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9509A - 氢气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氢气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9509A
CN109019509A CN201710974384.0A CN201710974384A CN109019509A CN 109019509 A CN109019509 A CN 109019509A CN 201710974384 A CN201710974384 A CN 201710974384A CN 109019509 A CN109019509 A CN 109019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gas
side body
space
tub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743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冈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Kk
Original Assignee
Eco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Kk filed Critical Eco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Kk
Publication of CN109019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9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 C01B3/06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ctro-positively bound hydrogen, e.g. water, acids, bases, ammonia, with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s
    • C01B3/08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ctro-positively bound hydrogen, e.g. water, acids, bases, ammonia, with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s with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must be maintained separate prior to use in admix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 C01B3/06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ctro-positively bound hydrogen, e.g. water, acids, bases, ammonia, with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 C01B3/06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ctro-positively bound hydrogen, e.g. water, acids, bases, ammonia, with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s
    • C01B3/061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ctro-positively bound hydrogen, e.g. water, acids, bases, ammonia, with inorganic reducing agents by reaction of metal oxides with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气产生装置,其通过将氢产生剂的袋收容在壳体中并将壳体放入塑料瓶中,能够迅速地产生氢气,而且壳体具有单向阀功能以便金属离子不会溶出到饮用水。在用于放入塑料瓶内的密闭状的筒状壳体内构成用于放入氢产生剂的氢气产生空间,并在氢气产生空间的端部形成与氢气产生空间隔断的气体填充空间,在位于气体填充空间的端的壁部设置有气体放出用小孔,氢气产生空间与气体填充空间由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水通过的单向阀功能的细管连通。

Description

氢气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入塑料瓶等饮用水容器中能够在容器中产生氢气并将饮用水转换为氢水的氢气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水产生技术已经众所周知,通过使水与Al、Mg的金属和氧化钙、氢氧化钙等氢产生剂的混合粉反应能够生成氢气。使该氢气与饮用水接触并进行溶解则生成氢水。
