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8762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8762A
CN108698762A CN201780008605.7A CN201780008605A CN108698762A CN 108698762 A CN108698762 A CN 108698762A CN 201780008605 A CN201780008605 A CN 201780008605A CN 108698762 A CN108698762 A CN 108698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gap
article
component
supporting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8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8762B (zh
Inventor
藤尾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98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8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38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by dumping, tripping, or releasing load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06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having a load-carrying surface formed by a series of interconnected, e.g. longitudinal, links, plates, or platfo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7/00Conveyors hav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chain,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a continuous or substantially-continuous load-carrying surface or to a series of individual load-carriers; Endless-chain conveyors in which the chains form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B65G17/30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B65G17/32Individual load-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4Devices for flexing or tilting travelling structures; Throw-off carriages
    • B65G47/96Devices for tilting links or plat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4Devices for flexing or tilting travelling structures; Throw-off carriages
    • B65G47/96Devices for tilting links or platform
    • B65G47/962Devices for tilting links or platform tilting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 Pallet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一边利用排列的多个物品支承体对物品进行支承一边对该物品进行输送,其中,具有配置在物品支承体彼此之间的间隙弥补部件(16)。本发明中,作为间隙弥补部件的填充板(16)被弹簧(36)朝向托盘(14)施力,由此,使得填充板(16)维持与托盘(14)抵接的状态。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以物品载置于托盘等物品支承体之上的状态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在飞机场中将乘客的行李从飞机场内的行李交接区域向各乘客预定搭乘的飞机的货物装载区域输送等情况下需要将多个物品从出发地向各自的目的地输送的设备,有时采用进行如下动作的输送装置,即,将各物品载置于在输送路径上排列移动的各个托盘(物品支承体),使得各托盘在与载置的物品相对应的位置处倾倒(相对于输送方向而言向左右倾斜),由此,向沿着输送路径配置并与各目的地连接的滑槽而输出各物品。
上述输送装置中,由于在相邻的物品支承体彼此之间、即托盘与托盘之间存在间隙,所以行李(物品)的一部分(包的肩带等)有可能掉落入或夹入该间隙中。为了防止该现象的发生,有时像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准备用于将间隙(Gap)覆盖的覆盖部件。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覆盖部件借助枢轴、销而与物品支承部件(托盘)的下方直接连结,因此,在物品支承部件倾倒时,覆盖部件也一同倾倒。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00/02802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覆盖部件与物品支承部件直接连结,因此,无法调节物品支承部件与覆盖部件之间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因此,假设当在输送路径的直线部移动时,即便物品支承部件和覆盖部件在铅直方向上无间隙地接触,在物品支承部件倾倒时,有时与物品支承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覆盖部件的左右侧也会不同。
