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1780A - 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1780A
CN108861780A CN201810351541.7A CN201810351541A CN108861780A CN 108861780 A CN108861780 A CN 108861780A CN 201810351541 A CN201810351541 A CN 201810351541A CN 108861780 A CN108861780 A CN 108861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vernier
discharge tray
disk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15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1780B (zh
Inventor
岩本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884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347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896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473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861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1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1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0Pile receivers adjustable for different article siz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5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moving the surface supporting the lowermost article of the pile, e.g. by using belts or rollers
    • B65H31/3063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moving the surface supporting the lowermost article of the pile, e.g. by using belts or rollers by special supports like carriages, containers, trays, compartments, plates or bars, e.g. moved in a closed lo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3/00Forming counted batches in delivery pile or stream of articles
    • B65H33/06Forming counted batches in delivery pile or stream of articles by displacing articles to define batches
    • B65H33/08Displacing whole batches, e.g. forming stepped pi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G03G15/6576Decurling of shee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5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in or on special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后进行规定的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后处理装置包括:被形成为支撑堆放有多个薄片体的薄片体摞的排出盘;以及包含抵接于所述排出盘上的所述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用来防止所述薄片体摞的卷边的第一盘游标的卷边防止部。所述卷边防止部包含变更所述第一盘游标相对于所述排出盘的倾斜角度的角度变更部。当所述多个薄片体为第一数时,所述角度变更部将所述倾斜角度设定为第一值。当所述多个薄片体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数的第二数时,所述角度变更部将所述倾斜角度设定为第二值。据此,能够在不妨碍薄片体摞顺利地排出到排出盘的情况下,防止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摞的卷边。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后进行规定的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已开发出防止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摞的卷边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提出利用抵接于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的卷边防止部件来防止薄片体摞的卷边。
如果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摞变厚,则薄片体摞的卷边容易变得严重。所述的以往技术并没有考虑薄片体摞的厚度与薄片体摞的卷边的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在卷边防止部件与薄片体摞的上表面之间有时产生过高的摩擦力。产生过高的摩擦力的结果,卷边防止部件妨碍向排出盘的薄片体摞的顺利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不妨碍向排出盘的薄片体摞的顺利排出的情况下防止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摞的卷边的机构的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一方面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后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处理装置包括:排出盘,被形成为支撑在所述后处理之后排出的薄片体摞;以及卷边防止部,包含抵接于所述排出盘上的所述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用来防止所述薄片体摞的卷边的第一盘游标和变更所述第一盘游标相对于所述排出盘的倾斜角度的角度变更部。当形成所述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为第一数时,所述角度变更部将所述倾斜角度设定为第一值。当所述多个薄片体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数的第二数时,所述角度变更部将所述倾斜角度设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值的第二值。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妨碍向排出盘的薄片体摞的顺利排出的情况下,防止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摞的卷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例示性的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后处理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3是后处理装置所具备的整合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整合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整合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6是整合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整合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8是后处理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后处理装置的处理盘的概略俯视图。
图10是处理盘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后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14是后处理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6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盘控制部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角度控制部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18是后处理装置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19是后处理装置的处理盘的概略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1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整合控制部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后处理装置的位置控制部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
图23是后处理装置的位置变更部的概略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备后处理装置2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在以下说明中,“上游”及“下游”这些用语以薄片体的输送方向为基准而使用。垂直于薄片体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左”及“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仅以使说明明确为目的而使用。图1用点划线示出收容了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第一壳体11和收容了对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实施规定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2的第二壳体12。
