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7244B - 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 Google Patents

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7244B
CN108987244B CN201810183922.9A CN201810183922A CN108987244B CN 108987244 B CN108987244 B CN 108987244B CN 201810183922 A CN201810183922 A CN 201810183922A CN 108987244 B CN108987244 B CN 108987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core material
heat treatment
coating layer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39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7244A (zh
Inventor
山本修三
平家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87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7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7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7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6Seals between parts of vessels; Seals for leading-in conductors; Leading-in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45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7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discharge 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8Manufacture of leading-in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90Leading-in arrangements; se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且能够抑制引线的弯折部分张开的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实施方式的引线包括:芯材,呈线状,且包含铁与镍;以及包覆层,包含镍,且覆盖所述芯材的表面。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为6.0μm以下。

Description

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背景技术
已存在如下车辆用灯泡,其包括:玻壳(bulb),包含玻璃,且在端部设置有密封部;一对引线,一端设置于玻壳的内部,另一端从密封部露出;以及灯丝(filament),在玻壳的内部,保持于一对引线的端部。引线的端部弯折,以包夹灯丝的支脚(leg)的方式保持所述灯丝的支脚。
此处,对包含玻璃的玻壳的端部进行加热,对加热后的玻壳的端部与一对引线一起进行挤压,由此来形成密封部。因此,一对引线由具有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接近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一般来说,引线包括:芯材,包含Fe-Ni合金;包含铜的层,覆盖芯材;以及包含镍的层,覆盖包含铜的层。包括包含Fe-Ni合金的芯材的引线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此情况是指在将一对引线密封于玻壳的端部时,引线与密封部不完全密合而产生裂缝(leak)。
但是,包含Fe-Ni合金的芯材的热膨胀系数、包含铜的层的热膨胀系数及包含镍的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在使车辆用灯泡点亮时,引线的弯折部有可能会因灯丝所产生的热而张开,导致灯丝的支脚脱离引线,或引线与灯丝的支脚之间的电连接有可能会受到阻碍。
因此,已提出有如下引线,此引线接合了所述包括芯材、包含铜的层及包含镍的层的线材、与包含镍的线材。只要将包括芯材、包含铜的层及包含镍的层的线材密封于密封部,就能够抑制产生裂缝。另外,只要弯折包含镍的线材的端部而包夹灯丝的支脚,就能够抑制弯折部因灯丝所产生的热而张开的情况。
但是,这样,引线的结构变复杂,导致制造成本增大。
因此,希望开发一种具有简单结构且能够抑制引线的弯折部张开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45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具有简单结构且能够抑制引线的弯折部张开的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引线包括:芯材,呈线状且包含铁与镍;以及包覆层,包含镍,且覆盖所述芯材的表面。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为6.0μ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具有简单结构且能够抑制引线的弯折部张开的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以例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泡的示意局部剖视图。
