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7446B -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7446B
CN109037446B CN201711188876.3A CN201711188876A CN109037446B CN 109037446 B CN109037446 B CN 109037446B CN 201711188876 A CN201711188876 A CN 201711188876A CN 109037446 B CN109037446 B CN 109037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roup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888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37446A (zh
Inventor
孙恩涛
刘嵩
高文正
张向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ternal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888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744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2442 priority patent/WO2019100911A1/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17731A priority patent/KR102382431B1/ko
Publication of CN109037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7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37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7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71/1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5/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95/1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5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9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sulfur as the only hetero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由以下通式(I)或(II)表示:
Figure DDA0001479460530000011
,其中,X选自CR4或N;R1~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的芳基或杂芳基,所述芳基或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氘、氟、甲基、甲氧基、氰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所述吲哚基和咔唑基的取代基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通式(II)中的虚线和Cy表示与嘧啶环稠合的五元或六元的芳环或芳杂环。该化合物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escription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的有机杂环化合物,以及其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 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基于磷光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发展迅速。不同于传统的 有机小分子和共轭高分子材料,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同时获得单线态和三线 态激子,实现理论上最大的内量子效率为100%(非专利文献1)。
在经典的磷光OLED器件中,除了发光染料外,主体材料也同样不可 缺少。磷光染料通常不单独作为发光层,而是将其掺杂在合适的主体材料中, 形成主客体发光体系,以削弱三线态激子的高浓度猝灭效应。为了实现有效 的能量传递,通常要求主体材料的能隙大于染料、且三线态能级ET要高于 染料分子的三线态能级ET。这样才能顺利把T1态能量从主体材料传递至 磷光染料或将三线态激子限制于染料分子中,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磷光发射。 此外,主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关系到材料的成膜性和热稳定性。Tg 温度低的材料热稳定性差且容易结晶或团聚,将大大降低器件的寿命,严重 降低器件效率。
CBP是一种广为使用的磷光主体材料,日本先锋公司等也曾有使用BAlq 衍生物作为主体材料获得高效率OLED器件报道。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11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用稠双环基团作为骨架结构的化合物;专利文 献2和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其中含氮杂芳基诸如三嗪键合到二苯 并咔唑氮原子上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化合物, 其中含氮杂芳基诸如三嗪键合到苯并咔唑的氮原子上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化 合物;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其中含氮杂芳基诸如喹唑啉键合到咔 唑衍生物氮原子上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然而,上述参考文献没有具体 公开后述通式(I)代表的化合物作为缺电子基团引入主体材料结构中的有机 电致发光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WO2006/049013号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8,227,798号
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申请10-2010-0108924号
专利文献4:韩国专利10-1074193号
专利文献5:国际专利公开WO2012/121561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Appl.Phys.,2001,90:5048-5051;Appl.Phys.Lett., 2002,80:2308-231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这些传统材料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但其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 热稳定性较差,导致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性能下降。另外,使用BAlq,CBP 或者类似材料用作磷光主体材料,由于工作电压高导致这类OLED器件在功 率效率上并没有明显提高,且器件寿命较短。如上所述,现有材料仍有不足 之处,开发具有高热稳定性和高光电性能的新型主体材料具有很重要的实际 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类稠杂环衍生物,这类化合物具有高的玻 璃化转变温度和高的熔点,进而提供一类在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高的 熔点的同时还具有高的载流子传输及发光效率的化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 的在于将该类衍生物应用于有机发光功能层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得到一 种热稳定性高、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而得到一种热稳定性高、寿 命长且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类稠杂环衍 生物,以及使用该类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而言,
本发明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I)或(II)表示: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31
其中,X选自CR4或N;R1~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10的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的芳基或杂芳基,所述芳基或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 氘、氟、甲基、甲氧基、氰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吡啶基、呋喃 基、噻吩基、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吲哚基、二 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 咔唑基,所述吲哚基和咔唑基的取代基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通 式(II)中的虚线和Cy表示与嘧啶环稠合的五元或六元的芳环或芳杂环,优 选选自苯环、吡啶环、呋喃环、噻吩环。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化合物中,作为母核的嘧啶并三氮唑基团(X为N 时)或嘧啶并咪唑基团(X为CR4时)具有较大的共轭结构,使得化合物的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大大提高,包含这样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 较高的热及化学稳定性,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相比寿命更 长。在上述化合物中,上述通式(I)或(II)中,R1优选为以下通式(III) 表示的结构:
其中,L2独立地选自单键、-O-、-S-、C1~C5的亚烷基、(C1~C3亚烷 基)-O-(C1~C3亚烷基)、C6~C30的亚芳烃基、C3~C30的亚杂芳基;R5和R6独立地选自H、D、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 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烃基、C10~ 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R5和R6的数量分别为0、1、2、3或4个, 当R5或R6的数量为2个以上时,R5相同或者不同,R6相同或者不同;或者 R5和R6独立地与相连接的苯环稠合形成C9~C12的芳烃基或杂芳基,所形 成的芳烃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0、1、2、3、4或5个取代基所取代,该取代 基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 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烃基、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 基;
Y为C(R7)2、NR8、O、S;n等于0或1,当n为0时,其表示与Y相 连的两个碳原子直接相连;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C1~C5的烷基、苯基、 卤素、氰基、硝基、羟基,两个R7相同或者不同。
通过将上述通式(I)或(II)中的R1设为以上通式(III)表示的结构, 可以在分子中引入可作为电子给体的二苯并含氮杂环基团,以平衡载流子传 输,从而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使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动 电压。
在上述化合物中,通式(III)中,n优选为0。通过将n设为0,可以将 具有缺电子特性的通式(I)和(II)代表化合物与可作为电子给体的咔唑衍 生物基团相连接,形成受体-给体型分子,提高分子的能隙及三线态能级,可 以获得性能优良的双极性磷光主体材料,使分子上的载流子传输更加平衡, 从而提高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和效率。此外,使用了 双极性材料的有机功能层可以使器件结构变得简单。
在上述化合物中,通式(III)中,L2优选为单键或亚苯基。通过将L2优选设为单键或亚苯基,可以使具有缺电子特性的通式(I)和(II)代表化 合物与可作为电子给体的咔唑衍生物基团直接相连或隔着苯环相连,进一步 提高其作为双极性主体材料的功能。
在上述化合物中,通式(III)中,优选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 未取代的C1~C4烷基、苯基、萘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吡啶基、 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茚基、芴基及其衍生物、荧蒽基、 三亚苯基、芘基、苝基、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41
基、并四苯基、三芳胺基、9,9-二甲基芴基、二 苯乙烯基苯基、苯并芴基、茚并芴基或茚基、或者如式(IV)所示二苯并杂 芳基;或者R5和R6独立地与与之相连的苯环稠合形成萘基、蒽基、菲基、 茚基、芴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吡啶基、苯并吡咯基,或者如 式(IV)所示二苯并杂芳基:
其中,连接位点位于式(IV)中的N上或者苯环上,当连接点位于(IV) 中的苯环上时,N与H、苯基、C1~C4的烷基相连;X’为C(R9)2、NR10、O、 S;m等于0或1,当m为0时,其表示与X’相连的两个碳原子直接相连; Ra、Rb、R9和R10独立地选自氢、C1~C5的烷基、C1~C5烷氧基、卤素、 氰基、硝基、羟基、苯基,两个R9相同或者不同;X’与Y相同或者不同。
在上述化合物中,上述通式(I)或(II)中,R2~R4分别独立地选自以 下基团: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52
在上述化合物中,通式(I)或(II)中,优选R1为以下基团中的一种:
R1为以上基团中的一种的上述化合物作为掺杂型发光器件的双极性主 体材料时,可以适当平衡载流子的传输,从而使激子均匀的分布,避免载流 子在界面处的复合,减小高激子浓度下三线态-三线态的猝灭。使用了R1为 以上基团中的一种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 动电压。
在上述化合物中,通式(I)或(II)中,更优选R1为以下基团中的一 种: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71
R1为以上基团中的一种时,可以进一步提高上述化合物作为掺杂型发光 器件的双极性主体材料时的性能,进一步平衡载流子的传输从而减小高激子 浓度下三线态-三线态的猝灭。使用了R1为以上基团中的一种的化合物的有 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具有更高的亮度、效率和更低的驱动电压。
在上述化合物中,通式(I)和(II)优选在X为CR4时,R2为氢,通 式(I)和(II)更优选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72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81
通过将通式(I)和(II)设为以上结构中的一种,可以得到结构更加优 化母核,从而大大提高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使用了该化合物的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热及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寿 命。
在上述化合物中,进一步优选R1~R4选自以下表1中的一种组合。这里 对表1中第2列的R2(R4)进行说明,由于通式(I)和(II)选自以上结构 中的一种,在X为N时,R4不存在,在X为CR4时,R2为氢,因此R2和 R4中必然有一个已经确定,为了使表格更简洁,在表1中将R2和R4放在同 一列中,用R2(R4)表示另一个。
[表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82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09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10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11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12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13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14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16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17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0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1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2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3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4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5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6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29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0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1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2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3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5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6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8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39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0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3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4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5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6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7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8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49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1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2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3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4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5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61
通过将上述化合物中的R1~R4设为上表中的一种组合,可以大大提高包 含上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使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低驱 动电压、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化合物在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用途。其中, 上述化合物可以用作但不限于电子传输层材料或发光层主体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成型于所 述基板上的阳极层、有机层和阴极层,上述有机层中含有上述的化合物。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优选上述有机层包括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 层以及电子传输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染料,所述有机发 光层的主体材料选自上述化合物。更优选地,所述掺杂材料为红色磷光染料。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应用于有机电子器件中,有机电子器件如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照明元件、有机薄膜晶体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薄膜太阳 能电池、信息标签、电子人工皮肤片材、片材型扫描器等大面积传感器、电 子纸及有机EL面板等。而且,基于双极性材料的有机功能层可以使器件结 构变得简单。