例如,当在物品支承部件相对于输送方向朝向右侧倾倒时,由于物品支承部件的右侧朝与位于下方的覆盖部件接近的方向移动,所以未产生与覆盖部件之间的间隙,但是,由于左侧向远离覆盖部件的方向移动,所以有可能会产生与覆盖部件之间的间隙。特别是当在弯曲部移动时,在物品支承部件倾倒时,由于还存在离心力的影响,因此,覆盖部件与物品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大。并且,如果在覆盖部件与物品支承部件之间产生间隙,则前述行李(物品)的一部分有可能会进入该间隙。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将在输送路径上排列的多个物品支承体彼此之间封堵的间隙弥补部件,使间隙弥补部件的动作相对于物品支承体的动作的追随性变得良好,使得间隙弥补部件与物品支承体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是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装置,具有:多个移动单元,该多个移动单元沿着所述物品的输送路径以串联排列的方式移动;以及多个物品支承体,该多个物品支承体具有用于对物品进行支承的物品支承面,且分别借助各所述移动单元而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移动,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用于将在所述输送路径内前后相邻的所述物品支承体彼此之间产生的间隙封堵的间隙弥补部件设置成与各所述物品支承体相对应,所述间隙弥补部件因相对于相对应的所述物品支承体被施力而维持与所述物品支承体抵接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无论物品支承体的姿势及移动状况如何,间隙弥补部件都始终被朝向物品支承体施力。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形成为,根据相对于平衡状态的移位而产生复原力的复原力部件设置成与各间隙弥补部件相对应,利用所述复原力部件产生的复原力而从物品支承体的下方对所述间隙弥补部件施力。
根据该结构,无论间隙弥补部件的材质如何,都能够朝向物品支承体进行施力。另外,通过从下方施力,即便物品载置于间隙弥补部件之上,也能够支承该物品的重量。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形成为,与1个间隙弥补部件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复原力部件,多个所述复原力部件中的至少2个配置于在与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内彼此分离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2点以上的位置进行施力,能够对间隙弥补部件整体均匀地施加作用力。因此,能够防止因(特别是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施加不均匀的作用力而在间隙弥补部件发生不均匀的挠曲。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形成为,间隙弥补部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所述间隙弥补部件借助自身的弹性而相对于物品支承体被施力。
根据该结构,即便不具有复原力部件也能够进行施力,因此,能够削减输送装置的零件数量或者简化组装工序。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形成为,间隙弥补部件支承于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得在输送路径内与自身所对应的物品支承体相邻的物品支承体移动。
根据该结构,对间隙弥补部件进行支承的移动单元不是与该间隙弥补部件相对应的物品支承体的移动单元,而是与其相邻的物品支承体的移动单元,因此,在观察特定的物品支承体的情况下,将该物品支承体以及与其相邻的物品支承体之间产生的间隙利用支承于相邻的物品支承体侧的间隙弥补部件进行封堵。因此,在相邻的物品支承体彼此的移动状况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例如当在弯曲部移动等时,间隙弥补部件不会离开相邻的物品支承体,无论物品支承体的移动状况如何,都能够可靠地将物品支承体彼此之间的间隙封堵。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形成为,各移动单元具备倾倒单元,该倾倒单元能够通过使自身移动的物品支承体绕沿着输送路径延伸的支承体倾倒轴倾倒而使物品支承面相对于水平面朝向输送路径的左右侧倾斜,支承于所述移动单元的间隙弥补部件绕被轴支承为:沿着与所述支承体倾倒轴同轴的方向延伸的间隙弥补部件倾倒轴体倾倒自如。
根据该结构,物品支承体和间隙弥补部件与成为倾倒运动的中心的轴同轴,因此,在物品支承体倾倒时,与其相对应的间隙弥补部件能够以与该物品支承体相同的轨迹而进行倾倒运动,从而倾倒时的追随性良好。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还可以形成为,在各间隙弥补部件安装有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上下摆动轴体,所述间隙弥补部件能够以所述上下摆动轴体为中心而上下摆动。
