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3340A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3340A
CN108973340A CN201711392344.1A CN201711392344A CN108973340A CN 108973340 A CN108973340 A CN 108973340A CN 201711392344 A CN201711392344 A CN 201711392344A CN 108973340 A CN108973340 A CN 108973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art
head
magnetic
joint element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923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纳康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73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3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04Ink-ribbon guides
    • B41J35/10Vibrator mechanisms; Driving gear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005Cable or belt constructions for driving print, type or paper-carriages, e.g. attachment, tensio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2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 head carriage, e.g. for rotation around a guide bar or using a rotatable eccentric b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6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between the print head and its carri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er frame, e.g. for rotation of an eccentric carriage guide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12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pressure adjustment mechanisms, e.g. pressure-on-the pape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3/00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ribbons or like character-siz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33/14Ribbon-feed devices or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rmal heads
    • B41J2202/31Thermal printer with head or platen movable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基座;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加热元件的热头;第一接合部件;第二接合部件,构造为与第一接合部件接合,从而热头相对于基座绕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枢转地移动;头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基座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滑动,并保持热头从而加热元件面向第三方向;相对于第一接合部件位于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第一磁性部件;相对于第二接合部件位于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第二磁性部件;和从在第三方向上的第一侧面对头保持部件的头挤压部件。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热头的热转印打印设备中,优选的是挤压力被均匀地施加到墨色带以确保打印质量。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设备包括热头、热头固定部件和热头自动对准支撑轴。热头固定部件固定热头。热头自动对准支撑轴在基本与热头固定部件的重心位置相同的位置处被附接到热头固定部件。热头固定部件被绕热头自动对准支撑轴枢转地支撑。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8,937,634说明书
在其中不执行任何打印的非打印时期期间,热头典型地位于不同于在此处执行打印的打印位置的、邻近于墨色带的等待位置处。在使用热头自动对准支撑轴的打印设备中,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打印设备相对于压板的放置方向是不正确的。在那种情况下,当在非打印时期期间热头处于等待位置时,热头易于以热头自动对准支撑轴作为中心向色带传送路径倾斜。处于等待位置的热头向色带传送路径的倾斜可以引起各种问题。例如,当在那种情况中墨色带被附接到打印设备时,处于等待位置的热头可以与位于传送路径中的墨色带形成接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从热头向墨色带均匀地施加挤压力并且降低在热头从打印位置的移动期间热头向色带传送路径倾斜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基座;热头,在所述热头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加热元件;第一接合部件,所述第一接合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热头中;第二接合部件,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接合,从而所述热头相对于所述基座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枢转地移动;头保持部件,所述头保持部件具有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所述头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头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热头,从而所述加热元件面向所述第三方向;第一磁性部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热头中,并且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头保持部件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从而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通过磁力彼此吸引;和头挤压部件,所述头挤压部件由所述基座支撑,以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枢转地移动,并且所述头挤压部件被构造为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第一侧挤压所述头保持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种打印设备包括:基座;热头,在所述热头中,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加热元件;第一接合部件,所述第一接合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热头中;第二接合部件,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接合,从而所述热头相对于所述基座绕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枢转地移动;头保持部件,所述头保持部件具有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所述头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头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热头,从而所述加热元件面向下;第一磁性部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热头中,并且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头保持部件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从而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通过磁力彼此吸引;和头挤压部件,所述头挤压部件由所述基座支撑,以绕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枢转地移动,并且所述头挤压部件被构造为从上方挤压所述头保持部件。
在根据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打印设备中,将第一接合部件与第二接合部件接合允许头保持部件保持热头。根据在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之间的磁力和从头挤压部件施加到热头的力,热头相对于头保持部件的位置是可改变的。例如,在保持热头的头保持部件处于在此处头保持部件远离打印位置并且无任何挤压力被从头挤压部件施加到热头的等待位置的情况下,热头相对于头保持部件的位置是在此处第一磁性部件面对第二磁性部件以在其间具有磁力的基准位置。在保持热头的头保持部件处于打印位置并且头挤压部件朝向墨色带挤压热头的情况下,热头可以远离基准位置地移动并且根据挤压力相对于头保持部件绕轴线枢转。因此,在每一个打印设备中,挤压力均被均匀地在第一方向上从热头施加到墨色带。在无任何挤压力被施加到热头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磁性部件和第二磁性部件之间的磁力,热头处于基准位置。这降低了热头向色带传送路径倾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设备1的透视图。
图2是从其移除色带传送机构20的打印设备1的透视图。
图3是从其移除色带传送机构20的打印设备1的前视图。
图4是从其移除盖11的打印设备1的后视图。
图5是描绘热头3被附接到头保持部件4以具有第一姿态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一姿态的热头3的透视图。
图7A和7B每一幅描绘了头保持部件4的延伸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向压板19倾斜的状态,图7A概略地描绘头保持部件4和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一姿态并且位于等待位置处的热头3,图7B概略地描绘头保持部件4和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一姿态并且位于打印位置处的热头3。
图8A是沿着图6中的箭头VIIIA-VIIIA截取的截面视图,图8B是沿着图9中的箭头VIIIB-VIIIB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图8C是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一姿态的热头3的概略平面视图。
图9是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二姿态的热头3的透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箭头X-X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1是从其移除盖11的打印设备1的底视图。
图12是移动组件30的透视图。
图13是沿着图3中的箭头XIII-X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4是沿着图3中的箭头XIV-XIV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5是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二姿态的热头3的前视图。
图16是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二姿态的热头3的透视图。
图17A是描绘热头3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二姿态并且位于热头3的移动范围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处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并且图17B是描绘热头3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二姿态并且位于热头3的移动范围在上下方向上的下端处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18是描绘打印设备1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19是根据变型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热头3和头保持部件4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绘图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以下,打印设备1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被定义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并且第一方向正交于第二方向。在左右方向上,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定位的方向称作热头保持方向。
