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2719B -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32719B CN108732719B CN201710346377.6A CN201710346377A CN108732719B CN 108732719 B CN108732719 B CN 108732719B CN 201710346377 A CN201710346377 A CN 201710346377A CN 108732719 B CN108732719 B CN 1087327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element
- lens
- image
- image capturing
- refractive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85 shape-memo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负屈折力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具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通过适当地配置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后端的透镜间距,以达成具高成像品质的微型广角镜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和取像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和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具备摄像功能的电子产品日益多样,例如车用取像装置、无人机(如空拍机)以及穿戴式装置等,而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对于摄像功能的要求也随之升高,故摄影模块需具备高摄像品质。此外,电子装置的多功能化及携带型电子装置的蓬勃发展也促成对于轻量化及微型化的摄影模块的需求。再者,车用取像装置及无人机等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广大,需具备足够的视角并能克服各式各样的环境变化,故需搭载具广视角的摄影模块,并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减少环境因素对于摄像品质所造成的影响。
因此,如何达成具备高成像品质及微型化的广角摄影模块俨然成为现有技术的一大难题。为此,需要不同的技术以满足对于高成像品质的微型广角镜头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负屈折力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该像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满足下列关系式:
0.45<T56/(T34+T45)。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取像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负屈折力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其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及一具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其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满足下列关系式:
0.55<T56/(T34+T45)<32。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负屈折力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具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该像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1.1<T56/(T34+T45)<20;及
0.60<R1/R6<19。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负屈折力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二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第三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第六透镜像侧面于离轴处的至少一临界点中最接近光轴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62,满足下列关系式:
0.10<T56/(T34+T45);及
0.15<Yc62/Y11<0.90。
本发明通过调整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后端的镜间距,以达成具高成像品质的微型广角镜头。
当T56/(T34+T4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适当配置镜头组后端的镜间距,使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之间能有足够的镜间距以修正离轴像差,并让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能相互配合,使镜头组能有足够大的视角并有利于修正离轴像差。
当R1/R6满足上述条件时,能适当调整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的面形,可提供镜头组足够的负屈折力,用以增大视角并有助于修正像差。
当Yc62/Y11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一透镜的外径及第六透镜的面形,以进一步修正离轴的像差,并有助于压缩镜头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4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5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6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8A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9A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10A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11是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作为范例的临界点及特征参数Dr1r4、Dr5r12、SAG52、SAG61、Y11及Yc62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3A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3B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示意图。
图14A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倒车显影装置。
图14B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行车记录器。
图14C是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监视摄影机。
附图标号:
光圈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第一透镜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
物侧面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
像侧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
第二透镜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
物侧面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
像侧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
第三透镜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
物侧面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
像侧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
第四透镜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
物侧面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
像侧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
第五透镜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
物侧面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1051
像侧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1052
第六透镜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
物侧面 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1、1061
像侧面 162、262、362、462、562、662、762、862、962、1062
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
成像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1080
电子感光元件 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0、1090
取像装置 10、1401
成像镜头 11
驱动装置 12
电子感光元件 13
影像稳定模块 14
电子装置 20
闪光灯模块 21
对焦辅助模块 22
影像信号处理器 23
使用者界面 24
影像软件处理器 25
被摄物 30
显示屏幕 1402
倒车显影装置 1410
行车记录器 1420
监视摄影机 1430
临界点 CP5、CP62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
第六透镜像侧面于离轴处的至少一临界点中最接近光轴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62
第一透镜物侧面与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
第三透镜物侧面与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12
第五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该像侧面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52
第六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物侧面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
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可提供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较大的视角;其物侧面于近轴处可为凸面,可降低周边光线于第一透镜的入射角,有助于减少面反射使镜头组适用于广视角的设计。
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可平衡第一透镜所产生的像差并能缩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总长。
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可分散镜头组的负屈折力,能降低敏感度以提升制造时的良品率;其像侧面于近轴处可为凹面,以提供第三透镜足够的负屈折力并有助于减少像弯曲。
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可缩短镜头组总长;其物侧面于近轴处可为凸面,能提供第四透镜足够的正屈折力以缩短镜头组的总长;其像侧面于近轴处可为凸面,能提供第四透镜足够的正屈折力并降低面反射以提高成像面的照度。
第五透镜可具负屈折力,能使第五透镜与第四透镜相互配合以修正像差;其像侧面于近轴处可为凹面,能缩短镜头组总长,并有利于第五透镜的面形能与第六透镜的面形相互配合以修正离轴的像差;其物侧面及像侧面其中至少一面于离轴处可具有至少一临界点,有助于修正离轴的像差并缩小镜头组的体积;较佳地,该至少一临界点可位于物侧面,亦有助于减少周边光线的面反射。