本发明的稠杂环衍生物具有如下的优点中的一种、两种或者全部:
1.本发明提供的稠杂环衍生物,将具有缺电子特性的通式(I)和(II) 代表化合物与可作电子给体的咔唑衍生物基团相连接,形成受体-给体型分 子,提高分子的能隙及三线态能级,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双极性磷光主体材 料。此外,作为母核的嘧啶并三氮唑基团或喹唑啉并三氮唑基团具有较大的 共轭结构,使得化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大大提高,这样的有机电致发 光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及化学稳定性。
2.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掺杂型发光器件的双极性主体材料时,可以适当 平衡载流子的传输,从而使激子均匀的分布,避免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复合, 减小高激子浓度下三线态-三线态的猝灭。而且,基于双极性材料的有机功能 层可以使器件结构变得简单。
3.本发明制备的通式(I)和(II)代表化合物用作红色磷光发光层的主 体材料时,也可以大大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使其具有高亮度、高 效率、低驱动电压、较长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I)或(II)表示: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71
其中,X选自CR4或N;R1~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10(优选C1~ C6、更优选C1~C4、进一步优选C1~C2)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 C60(优选C5~C48)的芳基或杂芳基,所述芳基或杂芳基选自苯基、萘基、 蒽基、菲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咔唑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 吩基、二苯并环戊二烯基等,所述芳基或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氘、氟、甲基、甲氧基、氰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茚 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 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所述吲 哚基和咔唑基的取代基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通式(II)中的虚 线和Cy表示与嘧啶环稠合的五元或六元的芳环或芳杂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式(I)和(II)中“R3-”没有与原子相连而是指向环的中央,是表 示R3可以连接在该环的任意位置上。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以及依次成型于所述基板上 的阳极层、有机层和阴极层,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层中包含上述化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各优选方案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 述。
另外,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公知的器件并无不同,一般包 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或多层有 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包含上述通式(I)或通式(II)所示化合物。 作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通常包含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 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等有机层,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染 料,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用作但不限于发光层主体材料。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基片可以使用传统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基板, 例如:玻璃或塑料,优选使用玻璃基板。
阳极材料可以采用透明的高导电性材料,例如铟锡氧(ITO)、铟锌氧 (IZO)、二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本发明器件中优选使用ITO作阳 极材料。
在本发明的器件中,空穴传输层厚度一般在5nm-5μm,空穴传输层可以 采用N,N’-二(3-甲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或 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基)-4,4’-二胺(NPB)等三芳胺类材 料。
器件结构可以为单发光层也可以是多发光层结构;每层发光层可以为单 发光体发光材料结构也可以是掺杂结构;发光掺杂剂可以选用磷光材料;发 光颜色不限,可以为如红、黄、蓝、绿等。
阴极可以采用金属及其混合物结构,如Mg∶Ag、Ca∶Ag等,也可以是电 子注入层/金属层结构,如LiF/Al、Li2O/Al等常见阴极结构。其中电子注 入层可以为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的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也可以 是多层材料构成的复合阴极结构。
除以下一般说明以及实施例中所列举的内容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 的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其它技术内容,例如制作方法及一般成分等,也 适用于本发明中。
除特别说明外,本发明中所用原料、中间体均为市售商品;本发明中质 谱采用ZAB-HS型质谱仪测定(英国Micromass公司制造)。
本专利涉及的中间体制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嘧啶(衍生物)并三 氮唑类中间体M1,另一类为嘧啶(衍生物)并咪唑类中间体M2。其制备方法 如下:
中间体M1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91
以2,4-二氯嘧啶(或者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首先与水合肼反应,取 代掉2,4-二氯嘧啶(或者其衍生物)活性相对较高的4位氯原子生成中间体 A。中间体A进而与醛缩合反应脱去一分子水生成中间体B。中间体B再与 醋酸碘苯氧化关环反应生成第一类中间体M1。
中间体M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592
以2,4-二氯嘧啶(或者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首先与氨水反应,取代 掉2,4-二氯嘧啶(或者其衍生物)活性高的4位氯原子生成中间体C。中间 体C进而与α-溴代(杂)芳基或烷基乙基酮反应生成第二类中间体M2。
具体化合物的合成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化合物1I-1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01
化合物1-1的制备
在烧瓶中将2,4-二氯嘧啶(500g,3.38mol)溶于10L乙醇后,搅拌下在5℃ 滴加水合肼(634g,10.14mol,80%水溶液),滴加过程保持温度低于10℃。 滴加完毕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小时,抽滤析出的固体,用水和乙醇分别洗涤, 晾干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1(389g,80%)。
化合物1-2的制备
将化合物1-1(144g,1mol)加入含有1.5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滴 加苯甲醛(138g,1.3mol),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所得固体, 分别用乙醇和正己烷淋洗,干燥得黄色固体化合物1-2(151g,65%)。
化合物1-3的制备
将化合物1-2(151g,0.65mol)加入含有3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分 批加入醋酸碘苯(251g,0.78mol),加毕,继续搅拌反应1.5小时,TLC显 示反应完全。抽滤所得固体,正己烷淋洗,干燥得淡棕黄色固体化合物1-3 (109g,73%)。
化合物1-4的制备
将N-苯基咔唑-3-硼酸(500g,1.742mol),3-溴咔唑(412g,1.584mol),碳 酸钾(656g,4.752mol)溶于含甲苯∶乙醇∶水(3L、1L、1L)烧瓶中,室 温搅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四三苯基膦钯(18.3g,0.016mol)。加毕,搅拌回流 反应6小时,TLC监控反应终点。过滤析出的固体。液相分液,水相用二氯 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旋除溶剂。合并固体 粗品,柱层析分离提纯(洗脱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10∶1),得到化合物 1-4(543g,收率81%)。
化合物1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1-3(5.44g,23.64mmo),化合物1-4(10g,23.64mmol),碳酸钾 (10g,72.46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 反应12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 二氯甲烷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I-12(12.1 g,收率85%)。分子量计算值:602.22,实测值m/Z:602.2。
