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2017B -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 Google Patents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2017B
CN109072017B CN201780026531.XA CN201780026531A CN109072017B CN 109072017 B CN109072017 B CN 109072017B CN 201780026531 A CN201780026531 A CN 201780026531A CN 109072017 B CN109072017 B CN 109072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release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65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2017A (zh
Inventor
山本修平
松下喜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2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2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2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2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on the carrier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layer comprising non-adhesive protru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86Ornamental, decorative, pattern, or indici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发挥更优异的排气性的粘合片。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具备粘合片和覆盖该粘合片的粘接面的剥离衬垫。前述粘合片具备局部构成前述粘接面的涂层。另外,前述剥离衬垫的粘合片侧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1μm以上。

Description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本申请基于2016年5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92620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并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通常,粘合剂(也称为压敏粘接剂。以下相同。)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呈现出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具有通过压力容易地粘接于被粘物的性质。利用这样的性质,粘合剂以在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带有基材的粘合片的形态,出于例如固定各种物品、或各种物品的表面保护、或者装饰等得到期望的外观等目的而被广泛使用。作为公开这种现有技术的文献,可列举出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70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1601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粘合片中,在将粘合片粘贴于被粘物时,有时在粘合片和被粘物之间会残留空气等流动性异物,该异物成为气泡等(空气积存等)而导致外观品质的降低。上述那样的气泡等在降低粘合力等对粘合特性产生不良影响方面也是不期待的。为了预防这样的气泡等的产生、或赋予将产生了的气泡等除去的性质(以下也称为“排气性”。),已知有如下技术:在保护粘合片的粘合面的剥离衬垫的表面形成凸条,利用该凸条在该片的粘合剂层表面形成槽(专利文献1)。可从形成在粘合剂层的表面的槽除去可能残留在上述粘合面和被粘物之间的空气等。然而,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的在粘合剂层表面形成槽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根据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不同,成为空气等的通路的槽的深度受限,若除去剥离衬垫等而使粘合面露出后直至向被粘物的贴合为止耗费时间,则因粘合剂层的粘弹性而使槽减少或消失,无法得到排气性。另外,也担心在从被粘物上剥离粘合片时,有容易以槽为起点产生残胶的倾向。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粘合剂层的表面局部层叠非粘合性层,通过将该非粘合性层的表面作为空气等的通路来确保排气性。上述构成在不受粘合剂层厚度的限制的方面比专利文献1中所提出那样的在粘合剂层设置槽的构成更有利。对于该类型的粘合片,根据用途等而要提高排气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增大非粘合性层在粘接面中所占的面积的方法。但是,若增大非粘合性层的面积,则粘合剂层的露出面积会相应地减少,导致粘合力的降低。对于局部设置非粘合性层的粘合片,排气性与粘合力有折衷(trade-off)的关系。
因此,本发明人等对在粘合剂层表面局部配置有非粘合性层等涂层的粘合片,对利用除增大涂层面积以外的方法来提高排气性进行了研究。而且发现,通过着眼于涂层的表面性状,能够在不增大涂层的面积的情况下改善排气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在粘合剂层表面局部配置有作为排气手段的涂层的粘合片的改良,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发挥更优异的排气性的粘合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具备:粘合片、和覆盖该粘合片的粘接面的剥离衬垫。前述粘合片具备局部构成前述粘接面的涂层。另外,前述剥离衬垫的粘合片侧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1μm以上。利用上述构成,与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不足0.1μm的构成相比,可得到更优异的排气性。优选的一方式中,前述剥离衬垫的粘合片侧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大于1μm。
另外,根据该说明书,提供一种粘合片,其具备:粘合剂层、和局部覆盖该粘合剂层的表面的涂层。该粘合片中,前述涂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1μm以上。利用上述构成,与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不足0.1μm的构成相比,可得到更优异的排气性。通过使用具有算术平均粗糙度为规定值以上的剥离面的剥离衬垫,可优选实现所述粘合片。
此处公开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的优选的一方式中,前述粘合片具备薄膜状基材、和设置于该薄膜状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层。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优选的一方式中,前述粘接面中的前述涂层的面积比例不足50%。通过如此构成,可优选兼顾粘合力等粘合特性和排气性。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优选的一方式中,前述粘接面显示出2N/20mm以上的180度剥离强度。根据此处公开的技术,能够设置涂层而获得排气性、并且发挥规定以上的粘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粘合片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的截面图。
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的截面图。
图5为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粘合片用剥离衬垫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除了在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实施本发明所需的事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有关发明的实施的教导和申请时的技术常识来理解。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和该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对发挥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标记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重复的说明有时省略或简化。另外,为了清楚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对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化,其并不一定准确地表示作为产品实际提供的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大小、比例尺。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粘合片的概念中包括可称为粘合带、粘合标签、粘合薄膜等的物质。另外,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为卷状、也可为片状。或者,也可为进一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形态的片。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粘合片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参照附图对该实施方式的粘合片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粘合片1具有薄膜状基材10和粘合剂层20的层叠结构。薄膜状基材10支撑粘合剂层20。在粘合片1中,粘合剂层20侧的表面20A构成粘接面1A。粘合片1的另一表面(薄膜状基材10侧的表面)1B为非粘接面。
在粘合剂层20的表面20A局部配置有涂层30。换言之,粘合剂层表面20A被涂层30局部覆盖。涂层30在粘合片1贴合至被粘物时,在粘合片1与被粘物之间成为空气等通过的通路(path),赋予排气性。
涂层30在粘合片1的粘接面1A上呈现出规定的图案(涂层图案)40。在该实施方式中,涂层30呈现出格子状图案40。具体而言,涂层30的格子状图案40在粘合片1的粘接面1A上由第1条纹状图案部42、和以与第1条纹状图案部42交叉的方式配置的第2条纹状图案部44构成。
第1条纹状图案部42由从粘接面1A的一端向另一端以直线状延伸的多个部分(以线状延伸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为带状部分)50构成,这些多个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在其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粘合片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交叉的角度进行配置,并分别到达粘接面1A的两端。
