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0724B -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0724B
CN108700724B CN201680082690.7A CN201680082690A CN108700724B CN 108700724 B CN108700724 B CN 108700724B CN 201680082690 A CN201680082690 A CN 201680082690A CN 108700724 B CN108700724 B CN 108700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amount
position adjustment
magnification
amount
variable magn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26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0724A (zh
Inventor
下津臣一
森义孝
松浦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00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0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0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0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5Motorised align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282Autofocusing of zoom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04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adjusting position of image plane without moving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变焦量能够较准确地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变倍光学装置中所包含的变焦透镜设在长焦端及广角端,由用户设定变倍光学装置的位移量(ΔS1)及(ΔS2)、倾斜角(θ1)及(θ2)、旋转角(φ1)及(φ2)以及对焦调整量(Δ1)及(Δ2),且进行存储。若变焦透镜的变焦量通过用户被设定为所希望的值,则使用所存储的位移量(ΔS1)及(ΔS2)等计算出与所设定的变焦量对应的位移量等。以成为计算出的位移量等的方式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使用透镜装置拍摄被摄体时,若欲获得高分辨率的被摄体像,则优选开放光圈。然而,若开放光圈,则导致焦深变浅。若缩小光圈(加大Fno.值),则焦深变深,但被摄体像的分辨率下降的同时导致被摄体像变暗。并且,在适合于4K电视用的透镜装置中,由于焦深较浅,因此为了捕捉被摄体放置光圈,由此加深焦深。因此,被摄体的分辨率下降,从而导致较暗场景的拍摄变得困难。而且,当被摄体与相机没有正对时,在焦深较浅的条件下,有时在焦深内只能捕捉被摄体的一部分。
有当被摄体与相机未正对时,通过使用具有歪斜功能的透镜装置,使被摄体与相机接近正对的技术(专利文献1、2、3)。并且,还可以考虑兼具光学防振功能及歪斜功能的光学设备(专利文献4)。而且,还可以考虑具有使镜筒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变焦机构及通过变焦机构的旋转运动而使镜筒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径向方向移动的透镜位移机构的透镜单元(专利文献5)。并且,还可以考虑关于联动变焦的动作与位移动作而进行的透镜单元(专利文献6)。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65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42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95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9921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19459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5-125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当变焦透镜具有如歪斜功能及位移功能等调整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功能时,调整量根据变焦量而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以与变焦量相应的调整量来调整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利文献1、2及4中所记载的技术均未对变焦透镜给予考虑。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技术为关于具备歪斜机构的变焦透镜的技术,由一个初始设定值根据变焦进行歪斜校正,因此歪斜校正的精度并不准确。专利文献5中所记载的技术中,位移方向限定于与光轴垂直的一方向(Y方向),因此无法向除此以外的方向位移。专利文献6中所记载的技术中,关于构成变焦透镜的透镜组规定为位移防振组及倾斜防振组,而并不是调整变焦透镜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变倍量较准确地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基于本发明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变倍光学装置,根据变倍量改变被摄体像的倍率并将被摄体像成像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变倍光学装置的变倍量;位置调整机构,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使用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位置调整量而计算与通过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及
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使用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中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而使位置调整机构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合于变倍光学系统的控制方法。即,该方法中,变倍光学装置根据变倍量改变被摄体像的倍率并将被摄体像成像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
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变倍光学装置的变倍量,
位置调整机构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
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使用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位置调整量而计算与通过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
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使用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中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而使位置调整机构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还可以具备放大光学系统,放大成像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的被摄体像本身。
还可以具备:判定部,当使用通过位置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并通过位置调整机构调整了变倍光学装置与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判定成像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不包含于通过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及位置调整量校正部,当根据通过判定部判定为成像面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于通过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而进行了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调整时,将通过位置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来校正对成像面包含于通过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的位置调整量。
还可以具备位置调整量输入部,输入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在该情况下,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例如存储从位置调整量输入部输入的位置调整量。
