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5623A - 安全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5623A
CN108995623A CN201810410605.6A CN201810410605A CN108995623A CN 108995623 A CN108995623 A CN 108995623A CN 201810410605 A CN201810410605 A CN 201810410605A CN 108995623 A CN108995623 A CN 108995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ring
seat
vehicle
passenger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106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5623B (zh
Inventor
今中成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95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5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5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5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2/03Means for presenting the belt or part thereof to the wearer, e.g. foot-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2/023Three-point seat belt systems comprising two side lower and one side upper anch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 B60R2022/021Means for holding the tongue or buck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r easy access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06Anchoring devices for buck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控制装置,具有:安全带,其具备卡合部,并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客进行约束;检测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并对乘客的落座进行检测;扣环,其以能够上升及下降或者向前方及后方进行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扣环移动部,其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环的卡合位置上升及下降或者向前方及后方移动;控制部,其以在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乘客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使所述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的方式,实施使所述扣环移动部动作的控制。

Description

安全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5-4446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扣环装置,所述扣环装置对乘客的落座进行检测而使扣环向上方移动,并在安全带的佩戴完成之后使扣环下降。
在依据乘客向车辆用座椅的落座的检测时刻而使扣环上升的结构中,一旦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客立刻朝向旁边的座位移动身体等的情况下,存在上升的扣环与乘客相接触的可能性。如此,在扣环进行移动的结构中,在对扣环限制乘客的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之后的动作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方面仍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获得如下的安全带控制装置,即,在扣环进行移动的结构中,能够对扣环限制乘客的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之后的动作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具有:安全带,其具备卡合部,并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客进行约束;检测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并对乘客的落座进行检测;扣环,其以能够上升及下降或者向前方及后方进行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扣环移动部,其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环的卡合位置上升及下降或者向前方及后方移动;控制部,其以在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乘客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使所述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的方式,实施使所述扣环移动部动作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在从由检测部检测出乘客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控制部以使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的方式而使扣环移动部动作。换言之,在从由检测部检测出乘客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设定时间之前,扣环不会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因此,即便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客立刻朝向旁边的座位移动身体,扣环与乘客也不易发生接触。由此,在扣环进行移动的结构中,能够对扣环限制乘客的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之后的动作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为,设置有拉出检测部,所述拉出检测部对所述安全带被拉出设定量以上的情况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将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乘客的落座的时间点起至由所述拉出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安全带被拉出所述设定量以上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设为所述设定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控制部实施从由拉出检测部检测出安全带被拉出设定量以上的时间点起使扣环上升的控制。换言之,在由拉出检测部检测出安全带被拉出设定量以上的情况之前,控制部不会使扣环上升。