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9010U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9010U
CN206039010U CN201621030220.XU CN201621030220U CN206039010U CN 206039010 U CN206039010 U CN 206039010U CN 201621030220 U CN201621030220 U CN 201621030220U CN 206039010 U CN206039010 U CN 206039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thing side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02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人建科
吕赛锋
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302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9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9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9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同时满足下列关系式:1.9<f2/f<2.5,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在实现大视场角、高像质的同时,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特别是由六片镜片组成的高像质的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逐步兴起,特别是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两种,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光学系统趋向于更高像素,芯片的像素尺寸越来越小,对相配套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专利号为“CN104252031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镜头模块。该镜头采用六片式镜头结构,提高像差改善效果,实现高分辨率。但是该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均小于80度,广角化和高像质的特点仍有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来满足市场对于光学成像系统的更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能满足较大视场角,又能保证高成像品质的光学成像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同时满足关系式:1.9<f2/f<2.5,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可以在实现大视场角、高像质的同时,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关系式:-1.5<f6/f<-0.5,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通过合理配置第六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矫正系统的色差和单色像差,实现了各种像差的平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关系式:20<V6<60,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满足上述关系式可以实现不同光学材料的相互替换,可以有效的对系统色差做较好的矫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关系式:0.8<CT2/CT4<1.3,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这一设计有利于控制该光学系统结构的尺寸,保证小型化的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关系式:0.5<R8/R9<1,其中,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第四透镜、第五透镜配合,有利于光学系统的畸变控制,在广角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小的畸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3<SAG51/SAG52<0.8;-0.8<SAG61×10/TTL<-0.25,其中,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这一设计有利于实现该镜头的广角化需求,并且同时确保较高的画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DT11/DT32<1.5;0.9<DT11/DT41<1.4,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这一设计有利于控制该光学系统结构的尺寸,保证小型化的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7<T23/T34<1.5;0.1<T12/TTL<0.2,其中,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这一设计有利于控制该光学系统结构的尺寸,保证小型化的需求,并保证可以获得较佳的画质和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关系式:1.0<ImgH/f<1.5,其中,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在光学成像系统中,同样的像高下,焦距太长意味则较大的负畸变,太短则会有较差的工艺性,且不易保证边缘像面的亮度,满足上式同时兼顾了畸变,画质和可制造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了6片塑料非球面镜片,通过合理分配六片镜片的光焦度和面型搭配,有效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视角,保证较小的畸变、提高像差改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3是实施例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4是实施例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5是实施例一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图6是实施例二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8是实施例二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9是实施例二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10是实施例二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图11是实施例三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