图2是用以例示引线的弯折部的示意图。
图3是用以例示比较例的引线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用以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引线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用以例示来自引线的氢的释放量的曲线图。
符号的说明
1:车辆用灯泡
2:玻壳
3:密封部
3a:排气管
4:灯丝
4a:线圈
4b:支脚
5:固定部件
6、16:引线
6a、16a:芯材
6b、16b、16c:包覆层
6c:弯折部
A:未进行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引线6的情况
B: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引线6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例示实施方式。再者,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附上相同符号,并适当地省略详细说明。
图1是用以例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泡的示意局部剖视图。
图2是用以例示引线的弯折部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泡1能够使用于两轮车辆或四轮车辆(汽车)等车辆中所设置的刹车灯、方向指示灯或尾灯等。
另外,图1所例示的车辆用灯泡1是不包括灯口的楔形基座(wedge base)灯泡。
但是,车辆用灯泡1的用途或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已例示的用途或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泡1能够适用于在玻壳2的内部包括保持灯丝4的一对引线6的车辆用灯泡。
如图1所示,在车辆用灯泡1中设置有玻壳2、密封部3、灯丝4、固定部件5及引线6。
玻壳2成为一端呈半球状的筒状体。玻壳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已例示的形状,例如也能够设为A形、G形、PS形、R形、T形或这些形状的复合形状、或者包含板状体或碟状体等的平板形等。在玻壳2的另一端设置有密封部3。
另外,玻壳2由透光性材料形成。因此,玻壳2成为具有透光性的气密容器。
玻壳2例如能够由钠钙玻璃(soda lime glass)或碱玻璃、碱土类硅酸玻璃(也称为无铅玻璃等)等玻璃形成。
玻璃的物理特性例如是软化点为665℃,退火点为480℃,应变点为440℃,热传导率(100℃)为1.1(W/(m·K)),热膨胀系数(30℃~380℃)为5×10-6/℃以上(例如9.45×10-6/℃)。
在此情况下,玻壳2只要具有透光性即可。例如,玻壳2可以无色透明,也可以被着色。另外,也可以在玻壳2的表面或内表面设置着色膜、反射膜、散光膜、荧光体膜等覆膜、或凹凸。玻壳2也可以由包含散射材料或荧光体等的材料形成。
气密容器即玻壳2的内部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或封入有惰性气体。封入的惰性气体例如能够设为氙(Xe)、氪(Kr)、氩(Ar)、或者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另外,封入的惰性气体还能够包含氮(N2)等。
在封入惰性气体的情况下,玻壳2内部的压力能够为0.5MPa~3.0MPa左右。
只要封入惰性气体,就能够抑制灯丝4的蒸发,延长车辆用灯泡1的寿命。
密封部3具有长方体形状。
如上所述,密封部3对玻壳2的一个端部进行密封。例如,对玻壳2的端部进行加热,对加热后的玻壳2的端部与一对引线6一起进行挤压,由此,能够形成密封部3。在此情况下,密封部3也由玻璃形成。
在密封部3中设置有排气管3a,此排气管3a贯穿密封部3的内部,并与玻壳2的内部连通。排气管3a在对玻壳2的内部进行排气,或将惰性气体封入至玻壳2的内部时被使用。排气管3a的外气侧的端部被密封。
另外,能够在密封部3上设置凸状的钩部等,此凸状的钩部等在使车辆用灯泡1保持于车辆中所设置的灯具时被使用。
灯丝4包括线圈(coil)4a、与分别设置于线圈4a的两端的支脚4b。
通过卷绕线材来形成线圈4a。
支脚4b从线圈4a的端部呈直线状地延伸。
线圈4a与支脚4b形成为一体。灯丝4(线圈4a、支脚4b)例如能够由包含钨(W)作为主成分的线材形成。
固定部件5设置于玻壳2的内部。固定部件5保持着一对引线6。固定部件5例如能够由玻璃形成。例如,对包含加热后的玻璃的部件与一对引线6一起进行挤压,由此,能够形成固定部件5。在此情况下,玻壳2、密封部3及固定部件5也能够由相同材料形成。
引线6呈线状。引线6的剖面尺寸(直径尺寸)例如能够设为0.2mm以上且为0.76mm以下。
如图2所示,引线6的一端弯折,以包夹灯丝4的支脚4b的方式保持所述灯丝4的支脚4b。引线6的另一端从密封部3露出。引线6的从密封部3露出的部分成为用以与外部的电源等连接的端子。
此处,若引线6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密封部3的材料即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变大,则引线6与密封部3有可能不会完全密合而产生裂缝。
因此,引线6由具有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接近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
