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3035A - 避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避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3035A
CN109073035A CN201780024281.6A CN201780024281A CN109073035A CN 109073035 A CN109073035 A CN 109073035A CN 201780024281 A CN201780024281 A CN 201780024281A CN 109073035 A CN109073035 A CN 109073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ing
absorbing apparatus
laminated body
hollow portion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42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内山修
长弘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3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0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2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and comprising laminated structures of alternating elastomeric and rigid lay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1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inserts or auxiliary extension or exterior elements, e.g. for rig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40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onsisting of a stack of similar elements separated by non-elastic intermediate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避震装置(1)包括:层叠体(7),所述层叠体(7)具有交替层叠的多个弹性层(2)和刚性层(3);以及铅塞(17),所述铅塞(17)在沿层叠体(7)的层叠方向(V)延伸的中空部(14)中,以与弹性层(2)的内周面(15)、刚性层(3)的内周面(16)以及上板(10)的下表面(12)、下板(11)的上表面(13)无间隙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避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于两个结构物之间,能吸收两个结构物间的相对水平振动的能量,降低对结构物的振动加速度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避震装置,该避震装置使地震能量衰减来降低地震输入加速度,防止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物的损坏。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避震装置,包括:层叠体,上述层叠体具有交替层叠的弹性层、刚性层以及由这些弹性层和刚性层的内周面形成的中空部;以及铅塞(铅支柱),上述铅塞配置于上述层叠体的中空部。
上述避震装置通过层叠体及铅塞对结构物的铅垂载荷进行支承,并且通过铅塞的塑性变形(剪切变形)使由地震引起的、相对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一端的、结构物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衰减,并且通过层叠体的弹性变形(剪切变形),抑制同样由地震引起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一端的水平方向的振动向结构物传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81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这种避震装置中,使铅无间隙地填充于层叠体的中空部而得到铅塞,但填充并被层叠体的刚性层和弹性层的内周面包围的铅塞会因弹性层的弹性而局部地压回,由该压回而使铅塞产生应力(内力)。
上述产生的铅塞的应力与弹性层的刚性有关联,若不够大,那么例如在受到低载荷下的避震装置的避震动作过程中,在铅塞的外周面与刚性层和弹性层的内周面之间会产生间隙,从而可能发生通过铅塞不能有效地使振动衰减的情况。
上述问题会显著地发生在铅塞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上述铅塞,在通过塑性变形对振动能进行吸收的、由铅、锡或非铅类低熔点合金等衰减材料形成的振动衰减体中也会发生。