三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13是实施例三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14是实施例三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15是实施例三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图16是实施例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18是实施例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19是实施例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20是实施例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图21是实施例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23是实施例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24是实施例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25是实施例五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图26是实施例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28是实施例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29是实施例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30是实施例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图31是实施例七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七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33是实施例七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34是实施例七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35是实施例七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图36是实施例八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实施例八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图;
图38是实施例八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图;
图39是实施例八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40是实施例八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倍率色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
表1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2:
表2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3:
表3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0529E-01 -3.3662E-02 1.4571E-02 1.1207E-02 -1.6434E-02 8.2321E-03 -1.4278E-03
S2 1.9113E-01 -1.8016E-01 4.3863E-01 -6.9249E-01 6.7662E-01 -3.3203E-01 6.0202E-02
S3 -4.1740E-02 -3.4298E-01 2.5125E+00 -1.4204E+01 4.2664E+01 -6.7264E+01 4.1770E+01
S4 -2.7412E-01 3.6482E-01 -5.3325E-01 3.2780E-01 4.6950E-02 -2.1819E-01 3.4987E-02
S5 -2.9374E-01 2.1919E-01 -3.1327E-01 4.3812E-01 -3.8561E-01 2.3767E-01 -6.9967E-02
S6 1.5934E-02 -2.5050E-01 4.4711E-01 -4.5406E-01 2.6011E-01 -7.0855E-02 6.2557E-03
S7 1.9364E-01 -2.9619E-01 4.9278E-01 -5.3574E-01 3.3673E-01 -1.0986E-01 1.4155E-02
S8 7.2951E-03 -7.8742E-03 2.6424E-02 -3.0727E-02 2.0441E-02 -6.7888E-03 9.5261E-04
S9 4.3549E-03 -2.9599E-02 5.8066E-02 -4.9059E-02 2.0663E-02 -3.4530E-03 6.5928E-05
S10 1.1011E-01 -2.6611E-01 3.4373E-01 -2.8922E-01 1.5830E-01 -4.5669E-02 5.1011E-03
S11 -1.6819E-01 9.4613E-02 -9.3390E-02 5.9714E-02 -2.1415E-02 4.0211E-03 -3.0380E-04
S12 -1.1062E-01 2.9354E-02 -4.4307E-03 2.0758E-04 5.9174E-05 -1.5356E-05 1.1986E-06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2-图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4:
表4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87.65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6.24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46.70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6.92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70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3.00
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mm) 2.77
光阑值:Fno 2.33
半视场角:HFOV(°) 44.63
f2/f 2.257
f6/f -1.083
V6 23.531
CT2/CT4 0.909
R8/R9 0.978
SAG51/SAG52 0.617
SAG61×10/TTL -0.456
DT11/DT32 1.050
DT11/DT41 1.319
T23/T34 0.754
T12/TTL 0.150
ImgH/f 1.114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5:
表5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17.1590 0.5329 1.54/56.1 -40.5109
S2 非球面 12.4917 0.7784 -48.6650
STO 球面 无穷 0.1554
S3 非球面 104.5845 0.6176 1.54/56.1 99.0000
S4 非球面 -3.5164 0.1208 10.6787