还可以具备:对焦调整机构,调整对焦调整量,使被摄体像成像于成像面上;对焦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对焦调整机构的对焦调整量;对焦调整量计算部,使用对焦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对焦调整量而计算与通过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对焦调整机构的对焦调整量;及对焦调整机构控制部,使用通过对焦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对焦调整量,并通过对焦调整机构使被摄体像成像于成像面上。
变倍光学装置例如包含对焦光学系统及主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光学系统,对焦调整机构例如通过调整对焦光学系统及主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光学系统,使被摄体像成像于成像面上。
位置调整机构例如为使变倍光学装置的光轴相对于成像面的中心轴相对倾斜的倾斜机构、使变倍光学装置相对于成像面相对滑动的位移机构、及以变倍光学装置的光轴或成像面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成像面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个。
至少2种变倍量例如为长焦端中的变倍量及广角端中的变倍量(包含1倍)。
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例如通过对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进行线性插值,计算与通过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
对焦调整量计算部例如通过对对焦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对焦调整机构的对焦调整量进行线性插值,计算与通过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对焦调整机构的对焦调整量。
还可以具备对焦调整量输入部,输入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对焦调整机构的对焦调整量。在该情况下,对焦调整量存储器例如存储从对焦调整量输入部输入的对焦调整量。
摄像装置设置于相机主体,在相机主体中还可以设置有变倍量设定装置、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位置调整量计算部及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中的至少一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存储有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位置调整量。若通过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变倍量,则使用所存储的至少2种位置调整量而计算与该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位置调整量。使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而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用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位置调整量而计算与所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位置调整量,因此能够较准确地计算位置调整量。根据变倍量变得能够较准确地调整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变倍光学系统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2示出了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关系。
图3示出了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关系。
图4示出了表示被放大的被摄体像的圆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关系。
图5示出了表示被放大的被摄体像的圆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关系。
图6示出了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关系。
图7示出了变焦透镜设定于长焦端时摄像装置相对位移的情况。
图8示出了变焦透镜设定于广角端时摄像装置相对位移的情况。
图9示出了变倍光学装置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之间的关系。
图10是表示位置调整量等存储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位置调整量等存储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位置调整量等存储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位置调整量表的一例。
图14是表示摄影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摄影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摄影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摄影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摄影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对位移量进行线性插值的图表。
图20示出了对对焦调整量进行线性插值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是表示变倍光学系统1的电结构的框图。
基于该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1具备调整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倍光学装置2形成的像与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位置调整机构。在变倍光学系统1中作为位置调整机构包含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及旋转机构35。在该实施例中,在变倍光学系统1中都设置有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及旋转机构35,但在变倍光学系统1中作为位置调整机构设置有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及旋转机构35中至少一个机构即可。倾斜机构29使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中心轴相对倾斜。可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倾斜,也可以使摄像装置40倾斜,还可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及摄像装置40这两者倾斜。位移机构32使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滑动。可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滑动,也可以使摄像装置40滑动,还可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及摄像装置40这两者滑动。旋转机构35使变倍光学装置2以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或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成像面40A相对旋转。可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旋转,也可以使摄像装置40旋转,还可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及摄像装置40这两者旋转。这些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及旋转机构35能够利用公知的机构。
变倍光学系统1的整体的动作由控制电路10集中控制。
控制电路10中连接有存储规定数据等的存储器11(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如后述的详细内容,在该存储器11中存储有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
在变倍光学系统1中设置有倾斜盘12、位移盘13、旋转盘14、对焦调整量盘15及变焦按钮16。倾斜盘12设定基于倾斜机构29的倾斜角(歪斜角)。表示所设定的倾斜角的信号输入于控制电路10。位移盘13设定基于位移机构32的位移量。表示所设定的位移量的信号输入于控制电路10。旋转盘14设定基于旋转机构35的旋转量。表示所设定的旋转量的信号输入于控制电路10。对焦调整量盘15设定对焦调整量。表示所设定的对焦调整量的信号输入于控制电路10。当对焦调整量较大时,使用变倍光学装置2中所包含的聚焦透镜3(聚焦光学系统)调整对焦。当对焦调整量较小时,使用变倍光学装置2中所包含的主透镜6(主光学系统)调整对焦。变焦按钮16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变倍量。表示所设定的变倍量的信号输入于控制电路10。
在变倍光学系统1中包含变倍光学装置2。通过该变倍光学装置2,根据变倍量而发生了倍率变化的被摄体像成像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
