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3571B -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3571B
CN108983571B CN201810534382.4A CN201810534382A CN108983571B CN 108983571 B CN108983571 B CN 108983571B CN 201810534382 A CN201810534382 A CN 201810534382A CN 108983571 B CN108983571 B CN 108983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er
energization
rate
incr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43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3571A (zh
Inventor
山口悠介
玉木政行
河合宏树
中本育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783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3937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983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3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3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3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Abstract

成像装置及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环形带、可旋转部件、加热器、温度检测部分及控制器,控制器构造成根据温度检测部分的检测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来控制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当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当温度上升率是比所述第一上升率低的第二上升率时,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比所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

Description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加热装置(定影设备),并且涉及一种成像装置。所述图像加热装置通过安装在电子照相型或类似的成像装置中而能适当地使用。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型成像装置中,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进给到定影设备(图像加热装置)。在定影设备中,在定影夹持部处向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在成像装置中,通常,堆叠在盒或进给器上的记录纸(记录材料)通过片材(纸张)进给部件一张一张地被取出并且被进给到成像部。这里,根据例如记录纸和片材进给部件的变化和劣化等各种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异常地发生在多张片材叠置且同时进给的状态下进给记录纸的被称为“双重进给”的这种现象。
例如,在记录纸以双重进给的状态进给到由加热膜(环形带)和加压辊形成定影夹持部的膜加热型的定影设备中的情况下,在双重进给的记录纸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在膜和加压辊之间因叠置的记录材料(记录纸)的厚度而产生间隙。在该部分,加压辊不容易带走加热器的热量,因此定影部件或加热部件在其纵向端部处的温度可能局部升高。
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2-296962中,在与记录纸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多个不同位置处配置用于检测定影部件或加热部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然后,至少一个温度检测部件在记录纸传送到夹持部期间的预定时间中检测定影部件或加热部件的检测温度梯度ΔT,并将检测温度梯度ΔT与基准值进行比较,以便检测记录纸的双重进给。在检测到双重进给的情况下,立即切断对加热部件的端部供应或减少其供应量。这种技术已经被提出。
即,在JP-A 2002-296962中,公开了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不管检测温度如何,响应于检测温度梯度ΔT不小于基准值(即,急剧温升的发生),立即切断对加热部件的端部供应或减少其供应量。
然而,即使当检测到急剧温升时,定影部件或加热部件的温度也不会总是立即升高到可能发生定影部件或加热部件损坏或显著劣化的温度(故障温度)。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在JP-A 2002-296962中,当响应于检测到急剧温升而立即切断加热器时,切断加热器有可能导致夹持部处的温度降低。
此外,在逐张进给记录材料而未双重进给记录材料的这种状态中,同样要求抑制温度上升到故障温度。但是,与双重进给的情况相比,温度急剧上升到故障温度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也是出于确保定影性能或生产率的目的,要求夹持部处的温度不过度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所述图像加热装置和所述成像装置能够在抑制过热的同时在加热器或环形带不容易造成过热的范围中抑制夹持部处的温度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环形带,其构造成在将记录材料进给通过夹持部的同时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可旋转部件,其构造成与所述环形带配合地形成夹持部;加热器,其包括构造成通过通电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所述加热器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检测部分,其构造成检测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所述发热元件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纵向方向的最小片材通过区域的外部的区域,其中所述最小片材通过区域是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待进给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中的最小尺寸记录材料所通过的区域;以及控制器,其构造成根据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来控制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其中当所述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当所述温度上升率是比所述第一上升率低的第二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比所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分,其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环形带,其构造成在将记录材料进给通过夹持部的同时加热由所述成像部分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可旋转部件,其构造成与所述环形带配合地形成夹持部;加热器,其包括构造成通过通电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所述加热器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传感器,其构造成检测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所述发热元件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纵向方向的最小片材通过区域的外部的区域,其中所述最小片材通过区域是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待进给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中的最小尺寸记录材料所通过的区域;双重进给检测部分,其构造成检测多个记录材料到夹持部的进给;以及控制器,其构造成根据所述双重进给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其中当通过所述双重进给检测部分检测到多个记录材料到夹持部的进给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当通过所述双重进给检测部分没有检测到多个记录材料到夹持部的进给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高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环形带,其构造成在将记录材料进给通过夹持部的同时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可旋转部件,其构造成与所述环形带配合地形成夹持部;加热器,其包括构造成通过通电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所述加热器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检测部分,其构造成在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纵向方向的最小片材通过区域的外部的区域中检测所述环形带的温度,其中所述最小片材通过区域是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待进给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中的最小尺寸记录材料所通过的区域;以及控制器,其构造成根据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来控制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其中当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当温度上升率是比第一上升率低的第二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比所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定影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的部分(a)是部分被切去的加热器的前表面的示意图,图4的部分(b)是部分被切去的加热器的后表面的示意图,并且图4的部分(c)是加热器的示意性放大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从商用电源到加热器的端部供应路径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的控制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2中的控制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参考实施例的定影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参考实施例中的温度检测元件的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2是参考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参考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时序图。
图14是实施例3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实施例3中的控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成像装置]
图2是示出此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该成像装置100是使用电子照相过程的激光束打印机。打印机100通过执行与从诸如主机的数据输出装置200输入到引擎控制器114的打印作业(提供的信息)对应的打印操作(成像操作),输出形成有图像的产品,在所述形成有图像的产品中,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P上。
打印作业是指包括图像数据、关于记录材料使用的种类等的信息以及诸如布局、片材数量、副本数量或后处理等的打印条件的打印指令。记录材料P是指将通过成像装置100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部件)的片状记录介质。例如,记录材料P包括普通纸、树脂片材、光泽纸、明信片、信封、标签、转印(接收)片材、电传真片材、静电记录纸、OHP片材、印刷片材、格式纸等。在下文中,记录材料P称为记录纸或纸。引擎控制器114通过对打印机100的各种成像设备进行综合控制来执行打印操作。
在打印机100中,用于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分100A包括作为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支承部件的鼓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在下文中称为鼓)101。鼓101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沿箭头A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地被驱动。此外,成像部分100A包括作为作用在鼓101上的电子照相处理器件的充电辊102、曝光设备(激光扫描器)115、显影设备104、转印辊108和清洁设备110。
