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7608B - 磨床 - Google Patents

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7608B
CN108687608B CN201810282010.7A CN201810282010A CN108687608B CN 108687608 B CN108687608 B CN 108687608B CN 201810282010 A CN201810282010 A CN 201810282010A CN 108687608 B CN108687608 B CN 1086876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stock
workpiece
bed
base
grin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20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7608A (zh
Inventor
加藤育也
清田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87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7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7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7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1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 B24B41/062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between centres; Do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9/0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9/0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 B24B19/08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for grindin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s, e.g. shafts of elliptical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24B19/12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articular grind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main group for grindin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s, e.g. shafts of elliptical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for grinding cams or camsh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磨床。磨床的尾座(30)具备:第一主体(110),其安装有顶尖(100);第二主体(120),其相对于第一主体(110)能够沿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且相对于床身(10)能够沿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并且被尾座驱动装置(73)驱动,将第一主体(110)向靠近工件W的方向按压。第一主体(110)具备:第一主体基座(111),其固定有第一滑动件(32a);和第一主体延伸部(112),其处于相对于第一滑动件(32a)而从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偏离的位置,并从第一主体基座(111)的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面向上方延伸,在比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表面靠上方支承顶尖(100)。

Description

磨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床。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第3218685号公开有工件支承装置,其具备尾座,该尾座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尾座主体且一端具有顶尖的滑块、和进退驱动滑块的驱动装置。日本专利第3218685号所记载的尾座通过对驱动装置(油压)进行驱动而使滑块相对于尾座主体进退,从而在尾座与主轴箱之间进行工件的支承以及支承解除。
上述的日本专利第3218685号所记载的尾座具有滑块以及驱动装置,从而部件数量多,尾座的构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能够使构造简化的尾座的磨床。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磨床具备:床身;主轴箱,其设置于上述床身;尾座,在该尾座与上述主轴箱之间将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砂轮座,其设置为相对于上述床身能够沿与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砂轮,其相对于上述砂轮座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进行相对于上述工件的磨削;以及尾座驱动装置,其设置于上述床身,并使上述尾座相对于上述床身移动。