在图1中描绘的打印设备1是热转印打印设备。打印设备1被与打印介质传送设备(未描绘)同步地驱动。打印介质传送设备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传送速度传送长的打印介质8(见图7)。打印介质8例如是将被制造成食物袋的管形包装材料。打印设备1以预定间隔在打印介质8上打印例如示意保质期的一串字母。
如在图1到3中描绘,打印设备1包括基座2、热头3和头保持部件4。热头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布置的加热元件31。头保持部件4沿着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在基座2上滑动。头保持部件4保持热头3从而加热元件31面向前后方向。打印设备1进一步包括色带传送机构20、移动组件30和第二移动机构7。色带传送机构20在保持它时沿着预定传送方向传送墨色带9。移动组件3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头保持部件4。第二移动机构7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头保持部件4。以下将解释打印设备1的构件的细节。
<基座2>
基座2支撑打印设备1的各种构件,诸如热头3和头保持部件4。基座2在这个实施例中由矩形金属板形成。基座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孔18和88。打印设备1包括盖11。盖11是覆盖基座2的后侧的盒形盖。打印设备1包括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是从基座2的前表面向前延伸的板形部件。第一支柱12被连接到基座2的右端。第二支柱13被连接到基座2的左端。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的上端处于基座2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的上端在孔18和88的上端上方。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的下端在基座2的下端上方。
如在图13中描绘,第一支柱12的左表面122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4。第一传感器14输出对应于以后描述的第一检测部件1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信号。第一支柱12的左表面122具有向右凹进的凹部121。当从左侧看时,凹部121被成形为对应于以后描述的第一枢转部件51的枢转范围。第一传感器14被设置在凹部121的前侧和第一枢转部件51上。凹部121被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第一传感器14的后侧和基座2的前侧上。凹部121从第一支柱12相对于第一支柱12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的稍高部分延伸到第一支柱12的下端。
如在图1和2中描绘,第二支柱13的右表面132设置有第二传感器15。第二传感器15输出对应于以后描述的第二检测部件1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信号。如在图1中描绘,第二支柱13的右表面132设置有向左凹进的凹部131。第二支柱13的右表面132和第一支柱12的左表面122彼此平行地延伸。当从右侧看时,凹部131被成形为对应于以后描述的第二枢转部件52的枢转范围。第二传感器15被设置在凹部131的前侧和第二枢转部件52上。凹部131被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第二传感器15的后侧和基座2的前侧上。凹部131从第二支柱13相对于第二支柱13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的稍高部分延伸到第二支柱13的下端。
<色带传送机构20>
如在图1和4中描绘,打印设备1的色带传送机构20包括第一附接部21、第二附接部22、第一色带马达23、第二色带马达24和引导轴25到29。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2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2可旋转地由基座2的前表面支撑。通过将第一附接部21插入柱形芯轴212的孔中,第一卷211被可移除地附接到第一附接部21。通过将第二附接部22插入柱形芯轴(未描绘)的孔中,第二卷(未描绘)被可移除地附接到第二附接部22。即,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2是被基座2可旋转地保持的心轴。
具有带形状的墨色带9由墨层和基材形成。基材可以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墨层可以包含例如着色成分诸如碳和结合剂成分诸如蜡和/或树脂。墨色带9被传送到热头3下方从而墨层面对打印介质8。通过加热而被熔化的墨层被转移到打印介质8。墨色带9可以根据需要包括功能层,诸如背衬涂层、剥离层和/或附着层。墨色带9的第一端被连接到第一辊211的芯轴212的侧表面,并且墨色带9的第二端被连接到第二卷的芯轴的侧表面。
引导轴25到29限定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引导轴25到29每一个具有柱形形状并且可以例如是能够绕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辊。引导轴25、26、28和29每一个从基座2的前表面向前延伸。每一个引导轴的周向表面的一个部分与墨色带9的、与形成有墨层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形成接触。如在图5中描绘,引导轴27被可移除地附接到以后描述的滑动部件77。引导轴27从滑动部件77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引导轴27的周向表面的一个部分与墨色带9的、形成有墨层的表面形成接触。墨色带9被引导轴25到29每一个引导和传送。引导轴25被设置在基座2的右上角附近。引导轴26被设置在基座2的右下角附近。引导轴27在基座2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稍左侧上的位置处被设置在基座2的下部处。引导轴28被设置在基座2的左下角附近。引导轴29被设置在基座2的左上角附近。如在图2和3中描绘,第一附接部21、第二附接部22和引导轴25、26、28和29能够被从基座2移除。
如在图3中利用虚线描绘,当热头3位于以后描述的等待位置处时,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从第一附接部21(见图1)朝向右上侧延伸,通过与引导轴25形成接触而改变它的延伸方向,并且然后向下延伸到引导轴26。在引导轴25和引导轴26之间的传送路径P位于第一支柱12的右侧上并且从第一支柱1分离2。传送路径P通过与引导轴26形成接触而改变它的延伸方向并且然后向左延伸到引导轴27。在引导轴26和引导轴28之间的位置处,传送路径P与热头3的下端和引导轴27的上端形成接触或者接近它们。传送路径P通过与引导轴28形成接触而改变它的延伸方向,并且向上延伸到引导轴29。在引导轴28和引导轴29之间的传送路径P位于第二支柱13的左侧上并且从第二支柱13分离。传送路径P通过与引导轴29形成接触而改变它的延伸方向,并且然后朝向右下侧延伸以到达第二附接部22(见图1)。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2的旋转在左右方向上在引导轴26和引导轴28之间移动墨色带9。
如在图4中描绘,第一色带马达23和第二色带马达24被设置在基座2的后表面上。第一色带马达23旋转第一附接部21。第二色带马达24旋转第二附接部22。第一色带马达23和第二色带马达24每一个例如是向前和反向旋转的步进马达。第一附接部21被直接连接到第一色带马达23的输出轴。即,第一附接部21的旋转轴位于与第一色带马达23的输出轴相同的直线上。第一色带马达23的旋转量等于第一附接部21的旋转量。第二附接部22的旋转轴被直接连接到第二色带马达24的输出轴。即,第二附接部22的旋转轴位于与第二色带马达24的输出轴相同的直线上。第二色带马达24的旋转量等于第二附接部22的旋转量。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2被不同的马达旋转,并且因此它们能够以彼此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控制器67(见图18)以对应于墨色带9的传送速度的速度沿着对应于墨色带9的传送方向的方向旋转第一色带马达23和第二色带马达24。
<热头3>
如在图1到3中描绘,热头3被设置在基座2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上。热头3被设置在第一附接部21和第二附接部22下方。热头3是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成行地布置的加热元件31的行式热头。更具体地,热头3被构造为使得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形陶瓷基板36的下角被斜切(即,倒角)并且釉层和加热元件31被布置在倒角上。在面对是在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下侧的状态中,加热元件31被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热头3的边缘布置。热头3邻近于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当打印设备1执行打印时,移动组件30允许热头3在利用图2中的实线描绘的位置和利用图2中的虚线描绘的位置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位于对应于热头3的移动范围在上下方向上的下端的打印位置处时,热头3接近或者与在其下方设置的压板19(见图7)形成接触。在这个实施例中压板19具有平板形状。例如,当打印设备1在不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热头3时执行打印时,压板19可以具有辊状形状。压板19面对位于打印位置处的热头3的下侧。压板19响应于热头3向打印位置的移动朝着热头3挤压打印介质8。
在打印等待模式中热头3位于等待位置处。如概略地在图7A中描绘等待位置是在此处在从压板19分离时热头3的下端接近或者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墨色带9形成接触的位置。等待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处于热头3的移动范围的上端的下侧上从而热头3能够被从墨色带9分离。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此处热头3从墨色带9分离的位置是在此处热头3的下端处于连接引导轴26的下端和引导轴28的下端的线上方,即在图3中描绘的、在引导轴26和引导轴28之间的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上方的位置。打印位置是在无任何打印介质8被放置在热头3和压板19之间的状态中在此处热头3的下端与压板19接触的位置。当打印介质8被放置在热头3和压板19之间时,如概略地在图7B中描绘,在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居于其间时,处于打印位置的热头3与压板19接触。当热头3处于打印位置时,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被热头3改变。具体地,不象热头3处于等待位置的情形,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在引导轴26和引导轴28之间改变。虽然未示意,但是当如在图3中描绘热头保持方向是左侧时,在热头3处于打印位置时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从引导轴26向左延伸以到达引导轴27。传送路径P通过与引导轴27形成接触而改变它的延伸方向并且然后朝向热头3的下端倾斜向下地向左延伸。传送路径P通过与热头3的下端形成接触而改变它的延伸方向并且然后倾斜向上地向左延伸以到达引导轴28。在利用另一个墨色带更换墨色带9时,热头3位于后退位置处。后退位置处于热头3的移动范围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后退位置在等待位置上方。
如在图5中描绘,在热头3中,陶瓷基板36的上表面设置有附接部37。陶瓷基板36的上表面是与形成有加热元件3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如在图10中描绘,附接部37的前端处于陶瓷基板36的前端的后侧上。附接部37的后端处于陶瓷基板36的后端的前侧上。陶瓷基板36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基本与附接部37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一致。附接部37具有第一部371和第二部372。第一部37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被连接到陶瓷基板36的上表面。热头3的附接部37的第一部371包括第一接合部件32、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三磁性部件35。第一接合部件32是将与以后描述的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的部件。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件3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接合孔33。当在侧视图中看时接合孔33具有圆形形状,并且沿着它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从接合孔33延伸的区域与陶瓷基板36的上表面交叉。第二接合部件41被可移除地插入第一接合部件32中。第一接合部件32被设置在热头3的纵向范围R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处。热头3的纵向范围R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是在前后方向上包括热头3的重心的部分。