第2条纹状图案部44也与第1条纹状图案部42相同地由从粘接面1A的一端向另一端以直线状延伸的多个部分(以线状延伸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为带状部分)50构成,这些多个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在其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粘合片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交叉的角度进行配置,并分别到达粘接面1A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为直线状的带状部分,但不限定于此,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也可延伸成曲线状。此时,多个以线状延伸的部分可形成的条纹状图案可为波状等。另外,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根数可由与粘合片的粘接面的形状、大小等的关系来决定,因此不限定于特定的根数。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关于第1条纹状图案部42与第2条纹状图案部44,以第1条纹状图案部42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与第2条纹状图案部44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几乎垂直的方式交叉。因此,第1条纹状图案部42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与第2条纹状图案部44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局部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格子状图案典型的是指包含相互交叉的2个条纹状图案部的图案,不仅包含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斜向格子,而且也包含正方格子、三角格子等各种格子形状。以线状延伸的部分为直线状的情况下,2个条纹状图案部的交叉角度(是指锐角侧。)例如可设定在10度~90度、优选45度~90度、典型的是60度~90度的范围内。另外,此处公开的格子状图案中也包含:含有由反复弯折的多个以线状延伸的部分构成的条纹状图案部的图案、例如六角格子那样的图案。那样的图案可以是相邻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彼此在一部分连接而成的图案。从排气性的观点出发,涂层优选具有1或2个以上的条纹状图案部。涂层图案(典型的是格子状图案)可以是具有第3条纹状图案部的涂层图案。
涂层30的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的宽度(W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约200μm,但不限定于此。优选的一方式中,涂层的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1)设定在0.1~2mm的范围内。由此,能够平衡良好地兼顾粘合力和排气性。从使排气性提高的观点出发,上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1)更优选为0.2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mm以上、特别优选为0.5mm以上。在其他优选的一方式中,涂层的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1)为约10μm以上。从排气性的观点出发,涂层的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1)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上。另外,从粘合力、外观等的观点出发,上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1)更优选为1.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特别优选为0.7mm以下、进而特别优选为0.5mm以下、最优选为0.4mm以下。第1条纹状图案部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1)与第2条纹状图案部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的一方式中,从排气性的观点出发,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W相对于其厚度T的比(W/T)为约50以上。上述比(W/T)更优选为约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典型的是120以上。另外,从排气性和粘接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上述比(W/T)优选为约500以下(例如200以下、典型的是165以下)。
涂层30的构成第1条纹状图案部42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的间隔(W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约1.8mm、构成第2条纹状图案部44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的间隔(W2)也同样,但不限定于此。构成第1条纹状图案部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优选设定在1.0~10mm的范围内。由此,平衡良好地兼顾粘合力和排气性的倾向提高。此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是指粘合片的粘接面中存在于相邻的2个以线状延伸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宽度。从粘合力提高等观点出发,上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更优选为1.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mm以上。上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可为8mm以下(例如5mm以下、典型的是3mm以下)左右。构成第2条纹状图案部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也可从作为上述构成第1条纹状图案部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所示例的范围内优选地设定。上述间隔(W2)优选为等间隔。需要说明的是,构成第1条纹状图案部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与构成第2条纹状图案部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隔(W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从平衡良好地兼顾粘合力和排气性的观点出发,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距优选设为1~20mm的范围内。上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距更优选为1.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例如为2.5mm以上。另外,上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间距更优选为15mm以下,例如为1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间距是指上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间的距离(间隔)。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着眼于粘合剂层20的表面20A时,可以表现为在粘合剂层20的表面20A具有:配置有涂层30的涂层配置部70、和未配置涂层30而使粘合剂层20在外表面露出的涂层非配置部72。该粘合剂层表面20A中的涂层配置部70的构成(形状、配置状态、配置关系、大小等)与粘合片1的粘接面1A中的涂层30的构成相同。因此,涂层配置部70具有与涂层图案40相同构成的图案(格子状图案),具有与第1条纹状图案部42相同构成的第1条纹状图案部,具有与第2条纹状图案部44相同构成的第2条纹状图案部。另外,涂层配置部70的第1条纹状图案部具有与第1条纹状图案部42所具有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相同构成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涂层配置部70的第2条纹状图案部具有与涂层30的第2条纹状图案部44所具有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50相同构成的以线状延伸的部分。因此,此处省略有关这些涂层配置部70和涂层非配置部72的构成的说明。
粘合片1在使用前可为如图3所示具有由粘接面1A侧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100保护的构成的带有剥离衬垫的粘合片1的形态。或者还可为如下构成:薄膜状基材10的背面(与粘合剂层20侧的表面处于相反侧的面)为剥离面,通过卷绕粘合片1而使粘合剂层20抵接于该背面,粘合剂层20由薄膜状基材10的背面保护的构成。这样的仅单面具有粘接性的单面粘接性的粘合片(单面粘合片)在例如对与粘接面处于相反侧的表面要求装饰性、表面保护性等特性的情况、作为涂料代替片使用的情况下是适合的。
另外,此处公开的粘合片为图4所示的双面粘接型的带基材的粘合片(双面粘合片)的情况下,粘合片2可以具有如下构成:在薄膜状基材10的各面(均为非剥离性)分别设置粘合剂层21、22,所述粘合剂层21、22分别由至少该粘合剂层侧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101、102保护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该粘合片2中,仅在粘合剂层21的表面局部配置有涂层30,在粘合剂层22的表面未设置涂层,但也可以在粘合剂层21、22的各表面局部设置有涂层30。另外,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双面粘合片可以具有在薄膜状基材的各面(均为非剥离性)分别设置粘合剂层、其中一个粘合剂层由两面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保护的构成。这种粘合片成为通过卷绕该粘合片而使另一个粘合剂层抵接于剥离衬垫的背面,从而2个粘合剂层由1个剥离衬垫保护的构成。进而,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为仅由粘合剂层形成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形态。该情况下,涂层可以设置于粘合剂层的单面、也可以设置于两面。上述双面粘合片例如可优选用于接合固定用途等。
<粘合片的特性等>
对于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其粘合剂层表面中的涂层非配置部的面积比例(也可以为粘合片的粘接面中的粘合剂层露出区域的面积比例。)大于50%是适当的,优选为70%以上。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粘合力。上述面积比例更优选为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换言之,粘合片的粘接面中的涂层的面积比例不足50%是适当的,优选为3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从得到良好的排气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粘合剂层表面中的涂层非配置部的面积比例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换言之,粘合片的粘接面中的涂层的面积比例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
优选的一方式中,粘合片的粘接面(典型的是由粘合剂层的露出面和涂层表面构成)显示出1N/20mm以上的180度剥离强度。上述180度剥离强度优选为2N/20mm以上、例如为5N/20m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80度剥离强度可以通过下述的方法来测定。具体而言,对于将粘合片切成宽度20mm、长度100mm的大小而成的测定样品,在23℃、50%RH的环境下,将2kg的辊往复1次而使上述测定样品的粘接面压接在不锈钢板(SUS304BA板)的表面上。将其在相同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依据JIS Z0237:2000,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下测定剥离强度(N/20mm)。
优选的一方式中,粘合片的粘接面(典型的是由粘合剂层的露出面和涂层表面构成)的衬垫剥离力(对剥离衬垫的剥离强度)可以为不足1N/50mm(例如0.5N/50mm以下,典型的是0.4N/50mm以下)。衬垫剥离力被限制为规定值以下的粘合片由于容易除去剥离衬垫,因此粘贴时的操作性优异。从在将覆盖上述粘接面的剥离衬垫从该粘接面上除去时抑制上述涂层扭曲或错位的观点出发,衬垫剥离力不过高也是优选的。另外,考虑到若上述衬垫剥离力过小,则有时操作性会降低,粘合片的粘接面的衬垫剥离力优选为约0.01N/50mm以上。上述衬垫剥离力是在23℃、50%RH的环境下依据JIS Z0237以剥离角度180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测定的。