从曝光设备115发出激光103作为曝光光线。在显影装置104中,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T承载在显影套筒106上。清洁装置110包括清洁刮刀109。用于通过成像部分100A形成图像的操作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容纳在片材(纸)进给盒(记录材料容纳)部分107中的记录纸P被片材进给辊112逐(一)张取出并通过路径B,并且记录纸P的前端由对准辊对113接收,记录纸P的倾斜运动由所述对准辊对113校正。对准辊对113以预定的控制定时将记录纸P朝作为鼓101与转印辊108之间的接触部分的转印夹持部发送,使得形成在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部分和记录纸P的前端部分以预定的方式彼此同步。结果,调色剂图像通过电气作用在转印夹持部处从鼓101侧依次转印到记录纸P侧上。
通过转印夹持部的记录纸P与鼓表面分离并被引导到定影设备(图像加热装置)111中,并且被定影设备111加热和加压,使得承载的且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记录材料)P上定影为定影图像。当选择了面朝上(FU)排出模式时,从定影设备111出来的记录纸P通过路径C,并且在打印表面向上的情况下被排出到FU托盘上。此外,当选择面朝下(FD)排出模式时,记录纸P通过路径D,并且在打印表面向下的情况下被排出到FD托盘上。
[定影设备]
图3是示出定影设备11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在以下描述中,相对于定影设备111和构成定影设备111的部件,纵向方向是在记录纸P的进给路径表面上与记录纸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短边方向是在记录纸P的进给路径表面上与记录纸进给方向平行的方向。宽度是在短边方向上的尺寸。对于记录纸P,宽度是在记录纸P的表面上在与记录纸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上游侧和下游侧是在记录纸进给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定影设备111是使用膜(带)加热型和加压辊驱动型的所谓无张力类型,在所述加压辊驱动型中,旋转地驱动加压辊(加压部件)302并且通过加压辊302的进给力旋转定影膜(定影带,定影部件)303。
定影设备111大致包括膜单元310,该膜单元310设置有作为可旋转驱动部件的加压辊302和定影膜303,并且定影设备包括包含这些部件的(定影)设备框架(设备壳体)311。在作为一对可旋转部件的加压辊302和膜303之间通过压力接触形成夹持部(定影夹持部)N。
膜303是导热部件,用于通过与形成在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t接触将加热部件的热量传导到调色剂图像t来加热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夹持部N是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处夹持并且进给承载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纸P,并且因此通过加热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t定影为定影图像。调色剂图像ta是定影后的调色剂图像。
记录纸传感器(片材传感器,出口传感器)307设置在夹持部N的下游侧的夹持部N的记录纸出口部附近,并且检测从夹持部N出来的记录纸P的前端的到达而且还检测记录纸P的后端的通过。所述记录纸传感器307的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器(CPU)203。基于该检测信号,控制器检测到记录纸P通过夹持部N被夹持进给并且记录纸P通过夹持部N。
(1)加压辊
加压辊302是弹性辊,并且通过在芯部金属302a上设置硅橡胶、含氟橡胶或类似物的弹性层302b而降低硬度。为了针对调色剂t改善表面属性和分离属性,也可以在弹性层302b的外周表面上设置PTFE、PFA、FEP或类似物的含氟树脂层。
加压辊302设置为使得其芯部金属302a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相对于纵向方向设置在定影框架311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上的侧板(未示出)之间。加压辊302用作可旋转的驱动部件,并且通过经由驱动传递机构部分(未示出)将由控制器203控制的马达(驱动源)M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加压辊302而沿箭头Y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被旋转地驱动。
(2)膜单元
膜单元310是由膜303、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器305、作为加热部件的保持部件的加热器保持器304、支撑支架308、设置在一端侧和另一端的凸缘部件(未示出)等制备的组件。
膜303用作导热部件,并且为了实现低热容量和快速启动性,膜303是主要由作为耐热材料的PTFE、PFA、FEP或类似物形成的环形带部件(环形带),膜厚度为400μm或更小,优选为30-80μm左右。
膜303可以形成为单层结构或复合层结构。作为复合层结构,可以使用这样的复合层结构,即:300μm厚的硅橡胶层作为弹性层形成在主要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EEK、PES或PPS的树脂材料和/或由诸如SUS或镍的金属材料形成的作为基层的环形带部件的外周面上,并且在所述弹性层上,涂覆主要由PTFE、PFA或FEP形成的作为离型层的约20μm厚度的环形带部件。
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基层,使用由镍合金形成的约30μm厚的圆筒形部件。在基层上,作为弹性层,形成约300μm厚的硅橡胶层作为弹性层。在所述弹性层上涂覆约20μm厚的含氟树脂管作为离型层。使用由此制备的直径为25mm、总厚度为350μm的环形带状膜。
作为加热器305,使用陶瓷加热器。关于此加热器305,将在下文出现的(4)中进行详细描述。作为保持器304,使用耐热树脂材料。保持器304在宽度上的中央部分处沿着其外表面的纵向方向设置有凹槽,并且加热器305被接合并固定地支撑在此凹槽中。
支架308是用于通过被设置在保持器304内部来支撑保持器304的加强部件。即,支架308是用于通过保持器304支撑加热器305的部件。支架308可以理想地由即使在较大的负荷被施加在其上时也不容易弯曲的材料形成,并且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以U形横截面形成的SUS304(不锈钢)成型材料作为支架308的材料。
加热器305、保持器304和支架308中的每一个都是膜303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上的长形部件,并且膜303松地(即,无张力地)在外部装配在加热器305、保持器304和支架308的组件周围。即,膜303包含加热器305。
膜303内部的支架308的端部从膜303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向膜303的外部突出。位于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被设置成作为膜单元310的末端部件的凸缘部件分别与支架308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向外突出部分接合。这些凸缘部件管制(防止)膜单元310中的膜303的纵向运动(推力运动)和周向形状。作为凸缘部件,使用耐热树脂材料,并且在此实施例中,使用PPS(聚苯硫醚)。
膜单元310与加压辊302相对且大体上与加压辊302平行地设置在加热器305侧,使得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上的凸缘部件分别与设置在定影框架311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侧板上的滑动狭缝部分接合。此外,通过加压机构(未示出)的加压弹簧的推压力朝向加压辊302的轴向方向推压(加压)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上的凸缘部件。结果,膜303通过支架308、保持器304和加热器305克服弹性层302b的弹性与加压辊302压力接触。
在此实施例中,施加在膜单元310上的加压力(压力)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每一侧上大约为156.8N(16kgf),并且总的加压力大约为313.3N(32kgf)。通过所述加压力,在膜303与加压辊302之间,形成在记录纸进给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夹持部N。在打印机100的待机状态期间,通过压力解除机构(未示出)解除(消除)加压机构的加压力,从而解除膜303与加压辊302之间的压力接触(或减少压力接触力)。即,膜单元310保持在基本上消除了夹持部N的形成的状态中。
(3)定影操作
控制器203在打印作业的执行序列中的预定的控制定时使处于压力解除状态的加压机构执行加压操作,从而在膜303和加压辊302之间形成夹持部N。然后,控制器203致动马达M,使得在箭头Y的逆时针方向上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地驱动加压辊302。
加压辊302被旋转地驱动,由此通过夹持部N中的加压辊302的表面和膜303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旋转力作用在膜303上。因此,膜303沿着保持器304的外周表面在箭头X的顺时针方向上以大致等于加压辊302的圆周速度的圆周速度通过加压辊302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并同时在膜303的内周表面与加热器305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滑动。保持器304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管制膜303的旋转轨道(轨迹)的功能。
与加压辊302的旋转驱动一起,从由控制器203控制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通电部分)200通过通电路径(未示出)向加热器305供应电力。结果,加热器305的温度急剧升高。加热器305的温度增加到预定的目标温度(定影温度),并且如后所述进行控制。
然后,在旋转地驱动加压辊302并且将加热器305的温度增加到预定的目标温度且将温度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温度的状态下,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纸P从成像部分100A侧被发送到定影设备111,并且然后被引导到夹持部N中。在记录纸P通过夹持部N被夹持和进给的过程中,将加热器305的热量通过膜303施加到记录纸P。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通过加热器305的热量熔化,并通过施加在夹持部N上的压力而被定影在记录纸P上作为定影图像ta。
(4)加热器的结构和电力供应控制
图4的部分(a)至(c)是用于说明此实施例中的加热器305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4中,部分(a)是部分被切去的加热器的前表面的示意图,部分(b)是加热器305的后表面的示意图,并且部分(c)是加热器305的沿部分(b)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放大视图。加热器305是所谓的陶瓷加热器,并且是显示出通过通电而急剧升温的特性且具有低热容量的横向长形平面状加热元件(部件)。加热器305包括细长的加热器基板305a以及在一个表面侧(前表面侧,加热器305的相对于膜303的滑动表面侧)沿着纵向方向形成的发热元件305c。
加热器基板305a主要包括诸如氧化铝(Al2O3)或氮化铝(AlN)的高导热陶瓷。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加热器基板(陶瓷基板)305a,使用由氮化铝(导热率:100W/(m·K))形成的细长的板部件,所述板部件长度为350mm、宽度为9mm且厚度为1mm。
发热元件305c是通过借助丝网印刷将诸如TaSiO2、AgPd、Ta2N、RuO2或镍铬合金的电阻材料涂覆在基板305a上然后通过烧结该电阻材料而制备的发热电阻器(通电发热层)。在此实施例中,各自具有300mm的长度、2mm的宽度和20μm的厚度的两个平行的发热元件305c以0.5mm的其间的间隔形成。两个平行的发热元件305c在一端侧上的端部通过印刷在加热器基板表面上的导电材料305d串联地彼此电连接。两个平行的发热元件305c在另一端侧上的端部分别与电极305e和305f电连接(导通),所述电极305e和305f由印刷在加热器基板表面上的导电材料形成。
除了电极305e和305f的部分外,加热器基板305a的前表面涂覆有主要由玻璃或含氟树脂材料或类似物形成的保护层305b,以覆盖发热元件305c和导电材料305d从而保护这些部分免受相对于膜303的滑动等的影响。
在加热器基板305a的背面侧(加热器305的相对于膜303的非滑动表面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加热器305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元件,下文中称为热敏电阻)301。在此实施例中,形成两个(第一和第二)热敏电阻301a和301b。第一热敏电阻301a作为用于控制加热器305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在与发热元件305c的纵向中央部分对应的位置处。第二热敏电阻301b作为用于检测记录纸的双重进给的温度检测元件设置在朝加热器基板305a的另一端侧与第一热敏电阻301a距离115mm的位置处。
加热器305以加热器前表面侧(在加热器基板305上形成发热元件305c的一个表面侧)朝外的状态通过被接合在沿着纵向方向设置在保持器304的外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的凹槽中而被固定地支撑。通过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经由电极305e、305f给发热元件305c供应电,所述发热元件305c在全长区域中发热。通过发热元件305c的这种发热,对应于发热元件305c的全长区域的加热器部分被加热。
在此实施例的打印机100中,在所谓的中央基线上进行记录纸P的进给。也就是说,进给可在打印机中使用并且具有任何宽度(大的和小的宽度)的记录纸,使得记录纸的宽度上的中央穿过基准中央进给线(记录材料进给中心线)。在图4的部分(a)中,基准中央进给线表示为假想线O。
Wmax表示可在设备中使用的最大宽度尺寸记录纸的通过区域宽度。在此实施例中,Wmax是A3尺寸片材(短边(297mm)进给)的通过区域宽度,并且发热元件305c的长度(300mm)被设置成对应于Wmax。Wmin表示可在设备中使用的最小尺寸记录纸的通过区域宽度。第一热敏电阻301a布置成与基准中央进给线O大致对应。