由此,由于在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乘客未实施安全带的佩戴动作而进行了座位移动的情况下,扣环不会上升,因此能够对乘客与扣环相接触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中,设置有点火开关,所述点火开关对使车辆工作的工作位置与使该车辆停止的停止位置进行切换,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点火开关从所述工作位置切换为所述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的方式,实施使所述扣环移动部动作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在卡合部与扣环处于卡合状态且点火开关的位置从工作位置切换为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使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也就是说,控制部在车辆的运转被停止时,使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由此,乘客在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了的状态下解除卡合部与扣环的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运转停止后的卡合部与扣环的卡合。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的所述车辆用座椅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席上。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在点火开关被操作的驾驶席中,扣环在运转停止时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由此,在点火开关被切换为停止位置时,驾驶席的乘客易于识别到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因此能够对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的过程中的扣环与乘客的接触进行抑制。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在扣环进行移动的结构中,能够对扣环限制乘客的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之后的动作的情况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基于如下的各图而对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其中:
图1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控制装置的车辆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控制部以及与控制部连接的构成的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扣环处于下降位置时的扣环及扣环移动部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扣环处于上升位置时的扣环及扣环移动部的说明图。
图5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扣环与舌板的非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5B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扣环与舌板的卡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落座传感器、扣环开关以及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扣环位置的时序图。
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控制装置中的扣环的移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使舌板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扣环卡合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落座传感器、拉出量传感器、扣环开关以及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扣环位置的时序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控制装置中的扣环的移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点火开关、扣环开关以及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扣环位置的时序图。
图12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控制装置中的扣环的移动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扣环与舌板的卡合解除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的一部分。另外,各附图中所适当表示的箭头标记FR表示车辆前方(前进方向),箭头标记UP表示车辆上方,箭头标记OUT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未进行特别记载,则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朝向前进方向的情况下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
车辆10具有供乘客P落座的车辆用座椅12。车辆用座椅12作为一个示例而被设置于驾驶席14处。在驾驶席14的前方设置有仪表盘16、转向盘18、后文所述的点火开关34等。此外,在车辆10中应用了安全带控制装置20。
〔主要部分结构〕
接下来,对安全带控制装置20进行说明。
作为一个示例,安全带控制装置20具有安全带22、作为检测部的一个示例的落座传感器24、扣环26、扣环移动部28、控制部30、作为拉出检测部的一个示例的拉出量传感器32以及点火开关34。
<安全带>
安全带2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与被固定在车辆10的B柱36的下端部处的牵引器38的未图示的卷轴卡止。安全带2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被绕挂于安装在B柱36的上部处的肩式锚定器42上。安全带2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在B柱36的下端部附近与固定在车辆10的地板或者座椅上的未图示的锚定器部件卡止。
安全带22具备作为卡合部的一个示例的舌板44。舌板44在安全带2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处且在肩式锚定器42与未图示的锚定器部件之间,以能够相对于安全带22而滑动的方式被设置。此外,在舌板44上形成有卡合孔44A(参照图5A)。而且,舌板44与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车辆10的中央侧)的扣环26卡合。由此,在舌板44与扣环26卡合的状态下,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乘客P通过安全带22而被约束在车辆用座椅12上。
另外,安全带22被划分为腰带部22A和肩带部22B。腰带部22A是指,安全带22中的从舌板44起经过乘客P的腰部之前的部分。肩带部22B是指,安全带22中的从舌板44起经过乘客P的上身之前且经由肩式锚定器42而向牵引器38延伸的部分。
<落座传感器>