图3是用以例示比较例的引线的剖面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引线16包括芯材16a、包覆层16b及包覆层16c。
芯材16a呈线状。芯材16a的剖面形状例如为圆形。
芯材16a由具有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接近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芯材16a例如能够由包含铁(Fe)与镍(Ni)的合金形成。
包覆层16b覆盖芯材16a的表面。包覆层16b例如包含铜(Cu)。
包覆层16c覆盖包覆层16b的表面。包覆层16b例如包含镍。只要设置包含镍的包覆层16c,就能够抑制在将引线16密封于密封部3时,包含铜的包覆层16b氧化的情况。另外,若在将引线16密封于密封部3时,包覆层16c的表面氧化而产生氧化镍,则氧化镍会扩散至玻璃中,因此,能够使引线16与密封部3密合。
因此,只要使用引线16,就能够抑制引线16与密封部3不完全密合而产生裂缝的情况。
但是,因为芯材16a、包覆层16b及包覆层16c的材料不同,所以所述芯材16a、包覆层16b及包覆层16c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如上所述,引线16的一端弯折,以包夹灯丝4的支脚4b的方式保持所述灯丝4的支脚4b。因此,若芯材16a、包覆层16b及包覆层16c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则引线16的弯折部会因灯丝4所产生的热而张开,灯丝4的支脚4b有可能会脱离引线16,或引线16与灯丝4的支脚4b之间的电连接有可能会受到阻碍。
在此情况下,只要将包含镍的线接合于引线16的一个端部,并弯折包含镍的线的端部来包夹灯丝4的支脚4b,就能够抑制弯折部因灯丝4所产生的热而张开的情况。但是,这样,引线的结构变复杂,导致制造成本增大。
本发明人等进行研究后,结果发现:只要减少包覆层的种类,就能够抑制弯折部6c张开。
图4是用以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引线的剖面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引线6包括芯材6a及包覆层6b。
芯材6a呈线状。芯材6a的剖面形状例如为圆形。
芯材6a由具有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接近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芯材6a例如包含铁与镍。芯材6a例如能够由包含铁与镍的合金形成。芯材6a例如能够由Fe-Ni合金、Fe-Ni-Cr合金、Fe-Ni-Co合金等形成。
包覆层6b覆盖芯材6a的表面。包覆层6b包含镍。
如上所述,只要引线6的表面由镍覆盖,则在将引线6密封于密封部3时所产生的氧化镍会扩散至玻璃中,因此,能够使引线6与密封部3密合。另外,因为镍比铜更难氧化,所以能够抑制引线6的从密封部3露出的部分氧化而产生连接不良的情况。
因此,包覆层6b成为包含镍的层。
本实施方式的引线6与比较例的引线16相比,包覆层的种类更少。因此,能够使车辆用灯泡1点亮熄灭时所产生的热应力的影响减少。结果是容易抑制弯折部6c因灯丝4所产生的热而张开的情况。另外,能够使引线6的结构简单。
但是,已明确若已节省包含铜的包覆层16b,则在将引线6密封于密封部3时,会在引线6的附近产生气泡。若在引线6的附近产生气泡,则引线6与密封部3之间容易产生间隙,有可能会产生裂缝。认为气泡是在将引线6密封于密封部3时,因吸附于芯材6a及包覆层6b的气体被释放而形成的气泡。在比较例的引线16的情况下,因为设置有包含铜的包覆层16b,所以能够抑制吸附于芯材16a的气体被释放至外部的情况。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引线6未设置有包含铜的包覆层16b,因此,认为容易在引线6的附近产生气泡。
本发明人等进行研究后,结果发现:只要在形成芯材6a后,及在形成具有规定厚度的包覆层6b后,分别实施规定的热处理,就可获得能够抑制气泡的产生的引线6。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引线6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形成芯材6a。
例如产生Fe-Ni合金的熔液,并通过真空铸造法等形成Fe-Ni合金的铸块。接着,通过热轧法等,由铸块形成轧制线材,对轧制线材反复实施冷拔与热处理,例如形成直径尺寸为0.2mm~0.76mm左右的芯材6a。
其次,对芯材6a实施第一热处理。
例如,能够使用加热炉来对芯材6a实施热处理。
在此情况下,例如能够在氮或氢(H2)的环境中,将芯材6a加热至700℃以上。只要将芯材6a加热至700℃以上,就能够去除吸附于芯材6a的气体或水分。在此情况下,若将芯材6a加热至800℃以上,则容易去除吸附于芯材6a的气体或水分。另外,若将芯材6a加热至900℃以上,则容易去除残留于芯材6a的应变。只要去除残留于芯材6a的应变,就容易获得具有所期望的热膨胀系数的芯材6a。
能够根据芯材6a的直径尺寸与加热温度等来适当地调整加热时间。
例如,在芯材6a的直径尺寸为0.76mm左右,加热温度为900℃左右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能够设为20秒~200秒左右。
另外,氮比氢更难吸附于芯材6a。因此,只要在氮环境中对芯材6a实施热处理,就能够抑制在加热后的冷却时吸附于芯材6a的气体的量。因此,更优选在氮环境中对芯材6a实施热处理。
其次,在芯材6a的表面形成包覆层6b。
例如能够使用镀覆法或溅射(sputtering)法等成膜法来形成包覆层6b。
例如能够使用电镀法,在芯材6a的表面形成包含镍的包覆层6b。
此处,如上所述,对玻壳2的端部进行加热,对加热后的玻壳2的端部与一对引线6一起进行挤压,由此来形成密封部3。因此,在形成密封部3时,引线6会被加热。