将参照图5描述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图5是示出从商用电源201到加热器305的发热元件305c的电力供应路径的示意性框图。从商用电源201经由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发热元件305c供应电力,并且通过作为控制器(电力供应器件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单元(CPU)203控制从商用电源201到发热元件305c的电力供应。
通过A/D转换电路202将具有发热元件305c的发热的加热器305的温度信息从在加热器305上的最小宽度尺寸的记录纸的通过区域宽度Wmin的范围内设置的第一热敏电阻301a的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数字信息输入到CPU203。CPU203将输入的温度信息与预定的目标温度(定影温度)进行比较。然后,基于它们之间的差,CPU203使从商用电源201供应到发热元件305c的电力经由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受到PID控制,并控制加热器305的温度,使得片材(纸)通过区域中的加热器305的温度变为预定的目标温度。
CPU203每隔预定的循环周期监视加热器305的温度信息,并且每隔预定的循环周期修正供应给加热器305的电力。在此实施例中,使用这样的波数控制,在所述波数控制中,在预定的循环周期中,每半波从商用电源201输出的交流电源(电压),选择波数范围是否经历从商用电源201到发热元件305c的电力供应。除了波数控制之外,还通过相位控制来执行在预定的循环周期从商用电源201到发热元件305c的电力供应量的调节,在所述相位控制中,每半波从商用电源201输出的交流电源(电压),相位范围发生劣化。
第一热敏电阻301a是用于加热器温度控制的温度检测元件,用于在定影步骤中从定影设备111的加热过程的开始(上升)起保持加热器305的目标温度,在所述定影步骤中,图像在打印作业中定影在记录纸上。因此,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热敏电阻301a设置在加热器305上的最小宽度记录纸的通过区域宽度Wmin的范围内,并且基本上对应于基准中央进给线O的位置。
即,当记录材料被引导到定影设备111时,第一热敏电阻301a检测与夹持部N中的片材通过部分(记录纸通过部分区域)对应的温度。基于由第一热敏电阻301a检测的温度,控制器203控制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到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使得夹持部N中的片材通过部分的温度保持在记录纸目标温度。
(5)记录纸的双重进给检测和设备控制
第二热敏电阻301b是用于检测记录纸的双重进给的温度检测元件,并且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模拟信息通过A/D转换电路202转换成数字信息。在加热器305的输入温度信息的基础上,CPU203执行双重进给检测。
第二热敏电阻301b是用于检测在记录纸P通过夹持部N的预定时间中加热器305的检测温度梯度ΔT(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斜率(梯度))。因此,第二热敏电阻301b设置在最小宽度尺寸记录纸的通过区域宽度Wmin之外。
即,当记录纸被引导到定影设备111时,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在夹持部N中与非片材通过部分(非记录纸通过部分区域)相对应的温度。基于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温度以及检测温度随时间的化的斜率(梯度),在此实施例中,控制器203实施控制以停止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具体地,如后面所描述的流程图中所示,基于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以及检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斜率(梯度),CPU203改变(控制)强制切断对加热器305的通电的温度的设定。检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斜率(梯度)具体指的是检测温度的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在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强制切断温度)之前的时段中,CPU203允许对加热器305通电,并且控制加热器305的温度使其成为加热器305的目标温度。然后,响应于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变为设定温度(强制切断温度),CPU203切断对加热器305的通电。
如上所述,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模拟信息通过A/D转换电路202转换成数字信息并被输入到CPU203。这里,与基于数字信息计算检测温度梯度ΔT的构造相比,当使用数字信息被转换成模拟信息并且基于模拟信息计算检测温度梯度ΔT的构造时的误差更小。这是因为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不成比例关系。
根据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梯度ΔT和检测温度,CPU203判断记录纸是双重进给纸并改变控制。也就是说,CPU203起到双重进给检测部分的作用。具体的检测方法的示例如后面描述的流程图中所示。当CPU203改变控制时,基于存储在存储器204中的信息,CPU203改变所述控制。
将使用图1的流程图描述此控制。首先,CPU203提供打印指令(步骤S01)。接收到打印指令的成像装置供应记录纸P(步骤S02)。然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各个部分如上所述地操作,使得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夹持部处被转印到从对准辊对113进给的记录纸P上(步骤S03)。
其上置有转印图像的记录纸P进入定影设备111的定影夹持部N(步骤S04)。为了使CPU203判断记录纸P进入到定影夹持部N中,当定影设备111设置有入口传感器时,可以仅需要使用入口传感器的信号。当定影设备111没有设置入口传感器时,可以通过用进给距离除以进给速度来判断记录纸P进入定影夹持部N。
在此实施例中,每当从记录纸P进入定影夹持部N的时刻经过0.1(s)之后,CPU203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当记录纸P进入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T0(步骤S05)。然后,经过n(s)之后(即,从步骤S05经过0.1(s)后),CPU203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Tn(步骤S06)。然后,在经过了n+1(s)后(即,从步骤S06经过了0.1(s)后),CPU203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Tn+1(步骤S07)。
顺便提及,n和n+1是符号,并且不将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读取间隔限制为0.1s。
检测到检测温度梯度,并且因此CPU203计算ΔTn+1=Tn+1-Tn(步骤S08)。CPU203还计算初始温度梯度ΔT1=T1-T0。
CPU203判断检测温度梯度(温度差)ΔTn+1是否高于α1(第一预定温差阈值)并且高于β1(第一预定温度阈值)(步骤S09)。
当判断结果是对(是)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Toff1(℃)(步骤S10)。当判断结果为不对(否)时,该序列进入步骤S11。
强制切断加热器控制指的是这样的控制,其中在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到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使得给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量为零。
在步骤S11中,CPU203判断检测温度梯度(温度差)ΔTn+1是否高于α2(第二预定温差阈值:α2<α1)并且高于β2(第二预定温度阈值:β2>β1)(步骤S11)。当判断结果是对(是)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Toff2(℃)(>Toff1(℃))(步骤S12)。当判断结果为不对(否)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Toff3(℃)(>Toff2(℃))(步骤S13)。
这里,在步骤S11和S12中的任一个中设定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存储在包含在CPU203中的存储器中。顺便提及,存储器也可以是包含在CPU203中的存储器以外的存储器。
接下来,CPU203判断记录纸P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定影夹持部N(步骤S14)。
CPU203使用在单张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期间设定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最低温度作为实际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来判断是否应该强制切断加热器。
即,当记录纸P的后端未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以如下方式采用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在从记录纸P的前端进入定影夹持部直到进行步骤S14的判断而设定的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Toff1、Toff2和Toff3)中,使用最低温度(Toff(min))作为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Toff)(步骤S15)。
另外,如步骤S05至S15和S18至S20所示,在从记录纸P的前端到达定影夹持部N直到记录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的时段中,基于检测温度梯度反复地判断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即,CPU203每0.1秒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并相应地设定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
例如,在该时段中,当在步骤S09至S13中设定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为Toff1和Toff2时,执行以下操作。即,在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之前的时段中,在步骤S15中,将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连续地设定为Toff1(在步骤S10中设定)(步骤S15)。
接下来,CPU203判断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是否超过在步骤S15中的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步骤S18)。当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超过在步骤S15中设定的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使得供应到加热器305的电力的量为零(强制切断加热器)(步骤S19),并且序列进入步骤S20。
另一方面,当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没有超过在步骤S15中设定的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CPU203继续温度调节,同时将电力供应到加热器,并且序列进入步骤S20。
然后,将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设定为Tn(步骤S20)。然后,在从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经过0.1秒后,CPU203再次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Tn+1(步骤S07)。即,CPU203在每0.1秒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的同时连续检测所述检测温度梯度。
当记录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默认的Toff3(℃)(步骤S16)。在步骤S17中,CPU203判断是否打印作业是多页打印作业(JOB)并且随后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当随后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时,序列返回到步骤S04。即,同样在热敏电阻温度到达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切断加热器305的通电的情况下,当作业未结束时,继续成像操作。
有可能第一片材是双重进给纸并且随后的片材不是双重进给纸,并且因此在步骤S16中,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回到Toff3(℃)。在步骤S17中,当作业结束时,该控制的序列结束。
该控制中的参数n、α1、α2、β1、β2、Toff1、Toff2和Toff3总结在下文出现的表1中。
在表1中,设定n=0.1(s),α1=7(℃/0.1s),α2=5(℃/0.1s),β1=240(℃),β2=250(℃),Toff1=260(℃),Toff2=270(℃),Toff3=285(℃)。
进行此设定是因为,当检测温度梯度α的值较大时,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需要从检测温度β较低的状态改变。
表1(Toff(℃))
Figure BDA0001677810380000171
此实施例中提到的特定值是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在此实施例中受到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在基重为105(g/m2)的记录纸的情况和基重为300(g/m2)的记录纸的情况之间改变。随着基重的增加,膜单元310的端部在定影夹持部N处易于与加压辊302分离。因此,在基重增加的情况下,此实施例中的控制也可以在更高的检测温度梯度值下执行。