在变倍光学装置2中包含聚焦透镜3、变焦透镜4、光圈5、主透镜6及放大透镜7。在图1中,聚焦透镜3、主透镜6及放大透镜7分别以1片透镜来图示,但可以是1片透镜,也可以是由多片透镜构成的透镜组。并且,在图1中,变焦透镜4以2片透镜来图示,但可以是由3片以上的透镜构成。通常,变焦透镜4由3片以上的透镜构成。
聚焦透镜3由聚焦马达21定位于光轴方向上。聚焦马达21由通过控制电路10控制的驱动电路22驱动。变焦透镜4由变焦马达23定位变焦位置(构成变焦透镜4的各透镜各自的位置)。变焦马达23由通过控制电路10控制的驱动电路24驱动。光圈5由光圈马达25决定开口量。光圈马达25由通过控制电路10控制的驱动电路26驱动。若通过光圈设定按钮(省略图示)设定光圈值,则表示该设定的光圈值的信号输入于控制电路10,并且以成为所设定的光圈值的方式由驱动电路26驱动光圈马达25。主透镜6通过主马达27定位于光轴方向上。主马达27由通过控制电路10控制的驱动电路28驱动。如上所述,当对焦调整量较大时,以使用聚焦透镜3进行对焦调整的方式通过聚焦马达21定位聚焦透镜3。当对焦调整量较小时,以使用主透镜6进行对焦调整的方式通过主马达27定位主透镜6。
在基于该实施例的变倍光学装置2中包含放大透镜7。该放大透镜7为放大成像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被摄体像本身的放大光学系统。变焦透镜4根据变倍量改变被摄体像的倍率,相对于此,放大透镜7在放大被摄体像本身的点上与变焦透镜4不同。并且,当在变倍光学装置2中设置有扩束透镜时,与扩束透镜另行设置放大透镜7。在该点上,放大透镜7也与扩束透镜不同。当然,在变倍光学装置2中无需一定包含放大透镜7。
倾斜机构29通过倾斜马达30进行动作。倾斜马达30由通过控制电路10控制的驱动电路31驱动。以成为通过倾斜盘12设定的倾斜角的方式,倾斜机构29通过倾斜马达30进行动作。
位移机构32通过位移马达33进行动作。位移马达33由通过控制电路10控制的驱动电路34驱动。以成为通过位移盘13设定的位移量的方式,位移机构32通过位移马达33进行动作。
旋转机构35通过旋转马达36进行动作。旋转马达36由通过控制电路10控制的驱动电路37驱动。以成为通过旋转盘14设定的旋转量的方式,旋转机构35通过旋转马达36进行动作。
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及旋转机构35中,至少一个机构成为调整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位置调整机构。
通过变倍光学装置2被摄体像成像于相机主体42中所设置的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从摄像装置40输出表示被摄体像的视频信号,并输入于信号处理电路41。在信号处理电路41中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来自信号处理电路41的输出数据提供至显示装置(省略图示)。变焦按钮16(变倍量设定装置)、存储器11(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旋转机构35(位置调整机构)及控制电路10(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于相机主体42。
图2示出了表示通过变倍光学装置2成像的被摄体像的圆51及圆5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关系。
被摄体像通过变倍光学装置2而成像。当在变倍光学装置2中不包含放大透镜7时,以圆51来表示通过变倍光学装置2成像的被摄体像。在变倍光学装置2既没有位移也没有倾斜的状态下,表示被摄体像的圆51外切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当圆51外切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时,若将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对角线的长度设为L,则圆51的直径成为L。圆51无需一定外切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但至少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完全包含于表示被摄体像的圆51,且不会脱离圆51。
当在变倍光学装置2中包含放大透镜7时,通过变倍光学装置2放大被摄体像,因此通过变倍光学装置2成像的被摄体像成像于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同的面40B,并以圆52来表示。若将放大透镜7的放大率设为m倍,则圆52的直径成为L×m。
在该实施例子中,通过使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滑动),能够调整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位移,也可以使摄像装置40相对于变倍光学装置2位移。考虑到将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设为Z轴而以Z轴为法线的XY平面,若以Z轴为起点而将彼此垂直的轴设为X轴及Y轴,则变倍光学装置2及摄像装置40中的至少一个沿X方向及Y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位移。当变倍光学装置2及摄像装置40均没有位移时,表示没有被放大透镜7放大的被摄体像的圆51的中心C1的位置、表示通过放大透镜7放大的被摄体像的圆52的中心C2的位置及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中心的位置一致。
在圆51不脱离圆52的范围内,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只要圆51不脱离圆52,则即便摄像装置40旋转,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也不会脱离圆52。圆52表示被放大的被摄体像,因此若成像面40A脱离圆52,则当摄像装置40旋转时,出现光照不到成像面40A的部分,从而导致在以从摄像装置40输出的视频信号来表示的图像中出现黑色部分。圆52表示通过放大透镜7放大的被摄体像,因此只要成像面40A不脱离圆52,则在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上成像有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从而不会出现光照不到成像面40A的部分。事先防止导致在以从摄像装置40输出的视频信号来表示的图像中出现黑色部分。
图3示出了变倍光学装置2沿-X方向位移的情况(摄像装置40沿X方向位移的情况),图4示出了与图3相比放大了圆51、圆52及成像面40A等的放大图。
若将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对角线的长度设为L,将变倍光学装置2中所包含的放大透镜7的放大率设为m,则圆52的半径成为(L/2)×m。圆51的半径为L/2,因此圆51不脱离圆52的最大位移量成为(L/2)×m-L/2=(L/2)×(m-1)。在±(L/2)×(m-1)的范围内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
当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不相对旋转时,只要成像面40A不脱离圆52即可。
图5与图3相比放大了圆52与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
当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沿X方向相对位移时,成像面40A的2个顶角与圆52相接的状态为止是最大位移量。如图5所示,若自将与圆52相接的成像面40A的顶角起连接圆52的中心C2的线与经过中心C2的Y方向的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α,在成像面40A上,将连接成像面40A的中心与顶角的线和经过成像面40A的Y方向的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β,则通过{(L/2)×m}sinα-(L/2)sinβ获得X方向的最大位移量。所成的角度α及β由圆52的半径{(L/2)×m}及成像面40A的大小等唯一地决定,因此X方向的最大位移量也唯一地决定。相同地,能够容易理解Y方向的最大位移量也唯一地决定。
图6是与图3对应的图,且示出了变倍光学装置2沿X方向位移的情况(摄像装置40沿X方向位移的情况)。
当变倍光学装置2沿X方向位移(摄像装置40沿-X方向位移)时,也与变倍光学装置2沿-X方向位移(摄像装置40沿X方向位移)的情况相同地,圆51不脱离圆52的最大位移量在-X方向上成为(L/2)×m-L/2=(L/2)×(m-1)。在-X方向上,在(L/2)×(m-1)的范围内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
如图6所示,当变倍光学装置2沿X方向位移(摄像装置40沿-X方向位移)时,如图5所示,也可以设为不是圆51,而是以成像面40A不脱离圆52的方式,使变倍光学装置2沿X方向位移(摄像装置40沿-X方向位移)。
图7及图8为表示变倍光学装置2沿-Y方向位移(摄像装置40沿Y方向位移)的情况的图。
图7示出了变焦透镜4定位于长焦端时的情况。
如图2所示,以位置P来表示摄像装置40的中心、圆51的中心C1及圆52的中心C2一致时的摄像装置40的位置。变焦透镜4的位置设在基准位置。若变焦透镜4设在长焦端,则用户一边拍摄被摄体一边操作位移盘13而使变倍光学装置2(或移动摄像装置40)向所希望的位置位移。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摄像装置40仅以ΔS1沿Y方向相对位移。决定长焦端中的位移位置。
图8示出了变焦透镜4定位于广角端时的情况。
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也以位置P来表示摄像装置40的中心、圆51的中心C1及圆52的中心C2一致时的摄像装置40的位置。变焦透镜4的位置设在基准位置。若变焦透镜4设在广角端,则用户一边拍摄被摄体一边操作位移盘13而使变倍光学装置2(或位移摄像装置40)向所希望的位置位移。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摄像装置40仅以ΔS2沿Y方向相对位移。决定长焦端中的位移位置。