当如在图5和6中描绘热头保持方向是右侧时,第一磁性部件34位于第一接合部件32的接合孔33的前侧上,该前侧是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第三磁性部件35位于第一接合部件32的接合孔33的后侧上,该后侧是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一磁性部件34相对于包括在以后描述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L1的虚拟表面F对称地定位。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三磁性部件35被分别插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371的孔中。磁性部件34和第三磁性部件35每一个的磁极中的一个被暴露于与热头保持方向(图5中的左侧)相反的一侧。当在侧视图中看时,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三磁性部件35每一个具有圆形形状。第一磁性部件34、第三磁性部件35和接合孔33在侧视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热头3的第一部371具有弯曲表面377。在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弯曲表面377位于头保持部件4下方。弯曲表面377在前后方向上弯曲以具有根据以后描述的滚动部件45的外周的弧状形状。弯曲表面377位于接合孔33在与热头保持方向(即,图5中的左侧)相反的一侧上的开口下方。
第二部372被连接到第一部371沿着热头保持方向的一端。第二部372的上表面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向上突出的凸缘373到376。凸缘373到376被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布置。第二部372被可移除地连接到被连接到加热元件31的线束38的第一端。线束38的第二端被连接到其中设置控制器67(见图18)的基板(未描绘)。
<头保持部件4>
头保持部件4是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柱形状的部件。头保持部件4保持热头3从而热头3相对于压板19(更具体地,加热元件31)的表面的倾斜是可调节的。具体地,头保持部件4包括第二接合部件41、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第二接合部件41沿着正交于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面对第一接合部件32。第二接合部件41与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从而热头3能够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L1相对于基座2枢转。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件41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突起。更具体地,第二接合部件41是具有第一轴线L1的杆状轴。第二接合部件41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第二接合部件41的、是接合端47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接合端47的前端被斜切成半球形状。第二接合部件41的第二端设置有与以后描述的联接部件90的引导沟槽92接合的凸缘46。凸缘46沿着第一轴线L1的延伸方向突出。凸缘46在侧视图中具有圆形形状。
第二磁性部件42位于第二接合部件41的前侧上。当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第二磁性部件42在左右方向上面对第一磁性部件34从而它们通过磁力彼此吸引。被设置在头保持部件4中的第四磁性部件43位于第二接合部件41的后侧上。当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并且第一磁性部件34在左右方向上面对第二磁性部件42时,第四磁性部件43在左右方向上面对第三磁性部件35从而它们通过磁力彼此吸引。第四磁性部件43和第二磁性部件42相对于虚拟表面F对称地定位。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磁性部件34、第二磁性部件42、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是永久磁体。第二磁性部件42的磁极和第四磁性部件43的磁极是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并且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从而它们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被从头保持部件4暴露。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柱形永久磁体。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被插入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头保持部件4的柱形孔中并且被其保持。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具有相同形状。第二磁性部件42、第四磁性部件43、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三磁性部件35在侧视图中具有相同形状。第二磁性部件42在左右方向上的磁极中的一个不同于第四磁性部件43在左右方向上的磁极中的一个。第一磁性部件34在面对头保持部件4一侧上的磁极不同于第三磁性部件35在面对头保持部件4一侧上的磁极。更具体地,在与热头保持方向相反的一侧上从第一部371暴露的第一磁性部件34的磁极不同于在与热头保持方向相反的一侧上从第一部371暴露的第三磁性部件35的磁极。当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第一磁性部件34面对第二磁性部件42从而彼此不同的磁极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第三磁性部件35面对第四磁性部件43从而彼此不同的磁极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例如,如在图8C中描绘,第一磁性部件34的北极面对第二磁性部件42的南极。类似地,第三磁性部件35的南极面对第四磁性部件43的北极。当第二磁性部件42的右磁极是南极时,第四磁性部件43的右磁极是北极。当从第一部371暴露的第一磁性部件34的磁极是北极时,从第一部371暴露的第三磁性部件35的磁极是南极。
如在图6和8中描绘,头保持部件4在前后方向上的基本中心位置处具有孔44,孔44向上侧打开。被插入孔44中的滚动部件45绕第一轴线L1被头保持部件4枢转地保持。在这个实施例中滚动部件45被插入第二接合部件41中并且绕第一轴线L1被头保持部件4枢转地保持。滚动部件45的上端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上表面48地向上突出。是头保持部件4的表面中的一个的、头保持部件4的上表面48面对以后描述的头挤压部件5。滚动部件45的上端可以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上端地向上突出或者可以不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上端地向上突出。与是头挤压部件5的下表面的接触表面50接触的滚动部件45被头挤压部件5向下挤压。孔44也向下侧打开。即,在这个实施例中孔44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滚动部件45的下端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下表面49地向下突出。是头保持部件4的表面中的一个的、头保持部件4的下表面49面对压板19(见图7)。滚动部件45的下端可以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下端地向下突出或者可以不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下端地向下突出。当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热头3的弯曲表面377从下侧接受滚动部件45。弯曲表面377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滚动部件45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更长。当滚动部件45被头挤压部件5向下挤压时,来自头挤压部件5的挤压力经由弯曲表面377被传递到加热元件31。如在图8A和8B中描绘,穿过滚动部件45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和加热元件3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线L4的延伸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在这个实施例中滚动部件45是轴承。
在第二接合部件41与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时,第二接合部件41的第一轴线L1优选地基本与热头3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心位置一致。在这个实施例中热头3的重心位置基本与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如在图10中描绘,第一轴线L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热头3的纵向范围R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M1,即,热头3的重心位置一致。
当第二接合部件41与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时,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通过磁力彼此吸引,并且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通过磁力彼此吸引。由于磁力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吸引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引起静摩擦力。类似地,由于磁力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吸引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引起静摩擦力。由于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静摩擦力引起的绕第一轴线L1的力矩和由于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静摩擦力引起的绕第一轴线L1的力矩的总和大于由于由热头3接受的重力和外力引起的绕第一轴线L1的力矩。线束38在前后方向上从第一接合部件32分离的位置处被附接到热头3。由热头3接受的外力包括来自线束38的挤压力。因此,如在图7A中描绘,当热头3处于等待位置时,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位置是在此处第一磁性部件34面对第二磁性部件42以在其间具有最强磁力(即,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距离最短)的基准位置。当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位置是基准位置时,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C1与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C2一致。第二接合部件41的中心位置(第一轴线L1)与第一接合部件32的中心位置一致。第三磁性部件35的中心位置C3与第四磁性部件43的中心位置C4一致。
当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位置是基准位置时,在上下方向上,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C1与第一接合部件32的中心位置L1一致。在上下方向上,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C2与第二接合部件41的中心位置L1一致。这里,含义“与…一致”包括部件严格地彼此一致和部件在预定的可接受范围中彼此一致。预定的可接受范围可以是反映制造公差等的范围,其中仅仅要求部件在不大于磁性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25%的范围中彼此一致。图7A强调加热元件31的布置方向向压板19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诸如打印设备1相对于压板19的放置方向不正确的情形。因此,在图7A中,在上下方向上中心位置C1不与中心位置L1一致。同时,如在图17A和17B中描绘,当打印设备1相对于压板19是放置方向是正确的并且头保持部件4被正确地附接到基座2时,头保持部件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前后方向。因此,在上下方向上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C1典型地与第一接合部件32的中心位置L1一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C2典型地与第二接合部件41的中心位置L1一致。当在热头3处于基准位置时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穿过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和第一接合部件32的中心位置的线L3与第一方向一致,并且穿过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和第二接合部件41的中心位置的线L3与第一方向一致。
当热头3处于打印位置时,热头3接受从头挤压部件5指向下的挤压力。在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静摩擦力和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静摩擦力的总和小于头挤压部件5的挤压力。因此,如在图7B中描绘,当热头3处于打印位置时,头挤压部件5的挤压力允许热头3克服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静摩擦力和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静摩擦力地绕第一轴线L1枢转。相应地,即使当打印设备1相对于压板19的放置方向是不正确的时,处于打印位置的热头3仍然平行于压板19的延伸表面定位。当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位置是已经从基准位置枢转的位置时,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C1不与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C2一致。此外,第三磁性部件35的中心位置C3不与第四磁性部件43的中心位置C4一致。
