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8444A - 建筑模板 - Google Patents

建筑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8444A
CN109098444A CN201810939334.3A CN201810939334A CN109098444A CN 109098444 A CN109098444 A CN 109098444A CN 201810939334 A CN201810939334 A CN 201810939334A CN 109098444 A CN109098444 A CN 109098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ide plate
plate
grip block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93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98444B (zh
Inventor
黄红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uz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uz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uz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uzh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393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84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8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8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98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8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4Connecting or fastening means for metallic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e.g. for connecting metallic elements to non-metallic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属于建筑领域。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模板主体和第二模板主体,第一模板主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模板主体包括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贴合设置,第一侧板面向第二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柱,第二侧板上第二通孔,第一凸柱插设于第二通孔,且沿第二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二侧板面向第一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柱,第一侧板上第一通孔,第二凸柱插设于第一通孔,且沿第一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还包括夹持组件,用于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夹持固定。本申请提供了的建筑模板,可避免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出现变形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连接所带来的变形问题。

Description

建筑模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根据使用需求,可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通过使用建筑模板,不仅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且还可便于重复操作以加快施工进度以及降低工程成本。所以,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建筑行业中建筑模板的用量巨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建筑模板根据材质可分为木模板、刚模板或铝模板等。其中刚模板因其具有通用性强、装拆方便、周转次数多等优点被广泛地使用。在使用刚模板时,由于钢模板的尺寸限制,往往需要将多个刚模板进行组合使用。在组合使用刚模板时,需要将相邻的两个刚模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目前,对相邻的两个刚模板之间固定连接方式皆为螺栓连接。
为了加强相邻的两个刚模板之间连接牢固性,会在相邻的两个刚模板之间设有多个螺栓,具体地:在相邻的两个刚模板上开设多个孔,相邻两个孔之间的间距小,每个孔内皆设有螺栓以将相邻的两个刚模板进行固定连接。在每次安装以及拆卸螺栓过程中皆会对刚模板产生一定的变形。然而,随着刚模板使用次数的增加,导致刚模板上用于连接螺栓的侧壁会产生较大形变,进而影响刚模板的精度。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通过利用夹持组件从两侧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夹持固定,以及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凸柱与通孔的插接配合,使得第一模板主体和第二模板主体之间能够紧固连接,避免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出现变形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连接第一侧板进而第二侧板所带来的变形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模板主体和第二模板主体,所述第一模板主体和所述第二模板主体皆为箱状结构,所述第一模板主体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模板主体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贴合设置,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二侧板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柱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侧板上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柱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建筑模板还包括:
夹持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夹持固定,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共轴设置,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共轴设置;
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
第一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板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第二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夹持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抵接板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第一凸柱包括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的第一穿设段,所述第一凸柱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穿设段背离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板止挡配合,所述第一止挡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凸柱;
所述第二凸柱包括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第二穿设段,所述第二凸柱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穿设段背离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接板止挡配合,所述第二止挡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凸柱;
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设有第一顶推件,所述第一顶推件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顶推配合,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设有第二顶推件,所述第二顶推件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顶推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皆为环状凸起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推件为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截面;所述第二顶推件为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截面;