实施例2:化合物1II-1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11
化合物2-1的制备
将对氯苯硼酸(7.8g,50mmol),化合物1-3(11.5g,50mmol),碳酸钾(20.7g,150m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水(300mL/100mL)烧瓶中,室温搅拌下置 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578mg,0.5mmol)。加毕,搅拌下80℃反应8小时, TLC监控反应终点。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 干燥,过滤,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2-1(10.7g,收率 70%)。
化合物1I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2-1(6.12g,20mmol),化合物1-4(8.46g,20mmol),叔丁醇钠 (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0.6mmol), 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剂,二氯甲 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II-12(11.2 g,收率81%)。分子量计算值:694.28,实测值m/Z:694.3。
实施例3:化合物1II-63的制备
Figure RE-GDA0001581587840000011
化合物3-1的制备
将二苯并呋喃-4-硼酸(116.6g,0.55mmol),化合物1-3(100.5g,0.5mol), 碳酸钾(207g,1.5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水(1.5L/0.5L)烧瓶中,室温 搅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5.78g,5mmol)。加毕,搅拌下加热至回 流反应8小时,TLC监控反应终点。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 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3-1 (130g,收率90%)。
化合物3-2的制备
将化合物3-1(130g,0.45mol),PPh3(295g,1.13mol)加入含邻二氯苯 (1.5L)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至回流反应36小时,TLC监控反 应终点。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3-2(105g,收率91%)。
化合物1II-63的制备
将化合物2-1(6.12g,20mmol),化合物3-2(5.14g,20mmol),叔丁醇钠 (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1II-63(9.2g,收率85%)。分子量计算值:543.21,实测值m/Z:543.2。
实施例4:化合物1II-327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31
化合物1I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2-1(6.12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叔丁醇 钠(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1II-327(9.1g,收率82%)。分子量计算值:553.23,实测值m/Z:553.2。
实施例5:化合物2I-1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32
化合物5-1的制备
将化合物2-氯-4-氨基嘧啶(129g,1mol),溴代苯乙酮(218g,1.1mol) 加入含有1.3L DMF的烧瓶中,搅拌下加热至100℃反应20小时,TLC显示 反应完全。降至室温,加水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淋洗,干燥后柱 层析得到得浅棕黄色固体化合物5-1(172g,75%)。
化合物2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5-1(4.58g,20mmol),化合物1-4(8.46g,20mmol),碳酸钾(8.3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5小 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烷 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2I-12(10.6g,收率 88%)。分子量计算值:601.23,实测值m/Z:601.2。
实施例6:化合物2II-63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41
化合物6-1的制备
将对氯苯硼酸(17.2g,0.11mmol),化合物5-1(22.9g,0.1mol),碳酸钾 (41.4g,0.3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水(300mL/100mL)烧瓶中,室温搅 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1.2g,1mmol)。加毕,搅拌下80℃反应8小 时,TLC监控反应终点。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 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6-1(22.9g,收 率75%)。
化合物2II-63的制备
将化合物6-1(6.1g,20mmol),化合物3-2(5.14g,20mmol),叔丁醇钠(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2II-63(9.4g,收率87%)。分子量计算值:542.21,实测值m/Z:542.2。
实施例7:化合物2II-327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51
化合物2I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6-1(6.1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叔丁醇钠 (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2II-327(8.8g,收率80%)。分子量计算值:552.23,实测值m/Z:552.2。
实施例8:化合物3I-1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52
化合物8-1的制备
将2,4-二氯喹唑啉(500g,2.5mol)溶于含10L乙醇烧瓶中,搅拌下在5℃ 滴加水合肼(470g,7.5mol,80%水溶液),滴加过程保持温度低于10℃。 滴加完毕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小时,抽滤所得固体,用水和乙醇分别洗涤固 体,晾干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8-1(415g,86%)。
化合物8-2的制备
将化合物8-1(200g,1.03mol)加入含有2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滴 加苯甲醛(120g,1.13mol),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所得固体, 分别用乙醇和正己烷淋洗,干燥得黄色固体化合物8-2(184g,63%)。
化合物8-3的制备
将化合物8-2(184g,652.4mmol)加入含有4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 分批加入醋酸碘苯(252g,782.9mmol),加毕继续搅拌反应1.5小时,TLC 显示反应完全。加入4L正己烷搅拌5分钟后抽滤所得固体,正己烷淋洗, 干燥淡棕黄色固体化合物8-3(130g,71%)。
化合物3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8-3(7g,25mmol),化合物1-4(10g,23.64mmol),碳酸钾(10g,72.46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2 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 烷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洗脱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得到类白 色固体化合物3I-12(11.5g,收率75%)。分子量计算值:652.24,实测值 m/Z:652.2。
实施例9:化合物3I-327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61
化合物3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8-3(5.6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碳酸钾 (8.3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 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 二氯甲烷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3I-327(9.1g, 收率89%)。分子量计算值:511.18,实测值m/Z:511.2。
实施例10:化合物3II-327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71
化合物10-1的制备
将对氯苯硼酸(31.2g,0.2mol),化合物8-3(56g,0.2mmol),碳酸钾(82.8g,0.6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水(900mL/300mL)烧瓶中,室温搅拌下置换 氮气后加入Pd(PPh3)4(2.31g,2mmol)。加毕,搅拌下80℃反应8小时,TLC 监控反应终点。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10-1(50.6g,收率71%)。
化合物3I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10-1(7.1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叔丁醇 钠(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3II-327(9.1g,收率89%)。分子量计算值:511.18,实测值m/Z:511.2。
实施例11:化合物4I-1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72
