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8467A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98467A CN108698467A CN201680081907.2A CN201680081907A CN108698467A CN 108698467 A CN108698467 A CN 108698467A CN 201680081907 A CN201680081907 A CN 201680081907A CN 108698467 A CN108698467 A CN 1086984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pening portion
- liner
- conditioner housing
- pi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71—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liquid ducts, e.g. for coolant liquids or refrigera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28—Constructional lay-out of the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1—Mounting or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in housings, e.g. heat exchangers, fans, electronic regul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2001/00635—Air-tight sea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单元,能确保衬垫固定到空调壳体,改善衬垫组装到空调壳体的性能。该车辆用空调单元包括:空调壳体(12);安装于与第一热交换器(16)连接的第一配管(164a、164b)的端部的连接部件(165);与第二热交换器(18)连接的第二配管(184a、184b);以及一片片材状的衬垫(30)。衬垫具有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部(32a、32b)。在连接部件配置于第一开口部的内部、第二配管配置于第二开口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衬垫通过粘接剂粘接于空调壳体的设置面(24)。衬垫中的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被第二配管压缩。衬垫的空调壳体侧的表面(30a)具有:至少包含第一开口部的周边部,并配置有粘接剂粘接剂区域(35);至少包含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且未配置有粘接剂的无粘接剂区域(36)。
Description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8254号,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而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车室内吹出空调风的车辆用空调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的车辆空调单元包括夹在设于车身侧的隔壁部件的贯通孔的周边部和空调壳体之间的衬垫。隔壁部件分隔车室内空间和车室外空间。贯通孔设为用于使与空调单元的热交换器连接的配管通过。衬垫防止风、水等经由贯通孔从车室外进入车室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设于隔壁部件的贯通孔,有供第一配管通过的第一贯通孔和供第二配管通过的第二贯通孔,第一配管与对空气进行冷却的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第二配管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热交换器连接。在一般的空调单元中,为了分别对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进行密封,使用分体的衬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1372号公报
可是,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了一种具有下述结构的车辆用空调单元,该空调单元使用一片片材状的衬垫对隔壁部件的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两者进行密封。
该车辆用空调单元包括空调壳体和配置于空调壳体的内部的第一热交换器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空调壳体具有用于设置衬垫的设置面。安装于与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的第一配管的连接部件以及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的第二配管从设置面突出。连接部件和第二配管配置在彼此靠近的位置。因此,可以使用一片片材状的衬垫。衬垫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在第一开口部配置有连接部件且第二开口部配置有第二配管的状态下,衬垫通过粘接剂粘接于设置面。
第二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小于第二配管的外径。这是为了密闭第二配管的周边。第一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等于或大于连接部件的外形尺寸。这是为了在空调单元搭载于车身后,在将连接部件和位于该连接部件的相对侧的连接部件连接时,防止衬垫卡入两连接部件之间等。
在此,为了将衬垫固定到空调壳体,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衬垫的空调壳体侧的表面的整个区域配置了粘接剂。其结果是,在将衬垫设置于设置面时,在将第二配管插入第二开口部时,粘合剂会缠绕住第二配管。因此,难以将第二配管插入第二开口部中。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衬垫破损的情况。这样一来,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衬垫组装到空调壳体时的组装性能变差的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避免粘接剂对第二配管的缠绕,研究了不使用粘接剂的方案。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下:第二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小于第二配管的外径。因此,设置于设置面的衬垫中的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会成为被第二配管压缩的状态。由此,衬垫中的第二开口部侧的区域被固定于空调壳体。然而,第一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等于或大于连接部件的外形尺寸。因此,衬垫中的第一开口部侧的区域不固定于空调壳体。其结果是,当将在设置面设置有衬垫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组装到车身时,衬垫的第一开口部侧的区域会与设置面分离。由此,会产生衬垫没有恰当地配置于空调壳体和隔壁部件之间的问题。例如,在衬垫弯折的状态下,衬垫会夹在空调壳体和隔壁之间。
