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2971A - 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12971A CN108812971A CN201810895724.5A CN201810895724A CN108812971A CN 108812971 A CN108812971 A CN 108812971A CN 201810895724 A CN201810895724 A CN 201810895724A CN 108812971 A CN108812971 A CN 1088129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tealeaves
- tea
- leaf
- bambo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技术茶叶制作领域,具体为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步骤包括茶叶采摘、鲜叶预处理、杀青、抖揉捻摊放、炒坯、掰老锅、分筛和存储,其中采用两叶一心的采摘标准,在茶叶顶尖向下八分处将茶叶采摘;炒坯包括炒头坯和炒二坯;掰老锅之前的准备工作是要洗锅,除去锅内壁上的茶汁和茶灰,使锅具保持锅壁光滑发亮,使茶汤纯清透彻;掰老锅就是做形烚干的过程,这一工序要改变炒制的手法,用无烟炭火长时间低温烚干。本发明手工制作涌溪火青保持了柳叶种涌溪火青的原始自然特征,得到的茶叶色泽墨绿,显毫,油光明显;其花香浓郁,持久,久泡不散,因为成形茶是低温长烚的,所以茶叶的香味更加沁鼻,鲜爽持久,滋味醇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炒制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涌溪形态环境:涌溪地处皖南泾县榔桥镇涌溪村,形态环境,得天独厚。境内山峦起伏延绵,高山重叠,远山近峰矗立,环境交错,形成深山峡谷,溪水纵横,流水不断,百川汇一溪,水流急涌,俗称涌溪。涌溪山场、森林茂密,翠竹葱绿,柴树布满山岗,柴草丛生,山花争艳,熏陶茶叶。野生药草,珍稀动物,飞禽走兽,盘旋跳跃,天地之间、山山岭岭,到处可见。涌溪茶园都分布在海拔600m-1200m密林深处、阴山沟底、峡谷溪流两地。坑的两岸,乌沙土质,土层深厚肥沃,酸性土壤,腐植质层深厚,透水透气。保桑、保水、保肥、保土性能好,利于茶叶生长。
涌溪火青创制历史:富饶的涌溪养育着一代代村民,上半年依靠茶叶生活,下半年靠木材、毛竹、柴炭度日。在历代,我吴氏家族用心商议,要想出方法,创制一种没有人有的茶品。在明朝中页,茶叶行盛,品质众多,创新标异,争夺茶商。我家吴氏家族,发挥聪明智慧,用精湛手工工艺,创制出独有风格涌溪火青绿茶产品,占领市场,受到饮茶者赞赏和喜爱。涌溪火青问世起今,已走过400多年的历史。涌溪火青产于徽州炒青之后,是结合炒青和浙江平水珠茶制法特点,创制的一种独特形状的茶叶,为区别“炒青”名称,把“炒”字改为“烚”字,就是所产制的烚(火)青。火青采摘比较精致,费时间、工夫大,工艺高。茶农讲,采茶“二叶夹一心(芽)身长采八分”,制茶“一日带五更,颗粒圆腰形,精疲力又尽”。就是说要在锅里用不同的手法和不等的锅温连续始烚上二十几个小时,才能制成火青。
涌溪火青的茶树品种。
柳叶种嫩梢形状是:新梢伸展,芽尖叶长,含苞不展,持嫩性好,二叶紧靠芽,叶尖同芽尖高低基本相等。芽肥叶厚,有茸毛,叶质柔软,制成火青,成形粒状,显白毫,色鲜,鲜润;叶底芽叶匀嫩整齐,味厚泛甘,香高清爽,耐泡。椭圆叶、卵叶、倒卵叶等混合种,芽叶短,二叶展开,制成火青,形状不一致,有圆形、长扁形、长条形、卷曲状等,色枯不艳,叶底芽叶不齐。可见,柳叶种类型是制火青的优良鲜叶,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嫩梢芽叶类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从而得到味厚泛甘,香高清爽,耐泡的柳叶种茶叶,同时,增加显毫量,使茶叶在浸泡过程中整齐上浮,茶型优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茶叶采摘
采用两叶一心的采摘标准,在茶叶顶尖向下八分处将茶叶采摘,采摘时将茎平齐掐断,采摘后使叶柄朝上增加透气量,使掐断处快速凝结,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2)鲜叶预处理
