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5259A -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5259A
CN109145259A CN201810685282.1A CN201810685282A CN109145259A CN 109145259 A CN109145259 A CN 109145259A CN 201810685282 A CN201810685282 A CN 201810685282A CN 109145259 A CN109145259 A CN 109145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ing value
change
control unit
displa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52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5259B (zh
Inventor
辻晃纪
楮原干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45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5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5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5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03Formatting, i.e. changing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 G06F40/106Display of layout of documents; Preview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03Formatting, i.e. changing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5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print job configuration, e.g. job settings, print requirements, job tick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2Image or content composition onto a p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06F3/1256User feedback, e.g. print preview, test print, proofing, pre-flight che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06F3/1251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for continuous media, e.g. web media, ro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64Position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4Solving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09G2340/145Solving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related to small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提供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该显示控制装置将编辑画面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作为打印图片显示于显示器,在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时,将基于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变更的、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显示器。

Description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与打印数据对应的打印图片的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标签打印系统:能够对用于制作标签的打印数据进行编辑,并能够显示与该打印数据对应的打印图片(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3245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标签打印系统中,作为打印数据的编辑,例如在设置于标签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空白的长度(以下,称为“空白长度”)或标签长度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如果是几毫米的变更,则用户有时不会注意到打印图片的变化。特别是在标签长度较长的情况或显示打印图片的显示区域较窄的情况下,与空白长度或标签长度等的设定值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的变化较小,所以存在用户难以确认设定值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对打印图片的哪个部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的课题。
同样,作为打印数据的编辑,在进行了字符装饰的情况下,用户有时也不会注意到打印图片的变化。特别是在字符大小较小的情况或显示区域较窄的情况下,与装饰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的变化较小,所以存在用户难以确认装饰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用户进行了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变更的情况下,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该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的显示控制装置、打印装置、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程序。
本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将编辑画面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作为打印图片显示于显示器,在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时,该控制部将基于编辑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显示器。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器,其将打印数据的编辑画面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显示为打印图片;控制部,其在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时,将基于编辑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显示器;以及打印部,其根据打印数据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本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将编辑画面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作为打印图片显示于显示器,在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时,将基于编辑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显示器。