在该实施例子中,当使用变焦透镜4来设定变焦量而拍摄被摄体时,使用与长焦端及广角端对应地设定的位移量而计算与所设定的变焦量对应的位移量。以成为计算出的位移量的方式,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
图9示出了表示通过变倍光学装置2成像的被摄体像的圆51及圆53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关系。圆53表示因以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中心轴相对倾斜的方式变倍光学装置2倾斜而产生的被放大的被摄体像。
在图9中,以通过倾斜机构29使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中心轴相对倾斜的方式,变倍光学装置2仅以倾斜角θ相对倾斜。
在以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中心轴相对倾斜的方式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倾斜的情况下,如参考图7及图8进行的说明,通过用户的设定获得长焦端中的倾斜角及广角端中的倾斜角。与用户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倾斜角由长焦端中的倾斜角及广角端中的倾斜角计算出,且以成为计算出的倾斜角的方式通过倾斜机构29设定。
并且,在以通过倾斜机构29使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中心轴相对倾斜的方式变倍光学装置2倾斜的情况下,如参考图2至图6进行的说明,也以圆51或成像面40A不脱离圆53的方式,决定位移量。
倾斜角θ为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同的面40B和将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作为法线的平面所成的角度。根据倾斜角θ的大小而圆53的大小发生变化,因此与倾斜角θ对应地预先测量有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仅以倾斜角θ相对倾斜时获得的圆53的范围。表示该圆53的范围的数据与倾斜角θ对应地预先存储于存储器11。当变倍光学装置2仅以倾斜角θ相对倾斜,且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时,控制电路10以如下方式控制圆51,即,变倍光学装置2在不脱离由存储器11中预先存储的数据规定的圆53的范围的范围内能够位移。变倍光学装置2的位移可以是X方向及Y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也可以是以X方向及Y方向所规定的平面上的任一方向。并且,即使在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旋转机构35使变倍光学装置2以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为中心旋转(也可以使摄像装置40以成像面40A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只要圆51进入圆53之中,则即便变倍光学装置2或摄像装置40旋转,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也不会脱离圆53,因此在成像面40A上始终成像有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事先防止导致出现光照不到成像面40A的部分,且在以从摄像装置40输出的信号表示的图像中出现黑色部分。
图9所示的图为当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相对倾斜时,以圆51不脱离圆53的方式位移(无需一定要位移)的图,但当变倍光学装置2及摄像装置40不旋转时,与参考图5进行的说明相同地,也可以以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以不脱离圆53的方式位移。
图10至图12是表示位置调整量存储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位置调整量存储处理为存储将变焦透镜4设在长焦端及广角端时的位移量、倾斜角及旋转量的处理。为了便于理解,位移方向及倾斜方向均设为一个方向,但可以是一个方向以外是显而易见的。当可以是一个方向以外时,与位移方向及倾斜方向对应地存储位移量及倾斜角。无需一定要都存储位移量、倾斜量及旋转量,至少一个量存储于变倍光学系统1的存储器11即可。
在该实施例子中,当使用变焦透镜4且一边对变倍光学装置2进行位移等位置调整一边进行拍摄时,将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及广角端,且预先存储长焦端及广角端各自的位移等的位置调整量。
由用户操作变焦按钮16,长焦端指令输入于变倍光学系统1(步骤71)。由变焦马达23驱动变焦透镜4,变焦透镜4设在长焦端(步骤72)。在变焦透镜4设在长焦端的状态下,拍摄被摄体而获得被摄体像。被摄体像显示于显示画面(省略图示)上。若用户认为需要使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则用户一边观察被摄体像一边操作位移盘13而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位移量(步骤73中“是”)。根据用户的设定,通过位移马达33驱动位移机构32而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由用户设定的长焦端中的位移量存储于存储器11(步骤74)。
图13是存储于存储器11的位置调整量表的一例。
当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若位移量设定为ΔS1,则长焦端的位移量以ΔS1来存储于位置调整量表中。
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的情况下,当认为不需要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位移时,不进行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位移(步骤73中“否”)。若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不进行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位移,则在图15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关于长焦端中的位移量的数据成为“无”。
接着,若用户认为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需要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倾斜,则用户一边观察被摄体像一边操作倾斜盘12而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倾斜角(步骤75中“是”)(视为作为倾斜角设定有θ1)。根据用户的设定,由倾斜马达30驱动倾斜机构29。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倾斜。变倍光学装置2的倾斜角θ1存储于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位置调整量表中(步骤76)。若不进行基于用户的倾斜角的设定(步骤75中“否”),则长焦端中的倾斜角不会存储于存储器11。在图15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关于长焦端中的倾斜角的数据成为“无”。
若用户认为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需要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旋转,则用户一边观察被摄体像一边操作旋转盘14而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旋转角(步骤77中“是”)。根据用户的设定,由旋转马达36驱动旋转机构35。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旋转。变倍光学装置2的旋转角φ1存储于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位置调整量表中(步骤78)。若不进行基于用户的旋转角的设定(步骤77中“否”),则长焦端中的旋转角不会存储于存储器11。在图15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关于长焦端中的旋转角的数据成为“无”。如参考图5或图9进行的说明,不是圆51,而是以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不脱离圆52或圆53的方式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位移时,若变倍光学装置2旋转,则有时会导致成像面40A脱离圆52或圆53。当因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旋转而导致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脱离圆52或圆53时,优选禁止变倍光学装置2的旋转。
接着,由用户通过在变焦透镜4位于长焦端的状态下操作对焦调整量盘15,一边观察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一边进行对焦调整(步骤79)。根据对焦调整量而驱动聚焦马达21或主马达27,从而聚焦透镜3或主透镜6移动,由此进行对焦调整。长焦端中的对焦调整量存储于图13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并存储于存储器11(步骤80)。当然,只要变倍光学系统1具有自动对焦控制功能,则对焦调整量无需一定要存储于存储器11。
若关于长焦端的位移量等存储于位置调整量表中,则由用户操作变焦按钮16,广角指令输入于变倍光学系统1(步骤81)。由此,通过变焦马达23而变焦透镜4设在广角端(步骤82)。
