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5975A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5975A
CN108625975A CN201810201565.4A CN201810201565A CN108625975A CN 108625975 A CN108625975 A CN 108625975A CN 201810201565 A CN201810201565 A CN 201810201565A CN 108625975 A CN108625975 A CN 108625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ubine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main chamber
fuel injec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15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5975B (zh
Inventor
武藤大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25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5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5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59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 F02B19/08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the chamber being of air-swirl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5/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introducing liquid fuel into cylinder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 F02B19/1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with fuel introduced partly into pre-combustion chamber, and partly into cylinder
    • F02B19/1019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with fuel introduced partly into pre-combustion chamber, and partly into cylinder with only one pre-combustion chamber
    • F02B19/108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with fuel introduced partly into pre-combustion chamber, and partly into cylinder with only one pre-combustion chamber with fuel injection at least into pre-combustion chamber, i.e. injector mounted directly in the pre-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 F02B19/1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with positive ign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1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ecombustion chambers
    • F02B19/16Chamber shapes or constructions not specific to sub-groups F02B19/02 - F02B19/10
    • F02B19/18Transfer passages between chamber and cylin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在被设置于主燃烧室内的副室内进行燃料喷射,防止主燃烧室成为过稀的状态。内燃机具备:主燃烧室;进气道,其在进气开口部与主燃烧室相连;排气道,其在排气开口部与主燃烧室相连;副室,其被设置于进气开口部与排气开口部之间的汽缸盖上,并通过多个连通孔与主燃烧室相连;燃料喷射阀,其向副室内喷射燃料;以及火花塞,其在副室内进行点火。在副室的位置处,从副室观察,滚流从第1侧朝向第2侧流动。多个连通孔包括:形成于副室的侧壁中的第1侧的第1连通孔、和与第1连通孔不同的第2连通孔。第1连通孔的直径比第2连通孔的直径大。

Description

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被设置于主燃烧室内的副室内进行燃料喷射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主燃烧室和被设置于主燃烧室内的副室的内燃机。副室通过连通孔与主燃烧室相连。在副室设有燃料喷射阀与火花塞,在副室中进行燃料喷射以及火花点火。在副室内产生的火焰通过连通孔向主燃烧室喷出。
专利文献2也公开了一种具有主燃烧室和被设置于主燃烧室内的副室的内燃机。在该内燃机中,燃料喷射阀被设置于进气道或者主燃烧室。在压缩过程中,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的一部分通过连通孔进入副室内。在副室内设有火花塞,通过在副室内进行火花点火而开始燃烧。在副室内产生的火焰通过连通孔向主燃烧室喷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159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燃机中,燃料喷射阀以及火花塞被设置于副室内,并在副室内进行燃料喷射以及火花点火。并且,在副室内产生的火焰向主燃烧室喷出并燃烧蔓延。然而,若此时主燃烧室为过稀的状态,则火焰不会在主燃烧室内顺利地燃烧蔓延,燃烧稳定性下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被设置于主燃烧室内的副室内进行燃料喷射的内燃机中、能够防止主燃烧室成为过稀的状态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1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