第六透镜具负屈折力,可修正佩兹伐和数(Petzval sum)以使成像面更平坦,并加强像散的修正,使成像不失真;其物侧面于近轴处可为凸面,可进一步修正像散;其像侧面于近轴处可为凹面,有助于修正像散并能压缩后焦;其像侧面于离轴处可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能修正离轴的像弯曲等像差;较佳地,该至少一临界点可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能更进一步修正离轴的像散及像弯曲,使成像更加锐利,并有助于增加成像面周边的相对照度。
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为玻璃材质时,有助于降低环境对于成像品质的影响。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10<T56/(T34+T45)时,可适当配置镜头组后端的镜间距,使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之间能有足够的镜间距以修正离轴像差,并让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能相互配合,使镜头组能有足够大的视角并有利于修正离轴像差;较佳地,0.45<T56/(T34+T45);较佳地,0.55<T56/(T34+T45)<32,能进一步调整镜头组后端的镜间距以在修正像差与维持镜头组总长间取得平衡;较佳地,0.65<T56/(T34+T45)<28;较佳地,0.85<T56/(T34+T45)<24;较佳地,1.1<T56/(T34+T45)<20。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60<R1/R6<19时,能适当调整第一透镜及第三透镜的面形,可提供镜头组足够的负屈折力以增大视角并有助于修正像差;较佳地,0.76<R1/R6<12.7;较佳地,0.76<R1/R6<5.0。
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第六透镜像侧面于离轴处的至少一临界点中最接近光轴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62,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15<Yc62/Y11<0.90时,可调整第一透镜的外径及第六透镜的面形,以进一步修正离轴的像差,并有助于压缩镜头组体积;较佳地,0.20<Yc62/Y11<0.80;较佳地,0.25<Yc62/Y11<0.67。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65<V3+V4时,能调整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材质以修正镜头组所产生的像差。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85<T12/CT1时,可适当调整第一透镜的厚度及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镜间距的比例,以在增大视角与减少像差间取得平衡;较佳地,1.2<T12/CT1。
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54<T56/CT6<6.5时,能让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间有足够之间距并使第六透镜具有适当的厚度以修正离轴的像差;较佳地,1.0<T56/CT6<5.5;较佳地,1.5<T56/CT6<5.0。
第一透镜物侧面与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第三透镜物侧面与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12,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55<Dr1r4/Dr5r12<3.5时,可调整镜头组前端与后端的长度比例以在增大视角及提高成像品质间取得平衡;较佳地,0.68<Dr1r4/Dr5r12<3.0;较佳地,0.78<Dr1r4/Dr5r12<2.5。
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第五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该像侧面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52,第六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物侧面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61,其中,位移方向朝向像侧为正,朝向物侧为负,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T56-SAG52+SAG61)/T56<0.75时,可调整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的面形使之相互配合以修正离轴像差;较佳地,(T56-SAG52+SAG61)/T56<0.50。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78<f2/f4<4.0时,可在提供镜头组足够的正屈折力的同时能有适当的屈折力分布,以缩减镜头组总长并降低敏感度。
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f6/f5|<0.75时,可使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相互配合以修正离轴像差。
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R6/|R5|<0.55时,可调整第三透镜的面形以减少像散的产生。
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焦距为f,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0<R12/f<5.0时,可更进一步降低像散及像弯曲,并能压缩后焦以缩短镜头组总长;较佳地,0<R12/f<3.0;较佳地,0<R12/f<1.2。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当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满足下列关系式:10<V3<40、10<V5<40及10<V6<40时,可降低系统所产生的色差,以减少色偏,并通过适当地配置材质,以修正其它种类的像差。
请参考图11,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作为范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五透镜150于离轴处具有一临界点CP5,第六透镜像侧面162于离轴处具有一临界点CP62,Dr1r4为第一透镜物侧面11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122于光轴上的距离,Dr5r12为第三透镜物侧面131与第六透镜像侧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152与光轴的交点至该像侧面152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161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物侧面161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Y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111的最大有效半径;Yc62为第六透镜像侧面162于离轴处的最接近光轴的临界点CP62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在本范例中,临界点CP5位于第五透镜物侧面151且为一凹临界点,临界点CP62为一凸临界点,SAG52方向朝向像侧且为一正值,SAG61方向朝向物侧且为一负值,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揭露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临界点(Critical point)的定义为透镜表面上的一点,其切面与光轴垂直。
本发明揭露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于镜面上设置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总长度。
本发明揭露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可设置至少一光阑(Stop),如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有助于减少杂散光以提升影像品质。
本发明揭露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或中置,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前置光圈可使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使之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中置光圈则有助于扩大镜头组的视场角,使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本发明揭露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凸面位置时,则表示透镜表面可于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凹面位置时,则表示透镜表面可于近轴处为凹面。若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未界定其区域位置时,则表示透镜的屈折力或焦距可为透镜于近轴处的屈折力或焦距。
本发明揭露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成像面,依其对应的电子感光元件的不同,可为平面或有任一曲率的曲面,特别是指凹面朝往物侧方向的曲面。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最靠近成像面的透镜与成像面之间可选择性配置一片以上的成像修正元件(平场元件等),以达到修正影像的效果(像弯曲等)。该成像修正元件的光学性质,比如曲率、厚度、折射率、位置、面形(凸面或凹面、球面或非球面、绕射表面及菲涅尔表面等)可配合取像装置需求而做调整。一般而言,较佳的成像修正元件配置为具有凹面朝向物侧的薄型平凹元件,其设置于靠近成像面处。
本发明揭露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及取像装置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A,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B。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光圈10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及第六透镜1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110,120,130,140,150,160)且第一透镜110至第六透镜1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1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1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1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1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1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22于近轴处为凸面;
第三透镜1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131及像侧面1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41及像侧面1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1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1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151及像侧面1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1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161及像侧面1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70置于第六透镜160与成像面1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190设置于成像面180上。
