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1516A -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1516A
CN109091516A CN201811208391.0A CN201811208391A CN109091516A CN 109091516 A CN109091516 A CN 109091516A CN 201811208391 A CN201811208391 A CN 201811208391A CN 109091516 A CN109091516 A CN 109091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rhizoma chuanxiong
medicine composition
antipyretic
ligusti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83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正怀
易进海
唐大轩
陈燕
熊静悦
刘云华
张秀
刘玉红
张莉
黄志芳
刘琪
汤依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SACMS
Priority to CN2018112083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15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1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1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6Ligusticum (licorice-r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yc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以川芎或川芎提取物为有效药用成分,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该中药适用于发热,对多种原因的发热均有效,本发明不仅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还因其解热作用机理与阿司匹林不同而无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发热俗称发烧,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一般认为当口腔温度高于37.5℃,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即为发热。发热时有利于清除病原体细菌。体温略高于正常水平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当体温处于38.5℃左右时,则需要给予物理或药物治疗控制体温。而但当体温>39.5℃时,则会引起头晕、惊厥、休克等临床表现,严重时则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威胁其生命安全,此时必须尽快使用药物以将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但有时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入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对于发热,临床上常因病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常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吲哚美辛)以及扶他林(双氯酚酸)等,市场上也有一些中成药如柴胡注射液等。临床研究发现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具有多种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皮疹、胃肠道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等)、肝毒性和肾损害等。尽管目前许多中药表现出较好的解热作用,但多为汤剂用于临床。因此,开发具有无毒或低毒的解热药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川芎,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肝郁气滞而致血行不畅的胸肋疼痛,头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等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呼吸、泌尿系统及妇科方面的疾病。现代研究发现川芎含有大量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苯酞类化合物,约占整个挥发油的31.53%~74.47%,以Z-藁本内酯为主等,并将苯酞类化合物分为三大类型:烷基苯酞、羟基苯酞和苯酞二聚体。吴琦等鉴定了川芎挥发油中的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36%,其中以正丁烯基苯酞、4,5-二氢-3β-丁基苯酞、4,5-二氢-3a-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3,1'-二羟基-3-丁基苯酞、4,5-二氢-3,1'-二羟基-3-丁基苯酞和4,5-二氢-3,1'-二羟基-3-戊基苯酞含量较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3.45%。川芎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油进行了GC-MS联用分析,其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蛇床内酯、新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3-丁基苯酞、3-亚丁基苯酞,另外还有香桧烯、α-蒎烯、月桂烯等多种萜类及多种脂肪酸酯。有文献指出水蒸气蒸馏法长时间加热提取会使其中的热敏物质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导致变性。文献记载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1977年从川芎中分离得到川芎嗪、黑麦草碱、L-异亮氨酸-L-缬氨酸酐。曹凤银等从川芎中分得1-β-丙烯酸乙酯-7-醛基-β-咔啉、1-乙酰基-β-咔啉、L-缬氨酰-L-缬氨酸酐、三甲胺、胆碱、尿嘧啶。王义雄等从川芎中分离得到腺嘌呤和腺苷。其中川芎嗪的含量很低,每克生药中仅含60μg,不到万分之一。有学者采用HPLC-UV-MS法测定了大批量川芎药材和饮片,都没有检测到川芎嗪、酚酸及有机酸类,测得川芎中的酸含有阿魏酸、瑟丹酸、香草醛、香草酸、棕榈酸、亚油酸、对羟基苯甲酸、大黄酚、咖啡酸、原儿茶酸等。其中阿魏酸是主要有效成分,约占生药成分的0.1%~0.2%。测得川芎中含有正十六烷酸。川芎三萜、匙叶桉油烯醇,β-谷甾醇、蔗糖和一种脂肪酸甘油酯,气相色谱证明为二个亚油酸和一个棕榈酸的甘油酯。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中的阿魏酸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释放5-HT,阻止颅内外血管异常收缩,阻断血管异常舒缩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和预防偏头痛。阿魏酸钠还能缓解兔和大鼠离体主动脉痉挛性收缩,增加豚鼠心脏灌流量及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等作用。阿魏酸哌嗪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动脉条收缩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传导,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嗪、香兰素、大黄酚均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受体,川芎嗪有可能作用于α受体,香兰素有可能作用于β受体。川芎嗪能扩张冠脉并阻断内皮素的冠脉收缩作用,从而防止心肌缺血。
川芎嗪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所以其对抗中枢神经缺血损伤、改善学习记忆、抑制癫痫发作有一定的效果。川芎嗪对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眼底视神经病变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细胞保护机制为:对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起到抗凋亡作用,抑制神经细胞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促进中枢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保护中枢神经细胞尼氏体以及促进中枢血管内皮生长等。川芎所含挥发油及水煎剂有镇静作用,水煎剂能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川芎嗪对鼠背根节神经元ATP激活电流具有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川芎嗪通过对腺嘌呤核苷酸门控性离子通道受体进行作用并促进该受体N端磷酸激酶C部位的磷酸化所产生的别构调节有关,表明川芎嗪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川芎嗪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丙二醛、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PCⅢ)及肝组织中MDA;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减轻肝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即川芎嗪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川芎嗪可对抗血栓素A2的合成与活性,抑制乳酸脱氢酶的异常变化,从而明显减轻鼠、兔肝缺血的再灌注损伤,以及抗氧化、抗老年痴呆等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热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以川芎或川芎提取物为有效药用成分,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添加成分是崩解剂、赋形剂、润滑剂或粘合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川芎是打粉入药或者饮片入药。