首先人工对采摘的鲜叶进行挑选,选择柳叶形茶叶,然后将挑选的茶叶平摊晾晒,将鲜茶叶平摊在通风处,使茶叶表面沾的水分蒸发,同时使鲜叶内的水分预先蒸发,降低鲜叶的脆度,便于杀青;
(3)杀青
将鲜叶用竹制的簸箕装好,小块柴火做燃料,倒入口径约60公分的井锅内,所谓井锅就是平口、腹大、圆锥形的铁锅,前辈师傅们称滴锅,这种锅上面小,中间大有弧度,有利于火青茶成型。鲜叶下锅,有咋响声,温度低,叶底变红,影响品质,锅温178-182度;投叶量在0.8-1.0公斤。
制茶师以手心向上,手臂稍稍弯曲,以高温快速、高扬,连抖带抛的手法炒制,由锅心至锅面抛炒和抖炒,所谓抛炒就是将锅里的鲜叶从锅底翻起来,抛向上方,然后快速度的抖炒,破坏霉的催化,散失水份,除去青草气,放出清香,炒制5-6分钟,待叶质变的柔软,扭筋不断,有粘性,失去原有的光泽即出锅,倒在竹簟上,待揉;
(4)抖揉捻摊放
出锅的杀青叶倒在竹簟上,双手合抱杀青叶,按顺转团揉,不能前后推置,让叶片在两手心中滚动、翻转、搓紧;揉时,要透热散气,防止闷黄、红脉,揉至茶汁流出,抖散均匀,薄摊在竹栲里;揉捻后的茶叶有热度,同时也有水份,要将其进行摊放,散失热气和水份,摊放不能太厚,要薄摊,厚度1公分。
(5)炒头坯
以小块柴火做燃料,用竹制簸箕取1.2-1.5公斤揉捻叶一次性倒入井锅内(原杀青锅),能把揉捻叶抓起来、抖的散为宜,锅温110-120度,以温高抛炒和抖炒两种方法快速炒制,散失水份,抖散水汽,炒制10-15分钟,炒至锅里炒坯有触手感,炒叶爽手就是手握着茶叶有点扎手,茶香飘出,然后出锅摊凉。
(6)炒二坯
炒二坯的方法和炒头坯是一样的,但是要注意并锅,也就是炒过头坯的茶叶两锅并成一锅炒二坯。同前炒锅,干柴燃料升温,锅温80-100度,投炒坯叶1.2-1.5公斤左右,手捺茶叶,紧贴锅壁,从下往上,反复翻炒,散失水份,初步紧形。边炒边并锅,一直并到1-2锅茶叶为止,一锅干茶约18-20斤左右,确定专人,检验茶坯干度达40%,掌握并锅火候,一般茶叶触手、撒落分开,即可起锅摊放。
凡炒头坯、炒二坯并锅,每炒一锅都要打扫锅台,用清水洗刷锅壁,擦亮锅底,防止茶叶占锅、焦点、碎末带到下一工序;
(7)掰老锅
掰老锅就是做形烚干的过程,这一工序要改变炒制的手法,用无烟炭火长时间低温烚干,掰老锅是最重要的环节,时间长,技术难,其中包括做形、起色、提香三个过程:
掰老锅之前的准备工作是要洗锅,除去锅内壁上的茶汁和茶灰,使锅具保持锅壁光滑发亮,使茶汤纯清透彻。烧火至锅温达50-55度,手摸锅壁有烫手感。
投锅的三分之二的炒坯量,约30-40斤叶量,双手捺茶坯,从锅的正前方把茶叶靠锅壁轻轻用力下压,使锅里茶叶从锅底翻滚上来,再用双手向前一推,如此反复,靠锅掰1小时后,水份散失,茶条紧缩,火温降低到45-50度,以长火、低温、慢烚方法,暗力造形,通过抖、撒、按、捺、掰、压、推、转、摔、甩,挤、翻等手势炒12-14个小时,叶量水份逐渐减少,茶叶已达八成干,听到锅里有唰唰的响声,要加高火力,炒至1-2小时;见炒坯圆滚滚形状,这时可以采用左翻炒和右翻炒的手法,让成形茶更加紧结圆润。
锅温降低到35-40度,烚一个多小时冷锅,等见锅里茶叶的毛茸出现,显毫了,此时拨开火灰,升高温度至40-45度,让茶香充分挥出,炒制1小时,手拿茶叶,放在手上捻碎成粉末,用口吹茶叶粉末,茶叶粉末飞跑干净,即起锅。
起锅前,将经过掰老锅的茶叶取出来,出锅前半小时适当提高锅温,以发展香气,将出锅的茶叶放在竹制烘顶上继续烘烤。
(7)人工分筛
初筛,将上述步骤之后的茶叶倒入用木头制作的风扇里进行首先筛选,以除去茶叶中的大片黄叶子,初筛就是将成型茶倒入用木头制作的风扇里,一手扶着风扇,一手摇着风扇上的摇把,在风扇的左右两边各放一个竹制的大簸箕,正对摇把的一面簸箕里是扇出来的好茶叶,另一边是扇出来的大叶子,经过这一程序后,就初步的把成型茶里的大叶子去除了;复筛,将经过初筛的茶叶倒进筛子孔径0.2cm的筛子,去除茶叶中掺杂的碎末;
(9)存储:将经过筛选的茶叶静置,直至茶叶温度散去,然后最后就是低温干燥的保存了,保存的工具为用竹子和棕毛编制的竹桶,底部放置箬叶,箬叶有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经过重重筛选后的茶叶已经没有温度了,这时就可以把竹栲里的茶叶倒入竹桶里盖上盖子密闭保存,然后将竹桶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