该内燃机具备:
主燃烧室,该主燃烧室被夹于汽缸盖和与所述汽缸盖相对的活塞之间;
进气道,该进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进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排气道,该排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排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副室,该副室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口部与所述排气开口部之间的所述汽缸盖上,并通过多个连通孔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燃料喷射阀,该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内喷射燃料;以及
火花塞,该火花塞在所述副室内进行点火。
在所述副室的位置处,从所述副室观察,滚流从第1侧朝向第2侧流动。
所述多个连通孔包括:
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副室的侧壁中的所述第1侧;和
与所述第1连通孔不同的第2连通孔。
所述第1连通孔的直径比所述第2连通孔的直径大。
第2发明在第1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所述第2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副室的所述侧壁中的所述第2侧。
第3发明在第2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所述第1连通孔与所述第2连通孔互相相对。
第4发明在第2发明或第3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所述燃料喷射阀相比向所述第1侧的方向而优先向所述第2侧的方向喷射燃料。
第5发明在第1发明至第4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在所述进气道以及所述主燃烧室没有设置燃料喷射阀。
第6发明在第1发明至第5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在进气行程中,所述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喷射第1喷射量的燃料。
在所述进气行程之后且在点火正时之前,所述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喷射比所述第1喷射量少的第2喷射量的燃料。
第7发明在第1发明至第6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所述多个连通孔还包括第3连通孔。
所述第3连通孔被设置成,从所述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所述燃料通过所述第3连通孔而直接向所述主燃烧室入射。
第8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
该内燃机具备:
主燃烧室,该主燃烧室被夹于汽缸盖和与所述汽缸盖相对的活塞之间;
进气道,该进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进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排气道,该排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排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副室,该副室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口部与所述排气开口部之间的所述汽缸盖上,并通过多个连通孔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燃料喷射阀,该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内喷射燃料;以及
火花塞,该火花塞在所述副室内进行点火。
所述多个连通孔包括:
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副室的侧壁中的所述进气开口部侧;和
与所述第1连通孔不同的第2连通孔。
所述第1连通孔的直径比所述第2连通孔的直径大。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1发明,燃料喷射阀被设置于副室内,并在副室内进行燃料喷射。在副室的位置处,从副室观察,滚流从第1侧朝向第2侧流动。并且,在副室的侧壁中的第1侧,形成有比其他的连通孔大的第1连通孔。在第1侧形成有比较大的第1连通孔,因此能够将滚流有效地取入副室内。在滚流通过第1连通孔进入副室内时,副室内的混合气通过另外的连通孔而被向主燃烧室排出。即,通过利用滚流,能够使副室内的混合气有效地向主燃烧室扩散。由此,可防止主燃烧室成为过稀的状态。结果,在燃烧时从副室向主燃烧室喷出的火焰在主燃烧室内良好地燃烧蔓延。即,可获得优异的燃烧稳定性。
根据第2发明,从第1连通孔导入到副室内的滚流容易通过第2侧的第2连通孔流出。即,在副室内部,容易顺利地形成沿着滚流的方向那样的流动。当在副室内产生沿着滚流的方向那样的流动时,副室内的混合气容易更有效地向主燃烧室扩散。
根据第3发明,第1侧的第1连通孔与第2侧的第2连通孔互相相对。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副室内的混合气最有效地向主燃烧室扩散。
根据第4发明,通过考虑从第1侧向第2侧流动的滚流,能够有效地实施燃料喷射。
根据第5发明,在进气道以及主燃烧室没有设置燃料喷射阀。能够使副室内的混合气有效地向主燃烧室扩散,因此不需要在主燃烧室或者进气道另外设置燃料喷射阀。不需要一个一个地控制多个燃料喷射阀中的各燃料喷射阀,因此燃料喷射控制变得简单。另外,仅是在副室设置一个燃料喷射阀便足够,因此可削减制造成本。
根据第6发明,能够在点火正时之前在副室内形成浓的混合气。由此,副室中的点火性提高,而能够良好地产生初始火焰。
根据第7发明,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燃料通过第3连通孔直接向主燃烧室入射。通过使用第1连通孔与第3连通孔这双方,能够将混合气以及燃料更有效地导向主燃烧室。