优选的一方式中,粘合片为透明(包含半透明。)。对于这样的粘合片,在粘合片与被粘物之混入气泡等时,透过粘合片能看见该气泡等而容易损害外观性。根据此处公开的技术,可防止在粘合片与被粘物之间产生气泡等,因此透明的粘合片可得到优异的外观性。需要说明的是,粘合片为透明是指粘合片的构成要素(粘合剂层、涂层等)为透明。本说明书中,粘合片、其构成要素(粘合剂层、涂层等)为透明是指粘合片、其构成要素显示出50%以上的总透光率,具体而言可以显示出80%以上(例如90%以上、典型的是95%以上)的总透光率。另外,粘合片的雾度值优选为10%以下(例如5%以下)。上述总透光率及雾度值可以依据JIS K 7136:2000,使用市售的透过率计(例如,商品名“HAZEMETER 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公司制)进行测定。后述的薄膜状基材的总透光率及雾度值也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包含粘合剂层和基材,但不包含剥离衬垫。)的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设为约2μm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5μm以上,例如为10μm以上,典型的是30μm以上。另外,上述总厚度设为约1000μm以下是适当的,优选为500μm以下(例如300μm以下,典型的是100μm以下)。优选的一方式中,粘合片的总厚度为50μm以下,更优选30μm以下,例如15μm以下,典型的是5μm以下。根据此处公开的技术,即使为上述那样限制了总厚度的粘合片,也可得到良好的排气性。另外,限制了总厚度的粘合片在应用该粘合片的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省资源化等方面变得有利。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厚度公差优选为50%以下。通过厚度公差少的粘合片,可发挥更优异的粘合特性。上述厚度公差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特别优选为20%以下。粘合片的厚度公差通过下述方法测定。即,对测定对象的粘合片,使用千分表,对于涂层配置部10点和涂层非配置部10点,测定厚度,将其中的最大值TM(μm)和标准厚度TS(μm)代入式:(TM-TS)/TS×100;将得到的值作为厚度公差(%)。涂层具有格子状图案的情况下,优选对涂层的格子的交点10点、和被格子状图案的涂层包围的矩形的粘合剂层露出部分的中心10点,测定厚度。
<剥离衬垫>
此处公开的剥离衬垫(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与粘合片的粘接面(涂层形成粘接面)接触的一侧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1μm以上。具有所述特征的剥离衬垫用于此处公开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通过将剥离衬垫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设为0.1μm以上,从而以上述粗糙度表示的凹凸被转印到与上述剥离面相对的涂层表面上。由此,将粘合片的粘接面贴合于被粘物时,在涂层与被粘物之间形成空隙,从而涂层表面中的空气的流通变良好,可实现更优异的排气性。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优选为0.2μm以上,例如大于1μm(具体而言1.0μm)。剥离衬垫剥离面的形状也能被转印到构成粘接面的粘合剂层表面上,因此从粘合力等粘合特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设为5μm以下左右是适当的。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可以通过对剥离衬垫(典型的是剥离衬垫基材)的表面实施轧纹辊加工、喷砂加工等处理来调节。例如通过采用喷砂加工、利用实施了喷砂的辊的辊加工,从而在剥离衬垫的剥离面形成不规则的凹凸。或者,通过在剥离衬垫基材的表面形成粗糙化处理层(例如可由含颗粒的墨形成。)后,从其上进行剥离处理,也能够将剥离衬垫的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调节到0.1μm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算术平均粗糙度可以使用通常的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例如Veeco公司制的非接触三维表面形状测定装置、型号“Wyko NT-3300”)进行测定。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采用同样的方法。
作为剥离衬垫,可以使用惯用的剥离纸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薄膜或纸等衬垫基材的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垫;由氟系聚合物(聚四氟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低粘接性材料形成的剥离衬垫等。作为此处公开的剥离衬垫的适宜的例子,可列举出在PET等聚酯制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垫、在两面层压有塑料薄膜(例如PE树脂)的纸(例如优质纸)。上述剥离处理层例如可以是利用有机硅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硫化钼等剥离处理剂对上述衬垫基材进行表面处理而形成的。
另外,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衬垫可以为如图5所示具备具有剥离面120A的剥离性支撑体120的带涂层的剥离衬垫110。剥离性支撑体120可以为在衬垫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支撑体,也可以为由低粘接性材料形成的支撑体。在该剥离性支撑体120的剥离面120A上设置可转印到粘合片的涂层30。即,涂层30通过粘合剂的粘合力等在可从剥离面120A分离的状态下配置于剥离面120A上。通过使用表面具有这样的可转印的涂层30的剥离衬垫110,可优选制作此处公开的粘合片。设置于剥离性支撑体的剥离面上的涂层的构成(形状、配置状态、配置关系、尺寸、图案等)与上述的粘合片的粘接面中的涂层的构成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衬垫基材的两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情况下,从剥离操作性等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将要形成涂层的预定的剥离面的剥离力设定为比相反侧的剥离面低等,使各剥离面的剥离力不同。上述剥离力通过与前述的衬垫剥离力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剥离衬垫的厚度(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剥离操作性、处理性、强度等的观点出发,优选设为10μm以上(例如15μm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500μm以下(例如100μm以下)左右。
<粘合剂层>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典型的是指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呈现出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由具有通过压力容易地粘接于被粘物的性质的材料(粘合剂)构成的层。此处所谓的粘合剂如“C.A.Dahlquist,“Adhesion:Fundamental and Practice”,McLaren&Sons,(1966)P.143”中定义所述,通常可以是具备满足复数拉伸模量E*(1Hz)<107dyne/cm2的性质的材料(典型的是在25℃下具有上述性质的材料)。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可包含在粘合剂的领域中公知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聚醚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氟系聚合物等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基础聚合物。从粘合特性(例如剥离强度、耐回弹性)、分子设计等的观点出发,可优选采用丙烯酸类聚合物。换言之,粘合剂层优选为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是指该粘合剂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的主要成分(典型的是以超过50重量%的方式被包含的成分)。
作为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例如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要单体、可进一步包含与该主要单体具有共聚性的副单体的单体原料的聚合物。此处主要单体是指在上述单体原料的单体组成中占据超过50重量%的成分。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CH2=C(R1)COOR2 (1)
此处,上述通式(1)中的R1为氢原子或甲基。另外,R2为碳原子数1~20的链状烷基(以下,有时将这样的碳原子数的范围表示为“C1-20”。)。从粘合剂的储能模量等的观点出发,优选R2为C1-12(例如C2-10、典型的是C4-8)的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上述R2为C1-20的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举出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
与作为主要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共聚性的副单体可有助于向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导入交联点、或提高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内聚力。作为副单体,例如可以使用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酸酐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具有含氮原子的环的单体等含官能团的单体的1种或2种以上。副单体还可为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系单体、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等。例如,从内聚力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共聚有作为上述副单体的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含羧基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作为含羟基单体的优选例,可列举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
上述副单体的量设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的0.5重量%以上是适合的,优选为1重量%以上。另外,副单体的量为全部单体成分中的30重量%以下是适合的,优选为10重量%以下(例如5重量%以下)。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共聚有含羧基单体的情况下,从兼顾粘合力和内聚力的观点出发,含羧基单体的含量在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为约0.1重量%以上(例如0.2重量%以上、典型的是0.5重量%以上),另外优选为约10重量%以下(例如8重量%以下,典型的是5重量%以下)。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共聚有含羟基单体的情况下,从兼顾粘合力和内聚力的观点出发,含羟基单体的含量在用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为约0.001重量%以上(例如0.01重量%以上、典型的是0.02重量%以上),另外优选为约10重量%以下(例如5重量%以下,典型的是2重量%以下)。另外,共聚有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系单体作为上述副单体的情况下,上述乙烯基酯系单体的含量在用于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设为约30重量%以下(典型的是10重量%以下),另外可以为例如0.01重量%以上(典型的是0.1重量%以上)。