在第一壳体11内配置用于以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各种设备或用于以喷墨方式形成图像的各种设备来作为图像形成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11内配置感光鼓、带电器、显影装置、曝光装置、定影装置及调色剂容器。在喷墨方式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11内配置具备喷墨头的记录部、干燥部及墨盒。
(后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
对于在第一壳体11内被实施了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或薄片体摞,收容在第二壳体12的后处理装置2进行规定的后处理。作为后处理,例示在薄片体上打穿装订孔的打孔处理、在薄片体摞打入装订卡钉的装订处理、折叠薄片体的中间折叠处理、以使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的侧缘重合的方式调整这些薄片体在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整合动作或者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上变更薄片体的排出位置的变更动作。图1中示出了具有进行整合处理的整合单元30和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器31的后处理单元3,整合单元30和装订器31作为进行后处理的部位。
除了后处理单元3,后处理装置2还包含从第一壳体11向第二壳体12送入的多个薄片体经由后处理单元3而依次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被输送的输送路径C和成为后处理后的薄片体的最终排出部位的排出盘24。在输送路径C从上游依次配置有搬入辊对21、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
搬入辊对21在搬入辊对21、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中最靠近第一壳体11而被配置。搬入辊对21将形成图像后的薄片体拉进第二壳体12内。第一排出辊对22被配置在后处理单元3的上游。第一排出辊对22将薄片体送入后处理单元3。第二排出辊对23被配置在后处理单元3的下游。第二排出辊对23将薄片体向排出盘24排出。排出盘24能够向铅垂方向移动。在排出盘24承载多个薄片体。
参照图2至图4说明后处理单元3的结构。图2是后处理单元3的侧剖视图。图3是整合单元30的俯视图。图4是整合单元30的立体图。第一排出辊对22包括从输送驱动源26(参照图11)赋予驱动力的驱动辊221和伴随驱动辊221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222。驱动辊221的周面以规定的夹缝压力抵接于从动辊222的周面而形成第一夹缝部22N。薄片体在第一夹缝部22N被夹住。
配置在第一排出辊对22的下游的第二排出辊对23包括从输送驱动源26(参照图11)赋予驱动力的驱动辊231和伴随驱动辊231的旋转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232。驱动辊231的周面以规定的夹缝压力抵接于从动辊232的周面而形成第二夹缝部23N。薄片体在第二夹缝部23N被夹住。第二夹缝部23N在薄片体的整合处理期间被解除。为了解除第二夹缝部23N,后处理装置2具备夹缝解除机构25。夹缝解除机构25包含支撑从动辊232的辊轴的臂(未图示)和用于使该臂在铅垂方向上摆动的齿轮机构及驱动源(图11的夹缝解除驱动部251)。夹缝解除机构25能够让从动辊232提升来解除第二夹缝部23N。图2示出了第二夹缝部23N被解除的第二排出辊对23。
被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输送的薄片体接受整合单元30的整合处理。下面说明整合单元30的结构及动作。
整合单元30包含处理盘32、组装在处理盘32的一对整合游标33和接收板34以及配置在处理盘32的上方的叶片单元4和拍打单元5。在整合单元30附设有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及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
整合单元30的处理盘32被配置在排出盘24的上游。处理盘32依次接收被进行后处理的多个薄片体。处理盘32包含在处理盘32中配置在最高的位置的下游端321和配置在下游端321的上游的上游端322。处理盘32从下游端321朝向上游端322向下方倾斜。处理盘32的下游端321位于第二排出辊对23附近,上游端322位于第一排出辊对22的下方。即,处理盘32相对于连接第一夹缝部22N及第二夹缝部23N的薄片体的输送路径位于下方。一旦被收容在处理盘32并实施了后处理的薄片体通过第二夹缝部23N复原的第二排出辊对23向排出盘24排出。
在收容在处理盘32的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上被排列的一对整合游标33(参照图3及图4)抵接于薄片体的侧缘,进行薄片体的偏离矫正以及使形成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的侧缘重合的整合动作。一对整合游标33沿形成在处理盘32的狭缝部37在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上朝互相接近的方向以及互相离开的方向同步地移动。
接收板34被安装在处理盘32的上游端322,以接收进入一对整合游标33之间的空间的薄片体。即,被安装在倾斜的处理盘32的最低的位置。接收板34在处理盘32的倾斜方向上具有U字型的剖面。接收板34的U字型的开口指向下游端321。接收板34接收沿处理盘32的斜面而落下的薄片体的上游端。因此,被依次送入处理盘32的多个薄片体被堆放在处理盘32上的规定的位置。在薄片体的后端抵接于接收板34且一对整合游标33抵接于薄片体的侧缘的状态下,装订器31打入装订卡钉。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处理部通过装订器31而被例示。
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光学性地检测薄片体,其被配置在第一排出辊对22的下游,该第一排出辊对22被配置在装订器31的上方。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检测正在沿输送路径C被输送的薄片体通过了第一夹缝部22N。即,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检测薄片体成为可落到处理盘32的状态。
与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同样,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光学性地检测薄片体。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被配置在接收板34附近。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检测被处理盘32接收的薄片体的后端被拉回至接收板34。即,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检测薄片体被拉回到实施装订处理的位置。
叶片单元4为了将薄片体送入被实施装订处理的位置而被使用。叶片单元4将被处理盘32接收的薄片体朝向处理盘32的上游端322送入,使薄片体的后端抵接于接收板34。即,叶片单元4将沿输送路径C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被输送的多个薄片体朝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拉回方向依次送出,将薄片体拉回至处理盘32的规定位置。叶片单元4包含旋转轴41和被安装在旋转轴41的两个叶片板42。两个叶片板42在旋转轴41的中央附近隔开间隔而被安装(参照图3)。
旋转轴41在薄片体的宽度方向上直线延伸。旋转轴41从处理盘32向上方离开规定的距离。旋转轴41通过第一驱动源46绕旋转轴41而旋转。从旋转轴41向旋转轴41的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设置的薄板部件分别作为两个叶片板42而被使用。如果旋转轴41旋转,两个叶片板42与旋转轴41一体旋转。此时,两个叶片板42的各远端部与处理盘32上的薄片体接触。其结果,薄片体通过旋转轴41的旋转而朝向处理盘32的上游端322被拉回。
旋转轴41的旋转也被利用于拍打单元5的驱动。根据旋转轴41的旋转,拍打单元5拍打通过了第一夹缝部22N的薄片体的后端附近,使薄片体强制性地向处理盘32落下。拍打单元5包含将位于处理盘32上的薄片体朝处理盘32的方向拍打的两个拍打部件50。两个拍打部件50的拍打动作当薄片体的上游端通过了第一夹缝部22N时进行。在薄片体落到处理盘32后,拍打部件50按压处理盘32上的薄片体,矫正薄片体的卷边。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打部通过两个拍打部件50而被例示。
当被两个拍打部件50拍打而落到处理盘32的薄片体为形成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中的最后的薄片体时,装订器31工作。装订器31在最后的薄片体的上游端拉回至抵接于接收板34的位置后,对堆放有多个薄片体的薄片体摞的角部或端部打入装订卡钉。
(拍打单元的详细结构)
图5是图4所示的整合单元30的侧剖视图。拍打单元5除了包含两个拍打部件50以外,还具有这些拍打部件50被安装的摆动轴52。这些拍打部件50分别为大致矩形的平板。如图3所示,这些拍打部件50被配置在对应于旋转轴4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位置。这些拍打部件50分别在旋转轴41的轴向上邻接于叶片单元4的外侧。这些拍打部件50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占旋转轴41的端部至叶片板42的配置位置的区域的程度的较大的尺寸。拍打部件50的基端部51(拍打部件50的下游端附近的部位)被配置在第二排出辊对23附近。
摆动轴52被配置在旋转轴41的下游。与旋转轴41同样,摆动轴52在处理盘32的上方沿宽度方向延伸。两个拍打部件50的各基端部51被安装在摆动轴52。即,这些拍打部件50在摆动轴5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被悬臂支撑。因此,拍打部件50能够绕摆动轴52(即,铅垂方向)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件通过摆动轴52而被例示。
两个拍打部件50的摆动动作通过被安装在旋转轴41的偏心凸轮45而被引起。拍打部件50的背面以规定的作用力抵接于偏心凸轮45的周面。如果在旋转轴41的旋转下偏心凸轮45旋转,则偏心凸轮45的大径部及小径部交替地接触于拍打部件50。因此,如果偏心凸轮45旋转一圈,拍打部件50的上游端绕摆动轴52而在铅垂方向上摆动一次。
在绕旋转轴41的偏心凸轮45的旋转下,两个拍打部件50的姿势在接近处理盘32的拍打姿势与从处理盘32离开的退避姿势之间被变更。图4及图5示出了两个拍打部件50的退避姿势。当两个拍打部件50处于退避姿势时,偏心凸轮45的小径部接触于拍打部件50的背面,因此,利用作用力,两个拍打部件50绕摆动轴52而向上方转动。其结果,两个拍打部件50的远端部53从处理盘32提升。此时,拍打部件50不妨碍从第一夹缝部22N朝向第二夹缝部23N的薄片体的输送(参照图2)。下面,参照图6及图7说明拍打部件50的拍打姿势。
图6是整合单元30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处于拍打姿势的两个拍打部件50。图7是整合单元30的侧剖视图。当两个拍打部件50处于拍打姿势时,偏心凸轮45的大径部接触于拍打部件50的背面,抗拒作用力而按压拍打部件50。因此,拍打部件50绕摆动轴52而向下方转动,拍打部件50的远端部53接近处理盘32。其结果,拍打部件50倾斜并大致平行于处理盘32。