落座传感器24被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2上,并且作为一个示例,成为基于所作用的载荷而对乘客P的落座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结构。此外,落座传感器24与后文所述的控制部30电连接,并且被设为在乘客P落座的情况下向控制部30输出开启(ON)信号,而在乘客P未落座的情况下向控制部30输出关闭(OFF)信号的结构。
<扣环>
图5A及图5B所示的扣环26被形成为中空的扁平的箱状,并被配置在车辆用座椅12(参照图1)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成为乘客P的腰的附近的位置)。在扣环26上形成有供舌板44插入的插入孔27。此外,扣环26具有与被插入于插入孔27中的舌板44的卡合孔44A的缘部卡合的结构。在扣环26上,设置有将与舌板44的卡合解除的解除按钮46。如此,舌板44在安全带22的佩戴时被插入于插入孔27中并卡合。在将安全带22摘下时,通过对解除按钮46进行操作,从而将扣环26与舌板44的卡合解除。
在扣环26的内部设置有扣环开关52(参照图2)。扣环开关52根据舌板44与扣环26内部的卡合结构的卡合而成为开启(ON)状态,并在卡合被解除时成为关闭(OFF)状态。此外,扣环开关52与后文所述的控制部30(参照图1)电连接,并被设为在开启状态下向控制部30输出开启信号,而在关闭状态下向控制部30输出关闭信号的结构。
<扣环移动部>
作为一个示例,图3所示的扣环移动部28具有对扣环26进行驱动的驱动部54、被安装在驱动部54上且将扣环26向一个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部56A、56B。另外,在图3及图4中,扣环移动部28以将罩部件拆下的状态而被示出。
(驱动部)
作为一个示例,驱动部54被构成为包括壳体54A、电动机54B、旋转轴54C、引导轴54D、可动部件54E和连结件54F。壳体54A被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箱状。此外,在壳体54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处,形成有朝向车辆前方侧弯曲的弯曲部54G。在弯曲部54G中,连结件54F的向一个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以便后文所述的连结件54F的移动方向成为一个方向(引导方向)。
电动机54B与后文所述的控制部30(参照图1)电连接,并且其旋转及停止通过控制部30而被控制。旋转轴54C以中心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而从电动机54B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延伸。在旋转轴54C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阴螺纹。引导轴54D以与旋转轴54C大致平行的方式被配置,并从电动机54B侧延伸至弯曲部54G侧。
在可动部件54E中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贯穿的未图示的贯穿孔。在该贯穿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旋转轴54C的阴螺纹卡合的阳螺纹。作为一个示例,连结件54F由金属制的线材构成。连结件54F的轴向上的一端部被固定在可动部件54E上。连结件54F的轴向上的另一端部被固定在扣环26的下端部上。
(引导部)
作为一个示例,引导部56A、56B被形成为四角筒状。引导部56A的大小被设为可在内部收纳引导部56B的大小。此外,作为一个示例,引导部56A利用小螺钉等安装构件而被安装在扣环26上,引导部56B利用小螺钉等安装构件而被安装在驱动部54上。另外,引导部56B以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相对于下端部而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的方式被倾斜配置。由此,在连结件54F发生了移动的情况下,扣环26沿着引导部56B的倾斜方向而被引导。
在此,如图4所示,通过电动机54B进行正向旋转,从而旋转轴54C的阴螺纹进行正旋转而使可动部件54E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直线移动,并且连结件54F使扣环26上升(伸展)。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通过电动机54B进行反向旋转,从而旋转轴54C的阴螺纹进行反向旋转而使可动部件54E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直线移动,并且连结件54F使扣环26下降(收回)。如此,扣环移动部28使舌板44与扣环26相卡合的部分的中心位置即卡合位置上升及下降(伸展及收回)。
<控制部>
图2所示的控制部30被构成为包括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31。ECU31由具有CPU31A、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31B、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31C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O)31D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在ROM31C中存储有用于使扣环26上升(伸展)或者下降(收回)的程序、在落座传感器24中检测出乘客P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的设定时间等。在ECU31中,根据被存储于ROM31C中的程序,而对扣环26的上升或者下降进行控制。另外,在I/O31D上连接有点火开关34、扣环开关52、落座传感器24、拉出量传感器32。此外,在控制部30中设置有用于对时间进行测量的未图示的计时器。
控制部30实施如下的控制,即,在从落座传感器24检测出乘客P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以使扣环26上升的方式而使电动机54B工作。
在图6中,作为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0实施的控制的一个示例,示出了关于落座传感器24的开启/关闭、扣环开关52的开启/关闭、电动机54B的正转、停止、反转以及扣环26的上升位置/下降位置的时序图。另外,时间点t的数越大,意味着从时间点t1起经过的时间越长。
在时间点t1处,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在从时间点t1起经过了时间T1的时间点t2处,电动机54B开始进行正转且扣环26开始上升。在时间点t3处,由于扣环26上升至预定的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正转被停止。当在时间点t4处扣环开关52成为开启状态时,电动机54B开始进行反转且扣环26开始下降。在时间点t5处,由于扣环26下降至初始的高度(基准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反转被停止。
在时间点t6处,扣环开关52成为关闭状态。这意味着例如在车辆10的自动驾驶过程中乘客P解除了舌板44与扣环26的卡合的情况。在时间点t7处,落座传感器24成为关闭。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过程中乘客P起身的状态。
在时间点t8处,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在从时间点t8起经过了时间T1的时间点t9处,电动机54B开始进行正转且扣环26开始上升。在时间点t10处,由于扣环26上升至预定的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正转被停止。当在时间点t11处扣环开关52成为开启状态时,电动机54B开始反转且扣环26开始下降。在时间点t12处,由于扣环26下降至初始的高度(基准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反转被停止。之后,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扣环开关52在车辆10已停止的状态下被设为关闭,并且因乘客P离开车辆用座椅12从而落座传感器24成为关闭状态。