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采用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已知的各种聚合方法。也可以采用照射UV等来进行的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聚合。例如,通过使单体混合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聚合溶剂(甲苯、醋酸乙酯、水等)中,使用偶氮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系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进行聚合操作,从而能够得到期望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从平衡良好地兼顾粘合力和内聚力的观点出发,此处公开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104以上、更优选为20×104以上(例如30×104以上),另外,优选为100×104以下、更优选为70×104以下(例如50×104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说明书中Mw是指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而得到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从提高内聚力的观点出发,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包含交联剂。交联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选择并使用现有公知的交联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交联剂的优选例,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交联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设为约10重量份以下(优选约5重量份以下)是适当的,另外,例如可以为约0.005重量份以上(优选约0.01重量份以上)。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可为包含增粘剂的组成。作为增粘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松香系增粘树脂、萜烯系增粘树脂、烃系增粘树脂、环氧系增粘树脂、聚酰胺系增粘树脂、弹性体系增粘树脂、酚系增粘树脂、酮系增粘树脂等各种增粘树脂。这样的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粘合赋予树脂的软化点(软化温度)优选为约60℃以上(优选约80℃以上、典型的是100℃以上)。由此,可实现粘合力更优异的粘合片。增粘树脂的软化点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设为约180℃以下(例如约14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谓的增粘树脂的软化点定义为根据JIS K5902:2006和JIS K2207:2006的任一个中规定的软化点试验方法(环球法)所测定的值。
增粘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标粘合性能(粘合力等)进行适宜设定。例如,以固体成分基准计,优选相对于基础聚合物(适宜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以约10重量份以上(更优选20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30重量份以上)的比例使用增粘剂。另外增粘剂的用量以固体成分基准计优选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为约10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8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60重量份以下)。
根据需要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可含有流平剂、交联助剂、增塑剂、软化剂、填充剂、抗静电剂、防老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在粘合剂组合物的领域中常用的各种添加剂。对于这样的各种添加剂而言,利用常规方法使用现有公知的物质即可。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可为由水系、溶剂型、热熔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等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水系粘合剂组合物是指在将水作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水系溶剂)中包含粘合剂(粘合剂层形成成分)的形态的粘合剂组合物,典型的是包括称为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的至少一部分分散于水中的形态的组合物)等的物质。另外,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是指在有机溶剂中包含粘合剂的形态的粘合剂组合物。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水系粘合剂组合物,从粘合特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可以优选地采用:通过对具有剥离性的表面(剥离面)赋予粘合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而在该表面上形成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剂层转印至基材的方法(转印法)。或者,也可以采用:在基材上直接赋予(典型的是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来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直接法)。作为上述剥离面,可利用剥离衬垫的表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基材背面等。
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可以使用例如:凹版辊涂布机、逆转辊涂布机、辊舐涂布机、逗点涂布机、浸渍辊涂布机、模涂机、棒涂机、刮刀式涂布机、喷涂器等公知或惯用的涂布机来进行。或者,也可利用浸渗、帘幕涂布法等涂布粘合剂组合物。
从交联反应的促进、制造效率提高等的观点出发,粘合剂组合物的干燥优选在加热下进行。干燥温度可设为例如40~150℃左右、通常优选设为60~130℃左右。使粘合剂组合物干燥后,进而,出于粘合剂层内中的成分转移的调整、交联反应的进行、可存在于基材、粘合剂层内的应变的缓和等目的,还可进行熟化。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通常从干燥效率等生产率、粘接特性等观点出发,设为0.5μm以上左右是适当的,优选设为2μm以上(例如5μm以上、典型的是10μm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200μm以下(例如100μm以下,典型的是50μm以下)左右。优选的一方式中,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μm以下(例如5μm以下)。根据此处公开的技术,即使为上述那样限制了粘合剂层的厚度的构成,也可得到良好的排气性。另外,限制粘合剂层的厚度在粘合片的薄膜化、小型化、轻量化、省资源化等的方面是有利的。此处公开的技术以在基材的双面具备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的形态实施时,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涂层>
覆盖粘合剂层表面的局部的涂层只要是可赋予排气性的涂层即可,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涂层材料的优选例可列举出树脂材料。从外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涂层。
作为可构成涂层的树脂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氨酯系树脂、酚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尿素三聚氰胺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硅氮烷系树脂、氟系树脂、苯氧基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丙烯酸-苯乙烯系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聚碳酸酯、纤维素类、聚缩醛等。这些树脂可为选自热固化型树脂、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电子射线固化型树脂、二组分混合型树脂等各种类型的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树脂。
此处公开的涂层可以根据需要包含填充剂、防老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交联剂、润滑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抗静电剂、流动性调整剂(触变剂、增稠剂等)、成膜助剂等各种添加剂。
涂层典型的是非粘合性或弱粘合性。由此能够优选实现良好的排气性。此处,涂层为非粘合性或弱粘合性是指涂层的180度剥离强度低于3N/25mm(典型的是不足1N/25mm、包含粘合力过低从而不能测定的情况。)。具体而言,涂层的180度剥离强度用下述的方法进行测定。即,对于将在整个粘合剂层表面配置了涂层的粘合片切成宽度25mm、长度100mm的大小而得到的测定样品,在23℃、50%RH的环境下,将2kg的辊往复1次而使上述测定样品的涂层表面压接(在不粘接时,在该时间点视为非粘合性。)在不锈钢板(SUS304BA板)的表面上,将其在相同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依据JIS Z0237:2000,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下测定剥离强度(N/25mm)。
典型的一方式中,涂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可以为0.1μm以上。通过如此构成,在将粘合片的粘接面贴合于被粘物时,涂层表面中的空气的流通变良好,可实现更优异的排气性。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优选为0.2μm以上,例如大于1μm。上述算术平均粗糙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设为5μm以下左右是适当的。
在粘合剂层表面配置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典型的是采用以下所述的方法。具体而言,根据需要将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等来制备。接着,采用公知或惯用的各种印刷处理方法中的适当的方法,将该组合物赋予在剥离性支撑体(也称为“涂层转印用薄膜”。典型的是剥离衬垫)的剥离面并使其固化。而且,将形成了涂层的剥离性支撑体表面抵接于粘合剂层表面而使涂层转印至粘合剂层表面。以此方式操作,能够在粘合剂层表面局部配置涂层。通过例如采用胶版印刷、丝网印刷、凸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喷墨印刷等方法,从而能够优选地形成格子状图案等期望的涂层图案。从排气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凹版印刷。或者,通过在如上所述形成了涂层的剥离性表面上以覆盖该涂层的方式进一步形成粘合剂层,也可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构成。在带基材的粘合片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粘合剂层可在之后转印至薄膜状基材的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上述那样的方法,基于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常识,考虑到相对于剥离性支撑体的剥离性表面的润湿性来选择涂层材料,将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粘度调整至适当的范围,进而选择例如适当的印刷手段,从而能够形成此处公开的涂层。
涂层的厚度只要可得到期望的排气性地进行设计就没有特别限定,从粘合片粘接面的平滑性、向粘合剂层上的层叠性的观点出发,涂层的厚度优选与粘合剂层的厚度为相同程度、或比粘合剂层的厚度还薄。优选的一方式中,涂层的厚度TC相对于粘合剂层的厚度TA的比(TC/TA)为0.75以下、更优选为0.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例如0.4以下)。例如,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且满足上述比(TC/TA)时,可得到更良好的平滑性。在另一方式中,从兼顾排气性和外观性的观点出发,涂层的厚度优选设为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一半以下(例如1/3以下,典型的是1/5以下)。另外,从防止因涂层过度埋没于粘合剂层而使排气效果降低的观点出发,TC/TA可以设为例如0.05以上,可以为0.10以上。在一些方式中,TC/TA例如可以为0.15以上,可以为0.20以上,也可以为0.30以上。