本发明鉴于上述各点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装置,将配置于层叠体的中空部的振动衰减体以规定的方式无间隙地约束,从而能得到稳定的避震特性。
除此以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震效果和制造性尤其优异的避震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避震装置,包括:层叠体,上述层叠体具有交替层叠的弹性层和刚性层;以及振动衰减体,上述振动衰减体以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的方式,填充于沿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延伸而形成于上述层叠体内的中空部。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发现做出的:在基于弹性层的弹性反作用力而产生于振动衰减体的应力为一定以上的避震装置中,上述弹性层的弹性反作用力是由于振动衰减体向弹性层的内周面按压而引起的,能将配置于中空部的振动衰减体以规定的方式无间隙地约束。
基于上述发现的本发明能提供一种避震装置,当振动衰减体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紧密地配置于中空部时,即使层叠体发生剪切变形,也能利用层叠体将配置于中空部的振动衰减体以规定的方式无间隙地限制,从而能得到稳定的避震特性。
为了不对桥桁等的一方的结构物的铅垂载荷进行支承而使该桥桁等的一方的结构物在桥轴方向上避震,本发明的避震装置可以设置于桥桁等的一方的结构物与设于桥墩的侧壁等的另一方的结构物之间,除此以外,为了对楼房、桥桁等的一方的结构物的铅垂载荷进行支承并且使该楼房、桥桁等的一方的结构物避震,也可以设置于楼房、桥桁等的一方的结构物与地基、桥墩等另一方的结构物之间,因此,本发明的避震装置可以在没有载荷下使用,也可以在有载荷下使用,使用于任意的情况的避震装置中,振动衰减体在对于层叠体没有层叠方向的载荷下或有载荷下,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在较为理想的示例中,振动衰减体在作用于层叠体的、相当于上述层叠体的面压力为0.5MPa的层叠方向的载荷下,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
除此以外,在本发明的避震装置中,在上述避震作用中,主要由弹性层的弹性变形而在层叠体中产生剪切变形,但本发明的避震装置的振动衰减体在没有产生上述剪切变形的状态下,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
在本发明的避震装置的优选示例中,振动衰减体具有15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在上述示例中,即使层叠体发生小的剪切变形,也能利用层叠体将配置于中空部的振动衰减体以规定的方式无间隙地限制,从而能得到更稳定的避震特性。
在本发明中,只要使振动衰减体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即可,但在振动衰减体具有大于55MPa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的避震装置中,振动衰减体会大幅挤入弹性层而使弹性层的内周面形成为过度凹陷的凹面,从而在该部分附近的弹性层与刚性层之间的剪切应力变得过大,为了获得具有上述应力的振动衰减体,必须使振动衰减体的向中空部的压入力极大,这样会使避震装置的制造变得困难。
因此,在振动衰减体以具有8MPa以上且55MPa以下的应力的方式填充于中空部的避震装置中,即使层叠体发生剪切变形,也能利用层叠体将配置于中空部的振动衰减体以规定的方式无间隙地限制,从而能得到稳定的避震特性,并且能使避震效果和制造性尤其优异。
在振动衰减体以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的方式填充于中空部的本发明的避震装置中,在优选示例中,形成中空部的层叠体的内周面由于振动衰减体挤入弹性层而在上述弹性层的位置形成为凹面,在其它优选示例中,形成中空部的层叠体的内周面由于振动衰减体挤入弹性层而在刚性层的位置形成为凸面。
在本发明中,在优选示例中,振动衰减体由通过塑性变形来吸收振动能的衰减材料形成,上述衰减材料可以由铅、锡或非铅类低熔点合金(例如,从锡-锌类合金、锡-铋类合金以及锡-铟类合金中选出的含有锡的合金,具体而言,含有锡42~43重量%和铋57~58重量%的锡-铋合金等)形成,在最理想的示例中,由纯度99.9%以上的纯铅的单体构成。
在本发明中,作为弹性层的原料,可以列举天然橡胶、硅橡胶、高阻尼橡胶、聚氨酯橡胶或氯丁橡胶等,较为理想的是天然橡胶,较为理想的是,弹性层的各层在无载荷状态下具有1mm~30mm左右的厚度,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作为刚性层的材料,可以列举出钢板、碳纤维、玻璃纤维或芳香族纤维等纤维增强合成树脂板或纤维增强硬质橡胶板等,刚性层的各层也可以具有1mm~6mm左右的厚度,此外,层叠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刚性层也可以具有10mm~50mm左右的厚度,但并不限定于此,除此以外,弹性层和刚性层的层数也不作特别限定,弹性层和刚性层的层数只要是从预测到的朝结构物的振动加速度的大小、支承的结构物的载荷、剪切变形量(水平方向偏移量)、弹性层的弹性模量等角度考虑,为了能得到稳定的避震特性,来进行设定即可。