第二个问题如下:为了将衬垫的第一开口部侧的区域固定于空调壳体,本发明的发明人进一步研究了将第一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小于连接部件的尺寸。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连接部件插入第一开口中部时,衬垫会变形。变形后的衬垫的一部分会引起连接部件和位于该连接部件的相对侧的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不良。例如,变形后的衬垫的一部分会钻入连接部件和相对侧的连接部件之间。由此,会产生连接部件和相对侧的连接部件的连接不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单元,该车辆用空调单元能够确保衬垫固定到空调壳体,并能改善衬垫组装到空调壳体时的组装性能。
根据本发明,
朝向车室内吹出空调风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包括:
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使空气朝向车室内流动的空气通路;
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配置于空调壳体的内部,并通过与制冷循环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冷却;
第一配管,该第一配管与第一热交换器连接,并供制冷剂流通;
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安装于第一配管的端部,用于连接配管;
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配置于空调壳体的内部,并通过与热介质的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加热;
第二配管,该第二配管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并供热介质流通;以及
一片片材状的衬垫,该衬垫固定于空调壳体,并夹在车身侧的隔壁部件和空调壳体之间,隔壁部件分隔车室内空间和车室外空间,
空调壳体具有设置面,设置面用于设置衬垫,
连接部件以及第二配管从设置面突出,
衬垫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在连接部件配置于第一开口部的内部,并且第二配管配置于第二开口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衬垫通过粘接剂而粘接于设置面,
第一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为等于或者大于连接部件的外形尺寸,
衬垫中的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被第二配管向远离第二配管的方向压缩,
衬垫的空调壳体侧的表面具有粘接剂区域和无粘接剂区域,粘接剂区域至少包含第一开口部的周边部,并配置有粘接剂,无粘接剂区域至少包含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且未配置有粘接剂。
在本发明的空调单元中,衬垫中的第一开口部的周边部设为配置有粘接剂的粘接剂区域。由此,衬垫中的第一开口部侧的区域通过粘接剂固定到空调壳体上。另外,通过衬垫被第二配管压缩的状态,衬垫的第二开口部侧的区域被固定到空调壳体。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单元,能够确保衬垫固定到空调壳体。
进一步,在本发明的空调单元中,衬垫中的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设为未配置有粘接剂的无粘接剂区域。由此,在将配置有粘接剂的衬垫组装于设置面时,能够避免粘接剂对第二配管的缠绕。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单元,能够改善衬垫组装到空调壳体时的组装性能。
使衬垫的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成为被压缩的状态可以通过例如,在第二开口部未配置有第二配管的状态下,将第二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为小于第二配管的外径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侧视图
图2是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与图3对应的图,是未组装有衬垫的状态下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与图3对应的图,是未组装有衬垫以及加热器盖的状态下的车辆用空调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衬垫的放大剖视图,是表示衬垫夹在隔壁部件和空调壳体之间的状态的图。
图7是粘贴于空调壳体之前的状态的图1中的衬垫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衬垫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温水配管插入到第二开口部的状态的衬垫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衬垫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衬垫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上下前后的各箭头DR1、DR2和DR3表示搭载了车辆用空调单元的车辆的方向。具体而言,箭头DR1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DR1。箭头DR2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DR2。箭头DR3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DR3(即,车辆的左右方向DR3)。车辆的上下方向DR 1、车辆的前后方向DR 2及车辆的宽度方向DR 3是彼此正交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单元10(以下称为空调单元10)构成包含配设于车辆中的车室外的压缩机以及冷凝器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一部分。车辆包括划分车室内空间的内饰板。内饰板具有作为分隔驾驶席和副驾驶席的部分的中央控制台。空调单元10配置于中央控制台的内侧。空调单元10是一种对落座于后座的后座乘员进行空气调节的后座用空调单元,该后座相对于由驾驶座以及副驾驶座组成的前座而配置于车辆后方。
如图2所示,空调单元10包括空调壳体12、送风机部14、蒸发器16,加热器芯18,空气混合门20,吹出口门22等。
送风机部14连接于空调壳体12的空气流上游侧。送风机部14是向该空调壳体12内吹出空气的离心送风机。送风机部14包括:连结于空调壳体12的送风机壳体141;收容于送风机壳体141内,通过旋转而将空气吸入并吹出的离心风扇142;以及使该离心风扇142旋转的风扇电机143。送风机部14通过离心风扇142的旋转而如箭头FLin所示那样朝向收容于空调壳体12内的蒸发器16送风。