本发明的程序的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将基于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变更的、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显示器,所以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设定值的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
另外,在打印数据中除了包含表示打印于打印介质的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之外,还包含与打印相关的各种控制信号(切割命令等)。
并且,关于打印图片,可以是在打印介质的图片上重叠打印图像的图片而进行显示的图片(打印预览显示),也可以仅显示打印图像的图片。
在上述显示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控制部使打印图片显示在显示器所显示的编辑画面的预览显示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在编辑画面的预览显示区域中,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设定值的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
在上述显示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打印数据是用于对长条状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数据,编辑项目是如下的项目:通过变更设定值来改变打印介质的长度方向上的、打印图片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例如,在打印介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空白长度、或打印介质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这些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
在上述显示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编辑项目是如下的项目:通过变更设定值来改变打印图片的字符装饰。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字符装饰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该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
在上述显示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或上次设定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根据设定值变更量使得夸张地显示打印图片的变化,在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或上次设定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超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使得显示将变更后的设定值设为上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在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或上次设定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低于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使得显示将变更后的设定值设为下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变更后的设定值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用户难以注意到该变化,所以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夸张地显示打印图片的变化,从而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设定值的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中。另一方面,在变更后的设定值的变更量超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显示将变更后的设定值设为上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在变更后的设定值的变更量低于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显示将变更后的设定值设为下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由此能够防止打印图片与打印结果相差得太多。
在上述显示控制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存在多个编辑项目,对每个编辑项目确定设定值的变更单位,针对多个编辑项目,通过相同的变更步长数来确定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对每个编辑项目确定设定值的变更单位,所以用户能够按照适于各编辑项目的变更单位进行编辑。并且,由于针对多个编辑项目,通过相同的变更步长数来确定阈值,所以用户能够理解在怎样程度地变更了设定值的情况下该变更部位被夸张显示,并在此基础上确认打印图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SY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编辑画面(空白长度被设定为3[mm]、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0[mm]时)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打孔块标签(punch block label)的制作例的图。
图4是示出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的设定值以及变更单位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编辑画面(空白长度被设定为1[mm]、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0[mm]时)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编辑画面(空白长度被设定为15[mm]、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0[mm]时)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与空白长度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变化的图。
图8是示出编辑画面(空白长度被设定为3[mm]、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5.0[mm]时)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编辑画面(空白长度被设定为3[mm]、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8.0[mm]时)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与标签长度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变化的图。
图11是示出接着图10的、与标签长度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变化的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1的编辑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变形例1的字符标签的制作例的图。
图14是示出变形例2的编辑画面的一例的图。
标号说明