此外,检测温度阈值也可以根据基重和纸(片材)宽度而改变。
此外,当记录纸的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根据检测温度而改变。当记录纸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的温度较高时,产生故障之前的温度差较小,并且因此即使在检测温度梯度较小时,也可以执行所述控制。
将使用图6中所示的时序图来描述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在图6中,(a)表示定影夹持-存在信号,当记录纸P存在于定影夹持部N中时该信号为1,并且当记录纸不存在于定影夹持部N中时该信号为0,(b)表示检测温度,该检测温度总是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温度,(c)表示检测温度梯度,如参考图1的流程图所述,所述检测温度梯度仅在记录纸P存在于定影夹持部N中时进行计算,并且(d)表示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其默认值被设定为285(℃)。
当(c)的检测温度梯度大于5(℃/0.1s)并且(b)的检测温度高于250(℃)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改变为270(℃)。当(c)的检测温度梯度大于7(℃/0.1s)且(b)的检测温度高于240(℃)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改变为260(℃)。此外,每次当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使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回到285(℃)(默认值)。
在该控制中,当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条件(温度)一旦改变时,该设定继续直到进给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N。这是因为在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之前,防止检测温度的连续增加。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逐步地界定检测温度梯度(例如,从285(℃)到270(℃)),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的设定逐步地改变,但也可以根据检测温度梯度的量持续地改变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的设定。例如,检测温度梯度每改变1(℃/0.1s),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也可以降低1(℃)。
将使用图7来描述此实施例的效果。在图7中,a和b中的每一个均示出了在具有法定(LGL)尺寸(216mm×356mm:短边缘进给)和105(g/m2)的基重的双重进给纸(在此实施例中,由四个片材组成的多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设置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变化(进展),并且c表示在单张正常纸(单张LGL尺寸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变化。在图7中,a示出了一种常规示例(“CONV.EX.”),其中无论检测温度梯度如何都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一致地设定为285(℃)。此外,正常纸(“正常”)意味着未被双重(多重)进给的单张进给的记录纸。
如图7中的a所示,当在常规示例的控制中使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时,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285(℃),并且因此电力连续地供应到发热元件305c,直到检测到285(℃)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结果,即使热敏电阻检测温度为285(℃)并且电力未供应到发热元件305e,由于在定影设备(热敏电阻、发热元件等)和双重进给纸中积累的热量的影响,膜单元的纵向端部在定影夹持部处与加压辊分离。因此,热量不会朝向加压辊302侧散发,并且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上升至297(℃)的故障检测温度,从而故障产生。
另一方面,如图7的b所示,在此实施例的控制中,当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时,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梯度为6(℃/0.1s),并且因此,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变为270(℃)。当热敏电阻检测温度超过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切断加热器(即,使得供应的电力为零)。
因此,即使由于定影设备(热敏电阻、发热元件等)和双重进给纸中积累的热量的影响,热敏电阻检测温度也未达到297(℃)的故障检测温度,从而故障不会产生。
此外,在图7的c所示的正常纸的情况下,检测温度梯度较低,即使当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为285(℃)时,热敏电阻检测温度也未达到297(℃)的故障检测温度。
在正常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检测温度梯度不会增加。在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膜单元的纵向端部在定影夹持部处与加压辊分离,并且因此检测温度梯度增加。
此外,在正常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设置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未达到故障检测温度附近。
因此,在落入规格内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检测温度梯度和检测温度改变控制可以防止错误的检测,并且在检测温度未急剧上升至故障温度的情况下,在检测温度达到高温(例如285℃)之前不会强制切断对加热器305的通电。结果,可以抑制正常操作期间在定影夹持部处的温度降低。此外,例如,在具有一定厚度并且超出规格的记录纸(例如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检测温度梯度和检测温度改变控制,可以在较早的阶段(例如,在270℃)强制地切断对加热器305的通电。结果,可以防止故障发生。
因此,可以抑制加热器305的温度上升到使定影设备的构成部件存在发生断裂和劣化倾向的故障温度。
在此实施例中,描述了设置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但是另外,第一热敏电阻301a也可以经历类似的控制。当采用这种构造时,例如,即使在用户通过将片材移动到一侧来放置片材并且使得成像装置将片材进给通过定影夹持部并且因此设置在中央部分的第一热敏电阻301a位于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错误的检测,从而可防止当双重进给纸进给通过定影夹持部时发生高温故障。
此外,当检测温度升高到故障温度时,成像装置的操作由于高温故障而停止,使得用户在维护人员或类似的人员消除高温故障状态之前不能使用成像装置。即,故障温度是使得在维护人员消除故障之前成像操作的执行被控制器禁止的温度。因此,通过此实施例的控制,能够抑制高温故障的发生程度。因而,当高温故障发生时,可以减少用户呼叫维护人员来消除故障的频率。因此,可以减少用户的生产率受损的可能性。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单个加热器作为示例,但也可以使用多个加热器。例如,存在组合地使用主加热器(用于主要加热纵向中央部分并且用于微弱地加热纵向端部)和副加热器(用于主要加热纵向端部并且用于微弱地加热纵向中央部分)的情况。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强制切断加热器”指的是将主加热器和副加热器二者都切断。
对于为了执行停止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的控制而设置的与非片材通过部分(非片材通过区域)对应的温度,可以根据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和检测温度梯度提供多个温度。此外,根据所使用的记录纸的种类,可以改变用于执行停止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设定值。
此外,根据当进给的记录纸的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可以改变用于执行停止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设定值。
<实施例2>
在此实施例中,除了实施例1中的对加热器305的强制切断加热器控制,还结合使用将最大量的电力供应到加热器305的控制。结果,当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时,可以高度可靠地防止故障的发生。
[成像装置和定影设备]
在此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构造和定影设备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记录纸的双重(多重)进给检测和设备控制]
将使用图8的流程图描述在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在图8中,步骤S01至S09中的控制与实施例1中的图1的流程图的步骤S01至S09中的控制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在步骤S09中,CPU203判断检测温度梯度(温度差)ΔTn+1是否高于α1并且高于β1。
当判断结果为对(是)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Toff1(℃)并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W)(步骤S10)。当判断结果为不对(否)时,序列进入步骤S11。
如实施例1所描述的,强制切断加热器控制指的是当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到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使得供应到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量为零的控制。
在步骤S11中,CPU203判断检测温度梯度(温度差)ΔTn+1是否高于α2(<α1)并且高于β2(>β1)(步骤S11)。当判断结果为对(是)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Toff2(℃)(>Toff1(℃))并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2(W)(>Wmax1(W))(步骤S12)。当判断结果为不对(否)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Toff3(℃)(>Toff2(℃))并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3(W)(>Wmax2(W))(步骤S13)。
接下来,CPU203判断记录纸P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定影夹持部N(步骤S14)。
CPU203使用在单张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期间设定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最低温度作为实际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来判断是否应该强制切断加热器。即,当记录纸P的后端未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以如下方式采用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在从记录纸P的前端进入到定影夹持部中直到进行步骤S14的判断而设定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Toff1、Toff2和Toff3)中,使用最低温度(Toff(min))作为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Toff)(步骤S15)。
此外,CPU203将从记录纸P的前端进入定影夹持部N直到进行S14的判断为止的时段中设定的多个最大可用功率值中的最低的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min))设定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步骤S15)。CPU203将单张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期间设定的多个最大可用功率值中的最低的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min))设定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即,当记录纸P的后端未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采用以下最大可用功率值作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在从记录纸P的前端进入成像夹持部N直到进行步骤S14的判断的时段中设定的多个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1、Wmax2和Wmax3)中,使用最低的最大可用功率值作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
例如,在记录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之前,当在步骤S09至S13中设置的最大可用功率值为Wmax1和Wmax2时,执行以下操作。即,在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之前的时段中,在步骤S15中,将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连续地设定在Wmax1(在步骤S10中设定)(步骤S15)。