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一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且表面0-16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其非球面数据如表二所示,k表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16则表示各表面第4-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上述的非球面曲线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焦距为f,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光圈值为Fno,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为:f=4.01(毫米),Fno=2.59,HFOV=44.0(度)。
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3=20.4。
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为V3,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为V4,其关系式为:V3+V4=76.4。
第一实施例中,第五透镜150的色散系数为V5,其关系式为:V5=37.4。
第一实施例中,第六透镜160的色散系数为V6,其关系式为:V6=26.0。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1与第二透镜像侧面12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第三透镜物侧面131与第六透镜像侧面162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12,其关系式为:Dr1r4/Dr5r12=1.43。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20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第一透镜11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其关系式为:T12/CT1=3.00。
第一实施例中,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第六透镜16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其关系式为:T56/CT6=2.95。
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第四透镜140与第五透镜150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其关系式为:T56/(T34+T45)=7.55。
第一实施例中,第五透镜150与第六透镜160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第五透镜像侧面152与光轴的交点至该像侧面152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52,第六透镜物侧面161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物侧面161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61,其关系式为:(T56-SAG52+SAG61)/T56=0.14。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1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三透镜像侧面132的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1/R6=2.61。
第一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物侧面131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面132的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6/|R5|=0.37。
第一实施例中,第六透镜像侧面162的曲率半径为R12,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R12/f=0.63。
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其关系式为:f2/f4=1.65。
第一实施例中,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160的焦距为f6,其关系式为:|f6/f5|=0.41。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物侧面110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第六透镜像侧面162于离轴处的至少一临界点中最接近光轴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62,其关系式为:Yc62/Y11=0.36。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2A,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2B。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2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光圈20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及第六透镜2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210,220,230,240,250,260)且第一透镜210至第六透镜2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2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2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21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2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2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222于近轴处为凸面;
第三透镜2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2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2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231及像侧面2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2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2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2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241及像侧面2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2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2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2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251及像侧面2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2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2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2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261及像侧面2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270置于第六透镜260与成像面2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290设置于成像面280上。
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四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二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3A,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3B。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3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光圈30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及第六透镜3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310,320,330,340,350,360)且第一透镜310至第六透镜3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3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3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31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3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3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322于近轴处为凸面;
第三透镜3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33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3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331及像侧面3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3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3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3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341及像侧面3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3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3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3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351及像侧面3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3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3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3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361及像侧面3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370置于第六透镜360与成像面3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390设置于成像面380上。
