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6881B -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6881B
CN109076881B CN201810713972.3A CN201810713972A CN109076881B CN 109076881 B CN109076881 B CN 109076881B CN 201810713972 A CN201810713972 A CN 201810713972A CN 109076881 B CN109076881 B CN 1090768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hericium erinaceus
culture
rich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39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6881A (zh
Inventor
邱桂根
简美国
邱耀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Dongda Edible Mushroom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ianhe Edible Fungu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ianhe Edible Fungu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ianhe Edible Fungu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139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76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76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6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及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该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2)有机硒猴头菇菌液的培养;(3)富硒原料的制备;(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结合固体培养基培养,大大缩短了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其生产周期只有固体培养基的1/2‑1/3,生产成本低,并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且通过猴头菇菌种的自身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人体更能吸收的有机硒后再进行富硒猴头菇菌丝的培养,得到的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硒含量高,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及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生命的火种”之美称,在人体中含量虽微,但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控和维持人体最佳营养状态起很大作用。硒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能。人体对硒的吸收主要从食物中获取,而食物中的硒含量决定了补硒的效果,自然界中,有些生物具有富硒功能,可以提高食物的硒含量。
食药用菌菌丝体含有子实体相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特别是多糖含量比子实体更丰富。所以食药用菌菌丝粉,特别是富硒有机食药用菌菌丝粉是大健康产业的瑰宝,是保健品,功能食品的重要原料,值得大力开发。猴头菇就是富硒菌类之一(参见《湖北农业科学》2005年第4期发表的何冬兰的论文“亚硒酸钠等猴头菇菌丝生长的影响”,1999年第3期《食用菌学报》发表的尚德静的论文“四种食用菌富硒能力的比较”)。
猴头菇是我国著名的食药兼用真菌,素称“蘑菇之王”,它与熊掌、燕窝、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自古以来被誉为“山珍”。猴头菇属于木腐菌,野生猴头菇一般生长在枯树上,人工栽培猴头菇主要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固体原料进行栽培,一般采用菌袋卧式排放于菇床或者菇架上进行大田栽培。中国专利CN101803536A公开了一种大田栽培猴头菇方法;中国专利CN101919338A公开了一种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以玉米芯、木屑、棉籽壳为主要原料,采用工厂化生产技术进行猴头菇栽培。这些培养方法,培养周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和固体培养基培养,培养周期短,成本低,硒含量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应用,生产简单,成本低,得到的富硒猴头菇菌丝粉营养丰富。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将猴头菇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猴头菇液体菌种;
(2)有机硒猴头菇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猴头菇菌液;
(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
(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猴头菇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先将猴头菇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猴头菇液体菌种,然后将得到的部分猴头菇液体菌种在无机硒培养基中培养至长出菌丝体,猴头菇液体菌种在生长的过程中,通过吸收和代谢,将培养基中的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最终得到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此时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包含富含有机硒元素的猴头菇菌丝体等固体和培养液,培养液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硒元素,包括大部分的有机硒元素和少量的无机硒元素,再使用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浸泡大豆、小麦和玉米,使大豆、小麦和玉米充分吸收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的有机硒元素,并将浸泡后的大豆、小麦和玉米作为原料制备富硒固体培养基,此时富硒固体培养基中富含丰富的有机硒元素,最后使用这种富硒固体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至长出菌丝体,即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结合固体培养基培养,大大缩短了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其生产周期只有固体培养基的1/2-1/3,生产成本低,并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且通过猴头菇菌种的自身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人体更能吸收的有机硒后再进行富硒猴头菇菌丝的培养,得到的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硒含量高,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每100g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培养的干猴头菇菌丝体中硒含量达到45-78微克,其中人体易于吸收的有机硒元素的含量≥88%。