上述尾座具备:顶尖,其支承上述工件的端面;第一主体,其安装有上述顶尖;第二主体,其相对于上述第一主体能够沿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且相对于上述床身能够沿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并且被上述尾座驱动装置驱动,将上述第一主体向靠近上述工件的方向按压;弹簧部件,其配置于在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对置的上述第一主体的面与上述第二主体的面之间,并以上述第二主体的位置作为基准将上述第一主体向靠近上述工件的方向推压;以及第一滑动件,其固定于上述第一主体,并被上述床身引导而能够沿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上述第一主体具备:第一主体基座,其为固定有上述第一滑动件的部分;和第一主体延伸部,其处于相对于上述第一滑动件而从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偏离的位置,并从上述第一主体基座的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面向上方延伸,在比上述第一主体基座的上表面靠上方支承上述顶尖。
根据上述方式的磨床,顶尖被处于从第一滑动件而在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偏离的位置的第一主体延伸部支承,因此在工件的径向的宽度较宽的情况下尾座也能够稳定地高精度地支承。其结果,磨床能够提高主轴箱与尾座之间能够支承的工件的变化性,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另外,对于磨床而言,第一主体被第一滑动件支承,因此能够提高顶尖的支承刚性,能够稳定地支承工件。
另外,尾座通过利用第二主体将第一主体向靠近工件的方向按压,从而能够将顶尖按压于工件。其结果,尾座能够不需要以往的设置于尾座的滑块以及驱动滑块的驱动装置,因此能够简化尾座的构造。
另外,第一主体延伸部在比第一主体基座的上表面靠上方支承顶尖。即,将第一主体基座的距床身的高度设定为低于顶尖的距床身的高度,因此能够实现第一主体的轻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磨床的俯视图。
图2是从Z方向一侧观察的支架以及修整器的放大图。
图3是尾座的放大主视图,针对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图示出图1所示的III-III线的截面。
图4是尾座的放大主视图,针对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图示出图1所示的IV-IV线的截面。
图5是将图4中的图示出第二主体以及弹簧部件的部分放大的图。
图6是使尾座主体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Z方向一侧移动的图。
图7是使尾座主体从图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Z方向一侧移动的图,且示出顶尖支承工件的端面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对相同的元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磨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将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称为Z方向,将与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称为X方向。
如图1所示,磨床1是一边使作为工件W的曲轴旋转一边进行磨削加工的砂轮座横动(traverse)型的磨床。磨床1具备床身10、主轴箱20、尾座30、第一横动基座41以及第二横动基座42、第一砂轮座51以及第二砂轮座52、以及第一砂轮61以及第二砂轮62。
床身10是成为磨床1的基台的部位。床身10具备设置于主轴箱20与尾座30之间的工作台11。工作台11固定于床身10的上表面。在工作台11的上表面例如配置有:对通过装载装置(未图示)等而在主轴箱20与尾座30之间搬运的工件W暂时进行支承的临时支承台(未图示)、进行绕工件W的中心轴线的相位确定的相位确定装置(未图示)。
而且,在床身10的上表面且在从工作台11观察Z方向一侧(图1右侧)设置有将主轴箱20沿Z方向引导的一对主轴箱导轨12。另外,在床身10的上表面且在从工作台11观察Z方向另一侧(图1左侧)设置有将尾座30沿Z方向引导的一对尾座导轨13。并且,在床身10的上表面且在从工作台11观察X方向一侧(图1上侧)设置有将第一横动基座41以及第二横动基座42沿Z方向引导的一对横动基座导轨14。
另外,磨床1还具备:主轴箱驱动装置72、尾座驱动装置73以及两个横动基座驱动装置74a、74b。主轴箱驱动装置72、尾座驱动装置73以及横动基座驱动装置74a、74b是设置在床身10的上表面的进给螺杆机构。主轴箱驱动装置72赋予用于使主轴箱20相对于床身10沿Z方向移动的驱动力。尾座驱动装置73赋予用于使尾座30相对于床身10沿Z方向移动的驱动力。一方的横动基座驱动装置74a赋予用于使第一横动基座41相对于床身10沿Z方向移动的驱动力。另一方的横动基座驱动装置74b赋予用于使第二横动基座42相对于床身10沿Z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主轴箱20设置于床身10的上表面。主要具备主轴箱主体21、主轴22以及主轴马达23。主轴箱主体21被一对主轴箱导轨12引导,由此相对于床身10以能够沿Z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通过被主轴箱驱动装置72驱动,从而沿Z方向移动。主轴22相对于主轴箱主体21以能够绕与Z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主轴马达23赋予用于使主轴22旋转的驱动力。主轴箱20在利用主轴22支承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一侧(图1左侧)的端面的状态下,使主轴马达23驱动,由此使工件W绕旋转轴线旋转。