在这个实施例中,头保持部件4被构造为使得第二接合部件41、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位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上。头保持部件4保持热头3从而热头3能够在头保持部件4的或者右侧或者左侧上被从头保持部件4移除。在这个实施例的头保持部件4中,通过利用头保持部件4保持它们,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位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侧上,从而第二磁性部件42的磁极和第四磁性部件43的磁极是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它们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被从头保持部件4暴露。这个实施例的头保持部件4可移除地保持第二接合部件41。
如在图8A到8C中描绘,头保持部件4包括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或者第二侧上定位第二接合部件41的接合端47的保持部69。即,头保持部件4的保持部69被构造为基于热头3是被保持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还是第二侧上改变第二接合部件41的接合端47的位置。这个实施例的保持部69包括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孔70。杆状第二接合部件41被插入孔70中从而第二接合部件41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被保持。第二接合部件41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具有大于其它部分的那些的直径。具体地,头保持部件4能够保持热头3从而热头3具有其中热头保持方向如在图6中描绘是右侧的第一姿态或者其中热头保持方向如在图9中描绘是左侧的第二姿态。当热头3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一姿态时,如在图8A中描绘,头保持部件4的保持部69保持第二接合部件41,使得第二接合部件41的接合端47位于右侧上。在那种情况中,凸缘46位于头保持部件4的左侧上。当热头3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以具有第二姿态时,如在图8B中描绘,头保持部件4的保持部69保持第二接合部件41,使得第二接合部件41的接合端47位于左侧上。在那种情况中,凸缘46位于头保持部件4的右侧上。在这两个情况下,热头3均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从而陶瓷基板36的上表面向第一轴线L1倾斜。如在图8A和8B中描绘,当热头保持方向是右侧时和当热头保持方向是左侧时,穿过滚动部件45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和加热元件3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线L4的延伸方向均与上下方向一致。
优选地通过反映打印设备1的打印方法、打印介质8的传送方向等确定热头保持方向。例如,当在其中打印介质8的传送停止的周期期间打印设备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热头3时执行打印时,热头保持方向优选地与热头3的移动方向一致。更具体地,例如,当在打印期间热头3的移动方向是向右方向时,热头保持方向优选地是右侧。当在其中打印介质8被传送的周期期间打印设备1在不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热头3时执行打印时,在打印期间热头保持方向优选地是与打印介质8的传送方向相反的一侧。更具体地,当打印介质8的传送方向是向左方向时,热头保持方向优选地是右侧。
借助于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磁力和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磁力,热头3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因此,当利用另一个热头更换热头3时或者当改变热头保持方向时,用户能够通过沿着远离头保持部件4的方向移动热头3而从头保持部件4移除热头3。用户能够通过从热头3移除线束38而利用另一个热头更换热头3。
<移动组件30>
如在图11和12中描绘,移动组件30包括头挤压部件5、第一移动机构6、第一枢转部件51、第二枢转部件52和导轨53。头挤压部件5被设置在头保持部件4上方。头挤压部件5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L2枢转地由基座2支撑。头挤压部件5从上方,即从在上下方向上的第二侧挤压头保持部件4。具体地,头挤压部件5从上方挤压滚动部件45。这个实施例的头挤压部件5被导轨53保持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2滑动。这个实施例的头挤压部件5从上方面对热头3。作为头挤压部件5和导轨53,例如,能够使用现成的线性引导件。当使用线性引导件时,头挤压部件5是附接到导轨53的平台(table)。
如在图15和16中描绘,头挤压部件5被连接到联接部件90。在这个实施例中联接部件90通过使用例如螺钉而被可移除地连接到头挤压部件5。联接部件90被沿着对应于热头保持方向的方向连接到头挤压部件5。相对于头挤压部件5放置联接部件90的方向与热头保持方向相同。联接部件90包括第二接合部件41的凸缘46与其接合的引导沟槽9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沟槽92引导头保持部件4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这个实施例的引导沟槽92线性地并且基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当第二接合部件41与这个实施例的联接部件90的引导沟槽92接合时,凸缘46被装配到引导沟槽92中以与引导沟槽92的侧壁91形成接触。头挤压部件5具有与滚动部件45形成接触的接触表面50。接触表面50例如是平表面。这个实施例的接触表面50是头挤压部件5的下表面。接触表面50面对头保持部件4。
头挤压部件5的后端被连接到联接部件95。联接部件95包括沿着热头保持方向突出的杆状突起103。这个实施例的联接部件95通过使用例如螺钉而被可移除地连接到头挤压部件5。联接部件95被沿着对应于热头保持方向的方向连接到头挤压部件5。
如在图11和12中描绘,第一移动机构6包括第一马达61、小齿轮64和65、扇形齿轮544和524。第一移动机构6引起第一枢转部件51和第二枢转部件52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L2枢转地移动。第二轴线L2处于基座2的前侧上。如在图10中描绘,这个实施例的第二轴线L2处于与热头3的附接部37在前后方向上的后端基本相同的位置。第二轴线L2位于热头3的后端上方。第一马达61被设置在基座2的后侧上。第一马达61旋转第一输出轴62和第二输出轴63。第一输出轴62被设置在基座2的后侧上并且向是沿着正交于前后方向的左右方向的第一侧的右侧延伸。第二输出轴63向是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二侧的左侧延伸。这个实施例的第一马达61是步进马达。小齿轮64被固定到第一输出轴62的前端。小齿轮65被固定到第二输出轴63的前端。小齿轮64和65具有相同直径。第一输出轴62、第二输出轴63、小齿轮64和小齿轮65的旋转轴线处于相同直线上。扇形齿轮544和524每一个具有其中心是第二轴线L2的弧形形状。扇形齿轮544被设置在第一枢转部件51的后端处。扇形齿轮524被设置在第二枢转部件52的后端处。
如在图11和12中描绘,第一枢转部件51从基座2后侧上的位置延伸到基座2前侧上的位置。第一枢转部件51由基座2支撑以绕平行于左右方向的第二轴线L2枢转。第一枢转部件51被插入基座2的孔18中。第一枢转部件51包括第一部541、第二部542和第三部543。设置在第一部541的后端处的扇形齿轮544与第一马达61的第一输出轴62接合。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马达61和第二马达71之间的第一部541超过基座2地向前延伸。第二部542从第一部541的前端向是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的右侧延伸。第三部543从第二部542的右端向前延伸。
第二枢转部件52从基座2后侧上的位置延伸到基座2前侧上的位置。第二枢转部件52由基座2支撑以绕第二轴线L2枢转。第二枢转部件52被插入基座2的孔88中。设置在第二枢转部件52的后端处的扇形齿轮524与第一马达61的第二输出轴63接合。第二枢转部件52被设置在第一枢转部件51的左侧上。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导轨53被连接到第一枢转部件51的第一部541的前端和第二枢转部件52的前端。第一部541的前端超过将在以后描述的第一带轮73、第二带轮74和带75的前端地向前延伸。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542被设置在第一带轮73、第二带轮74和带75的前端的前侧上。移动组件30包括具有第二轴线L2的杆状轴55。轴55被插入第二部542中。具体地,第二部542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的通孔,并且轴55被插入通孔中。第一支柱12被设置在第一枢转部件51的右侧上以面对第一枢转部件51。第一支柱12支撑轴55的右端。第二支柱13被设置在第二枢转部件52的左侧上以面对第二枢转部件52。第二支柱13支撑轴55的左端。在这个实施例中,轴55通过使用螺钉被固定到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第一枢转部件51和第二枢转部件52经由轴承由轴55支撑。即,第一枢转部件51和第二枢转部件52经由轴承、轴55、第一支柱12和第二支柱13间接地由基座2支撑。
这个实施例的移动组件3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部件56、第二连接部件57和推压部件58和59。如在图11和13中描绘,被设置在第一支柱12的左侧上的第一连接部件56经由轴承绕第二轴线L2枢转地由轴55支撑。第一连接部件56连接是第一枢转部件51的第三部543的前端的第一端545和导轨53的右端从而它们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具体地,它们能够绕第二轴线L2相对于彼此旋转)。第一端545是从在第二轴线L2和第三部543的前端之间的半途点延伸到第三部543的前端的部分。第一连接部件56包括插入部561、臂562和连接部563。轴55被插入是第一连接部件56的后端的插入部561中。插入部561被设置在第三部543的右侧上。臂562从插入部561向前延伸。插入部561和臂562被放置在第一支柱12的凹部121中。
向左延伸的连接部563被连接到臂562的前端。当从左侧看时,连接部563具有U形或者马蹄形状。连接部563具有在后侧处打开的开口564。第一枢转部件51的第一端545被插入开口564中。连接部563设置有从下表面向上突出的杆状部件565。推压部件58被绕每一个杆状部件565缠绕。这个实施例的推压部件58是螺旋弹簧(例如,压缩螺旋弹簧)。推压部件58的下端与连接部563的下端接触。推压部件58的上端从下方与第一枢转部件51的第一端545接触。推压部件58向上推压插入开口564中的第一枢转部件51的第一端545。臂562的下表面被连接到导轨53的右端。
第一连接部件56(连接部563)的前表面被连接到第一检测部件16。在导轨53位于预定位置处的状态中,第一传感器14在面对第一检测部件16的位置处被放置在面对第一连接部件56的第一支柱12的左表面122中。这个实施例的预定位置是在导轨53的可移动范围的中心的下侧上的位置。即,第一传感器14被设置在第一检测部件16的枢转范围R2的中心M2的下侧上。第一检测部件16的枢转范围R2由当第一枢转部件51已经移动到枢转范围的上端时第一检测部件16的位置P1和当第一枢转部件51已经移动到枢转范围的下端时第一检测部件16的位置P2限定。例如,在用于调节从热头3向压板19(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的挤压力的处理中使用第一传感器14的输出。从热头3施加到压板19(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的挤压力取决于在热头3经由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与压板19形成接触之后枢转部件51和52的降低量。枢转部件51和52的降低量由第一马达61的驱动量控制。为了准确地调节从热头3施加到压板19(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的挤压力,优选的是热头3在压板19的附近的位置被准确地检测。在打印设备1中,当在第一传感器14位于第一检测部件16的枢转范围R2的中心M2的下侧上的状态中热头3位于压板19的附近时在第一传感器14和第一检测部件16之间的距离比当在第一传感器14位于中心M2的上侧上的状态中热头3位于压板19的附近时在第一传感器14和第一检测部件16之间的距离更短。当第一传感器14是磁性传感器并且第一检测部件16是磁体时,在第一传感器14和第一检测部件16之间的距离更短时,由第一传感器14检测的磁场强度增加。这允许热头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被更加准确地检测。即,这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能够比其中第一传感器14位于第一检测部件16的枢转范围R2的中心M2的上侧上的构造更加准确地检测在压板19的附近的热头3的位置。
类似于第一连接部件56,被设置在第二支柱13的右侧上的第二连接部件57经由轴承绕第二轴线L2枢转地由轴55支撑。第二连接部件57连接是第二枢转部件52的前端的第二端525和导轨53的左端从而它们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如在图11和14中描绘,第二连接部件57包括插入部571、臂572和连接部573。轴55被插入是第二连接部件57的后端的插入部571中。插入部571被设置在第二枢转部件52的左侧上。臂572从插入部571向前延伸。插入部571和臂572被放置在第二支柱13的凹部131中。
向右延伸的连接部573被连接到臂572的前端。当从左侧看时连接部573具有U形或者马蹄形状。连接部573具有在后侧处打开的开口574。第二枢转部件52的第二端525被插入开口574中。连接部573设置有从下表面向上突出的杆状部件575。推压部件59被绕每一个杆状部件575缠绕。这个实施例的推压部件59是螺旋弹簧(例如,压缩螺旋弹簧)。推压部件59的下端与连接部573的下端接触。推压部件59的上端与第二枢转部件52的第二端525的下表面接触。推压部件59向上推压插入开口574中的第二枢转部件52的第二端525。臂572的下表面被连接到导轨53的左端。
