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2867B - 固定件 - Google Patents

固定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2867B
CN108712867B CN201780015564.4A CN201780015564A CN108712867B CN 108712867 B CN108712867 B CN 108712867B CN 201780015564 A CN201780015564 A CN 201780015564A CN 108712867 B CN108712867 B CN 108712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ortion
comb teeth
long side
hair
co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55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2867A (zh
Inventor
鸟羽真由美
川北幸节
川北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Sichuan Corp
Adera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Sichuan Corp
Adera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Sichuan Corp, Adera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 Sichua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12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2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2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2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08Fastening thereof
    • A41G3/0033Fastening thereof by mechanical fasteners, e.g. clasps or com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件,其能通过翻转来切换梳齿闭合状态以及梳齿打开状态,能容易地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并且能插入更多的毛发。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件,其具备:翻转构件(4),由弹性板状构件形成,在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下,具有由对置的两个长边部(4a、4b)和对置的两个短边部(4c、4d)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长边部以及短边部之间或短边部的中间具有沿短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一个分离区域(Y),在分离区域(Y)的两侧具有连结区域(X、X’);连结部,连结通过翻转构件(4)的变形而重叠的连结区域(X、X’);以及多个梳齿(6),一端固定于一方的长边部(4a)。

Description

固定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夹入的方式固定对象物的固定件,特别涉及能用于将植设有假毛发的假发基底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的固定件。
背景技术
为了将植设有假毛发的假发基底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有时会使用假发用固定件。该假发用固定件通过缝线等安装于假发基底的背面侧(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的一侧),能通过用假发用固定件夹住使用者的毛发来将假发基底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在这样的假发用固定件中,提出了一种固定件,其使用了安装有多个梳齿的翻转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7/12970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假发用固定件的翻转构件中,通过具有安装有多个梳齿的支承片以及从该支承片的两端部突出的一对腿片的U字形构件、和将两侧的腿片向内侧牵引的连结片,形成了可翻转的弯曲形状。通过使翻转构件从梳齿与翻转构件接触的闭合状态向相反侧翘曲地翻转,梳齿相对于翻转构件打开,能将使用者的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然后,通过再次使翻转构件向梳齿闭合的方向翻转,能将使用者的毛发以夹入的方式固定于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假发用固定件中,在通过连结片将两侧的腿片向内侧牵引时,腿片以与支承片的连接部分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扭转。该情况下,由于腿片的长度比支承片的长度短,因此,扭转的腿片的顶端部移动的距离短,翻转构件的变形量也有限。
因此,即使通过连结片使变形的翻转构件翻转,梳齿相对于翻转构件的打开角度也较小。因此,在佩戴假发时,使用者难以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夹入的毛发量也有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固定件,其能通过翻转来切换梳齿闭合状态以及梳齿打开状态,能容易地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并且能插入更多的毛发。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固定件具备:翻转构件,由弹性板状构件形成,在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下,具有由对置的两个长边部和对置的两个短边部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所述长边部以及所述短边部之间或所述短边部的中间具有沿所述短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一个分离区域,在所述分离区域的两侧具有连结区域;连结部,连结通过所述翻转构件的变形而重叠的所述连结区域;以及多个梳齿,一端固定于一方的所述长边部。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能提供一种固定件,其能通过翻转来切换梳齿闭合状态以及梳齿打开状态,能容易地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并且能插入更多的毛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件,(a)是示意性俯视图,(b)和(c)是从(a)的箭头B观察时的示意性侧视图,(b)表示梳齿闭合的状态,(c)表示梳齿打开的状态。
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结构相同的实施例的图(照片),(a)表示俯视图,(b)表示从(a)的箭头B观察时的侧视图(梳齿闭合的状态),(c)表示从(a)的箭头C观察时的侧视图(梳齿打开的状态)。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固定件的实施例一的图(照片)。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固定件的实施例二的图(照片)。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固定件的实施例三的图(照片)。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固定件的比较例四的图(照片)。