尾座30设置于床身10的上表面。尾座30在Z方向上与主轴箱20对置配置,且在与主轴箱20之间将工件W支承为能够旋转。此外,尾座30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第一横动基座41设置于床身10的上表面。第一横动基座41是成为第一砂轮座51的根基的部件。第一横动基座41设置为通过被一对横动基座导轨14引导从而相对于床身10能够沿Z方向移动,通过被一方的横动基座驱动装置74a驱动,从而沿Z方向移动。另外,在第一横动基座41的上表面设置有将第一砂轮座51沿X方向引导的第一砂轮座导轨41a。而且,第一横动基座41具备第一砂轮座驱动装置41b。第一砂轮座驱动装置41b赋予用于使第一砂轮座51相对于床身10沿X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第二横动基座42设置于床身10的上表面。第二横动基座42是成为第二砂轮座52的根基的部件。第二横动基座42设置为通过被一对横动基座导轨14引导从而相对于床身10能够沿Z方向移动,通过被另一方的横动基座驱动装置74b驱动,从而沿Z方向移动。另外,在第二横动基座42的上表面设置有将第二砂轮座52沿X方向引导的一对第二砂轮座导轨42a。而且,第二横动基座42具备第二砂轮座驱动装置42b。第二砂轮座驱动装置42b赋予用于使第二砂轮座52相对于床身10沿X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第一砂轮座51设置于第一横动基座41的上表面。第一砂轮座51设置为通过被一对第一砂轮座导轨41a引导从而相对于床身10以及第一横动基座41能够沿X方向移动,通过被第一砂轮座驱动装置41b驱动,从而沿X方向移动。第二砂轮座52设置于第二横动基座42的上表面。第二砂轮座52设置为通过被一对第二砂轮座导轨42a引导从而相对于床身10以及第二横动基座42能够沿X方向移动,通过被第二砂轮座驱动装置42b驱动,从而沿X方向移动。
第一砂轮61相对于第一砂轮座51被支承为能够绕与Z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第一砂轮61通过从固定于第一砂轮座51的第一砂轮马达63被赋予驱动力从而旋转,对作为工件W的曲轴的曲柄销的外周面进行磨削。第二砂轮62相对于第二砂轮座52被支承为能够绕与Z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第二砂轮62通过从固定于第二砂轮座52的第二砂轮马达64被赋予驱动力从而旋转,对作为工件W的曲轴的曲柄销的外周面进行磨削。
如图2所示,磨床1还具备支架80和修整器90。支架80是设置为在尾座30的上方沿X方向架设的门型的部件,且固定于床身10的上表面。此外,图2用双点划线示意性地图示出尾座30的外形。修整器90是用于进行相对于第一砂轮61以及第二砂轮62的修整的装置,且设置于支架80。
这样,修整器90经由支架80而固定于床身10。由此,与在相对于床身10能够移动地设置的尾座30设置修整器90的情况相比,磨床1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修整器90。并且,修整器90的X方向的修整器90的旋转中心的位置配置在从床身10向上方延伸的支架80的支柱部81上。因此,磨床1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修整器90。其结果,磨床1能够实现基于修整器90的修整精度的提高。
接下来,对尾座30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3,对尾座30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尾座30具备尾座主体31、三对滑动件32、罩33以及罩保护部34。
详细情况将后述,但对于尾座主体31而言,支承顶尖100的第一主体110、与被尾座驱动装置73(参照图1)驱动的第二主体120形成为分体。滑动件32是被一对尾座导轨13引导而沿Z方向滑动的部件。三对滑动件32包括固定于第一主体110的两对第一滑动件32a、和固定于第二主体120的一对第二滑动件32b。三对滑动件32沿Z方向并排设置,一对第二滑动件32b配置于两对第一滑动件32a之间。
罩33是覆盖尾座导轨13中的位于比尾座主体31靠Z方向一侧(图3右侧)的部位的部件,并以能够沿Z方向伸缩的方式设置。罩33的Z方向一端侧(图3左侧)固定于床身10,罩33的Z方向另一端侧(图3右侧)固定于尾座主体31。由此,伴随着尾座主体31相对于床身10沿Z方向移动,罩33沿Z方向伸缩。
罩保护部34是覆盖罩33的Z方向一侧的部件,并形成为能够容纳收缩了的罩33的箱状。罩保护部34通过防止磨削加工时产生的火花落到罩33,来保护罩33。
接下来,对尾座主体31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图7中,为了简化附图而容易理解,省略滑动件32的图示。
如图3所示,尾座主体31主要具备:顶尖100、第一主体110、第二主体120以及弹簧部件130(参照图4)。顶尖100是对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面进行支承的部位,对工件W的端面进行支承的顶尖100的前端朝向主轴箱20的主轴22(参照图1)的前端。
第一主体110如上述那样支承顶尖100。第一主体110具备:固定有第一滑动件32a的部分亦即第一主体基座111、和处于相对于第一滑动件32a而在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偏离的位置的第一主体延伸部112。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主体基座111包括基座下部111a和基座上部111b。将基座下部111a的X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大于一对尾座导轨13的X方向的间隔的尺寸(参照图1)。基座上部111b是从基座下部111a向上方延伸的部位。基座上部111b相比基座下部111a而X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较小,并形成于相比基座下部111a的X方向上的中心而偏向X方向一侧(图1上侧,图4纸面进深侧)的位置。
另外,在第一主体基座111的基座下部111a的下表面形成有容纳第二主体120的后述的第二主体基座121的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而且,在基座下部111a的下表面且在隔着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的Z方向两侧固定有两对第一滑动件32a(参照图3)。此外,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从X方向观察的形状为近似L字形状(参照图4),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包括在Z方向另一侧(图4左侧)的上表面比Z方向一侧(图4右侧)向上方较深地凹设的连通凹部114。
另外,在第一主体基座111形成有容纳弹簧部件130的弹簧部件容纳部115。该弹簧部件容纳部115在Z方向上与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的连通凹部114连通。
第一主体延伸部112从第一主体基座111的基座上部111b中的朝向Z方向一侧(图4右侧)的端面向上方(图4上侧)延伸。由此,顶尖100在比第一滑动件32a(参照图3)靠近主轴箱20的位置被第一主体110支承。另外,在第一主体延伸部112中的支承顶尖100的部位的下方,形成从与工作台11对置的第一主体延伸部112的端面朝向第一主体基座111侧(图4左侧)切除的缺口部116。由此,尾座30能够使顶尖100向工作台11的上方(图4上侧)移动,因此即使工件W的径向(X方向)的宽度宽且工件W的支承位置成为工作台11的上方(图4上侧),也能够稳定地高精度地支承工件W。
