2576.1A CN109183533A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2576.1A CN109183533A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3533A true CN109183533A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09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2576.1A Withdrawn CN109183533A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35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1384A (zh) * 2020-08-10 2020-10-30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一种道路桥梁除冰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1384A (zh) * 2020-08-10 2020-10-30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一种道路桥梁除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3597B (zh)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
CN101781873A (zh) 便捷顺畅型无红绿灯立交十字路口交通建筑
JP6093871B2 (ja) 都市交差路構造
WO2008031309A1 (fr) Système d'autoroute à péage comprenant moins d'arrêts, aucun changement et un trajet convenable
CN200985480Y (zh) 无障碍十字路口道路结构
WO2014015682A1 (zh) 基于城市道路中的扭转式立交桥的结构及其用途
CN202099708U (zh) 一种新型式道路十字路口的低立交桥
CN109183533A (zh) 一种升降式多层交通应急疏通装置
CN205365599U (zh) 一种无接触供电高架公交车
CN101492904B (zh) 一种交通路口车道
CN202440730U (zh) 无需设置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建筑结构
CN209602887U (zh) 一种无红灯十字路口立交桥
CN106400634A (zh) X型互通立交桥
CN201056663Y (zh) 全功能无障碍三层立交桥
KR20040110407A (ko) 교차로시스템
CN1120263C (zh) 环岛上带直行车道和指挥灯的立交桥
WO2022001680A1 (zh) 一种智能高空巴士
CN106284009A (zh) 十字型互通立交桥
CN201228337Y (zh) 环保节能缓解交通压力的交叉路口
CN204959529U (zh) 一种快慢分离立交系统
CN203451961U (zh) 丁字路口快慢分流交叉道路结构
CN2931557Y (zh) 一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交叉道口免红绿灯立交桥
CN201024365Y (zh) 一种新型立交桥
CN212375687U (zh) 一种缓解道路通行压力的车辆快速通行转移系统
CN210826962U (zh) 一种新型交叉路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