优选地,在步骤(1)中,茶叶采摘的时间为清明开始直至谷雨后,15-20天的时间,如果是气温高、雨量充沛,茶芽萌发早,可提前至清明前开采,采下的鲜叶用竹制的细篾篓盛放,每采15-20多枝就要将鲜叶放进竹篓里,以免多了掌心发热“烧草”,同时也可以避免茶叶在抓握时变形、折断,保证茶叶叶片的完整性,减少后期炒制过程中的残渣量。
优选地,在步骤(2)中,将鲜茶叶平摊在竹栲里,茶叶厚度3-4公分,摊晾过程保持空气流通。新采摘的茶叶脆嫩,叶片上还会沾有部分水汽,控制摊晾厚度,可以保证下层茶叶通风透气,提高水分蒸发速率,避免下部茶叶因呼吸作用而产热变质。
优选地,在步骤(3)中,杀青前,事先准备好小块干柴,茶锅要进行洗涮,人员要分配到位,负责烧锅的和杀青的都要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尤其是烧锅的人,经验丰富的师傅能很好的掌握火候,适时的增减柴火,在翻炒和抖炒过程中,根据具体炒制情况,随时控制火候,进行加柴或退柴火。
优选地,在步骤(4)中,揉捻时,把茶叶放在软栲里揉,保持茶叶温度在70-80度;一锅鲜叶需要4个人揉捻,双手合抱杀青叶,按顺转团揉,不能前后推置,让叶片在两手心中滚动、翻转、搓紧;揉时,要透热散气,防止闷黄、红脉,揉至茶汁流出,抖散均匀,薄摊在竹栲里。
优选地,在步骤(5)中,每炒完一锅,用小砖块磨洗光滑,再炒第二锅,凡每炒一锅茶坯都要洗磨锅一次,保持锅壁光滑发亮,使茶汤清亮透彻,把当日所采茶坯做完摊凉再进行下一工序。通过小砖块磨洗过内壁,可以除去过内壁上粘附的茶叶和茶灰,使锅内壁保持光滑,这样既可以减少过锅具对茶叶本身的磨损,也可以使人们更加流畅地翻炒茶叶。
优选地,在步骤(6)中,经步骤(5)炒制的茶叶,在竹栲里摊晾30分钟后,进行炒二坯;炒至茶叶含水量在20%-30%之间时起锅,起锅后将茶叶摊晾在竹栲里回软40分钟。炒过头坯的茶叶,茶叶表面水份基本干了,但是叶脉里面还有水份,因此要将炒坯叶薄摊在竹栲里,让叶脉里的水份重新平均分布至炒坯叶变软,也就是回潮,然后进行炒二坯。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7)中,步骤6中的茶叶在竹栲里摊晾40分钟后,进行掰老锅;然后将经掰老锅的茶叶倒入竹制簸箕里,此时需要用稍有湿度的布将簸箕盖上,以防茶叶被风吹干,保证茶叶的可塑性。
优选地,在步骤(7)中,一次掰老锅需要炒制两锅,两次的投料量、炒制时间相同,在将第二锅炒好后,将第一锅炒制的茶叶倒入锅内,进行并锅,以利做到紧外形,全程时间约7-8小时,全凭双手操作,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防止茸毛脱落,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增加到每分钟10-15次,就是将掰老锅中的两次下锅的茶叶合并成一锅,锅里的温度大约在25度左右,双手慢慢的翻锅,烚炒温度之低、时间之长、投叶之多、速度之慢、动作之轻,均为炒青类绿茶之最,可谓名符其实的“低温长烚”,烚炒到含水率7%,颗粒成形,表面光滑,色泽绿润,即可出锅。
优选地,在步骤(7)中,出锅前提升温度至70度,烘烤竹制烘顶上的茶叶时用木炭烧火,避免出现烟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手工制作涌溪火青保持了柳叶种涌溪火青的原始自然特征,得到的茶叶色泽墨绿,显毫,油光明显;其花香浓郁,持久,久泡不散;茶水味道甘甜,冲泡次数多,因为成形茶是低温长烚的,所以茶叶的香味更加沁鼻,鲜爽持久,滋味醇厚;另外,茶叶叶形丰满腰圆,大小形状很均匀,汤色杏黄有光泽,叶底嫩匀。浸泡后,茶叶充分舒展,叶片形状好看。
具体实施方式
涌溪村茶树多数都生长在密林深处,涌溪山高、谷狭、坞深、雾多,每日只有半日光照,茶树为抢夺阳光,多捕获光能,而向狭长伸,经自然选择和人工择选,形成了柳叶种。柳叶种是制火青当家种,占群体组成74.7%,叶片长而伸展,成长椭圆形,形如柳叶,中间对褶,叶尖与叶基重合,基本相等。叶片着生枝条角度,40-45度左右,略向上倾斜,叶色深绿,有光泽,显主脉,侧脉平均7-10对,平均叶长10.25cm,幅距8-13.5cm,平均叶宽3.5cm,幅距2.75-4.25cm,长和幅比率(R值)3.09,叶面积26.95cm2,叶缘从叶基向上1/3起至叶尖,有微波,叶质柔软。柳叶种火清的叶形特征如下:
表一 柳叶种火清茶叶的主要特征
柳叶种花器的特征是:花着生叶腋中,略向下垂挂,单生或对生,花较大、花少、花白色,盛花期,立冬到小雪中间,花冠平均直径3.2-3.5cm,花柄深绿色,平均长0.8-1.2cm,花萼3-5片,青绿色,花瓣5-7片,卵圆形,雄蕊平均长0.9-1.4cm,靠花瓣长,近子房短。雌蕊平均长1-1.7cm,比雄蕊高0.1-0.3cm,柱头在雌蕊2/3上部分出三叉,子房有茸毛,基部有密腺,如表二:
表二 柳叶种花器特征
柳叶种的果实种子特征是:朔果、果实青褐色,皮薄,种籽棕色,多数一果一粒或二粒种子。三粒种子极少数,一粒近球形,二粒半球形,种籽直径1-1.4cm左右,花少果不多。其主要营养成分如下:
表三 柳叶种主要化学成份含量(%)
从上表看柳叶种含有效成份较高,是火青茶优异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
柳叶种是涌溪群体茶中一种类型,专门从柳叶茶棵上采叶制火青,品质优异,如不选棵采叶,而从混合群体中采叶制火青,品质就差得多,父辈们曾经进行用纯柳叶形和混合叶(椭园形、卵形、倒卵形等)分别制火青,结果如下表:
表四 柳叶种芽叶和混合芽叶制成火青品质比较
针对上述柳叶种茶叶,本发明提供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括茶叶的采摘、鲜叶预处理、杀青、抖揉捻摊放、炒头坯、炒二坯、掰老锅、分筛和存储,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茶叶采摘
采用两叶一心的采摘标准,在茶叶顶尖向下八分处将茶叶采摘,采摘时将茎平齐掐断,采摘后使叶柄朝上增加透气量,使掐断处快速凝结,避免营养成分流失。茶叶采摘的时间为清明开始直至谷雨后,15-20天的时间,如果是气温高、雨量充沛,茶芽萌发早,可提前至清明前开采,采下的鲜叶用竹制的细篾篓盛放,每采15-20多枝就要将鲜叶放进竹篓里,以免多了掌心发热“烧草”,同时也可以避免茶叶在抓握时变形、折断,保证茶叶叶片的完整性,减少后期炒制过程中的残渣量。具体可以“三选”、“十不要”作为采摘标准;采茶四句歌诀:二叶一心(一叶抱芽,二叶待放,称一叶抱、二叶靠),身长八分(指老尺八分长约3.5-4公分),枝枝一样(匀嫩、整齐),朵朵匀净(如花朵朵、无杂质);十不要:①不要老叶,②不要鱼叶,③不要对夹叶,④不要马蹄叶,⑤不要破叶,⑥不要圆形叶,⑦不要虫斑叶,⑧不要焦边叶,⑨不要单片叶,⑩不要芽瘦叶;采下的鲜叶用竹制的细篾篓盛放,每采15-20多枝就要将鲜叶放进竹篓里,以免多了掌心发热“烧草”。
(2)鲜叶预处理
首先人工对采摘的鲜叶进行挑选,选择柳叶形茶叶,然后将挑选的茶叶平摊晾晒,将鲜茶叶平摊在通风处,使茶叶表面沾的水分蒸发,同时使鲜叶内的水分预先蒸发,降低鲜叶的脆度,便于杀青;摊晾时,将鲜茶叶平摊在竹栲里,茶叶厚度3—4公分,摊晾过程保持空气流通。新采摘的茶叶脆嫩,叶片上还会占有部分水汽,控制摊晾厚度,可以保证下层茶叶通风透气,提高水分蒸发速率,避免下部茶叶因呼吸作用而产热变质。
(3)杀青
杀青前,事先准备好小块干柴,茶锅要进行洗涮,人员要分配到位,负责烧锅的和杀青的都要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尤其是烧锅的人,经验丰富的师傅能很好的掌握火候,适时的增减柴火,在翻炒和抖炒过程中,根据具体炒制情况,随时控制火候,进行加柴或退柴火。
然后将鲜叶用竹制的簸箕装好,倒入口径约60公分的井锅内,所谓井锅就是平口、腹大、底深的铁锅,前辈师傅们称滴锅,这种锅上面小,中间大有弧度,有利于火青茶成型,投叶量在0.8-1.0公斤,锅温约180度左右,不能过高,高了会起泡点、焦边;制茶师以手心向上,手臂稍稍弯曲,高温快撩抖炒,由锅心至锅面抛炒和抖炒,即将锅里的鲜叶从锅底翻起来,抛向上方,此时茶锅与鲜叶温度都较高制茶师需左右手随时替换着翻动,在翻炒的过程中制茶师手心上需时刻都要有足量鲜叶来平衡手与锅壁温度,以避免锅内温度过高而伤及皮肤,翻炒的频率一般情况下1分钟在40次左右,然后快速度的抖炒,破坏霉的催化,散失水份,除去青草气,放出清香,炒制5-6分钟,杀青时间不能太长,长了叶片会容易焦,会破碎;时间短了鲜叶的青草味去除不掉,茶叶不香而且还会发红,5-6分钟后,芽叶变的柔软,就是取一枝茶叶手扭一下不会断,有粘性,失去原有的光泽即可出锅;
(4)抖揉捻摊放:
出锅的杀青叶倒在竹簟上,双手抱杀青叶,轻轻团揉,不能前后推置,一定要把茶叶包在手心,翻转搓紧直至揉出茶叶汁水即可,团揉时要让茶叶透气散热,防止闷黄、红脉,揉好抖开,薄摊在竹栲里;揉捻后的茶叶有热度,同时也有水份,要将其进行摊放,散失热气和水份,摊放不能太厚,要薄摊,约1公分;揉捻时,把茶叶放在软栲里揉,保持茶叶温度在70-80度;一锅鲜叶需要4个人揉捻,双手轻轻团揉手心用力,按顺转团揉,不能前后推置,让叶片在两手心中滚动、翻转、搓紧;揉时,要透热散气,防止闷黄、红脉,揉至茶汁流出,抖散均匀,薄摊在竹栲里。