化合物11-1的制备
将化合物2-氯-4-氨基喹唑啉(179g,1mol),溴代苯乙酮(218g,1.1mol) 加入含有1.3L DMF的烧瓶中,搅拌下加热至100℃反应20小时,TLC显示 反应完全。降至室温,加水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淋洗,干燥后柱 层析得到得浅棕黄色固体化合物11-1(209g,75%)。
化合物4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11-1(5.58g,20mmol),化合物1-4(8.46g,20mmol),碳酸钾(8.3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5小 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烷 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4I-12(10.6g,收率 88%)。分子量计算值:601.23,实测值m/Z:601.2。
实施例12:化合物4II-327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81
化合物12-1的制备
将对氯苯硼酸(31.2g,0.2mol),化合物11-1(55.8g,0.2mmol),碳酸钾 (82.8g,0.6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水(900mL/300mL)烧瓶中,室温搅 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2.31g,2mmol)。加毕,搅拌下80℃反应12 小时,TLC监控反应终点。分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 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12-1(49g, 收率69%)。
化合物4I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12-1(7.1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叔丁醇 钠(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4II-327(9.5g,收率79%)。分子量计算值:602.25,实测值m/Z:602.3。
实施例13:化合物4I-63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691
化合物4I-63的制备
将化合物11-2(5.6g,20mmol),化合物3-2(5.5g,20mmol),碳酸钾(8.3g, 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2小 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烷 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4I-63(8.8g,收率 88%)。分子量计算值:500.16,实测值m/Z:500.2。
实施例14:化合物5BII-327的制备
化合物14-1的制备
在烧瓶中将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497.5g,2.5mol)溶于10L乙醇 后,搅拌下在5℃滴加水合肼(470g,7.5mol,80%水溶液),滴加过程保持 温度低于10℃。滴加完毕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小时,抽滤析出的固体,用水 和乙醇分别洗涤,晾干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4-1(370.5g,76%)。
化合物14-2的制备
将化合物14-1(195g,1mol)加入含有2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滴加 苯甲醛(138g,1.3mol),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所得固体, 分别用乙醇和正己烷淋洗,干燥得黄色固体化合物14-2(184g,65%)。
化合物14-3的制备
将化合物14-2(184g,650mmol)加入含有4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 分批加入醋酸碘苯(251g,780mmol),加毕,继续搅拌反应1.5小时,TLC 显示反应完全。抽滤析出的固体,正己烷淋洗,干燥得淡棕黄色固体化合物 14-3(128g,70%)。
化合物5BI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14-3(7.14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叔丁 醇钠(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5BII-327(9.1g,收率75%)。分子量计算值:604.24,实测值m/Z:604.2。
实施例15:化合物6BI-12的制备
化合物15-1的制备
将2,4-二氯吡啶并[3,4-d]嘧啶(49.8g,250mmol),28%氨水(94g, 750mmol加入含500m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搅拌反应48小时。TLC 监控反应终点。过滤析出的固体,乙醇淋洗,干燥得到化合物15-1(27g,收 率60%)。
化合物15-2的制备
将化合物15-1(27g,0.15mol),溴代苯乙酮(32.7g,0.165mol)加入含 有400mLDMF的烧瓶中,搅拌下加热至100℃反应20小时,TLC显示反应 完全。降至室温,加水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淋洗,干燥后柱层析 得到得浅棕黄色固体化合物15-2(31.5g,75%)。
化合物6B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15-2(5.6g,20mmol),化合物1-4(8.46g,20mmol),碳酸钾(8.3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5小 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烷 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6BI-12(11.6g,收 率89%)。分子量计算值:652.24,实测值m/Z:652.2。
实施例16:化合物6BI-63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711
将化合物15-2(5.6g,20mmol),化合物3-2(5.5g,20mmol),碳酸钾(8.3g, 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2小 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烷 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6BI-63(8.6g,收率 86%)。分子量计算值:501.16,实测值m/Z:501.2。
实施例17:化合物7AII-327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712
化合物17-1的制备
在烧瓶中将2,4-二氯噻吩并[2,3-d]嘧啶(510g,2.5mol)溶于10L乙醇后, 搅拌下在5℃滴加水合肼(470g,7.5mol,80%水溶液),滴加过程保持温度 低于10℃。滴加完毕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小时,抽滤析出的固体,用水和乙 醇分别洗涤,晾干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7-1(375g,75%)。
化合物17-2的制备
将化合物17-1(375g,1.875mol)加入含有4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 滴加苯甲醛(260g,2.45mol),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所得固 体,分别用乙醇和正己烷淋洗,干燥得黄色固体化合物17-2(351g,65%)。
化合物17-3的制备
将化合物17-2(351g,1.22mol)加入含有7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 分批加入醋酸碘苯(471g,1.46mol),加毕,继续搅拌反应1.5小时,TLC 显示反应完全。抽滤析出的固体,正己烷淋洗,干燥得淡棕黄色固体化合物 17-3(251g,72%)。
化合物17-4的制备
将对氯苯硼酸(31.2g,0.2mol),化合物17-3(57.2g,0.2mmol),碳酸钾 (82.8g,0.6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水(900mL/300mL)烧瓶中,室温搅 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2.31g,2mmol)。加毕,搅拌下80℃反应12 小时,TLC监控反应终点。过滤所得固体,二氯甲烷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17-4(47g,收率65%)。
化合物7AI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17-4(7.24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叔丁 醇钠(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7AII-327(9g,收率76%)。分子量计算值:593.17,实测值m/Z:593.2。
实施例18:化合物8AI-1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731
化合物18-1的制备
将2,4-二氯噻吩并[2,3-d]嘧啶(51g,250mmol),28%氨水(94g,750mmol 加入含500m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搅拌反应48小时。TLC监控反应 终点。过滤析出的固体,乙醇淋洗,干燥得到化合物18-1(29g,收率63%)。
化合物18-2的制备
将化合物18-1(27.8g,0.15mol),溴代苯乙酮(32.7g,0.165mol)加入含 有400mLDMF的烧瓶中,搅拌下加热至100℃反应20小时,TLC显示反应 完全。降至室温,加水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淋洗,干燥后柱层析 得到得浅棕黄色固体化合物18-2(32.5g,76%)。
化合物8A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18-2(5.7g,20mmol),化合物1-4(8.46g,20mmol),碳酸钾(8.3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5小 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烷 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8AI-12(11.2g,收 率85%)。分子量计算值:657.20,实测值m/Z:657.2。