第二连接部件57(连接部573)的前表面被连接到第二检测部件17。在导轨53位于预定位置处的状态中,第二传感器15在面对第二检测部件17的位置处被设置在面对第二连接部件57的第二支柱13的右表面中。第二传感器15位于第二检测部件17的枢转范围R3的中心M3的下侧上。第二检测部件17的枢转范围R3由当第二枢转部件52已经移动到枢转范围的上端时第二检测部件17的位置P3和当第二枢转部件52已经移动到枢转范围的下端时第二检测部件17的位置P4限定。这个实施例的连接部563和连接部573构造形成为一体件的部件68。部件68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部件68的右端是连接部563并且部件68的左端是连接部573。导轨53被固定到部件68的下表面。部件68的下表面是面对头保持部件4的表面。例如,类似于第一传感器14,在用于调节从热头3向压板19(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的挤压力的处理中使用第二传感器15的输出。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1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传感器1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因为这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包括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所以能够在用于检测导轨53(部件68)在左右方向上的倾斜的处理中使用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的输出值。
如在图5、6、9和15中描绘,移动组件30进一步包括导轨82和83、滑动部件84和85、板部件86和推压部件10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轨82和83被固定到以后描述的滑动部件77。滑动部件84和85被导轨82和83保持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基座2滑动。滑动部件84和85被连接到头保持部件4。导轨82和83是在前后方向上带有间隔地布置的。这个实施例的移动组件30包括两个导轨(即,导轨82和83)。这个实施例的导轨82和83经由联接部件78和79被固定到滑动部件77。具有方柱形状的联接部件78被固定到滑动部件77的前表面。具有板形状的联接部件79被固定到联接部件78的附接表面。联接部件78的附接表面是沿着与热头保持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位的联接部件78的左和右表面中的一个。联接部件79超过联接部件78地向前延伸并且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轨放置沟槽80和81。轨放置沟槽80和81是其中分别放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轨82和83的沟槽。轨放置沟槽80和81被在前后方向上布置。轨放置沟槽80和81被分别设置在联接部件79的左和右表面中。导轨82和83通过使用螺钉被附接到联接部件79在面对头保持部件4的一侧上的表面。
滑动部件84和85被导轨82和83保持。滑动部件84和85分别在左右方向上面对导轨82和83。设置在前侧上的滑动部件84在左右方向上面对第四磁性部件43。板部件86在滑动部件84和头保持部件4之间的位置处被固定到滑动部件84。板部件86绕联接部件79的前侧行进,向热头保持方向的相反侧转弯或者弯曲,并且在被从联接部件79分离的状态中在热头保持方向的相反侧上向后延伸。板部件86设置有沿着与热头保持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起105。这个实施例的推压部件100的一端101被连接到头挤压部件5的突起103。推压部件100的另一端被连接到被连接到滑动部件77的板部件86的突起105。导轨82、83和滑动部件84、8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滚动部件45和导轨76之间。在这个实施例中,头保持部件4通过使用螺钉而被连接到滑动部件84和85,并且被设置在滑动部件77的前侧上而不被直接连接到滑动部件77。即,头保持部件4经由滑动部件84和85、导轨82和83和联接部件78和79被间接地连接到滑动部件77。
如在图17A中描绘,当热头3位于热头3的移动范围在上下方向上的上端处时,滑动部件84和85被导轨82和83的上端保持。在上下方向上,板部件86的上端与联接部件79的上端一致。如在图17B中描绘,当热头3被设置在移动范围在上下方向上的下端处时,滑动部件84和85被导轨82和83的下端保持。在上下方向上,板部件86的下端与联接部件79的下端一致。第一移动机构6的驱动沿着其中心是第二轴线L2的圆弧移动头挤压部件5。因此,头挤压部件5相对于图17A中的前后方向的倾斜与图17B中的不同。同时,被连接到由导轨82和83引导的滑动部件84和85的热头3在上下方向上线性地移动。因此,头保持部件4相对于图17A中的前后方向的倾斜基本与图17B中的相同。在那种构造中,当头挤压部件5弓形地移动时,在头挤压部件5的接触表面50和滚动部件45之间的接触位置和接触角度被改变。然而,在接触表面50上滚动滚动部件45将头挤压部件5的圆弧移动经由滚动部件45转换成热头3的上下移动。
当改变热头保持方向时,用户与第二接合部件41一起地从联接部件78和头保持部件4移除联接部件79、导轨82和83、滑动部件84和85,和板部件86。然后,用户根据热头保持方向将它们放置到位。用户从滑动部件77移除引导轴27,并且然后根据热头保持方向将引导轴27放置到位。引导轴27被放置在热头保持方向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相反侧上。用户从头挤压部件5移除联接部件95,并且然后在热头保持方向相对于头挤压部件5的相反侧上将其放置到位。
<第二移动机构7>
第二移动机构7包括第二马达71。驱动第二马达7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头保持部件4。第二马达71包括向是在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的前侧延伸的第三输出轴72。如在图4中描绘,第二马达71被设置在第一马达61的右侧上和基座2的后侧上。第二马达71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垂直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与第一马达61重叠。这个实施例的第二马达71是步进马达。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马达61和第二马达71具有基本相同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一马达6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马达7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如在图3中描绘,第二移动机构7包括第一带轮73、第二带轮74和带75。第一带轮73被连接到第三输出轴72。第二带轮74被设置在第一带轮73的左侧上。被连接到头保持部件4的带75在第一带轮73和第二带轮74之间被拉伸。第一带轮73和第二带轮74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第一带轮73的中心位于第一支柱12的左表面122的左侧上。第二带轮74的中心位于第二支柱13的右表面132的右侧上。带75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如在图11中描绘,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导轨76被设置在基座2的前侧上和第二轴线L2的后侧上。滑动部件77被连接到头保持部件4的后端。滑动部件77被导轨76保持以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基座2滑动。导轨76在前后方向上面对滑动部件77。作为滑动部件77和导轨76,例如能够使用现成的线性引导件。在那种情况下,滑动部件77是附接到导轨76的平台。
<打印设备1的电气构造>
参考图18,将解释打印设备1的电气构造。打印设备1包括控制器67、存储部66、热头3、第一马达61、第二马达71、第一传感器14、第二传感器15、第一色带马达23、第二色带马达24,和通信接口(通信I/F)60。控制器67包括控制打印设备1的硬件处理器(例如,CPU)和每一个响应于硬件处理器的指令操作的各种驱动电路。各种驱动电路包括例如向第一马达61、第二马达71、第一色带马达23和第二色带马达24供应信号(例如,驱动电流)的电路、向热头3供应信号(例如,驱动电流)的电路,和驱动传感器14、15并且执行所接受的输出信号的A/D转换的电路。控制器67被电连接到存储部66、热头3、第一马达61、第二马达71、第一传感器14、第二传感器15、第一色带马达23、第二色带马达24,和通信I/D 60。
存储部66包括各种存储介质诸如ROM、RAM和闪存。存储部66存储包括引起控制器67执行以后描述的打印控制处理的指令的打印程序。存储部66进一步存储用于驱动打印设备1的各种设定值。
热头3的每一个加热元件31响应于从控制器67输出的信号产生热。第一色带马达23响应于从控制器67输出的脉冲信号旋转第一附接部21。第二色带马达24响应于从控制器67输出的脉冲信号旋转第二附接部22。第一马达61响应于从控制器67输出的脉冲信号旋转以在打印位置和等待位置与后退位置(未描绘)之间移动热头3。第二马达71响应于从控制器67输出的脉冲信号旋转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热头3。马达23、24、61和71每一个是步进马达。因此,控制器67通过控制例如将被传递到马达的级数而控制每一个马达。
第一传感器14向控制器67输出对应于第一检测部件1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信号。第二传感器15向控制器67输出对应于第二检测部件1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信号。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每一个例如是能够根据磁通密度的变化输出信号的非接触磁性传感器(例如,霍尔元件)。第一检测部件16和第二检测部件17每一个是永久磁体。
<打印设备1实现的打印处理的概述>
存储部66存储包括用于执行打印处理的指令的打印程序。在打印设备1启动之后,控制器67通过在存储部66的RAM上展开打印程序而执行打印处理。在打印处理中,打印是例如在通过使用打印介质传送设备传送打印介质8在传送时期期间被周期地执行的条件下执行的。在传送时期结束的时点,外部装置99向打印设备1输入打印指令。当接受到打印指令时,控制器67开始在打印介质8上打印。具体地,控制器67控制第一马达61将热头3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
控制器67基于从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输出的信号检测热头3已经到达在上下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在这个实施例中枢转部件51和52被构造为在左右方向上非对称,并且热头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取决于打印位置。因此,热头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不是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在那种构造中,当热头3被头挤压部件5挤压时,导轨53易于在左右方向上倾斜。打印设备1可以根据热头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改变将被使用的传感器。即,打印设备1可以基于从更加靠近热头3的加热元件31定位的第一传感器14或者第二传感器15输出的信号检测热头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应地,如与无视热头3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地使用从相同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的情形相比,打印设备1能够准确地检测热头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控制器67基于从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输出的信号控制第一马达61以调节从热头3施加到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的挤压力。
头挤压部件5随同第一马达61的驱动一起地向下挤压头保持部件4的滚动部件45。指向下并且由滚动部件45接受的挤压力经由弯曲表面377被传递到热头3。当热头3向压板19的表面倾斜时,如在图7B中描绘,头挤压部件5的挤压力允许热头3克服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静摩擦力和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静摩擦力地绕第一轴线L1枢转。热头3以基本均匀的力在前后方向上向下挤压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
控制器67控制第二马达71从而热头3在与墨色带9形成接触时以预定速度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同时,控制器67基于打印数据加热热头3的加热元件31以将墨色带9的墨转移到打印介质8的打印表面(上表面)。在打印完成时,控制器67停止热头3的加热并且控制第一马达61将热头3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当热头3不再接受被从头挤压部件5施加以指向下的挤压力时,由于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磁力和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磁力,热头3绕第一轴线L1枢转。如在图7A中描绘,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位置返回在此处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C1与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C2一致并且第三磁性部件35的中心位置C3与第四磁性部件43的中心位置C4一致的基准位置。在接着的打印开始之前,打印设备1控制第一色带马达23和第二色带马达24传送墨色带9并且根据需要控制第二马达7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热头3。