S5 非球面 3.3661 0.4085 1.64/23.5 -6.6138
S6 非球面 2.8836 0.1603 -5.0602
S7 非球面 -6.9000 0.6796 1.54/56.1 -2.8651
S8 非球面 -2.5256 0.1825 -0.7293
S9 非球面 -2.5812 0.5802 1.54/56.1 0.0641
S10 非球面 -1.0139 0.1275 -1.7593
S11 非球面 1.2193 0.3457 1.64/23.5 -3.7228
S12 非球面 0.6644 0.7501 -2.8042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62/64.2
S14 球面 无穷 0.5752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6:
表6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8.7097E-02 -3.2463E-02 2.7307E-02 -1.4472E-02 5.1401E-03 -8.1496E-04 3.6498E-05
S2 1.4617E-01 -9.5449E-02 1.8179E-01 -2.2378E-01 1.8346E-01 -7.8183E-02 1.2734E-02
S3 -4.4495E-02 -1.1934E-01 6.3226E-01 -3.5680E+00 9.8028E+00 -1.4330E+01 8.0306E+00
S4 -2.1294E-01 1.9453E-01 -2.4036E-01 3.3207E-01 -4.9317E-01 3.7907E-01 -1.3140E-01
S5 -2.2314E-01 6.1421E-02 -3.2941E-02 1.6514E-01 -2.5641E-01 1.8364E-01 -4.9002E-02
S6 2.0748E-02 -2.0551E-01 3.1075E-01 -2.6240E-01 1.2510E-01 -2.8643E-02 2.1440E-03
S7 1.4214E-01 -1.4329E-01 1.8395E-01 -1.7208E-01 9.4339E-02 -2.6217E-02 2.7435E-03
S8 1.2151E-02 -2.7611E-02 6.5181E-02 -7.2774E-02 4.2997E-02 -1.2605E-02 1.4831E-03
S9 6.0096E-03 -4.9850E-02 1.0781E-01 -1.1185E-01 6.2940E-02 -1.8037E-02 2.0656E-03
S10 1.0433E-01 -2.3104E-01 2.6859E-01 -1.9469E-01 8.8669E-02 -2.1364E-02 2.0189E-03
S11 -1.4689E-01 4.4800E-02 -2.6405E-02 1.4898E-02 -5.4355E-03 1.0825E-03 -8.5630E-05
S12 -1.1653E-01 3.9823E-02 -9.9915E-03 1.5598E-03 -1.2754E-04 1.8387E-06 2.9440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7-图1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7:
表7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85.95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6.20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32.71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6.64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53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2.76
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mm) 2.69
光阑值:Fno 2.40
半视场角:HFOV(°) 45.86
f2/f 2.305
f6/f -1.027
V6 23.531
CT2/CT4 0.929
R8/R9 0.939
SAG51/SAG52 0.576
SAG61×10/TTL -0.579
DT11/DT32 1.170
DT11/DT41 1.109
T23/T34 0.814
T12/TTL 0.154
ImgH/f 1.147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8:
表8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22.1490 0.5315 1.54/56.1 -68.5667
S2 非球面 14.9190 0.7811 -85.9314
STO 球面 无穷 0.1630
S3 非球面 114.1572 0.6143 1.54/56.1 -99.0000
S4 非球面 -3.4800 0.1183 10.6986
S5 非球面 3.4198 0.4039 1.64/23.5 -7.1117
S6 非球面 2.8064 0.1454 -4.9847
S7 非球面 -7.3211 0.6614 1.54/56.1 -0.8957
S8 非球面 -2.5017 0.2009 -0.7245
S9 非球面 -2.6635 0.5579 1.54/56.1 0.0428
S10 非球面 -0.9757 0.1268 -1.7364
S11 非球面 1.3139 0.3622 1.64/23.5 -4.2809
S12 非球面 0.6744 0.7213 -2.9063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62/64.2
S14 球面 无穷 0.5461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9:
表9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12-图1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0:
表10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11:
表11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12:
表12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8.2990E-02 -2.2285E-02 1.2406E-02 -4.2673E-03 1.8415E-03 -6.1802E-04 1.2502E-04
S2 1.3047E-01 -2.3940E-02 -3.0517E-02 1.2806E-01 -1.5067E-01 8.7339E-02 -1.9626E-02
S3 -6.3186E-02 -1.4414E-01 6.7323E-01 -3.8005E+00 1.1111E+01 -1.7923E+01 1.1273E+01
S4 -1.9931E-01 4.7829E-02 2.5870E-01 -6.5093E-01 7.0714E-01 -4.3640E-01 9.8643E-02
S5 -2.0279E-01 -1.0988E-01 3.4252E-01 -2.3014E-01 -1.3720E-02 8.8821E-02 -2.9999E-02
S6 4.1945E-02 -2.9067E-01 4.6014E-01 -4.0091E-01 2.0399E-01 -5.6372E-02 6.6286E-03
S7 1.2920E-01 -7.5678E-02 2.9007E-02 -1.3211E-02 1.0241E-02 -3.6600E-03 3.3091E-04