从排气性、生产率等的观点出发,具体的涂层的厚度优选设为0.1μm以上(例如0.5μm以上、典型的是1μm以上)。另外,从粘合片粘接面的平滑性、层叠性、外观性的观点出发,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μm以下(例如低于4μm、典型的是3μm以下)、特别优选为低于3μm(例如2μm以下、典型的是低于2μm)。根据此处公开的技术,即使涂层为上述那样的薄层也可得到良好的排气性。另外,具有上述那样的厚度薄的涂层的粘合片特别优选用于要求厚度减薄化的用途(典型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用途)。需要说明的是,涂层的厚度可以通过用SEM(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或TEM(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粘合片的截面来把握。
<薄膜状基材>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具备薄膜状基材时,作为薄膜状基材,例如可以使用:树脂薄膜、纸、布、橡胶薄膜、发泡体薄膜、金属箔、它们的复合体、层叠体等。其中,从粘贴性、外观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树脂薄膜层。从尺寸稳定性、厚度精度、加工性、拉伸强度等的观点出发包含树脂薄膜层也是有利的。作为树脂薄膜的例子,可列举出:PE、PP、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薄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薄膜;氯乙烯系树脂薄膜;醋酸乙烯酯系树脂薄膜;聚酰亚胺系树脂薄膜;聚酰胺系树脂薄膜;氟系树脂薄膜;玻璃纸;等。作为优选例,可列举出:由PE、PP、PET形成的树脂薄膜。在树脂薄膜中,更优选聚酯薄膜,其中进一步优选PET薄膜。薄膜状基材可为单层结构,也可具有2层或3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优选的一方式中,薄膜状基材为具备发泡体薄膜的基材(含有发泡体的基材)。由此,可对粘合片赋予冲击吸收功能。此处发泡体薄膜是指具备具有气泡(气泡结构)的部分的薄膜状结构体。含有发泡体的基材可为由发泡体薄膜构成的单层结构体,也可为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中的至少1层由发泡体薄膜(发泡体层)构成的多层结构体。作为含有发泡体的基材的构成例,可列举出层叠有发泡体薄膜(发泡体层)和非发泡体薄膜(非发泡体层)的复合基材。非发泡体薄膜(非发泡体层)是指未进行为了制成发泡体的刻意的处理(例如气泡导入处理)的薄膜状结构体,是指实质上不具有气泡结构的薄膜。作为非发泡体薄膜的典型例,可列举出发泡倍率低于1.1倍(例如低于1.05倍、典型的是低于1.01倍)的树脂薄膜(例如PET等聚酯系树脂薄膜)。薄膜状基材包含2层以上的发泡体层时,这些发泡体层的材质、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发泡体薄膜具有包含发泡体层的多层结构时,从使层间密合性提高的观点出发,各层之间也可配置有粘接层。
上述发泡体薄膜的平均起泡直径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10μm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2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通过将平均起泡直径设为10μm以上,从而有冲击吸收性提高的倾向。另外上述平均起泡直径通常为200μm以下是适当的,优选为1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下。通过将平均起泡直径设为200μm以下,从而有处理性、防水性(止水性)提高的倾向。发泡体薄膜的平均气泡直径(μm)可以通过使用市售的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获得发泡体截面的放大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而求出。分析的气泡数设为10~20个左右即可。作为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使用例如: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SystemsCo.,Ltd.制的商品名“S-34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上述发泡体薄膜的密度(表观密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设为0.01g/cm3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0.01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2g/cm3以上。通过将密度设为0.01g/cm3以上,从而有发泡体薄膜的强度(进而粘合片的强度)提高、耐冲击性、处理性提高的倾向。另外上述密度优选为0.7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g/cm3以下。通过将密度设为0.7g/cm3以下,从而有柔软性不会过度降低、高度差追随性提高的倾向。发泡体薄膜的密度(表观密度)依据JIS K7222:1999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将发泡体薄膜冲裁成100mm×100mm的大小来制作试样,测定该试样的尺寸。另外,使用测定端子的直径为20mm的1/100千分表来测定试样的厚度。基于这些值计算出发泡体薄膜试样的体积。另外,通过最小刻度0.01g以上的上皿天秤来测定上述试样的重量。可以基于这些值求出发泡体薄膜的表观密度(g/cm3)。
上述发泡体薄膜的50%压缩载荷没有特别限定。从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发泡体薄膜显示出0.1N/cm2以上的50%压缩载荷是适合的。通过使50%压缩载荷为规定值以上,从而在例如发泡体薄膜的厚度薄(例如100μm左右的厚度)时,也能够在被压缩时显示出充分的阻力(在被压缩时反推的力),保持良好的耐冲击性。上述50%压缩载荷优选为0.2N/cm2以上、更优选为0.5N/cm2以上。另外,从平衡良好地兼顾柔软性和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上述50%压缩载荷为8N/cm2以下是适合的、优选为6N/cm2以下、更优选为3N/cm2以下。发泡体薄膜的50%压缩载荷(硬度)依据JIS K6767:1999进行测定。具体而言,将发泡体薄膜切成100mm×100mm,以总厚度为2mm以上的方式进行层叠,将其作为测定样品。在室温条件下,使用压缩试验机以10mm/分钟的速度对上述测定样品进行压缩,将压缩率到达50%时(相对于初始厚度,厚度压缩至50%为止的时间点)保持10秒后的值(回弹应力:N/cm2)作为50%压缩载荷进行记录。对于其他条件(例如夹具、计算方法等)而言,依据JIS K6767:1999即可。
构成此处公开的发泡薄膜的发泡体的气泡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作为气泡结构,可为连续气泡结构、独立气泡结构、半连续半独立气泡结构的任一种。从冲击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连续气泡结构、半连续半独立气泡结构。
发泡体薄膜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发泡体薄膜典型的是可由包含聚合物成分(例如热塑性聚合物)的材料形成。通常优选由塑料材料的发泡体(塑料发泡体)形成的发泡体薄膜。用于形成塑料发泡体的塑料材料(是包含橡胶材料的含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的塑料材料中适当选择。塑料材料(典型的是热塑性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适当组合使用2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薄膜状基材、发泡体薄膜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的主要成分(典型的是以超过50重量%的方式被包含的成分)称为“基础聚合物”。
作为发泡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PE制发泡体、PP制发泡体等聚烯烃制树脂发泡体;PET制发泡体、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发泡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发泡体等聚酯系树脂制发泡体;聚氯乙烯制发泡体等聚氯乙烯系树脂制发泡体;醋酸乙烯酯系树脂制发泡体;丙烯酸类树脂制发泡体;聚苯硫醚树脂制发泡体;聚酰胺(尼龙)树脂制发泡体、全芳香族聚酰胺(芳纶)树脂制发泡体等酰胺系树脂制发泡体;聚酰亚胺系树脂制发泡体;聚醚醚酮(PEEK)制发泡体;聚苯乙烯制发泡体等苯乙烯系树脂制发泡体;聚氨酯树脂制发泡体等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制发泡体;等。另外,作为发泡体,还可以使用聚氯丁橡胶制发泡体等橡胶系树脂制发泡体。
优选的一方式中,作为发泡体使用丙烯酸类树脂发泡体(丙烯酸类树脂制发泡体)。此处丙烯酸类树脂发泡体是指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发泡体。本说明书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定义如前面所述。作为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使用具有碳原子数1~20(优选为1~8、典型的是1~4)的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优选例,可列举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为主要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量设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的70重量%以上是适合的,优选为75重量%以上(例如80重量%以上)。另外,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量为全部单体成分中的98重量%以下是适合的、优选为97重量%以下(例如96重量%以下)。
与作为主要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共聚性的副单体可有助于向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导入交联点、或使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内聚力提高。作为副单体,例如可以使用: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酸酐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氰基单体、具有含氮原子的环的单体等含官能团的单体的1种或2种以上。副单体还可为醋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系单体、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等。上述副单体的量设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的0.5重量%以上是适合的,优选为1重量%以上。另外,副单体的量为全部单体成分中的30重量%以下是适合的,优选为10重量%以下。
在使用乳液型的树脂组合物,采用搅拌等机械地混入空气等气体的发泡方法来形成发泡体时,优选使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包含含氮原子单体作为副单体。由此,在发泡时容易产生气泡,另外,在发泡体形成时(典型的是上述树脂组合物的干燥时)上述组合物的粘度上升而可发挥容易使气泡保持在发泡体内这样的作用。
作为上述含氮原子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含内酰胺环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优选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含内酰胺环单体。
上述含氮原子单体的量设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的2重量%以上是适合的,优选为3重量%以上(例如4重量%以上)。另外,上述含氮原子单体的量为全部单体成分中的30重量%以下是适合的、优选为25重量%以下(例如20重量%以下)。
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采用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例如UV聚合法)等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已知的各种聚合方法。例如,通过使单体混合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聚合溶剂(甲苯、醋酸乙酯、水等)中,使用偶氮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系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来进行聚合操作,从而能够得到期望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从起泡性、环境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利用乳液聚合法得到的丙烯酸类树脂发泡体(乳液型丙烯酸类树脂发泡体)。
