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2795A -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2795A
CN108782795A CN201810568109.3A CN201810568109A CN108782795A CN 108782795 A CN108782795 A CN 108782795A CN 201810568109 A CN201810568109 A CN 201810568109A CN 108782795 A CN108782795 A CN 108782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leaves
leaf
steam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681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冬林
赵赟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5681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827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82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2795A/zh
Priority to CN201822220013.6U priority patent/CN209546792U/zh
Priority to CN201811615440.2A priority patent/CN1094524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它是采摘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生长的无污染无公害的茶树叶片,经过蒸青绿片、低温干燥、超微粉碎等步骤。整个加工过程始终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有效的保存了茶叶中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用现代的先进设备结合传统的石磨,研磨出来的抹茶在粒径方面,其细度可达3000目,特点是:气味清香、淡雅;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很高;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高档茶粉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抹茶产品的生产方法;属于茶叶精深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抹茶起源于中国,至今至少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茶原本是人们祈求长生不老而药用的,带有浓厚的巴蜀文化色彩。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抹茶分为古代抹茶和现代抹茶。古代的抹茶也称末茶,是以优质新鲜茶叶为原料,采用蒸青、碾压、干燥等技术加工而成的粒径较小的茶粉,外观呈天然绿色。到了南宋淳熙年间,古代抹茶传入日本,由此而产生了日本茶道,我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抹茶茶道随之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形成历史断代。现如今,国内茶叶公司与国外多家科研机构联手,采用现代的超微粉碎技术,成功推出中国抹茶,极大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现代粉碎技术生产超细绿茶粉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绿茶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开始多了起来,但市场还不够理想,主要是国内在应用开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产品规模和档次不高,品质较差。有的用夏秋生产的低档炒、烘青直接粉碎,有的用蒸青煎茶来加工。其产品苦涩味重,色泽偏黄,香型不稳,香气不高,缺乏统一标准,粉径粒度不能严格控制,不易在食品工业上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茶粉技术中的缺陷,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中高档茶粉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抹茶产品的生产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1)原料
选择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生长的无污染无公害的茶树叶片,茶叶树种选择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的,仅用4、5月份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在芽生长期间必须搭设蓬架,遮盖方式为:在茶叶芽展开1-2叶时遮光率为60%-70%;经7-10天茶芽展至3片叶时,把遮阳网揭开,使茶树在阳光下生长1天,然后再把遮阳网盖上,遮光率为:70%-80%。从遮盖开始,约15天左右即可采摘新鲜茶叶;
2)除湿
采摘后的茶叶平摊在装有鼓风机的平板上,在鼓风机的吹动下,对新采的茶叶进行除湿;当手触叶片没有明显的潮湿感时,就可以进行蒸青了;
3)蒸青
除湿后的叶片放入蒸青机,在360摄氏度温度下,制止了鲜叶中酶的活性,保持绿茶特有的鲜绿色泽,经过蒸青后的鲜叶自动进入冷却机,进行冷却处理;
4)冷却
从蒸青机排出的蒸青叶,通过吹入的冷风使其急速冷却,以保持绿茶良好的色、香味,同时经冷风的作用降低了茶叶的粘稠性,冷却后的叶片进入叶打机;
5)叶打
叶打机内的炒手,会将含水率高达75-80%的蒸青叶搅动,使蒸青叶间得以充分的离散,并在热风的作用下,使茶叶的含水率下降到70%左右,接下来就要进行粗揉的工序了;
6)粗揉
叶片进入粗揉机后,靠揉手的揉搓,挤压出蒸叶的内部水分,并干燥叶片,使茶叶的含水率从70%降至50%左右;
7)揉捻
当经过粗揉的叶片进入揉捻机后,揉捻机将会利用自身的装置,使茶叶进一步挤压出水分;
8)中揉
为了再次减少叶片中的水分,中揉机会靠内部回转筒和揉手的搅拌、挤压和导入桶内的热风作用,使叶片表面水分蒸发和内部水分扩散,并随着叶温的上升,进行整形操作,使茶叶揉成细长形出筒体;
9)精揉