(关于设定时间)
所述的时间T1为,以成为作为基准的设定时间以上的时间的方式而在控制部30中被预先设定的时间。“设定时间”是指,作为从乘客P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时间点起至至少握住舌板44或者安全带22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而被预先设定的时间。因此,在“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时间点”中,不包括乘客P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时间点、以及未握住舌板44或者安全带22的时间点。
<拉出量传感器>
在图1所示的拉出量传感器32中,由落座传感器24检测出乘客P之前的时间点处的安全带22的拉出量被设为零。而且,拉出量传感器32被构成为,通过在由落座传感器24检测出乘客P之后的时间点处对牵引器38的未图示的卷轴的旋转量进行检测,从而对安全带22的拉出量进行检测。如此,拉出量传感器32对安全带22被拉出设定量以上的情况进行检测。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实施基于由拉出量传感器32所检测出的拉出量的控制。
<点火开关>
点火开关34被设为使车辆10的未图示的发动机启动或停止的结构。具体而言,通过向点火开关34插入未图示的钥匙,并使该钥匙旋转预定角度,从而使发动机启动。此外,通过使钥匙向与发动机启动时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发动机停止。将使发动机启动(使车辆10工作)时的点火开关34的位置称为工作位置。此外,将使发动机停止(使车辆10停止)时的点火开关34的位置称为停止位置。点火开关34在工作位置处成为开启(ON)状态,而在停止位置处成为关闭(OFF)状态。也就是说,在点火开关34中,对工作位置与停止位置进行切换。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利用图7的流程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关于车辆10中的各个部分以及各个部件,则参照图1至图5B。
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2中,控制部30对落座传感器24是否成为开启状态进行判断。在落座传感器24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直至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为止而反复进行判断。在落座传感器24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14转移。
在步骤S14中,控制部30对从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起的经过时间是否成为设定时间以上进行判断。在经过时间短于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直至经过时间成为设定时间以上为止而反复进行判断。在经过时间成为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向步骤S16转移。
在步骤S16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正转从而使扣环26上升。另外,控制部30在电动机54B的旋转量成为已设定的旋转量的时间点(扣环26上升至已设定的高度的时间点)处使电动机54B的旋转停止。并且,向步骤S18转移。
在步骤S18中,控制部30对扣环开关52是否成为开启状态进行判断。在扣环开关52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20转移。在扣环开关52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22转移。
在步骤S20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反转从而使扣环26下降。另外,控制部30在电动机54B的旋转量成为已设定的旋转量的时间点(扣环26下降至已设定的高度的时间点)处使电动机54B的旋转停止。并且,结束程序。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30对落座传感器24是否成为关闭状态进行判断。在落座传感器24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24转移。在步骤S24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反转从而使扣环26下降,并向步骤S12转移。在落座传感器24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18转移。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在从由落座传感器24检测出乘客P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控制部30以使扣环26上升的方式而使扣环移动部28动作。换言之,在从由落座传感器24检测出乘客P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设定时间之前,扣环26不会上升。因此,即便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乘客P立刻朝向旁边的座位移动身体,扣环26与乘客P也不易发生接触。由此,在扣环26进行移动的结构中,能够对扣环26限制乘客P的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之后的动作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如图8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在使舌板44与扣环26卡合时,扣环26相对于下降位置(基准位置)而上升。因此,乘客P无需使上身前倾等来确认扣环26的位置(无需寻找扣环26),因此能够简单地使舌板44与扣环26卡合。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进行说明。另外,在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部件及部位上标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合,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关于车辆10的各个部件及各个部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则参照图1至图5B。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在控制部30中,作为关于安全带22的拉出量的设定量的一个示例而设定有100mm。而且,在控制部30中,从由落座传感器24检测出乘客P的落座的时间点起至由拉出量传感器32检测出安全带22被拉出设定量(100mm)以上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作为设定时间而被设定。换言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被构成为,从由拉出量传感器32检测出安全带22被拉出设定量以上(成为开启状态)的时间点起,扣环26进行上升(伸展)。
在图9中,作为由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0实施的控制的一个示例而示出了时序图。在该时序图中,示出了落座传感器24的开启/关闭、拉出量传感器32的开启、关闭、扣环开关52的开启/关闭、电动机54B的正转、停止、反转及扣环26的上升位置/下降位置。另外,时间点t的数越大,意味着从时间点t1起经过的时间越长。此外,虽然关于各个时间点而从时间点t1起开始进行说明,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个时间点不同。