从提高内聚力的观点出发,丙烯酸类树脂发泡体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包含交联剂。交联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选择并使用各种交联剂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交联剂的优选例,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金属氧化物系交联剂。其中,优选噁唑啉系交联剂。交联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设为约10重量份以下(优选约5重量份以下)是适当的,另外,例如可以为约0.005重量份以上(优选约0.01重量份以上)。
在其他优选的一方式中,作为发泡体使用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聚烯烃制树脂发泡体)。作为构成上述聚烯烃系发泡体的塑料材料,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公知或惯用的各种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茂金属催化剂系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适当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此处公开的技术中的发泡体薄膜的优选例,从耐冲击性、防水性等的观点出发,可列举出:实质上由聚乙烯系树脂的发泡体构成的聚乙烯系发泡体薄膜、实质上由聚丙烯系树脂的发泡体构成的聚丙烯系发泡体薄膜等。此处,聚乙烯系树脂是指将乙烯作为主要单体(即,单体中的主要成分)的树脂,除了HDPE、LDPE、LLDPE等以外,还可包含乙烯的共聚比例超过5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相同地,聚丙烯系树脂是指将丙烯作为主要单体的树脂。作为此处公开的技术中的发泡体薄膜,可优选采用聚丙烯系发泡体薄膜。
发泡体薄膜的发泡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操作性等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方法。从污染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物理发泡法。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使烃等低沸点化合物、热膨胀微球等发泡剂预先包含在薄膜形成材料中,由该发泡剂形成气泡的发泡方法;机械地使空气等气体混入的发泡方法;利用了除去水等溶剂的溶剂除去发泡法;利用了超临界流体的发泡法等。还可优选地采用例如在加压条件下向发泡体薄膜形成用聚合物中注入非活性气体(例如二氧化碳),通过对其进行减压而形成发泡体薄膜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容易将平均气泡直径限制为规定以下、且容易使发泡体薄膜低密度化。
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发泡方法,从而可制作发泡体薄膜。发泡体薄膜的形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采用机械地使空气等气体混入的发泡方法时,可以之后通过将包含气泡的树脂组合物(例如乳液型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基材或剥离纸等上并使其干燥而得到发泡体薄膜。从气泡稳定性等的观点出发,干燥优选包括50℃以上且低于125℃的预干燥工序、和125℃~200℃的正式干燥工序。或者,也可以使用压延机、挤出机、输送带流延等来连续地形成薄膜状的发泡体,也可采用以间歇式将发泡体形成材料的混炼物发泡成形的方法。在进行发泡体薄膜的形成时,可以通过切片加工而除去表层部分,调整为期望的厚度、发泡特性。
可包含在上述发泡体薄膜中的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聚烯烃系聚合物)中可包含在常温下显示出作为橡胶的性质、在高温下显示出热塑性的热塑性弹性体。从柔软性、追随性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使用: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丁烯、聚异丁烯、氯化聚乙烯等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弹性体;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热塑性丙烯酸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优选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室温以下(例如20℃以下)的热塑性弹性体。上述发泡体薄膜中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含有比例优选设为发泡体薄膜中的热塑性聚合物的约10重量%以上(例如20重量%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90重量%以下(例如80重量%以下)左右。
从气泡形成气体的混入性、气泡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发泡体薄膜形成材料(例如乳液型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可以使用例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各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也可以使用烃系、氟系的表面活性剂。其中,从气泡直径的微细化、气泡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更优选硬脂酸铵等脂肪酸铵(典型的是高级脂肪酸铵)系表面活性剂。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相对于发泡体薄膜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设为0.1重量份以上(例如0.5重量份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10重量份以下(例如8重量份以下)左右。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起泡剂不仅包含显示出起泡作用的成分,而且还包含使气泡直径微细化的气泡直径调整剂、稳泡剂等气泡稳定剂。
发泡体薄膜形成材料为水性分散液(例如丙烯酸类乳液)时,优选使用有机硅系化合物作为上述起泡剂。由此,有使压缩后的厚度恢复性(恢复的程度、速度)提高的倾向。作为有机硅系化合物,优选硅氧烷键为2000以下的有机硅系化合物。作为有机硅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硅油、改性硅油、有机硅树脂等。其中,优选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作为有机硅系化合物,还可以使用有机硅改性聚合物(例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类聚合物、有机硅改性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相对于发泡体薄膜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有机硅系化合物的含量优选设为0.01重量份以上(例如0.05重量份以上、典型的是0.1重量份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5重量份以下(例如4重量份以下,典型的是3重量份以下)左右。
另外,从气泡稳定性、成膜性提高的观点出发,发泡体薄膜形成材料(例如乳液型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增稠剂。作为增稠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类增稠剂、氨基甲酸酯系增稠剂、聚乙烯醇系增稠剂等。其中,优选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氨基甲酸酯系增稠剂。相对于发泡体薄膜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增稠剂的含量优选设为0.1~10重量份(例如0.1~5重量份)左右。
在使用含有发泡体的基材作为上述薄膜状基材时,发泡体薄膜优选包含例如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镁)等气泡成核剂。由此,有使发泡体薄膜中的平均气泡直径的调整变得容易,容易得到期望的冲击吸收性、柔软性等的倾向。气泡成核剂可为金属氧化物、复合氧化物、金属碳酸盐、金属硫酸盐等。相对于发泡体薄膜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气泡成核剂的含量优选设为0.5重量份以上(例如1重量份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125重量份以下(例如120重量份以下)左右。
在使用含有发泡体的基材作为上述薄膜状基材时,从抑制气泡形成时从发泡体透过气体成分的观点出发,发泡体薄膜优选包含脂肪酸酰胺等气体透过抑制剂。脂肪酸酰胺更优选具有双酰胺结构。气体透过抑制剂可为脂肪酸金属盐。相对于发泡体薄膜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气体透过抑制剂的含量优选设为0.5重量份以上(例如0.7重量份以上、典型的是1重量份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10重量份以下(例如8重量份以下,典型的是6重量份以下)左右。
为了使薄膜形成材料具有期望的流动性而改善柔软性等的特性,上述薄膜状基材(例如发泡体薄膜)还可包含软化剂。另外,通过使发泡体薄膜中包含软化剂,从而可优选地调节薄膜拉伸性、发泡倍率等特性。例如可以优选地使用:液体石蜡、固体石蜡、微晶石蜡、聚乙烯蜡等烃系软化剂、硬脂酸单甘油酯等酯系软化剂、脂肪酸系软化剂的1种或2种以上。相对于薄膜状基材(例如发泡体薄膜)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软化剂的含量优选设为0.5重量份以上(例如0.8重量份以上、典型的是1重量份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50重量份以下(例如40重量份以下,典型的是30重量份以下)左右。
另外,在使用乳液型丙烯酸类树脂发泡体时,为了防止与发泡体薄膜相邻接的金属构件的腐蚀,还可包含任意的防锈剂。作为防锈剂,优选含有唑环的化合物。通过使用含有唑环的化合物,从而能够以高的水平兼顾金属腐蚀防止性和与被粘物的密合性。其中,优选唑环与苯环等芳香环形成稠环的化合物、特别优选苯并三唑系化合物、苯并噻唑系化合物。相对于发泡体薄膜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防锈剂的含量优选设为0.2重量份以上(例如0.3重量份以上)左右、另外优选设为5重量份以下(例如2重量份以下)左右。
优选的一方式中,薄膜状基材为透明(包含半透明。)。对于具备这样的薄膜状基材的粘合片,在粘合片和被粘物之间混入气泡等时,隔着粘合片能看见该气泡等而容易使外观性受损害。根据此处公开的技术,可防止在粘合片与被粘物之间的气泡等的产生,因此在具有透明基材的构成中,可得到优异的外观性。具体而言,上述薄膜状基材可显示出80%以上(例如90%以上、典型的是95%以上)的总透光率。另外,薄膜状基材的雾度值优选为10%以下(例如5%以下)。
为了赋予期望的设计性、光学特性,上述薄膜状基材(例如树脂薄膜)还可包含各种着色剂(例如颜料)并着色成黑色、白色及其他颜色。作为黑色系着色剂优选炭黑。另外,也可以采用在薄膜状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单面或双面)通过印刷等来层叠1层或2层以上的着色层(例如黑色层、白色层)的方法。
根据需要上述薄膜状基材(例如树脂薄膜基材、发泡体薄膜基材)中还可进一步配混填充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等)、防老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润滑剂、增塑剂等各种添加剂。
粘合片为单面粘合片时,在薄膜状基材的表面当中,与设置有粘合剂层的面处于相反侧的表面(背面)优选平滑地形成。上述的平滑表面可成为粘合片的外表面,因此在将具有该平滑表面的粘合片作为例如装饰片、表面保护片使用时,可赋予更良好的外观性(设计性)。优选的一方式中,从粘合特性、外观性(设计性)的观点出发,薄膜状基材的背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可为1μm以下(例如约0.75μm以下,典型的是约0.5μm以下),另外可以为例如约0.05μm以上(典型的是约0.1μm以上)。