在此情况下,已明确若包覆层6b的厚度过薄,则在引线6被加热时,芯材6a中所含的铁容易析出至包覆层6b的表面。因为铁容易氧化,所以若铁析出至包覆层6b的表面,则引线6的从密封部3露出的部分有可能会氧化而产生连接不良。
另外,已明确若包覆层6b的厚度过厚,则引线6的弯折部6c容易张开。引线6的弯折部6c容易张开的理由未必清楚,但认为若包覆层6b的厚度过厚,则热应力的影响会增大。
根据本发明人等所获得的发现,包覆层6b的厚度优选设为1.0μm以上且为6.0μm以下。
再者,与包覆层6b的厚度相关的详情将后述。
其次,对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实施第二热处理。
例如,能够使用加热炉来对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实施热处理。
例如能够在氮或氢的环境中,将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加热至700℃以上。只要将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加热至700℃以上,就能够去除吸附于包覆层6b的气体或水分。此外,还能够去除吸附于芯材6a的气体或水分。在此情况下,若将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加热至800℃以上,则容易去除吸附于包覆层6b的气体或水分。另外,若将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加热至800℃以上,则也容易去除吸附于芯材6a的气体或水分。另外,若将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加热至900℃以上,则容易去除残留于芯材6a的应变。
在此情况下,若加热时间过长,则芯材6a中所含的铁容易析出至包覆层6b的表面。
因此,第二热处理的加热时间比第一热处理的加热时间更短。在此情况下,能够根据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的直径尺寸与加热温度等,适当地调整第二热处理的加热时间。
例如,在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的直径尺寸为0.3mm左右,加热温度为900℃左右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能够设为20秒~30秒左右。
另外,氮比氢更难吸附于包覆层6b。因此,只要在氮环境中对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实施热处理,就能够抑制在加热后的冷却时吸附于包覆层6b的气体的量。因此,更优选在氮环境中,对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实施热处理。
能够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引线6。
即,本实施方式的引线的制造方法能够包括以下的工序。
形成呈线状且包含铁与镍的芯材6a的工序。
在氢或氮的环境中,对芯材6a实施第一热处理的工序。
在实施了第一热处理的芯材6a的表面形成包含镍的包覆层6b的工序。
在氢或氮的环境中,对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实施第二热处理的工序。
在此情况下,在形成包覆层6b的工序中,形成厚度为1.0μm以上且为6.0μm以下的包覆层6b。
另外,第一热处理的加热温度能够设为700℃以上。
第二热处理的加热温度能够设为700℃以上。
再者,在第二热处理之后,也能够使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更细。
例如,能够通过冷拔,使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的直径尺寸进一步减小。
若进行冷拔,则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会产生应变。因此,在冷拔之后,能够进一步对表面形成有包覆层6b的芯材6a实施热处理。热处理的条件例如能够与所述第二热处理的条件相同。
其次,进一步对第一热处理、第二热处理及包覆层6b的厚度进行说明。
表1及表2是与比较例相关的情况。即,表1及表2是仅进行第二热处理而未进行第一热处理的情况。表1是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二热处理的情况。表2是在氢环境中进行了第二热处理的情况。
在评价项目的“产生气泡”中,将肉眼未能够确认气泡的情况评价为“◎”,将肉眼能够确认微细的气泡,但引线6与密封部3之间的密合性无问题的情况评价为“○”,将肉眼能够确认气泡,且产生了裂缝的情况评价为“×”。
在评价项目的“铁析出”中,将包覆层6b的表面未变色的情况评价为“○”,将包覆层6b的表面已变色的情况评价为“×”。
在评价项目的“导通”中,将以规定的点亮熄灭周期使车辆用灯泡1点亮熄灭规定次数后,点亮状态无问题的情况评价为“○”,将无法点亮的情况评价为“×”。再者,点亮熄灭的一个周期设为点亮三分钟,熄灭三分钟。另外,点亮熄灭次数设为500次。
[表1]
Figure BDA0001589341740000101
[表2]
Figure BDA0001589341740000102
根据表1及表2可知:若包覆层6b的厚度为0.5μm以下,则芯材6a中所含的铁会析出至包覆层6b的表面。因为铁容易氧化,所以若铁析出至包覆层6b的表面,则引线6的从密封部3露出的部分会氧化而产生连接不良,从而无法点亮。另一方面,若包覆层6b的厚度为10.0μm以上,则引线6的弯折部6c容易张开,从而无法点亮。
另外,若不进行第一热处理,则无法抑制气泡的产生。