所述第一圆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第二圆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面为平面状,且与所述第一圆杆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截面为平面状,且与所述第二圆杆的轴向平行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圆杆,且两个第一圆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圆杆,且两个所述第二圆杆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凸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的形状相匹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的顶部还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
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具有插接部,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具有插槽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槽部且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设有多个螺纹孔,且多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插槽部的侧壁上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本申请提供的建筑模板,通过在第一侧板面向第二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柱,第二侧板上第二通孔,第一凸柱插设于第二通孔;第二侧板面向第一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柱,第一侧板上第一通孔,第二凸柱插设于第一通孔,可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避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上发生相对分离的情况。
(2)本申请提供的建筑模板,通过利用夹持组件从两侧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夹持固定,使得第一模板主体和第二模板主体之间能够紧固连接,避免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左右方向上发生相对分离的情况。
(3)本申请提供的建筑模板,通过利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夹固,由于第一侧板之间以及第二夹持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受力面较大,避免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受力变形情况的出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连接第一侧板进而第二侧板所带来的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建筑模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建筑模板中夹持组件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建筑模板中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建筑模板中第一圆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模板主体;2、第二模板主体;3、夹持组件;11、第一底板;12、第一侧板;21、第二底板;22-第二侧板;31、第一夹持板;32、第二夹持板;33、第一抵接板;34、第二抵接板;35、第一圆杆;36、第二圆杆;121、第一通孔1;122、第一凸柱;221、第二通孔;222、第二凸柱;311、第三通孔;312、第一连接板;321、第四通孔;322、第二连接板;331、第五通孔;341、第六通孔;351、第一截面;1221、第一穿设段;1222、第一止挡部;3222、螺杆2221、第二止挡部;3121、插接部;3122、螺纹孔;3221、插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计算机机箱,通过在机箱的进风口处设有除尘组件,将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中灰尘进行除尘处理,显著地降低灰尘在机箱内的堆积。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
请参考附图1-3,建筑模板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模板主体1和第二模板主体2,第一模板主体1和第二模板主体2皆为箱状结构,第一模板主体1包括第一侧板12,第二模板主体2包括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22贴合设置,第一侧板12面向第二侧板22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柱122,第二侧板22上第二通孔221,第一凸柱122插设于第二通孔221,且沿第二通孔221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二侧板22面向第一侧板12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柱222,第一侧板12上第一通孔121,第二凸柱222插设于第一通孔121,且沿第一通孔121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
建筑模板还包括:夹持组件3,用于对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进行夹持固定,夹持组件3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夹持板31和第二夹持板32,第一夹持板31位于第一侧板12背离第二侧板22的一侧,第二夹持板32位于第二侧板22背离第一侧板1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建筑模板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模板主体1和第二模板主体2,第一模板主体1和第二模板主体2皆为箱状结构。该箱状结构的顶部具有开口,具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周向侧板,周向侧板共同围成长方体状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用于放置混凝土等材料。第一模板主体1中包括第一底板11,第一底板11上设有第一侧板12;第二模板主体2中包括第二底板21,第二底板21上设有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12与第二侧板22贴合设置,以避免第一模板主体1和第二模板主体2在拼接时产生较大的缝隙。当然,建筑模板中模板主体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例如还可以包括第三模板主体等等。第一侧板12面向第二侧板22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柱122,第二侧板22上第二通孔221,第一凸柱122插设于第二通孔221,且沿第二通孔221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便于第一凸柱122在第二通孔221中的装卸;第二侧板22面向第一侧板12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柱222,第一侧板12上第一通孔121,第二凸柱222插设于第一通孔121,且沿第一通孔121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便于第人凸柱在第一通孔121中的装卸。通过在第一侧板12面向第二侧板22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柱122,第二侧板22上第二通孔221,第一凸柱122插设于第二通孔221;第二侧板22面向第一侧板12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柱222,第一侧板12上第一通孔121,第二凸柱222插设于第一通孔121,可对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避免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上发生相对分离的情况。
建筑模板还包括:夹持组件3,用于对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进行夹持固定,夹持组件3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夹持板31和第二夹持板32,第一夹持板31位于第一侧板12背离第二侧板22的一侧,第二夹持板32位于第二侧板22背离第一侧板12的一侧。其中,第一夹持板31和第二夹持板32分别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对应侧对其进行夹固,使得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之间不能沿左右方向分离。此外,由于第一夹持板31和第一侧板12之间的接触面积为第一夹持板31的侧面面积,即第一夹持板31对第一侧板12的顶压面积较大且作用力均匀分布于整个顶压面。与现有技术中螺母对第一侧板12的集中作用而言,本实施例可显著降低第一侧板12的形变量。同理,采用第二夹持板32对第二侧板22进行夹固,可显著降低第二侧板22的形变量。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板31上设有第三通孔311,第三通孔311与第一通孔121共轴设置,第二夹持板32上设有第四通孔321,第四通孔321与第二通孔221共轴设置;