图10是表示具有与图2不同的梳齿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实施例的图(照片)。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固定件中,使翻转构件变形时的移动量D、以及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的比率D/W与梳齿打开时的距离(最大距离)H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固定件中,使翻转构件变形时的移动量D以及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度W的比率D/W与梳齿打开时的开口角度θ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固定件的假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固定件具备:翻转构件,由弹性板状构件形成,在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下,具有由对置的两个长边部和对置的两个短边部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所述长边部以及所述短边部之间或所述短边部的中间具有在所述短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一个分离区域,在所述分离区域的两侧具有连结区域;连结部,连结通过所述翻转构件的变形而重叠的所述连结区域;以及多个梳齿,一端固定于一方的所述长边部。
当长边部以及短边部之间具有分离区域时,既有可能在固定有多个梳齿的一方的长边部与短边部之间具有分离区域,也有可能在未固定有多个梳齿的另一方的长边部与短边部之间具有分离区域。此外,在短边部的中间具有分离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在短边部的任意位置具有分离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固定有多个梳齿的翻转构件以相对于其平面(宽面)向垂直方向弯曲的方式变形,能使在初始状态下配置于分离区域的两侧的连结区域重叠。而且,通过使用连结构件将重叠的连结区域相互连结,能形成固定件。在这样的固定件中,使用者使翻转构件向相反侧翘曲地翻转,由此能切换多个梳齿的顶端与翻转构件接触的闭合状态以及多个梳齿的顶端与翻转构件分离的打开状态。在使用者不进行翻转操作时,能通过翻转构件的弹力来维持各自的状态。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分离区域沿短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延伸,因此,在以使分离区域的两侧的连结区域重叠的方式变形时,长度(长尺寸方向的尺寸)较长的长边部以与短边部的连接部分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扭转。即使作为旋转中心的边部和边部的连接部分的旋转角度(扭转角度)相同,旋转(被扭转)的边部的长度较长的一方的旋转的顶端部的移动距离较大。就是说,翻转构件4整体大幅变形。因此,对于在变形状态下连结的翻转构件,使其翻转时向反方向弯曲的角度之差变大。
因此,在梳齿打开的状态下能增大梳齿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开口角度。由此,能将毛发插入至梳齿固定于翻转构件的根部附近,因此能插入更多的毛发。此外,由于梳齿打开状态下的开口角度大,因此,能增大梳齿的顶端与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容易地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固定件在将上述实施方式一的所述初始状态下的所述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度设为W,并将从所述初始状态到重叠状态的所述连结区域的移动量设为D的情况下,具有0.15≤D/W≤0.17的关系。
连结区域从初始状态到重叠状态的移动量D相对于安装有梳齿的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度W的比率D/W的值越大,意味着翻转构件的变形幅度越大。因此,在梳齿打开状态下能进一步增大梳齿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角度,能增大梳齿的顶端与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容易地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能在打开的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插入更多的毛发。
另一方面,若变形量变大,也会出现翻转构件的耐久性降低的倾向、使翻转构件翻转所需的力变大而操作性降低的倾向。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如后文所述,通过将D/W设为0.15以上0.17以下的范围的值,能提供一种插入头发的容易度以及能插入的毛发量方面理想且耐久性以及操作性方面也理想的固定件。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量D可以通过设于分离区域的两侧的连结区域并供连结部插入的连结孔的中心间距离来表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固定件使上述实施方式一或实施方式二在所述梳齿的自由端具备头部,所述头部位于另一方的所述长边部所在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梳齿的轴部的一部分以及顶端的头部位于另一方的长边部所在的区域,因此,在梳齿闭合的状态下,能可靠地将毛发保持在梳齿的轴部以及梳齿的头部与另一方的长边部之间。此外,由于梳齿不会延伸至越过另一方的长边部,因此佩戴假发时,不用担心梳齿会干扰假发的蕾丝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固定件使上述实施方式一或实施方式二在所述梳齿的自由端具备头部,所述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外侧,所述梳齿的其他部分位于所述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梳齿的顶端的头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外侧,在佩戴假发时能容易拢起自身头发,并且通过使头部尽可能接近另一方的长边部,在佩戴假发时能抑制梳齿干扰假发蕾丝网。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的固定件使上述实施方式三或实施方式四在所述另一方的长边部具备摩擦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另一方的长边部具备摩擦构件,因此,在梳齿闭合的状态下,将毛发保持在梳齿与摩擦构件之间的力增大,能更可靠地保持毛发。在增大另一方的长边部的宽度尺寸并在其整个区域具备摩擦构件的情况下,不仅能使用梳齿的头部还能使用梳齿的轴部,在更大范围内将毛发保持在梳齿与摩擦构件之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六的固定件使上述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五的任一项在所述初始状态下,在另一方的所述长边部与所述短边部之间具有所述分离区域,与所述另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平行于所述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尺寸方向的情况相比,所述另一方的长边部的所述连结区域配置得更远离所述一方的长边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另一方的长边部平行于一方的长边部的情况相比,另一方的长边部的连结区域配置得更远离一方的长边部,因此,在使翻转构件从初始状态变形时,能使翻转构件更大幅度地变形从而能将连结区域连结。