在时间点t1处,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在从时间点t1起经过了时间T2的时间点t2处,由拉出量传感器32检测出所述的设定量而成为开启状态,并且电动机54B开始进行正转且扣环26开始上升(伸展)。在时间点t3处,由于扣环26上升至预定的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正转被停止。当在时间点t4处扣环开关52成为开启状态时,电动机54B开始进行反转且扣环26开始下降(收回)。在时间点t5处,由于扣环26下降至初始的高度(基准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反转被停止。
时间点t6处,扣环开关52成为关闭状态。这意味着例如在车辆10的自动驾驶过程中乘客P解除了舌板44与扣环26的卡合的情况。在时间点t7处,安全带22的拉出量短于设定量的情况被检测出。也就是说,拉出量传感器32成为关闭状态。在时间点t8处,落座传感器24成为关闭状态。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过程中乘客P起身的状态。之后,从乘客P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起的控制反复进行从时间点t1起至时间点t8为止的控制模式。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利用图10的流程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关于车辆10中的各个部分以及各个部件,则参照图1至图5B。
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0中,控制部30对落座传感器24是否成为开启状态进行判断。在落座传感器24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直至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为止而反复进行判断。在落座传感器24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32转移。
在步骤S32中,控制部30对拉出量传感器32是否成为开启状态进行判断。在引出量传感器32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从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起的经过时间短于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直至拉出量传感器32成为开启状态为止而反复进行判断。在拉出量传感器32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34转移。
在步骤S34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正转从而使扣环26上升。另外,控制部30在电动机54B的旋转量成为已设定的旋转量的时间点处使电动机54B的旋转停止。并且,向步骤S36转移。
在步骤S36中,控制部30对扣环开关52是否成为开启状态进行判断。在扣环开关52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38转移。在扣环开关52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40转移。
在步骤S38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反转从而使扣环26下降。另外,控制部30在电动机54B的旋转量成为已设定的旋转量的时间点处使电动机54B的旋转停止。并且,结束程序。
在步骤S40中,控制部30对落座传感器24是否成为关闭状态进行判断。在落座传感器24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42转移。在落座传感器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36转移。在步骤S42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反转从而使扣环26下降,并向步骤S30转移。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从由拉出量传感器32检测出安全带22被拉出设定量以上的时间点起,控制部30实施使扣环26上升的控制。换言之,在由拉出量传感器32检测出安全带22被拉出设定量以上的情况之前,使扣环26不会上升。由此,由于在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乘客P未实施安全带22的佩戴动作而进行了座位移动的情况下,扣环26不会上升,因此能够对乘客P与扣环26相接触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在使舌板44与扣环26卡合时,扣环26相对于下降位置(基准位置)而上升。因此,乘客P无需使上身前倾来确认扣环26的位置(无需寻找扣环26),因此能够简单地使舌板44与扣环26卡合。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进行说明。另外,在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部件及部位上标注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合,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关于车辆10的各个部件及各个部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则参照图1至图5B。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被设为如下的结构,即,在点火开关34从所述的工作位置切换为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30以使扣环26上升(伸展)的方式而实施使扣环移动部28动作的控制。也就是说,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为车辆10的开始运转以及运转过程中的扣环26的控制而言,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成为车辆10的运转停止时的扣环26的控制。
在图11中,作为由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0实施的控制的一个示例而示出了时序图。在该时序图中,示出了点火开关34的开启/关闭、扣环开关52的开启/关闭、电动机54B的正转、停止、反转及扣环26的上升位置/下降位置。另外,时间点t的数越大,意味着从时间点t1起经过的时间越长。此外,虽然关于各个时间点而从时间点t1起开始进行说明,但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各个时间点不同。
时间点t1表示车辆10的运转过程中的时间点。在时间点t1处,点火开关34为开启状态,扣环开关52为开启状态,电动机54B为停止状态,并且扣环26处于下降位置(作为基准高度的位置)。在时间点t2处,点火开关34成为关闭状态,并且电动机54B开始进行正转且扣环26开始上升。在时间点t3处,由于扣环26上升至预定的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正转被停止。当在时间点t4处扣环开关52成为关闭状态时,电动机54B开始进行反转且扣环26开始下降(收回)。在时间点t5处,由于扣环26下降至初始的高度(基准高度),因此电动机54B的反转被停止。
〔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利用图12的流程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关于车辆10中的各个部分以及各个部件,则参照图1至图5B。