实施例19:化合物9AII-327的制备
化合物19-1的制备
在烧瓶中将2,4-二氯噻吩并[3,2-d]嘧啶(510g,2.5mol)溶于10L乙醇后, 搅拌下在5℃滴加水合肼(470g,7.5mol,80%水溶液),滴加过程保持温度 低于10℃。滴加完毕自然升至室温反应1小时,抽滤析出的固体,用水和乙 醇分别洗涤,晾干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9-1(365g,73%)。
化合物19-2的制备
将化合物19-1(365g,1.825mol)加入含有4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 滴加苯甲醛(251g,2.37mol),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所得固 体,分别用乙醇和正己烷淋洗,干燥得黄色固体化合物19-2(347g,66%)。
化合物19-3的制备
将化合物19-2(347g,1.2mol)加入含有7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分 批加入醋酸碘苯(465g,1.44mol),加毕,继续搅拌反应1.5小时,TLC显 示反应完全。抽滤析出的固体,正己烷淋洗,干燥得淡棕黄色固体化合物19-3 (240g,70%)。
化合物19-4的制备
将对氯苯硼酸(15.6g,0.1mol),化合物19-3(28.6g,0.1mmol),碳酸钾 (41.4g,0.3mol)加入含1,4-二氧六环/水(450mL/150mL)烧瓶中,室温搅 拌下置换氮气后加入Pd(PPh3)4(1.15g,1mmol)。加毕,搅拌下80℃反应12 小时,TLC监控反应终点。过滤所得固体,二氯甲烷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减压旋除溶剂。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19-4(24.6g,收率68%)。
化合物9AII-327的制备
将化合物19-4(7.24g,20mmol),7H-二苯并咔唑(5.34g,20mmol),叔丁 醇钠(5.8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二甲苯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入 Pd2(dba)3(183mg,0.2mmol),三叔丁基膦(50%二甲苯溶液)(242mg, 0.6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减压旋干溶 剂,二氯甲烷溶解,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 9AII-327(9.1g,收率75%)。分子量计算值:609.20,实测值m/Z:609.2。
实施例20:化合物10AI-12的制备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751
化合物20-1的制备
将2,4-二氯噻吩并[3,2-d]嘧啶(51g,250mmol),28%氨水(94g,750mmol 加入含500mL乙醇的烧瓶中,室温搅拌下搅拌反应48小时。TLC监控反应 终点。过滤析出的固体,乙醇淋洗,干燥得到化合物20-1(29.6g,收率64%)。
化合物20-2的制备
将化合物20-1(29.6g,0.16mol),溴代苯乙酮(34.8g,0.176mol)加入含 有400mLDMF的烧瓶中,搅拌下加热至100℃反应20小时,TLC显示反应 完全。降至室温,加水析出固体,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淋洗,干燥后柱层析 得到得浅棕黄色固体化合物20-2(32.8g,72%)。
化合物10AI-12的制备
将化合物20-2(5.7g,20mmol),化合物1-4(8.46g,20mmol),碳酸钾(8.3g,60mmol)加入含有200mL乙腈的烧瓶中,氮气氛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15小 时,TLC显示反应完全。加入200mL水,过滤所得淡黄色固体。二氯甲烷 溶解,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层析得到类白色固体化合物10AI-12(11.4g,收 率87%)。分子量计算值:657.20,实测值m/Z:657.2。
器件实施例
应用以下器件结构进行OLED器件评测:ITO(120nm)/HI-1(80nm) /HI-2(5nm)/HT-1(10nm)/HT-2(60nm)/Host∶D-1(97∶3.40nm)/ET-1∶ EI-1(50∶50,40nm)/EI-1(2nm)/Al(80nm)(上述缩写分别对应ITO阳极 /空穴注入层1/空穴传输层2/空穴传输层1/空穴传输层2/发光层/电子传输层/ 电子注入层/Al阴极,以下上述缩写的意义相同),下式示出了器件中各功能 层所使用材料的结构式: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761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都是本领域常用的材料,本领域人员基于公知方 法可以自行制备或商业购买。
器件实施例1.以化合物1I-12作为主体材料
将涂布了ITO(120nm)透明导电层的玻璃板在商用清洗剂中超声处理, 在去离子水中冲洗,在丙酮∶乙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中超声除油,在 洁净环境下烘烤至完全除去水份,用紫外光和臭氧清洗,并用Satella(ULVAC) 的低能阳离子束轰击表面;
把上述带有阳极的玻璃基片置于真空腔内,抽真空至1×10-5~9×10-3Pa, 在上述阳极层膜上真空蒸镀化合物HI-1,形成厚度为80nm的空穴注入层1; 在空穴注入层1之上真空蒸镀化合物HI-2,形成厚度为5nm空穴注入层2; 在空穴注入层2之上真空蒸镀化合物HT-1,形成厚度为10nm空穴传输层1; 在空穴传输层1上真空蒸镀化合物HT-2形成厚度为80nm空穴传输层2;在 空穴传输层2上形成电致发光层,具体操作为:将作为发光层主体的化合物 C1放置在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单元中,将作为掺杂剂的化合物D-1放置在 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另一单元中,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蒸发两种材料,D-1与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的质量比为3∶97,蒸镀总膜厚为40nm;然后将化合物 ET-1和化合物LiQ分别放入真空气相沉积设备的2个单元中,以1∶1的比例 进行蒸发,并且每一个沉积50Wt%的掺杂量以在发光层上形成厚度为40nm 的电子传输层。接下来,将化合物LiQ作为厚度为2nm的电子注入层沉积在 电子传输层上后,通过另一个真空气相沉积设备将厚度为80nm的Al阴极沉 积在电子注入层上。从而形成OLED器件。使用前,在10-6torr下通过真空 升华提纯设备提纯用于制作OLED器件的所有材料。
器件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1II-12。
器件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1II-63。
器件实施例4.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1II-327。
器件实施例5.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2I-12。
器件实施例6.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2II-63。
器件实施例7.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2II-327。
器件实施例8.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3I-12。
器件实施例9.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3I-327。
器件实施例10.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3II-327。
器件实施例11.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4I-12。
器件实施例1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4II-327。
器件实施例1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4I-63。
器件实施例14.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5BII-327。
器件实施例15.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6BI-12。
器件实施例16.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6BI-63。
器件实施例17.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7AII-327。
器件实施例18.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8AI-12。
器件实施例19.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9AII-327。
器件实施例20.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10AI-12。
对比实施例1.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化合物CBP。
对比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同在于,将 主体材料化合物1I-12替换为业内常用的参比化合物H-1。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791
在同样亮度下,使用数字源表及亮度计测定器件实施例1~20以及器件 对比例1~2中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和电流效率以及器件 的寿命。具体而言,以每秒0.1V的速率提升电压,测定当亮度达到1000cd/m2时的电压即驱动电压,同时测出此时的电流密度;亮度与电流密度的比值即 为电流效率;T95的寿命测试使用亮度计在5000cd/m2亮度下,保持恒定的 电流,测量其亮度降为4750cd/m2的时间,单位为小时。
表2本发明化合物用作主体材料器件的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792
Figure BDA0001479460520000801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器件实施例1-20相比较于器件实施例1,在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其他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系列化合物代替对 比器件实施例1中CBP作为红光主体材料。由于材料本身同时具有给电子基 团和拉电子基团,使得材料具有很好的双载流子传输性能,能够有效的拓宽 激子复合区域,使得三线态激子之间的淬灭显著降低,因而可以有效的提高 发光效率,器件数据显示,采用本发明材料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能够降低器 件工作电压和较高的电流效率显示了本发明中材料的优异的载流子传输平衡性以及能级匹配性。