(5)炒头坯:
仍以小块柴火做燃料,用竹制簸箕取1.2-1.5公斤揉捻叶一次性倒入井锅内(原杀青锅),锅温115-125度,以温高抛炒和抖炒两种方法快速炒制,散失水份,抖散水汽,炒制10-15分钟,直到炒叶爽手就是手握着茶叶有点扎手,茶香飘出,即可出锅摊凉;每炒完一锅,用小砖块磨洗光滑,再炒第二锅,凡每炒一锅茶坯都要洗磨锅一次,保持锅壁光滑发亮,使茶汤清亮透彻,把当日所采茶坯做完摊凉再进行下一工序。通过小砖块磨洗过内壁,可以除去过内壁上粘附的茶叶和茶灰,使锅内壁保持光滑,这样既可以减少过锅具对茶叶本身的磨损,也可以使人们更加流畅地翻炒茶叶。
(6)炒二坯的方法和炒头坯是一样的,炒过头坯的茶叶,茶叶表面水份基本干了,但是叶脉里面还有水份,因此要将炒坯叶薄摊在竹栲里摊晾30分钟后,让叶脉里的水份重新平均分布至炒坯叶变软,也就是回潮,然后进行炒二坯。炒至茶叶含水量在20%-30%之间时起锅,起锅后将茶叶摊晾在竹栲里回软40分钟。但是要注意并锅,也就是炒过头坯的茶叶两锅并成一锅炒二坯,燃料小块干柴,锅温80-100度(同前面锅),投炒坯叶1.2-1.5公斤左右,手捺茶叶,紧贴锅壁,从下往上,反复翻炒,散失水份,初步紧形,边炒边并锅,一直并到1-2锅茶叶为止,一锅干茶约20-30斤左右,确定专人,检验茶坯干度,掌握并锅火候,坯干,做形困难;坯潮,形成扁条,一般茶叶触手、撒落分开,即可起锅摊放;
(7)掰老锅,当经炒二坯的茶叶在竹栲里摊晾,期间用稍有湿度的布将簸箕盖上,以防茶叶被风吹干,保证茶叶的可塑性,进行掰老锅,40分钟后进行掰老锅。掰老锅就是做形烚干的过程,这一工序要改变炒制的手法,用无烟炭火长时间低温烚干;掰老锅是最重要的环节,时间长,技术难,其中包括做形,起色,提香三个过程;首先要洗锅,因为锅里有茶汁和茶灰,掰老锅要保持锅壁光滑发亮,使茶汤纯清透彻,锅温达50-55度;其次是投叶量,投锅的三分之二的炒坯量,约30-40斤叶量,多则翻炒不灵,少则挤不成形,刚开始掰茶叶还是有水份的,双手捺茶坯,从锅的正前方把茶叶靠锅壁轻轻用力下压,使锅里茶叶从锅底翻滚上来,又用双手向前一推,如此反复,靠锅掰1个多小时后,水份散失,茶条紧缩,火温降低到45-50度,以长火、低温、慢烚方法,暗力造形,通过掰、捺、压、挤、翻、滚、转、推等手法,烚7-8个小时,火青逐渐形成,茶叶已达八成干,这时可以采用左翻炒和右翻炒的手法,就是从锅的左侧方下手将茶叶往右侧方翻炒,然后再从右侧方往左侧方翻炒,让成形茶更加紧结圆润,锅温降低到35-40度,如果此时不降温,茶叶的光泽就出不来,会显得很枯燥,烚一个多小时冷锅,叫起色,见锅里茶叶的毛茸出来了,显毫了,圆滚滚、油光光的,此时拨开火灰,升高温度至40-45度,充分散水提香,烚半个小时左右,手捻茶叶,成粉末,口吹干净即可起锅;
(8)出锅:将经过掰老锅的茶叶取出来,出锅前半小时适当提高锅温至70度,以发展香气,将出锅的茶叶放在竹制烘顶上继续烘烤,此时用无烟木炭烧火,避免出现烟熏味。
(9)人工分筛:初筛将上述步骤之后的茶叶倒入用木头制作的风扇里进行首先筛选,以除去茶叶中的大片黄叶子,初筛就是将成型茶倒入用木头制作的风扇里,一手扶着风扇,一手摇着风扇上的摇把,在风扇的左右两边各放一个竹制的大簸箕,正对摇把的一面簸箕里是扇出来的好茶叶,另一边是扇出来的大叶子,经过这一程序后,就初步的把成型茶里的大叶子去除了;复筛,将经过初筛的茶叶倒进筛子孔径0.2cm的筛子,去除茶叶中掺杂的碎末;
(10)存储:将经过筛选的茶叶静置,直至茶叶温度散去,然后最后就是低温干燥的保存了,保存的工具为用竹子和棕毛编制的竹桶,底部放置箬叶,箬叶有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经过重重筛选后的茶叶已经没有温度了,这时就可以把竹栲里的茶叶倒入竹桶里盖上盖子密闭保存,然后将竹桶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茶叶采摘
采用两叶一心的采摘标准,在茶叶顶尖向下八分处将茶叶采摘,采摘时将茎平齐掐断,采摘后使叶柄朝上增加透气量,使掐断处快速凝结,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2)鲜叶预处理
首先人工对采摘的鲜叶进行挑选,选择柳叶形茶叶,然后将挑选的茶叶平摊晾晒;
(3)杀青
将鲜叶用竹制的簸箕装好,小块柴火做燃料,倒入口径60公分的井锅内;锅温在175-185度之间,投叶量在0.8-1.0公斤;
制茶师以手心向上,手臂稍稍弯曲,以高温快速、高扬,连抖带抛的手法炒制,由锅心至锅面抛炒和抖炒,炒制5-6分钟,等叶质变的柔软,扭筋不断,有粘性,失去原有的光泽即出锅,倒在竹簟上,待揉;