表3~表6是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情况。表3是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情况。表4是在氢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并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二热处理的情况。表5是在氢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情况。表6是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并在氢环境中进行了第二热处理的情况。
评价项目及评价基准与表1及表2的情况相同。
[表3]
Figure BDA0001589341740000103
[表4]
Figure BDA0001589341740000111
[表5]
Figure BDA0001589341740000112
[表6]
Figure BDA0001589341740000113
根据表3~表6可知:若包覆层6b的厚度为0.5μm以下,则芯材6a中所含的铁会析出至包覆层6b的表面。因为铁容易氧化,所以若铁析出至包覆层6b的表面,则引线6的从密封部3露出的部分会氧化而产生连接不良,从而无法点亮。另一方面,若包覆层6b的厚度为10.0μm以上,则引线6的弯折部6c容易张开,从而无法点亮。
因此,包覆层6b的厚度优选设为1.0μm以上且为6.0μm以下。
另外,只要进行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就能够抑制在密封部3的内部,在引线6的附近产生气泡的情况。只要能够抑制气泡的产生,就能够抑制在引线6与密封部3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产生裂缝。
在此情况下,氮比氢更难吸附于芯材6a及包覆层6b。因此,表3所例示的情况下(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情况下)的气泡的产生最少。
芯材6a的体积大于包覆层6b的体积,因此,表6所例示的情况下(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并在氢环境中进行了第二热处理的情况下)的气泡的产生第二少。
另外,表4所例示的情况下(在氢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并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二热处理的情况下)的气泡的产生第三少。
另外,表5所例示的情况下(在氢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情况下)的气泡的产生比表3、表4及表6所例示的情况稍多,但能够减少气泡的产生。
图5是用以例示来自引线的氢的释放量的曲线图。
图5中的“A”是未进行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引线6的情况。“B”是在氮环境中进行了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的引线6的情况。
用于测定的引线6的直径尺寸设为0.3mm,长度设为10mm,包覆层6b的厚度设为2μm。
在测定中使用了电子科学(股)制造的TDS(升温脱离分析装置)、型号:EMD-WA1000S/W。测定温度范围设为50℃~1000℃,升温速度设为60℃/分钟。作为测定对象的气体为氢。
根据图5可知:只要进行第一热处理及第二热处理,就能够大幅抑制气体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在密封部3的内部,在引线6附近产生气泡的情况。只要能够抑制气泡的产生,就能够抑制在引线6与密封部3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产生裂缝。再者,认为“A”中,在380℃附近产生的氢主要吸附于包覆层6b。
表7是用以例示氢量的峰值/氢量的平均值、与气泡产生的关系的表。
再者,氢量的峰值是50℃~1000℃的范围内的氢释放量的最大值。
氢量的平均值是50℃~1000℃的范围内的氢释放量的平均值。
另外,在评价项目的“产生气泡”中,将肉眼未能够确认气泡的情况评价为“◎”,将肉眼能够确认微细的气泡,但引线6与密封部3之间的密合性无问题的情况评价为“○”,将肉眼能够确认气泡,且产生了裂缝的情况评价为“×”。
[表7]
Figure BDA0001589341740000131
根据表7可知:只要(氢量的峰值)/(氢量的平均值)为2.5以下,就能够有效地抑制气泡的产生。
即,在使本实施方式的引线6升温至50℃~1000℃为止,对氢释放量进行了测定的情况下,(氢量的峰值)/(氢量的平均值)为2.5以下。
以上,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例示,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实施方式,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宗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另外,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地实施。

Claims (7)

1.一种引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材,呈线状,且包含铁与镍;以及
包覆层,包含镍,且覆盖所述芯材的表面,
所述包覆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为6.0μm以下,
在使所述引线升温至50℃~1000℃为止,对氢释放量进行了测定的情况下,氢量的峰值/氢量的平均值为2.5以下。