与对比器件实施例1相比较,使用本发明的新型有机材料用于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中主体材料,相对于CBP作为主体材料其电压降低了50%以上。 同时具有更好的电压-电流-发光特性,更高的效率。尤其是器件的寿命较对 比实施例1中的器件寿命有了非常显著提高。
与对比器件实施例2相比较,使用本发明的新型有机材料用于有机电致 发光器件中主体材料,相对于H-1作为主体材料其电压相当或有所降低,效 率和寿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 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 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 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之中。

Claims (13)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层、有机层和阴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层中包含由以下通式(I)或(II)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11
其中,X选自CR4或N;
R1为以下通式(III)表示的结构:
其中,L2独立地选自单键、-O-、-S-、C1~C5的亚烷基、(C1~C3亚烷基)-O-(C1~C3亚烷基)、C6~C30的亚芳烃基、C3~C30的亚杂芳基;R5和R6独立地选自H、D、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烃基、C10~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R5和R6的数量分别为0、1、2、3或4个,当R5或R6的数量为2个以上时,R5相同或者不同,R6相同或者不同;或者R5和R6独立地与相连接的苯环稠合形成C9~C12的芳烃基或杂芳基,所形成的芳烃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0、1、2、3、4或5个取代基所取代,该取代基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烃基、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Y为C(R7)2、NR8、O、S;n等于0或1,当n为0时,其表示与Y相连的两个碳原子直接相连;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C1~C5的烷基、苯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两个R7相同或者不同;
R2~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的芳基或杂芳基,所述芳基或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氘、氟、甲基、甲氧基、氰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所述吲哚基和咔唑基的取代基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通式(II)中的虚线和Cy表示与嘧啶环稠合的五元或六元的芳环或芳杂环,
所述通式(I)或(II)中,X为CR4时,R2为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通式(I)或(II)中,所述五元或六元的芳环或芳杂环选自苯环、吡啶环、呋喃环、噻吩环。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通式(I)或(II)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层包括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以及电子传输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染料。
5.一种化合物,由以下通式(I)或(II)表示: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41
其中,X选自CR4或N;
R1为以下通式(III)表示的结构: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42
其中,L2独立地选自单键、-O-、-S-、C1~C5的亚烷基、(C1~C3亚烷基)-O-(C1~C3亚烷基)、C6~C30的亚芳烃基、C3~C30的亚杂芳基;R5和R6独立地选自H、D、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烃基、C10~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R5和R6的数量分别为0、1、2、3或4个,当R5或R6的数量为2个以上时,R5相同或者不同,R6相同或者不同;或者R5和R6独立地与相连接的苯环稠合形成C9~C12的芳烃基或杂芳基,所形成的芳烃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0、1、2、3、4或5个取代基所取代,该取代基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烃基、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Y为C(R7)2、NR8、O、S;n等于0或1,当n为0时,其表示与Y相连的两个碳原子直接相连;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C1~C5的烷基、苯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两个R7相同或者不同;
R2~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60的芳基或杂芳基,所述芳基或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氘、氟、甲基、甲氧基、氰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茚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苯并咔唑基、二苯并咔唑基,所述吲哚基和咔唑基的取代基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菲基;通式(II)中的虚线和Cy表示与嘧啶环稠合的五元或六元的芳环或芳杂环,
所述通式(I)或(II)中,X为CR4时,R2为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n为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所述L2为单键或亚苯基。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基、苯基、萘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吡啶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茚基,芴基及其衍生物,荧蒽基,三亚苯基,芘基,苝基,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52
基、并四苯基、三芳胺基、9,9-二甲基芴基、二苯乙烯基苯基、苯并芴基、茚并芴基或茚基、或者如式(IV)所示二苯并杂芳基;或者R5和R6独立地与与之相连的苯环稠合形成萘基、蒽基、菲基、茚基、芴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吡啶基、苯并吡咯基,或者如式(IV)所示二苯并杂芳基: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51
其中,连接位点位于式(IV)中的N上或者苯环上,当连接点位于(IV)中的苯环上时,N与H、苯基、C1~C4的烷基相连;X’为C(R9)2、NR10、O、S;m等于0或1,当m为0时,其表示与X’相连的两个碳原子直接相连;Ra、Rb、R9和R10独立地选自氢、C1~C5的烷基、C1~C5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苯基,两个R9相同或者不同;X’与Y相同或者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通式(I)或(II)中,R2~R4分别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6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通式(I)或(II)中,R1选自以下基团: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6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为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一种: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72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R4选自下表中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通式(I)或(II)中,X为N时,R4不存在,因此R2和R4中必然有一个已经确定,在下表中将二者放在同一列中,用R2(R4)表示另一个: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73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8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09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0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1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2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3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4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5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7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18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1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2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3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