(4)抖揉捻摊放
出锅的杀青叶倒在竹簟上,双手合抱杀青叶,按顺转团揉,让叶片在两手心中滚动、翻转、搓紧;揉时,要透热散气,防止闷黄、红脉,揉至茶汁流出,抖散均匀,薄摊在竹栲里,散失热气和水份,茶叶摊晾厚度1公分;
(5)炒头坯
以小块柴火做燃料,用竹制簸箕取1.2-1.5公斤揉捻叶一次性倒入井锅内(原杀青锅),能把揉捻叶抓起来、抖的散为宜,锅温110-120度,以温高抛炒和抖炒两种方法快速炒制,散失水份,抖散水汽,炒制10-15分钟,炒至锅里炒坯有触手感,即手握着茶叶有点扎手,茶香飘出,然后出锅;
(6)炒二坯
炒二坯的方法和炒头坯一样,注意并锅,所述并锅为炒过头坯的茶叶两锅并成一锅炒二坯;同前炒锅,干柴燃料升温,锅温80-100度,投炒坯叶1.2-1.5公斤左右,手捺茶叶,紧贴锅壁,从下往上,反复翻炒,散失水份,初步紧形;边炒边并锅,一直并到1-2锅茶叶为止,一锅干茶18-20斤,至茶叶触手、撒落分开,即起锅摊放;
(7)掰老锅
掰老锅之前的准备工作是要洗锅,除去锅内壁上的茶汁和茶灰,使锅具保持锅壁光滑发亮,使茶汤纯清透彻,烧火至锅温达50-55度,手摸锅壁有烫手感;
掰老锅就是做形烚干的过程,这一工序要改变炒制的手法,用无烟炭火烚干,其中包括做形,起色,提香三个过程:
投锅的三分之二的炒坯量,在30-40斤叶量,双手捺茶坯,从锅的正前方把茶叶靠锅壁轻轻用力下压,使锅里茶叶从锅底翻滚上来,再用双手向前一推,如此反复,靠锅掰1小时后,水份散失,茶条紧缩,火温降低到45-50度,以长火、低温、慢烚方法,暗力造形,通过抖、撒、按、捺、掰、压、推、转、摔、甩,挤、翻等手势炒12-14个小时,叶量水份逐渐减少,茶叶已达八成干,听到锅里有唰唰的响声,要加高火力,炒至1-2小时;见炒坯圆滚滚形状,这时可以采用左翻炒和右翻炒的手法,让成形茶更加紧结圆润;
锅温降低到35-40度,烚一个小时冷锅,等见锅里茶叶的毛茸出现,显毫,此时拨开火灰,升高温度至40-45度,让茶香充分挥出,炒制1小时,手拿茶叶,放在手上捻碎成粉末,用口吹茶叶粉末,茶叶粉末飞跑干净,然后起锅;
起锅前,将经过掰老锅的茶叶取出来,出锅前半小时提高锅温,以发展香气,将出锅的茶叶放在竹制烘顶上继续用无烟炭火烘烤;
(8)人工分筛
初筛,将上述步骤之后的茶叶倒入用木头制作的风扇里进行首先筛选,以除去茶叶中的大片黄叶子,将成型茶倒入用木头制作的风扇里,一手扶着风扇,一手摇着风扇上的摇把,在风扇的左右两边各放一个竹制的大簸箕,正对摇把的一面簸箕里是扇出来的好茶叶,另一边是扇出来的大叶子,经过这一程序后,就初步的把成型茶里的大叶子去除;复筛,将经过初筛的茶叶倒进筛子孔径0.2cm的筛子,去除茶叶中掺杂的碎末;
(9)存储
将经过筛选的茶叶静置,直至茶叶温度散去,然后就是低温干燥的保存,保存的工具为用竹子和棕毛编制的竹桶,底部放置箬叶,箬叶有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经过重重筛选后的茶叶已经没有温度,这时就可以把竹栲里的茶叶倒入竹桶里盖上盖子密闭保存,然后将竹桶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茶叶采摘的时间为清明开始直至谷雨后,15-20天的时间,如果是气温高、雨量充沛,茶芽萌发早,可提前至清明前开采,采下的鲜叶用竹制的细篾篓盛放,每采15-20多枝就要将鲜叶放进竹篓里,以免多了掌心发热“烧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鲜茶叶平摊在竹栲里,茶叶厚度3-4公分,摊晾过程保持空气流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杀青前,事先准备好小块干柴,茶锅要进行洗涮,人员要分配到位,在翻炒和抖炒过程中,根据具体炒制情况,随时控制火候,进行加柴或退柴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揉捻时,把茶叶放在软栲里揉,保持茶叶温度在70-80度;一锅鲜叶需要4个人揉捻,双手轻轻团揉手心用力,揉捻5-6分钟。