在图12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50中,控制部30对点火开关34是否成为开启状态进行判断。在点火开关34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直至点火开关34成为开启状态为止而反复进行判断。在点火开关34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作为车辆10处于运转状态,而向步骤S52转移。
在步骤S52中,控制部30对点火开关34是否成为关闭状态进行判断。在点火开关34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53转移。在点火开关34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直至点火开关34成为关闭状态为止而反复进行判断。
在步骤S53中,对扣环开关52是否成为开启状态进行判断。在扣环开关52成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54转移。在扣环开关52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结束程序。
在步骤S54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正转从而使扣环26上升。另外,控制部30在电动机54B的旋转量成为已设定的旋转量的时间点处使电动机54B的旋转停止。并且,向步骤S56转移。
在步骤S56中,控制部30对扣环开关52是否成为关闭状态进行判断。在扣环开关52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58转移。在扣环开关52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直至扣环开关52成为关闭状态为止而反复进行判断。
在步骤S58中,控制部30使电动机54B反转从而使扣环26下降。另外,控制部30在电动机54B的旋转量成为已设定的旋转量的时间点处使电动机54B的旋转停止。并且,结束程序。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在舌板44与扣环26处于卡合状态且点火开关34的位置从工作位置切换为停止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30使扣环26上升。也就是说,控制部30在车辆10的运转被停止时,使扣环26上升。由此,如图13所示,乘客P在扣环26已上升的状态下解除舌板44与扣环26的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运转停止后的舌板44与扣环26的卡合。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在点火开关34被操作的驾驶席14中,扣环26在运转停止时上升。由此,驾驶席14的乘客P在点火开关34被切换为停止位置时易于识别扣环26的上升,因此能够对上升过程中的扣环26与乘客P的接触进行抑制。
(改变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也可以不设置拉出量传感器32。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点火开关34被切换为停止位置且车辆10的运转被停止时,使扣环26上升。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使扣环26上升之后且落座传感器24成为开启状态的期间内,不使扣环26下降而使其保持在上升位置。
落座传感器24并不限于基于所作用的载荷而对乘客P的落座的有无进行检测的结构,也可以由对从人体放射出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来构成。
扣环移动部28并不限于使扣环26沿着倾斜方向而上升、下降的结构,也可以采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上升、下降的结构。此外,扣环移动部28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进行观察时,使扣环26向靠近乘客P的一侧移动的结构、或者使扣环26向相对于乘客P而远离的一侧移动的结构。另外,扣环移动部28也可以采用使扣环26向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结构。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安全带控制装置20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将扣环26的上升置换为向车辆10的前方的移动,且将扣环26的下降置换为向车辆10的后方的移动的结构。扣环26的倾斜方向上的上升及下降包括扣环26的向前方及后方的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扣环26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意味着扣环26被伸展。此外,扣环26下降或者向后方移动意味着扣环26被收回。收回并不限于被收纳在中空的部件的内侧,也包括保持露出的状态而被配置在作为基准的位置处(返回)。
拉出量传感器32并不限于通过对牵引器38的未图示的卷轴的旋转量进行检测从而对安全带22的拉出量进行检测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安全带的预定位置处安装对光进行反射的密封件,并且通过利用具备发光部及受光部的光检测部而对该密封件的通过进行检测,从而对拉出量成为设定量以上的情况进行检测。
扣环26并不限于向作为基准的下降位置和上升位置移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移动至相对于作为基准的下降位置而成为下侧的引入位置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将防碰撞安全系统的传感器连接于控制部30上,并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而在即将碰撞之前利用扣环移动部28而将扣环26引入至引入位置处,从而提高了乘客P的腰部的约束力,由此碰撞时的乘客P的姿态较为稳定。另外,作为防碰撞安全系统的传感器,例如使用障碍物辨别传感器、自动制动器、紧急制动器、横向滑动传感器等。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及改变例所涉及的安全带控制装置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改变例进行适当组合来使用,并且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4)

1.一种安全带控制装置,具有:
安全带,其具备卡合部,并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客进行约束;
检测部,其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并对乘客的落座进行检测;
扣环,其以能够上升及下降或者向前方及后方进行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并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扣环移动部,其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扣环的卡合位置上升及下降或者向前方及后方移动;
控制部,其以在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乘客的落座的时间点起经过了设定时间之后使所述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的方式,实施使所述扣环移动部动作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控制装置,其中,