根据该结构,在物品支承体的输送路径包含上下移动(升降)的路径的情况下,间隙弥补部件随着物品支承体的上下移动而上下摆动,由此,能够追随该物品支承体的上下移动,因此,在上下移动时也能够防止在间隙弥补部件与物品支承体之间产生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输送装置,即便物品支承体的姿势发生变化,间隙弥补部件的姿势也会追随该变化而发生变化,无论物品支承体的姿势、移动状态如何,间隙弥补部件相对于物品支承体而抵接的状态都得以继续维持。因此,能够防止物品的一部分在输送路径的整个区域中掉落入物品支承体彼此的间隙,另外,即便在物品支承体倾倒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物品支承体夹入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板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填充(infill)板和托盘的图2的A-A向视剖视图。
图5是从下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移动单元周围的情形而得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输送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输送装置10的一部分。该输送装置10中,将作为输送对象的物品12以载置于作为物品支承体的托盘14的状态朝向输送方向W进行输送。如图1所示,该托盘14沿着输送方向W串联排列有多个,这些托盘14分别能够将物品12支承于其物品支承面14a上。
托盘14能够如图1中假想线所示那样相对于输送方向W向左右侧倾倒(图1中仅示出向左侧倾倒的情形),由此,能够使托盘14的物品支承面1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而将载置的物品12向沿着输送方向W配设的多个滑槽18中的任意一个输出。该多个滑槽18分别与多个目的地中的任意一个连接,以如下方式对输送装置10的动作进行控制:将托盘14上的物品12向与对应于该物品12的目的地连接的滑槽18输出。
另外,与各托盘14相对应地设置有作为间隙弥补部件的填充板16,以便将沿着输送方向W前后排列的(相邻的)2个托盘14彼此之间产生的间隙封堵,由此,防止物品12的一部分或整体掉落入托盘14彼此之间的间隙中。该填充板16在相对应的托盘14倾倒时与该托盘14一同倾倒。
[移动单元]
图2中示出了从侧方观察输送装置10的情形。如图所示,托盘14支承于移动单元20,该移动单元20沿顺着输送路径铺设的轨道(图2中未图示)移动。移动单元20整体为其长度方向沿着输送方向W的近似长矩形平板状的形状,沿着输送方向W前后排列的(相邻的)移动单元20彼此由连结器22连结。此处对于该连结器22的详细结构并未进行图示,不过,连结后的移动单元20主体彼此能够以该连结器22为中心而上下左右地回旋。由此,即便当移动单元20在输送路径内的弯曲部或升降部进行移动时,一连串的移动单元20也能够沿着该输送路径的形状而移动。
另外,移动单元20借助倾倒部24而对托盘14进行支承。该倾倒部24借助马达26等的驱动力而使沿着铅直方向延伸并对托盘14进行支承的托盘支承部件25绕与输送方向W平行的倾倒轴P旋转,由此,能够使托盘14倾倒,以使托盘14的物品支承面14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板支承部]
此外,在移动单元20的输送方向W前方设置有对填充板16进行支承的板支承部30。该板支承部30具备:板倾倒转轴32(间隙弥补部件倾倒轴体),其支承于移动单元20;以及板支承部件34,其与上述板倾倒转轴32连接。
板倾倒转轴32为其轴向沿着输送方向W的长条部件。该板倾倒转轴32延伸的方向与托盘14的倾倒轴P同轴。另外,该板倾倒转轴32绕其轴向旋转自如。在填充板16倾倒的情况下,板支承部件34及板倾倒转轴32随着填充板16的倾倒而一同绕板倾倒转轴32的轴向旋转。
板支承部件34具有:铅直部34a,其与板倾倒转轴32连接、且向铅直上方延伸;以及前方延长部34b,其从上述铅直部34a向输送方向W前方延伸。并且,在铅直部34a的上端部且在前方延长部34b的后端部支承有摆动杆38,该摆动杆38形成沿着输送方向W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摆动轴。此外,在前方延长部34b的前方支承有向铅直上方延伸的弹簧36。填充板16被上述摆动杆38及弹簧36从下方支承。
[填充板]
可以利用例如注塑成型后的合成树脂而形成填充板16。对于其尺寸,如图3的俯视图中的虚线所示,支承于板支承部30的填充板16在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W交叉的方向)上具有与托盘14相同程度的尺寸,在沿着输送方向W的前后方向上具有比托盘14彼此的间隙大的尺寸。由于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间隙大,从而使得填充板16从后方的托盘14(图中右侧的实线所示的托盘14)的前端扩展至前方的托盘14(图中左侧的假想线所示的托盘14)的后部下方,能够将间隙在前后方向上毫无遗漏地封堵。
应予说明,当一连串托盘14在弯曲部移动时,如图中右端所示,托盘14的行进方向和填充板16的行进方向交叉,因此,对于托盘14和填充板16在铅直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的大小而言,与在直线部移动时相比,宽度方向左右侧中的一侧(此处为右侧)减小,另一侧(此处为左侧)增大。填充板16的宽度方向左右部形成为与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而前后方向尺寸较长,从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将间隙毫无遗漏地封堵。
如图2的A-A向视剖视图、亦即图4及图5的立体图所示,填充板16的前方的下方被弹簧36从下方施力。此外,在填充板16的后方的下方设置有形成为与摆动杆38嵌合的尺寸的槽、孔等杆嵌合部38a(此处为孔),如上所述,嵌入于该杆嵌合部38a的摆动杆38支承于板支承部30。填充板16能够以该摆动杆38的轴心为中心而在铅直方向上上下摆动。