因此,在形成的固定件中,在梳齿打开的状态下能进一步增大梳齿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角度,能增大梳齿的顶端与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七的固定件使上述实施方式六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另一方的长边部的中央部向靠近所述一方的长边部的方向弯曲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初始状态下,另一方的长边部的中央向靠近一方的长边部的方向弯曲地形成,因此,能使翻转构件以更大幅度且更顺畅地翻转的方式变形。因此,在形成的固定件中,在梳齿打开的状态下,能进一步增大梳齿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角度,能增大梳齿的顶端与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
接着,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定件进行详细说明。
(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说明)
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件进行说明。首先,对作为固定件的主要构件的翻转构件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对整个固定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件2,(a)是示意性俯视图,(b)以及(c)是从(a)的箭头B观察时的示意性侧视图,(b)表示梳齿6闭合的状态,(c)表示梳齿6打开的状态。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件2结构相同的实施例的图(照片),(a)表示俯视图,(b)表示从(a)的箭头B观察时的侧视图(梳齿闭合的状态),(c)是从(a)的箭头C观察时的侧视图(梳齿打开的状态)。
<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说明>
图1表示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的翻转构件4的平面形状。从该初始状态开始,以使箭头X、X’所示连结区域重叠的方式,使翻转构件4变形,并以紧固构件10进行紧固,由此能形成图2所示的固定件2。
翻转构件4由作为弹性材料的金属薄板形成。如图1所示,翻转构件4在初始状态下具有由对置的两个长边部4a和4b、以及对置的两个短边部4c和4d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在附图中的下侧的长边部4a,以悬臂状态固定有多个梳齿6。也可以将长边部4a称为一方的长边部4a,称为梳齿安装部4a。
将配置于与长边部4a对置的位置的长边部4b称为另一方的长边部4b,而由于如后文使用图2(a)所述,安装有摩擦构件20,因此也可以称为摩擦体装接部4b。此外,将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附图中的右侧的端部相连的短边部4c称为一个短边部4c,将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附图中的左侧的端部相连的短边部4d称为另一个短边部4d。
一个短边部4c以及另一个短边部4d沿着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长尺寸方向大致正交的相同方向延伸。除了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端部和另一个短边部4d的端部之间以外,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一个短边部4c以及另一个短边部4d在端部相互连接。在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端部与另一个短边部4d的端部之间具有分离区域。
换言之,在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两端部连接有一个短边部4c以及另一个短边部4d,一个短边部4c的相反侧的端部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相连。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以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对置的方式,从与一个短边部4c的连接部分(参照箭头Z)延伸。
然后,在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与另一个短边部4d的自由端侧的端部之间,具有由箭头Y表示的分离区域。该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沿另一个短边部4d的长尺寸方向延伸。
在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的两侧设有在翻转构件4变形时相互重叠的连结区域。在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自由端侧的端部设有由箭头X表示的连结区域,在该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设有连结孔12。在另一个短边部4d的自由端侧的端部设有由箭头X’表示的连结区域,在该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设有连结孔1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长尺寸方向平行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长尺寸方向的情况相比,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配置得更远离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由此,能不缩短另一个短边部4d的长度地确保较大的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
而且,如箭头A所示,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中央部以向靠近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方向弯曲的方式形成。就是说,中央部以向大致四边形的内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此外,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宽度尺寸形成为比其他边部4a、4c、4d大。在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设有两处镂空孔22,由此,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由分别以4b1、4b2、4b3表示的三个区域构成。通过该镂空孔22,实现了翻转构件4的轻量化,并使翻转构件4容易变形。
此外,在整个翻转构件4上设有五个安装用孔24。能将缝线等穿过安装用孔24,将固定件2缝在假发基底等上。
金属制的多个梳齿6由轴部6a以及直径大于轴部6a的头部6b构成。梳齿6的轴部6a通过头部6b所在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以焊接(例如硬钎焊接合)的方式固定于翻转构件4。就是说,梳齿6以悬臂状态固定于翻转构件4。不过,固定方法并不限于焊接,也可以使用紧固件来机械固定,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的固定方法。
在形成为能以使弯曲的凹凸形状朝向相反的方式翻转的翻转构件4中,梳齿6以如下方式固定于翻转构件4:在一个状态下呈梳齿6特别是梳齿6的头部6b与翻转构件4接触的闭合状态,在向相反侧翻转的情况下呈梳齿6从翻转构件4以规定的角度抬起的打开状态。