此外,在本发明中,层叠体和振动衰减体优选为圆环状体和圆柱状体,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例如椭圆、方形体和椭圆、方形体的形状,中空部可以是一个,但作为替代,避震装置也可以具有多个中空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多个中空部中分别配置有振动衰减体的避震装置。另外,在上述多个中空部的每一个中,不需要使振动衰减体的应力相同,也可以使应力各不相同,此外,如上所述,较为理想的是使上述多个中空部的每一个中的振动衰减体的应力为8MPa以上,但也可以仅使多个中空部中的一部分的振动衰减体的应力为8MPa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避震装置,能将配置于层叠体的中空部的振动衰减体以规定的方式无间隙地约束,从而能得到稳定的避震特性。
除此以外,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避震效果和制造性尤其优异的避震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的、图2的I-I线向视剖视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示例的局部剖视俯视说明图。
图3是图1所示示例的局部放大剖视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一的、在没有载荷下的水平变位与水平力之间的痕迹特性的实验结果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二的、在有载荷下的水平变位与水平力之间的痕迹特性的实验结果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三的、在有载荷下的水平变位与水平力之间的痕迹特性的实验结果说明图。
图7是比较例的、在有载荷下的水平变位与水平力之间的痕迹特性的试验结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优选具体例,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
图1~图3所示的本例的避震装置1除了包括交替层叠的多个弹性层2和刚性层3以外,还包括:圆筒状的层叠体7,上述层叠体7具有将弹性层2和刚性层3的圆筒状的外周面4、5覆盖的圆筒状的覆盖层6;上板10和下板11,上述上板10和下板11安装于层叠体7的层叠方向(在本示例中,是铅垂方向)V的圆环状的上端面8及下端面9;以及铅塞17,上述铅塞17作为振动衰减体,在由弹性层2和刚性层3以及上板10和下板11包围并且沿层叠方向V从上板10的下表面12延伸至下板11的上表面13的中空部14中,以与上述弹性层2的内周面15和刚性层3的圆筒状的内周面16以及上板10的下表面12和下板11的上表面13无间隙的方式配置。
由厚度t1=2.5mm的天然橡胶制的、圆环状的橡胶板形成的弹性层2分别与在层叠方向V上面对的刚性层3的层叠方向V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硫化粘接。
在刚性层3中,在层叠方向V上最上方和最下方的刚性层3分别由厚度t2=20mm的圆环状的、彼此相同的钢板形成,最上方的刚性层3具有:在其上表面21开口并且由圆筒状的内周面22形成的凹部23;以及同样地在上表面21开口并且在圆周方向R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螺钉孔24,凹部23与上述中空部14的上部25连通,上述凹部23由内周面22形成,该内周面22的直径比层叠方向V上的、形成中空部14的上部25的、最上方的刚性层3的内周面16的直径大,最下方的刚性层3具有:在其下表面26开口并且由与内周面22的直径相同的圆筒状的内周面27形成的凹部28;以及同样地在下表面26开口并且在圆周方向R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螺钉孔29,凹部28与上述中空部14的下部30连通,上述凹部28由内周面27形成,该内周面27的直径比层叠方向V上的、形成中空部14的下部30的、最下方的刚性层3的内周面16的直径大,在层叠方向V上配置于最上方的刚性层3与最下方的刚性层3之间的刚性层3分别由比最上方和最下方的刚性层3的厚度薄的厚度t3=1.6mm的圆环状的、彼此相同的钢板形成。
覆盖层6由厚度为2mm左右的、与弹性层相同的天然橡胶形成,并且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31以及圆环状的上端面32和下端面33,通过其圆筒状的内周面34与外周面4和5硫化粘接。
上板10包括:圆板状的上部凸缘板43,上述上部凸缘板43在下表面42具有直径与凹部23的直径相同并在层叠方向V上与凹部23面对的凹部41;以及上部剪切键45,上述剪切键45在凹部41与上部凸缘板43嵌接,在凹部23与最上方的刚性层3嵌接,并且具有圆形的下表面44,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46的上部凸缘板43除了具有凹部41,还具有:多个贯通孔47,上述贯通孔47在层叠方向V上与多个螺钉孔24对应并在圆周方向R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以及多个贯通孔48,上述贯通孔48在圆周方向R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于外周面46的附近,通过螺栓49分别插入贯通孔47以分别在螺钉孔24中与最上方的刚性层3螺合,从而固定于最上方的刚性层3,并且通过锚定螺栓插入贯通孔48以固定于支承的、上部的结构物。