空调壳体12是树脂制部件。空调壳体12与送风机壳体141共同构成空调单元10的外壳。空调壳体12在该空调壳体12的内部形成有作为使空气朝向车室内流动的空气通路的壳体通路121。进一步,该壳体通路121通过设于空调壳体12内的构造物而被细分化。即,壳体通路121由上游侧空气通路122、作为第一空气通路的暖风通路123、作为第二空气通路的冷风通路124、以及空气混合空间125构成。
上游侧空气通路122在该上游侧空气通路122的空气流上游侧连接于送风机部14的吹出口,上游侧空气通路122在上游侧空气通路122的空气流下游侧连接于暖风通路123和冷风通路124。冷风通路124是使来自上游侧空气通路122的空气绕过暖风通路123流动的迂回空气通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风通路124配置于暖风通路123的上侧。
空气混合空间125是连接于暖风通路123的空气流下游侧和冷风通路124的空气流下游侧的空间。通过暖风通路123的空气和通过冷风通路124的空气在空气混合空间125彼此混合。
蒸发器16与未图示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共同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众所周知的制冷循环装置。蒸发器16是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通过与制冷循环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使流经蒸发器16的内部的制冷剂蒸发,并冷却通过蒸发器16的空气。
蒸发器16配置于上游侧空气通路122。因此,蒸发器16对如箭头FLin所示那样从送风机部14向上游侧空气通路122流入的空气进行冷却。蒸发器16使冷却后的空气向暖风通路123以及冷风通路124的一方或者双方流动。
蒸发器16的结构与普遍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众所周知的蒸发器相同。具体而言,蒸发器16具有芯部161、和分别连接于该芯部161的两端的第一集水箱部162以及第二集水箱部163。蒸发器16以第一集水箱部162位于第二集水箱163的上侧的方式设于上游侧空气通路122内。
蒸发器16的芯部161包含分别与集水箱部162、163连通的多根制冷剂管和设于这些制冷剂管彼此之间的多个翅片。并且,该芯部161形成这样一种结构:制冷剂管和翅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DR3上交替地层叠。在蒸发器16中,流经制冷剂管内的低温的制冷剂和穿过芯部161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该空气被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管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DR1倾斜地配置。
蒸发器16经由膨胀阀167等而连接有供制冷剂流通的一对制冷剂配管164a、164b。在一对制冷剂配管164a、164b的端部安装有连接部件165。一对制冷剂配管164a、164b配置于空调壳体12的内部。
具体来说,第一集水箱部162经由连接部件166而连接有膨胀阀167。进一步,在膨胀阀167连接有一对制冷剂配管164a、164b各自的一端侧。一对制冷剂配管164a、164b中的一方供流入蒸发器16的制冷剂流通。一对制冷剂配管164a、164b中的另一方供从蒸发器16流出的制冷剂流通。在一对制冷剂配管164a,164b各自的另一端侧安装有连接部件165。一对制冷剂管164a、164b相当于与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的第一配管。连接部件165相当于安装于第一配管的连接部件。
加热器芯18配置于暖风通路123。加热器芯18对从蒸发器16流出并流经暖风通路123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器芯18是通过与热介质的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热交换器。作为热介质使用作为温水的发动机的冷却水。
加热器芯18的结构与普遍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众所周知的加热用热交换器相同。具体而言,加热器芯18具有芯部181、和分别连接于该芯部181的两端的第一集水箱部182以及第二集水箱部183。加热器芯18以第一集水箱部182位于第二集水箱部183的上侧的方式设于暖风通路123内。
加热器芯18的芯部181包含:分别与集水箱部182、183连通的多根温水管和设于这些温水管彼此之间的多个翅片。并且,该芯部181成为这样一种结构:温水管和翅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DR3上交替层叠。根据这种结构,流入芯部181的空气一边被加热一边通过芯部181。在本实施方式中,温水管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DR1倾斜地配置。
如图1所示,在加热器芯18连接有供温水流通的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配置于空调壳体12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集水箱部182连接有温水配管184a。在第二集水箱183连接有温水配管184b。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中的一方供流入加热器芯18的温水流通。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中的另一方供从加热器芯18流出的温水流通。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相当于供热介质流通的第二配管。
如图2所示,空气混合门20是配置于空调壳体12内的转动式的门。空气混合门20是对暖风通路123以及冷风通路124进行开闭的通路门。空气混合门20具有将车辆的宽度方向DR3作为轴向的转动轴201和连结于该转动轴201的平板状的板状门部202。并且,空气混合门20以转动轴201为中心转动,从而分别在暖风通路123和冷风通路124的空气流上游侧通过板状门部202对暖风通路123和冷风通路124进行开闭。空气混合门20根据其转动位置对在暖风通路123内流动的空气和在冷风通路124内流动的空气的风量比例进行调节。
通过蒸发器16的空气以与空气混合门20的转动位置相对应的风量比例分别向暖风通路123和冷风通路124流动。并且,通过暖风通路123并在加热器芯18被加热后的暖风和通过了冷风通路124的冷风在空气混合空间125混合,并吹出到车室内,空气混合空间125形成于空调壳体12内,暖风通路123和冷风通路124在空气混合空间125合流。这样一来,流入空调壳体12内的空气根据空气混合门20的转动位置而温度被调节,进而吹出到车室内。
在空调壳体12形成有吹出温度被调节后的空调风的多个空气吹出口131、132。该多个空气吹出口131、132都连接于空气混合空间125,经过空气混合空间125的空调风经由该多个空气吹出口131、132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向车室内吹出。多个空气吹出口131、132是朝向车室内的后座乘员的上半身吹出空调风的面部吹出口131、以及向后座乘员的脚边吹出空调风的脚部吹出口132。
吹出口门22是配置于空调壳体12内的转动式的门。吹出口门22配置于相对于面部吹出口131以及脚部吹出口132的空气流上游侧。吹出口门22具有将车辆的宽度方向DR3作为轴向的转动轴221和连结于该转动轴22的平板状的板状门部222。并且,吹出口22以转动轴221为中心转动,从而通过板状门部222对面部吹出口131和脚部吹出口132分别进行开闭。