处于拍打姿势的两个拍打部件50突出于从第一夹缝部22N至第二夹缝部23N的薄片体的输送路径。因此,如果在薄片体的后端通过了第一夹缝部22N的时机拍打部件50的姿势从退避姿势变更为拍打姿势,则两个拍打部件50拍打薄片体的后端,能够使薄片体落到处理盘32。处于拍打姿势的两个拍打部件50大致平行于处理盘32且接近处理盘32,因此,如果落到处理盘32的薄片体卷边,则拍打部件50能够按压卷边的薄片体来矫正卷边。
(后处理装置的动作)
图8是后处理装置2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8说明后处理装置2将薄片体拉回处理盘32的动作。接受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S从第一壳体11通过搬入辊对21而引进到第二壳体12,并向输送路径C送出(参照图1)。其后,薄片体S被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向排出盘24输送。如果不对薄片体S进行后处理,则薄片体S直接向排出盘24排出。
下面说明薄片体S接受后处理时的拉回动作。当薄片体S为形成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中的最初的薄片体(即,从第一壳体11向第二壳体12供给的最初的薄片体)时,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向排出盘24输送薄片体S。此间,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检测到薄片体S。如果薄片体S的后端SE通过第一排出辊对22的第一夹缝部22N,则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检测不到薄片体S。此时,第二排出辊对23的驱动辊231向反方向旋转。与驱动辊231的倒转同步,拍打单元5工作而拍打薄片体S。其结果,薄片体S落到处理盘32。其后,薄片体S被第二排出辊对23拉回处理盘32。如果薄片体S的后端SE到达接收板34,则在夹缝解除机构25的动作下从动辊232向上方提升,解除第二夹缝部23N。
当薄片体S为接着最初的薄片体的后续薄片体时,夹缝解除机构25解除第二夹缝部23N。其后,如果薄片体S的后端SE通过第一排出辊对22的第一夹缝部22N,则旋转轴41通过第一驱动源46而被旋转。在旋转轴41的旋转下,拍打部件50被偏心凸轮45按下,将薄片体S的后端SE向下方拍打。这些动作的结果,薄片体S(t1)落到处理盘32(参照图8的点线)。此时,薄片体S(t1)的后端SE从接收板34离开。
一对整合游标33其后动作。即,整合游标33抵接于薄片体S(t1)的侧缘。其结果,薄片体S(t1)的偏离被矫正。其后,整合游标33退避而从薄片体S(t1)的侧缘离开,而叶片单元4将薄片体S(t1)拉回处理盘32。在向处理盘32的拉回动作的期间,旋转轴41旋转,叶片板42绕旋转轴41旋转(在图8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叶片板42接触于薄片体S(t1),将薄片体S(t1)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拉回方向送出。其间,旋转轴41旋转,因此,通过偏心凸轮45而拍打部件50摆动。其结果,薄片体S(t1)的卷边被矫正。如果薄片体S(t1)为不需要进行偏离矫正的尺寸,则拉回动作的期间的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可以不执行。
拉回动作的结果,薄片体S(t2)被搬入至薄片体S(t2)的后端SE抵接于接收板34的位置(参照图8的实线)。如果薄片体S(t2)的后端SE抵接于接收板34,装订器31能够将装订卡钉打入薄片体S(t2)。进行拉回动作的叶片板42根据薄片体尺寸旋转预先规定的时间。或者,直到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检测出薄片体S(t2)的后端SE到达接收板34为止,叶片板42旋转。
在进行拉回动作及拍打动作时,根据薄片体S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决定是同时执行一对整合游标33对薄片体S(t1)~薄片体S(t2)的整合动作,还是在拉回动作后执行整合动作。如果整合游标33不与拍打部件50干扰,则整合游标33及拍打部件50可同时动作。如果整合游标33与拍打部件50干扰,则可在拍打部件50的动作后动作。
所述的一连的动作对形成薄片体摞的所有的薄片体执行。例如,如果对10张薄片体进行装订处理,则与第一张薄片体S同样,对第二~第十张薄片体S依次执行所述的拍打动作、拉回动作及整合动作。此间,第二夹缝部23N被解除。如果10张薄片体被堆放在处理盘32上,则装订器31对10张薄片体的摞打入装订卡钉。其后,第二夹缝部23N复原。如果驱动辊231被驱动,则被装订处理后的薄片体摞向排出盘24排出。
(宽度对齐游标与拍打部件之间的关系)
如上所述,拍打部件50不仅发挥将刚通过了第一夹缝部22N的薄片体S拍打而使其落到处理盘32的功能,而且,发挥朝向处理盘32按压薄片体S来矫正薄片体的卷边的功能。例如,如果在第一壳体11内对薄片体S进行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则形成图像后的薄片体S较大地卷边。此时,优选较大的拍打部件50矫正卷边。拍打部件50具有从叶片板42的外侧延伸至旋转轴41的端部附近的轴向上的长度。但是,如果拍打部件50较大,则发生整合游标33与拍打部件50干扰的可能性。
图9是处理盘32的概略俯视图。参照图9,说明被进行后处理的薄片体为较小的薄片体SA时的整合动作。图9所示的薄片体SA具有处理盘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1/3左右的薄片体宽度。薄片体SA的后端SE抵接于接收板34。拍打单元5的两个拍打部件50与薄片体SA的左侧缘附近及右侧缘附近在上下方向上分别重叠。如果这些拍打部件50分别处于拍打姿势,则薄片体SA被拍打部件50拍打。
配置在拍打部件50的下方的一对整合游标33在宽度方向上朝互相接近的方向以及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当拍打部件50处于退避姿势时,整合游标33位于拍打部件50的下方,不发生拍打部件50与整合游标33的干扰。另一方面,当拍打部件50处于拍打姿势且整合游标33进入拍打部件50的动作区域,则拍打部件50与整合游标33发生干扰。即,一对整合游标33的其中之一或另一个的动作范围与拍打部件50的其中之一及另一个的可动作范围重复。
以使左方的整合游标33及右方的整合游标33分别抵接于较小的薄片体SA的左侧缘及右侧缘的方式,这些整合游标33分别移动。当俯视时,左方的整合游标33的动作路线上存在左方的拍打部件50,在右方的整合游标33的动作路线上存在右方的拍打部件50。因此,如果这些拍打部件50绕摆动轴52转动而处于拍打姿势,则分别与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干扰。因此,当较小的薄片体SA被搭载于处理盘32时,拍打部件50拍打薄片体SA的动作不与一对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同时执行。
图10是处理盘32的概略俯视图。参照图10,说明被进行后处理的薄片体为较大的薄片体SB时的整合动作。图10所示的薄片体SB略小于处理盘3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薄片体SB的后端SE抵接于接收板34。两个拍打部件50整体上与薄片体SB的左侧缘附近及右侧缘附近在铅垂方向上重叠。如果这些拍打部件50处于拍打姿势,则薄片体SB被这些拍打部件50拍打。薄片体SB的左侧缘及右侧缘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这些拍打部件50的侧缘54位于外侧。
以使左方及右方的整合游标33分别抵接于薄片体SB的左侧缘及右侧缘的方式,这些整合游标33移动。关于较大的薄片体SB,在这些整合游标33的动作路线上不存在拍打部件50。在两个拍打部件50各自的宽度方向上外侧的侧缘54相对于薄片体SB的左侧及右侧的侧缘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内侧,因此,整合游标33不会移动至拍打部件50所存在的位置。
因此,即使左侧及右侧的拍打部件50处于拍打姿势,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不会与这些拍打部件50发生干扰而能够执行整合动作。即,当较大的薄片体SB被搭载于处理盘32时,拍打部件50拍打薄片体SB的动作可与一对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同时执行。此时,后处理装置2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后处理。
由于整合游标33与拍打部件50干扰的可能性根据薄片体的大小而变动,因此,对后处理装置2的控制被构建为切换根据薄片体S的尺寸同步执行拍打动作以及整合动作的控制模式和这些动作依次被执行的控制模式。当宽度方向上的薄片体S的尺寸小于预先规定的尺寸时(即,薄片体S的宽度尺寸小于左侧及右侧的拍打部件50的侧缘54之间的距离时(参照图9)),在拍打部件50拍打薄片体S的动作后,执行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第一控制)。另一方面,当宽度方向上的薄片体S的尺寸为预先规定的尺寸以上时(即,薄片体S的宽度尺寸大于左侧及右侧的拍打部件50的侧缘54之间的距离时(参照图10)),拍打动作与整合动作同时执行(第二控制)。
(后处理装置的电气结构)
图11是表示后处理装置2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后处理装置2不仅具备第一驱动源46、装订器31、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以及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而且具备第二驱动源47、输送驱动源26、夹缝解除驱动部251以及控制部6。
第一驱动源46是驱动叶片单元4及拍打单元5(拍打部件50)的马达。第二驱动源47是用于将一对整合游标33朝互相接近的方向及离开的方向驱动的马达。输送驱动源26是旋转驱动第一排出辊对22的驱动辊221以及第二排出辊对23的驱动辊231的马达。夹缝解除驱动部251是用于使夹缝解除机构25动作的驱动源(即,第二夹缝部23N的解除动作及其每原动作)。
控制部6包含控制后处理装装置2的各种部位(例如第一驱动源46及第二驱动源47)的动作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控制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作为CPU的作业区域而被使用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控制部6的CPU执行存储在ROM的控制程序。控制部6具备整合控制部61、输送控制部65及夹缝解除控制部66。下面说明整合控制部61、输送控制部65及夹缝解除控制部66。
整合控制部61控制整合单元30的各种部位的动作。整合单元30在整合控制部61的控制下将薄片体S拉回处理盘32或执行整合处理。整合控制部61包含拉回控制部62、游标控制部63及判定部64。
拉回控制部62控制让旋转轴41旋转的第一驱动源46。其结果,叶片单元4(叶片板42)在拉回控制部62的控制下旋转。拍打单元5的拍打部件50在拉回控制部62的控制下摆动并拍打薄片体S。游标控制部63控制让小齿轮旋转的第二驱动源47,该小齿轮让整合游标33移动。其结果,整合游标33在游标控制部63的控制下对薄片体S进行整合动作。
判定部64从第一壳体11侧取得包含有关被进行后处理的薄片体S的尺寸的信息的属性数据。判定部64基于属性数据判定执行在拍打部件50的拍打动作后依次执行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的第一控制或同时执行拍打动作及整合动作的第二控制中的任一个。