把精揉机加热,用簸箕把茶叶倒进精揉机内,茶叶受热揉锅的传导,在整形过程中不断蒸发水分,在形成圆形针状外形的同时降低含水率在15%左右;
10)烘干
把茶叶倒在烘干机上,烘干机使茶叶的含水率从15%左右下降至5%左右,把干燥好的茶叶平坦在席子上,阴凉;
11)切茶
将烘干的蒸青茶切碎,茶头要经二次切碎;
12)研磨
将粉碎的茶叶颗粒进入石磨进行研磨,石磨旋转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0转以内,下料要少,细腻,反复研磨至3000目左右,如此操作。
本发明制备的抹茶属蒸青绿茶的一种,但它不等于一般的绿茶粉。本发明生产的抹茶与现有的绿茶粉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
1、采摘时节比绿茶更晚,以西湖龙井为例,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品质最佳。但抹茶采摘要推迟到五月份,这是为了延长茶叶的生长期,以减少茶叶中苦涩的茶多酚,因此,成品抹茶跟绿茶最大的区别是基本没有苦味。
在生长过程中,抹茶园里要搭棚子,盖黑网,以过滤阳光中的紫外线。使茶叶在生长中能合成更多的叶绿素和氨基酸。由于叶绿素含量很高,所以正宗的成品抹茶是翠绿翠绿的,而普通的冲泡绿茶则有些偏黄。
2、气味
因为生长周期长,正宗的抹茶含有更多的氨基酸,所以闻起来有类似海苔的清香——比较鲜,而绿茶粉闻起来就是一般茶叶的味道。
3、味觉
抹茶粉是可以直接兑水喝的,试着将抹茶粉和绿茶粉分别兑水、摇均,结果:绿茶粉兑水喝起来很苦涩,就像茶叶在嘴巴里面嚼的味道,而抹茶粉兑的水喝起来很鲜(富含氨基酸的缘故),几乎没有苦味。
4、打泡
抹茶常常打泡喝,跟绿茶粉相比,抹茶颗粒极细,泡沫丰富,颜色鲜亮。绿茶粉由于颗粒大得多,打出的泡沫很少。
利用现代的先进设备和传统的石磨研磨出来的抹茶在粒径方面,它的细度可以达到3000目,和食品搭配出来,口感细腻,美味可口,尤其是和肥肉搭配出来油而不腻,让人无肥胖和血稠之忧,为食品的广泛应用和人类的健康饮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抹茶是在古代末茶的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加工而成的天然蒸青绿茶超微粉体,特点是:气味清香、淡雅、超微细;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很高;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它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人工色素,可悬浮在热水中,不沉淀,呈现鲜绿的茶汤。像咖啡一样溶于水。兼顾了喝茶和吃茶的优点,是绿茶的一种极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抹茶的加工工艺一般分为:采摘茶树鲜叶、蒸青绿片、低温干燥、超微粉碎等步骤。整个加工过程始终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有效的保存了茶叶中的活性成分。
原料的选择:
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生长的无污染无公害的茶树叶片,由于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茶叶树种要选择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的,仅用4、5月份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并且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较高的,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较低。这样,茶园的管理除了日常的管理外,在芽生长期间必须搭设蓬架,用遮阳网遮光,降低日照,减缓茶树的生长,使茶叶呈现浓绿色,提高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叶的苦味。遮盖方式为:在茶叶芽展开1-2叶时遮光率为60%-70%。经7-10天茶芽展至3片叶时,把遮阳网揭开,使茶树在阳光下生长1天,然后再把遮阳网盖上,遮光率为:70%-80%。从遮盖开始,约15天左右即可采摘新鲜茶叶。采摘的方法为: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指尖轻轻夹住新梢上的叶根部位,用力将嫩叶采摘下来,随采随投入茶篮中。由于采摘下的鲜叶仍具有一定的生理机能。尤其呼吸作用加强,从而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堆压过紧热量不易迅速散发。会引起鲜叶发霉变红,所以采摘的过程中,为防止鲜叶变质,应注意:采摘时要使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紧捏,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新鲜茶叶采下后,要放置在阴凉处,不可隔夜。并要及时加工。
除湿
我们把采摘后的新鲜茶叶平摊在装有鼓风机的平板上,在鼓风机的吹动下,通过面板上的孔眼,对新采的茶叶进行除湿。平摊时,茶叶的厚度要均一,并且要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保证每片叶子都被吹到。3个小时后,当手触叶片没有明显的潮湿感时,就可以进行蒸青了。
蒸青
首先把这些除湿后的叶片放在传输带上,传输带会自动将鲜叶经平输、立输、斜输进入蒸青机,在360摄氏度温度下,在蒸汽室、蒸清室、金属网筒的作用下,制止了鲜叶中酶的活性,保持绿茶特有的鲜绿色泽,散发鲜叶的青臭气并保留茶香,增进叶子的柔软性,经过蒸青后的鲜叶自动进入冷却机,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
从蒸青机排出的蒸青叶的温度为60-80摄氏度,通过本机吹入冷风的作用使其急速冷却,以保持绿茶良好的色、香味,同时经冷风的作用降低了茶叶的粘稠性,之后,经冷却后的叶片进入叶打机。
叶打:
叶打机内的炒手,会将含水率高达75-80%的蒸青叶搅动,使蒸叶间得以充分的离散,并在热风的作用下,使茶叶的含水率恒率地下降到70%左右,接下来就要进行粗揉的工序了。
粗揉:
叶片进入粗揉机后,靠揉手的揉搓,挤压出蒸叶的内部水分,延长恒率失水的持续时间,防止茶叶叶温上升,并干燥叶片,使茶叶的含水率从70%降至50%左右。
揉捻:
当经过粗揉后的叶片进入揉捻机后,揉捻机将会利用自身的装置,使茶叶进一步挤压出水分,实现茶叶整体水分均一,接下来叶片将进入中揉机进行下一道的工序。
中揉:
为了再次减少叶片中的水分,中揉机会靠内部回转筒和揉手的搅拌、挤压和导入桶内的热风作用,使叶片表面水分蒸发和内部水分扩散,保持一段恒率干燥的过程,而中揉的后期则经历衰减干燥,并随着叶温的上升,进行整形操作,使茶叶揉成细长形出筒体。接下来就要进入精揉的工序了。
精揉:
首先我们点燃液化气,把精揉机加热,当机器上的弧形锅加热到5成热时,用簸箕把精揉后的茶叶倒进精揉机内,精揉机会使中揉茶叶呈加压状态在弧形的热锅中来回搓揉,茶叶受热揉锅的传导热作用,在整形过程中不断蒸发水分,在形成圆形针状外形的同时降低含水率在15%左右,接下来就要进入烘干的程序了。
烘干:
我们把茶叶倒在烘干机上,烘干机根据热交换原理,与摊放精揉叶进行热交换,使水分充分汽化和蒸发。使茶叶的含水率从15%左右下降至5%左右,达到干燥的目的。经过1个小时的烘干后,我们还要把干燥好的茶叶平坦在席子上,进行5个小时的阴凉。
切茶:
之后要用螺旋切茶机将烘干的蒸青茶切碎,首先要把阴凉后的茶叶,通过切碎机的提料口倒入,随着机器的运转,切碎的蒸青茶头和蒸青茶沫,会分别从4个口流出。茶头要经二次切碎,才能达到下道工序加工物料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就要用研磨式超微粉碎机进行研磨的工序了。
研磨:
将粉碎的茶叶颗粒进入石磨进行研磨,关键是石磨旋转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0转以内,下料要少,磨出来细腻。用特制的筛分机筛后,再次研磨,如此反复研磨至3000目的粒度左右。
包装
需要说明的是,茶叶的包装要在干净、卫生、整洁的环境下进行。并且包装间每天要进行紫外线消毒12小时。进入包装车间的工人要穿好工作服、带好帽子、口罩,并且要对手进行消毒后,方可工作。我们对抹茶进行包装时用的是机械包装,首先要把加工好的抹茶倒入包装机的提料口,随着机器的转动,抹茶会自动流入漏斗内,漏斗和包装袋相连。机器会根据包装袋的大小,自动控制好抹茶的流入量。当包装袋上的边缘到达封口机的位置时,封口机会自动将其封号口,并把袋与袋之间的相连处切开。落到备好的框中。我们将20袋放入一个包装盒中,封好口,一部分直接上市销售,另一部分进行贮存。
贮藏:
抹茶叶虽是一种耐贮性的食品,如果贮存,必须存放在低温、干燥、空气流通、环境清洁、避免日照的场所。库温应在12℃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70~75%为宜。
由于抹茶颗粒极细,既可实现速溶,又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除了直接饮用外,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营养强化剂和天然色素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作为风味或保健营养成分的强化配料。抹茶在食品中的应用,赋予了各类食品天然的色泽和特有的茶叶风味,并以其特有的抗氧化性能,有效地防止食品氧化褐变,延长食品保存期。
抹茶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食品,它保留了茶叶中的500多种成分,包含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还具有23种保健功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抗疲劳、消食解腻、醒酒消醉、利尿通便、抗肿瘤、降血压、防辐射、明目清肝等,它导入了吃茶的新概念,开启了茶叶应用的新纪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

Claims (1)

1.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
1)原料
选择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生长的无污染无公害的茶树叶片,茶叶树种选择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的,仅用4、5月份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在芽生长期间必须搭设蓬架,遮盖方式为:在茶叶芽展开1-2叶时遮光率为60%-70%;经7-10天茶芽展至3片叶时,把遮阳网揭开,使茶树在阳光下生长1天,然后再把遮阳网盖上,遮光率为:70%-80%。从遮盖开始,约15天左右即可采摘新鲜茶叶;
2)除湿
采摘后的茶叶平摊在装有鼓风机的平板上,在鼓风机的吹动下,对新采的茶叶进行除湿;当手触叶片没有明显的潮湿感时,就可以进行蒸青了;
3)蒸青
除湿后的叶片放入蒸青机,在360摄氏度温度下,制止了鲜叶中酶的活性,保持绿茶特有的鲜绿色泽,经过蒸青后的鲜叶自动进入冷却机,进行冷却处理;
4)冷却
从蒸青机排出的蒸青叶,通过吹入的冷风使其急速冷却,以保持绿茶良好的色、香味,同时经冷风的作用降低了茶叶的粘稠性,冷却后的叶片进入叶打机;
5)叶打
叶打机内的炒手,会将含水率高达75-80%的蒸青叶搅动,使蒸青叶间得以充分的离散,并在热风的作用下,使茶叶的含水率下降到70%左右,接下来就要进行粗揉的工序了;
6)粗揉
叶片进入粗揉机后,靠揉手的揉搓,挤压出蒸叶的内部水分,并干燥叶片,使茶叶的含水率从70%降至50%左右;
7)揉捻
当经过粗揉的叶片进入揉捻机后,揉捻机将会利用自身的装置,使茶叶进一步挤压出水分;
8)中揉
为了再次减少叶片中的水分,中揉机会靠内部回转筒和揉手的搅拌、挤压和导入桶内的热风作用,使叶片表面水分蒸发和内部水分扩散,并随着叶温的上升,进行整形操作,使茶叶揉成细长形出筒体;
9)精揉
把精揉机加热,用簸箕把茶叶倒进精揉机内,茶叶受热揉锅的传导,在整形过程中不断蒸发水分,在形成圆形针状外形的同时降低含水率在15%左右;
10)烘干
把茶叶倒在烘干机上,烘干机使茶叶的含水率从15%左右下降至5%左右,把干燥好的茶叶平坦在席子上,阴凉;
11)切茶
将烘干的蒸青茶切碎,茶头要经二次切碎;
12)研磨
将粉碎的茶叶颗粒进入石磨进行研磨,石磨旋转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0转以内,下料要少,细腻,反复研磨至3000目左右,如此操作。
CN201810568109.3A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Pending CN1087827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8109.3A CN108782795A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CN201822220013.6U CN209546792U (zh) 2018-05-25 2018-12-27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系统