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五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六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三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4A,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4B。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4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光圈40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及第六透镜4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410,420,430,440,450,460)且第一透镜410至第六透镜4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4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4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41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4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4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42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4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4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4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431及像侧面4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4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4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441及像侧面4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4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4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4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451及像侧面4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4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4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4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461及像侧面4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470置于第六透镜460与成像面4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490设置于成像面480上。
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七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八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四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5A,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5B。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5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光圈50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及第六透镜5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510,520,530,540,550,560)且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5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5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51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5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5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522于近轴处为凸面;
第三透镜5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5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5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531及像侧面5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5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5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5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541及像侧面5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5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5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551及像侧面5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5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56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5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561及像侧面5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570置于第六透镜560与成像面5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590设置于成像面580上。
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五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6A,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6B。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6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光圈60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及第六透镜6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610,620,630,640,650,660)且第一透镜610至第六透镜6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6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6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61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6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6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622于近轴处为凸面;
第三透镜6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6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6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631及像侧面6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64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6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641及像侧面6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6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6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6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651及像侧面6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6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6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661及像侧面6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670置于第六透镜660与成像面6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690设置于成像面680上。
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二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六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请参阅图7A,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7B。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7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0、第二透镜720、光圈70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及第六透镜7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710,720,730,740,750,760)且第一透镜710至第六透镜7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7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7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71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711及像侧面7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7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7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72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721及像侧面7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7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7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7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731及像侧面7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7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7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7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741及像侧面7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7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75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7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751及像侧面7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7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7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7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761及像侧面7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770置于第六透镜760与成像面7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790设置于成像面780上。