因此出现了如下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将氢产生剂收纳在无纺布等的小袋中,并将该小袋收容在一定形状的壳体,当为饮料时将该氢产生单元投入塑料瓶等饮用水容器中。
氢产生剂的小袋与水的接触方式可以考虑各种方法,例如,在收容于壳体之前预先将氢产生剂的袋浸入水中而使该袋成为润湿状态。然后将润湿的氢产生剂的袋收容在壳体中。在壳体内发生氢气产生反应的状态下将壳体连同氢产生剂的袋放入塑料瓶。
然后使壳体中出来的氢气充满瓶内,并同时溶解在饮用水中而生成氢水。
此外,作为其他制作氢水的技术则发明了如下技术,该技术无需使用壳体而仅将收纳有氢产生剂的小袋放入塑料瓶,并使其与塑料瓶内的饮用水反应而制作氢水。
但在这些制作氢水的发明中,在制造氢时必须使Al、Mg产生的金属离子不溶出到塑料瓶的饮用水中。
为此,在壳体装有氢产生袋的氢产生装置中,需要在壳体设置用于排出氢气而不排出饮用水的单向阀功能,以使饮用水不侵入到壳体内。另一方面,在不使用壳体而仅将装有氢产生剂的小袋放入塑料瓶的氢产生装置中,则对装有氢产生剂的袋的材料想办法。即,作为袋材料的性质,尽管使用与金属反应的水容易渗透且能够放出在袋内产生的氢气的袋,但需要具备用于阻挡袋的金属离子的止回功能,以使金属离子不会从袋中渗出。
阻挡该金属离子被认为是维持健康的必须条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4372
发明内容
可是,在使用壳体的氢产生装置中,虽然在壳体中使氢产生剂与水直接接触能够提高氢产生效率,但为了可靠地阻挡金属离子而在壳体中设置单向阀功能会使装置的结构变复杂而难以使用。
而且,对于将装有氢产生剂的袋直接放入塑料瓶中的氢产生装置,不仅具有难以制作能够可靠地进行金属离子阻挡的氢产生剂袋材料而无法充分地获得金属离子阻挡功能,而且具有饮用水自无纺布等小袋渗透并与氢产生剂反应需要10小时以上而使得氢产生需要较长时间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气产生装置,其将氢产生剂的袋收容在壳体中并将壳体放入塑料瓶中,能够迅速地产生氢气,而且壳体具有单向阀功能以使金属离子不溶出到饮用水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氢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放入塑料瓶内的密闭状的筒状壳体内,构成用于放入氢产生剂的氢气产生空间,并在氢气产生空间的端部形成与氢气产生空间隔断的气体填充空间,在位于气体填充空间的端的壁部设置有气体放出用小孔,氢气产生空间与气体填充空间由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水通过的单向阀功能的细管连通。
而且,其特征在于,筒状壳体包括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下侧壳体内为氢气产生室,并设置在位于气体填充空间的上侧壳体的端的壁部,此外,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位于下侧壳体与气体填充空间之间,此外,在气体放出用小孔上连通有细管,气体放出用小孔的开口部与气体填充空间连通。
而且,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段壳体,其为用于放入塑料瓶内的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氢产生剂,其收纳在下侧壳体中以便润湿而产生氢;气体存储空间,其形成在上侧壳体中,以便存储由下侧壳体中的氢产生剂产生的氢;气体填充空间,其以与气体存储空间隔开的状态形成在上侧壳体的头部;气体连通用小孔,其设置在作为气体存储空间的上侧壳体的头部壁面,以连通气体存储空间和气体填充空间;气体放出用小孔,其设置在上侧壳体头部的周壁,以便与气体填充空间连通;止回细管,其以与气体连通用小孔连通连设的状态在气体填充空间内开口;以及细管,其以与气体放出用小孔连通连设的状态在气体填充空间内开口配置。
按照本发明,在下侧壳体内产生的氢气被储存在气体存储空间内,并穿过止回细管而储存在上侧壳体的气体填充空间。由于当气体填充空间内的气压增高时会从细管放出到上侧壳体外,即使将上侧壳体与下侧壳体连成一体并投入到塑料瓶中,饮用水也不会通过细管倒流到上侧壳体或下侧壳体内。因此,不仅具有使氢气经由各细管放出到壳体外并溶解在塑料瓶内的饮用水而能够可靠且短时间制作氢水的效果,而且由于塑料瓶内的饮用水不会通过细管侵入到壳体内或自壳体排出到外部,因而金属离子不可能溶解到饮用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A-A纵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D-D横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C-C横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B-B横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变形例1的纵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变形例2的纵剖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变形例3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氢气产生装置(1筒状壳体)