当薄片体S的尺寸小于预先规定的尺寸时,拍打部件50的动作范围与整合游标33的动作范围重复。即,拍打部件50与整合游标33干扰。此时,判定部64决定执行第一控制。另一方面,当薄片体S的尺寸为预先规定的尺寸以上时,拍打部件50的动作范围不与整合游标33的动作范围重复。即,拍打部件50不与整合游标33干扰。判定部64判定为执行第二控制。如果选择第一控制,拉回控制部62让拍打部件50处于拍打姿势。其后,拉回控制部62使拍打部件50的姿势变更为退避姿势。在拍打部件50处于退避姿势后,游标控制部63让一对整合游标33执行整合动作。
输送控制部65控制输送驱动源26。其结果,第一排出辊对22的驱动辊221以及第二排出辊对23的驱动辊231在输送控制部65的控制下旋转及停止。
夹缝解除控制部66以在规定的时机进行第二夹缝部23N的解除及复原的方式控制夹缝解除驱动部251的驱动。例如,当对堆放了规定张数的薄片体S的薄片体摞打入装订卡钉时,夹缝解除控制部66在最初的薄片体S被拉回处理盘32后让夹缝解除机构25动作来解除第二夹缝部23N。夹缝解除控制部66在对后续的薄片体S全部依次被拉回处理盘32并堆放在处理盘32上的多个薄片体S打入装订卡钉后,为了将处理盘32上的薄片体摞排出到排出盘24而使第二夹缝部23N复原。
(后处理装置的动作流程)
参照图1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后处理装置2执行的例示性的装订处理。图12的流程图中主要记载了拍打部件50的拍打动作及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整合单元30执行的其他动作并未详细示出。
控制部6判定是否存在表示薄片体S被搬入后处理装置2的排纸指示(步骤S1)。如果不存在排纸指示(在步骤S1为否),控制部6待机。如果存在排纸指示(在步骤S1为是),输送控制部65在规定的时机让输送驱动源26的动作开始。其结果,薄片体S从第一壳体11接收至第二壳体12并被由输送驱动源26驱动而旋转的搬入辊对21、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沿输送路径C输送。
控制部6确认排纸指示是否伴随后处理(装订处理)的执行指示(步骤S3)。如果排纸指示不伴随后处理的执行指示(在步骤S3为否),则让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继续薄片体S的输送,将薄片体S向排出盘24排出(步骤S4)。
如果排纸指示伴随后处理的执行指示(在步骤S3为是),判定部64从第一壳体11侧取得包含有关薄片体S的尺寸的信息的属性数据(步骤S5)。此时,叶片单元4的动作期间(即,由第一驱动源46驱动的旋转轴41的旋转期间)基于属性数据而被设定。
输送控制部65其后基于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的检测结果判定薄片体S的后端SE是否通过了第一排出辊对22的第一夹缝部22N(步骤S6)。如果未检测出薄片体S的后端SE的通过(在步骤S6为否),则第一排出辊对22及第二排出辊对23的旋转继续。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薄片体S的后端SE的通过(在步骤S6为是),当薄片体S为被进行后处理的最初的薄片体S时,输送控制部65将第二排出辊对23向反方向旋转驱动。此时,拉回控制部62驱动第一驱动源46,让拍打单元5执行拍打薄片体S的后端SE的动作。第二排出辊对23其后反转,薄片体S被拉回处理盘32。夹缝解除控制部66其后让夹缝解除机构25解除第二排出辊对23的第二夹缝部23N(步骤S7)。如果薄片体S为最初的薄片体后被供给的后续薄片体,则第二夹缝部23N从最初就被解除。
判定部64其后基于属性数据决定是让拍打部件50及整合游标33同步执行拍打部件50的拍打动作和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第二控制),还是不同步地让拍打部件50及整合游标33执行(第一控制)(步骤S8)。如果被进行后处理的薄片体S为较小的薄片体SA(参照图9),则拍打部件50与整合游标33干扰,判定部64决定“不同步”。
此时,拉回控制部62开始第一驱动源46的驱动,使叶片单元4的旋转轴41旋转(步骤S9)。其结果,拍打部件50拍打薄片体S的后端SE,薄片体S落到处理盘32上。其间,叶片单元4的叶片板42将薄片体S向处理盘32拉回。在第一驱动源46继续驱动的期间,叶片单元4进行拉回薄片体S的动作,拍打部件50进行按压薄片体S并矫正薄片体S的卷边的动作。拍打部件50的最初的拍打动作后,旋转轴41的旋转可暂时停止。在旋转轴41停止旋转的期间,一对整合游标33可矫正薄片体S的偏离。旋转轴41的旋转可在其后重新开始,执行拉回动作及拍打动作。
拉回控制部62其后在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检测到薄片体S的后端SE到达接收板34的时机或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旋转轴41的旋转期间的时机让第一驱动源46停止。同时,游标控制部63开始第二驱动源47的驱动,让整合游标33对被拉回处理盘32的薄片体S执行整合动作(步骤S10)。如果对薄片体S的整合动作结束,游标控制部63让第二驱动源47停止(步骤S11)。
如果被进行后处理的薄片体S为较大的薄片体SB(参照图10),拍打部件50不与整合游标33干扰。此时,判定部64在步骤S8进行“同步”的决定。根据同步”的决定,拉回控制部62开始第一驱动源46的驱动,游标控制部63开始第二驱动源47的驱动(步骤S12)。拉回控制部62及游标控制部63其后在规定的时机让第一驱动源46及第二驱动源47停止。第一驱动源46及第二驱动源47可不同时停止。例如,可在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检测出薄片体S的后端SE的时机只让第一驱动源46停止。
在步骤S11或步骤S13后,确认被进行后处理的所有薄片体S是否被收容在处理盘32(即,是否存在向处理盘32拉回的下一薄片体S)(步骤S14)。如果存在下一薄片体(在步骤S14为是),则驱动辊221被驱动,再次执行步骤S6。
如果不存在下一薄片体(在步骤S14为否),控制部6使装订器31动作,让装订器31执行对整合在处理盘32上的薄片体摞打入装订卡钉的装订处理(步骤S15)。装订处理后,夹缝解除控制部66使第二夹缝部23N复原(步骤S16)。输送控制部65其后使第二排出辊对23的驱动辊231驱动,让第二排出辊对23向排出盘24排出装订处理后的薄片体摞(步骤S17)。
如上所述,根据被进行后处理的薄片体S的尺寸,拍打动作及整合动作的执行时机被变更。如果较小的薄片体SA被供给到后处理装置2,宽度方向上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范围变大,整合游标33与拍打部件50干扰。此时,控制部6进行第一控制,使拍打部件50的拍打动作的时机不同于整合游标33的整合动作的时机。因此,防止拍打部件50与整合游标33干扰。另一方面,如果较大的薄片体SB被供给到后处理装置2,则宽度方向上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范围变小,整合游标33不与拍打部件50干扰。此时,控制部6进行第二控制,使拍打动作与整合动作同步。其结果,高效率地执行后处理。
(排出盘上的卷边矫正)
如上所述,通过拍打动作,处理盘32上的薄片体的卷边被矫正。进行拍打动作的拍打单元5以外,后处理装置2还具有在排出盘24上矫正卷边的机构。下面说明在排出盘24上矫正卷边的机构。
图13是例示性的后处理装置2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3说明后处理装置2。在说明排出盘24上矫正卷边的机构之前,下面说明排出盘24的周围的概略结构。
排出盘24包含基端部241和远端部242。基端部241位于第二排出辊对23的下方。远端部242位于基端部241的下游且基端部241的上方。因此,在基端部241与远端部242之间形成有倾斜面243。由第二排出辊对23从处理盘32排出的薄片体摞落到倾斜面243。
图14是后处理装置2的另外一个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3及图14进一步说明后处理装置2。
如图14所示,后处理装置2还具备将薄片体摞的上游端按压于排出盘24的基端部241的按压机构110。按压机构110包含按压臂111、旋转轴112以及按压驱动部(未图示)。按压臂111包含远端113和远端113的相反侧的基端114。远端113能够在第二排出辊对23的驱动辊231与排出盘24的基端部241之间的空隙内上下移动。基端114可用于检测按压臂111的姿势。在基端114与远端113之间,旋转轴112连接于按压臂111。旋转轴112通过按压驱动部在规定的角度范围旋转。其结果,按压臂111绕旋转轴112摆动,按压臂111的远端113如上所述地能够上下移动。按压驱动部可为电磁开关,也可为步进电机,还可为能够让按压臂11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摆动的其他致动器。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用作按压驱动部的特定的装置。
按压驱动部让按压臂111摆动,以使当第二排出辊对23将薄片体摞向排出盘24排出时,按压臂111的远端113向上方移动。其结果,在按压臂111的远端113的下方形成空隙。沿着倾斜面243的倾斜而朝向排出盘24的基端部241移动的薄片体摞的上游端进入形成在按压臂111的远端113的下方的空隙。其后,以使按压臂111的远端113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按压臂111摆动。按压臂111的远端113抵接于薄片体摞的上游端,有助于防止在薄片体摞的上游端附近的薄片体摞的卷边。
与薄片体摞的上游端不同,薄片体摞的下游端不受按压机构110的约束,因此,比薄片体摞的上游端容易卷边。为了防止在薄片体摞的下游端附近发生的卷边,后处理装置2具有卷边防止部300。下面概略地说明在薄片体摞的下游端附近发生的卷边的问题。
当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薄时,薄片体摞的上表面大致平行于排出盘24的倾斜面243。如果第二排出辊对23向排出盘24排出多个薄片体摞,则在排出盘24上形成的薄片体摞变厚。本发明人发现了如果排出盘24上形成的薄片体摞变厚,则在薄片体摞的下游端附近的卷边变得严重的问题。在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卷边状态的变化有时因用于防止卷边的部件与薄片体摞之间的过高的摩擦力而所致。过高的摩擦力有时阻碍向排出盘24的薄片体摞的排出,因此,本发明人开发了不让在卷边防止部300与薄片体摞之间产生过高的摩擦力的卷边防止部300。
如图13所示,卷边防止部300包含在排出盘24上延伸设置的盘游标311。盘游标311是在薄片体摞的排出方向上长的薄板状的部件。盘游标311包含与排出盘24的倾斜面243或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相向的下缘313。
图13示意性地表示盘游标311的旋转轴RAX。盘游标311绕旋转轴RAX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RAX被设定为与盘游标311的基端部(未图示)交叉。但是,旋转轴RAX也可被设定为与盘游标311的其他部位交叉。
盘游标311的下缘313包含从设定有旋转轴RAX的基端部向薄片体摞的排出方向延伸的基端缘314和主要接触于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的抵接缘315。抵接缘315向薄片体摞施加向下的力,以使薄片体摞被按压于排出盘24。其结果,卷边防止部300能够防止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卷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盘游标通过盘游标311而被例示。