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每炒完一锅,用小砖块磨洗光滑,再炒第二锅,凡每炒一锅茶坯都要洗磨锅一次,保持锅壁光滑发亮,使茶汤清亮透彻,把当日所采茶坯做完摊凉再进行下一工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经步骤(5)炒制的茶叶,在竹栲里摊晾30分钟后,进行炒二坯;炒制茶叶含水量在20%-30%之间时起锅,起锅后将茶叶摊晾在竹栲里回软40分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7)中,步骤(6)中的茶叶在竹栲里摊晾40分钟后,进行掰老锅;然后将经掰老锅的茶叶倒入竹制簸箕里,此时需要用稍有湿度的布将簸箕盖上,以防茶叶被风吹干并丧失过多水分,从而保证茶叶形状的可塑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一次掰老锅需要炒制两锅,两次的投料量、炒制时间相同,在将第二锅炒好后,将第一锅炒制的茶叶倒入锅内,进行并锅,以利做到紧外形,全程时间约7-8小时,全凭双手操作,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防止茸毛脱落,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增加到每分钟10-15次,就是将掰老锅中的两次下锅的茶叶合并成一锅,锅里的温度在25度,双手慢慢的翻锅,烚炒到含水率7%,颗粒成形,表面光滑,色泽绿润,即可出锅。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出锅前提升温度至70度,烘烤竹制烘顶上的茶叶时用木炭烧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95724.5A CN108812971A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95724.5A CN108812971A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12971A true CN108812971A (zh) | 2018-11-16 |
Family
ID=6415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95724.5A Pending CN108812971A (zh) | 2018-08-08 | 2018-08-08 | 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1297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49389A (zh) * | 2018-11-27 | 2019-02-19 | 安徽良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百合安眠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771994A (zh) * | 2020-07-20 | 2020-10-16 |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掰片后杀青的乌龙茶制作方法 |
CN114916592A (zh) * | 2022-04-09 | 2022-08-19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2769A (zh) * | 2014-12-29 | 2015-04-01 | 雍自玲 | 一种琴鱼火青茶的制作方法 |
CN105394219A (zh) * | 2015-11-26 | 2016-03-16 | 安徽省泾县涌溪火青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火青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996745A (zh) * | 2017-12-13 | 2018-05-08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机械化连续制作涌溪火青的方法 |
-
2018
- 2018-08-08 CN CN201810895724.5A patent/CN1088129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2769A (zh) * | 2014-12-29 | 2015-04-01 | 雍自玲 | 一种琴鱼火青茶的制作方法 |
CN105394219A (zh) * | 2015-11-26 | 2016-03-16 | 安徽省泾县涌溪火青茶叶有限公司 | 一种火青茶的加工方法 |