如图3所示,空调单元10包括一片片材状的衬垫30。衬垫30是用于保持密闭性的密封部件。衬垫30整体由一种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垫30由发泡聚氨酯制成。衬垫30固定于空调壳体12。如后所述,衬垫30夹在车身侧的隔壁部件40和空调壳体12之间。
如图4所示,空调壳体12具有用于设置衬垫30的设置面24。在该设置面24设置有衬垫30。设置面24是与衬垫30接触的面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面24虽然不是平坦面,但也可以设为平坦面。
在设置面24配置有连接部件165、排水部26和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排水部26是用于将在蒸发器16中产生的冷凝水向空调壳体12的外部排出的部分。排水部26是筒状的。排水部26由空调壳体12的一部分构成。连接部件165、温水配管184a和温水配管184b分别配置于在设置面24设置的彼此不同的开口部的内部。由此,连接部件165、温水配管184a和温水配管184b分别配置成被设于设置面24的各自的开口部包围。连接部件165、排水部26和温水配管184a、184b分别是从设置面24突出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部26和温水配管184a、184b从设置面24朝向下方延伸。
如图4所示,空调壳体12具有壳体主体部12a和加热器罩部12b。壳体主体部12a是内部形成有壳体通路121的部分。比较图4和5可知,加热器罩部12b覆盖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设置面24由壳主体部12a的一部分的表面24a和加热器罩部12b的一部分的表面24b构成。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被壳体主体部12a和加热器罩部12b夹住。
如图3所示,衬垫30具有一个第一开口部31、两个第二开口部32a、32b和一个第三开口部33。连接部件165配置于第一开口部31的内部。温水配管184a、184b分别配置于第二开口32a、32b的内部。排水部分26配置于第三开口部33的内部。在这种配置的状态下,衬垫30设置于设置面24。如下所述,衬垫30通过粘接剂而被粘接于设置面24。
如图6所示,隔壁部件40设有一个第一贯通孔41、两个第二贯通孔42a、42b和一个第三贯通孔43。隔壁部件40是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将车室内空间和车室外空间分隔开的车身侧的部件。在连接部件165位于第一贯通孔41,温水配管184a、184b分别位于第二贯通孔42a、42b,并且排水部26位于第三贯通孔43的状态下,空调单元10搭载于隔壁部件40上。由此,衬垫30夹在隔壁部件40中的各贯通孔41、42a、42b、43的周边部和空调壳体12之间。此时,衬垫30被压缩。衬垫30被压缩,从而隔壁部件40的各贯通孔41、42a、42b、43被密封。即,衬垫30被压缩,从而防止了风、水等从车室外进入车室内。
在此,对衬垫30中的各开口部31、32a、32b、33的尺寸以及配置粘接材料的区域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一开口部31的开口宽度L 1设为与连接部件165的外形尺寸L 11相同。这是为了在空调单元10搭载于车身后,在将连接部件165和其相对侧的未图示的连接部件连接时,防止衬垫30夹入两连接部件之间等。此外,第一开口部31的开口宽度L1也可以设为大于连接部件165的外形尺寸L 11。连接部件165的周围由其他的衬垫50密闭,衬垫50夹在配置有连接部件165的空调壳体12的开口部和连接部件165之间。
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第二开口部32a的内部未配置有温水配管184a的状态下的第二开口部32a的开口宽度L2a设为小于温水配管184a的外径L12a。同样地,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第二开口部32b的内部未配置有温水配管184b的状态下的第二开口部32b的开口宽度L2b设为小于温水配管184b的外径L12b。因此,在第二开口部32a、32b配置有温水配管184a、184b的状态下,如图6中的实线所示,第二开口部32a、32b被拓宽。即,衬垫30中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被温水配管184a、184b向远离温水配管184a、184b的方向压缩。
如上所述,温水配管184a、184b配置于空调壳体12的外部。因此,当水从温水配管184a、184b的周围进入时,水将进入车室内空间。因此,为了密闭温水配管184a、184b的周围,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开口宽度L2a、L2b设定为小于温水配管184a、184b的外径L12a、L12b。
第三开口部33的开口宽度L 3设为大于排水部26的外径L13。此外,第三开口部33的开口宽度L3也可以与排水部26的外径L13相同。
如图7、图8所示,衬垫30的空调壳体12侧的表面30a设定为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粘接剂区域35是配置有粘接剂的区域。无粘接剂区域36是未配置有粘接剂的区域。
衬垫30的表面30a上存在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的边界线BL1。边界线BL1位于表面30a中的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部32a、32b之间。粘接剂区域35是表面30a中的边界线BL1的第一开口部31侧的整个区域。无粘接剂区域36是表面30a中的边界线BL1的第二开口部32侧的整个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粘接剂区域35粘贴有双面胶带34。双面胶带34在片材状基材的两面附着有作为粘接剂的粘着剂。衬垫30的表面30a中的贴有双面胶带34的区域是粘接剂区域35。双面胶带34具有位于表面30a上的直线状的端部。该直线状的端部和表面30a的边界是边界线BL1。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二开口部32a的内部,温水配管184a相对于衬垫30的表面30a倾斜地延伸。图9是在与图6所示的剖视图不同的剖切位置的衬垫30的剖视图。在第二开口部32a的内部未配置有温水配管184a的状态下,第二开口部32a如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相对于表面30a垂直地延伸。温水配管184b与温水配管184a相同。第二开口部32b与第二开口部32a相同。
因此,当温水配管184a、184b配置于第二开口部32a、32b时,第二开口部32a、32b从双点划线所示的形状变形为实线所示的形状。由此,也会成为在温水配管184a、184b配置于第二开口部32a、32b的状态下,衬垫30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被温水配管184a、184b压缩的状态。
接下来,将说明空调单元10组装到车身的顺序。
首先,准备粘贴衬垫30之前的如图4所示的状态的空调单元10和已粘贴有双面胶带34的如图7所示的状态的衬垫30。
接着,如图3所示,将衬垫30组装到空调壳体12。此时,连接部件165配置于第一开口部31的内部。温水配管184a、184b分别插入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内部。排水部26插入第三开口部33的内部。通过双面胶带34将衬垫30粘接于设置面24。