使用图2以及图3对此进行说明。图2的(a)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翻转构件4变形(弯曲),使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X’)重叠,并以连结构件进行了连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2的(b)以及(c)是从图2的(a)的箭头B观察时的示意性侧视图,(b)表示梳齿6闭合的状态,(c)表示梳齿6打开的状态。如图2的(b)所示,翻转构件4在附图中以向下凸出的方式弯曲的状态是梳齿6特别是梳齿6的头部6b与翻转构件4接触的梳齿6闭合的状态。另一方面,使翻转构件4反向翻转,如图2的(c)所示,当变为翻转构件4在附图中以向上凸出的方式弯曲的状态时,梳齿6成为与翻转构件4分离的梳齿打开状态。各个状态由翻转构件4的弹力来维持。因此,在梳齿6打开的状态下,将毛发插入梳齿6与翻转构件4之间,然后,只要闭合梳齿6,就会维持该此状态,因此,能将毛发可靠地保持(把持)在梳齿6与翻转构件4之间。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图3的(a)是与图2的(a)同样的俯视图,图3的(b)也与图2的(b)同样是从表示梳齿6闭合的状态的图3的(a)的箭头B观察时的侧视图。
另一方面,图3的(c)是从表示梳齿打开的状态的图3的(a)的箭头C观察时的侧视图,其明确地示出了梳齿6的打开状态。在图3的(c)中,长度L的梳齿6相对于翻转构件4打开了开口角度θ,其结果是,示出了梳齿6的头部6b离翻转构件4距离H。梳齿6的长度L是除了与翻转构件4的固定部分(焊接部分)以外的长度,具有H=L×Sinθ的关系。
<翻转构件的变形的说明>
在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下,以使设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连结孔12以及设于另一个短边部4d的连结孔1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使翻转构件4变形(弯曲),在该状态下,能通过将连结构件10插入连结孔12以及连结孔14来连结重叠的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X’)。例如,能使用金属制铆钉来作为连结构件10并在插入铆钉后使插入的顶端部塑性变形来进行连结。就是说,能通过“铆接”来进行连结。
不过,连结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螺栓、螺母之类的其他连结构件来进行机械连结,也可以通过焊接来进行连结。不过,由于在使用连结构件10的情况下,重叠的连结区域有相对移动的空间,因此认为其操作性更理想。
接着,对以使翻转构件4的连结孔12以及连结孔1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使翻转构件4变形(弯曲)的方案,进一步进行详细描述。
以使翻转构件4向与初始状态下的翻转构件4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就是说图1中相对于纸面的上下方向)弯曲的方式,使翻转构件4变形。此时,由于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沿短边部(特别是另一个短边部4d)的长尺寸方向延伸,因此,在以使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的两侧的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X’)重叠的方式使其变形时,长度(长尺寸方向的尺寸)较长的长边部4a、4b以与一个短边部4c的连接部分(参照箭头Z、Z’)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扭转。通过图1的虚线箭头示意性地表示该动作。即使作为旋转中心的边部和边部的连接部分处的旋转角度(扭转角度)相同,旋转(被扭转)的边部的长度较长的一方的旋转的顶端部分的移动距离也较大。就是说,翻转构件4整体更大幅度地变形。因此,在变形的状态下连结的翻转构件4中,翻转时反向弯曲的角度差变大。
因此,在如图3的(c)所示的梳齿6打开的状态下,能增大梳齿6以及翻转构件4所成的开口角度θ。由此,能将毛发插入至梳齿6固定于翻转构件4的根部附近,因此能插入更多的毛发。此外,由于梳齿6打开的状态下的开口角度θ较大,因此,能增大梳齿6的顶端与翻转构件4之间的距离H。由此,能容易地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6与翻转构件4之间。
以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的连结孔12的中心以及连结孔1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为零的方式使翻转构件4变形。就是说,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X’)从初始状态到重叠状态的变形量与距离D一致。如图1所示,若将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长度设为W,则可以用D/W来表示从初始状态到重叠状态的移动量D相对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长度W的比率。
D/W的值为表示使翻转构件4变形的程度的指标,基本上D/W的值越大,使翻转构件4变形的程度越大。因此,在形成的固定件2中,若D/W的值大,则在梳齿6打开时,梳齿6以及翻转构件4所成的开口角度θ大,能增大梳齿6的顶端部(头部6b)和翻转构件4的距离H。不过,随着移动量D增大,会出现翻转构件4的耐久性降低的倾向,使翻转构件4翻转所需的力也会增大。
因此,通过将D/W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能提供能容易地将毛发插入打开的梳齿6与翻转构件4之间,并且能在打开的梳齿6与翻转构件4之间插入更多的毛发的耐久性以及操作性方面也理想的固定件2。
从初始状态到重叠状态的移动方向与另一个短边部4d的长尺寸方向一致,因此,其为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长尺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不过,不一定要严格正交,如后文所述,只要翻转构件4变形时的连结区域的移动方向相对于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长尺寸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即可。
<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变形的状态下连结区域被连结的翻转构件4具有由不具有分离区域的四边构成的大致矩形的形状。
由图2的(a)可知,梳齿6的头部b位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所在的区域。由此,由于梳齿6的轴部6a的一部分以及顶端的头部6b位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所在的区域,因此,在梳齿6闭合的状态下,能将毛发可靠地保持在梳齿6的轴部6a以及梳齿的头部6b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之间。此外,由于梳齿不会延伸至越过另一方的长边部,因此佩戴假发时,不用担心梳齿会干扰假发的蕾丝网。
不过,梳齿6的长度以及头部b的位置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情况。图10是表示具有与图2不同的梳齿形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示意性俯视图。此外,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实施例的图(照片)。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也可能有如下情况:梳齿6的头部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由对置的两个长边部4a、4b以及对置的两个短边部4c、4d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外侧(就是说位于另一个长边部4b的外侧),梳齿6的其他部分位于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区域。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为是只有梳齿6的头部b、或只有梳齿6的头部b的一部分延伸至越过另一方的长边部4b。