在变焦透镜4设在广角端的状态下,拍摄被摄体而获得被摄体像。被摄体像显示于显示画面(省略图示)上。若认为需要使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则用户一边观察被摄体像一边操作位移盘13而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位移量(步骤83中“是”)。根据用户的设定,通过位移马达33驱动位移机构32而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相对位移。由用户设定的广角端中的位移量存储于位置调整量表中,并存储于存储器11(步骤84)。
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的情况下,当认为不需要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位移时不进行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位移(步骤83中“否”)。若当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不进行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位移,则在图13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关于广角端中的位移量的数据成为“无”。
接着,若用户认为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需要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倾斜,则用户一边观察被摄体像一边操作倾斜盘12而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倾斜角(步骤85中“是”)。根据用户的设定,由倾斜马达30驱动倾斜机构29。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倾斜。变倍光学装置2的倾斜角θ1存储于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位置调整量表中(步骤86)。若不进行基于用户的倾斜角的设定(步骤85中“否”),则广角端中的倾斜角不会存储于存储器11。在图13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关于广角端中的倾斜角的数据成为“无”。
若用户认为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需要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旋转,则用户一边观察被摄体像一边操作旋转盘14而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旋转角(步骤87中“是”)。根据用户的设定,由旋转马达36驱动旋转机构35。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旋转。变倍光学装置2的旋转角φ2存储于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位置调整量表中(步骤88)。若不进行基于用户的旋转角的设定(步骤87中“否”),则广角端中的旋转角不会存储于存储器11。在图13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关于广角端中的旋转角的数据成为“无”。在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的情况下,如参考图5或图9进行的说明,当不是圆51,而是以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不脱离圆52或圆53的方式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位移时,若变倍光学装置2旋转,则有时会导致成像面40A脱离圆52或圆53。当因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旋转而导致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脱离圆52或圆53时,优选禁止变倍光学装置2的旋转。
接着,用户通过在变焦透镜4位于广角端的状态下操作对焦调整量盘15,一边观察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一边进行对焦调整(步骤89)。根据对焦调整量而驱动聚焦马达21或主马达27,从而聚焦透镜3或主透镜6移动,由此进行对焦调整。广角端中的对焦调整量存储于图13所示的位置调整量表中,并存储于存储器11(步骤90)。当然,只要变倍光学系统1具有自动对焦控制功能,则与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相同地,当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对焦调整量也无需一定要存储于存储器11。
如此,如图13所示,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的位移量ΔS1、倾斜角θ1、旋转角φ1及对焦调整量Δ1以及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的位移量ΔS2、倾斜角θ2、旋转角φ2及对焦调整量Δ2中,由用户设定的值存储于位置调整量表中并存储于存储器11。
图14至图18是表示位置调整量等存储于存储器11之后使用变焦透镜4而拍摄被摄体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由用户操作变焦按钮16,而变焦透镜4设定为所希望的变倍量(步骤101)。通过控制电路10判断在存储器11中是否都存储有长焦端的位移量及广角端的位移量(步骤102)。当存储器11中都存储有长焦端的位移量及广角端的位移量时(步骤102中“是”),从存储器中都读取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长焦端的位移量及广角端的位移量(步骤103)。通过控制电路10由所读取的长焦端的位移量及广角端的位移量计算出与用户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位移量(步骤104)。
图19是表示与变焦量相应的位移量的计算方法的图表。
如图13所示,视为以ΔS1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的位移量,且以ΔS2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的位移量。和长焦端的变焦量与广角端的变焦量之间的变焦量对应的位移量由与长焦端的变焦量对应的位移量ΔS1和与广角端的变焦量对应的位移量ΔS2的线性插值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若变焦量设定为Zx,则计算出位移量ΔSx。
当长焦端的位移量或广角端的位移量中的任一个未存储于存储器11时(步骤102中“否”),判断为无需考虑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位移,而跳过步骤103及步骤104的位移计算处理。
接着,通过控制电路10判断长焦端的倾斜角及广角端的倾斜角是否均存储于存储器11(步骤106)。当长焦端的倾斜角及广角端的倾斜角均存储于存储器11时(步骤106中“是”),从存储器中均读取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长焦端的倾斜角及广角端的倾斜角(步骤107)。通过控制电路10由所读取的长焦端的倾斜角及广角端的倾斜角计算出与用户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倾斜角(步骤108)。
该倾斜角的计算也能够以与参考图19对与变焦量相应的位移量的计算进行的说明相同地方式计算。例如,视为以θ1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的倾斜角,以θ2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的倾斜角。和长焦端的倾斜角θ1与广角端的倾斜角θ2之间的变焦量对应的倾斜角由与长焦端的变焦量对应的倾斜角θ1和与广角端的变焦量对应的倾斜角θ2的线性插值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
当长焦端的倾斜角或广角端的倾斜角中的任一个未存储于存储器11时(步骤106中“否”),判定为无需考虑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倾斜,而跳过步骤107及步骤108的位移计算处理。
接着,通过控制电路10判断长焦端的旋转角及广角端的旋转角是否均存储于存储器11(步骤110)。当长焦端的旋转角及广角端的旋转角均存储于存储器11时(步骤110中“是”),从存储器均读取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长焦端的旋转角及广角端的旋转角(步骤111)。通过控制电路10由所读取的长焦端的旋转角及广角端的旋转角计算出与用户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旋转角(步骤112)。
该旋转角的计算也能够以与参考图19对与变焦量相应的位移量的计算进行的说明相同地方式计算。例如,视为以φ1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的旋转角,以φ2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的旋转角。和长焦端的旋转角φ1与广角端的旋转角φ2之间的变焦量对应的旋转角由与长焦端的变焦量对应的旋转角φ1和与广角端的变焦量对应的旋转角φ2的线性插值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
当长焦端的旋转角或广角端的旋转角中的任一个未存储于存储器11时(步骤110中“否”),判定为无需考虑变倍光学装置2的相对旋转,而跳过步骤111及步骤112的旋转角计算处理。