夹持组件3还包括:第一抵接板33和第二抵接板34。
第一抵接板33,位于第一夹持板31背离第一侧板12的一侧,第一抵接板33上设有第五通孔331,第五通孔331与第三通孔311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第二抵接板34,位于第二夹持板32背离第二侧板22的一侧,第二抵接板34上设有第六通孔341,第六通孔341与第四通孔321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第一凸柱122包括可穿设于第一通孔121、第三通孔311和第五通孔3引的第一穿设段1221,第一凸柱122上还设有位于第一穿设段1221背离第一侧板12一侧的第一止挡部1222,第一止挡部1222用于与第一抵接板33止挡配合,第一止挡部1222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凸柱122;
第二凸柱222包括可穿设于第二通孔221、第四通孔321和第六通孔341的第二穿设段,第二凸柱222上还设有位于第二穿设段背离第二侧板22一侧的第二止挡部2221,第二止挡部2221用于与第二抵接板34止挡配合,第二止挡部2221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凸柱222;
第一抵接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之间设有第一顶推件,第一顶推件用于分别与第一抵接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顶推配合,第二抵接板34与第二夹持板32之间设有第二顶推件,第二顶推件用于分别与第二抵接板34与第二夹持板32顶推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止挡部2221可限制第一抵接板33脱离第二凸柱222,第一止挡部1222可限制第二抵接板34脱离第一凸柱122。在使用夹持组件3时,可先将第一凸柱122顺次穿设于第二通孔221、第四通孔321和第六通孔341中,使得第二抵接板34、第二夹持板32和第二侧板22皆位于第一凸柱122上;将第二凸柱222顺次穿设于第一通孔121、第三通孔311和第五通孔331中,使得第一抵接板33、第一夹持板31和第一侧板12皆位于第二凸柱222上。此时,第二止挡部2221、第一抵接板33、第一顶推件、第一夹持板31和第一侧板12之间皆可能存在缝隙,然后通过第一顶推件对第一夹持板31和第一抵接板33进行顶推,使得第一夹持板31向第一侧板12方向靠近以消除第一夹持板31和第一侧板12之间的间隙,同时也使得第一抵接板33向第二止挡部2221靠近以消除第一抵接板33和第一止挡部1222之间的间隙。同理,第一止挡部1222、第二抵接板34、第二顶推件、第二夹持板32和第二侧板22之间皆可能存在缝隙,然后通过第二顶推件对第二夹持板32和第二抵接板34进行顶推,使得第二夹持板32向第二侧板22方向靠近以消除第二夹持板32和第二侧板22之间的间隙,同时也使得第二抵接板34向第一止挡部1222靠近以消除第二抵接板34和第一止挡部1222之间的间隙。在上述间隙消除后,便可实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之间的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止挡部1222和第二止挡部2221皆为环状凸起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凸起结构与凸柱之间构成台阶面,以限制抵接板沿凸柱的轴向向外脱离。其中,环状凸起结构可进一步为圆柱体结构,便于加工生产,且具有平面状的止挡面,使得止挡部与抵接板之间的贴合度好。
请参考附图4,进一步地,第一顶推件为第一圆杆35,第一圆杆35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截面351;第二顶推件为第二圆杆36,第二圆杆36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截面;
第一圆杆35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夹持板31上,第二圆杆36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夹持板3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推件和第二顶推件皆为圆杆结构。其中,第一圆杆35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截面351,第一截面351的两端延伸至第一圆杆35对应的端面上。由于第一截面351的存在,使得第一圆杆35的周面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周面,此时旋转第一圆杆35可对第一抵接板33和第一夹持板3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其中,当第一截面351贴合于第一抵接板33时,此时第一抵接板33和第一夹持板31之间的间距最小,当旋转第一圆杆35时,第一截面351也随之转动,使得第一截面351位于第一抵接板33和第一夹持板31之间,此时第一抵接板33和第一夹持板31之间的间距增大,以实现间隙的消除。同理,第二圆杆36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截面,第二截面的两端延伸至第二圆杆36对应的端面上。由于第二截面的存在,使得第二圆杆36的周面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周面,此时旋转第二圆杆36可对第二抵接板34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其中,当第二截面贴合于第二抵接板34时,此时第二抵接板34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的间距最小,当旋转第二圆杆36时,第二截面也随之转动,使得第二截面位于第二抵接板34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此时第二抵接板34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的间距增大,以实现间隙的消除。
进一步地,第一截面351为平面状,且与第一圆杆35的轴向平行设置;第二截面为平面状,且与第二圆杆36的轴向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截面351和第二截面皆为平面状,且皆沿圆杆的轴向平行设置,使得第一圆杆35和第二圆杆36跳调距的幅度一致。
进一步地,第一抵接板33与第一夹持板3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圆杆35,且两个第一圆杆35分别位于第三通孔311的两侧;第二抵接板34与第二夹持板32之间设有两个第二圆杆36,且两个第二圆杆36分别位于第四通孔321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三通孔3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圆杆35,可确保第一抵接板33和第一夹持板31之间调距的对称线,以避免第一抵接板33在第三通孔311的上下两侧发生偏转。同理,在第四通孔32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圆杆36,可确保第二抵接板34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调距的对称线,以避免第二抵接板34在第四通孔321的上下两侧发生偏转
进一步地,第二凸柱222的形状与第一通孔121、第三通孔311和第五通孔331的形状相匹配,第一凸柱122的形状与第二通孔221、第四通孔321和第六通孔341的形状相匹配,以避免第一侧板12、第一夹持板31和第一抵接板33在第二凸柱222的周面上晃动,以及第二侧板22、第二夹持板32和第二抵接板34在第一凸柱122的周面上晃动。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板31的顶部还设有第一连接板312,第一连接板312位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的上方;第二夹持板32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板322,第二连接板322位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的上方;
第一连接板312靠近第二连接板322的一端具有插接部3121,第二连接板322靠近第一连接板312的一端具有插槽部3221,插接部3121插设于插槽部3221且沿第一侧板12的厚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12与第二连接板322之间的连接,可实现第一夹持板31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312靠近第二连接板322的一端具有插接部3121,第二连接板322靠近第一连接板312的一端具有插槽部3221,插接部3121插设于插槽部3221且沿第一侧板12的厚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可实现第一夹持板31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的间距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厚度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22,提高了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插接部3121设有多个螺纹孔3122,且多个螺纹孔3122沿第一侧板1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插槽部3221的侧壁上螺接有螺杆3222,螺杆3222用于与螺纹孔3122螺接。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3222用于与螺纹孔3122螺接,实现第一连接板312和第二连接板322之间位置的固定,避免第一夹持板31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出现松懈分离的情况。