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1781A - 汽车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1781A
CN107791781A CN201710679735.5A CN201710679735A CN107791781A CN 107791781 A CN107791781 A CN 107791781A CN 201710679735 A CN201710679735 A CN 201710679735A CN 107791781 A CN107791781 A CN 107791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nditioning system
automotive air
expansion gea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97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1781B (zh
Inventor
董军启
贾世伟
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797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917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91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1781A/zh
Priority to US16/627,717 priority patent/US11358438B2/en
Priority to EP18843828.7A priority patent/EP366656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7209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21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1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1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28Constructional lay-out of the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1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a vehicle refrigeration cy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60H1/3213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 a vehicle heat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2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 B60H3/024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for only dehumidifying th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泵、第一膨胀装置、第二膨胀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为液体换热器;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制冷机制以及第一制热机制,在第一制冷机制下,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膨胀装置以及第一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第一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在第一制热机制下,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膨胀装置、室外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第一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将第一换热器选择为液体换热器,既参与制冷也参与制热。将制冷剂回路与循环液回路相隔开,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的量,提高系统安全性。

Description

汽车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它可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热泵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在采用热泵系统的汽车空调系统中,如何优化热泵系统,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为系统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泵、第一膨胀装置、第二膨胀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液体换热器;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制冷机制以及第一制热机制,在所述第一制冷机制下,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膨胀装置以及第一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一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在所述第一制热机制下,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膨胀装置、室外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一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第二膨胀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膨胀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装置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膨胀阀和第二单向阀。
可选地,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泵的第一膨胀储液箱。
可选地,还包括电池单元、第三膨胀装置、第三换热器、第二泵,所述第三换热器为液体换热器;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制冷机制,在所述第二制冷机制下,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三膨胀装置、第三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泵以及电池单元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可选地,还包括加热器;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制热机制,在所述第二制热机制下,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泵、加热器以及电池单元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可选地于,还包括第四换热器;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除湿机制,在所述除湿机制下,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三膨胀装置、第三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泵以及第四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可选地,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通向所述电池单元、第二出口通向所述第三换热器,且所述三通阀的第三出口通向所述第四换热器。
可选地,还包括箱体,所述第二换热器、第四换热器设于所述箱体内。
可选地,还包括档板,所述档板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二泵的第二膨胀储液箱。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第一换热器既参与制冷也参与制热,能够减小系统体积,从而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并且,制冷和制热共用同一由第一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的循环液回路,进一步减小系统体积,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另外,第一换热器选择为液体换热器,将制冷剂回路与循环液回路相隔开,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的量,提高系统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汽车空调系统在第一制冷机制下制冷剂流动路径和循环液流动路径示意图,其中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3是图1的汽车空调系统在第一制热机制下制冷剂流动路径和循环液流动路径示意图,其中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4是图1的汽车空调系统在第二制冷机制下制冷剂流动路径和循环液流动路径示意图,其中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5是图1的汽车空调系统在第一制冷机制和第二制冷机制下制冷剂流动路径和循环液流动路径示意图,其中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6是图1的汽车空调系统在第二制热机制下循环液流动路径示意图,其中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7是图1的汽车空调系统在第一制热机制下制冷剂流动路径和循环液流动路径以及第二制冷机制下循环液流动路径示意图,其中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8是图1的汽车空调系统在第一制热机制和除湿机制下制冷剂流动路径和循环液流动路径示意图,其中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附图标记: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第一泵;4:第一膨胀装置;4a:第一膨胀阀;4b:第一单向阀;5:第二膨胀装置;5a:第二膨胀阀;5b:第二单向阀;6:室外换热器;7a:第一截止阀;7b:第二截止阀;7c:第三截止阀;7d:第四截止阀;8:第一膨胀储液箱;9:气液分离器;