进而,具有上部凸缘板43和上部剪切键45的上板10的下表面12由下表面42和下表面44形成,由上表面21和上端面32形成的上端面8与下表面12中的下表面42无间隙地接触,铅塞17通过其圆形的上端面51与下表面12中的下表面44无间隙地接触,配置于上部25的、铅塞17的层叠方向V的上端部52的外周面53与最上方的刚性层3的内周面16无间隙地接触。
下板11包括:圆板状的下部凸缘板63,上述下部凸缘板63在上表面62具有直径与凹部28的直径相同并在层叠方向V上与凹部28面对的凹部61;以及下部剪切键65,上述剪切键65在凹部61与下部凸缘板63嵌接,在凹部28与最下方的刚性层3嵌接,并且具有圆形的上表面64,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66的下部凸缘板63除了具有凹部61,还具有:多个贯通孔67,上述贯通孔67在层叠方向V上与多个螺钉孔29对应并在圆周方向R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以及多个贯通孔68,上述贯通孔68在圆周方向R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于外周面66的附近,通过螺栓69分别插入贯通孔67以分别在螺钉孔29中与最下方的刚性层3螺合,从而固定于最下方的刚性层3,并且通过锚定螺栓插入贯通孔68以固定于载置的、下部的结构物。
进而,具有下部凸缘板63和下部剪切键65的下板11的上表面13由上表面62和上表面64形成,由下表面26和下端面33形成的下端面9与上表面13中的上表面62无间隙地接触,铅塞17通过其圆形的下端面71与上表面13的上表面64无间隙地接触,配置于下部30的、铅塞17的层叠方向V的下端部72的外周面73与最下方的刚性层3的内周面16无间隙地接触。
由通过塑性形变对振动能量进行吸收的衰减材料即铅形成的铅塞17压入并填充于中空部14,上述中空部14由下表面44、内周面15和16以及上表面64形成,通过上述压入、填充,即使在来自支承的、上部的结构物的层叠方向V的载荷W没有施加于上板10的状态下(没有载荷下),铅塞17也相对于上述下表面44、外周面4和5以及上表面64无间隙地配置,并且克服弹性层2的弹性力朝向弹性层2沿水平方向(剪切方向)H伸出而稍稍挤入弹性层2,使弹性层2的内周面15成为凹面81,其结果是,由内周面15和16形成的层叠体7的内周面82在该弹性层2的内周面15的位置形成为凹面81,并且在刚性层3的位置形成为凸面83,在来自支承的、上部的结构物的层叠方向V的载荷W施加于上板10的状态下(载荷下),弹性层2在层叠方向V上压缩,弹性层2的厚度t变得比2.5mm小,避震装置1的高度h变低,其结果是,压入并填充于中空部14的铅塞17克服弹性层2的弹性力并从上述弹性层2沿水平方向H伸出而挤入弹性层2,使弹性层2的内周面15形成为进一步沿水平方向(剪切方向)H凹陷的凹面81。
铅塞17填充并紧密配置于中空部14,在来自支承的、上部的结构物的层叠方向V的载荷(层叠方向V的朝下的力)W的作用下,产生有向上部剪切键45的反作用力(层叠方向V的朝上的力)Fr的应力Pr(=Fr/(铅塞17的上端面51的面积)N/m2,N为牛顿,以下相同)为8MPa以上,在本示例中,在533KN的载荷W下,铅塞17产生39MPa应力。
以上的避震装置1的下板凸缘板63通过插入贯通孔68的锚定螺栓而固定于下部的结构物,上部凸缘板43通过插入贯通孔48的锚定螺栓而固定于上部的结构物,从而配置于下部和上部的结构物之间,受到上部的结构物的载荷W,通过层叠体7和铅塞17对施加于上板10的层叠方向V的载荷W进行支承,并且通过铅塞17的塑性形变使相对于下板11的、上板10的水平方向H的振动衰减,并且通过层叠体7的水平方向H的剪切弹性形变抑制下板11的水平方向H的振动向上板10传递。
在制造避震装置1时,首先,将形成弹性层2的、圆环状的、厚度t1=2.5mm的多枚橡胶板和形成最上方与最下方的刚性层3之间的刚性层3的、圆环状的、厚度t3=1.6mm的多枚钢板交替层叠,在其下表面和上表面配置形成最上方和最下方的刚性层3的、圆环状的、厚度t2=20mm的钢板,通过模具中的加压下的硫化粘接等将它们相互固定,从而形成层叠体7,然后,通过螺栓69将由下部剪切键65和下部凸缘板63形成的下板11固定于最下方的刚性层3,接着,将铅压入中空部14以使铅塞17形成于中空部14。铅的压入如下:为了将铅塞17无间隙地形成于中空部14以通过层叠体7约束,通过液压缸等将铅压入中空部14,在铅压入后,通过螺栓49将由上部凸缘板43和上部剪切键45形成的上部10固定于最上方的刚性层3。另外,在通过模具中的加压下的硫化粘接来形成层叠体7的过程中,可以将形成覆盖弹性层2和刚性层3的外周面4和5的覆盖层6的橡胶片卷装于外周面4和5,在上述硫化粘接的同时,形成硫化粘接于弹性层2和刚性层3的外周面4和5的覆盖层6。此外,在上述形成过程中,也可以是形成弹性层2的橡胶板的内周侧的一部分发生流动,覆盖刚性层3的内周面16,形成为比覆盖层6的厚度2mm足够薄的覆盖层。