1:PC(显示控制装置);2:带打印装置(显示控制装置);13:显示器;16:PC控制部(控制部);41:打印按钮;42:取消按钮;51:带宽度显示/选择栏;52:空白长度设定栏;53:标签长度设定栏;54:第1初始值设定栏;55:第2初始值设定栏;D1:编辑画面;E1:设定区域;E2:预览显示区域;Ic(I):打印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打印装置、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程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控制装置”,例示了个人计算机(以下,记作“PC”)。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SY的硬件结构的框图。打印系统SY具有PC 1和带打印装置2。PC 1与带打印装置2经由线缆或无线通信来进行连接。另外,连接方式可以是网络连接,也可以是1对1的连接。
PC 1生成用于制作标签L(参照图3)的打印数据。并且,带打印装置2根据从PC 1发送的打印数据,对作为长条状的打印介质的一例的带进行打印,制作标签L。
作为硬件结构,PC 1具有键盘11、鼠标12、显示器13、HDD 14(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通信模块15以及PC控制部16。PC控制部16是“控制部”的一例。
键盘11和鼠标12作为用于供用户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单元来使用。并且,显示器13作为显示编辑画面D1(参照图2等)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单元来使用。另外,编辑画面D1是用于编辑打印数据的画面。
HDD 14是辅助存储装置,存储OS 14a(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或专用应用程序14b(在图1中,记作“专用应用”)等。专用应用程序14b是用于与带打印装置2协作来制作标签L的应用程序。
通信模块15是用于与带打印装置2进行通信的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使用在打印数据向带打印装置2的发送和后述的带信息的接收中。
PC控制部16包含CPU 16a(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 16b(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 16c(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PU 16a与PC 1内的各部分之间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并进行各种运算处理。ROM 16b存储各种控制程序和各种控制数据。RAM 16c作为CPU 16a的工作区来使用。
并且,PC控制部16根据上述专用应用程序14b来实现显示处理、打印数据生成处理以及打印命令处理等。
例如,作为显示处理,CPU 16a根据编辑画面D1(参照图2)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操作,将其编辑结果作为打印图片I显示在显示器13上(参照图2的预览显示区域E2)。此时,当对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中的规定的编辑项目(“空白长度”,“标签长度”等)变更设定值时,CPU 16a将基于设定值变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在后面叙述详细内容。
并且,作为打印数据生成处理,CPU 16a根据编辑画面D1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生成用于制作标签L的打印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表示打印在带上的打印图像的图像数据之外,打印数据还包含带的切割命令等各种控制信号。
并且,作为打印命令处理,CPU 16a根据编辑画面D1中的打印指示操作(打印按钮41的选择,参照图2),将通过打印数据生成处理而生成的打印数据发送到带打印装置2。
另一方面,作为硬件结构,带打印装置2具有通信模块21、打印机构22、装置控制部23以及带识别传感器24。另外,打印机构22是“打印部”的一例。
通信模块21是用于与PC 1进行通信的模块,被使用在打印数据的接收和带信息的发送等中。
打印机构22根据从PC 1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来进行打印,该打印机构22包含打印头22a、进给电机22b、切割器电机22c以及切割器22d。打印头22a面对着直到将带从收纳带的带收纳部排出的排出口为止的进给路径,对输送来的带进行打印。进给电机22b是沿着进给路径进给带的驱动源。切割器电机22c是对切割器22d进行驱动的驱动源。切割器22d在打印结束之后将带的打印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切断。这样,通过将带切断而制作出条状的标签L。
装置控制部23包含CPU 23a、ROM 23b以及RAM 23c。CPU 23a与带打印装置2内的各部分之间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并进行各种运算处理。ROM 23b存储固件等的控制程序和各种控制数据。RAM 23c被用作CPU 23a的工作区。
带识别传感器24检测带的带宽度、带颜色等带信息。关于带信息的检测,例如在将收纳有带的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2的结构的情况下,可想到对粘贴或打印在带盒上的图像(条形码、二维码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进行读取的方法、对形成于带盒的1个以上的孔的有无进行检测的方法等。或者,也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等直接检测带的带宽度。
装置控制部23将带识别传感器24所检测出的带信息发送到PC 1。另外,关于带信息的发送时机,可想到带打印装置2的启动时和带更换时等。并且,在从PC 1接收到信息取得命令时,作为针对信息取得命令的应答,也可以发送带信息。可想到PC 1在专用应用程序14b启动时、或对专用应用程序14b进行了规定的操作时发送信息取得命令。
接着,参照图2对编辑画面D1进行说明。这里,例示了用于制作显示线路板的端口号码的打孔块标签L1(参照图3)的编辑画面D1。编辑画面D1包含设定区域E1、预览显示区域E2、打印按钮41以及取消按钮42。另外,在图2中,设定区域E1和预览显示区域E2的框线用虚线来表示,但也可以用实线来表示,也可以不显示框线。但是,由于预览显示区域E2表示的是有限的区域,所以优选以能够与编辑画面D1内的其他区域区分的方式显示(例如,使预览显示区域E2的底色和编辑画面D1的底色为不同的颜色等)。
在设定区域E1中显示有带宽度显示/选择栏51、空白长度设定栏52、标签长度设定栏53、第1初始值设定栏54以及第2初始值设定栏55。
在带宽度显示/选择栏51中显示从带打印装置2作为带信息发送的带宽度。并且,在带宽度显示/选择栏51中,用户也可以变更为任意的带宽度。在该情况下,用户将变更后的带宽度的带(或带盒)收纳在带打印装置2的带收纳部中。
在空白长度设定栏52中,设定空白长度,该空白长度是设置于标签L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空白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空白长度的设定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的:通过选择设置于空白长度设定栏52的向上三角形标记和向下三角形标记来使数值增加或减少,或者直接输入数值。但是,在输入数值的情况下,存在输入限制(下限值和上限值的限制、小数点第一位以下的输入限制等,参照图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标签L的前端部的前空白长度和设置于标签L的后端部的后空白长度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参照图3),但也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设定。
在标签长度设定栏53中,设定标签长度,该标签长度是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标签长度的设定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的:通过选择设置于标签长度设定栏53的向上三角形标记和向下三角形标记来使数值增加或减少,或者直接输入数值。但是,在输入数值的情况下,存在输入限制(下限值和上限值的限制、小数点第二位以下的输入限制等,参照图4)。
另外,图2的例子示出了空白长度设定栏52和标签长度设定栏53分别被设定为默认值(空白长度:3[mm]、标签长度:206.0[mm])的状态。也就是说,当打开编辑画面D1时,成为如下状态:这些值已经作为初始值被输入到空白长度设定栏52和标签长度设定栏53中。