10:电池单元;11:第三膨胀装置;12:第三换热器;13:第二泵;14:加热器;15:第二膨胀储液箱;16:三通阀;
100:箱体;101:第二换热器;102:第四换热器;103:风机;10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汽车空调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可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泵3、第一膨胀装置4、第二膨胀装置5、室外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101。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为液体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01和室外换热器6均为风冷换热器。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制冷机制以及第一制热机制,第一制冷机制能够实现对车厢的制冷,第一制热机制能够实现对车厢的制热。在同一时刻,汽车空调可以存在第一制冷机制和第一制热机制中的一个。
参见图2,在第一制冷机制下,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6、第一膨胀装置4以及第一换热器2顺序连通形成回路,第一泵3、第一换热器2以及第二换热器101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参见图3,在第一制热机制下,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膨胀装置5、室外换热器6顺序连通形成回路,第一泵3、第一换热器2以及第二换热器101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其中,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6、第一膨胀装置4和第一换热器2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以及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膨胀装置5、室外换热器6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这两个回路为制冷剂回路,第一泵3、第一换热器2以及第二换热器101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为循环液回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顺序连通仅说明各个器件之间连接的顺序关系,而各个器件之间还可包括其他器件,例如截止阀等。另外,本发明的循环液的类型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循环液可为水、油等能够进行换热的物质或者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或者其他能够进行换热的混合液。
具体而言,在第一制冷机制下,第一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使用。参见图2,压缩机1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6,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6中与室外空气流换热,制冷剂释放热量,释放的热量被空气流带到外环境空气中,制冷剂则发生相变而冷凝成液态或气液两相制冷剂。制冷剂流出室外换热器6,进入第一膨胀装置4膨胀,降温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2中的循环液进行换热,吸收循环液的热量,低温的循环液进入第二换热器101,低温的循环液吸收第二换热器101周围的空气的热量,使第二换热器101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在空气流的作用下,冷空气进入格栅风道(图2中未标出)并被送入车厢内,降低车厢温度,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制冷剂则发生相变而大部分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回流入压缩机1,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
在第一制热机制下,第一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或气冷器使用,室外换热器6作为蒸发器使用。参见图3,压缩机1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2中的循环液进行换热,制冷剂释放热量,第一换热器2中的循环液变成高温的循环液,高温的循环液进入第二换热器101与第二换热器101周围的空气进行换热,将热量释放至空气以提高第二换热器101周围的空气温度,在空气流的作用下,热空气进入格栅风道(图3中未标出)并被送入车厢内,提高车厢温度,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冷却后的制冷剂流向第二膨胀装置5,降温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6,吸收外部空气流中的热量,相变成低压气态制冷剂,然后回流至压缩机1,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既参与制冷也参与制热,能够减小系统体积,从而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并且,制冷和制热共用同一由第一泵3、第一换热器2以及第二换热器101顺序连通形成的循环液回路,进一步减小系统体积,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另外,第一换热器2选择为液体换热器,将制冷剂回路与循环液回路相隔开,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101的量,提高系统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可选择为板式换热器或其他液体换热器。室外换热器6以及第二换热器101可根据需要选择风冷换热器的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压缩机1的进口处可设置气液分离器9,以便对回流的制冷剂进行分离,将其中的液态部分储藏于气液分离器9内,而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部分则进入压缩机1重新压缩,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当然,针对一些新型的压缩机1,也可以不设置气液分离器9。
以下以压缩机1的进口处设置气液分离器9来进一步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进行阐述。
第一膨胀装置4、第二膨胀装置5在空调系统中可以起到降温降压的作用,一般可包括节流阀、普通的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等。又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膨胀装置4和第二膨胀装置5串联在第一换热器2和室外换热器6之间。其中,第一膨胀装置4连接第一换热器2,第一膨胀装置4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膨胀阀4a和第一单向阀4b。第二膨胀装置5连接室外换热器6,第二膨胀装置5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膨胀阀5a和第二单向阀5b。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第一膨胀装置4、第二膨胀装置5和室外换热器6顺序连通。在第一制冷机制下,第二单向阀5b和第一膨胀阀4a工作,第二膨胀阀5a和第一单向阀4b截止。在第一制热机制下,第一单向阀4b和第二膨胀阀5a工作,第一膨胀阀4a和第二单向阀5b截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膨胀装置4和第二膨胀装置5,实现对制冷剂回路的优化,减少空调系统中的管道的铺设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机制下,只可能存在第一膨胀阀4a和第一单向阀4b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截止。相应地,各机制下,第二膨胀阀5a和第二单向阀5b也是其中一个开启,另一个截止。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可包括第一截止阀7a、第二截止阀7b、第三截止阀7c和第四截止阀7d。压缩机1的出口包括两条支路,一条支路经第二截止阀7b连接第一换热器2非连接第一膨胀装置4的接口,另一条支路经第三截止阀7c连接室外换热器6非连接第二膨胀装置5的接口。压缩机1的进口经气液分离器9后分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第一截止阀7a连接第一换热器2非连接第一膨胀装置4的接口,另一条支路经第四截止阀7d连接室外换热器6非连接第二膨胀装置5的接口。其中,第三截止阀7c与第二截止阀7b、第四截止阀7d均并联。通过对第一截止阀7a、第二截止阀7b、第三截止阀7c和第四截止阀7d的启闭实现所在支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不同机制的切换。上述各截止阀具体可以为手动截止阀,也可以采用电动或气动截止阀。