接着,如图6所示,将空调单元10搭载于隔壁部件40。此时,衬垫30被空调壳体12和隔壁部件40夹住。由此,衬垫30被压缩。
之后,将未图示的温水软管连接于温水配管184a、184b。将相对侧的连接部件连接于连接部件165。这样一来,将空调单元10组装到车身。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10包括空调壳体12、配置于空调壳体12内部的蒸发器16、以及加热器芯18。空调壳体12具有用于设置衬垫30的设置面24。安装于与蒸发器16连接的一对制冷剂管164a、164b的连接部件165以及与加热器芯18连接的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以从设置面24突出的状态配置于设置面24。连接部件165和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配置在彼此靠近的位置。因此,可以使用一片片材状的衬垫30。
衬垫30具有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部32a、32b。在第一开口部31的内部配置有连接部件165,并且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内部分别配置有一对温水配管184a、184b的状态下,衬垫30通过粘接剂粘接于设置面24。第一开口部31的开口宽度L 1与连接部件165的外形尺寸L 11相同。在第二开口部32a未配置有温水配管184a的状态下的第二开口部32a的开口宽度L2a设为小于温水配管184a的外径。由此,在第二开口部32a配置有温水配管184a的状态下,衬垫30中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各自的周边部被温水配管184a、184b向远离温水配管184a、184b的方向压缩。此时,衬垫30中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各自的周边部被向远离温水配管184a、184b的方向压缩。衬垫30的表面30a具有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粘接剂区域35包含第一开口部31的周边部。无粘接剂区域36包含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
据此,衬垫30的表面30a的第一开口部31侧的区域通过粘接剂固定到空调壳体12。另外,衬垫30的表面30a的第二开口部32a、32b侧的区域通过衬垫30被温水配管184a、184b压缩的状态固定到空调壳体1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10,能够确保将衬垫30固定到空调壳体12。即,根据该空调单元10,在空调单元10搭载于隔壁部件40时,能够防止衬垫30从设置面24分离。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10中,衬垫30的表面30a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为未配置有粘接剂的无粘接剂区域。由此,在将衬垫30组装到空调壳体12时,能够避免粘接剂对温水配管184a、184b的缠绕。因此,根据该空调单元10,能够改善衬垫30组装到空调壳体12时的组装性能。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10中,在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内部未配置有第二配管184a、184b的状态下,第二开口部32a、32b相对于衬垫30的表面30a垂直地延伸。在温水配管184a、184b配置于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内部的状态下,温水配管184a、184b相对于表面30a倾斜地延伸。因此,在温水配管184a、184b配置于第二开口部32a、32b的状态下,成为衬垫30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被温水配管184a、184b压缩的状态。由此,与温水配管184a、184b相对于表面30a垂直地延伸的情况相比,衬垫30能更加牢固地固定到空调壳体12。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10中,衬垫30在表面30a中的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32a、32b之间具有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的边界线BL1。粘接剂区域35是表面30a中的边界线BL1的第一开口部侧的整个区域。无粘接剂区域36是表面30a中的边界线BL1的第二开口部32a、32b侧的整个区域。
在此,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例如,如图10、11所示,粘接剂区域35也可以设定为表面30a中的除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外的整个区域。无粘接剂区域36也可以仅设定为表面30a中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区域。如图10、11所示的衬垫30,在表面30a中的除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外的整个区域贴有双面胶带34。如图10中所示的粘接剂区域35是由沿着衬垫30的外形的波浪线围绕的区域,并且是未包含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然而,当仅将表面30a中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作为无粘接剂区域36时,如下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了衬垫30的生产率低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双面胶带34,需要形成比第二开口部32a、32b大的开口部342a、342b。因此,在衬垫30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分别进行对用于形成第二开口部32a、32b等的开口部的衬垫30的片材状素材的模切和对用于形成开口部342a、342b等的开口部的双面胶带34的片材状素材的模切。
之后,将形成有开口部的双面胶带34的片材状素材粘贴于形成有开口部的衬垫30的片材状素材。此时,进行衬垫30的开口部和与该开口部对应的双面胶带34的开口部的位置对准。
之后,对粘有双面胶带的片材状素材的衬垫的片材状素材进行模切。由此,制造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衬垫30。
这样一来,在仅将表面30a中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作为无粘接剂区域36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三次模切加工。另外,在将双面胶带34的片材状素材粘贴到衬垫30的片材状素材时,对于开口部彼此之间的位置对准需要较高精度。因此,衬垫30的生产率低。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按照如下顺序,能够制造如图7所示的规定形状的衬垫30。以衬垫30的第一开口部31侧的区域的整个范围被双面胶带覆盖的方式,将双面胶带34的片材状素材粘贴到衬垫30的片材状素材。对粘有双面胶带34的片材状素材的衬垫30的片材状素材进行模切。由此,在形成如图7所示的规定平面形状的衬垫30的同时,形成衬垫30和双面胶带34的开口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模切加工的次数。即,能够减少用于模切的汤姆森模具(日语:トムソン型)的数量。进一步,在双面胶带34的片材状素材粘贴到衬垫30的片材状素材时,在对衬垫30的片材状素材和双面胶带34的片材状素材进行位置对准时不需要高精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仅将表面30a中的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作为无粘接剂区域36的情况相比,生产贴有双面胶带34的衬垫30更容易。由此,能提高空调单元10的生产率。