卷边防止部300还包含让盘游标311绕旋转轴RAX摆动来变更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的角度变更部(未图示)。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可被定义为相对于假想的水平面的抵接缘315的倾斜角与相对于假想的水平面的倾斜面243的倾斜角之间的差异。取而代之,可将其他定义赋予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的特定的定义。
角度变更部可为具有与旋转轴RAX同轴配置的旋转轴的马达。取而代之,角度变更部可包含配置在从旋转轴RAX离开的位置的马达、与旋转轴RAX同轴配置的旋转轴以及从马达向旋转轴传递动力的带。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角度变更部的特定的结构。
如图13所示,当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薄时(即,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少时),角度变更部将盘游标311的旋转位置设定为相对于排出盘24的抵接缘315的倾斜角度大致成为“0°”(即,使抵接缘315大致平行手倾斜面243)。
盘游标311包含从设定有旋转轴RAX的基端部向薄片体摞的排出方向离开的远端部316。角度变更部根据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的增加而让盘游标311绕旋转轴RAX摆动,以使远端部316向上方移动。其结果,盘游标311与排出盘24之间的关系从抵接缘315大致平行于倾斜面243的状态变化为抵接缘315倾斜于倾斜面243的状态。
如上所述,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变多,则薄片体摞的下游端向上方的弯曲量容易变大。这意味着盘游标311容易较强地碰到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但是,由于角度变更部使盘游标311摆动,让盘游标311的远端部316从排出盘24向上方离开(即,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增加),因此,盘游标311与薄片体摞之间不会产生过大的摩擦力。
<其他特征>
设计者可向所述的后处理装置2赋予各种特征。下面说明的特征并不对与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关联说明的后处理装置2的原理进行任何限定。
(排出盘上的薄片体量的检测)
如上所述,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根据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量而被变更。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量可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的信息判定,也可基于来自配置在后处理装置2内的各种传感器(例如第一薄片体传感器35)的信号判定。但是,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的调整可以不用按向排出盘24排出的每个薄片体进行,因此,可利用比所述的判定技术简单的技术。下面说明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的简便的调整技术。
图15是表示调整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的后处理装置2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参照图11、图13及图15说明后处理装置2的功能结构。图15的实线示意性地表示信号的传递。图15的点线示意性地表示力的传递。图15的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检测动作。
后处理装置2还具备盘驱动部130和盘检测部500。盘驱动部130和卷边防止部300与第二排出辊对23同样被控制部6控制。
控制部6从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接收表示在处理盘32上存在薄片体摞或不存在薄片体摞的检测信号。控制部6除了包含整合控制部61、输送控制部65及夹缝解除控制部66(参照图11)以外,还包含盘控制部122和角度控制部123。
盘控制部122根据从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输出的检测信号控制盘驱动部130。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如果第二排出辊对23在输送控制部65的控制下开始从处理盘32的薄片体摞的排出则发生变化。从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接收了检测信号的盘控制部122根据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控制盘驱动部130。如果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表示从处理盘32上存在薄片体摞的状态向处理盘32上不存在薄片体摞的状态的变化,则盘控制部122控制盘驱动部130使排出盘24下降规定量。
盘驱动部130可包含马达和使马达的旋转转换为排出盘24的铅垂移动的变换机构(例如,带和带轮的组合)。可将已知的后处理装置中使用的各种机构适用于盘驱动部13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盘驱动部130的特定的结构。
盘控制部122基于从排出盘24的下降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期间切换排出盘24的移动方向。如果排出盘24的下降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期间超过规定的值,则盘控制部122控制盘驱动部130使排出盘24上升。
盘检测部500包含上限检测部510和高度检测部520。上限检测部510可为在高度检测部520的上方形成检测区域的反射型光传感器。高度检测部520可为形成高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多个检测区域的多个反射型光传感器。
如上所述,如果第二排出辊对23向排出盘24排出薄片体摞,盘驱动部130在盘控制部122的控制下使排出盘24下降后上升。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进入上限检测部510的检测区域,则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出现电压变化。检测信号从上限检测部510向盘控制部122输出。如果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出现电压变化,盘控制部122停止用于驱动盘驱动部130的驱动信号的生成。其结果,排出盘24的上升停止。
上限检测部510的检测区域的位置恒定,因此,排出盘24的上升停止时的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也大致恒定。因此,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薄(即,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少),排出盘24在高位置停止。另一方面,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厚(即,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多),排出盘24在低位置停止。高度检测部520生成表示对应于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的变化的检测信号。
由上限检测部510及高度检测部520生成的检测信号向角度控制部123输出。角度控制部123参照来自上限检测部510的检测信号,能够辨别排出盘24的停止。角度控制部123其后参照来自高度检测部520的检测信号辨别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角度控制部123决定对应于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的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角度控制部123生成驱动信号,以获得被决定的倾斜角度。驱动信号从角度控制部123向角度变更部317输出。角度变更部317根据驱动信号让盘游标311绕旋转轴RAX摆动。其结果,获得相对于排出盘24的盘游标311的适当的角度。即,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薄,则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盘游标311的抵接缘315大致平行于排出盘24的倾斜面243。如果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厚,则盘游标311绕旋转轴RAX摆动,使盘游标311的远端部316从盘游标311的抵接缘315大致平行于排出盘24的倾斜面243的位置上升。
图16是表示盘控制部122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3、图15及图16说明盘控制部122的处理。
(步骤S210)
盘控制部122等待从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如上所述,从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意味着从处理盘32开始排出薄片体摞。如果从第二薄片体传感器36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发生变化,则执行步骤S220。
(步骤S220)
盘控制部122生成指示排出盘24的下降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盘控制部122向盘驱动部130输出。盘驱动部130根据驱动信号使排出盘24下降。排出盘24下降的结果,排出盘24的倾斜面243从第二排出辊对23向下方离开。因此,在排出盘24的倾斜面243与盘游标311之间形成接收从第二排出辊对23排出的薄片体摞的厚度的充分的空隙。排出盘24的下降开始后执行步骤S230。
(步骤S230)
盘控制部122基于从排出盘24的下降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期间判定排出盘24是否下降了规定量。步骤S230执行至排出盘24下降规定量为止(即,经过期间达到规定值为止)。如果排出盘24下降规定量,则执行步骤S240。
(步骤S240)
盘控制部122生成指示排出盘24的上升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盘控制部122向盘驱动部130输出。盘驱动部130根据驱动信号使排出盘24上升。其后,执行步骤S250。
(步骤S250)
盘控制部122等待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如上所述,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意味着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进入了由上限检测部510形成的检测区域。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后,执行步骤S260。
(步骤S260)
盘控制部122停止驱动信号的生成。其结果,盘驱动部130及排出盘24停止。