打印设备1可以在不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热头3时在打印介质8的传送期间执行打印处理。在那种情况下,压板19优选地是辊形压板。外部装置99在预定时点向打印设备1输入打印指令。当接受到打印指令时,控制器67开始在打印介质8上打印。特别地,控制器67控制第一马达61将热头3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打印位置。控制器67基于从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输出的信号检测热头3已经到达在上下方向上的预定位置。通过基于从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输出的信号控制第一马达61,控制器67调节将从热头3施加到墨色带9和打印介质8的挤压力。
控制器67控制第一色带马达23和第二色带马达24沿着与打印介质8的传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传送与热头3形成接触的墨色带9。在那种情况中,墨色带9的传送速度与打印介质8的传送速度相同或者稍微低于打印介质8的传送速度。打印介质8的传送速度可以例如从外部装置99获得,或者可以使用传感器等检测。同时,控制器67基于打印数据加热热头3的加热元件31并且将墨色带9的墨转移到打印介质8的打印表面(上表面)。在打印完成时,控制器67停止热头3的加热和墨色带9的传送,并且然后控制第一马达61将热头3从打印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
在打印设备1中,基座2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基座;加热元件31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加热元件;热头3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热头;第一接合部件32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第一接合部件;第二接合部件41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第二接合部件;头保持部件4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头保持部件;第一磁性部件34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第一磁性部件;第二磁性部件42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第二磁性部件;并且头挤压部件5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头挤压部件。第三磁性部件35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第三磁性部件;第四磁性部件43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第四磁性部件;滚动部件45是本发明的示例性滚动部件;并且线束38是本发明的示例性线束。上表面48是头保持部件在第三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示例性表面。下表面49是头保持部件在第三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示例性表面。保持部69是本发明的示例性保持部。
在这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通过将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热头3能够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位置能够根据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磁力和将从头挤压部件5施加到热头3的力改变。例如,即使当打印设备1被放置在向压板19的表面倾斜的状态中时,如果保持热头3的头保持部件4处于从打印位置分离的等待位置并且头挤压部件5不向热头3施加任何挤压力,则如在图7A中描绘,热头3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的位置仍然是在此处第一磁性部件34面对第二磁性部件42以在其间具有最强磁力的基准位置。如在图7B中描绘,当保持热头3的头保持部件4处于打印位置并且头挤压部件5朝向墨色带9挤压热头3时,挤压力可以引起热头3远离基准位置地移动并且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绕第一轴线L1枢转。因此,在这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挤压力能够被在前后方向上从热头3均匀地施加到墨色带9,并且当无任何挤压力被从头挤压部件5施加到热头3时,由于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磁力,热头3位于基准位置处。这降低了热头3相对于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倾斜的可能性。
如在图7A中描绘,在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孔33)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C1在上下方向上基本与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孔33)的中心位置L1一致。在上下方向上,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C2基本与第二接合部件41的中心位置L1一致。因此,如与分别的中心位置不在上下方向上彼此一致的构造相比,打印设备1能够降低热头3和头保持部件4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打印设备1包括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第三磁性部件35被设置在热头3中。当如在图8C中描绘热头保持方向是右侧时,第三磁性部件35位于第一接合部件32的后侧上。被设置在头保持部件4中的第四磁性部件43位于第二接合部件41的后侧上。当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并且第一磁性部件34在左右方向上面对第二磁性部件42时,第四磁性部件43在左右方向上面对第三磁性部件35从而它们通过磁力彼此吸引。因此,在这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中,如与打印设备仅仅包括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相比,头保持部件4能够利用强磁力稳定地保持热头3。打印设备1的头保持部件4能够在第一接合部件32在此处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处利用磁性部件的磁力保持热头3。
如在图5中描绘,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一磁性部件34相对于包括第一轴线L1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表面F对称地定位。第四磁性部件43和第二磁性部件42相对于虚拟表面F对称地定位。这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不太可能引起热头3和头保持部件4每一个相对于虚拟表面F的重心偏差,并且因此如与磁性部件不相对于虚拟表面F对称地定位的构造相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平衡。
第一磁性部件34、第二磁性部件42、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是永久磁体。如在图8C中描绘,当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第一磁性部件34面对第二磁性部件42从而彼此不同的磁极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三磁性部件35面对第四磁性部件43从而彼此不同的磁极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因此,这个实施例的打印设备1的头保持部件4能够利用比其中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中的仅仅一个是永久磁体的打印设备和其中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中的仅仅一个是永久磁体的打印设备更强的磁力保持热头3。
如在图8A到8C中描绘,头保持部件4被构造为使得第二接合部件41、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位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上。头保持部件4保持热头3从而热头3能够在头保持部件4的或者右侧或者左侧上被从头保持部件4移除。因此,在打印设备1中,热头3能够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从而热头3能够在头保持部件4的或者右侧或者左侧上被从头保持部件4移除。这有助于用户根据打印条件诸如打印介质8的传送方向改变热头保持方向。
如在图8A到8C中描绘,第二接合部件41的第一端形状不同于第二接合部件41的第二端。是接合端47的、第二接合部件41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头保持部件4包括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或者第二侧上定位第二接合部件41的接合端47的保持部69。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从而第二磁性部件42的磁极和第四磁性部件43的磁极是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它们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被从头保持部件4暴露。第二磁性部件42沿着热头保持方向(右侧或者左侧)的磁极性不同于第四磁性部件43沿着热头保持方向(右侧或者左侧)的磁极性。第一磁性部件34在面对头保持部件的一侧上的磁极性不同于第三磁性部件35在面对头保持部件的一侧上的磁极性。因为打印设备1的头保持部件4具有上述相对简单的构造,所以头保持部件4能够在头保持部件4的或者右侧或者左侧上可移除地保持热头3。这有助于用户根据打印条件诸如打印介质8的传送方向改变热头保持方向。
第二接合部件41是具有第一轴线L1的轴。第一接合部件32具有是轴的第二接合部件41被可移除地插入其中的接合孔33。打印设备1的第一接合部件32和第二接合部件41每一个能够具有相对简单的构造。在打印设备1中,用户能够通过其中第二接合部件41被插入第一接合部件32的接合孔33中的容易的过程将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当从头保持部件4移除热头3时,仅仅要求用户克服在磁性部件之间的磁力在左右方向上从热头3分离头保持部件4,这使得移除固定件诸如弹簧是不必要的。
是轴的第二接合部件41被插入头保持部件4中。头保持部件4包括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上表面48地突出并且能够绕第一轴线L1旋转的滚动部件45。头挤压部件5从上方挤压滚动部件45。打印设备1能够经由滚动部件45和第二接合部件41向热头3传递指向下的挤压力。
滚动部件45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下表面49地突出。热头3具有弯曲表面377。当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弯曲表面377位于头保持部件4下方。弯曲表面377根据滚动部件45的外周在前后方向上弯曲。弯曲表面377从下侧接受滚动部件45。因此,在打印设备1中,热头3的弯曲表面377能够稳定地接受经由滚动部件45从头挤压部件5传递的挤压力。
加热元件31在面对下侧的状态中被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热头3的边缘布置。如在图8A和8B中描绘,穿过滚动部件45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和加热元件3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线L4的延伸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打印设备1设置有沿着陶瓷基板36的边缘布置的加热元件31,因此减小热积聚以实现良好的热响应性。在打印设备1中,从头挤压部件5传递的挤压力被有效地传递到布置在边缘中的加热元件31,并且挤压力被在前后方向上从热头3均匀地施加到墨色带9。
在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静摩擦力和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静摩擦力的总和小于头挤压部件5的挤压力。因此,头挤压部件5的挤压力允许打印设备1的热头3克服在磁性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相对于头保持部件4(基座2)绕第一轴线L1枢转。
由于在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42之间的静摩擦力引起的绕第一轴线L1的力矩和由于在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之间的静摩擦力引起的绕第一轴线L1的力矩的总和大于由于重力和由热头3接受的外力引起的绕第一轴线L1的力矩。当打印设备1的热头3不被头挤压部件5挤压时,头保持部件4能够在图7A中描绘的基准位置处保持热头3。
线束38在前后方向上从第一接合部件32分离的位置处被附接到热头3。由热头3接受的外力包括来自线束38的挤压力。即使当包括了附接到热头3的线束38的影响时,打印设备1的头保持部件4仍然能够在基准位置处保持不受挤压力作用的热头3。
本发明的打印设备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或者基本特性的范围内适当地改变。例如,以下变型可以在适当时被添加到本发明的打印设备。
打印设备1的构造可以适当地改变。打印设备1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适当地改变。仅仅要求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彼此交叉,即,它们可以不是彼此正交或者垂直的。打印设备1可以包括传送打印介质8的打印介质传送设备。打印介质8和墨色带9的构造可以适当地改变。移动分别的部件的驱动源可以适当地改变。打印设备1的墨色带9的传送路径P可以适当地改变。第一枢转部件51和第二枢转部件52的构造可以适当地改变。第一枢转部件51可以不包括第一部541、第二部542和第三部543。打印设备1可以不包括部分的或者所有的、色带传送机构20的构件。类似于第一枢转部件51的那些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枢转部件51和第二枢转部件52中的至少一个中。可以独立于打印设备1地设置传送墨色带的设备。打印设备1可以包括压板19。压板19可以具有板形状或者辊形状。基座2可以不是具有平板形状的部件。基座可以是其表面具有凹部和凸部的部件或者其表面弯曲的部件。基座可以具有盒子形状。移动组件30和第二移动机构7的构造可以适当地改变。移动组件30可以具有在美国专利8,937,634说明书中描述的叉组件的构造。打印设备1可以根据需要省去第二移动机构7。