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通过采用大豆、小麦和玉米作为主体通过浸泡来吸收由猴头菇菌丝体自身将无机硒转化而得到的有机硒,并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来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改变了作为木腐菌的猴头菇必须依靠木质培养基生长的传统观念。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PDA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7-9d;所述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马铃薯100-300g加入1000mL的水煮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液依次加入10-30g葡萄糖、10-30g琼脂、0.2-1g硫酸镁、0.5-2g磷酸氢二钾、3-10g豆粕粉、2-5g蛋白胨和1-5g酵母粉,加热至溶解,并补水至1000mL,将得到的培养液在121-130℃温度下灭菌20-40min,然后冷却至20-30℃后即得到PDA培养基。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配置PDA培养基,并配合以上培养条件,能极大的提高的猴头菇菌种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具体的,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按上述质量称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硫酸镁、磷酸氢二钾、豆粕粉、蛋白胨和酵母粉,先将马铃薯切成小方块,加入1L的水煮熟而保持不烂,然后用纱布过滤,虑后的滤液与称好的其它原料一起煮,至全部物品溶解,混合均匀为准,最后分装到培养皿内,并使用纱布做好封口处理,然后将封好口的培养皿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130℃,灭菌20-40min,灭菌结束后,待冷却后使用,即得到PDA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5-7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1.5g酵母膏、0.5-1.5g磷酸二氢钾、0.5-1.5g硫酸镁。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配置摇瓶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并配合以上培养条件,能使猴头菇菌种的繁殖更均匀,避免猴头菇菌种集中繁殖于某空间,提高了猴头菇菌种的繁殖效率和繁殖效果。具体的,本发明的摇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1.5g酵母膏、0.5-1.5g磷酸二氢钾、0.5-1.5g硫酸镁,并将上述原料依次溶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21-130℃下灭菌20-45min,冷却至20-30℃,即得到摇瓶培养基。另一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称取3g豆箔粉、25g白糖、0.83g酵母膏、0.83g磷酸二氢钾、0.83g硫酸镁,并将上述原料依次溶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24℃下灭菌35min,冷却至23℃,即得到摇瓶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0-25℃,充气培养时间为10-13d,充气压强为0.01-0.03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3g硫酸镁、0.5-3g蛋白胨、0.5-3g磷酸二氢钾。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配置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并配合以上培养条件,能缩短猴头菇菌种的生长时间,使猴头菇菌种的繁殖更均匀,具有良好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具体的,本发明的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3g硫酸镁、0.5-3g蛋白胨、0.5-3g磷酸二氢钾,并将以上原料依次溶解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21-130℃下灭菌20-45min,冷却至20-30℃,即得到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另一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称取3g豆箔粉、25g白糖、1g硫酸镁、1g蛋白胨、1g磷酸二氢钾,并将以上原料依次溶解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24℃下灭菌35min,冷却至23℃,即得到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充气培养,培养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10-13d,充气压强为0.01-0.03MPa,每1000mL无机硒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1.5g蛋白胨、0.5-1.5g磷酸二氢钾、0.5-1.5g硫酸镁和180-600mg无机硒。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和方法配置无机硒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并配合以上培养条件,能缩短猴头菇菌种的生长时间,使猴头菇菌种的繁殖更均匀,具有良好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有利于增强猴头菇菌种在生长过程中对无机硒的吸收与转化的能力。具体的,本发明的无机硒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1.5g蛋白胨、0.5-1.5g磷酸二氢钾、0.5-1.5g硫酸镁和180-600mg无机硒,并将上述原料依次溶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21-130℃下灭菌20-45min,冷却至20-30℃,即得到无机硒培养基。另一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称取3g豆箔粉、25g白糖、0.83g蛋白胨、0.83g磷酸二氢钾、0.83g硫酸镁和400mg无机硒,并将上述原料依次溶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溶解完全后补水至1000mL,调pH值6.9—7.5,然后在124℃下灭菌35min,冷却至23℃,即得到无机硒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大豆、玉米、小麦与有机硒猴头菇菌液形成的混合物的初始液体含量为38%-50%,并浸泡至混合物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浸泡温度为35-50℃,所述的大豆、玉米和小麦为粒径为4-8mm的颗粒。