S8 -2.1307E-02 7.9934E-02 -7.6082E-02 1.9498E-02 1.1912E-02 -7.7135E-03 1.2477E-03
S9 -8.1843E-03 3.2620E-02 -2.1533E-02 -2.8403E-02 4.6578E-02 -2.1828E-02 3.4100E-03
S10 1.3913E-01 -3.0026E-01 3.4240E-01 -2.5338E-01 1.1766E-01 -2.8850E-02 2.7872E-03
S11 -1.5683E-01 2.5798E-02 1.4655E-02 -9.6201E-03 1.0169E-03 3.4298E-04 -5.9400E-05
S12 -1.2692E-01 5.6521E-02 -1.7360E-02 3.0581E-03 -2.8129E-04 8.1301E-06 3.8237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17-图2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21,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3:
表13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60.94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7.24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21.62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6.53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71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2.70
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mm) 3.02
光阑值:Fno 2.40
半视场角:HFOV(°) 45.00
f2/f 2.396
f6/f -0.892
V6 23.531
CT2/CT4 0.936
R8/R9 0.749
SAG51/SAG52 0.349
SAG61×10/TTL -0.418
DT11/DT32 1.084
DT11/DT41 1.076
T23/T34 1.469
T12/TTL 0.170
ImgH/f 1.020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14:
表14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15:
表1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5.0094E-02 -1.0454E-02 4.5239E-03 -1.3197E-03 3.9176E-04 -8.1785E-05 9.9241E-06
S2 7.3608E-02 -1.1135E-02 -4.2459E-03 1.8308E-02 -1.5231E-02 6.0691E-03 -9.2542E-04
S3 -4.8271E-02 -4.0967E-02 -9.2518E-03 1.7070E-01 -6.6673E-01 8.1998E-01 -3.7631E-01
S4 -1.1115E-01 -2.0804E-03 9.4295E-02 -1.1165E-01 5.0794E-02 -1.1909E-02 4.7828E-04
S5 -1.1027E-01 -8.4084E-02 1.1928E-01 -1.0489E-02 -4.6433E-02 2.5871E-02 -4.1996E-03
S6 3.8177E-02 -1.6049E-01 1.8061E-01 -1.1161E-01 4.0844E-02 -8.3187E-03 7.3291E-04
S7 8.2637E-02 -4.0787E-02 2.0107E-02 -1.6373E-02 9.6487E-03 -2.6323E-03 2.5933E-04
S8 -1.9723E-02 5.3519E-02 -5.3271E-02 2.8704E-02 -8.6299E-03 1.4009E-03 -9.4505E-05
S9 -4.9767E-03 1.9849E-02 -1.0223E-02 -8.8275E-03 1.0455E-02 -3.5075E-03 3.9326E-04
S10 7.4800E-02 -1.1919E-01 1.0476E-01 -5.8308E-02 1.9455E-02 -3.3482E-03 2.2552E-04
S11 -1.1250E-01 3.0419E-02 -2.9703E-03 -1.5969E-03 5.7945E-04 -6.6362E-05 2.4286E-06
S12 -7.9003E-02 2.9658E-02 -8.3968E-03 1.4802E-03 -1.5879E-04 9.4230E-06 -2.2814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22-图2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26,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6:
表16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54.80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6.23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34.45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7.44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53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2.53
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mm) 3.00
光阑值:Fno 2.52
半视场角:HFOV(°) 45.20
f2/f 2.077
f6/f -0.844
V6 23.531
CT2/CT4 0.908
R8/R9 0.898
SAG51/SAG52 0.491
SAG61×10/TTL -0.620
DT11/DT32 1.164
DT11/DT41 1.128
T23/T34 0.825
T12/TTL 0.139
ImgH/f 1.028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17:
表17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19.6529 0.5154 1.54/56.1 -99.0000
S2 非球面 11.7515 0.7431 -59.5676
STO 球面 无穷 0.1395
S3 非球面 105.6417 0.6162 1.54/56.1 -99.0000
S4 非球面 -3.5078 0.1367 10.6443
S5 非球面 3.1756 0.3900 1.64/23.5 -6.8948
S6 非球面 2.6445 0.1657 -4.8336
S7 非球面 -6.4328 0.6789 1.54/56.1 -0.6130
S8 非球面 -2.5816 0.1388 -0.7064
S9 非球面 -2.8752 0.5941 1.54/56.1 -0.0146
S10 非球面 -1.0007 0.1912 -1.7296
S11 非球面 1.6043 0.3641 1.64/23.5 -4.7477
S12 非球面 0.7370 0.8181 -3.1957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62/64.2
S14 球面 无穷 0.6432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18:
表18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27-图3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31,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9:
表19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20:
表20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0.0000
S1 非球面 10.6974 0.5161 1.54/56.1 -99.0000
S2 非球面 10.0241 0.7600 -99.0000
STO 球面 无穷 0.1430
S3 非球面 87.6416 0.6312 1.54/56.1 -99.0000
S4 非球面 -3.4710 0.1551 10.5700
S5 非球面 3.0878 0.3595 1.64/23.5 -7.9883
S6 非球面 2.2918 0.1453 -4.5667
S7 非球面 -10.1170 0.6344 1.54/56.1 2.8671
S8 非球面 -2.7229 0.0544 -0.6887
S9 非球面 -3.0373 0.6050 1.54/56.1 -0.1220
S10 非球面 -1.0140 0.2271 -1.7324
S11 非球面 1.8680 0.3663 1.54/56.1 -5.5624
S12 非球面 0.7364 0.7872 -3.2004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62/64.2
S14 球面 无穷 0.6128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21:
表21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7.7577E-02 -1.6465E-02 8.8005E-03 -2.2253E-04 -1.4065E-03 7.9785E-04 -1.1812E-04
S2 1.2635E-01 -4.0909E-02 4.9975E-02 -2.5200E-02 3.4307E-03 9.2838E-03 -4.8264E-03
S3 -6.1934E-02 -2.8673E-02 -4.0366E-01 1.6722E+00 -4.6044E+00 6.2477E+00 -3.9126E+00
S4 -1.9755E-01 1.2229E-01 -1.1974E-01 7.2353E-02 -3.5970E-02 2.5715E-02 -3.9464E-02
S5 -2.0427E-01 -6.2546E-02 1.9135E-01 -1.5571E-01 1.3726E-01 -8.5271E-02 2.1025E-02
S6 3.3425E-02 -2.4106E-01 3.4652E-01 -2.6747E-01 1.1964E-01 -2.8735E-02 2.9074E-03
S7 1.3666E-01 -5.6733E-02 -4.1351E-02 9.1417E-02 -7.0737E-02 2.7315E-02 -4.2795E-03
S8 -1.9090E-03 -1.0767E-02 1.0003E-01 -1.6093E-01 1.1345E-01 -3.7052E-02 4.6418E-03
S9 1.3639E-02 -1.0485E-01 2.5698E-01 -3.0196E-01 1.8928E-01 -6.0003E-02 7.5490E-03
S10 1.4742E-01 -3.4805E-01 4.1943E-01 -3.0997E-01 1.3915E-01 -3.2833E-02 3.0615E-03
S11 -1.9145E-01 2.4511E-02 4.2755E-02 -3.9159E-02 1.4436E-02 -2.3980E-03 1.4758E-04
S12 -1.5131E-01 7.5944E-02 -2.8295E-02 6.6444E-03 -9.4210E-04 7.4460E-05 -2.5433E-06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32-图35,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36,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22:
表22
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23:
表23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24:
表2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7.9948E-02 -1.9990E-02 1.4460E-02 -6.0650E-03 2.2728E-03 -4.1245E-04 5.1404E-05
S2 1.1913E-01 -4.2912E-02 6.2203E-02 -6.0460E-02 4.7389E-02 -1.8198E-02 1.8591E-03
S3 -7.4960E-02 -8.0387E-02 -2.3946E-03 -3.4806E-01 9.1716E-01 -1.7046E+00 5.4761E-01
S4 -1.7722E-01 -3.4497E-03 2.2682E-01 -5.7414E-01 7.6332E-01 -5.4550E-01 1.3341E-01
S5 -1.9321E-01 -2.0656E-01 5.3417E-01 -5.4216E-01 3.9853E-01 -1.9508E-01 4.2998E-02
S6 4.9722E-02 -3.3800E-01 5.4998E-01 -4.9784E-01 2.7367E-01 -8.5273E-02 1.1542E-02
S7 1.4829E-01 -7.5188E-02 -3.8774E-02 9.1602E-02 -6.0845E-02 1.9218E-02 -2.5180E-03
S8 -7.1828E-03 -8.7807E-03 1.0408E-01 -1.5882E-01 1.0627E-01 -3.2947E-02 3.9111E-03
S9 1.4155E-02 -7.2954E-02 1.5811E-01 -1.7759E-01 1.1032E-01 -3.5069E-02 4.4464E-03
S10 1.4040E-01 -3.0368E-01 3.3890E-01 -2.4187E-01 1.1028E-01 -2.6885E-02 2.5864E-03
S11 -1.7170E-01 -1.2953E-02 6.8421E-02 -4.5583E-02 1.4152E-02 -2.0223E-03 1.0337E-04
S12 -1.4382E-01 6.8847E-02 -2.3717E-02 5.0940E-03 -6.6780E-04 4.9626E-05 -1.6106E-06
本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实现超广角的基础上,对轴外像差,色差,象散,畸变等进行了较好的矫正,参见附图37-图40,并且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工艺性。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广角摄像镜头而所举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
具有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同时满足关系式:1.9<f2/f<2.5,