(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衬垫30由发泡聚氨酯制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衬垫30也可以由除发泡聚氨酯外的发泡合成树脂构成。
(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内部,温水配管184a、184b相对于表面30a倾斜地延伸,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温水配管184a、184b也可以相对于表面30a垂直地延伸。
(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衬垫30的表面30a粘贴有双面胶带34,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直接将作为粘接剂的粘着剂配置在衬垫30的表面30a。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对粘接剂区域和无粘接剂区域作与图7、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衬垫30相同的设定。由此,也提高了衬垫30的生产率。这是因为与将无粘接剂区域设定为局部的狭小范围相比,将无粘接剂区域设定为广范围时,粘接剂的配置更容易。
(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设定为如图7、图8所示那样。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设定为如图10、图11所示那样。然而,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并不限于此。粘接剂区域只要包含表面30a中的至少第一开口部31的周边部的一部分即可。由此,能够将衬垫30的表面30a的第一开口部31侧的区域固定于空调壳体12。无粘接剂区域只要包含表面30a中至少第二开口部32a、32b的周边部的整个区域即可。由此,在将衬垫30组装到空调壳体12时,能够避免粘接剂对温水配管184a、184b的缠绕。
(5)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10是后座用空调单元,但不限于此。空调单元10也可以是配置于车室内前方并从仪表盘吹出空调风的空调单元。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包含各种变形例和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并不是彼此无关的,除了明显不可能组合的情况外,能够进行适当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理所当然的是,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明确表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显是必需的情况外,并不一定是必需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的数值的情况下,除了明确表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显是必需的情况外,并不一定限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构成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明确表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外,并不限定于该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总结)
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所示的第一种观点,衬垫的空调壳体侧的表面具有粘接剂区域以及无粘接剂区域,粘接剂区域至少包含第一开口部的周边部,并且配置有粘接剂,无粘接剂区域至少包含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并且未配置有粘接剂。
另外,根据第二种观点,在第二开口部的内部未配置有第二配管的状态下,第二开口部相对于衬垫表面垂直地延伸。优选在上述结构中进一步采用如下结构:在第二开口部的内部,第二配管相对于衬垫的表面倾斜地延伸。为了成为衬垫的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被第二配管压缩的状态,在第二开口部未配置有第二配管的状态下,将第二开口部的开口宽度设定为小于第二配管的外径。
另外,根据第三种观点,粘接剂区域是衬垫的表面中规定的边界线的第一开口部侧的整个区域。无粘接剂区域是衬垫的表面中的边界线的第二开口部侧的整个区域。边界线在衬垫的表面中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之间。据此,与仅将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作为无粘接剂区域的情况相比,粘接剂的配置更容易。由此,提高了空调单元的生产率。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空调单元,所述车辆用空调单元朝向车室内吹出空调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壳体(12),该空调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使空气朝向车室内流动的空气通路(121);
第一热交换器(16),该第一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内部,并通过与制冷循环用的制冷剂的热交换而对所述空气进行冷却;
第一配管(164a、164b),该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连接,并供所述制冷剂流通;
连接部件(165),该连接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配管的端部,用于连接配管;
第二热交换器(18),该第二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内部,并通过与热介质的热交换,而对所述空气进行加热;
第二配管(184a、184b),该第二配管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接,并供所述热介质流通;以及
一片片材状的衬垫(30),该衬垫固定于所述空调壳体,并夹在车身侧的隔壁部件(40)和所述空调壳体之间,所述隔壁部件(40)分隔车室内空间和车室外空间,
所述空调壳体具有设置面(24),该设置面用于设置所述衬垫,
所述连接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配管从所述设置面突出,