在梳齿6超出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之外的情况下,在佩戴假发时容易拢起自身头发,但另一方面,若超出量较大,则梳齿6可能会勾住假发蕾丝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梳齿6的顶端的头部6b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外侧,在佩戴假发时能容易拢起自身头发,并且通过使头部6b尽可能接近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在佩戴假发时能抑制梳齿6干扰假发蕾丝网。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梳齿6的头部b,接近头部6b的轴部6a的有限区域(例如从与头部6b的边界开始长度为1mm以内的区域)也位于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外侧的情况下,也起到与上述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梳齿6的轴部6b的外径相同,则梳齿6的基部(与翻转构件4的安装部分)的弯曲力矩相同,因此,梳齿6的长度越短,梳齿6的顶端向翻转构件4侧的按压力越大。另一方面,在梳齿6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由于将摩擦构件20的设置区域设得较大,因此,在这一点上毛发的保持力提高。
在图2、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均可以说是采用了在梳齿6的顶端处的按压力以及摩擦构件20的设置区域(长度)方面取了得平衡的梳齿6的长度。
此外,在翻转构件4的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整个表面具备摩擦构件20。摩擦构件20能使用以硅为代表的橡胶、弹性体、聚氨酯等摩擦系数高的弹性材料。
例如,在初始状态下将形成为管状的摩擦构件20从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插入,以覆盖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方式进行装接,然后,使翻转构件4变形来进行连结,由此能在翻转构件4的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具备摩擦构件20。不过,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使翻转构件4变形并进行连结后,通过粘接等方式将摩擦构件20安装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具备摩擦构件20,因此,在梳齿6闭合的状态下,将毛发保持在梳齿6与摩擦构件20之间的力增大,能更可靠地保持毛发。如上所述,由于增大了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宽度尺寸,因此,通过在其整个区域具备摩擦构件20,不仅能使用梳齿6的头部6b,还能使用梳齿6的轴部a在更宽的范围内将毛发保持在梳齿6与摩擦构件2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情况下,一直到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稍外侧都存在摩擦构件20,因此,能将毛发保持在梳齿6的头部b与摩擦构件20之间。
如上所述,在图1的(a)所示的初始状态的翻转构件4中,与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长尺寸方向平行于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长尺寸方向的情况相比,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配置得更远离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由此,能不缩短另一个短边部4d的长度地确保较大的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
而且,由于能确保更大的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因此,在使翻转构件4从初始状态变形时,能使翻转构件4更大幅度地变形来将连结区域(参照箭头X、X’)连结。因此,在形成的固定件2中,在梳齿6打开的状态下能进一步增大梳齿6以及翻转构件4所成的开口角度θ,能增大梳齿6的顶端(头部6b)与翻转构件4之间的距离H。
此外,如上所述,在图1的(a)所示的初始状态的翻转构件4中,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中央部向靠近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a的方向弯曲地形成(参照箭头A),因此,能以更大幅度且更顺畅地翻转的方式使翻转构件4变形。因此,在形成的固定件2中,在梳齿6打开的状态下能进一步增大梳齿6以及翻转构件4所成的开口角度θ,能增大梳齿6的顶端(头部6b)与翻转构件4之间的距离H。
作为构成翻转构件4、梳齿6的金属材料,可以使用不锈钢、碳钢、铝、铜、钛等金属材料。而且,也可以对金属薄板的表面进行涂覆,特别是,金属表面的涂敷对于应对金属过敏是有效的。为了改善佩戴时的触感,例如也可以实施橡胶触感涂覆(rubber touchcoating),也可以根据用途来涂覆其他任意的材料。
如果对翻转构件4的尺寸进行描述,则作为厚度,可以例示出0.5~2mm,作为与W对应的长边部侧的长度,可以例示出20~50mm,作为短边部侧的长度,可以例示出15~30mm。此外,作为梳齿6的长度,可以例示出10~30mm,作为梳齿6的轴部6a的外径,可以例示出0.3~2mm。不过,这些尺寸是应用于假发时的例示,可以根据用途采用其他任意的尺寸。
(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进行说明。图4以及图5分别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4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具有与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近似的形状。不过,在图1所示的翻转构件4中,在附图中上侧的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的端部(参照箭头X)与另一个短边部4d的端部(参照箭头X’)之间具有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而在图4所示的翻转构件4中,在附图中下侧的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a的端部(参照箭头X’)与另一个短边部4d的端部(参照箭头X)之间具有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这一点有所不同。因此,在图4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中,具有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b和另一短边部4d相连的构造。