另外,缺口部116在与罩保护部34对置的部位,以模仿罩保护部34的外形形状的形状被切除。由此,尾座30能够避免与罩保护部34等配置于工件W的下方的部件的干涉,因此能够使顶尖100更靠近主轴箱20。
另外,第一主体延伸部112在比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表面靠上方支承顶尖100。即,将第一主体基座111的距床身10的高度设定为低于顶尖100的距床身10的高度,因此尾座30能够实现第一主体110的轻型化。而且,支架80设置为在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方架设。由此,磨床1能够将修整器90(参照图2)配置于与顶尖100相等的高度位置。
另外,第一主体延伸部112的上表面成为随着从第一主体基座111侧朝向顶尖100侧而上升的倾斜面。由此,第一主体延伸部112在位于比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表面靠上方的部位,能够确保Z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其结果,磨床1能够相对于工件W较强地按压顶尖100,因此能够可靠地支承工件W。
此外,图3以及图4图示出尾座主体31处于距主轴箱20最远离的位置的状态。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状态下,支架80设置于比第一主体延伸部112靠Z方向另一侧(图3以及图4中左侧),因此能够防止第一主体延伸部112与支架80干涉。
第二主体120是相对于第一主体110能够沿Z方向移动的部位。第二主体120具备第二主体基座121、进给螺母122、第二主体延伸部123、第二主体轴部124以及轴承125。
第二主体基座121容纳在形成于第一主体110的第一主体基座111的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在第二主体基座121的下表面固定有一对第二滑动件32b(参照图3)。即,第二主体120设置为相对于床身10能够沿Z方向移动。另外,第二主体基座121设置为:在容纳于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主体基座111能够沿Z方向移动。
进给螺母122是与设置于尾座驱动装置73的螺杆73a螺合的螺母,且固定于第二主体基座121的下部。这样,第二主体120被尾座驱动装置73驱动,并沿着一对尾座导轨13在Z方向上移动。
第二主体延伸部123是从第二主体基座121的Z方向另一侧(图4左侧)向上方延伸的部分,第二主体延伸部123的一部分容纳于第二主体基座容纳凹部113的连通凹部114。第二主体轴部124是沿Z方向延伸的轴状的部件,并固定于第二主体延伸部123。第二主体轴部124的轴向一侧(图4右侧)从第二主体延伸部123的与弹簧部件容纳部115对置的面突出,该突出的部分插入弹簧部件容纳部115。轴承125外嵌于第二主体轴部124中的从第二主体延伸部123突出的部位。
弹簧部件130是容纳于弹簧部件容纳部115的弹簧,且包括第一弹簧131和第二弹簧132。第一弹簧131比第二弹簧132小径,且相比第二弹簧132而言在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另外,在第一弹簧131以及第二弹簧132插通有容纳于弹簧部件容纳部115的第二主体轴部124。
此处,将弹簧部件容纳部115的Z方向一侧的内径设定为小于Z方向另一侧的内径的尺寸。而且,将弹簧部件容纳部115的Z方向一侧的内径设定为大于第一弹簧131的外径且小于第二弹簧132的外径的尺寸。由此,第一弹簧131的一端侧(图5右侧)能够与弹簧部件容纳部115的端面接触,相对于此,第二弹簧132的一端侧能够与形成于弹簧部件容纳部115的内径变化的部位的台阶部接触。另一方面,第一弹簧131以及第二弹簧132的另一端侧(图5左侧)能够与外嵌于第二主体轴部124的轴承125的端面接触。
这样,弹簧部件130配置于在Z方向上对置的第一主体110的第一主体基座111的面(弹簧部件容纳部115的内周面)与第二主体120的第二主体基座121的面(轴承125的端面)之间。而且,弹簧部件130以第二主体120的位置作为基准,将第一主体110向靠近工件W的方向(图4右方)推压。
接下来,对尾座30的动作方式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若从图4所示的状态,驱动尾座驱动装置73而使第二主体120向Z方向一侧(图4右侧)移动,则第一主体110经由弹簧部件130而被第二主体120按压,从而向Z方向一侧移动。此外,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弹簧131在第一主体110与第二主体120之间被压缩,另一方面,第二弹簧132未与第二主体120(轴承125的端面)接触,从而未被压缩。
如图7所示,从图6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第二主体120向Z方向一侧(图6右侧)移动,若工件W的端面与顶尖100接触,则支承顶尖100的第一主体110向Z方向一侧的移动被限制。在该状态下,若第二主体120进一步向Z方向一侧移动,则第一主体110与第二主体120的间隔变窄,弹簧部件130被压缩。其结果,第一主体110被弹簧部件130从第二主体120侧向工件W侧推压,顶尖100被按压于工件W的端面。由此,尾座30能够在与主轴箱20之间可靠地支承工件W。
此外,在顶尖100与工件W的端面接触的状态下,若第一主体110与第二主体120的间隔为与第二弹簧132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同等以上,则仅弹簧部件130中的第一弹簧131被压缩。与此相对,若第一主体110与第二主体120的间隔小于第二弹簧132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则第一弹簧131与第二弹簧132双方被压缩,从而顶尖100相对于工件W的加压力变大。
这样,尾座30通过使第二主体120沿Z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调整顶尖100相对于工件W的加压力。因此,磨床1能够可靠地支承工件W。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尾座30能够不需要设置于以往的尾座的滑块以及驱动滑块的驱动装置,因此能够使尾座30的构造简化。并且,尾座30利用弹簧部件130的作用力而能够将顶尖100较强地按压于工件W的端面,因此能够可靠地支承工件W。