在上下方向上,在第一接合部件32与第二接合部件41接合时,第一磁性部件34的中心位置可以不与第一接合部件32的中心位置一致。在上下方向上,第二磁性部件42的中心位置可以不与第二接合部件41的中心位置一致。打印设备1可以不包括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可以在打印设备1中设置多于三对的磁性部件。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一磁性部件34可以不相对于虚拟表面F对称地定位。第四磁性部件43和第二磁性部件42可以不相对于虚拟表面F对称地定位。
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35中的一个可以是永久磁体,并且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二磁性部件35中的另一个可以是铁磁体诸如不锈钢。类似地,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中的一个可以是永久磁体,并且第三磁性部件35和第四磁性部件43中的另一个可以是铁磁体。在头保持部件4中,第二接合部件41、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可以不被布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上。在头保持部件4中,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可以是可移除部件并且它们可以位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或者第二侧上。第二接合部件41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具有相同形状。第二接合部件4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与第一接合部件32接合。在那种构造中,头保持部件4可以具有其中第二接合部件41位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侧上的构造或者其中第二接合部件41不位于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上的构造。每一个磁性部件的尺寸、形状等可以适当地改变。每一个磁性部件可以适当地包括增加磁通密度的磁轭。头保持部件4可以保持热头3从而热头3能够在头保持部件4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仅仅一侧上被从头保持部件4移除。
第一接合部件32的形状和第二接合部件41的形状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第一接合部件32可以是突起并且第二接合部件41可以是具有突起装配到其中的接合孔的部件。突起的形状可以适当地改变。第二接合部件41可以不是具有第一轴线L1的轴。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可以不被头保持部件4以使得第二磁性部件42的磁极和第四磁性部件43的磁极是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它们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被从头保持部件4暴露的方式保持。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可以是从一体件构造的永久磁体。在那种情况下,例如,第二磁性部件42对应于具有磁极中的一个的、当从上方看时U形或者马蹄形状的永久磁体的端部,并且第四磁性部件43对应于具有磁极中的另一个的永久磁体的端部。仅仅要求永久磁体被头保持部件4保持从而永久磁体的两端沿着热头保持方向定位。当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是由金属诸如不锈钢制成的铁磁体时,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可以是从一体件构造的部件。类似地,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三磁性部件35可以是从一体件构造的部件。第二磁性部件42和第四磁性部件43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侧上具有相同的磁极性。第一磁性部件34和第三磁性部件35可以在面对头保持部件4的一侧上具有相同的磁极性。
头保持部件4可以不包括滚动部件45。头挤压部件5可以不从在上下方向上的第二侧挤压滚动部件45。滚动部件45可以不超过头保持部件4的上表面48和下表面49中的至少一个地突出。热头3可以不包括弯曲表面377。热头3的平表面可以与滚动部件45形成接触。加热元件31的布置可以适当地改变。加热元件31可以不在面对在上下方向上的第一侧的状态中被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边缘布置。连接滚动部件45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和加热元件3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三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不与上下方向一致。由热头3接受的外力可以包括来自线束38的挤压力之外的任何其它的力或者可以不包括来自线束38的挤压力。
替代在图17中描绘的构造地,打印设备1可以具有在图19中描绘的变型实施例的构造。在图19中,基本上与在图17中描绘的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构件或者零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在图19中描绘的变型实施例的热头3具有比在图17中描绘的实施例的热头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大约13cm)更短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大约5cm)。如在图19中描绘,联接部件190、导轨182和滑动部件184被构造为不同于在图17中描绘的实施例的那些。类似于在图17中描绘的实施例的那些构造的构件的解释将被省略,并且以下将解释联接部件190、导轨182和滑动部件184。联接部件190具有沿着包括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表面延伸的板形状。联接部件190的上前端利用螺钉被固定到头挤压部件5。联接部件190具有长孔191。长孔191的纵向方向是前后方向,并且长孔191的横向方向是上下方向。长孔191沿着纵向方向线性地延伸。长孔191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具有轴形状的第二接合部件41被插入长孔191中,使得位于第二接合部件41的第二端处的凸缘46位于右侧上。凸缘46相对于联接部件190定位的方向与联接部件190相对于头挤压部件5定位的方向一致。凸缘46的直径比长孔191沿着横向方向的长度更长。因此,当头保持部件4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在第二接合部件41和联接部件190之间的接合不被释放。
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轨182被连接到滑动部件77的前表面。滑动部件184被导轨182保持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基座2滑动。滑动部件184被连接到头保持部件4的后端。导轨182在前后方向上面对滑动部件184。在变型实施例中,单一导轨182被连接到滑动部件77。单一滑动部件184被连接到头保持部件4。在变型实施例中,当改变热头保持方向时,用户不需要与第二接合部件41一起地改变导轨182和滑动部件184的放置位置。

Claims (15)

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
基座;
热头,在所述热头中,在第一方向上布置加热元件;
第一接合部件,所述第一接合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热头中;
第二接合部件,所述第二接合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接合,从而所述热头相对于所述基座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枢转地移动;
头保持部件,所述头保持部件具有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所述头保持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头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热头,从而所述加热元件面向所述第三方向;
第一磁性部件,所述第一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热头中,并且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上;
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头保持部件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从而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通过磁力彼此吸引;和
头挤压部件,所述头挤压部件由所述基座支撑,以绕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枢转地移动,并且所述头挤压部件被构造为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第一侧挤压所述头保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并且
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三磁性部件,所述第三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热头中,并且所述第三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侧上;和
第四磁性部件,所述第四磁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头保持部件中,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上,并且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并且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情况下,所述第四磁性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三磁性部件,从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三磁性部件通过磁力彼此吸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三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关于虚拟平面对称地定位,所述虚拟平面包括所述第一轴线,并且所述虚拟平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并且
所述第四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关于所述虚拟平面对称地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三磁性部件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中的每一个磁性部件是永久磁体,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部件面对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从而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磁极面对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磁极,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磁极是彼此不同的,并且所述第三磁性部件面对所述第四磁性部件,从而所述第三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磁极面对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磁极,所述第三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磁极与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磁极是彼此不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头保持部件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上,并且
所述头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热头,从而所述热头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上从所述头保持部件移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三磁性部件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中的每一个磁性部件是永久磁体,
所述第二接合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不同的形状,
所述第二接合部件的作为接合端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接合,
所述头保持部件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从而所述第二接合部件的所述接合端相对于所述头保持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上,
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磁极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的磁极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被所述头保持部件保持,从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的所述端部被从所述头保持部件暴露,