在使翻转构件4变形(弯曲)时,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同样,长度(长尺寸方向的尺寸)较长的长边部4a、4b以与一个短边部4c的连接部分(参照箭头Z、Z’)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扭转(参照虚线的箭头),因此能使翻转构件4更大幅度地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其他的形状,与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相同,因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5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在初始状态下具有由对置的两个长边部4a、4b和对置的两个短边部4c、4d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在附图中下侧的一方的长边部4a固定有多个梳齿6,在这一点上,与图1以及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相同。不过,在另一个短边部4d的中间具有沿短边部4d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一个分离区域(参照箭头Y),这一点与图1以及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不同。因此,长边部4a、4b和短边部4c、4d全都通过端部相连。
在使翻转构件4变形(弯曲)时,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同样,长度(长尺寸方向的尺寸)较长的长边部4a、4b以与一个短边部4c的连接部分(参照箭头Z、Z’)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扭转(参照虚线的箭头),因此能使翻转构件4更大幅度地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其他形状等,与图1以及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4大致相同,因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比率D/W与梳齿打开时的距离H的关系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6~图9,对上述的比率D/W的适当范围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具有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固定件的实施例一的图(照片)。图7是表示具有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固定件的实施例二的图(照片)。图8是表示具有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固定件的实施例三的图(照片)。图9是表示具有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翻转构件的固定件的实施例四的图(照片)。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初始状态下的翻转构件的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为40.5mm,使翻转构件变形时的移动量D的值为6.85mm。因此,作为移动量D相对于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的比率的D/W的值为0.169。此时,打开状态的梳齿的顶端部以及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最大距离)H(中央的梳齿处达到最大距离)为9.3mm。焊接部分除外的梳齿的长度L为11mm,因此,梳齿的轴部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开口角度θ为58度。
就是说,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中,插入毛发的打开的梳齿的开口高度H为9.3mm,开口角度θ为58度。实际进行使用者插入毛发的试验后,得到了具有能容易地插入毛发的开口高度H、具有能插入足够量的毛发的开口角度θ这一理想的判定结果。此外,在使翻转构件反复翻转的试验中,在耐久性以及操作性方面也得到了理想的判定结果。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二中,初始状态下的翻转构件的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为35.5mm,使翻转构件变形时的移动量D的值为4.9mm。因此,作为移动量D相对于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的比率的D/W的值为0.138。此时,打开状态的梳齿的顶端部以及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最大距离)H为4.9mm。焊接部分除外的梳齿的长度L为16mm,因此,梳齿的轴部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开口角度θ为18度。
就是说,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二中,插入毛发的打开的梳齿的开口高度H为4.9mm,开口角度θ为18度。实际进行使用者插入毛发的试验后,判明了能插入头发,但达不到实施例一的水平,在插入毛发的量方面,也未达到实施例一的水平。
就是说,在实用上可以使用,但在插入毛发的容易度、可插入的毛发量方面,没有得到实施例一那样理想的判明结果。另一方面,在使翻转构件反复翻转的试验中,在耐久性、操作性方面,得到了与实施例一同样理想的判定结果。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三中,初始状态下的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为48.5mm,使翻转构件变形时的移动量D的值为5.55mm。因此,作为移动量D相对于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的比率的D/W的值为0.114。此时,打开状态的梳齿的顶端部以及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最大距离)H为4.7mm。焊接部分除外的梳齿的长度L为16mm,因此,梳齿的轴部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开口角度θ为17度。
就是说,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三中,插入毛发的打开的梳齿的开口高度H为4.7mm,开口角度θ为17度。实际进行使用者插入毛发的试验后,判明了能插入头发,但达不到实施例一的水平,在插入毛发的量方面,也未达到实施例一的水平。
就是说,在实用上可以使用,但在插入毛发的容易度、可插入的毛发量方面,没有得到实施例一那样理想的判明结果。另一方面,在使翻转构件反复翻转的试验中,在耐久性、操作性方面,得到了与实施例一同样理想的判定结果。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四中,初始状态下的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为40.5mm,使翻转构件变形时的移动量D的值为7.0mm。因此,作为移动量D相对于长边部(梳齿安装部)的长度W的比率的D/W的值为0.173。此时,打开状态的梳齿的顶端部以及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最大距离)H为10.3mm。焊接部分除外的梳齿的长度L为11mm,因此,梳齿的轴部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开口角度θ为69度。
就是说,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四中,插入毛发的打开的梳齿的开口高度H为10.3mm,开口角度θ为69度。实际进行使用者插入毛发的试验后,判明了与实施例一同样,具有能容易地插入毛发的开口高度H、具有能插入足够量的毛发的开口角度θ。但是,进行使翻转构件反复翻转的试验后,判明了在耐久性、操作性方面,未达到实施例一的水平。
就是说,在插入头发的容易度、能插入的毛发量方面,得到了与实施例一同样理想的判定结果,但在耐久性、操作性方面,没有得到实施例一那样理想的判定结果。
将以上的结果汇总如下表。
W[mm] D[mm] D/W H[mm] θ[度] 插入性 耐久性