2上侧壳体
3下侧壳体
4氢产生剂
5气体存储空间
6气体填充空间
7气体连通用小孔
8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
9气体放出用小孔
10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宗旨在于提供一种氢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不仅在用于放入塑料瓶内的密闭状的筒状壳体内,构成用于放入氢产生剂的氢气产生空间,而且在氢气产生空间的端部形成有与氢气产生空间隔断的气体填充空间,并且在位于气体充填空间的端的壁部设置有气体放出用小孔,氢气产生空间与气体填充空间由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水通过的单向阀功能的细管连通。
而且,其特征在于,筒状壳体包括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下侧壳体内为氢气产生室,且设置在位于气体填充空间的上侧壳体的端的壁部,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位于下侧壳体与气体填充空间之间,此外,气体放出用小孔与细管连通,气体放出用小孔的开口部与气体填充空间连通。
而且,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段壳体,其为用于放入塑料瓶内的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氢产生剂,其收纳在下侧壳体中以便润湿而产生氢;气体存储空间,其形成在上侧壳体中以便存储由下侧壳体中的氢产生剂产生的氢;气体填充空间,其以与气体存储空间隔开的状态形成在上侧壳体的头部;气体连通用小孔,其设置在作为气体存储空间的上侧壳体的头部壁面以便连通气体存储空间和气体填充空间;气体放出用小孔,其设置在上侧壳体头部的周壁以便与气体填充空间连通;止回细管,其以与气体连通用小孔连通连设的状态在气体填充空间内开口;以及细管,其以与气体放出用小孔连通连设的状态在气体填充空间内开口配置。
(1.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和图2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氢气产生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图3和图4为氢气产生装置的侧视图和A-A纵剖视图,图5为下侧壳体下部的D-D横剖视图,图6为下侧壳体的C-C横剖视图,图7为上侧壳体的B-B横剖视图,图8为氢气产生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氢产生剂收纳状态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氢气产生装置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A的基本结构为由能够连结的上下两段的上侧壳体2和下侧壳体3构成的筒状壳体1。
筒状壳体1的长度形成为大于用于放入的塑料瓶内径的长度。因此,如图10所示,当将筒状壳体1放入塑料瓶中时,筒状壳体1的上下端部与塑料瓶内周壁碰撞而不会上下翻转。
如图2~图4所示,下侧壳体3构成为有底筒状,下侧壳体3上部的上端开口部30被构成为能够利用嵌入结构或者螺钉结构与上侧壳体2的下端连结。
具体而言,下侧壳体3的上端开口部30的外周被构成为能够利用嵌入结构或者螺钉结构与上侧壳体2的下部内周连结。并且在上端开口部30的外周上嵌有由树脂制的O形圈构成的密封构件31。
如图4所示,下侧壳体3的周壁为套筒结构32。因此,将不仅隔断温度的传递以便筒状壳体1外侧的饮用水水温不会传到收纳在筒状壳体1内的氢产生剂,而且用于隔断氢产生剂产生的反应热从筒状壳体1传到饮用水的功能付与筒状壳体1。
即,套筒结构32为在内壁33与外壁34内外两层壁之间形成隔热空间35的结构。此外,通过将下侧壳体3周壁形成为厚壁而尽量提高隔热效果。
由于这种结构使氢产生剂的反应热不会传到饮用水,因此促进氢产生剂的氢气生成反应,从而能够使氢产生剂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氢气。
在下侧壳体3的下底部连接设置有空气壳体36。空气壳体36为下侧壳体3的大约1/4长度。
空气壳体36为有底筒状且能够利用嵌入结构或者螺钉结构将其上端开口部36a外周与下侧壳体3的下端的内周连结。36b为嵌在空气壳体36的上端开口部36a外周的密封构件。
该空气壳体36产生筒状壳体1放入塑料瓶内时的浮力。即,如图2、图3或图6所示,下侧壳体3具备由内壁33和外壁34两层壁构成的有底筒状下侧壳体本体37以及连结在下侧壳体本体37下部的空气壳体36。
在下侧壳体3的内部形成有纵长的扁平空间。该扁平空间可以在纵向收纳纵长袋的氢产生剂4的小袋。并可以在氢产生后将其取出。
图4和图9表示在下侧壳体3的纵长扁平空间收纳有氢产生剂4的纵长袋的状态。即,下侧壳体3的纵长扁平空间形成氢产生剂4的收纳部11。