接着,通过控制电路10判断存储器11中是否均存储有长焦端中的对焦调整量及广角端中的对焦调整量(步骤113)。当均存储有对焦调整量时(步骤113中“是”),也均读取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长焦端中的对焦调整量及广角端中的对焦调整量的所有对焦调整量(步骤115)。与用户设定的变焦量对应的对焦调整量由长焦端中的对焦调整量及广角端中的对焦调整量的线性插值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步骤116)。
图20是表示与变焦量相应的对焦调整量的计算方法的图表。
如图13所示,视为以Δ1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长焦端时的对焦调整量,以Δ2来存储有变焦透镜4设定在广角端时的对焦调整量。和长焦端的对焦调整量与广角端的对焦调整量之间的对焦调整量对应的对焦调整量由与长焦端的变焦量对应的对焦调整量Δ1和与广角端的变焦量对应的对焦调整量Δ2的线性插值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若变焦量设定为Zx,则计算出对焦调整量Δx。
当在存储器11中未存储有长焦端中的对焦调整量及广角端中的对焦调整量中的至少一个时(步骤113中“否”),利用从摄像装置40输出的视频信号等而进行自动对焦控制(步骤114)。
接着,当与用户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位移量、倾斜角及旋转角等位置调整量中使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而进行了变倍光学装置2或摄像装置40的位置调整时,通过控制电路10判断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不包含于通过放大透镜7放大了被摄体像的范围内(步骤117)。即,如参考图2及图9等进行的说明,通过控制电路10判断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是否不脱离表示被放大的被摄体像的圆52、圆53。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10判断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外切圆即圆51是否不脱离表示被放大的被摄体像的圆52、圆53。
在进行了变倍光学装置2或摄像装置40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当变得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于被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时(步骤117中“是”),通过控制电路10校正位置调整量(位移量、倾斜角、旋转角)(步骤118),以使整个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包含于由圆52、圆53等表示的被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位置调整量的校正优选以相同地比例对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中计算出的位移量、倾斜角及旋转角等进行校正,但无需一定要相同地比例来进行校正。也可以在位移量、倾斜角及旋转角中,决定进行校正的优先顺序,并按照该优先顺序进行校正。在进行了变倍光学装置2或摄像装置40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当整个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包含于被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时(步骤117中“否”),跳过步骤118所示的位置调整量校正处理。
当使用通过控制电路10(位置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并通过位置调整机构调整了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关于成像面40A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不包含于通过放大透镜7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也通过控制电路10(判定部)来判定。并且,当根据判定为成像面40A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于通过放大透镜7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而进行了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调整时,以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来对成像面40A包含于通过放大透镜7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的位置调整量进行的校正也通过控制电路10(位置调整量校正部)进行,但也可以通过其他电路来进行。
如此,若计算或校正位置调整量(位置调整量为位移量、倾斜角或旋转角),则使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或得到校正的位置调整量进行位置调整(步骤119)。
而且,使用计算出的对焦调整量来进行对焦调整(步骤120)。对焦调整可以通过进行聚焦透镜3及主透镜6这两者的透镜的位置调整来实施,也可以通过聚焦透镜3或主透镜6中的任一个透镜的位置调整来实施。并且,当在步骤118中校正了位置调整量时,对焦位置也会偏离,因此即便使用计算出的对焦调整量来进行对焦调整也可能对不准焦距。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得到校正的位置调整量而对计算出的对焦调整量也进行校正,并使用得到校正的对焦调整量来进行对焦调整。由得到校正的位置调整量计算出与该得到校正的位置调整量对应的变焦量,并通过计算与计算出的变焦量对应的对焦调整量来实施对焦调整量的校正。
拍摄结束为止,重复自步骤101的处理(步骤121)。
存储有长焦端中的变焦量及广角端中的变焦量中与至少2种变焦量对应的位置调整量(位移量、倾斜角、旋转角),若通过变焦按钮16设定变焦量,则使用已存储的至少2种位置调整量计算出与该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位置调整量。使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而调整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用与至少2种变焦量对应的位置调整量计算与所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位置调整量,因此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位置调整量。变得能根据变焦量较准确地调整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变倍光学装置2为改变与变焦量(变焦量是指变倍量)相应的被摄体像的倍率而将被摄体像成像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装置。并且,变焦按钮16为设定变倍光学装置2的变焦量的部分。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及旋转机构35为调整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例如是指变倍光学装置2所形成的像与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位置调整机构,在倾斜机构29、位移机构32及旋转机构35中,只要存在至少一个即可。倾斜机构为以使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中心轴相对倾斜的方式使变倍光学装置2倾斜的机构。位移机构为使变倍光学装置2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滑动的机构。而且,旋转机构使变倍光学装置2以变倍光学装置2的光轴C或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相对旋转的机构。
存储器11为存储与长焦端的变焦量及广角端的变焦量对应的基于位置调整机构的位置调整量(如图13所示,位置调整量为位移量、倾斜角及旋转角)的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在存储器11中存储有与至少2种变焦量对应的位置调整量即可,无需一定存储有与长焦端的变焦量及广角端的变焦量对应的位置调整量。
控制电路10为使用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位置调整量而计算与通过变焦按钮16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位置调整量的位置调整量计算部。并且,控制电路10为使用计算出的位置调整量而使位置调整机构调整变倍光学装置2与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
并且,倾斜盘12、位移盘13及旋转盘14为输入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位置调整量的位置调整量输入部。如上所述,当从倾斜盘12、位移盘13或旋转盘14输入倾斜角、位移量或旋转角(位置调整量)时,在存储器11中存储从这些倾斜盘12、位移盘13或旋转盘14输入的倾斜角、位移量或旋转角(位置调整量)。
聚焦马达21及主马达27中的至少一个为调整对焦调整量而在摄像装置40的成像面40A上成像被摄体像的对焦调整机构,存储器11为存储与至少2种变焦量对应的基于对焦调整机构的对焦调整量的对焦调整量存储器。并且,控制电路10为使用存储器11中所存储的对焦调整量而计算与所设定的变焦量相应的对焦调整量的对焦调整量计算部,且为使用计算出的对焦调整量并通过对焦调整机构在成像面40A上成像被摄体像的对焦调整机构控制部。
而且,对焦调整量盘15为输入与至少2种变焦量对应的基于对焦调整机构的对焦调整量的对焦调整量输入部,存储器11为存储从对焦调整量盘15输入的对焦调整量的对焦调整量存储器。
符号说明