图17是表示角度控制部123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3、图15及图17说明角度控制部123的处理。
(步骤S310)
角度控制部123等待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如上所述,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意味着排出盘24上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进入了由上限检测部510形成的检测区域。从上限检测部51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压变化后,执行步骤S320。
(步骤S320)
角度控制部123参照从高度检测部520输出的检测信号判定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判定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后,执行步骤S330。
(步骤S330)
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控制部123保持有将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与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的查找表。角度控制部123参照查找表,基于在步骤S320决定的高度位置决定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取而代之,角度控制部123可使用其他的方法(例如规定的函数)根据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角度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根据排出盘24的高度位置决定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的特定的方法。
(步骤S340)
角度控制部123比较盘游标311的当前的倾斜角度与在步骤S330被决定的倾斜角度,判定是否需要变更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盘游标311的当前的倾斜角度可从来自被用作角度变更部317的被安装在马达的分解器(未图示)的信号获得。取而代之,角度控制部123可保持表示以前被变更的倾斜角度的数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用于获得盘游标311的当前的倾斜角度的特定的方法。如果角度控制部123判定为需要变更盘游标311的倾斜角度,则执行步骤S350。其他情况下,角度控制部123结束处理。
(步骤S350)
角度控制部123生成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角度控制部123向角度变更部317输出。角度变更部317根据驱动信号让盘游标311绕旋转轴RAX摆动。
(盘游标的横位置调整)
后处理装置2可被设计成盘游标311能够向垂直于薄片体摞的排出方向的横向移动。此时,能够将盘游标311的横位置调整为适合于后处理装置2的动作模式(例如,将薄片体摞的排出位置向横向变更的区分模式)。而且,能够将盘游标311的横位置调整为适合于薄片体摞的宽度(横向上的薄片体摞的大小)。下面说明能够调整盘游标311的横位置的后处理装置2。
图18是后处理装置2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3、图15、图17及图18说明后处理装置2。
卷边防止部300除了包含盘游标311及角度变更部317以外还包含盘游标312。盘游标312的结构、形状及大小可与盘游标311相同。因此,有关盘游标311的说明被引用于盘游标312。
角度变更部317包含专门驱动盘游标311的马达(未图示)和专门驱动盘游标312的马达(未图示)。这些马达按照参照图17说明的处理而让盘游标311、312绕旋转轴RAX同步摆动。因此,有关盘游标311的动作的说明被引用于盘游标3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马达被利用于盘游标311、312的驱动。但是,角度变更部317可被设计成让一个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盘游标311、312(例如,带及带轮的组合)。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角度变更部317的特定的结构。
盘游标312在垂直于薄片体摞的排出方向的横向上从盘游标311离开。从盘游标311朝向盘游标312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第一横向”。第一横向的相反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第二横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盘游标通过盘游标312而被例示。
图18所示的盘游标311、312的横位置(横向上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初始位置”。在进行将薄片体拉回处理盘32的拉回动作的期间,盘游标311、312被配置在初始位置。
图19是处理盘32的概略俯视图。参照图18及图19说明处理盘32的区分动作。
图19示出了四个箭头A、B、C、D。箭头A表示左侧的整合游标33向第二横向的移动。箭头B表示左侧的整合游标33向第一横向的移动。箭头C表示右侧的整合游标33向第一横向的移动。箭头D表示右侧的整合游标33向第二横向的移动。
在所述的拉回动作的期间,反复进行箭头A、C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及箭头B、D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其结果,在处理盘32上堆放的多个薄片体的侧缘被左右的整合游标33整合。
如果使用者不指示将薄片体摞的排出位置在横向上变更的区分模式,则第二排出辊对23将形成在通过反复进行由箭头A、C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及箭头B、D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而被决定的位置的薄片体摞向排出盘24排出。此时,被配置在初始位置的盘游标311、312接触于被第二排出辊对23排出的薄片体摞的上表面。从通过反复进行由箭头A、C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及箭头B、D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而被决定的位置朝向排出方向简直排出的薄片体摞的位置在以下说明中称为“初始排出位置”。
如果使用者指示将薄片体摞的排出位置在横向上变更的区分模式,则反复进行由箭头A、D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及箭头B、C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如果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分别向箭头B、C所示的方向移动,则第二排出辊对23能够将薄片体摞排出到从初始排出位置向第一横向偏离的第一排出位置。如果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分别向箭头A、D所示的方向移动,则第二排出辊对23能够将薄片体摞排出到从初始排出位置向第二横向偏离的第二排出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部通过第二排出辊对23而被例示。
图20是表示后处理装置2的例示性的功能结构的概略框图。参照图1、图19及图20说明后处理装置2的功能结构。图20的实线示意性地表示信号的传递。图20的点线示意性地表示力的传递。
图20表示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第一壳体11的输入界面INF。使用者能够操作输入界面INF来选择后处理装置2的排出模式。表示由使用者选择的排出模式的模式信息从输入界面INF向控制部6输出。
控制部6除了包含所述的整合控制部61及输送控制部65以外还包含位置控制部125。整合控制部61从输入界面INF接收模式信息。如果模式信息表示使用者选择区分模式来作为排出模式,则反复进行由箭头A、D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及箭头B、C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
当模式信息表示使用者选择区分模式来作为排出模式时,整合控制部61执行规定的程序生成用于反复进行由箭头A、D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及箭头B、C的组表示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整合控制部61向第二驱动源47输出。第二驱动源47具有向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赋予由箭头A、B、C、D表示的方向的移动动作的各种机构。例如,第二驱动源47可为马达、离合器、带及带轮的组合。取而代之,第二驱动源47也可为连接于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多个气缸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第二驱动源47的特定的结构。
整合控制部61在结束用于使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向第一横向(箭头B、C)移动的驱动信号的生成后,生成结束通知。同样,整合控制部61在结束用于使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向第二横向(箭头A、D)移动的驱动信号的生成后,生成结束通知。这些结束通知从整合控制部61向输送控制部65输出。
与整合控制部61同样,输送控制部65也接收模式信息。当模式信息表示使用者选择区分模式来作为排出模式时,输送控制部65根据结束通知让第二排出辊对23开始从处理盘32的薄片体摞的排出。如果使用者未选择区分模式来作为排出模式时,第二排出辊对23将装订器31(参照图1)的动作结束作为触发而开始从处理盘32的薄片体摞的排出。
整合控制部61与驱动信号的生成同步而生成表示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信息。方向信息从整合控制部61传递至位置控制部125。位置控制部125参照方向信息生成驱动信号。如果方向信息表示向第一横向(箭头B、C)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则位置控制部125生成用于使盘游标311向第一横向移动的驱动信号。如果方向信息表示向第二横向(箭头A、D)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则位置控制部125生成用于使盘游标312向第二横向移动的驱动信号。
卷边防止部300还包含使盘游标311、312向第一横向及第二横向移动的位置变更部318。位置变更部318从位置控制部125接收驱动信号。位置变更部318根据驱动信号使盘游标311、312向第一横向及第二横向移动。因此,即使薄片体摞的排出位置从初始排出位置变更为第一排出位置及第二排出位置,盘游标311、312也能接触于被第二排出辊对23排出的薄片体摞来防止薄片体摞的卷边。
图21是表示使用者选择区分模式来作为排出模式时的整合控制部61的例示性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20及图21说明整合控制部61的处理。