在第1初始值设定栏54中,设定打孔块标签L1的上段的初始值。在打孔块标签L1的上段中排列有输入到第1初始值设定栏54的初始值、初始值+1、初始值+3、初始值+5、初始值+7、初始值+9、初始值+11、初始值+13、初始值+15、初始值+17、初始值+19、初始值+21、初始值+23的共计13个数值。
在第2初始值设定栏55中,设定打孔块标签L1的下段的初始值。在打孔块标签L1的下段中排列有对输入到第2初始值设定栏55的初始值分别加上与上段同样的数值后的共计13个数值。
在预览显示区域E2中显示有与根据设定区域E1的设定值而生成的打印数据对应的打印图片I。打印图片I是在带的图片上重叠打印图像的图片而显示的图片(打印预览显示)。PC控制部16根据显示于带宽度显示/选择栏51的带宽度来确定打印图片I的显示大小,使得带的图片为收敛在预览显示区域E2的纵向上的最大尺寸。
并且,在对设定区域E1内的编辑项目中的、至少带宽度显示/选择栏51、空白长度设定栏52以及标签长度设定栏53进行了设定之后,PC控制部16使预览显示区域E2显示打印图片I。并且,在设定区域E1内的编辑项目中的任意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将该变更反映在打印图片I中。图2所示的打印图片Ic示出了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均被设定为默认值的情况。
另外,当在编辑画面D1中选择了打印按钮41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根据设定区域E1的设定来生成打印数据,并将该打印数据发送到带打印装置2。并且,在选择了取消按钮42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取消设定区域E1的设定,不显示编辑画面D1。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编辑画面D1(设定区域E1)的设定而制作出的打孔块标签L1。如图3所示,从打孔块标签L1的前端到后端的标签长度为206[mm],从打孔块标签L1的前端部到打印开始位置的前空白长度为3[mm],从打孔块标签L1的打印结束位置到后端部的后空白长度为3[mm]。
另外,如图2所示,在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均被设定为默认值的情况下,所制作的打孔块标签L1是与显示于图2的预览显示区域E2的打印图片Ic同样的外观。换言之,在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中的至少一方被设定为默认值以外的值的情况下,所制作的打孔块标签L1与打印图片I会产生外观的差异。这是因为在将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变更为默认值(初始值)以外的设定值、并且该变更后的设定值处于后述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将基于该变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夸张显示。以下,对因该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的设定值变更而产生的打印图片I的夸张显示进行详述。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是“通过变更设定值来改变打印介质的长度方向上的打印图片的长度”的编辑项目的一例。
另外,设定区域E1所示的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中的、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以外的项目不会成为夸张显示的对象。也就是说,在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以外的项目发生变更的情况下,该变更被反映在打印图片I中,但基于设定值变更的变化没有被夸张显示。
图4示出了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的设定值和变更单位。如该图所示,关于编辑项目“空白长度”,能够在下限值1.0[mm]到上限值15.0[mm]的范围内变更设定值,默认值为3.0[mm]。并且,编辑项目“空白长度”的设定值变更单位(步长)为1.0[mm]。也就是说,能够从默认值3.0[mm]变更两步长到下限值,从默认值3.0[mm]变更12步长到上限值。
另一方面,关于编辑项目“标签长度”,能够在下限值205.0[mm]到上限值208.0[mm]的范围内变更设定值,默认值为206.0[mm]。并且,编辑项目“标签长度”的设定值变更单位(步长)为0.1[mm]。也就是说,能够从默认值206.0[mm]变更10步长到下限值,从默认值206.0[mm]变更20步长到上限值。
但是,在各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205.5[mm]以上且206.5[mm]以下、即变更5步长以下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根据设定值变更量来夸张显示预览显示区域E2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这些206.5[mm]和205.5[mm]相当于上述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另一方面,在各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起的设定值变更量超过5步长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显示变更量为5步长时的打印图片I。但是,在兼顾到设定值的下限值或上限值而只能进行小于5步长的变更的情况下,在可变更的步长数的范围内进行夸张显示。
图5的编辑画面D1示出了将编辑项目“空白长度”设定为1[mm](下限值)的情况(参照空白长度设定栏52)下的打印图片Ia(参照预览显示区域E2)。由于编辑项目“空白长度”的默认值为3.0[mm]、变更单位为1.0[mm],所以空白长度:1[mm]的设定是从默认值向下限值侧变更了两步长,为与设定值变更量对应的夸张显示的对象。因此,打印图片Ia的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的变化量是对设定值的变化量(这里是指2mm)乘以规定的夸张显示率后的值(在夸张显示率例如为1.5倍的情况下是2×1.5=3[mm]),打印图片Ia的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为默认值3[mm]﹣变化量3[mm]=0[mm]。这里,“夸张显示率”是指相对于设定值从默认值起的变更量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量。另外,与图2的编辑画面D1的设定相比,在图5的编辑画面D1的设定中空白长度变短,因此打印图片Ia的数值间隔比打印图片Ic的数值间隔宽。
另外,虽然未特别地图示,但基于图5的编辑画面D1的打印结果与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被夸张显示的打印图片Ia的显示不同,而制作出基于设定区域E1的设定值的标签L(前空白长度:1[mm];后空白长度:1[mm];标签长度:206[mm])。由于基于图6、图8、图9的编辑画面D1的打印结果也基于设定区域E1的设定值,所以以下省略说明。
图6的编辑画面D1示出了将编辑项目“空白长度”设定为15[mm](上限值)的情况(参照空白长度设定栏52)下的打印图片Ij(参照预览显示区域E2)。由于空白长度:15[mm]的设定是从默认值向上限值侧变更12了步长,所以超过了与设定值变更量对应的夸张显示的范围。因此,打印图片Ij的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是与设定为默认值向上限值侧变更5步长后的空白长度:8[mm]时的打印图片Ih(参照图7)相同的显示。
图7示出了与空白长度的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的图。该图示出了标签长度为默认值(206.0[mm])的情况。并且,该图的左侧示出了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进行本实施方式的预览显示的情况)的打印图片I,右侧示出了没有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进行通常的预览显示的情况)的打印图片I。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的打印图片I是将夸张显示空白长度的变化的比例(夸张显示率)设为1.5倍而进行图示的。