1-变倍光学系统,2-变倍光学装置,3-聚焦透镜,4-变焦透镜,5-光圈,6-主透镜,7-放大透镜,10-控制电路,11-存储器,12-倾斜盘,13-位移盘,14-旋转盘,15-对焦调整量盘,16-变焦按钮,21-聚焦马达,22-驱动电路,23-变焦马达,24-驱动电路,25-光圈马达,26-驱动电路,27-主马达,28-驱动电路,29-倾斜机构,30-倾斜马达,31-驱动电路,32-位移机构,33-位移马达,34-驱动电路,35-旋转机构,36-旋转马达,37-驱动电路,40-摄像装置,40A-成像面,40B-相同的面,41-信号处理电路,42-相机主体,51-53-圆,C-光轴,C1-中心,C2-中心,Δ1-对焦调整量,Δ2-对焦调整量,ΔS1-位移量,ΔS2-位移量,ΔSx-位移量,Δx-对焦调整量,α-角,θ-倾斜角,θ1-倾斜角,θ2-倾斜角,φ1-旋转角,φ2-旋转角。

Claims (9)

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其具备:
变倍光学装置,根据变倍量改变被摄体像的倍率,并将被摄体像成像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
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上述变倍光学装置的变倍量;
位移机构,使上述变倍光学装置相对于上述成像面相对滑动;
旋转机构,使上述变倍光学装置以上述变倍光学装置的光轴或以上述成像面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成像面相对旋转;
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的第一位置调整量;
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使用上述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上述第一位置调整量而计算与通过上述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位置调整量;
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使用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中计算出的上述第二位置调整量而使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调整上述变倍光学装置与上述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放大光学系统,放大成像于上述摄像装置的成像面的被摄体像本身;
判定部,当使用通过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第二位置调整量并通过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调整了上述变倍光学装置与上述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判定上述成像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不包含于通过上述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及
位置调整量校正部,当根据通过上述判定部判定为上述成像面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于通过上述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而进行了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的调整时,将通过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第二位置调整量校正为上述成像面的外切圆包含于通过上述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的位置调整量,
上述至少2种变倍量为长焦端中的变倍量及广角端中的变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变倍光学系统还具备位置调整量输入部,该位置调整量输入部输入上述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的上述第一位置调整量,
上述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从上述位置调整量输入部输入的上述第一位置调整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还具备:
对焦调整机构,调整对焦调整量,并使被摄体像成像于上述成像面上;
对焦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上述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上述对焦调整机构的第一对焦调整量;
对焦调整量计算部,使用上述对焦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上述第一对焦调整量而计算与通过上述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上述对焦调整机构的第二对焦调整量;及
对焦调整机构控制部,使用通过上述对焦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第二对焦调整量,并通过上述对焦调整机构使被摄体像成像于上述成像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上述变倍光学装置包含对焦光学系统及主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光学系统,
上述对焦调整机构通过调整上述对焦光学系统及上述主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光学系统,使被摄体像成像于上述成像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通过对上述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上述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的上述第一位置调整量进行线性插值,计算与通过上述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的上述第二位置调整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上述对焦调整量计算部,通过对上述对焦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上述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上述对焦调整机构的上述第一对焦调整量进行线性插值,计算与通过上述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上述对焦调整机构的上述第二对焦调整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所述变倍光学系统还具备对焦调整量输入部,该对焦调整量输入部输入上述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上述对焦调整机构的上述第一对焦调整量,
上述对焦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从上述对焦调整量输入部输入的上述第一对焦调整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
上述摄像装置设置于相机主体,
在上述相机主体中还设置有上述变倍量设定装置、上述位移机构、上述旋转机构、上述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及上述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中的至少一个。
9.一种变倍光学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变倍光学装置根据变倍量改变被摄体像的倍率并将被摄体像成像于摄像装置的成像面,
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上述变倍光学装置的变倍量,
位移机构使上述变倍光学装置相对于上述成像面相对滑动;
旋转机构使上述变倍光学装置以上述变倍光学装置的光轴或以上述成像面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上述成像面相对旋转;
位置调整量存储器存储与至少2种变倍量对应的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的第一位置调整量,
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使用上述位置调整量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上述第一位置调整量而计算与通过上述变倍量设定装置设定的变倍量相应的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的第二位置调整量,
位置调整机构控制部使用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中计算出的上述第二位置调整量而使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调整上述变倍光学装置与上述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放大光学系统放大成像于上述摄像装置的成像面的被摄体像本身,
判定部当使用通过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第二位置调整量并通过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调整了上述变倍光学装置与上述成像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判定上述成像面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不包含于通过上述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