CPU203在步骤S15中设定的最大可用功率值的范围内控制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
接下来,CPU203判断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是否超过步骤S15中的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步骤S18)。当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超过在步骤S15中设定的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使得供应到加热器305的电力的量为零(强制切断加热器)(步骤S19),并且序列进入步骤S20。
另一方面,当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没有超过在步骤S15中设定的实际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时,CPU203在最大可用功率值范围内继续温度调节,并且序列进入步骤S20。
然后,将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设定为Tn(步骤S20)。然后,在从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起经过0.1秒后,CPU203再次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Tn+1(步骤S07)。即,CPU203在每0.1秒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的同时连续地检测检测温度梯度。
当记录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设定为作为默认值的Toff3(℃)并且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作为默认值的Wmax3(W)(步骤S16)。在步骤S17中,CPU203判断是否打印作业是多页打印作业(JOB)并且后面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当后面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时,序列返回到步骤S04。
有可能第一片材是双重进给纸并且后面的片材不是双重进给纸,并且因此在步骤S16中,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回到默认值Toff3(℃)并且最大可用功率值回到默认值Wmax3(W)。
在步骤S17中,当作业结束时,此控制的序列结束。
此控制中的参数n、α1、α2、β1、β2、Toff1、Toff2、Toff3、Wmax1、Wmax2和Wmax3总结在下文出现的表2中。
在表2中,n=0.1(s),α1=7(℃/0.1s),α2=5(℃/0.1s),β1=240(℃),β2=250(℃),Toff1=260(℃),Toff2=270(℃),Toff3=285(℃),Wmax1=700(W),Wmax2=900(W)且Wmax3=1200(W)。
作出该设定是因为,当检测温度梯度α的值较大时,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和最大可用功率值需要从检测温度β较低的状态改变。
表2(Toff(℃)/Wmax(W))
Figure BDA0001677810380000241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上述参数,但是也可以根据产品规格适当地改变上述参数。
例如,受到此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在基重为105(g/m2)的记录纸的情况和基重为300(g/m2)的记录纸的情况之间改变。随着基重的增加,膜单元310的端部易于在定影夹持部N处与加压辊302的端部分离。因此,在基重增加的情况下,此实施例中的控制也可以在更高的检测温度梯度值下执行。此外,检测温度阈值也可以根据基重和纸(片材)宽度而改变。
此外,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根据当记录纸(记录材料)的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的检测温度而改变。当记录纸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的温度较高时,产生故障之前的温度差较小,并且因此即使在检测温度梯度较小时,也可以执行控制。
将使用图9所示的时序图来描述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在图9中,(a),(b)和(c)与实施例1中的图6中所示的时序图中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在图9中,(d)表示默认值被设定为285(℃)的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并且(e)表示默认值被设定为1200(W)的最大可用功率值。
当(c)处的检测温度梯度大于5(℃/0.1s)并且(b)处的检测温度高于250(℃)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改变为270(℃),并且将最大可用功率值改变为900(W)。当(c)处的检测温度梯度大于7(℃/0.1s)并且(b)处的检测温度高于240(℃)时,CPU203将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改变为260(℃),并且将最大可用功率值改变为700(W)。此外,每次当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使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回到285(℃)(默认值)并且使最大可用功率值回到1200(W)(默认值)。
在该控制中,当条件一旦改变时,继续该设定直到进给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N。这是因为在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N之前防止检测温度的连续增加。
在此实施例的定影设备中,加热器由以12个半波作为一个循环周期的波数控制进行控制。通过每半波单位切换对加热器的通电来执行控制。例如,在整个12个半波的时段中持续开启加热器的情况下,供应的电力为1200(W)。
在此实施例中,根据检测温度梯度和检测温度来控制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例如,在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是1200(W)的情况下,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最大为12。在最大可用功率值Vmax为900(W)的情况下,改变控制条件以使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最大为9。在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为700(W)的情况下,改变控制条件使得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最大为7。
在此实施例中,当满足预定的条件时,根据检测温度梯度的量,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Toff和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例如,Toff从285(℃)到270(℃),Wmax从1200(W)到900(W))逐步地改变,但也可以连续地改变。例如,每改变1(℃/0.1s)的检测温度梯度,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Toff也可以降低1(℃),并且每改变1(℃/0.1s)的检测温度梯度,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也可以降低100(W)。
通过执行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当记录纸判断为双重进给纸时,改变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和最大可用功率值,并且因此,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没有达到297(℃)的故障温度,从而故障不会发生。另一方面,在正常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在高温区域中没有检测到高温度梯度,并且因此不需要执行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并且不存在问题。
通过基于检测温度梯度和检测温度改变控制条件,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的效果类似的效果。具体地,在规格内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防止错误的检测,从而可以防止当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时故障的发生。
因此,可以抑制加热器305的温度上升到定影设备111的构成部件存在发生破坏和劣化倾向的故障温度。
在此实施例中,描述了设置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但是另外,还有第一热敏电阻301a也可以经历类似的控制。当采用这种构造时,例如,即使在用户通过将片材移动到一侧来放置片材并且使得成像装置将片材进给通过定影夹持部并且因此将设置在中央部分的第一热敏电阻301a定位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情况下,防止了错误的检测,从而可防止当双重进给纸进给通过定影夹持部时发生高温故障。
此外,当检测温度升高到故障温度时,成像装置的操作由于高温故障而停止,使得用户不能使用成像装置直到维护人员或类似的人员消除高温故障状态。即,故障温度是使得在维护人员消除故障之前成像操作的执行被控制器禁止的温度。因此,通过此实施例的控制,能够抑制高温故障的发生程度。因而,当高温故障发生时,可以减少用户呼叫维护人员来消除故障的频率。因此,可以减少用户的生产率受损的可能性。
对于为了执行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的控制而提供的与非片材通过部分(非片材通过区域)对应的温度,可以根据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和检测温度随时间的梯度提供多个温度。此外,根据所使用的记录纸的种类,可以改变用于执行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的最大值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设定值。
此外,根据当进给的记录纸的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到的检测温度,可以改变用于执行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的最大值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设定值。此外,可以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到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的最大值,使得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的梯度不大于预定值。
<参考实施例>
在此参考实施例中,控制器203根据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和随时间的温差梯度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到加热器的电力供应的最大值。
[成像装置]
在此参考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图2的打印机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定影设备]
(1)设备结构
图10是示出此实施例中的定影设备11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此外,此定影设备111是与实施例1中的定影设备111类似的膜(带)加热型和加压辊驱动型的所谓的无张力定影装置。与实施例1中的定影设备111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使用卤素加热器(卤素灯)305A作为加热部件,并且在所述构造中,作为温度检测元件的第一热敏电阻301a和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膜303的内表面温度。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这种不同的构造并且共同的组成部件或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将省略其冗余描述。
在膜单元310中,在圆筒形膜303的内部中空部处设置沿膜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形的杆状卤素加热器305A,使得其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支撑在膜单元310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上的凸缘部件之间。此外,在卤素加热器305A和支架308之间,沿着卤素加热器305A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辐射热反射镜312固定地设置在支架308上。
膜单元310包括由可滑动部件313a和保持部件313b组成的夹持部形成部件。可滑动部件313a和保持部件313b分别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定影设备111的加热器303和保持器304。支架308支撑设置在膜303内部的夹持部形成部件313。构成夹持部形成部件313的可滑动部件313a和保持部件313b是耐热树脂材料或者类似材料的绝热部件。
从节能的角度出发,作为这些部件313a和313b的材料,理想地可以使用对支架308具有较小导热度的材料,并且例如可以使用诸如耐热性玻璃、聚碳酸酯或液晶聚合物的耐热性树脂材料。
在夹持部N形成于膜303与加压辊302之间的状态下,夹持部形成部件313的可滑动部件313a与膜内表面对应地定位在夹持部N处。