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通过采用大豆、小麦和玉米作为主体通过浸泡来吸收由猴头菇菌丝体自身将无机硒转化而得到的有机硒,并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来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改变了作为木腐菌的猴头菇必须依靠木质培养基生长的传统观念,并且培养的猴头菇菌丝体的有机硒含量较高,每100g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培养的干猴头菇菌丝体中硒含量达到45-78微克,其中人体易于吸收的有机硒元素的含量≥88%。本发明中,向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添加粒径为4-8mm的大豆颗粒、玉米颗粒、小麦颗粒,直至整个混合系统的液含量为38%-50%,然后再35-50℃温度下进行浸泡,直至混合体系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此时,大豆颗粒、玉米颗粒和小麦颗粒的含水量为38%-50%,然后将大豆颗粒、小麦颗粒和玉米颗粒晾干,得到富含有机硒的大豆颗粒、小麦颗粒和玉米颗粒,使用它们制备固体培养基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猴头菇液体菌种直接吸收有机硒元素,大大增加了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有机硒元素的含量。另一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大豆、玉米、小麦与有机硒猴头菇菌液形成的混合物的初始液体含量为40%-45%,并浸泡至混合物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浸泡温度为35-50℃,所述的大豆、玉米和小麦为粒径为5-6mm的颗粒,浸泡后大豆、玉米和小麦的含水量为40%-45%。
优选的,浸泡前,先将步骤(2)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摇匀,使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的猴头菇菌丝体均匀分散在菌液中。
浸泡前,先将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摇匀,使猴头菇菌丝体均匀分散在菌液中,使猴头菇菌丝体中的有机硒也能更均匀的分散至菌液中,使菌液和猴头菇菌丝体一起作为有机硒源,为浸泡其中的大豆、小麦和玉米提供有机硒元素,提高了浸泡后大豆、小麦和玉米的有机硒含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3-7%大豆和20-30%小麦,余量为玉米。
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上比例的大豆、小麦和玉米,为猴头菇菌丝体的生长提供合适的营养比例,有利于猴头菇菌丝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另一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5%大豆和25%小麦,余量为玉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4)的具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百级净化培养房中,将接种的猴头菇液体菌种先在20-25℃温度下,培养10-15d,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0-25℃温度下,培养7-10d,再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0-25℃温度下,培养5-8d,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本发明通过三次培养可以提高猴头菇菌丝体的得率,从而大大提高猴头菇菌丝体中多糖和其他有效成分的含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应用,将所述猴头菇菌丝体连同所述富硒固体培养基烘干后,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粉。
本发明的富硒猴头菇菌丝粉含有丰富的有机硒元素,利于人体吸收,具有极大的保健价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结合固体培养基培养,大大缩短了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时间,其生产周期只有固体培养基的1/2-1/3,生产成本低,并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且通过猴头菇菌种的自身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人体更能吸收的有机硒后再进行富硒猴头菇菌丝的培养,得到的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硒含量高,更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每100g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培养的干猴头菇菌丝体中硒含量达到45-78微克,其中人体易于吸收的有机硒元素的含量≥88%。
本发明的培养方法通过采用大豆、小麦和玉米作为主体通过浸泡来吸收由猴头菇菌丝体自身将无机硒转化而得到的有机硒,并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来培养猴头菇液体菌种,改变了作为木腐菌的猴头菇必须依靠木质培养基生长的传统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将猴头菇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猴头菇液体菌种;
(2)有机硒猴头菇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猴头菇菌液;
(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
(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猴头菇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所述步骤(1)中,PDA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5d;所述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马铃薯100g加入1000mL的水煮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液依次加入10g葡萄糖、10g琼脂、0.2g硫酸镁、0.5g磷酸氢二钾、3g豆粕粉、2g蛋白胨和1g酵母粉,加热至溶解,并补水至1000mL,将得到的培养液在121℃温度下灭菌40min,然后冷却至20℃后即得到PDA培养基。
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7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g豆箔粉、20g白糖、0.5g酵母膏、0.5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
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0℃,充气培养时间为13d,充气压强为0.01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g豆箔粉、20g白糖、0.5g硫酸镁、0.5g蛋白胨、0.5g磷酸二氢钾。
所述步骤(2)中,培养温度为20℃,培养时间为13d,每1000mL无机硒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g豆箔粉、20g白糖、0.5g蛋白胨、0.5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和180mg无机硒。
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大豆、玉米、小麦与有机硒猴头菇菌液形成的混合物的初始液体含量为38%%,并浸泡至混合物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浸泡温度为35℃,所述的大豆、玉米和小麦为粒径为4mm的颗粒。