设置有拉出检测部,所述拉出检测部对所述安全带被拉出设定量以上的情况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将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乘客的落座的时间点起至由所述拉出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安全带被拉出所述设定量以上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设为所述设定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控制装置,其中,
设置有点火开关,所述点火开关对使车辆工作的工作位置与使该车辆停止的停止位置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点火开关从所述工作位置切换为所述停止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扣环上升或者向前方移动的方式,实施使所述扣环移动部动作的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用座椅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驾驶席上。
CN201810410605.6A 2017-06-06 2018-05-02 安全带控制装置 Active CN108995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1888 2017-06-06
JP2017111888A JP6791023B2 (ja) 2017-06-06 2017-06-06 シートベルト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5623A true CN108995623A (zh) 2018-12-14
CN108995623B CN108995623B (zh) 2022-03-11

Family

ID=64279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10605.6A Active CN108995623B (zh) 2017-06-06 2018-05-02 安全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45893A1 (zh)
JP (1) JP6791023B2 (zh)
CN (1) CN108995623B (zh)
DE (1) DE102018112944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3021A (zh) * 2021-06-29 2021-09-07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带扣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7641B2 (ja) * 2018-03-20 2021-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7314821B2 (ja) * 2020-02-05 2023-07-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8144A (ja) * 1986-04-07 1987-10-19 Takata Kk シ−トベルト装置
JPH02108641U (zh) * 1989-02-18 1990-08-29
KR20010004476A (ko) * 1999-06-29 2001-01-15 정주호 자동차의 시트벨트 버클위치 조정장치 및 방법
US20030075914A1 (en) * 2000-08-04 2003-04-2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 belt buckle and tongue presenter system
US20050206150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buckle
US6969088B2 (en) * 2003-04-29 2005-11-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at belt buckle presen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for
US20070096450A1 (en) * 2005-11-03 2007-05-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strain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1817333A (zh) * 2009-01-13 2010-09-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基于活性材料的安全带卡扣呈现器
JP2012020640A (ja) * 2010-07-14 2012-02-02 Asmo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の制御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3370234A (zh) * 2011-02-18 2013-10-23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带定位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安全带定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9360C1 (zh) * 1989-03-22 1990-09-20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WO2002009984A1 (en) * 2000-08-01 2002-02-07 Takata Seat Belts, Inc. Method of and an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a seat belt buckle
JP2005335704A (ja) * 2004-03-18 2005-12-08 Takata Corp バックル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20060231317A1 (en) * 2004-03-18 2006-10-19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buckle
JP2006219108A (ja) * 2005-01-11 2006-08-24 Takata Corp バックル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6131090A (ja) * 2004-11-05 2006-05-25 Takata Corp タング取出し補助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679125B2 (ja) * 2004-12-06 2011-04-2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7030528A (ja) * 2005-02-16 2007-02-08 Takata Corp タング取出し補助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173229B2 (ja) * 2007-04-02 2013-04-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着用システム、シートベルト着用促進方法
DE102007062590B3 (de) * 2007-12-22 2009-05-20 Daimler Ag Gurtanbietevorrichtung und Dreipunkt-Automatikgurt mit Gurtanbietevorrichtung
JP2009255832A (ja) * 2008-04-18 2009-11-05 Toyota Motor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EP2578456B1 (en) * 2010-06-03 2014-05-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6019607B2 (ja) * 2012-02-15 2016-11-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乗員判定装置およびシート乗員判定方法