并且,在图7中,辅助线A1表示打印图片I的前端位置,辅助线A2表示打印图片I的后端位置。并且,辅助线A3表示空白长度为默认值(3[mm])的情况的前空白的结束位置,辅助线A4表示空白长度为默认值的情况的后空白的开始位置。如该图所示,在空白长度被设定为1[mm]时和空白长度被设定为2[mm]时(参照打印图片Ia、Ib),根据设定值变更量来夸张显示打印图片I的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的变化。并且,在空白长度被设定为4[mm]时到空白长度被设定为8[mm]时(参照打印图片Id~Ih),根据设定值变更量来夸张显示打印图片I的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的变化。此外,在空白长度被设定为9[mm]时到空白长度被设定为15[mm]时(参照打印图片Ii、Ij),由于超过了与设定值变更量对应的夸张显示的范围,所以打印图片I的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是与空白长度被设定为8[mm]时(参照打印图片Ih)相同的长度。
这样,当对编辑项目“空白长度”进行设定值变更时,在打印图片I中,将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的变化夸张显示。另外,如图7所示,空白长度的夸张显示率并不始终为恒定的值(在图7的例子中为1.5倍),也可以是变动的值。在该情况下,优选随着从默认值起的变更量增大而使夸张显示率减小。根据该结构,在进行了使设定值变更量逐渐增大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最初的1步长中,能够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表示设定值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I中,并且抑制了使变更量增大时的、设定值与打印图片I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不舒适感。
接着,对标签长度的设定值发生变更的情况进行说明。图8的编辑画面D1示出了编辑项目“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5.0[mm](下限值)的情况(参照空白长度设定栏52)下的打印图片Ik(参照预览显示区域E2)。关于编辑项目“标签长度”,由于默认值为206.0[mm],变更单位(步长)为0.1[mm],所以标签长度:205.0[mm]的设定是从默认值向下限值侧变更了10步长,超过了与设定值变更量对应的夸张显示的范围。因此,打印图片Ik的标签长度是与设定为从默认值向下限值侧变更5步长后的标签长度:205.5[mm]时的打印图片Im(参照图10)相同的显示。
并且,图9的编辑画面D1示出了将编辑项目“标签长度”设定为208.0[mm](上限值)的情况(参照空白长度设定栏52)下的打印图片Ix(参照预览显示区域E2)。标签长度:208.0[mm]的设定是从默认值向上限值侧变更了20步长,超过了与设定值变更量对应的夸张显示的范围。因此,打印图片Ix的前空白长度和后空白长度是与设定为从默认值向上限值侧变更5步长后的标签长度:206.5[mm]时的打印图片Iv(参照图11)相同的显示。
图10和图11是示出与标签长度的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的图。该图示出了空白长度为默认值(3[mm])的情况。并且,该图的左侧示出了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的打印图片I,右侧示出了没有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的打印图片I。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的打印图片I是将夸张显示标签长度的变化的比例(夸张显示率)设为20倍而进行图示的。
并且,在图10和图11中,辅助线A5表示打印图片I的前端位置,辅助线A6表示标签长度为默认值(206.0[mm])的情况的打印图片Ic的后端位置。如图10所示,在从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5.0[mm]时到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5.4[mm]时(参照打印图片Ik、Il),由于超过了与设定值变更量对应的夸张显示的范围,所以打印图片I的标签长度是与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5.5[mm]时(参照打印图片Im)相同的长度。并且,在从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5.5[mm]时到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5.9[mm]时(参照打印图片Im~Iq),根据设定值变更量来夸张显示打印图片I的标签长度的变化。并且,由于该情况下的打印图片I的标签长度比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0[mm]时(参照打印图片Ic)短,所以数值间隔变窄。
并且,如图11所示,在从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1[mm]时到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5[mm]时(参照打印图片Ir~Iv),根据设定值变更量来夸张显示打印图片I的标签长度的变化。并且,由于该情况下的打印图片I的标签长度比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0[mm]时(参照打印图片Ic)长,所以数值间隔较宽。此外,在从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6[mm]时到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8.0[mm]时(参照打印图片Iw、Ix),由于超过了与设定值变更量对应的夸张显示的范围,所以打印图片I的标签长度是与标签长度被设定为206.5[mm]时(参照打印图片Iv)相同的长度。
这样,当对编辑项目“标签长度”进行设定值变更时,在打印图片I中,根据设定值变更量来夸张显示标签长度的变化。编辑项目“标签长度”也与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同样,夸张显示率可以始终为恒定的值,也可以是变动的值。并且,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随着从默认值起的变更量增大而使夸张显示率减小。
以上,如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SY,在打印数据的编辑画面D1中,将基于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变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因此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设定值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I中(对打印图片I的哪个部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特别是在要制作的标签L的标签长度较长的情况或预览显示区域E2较窄的情况下,由于与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的设定值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较小,所以存在用户难以确认设定值发生了变更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这些编辑项目的基于设定值变更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SY中,在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起的设定值变更量为5步长以下的情况下,根据设定值变更量将打印图片I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在超过5步长的情况下,显示设定值为5步长时的打印图片I。也就是说,在变更后的设定值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用户难以注意到该变化,所以通过将基于设定值变更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由此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设定值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I中。