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三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四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七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八实施例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请参阅图8A,第八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8B。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8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光圈80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及第六透镜8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810,820,830,840,850,860)且第一透镜810至第六透镜8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8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8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81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8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玻璃,其物侧面8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822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8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8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8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831及像侧面8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8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8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8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841及像侧面8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85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8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8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851及像侧面8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8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8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8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861及像侧面8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870置于第六透镜860与成像面8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890设置于成像面880上。
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五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六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八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九实施例
本发明第九实施例请参阅图9A,第九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9B。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9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910、第二透镜920、光圈90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第五透镜950及第六透镜9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910,920,930,940,950,960)且第一透镜910至第六透镜9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9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91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911及像侧面9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9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92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921及像侧面9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9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3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9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931及像侧面9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9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9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941及像侧面9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95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9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951及像侧面9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9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96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9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961及像侧面9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970置于第六透镜960与成像面9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990设置于成像面980上。
第九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七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十八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九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十实施例
本发明第十实施例请参阅图10A,第十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0B。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未另标号)与电子感光元件1090,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010、第二透镜1020、光圈1000、第三透镜1030、第四透镜1040、第五透镜1050及第六透镜1060,其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包含六片透镜(1010,1020,1030,1040,1050,1060)且第一透镜1010至第六透镜1060间无其它内插的透镜。
第一透镜101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1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01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1011及像侧面10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02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2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02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021及像侧面10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03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3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03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1031及像侧面10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040具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41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1042于近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1041及像侧面10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105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51于近轴处为凸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1052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1051及像侧面10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1060具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胶,其物侧面1061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1062于近轴处为凹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该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其物侧面1061及像侧面1062皆为非球面。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另包含有红外线滤除滤光元件1070置于第六透镜1060与成像面1080间,其材质为玻璃且不影响焦距;电子感光元件1090设置于成像面1080上。