为了确定在包括层叠体7上没有载荷的特定载荷下使用而制造的避震装置,在本示例中,是为了在566KN的载荷W下使用而制造的避震装置1的铅塞17的应力Pr为8MPa以上的39MPa,换言之,为了制造通过上端面8对566KN的载荷W进行支承并且使铅塞17的应力Pr为39MPa的避震装置1,使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夹设于上部凸缘板43与相当于上部剪切键45并且嵌接于凹部41和凹部23的、比上部剪切键45更薄的、假定的上部剪切键之间,使测力传感器的导线从形成于上部凸缘板43的小孔导出,对该导出的导线的电信号进行测定,从而根据该检测的电信号对应力Pr进行检测,当上述检测到的应力Pr为39MPa时,将上部凸缘板43取下,将假定的上部剪切键替换成上部剪切键45,再次,通过螺栓49将上部凸缘板43固定于最上方的刚性层3,当向层叠体7施加特定载荷下,检测到的应力Pr比8MPa小时,在本例中,当向层叠体7施加566KN的载荷下,检测到的应力Pr比39MPa小时,将上部凸缘板43和假定的上部剪切键取下,向中空部14压入追加的铅。利用液压缸等将追加的铅压入中空部14的上部以向中空部14压入追加的铅。追加的铅向中空部14压入后,通过螺栓49将上部凸缘板43、假定的上部剪切键以及上部凸缘板43与假定的上部剪切键之间的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最上方的刚性层3,基于测力传感器对应力Pr进行检测,当向层叠体7施加特定载荷下,应力Pr为8MPa以上时,在本例中,当向层叠体7施加566KN的载荷W下,应力Pr为39MPa时,与上述相同,代替假定的上部剪切键,通过螺栓49将上部剪切键45和上部凸缘板43固定于最上方的刚性层3,当向层叠体7施加特定载荷下,应力Pr比8MPa小时,反复进行上述的、将追加的铅向中空部14压入,直至向层叠体7施加特定载荷下,应力Pr达到8MPa以上,并且在本例中,当向层叠体7施加566KN的载荷W下,应力Pr比39MPa小时,反复进行上述的、将追加的铅向中空部14压入,直至向层叠体7施加566KN的载荷W下,应力Pr达到39MPa。
另外,在层叠体7没有载荷下欲将铅塞17以具有大于55MPa的应力的方式向中空部14填充,但很难压入中空部14。
在这样制造的避震装置1中,在向层叠体7施加特定载荷下,铅塞17的应力Pr为8MPa以上,因此,能利用弹性层2、刚性层3以及上板10、下板11以规定的方式无间隙地对配置于中空部14的铅塞17进行约束,其结果是,能得到稳定的避震特性,尤其是能得到优异的耐久性、避震效果以及制造性。
实施例一的避震装置1
制造出如下避震装置1:作为弹性层2,使用二十枚厚度t1=2.5mm、外周面4的直径(外径)=250mm、变形前的圆筒状的内周面15的直径(内径)=50mm、由剪切弹性模量=G4的天然橡胶形成的圆环状的橡胶板,作为最上方和最下方的刚性层3,分别使用厚度t2=20mm、外周面5的直径(外径)=250mm、内周面16的直径(内径)=50mm以及凹部23、28各自的深度=10mm的钢板,作为上方和最下方的刚性层3之间的刚性层3,使用十九枚厚度t3=1.6mm、外周面5的直径(外径)=250mm、内周面16的直径(内径)=50mm的钢板,向中空部14填充铅,以在没有载荷(载荷W=0)下,铅塞17的应力Pr为8MPa。
实施例二的避震装置1
制造出这样的避震装置1:向中空部14填充铅,以使对上端面8的面压力为0.5MPa的载荷W进行支承时的铅塞17的应力Pr为17MPa,除了这点以外,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的避震装置1
制造出这样的避震装置1:向中空部14填充铅,以使对上端面8的面压力为12MPa的载荷W进行支承时的铅塞17的应力Pr为39MPa,除了这点以外,与实施例一相同。在该实施例三的避震装置1中,向中空部14填充铅,以使在没有载荷下,铅塞17的应力Pr为2MPa。
比较例的避震装置
制造出这样的避震装置:向中空部14填充铅,以使在没有载荷(载荷W=0)下,铅塞17的应力Pr为0MPa,除了这点以外,与实施例相同。在该比较例的避震装置中,对上端面8的面压力为12MPa的载荷W进行支承时的铅塞17的应力Pr为2MPa。
关于实施例一、二、三的避震装置1与比较例的避震装置,从图4至图7示出了,当剪切应变γ(水平方向H的变位)为10%、50%及100%时的水平方向H的变位(mm)与水平载荷(kN)之间的关系、即痕迹特性的检测结果。图4表示没有载荷下(载荷W=0)的实施例一的痕迹特性,图5表示有载荷下(相当于在上端面8的面压力为0.5MPa的载荷W下)的实施例二的痕迹特性,图6表示有载荷下(相当于在上端面8的面压力为12MPa的载荷W下)的实施例三的痕迹特性,图7表示有载荷下(相当于在上端面8的面压力为12MPa的载荷W下)的比较例的痕迹特性,由上述可知,当铅塞17的应力Pr为8MPa以上时,较为理想的是,17MPa以上时,能得到稳定的避震特性。另外,可知,当是55MPa以下时,在制造过程中向中空部14压入铅是容易的,并不会很难。此外,可知,若以大于55MPa的方式向中空部14压入铅,则很难不破坏弹性层2的内周面15地进行压入。
另外,可以确认:使铅塞17具有15MPa以上的应力地向中空部14填充,从而能得到进一步稳定的避震特性。
符号说明
1 避震装置
2 弹性层
3 刚性层
4、5 外周面
6 覆盖层
7 层叠体
8 上端面
9 下端面
10 上板
11 下板
12 下表面
13 上表面
14 中空部
15 内周面
16 内周面
17 铅塞

Claims (10)