在此参考实施例中,作为用于检测和调节在片材通过区域中的膜303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的第一热敏电阻301a和作为用于检测记录材料的双重进给的厚度检测元件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设置在夹持部形成部件的可滑动部件313a上。
图11示出热敏电阻301a、301b和滑动部件313a的布置状态。滑动部件313a设置有第一切割孔313c和第二切割孔313d,所述第一切割孔313c和第二切割孔313d分别形成在纵向中央位置处和朝向另一端侧距离中央位置115mm的位置处。第一热敏电阻301a和第二热敏电阻301b分别接合在切割孔313c和313d中。在第一热敏电阻301a与夹持部形成部件313的保持部件313b之间以及在第二热敏电阻301b与夹持部形成部件313的保持部件313b之间设置有弹簧(未示出)。
在膜单元310通过加压机构被压靠在加压辊302上并因此在膜303和加压辊302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N的状态下,弹簧的推压力施加在第一热敏电阻301a和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每一个上。因此,第一热敏电阻301a和第二热敏电阻301b具有检测与夹持部N中的膜内表面弹性接触的带(膜)303的内表面的温度的功能。
(3)定影操作
控制器203在打印作业的执行序列中的预定的控制时点使处于压力解除状态的加压机构执行加压操作,从而在膜303和加压辊302之间形成夹持部N,与实施例1的定影设备111中类似。然后,控制器203致动马达M,使得在箭头Y的逆时针方向上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地驱动加压辊302。
旋转地驱动加压辊302,由此通过加压辊302的表面和夹持部N中的膜303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旋转力作用在膜303上。因此,膜303在夹持部形成部件313的可滑动部件313a与膜303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滑动的同时,沿着夹持部形成部件313的外周表面在箭头X的顺时针方向上以大致等于加压辊302的圆周速度的圆周速度通过加压辊302的旋转驱动而旋转。夹持部形成部件313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管制膜303的旋转轨道(轨迹)的功能。
与加压辊302的旋转驱动一起,通过通电路径(未示出)将电力从由控制器203控制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通电部分)200供应到卤素加热器305A。结果,在具有有效发热宽度的整个区域上开启卤素加热器305A。通过卤素加热器305A的这种启动,利用辐射热的直射光和由反射镜312反射的反射光相对于圆周方向主要在角度α的范围中对膜303的内表面进行照射。因此,旋转膜303的全部圆周部分被加热。
通过第一热敏电阻301a检测卤素加热器305A的辐射热引起的加热温度,所述第一热敏电阻301a设置在相对于最小宽度尺寸的记录纸具有膜303的通过区域宽度Wmin的区域中,并且检测温度信息被输入到CPU203。CPU203基于所述检测温度信息执行膜内表面温度的调节,使得膜表面温度是预定的目标温度(定影温度)。即,通过后述的波数控制,CPU203控制从通电部分200向卤素加热器305A的电力供应,使得膜表面温度成为预定的目标温度。
然后,在旋转地驱动加压辊302并且通过卤素加热器305A将膜303的表面温度增加到预定的目标温度并且将膜303的表面温度温度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温度的状态下,将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纸P引导到定影设备111的夹持部N中。在记录纸P被夹持并被进给通过夹持部N的过程中,将膜303的热量施加到记录纸P。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通过膜305的热量熔化,并通过施加在夹持部N上的压力而被定影在记录纸P上作为定影后的调色剂图像。
[记录纸的双重(多重)进给检测和设备控制]
将使用图12的流程图描述在此参考实施例中的控制。在图12中,步骤S01至S09中的控制与实施例1中的图1的流程图的步骤S01至S09中的控制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在步骤S09中,CPU203判断检测温度梯度(温度差)ΔTn+1是否高于α1并且高于β1。
当判断结果为对(是)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W)(步骤S10)。当判断结果为不对(否)时,该序列进入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CPU203判断检测温度梯度(温度差)ΔTn+1是否高于α2(<α1)并且高于β2(>β1)(步骤S11)。当判断结果为对(是)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2(W)(>Wmax1(W))(步骤S12)。当判断结果为不对(否)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3(W)(>Wmax2(W))(步骤S13)。
接下来,CPU203判断记录纸P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定影夹持部N(步骤S14)。
此外,CPU203将从记录纸P的前端进入定影夹持部N直到进行S14的判断为止的时段中设定的多个最大可用功率值中的最低的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min))设定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步骤S15)。CPU203将在单张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期间设定的多个最大可用功率值中的最低的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即,当记录纸P的后端未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采用以下最大可用功率值作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在从记录纸P的前端进入成像夹持部N直到进行步骤S14的判断的时段中设定的多个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1、Wmax2和Wmax3)中,使用最低的最大可用功率值作为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
例如,在记录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之前,当在步骤S09至S13中设定的最大可用功率值为Wmax1和Wmax2时,执行以下操作。即,在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之前的时段中,在步骤S15中,将实际的最大可用功率值持续地设定为Wmax1(在步骤S10中设定)(步骤S15)。
CPU203在在步骤S15中设定的最大可用功率值的范围内控制对加热器305的电力供应。
然后,将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设定为Tn(步骤S18)。然后,在从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起经过0.1秒后,CPU203再次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Tn+1(步骤S07)。即,CPU203在每0.1秒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的同时连续地检测检测温度梯度。
当记录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默认值的Wmax3(W)(步骤S16)。在步骤S17中,CPU203判断是否打印作业是多页打印作业(JOB)并且后面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当后面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时,序列返回到步骤S04。
有可能第一片材是双重进给纸并且后面的片材不是双重进给纸,并且因此在步骤S16中,最大可用功率值回到默认的Wmax3(W)。
在步骤S17中,当作业结束时,此控制的序列结束。
此控制中的参数n、α1、α2、β1、β2、Wmax1、Wmax2和Wmax3总结在下文出现的表3中。
在表3中,n=0.1(s),α1=7(℃/0.1s),α2=5(℃/0.1s),β1=240(℃),β2=250(℃),Wmax1=700(W),Wmax2=900(W),Wmax3=1200(W)。
进行此设定是因为,当检测温度梯度α的值较大时,最大可用功率值需要从检测温度β较低的状态改变。
表3(Wmax(W))
Figure BDA0001677810380000321
在此参考实施例中,使用上述参数,但是也可以根据产品规格适当地改变上述参数。
例如,在受到此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在基重为105(g/m2)的记录纸的情况和基重为300(g/m2)的记录纸的情况之间改变。
随着基重的增加,膜单元310的端部易于在定影夹持部N处与加压辊302的端部分离。因此,在基重增加的情况下,此实施例中的控制也可以在更高值的检测温度梯度值下执行。此外,检测温度阈值也可以根据基重和纸(片材)宽度而改变。
此外,当记录纸(记录材料)的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根据检测温度而改变。当记录纸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的温度较高时,产生故障之前的温度差较小,并且因此即使在检测温度梯度较小时,也可以执行控制。
将使用图13所示的时序图来描述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在图13中,(a),(b)和(c)与实施例1中的图6中所示的时序图中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在图13中,(d)表示默认值被设定为1200(W)的最大可用功率值。
当(c)处的检测温度梯度大于5(℃/0.1s)并且(b)处的检测温度高于250(℃)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改变为900(W)。当(c)处的检测温度梯度大于7(℃/0.1s)并且(b)处的检测温度高于240(℃)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改变为700(W)。此外,每次当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使最大可用功率值回到1200(W)(默认值)。
在该控制中,当最大可用功率值一旦改变时,继续该设定直到进给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N。这是因为在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N之前防止检测温度的连续增加。
在此参考实施例的定影设备中,加热器通过以12个半波作为一个循环周期的波数控制来控制。该控制通过每半波单位切换对加热器的通电来执行。例如,加热器在整个12个半波时段中持续开启的情况下,供应的电力为1200(W)。
在此参考实施例中,根据检测温度梯度和检测温度来控制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例如,在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是1200(W)的情况下,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最大为12。在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为900(W)的情况下,改变控制条件使得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最大为9。在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为700(W)的情况下,改变控制条件使得可以开启加热器的波数最大为7。
在此参考实施例中,当满足预定的条件时,根据检测温度梯度的量,逐步地改变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例如,从1200(W)到900(W)),但也可以连续地改变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例如,检测温度梯度每改变1(℃/0.1s),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可以降低100(W)。通过执行在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当记录纸被判断为双重进给纸时,改变最大可用功率值,并且因此,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没有达到297(℃)的故障温度,从而能够减少发生故障的频率。
同样在此参考实施例中,在将双重进给纸进给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发生故障的频率,但是当加热器未被切断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以最大可用功率持续开启加热器,以增加例如片材通过部分的温度。因此,与此参考实施例相比,上述实施例1和2是优选实施例。
在此参考实施例中,描述了设置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但是另外,还有第一热敏电阻301a也可以受到类似的控制。当采用这种构造时,例如,即使在用户通过将片材移动到一侧来放置片材并且使得成像装置将片材进给通过定影夹持部并且因此设置在中央部分的第一热敏电阻301a定位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对于为了执行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卤素加热器305A的电力供应的控制而提供的与非片材通过部分(非片材通过区域)对应的温度,可以根据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和检测温度梯度提供多个温度。此外,根据所使用的记录纸的种类,可以改变用于执行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向卤素加热器305A的电力供应的最大值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设定值。