所述衬垫具有第一开口部(31)和第二开口部(32a、32b),在所述连接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二配管配置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内部的状态下,所述衬垫通过粘接剂而粘接于所述设置面,
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宽度(L1)设为等于或者大于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形尺寸(L11),
所述衬垫中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被所述第二配管向远离所述第二配管的方向压缩,
所述衬垫的空调壳体侧的表面(30a)具有粘接剂区域(35)和无粘接剂区域(36),所述粘接剂区域(35)至少包含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周边部,并配置有所述粘接剂,所述无粘接剂区域(36)至少包含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周边部,且未配置有所述粘接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内部未配置有所述第二配管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开口部相对于所述衬垫的表面垂直地延伸,
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配管相对于所述衬垫的表面倾斜地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区域是所述衬垫的所述表面中规定的边界线(BL1)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侧的整个区域,
所述无粘接剂区域是所述衬垫的所述表面中所述边界线的第二开口部的一侧的整个区域,
所述边界线在所述衬垫的所述表面中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28254 | 2016-02-17 | ||
JP2016-028254 | 2016-02-17 | ||
PCT/JP2016/084686 WO2017141514A1 (ja) | 2016-02-17 | 2016-11-23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98467A true CN108698467A (zh) | 2018-10-23 |
CN108698467B CN108698467B (zh) | 2021-03-16 |
Family
ID=5962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1907.2A Active CN108698467B (zh) | 2016-02-17 | 2016-11-23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91004B2 (zh) |
JP (1) | JP6497453B2 (zh) |
CN (1) | CN108698467B (zh) |
DE (1) | DE112016006444T5 (zh) |
WO (1) | WO20171415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66919A (ja) * | 2018-03-22 | 2019-10-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配管支持機構付空調装置 |
DE102023201285A1 (de) | 2023-02-15 | 2024-08-22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Kühlmitteldurchführung mit verbesserter Bauraumnutzung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30967A1 (en) * | 2004-04-14 | 2005-10-20 | Denso Corporation | Seal structure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
CN101273242A (zh) * | 2005-09-29 | 2008-09-2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冷冻装置的机壳结构及其机壳的密封方法 |
CN101365601A (zh) * | 2006-01-12 | 2009-02-11 | 开利公司 | 用于集成运输制冷机组的车辆密封垫 |
EP2062785A1 (en) * | 2007-11-20 | 2009-05-27 | DENSO THERMAL SYSTEMS S.p.A. | Gasket for the firewall of a motorvehicle |
JP2009168312A (ja) * | 2008-01-15 | 2009-07-30 | Sanden Corp | 熱交換器のシール構造 |
CN102080742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用于汽车前围板的密封装置 |
WO2011096225A1 (ja) * | 2010-02-05 | 2011-08-11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2917918A (zh) * | 2010-03-30 | 2013-02-06 | 法雷奥空调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密封元件和车辆供暖/空调单元 |
JP2013180646A (ja) * | 2012-03-01 | 2013-09-12 |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203641697U (zh) * | 2013-12-23 | 2014-06-1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发器芯体连接管与空气调节系统壳体过孔的密封安装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79536B2 (ja) * | 2002-02-28 | 2007-02-1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2007261372A (ja) | 2006-03-28 | 2007-10-11 | Denso Corp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の配管取り出し構造 |
JP2009029260A (ja) * | 2007-07-26 | 2009-02-12 | Denso Corp | 配管シール部材 |
US8603828B2 (en) | 2009-11-18 | 2013-12-10 |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 Multiplex immunoassays for hemoglobin, hemoglobin variants, and glycated forms |