CN201811615440.2A CN109452409A (zh) 2018-05-25 2018-12-27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工艺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8109.3A CN108782795A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2795A true CN108782795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8855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8109.3A Pending CN108782795A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CN201811615440.2A Pending CN109452409A (zh) 2018-05-25 2018-12-27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工艺及系统
CN20182222001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46792U (zh) 2018-05-25 2018-12-27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5440.2A Pending CN109452409A (zh) 2018-05-25 2018-12-27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工艺及系统
CN20182222001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46792U (zh) 2018-05-25 2018-12-27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87827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8558A (zh) * 2022-07-29 2022-10-25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自动供料的连续化石磨抹茶机组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2795A (zh) * 2018-05-25 2018-11-13 刘冬林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6046B (zh) * 2014-05-30 2015-12-09 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 绿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4026318B (zh) * 2014-06-24 2015-11-11 福建双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蒸青绿茶的生产方法
CN104770530A (zh) * 2015-04-27 2015-07-15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一种鹧鸪茶抹茶的制备方法
CN108782795A (zh) * 2018-05-25 2018-11-13 刘冬林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8558A (zh) * 2022-07-29 2022-10-25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自动供料的连续化石磨抹茶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5228558B (zh) * 2022-07-29 2024-02-0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自动供料的连续化石磨抹茶机组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2409A (zh) 2019-03-12
CN209546792U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922B (zh) 有机茉莉花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1124931B (zh) 茉莉花铁观音茶的加工方法
CN102007984B (zh) 蒲公英茶制作工艺
CN105053300B (zh) 一种高原绿茶加工工艺
CN105053363B (zh) 一种桑叶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CN104431126B (zh) 一种桑叶茯砖茶及其生产方法
CN102948501B (zh) 有机高山乌龙茶的生产方法
CN106234692A (zh) 橘红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5197A (zh) 一种茶树花绿茶的拼配方法
CN107912557A (zh) 一种含白兰花的红茶制备方法
CN104904890A (zh) 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8782795A (zh) 一种石磨加工茶粉的工艺技术
CN105211354B (zh) 一种提高红茶品质的工艺
CN104543195A (zh) 一种葛芽尖茶的制作方法及产品
CN106538742A (zh) 一种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332992A (zh) 一种颗粒型小叶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832B (zh) 蜂蜜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6786A (zh) 一种勐库大叶种冰岛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2187916A (zh) 太青双上绿芽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20623A (zh) 葛叶复合红茶及其制作方法
KR100733142B1 (ko) 한국인의 입맛에 맞는 옥수수 수염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221497A (zh)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方法
CN108432911A (zh) 一种有机桂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853420A (zh) 一种含白兰花的白茶制备方法
CN105613833A (zh) 一种云南大叶种茶花粉红茶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