参见图2,在第一制冷机制下,第三截止阀7c、第二单向阀5b、第一膨胀阀4a、第一截止阀7a开启,第二截止阀7b、第四截止阀7d、第二膨胀阀5a、第一单向阀4b关闭。制冷剂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压缩机1->第三截止阀7c->室外换热器6->第二单向阀5b->第一膨胀阀4a->第一换热器2->第一截止阀7a->气液分离器9->压缩机1。循环液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第一泵3->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101->第一泵3。
在第一制热机制下,第二截止阀7b、第一单向阀4b、第二膨胀阀5a、第四截止阀7d开启,第一截止阀7a、第三截止阀7c、第一膨胀阀4a、第二单向阀5b关闭。制冷剂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压缩机1->第二截止阀7b->第一换热器2->第一单向阀4b->第二膨胀阀5a->室外换热器6->第四截止阀7d->气液分离器9->压缩机1。循环液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第一泵3->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101->第一泵3。
又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泵3的第一膨胀储液箱8,用作第一制冷机制和第一制热机制下的循环液回路的供液,并能够收容和补偿循环液回路中循环液的胀缩量。
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电池单元10,为汽车的电气设备进行供电。又参见图1,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第三膨胀装置11、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器12为液体换热器,本实施例的第三换热器12可选择为板式换热器或其他液体换热器。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第二制冷机制,能够实现对电池单元10的制冷,防止电池单元10的温度过高。
参见图4,在第二制冷机制下,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6、第三膨胀装置11、第三换热器12顺序连通形成回路,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以及电池单元10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其中,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6、第三膨胀装置11、第三换热器12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为制冷剂回路,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以及电池单元10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为循环液回路。本实施例中,第二膨胀装置5连接第一膨胀装置4的接口还连接第三膨胀装置11。
第三膨胀装置11在空调系统中也可以起到降温降压的作用,一般可包括节流阀、普通的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等。本实施例中,第三膨胀装置11包括第三膨胀阀。
在第二制冷机制下,第三截止阀7c、第二单向阀5b、第三膨胀装置11开启,第二膨胀阀5a关闭。制冷剂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压缩机1->第三截止阀7c->室外换热器6->第二单向阀5b->第三膨胀装置11->第三换热器12->气液分离器9->压缩机1。循环液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第二泵13->电池单元10->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
在第二制冷机制下,第三换热器12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使用。参见图4,压缩机1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6,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6中与室外空气流换热,制冷剂释放热量,释放的热量被空气流带到外环境空气中,制冷剂则发生相变而冷凝成液态或气液两相制冷剂。制冷剂流出室外换热器6,进入第三膨胀装置11膨胀,降温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12,与第三换热器12中的循环液进行换热,吸收循环液的热量,被吸收热量后的循环液进入电池单元10,进而带走电池单元10的热量,该循环液再次流入第三换热器12,如此循环。制冷剂则发生相变而大部分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回流入压缩机1,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制冷机制和第二制冷机制可以同时执行,从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既可实现对车厢的制冷,又可实现对电池单元10的制冷,适用于车辆处于酷热的环境中。
又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加热器14,通过设置加热器14,实现对电池单元10的加热,防止电池单元10的温度过低而能效下降。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14为电加热器,例如PTC加热器。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制冷机制下,加热器14仅起到流通循环液(类似于管道的作用)的作用。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第二制热机制。在第二制热机制下,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加热器14以及电池单元10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其中,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加热器14以及电池单元10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为循环液回路。
参见图6,在第二制热机制下,循环液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第二泵13->加热器14->电池单元10->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具体地,在第二制热机制下,第三换热器12仅起到流通循环液的作用,第二泵13中的循环液进入加热器14加热,加热器14输出高温的循环液至电池单元10,实现对电池单元10的加热,该循环液再次流入第三换热器12,如此循环。
又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连通所述第二泵13的第二膨胀储液箱15,用作第二制冷机制和第二制热机制下的循环液回路的供液,并能够收容和补偿循环液回路中循环液的胀缩量。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制热机制和第二制热机制可以同时执行,从而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既可实现对车厢的制热,又可实现对电池单元10的制热,适用于车辆处于寒冷的环境中。
现有技术中,车厢制冷和电池单元10制冷共用同一换热器,车厢制热和电池单元10制热也需要共用同一换热器,导致两个换热器均需要更大的功率,两个换热器的体积较大,制冷剂的充注量也较大。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2实现车厢的制冷或制热,并通过设有第三换热器12和加热器14的循环液回路来实现电池单元10的降温或升温,能够减小使用同一换热器导致的部件体积大的问题,并且,循环液回路的使用能够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
又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第四换热器102。本实施例中,第四换热器102选择为散热器,能够实现车厢的除湿。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除湿机制,该除湿机制一般只有冬季除湿时使用。在除湿机制下,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三膨胀装置11、第三换热器12顺序连通形成回路,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以及第四换热器102顺序连通形成回路。其中,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三膨胀装置11、第三换热器12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为制冷剂回路,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以及第四换热器102顺序连通形成的回路为循环液回路。