另一方面,在变更后的设定值超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显示设定值为上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I,在变更后的设定值的变更量低于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显示设定值为下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I,由此能够防止打印图片I与标签L的外观相差得太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SY中,由于作为夸张显示的对象的编辑项目存在多个,设定值变更单位是按照每个编辑项目而确定的,所以用户能够按照适于各编辑项目的变更单位进行编辑。并且,由于针对多个编辑项目,通过相同的变更步长数来确定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所以用户能够理解在怎样程度地变更了设定值的情况下该变更部位被夸张显示,并在此基础上确认打印图片I。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PC控制部16随着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的设定值变更而对打印图片I的变化进行夸张显示,但也可以在进行了字符装饰的设定值变更的情况下,对与该变更相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进行夸张显示。
图12是示出变形例1的编辑画面D2的一例的图。编辑画面D2包含字符输入区域E5、块配置选择栏61、块数设定栏62、块配置显示区域E6、字符装饰设定区域E7、预览显示区域E8、打印按钮71以及取消按钮72。打印按钮71和取消按钮72与编辑画面D1的打印按钮41和取消按钮42(参照图2等)同样地发挥功能。
向字符输入区域E5输入字符(包含数字、符号)。在块配置选择栏61中,从多个块配置图案中选择任意图案。作为块配置图案,可以选择在带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块的“图案1”、在带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块的“图案2”、在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配置多个块的“图案3”等。块数设定栏62能够设定所配置的块数。块配置显示区域E6根据块配置选择栏61和块数设定栏62的设定来显示块配置图片63。在字符装饰设定区域E7中,对每个块设定字符装饰。在图12的例子中,由于存在3个块,所以对A、B、C块分别设定字符装饰。在预览显示区域E8中显示有打印图片Iy,该打印图片Iy与基于字符输入区域E5、块配置选择栏61、块数设定栏62以及字符装饰设定区域E7的设定的打印数据对应。
图13示出了根据图12的编辑画面D2的设定而制作出的字符标签L2。字符标签L2根据字符装饰设定区域E7的设定,使作为最初块的A块为字符装饰“无”,使作为第二个块的B块为字符装饰“粗体”,使作为第三个块的C块为字符装饰“粗体”和“字符大小8磅”。另外,字符大小的默认值为10磅。对于该字符标签L2,图12的编辑画面D2所示的打印图片Iy(参照预览显示区域E8)夸张显示了B块和C块的字符装饰。也就是说,与不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相比,PC控制部16进行了夸张显示,使得字符装饰“粗体”的字符更粗,针对字符装饰“字符大小”,使得字符大小更小。
这样,在变更了作为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字符装饰的设定值时,PC控制部16将与打印数据对应的打印图片I的字符装饰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根据该结构,在变更了字符装饰的情况下,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该变更被怎样地反映在打印图片I中。
另外,除了图12所示的粗体和字符大小之外,作为字符装饰,在斜体、带阴影的字符、立体字符、带边缘的字符等字符装饰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基于该变更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作为夸张显示方法,例如,可想到在字符装饰为“斜体”的情况下,使字符的倾斜增大,在字符装饰为“带阴影的字符”的情况下,增加阴影量,在字符装饰为“立体字符”的情况下,增强立体感,在字符装饰为“带边缘的字符”的情况下,增加边缘量等。
[变形例2]
并且,在图12的例子中,PC控制部16显示出将带的图片与打印图像的图片重叠而显示的打印图片Iy(参照预览显示区域E8),但也可以如图14的编辑画面D3所示,仅显示打印图像的图片。在图14的例子中,在打印图像显示区域E9中显示有如下的打印图片Iz:在该打印图片Iz中显示有每个块的打印图像的图片。在打印图片Iz中,与没有进行夸张显示的情况相比,PC控制部16进行了夸张显示,使得设定了字符装饰“粗体”的B块的字符变粗,设定了字符装饰“粗体”和“字符大小8磅”的C块的字符变粗并且减小。
并且,作为附加的变形例,也可以不将打印图像的图片按块划分而进行显示。也就是说,也可以在打印图像显示区域E9中显示相当于图13所示的字符标签L2的打印图像的图片。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对基于设定值变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进行夸张显示,但也可以在不是从默认值起、而是从上次设定值(最近的编辑处理中的设定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夸张显示。在该情况下,只要从上次设定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则在打印图片I中,PC控制部16将基于设定值变更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此外,在超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设定值为上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I,在低于下限阈值的情况下,使得显示设定值为下限阈值时的打印图片I。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起的设定值变更量为5步长以下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对基于设定值变更的打印图片I的变化进行夸张显示,但作为阈值的步长数是任意的,用户也可以变更为任意的值。
[变形例5]
并且,也可以不使用变更步长数而将变更长度作为阈值来确定是否进行夸张显示。在该情况下,在编辑项目“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的变更量例如为5[mm]以下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根据变更后的设定值将打印图片I的变化夸张而进行显示,在超过5[mm]的情况下,使得显示变更后的设定值为阈值时的打印图片I。
另外,作为附加的变形例,也可以对每个编辑项目,将设定值的变更量设定为阈值。并且,用户也可以对每个编辑项目将夸张显示的阈值变更为任意的值。此外,用户也可以对每个编辑项目将设定值的默认值、下限值和上限值、变更单位变更为任意的值。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起变更后的设定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PC控制部16使得显示基于变更后的设定值的打印图片I,但在变更后的设定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显示按照设定值变更量的打印图片I。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编辑项目“空白长度”的默认值为3[mm]、阈值为8[mm]、夸张显示率为2倍(始终为恒定的值)的情况下,在空白长度为3、4、5、6、7、8[mm]之前,分别用6、8、10、12、14、16[mm]的图片显示打印图片I的空白长度,在空白长度的设定值为9[mm]的情况下,用9[mm]的图片显示打印图片I的空白长度。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变更设定值来改变打印图片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编辑项目,例示了“空白长度”和“标签长度”,但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在对“字符大小”或“字符间隔”等编辑项目变更了设定值的情况下,进行夸张显示。并且,在字符方向未横向排列(参照图13)而是纵向排列(字符沿标签L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向)的情况下,编辑项目“字符大小”或“行间隔”也可以作为夸张显示的对象。此外,通过变更设定值来改变打印图片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编辑项目也可以作为夸张显示的对象。例如,可想到编辑项目“带宽度”、带宽度方向的“空白长度”、“字符大小”、字符方向为横向排列的情况下的“行间隔”、字符方向为纵向排列的情况下的“字符间隔”等。