实施例一 40.5 6.85 0.169 9.3 58 理想 理想
实施例二 35.5 4.9 0.138 4.9 18 - 理想
实施例三 48.5 5.55 0.114 4.7 17 - 理想
实施例四 40.5 7.0 0.173 10.3 69 理想 -
就是说,在插入头发的容易度、可插入的毛发量以及耐久性、操作性方面,均得到了理想的判定结果的仅有D/W=1.169的实施例一。
<D/W与H的关系>
基于上述所得到的数据,D/W的值、与梳齿的顶端部以及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最大距离)H的关系能以下述的近似式(三次式)来表达。
H=11160×(D/W)3-2269×(D/W)2+4760×(D/W)+12.3
将由该式表示的D/W以及H的关系与上述四个测量值一起示于图12的曲线图。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固定件中,使翻转构件变形的移动量D以及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度W的比率D/W、与梳齿打开时的距离(最大距离)H的关系的曲线图。
<D/W与θ的关系>
同样,基于上述所得到的数据,D/W的值、与梳齿从翻转构件打开的开口角度θ的关系能以下述的近似式(三次式)来表达。
θ=322072×(D/W)3-11289×(D/W)2+13103×(D/W)+487
将由该式表示的D/W以及θ的关系与上述四个测量值一起示于图13的曲线图。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固定件中,使翻转构件变形的移动量D以及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度W的比率D/W、与梳齿打开时的开口角度θ的关系的曲线图。
由于距离H不仅取决于梳齿的打开程度,还取决于梳齿的轴部的长度,因此,可以说开口角度θ更客观地表现出了梳齿的打开程度。使用各种开口角度的梳齿,假设实际将假发佩戴于头部的场景,并进行了将毛发插入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的试验后发现,在开口角度θ为25度以上时,在毛发插入的容易度以及插入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的毛发量方面理想。这与上述四个试验数据也一致。
进而,发现开口角度θ为35度以上,特别是40度以上时,在毛发插入的容易度以及插入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的毛发量方面更为理想。
另一方面,发现即使开口角度θ具有超过60度的开口角度,对实用上毛发插入的容易度、可插入的毛发量也没有太大影响。而且,发现当如上述的实施例四所示开口角度θ超过60度时,在翻转构件的耐久性、操作性方面存在降低倾向。
因此,发现了在本发明的假发固定件中,作为使翻转构件变形的移动量D以及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度W的比率D/W的值,基于图13的曲线图,优选具有与开口角度θ为25度以上且60度以下对应的0.15≤D/W≤0.17(算式1)的关系。
进而,基于图13的曲线图,发现了进一步优选具有与开口角度θ约40度以上且60度以下对应的0.16(对应于θ=39度)≤D/W≤0.17(算式2)的关系。
如上所述,发现了如果具有0.15≤D/W≤0.17(算式1)的关系,则在插入头发的容易度、可插入的毛发量、耐久性以及操作性方面理想,如果具有0.16≤D/W≤0.17(算式2)的关系,则在插入头发的容易度以及能插入的毛发量方面更加理想,在耐久性以及操作性方面理想。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同样D/W的值为0.169。此外,打开状态的梳齿的顶端部以及翻转构件之间的距离(最大距离)H为13mm。焊接部分除外的梳齿的长度L为16mm,因此,梳齿的轴部以及翻转构件所成的开口角度θ为54度。就是说,开口角度θ约为40度以上且60度以下,具有0.16≤D/W≤0.17的关系。因此,判明了与实施例一同样,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在插入头发的容易度、能插入的毛发量、耐久性以及操作性方面优异。
从初始状态到重叠状态,连结区域移动了移动量D,而移动方向由于沿着短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因此为与长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不过,不一定要严格正交,例如,若将严格正交的90度的方向的移动量设为100%(Sin90度),则80度的情况下为98%(Sin80度),70度的情况下约为94%(Sin70度)。如果在这种程度的范围内,就可以认为实质上能适用上述的(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因此,如果由移动距离D表示的连结区域的移动方向相对于长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具有70度以上的角度,就可以认为能适用上述的(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2)。
(安装有固定件的假发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14,对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固定件的假发进行说明。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固定件2的假发40的俯视图。
在图14中,示出两个固定件2安装于假发基底30的背面侧(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的一侧)的情况。特别是,安装于假发基底30的周缘部的附近,即使用者的耳前(鬓角)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于假发基底30的固定件2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可以根据用途安装任意数量。
作为将固定件2安装于假发基底30的方法,可以考虑使缝线穿过设于固定件2的多个安装用孔24来将其缝在假发基底30上。不过,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用其他连接构件在内的已知的任意方法来将固定件2安装于假发基底30。
将假毛发32植设于这样的假发基底30来形成假发40。使用者在佩戴该假发40时,在将假发基底30佩戴于头部后,使处于耳前(鬓角)区域的固定件2的梳齿为打开状态,并在将使用者的毛发插入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后,使翻转构件翻转,将毛发夹入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来进行保持。由此,能稳定地将假发40固定于头部。
本发明的固定件不仅适用于固定上述假发基底的用途,只要是将待固定的对象物插入梳齿与翻转构件之间并使翻转构件翻转并通过翻转构件的弹力来夹入对象物进行固定的场景,就可以应用于其他的任意领域。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公开内容也可以在构成的细节部分进行变化,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顺序的变化等在不脱离要申请的本发明的范围以及思想的前提下能够实现。
附图标记说明
2:固定件;4:翻转构件;4a:一方的长边部(梳齿安装部);4b:另一方的长边部(摩擦体装接部);4c:一个短边部;4d:另一个短边部;6:梳齿;6a:轴部;6b:头部;10:连结构件;12:连结孔;14:连结孔;20:摩擦构件;22:镂空孔;24:安装用孔;30:假发基底;32:假毛发;40:假发;X、X’:连结区域;Y:分离区域;Z、Z’:连接部分。

Claims (6)

1.一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翻转构件,由弹性板状构件形成,在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下,具有由对置的两个长边部和对置的两个短边部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所述长边部以及所述短边部之间或所述短边部的中间具有沿所述短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延伸的一个分离区域,在所述分离区域的两侧具有连结区域;