[弹簧]
如图3、图5所示,板支承部件34的前方延长部34b朝向前方、且朝左右的2个方向分支,分支出的2个前方延长部34b分别在前端部对弹簧36进行支承。因此,2个弹簧36配置为:弹簧36在填充板16的下方且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2处位置分别对填充板16的前方部进行支承。
对于作为复原力部件的弹簧36,如果相对于其平衡状态(未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的长度伸长或收缩(移位),则产生想要利用自身的弹性而向平衡状态复原的力、即复原力。平衡状态下的弹簧36的长度设计成:比从图2所示的板支承部30对弹簧进行支承的位置(具体而言,板支承部件34的前方延长部34b上表面)至托盘14下表面为止的距离大。因此,与平衡状态相比,弹簧16收缩,想要朝向托盘14而向上方伸长。想要向上方伸长的弹簧16将位于板支承部30与托盘14之间的填充板36向上方推顶。由此,填充板16相对于作为与自身相对应的物品支承体的前方的托盘14而被施力。
由于填充板16被朝向托盘14施力,所以使得填充板16追随托盘14的动作。例如,如图4中的假想线所示,当托盘14在左右方向(此处为纸面左侧,相对于行进方向而言为右侧)上倾倒时,托盘14中的从水平面向下方移动的部分(纸面左侧)将填充板16向下方按压,另一方面,从水平面向上方移动的部分(纸面右侧)想要比填充板16更向上方离开。但是,填充板16借助纸面右侧的弹簧36的弹力而被向托盘14施力,因此,填充板16能够相对于想要离开的托盘14的动作而以与托盘14接触的状态追随其倾倒。其结果,即便托盘14倾倒,填充板16与托盘14之间的距离也在整个左右方向上保持为倾倒前的均匀的状态。即,保持为填充板16和托盘14在整个宽度方向的左右方向上接触的状态,不会在填充板16与托盘14之间产生间隙。同样地,即使当移动单元20及托盘14在输送路径内的弯曲部移动时,弹簧36也始终对填充板16朝向托盘14施力,因此,也不会在填充板16与托盘14之间产生间隙。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中,作为间隙弥补部件的填充板16被作为复原力部件的弹簧36朝向作为物品支承体的托盘14施力,因此,无论托盘14的姿势、移动状态(是否倾倒、是否在弯曲部移动)如何,填充板16始终都能够保持接触而不会在与托盘14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物品12掉落入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托盘14彼此之间的间隙中的情况。
另外,填充板16被弹簧36从下方施力,因此,即便物品12载置于填充板16上,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其重量。
此外,2个弹簧36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2处位置分别对填充板16进行施力,因此,填充板16在宽度方向上被稳定地支承。填充板16从弹簧36受到的作用力在弹簧36和填充板16接触的位置处最强,越离开该位置越弱,但是,由于多个弹簧36设置于宽度方向上的分离的位置,所以填充板16从多个弹簧36受到的力的合力在填充板16的任何部位都大致均匀,不会仅对填充板16的特定部位施加较强的负荷。即,不会在填充板16的宽度方向上施加不均匀的作用力,因此,因受到来自弹簧36的力而产生的填充板16的挠曲变形不会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变得不均匀。
另外,例如在填充板16的左方想要从托盘14向下方离开时,左方的弹簧36被向下方压缩,因此,左方的弹簧36所产生的、将托盘14朝向上方回压的弹力得到强化。因此,填充板16的左方因左方的弹簧36的弹力而被向托盘14强烈地施力,其结果,使得其不会离开托盘14。另一方面,右侧的弹簧36在此时未压缩,因此,施加于填充板16的右方的力不会增强。这样,由于设置有多个弹簧36,因此,只有填充板16中的想要离开托盘14的部位被朝向托盘14回压,同时,除此以外的部位所受到的力并未增强。由此,填充板16处于其整体始终与托盘14接触的状态,并且,不会受到所需程度以上的负荷,被稳定支承的状态得到保持。
另外,如图2、图5所示,移动单元20对托盘14进行支承并使其移动,且对填充板16进行支承,但是,仅从一个移动单元20来看,作为由该移动单元20支承的填充板16借助弹簧36而被施力的对象的托盘14(与填充板16相对应的托盘14)和借助该移动单元20而移动的托盘14为不同的托盘14。具体而言,与填充板16相对应的托盘14是比借助对该填充板16进行支承的移动单元20而移动的托盘14更靠前方的一个(在输送路径内相邻的)托盘14。
因此,填充板16能够根据后方的托盘14的姿势而将前方的托盘14与后方的托盘14之间产生的间隙封堵。例如,如图3的图中右侧所示,前方的托盘14和后方的托盘14在弯曲部等处而彼此的行进方向未处于一条直线上的(交叉的)状况下,前方的托盘14的俯视姿势和后方的托盘14的俯视姿势不同。不过,填充板16与后方的托盘14(对后方的托盘14进行支承的移动单元20)一同移动,因此,不会从后方的托盘14离开。此外,填充板16如上所述那样具有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尺寸,因此,填充板16配置成扩展到后方的托盘14的前方。由此,即便在图3的图中右侧所示的、前方的托盘14的俯视姿势和后方的托盘14的俯视姿势不同的相邻的托盘14彼此的移动状况互不相同的状态下,填充板16也依然从后方的托盘14的前方扩展到前方的托盘14的后方,无论托盘14的移动状况如何,填充板16都能够可靠地将托盘14彼此之间的间隙封堵。
另外,如图2所示,填充板16支承于板支承部件34,该板支承部件34与板倾倒转轴32连接,因此,在填充板16追随托盘14的倾倒而倾倒时,填充板16绕板倾倒转轴32的轴向倾倒。此处,当托盘14在移动路径中的直行部移动时,板倾倒转轴32延伸的方向(轴向)与托盘14的倾倒轴P同轴,因此,填充板16的倾倒运动和托盘14的倾倒运动的、运动中心轴为同轴。因此,如图4中的假想线所示,填充板16的倾倒运动的运动轨迹与托盘14的倾倒运动的运动轨迹相同(描绘出同心圆的轨迹)。由此,在填充板16倾倒时,不会大幅地离开托盘14,而是良好地追随托盘14而倾倒。