另外,顶尖100被处于在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从第一滑动件32a向工件W侧偏离的位置的第一主体延伸部112支承,因此尾座30即使在工件W的径向(X方向)的宽度较宽的情况下,也能够整体上高精度地支承。其结果,磨床1能够提高主轴箱20与尾座30之间能够支承的工件W的自由度(例如,工件W的形状、相对于工件W的加工方法等所相关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另外,第一主体110被第一滑动件32a支承。特别是,第一主体110被多个第一滑动件32a直线地支承,因此磨床1能够提高顶尖100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工件W。
另外,尾座30没有设置于以往的尾座的滑块以及油压机构,由此能够使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低于顶尖100的高度位置。其结果,磨床1能够设置为将固定于床身10的支架80在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方架设,从而能够在该支架80配置修整器90。由此,磨床1能够经由支架80将修整器90固定于床身10,因此与在尾座30设置修整器9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修整器90的支承刚性,能够实现修整精度的提高。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完全未被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容易地推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改进。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列举的数值是一个例子,当然能够应用其他的数值。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利用弹簧部件130的作用力来调整基于顶尖100的对工件W的加压力的情况列举为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取代利用弹簧部件130的作用力,而利用基于马达的扭矩、油压、空气压那样的流体压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支架80设置修整器90的情况列举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修整器90以外的装置设置于支架80。
如以上说明那样,磨床1具备:床身10;主轴箱20,其设置于床身10;尾座30,其在与主轴箱20之间将工件W支承为能够旋转;作为第一砂轮座51或者第二砂轮座52的砂轮座,其设置为相对于床身10能够沿与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作为第一砂轮61或者第二砂轮62的砂轮,其相对于砂轮座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进行相对于工件W的磨削;以及尾座驱动装置73,其设置于床身10,并使尾座30相对于床身10移动。
尾座30具备:顶尖100,其支承工件W的端面;第一主体110,其安装有顶尖100;第二主体120,其相对于第一主体110能够沿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且相对于床身10能够沿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并且被尾座驱动装置73驱动,将第一主体110向靠近工件W的方向按压;以及第一滑动件32a,其固定于第一主体110,并被床身10引导而能够沿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第一主体110具备:第一主体基座111,其为固定有第一滑动件32a的部分;和第一主体延伸部112,其处于相对于第一滑动件32a而在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偏离的位置,并从第一主体基座111的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面向上方延伸,在比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表面靠上方支承顶尖100。
根据该磨床1,顶尖100被处于从第一滑动件32a而在工件W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偏离的位置的第一主体延伸部112支承,因此即使在工件W的径向(X方向)的宽度较宽的情况下尾座30也能够稳定地高精度地进行支承。其结果,磨床1能够提高主轴箱20与尾座30之间能够支承的工件W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另外,对于磨床1而言,第一主体110被第一滑动件32a支承,因此能够提高顶尖100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工件W。
另外,尾座30通过第二主体120将第一主体110向靠近工件W的方向按压,由此能够将顶尖100按压于工件W。其结果,尾座30能够不需要设置于以往的尾座的滑块以及驱动滑块的驱动装置,因此能够简化尾座30的构造。
另外,第一主体延伸部112在比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表面靠上方支承顶尖。即,将第一主体基座111的距床身10的高度设定为低于顶尖100的距床身10的高度,因此能够实现第一主体110的轻型化。
另外,上述的磨床1具备门型的支架80,该支架80固定于床身10,并排设置置为在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方架设。根据该磨床1,能够在第一主体基座111的上方配置其他的装置。
另外,上述的磨床1具备进行相对于作为第一砂轮61以及第二砂轮62的砂轮的修整的修整器90,修整器90安装于支架80。根据该磨床1,修整器90经由支架80安装于床身10,因此与在尾座30安装修整器9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修整器90的支承刚性,能够实现修整精度的提高。
在上述的磨床1中,床身10具备设置于主轴箱20与尾座30之间的工作台11,在第一主体延伸部112中的支承顶尖100的部位的下方形成有从与工作台11对置的端面朝向第一主体基座111侧被切除的缺口部116。根据该磨床1,尾座30能够使顶尖100更靠近主轴箱20。其结果,磨床1能够提高主轴箱20与尾座30之间能够支承的工件W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