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关系式:-1.5<f6/f<-0.5,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关系式:20<V6<60,其中,V6为第六透镜的阿贝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关系式:0.8<CT2/CT4<1.3,其中,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关系式:0.5<R8/R9<1,其中,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0.3<SAG51/SAG52<0.8;-0.8<SAG61×10/TTL<-0.25,其中,SAG51为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为第五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1<DT11/DT32<1.5;0.9<DT11/DT41<1.4;其中,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1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0.7<T23/T34<1.5;0.1<T12/TTL<0.2,其中,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轴上间隔距离;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关系式:1.0<ImgH/f<1.5,其中,ImgH为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CN201621030220.XU 2016-08-31 2016-08-31 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206039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0220.XU CN206039010U (zh) 2016-08-31 2016-08-31 光学成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0220.XU CN206039010U (zh) 2016-08-31 2016-08-31 光学成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9010U true CN206039010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29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0220.XU Active CN206039010U (zh) 2016-08-31 2016-08-31 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901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5794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976788A (zh) * 2018-01-22 2018-05-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29531B (zh) * 2017-10-25 2018-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8732719A (zh) * 2017-04-17 2018-11-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20048157A1 (zh) * 2018-09-05 2020-03-1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WO2021127850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5794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405794B (zh) * 2016-08-31 2019-02-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732719A (zh) * 2017-04-17 2018-11-0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732719B (zh) * 2017-04-17 2020-07-03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629531B (zh) * 2017-10-25 2018-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976788A (zh) * 2018-01-22 2018-05-0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9141210A1 (zh) * 2018-01-22 2019-07-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976788B (zh) * 2018-01-22 2023-11-2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20048157A1 (zh) * 2018-09-05 2020-03-1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WO2021127850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8963B (zh) 影像拾取镜片组
CN202886721U (zh)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CN20603901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2854606B (zh) 光学影像拾取镜片组
CN202661703U (zh) 光学摄像镜片系统
CN202886713U (zh) 影像镜片系统组
CN202854391U (zh) 影像系统镜组
CN102466865B (zh) 光学成像镜头组
CN102778741B (zh) 影像拾取光学镜头组
CN10640579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3869447B (zh) 摄像镜头
CN203965713U (zh) 高像素薄型镜头
CN102466867B (zh) 光学摄像透镜组
CN105700119B (zh) 成像透镜系统、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974561A (zh) 广角摄像镜头
CN103852858A (zh) 影像撷取光学镜组
CN103513404A (zh) 光学影像镜片系统组
CN105022145A (zh) 摄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3713377A (zh) 摄像系统镜头组
CN103576295A (zh) 光学摄影镜片系统
CN104122650A (zh) 摄影系统镜片组
CN103472568A (zh)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CN105093491A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4345431A (zh) 影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3513403A (zh) 影像透镜系统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