JP5576453B2 (ja) * 2012-10-16 2014-08-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927159B2 (ja) 2013-08-27 2016-05-2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バックル装置
US10449926B2 (en) * 2014-08-06 2019-10-22 Ts Tech Co., Ltd. Seatbelt assist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JP6493915B2 (ja) * 2015-04-17 2019-04-0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270939B1 (ja) * 2016-08-29 2018-01-3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移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8144A (ja) * 1986-04-07 1987-10-19 Takata Kk シ−トベルト装置
JPH02108641U (zh) * 1989-02-18 1990-08-29
KR20010004476A (ko) * 1999-06-29 2001-01-15 정주호 자동차의 시트벨트 버클위치 조정장치 및 방법
US20030075914A1 (en) * 2000-08-04 2003-04-2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 belt buckle and tongue presenter system
US6969088B2 (en) * 2003-04-29 2005-11-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at belt buckle presen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for
US20050206150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buckle
US20070096450A1 (en) * 2005-11-03 2007-05-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strain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1817333A (zh) * 2009-01-13 2010-09-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基于活性材料的安全带卡扣呈现器
JP2012020640A (ja) * 2010-07-14 2012-02-02 Asmo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の制御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着補助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3370234A (zh) * 2011-02-18 2013-10-23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带定位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安全带定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3021A (zh) * 2021-06-29 2021-09-07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带扣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1023B2 (ja) 2020-11-25
CN108995623B (zh) 2022-03-11
US20180345893A1 (en) 2018-12-06
DE102018112944B4 (de) 2023-11-09
DE102018112944A1 (de) 2018-12-06
JP2018203116A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95623A (zh) 安全带控制装置
JPH0218134A (ja) 受動式安全装置の動作開始装置
CN106364448B (zh) 带扣装置
US7828105B2 (en) Seatbelt device for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6023166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belt retractor, and an electric belt retractor
JPH04278858A (ja) 自動車の膝保護装置
US10207674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a safety belt and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a safety belt
CN110040105A (zh) 安全带卷收器总成
JP2007314058A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102713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3602226B (zh) 基于儿童识别的车辆控制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JP5567391B2 (ja) 可動バックル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7813785B (zh) 用于使用主动的拉回系统的方法
JP4990949B2 (ja) シートベルト故障診断装置
EP2199160A1 (en) Seatbelt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07238030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6150727B (zh) 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JP3207515U (ja) 車両における居眠り検出装置
JP6973108B2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制御装置及びプリテンショナ制御方法
US8348306B2 (en) Vehicle restraint system
CN103370234A (zh) 用于安全带定位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安全带定位装置
US6128562A (en) Control unit actuating a triggering device for a seat belt pretensioner in a vehicle
JP5836674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9255832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172821B2 (ja) 電動巻き取り補助機構を備える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用の電動巻き取り補助機構を制御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