参见图8,在除湿机制下,制冷剂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压缩机1->第二截止阀7b->第一换热器2->第一单向阀4b->第三膨胀装置11->第三换热器12->气液分离器9->压缩机1。循环液回路的流动路径包括:第二泵13->加热器14->第四换热器102->第三换热器12->第二泵13。具体地,在除湿机制下,加热器14仅起到流通循环液的作用。
参见图8,在除湿机制下,压缩机1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2,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与第一换热器2中的循环液进行换热,具体而言,制冷剂释放热量,将第一换热器2中的循环液加热成高温的循环液。高温的循环液进入第二换热器101而与第二换热器101周围的空气流(该空气流为经第四换热器102降温和除湿的空气)换热。冷却后的制冷剂流向第三膨胀装置11,降温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三换热器12,与第三换热器12中的循环液进行换热,吸收循环液的热量,低温的循环液进入第四换热器102与第四换热器102周围的空气进行换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以降低第四换热器102周围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经除湿后的空气被送入第二换热器101内,在第二换热器101中换热后进入车厢内,实现除湿功能,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制冷剂则发生相变而大部分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回流入压缩机1,实现制冷剂的循环利用。
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三通阀16。三通阀16的第一出口通向电池单元10、第二出口通向第三换热器12,且三通阀16的第三出口通向第四换热器102。通过控制三通阀16,实现所在支路的通断,从而实现不同机制的切换。当然,也可采用两个截止阀来替代该三通阀16,从而控制相应支路的通断,实现不同机制的切换。
又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箱体(即空调箱)。其中,第二换热器101、第四换热器102设于箱体100内。现有技术中,设于空调箱中的第一制冷机制的换热器和除湿机制的换热器共用同一换热器,而第一制热机制的换热器需要另外设置,由于第一制冷机制和第一制热机制所需的功率较大,两个换热器的体积较大。本实施例将设于空调箱中的第一制冷机制的换热器和第一制热机制的换热器共用同一换热器(即第二换热器101),除湿机制的换热器(即第四换热器102)独立设置。由于第一制冷机制和第一制热机制不可能同时工作,第一换热器2所需的体积为现有第一制冷机制的换热器所需功率、第一制热机制的换热器所需功率两者中的最大功率对应的换热器体积即可,并且由于除湿机制所需的功率较小,该第四换热器102的负载降低,故该第四换热器102的体积能够减小,从而实现空调箱的体积的简化,进而使得空调系统的控制更加简单。
又参见图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可包括档板104,该档板104设于第二换热器101和第四换热器102之间,从而可控制吹向第二换热器101的风量,以控制吹向车厢的冷风大小或者热风大小。
又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制热机制和除湿机制同时工作。第四换热器102远离挡板104的一侧还设有风机103,从而加快空气流的流动,提高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风机103与第四换热器102相对,通过控制风机103的启闭,可控制吹向第二换热器101、第四换热器102的风量。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若只需要除湿,则可通过控制挡板104的位置,使得挡板104能够完全阻隔第二换热器101和风机103,使得风机103吹出的风无法直接吹向第二换热器101。其中,风机103可选择为鼓风机103或者其他。
另外,空调箱内的风门可设也可不设,对空调系统均无影响。空调箱内部结构内部的简单化,使得风道阻力大大降低,可以节省风机103的功率消耗,提高续航里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具体描述了多个截止阀,通过截止阀的启闭实现所在支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多个机制的切换,截止阀结构简单,通断控制可靠。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各机制下通路的形成,并不限于上述截止阀的实施例,如利用三通阀16来替代二个截止阀等等。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101、室外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12、第四换热器102的设置方式,使得任一机制下,各换热器的进、出口均不会发生既作为进口又作为出口的情况,从而使换热器的能力得以发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泵、第一膨胀装置、第二膨胀装置、室外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液体换热器;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制冷机制以及第一制热机制,在所述第一制冷机制下,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膨胀装置以及第一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一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在所述第一制热机制下,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膨胀装置、室外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一泵、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和第二膨胀装置串联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膨胀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膨胀装置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
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膨胀阀和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二膨胀阀和第二单向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泵的第一膨胀储液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单元、第三膨胀装置、第三换热器、第二泵,所述第三换热器为液体换热器;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制冷机制,在所述第二制冷机制下,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三膨胀装置、第三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泵以及电池单元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器;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制热机制,在所述第二制热机制下,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泵、加热器以及电池单元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换热器;
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除湿机制,在所述除湿机制下,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三膨胀装置、第三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器、第二泵以及第四换热器顺序连通形成回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出口通向所述电池单元、第二出口通向所述第三换热器,且所述三通阀的第三出口通向所述第四换热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第二换热器、第四换热器设于所述箱体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档板,所述档板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二泵的第二膨胀储液箱。
CN201710679735.5A 2017-08-08 2017-08-08 汽车空调系统 Active CN107791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9735.5A CN107791781B (zh) 2017-08-08 2017-08-08 汽车空调系统
US16/627,717 US11358438B2 (en) 2017-08-08 2018-05-17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18843828.7A EP3666565B1 (en) 2017-08-08 2018-05-17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CT/CN2018/087209 WO2019029218A1 (zh) 2017-08-08 2018-05-17 汽车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9735.5A CN107791781B (zh) 2017-08-08 2017-08-08 汽车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1781A true CN107791781A (zh) 2018-03-13