此外,当托盘14在移动路径中的弯曲部移动时,在前方的托盘14的行进方向与后方的托盘14的行进方向之间产生与弯曲的曲率相应的角度。由此,位于前方的托盘14的倾倒轴P的朝向和位于后方的板倾倒转轴32的轴向并非同轴,而是不同的朝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后方的填充板16也被朝向与其相对应的(位于前方的)托盘14施力。因此,即便托盘14在弯曲部倾倒,使其产生倾倒的力(倾倒部24产生的力)也经由弹簧36而向填充板16传递。因此,当托盘14在弯曲部倾倒时,虽然填充板16的运动轨迹与托盘14的运动轨迹并未处于同心圆上,但是,朝向左右方向的倾倒角度与托盘14的倾倒角度相同,填充板16能够以与托盘14接触的状态而追随其倾倒。
此处,当托盘14在弯曲部倾倒时,由于填充板16的运动轨迹与托盘14的运动轨迹并未处于同心圆上,所以想要从托盘14波及至填充板16的力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为不同的强度。作为具体例,当在相对于行进方向朝向左侧弯曲的弯曲部向左侧倾倒时(向弯曲内侧倾倒时),托盘14中的向下方移动的左侧想要强烈地向下按压填充板16,向上方移动的右侧想要略微离开填充板16。这样,托盘14想要传递给填充板16的力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有所不同,但是,由托盘14传递的力经由弹簧36而向填充板16传递,因此,左侧和右侧的力的差异被弹簧36的弹性吸收。即,左侧的弹簧36大幅收缩,右侧的弹簧与托盘14处于水平状态时相比稍微伸长。如果像现有技术那样填充板16(覆盖部件)与托盘14(物品支承部件)直接连结,则填充板16无法大幅离开托盘14,因此,如果在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侧施加大不相同的力,则无法变形而避免该力的差异,从而有可能产生扭转破损。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力的差异不会使托盘14扭转,而是使弹簧36的伸缩量在左右侧变得不同。即,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填充板16未与托盘14直接连结,所以填充板16能够根据施加于左右侧的力的差异而使得对弹簧36进行压缩的量或对弹簧36进行拉伸的量(伸缩量)在左右侧发生变化。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弯曲部倾倒时,能够以使弹簧36的伸缩量不同的方式来避免想要施加于填充板16的左右侧的力的差异,从而无需担忧填充板16会破损。
此外,如图2、图5所示,在填充板16安装有摆动杆38,因此,当铅直方向上的力作用于填充板16时,填充板16以摆动杆38的轴心为中心而在铅直方向上上下摆动。因此,在托盘14的整体上下移动、且填充板16追随该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填充板16整体并不上下移动,而是进行以摆动杆38为中心的上下摆动。例如,在托盘14的输送路径包含上坡、下坡等高度变动部的情况下,如果托盘14从该高度变动部通过,则托盘14整体会在铅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此时,填充板16中的与托盘14直接接触的前方的部位根据托盘14的上下移动而进行上下移动,填充板16的前方的部位与移动单元20之间的距离会根据情况而发生变化,不过,填充板16的后方安装有摆动杆38的部位与移动单元20之间的距离并未发生变化。因此,例如在下坡且在前方的托盘14比后方的托盘14更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填充板16的前方的部位追随前方的托盘14而向下方移动,同时,填充板16的后方的部位保持为与后方的托盘14相同程度的高度。如果填充板16在整个前后方向上追随前方的托盘14而向下方移动,则有可能在填充板16与后方的托盘14之间产生铅直方向上的间隙,不过,如果填充板16的后方保持为与后方的托盘14相同程度的高度,则不会产生这样的铅直方向上的间隙。这样,填充板16以摆动杆38为中心而在铅直方向上上下摆动,因此,在托盘14的上下移动时,也能防止在填充板16与托盘14之间产生间隙。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填充板16相对于托盘14的动作具有良好的追随性而进行动作,因此,在托盘14倾倒或者上下移动时,也不会在填充板16与托盘14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托盘14的各种运动状况,填充板16都良好地追随。因此,即便在移动路径的弯曲部、上下移动部等、以往如果在该位置使托盘14倾倒则填充板16无法充分追随而使得被输送物12的一部分有可能掉落入前后的托盘14之间的位置,也能够使托盘14倾倒。因此,能够将图1所示的滑槽18配置于托盘14的移动路径内的各种位置。由此,输送装置10的布置自由度得到提高。另外,由于能够在各种位置配置滑槽18,所以能够使与目的地连接的滑槽18的配置数量增多。即,能够利用输送装置10而对与更多种类的目的地相对应的被输送物12进行处理。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2个弹簧36,不过,可以根据托盘14及填充板16的大小、形状而设置3个以上。在托盘14及填充板16非常大的情况下,如果弹簧36仅为2个,则利用弹簧36的弹力而施加于填充板16的负荷有可能在填充板16整体变得不均匀,通过增加弹簧36的数量则能够使填充板16整体的负荷实现均匀化。另外,如果托盘14及填充板16较小,则即便只有1个弹簧36,施加于填充板16整体的负荷也不会变得十分不均匀,因此,例如可以在填充板16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下方仅配置1个弹簧36而减少零件数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填充板16朝向托盘14施力的施力部件而采用了图5所示的弹簧36,不过,只要是将填充板16始终朝向托盘14按压的部件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橡胶柱、气缸等根据相对于未施加外力的状态(平衡状态)的移位而产生想要朝向平衡状态复原的复原力的复原力部件来代替弹簧36。