连结部,连结通过所述翻转构件的变形而重叠的所述连结区域;以及
多个梳齿,一端固定于一方的所述长边部,
在将所述初始状态下的所述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度设为W,并将从所述初始状态到重叠状态的所述连结区域的移动量设为D的情况下,具有0.15≤D/W≤0.17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梳齿的自由端具备头部,
所述头部位于另一方的所述长边部所在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梳齿的自由端具备头部,
所述头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外侧,所述梳齿的其他部分位于所述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另一方的所述长边部具备摩擦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始状态下,
在另一方的所述长边部与所述短边部之间具有所述分离区域,
与所述另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尺寸方向平行于所述一方的长边部的长尺寸方向的情况相比,所述另一方的长边部的所述连结区域配置得更远离所述一方的长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另一方的长边部的中央部向靠近所述一方的长边部的方向弯曲地形成。
CN201780015564.4A 2016-03-07 2017-03-06 固定件 Active CN108712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3562A JP6063078B1 (ja) 2016-03-07 2016-03-07 留め具
JP2016-043562 2016-03-07
PCT/JP2017/008813 WO2017154842A1 (ja) 2016-03-07 2017-03-06 留め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2867A CN108712867A (zh) 2018-10-26
CN108712867B true CN108712867B (zh) 2020-03-27

Family

ID=57800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5564.4A Active CN108712867B (zh) 2016-03-07 2017-03-06 固定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08224A1 (zh)
JP (1) JP6063078B1 (zh)
CN (1) CN108712867B (zh)
CA (1) CA3016133A1 (zh)
HK (1) HK1258024A1 (zh)
SG (1) SG11201807534VA (zh)
TW (1) TWI717478B (zh)
WO (1) WO2017154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89433B1 (ja) * 2020-05-01 2020-11-25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留め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175Y2 (zh) * 1985-11-15 1990-06-01
JPS62175703U (zh) * 1986-04-21 1987-11-07
JPH0734893Y2 (ja) * 1990-08-07 1995-08-09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止着部材を付設したかつら
JP2873798B2 (ja) * 1995-09-06 1999-03-24 株式会社伊原工業 かつらの固定具
JP3108003B2 (ja) * 1995-12-22 2000-11-13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電流形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2943066B2 (ja) * 1998-02-09 1999-08-30 株式会社トウハツ かつらのストッパー
JP2001218614A (ja) * 2000-02-08 2001-08-14 Tsutsumi Yoshiyuki 髪止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08003U (ja) * 2004-09-30 2005-04-07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用ストッパー
TW200806213A (en) * 2006-05-08 2008-02-01 Aderans Kk Clip for wig
KR101497032B1 (ko) * 2012-11-12 2015-03-02 장호영 붙임머리 고정용 클립
TWM456742U (zh) 2013-01-18 2013-07-11 Haw Yang Co Ltd 無插銷隱藏式彈簧髮夾
JP2014122459A (ja) * 2014-03-25 2014-07-03 Artnature Co Ltd かつら用ストッパ、及び、かつら
CN204930500U (zh) * 2015-05-25 2016-01-06 吴李娟 一种假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60550A (ja) 2017-09-14
JP6063078B1 (ja) 2017-01-18
CN108712867A (zh) 2018-10-26
HK1258024A1 (zh) 2019-11-01
CA3016133A1 (en) 2017-09-14
TWI717478B (zh) 2021-02-01
TW201733469A (zh) 2017-10-01
US20190008224A1 (en) 2019-01-10
SG11201807534VA (en) 2018-10-30
WO2017154842A1 (ja) 2017-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9648B (zh)
JP5858685B2 (ja) かつら用止着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かつら
CN108712867B (zh) 固定件
JP6564862B2 (ja) 発声障害治療具及び発声障害治療セット
CN109864772A (zh) 显微手术器械以及手柄的改进
JPH111811A (ja) かつら用ストッパー及びかつら用ストッパー取付け用シート
JP5311320B1 (ja) 磁力式巻き爪陥入爪矯正具
TWI683633B (zh) 假髮用固定具以及使用此固定具之假髮
KR102462334B1 (ko) 고정구
US20180077986A1 (en) Wig clip
TW201737820A (zh) 固定具
JP2011149110A (ja) かつら用ストッパ、及び、かつら
JP4612743B1 (ja) かつら用固定具、及び、かつら
JP6670566B2 (ja) かつら用ストッパ、及び、かつら
JP6746170B2 (ja) かつら用クリップ
WO2021033363A1 (ja) 装着具
JP2005074053A (ja) ヘアピン
JP6130473B2 (ja) かつら用ストッパ、及び、かつら
JP3149342U (ja) 円弧状に湾曲した帯状のプレートとプレートに対向して配置された弾性体をもつ、まつげカーラーで複数のプレートを配置したまつげカーラー。
KR20160063059A (ko) 가발고정용 헤어클립
JP3146250U (ja) 髪留めク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80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