氢产生剂4由具有透水性和气体透过性的无纺布形成的袋体以及收纳在袋体内部并通过与水反应而发生氢的产生剂构成。产生剂只要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即可,例如是Al、Mg、氧化钙、氢氧化钙等的混合粉。
在使用氢产生剂4的袋之前,即在收纳于下侧壳体3内部之前将一半浸入水中进行润湿。由此预先使袋内部的产生剂与水接触并引起氢产生反应。引起氢产生反应的水例如既可以是塑料瓶P的饮用水,也可以是自来水。
上侧壳体2被构成为与下侧壳体3连结且内部连通,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下侧壳体3内产生的氢上升并被储存在形成于上侧壳体2内的气体存储空间5。
而且,如图4所示,在上侧壳体2的头部形成有约为上侧壳体2高度1/2的气体填充空间6,隔断体20将气体存储空间5与气体填充空间6隔开。
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上侧壳体2与下侧壳体3上部连结,并在上侧壳体本体21内部形成有气体存储空间5,在上侧壳体本体21上部连结有盖体22。盖体22形成气体填充空间6。
利用嵌入结构或者螺钉结构进行上侧壳体本体21上部与盖体22之间的连结。21b为嵌在上侧壳体本体21的上端开口部21a外周的密封构件。
在隔断体20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上侧壳体2下部的气体存储空间5和上侧壳体2上部的气体填充空间6的气体连通用小孔7。如图4和图7所示,在气体连通用小孔7中沿纵向嵌入有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细管8设置在从气体填充空间6的中央,即自盖体22的上表面中央偏心的位置。
如图4所示,细管8的两端开口部8a、8b分别在气体填充空间6和气体存储空间5开口并将两空间5、6连通。
而且,尽管气体存储空间5内的氢气经由该细管8放出到气体填充空间6内,但筒状壳体1外侧的饮用水则不会自细管8的上端开口部8a侵入到筒状壳体1内。如此,细管8具有能够输送氢气而不能输送作为反应水的饮用水的单向阀功能。
并且,由于筒状壳体1形成为在其上半部形成有存储空间5和气体充填空间6,在下半部收纳有具有重量的氢产生剂4,因此放入塑料瓶P内的筒状壳体1以上半部朝向上方的大致垂直姿势漂浮。原因在于收纳在筒状壳体1内下半部的氢产生剂4起到压重的作用,而上半部的气体存储空间5和气体填充空间6则起到浮筒的作用。
因此,筒状壳体1通过壳体的浮力在塑料瓶内始终以气体放出用小孔9朝向上方的状态漂浮。
如图10所示,结果是在塑料瓶P内上部氢气积存而形成氢气积存空间H。并且,如图4和图8所示,通过在上侧壳体2上端的顶壁,即气体填充空间6的顶周壁中央穿过设置气体放出用小孔9,使得气体放出用小孔9始终朝向氢气积存空间H开口。
这种方式的构成能够尽可能抑制塑料瓶P内的饮用水侵入筒状壳体1内部。
具体而言,气体放出用小孔9设置在上侧壳体2的盖体22上表面大致中央部并将在壳体内产生的氢气放出壳体外。
在气体放出用小孔9上连通有细管10,细管10的顶端与气体填充空间6内连通。
如图4所示,细管10与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在侧视中一部分相互重叠,并且如图7所示在俯视中位于自中心位置偏心的位置。这种配置构成的细管10与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之间的协同功能不仅能够使氢气自气体存储空间5放出,而且使筒状壳体1外侧的饮用水不能侵入筒状壳体内。
假设当饮用水自壳体外侵入到壳体内时,氢产生剂4与水反应时生成的金属离子会溶解到侵入的饮用水中。该饮用水会成为金属离子水并沿着侵入路径溶出到壳体外,然后混入到塑料瓶内的饮用水。
具体而言,尽管在氢气生成时上下侧壳体2、3(筒状壳体1)与塑料瓶P之间的内压关系为上下侧壳体内压≥塑料瓶内压,但在氢气生成结束后,即在氢气生成反应结束后,由于被反应热加热的壳体内部的氢气冷却收缩,或者用力握住塑料瓶P则会变成上下侧壳体内压≤塑料瓶内压。
结果是,假设气体放出用小孔9处于饮用水中时,通过高于上下侧壳体内压的塑料瓶内压使得饮用水被吸往壳体内部,并生成金属离子水,而通过该金属离子水不慎被放出到壳体外,饮用水就会被金属离子污染。
因此,当将其投入到塑料瓶P中时,通过阻止壳体外的饮用水侵入到壳体内,能够阻挡金属离子溶出到饮用水中。
为了阻挡金属离子,各细管8、10发挥作用的同时,假设即使微量的水经由细管10侵入到上下侧壳体2、3内,但细管8与细管10的协同功能能够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使金属离子水不能排出到上下侧壳体2、3外侧。
换句话说,使细管10和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分别与气体填充空间6和气体填充空间6各自的开口方向相互不同。而且被设置成在侧视时一部分重叠,而在俯视时位于自中心位置偏心的位置。通过在这种位置上设置有各细管,不仅能够防止金属离子水流出,而且能够放出氢气。
即,细管10和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能够起到尽可能抑制金属离子水朝向筒状壳体1外侧移动的单向阀功能,而且通过气体填充空间6能够起到用于存储一部分移动来的侵入水、金属离子水的回水空间功能。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自上下侧壳体2、3放出氢气,而且能够阻断侵入水、金属离子水放出到饮用水中。