4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5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6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7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28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1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2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3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4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5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6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7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8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39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0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1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2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3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5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6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7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49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50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51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52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531
Figure FDA0002168337880000551
13.权利要求5-1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作为主体材料的应用。
CN201711188876.3A 2017-11-23 2017-11-23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Active CN109037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8876.3A CN109037446B (zh) 2017-11-23 2017-11-23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PCT/CN2018/112442 WO2019100911A1 (zh) 2017-11-23 2018-10-29 化合物及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20207017731A KR102382431B1 (ko) 2017-11-23 2018-10-29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8876.3A CN109037446B (zh) 2017-11-23 2017-11-23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7446A CN109037446A (zh) 2018-12-18
CN109037446B true CN109037446B (zh) 2020-02-21

Family

ID=6462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88876.3A Active CN109037446B (zh) 2017-11-23 2017-11-23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74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3208B (zh) * 2019-04-02 2023-04-07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10256439B (zh) * 2018-11-22 2020-03-06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WO2019206242A1 (zh) * 2018-04-27 2019-10-31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CN111769199B (zh) * 2019-04-02 2024-03-08 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171028A (zh) * 2020-01-14 2020-05-19 商洛学院 一种oled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27302B (zh) * 2020-04-15 2024-05-24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635415B (zh) * 2020-06-09 2023-07-25 烟台显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电子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1519A (ja) * 2004-11-04 2006-05-25 Idemitsu Kosan Co Ltd 縮合環含有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864364B1 (ko) * 2005-12-13 2008-10-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이미다조퀴나졸린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CN103333167B (zh) * 2008-11-03 2016-08-24 株式会社Lg化学 新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KR20110008784A (ko) * 2009-07-21 2011-01-27 다우어드밴스드디스플레이머티리얼 유한회사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DE102010048074A1 (de) * 2010-10-09 2012-04-12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ien für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7446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7446B (zh) 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KR102444324B1 (ko) 신규한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19514203A (ja) 複数のホスト材料及びそれを含む有機電界発光デバイス
CN109824671B (zh) 一种喹唑啉并三氮唑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
KR20150012488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20110015836A (ko) 신규한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102123015B1 (ko) 신규한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9336834A (zh) 一种芳胺衍生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724132B (zh) 一种化合物、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20150095545A (ko) 유기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2193832B1 (ko) 헤테로아릴기 및 나프틸기를 포함하는 아민기가 치환된 비대칭 피렌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0256439B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KR102558327B1 (ko) 유기전기 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4784212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CN111377905A (zh)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KR102162249B1 (ko) 헤테로아릴기를 포함하는 아민기가 치환된 비대칭 피렌 유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21150642A (ja) 複数のホスト材料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デバイス
CN112979535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261158B (zh) N-环烷基烷基三咔唑
CN108707136A (zh) 一种吡啶三亚苯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320629A (zh) 一种螺环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12745322B (zh) 一种有机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14105996A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
US20200227648A1 (en) Compound and its application
CN114456172A (zh) 含氮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