Claims (4)

1.一种磨床,包括:
设置有尾座导轨的床身;
主轴箱,其设置于所述床身;
尾座,其被所述尾座导轨引导,在所述尾座与所述主轴箱之间将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砂轮座,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床身能够沿与所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砂轮,其相对于所述砂轮座被支承为能够旋转,进行相对于所述工件的磨削;以及
尾座驱动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床身,并使所述尾座相对于所述床身移动,其中,
所述尾座具备:
顶尖,其支承所述工件的端面;
被所述尾座导轨引导,供所述顶尖安装的第一主体;
第二主体,其被所述尾座导轨引导,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能够沿所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相对移动,且相对于所述床身能够沿所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并且被所述尾座驱动装置驱动,经由弹簧部件将所述第一主体向靠近所述工件的方向按压,
所述第一主体不经由所述第二主体地被所述尾座导轨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具备:
第一主体基座;和
第一主体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主体基座的所述工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端面向上方延伸,相比所述第一主体基座的上表面在上方支承所述顶尖,上述磨床还具备支架,其固定于所述床身,并设置为在所述第一主体基座的上方架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其中,所述支架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延伸部设置于在所述尾座导轨的延伸方向上对置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磨床,其中,
所述床身具备设置于所述主轴箱与所述尾座之间的工作台,
在所述第一主体延伸部中的支承所述顶尖的部位的下方形成有从与所述工作台对置的端面朝向所述第一主体基座侧被切除的缺口部。
CN201810282010.7A 2017-04-04 2018-04-02 磨床 Active CN108687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4375A JP6926605B2 (ja) 2017-04-04 2017-04-04 研削盤
JP2017-074375 2017-04-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7608A CN108687608A (zh) 2018-10-23
CN108687608B true CN108687608B (zh) 2021-12-03

Family

ID=63524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2010.7A Active CN108687608B (zh) 2017-04-04 2018-04-02 磨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26605B2 (zh)
CN (1) CN108687608B (zh)
DE (1) DE1020181077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9825A (zh) * 2019-04-09 2019-06-21 马鞍山瑞恒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薄壁工件的一体化生产装置
CN110076656A (zh) * 2019-05-30 2019-08-02 浙江杰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磨床
CN112847083A (zh) * 2020-12-26 2021-05-28 江苏光明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的工件表面涂装生产线
CN114473811B (zh) * 2022-01-24 2023-12-01 重庆松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拨叉槽抛光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9701A (ja) * 1992-05-26 1993-12-14 Toyoda Mach Works Ltd ワーク支持装置
CN1100357A (zh) * 1993-09-13 1995-03-22 丰田荣 偏心工件的自动对准中心和调整相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JPH08174307A (ja) * 1994-12-26 1996-07-09 Okuma Mach Works Ltd 心押台のばね圧式推力機構
JPH10118923A (ja) * 1996-10-22 1998-05-12 Toyoda Mach Works Ltd 工作物支持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ための心押台
CN1658999A (zh) * 2002-06-06 2005-08-24 奈尔斯-西蒙斯工业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曲轴加工机械
CN2845976Y (zh) * 2005-12-27 2006-12-13 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翻转式尾架
DE102005030548B4 (de) * 2005-06-22 2007-10-04 Stama Maschinenfabrik Gmbh Werkzeugmaschine zur spanabhebenden Bearbeitung von stangenförmigen Werkstücken
ES2339316A1 (es) * 2008-04-11 2010-05-18 Intorex, S.A. Centro de mecanizado para piezas de madera.