1.一种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有交替层叠的弹性层和刚性层;以及振动衰减体,所述振动衰减体以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的方式,填充于沿所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延伸而形成于所述层叠体内的中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衰减体在对于层叠体没有层叠方向的载荷下,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衰减体在对于层叠体有层叠方向的载荷下,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衰减体在对于层叠体有相当于面压力为0.5MPa的层叠方向的载荷下,具有8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衰减体具有15MPa以上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衰减体具有55MPa以下的应力地填充于中空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振动衰减体由通过塑性变形来吸收振动能的衰减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衰减材料由铅、锡或非铅类低熔点合金形成。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中空部的层叠体的内周面由于振动衰减体挤入弹性层而在所述弹性层的位置形成为凹面。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中空部的层叠体的内周面由于振动衰减体挤入弹性层而在所述刚性层的位置形成为凸面。
CN201780024281.6A 2016-04-19 2017-04-12 避震装置 Pending CN1090730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3925 2016-04-19
JP2016083925A JP2017194098A (ja) 2016-04-19 2016-04-19 免震装置
PCT/JP2017/015036 WO2017183542A1 (ja) 2016-04-19 2017-04-12 免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035A true CN109073035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116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4281.6A Pending CN109073035A (zh) 2016-04-19 2017-04-12 避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9700B2 (zh)
JP (1) JP2017194098A (zh)
KR (1) KR20180124086A (zh)
CN (1) CN109073035A (zh)
TR (1) TR201813613T1 (zh)
TW (1) TWI714754B (zh)
WO (1) WO20171835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6862A (zh) * 2021-04-14 2021-07-20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打桩锤用减震系统、打桩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94098A (ja) * 2016-04-19 2017-10-26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JP2019127999A (ja) * 2018-01-24 2019-08-0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支持装置
JP2019127998A (ja) * 2018-01-24 2019-08-0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支持装置
CN114922296B (zh) * 2022-05-26 2023-03-03 海南大学 一种三维耗能隔震支座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4096A (ja) * 1999-09-07 2001-03-23 Fujita Corp 免震用積層ゴム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339642A (zh) * 2000-08-25 2002-03-13 汕头和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橡胶隔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535677A (zh) * 2006-09-21 2009-09-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减振装置
CN101896734A (zh) * 2007-10-30 2010-11-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基础隔震结构中的塞用组合物、基础隔震结构用塞和基础隔震结构
CN102121282A (zh) * 2010-12-27 2011-07-13 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结构体
JP2015007468A (ja) * 2013-05-30 2015-01-1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材料及びその減衰材料を用いた振動減衰部材並びにその振動減衰部材を組み込んだ免震装置