CN107791781B CN107791781B (zh) 2020-03-20

Family

ID=6153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9735.5A Active CN107791781B (zh) 2017-08-08 2017-08-08 汽车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17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2161A (zh) * 2018-04-16 2018-08-10 上海理工大学 二次回路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方法
WO2019029218A1 (zh) * 2017-08-08 2019-02-1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
CN109927509A (zh) * 2019-04-18 2019-06-25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791781B (zh) * 2017-08-08 2020-03-2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13720U (zh) * 2011-12-15 2012-09-0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除霜智能电加热系统
CN104279800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5546873A (zh) * 2016-01-29 2016-05-04 苏州赛尔科凌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恒温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00740U (zh) * 2016-06-24 2017-01-18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6585323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中原工学院 一种带快速融霜除雾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
CN106608157A (zh) * 2015-10-23 2017-05-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控制方法
CN206231187U (zh) * 2016-11-22 2017-06-09 浙江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高效智能热泵空调系统
CN106885392A (zh) * 2017-02-28 2017-06-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中冷热泵联合系统及其制冷制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1781B (zh) * 2017-08-08 2020-03-2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13720U (zh) * 2011-12-15 2012-09-0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除霜智能电加热系统
CN104279800A (zh) * 2013-07-09 2015-0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6608157A (zh) * 2015-10-23 2017-05-0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控制方法
CN105546873A (zh) * 2016-01-29 2016-05-04 苏州赛尔科凌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池恒温和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00740U (zh) * 2016-06-24 2017-01-18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6231187U (zh) * 2016-11-22 2017-06-09 浙江西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高效智能热泵空调系统
CN106585323A (zh) * 2016-12-30 2017-04-26 中原工学院 一种带快速融霜除雾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
CN106885392A (zh) * 2017-02-28 2017-06-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中冷热泵联合系统及其制冷制热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9218A1 (zh) * 2017-08-08 2019-02-1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
CN107791781B (zh) * 2017-08-08 2020-03-20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
US11358438B2 (en) 2017-08-08 2022-06-14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8382161A (zh) * 2018-04-16 2018-08-10 上海理工大学 二次回路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方法
CN108382161B (zh) * 2018-04-16 2021-03-3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二次回路空调热泵系统的制热制冷方法
CN109927509A (zh) * 2019-04-18 2019-06-25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927509B (zh) * 2019-04-18 2021-09-0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1781B (zh) 2020-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6746B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105764727B (zh) 热泵系统
CN104121724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热交换器
JP6323489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4422024B (zh) 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00659A (zh) 调节车辆加热和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20915A (zh) 一种带有冷却液回路的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热泵系统
CN112092566B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07791780A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104121722B (zh) 一种电动或混合动力车的热泵空调系统
CN110154683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新能源汽车
CN107791781A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110530045A (zh) 一种跨临界co2系统多功能除雾除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747388A (zh) 蒸气喷射热泵和控制方法
CN208277791U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用热泵空调系统
CN206664198U (zh) 一种带有冷却液回路的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热泵系统
CN210821724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新能源汽车
CN109715422A (zh) 车用空调装置
CN104949385B (zh) 车用热泵系统
CN106608157A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控制方法
CN204586420U (zh) 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N110108055A (zh) 车用空调热泵一体化系统
WO2019029218A9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103292510B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110065361A (zh) 具有多通位置阀的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