[变形例8]
用于使PC控制部16(CPU 16a)执行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示的PC 1的各处理的程序(专用应用程序14b)、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记录介质(CD-ROM、闪存卡等)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并且,也可以通过云计算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示的PC 1的各处理。并且,也可以代替PC 1而使用具有带触摸传感器的显示器的平板终端、移动电话等信息处理终端。此外,也可以在带打印装置2中搭载PC 1的各功能和硬件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将PC 1以外的信息处理终端或带打印装置2作为本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来使用。另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控制装置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将编辑画面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作为打印图片显示于显示器,在所述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时,该控制部将基于所述编辑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所述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所述显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打印图片显示在所述显示器所显示的所述编辑画面的预览显示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数据是用于对长条状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数据,
所述编辑项目是如下的项目:通过变更所述设定值来改变所述打印介质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打印图片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辑项目是如下的项目:通过变更所述设定值来改变所述打印图片的字符装饰。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或上次设定值起变更后的所述设定值处于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设定值的变更量使得夸张地显示所述打印图片的变化,在所述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或上次设定值起变更后的所述设定值超过所述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得显示将变更后的所述设定值设为所述上限阈值时的所述打印图片,在所述编辑项目的从默认值或上次设定值起变更后的所述设定值低于所述下限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得显示将变更后的所述设定值设为所述下限阈值时的所述打印图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存在多个所述编辑项目,
对每个所述编辑项目确定所述设定值的变更单位,
针对多个所述编辑项目,通过相同的变更步长数来确定所述阈值。
7.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器,其将打印数据的编辑画面中的所述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显示为打印图片;
控制部,其在所述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时,将基于所述编辑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所述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所述显示器;以及
打印部,其根据所述打印数据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8.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编辑画面中的打印数据的编辑结果作为打印图片显示于显示器,在所述打印数据的编辑项目的设定值发生变更时,将基于所述编辑项目的设定值的变更的、所述打印图片的变化夸张地显示于所述显示器。
9.一种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记录有计算机能够执行的程序,其中,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810685282.1A 2017-06-28 2018-06-28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9145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6642A JP6859871B2 (ja) 2017-06-28 2017-06-28 表示制御装置、印刷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7-126642 2017-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5259A true CN109145259A (zh) 2019-01-04
CN109145259B CN109145259B (zh) 2023-05-02

Family

ID=6281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5282.1A Active CN109145259B (zh) 2017-06-28 2018-06-28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0183B2 (zh)
EP (1) EP3422174B1 (zh)
JP (1) JP6859871B2 (zh)
CN (1) CN1091452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35463B1 (ko) 2018-08-14 2024-0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음향 발생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3720A1 (en) * 2003-09-12 2005-04-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system,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printing system,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6209512A (ja) * 2005-01-28 2006-08-10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CN101662558A (zh) * 2008-08-27 2010-03-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271207A (zh) * 2010-06-07 2011-12-0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图像显示方法
US20150092228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isplay input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input device