另外,在对单面粘合片进行卷绕并使粘合剂层的表面抵接于薄膜状基材的背面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对该薄膜状基材的背面(与设置有粘合剂层的面处于相反侧的面)实施了利用有机硅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等剥离处理剂的剥离处理。通过实施剥离处理,可得到容易进行将粘合片卷绕成卷状而成的卷绕体的退卷等效果。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基材和粘合剂层的密合性,还可对上述薄膜状基材的粘合剂层侧表面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底涂剂的涂布等现有公知的表面处理。
薄膜状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通常来讲,上述厚度通常设为1μm以上(例如2μm以上左右)是适当的,优选设为5μm以上(例如10μm以上、典型的是15μm以上)左右。另外上述厚度例如设为500μm以下左右是适当的,优选设为200μm以下(典型的是100μm以下)左右。优选的一方式中,薄膜状基材的厚度为约30μm以下、更优选为12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低于10μm(例如低于5μm、典型的是低于3μm)。限制薄膜状基材的厚度在粘合片的薄膜化、小型化、轻量化、省资源化等方面是有利的。
薄膜状基材包含发泡体薄膜时,含有发泡体的基材(例如发泡体薄膜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粘合片的强度、柔软性、使用目的等进行适当设定。从冲击吸收性等的观点出发,将含有发泡体的基材的厚度设为30μm以上是适合的,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60μm以上(例如80μm以上)。从粘合片的薄膜化、小型化、轻量化、省资源化等的观点出发,通常将含有发泡体的基材的厚度设为1mm以下是适当的。通过使用此处公开的发泡体薄膜,即使上述厚度为350μ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下、例如180μm以下)左右也能够发挥优异的冲击吸收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含有发泡体的基材中的发泡体薄膜(可为发泡体层。)的厚度也可优选地从作为上述的含有发泡体的基材的厚度所例示的范围中选择。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在如上所述粘贴至被粘物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与被粘物之间的气泡等的产生。因此,手动粘贴(手粘贴)、使用自动粘贴机等的粘贴(自动粘贴)的任意粘贴方法的粘贴性均提高。例如,在通过手动粘贴来粘贴时,可降低对个人的技能的依赖度,因此可得到粘贴效率、粘贴品质的提高、稳定化等优点。另外,在通过自动粘贴来粘贴时,可实现气泡的混入等粘贴不良的降低、重新粘贴作业的降低。因此,手动粘贴、自动粘贴的情况均能实现粘贴效率、品质的提高、品质的稳定化等,由此也使使用粘合片所构建的物品的生产率、品质提高。此处公开的技术能够实现更均匀的粘贴,因此特别适合作为使用自动粘贴机来粘贴的形态的粘合片。
另外,在粘合片和被粘物之间不仅在粘贴时产生气泡,有时在粘贴后随着时间经过也会产生气泡等。典型的是在将粘合片粘贴后,在比较高温(例如35℃以上)的环境下保管、使用等的情况下,上述的气泡等发生在粘合片和被粘物之间,而导致外观性的降低。例如,夏天的工厂内、室外、电子设备内部等容易成为上述那样的高温状态。根据此处公开的技术,即使用于暴露在上述那样的高温环境的用途,也能够防止气泡等的产生。
利用上述那样的特征,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优选用于粘贴在各种物品的表面的用途。优选的一方式中,可作为各种装饰片、表面保护片、柔性版印刷等的印刷板的固定片、遮光片等使用。例如,适合作为粘贴在车辆的外饰、住宅建材等的装饰片(典型的是涂装代替片)。另外,也适合作为在显示器(典型的是电视机的显示器)等电子设备的内部例如为了提高底座外表面的平滑性、为了覆盖各种构件表面的螺丝孔等不均匀部分所使用的被覆片。通过使用这样的被覆片,从而可实现被粘物外表面的外观不均匀的降低、尺寸精度的均匀化。另外,也可优选地作为重视外观性的电池组的外饰片使用。
另外,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即使制成厚度薄的构成时,也可防止粘贴后的外观品质的降低、且维持良好的粘合特性。因此,可优选用于要求厚度减薄化、轻量化、且期望省资源化的用途(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用途)。具体而言,可优选用于:手机、智能手机、平板型个人电脑、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各种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那样戴在手腕上的手腕佩戴型、用夹子、带子等戴在身体的一部分的模块化型、包括眼镜型(单眼型、双眼型。也包括头盔型。)的眼睛佩戴(eyewear)型、以例如饰品的形态安装于衬衫、袜子、帽子等的服饰型、耳机那样安装在耳朵上的耳朵佩戴型等)、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音响设备(便携音乐播放器、录音笔等)、计算器(台式计算器等)、便携游戏设备、电子辞典、电子记事本、电子书、车载用信息设备、便携收音机、便携电视、便携打印机、便携扫描仪、便携调制解调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表面保护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接合固定用途、保护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部的保护面板(透镜)固定、便携式电话的关键模块构件固定、轮圈片固定、装饰面板固定、电池固定、其他各种构件的固定、标识(设计文字)、各种设计等显示物(包括各种徽章。)的固定等用途。用于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时,根据目的等粘合片可以是具有框状(边框状)、带状(条状)等形状的粘合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便携式”解释为仅仅可以携带的话是不充分的,其是指具有个人(标准成人)可以相对容易地搬运的水平的便携性。
以下,对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定于实施例所示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份”和“%”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为重量基准。
<例1>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丙烯酸正丁酯7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30份、丙烯酸3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05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08份、和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在60℃下进行6小时溶液聚合,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苯溶液(粘度28Pa·s、固体成分40%)。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的Mw为约44万。
相对于上述甲苯溶液中包含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份,加入作为增粘树脂的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ensel D-125”、软化点125℃)30份后,添加异氰酸酯系交联剂(TOSOH CORPORATION制、商品名“CORONATE L”)3份、混合,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的制作)
对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表1所示的值的厚度75μm的聚酯制剥离薄膜(商品名“Lumirror S10”、Toray Industries,Inc.制)实施剥离处理,制作剥离薄膜。作为上述剥离处理,采用对一面实施C1处理、对另一面实施CA1处理的方法(均基于FUJICO CO.,LTD.。)。通过凹版印刷对该剥离薄膜的剥离面(CA1处理面)赋予涂层形成材料(氨基甲酸酯系:双组分混合固化型墨),形成具有格子状图案的涂层(涂布厚约1.5μm、透明)。这样操作,得到在剥离面局部形成有涂层的涂层形成剥离薄膜。
使用逗点涂布机,在上述中得到的涂层形成剥离薄膜的涂层形成面上,以最终的厚度成为4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进行干燥,得到被剥离薄膜支撑的形态的粘合剂层。然后,准备厚度2μm的PET薄膜基材(商品名“Lumirror SDC61”、Toray Industries,Inc.制),将上述中得到的粘合剂层在被剥离薄膜支撑的状态下转印到该PET基材的第1面(电晕放电处理面)。剥离薄膜直接用于粘合剂层表面的保护。
另外,在厚度38μm的剥离薄膜(商品名“DIAFOIL MRF38”、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的剥离处理面上,以最终的厚度成为4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进行干燥,得到被剥离薄膜支撑的形态的粘合剂层。然后,将上述中得到的粘合剂层在被剥离薄膜支撑的状态下转印到上述PET基材的第2面(电晕放电处理面)。剥离薄膜直接用于粘合剂层表面的保护。
通过上述的方法将各粘合剂层转印到PET基材的两面,由此,制作在PET基材的一面配置有涂层形成粘合剂层、在另一面配置有未形成涂层的粘合剂层的带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该粘合片的一个粘接面为图1所述形成有由涂层形成的格子状图案的涂层形成粘接面,涂层的带状部分的宽度(线宽)为约0.2mm,带状部分的间隔为约1.8mm,带状部分的间距为约2mm,粘合片的粘接面中的涂层的面积比例为19%。上述粘合片的另一粘接面为未形成涂层的粘接面。
<例2>
使用与例1中使用的同种的聚酯制剥离衬垫基材和剥离处理剂,对该剥离衬垫基材的表面实施粗糙化处理后,在其上形成剥离处理层,由此得到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表1所示的值的厚度75μm的剥离薄膜。此外,与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本例的带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因此,本例的剥离薄膜也在一面实施了C1处理、在另一面实施了CA1处理,在其CA1处理面局部形成有涂层。
<例3>
除了变更粗糙化处理方法之外与例2同样地操作,准备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表1所示的值的厚度75μm的剥离薄膜。此外,与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本例的带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
[排气性]
准备各例的带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片,将其一侧的剥离衬垫剥离,使一个粘接面(涂层形成粘接面)露出。然后,在水平载置的作为被粘物的不锈钢板(SUS板)上以上述涂层形成粘接面为被粘物侧的方式载置粘合片(未压接。)。接着,从上表面侧(另一剥离衬垫侧)对上述粘合片以用手指画出直径2cm左右的圆的方式进行按压,以在上述圆内在粘合片与被粘物之间残留空气的方式将粘合片压接于被粘物。然后,以上述圆沿圆周方向变窄的方式边用手画圆边移向圆的中心来进行压接,在圆的中心形成规定尺寸的气泡。用手指将该气泡压碎,通过感官评价此时的排气性。将以例1作为基准改善了排气性的情况评价为“○”。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表1
Figure BDA0001845169880000351
如表1所示,与使用了剥离面的Ra不足0.1μm的剥离衬垫的例1相比,使用了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1μm以上的剥离衬垫的例2及3的粘合片得到了优异的排气性。认为这是因为,由规定以上的Ra表示的凹凸形状被转印到与剥离衬垫的剥离面相对的涂层表面上,结果由于其凹凸的存在,改善了排气性。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没有特别示出,但使用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3μm、且总厚为30μm的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进行了与上述同样的试验,结果确认到同样的排气性的改善。
根据上述的结果可知,利用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得到更优异的排气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子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对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子进行各种变形、变更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2 粘合片