此外,根据当进给的记录纸的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可以改变用于执行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到卤素加热器305A的电力供应的最大值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设定值。此外,可以改变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00到卤素加热器305A的电力供应的最大值,使得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检测温度的梯度不大于预定值。
<实施例3>
在此实施例中,改变最大可用功率值,使得温度梯度变成某一值。
[成像装置和定影设备]
在此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构造和定影设备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记录纸的双重(多重)进给检测和设备控制]
将使用图14的流程图描述在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在图14中,步骤S01至S09中的控制与实施例1中的图1的流程图的步骤S01至S09中的控制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冗余描述。
在步骤S09中,CPU203判断检测温度梯度(温度差)ΔTn+1是否高于α1并且高于β1。
当判断结果为对(是)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W)-50(W)使得检测温度梯度不大于α1(步骤S10)。当判断结果为不对(否)时,CPU203将最大可用功率值设定为Wmax(n+1)(W)=Wmax(n),Wmax(n)是在Wmax(n+1)之前设定的Wmax(步骤S11)。
接下来,CPU203判断记录纸P的后端是否通过了定影夹持部N(步骤S12)。
当记录纸的后端未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在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Tn+1被设定为Tn(步骤S15)。然后,在从之前的步骤S07中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起经过0.1秒后,CPU203再次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Tn+1(步骤S07)。即,CPU203在每0.1秒读取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温度的同时连续检测检测温度梯度。
当记录纸P的后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使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0)回到作为默认设定的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ini)(步骤S13)。
在步骤S14中,CPU203判断是否打印作业是多页打印作业(JOB)并且后面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当后面的记录纸P来到定影夹持部N时,序列返回到步骤S04。
有可能第一片材是双重进给纸并且后面的片材不是双重进给纸,并且因此在步骤S13中,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0)回到作为默认设定的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ini)。
在步骤S17中,当作业结束时,此控制的序列结束。
参数n、α1、β1和Wmax(ini)如下。
即,设定n=0.1(s),α1=7(℃/0.1s),β1=250(℃),Wmax(ini)=1200W。
在此实施例中,使用上述参数,但是也可以根据产品规格适当地改变上述参数。
例如,受到此实施例中的控制的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在基重为105(g/m2)的记录纸的情况和基重为300(g/m2)的记录纸的情况之间改变。随着基重的增加,膜单元310的端部易于在定影夹持部N处与加压辊302的端部分离。因此,在基重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更高的检测温度梯度值下执行此实施例中的控制。此外,检测温度阈值也可以根据基重和纸(片材)宽度而改变。
此外,检测温度梯度的阈值也可以根据当记录纸(记录材料)的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的检测温度而改变。当记录纸前端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的温度较高时,产生故障之前的温度差较小,并且因此即使在检测温度梯度较小时,也可以执行控制。
将使用图15所示的时序图来描述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在图15中,(a)表示定影夹持-存在信号,当记录纸P存在于定影夹持部N中时该信号为1,并且当记录纸不存在于定影夹持部N中时该信号为0,(b)表示检测温度,该检测温度总是由第二热敏电阻301b检测的温度,(c)表示检测温度梯度,所述检测温度梯度仅在如参考图1的流程图所述的在定影夹持部N中存在记录纸P时计算,并且(d)表示最大可用功率值,其默认值被设定为1200(W)。
当(c)处的检测温度梯度大于5(℃/0.1s)并且(b)处的检测温度高于250(℃)时,CPU203以50(W)的递减量从1200(W)的默认值逐渐地减少最大可用功率,使得检测温度梯度变得不超过5(℃/0.1s)。此外,每次当记录纸P通过定影夹持部N时,CPU203使最大可用功率值回到1200(W)(默认值)。
在此实施例中,当满足预定的条件时,根据检测温度梯度的量,每隔50(W)逐步地减少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但也可以连续地改变最大可用功率值Wmax。
通过执行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当记录纸被判断为双重进给纸时,改变控制条件,并且因此,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没有达到297(℃)的故障温度,从而故障不会发生。另一方面,在正常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在高温区域中没有检测到高温度梯度,并且因此不需要执行此实施例中的控制,并且不存在问题。
通过基于检测温度梯度和检测温度改变控制条件,可以获得与其他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具体地,在规格内的记录纸通过定影夹持部的情况下,防止了错误的检测,从而可以防止当双重进给纸通过定影夹持部时故障的发生。
因此,可以提供能够可靠地抑制定影设备111的构成部件发生损坏或劣化的图像加热装置(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在此实施例中,描述了设置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即使在用户通过将片材移动到一侧来放置片材并且使得成像装置将片材进给通过定影夹持部并且因此设置在中央部分的第一热敏电阻301a定位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情况下,以与设置在非片材通过区域中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情况类似地执行控制。因此,防止了错误的检测。
此外,当检测温度增加到故障温度时,成像装置的操作由于高温故障而停止,使得用户在维护人员或类似人员消除高温故障状态之前不能使用成像装置。即,故障温度是使得在由维护人员消除故障之前成像操作的执行被控制器禁止的温度。因此,通过此实施例中的控制,能够抑制高温故障的发生程度。因而,当高温故障发生时,可以减少用户呼叫维护人员来消除故障的频率。因此,可以减少用户的生产率受损的可能性。
(其他实施例)
(1)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描述了基于用于检测加热器305的温度的第二热敏电阻301b的检测温度并基于检测温度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来改变强制切断加热器的温度的设定的情况作为示例。然而,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基于由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检测部分)检测的膜303的温度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的多个部分,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最小尺寸记录纸的通过区域宽度Wmin的外部并且设置在最大通过区域宽度Wmax的内部。此温度传感器例如是与膜303的内表面接触的热敏电阻。
(2)在上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尺寸、条件等的数值是示例,并且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此。数值可以在本发明可适用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例如,也可以使用辊定影型和IH定影型的定影设备来执行上述实施例那样的控制的多个部分。
(3)实施例1中的膜303不限于具有这样的构造的膜,在所述的构造中,其内表面由加热器305支撑并且膜303由加压辊302驱动。例如,膜303也可以是单元型的膜,在所述单元型的膜中,膜303围绕多个辊拉伸并延伸并被这些辊中的任一个辊驱动。但是,从低导热性的角度考虑,理想地可以采用如实施例1和2中的构造。
(4)与膜303配合地形成夹持部N的部件不限于诸如加压辊302的辊部件。例如,也可以使用包括围绕多个辊拉伸并延伸的带的加压带单元。
(5)作为定影设备111,描述了用于通过加热调色剂图像t来定影形成在记录纸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设备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使用用于通过对临时定影在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再定影来增加图像的光泽(光泽度)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该设备也称为定影设备)。即,例如,定影设备111也可以是用于定影记录纸P上的部分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设备或用于使定影的图像经历加热过程的设备。因此,定影设备111也可以是例如用于调整图像的光泽或表面属性的表面加热设备(装置)。
(6)使用打印机1作为示例描述的成像装置不限于用于形成单色图像的成像装置,而还可以是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此外,通过增加必要的设备、装备和壳体结构,成像装置可以以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机器的功能的多功能机的各种用途执行。
(7)在上面的描述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诸如片材(纸)通过、片材进给、片材排出、片材通过部分、非片材通过部分等与纸(片材)相关的术语来描述记录材料(片材)P的处理,但是记录片材不限于纸。记录材料P是能够由成像装置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片状记录介质(媒介)。例如,使用诸如普通纸、薄纸、厚纸、高质量纸、涂布纸、信封、明信片、密封、树脂片材、OHP片材、印刷片材、格式纸等常规或非常规记录介质。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环形带,其构造成在将记录材料进给通过夹持部的同时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
可旋转部件,其构造成与所述环形带配合地形成夹持部;
加热器,其包括构造成通过通电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所述加热器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
检测部分,其构造成检测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所述发热元件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纵向方向的最小片材通过区域的外部的区域,其中所述最小片材通过区域是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待进给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中的最小尺寸记录材料所通过的区域;以及
控制器,其构造成根据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
其中当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当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比所述第一上升率小的第二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比所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为第一上升率时将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设定在所述第一温度,并且在温度上升率为第二上升率时将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设定在所述第二温度,然后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