浸泡前,先将步骤(2)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摇匀,使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的猴头菇菌丝体均匀分散在菌液中。
所述步骤(4)中,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3%大豆和20%小麦,余量为玉米。
所述步骤(4)的具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百级净化培养房中,将接种的猴头菇液体菌种先在20℃温度下,培养15d,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0℃温度下,培养10d,再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0℃温度下,培养8d,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实施例2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将猴头菇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猴头菇液体菌种;
(2)有机硒猴头菇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猴头菇菌液;
(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
(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猴头菇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所述步骤(1)中,PDA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12d;所述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马铃薯300g加入1000mL的水煮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液依次加入30g葡萄糖、30g琼脂、1g硫酸镁、2g磷酸氢二钾、10g豆粕粉、5g蛋白胨和5g酵母粉,加热至溶解,并补水至1000mL,将得到的培养液在130℃温度下灭菌20min,然后冷却至30℃后即得到PDA培养基。
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5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6g豆箔粉、30g白糖、1.5g酵母膏、1.5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
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5℃,充气培养时间为10d,充气压强为0.03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6g豆箔粉、30g白糖、3g硫酸镁、3g蛋白胨、3g磷酸二氢钾。
所述步骤(2)中,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10d,每1000mL无机硒培养基的原料包括:6g豆箔粉、30g白糖、1.5g蛋白胨、1.5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和600mg无机硒。
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大豆、玉米、小麦与有机硒猴头菇菌液形成的混合物的初始液体含量为50%,并浸泡至混合物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浸泡温度为50℃,所述的大豆、玉米和小麦为粒径为8mm的颗粒。
浸泡前,先将步骤(2)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摇匀,使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的猴头菇菌丝体均匀分散在菌液中。
所述步骤(4)中,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7%大豆和30%小麦,余量为玉米。
所述步骤(4)的具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百级净化培养房中,将接种的猴头菇液体菌种先在25℃温度下,培养10d,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5℃温度下,培养7d,再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5℃温度下,培养5d,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实施例3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将猴头菇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猴头菇液体菌种;
(2)有机硒猴头菇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猴头菇菌液;
(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
(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猴头菇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所述步骤(1)中,PDA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3℃,培养时间为13d;所述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马铃薯200g加入1000mL的水煮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液依次加入20g葡萄糖、20g琼脂、0.5g硫酸镁、1g磷酸氢二钾、5g豆粕粉、3g蛋白胨和3g酵母粉,加热至溶解,并补水至1000mL,将得到的培养液在124℃温度下灭菌35min,然后冷却至23℃后即得到PDA培养基。
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3℃,培养时间为6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3g豆箔粉、25g白糖、0.83g酵母膏、0.83g磷酸二氢钾、0.83g硫酸镁。
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3℃,充气培养时间为12d,充气压强为0.02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3g豆箔粉、25g白糖、1g硫酸镁、1g蛋白胨、1g磷酸二氢钾。
所述步骤(2)中,培养温度为23℃,培养时间为12d,每1000mL无机硒培养基的原料包括:3g豆箔粉、25g白糖、0.83g蛋白胨、0.83g磷酸二氢钾、0.83g硫酸镁和400mg无机硒。
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大豆、玉米、小麦与有机硒猴头菇菌液形成的混合物的初始液体含量为43%,并浸泡至混合物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浸泡温度为40℃,所述的大豆、玉米和小麦为粒径为5mm的颗粒。
浸泡前,先将步骤(2)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摇匀,使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的猴头菇菌丝体均匀分散在菌液中。
所述步骤(4)中,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5%大豆和25%小麦,余量为玉米。