即便在使用弹簧36以外的复原力部件的情况下,如果以使得复原力作用于将填充板16朝向托盘14按压的方向的方式而配置复原力部件,也能够形成为填充板16根据托盘14的动作而追随执行动作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板倾倒转轴32配置成与托盘14的倾倒轴P同轴,不过,填充板16的左右倾倒轴只要配置成使得填充板16能够追随托盘14的倾倒而倾倒、且不会在与托盘14之间产生间隙即可,也可以不与托盘14的倾倒轴P完全同轴。例如,即便板倾倒转轴32与托盘14的倾倒轴P平行且配置于比倾倒轴P更靠上方或下方的位置,填充板16也能够追随托盘14的倾倒而向左右侧倾倒。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填充板16以摆动杆38为中心而上下摆动,不过,如果输送路径仅为平坦部而使得托盘14不会大幅地上下移动,则可以形成为仅由弹簧36对填充板16进行支承的结构,使得填充板16的整体追随托盘14而上下移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5所示,通过在填充板16的下方配置弹簧36而相对于托盘14对填充板16施力,不过,也可以由例如橡胶这样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填充板16而使得填充板16利用填充板16自身的弹性相对于托盘14被施力来代替配置弹簧36。这样,即便不配置弹簧36而仅利用填充板16也能够对托盘14进行施力,因此,无需筹措弹簧36,构成输送装置10的零件的种类数量减少。因此,部件筹措成本降低,另外,也能够减少需要预先进行保管以备维护保养使用的预备零件的数量。另外,由于无需配置弹簧36的劳力,所以能够简化输送装置10的组装工序。因此,能够降低构建输送装置10时的引入成本及维护保养成本。另外,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填充板16的前方部配置于托盘14的上方,从而从托盘14的上方朝向托盘14对填充板16进行按压。如果利用填充板16自身的弹性向托盘按压,则可以不将弹簧36这样的施力用的部件配置于填充板16的周围,因此,即便填充板16覆盖在托盘14的上方,也不会因填充板16以外的部件而妨碍将物品载置于托盘14上。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输送装置
14 托盘
16 填充板
20 移动单元
22 连结器
24 倾倒部
36 弹簧
38 摆动杆

Claims (7)

1.一种输送装置,其用于对物品进行输送,具有:
多个移动单元,该多个移动单元沿着所述物品的输送路径以串联排列的方式移动;以及
多个物品支承体,该多个物品支承体具有用于对物品进行支承的物品支承面,且分别借助各所述移动单元而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移动,
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用于将在所述输送路径内前后相邻的所述物品支承体彼此之间产生的间隙封堵的间隙弥补部件设置成与各所述物品支承体相对应,
所述间隙弥补部件相对于相对应的所述物品支承体被施力而维持与所述物品支承体抵接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相对于平衡状态的移位而产生复原力的复原力部件设置成与各间隙弥补部件相对应,利用所述复原力部件产生的复原力而从物品支承体的下方对所述间隙弥补部件进行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1个间隙弥补部件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复原力部件,多个所述复原力部件中的至少2个配置于在与输送路径交叉的方向内彼此分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间隙弥补部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所述间隙弥补部件借助自身的弹性而相对于物品支承体被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间隙弥补部件支承于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得在输送路径内与自身所对应的物品支承体相邻的物品支承体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移动单元具备倾倒单元,该倾倒单元能够通过使自身移动的物品支承体绕沿着输送路径延伸的支承体倾倒轴倾倒而使得物品支承面相对于水平面朝向输送路径的左右侧倾斜,
支承于所述移动单元的间隙弥补部件被轴支承为:绕沿着与所述支承体倾倒轴同轴的方向延伸的间隙弥补部件倾倒轴体而倾倒自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间隙弥补部件安装有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上下摆动轴体,所述间隙弥补部件能够以所述上下摆动轴体为轴心而上下摆动。
CN201780008605.7A 2016-02-19 2017-02-13 输送装置 Active CN108698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9437A JP6508086B2 (ja) 2016-02-19 2016-02-19 コンベヤ装置
JP2016-029437 2016-02-19