此外,通过在插接部3121设有多个螺纹孔3122,且多个螺纹孔3122沿第一侧板12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可满足第一夹持板31和第二夹持板32之间不同的间距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12面向第一夹持板31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沿第一侧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侧板22面向第二夹持板32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沿第二侧板2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面向第一夹持板31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不仅可增加第一侧板12的抗变形能力,且还增加与第一夹持板3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一夹持板31从第一侧板12上脱离。其中,第一凸起部沿第一侧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可进一步增加第一侧板12的抗变形能力。同理,第二侧板22面向第二夹持板32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不仅可增加第二侧板22的抗变形能力,且还增加与第二夹持板3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第二夹持板32从第二侧板22上脱离。其中,第二凸起部沿第二侧板2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可进一步增加第二侧板22的抗变形能力。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申请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如涉及“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模板,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模板主体和第二模板主体,所述第一模板主体和所述第二模板主体皆为箱状结构,所述第一模板主体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模板主体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贴合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柱,所述第二侧板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柱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且沿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侧板上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柱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建筑模板还包括:
夹持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夹持固定,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共轴设置,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共轴设置;
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
第一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一夹持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板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第二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二夹持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抵接板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第一凸柱包括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的第一穿设段,所述第一凸柱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穿设段背离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板止挡配合,所述第一止挡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凸柱;
所述第二凸柱包括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的第二穿设段,所述第二凸柱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穿设段背离所述第二侧板一侧的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抵接板止挡配合,所述第二止挡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凸柱;
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设有第一顶推件,所述第一顶推件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顶推配合,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设有第二顶推件,所述第二顶推件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顶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止挡部皆为环状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推件为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截面;所述第二顶推件为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截面;
所述第一圆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上,所述第二圆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面为平面状,且与所述第一圆杆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截面为平面状,且与所述第二圆杆的轴向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夹持板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圆杆,且两个第一圆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圆杆,且两个所述第二圆杆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凸柱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的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的顶部还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
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具有插接部,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具有插槽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插槽部且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设有多个螺纹孔,且多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插槽部的侧壁上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条状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CN201810939334.3A 2018-08-16 2018-08-16 建筑模板 Active CN109098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9334.3A CN109098444B (zh) 2018-08-16 2018-08-16 建筑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9334.3A CN109098444B (zh) 2018-08-16 2018-08-16 建筑模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8444A true CN109098444A (zh) 2018-12-28
CN109098444B CN109098444B (zh) 2020-10-16

Family

ID=64850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9334.3A Active CN109098444B (zh) 2018-08-16 2018-08-16 建筑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84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5744A (zh) * 2021-08-27 2021-11-02 肖晗 一种建筑模板拼接体系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6369A6 (nl) * 1991-12-11 1994-08-02 Callens Henri Evarist Trilbare paneelbekisting en bekistingsklem daarvoor.