进一步地,所述川芎提取物是50~100%乙醇水提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川芎提取物是川芎挥发油,其藁本内酯的含量不得低于30%,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总量不得低于50%。
进一步地,所述川芎提取物是川芎挥发油,其藁本内酯的含量为20%~30%,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总量不得低于40%。
进一步地,阿魏酸不得低于1%,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总量不得低于5%。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型药物制剂或外用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还因其解热作用机理与阿司匹林不同而无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取川芎药材,粉碎,过100目筛,分装,制备成散剂。
实施例2
取川芎药材,粉碎,加入8倍量70%乙醇,浸泡过夜,加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滤液,回收酒精,浓缩,干燥,测定其藁本内酯含量为4.1%,洋川芎内酯A含量为1.9%。然后打粉加入适量糊精等赋形剂,压片制备成0.5g的片剂。
实施例3
取川芎药材,粉碎,加入8倍量85%乙醇,浸泡过夜,加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滤液,回收酒精,浓缩,干燥,测定其阿魏酸1.5%,藁本内酯含量为4.8%,洋川芎内酯A含量为2.1%。然后打粉,加入适量糊精等赋形剂,装入胶囊,制备成0.4g的胶囊剂。
实施例4
取川芎药材,粉碎,加入8倍量蒸馏水,浸泡过夜,加热提取,并通过冷凝收集挥发油。将药渣回流提取3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加入挥发油,打粉,测定其阿魏酸1.3%,藁本内酯含量为3.7%,洋川芎内酯A含量为1.3%。也可将上述两种提取加入月桂酸钠等乳化剂,制备成乳剂。
实施例5
市场购买川芎挥发油,藁本内酯含量28.5%,洋川芎内酯A含量15.9%。按常规制成滴丸,备用。
实施例6
市场购买川芎挥发油,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纯化后使其藁本内酯含量50.1%,洋川芎内酯A含量为18.9%,按常规制备成软胶囊。
实施例对发热大鼠模型的影响
1、实验药材与试剂
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g/袋,生产日期:2017.11.3,保质期12个月,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备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S.p.A公司生产,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分装,生产日期:2016.04.01,产品批号:BJ30648,有效期60个月。
2、实验仪器
电子称:型号:YP1201,规格:MAX=1200g e=1g d=0.1g,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
电子天平:型号:JA1003A,规格:MAX=100g d=1mg e=10d,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电子体温计:型号:MC-347,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批号:20100830UF。
3、试验动物
大鼠
4、实验方法
4.1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研究
SD大鼠,全雄,体重180~220g,置于实验环境中适应3天,正式实验前每日测肛温2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续2天。选取自身体温变化不超过0.5℃,体温在36.5~38.2℃内的大鼠进行试验。实验前当天测体温2次,间隔1h,作为实验大鼠的基础体温。实验时,除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外,其余动物均皮下注射20%酵母悬液20ml/kg,在注射酵母液后5h测定肛温,选择体温升高0.8℃以上的大鼠按表1随机分组,灌胃给药一次,对照组给以等体积溶媒。然后于灌胃给药后0.5、1、2、4小时时测定并记录体温(肛温),并求出各测定时刻相对于给药前的体温变化值,用体温变化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1。
表1不同实施例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4.2对2,4-二硝基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预防作用研究
SD大鼠,全雄,体重180~220g,置于实验环境中适应3天,正式实验前每日测肛温2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续2天。选取自身体温变化不超过0.5℃,体温在36.5~38.2℃内的大鼠进行试验。实验前当天测体温2次,间隔1h,作为实验大鼠的基础体温。实验时,按表2所示分别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溶媒,同时除对照组皮下注射乙醇2.0ml/kg外,其余动物均皮下注射2-4,二硝基酚18mg/kg,在灌胃给药后0.5、1、2小时时测定并记录体温(肛温),并求出各测定时刻相对于给药前的体温变化值,用体温变化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2。
表2不同实施例对2,4-二硝基酚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5、实验结果
5.1各实施例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均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从表1可见,大鼠皮下注射20%酵母悬液20ml/kg 5小时后,造模组大鼠体温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约1.5℃左右,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模型组的体温均有所波动,且模型组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即使如此,其在实验结束时,其体温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各时刻点,各药物组均显出较好的解热作用,其降低温度的差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施例6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组,包括西药阳性药阿司匹林和藁本內酯单体,由于本实验所用剂量均是按相同剂量的原生药折算的,提示川芎经提取后,其解热作用明显增强,部分作用与藁本内酯的含量有关,但更多体现的是藁本內酯与其他部分未知成份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
5.2各实施例可有效防治2,4-二硝基酚致大鼠发热反应
从表2可见,大鼠皮下注射2,4-二硝基酚后,造模组大鼠体温逐渐升高,在给药后0.5小时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的体温继续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各时刻点,各实施例及藁本内酯单体均可显著抑制大鼠体温或减慢大鼠体温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施例6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组,包括藁本內酯单体,由于本实验所用剂量均是按相同剂量的原生药折算的,提示川芎经提取后,其解热作用明显增强,部分作用与藁本内酯的含量有关,但更多体现的是藁本內酯与其他部分未知成份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另外,本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对该模型无显著疗效,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提示本提取物的解热作用机理与阿司匹林存在明显不同。本发明不仅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还可能因其解热作用机理与阿司匹林不同而无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川芎或川芎提取物为有效药用成分,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添加成分是崩解剂、赋形剂、润滑剂或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川芎是打粉入药或者饮片入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川芎提取物是50~100%乙醇水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川芎提取物是川芎挥发油,其藁本内酯的含量不得低于30%,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总量不得低于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川芎提取物是川芎挥发油,其藁本内酯的含量为20%~30%,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总量不得低于4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阿魏酸不得低于1%,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的总量不得低于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型药物制剂或外用制剂。