1A 粘接面
10 薄膜状基材
20、21、22 粘合剂层
20A 粘合剂层表面
30 涂层
40 涂层图案(格子状图案)
42 第1条纹状图案部
44 第2条纹状图案部
50 以线状延伸的部分(带状部分)
70 涂层配置部
72 涂层非配置部
100、101、102 剥离衬垫
110 带涂层的剥离衬垫
120 剥离性支撑体
120A 剥离面

Claims (5)

1.一种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具备:粘合片、和覆盖该粘合片的粘接面的剥离衬垫,
所述粘合片具备局部构成所述粘接面的涂层,
所述剥离衬垫的粘合片侧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0.1μm以上;
所述粘合片具备:薄膜状基材、和设置于该薄膜状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层;
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TA为1μm以上,并且所述涂层的厚度TC相对于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TA的比为0.75以下;
所述粘接面中的所述涂层的面积比例不足50%;
所述粘接面显示出2N/20mm以上的180度剥离强度;
所述粘接面的衬垫剥离力不足1N/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剥离衬垫的粘合片侧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大于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涂层的厚度TC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涂层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大于1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涂层具有格子状图案,
所述格子状图案包含彼此交叉的2个以上的条纹状图案部,
各个所述条纹状图案部由多个以线状延伸的部分构成,
在所述2个以上的条纹状图案部中的至少1个所述条纹状图案部中,所述以线状延伸的部分以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交叉的角度进行配置,并分别到达所述粘接面的两端。
CN201780026531.XA 2016-05-02 2017-04-10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Active CN109072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2620 2016-05-02
JP2016092620A JP6774779B2 (ja) 2016-05-02 2016-05-02 剥離ライナー付き粘着シート
PCT/JP2017/014679 WO2017191734A1 (ja) 2016-05-02 2017-04-10 剥離ライナー付き粘着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2017A CN109072017A (zh) 2018-12-21
CN109072017B true CN109072017B (zh) 2022-02-01

Family

ID=6020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6531.XA Active CN109072017B (zh) 2016-05-02 2017-04-10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4826B2 (zh)
JP (1) JP6774779B2 (zh)
KR (1) KR102295036B1 (zh)
CN (1) CN109072017B (zh)
WO (1) WO20171917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47220A1 (en) * 2018-09-07 2021-07-14 Basf Se Uv-curable hot melt adhesive compositions for flooring applications
JP2021055076A (ja) * 2019-09-30 2021-04-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
CN113771152B (zh) * 2021-09-22 2022-07-22 河南佳诺威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pb冷贴板表面控制工艺
KR102650960B1 (ko) * 2021-12-17 2024-03-25 케이피엑스케미칼 주식회사 기포 배출이 용이한 연마패드 접착용 양면 접착 테이프 및 상기 접착 테이프가 적용된 화학기계적 연마장치
WO2023136365A2 (ja) * 2023-05-23 2023-07-20 株式会社無有 粘着テー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0499A (ja) * 2004-01-14 2005-07-28 Lintec Corp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78796A (zh) * 2009-02-05 2012-03-14 艾利丹尼森公司 排气改善的粘性制品
JP5570110B2 (ja) * 2008-12-11 2014-08-13 ユニオンケミカー株式会社 透明粘着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277B2 (ja) 1990-10-05 1996-01-24 秀雄 浜田 転写シート
US5591290A (en) * 1995-01-23 1997-01-07 Wallace Computer Servic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 laminate having variable adhesive properties
US6197397B1 (en) 1996-12-31 2001-03-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s having a microreplicated topograph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JP2000044903A (ja) * 1998-08-03 2000-02-15 Toyo Ink Mfg Co Ltd 粘着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粘着力の調整方法
JP2000160117A (ja) * 1998-09-21 2000-06-13 Toyo Ink Mfg Co Ltd 両面粘着シ―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粘着力の調整方法
JP2001234130A (ja) * 2000-02-25 2001-08-28 Kuramoto Sangyo:Kk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65697B1 (en) * 2000-03-01 2003-05-20 Brady Worldwide, Inc.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positionable and repositionabl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product and an article formed therefrom
US7060351B2 (en) * 2000-04-24 2006-06-13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Adhesive article with improved air egress
CA2406693C (en) * 2000-04-24 2011-02-15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Adhesive articles with improved air egres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3099749A (ja) * 2001-09-26 2003-04-04 Sekisui Chem Co Ltd 光硬化型粘接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接触型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US20030091817A1 (en) * 2001-11-08 2003-05-1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member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204838B2 (ja) 2002-10-04 2009-01-0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ラミ用粘着フィルム
JP2005298543A (ja) * 2004-04-06 2005-10-27 Kansai Paint Co Ltd 粘着シート
JP5068089B2 (ja) * 2007-03-02 2012-11-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剥離ライナー付き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剥離ライナー
JP5559952B2 (ja) * 2007-08-01 2014-07-23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粘着力消失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JP2012122027A (ja) 2010-12-10 2012-06-28 Nitto Denko Corp 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2014240446A (ja) * 2011-09-30 2014-12-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ウィンド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ウィンド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ウィンドウ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84948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WO2016084947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WO2016084946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JP6664167B2 (ja) 2014-11-28 2020-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0499A (ja) * 2004-01-14 2005-07-28 Lintec Corp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70110B2 (ja) * 2008-12-11 2014-08-13 ユニオンケミカー株式会社 透明粘着層
CN102378796A (zh) * 2009-02-05 2012-03-14 艾利丹尼森公司 排气改善的粘性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04826B2 (en) 2021-08-31
WO2017191734A1 (ja) 2017-11-09
JP6774779B2 (ja) 2020-10-28
KR20190003644A (ko) 2019-01-09
CN109072017A (zh) 2018-12-21
US20190144716A1 (en) 2019-05-16
JP2017200968A (ja) 2017-11-09
KR102295036B1 (ko)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1870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用粘合片
CN109072017B (zh) 带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CN110691828B (zh) 粘合片
WO2015163344A1 (ja) 積層シート
JP6574598B2 (ja) 感圧接着シート
WO2016084948A1 (ja) 粘着シート
WO2016084947A1 (ja) 粘着シート
JP6778562B2 (ja) 剥離ライナー付き粘着シート
WO2016084946A1 (ja) 携帯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