所述步骤(4)的具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百级净化培养房中,将接种的猴头菇液体菌种先在23℃温度下,培养12d,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3℃温度下,培养8d,再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3℃温度下,培养6d,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实施例4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将猴头菇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猴头菇液体菌种;
(2)有机硒猴头菇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猴头菇菌液;
(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
(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猴头菇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所述步骤(1)中,PDA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2℃,培养时间为14d;所述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马铃薯250g加入1000mL的水煮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液依次加入25g葡萄糖、25g琼脂、0.8g硫酸镁、1.5g磷酸氢二钾、7g豆粕粉、4g蛋白胨和2.5g酵母粉,加热至溶解,并补水至1000mL,将得到的培养液在122℃温度下灭菌30min,然后冷却至22℃后即得到PDA培养基。
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2℃,培养时间为6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4g豆箔粉、28g白糖、1.2g酵母膏、1.2g磷酸二氢钾、1.2硫酸镁。
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2℃,充气培养时间为12d,充气压强为0.02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4g豆箔粉、28g白糖、2g硫酸镁、2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
所述步骤(2)中,培养温度为22℃,培养时间为12d,每1000mL无机硒培养基的原料包括:4g豆箔粉、28g白糖、1.2g蛋白胨、1.2g磷酸二氢钾、1.2g硫酸镁和500mg无机硒。
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大豆、玉米、小麦与有机硒猴头菇菌液形成的混合物的初始液体含量为44%,并浸泡至混合物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浸泡温度为42℃,所述的大豆、玉米和小麦为粒径为6mm的颗粒。
浸泡前,先将步骤(2)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摇匀,使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的猴头菇菌丝体均匀分散在菌液中。
所述步骤(4)中,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4%大豆和28%小麦,余量为玉米。
所述步骤(4)的具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百级净化培养房中,将接种的猴头菇液体菌种先在22℃温度下,培养13d,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2℃温度下,培养8d,再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2℃温度下,培养7d,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实施例5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应用,将实施例1-4中得到的猴头菇菌丝体连同所述富硒固体培养基一起烘干后,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粉。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猴头菇液体菌种的培养:将猴头菇母种依次经过PDA培养基培养、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充气培养得到猴头菇液体菌种;
(2)有机硒猴头菇菌液的培养:制备无机硒培养基,并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部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有机硒猴头菇菌液;
(3)富硒原料的制备:将大豆、玉米和小麦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使用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晾干,得到富硒原料;
(4)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培养:将步骤(3)中制备的富硒原料灭菌、冷却后制备成富硒固体培养基,然后接种所述步骤(1)中的剩余猴头菇液体菌种并进行培养,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所述步骤(1)中,PDA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12-15d;所述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马铃薯100-300g加入1000mL的水煮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往滤液依次加入10-30g葡萄糖、10-30g琼脂、0.2-1g硫酸镁、0.5-2g磷酸氢二钾、3-10g豆粕粉、2-5g蛋白胨和1-5g酵母粉,加热至溶解,并补水至1000mL,将得到的培养液在121-130℃温度下灭菌20-40min,然后冷却至20-30℃后即得到PDA培养基;
所述步骤(1)中,摇瓶培养的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5-7d,每1000mL摇瓶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1.5g酵母膏、0.5-1.5g磷酸二氢钾和0.5-1.5g硫酸镁;
所述步骤(1)中,发酵罐充气培养的温度为20-25℃,充气培养时间为10-13d,充气压强为0.01-0.03MPa,每1000mL发酵罐充气培养的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3g硫酸镁、0.5-3g蛋白胨和0.5-3g磷酸二氢钾;所述步骤(2)中,将猴头菇液体菌种接种至无机硒培养基中进行充气培养,培养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10-13d,充气压强为0.01-0.03MPa,每1000mL无机硒培养基的原料包括:1-6g豆箔粉、20-30g白糖、0.5-1.5g蛋白胨、0.5-1.5g磷酸二氢钾、0.5-1.5g硫酸镁和180-600mg无机硒;