PCT/JP2017/005091 WO2017141862A1 (ja) 2016-02-19 2017-02-13 コンベ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8762A true CN108698762A (zh) 2018-10-23
CN108698762B CN108698762B (zh) 2020-09-15

Family

ID=5962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8605.7A Active CN108698762B (zh) 2016-02-19 2017-02-13 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2716B2 (zh)
EP (1) EP3418223B1 (zh)
JP (1) JP6508086B2 (zh)
CN (1) CN108698762B (zh)
AU (2) AU2017221543A1 (zh)
CA (1) CA3014160C (zh)
DK (1) DK3418223T3 (zh)
ES (1) ES2937715T3 (zh)
PL (1) PL3418223T3 (zh)
RU (1) RU2732665C2 (zh)
TW (1) TWI701202B (zh)
WO (1) WO201714186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2487A (zh) * 2019-06-10 2019-08-09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顺向分拣机
CN114572462A (zh) * 2022-03-28 2022-06-03 广州亿家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卤制品装袋封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8188B2 (ja) 2017-10-17 2022-02-10 株式会社錦河 物品仕分方法及び物品仕分装置
JP6829423B2 (ja) * 2018-04-27 2021-02-10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仕分け装置
JP6823833B2 (ja) * 2018-04-27 2021-02-0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仕分け装置
JP6836747B2 (ja) * 2018-04-27 2021-03-0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仕分け装置
JP6889411B2 (ja) * 2018-04-27 2021-06-1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仕分け装置
CN109794418A (zh) * 2019-02-28 2019-05-24 广东力生智能有限公司 翻盘式分拣机
CN112027593A (zh) * 2020-08-06 2020-12-04 河南驰筑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制造用输送设备
KR20230054882A (ko) * 2020-08-24 2023-04-25 데마틱 코프. 트레이로부터 물품을 제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5262A (en) * 1997-04-30 2000-10-24 Bernhard Beumer Maschinenfabrik Kg Link conveyor
US6152280A (en) * 1997-12-23 2000-11-28 Crisplant A/S Articulated conveyor
US6360868B1 (en) * 1999-03-30 2002-03-26 Beum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Unit load transport device
EP1447359A2 (en) * 2003-02-14 2004-08-18 Vanderlande Industries Nederland B.V. Sorting conveyor with tiltable platforms and method for sorting products thereof
EP1602604A1 (en) * 2004-05-07 2005-12-07 Vanderlande Industries Nederland B.V. Device for sorting products
CN101181957A (zh) * 2006-11-14 2008-05-21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输送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5612U (zh) * 1986-11-10 1988-11-15
JPS63175612A (ja) 1986-12-26 1988-07-20 ベロルススキ−、チエフノロギチエスキ−、インスチツ−ト、イメ−ニ、エス、エム、キ−ロワ 懸濁物を液相と固体粒子に分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0016553A (ja) * 1998-07-07 2000-01-18 Meidensha Corp コンベア装置
JP2002520239A (ja) * 1998-07-10 2002-07-09 クリスプラント アクティーゼルスカブ コンベヤ
FR3011537B1 (fr) * 2013-10-08 2016-01-01 Cinetic Sorting S P A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e triage des bagages, capable de traiter des produits peu stables et de formes irregulieres