(2.变形例1)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其他的变形例1进行详细说明。图11为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的气体填充空间的侧剖视图。
如图11所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B设置有多个具有使氢气通过而防止饮用水逆流现象的功能的气体填充空间6。
即,在上侧壳体2上半部的内部隔着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断体20。通过该多个隔断体20在上侧壳体2上半部内部形成有多个气体填充空间6a、6b、6c。
这种多个气体填充空间6a、6b、6c由细管8连通。因此,在筒状壳体1内部,多个气体填充空间6a、6b、6c由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连续地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防止饮用水、金属离子水侵入筒状壳体内部并流出这种逆流现象。
(3.变形例2)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其他的变形例2进行详细说明。图12为变形例2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下侧壳体的侧剖视图。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C中,在上下侧壳体2、3内部任一方中形成有与气体填充空间6、气体存储空间5隔断的氢水检测空间12。
即,在上侧壳体2或下侧壳体3任一方中内部形成收纳有氢水检测试剂13的氢水检测空间12,并在氢水检测空间12的壁设置有氢水流入孔14,在氢水流入孔14连通有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
通过该细管8将筒状壳体外部的饮用水侧与氢水检测空间12连通。
此外,本变形例中的氢水检测试剂13为与含有氢发生反应且色彩与氢量对应变化的亚甲蓝试剂。
本变形例中,由壁分隔下侧壳体本体37的内外双重壁空间的一部分、即隔热空间35的一部分而形成氢水检测空间12。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将塑料瓶中的饮用水已经变成氢水的情况告知使用者。
即,在将筒状壳体1放入塑料瓶内后不久,尽管氢水检测空间内压与塑料瓶内压之间的关系为大致相同的内压状态,但随着氢气的产生而使得塑料瓶内压增高,从而使塑料瓶中的饮用水通过配置在氢水流入孔14中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而被送到氢水检测空间12。
结果是,氢气使得塑料瓶内压增高,氢气溶解到饮用水中而生成氢水。该氢水被压入到氢水检测空间12内并与氢水检测试剂13反应,从而能够根据氢水检测试剂13色彩的变化而检测出氢含量。
(4.变形例3)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其他的变形例3进行详细说明。图13为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下侧壳体的侧剖视图。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D中,气体放出用小孔9形成在下侧壳体3的下底部,并且该下底部的气体放出用小孔9与气体存储空间5或者气体填充空间6由旁路16连接。
如图13所示,氢气产生装置D由下述部件构成,插入下侧壳体本体37内侧下部的下方盖体38、设置在下方盖体38内部的下方气体填充空间6d、设置在下方盖体38底面中央的气体放出用小孔9和用于连通上方的盖体22的气体填充空间6和下方气体填充空间6d的旁路16。
在穿通设置在下方盖体38底面中央的气体放出用小孔9,延伸有细管10,以便与下方气体填充空间6d连通。
而且,通过旁路16延伸至下方盖体38的顶壁附近,能够在下方盖体38内发挥与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同样的饮用水逆流防止功能。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保持防止饮用水逆流到筒状壳体内且氢气放出到筒状壳体外这种功能,而且能够使上下侧壳体2、3在塑料瓶中保持立起姿势且自壳体下方放出氢气,从而能够利用放出的氢气与饮用水直接接触而溶解的冒泡作用,提高氢气溶解到饮用水的效率。
(5.氢气产生装置的使用例)
通过以下方法使用这种方式构成的氢气产生装置A。
首先将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A的筒状壳体1上下分解成上侧壳体2和下侧壳体3。
然后将袋状的氢产生剂4浸渍到塑料瓶P中进行润湿后,如图9所示,迅速地收纳到分解的下侧壳体3中。
接着将上侧壳体2和下侧壳体3进行组装构成筒状壳体1,并直接投入塑料瓶P中,在闭合塑料瓶P的盖之后将塑料瓶晃动数十次。
在塑料瓶内,筒状壳体1以气体放出用小孔9始终朝向上方,并且保持大致垂直的姿势的状态漂浮在饮用水中。
其后,静置10~15分钟使收纳在下侧壳体3中的氢产生剂4与用于润湿袋的水进行反应而产生氢气。即,氢气气泡自筒状壳体1的气体放出用小孔9产生。