CN107996745A (zh) * | 2017-12-13 | 2018-05-08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机械化连续制作涌溪火青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收藏经典版》编委会: "《中国茶道大全集》", 31 August 2011, 湖南美术出版社 * |
安徽省屯溪茶业学校主编: "《制茶学》", 31 July 1980, 农业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49389A (zh) * | 2018-11-27 | 2019-02-19 | 安徽良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百合安眠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771994A (zh) * | 2020-07-20 | 2020-10-16 |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掰片后杀青的乌龙茶制作方法 |
CN114916592A (zh) * | 2022-04-09 | 2022-08-19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71890B (zh) | 乌龙功夫茶的生产工艺 | |
CN102422955B (zh) | 红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97760B (zh) | 苞茶制作工艺 | |
CN106306150A (zh) | 一种古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754708A (zh) | 红叶铁观音茶加工方法 | |
CN101978842A (zh) | 鲜香型铁观音紧压制作工艺及其制得产品 | |
CN108812971A (zh) | 一种柳叶种涌溪火青茶叶的手工制作方法 | |
CN106578162A (zh) | 一种崂山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1390543B (zh) | 大叶螺形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504032A (zh) | 茉莉花金骏眉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171036A (zh) | 小兰花茶的手工制作工艺 | |
CN105145906A (zh) | 一种铁观音茶初制工艺 | |
CN102696841A (zh) | 一种富硒芦笋毛尖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186712A (zh) | 小兰花茶的机械制作工艺 | |
CN106071822A (zh) | 一种凉粽的制作方法 | |
CN1813554A (zh) | 白茶的炒制方法 | |
CN107156337A (zh) | 一种龙安碧旋绿茶的手工加工方法及其龙安碧旋绿茶 | |
CN105360358A (zh) | 富硒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668233A (zh) | 一种茉莉香螺王茶的加工方法 | |
Maguire | RHS Red Hot Chilli Grower: The complete guide to planting, picking and preserving chillies | |
CN106072625A (zh) | 一种口感丝滑的冰皮月饼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874899A (zh) | 一种颗粒高香桑芽茶的制备方法 | |
Earle | Pot-pourri from a Surrey Garden | |
CN110973298A (zh) | 一种烟茶加工工艺 | |
CN106551074A (zh) | 一种甘甜风味蛇皮果蜜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