EP3145841B1 (en) * 2014-05-22 2023-08-02 BEUMER Group A/S Sorting system having cover plates closing gaps between support structures
JP6451661B2 (ja) * 2016-02-19 2019-01-1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コンベヤ装置
JP6451660B2 (ja) * 2016-02-19 2019-01-1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コンベ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5262A (en) * 1997-04-30 2000-10-24 Bernhard Beumer Maschinenfabrik Kg Link conveyor
US6152280A (en) * 1997-12-23 2000-11-28 Crisplant A/S Articulated conveyor
US6360868B1 (en) * 1999-03-30 2002-03-26 Beumer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Unit load transport device
EP1447359A2 (en) * 2003-02-14 2004-08-18 Vanderlande Industries Nederland B.V. Sorting conveyor with tiltable platforms and method for sorting products thereof
EP1602604A1 (en) * 2004-05-07 2005-12-07 Vanderlande Industries Nederland B.V. Device for sorting products
CN101181957A (zh) * 2006-11-14 2008-05-21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输送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2487A (zh) * 2019-06-10 2019-08-09 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顺向分拣机
CN110102487B (zh) * 2019-06-10 2024-03-26 中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顺向分拣机
CN114572462A (zh) * 2022-03-28 2022-06-03 广州亿家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卤制品装袋封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1202B (zh) 2020-08-11
JP2017145122A (ja) 2017-08-24
EP3418223B1 (en) 2022-12-07
DK3418223T3 (da) 2023-02-20
CN108698762B (zh) 2020-09-15
US20190047795A1 (en) 2019-02-14
EP3418223A4 (en) 2019-10-09
NZ744983A (en) 2021-06-25
AU2022203812A1 (en) 2022-06-23
AU2022203812B2 (en) 2023-11-23
PL3418223T3 (pl) 2023-03-27
RU2732665C2 (ru) 2020-09-21
AU2017221543A1 (en) 2018-08-23
TW201730072A (zh) 2017-09-01
CA3014160A1 (en) 2017-08-24
JP6508086B2 (ja) 2019-05-08
WO2017141862A1 (ja) 2017-08-24
RU2018133024A (ru) 2020-03-19
US10562716B2 (en) 2020-02-18
EP3418223A1 (en) 2018-12-26
RU2018133024A3 (zh) 2020-04-15
ES2937715T3 (es) 2023-03-30
CA3014160C (en)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8762A (zh) 输送装置
TWI724101B (zh) 輸送裝置
CN103569381A (zh) 折叠设备
US3119488A (en) Conveyor system and cart
CN102556595B (zh) 用于散装材料的运输的传送机
CN106348183A (zh) 一种多承载索起重运输装置
CN102910413A (zh) 传输散装材料的传输装置
CN102756917A (zh) 具有踏板的分离器
CN102742407B (zh) 秧苗移植机
CN207524477U (zh) 倾翻物料车
JP2001002023A (ja) カップ状商品の倒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8100803A (ja) 自走式コンベヤ装置
NZ744983B2 (en) Conveyor apparatus
CN103732514A (zh) 用于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平头站
JP2002004334A (ja) 搬送装置を搭載した自走式車両
CN104192535A (zh) 用于链条的断链保护装置、输送机及其应用
IE83537B1 (en) A material process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