CN201811208391.0A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Pending CN1090915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8391.0A CN109091516A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8391.0A CN109091516A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1516A true CN109091516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86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8391.0A Pending CN109091516A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15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8664A (zh) * 2019-01-07 2019-03-22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单胺氧化酶a、b抑制剂中药组合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6044A (zh) * 2002-09-06 2004-06-23 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含有挥发油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06081972A1 (en) * 2005-02-04 2006-08-10 Dsm Ip Assets B.V. Nove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ligustilide and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CN1951384A (zh) * 2005-10-18 2007-04-25 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5552A (zh) * 2006-12-29 2007-08-15 天津大学 一种川芎内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31387A (zh) * 2012-04-24 2012-08-15 天津大学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687A (zh) * 2012-10-12 2012-12-1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川芎内酯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6044A (zh) * 2002-09-06 2004-06-23 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含有挥发油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06081972A1 (en) * 2005-02-04 2006-08-10 Dsm Ip Assets B.V. Nove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ligustilide and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CN1951384A (zh) * 2005-10-18 2007-04-25 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5552A (zh) * 2006-12-29 2007-08-15 天津大学 一种川芎内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31387A (zh) * 2012-04-24 2012-08-15 天津大学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内酯类成分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687A (zh) * 2012-10-12 2012-12-1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川芎内酯在制备抗血栓药物中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元勋等: "《中国分子中药学》", 30 June 2017,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8664A (zh) * 2019-01-07 2019-03-22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单胺氧化酶a、b抑制剂中药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8322B (zh) 一种结晶酶解法制备的葵花盘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6525B (zh)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91516A (zh) 一种用于解热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40425B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12193B (zh) 一种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管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9350632A (zh) 一种用于解热镇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6822166B (zh) 一种防治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药物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KR101861784B1 (ko) 한약재 추출물(cjs03)을 함유하는 불면증 개선,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2357195A (zh) 一种治疗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731597A (zh) 黄蜀葵花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的新用途
CN108853162A (zh) 当归作为唯一有效成分在制备用于解热药物中的应用
JP2011157302A (ja) 深部体温正常化剤および体温正常化組成物
CN101904894B (zh) 独一味总苷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
CN103191175A (zh) 一种腹泻停中药组合、胶囊剂及其应用
CN103520244B (zh) 平卧菊三七提取物在制备防治肝脏损伤制剂中的应用
CN102579947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2317A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3357A (zh) 一种抗抑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899410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CN102293816B (zh)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滴丸的制备方法
CN103816171A (zh) 莴苣苷b的新用途
CN102772466A (zh) 菊花提取物的应用
CN104622987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109200092A (zh) 一组由果糖和丹参组成的改善能量代谢的保健食品及药品
CN103421003A (zh) 具有调脂降血糖作用的黄连碱衍生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