CN202539592U (zh) * 2012-03-06 2012-11-21 北京机电院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专用的工装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5606U (ja) * 1982-10-06 1984-04-11 株式会社大隈鐵工所 心押軸の長手方向移動装置
US4870786A (en) * 1986-11-01 1989-10-03 Bryant Grinder Corporation Workstock
JP3090857B2 (ja) * 1994-11-08 2000-09-25 宮下 政和 段付き工作物外周加工機
JP3136051U (ja) * 2007-07-09 2007-10-11 長島精工株式会社 多能研削機
JP2009072843A (ja) * 2007-09-19 2009-04-09 Jtekt Corp 研削盤及び研削盤における回転砥石の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9701A (ja) * 1992-05-26 1993-12-14 Toyoda Mach Works Ltd ワーク支持装置
CN1100357A (zh) * 1993-09-13 1995-03-22 丰田荣 偏心工件的自动对准中心和调整相位的方法及其装置
JPH08174307A (ja) * 1994-12-26 1996-07-09 Okuma Mach Works Ltd 心押台のばね圧式推力機構
JPH10118923A (ja) * 1996-10-22 1998-05-12 Toyoda Mach Works Ltd 工作物支持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ための心押台
CN1658999A (zh) * 2002-06-06 2005-08-24 奈尔斯-西蒙斯工业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曲轴加工机械
DE102005030548B4 (de) * 2005-06-22 2007-10-04 Stama Maschinenfabrik Gmbh Werkzeugmaschine zur spanabhebenden Bearbeitung von stangenförmigen Werkstücken
CN2845976Y (zh) * 2005-12-27 2006-12-13 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翻转式尾架
ES2339316A1 (es) * 2008-04-11 2010-05-18 Intorex, S.A. Centro de mecanizado para piezas de madera.
CN202539592U (zh) * 2012-03-06 2012-11-21 北京机电院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专用的工装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07782A1 (de) 2018-10-04
CN108687608A (zh) 2018-10-23
JP6926605B2 (ja) 2021-08-25
JP2018176298A (ja)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7608B (zh) 磨床
KR102254621B1 (ko) 공작물 가공을 위한 기계
US9162289B2 (en) Machine tool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5028482A (ja) 旋盤
JP3177599U (ja) 円形部材の端部研削加工装置
CN107186579A (zh) 一种双磨头随动数控凸轮轴磨床
CN111300236B (zh) 一种智能高精度立式磨床
US7013744B2 (en) Tooth aligning device for the aligning of workpiece with pre-cut teeth on gear finishing machines
EP2163341B1 (en) Machine tool with rest apparatus and machining method thereof
JP4466142B2 (ja) 振れ止め装置を備えた工作機械
JP2013244582A (ja) Y軸送り台及び旋削機械
JP6943693B2 (ja) 加工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加工方法
EP2623237B1 (en) Nc lathe and attachment device therefor
JP2003094277A (ja) 加工装置
JP6012302B2 (ja) 研削装置
CN111347350B (zh) 一种曲线进给机构
JP6927779B2 (ja) 加工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加工方法
TWM602961U (zh) 具砂輪修整裝置的立式磨床
JP2001062717A (ja) 研削盤の砥石台送り装置
JP2007283416A (ja) 研削盤及びワークの研削方法
JP4165302B2 (ja) 研削盤
JP4313090B2 (ja) Cvtシーブ面の研削方法およびその研削治具
CN219945741U (zh) 超精研磨设备的动力头和超精研磨设备
JP4110418B2 (ja) 研削盤
CN211805570U (zh) 一种曲线进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