此时,尽管氢产生剂4随着氢气生成反应而发热,但如图4所示,由于该反应热被形成在下侧壳体3周壁的套筒结构32所隔断,因而不仅不会传递至壳体的外周壁,也不会放热到塑料瓶P中的饮用水。
由氢产生剂4产生的氢气的一定量被存储在氢产生剂4上方的气体存储空间5,并随着内压的增高而通过与气体连通用小孔7连通的细管8被送往上侧壳体2头部的气体填充空间6。
进而,被送至气体填充空间6的氢气充满气体填充空间6内。并且自与气体填充空间6的气体放出用小孔9连通的细管10被送往筒状壳体外。
于是,如图10所示,氢气被积存在饮料瓶P的上方而形成氢气积存空间H,并且通过塑料瓶内压逐渐增高使氢气溶解到饮用水中。并且,筒状壳体1上半部的浮筒功能使得气体填充空间6的气体放出用小孔9的孔的开口方向朝向上方。即,气体放出用小孔9在饮用水的水面上方的氢气积存空间H中开口。
这样,利用氢气生成反应从氢产生剂4连续生成的氢气使筒状壳体内压为高于塑料瓶内压的状态或相同压力状态,而且由于筒状壳体1上半部因浮筒功能而上浮,因此饮用水不会从气体放出用小孔9侵入到筒状壳体内。
接着,当氢反应结束后,晃动塑料瓶P使塑料瓶内的氢气积存空间H的氢气与饮用水混合,强制地使氢气溶解到饮用水。
但是,当氢气生成反应结束时,筒状壳体1内部的温度降低,并且晃动塑料瓶时抓握引起的瓶中内压的增高,会使筒状壳体内压低于塑料瓶内压,从而可能使得饮用水侵入筒状壳体1内部且金属离子自侵入路径溶出到饮用水中。
但是,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8和其他细管10相互发挥协同效应,起到使金属离子水不会溢出到上下侧壳体2、3外侧的单向阀功能。
即,由于细管10和细管8在气体填充空间6中起到水逆流防止功能和气体排出功能,因此能够阻断侵入水、金属离子水流出至饮用水中。
此外,在使用氢气产生装置A之后,将筒状壳体1分解成上侧壳体2和下侧壳体3并去除下侧壳体3的使用完毕的氢产生剂4,然后将附着在用于形成气体存储空间5的上侧壳体2和下侧壳体3的各内周壁、下侧壳体3的收容部11内周壁等的饮用水、金属离子水洗净。
进而,由于能够将上侧壳体2分解成盖体22和上侧壳体本体21,因此能够洗净滞留在上侧壳体2的气体填充空间6中的饮用水、金属离子水,从而能够使用新的其他氢产生剂4卫生地反复使用氢气产生装置A。
这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氢气产生装置,在下侧壳体内产生的氢气被存储在气体存储空间而使内压增高,由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送气并填充到气体填充空间,然后放出到壳体外。因此,即使将筒状壳体放入塑料瓶中,饮用水、金属离子水也不会经由各细管逆流到上下侧壳体内。同时氢气能够经由各细管自上下侧壳体外放出到塑料瓶内并溶解到饮用水,从而生成氢水。
并且,由于下侧壳体的周壁为套筒结构,氢产生剂的反应热不会被饮用水吸热而冷却。因此,会促进氢产生剂的氢气生成反应,在较短时间生成大量氢气,能够在短时间生成氢水。
即,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氢气产生装置,其通过构成以上下侧壳体为主体的氢产生单元,不仅能够迅速地产生氢气,而且能够起到使金属离子不会溶解到饮用水的单向阀功能。
最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为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的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当然可以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3)

1.一种氢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放入塑料瓶内的密闭状的筒状壳体内,构成用于放入氢产生剂的氢气产生空间,并且
在氢气产生空间的端部形成与氢气产生空间隔断的气体填充空间,
在位于气体填充空间的端的壁部设置有气体放出用小孔,
氢气产生空间与气体填充空间由具有使气体通过而不使水通过的单向阀功能的细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筒状壳体包括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
下侧壳体内为氢气产生室,并设置在位于气体填充空间的上侧壳体的端的壁部,
具有单向阀功能的细管位于下侧壳体与气体填充空间之间,
在气体放出用小孔上连通有细管,气体放出用小孔的开口部与气体填充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氢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段壳体,其为用于放入塑料瓶内的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
氢产生剂,其收纳在下侧壳体中以便润湿而产生氢;
气体存储空间,其形成在上侧壳体中以便存储由下侧壳体中的氢产生剂产生的氢;
气体填充空间,其以与气体存储空间隔开的状态形成在上侧壳体的头部;
气体连通用小孔,其设置在作为气体存储空间的上侧壳体的头部壁面以便连通气体存储空间和气体填充空间;
气体放出用小孔,其设置在上侧壳体头部的周壁以与气体填充空间连通;
止回细管,其以与气体连通用小孔连通连设的状态在气体填充空间内开口;
细管,其以与气体放出用小孔连通连设的状态在气体填充空间内开口配置。