第十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表十九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表二十所示,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十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各个关系式的参数如同第一实施例所阐释,惟各个关系式的数值如下表中所列。
第十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2,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10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10为一相机模块。取像装置10包含成像镜头11、驱动装置12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3。成像镜头11包含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以及用于承载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镜筒(未另标号)。取像装置10利用成像镜头11聚光产生影像,并配合驱动装置12进行影像对焦,最后将被摄物成像于电子感光元件13上,并将影像数据输出。
驱动装置12可为自动对焦(Auto-Focus)模块,其驱动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压电系统(Piezoelectric)、以及记忆金属(Shape Memory Alloy)等驱动系统。驱动装置12可让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得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摄物于不同物距的状态下,皆能拍摄清晰影像。
取像装置10可搭载一感光度佳及低杂讯的电子感光元件13(如CMOS、CCD)设置于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成像面,可真实呈现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良好成像品质。
此外,取像装置10更可包含影像稳定模块14,其可为加速计、陀螺仪或霍尔元件(Hall Effect Sensor)等动能感测元件,而第十一实施例中,影像稳定模块14为陀螺仪,但不以此为限。通过调整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不同轴向的变化以补偿拍摄瞬间因晃动而产生的模糊影像,进一步提升动态以及低照度场景拍摄的成像品质,并提供例如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电子防手震(Electronic ImageStabilization;EIS)等进阶的影像补偿功能。
第十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13A及图13B,其中图13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20的立体示意图,图13B绘示图13A的电子装置2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为一智能型手机。电子装置20包含第十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10、闪光灯模块21、对焦辅助模块22、影像信号处理器23(Image Signal Processor)、使用者界面24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25。
当使用者通过使用者界面24进行拍摄,电子装置20利用取像装置10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21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22提供的被摄物30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23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对焦辅助模块22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使用者界面24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25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
本发明的取像装置10并不以应用于智能型手机为限。取像装置10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取像装置10可多方面应用于智能型电子产品、平板电脑、可穿戴装置、医疗器材、精密仪器、车用装置、监视摄影机、随身影像纪录器、辨识系统、多镜头装置、体感检测、虚拟实境、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等电子装置中。
请参照图14A、图14B及图14C,其中图14A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1401的倒车显影装置1410,图14B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1401的行车记录器1420,图14C示意装设有本发明的取像装置1401的监视摄影机1430,搭载取像装置1401的电子装置可进一步包含一显示屏幕1402,并能提供良好成像品质的影像。
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运用范围。较佳地,电子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储存单元、暂储存单元(RAM)或其组合。
以上各表所示为本发明揭露的实施例中,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的不同数值变化表,然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数值变化皆属实验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数值,相同结构的产品仍应属于本发明揭露的保护范畴,故以上的说明所描述的及图式仅作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揭露的申请专利范围。
Claims (33)
1.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
一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及
一第六透镜,具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该像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
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满足下列关系式:
0.45<T56/(T34+T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满足下列关系式:
0.65<T56/(T34+T45)<2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76<R1/R6<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离轴处的至少一临界点中最接近光轴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62,满足下列关系式:
0.15<Yc62/Y11<0.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满足下列关系式:
65<V3+V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满足下列关系式:
0.85<T12/CT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满足下列关系式:
0.54<T56/CT6<6.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满足下列关系式:
1.5<T56/CT6<5.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与该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该第三透镜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68<Dr1r4/Dr5r12<3.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该第五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该像侧面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52,该第六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该物侧面最大有效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为SAG61,满足下列关系式:
(T56-SAG52+SAG61)/T56<0.75。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
0.78<f2/f4<4.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满足下列关系式:
|f6/f5|<0.75。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R6/|R5|<0.55。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物侧面及该第四透镜像侧面于近轴处皆为凸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负屈折力。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中至少一片透镜为玻璃材质。
18.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其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及一电子感光元件。
1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其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取像装置。
20.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
一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及像侧面其中至少一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及
一第六透镜,具负屈折力;
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该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满足下列关系式:
0.55<T56/(T34+T45)<32;及
10<V6<40。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满足下列关系式:
0.85<T56/(T34+T45)<24。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与该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该第三透镜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68<Dr1r4/Dr5r12<3.0。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该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该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之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
0<R12/f<5.0。
24.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
一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及
一第六透镜,具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该像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
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1.1<T56/(T34+T45)<20;及