(步骤S410)
整合控制部61等待模式信息。如果整合控制部61从输入界面INF接收模式信息,则执行步骤S420。
(步骤S420)
整合控制部61参照模式信息,判定使用者是否选择区分模式来作为排出模式。如果使用者选择区分模式,则执行步骤S430。其他情况下,不执行用于区分模式用的处理。
(步骤S430)
整合控制部61等待装订器31的动作结束。如果装订器31在处理盘32上的薄片体摞打入装订卡钉,则执行步骤S440。
(步骤S440)
整合控制部61执行为区分模式准备的规定的程序,决定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方向。可将已知的后处理装置所具有的区分用的各种程序利用于决定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方向。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用于决定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方向的特定的处理。如果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方向被决定,则执行步骤S450。
(步骤S450)
整合控制部61生成用于使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朝向在步骤S440决定的方向移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整合控制部61向第二驱动源47输出。如果在步骤S440决定向第一横向(箭头B、C)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则第二驱动源47根据驱动信号让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向第一横向移动。如果在步骤S440决定向第二横向(箭头A、D)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则第二驱动源47根据驱动信号让整合游标33向第二横向移动。
整合控制部61与驱动信号的生成同步而生成方向信息。方向信息从整合控制部61输出至位置控制部125。如果在步骤S440决定向第一横向(箭头B、C)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则位置控制部125生成用于让盘游标311向第一横向移动的驱动信号。如果在步骤S440决定向第二横向(箭头A、D)的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移动,则位置控制部125生成用于让盘游标312向第二横向移动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位置控制部125向位置变更部318输出。位置变更部318根据驱动信号让盘游标311向第一横向移动或让盘游标312向第二横向移动。如果驱动信号及方向信息的生成结束,则执行步骤S460。
(步骤S460)
整合控制部61生成结束通知。结束通知从整合控制部61向输送控制部65输出。输送控制部65根据结束通知开始从处理盘32的薄片体摞的排出。
图22是表示位置控制部125的处理的概略流程图。参照图18、图20及图22说明位置控制部125的处理。
(步骤S510)
位置控制部125等待方向信息。如果位置控制部125从整合控制部61接收方向信息,则执行步骤S520。
(步骤S520)
位置控制部125参照方向信息,判定方向信息是否表示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向第一横向的移动。方向信息表示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向第一横向的移动意味着薄片体摞的排出位置从初始排出位置或第二排出位置向第一排出位置变更。方向信息表示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向第二横向的移动意味着薄片体摞的排出位置从初始排出位置或第一排出位置向第二排出位置变更。如果方向信息表示左侧及右侧的整合游标33的向第一横向的移动,则执行步骤S530。其他情况下,执行步骤S540。
(步骤S530)
位置控制部125生成盘游标311用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位置控制部125向位置变更部318输出。位置变更部318根据驱动信号让盘游标311向第一横向移动。此间,盘游标312静止。
(步骤S540)
位置控制部125生成盘游标312用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从位置控制部125向位置变更部318输出。位置变更部318根据驱动信号让盘游标312向第二横向移动。此间,盘游标311静止。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位置变更部318使盘游标311、312中的其中之一选择性地向横向移动。但是,位置变更部318也可让盘游标311、312双方移动。例如,位置变更部318让盘游标311、312一起向横向移动,将盘游标311、312的横位置设定为适于薄片体摞的宽度的间隔。
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后处理装置2具备两个盘游标311、312。但是,后处理装置可具有盘游标311、312的其中之一。取而代之,后处理装置也可以不仅包含盘游标311、312,而且还具有追加的盘游标。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受后处理装置具有几个盘游标的结构的任何限定。
(位置变更部的结构)
位置变更部318(参照图20)能够具有用于选择性地让盘游标311、312移动的各种结构。下面说明位置变更部318的例示性的结构。
如图18所示,卷边防止部300包含两个收容壳391、392。盘游标311的基端部(未图示)被收容在收容壳391内。盘游标312的基端部(未图示)被收容在收容壳392内。
参照图15说明的角度变更部317包含第一马达(未图示)及第二马达(未图示)。第一马达被配置在收容壳391内。盘游标311的基端部在收容壳391内连接于第一马达。第二马达被配置在收容壳392内。盘游标312的基端部在收容壳392内连接于第二马达。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按照参照图17说明的控制原理让盘游标311、312绕旋转轴RAX摆动。
图23是位置变更部318的概略正视图。参照图18、图20、图22及图23说明位置变更部318。
位置变更部318在薄片体摞的排出方向上配置在收容壳391、392的上游。位置变更部318包含两个马达331、332和两个环形带341、342。
如果执行参照图22说明的步骤S530,马达331从位置控制部125接收驱动信号。环形带341从马达331向第二横向延伸,并挂设在带轮(未图示)上。收容壳391连接于环形带341。如果执行步骤S530,盘游标311利用马达331及环形带341而与收容壳391一起向第一横向移动。
如果执行参照图22说明的步骤S540,马达332从位置控制部125接收驱动信号。环形带342从马达332向第一横向延伸,并挂设在另一带轮(未图示)上。收容壳322连接于环形带342。如果执行步骤S540,盘游标312利用马达332及环形带342而与收容壳392一起向第二横向移动。

Claims (8)

1.一种后处理装置,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后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出盘,被形成为支撑在所述后处理之后排出的薄片体摞;以及
卷边防止部,其包含抵接于所述排出盘上的所述薄片体摞的上表面用来防止所述薄片体摞的卷边的第一盘游标和变更所述第一盘游标相对于所述排出盘的倾斜角度的角度变更部,其中,
当形成所述薄片体摞的多个薄片体为第一数时,所述角度变更部将所述倾斜角度设定为第一值,
当所述多个薄片体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数的第二数时,所述角度变更部将所述倾斜角度设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值的第二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盘游标包含在向所述排出盘排出的所述薄片体摞的排出方向上从规定的旋转轴离开的远端部,
如果所述多个薄片体从所述第一数增加到所述第二数,所述角度变更部使所述第一盘游标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使所述远端部从所述排出盘向上方离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防止部还包含:
第二盘游标,在垂直于所述排出方向的第一横向上从所述第一盘游标离开;以及
位置变更部,使所述第一盘游标和所述第二盘游标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向所述第一横向或与所述第一横向相反的第二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出部,将所述薄片体摞选择性地排出到初始排出位置、第一排出位置及第二排出位置,其中,所述初始排出位置是接触于被配置在规定的初始位置的所述第一盘游标及所述第二盘游标的位置,所述第一排出位置是从所述初始排出位置向所述第一横向偏离的位置,所述第二排出位置是从所述初始排出位置向所述第二横向偏离的位置,其中,
如果所述薄片体摞的排出位置从所述初始排出位置或所述第二排出位置变更为所述第一排出位置,则所述位置变更部使所述第一盘游标向所述第一横向移动,
如果所述排出位置从所述初始排出位置或所述第一排出位置变更为所述第二排出位置,则所述位置变更部使所述第二盘游标向所述第二横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盘,被配置在所述多个薄片体分别向规定的输送方向依次被输送的输送路径的下方,分别依次接收所述多个薄片体;
拍打单元,具有将位于所述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朝所述处理盘拍打的拍打部;
一对整合游标,在所述处理盘上,在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上整合所述多个薄片体的侧缘;
后处理部,对配置在所述处理盘的规定位置的所述薄片体摞实施所述后处理;
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拍打部;
第二驱动源,驱动所述一对整合游标;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源及所述第二驱动源的动作,其中,
所述控制部:
当所述薄片体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预先规定的尺寸时,进行使所述第一驱动源动作来让所述拍打部执行薄片体拍打后,使所述第二驱动源动作来让所述一对整合游标执行整合动作的第一控制;
当所述薄片体在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尺寸为所述预先规定的尺寸以上时,进行使所述第一驱动源及所述第二驱动源同时动作来同时执行所述薄片体拍打及所述整合动作的第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打单元包含以在所述处理盘的上方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置的轴部件,
所述拍打部包含被安装在所述轴部件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多个拍打部件,
所述一对整合游标的其中之一的动作范围与所述一端侧的拍打部件的可动作范围重复,