CN105339702A (zh) * 2013-07-03 2016-02-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结构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8935A (en) * 1968-11-13 1971-01-26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Gaseous-fueled nuclear reactors for electrical power production
US4633119A (en) * 1984-07-02 1986-12-30 Gould Inc. Broadband multi-resonant longitudinal vibrator transducer
JPH0449384A (ja) 1990-06-18 1992-02-18 Nitta Ind Corp 軽量建造物用免震装置
NZ245378A (en) 1992-12-04 1997-04-24 Damping Systems Ltd Substitute Bearing with plastically deformable core and surround which hydrostatically pressures the material of the core at or beyond its shear yield stress and methods of making
JP3024562B2 (ja) 1995-08-04 2000-03-2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NZ313289A (en) 1995-08-04 1997-12-19 Oiles Industry Co Ltd Vibration isolation apparatus comprises an elastic body having alternating elastic and rigid material layers with lead in between with a specified vp/ve ratio
DE19712292B4 (de) * 1997-03-24 2004-12-02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Schwingungsdämpfer
JP3923619B2 (ja) * 1997-09-30 2007-06-06 山田産業株式会社 模型飛行機用エンジン
JPH11159573A (ja) * 1997-12-01 1999-06-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積層ゴム支承体の製造方法
JP3947617B2 (ja) * 1998-04-16 2007-07-25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防振保持具
JP3477188B2 (ja) * 2001-10-12 2003-12-10 敏夫 谷本 積層用制振基材、及びこれを積層した制振構造体
FR2867823B1 (fr) * 2004-03-22 2006-07-14 Cit Alcatel Raccord amortisseur pour pompe a vide
JP2006170233A (ja) * 2004-12-13 2006-06-29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免震アイソレータと免震構造体
JP2009008181A (ja) 2007-06-28 2009-01-15 Bridgestone Corp プラグ入り免震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91078B2 (ja) * 2012-03-14 2016-03-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免震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45130B2 (ja) * 2012-04-12 2016-01-20 昭和電線デバイ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積層ゴム支承体
CN103924705B (zh) * 2014-04-23 2015-06-10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适应结构隔震抗风的变刚度隔震层刚度控制机构
JP6693698B2 (ja) * 2014-11-28 2020-05-1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JP6458516B2 (ja) * 2015-02-02 2019-01-30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支持装置
JP6540134B2 (ja) * 2015-03-20 2019-07-10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支持装置