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大豆、玉米、小麦与有机硒猴头菇菌液形成的混合物的初始液体含量为38%-50%,并浸泡至混合物中的液体被完全吸收,浸泡温度为35-50℃,所述的大豆、玉米和小麦为粒径为4-8mm的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前,先将步骤(2)得到的有机硒猴头菇菌液摇匀,使有机硒猴头菇菌液中的猴头菇菌丝体均匀分散在菌液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富硒固体培养基的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3-7%大豆和20-30%小麦,余量为玉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百级净化培养房中,将接种的猴头菇液体菌种先在20-25℃温度下,培养10-15d,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0-25℃温度下,培养7-10d,再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富硒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猴头菇菌丝体搓散后,继续在20-25℃温度下,培养5-8d,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体。
5.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培养的猴头菇菌丝体连同所述富硒固体培养基烘干后,粉碎成80-100目的细粉,得到富硒猴头菇菌丝粉。
CN201810713972.3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9076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3972.3A CN10907688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3972.3A CN10907688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881A CN109076881A (zh) 2018-12-25
CN109076881B true CN109076881B (zh) 2021-06-01

Family

ID=6483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3972.3A Active CN10907688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768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8872A (zh) * 2021-08-11 2021-12-03 合肥中科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猴头菇的培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8830A (zh) * 2008-02-22 2008-07-30 江南大学 一种液体发酵培养富硒、锌元素的金针菇菌丝体的方法
CN101288374B (zh) * 2008-06-08 2011-05-25 李朝谦 一种富硒段木灵芝孢子粉的培育方法
CN102511303A (zh) * 2011-12-07 2012-06-27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杏鲍菇的高硒液体培养方法
CN102771310B (zh) * 2012-07-31 2013-11-13 何寒 一种平菇、秀珍菇菌种倍增循环繁殖方法
CN105981582A (zh) * 2015-02-02 2016-10-05 林建平 一种富硒北冬虫夏草的培育方法
CN105165407A (zh) * 2015-10-20 2015-12-23 上海智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量加硒食用菌液体菌种制备及定量有机硒食用菌培植方法
CN105724047B (zh) * 2016-01-15 2018-05-0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高产优质富硒北虫草的栽培方法
CN106242763A (zh) * 2016-08-05 2016-12-21 井冈山井祥菌草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猴头菇富硒培养基及其生产猴头菇的方法
CN107853077A (zh) * 2017-12-05 2018-03-30 罗成喜 一种固体富硒灵芝培养基及其生产灵芝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881A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6882B (zh) 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03493679B (zh) 一种提高多糖含量的黑木耳栽培方法及栽培出的黑木耳
CN102199054B (zh) 富锌食用菌生产方法及培养基配方
CN105036857A (zh) 一种香菇培养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7540B (zh) 用大型食用真菌对麦麸发酵处理的食品原料
CN107164237A (zh) 富硒蛹虫草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
CN102816806B (zh) 一种灰树花多糖硒复合物的生产方法
CN102204477A (zh) 一种生产富硒猴头菇的液体培养基
CN105505992A (zh) 益生菌复合生物发酵生产功能食品的方法
CN104402575A (zh) 一种牛樟芝培养基配方及牛樟芝的栽培方法
CN111248026B (zh) 一种栎松茸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9463200A (zh) 一种油茶菇栽培方法
CN109234171B (zh) 一种富硒灵芝菌丝粉的制备方法
CN109076881B (zh) 一种富硒猴头菇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10894473B (zh) 一种复合型食用菌发酵培养基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与菌粉制备方法
CN107586723A (zh)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15152527B (zh) 一种短周期培育优质蛹虫草子实体的方法
KR20060114132A (ko) 버섯 균사체의 배양방법
CN107619322A (zh) 一种专用于栽培草菇的培养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CN114051889A (zh) 促进子实体快速发育的蛹虫草液体培养基及制备方法
CN108207493B (zh) 一种草腐型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328865B (zh) 一种蛹虫草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蛹虫草
CN1362010A (zh) 一种栽培阿魏蘑的方法
CN104584858A (zh) 以柴虫为载体种植蛹虫草的方法
CN108901599A (zh) 一种高产香菇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iu Guigen

Inventor after: Jian Meiguo

Inventor after: Qiu Yaomin

Inventor before: Qiu Guigen

Inventor before: Qiu Yaom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5

Address after: 519000, 2nd Floor, Building 2, No. 55, Pingdingwan Second Road, Sanzao, Jinwa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Dongda Edible Mushroom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30700 No. 555, Miaopu Road, Fengxin Industrial Park, Fengxin County,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TIANHE EDIBLE FUNGUS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