2.一种引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形成呈线状且包含铁与镍的芯材;
在氢或氮的环境中,对所述芯材实施第一热处理;
在实施了所述第一热处理的芯材的表面形成包含镍的包覆层;以及
在氢或氮的环境中,对形成有所述包覆层的芯材实施第二热处理,
在形成所述包覆层的工序中,形成厚度为1.0μm以上且为6.0μm以下的所述包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为70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引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为70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引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处理的加热时间比所述第一热处理的加热时间更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处理的加热时间比所述第一热处理的加热时间更短。
7.一种车辆用灯泡,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壳;
一对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
密封部,对所述玻壳的一个端部进行密封,并保持着所述一对引线;以及
灯丝,在所述玻壳的内部,保持于所述一对引线的弯折部。
CN201810183922.9A 2017-06-02 2018-03-06 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Active CN108987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0058 2017-06-02
JP2017110058A JP6863096B2 (ja) 2017-06-02 2017-06-02 リード線、リード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車両用電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7244A CN108987244A (zh) 2018-12-11
CN108987244B true CN108987244B (zh) 2022-03-29

Family

ID=6454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3922.9A Active CN108987244B (zh) 2017-06-02 2018-03-06 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63096B2 (zh)
CN (1) CN108987244B (zh)
TW (2) TWI75007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70095A2 (en) * 1981-07-10 1983-01-19 THORN EMI plc Fluorescent lamp an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uch a lamp
JPH05217564A (ja) * 1992-01-31 1993-08-27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封着線及びウエッジベースランプ
JPH09245748A (ja) * 1996-03-08 1997-09-19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ガラス封着用金属線および管球ならびに電気部品
US5986404A (en) * 1997-12-10 1999-11-16 Bruno Dietze Low voltage halogen lamp having a pin base and a lead-in conductor partially fused into the pin base
CN1236969A (zh) * 1999-06-10 1999-12-01 王继红 白色杜美丝的生产方法
JP2002222638A (ja) * 2001-01-26 2002-08-09 Oshino Denki Seisakusho:Kk ガス等のセンサー・濃度検知器などに用いる赤外線放射光源
EP1246220A1 (en) * 2001-03-26 2002-10-02 N.V. Bekaert S.A. Lead-in wire
CN101044588A (zh) * 2004-08-04 2007-09-26 费德罗-莫格尔公司 具有热平衡引入线的钡-硅玻璃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5291A (ja) * 1995-08-03 1997-02-14 Ichikoh Ind Ltd 自動車用電球
KR100665779B1 (ko) * 1999-10-18 2007-01-09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압 수은램프, 램프유닛 및 수은램프의 제조방법
JP3626062B2 (ja) * 2000-02-18 2005-03-02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着色コーティング剤および着色電球
EP2924714B1 (en) * 2014-03-25 2017-11-0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candescent lamp with improved leads