0.60<R1/R6<19。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76<R1/R6<12.7。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与该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该第三透镜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78<Dr1r4/Dr5r12<2.5。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该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满足下列关系式:
10<V3<40;
10<V5<40;及
10<V6<40。
28.一种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该六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
一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及
一第六透镜,具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为非球面且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
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45,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离轴处的至少一临界点中最接近光轴的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62,满足下列关系式:
0.45<T56/(T34+T45);及
0.15<Yc62/Y11<0.90。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且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离轴处的至少一临界点包含至少一凸临界点。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与该第二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4,该第三透镜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55<Dr1r4/Dr5r12<3.5。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12,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满足下列关系式:
0.85<T12/CT1。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56,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满足下列关系式:
0.54<T56/CT6<6.5。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0.76<R1/R6<5.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12749A TWI616700B (zh) | 2017-04-17 | 2017-04-17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106112749 | 2017-04-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2719A CN108732719A (zh) | 2018-11-02 |
CN108732719B true CN108732719B (zh) | 2020-07-03 |
Family
ID=6218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46377.6A Active CN108732719B (zh) | 2017-04-17 | 2017-05-17 |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0495850B2 (zh) |
CN (1) | CN108732719B (zh) |
TW (1) | TWI6167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40173B2 (ja) * | 2016-11-02 | 2018-12-19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6684033B2 (ja) * | 2017-12-12 | 2020-04-22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6680445B2 (ja) * | 2017-12-12 | 2020-04-15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670539B (zh) * | 2018-03-14 | 2019-09-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N108508577A (zh) * | 2018-03-30 | 2018-09-07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8627953B (zh) * | 2018-04-28 | 2020-06-0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9445064B (zh) * | 2018-09-28 | 2023-03-2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352211A (zh) * | 2018-12-23 | 2020-06-30 |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头式高解析度镜头 |
CN109814240B (zh) | 2018-12-28 | 2024-10-01 | 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I679465B (zh) * | 2018-12-28 | 2019-12-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CN110072045B (zh) * | 2019-05-30 | 2021-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镜头、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
CN112485884B (zh) * | 2019-09-11 | 2022-08-23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广角镜头 |
CN116500762A (zh) * | 2020-06-05 | 2023-07-2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538140B (zh) * | 2020-07-13 | 2020-10-02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6209935A (zh) * | 2020-07-21 | 2023-06-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透镜、相机模块和成像设备 |
KR20220093930A (ko) * | 2020-12-28 | 2022-07-0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광학계 및 카메라 모듈 |
CN115190247B (zh) * | 2022-09-07 | 2022-12-13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 消像散方法、消像散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3961A (zh) * | 2015-08-10 | 2017-02-2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 |
CN206039010U (zh) * | 2016-08-31 | 2017-03-2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06526802A (zh) * | 2014-01-24 | 2017-03-2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取像镜头及取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15831A (en) | 1985-07-11 | 1989-03-28 | U.S. Precision Lens, Incorporated | Projection lens with color correction |
US5191477A (en) | 1990-02-22 | 1993-03-02 |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Zoom finder |
JPH05173064A (ja) | 1991-12-25 | 1993-07-13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写真レンズ |
US5371628A (en) | 1992-05-27 | 1994-12-06 | Sekinos Co., Ltd. | Projection lens incorporating a pair of matching plastic lenses |
JP3258375B2 (ja) | 1992-06-01 | 2002-02-18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の2群ズームレンズ |
JPH06242377A (ja) | 1993-02-19 | 1994-09-02 | Nikon Corp | ケプラー式変倍ファインダー |
JP3331011B2 (ja) | 1993-07-08 | 2002-10-07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小型の2群ズームレンズ |
US5663836A (en) | 1993-08-10 | 1997-09-0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Compact zoom lens system comprising two lens units |
JP3469666B2 (ja) | 1995-03-03 | 2003-11-25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ケプラー式変倍ファインダー |
JPH09325275A (ja) | 1996-06-04 | 1997-12-16 | Canon Inc |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影露光装置 |
US6028717A (en) | 1997-06-13 | 2000-02-22 | Minolta Co., Ltd. | Zoom lens system |
US6191896B1 (en) | 1997-09-04 | 2001-02-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Zoom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JP2005352060A (ja) | 2004-06-09 | 2005-12-22 | Fujinon Corp | 小型の大口径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
CN101359087B (zh) * | 2007-08-02 | 2010-06-0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广角镜头及使用该广角镜头的车辆装置 |
JP5095443B2 (ja) | 2008-02-28 | 2012-12-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レンズ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9265338A (ja) | 2008-04-24 | 2009-11-12 | Kyocera Corp | 広角撮像レンズ |
JP5551055B2 (ja) | 2010-12-08 | 2014-07-16 | Hoya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系 |
CN103370645B (zh) | 2011-01-31 | 2016-09-1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投影镜头和投影显示设备 |