JP5601858B2 (ja) * | 2010-03-25 | 2014-10-08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JP5949483B2 (ja) * | 2012-11-16 | 2016-07-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ダッシュパネルの透過音低減構造 |
DE102013107601B4 (de) | 2013-07-17 | 2022-08-11 | Hanon Systems | Stirnwanddichtungsanordnung |
JP6115462B2 (ja) * | 2013-12-17 | 2017-04-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空調ユニット |
CN108698470B (zh) * | 2016-02-22 | 2021-08-20 | 株式会社电装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
2016
- 2016-11-23 DE DE112016006444.6T patent/DE112016006444T5/de active Pending
- 2016-11-23 WO PCT/JP2016/084686 patent/WO20171415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1-23 US US16/077,056 patent/US110910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1-23 CN CN201680081907.2A patent/CN108698467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23 JP JP2017567957A patent/JP649745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30967A1 (en) * | 2004-04-14 | 2005-10-20 | Denso Corporation | Seal structure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
CN101273242A (zh) * | 2005-09-29 | 2008-09-24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冷冻装置的机壳结构及其机壳的密封方法 |
CN101365601A (zh) * | 2006-01-12 | 2009-02-11 | 开利公司 | 用于集成运输制冷机组的车辆密封垫 |
EP2062785A1 (en) * | 2007-11-20 | 2009-05-27 | DENSO THERMAL SYSTEMS S.p.A. | Gasket for the firewall of a motorvehicle |
JP2009168312A (ja) * | 2008-01-15 | 2009-07-30 | Sanden Corp | 熱交換器のシール構造 |
CN102080742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用于汽车前围板的密封装置 |
WO2011096225A1 (ja) * | 2010-02-05 | 2011-08-11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102917918A (zh) * | 2010-03-30 | 2013-02-06 | 法雷奥空调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密封元件和车辆供暖/空调单元 |
JP2013180646A (ja) * | 2012-03-01 | 2013-09-12 |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CN203641697U (zh) * | 2013-12-23 | 2014-06-1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发器芯体连接管与空气调节系统壳体过孔的密封安装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197641A1 (en) | 2021-07-01 |
JPWO2017141514A1 (ja) | 2018-06-14 |
DE112016006444T5 (de) | 2018-11-29 |
US11091004B2 (en) | 2021-08-17 |
WO2017141514A1 (ja) | 2017-08-24 |
JP6497453B2 (ja) | 2019-04-10 |
CN108698467B (zh) | 2021-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88905B2 (ja) | 複式熱交換器 | |
KR101518356B1 (ko) | 열교환기 | |
JP2014046805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5505350B2 (ja) | 車両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2007055553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07791780A (zh) | 汽车空调系统 | |
CN108698467A (zh)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
CN110225839A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CN107791781A (zh) | 汽车空调系统 | |
JP5510374B2 (ja) | 熱交換システム | |
JP6926792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H08258544A (ja) | 電気自動車用ヒートポンプ冷暖房除湿装置 | |
CN104976814B (zh) | 车辆中的热泵系统 | |
JP2004189069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8698470A (zh)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
JP2001150941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H09207543A (ja) | 空調装置 | |
JPH0829089A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調装置 | |
WO2015098696A1 (ja) | 熱交換器 | |
EP0904963A3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2001021235A (ja) | 熱交換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3627764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06137303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S5928885Y2 (ja)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機 | |
WO2020129497A1 (ja) | 凝縮器、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