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的所述磁极中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的一个磁极不同于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的所述磁极中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的一个磁极,并且
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的在与所述头保持部件面对的一侧上的磁极不同于所述第三磁性部件的在与所述头保持部件面对的所述一侧上的磁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是轴,所述轴具有所述第一轴线,并且
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具有接合孔,将所述轴可移除地插入到所述接合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头保持部件进一步包括滚动部件,将所述轴插入到所述滚动部件中,所述滚动部件突出超过所述头保持部件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上的表面,并且所述滚动部件被构造为绕所述第一轴线枢转地移动,并且
所述头挤压部件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挤压所述滚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滚动部件突出超过所述头保持部件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表面,并且
所述热头具有弯曲表面,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的情况下,所述弯曲表面相对于所述头保持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上,所述弯曲表面取决于所述滚动部件的外周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弯曲,并且所述弯曲表面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上接受所述滚动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加热元件被沿着所述热头的边缘形成,所述边缘面向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并且所述边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
第三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一致,所述第三线连接所述滚动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心和所述加热元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是轴,所述轴具有所述第一轴线,
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具有接合孔,将所述轴可移除地插入到所述接合孔中,并且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件接合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与在所述第三磁性部件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的总和小于所述头挤压部件的挤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3、4和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由于在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和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之间的磁力引起的静摩擦力而引起的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力矩与由于在所述第三磁性部件和所述第四磁性部件之间的磁力引起的静摩擦力而引起的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力矩的总和大于由于由所述热头接受的重力和外力而引起的绕所述第一轴线的力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设备,进一步包括线束,所述线束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处被附接到所述热头,
其中由所述热头接受的所述外力包括来自所述线束的挤压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和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前后方向,
所述第二方向是左右方向,并且
所述第三方向是上下方向,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第一侧是上侧。
CN201711392344.1A 2017-05-31 2017-12-21 打印设备 Pending CN1089733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8117A JP2018202665A (ja) 2017-05-31 2017-05-31 印刷装置
JP2017-108117 2017-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3340A true CN108973340A (zh) 2018-12-11

Family

ID=5997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92344.1A Pending CN108973340A (zh) 2017-05-31 2017-12-21 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6844B2 (zh)
EP (1) EP3409491A1 (zh)
JP (1) JP2018202665A (zh)
CN (1) CN10897334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5433A1 (en) * 2020-03-17 2021-09-23 Dover Europe Sàrl A movement assembly
KR20220028674A (ko) 2020-08-31 2022-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무빙 및 록킹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6661A (ja) * 1984-09-11 1986-04-05 Toshiba Corp サ−マルプリンタ
JPH0324983A (ja) * 1989-06-22 1991-02-01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字制御方法
JPH04133756A (ja) * 1990-09-26 1992-05-07 Brother Ind Ltd 記録装置
EP0641663A2 (en) * 1993-09-06 1995-03-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EP0644506A2 (en) * 1993-09-21 1995-03-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ing system
GB2360739A (en) * 2000-03-31 2001-10-03 Hewlett Packard Co Magnetic connection of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and carriage by magnetic attraction therebetween
US20060216096A1 (en) * 2005-03-25 2006-09-28 Funai Electric Co.,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EP1707395A1 (en) * 2005-03-30 2006-10-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EP2261040A1 (en) * 2009-06-10 2010-12-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5132B2 (ja) * 1995-05-10 1999-04-19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装置
US5820277A (en) * 1996-05-10 1998-10-13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Printer
AT405468B (de) * 1996-12-02 1999-08-25 Ulrich Ewald Ing Vorrichtung zum thermischen einbringen von informationen und informationsträger
JPH11309967A (ja) * 1998-04-27 1999-11-09 Sony Corp カード印刷装置
JP3688176B2 (ja) 2000-02-17 2005-08-24 株式会社大生機械 ラインサーマルヘッドによる印字装置
DE60139513D1 (de) * 2000-09-11 2009-09-17 Zipher Ltd Bandlaufwerk und Druckvorrichtung
JP2002264398A (ja) 2001-03-06 2002-09-18 Sony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組立方法
GB201017594D0 (en) 2010-10-19 2010-12-01 Domino Printing Sciences Plc Printing apparatus
US9566805B2 (en) * 2015-03-31 2017-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u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6661A (ja) * 1984-09-11 1986-04-05 Toshiba Corp サ−マルプリンタ
JPH0324983A (ja) * 1989-06-22 1991-02-01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字制御方法
JPH04133756A (ja) * 1990-09-26 1992-05-07 Brother Ind Ltd 記録装置
EP0641663A2 (en) * 1993-09-06 1995-03-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EP0644506A2 (en) * 1993-09-21 1995-03-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ing system
GB2360739A (en) * 2000-03-31 2001-10-03 Hewlett Packard Co Magnetic connection of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and carriage by magnetic attraction therebetween
US20060216096A1 (en) * 2005-03-25 2006-09-28 Funai Electric Co., Ltd. Image forming device
EP1707395A1 (en) * 2005-03-30 2006-10-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EP2261040A1 (en) * 2009-06-10 2010-12-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09491A1 (en) 2018-12-05
US10596844B2 (en) 2020-03-24
JP2018202665A (ja) 2018-12-27
US20180345706A1 (en)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3343A (zh) 打印设备
CN108973340A (zh) 打印设备
CN1102712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US20120312319A1 (en) Vibrating Hair Iron With Noncontact Switch
CN108973344A (zh) 打印设备
JPS5916934B2 (ja) 図面に文字・記号等を自動的に記入する装置
ES2284437T3 (es) Impresora con presion de rodillo de alimentacion variablle.
JPH0768851A (ja) 球面印字装置
CN211733304U (zh) 一种上带装置、料带加工装置
JP2017177746A (ja) 印刷機
CN207186263U (zh) 一种印眉工具及其眉形组件、眉形片
CN105764821A (zh) 打印机
US20200346473A1 (en) Control Assembly for Printhead of a Printing Apparatus
CN207901906U (zh) 一种票据打印机
CN210029450U (zh) 一种打印机的上下卷材随动恒张力机构
JPH07101134A (ja) インク自動塗布装置
US10293631B2 (en) Agitatable coloring utensil
JPS6216146A (ja) プレス機
JPS6017330Y2 (ja)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US711971A (en) Ship&#39;s-course-recording apparatus.
JPS6251499A (ja) 記録装置
JP2021028105A (ja) シート加工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S63125360A (ja) 簡易プリンタ
JPH0518855U (ja) カード印刷装置
JPS62253479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