JP5659846B2 (ja) * | 2011-02-18 | 2015-0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TWI416162B (zh) | 2011-04-22 | 2013-1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 影像擷取系統 |
US8749892B2 (en) * | 2011-06-17 | 2014-06-10 |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urope Limited | Auto-focus actuator for field curvature correction of zoom lenses |
JP5887996B2 (ja) | 2012-02-27 | 2016-03-1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レンズ系、光学機器、およびレンズ系の製造方法 |
JP5887995B2 (ja) | 2012-02-27 | 2016-03-1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レンズ系、光学機器、およびレンズ系の製造方法 |
JP5895718B2 (ja) | 2012-06-04 | 2016-03-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JP5755189B2 (ja) | 2012-07-02 | 2015-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
JP5755187B2 (ja) | 2012-07-02 | 2015-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
JP5755188B2 (ja) | 2012-07-02 | 2015-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 |
CN204422844U (zh) | 2012-07-18 | 2015-06-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以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JP6011921B2 (ja) | 2012-09-18 | 2016-10-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
JP6233408B2 (ja) * | 2013-04-01 | 2017-11-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I616679B (zh) * | 2013-05-28 | 2018-03-01 | Sony Corp | Camera lens,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
JP2015022145A (ja) | 2013-07-19 | 2015-0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JP6220601B2 (ja) | 2013-08-22 | 2017-10-25 |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5118152A (ja) | 2013-12-17 | 2015-06-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I484247B (zh) | 2013-12-20 | 2015-05-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
TWI477808B (zh) | 2014-01-17 | 2015-03-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影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車用攝影裝置 |
CN104238074B (zh) | 2014-05-29 | 2016-11-0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4330879B (zh) | 2014-07-29 | 2016-09-2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4330869B (zh) | 2014-07-29 | 2016-08-24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
TWI586996B (zh) * | 2014-08-06 | 2017-06-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22790B (zh) | 2014-10-31 | 2018-05-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KR101681383B1 (ko) | 2014-11-18 | 2016-11-3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KR102009431B1 (ko) * | 2014-12-05 | 2019-10-2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KR102380229B1 (ko) | 2015-03-06 | 2022-03-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
TWI585450B (zh) | 2015-05-22 | 2017-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583988B (zh) | 2015-05-22 | 2017-05-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N105204144B (zh) | 2015-10-20 | 2017-05-3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超广角镜头 |
KR102467261B1 (ko) | 2015-10-30 | 2022-11-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JP2017173807A (ja) | 2016-03-16 | 2017-09-28 | Hoya株式会社 | 撮像光学系 |
TWI580999B (zh) | 2016-05-20 | 2017-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擷取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1819650B1 (ko) | 2016-05-26 | 2018-01-17 | 오필름코리아(주) | 렌즈 모듈 |
CN106405794B (zh) | 2016-08-31 | 2019-02-1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JP6270177B2 (ja) | 2016-09-26 | 2018-01-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
JP6440173B2 (ja) | 2016-11-02 | 2018-12-19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20180076164A (ko) | 2016-12-27 | 2018-07-05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M543371U (zh) | 2017-02-21 | 2017-06-11 | Kinko Optical Co Ltd | 六片式小型化廣角鏡頭 |
-
2017
- 2017-04-17 TW TW106112749A patent/TWI616700B/zh active
- 2017-05-17 CN CN201710346377.6A patent/CN10873271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24 US US15/685,247 patent/US104958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21 US US16/658,437 patent/US11086106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07 US US17/369,080 patent/US11681125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09 US US18/144,905 patent/US1195365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6802A (zh) * | 2014-01-24 | 2017-03-22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取像镜头及取像装置 |
CN106443961A (zh) * | 2015-08-10 | 2017-02-2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系统 |
CN206039010U (zh) * | 2016-08-31 | 2017-03-2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9441A (zh) | 2018-11-01 |
US20230280569A1 (en) | 2023-09-07 |
TWI616700B (zh) | 2018-03-01 |
US11086106B2 (en) | 2021-08-10 |
US10495850B2 (en) | 2019-12-03 |
US11681125B2 (en) | 2023-06-20 |
US11953658B2 (en) | 2024-04-09 |
US20200103630A1 (en) | 2020-04-02 |
CN108732719A (zh) | 2018-11-02 |
US20180299647A1 (en) | 2018-10-18 |
US20210333520A1 (en) | 2021-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32719B (zh) |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9283657B (zh) |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3189745B (zh) | 成像用光学镜组 | |
CN115032768B (zh) | 摄像用光学镜组 | |
CN109669258B (zh) | 成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4326039B (zh) | 光学摄影镜组 | |
CN109407266B (zh) | 图像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389428B (zh) | 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2596214B (zh) | 影像撷取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1413782B (zh) | 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9031589B (zh) | 光学影像撷取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8398771B (zh) | 光学取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320640B (zh) | 取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8318993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9960013B (zh) | 取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554480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1999855B (zh) | 光学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471161B (zh) | 摄影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9324387B (zh) | 光学图像撷取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8459391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0133830B (zh) | 取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3238340A (zh) | 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9425964B (zh) | 影像镜片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