JP2017194098A (ja) * 2016-04-19 2017-10-26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JP3205393U (ja) 2016-05-11 2016-07-21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免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4096A (ja) * 1999-09-07 2001-03-23 Fujita Corp 免震用積層ゴム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339642A (zh) * 2000-08-25 2002-03-13 汕头和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橡胶隔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535677A (zh) * 2006-09-21 2009-09-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减振装置
CN101896734A (zh) * 2007-10-30 2010-11-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基础隔震结构中的塞用组合物、基础隔震结构用塞和基础隔震结构
CN102121282A (zh) * 2010-12-27 2011-07-13 淄博正邦知识产权企划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结构体
JP2015007468A (ja) * 2013-05-30 2015-01-1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材料及びその減衰材料を用いた振動減衰部材並びにその振動減衰部材を組み込んだ免震装置
CN105339702A (zh) * 2013-07-03 2016-02-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结构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6862A (zh) * 2021-04-14 2021-07-20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打桩锤用减震系统、打桩锤
CN113136862B (zh) * 2021-04-14 2022-03-11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打桩锤用减震系统、打桩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83542A1 (ja) 2017-10-26
US20190120321A1 (en) 2019-04-25
JP2017194098A (ja) 2017-10-26
TWI714754B (zh) 2021-01-01
TR201813613T1 (tr) 2018-11-21
US10619700B2 (en) 2020-04-14
TW201738480A (zh) 2017-11-01
KR20180124086A (ko)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3035A (zh) 避震装置
CN101535677B (zh) 减振装置
US20190017264A1 (en) Seismic isolation apparatus
CN104781575A (zh) 隔震装置
CN107035812A (zh) 竖向减振隔振支座及其工作方法
WO2018194109A1 (ja) 免震支持装置
US20060255518A1 (en) Bearing structure for the damped transmission of impact and/or vibratory forces
CN104805922B (zh) 一种多维粘弹性减隔震装置
CN104878839A (zh) 高承载力的异形隔震支座
TWI714756B (zh) 橋梁用之防震支承及使用其之橋梁
JP2008121822A (ja) 免震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397776A (zh) 一种自复位隔震支座及其在村镇装配式结构中的施工方法
CN116717560A (zh) 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KR101051439B1 (ko) 면진성능이 향상된 납 면진 받침장치
WO2018016402A1 (ja) 免震支持装置
CN21154817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屈曲约束支撑
JP6853725B2 (ja) 免震支持装置
CN204662439U (zh) 深沉振动送桩器
CN107702979A (zh) 一种用于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应变片加强装置
CN217759307U (zh) 一种新型隔震橡胶支座
KR101348277B1 (ko) 펜더제조방법
EP3555368B1 (en) Layered support
JP6482974B2 (ja) 積層ゴム支承体
CN213390654U (zh) 纤维-高阻尼橡胶三维隔振支座
JP2001124151A (ja) 連結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