位置调整量校正部当根据通过上述判定部判定为上述成像面的至少一部分不包含于通过上述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而进行了基于上述位移机构以及上述旋转机构中的至少一方的调整时,将通过上述位置调整量计算部计算出的上述第二位置调整量校正为上述成像面的外切圆包含于通过上述放大光学系统放大的被摄体像的范围内的位置调整量,
上述至少2种变倍量为长焦端中的变倍量及广角端中的变倍量。
CN201680082690.7A 2016-03-16 2016-11-14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700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2258 2016-03-16
JP2016-052258 2016-03-16
PCT/JP2016/083643 WO2017158922A1 (ja) 2016-03-16 2016-11-14 変倍光学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0724A CN108700724A (zh) 2018-10-23
CN108700724B true CN108700724B (zh) 2020-11-06

Family

ID=5985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2690.7A Active CN108700724B (zh) 2016-03-16 2016-11-14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3883B2 (zh)
JP (1) JP6584637B2 (zh)
CN (1) CN108700724B (zh)
WO (1) WO2017158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3357B (zh) * 2017-09-15 2018-08-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對焦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影像擷取裝置與電子裝置
JP7254625B2 (ja) * 2019-05-27 202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センサあおり制御方法
CN115291376B (zh) * 2022-10-10 2023-04-07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5027A (ja) * 2008-03-14 2009-10-01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66574A (ja) * 2009-05-13 2010-11-25 Canon Inc アオリレンズ鏡筒
CN103424954A (zh) * 2012-05-18 2013-12-04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和图像拾取系统
CN103873770A (zh) * 2012-12-17 2014-06-18 佳能株式会社 外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185494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5308A (ja) 1984-10-17 1986-05-14 Nippon Kogaku Kk <Nikon> あおり機構を備えるズ−ムレンズ
JP3207169B2 (ja) * 1998-12-09 2001-09-1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9298014B2 (en) * 2005-07-01 2016-03-29 Flir Systems, Inc. Image stabilization system
JP4231075B2 (ja) * 2006-10-30 2009-0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装置
JP5074747B2 (ja) * 2006-11-22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09093635A1 (ja) * 2008-01-22 2009-07-30 Nikon Corporation レンズ鏡筒、レンズ鏡筒の調整方法、レンズ鏡筒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5361551B2 (ja) * 2009-06-10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撮像装置、並びに像振れ補正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2018387A (ja) * 2010-06-07 2012-01-26 Ricoh Co Ltd レンズ鏡胴
JP6444025B2 (ja) 2013-11-18 2018-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6421367B2 (ja) 2014-03-31 2018-11-14 リコー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画像投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25027A (ja) * 2008-03-14 2009-10-01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66574A (ja) * 2009-05-13 2010-11-25 Canon Inc アオリレンズ鏡筒
CN103424954A (zh) * 2012-05-18 2013-12-04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和图像拾取系统
CN103873770A (zh) * 2012-12-17 2014-06-18 佳能株式会社 外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185494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58922A1 (ja) 2018-12-13
US20190011662A1 (en) 2019-01-10
JP6584637B2 (ja) 2019-10-02
WO2017158922A1 (ja) 2017-09-21
CN108700724A (zh) 2018-10-23
US10473883B2 (en)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055246A (ja) 望遠撮像装置
CN105376475A (zh) 图像稳定装置及图像稳定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700724B (zh) 变倍光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048283A (ja) 撮影画像合成装置
JP6444025B2 (ja) 光学機器
US7633545B2 (en) Focus detecting system
JP200928255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6320105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50254808A1 (en) Optical apparatus and lens control method
JP2017009961A (ja) 光学機器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3101733A (ja) 画像読取装置
EP1763225A2 (en) Lens apparatus
JP3543999B2 (ja) 像ぶれ防止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7066395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74729B2 (ja) レン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67827A (ja) 撮像装置及びズーム制御方法
JP543849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720206B2 (en) Lens apparatus having magnification variator configured to move during magnification varying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665402B2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058028A (ja) レンズ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H0943483A (ja) レン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レンズ位置調整方法
JP2024060479A (ja) 制御装置、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カメラ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016112A (ja) 撮像装置
JPH0888868A (ja) 複眼撮像装置
JP6700698B2 (ja) 光学機器、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