其中,在所述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夹持部期间当将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设定在所述第一温度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记录材料的后端通过夹持部将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设定在高于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当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允许对所述加热器通电,直到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并且,当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二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允许对所述加热器通电,直到检测温度达到第二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其中当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所述控制器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在切断通电之后允许由所述成像部分进行的成像操作继续,并且,当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二上升率时,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所述控制器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在切断通电之后允许由所述成像部分进行的成像操作继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成像部分,所述成像部分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其中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低于禁止由所述成像部分执行成像操作时的预定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温度和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控制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所述温度,并且
其中,当检测温度是第一检测温度并且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将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设定在第一温度,并且,当检测温度是低于第一检测温度的第二检测温度并且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将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设定在高于第一温度的第三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根据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所述控制器在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之前的时间段内限制供应到所述加热器的电力的上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根据检测温度和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所述控制器在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之前的时间段内限制供应到所述加热器的电力的上限。
8.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包括:
环形带,其构造成在将记录材料进给通过夹持部的同时加热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
可旋转部件,其构造成与所述环形带配合地形成夹持部;
加热器,其包括构造成通过通电产生热量的发热元件,所述加热器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
检测部分,其构造成检测所述发热元件的温度,所述发热元件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环形带的纵向方向的最小片材通过区域的外部的区域,其中所述最小片材通过区域是所述环形带的、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待进给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中的最小尺寸记录材料所通过的区域;以及
控制器,其构造成根据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时的温度,
其中当所述检测部分的检测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当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比所述第一上升率小的第二上升率时,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比所述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
其中,当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具有第一尺寸的记录材料进给通过所述夹持部、并且在具有第一尺寸的记录材料中记录材料在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设置所述检测部分的位置处与所述环形带不接触时,所述控制器在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一上升率时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一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并且在每单位时间的温度上升率是第二上升率时响应于检测温度达到第二温度切断对所述加热器的通电。
CN201810534382.4A 2017-05-30 2018-05-30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08983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6381 2017-05-30
JP2017-106381 2017-05-30
JP2018-078305 2018-04-16
JP2018078305A JP7039375B2 (ja) 2017-05-30 2018-04-16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3571A CN108983571A (zh) 2018-12-11
CN108983571B true CN108983571B (zh) 2022-04-08

Family

ID=6445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4382.4A Active CN108983571B (zh) 2017-05-30 2018-05-30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7185B2 (zh)
CN (1) CN108983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4584B2 (ja) 2017-06-06 202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6910996B2 (ja) 2018-09-10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69272B2 (en) 2019-11-12 2022-03-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n endless belt for fixing a toner image on a recording material
JP2021096402A (ja) 2019-12-18 2021-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21096401A (ja) 2019-12-18 2021-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21162689A (ja) 2020-03-31 2021-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826A (ja) * 1999-01-18 2000-07-28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51627A (zh) * 2008-04-02 2009-10-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打印装置
CN102117037A (zh) * 2010-01-05 2011-07-06 株式会社理光 加热装置及其异常判断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6962A (ja) 2001-03-30 2002-10-09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8236B2 (ja) * 2007-11-16 2013-09-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JP5279611B2 (ja) 2009-05-20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665485B2 (ja) 2010-11-02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1433B2 (ja) * 2010-11-17 2014-01-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762218B2 (ja) 2011-08-26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825938B2 (ja) 2011-09-01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441989B2 (ja) 2011-11-18 2014-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13117577A (ja) 2011-12-01 2013-06-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280B2 (ja) 2011-12-22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8725B2 (ja) 2012-02-14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525706B2 (ja) 2014-05-07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ヒータ、およびベルトの交換方法
JP6370160B2 (ja) * 2014-08-14 2018-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2284B2 (ja) 2015-09-16 2020-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826A (ja) * 1999-01-18 2000-07-28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51627A (zh) * 2008-04-02 2009-10-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打印装置
CN102117037A (zh) * 2010-01-05 2011-07-06 株式会社理光 加热装置及其异常判断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3571A (zh) 2018-12-11
US10437185B2 (en) 2019-10-08
US20180348681A1 (en)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3571B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JP4804038B2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465920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77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US9436139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80633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36812B2 (ja) 定着装置
US87314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66089B2 (ja) 定着装置
JP2019191245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62416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1694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9375B2 (ja)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01251A (ja) 像加熱装置
JP2006106686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1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144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0048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185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0082A (ja) 像加熱装置
JP20071995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14163A (ja) ヒータ、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127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9159A (ja) 加熱体及び像加熱装置
US2024005369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