CN201710974384.0A 2017-06-09 2017-10-19 氢气产生装置 Pending CN1090195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4642 2017-06-09
JP2017114642A JP7054500B2 (ja) 2017-06-09 2017-06-09 水素ガス発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9509A true CN109019509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3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74384.0A Pending CN109019509A (zh) 2017-06-09 2017-10-19 氢气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54500B2 (zh)
KR (1) KR20180134729A (zh)
CN (1) CN1090195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3993B2 (ja) * 2018-03-19 2022-07-01 J.E.A株式会社 水素ガス発生装置および水素水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3152B2 (ja) 2002-11-25 2007-09-12 有限会社善玉倶楽部 高水素濃度水製造用構造物
JP4363631B2 (ja) * 2003-05-27 2009-11-11 株式会社 エピア 味覚改良剤を備えたボトル
WO2010128362A1 (en) 2009-05-07 2010-11-11 Hitoshi Sugawara A torpedo-shaped container and wing attachment for hydrogen-generating mineral sticks
JP4950352B1 (ja) 2011-07-15 2012-06-13 ミズ株式会社 生体適用液への選択的水素添加器具
WO2015029099A1 (ja) 2013-08-26 2015-03-05 Minakawa Hiroaki 携帯用の水素水生成用ポット
SG11201608471PA (en) 2014-04-11 2016-11-29 Ecomo Internat Co Ltd Hydrogen generation unit
JP5777791B1 (ja) 2014-12-11 2015-09-09 富士産業株式会社 水素水製造器具
WO2017061056A1 (ja) 2015-10-09 2017-04-13 エコモ・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水素発生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34729A (ko) 2018-12-19
JP7054500B2 (ja) 2022-04-14
JP2018202378A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1218B1 (ja) 水素発生ユニット
US10287163B2 (en) Hydrogen generation container with air-permeable and water-impermeable films
JP5888634B2 (ja) 水素発生ユニット
JP4652479B1 (ja) 生体適用液への選択的水素添加器具
TWI622537B (zh) Pouch container containing drinks and its exterior sheet
JP2004243151A (ja) 水素溶存水製造具
KR101748791B1 (ko) 수소함유수 제조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텀블러
WO2019130598A1 (ja) 水素ガス発生体
KR101972810B1 (ko) 첨가물 수납공간이 구비된 텀블러
CN109019509A (zh) 氢气产生装置
KR200478086Y1 (ko) 물병
WO2015156415A1 (ja) 水素発生ユニット
KR100911118B1 (ko) 휴대용 알칼리 환원수 생성기
KR100716469B1 (ko) 온수 역류방지 기능을 가지는 냉온수기
JP6648879B2 (ja) 水素発生ユニット
JP6523141B2 (ja) 酸性液の中和処理器
CN102264646A (zh) 净水滤筒和净水器
WO2021065121A1 (ja) 水素発生具、及び、蓋
JP5899392B1 (ja) 水素水生成装置
WO2019181670A1 (ja) 水素ガス発生装置
JP6786094B2 (ja) 水素発生ユニット
KR20130011298A (ko) 압력기체를 이용한 이종물질 수용장치
JP6786093B2 (ja) 水素発生ユニット
KR20040032143A (ko) 복수의 저장공간을 갖는 뚜껑 및 그 구조
JP2005177544A (ja) 液質改善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