CN105570701B (zh) * 2016-02-29 2018-10-30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led灯丝发光强度标准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70095A2 (en) * 1981-07-10 1983-01-19 THORN EMI plc Fluorescent lamp an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uch a lamp
JPH05217564A (ja) * 1992-01-31 1993-08-27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封着線及びウエッジベースランプ
JPH09245748A (ja) * 1996-03-08 1997-09-19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ガラス封着用金属線および管球ならびに電気部品
US5986404A (en) * 1997-12-10 1999-11-16 Bruno Dietze Low voltage halogen lamp having a pin base and a lead-in conductor partially fused into the pin base
CN1236969A (zh) * 1999-06-10 1999-12-01 王继红 白色杜美丝的生产方法
JP2002222638A (ja) * 2001-01-26 2002-08-09 Oshino Denki Seisakusho:Kk ガス等のセンサー・濃度検知器などに用いる赤外線放射光源
EP1246220A1 (en) * 2001-03-26 2002-10-02 N.V. Bekaert S.A. Lead-in wire
CN101044588A (zh) * 2004-08-04 2007-09-26 费德罗-莫格尔公司 具有热平衡引入线的钡-硅玻璃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3320A (zh) 2019-01-16
TWI750070B (zh) 2021-12-11
JP2018206588A (ja) 2018-12-27
TWI727150B (zh) 2021-05-11
TW202130943A (zh) 2021-08-16
CN108987244A (zh) 2018-12-11
JP6863096B2 (ja)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30046318A (ko) 고압방전램프의 제조방법, 고압방전램프 및 램프유닛
EP0818805B1 (en) Discharge lamp ARC tub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20030020846A (ko) 고압방전램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987244B (zh) 引线、引线的制造方法及车辆用灯泡
CN111480266B (zh) 气密端子
EP2924714B1 (en) Incandescent lamp with improved leads
JPH1031978A (ja) 高圧放電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515597A (ja) ハロゲン白熱ランプ
JP3668391B2 (ja) 放電ランプ装置用アーク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40135A (ja) 放電ランプ装置用アークチューブ
JP5026510B2 (ja) ランプ用箔接続体、ランプ用箔接続体の製造方法、箔接続体を備えるインタフェース及び、箔接続体を備えるランプ
EP2183763B1 (en) Metal and oxide interface assembly to sustain high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reduce shaling
EP0692813B1 (en) Mount for an incandescent filament electric lamp and incandescent filament electric lamp comprising a copper-steel composite lead wire
JP6413279B2 (ja) 車両用白熱電球、および車両用白熱電球の製造方法
JP2015185449A (ja) 白熱電球
JP2015187959A (ja) 白熱電球
JP3618332B2 (ja) 高圧放電ランプの製造方法、高圧放電ランプおよびランプユニット
JP3605065B2 (ja) 放電ランプの発光管封止用閉塞体の製造方法、発光管封止用閉塞体及び放電ランプ
JP3594890B2 (ja) 高圧ランプ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て形成された高圧ランプ
JP4861680B2 (ja) 蛍光ランプ
JP3555051B2 (ja) ガラス封着用金属線および管球ならびに電気部品
JP2004273358A (ja) ガラス封着用金属線および管球ならびに電気部品
JPH05121051A (ja) 管球封着用リード線、それを用いた複合リード線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管球
JP2004119289A (ja) 導入線材および管球
JP2005183169A (ja) 電球及び電球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