所述一对整合游标的另一个的动作范围与所述另一端侧的拍打部件的可动作范围重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拍打部件绕所述轴部件转动,可在接近所述处理盘的拍打姿势与从所述处理盘离开的退避姿势之间变更姿势,
所述一对整合游标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朝互相接近的方向及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下,使所述多个拍打部件处于所述拍打姿势以拍打所述薄片体,然后,将姿势变更为所述退避姿势后,使所述一对整合游标执行所述整合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盘驱动部,如果所述多个薄片体从所述第一数增加到所述第二数,则以使所述排出盘从第一高度位置向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的下方的第二高度位置移动的方式驱动所述排出盘;以及
盘检测部,检测所述排出盘的高度位置,并生成表示所述检测出的高度位置的检测信号,其中,
所述角度变更部根据所述检测信号使所述远端部上升。
CN201810351541.7A 2017-04-27 2018-04-18 后处理装置 Active CN108861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8440A JP6834751B2 (ja) 2017-04-27 2017-04-27 後処理装置
JP2017-088440 2017-04-27
JP2017089624A JP6747372B2 (ja) 2017-04-28 2017-04-28 後処理装置
JP2017-089624 2017-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1780A true CN108861780A (zh) 2018-11-23
CN108861780B CN108861780B (zh) 2020-03-31

Family

ID=6204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1541.7A Active CN108861780B (zh) 2017-04-27 2018-04-18 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351381B2 (zh)
EP (1) EP3396461B1 (zh)
CN (1) CN108861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0594B2 (ja) 2017-04-20 2020-04-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
CN108861780B (zh) * 2017-04-27 2020-03-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CN112218762B (zh) * 2018-05-11 2022-09-2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在整理器中汇集记录介质的压下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141A (en) * 1991-09-05 1998-04-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discharging section having a sheet deformation prevention mechanism
CN101001799A (zh) * 2004-08-12 2007-07-18 美克司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01746635A (zh) * 2008-12-16 2010-06-2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53549A (zh) * 2012-01-24 2014-09-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卷曲控制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7619B2 (ja) 1999-11-04 2004-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73836B2 (ja) 2000-12-15 2007-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状媒体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状媒体後処理装置
EP1270478B1 (en) 2001-06-18 2008-06-04 Ricoh Company, Ltd. Sheet-shaped medium treatment apparatus
JP2003002516A (ja) 2001-06-19 2003-01-08 Ricoh Co Ltd シート状媒体整合装置
WO2006016676A1 (ja) * 2004-08-12 2006-02-16 Max Co., Ltd.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06225119A (ja) 2005-02-18 2006-08-31 Ricoh Co Ltd 用紙整合装置、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571B2 (ja) * 2005-06-10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6646B2 (ja) * 2005-11-28 2010-09-0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折り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885294B2 (ja) 2009-09-14 2012-02-2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9528B2 (ja) 2010-03-31 2014-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5058315B2 (ja) * 2010-08-25 2012-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仕分け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861780B (zh) * 2017-04-27 2020-03-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141A (en) * 1991-09-05 1998-04-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discharging section having a sheet deformation prevention mechanism
CN101001799A (zh) * 2004-08-12 2007-07-18 美克司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01746635A (zh) * 2008-12-16 2010-06-2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薄片体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53549A (zh) * 2012-01-24 2014-09-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卷曲控制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51381B2 (en) 2019-07-16
US10934121B2 (en) 2021-03-02
CN108861780B (zh) 2020-03-31
EP3396461B1 (en) 2021-04-07
EP3396461A1 (en) 2018-10-31
US20190284005A1 (en) 2019-09-19
US20180312361A1 (en)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1780A (zh) 后处理装置
JP5390282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用紙穿孔装置及び用紙穿孔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96640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用紙後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9463944B2 (en) Paper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206425B (zh)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JP7388458B2 (ja) 記録材判別装置および記録材判別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8792742B (zh) 后处理装置
US102940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6904479A (zh) 片材对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片材后处理装置
CN108147232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085504B (zh) 打印机和打印控制方法
JP2017145071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
US9352919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287517B2 (ja) 排紙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24778B (zh) 输送器
EP2974876B1 (en) Saddle-stitching folding device
CN108965629A (zh) 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设备
JP6747372B2 (ja) 後処理装置
US11679949B2 (en) Document scanner with automated document alignment system
JP6834751B2 (ja) 後処理装置
JP2016005983A (ja) 用紙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649131B2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9006529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83227B2 (ja) シート収納機構及び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533817B2 (ja) 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