WO2017061083A1 (ja) * 2015-10-07 2017-04-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4332A (en) * 1994-06-29 1999-01-26 Canon Business Machines, Inc. Scalable edit window and displayable position indicators for an electronic typewriter
JP4501985B2 (ja) 2007-10-04 2010-07-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データ作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0224703A (ja) 2009-03-23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59193A (ja) * 2009-09-07 2011-03-24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488381B2 (ja) * 2010-09-30 2014-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データ編集装置、印刷データ編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596084B1 (ko) * 2011-12-20 2016-02-19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처리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JP2013152606A (ja) * 2012-01-25 2013-08-08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697628B2 (ja) * 2012-04-12 2015-04-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0803B2 (ja) * 2013-09-18 2016-04-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ータ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3720A1 (en) * 2003-09-12 2005-04-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system,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printing system,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6209512A (ja) * 2005-01-28 2006-08-10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CN101662558A (zh) * 2008-08-27 2010-03-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271207A (zh) * 2010-06-07 2011-12-0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及图像显示方法
US20150092228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isplay input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input device
WO2017061083A1 (ja) * 2015-10-07 2017-04-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59871B2 (ja) 2021-04-14
JP2019008733A (ja) 2019-01-17
US10650183B2 (en) 2020-05-12
EP3422174B1 (en) 2021-08-18
CN109145259B (zh) 2023-05-02
US20190005002A1 (en) 2019-01-03
EP3422174A1 (en) 2019-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05603B1 (en) Two-dimensional cod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tangible medium
EP2784660A2 (en) Pri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638015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93246A (ja) ラベルデータ作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8139874B (zh) 信息处理装置、带打印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EP3075554A1 (en) Ribbon preparation method,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program
US20050057761A1 (en) Printing system,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 in printing system, program, and memory medium
JP6728993B2 (ja) 筆記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KR102133844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78586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image block sequence using continuous printing sheet
CN109145259A (zh) 显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CN107089063A (zh)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50007606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display method thereof, printing system, display method thereof, program, and memory medium
CN106240165B (zh) 标签制作装置以及标签制作方法
JP2019016015A (ja) 表示制御装置、印刷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1531098B (zh) 标签制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599427B2 (en) Label design producing apparatus
KR100623569B1 (ko) 인쇄 시스템, 인쇄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데이터 처리방법 및 기억매체
CN108928139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6221940A5 (zh)
US11399102B2 (en) Pri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detecting cassette by analyzing image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detected cassette satisfies specific condition
KR20050027916A (ko) 인쇄 시스템 및 인쇄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US1189999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lock sette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800847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705440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