ES2245264A1 (es) * 2005-04-11 2005-12-16 Ingenieria De Encofrados Y Servicios, S.L. Mordaza ajustable para sujecion de paneles de encofrado.
CN201381643Y (zh) * 2008-12-18 2010-01-13 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 钢框木模连接可调齿楔双爪夹具
CN202787980U (zh) * 2012-06-26 2013-03-13 常州新区宏源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连接件
CN103161309A (zh) * 2011-12-13 2013-06-19 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狭窄变形缝内侧模板安装施工方法
KR20130081410A (ko) * 2012-01-09 2013-07-17 임무송 콘크리트 타설용 거푸집의 연결고정구
CN203238958U (zh) * 2013-03-13 2013-10-16 江阴市三元模塑有限公司 工具式建筑模板连接件
CN203783141U (zh) * 2014-03-25 2014-08-2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
CN203846775U (zh) * 2014-04-11 2014-09-24 赵芳星 建筑钢模板连接装置
CN205259602U (zh) * 2015-11-20 2016-05-25 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连接件
CN106592961A (zh) * 2017-01-10 2017-04-26 国家电网公司 混凝土施工用模板结构
CN206337820U (zh) * 2016-12-19 2017-07-18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钢模板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6369A6 (nl) * 1991-12-11 1994-08-02 Callens Henri Evarist Trilbare paneelbekisting en bekistingsklem daarvoor.
ES2245264A1 (es) * 2005-04-11 2005-12-16 Ingenieria De Encofrados Y Servicios, S.L. Mordaza ajustable para sujecion de paneles de encofrado.
CN201381643Y (zh) * 2008-12-18 2010-01-13 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 钢框木模连接可调齿楔双爪夹具
CN103161309A (zh) * 2011-12-13 2013-06-19 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狭窄变形缝内侧模板安装施工方法
KR20130081410A (ko) * 2012-01-09 2013-07-17 임무송 콘크리트 타설용 거푸집의 연결고정구
CN202787980U (zh) * 2012-06-26 2013-03-13 常州新区宏源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连接件
CN203238958U (zh) * 2013-03-13 2013-10-16 江阴市三元模塑有限公司 工具式建筑模板连接件
CN203783141U (zh) * 2014-03-25 2014-08-2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塑料模板的夹具
CN203846775U (zh) * 2014-04-11 2014-09-24 赵芳星 建筑钢模板连接装置
CN205259602U (zh) * 2015-11-20 2016-05-25 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柄连接件
CN206337820U (zh) * 2016-12-19 2017-07-18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钢模板连接结构
CN106592961A (zh) * 2017-01-10 2017-04-26 国家电网公司 混凝土施工用模板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5744A (zh) * 2021-08-27 2021-11-02 肖晗 一种建筑模板拼接体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8444B (zh) 2020-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6786B2 (en) Locator bushing mechanism for modular welding tables
CN109098444A (zh) 建筑模板
CN108098222B (zh) 一种高精度框架结构的装配焊接工装
CN105081654B (zh) 一种用于jw4g构架快速组对的工装
CN207332085U (zh) 新型格栅吊顶结构
WO2013067804A1 (zh) 一种旋扣式榫接结构以及具有该榫接结构的家具
CN210467000U (zh) 一种展车结构模型验证骨架
CN205577400U (zh) 一种工具式模板
CN102074148B (zh) 实训器
CN108526969B (zh) 一种多工位模具定位装置
CN211727338U (zh) 一种用于螺纹的成型机构
CN109707161A (zh) 一种铝模支撑头
CN209958726U (zh) 一种u型卡扣
CN208294070U (zh) 一种方柱模板紧固件
CN210756667U (zh) 一种便于夹紧板材的切割平台
CN107386677A (zh) 钢结构多截面通用装配式加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20259695A1 (zh) 边框连接结构及显示器
CN110803664B (zh) 一种可减小变形的铝模板拆卸装置及拆卸方法
WO2021134989A1 (zh) 隔膜泵柱塞缸体与隔膜腔体的定位工装及加工工艺
CN102029526B (zh) 大型机架结构
CN203281614U (zh) 中轧系统新型滑动入口导卫
CN207204856U (zh) 一种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
CN219710681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幕墙系统
CN215977745U (zh) 用于钢结构的辅助连接装备
CN216710718U (zh) 一种限位装置及装配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