根据第8发明,燃料喷射阀被设置于副室内,并在副室内进行燃料喷射。在该副室的侧壁中的进气侧,形成有比其他的连通孔大的第1连通孔。通常,副室附近的滚流的方向是从进气侧朝向排气侧的方向。在进气侧形成有比较大的第1连通孔,因此能够有效地将滚流取入副室内。在滚流通过第1连通孔进入副室内时,副室内的混合气通过另外的连通孔被向主燃烧室排出。即,通过利用滚流,能够有效地使副室内的混合气向主燃烧室扩散。由此,可防止主燃烧室成为过稀的状态。结果,在燃烧时从副室向主燃烧室喷出的火焰在主燃烧室内良好地燃烧蔓延。即,可获到优异的燃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中的燃烧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主燃烧室内的滚流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中的燃料喷射以及燃料扩散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中的燃料喷射以及燃料扩散的其他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中的燃料喷射控制相关联的构成的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中的燃料喷射控制的一例的时间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中的燃料喷射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1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中的燃料喷射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1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中的燃料喷射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1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副室中的燃料喷射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燃机
10:主燃烧室
20:汽缸体
21:汽缸套
22:活塞
23:汽缸盖
24:汽缸盖底面
30:进气道
31、31-1、31-2:进气开口部
32:进气门
40:排气道
41、41-1、41-2:排气开口部
42:排气门
50:副室
50s:侧壁
51:连通孔
51i:第1连通孔
51e:排气侧连通孔
51d:直喷连通孔
60:燃料喷射阀
70:火花塞
80:喷射流(英文:jet)
90:喷雾燃料
100:控制装置
FT:滚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基本构成
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内燃机1具备主燃烧室10、进气道30、排气道40、副室50、燃料喷射阀60以及火花塞70作为主要的构成。
主燃烧室10是由汽缸体20、活塞22以及汽缸盖23包围的空间。更详细地说,汽缸体20具备形成主燃烧室10的侧壁的圆筒状的汽缸套21(汽缸孔)。图中,圆筒状的汽缸套21的中心轴由附图标记“C”表示。活塞22被配置成能够沿着汽缸套21的轴向往复移动。该活塞22的上表面形成主燃烧室10的底面。汽缸盖23以与活塞22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汽缸体20上。作为汽缸盖23的底面的汽缸盖底面24形成主燃烧室10的上表面。这样,活塞22与汽缸盖23(汽缸盖底面24)相对,主燃烧室10被夹在上述的活塞22与汽缸盖23之间。
在此,对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坐标系进行定义。“Z方向”为活塞22移动的方向,并与中心轴C平行。“XY平面”为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
进气道30向主燃烧室10供给进气。更详细地说,进气道30形成于汽缸盖23内、且与主燃烧室10相连。进气道30的与主燃烧室10相对的开口部为进气开口部31。即,进气道30在进气开口部31与主燃烧室10相连。进气门32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进气开口部31。
排气道40从主燃烧室10排出排气。更详细地说,排气道40形成于汽缸盖23内、且与主燃烧室10相连。排气道40的与主燃烧室10相对的开口部为排气开口部41。即,排气道40在排气开口部41与主燃烧室10相连。排气门42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排气开口部41。
副室50被配置于主燃烧室10内。更详细地说,如图1所示,副室50被设置于进气开口部31与排气开口部41之间的汽缸盖23(汽缸盖底面24)上。副室50从汽缸盖23朝向主燃烧室10突出,但不与上止点处的活塞22发生干涉。而且,副室50具有与主燃烧室10相连的多个连通孔51。即,副室50通过多个连通孔51与主燃烧室10相连。
燃料喷射阀60被设置成向副室50内喷射燃料。更详细地说,燃料喷射阀60被安装于副室50的上部(汽缸盖23侧)。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燃料喷射阀60被设置成在中心轴C附近从汽缸盖23向副室50突出。
火花塞70被设置成能够在副室50内进行火花点火。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采用了在副室50内进行火花点火而开始燃烧的方式。
图2示出了从Z方向观察时的、即XY面上的、进气开口部31、排气开口部41以及副室50的配置例。
在图2所示的配置例中,针对单个主燃烧室10设有多个进气开口部31-1、31-2与多个排气开口部41-1、41-2。上述进气开口部31-1、31-2以及排气开口部41-1、41-2被配置成包围主燃烧室10的中心轴C的周围。并且,副室50被配置于主燃烧室10的中心轴C的附近。即,副室50由进气开口部31-1、31-2以及排气开口部41-1、41-2包围。
此外,前面所述的图1相当于沿着图2中的线A-A的剖视图。另外,图2中的线B-B是区分进气侧与排气侧的线。线B-B与Y方向平行,且穿过副室50的位置。从该线B-B(副室50)观察,进气开口部31-1、31-2所处的一侧为“进气侧”。另一方面,从线B-B(副室50)观察,排气开口部41-1、41-2所处的一侧为“排气侧”。
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中的基本的燃烧过程如下所述。
在进气/压缩行程中,从燃料喷射阀60向副室50内喷射燃料,在副室50内形成混合气。混合气的一部分通过副室50的连通孔51而被向主燃烧室10内供给。然后,在预定的点火正时,火花塞70在副室50内进行火花点火。由此,在副室50内开始燃烧,产生初始火焰。然后,如图3所示,在副室50内产生了的火焰通过连通孔51并势头良好地向主燃烧室10喷出。从副室50通过连通孔51向主燃烧室10喷出的火焰也被称为喷射流80。高能量的喷射流80在主燃烧室10内燃烧蔓延,由此燃烧在主燃烧室10内进展(日文:進行)。
1-2.副室的构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燃料喷射阀60以及火花塞70被设置于副室50内,并在副室50内进行燃料喷射以及火花点火。并且,在副室50内产生了的火焰作为喷射流80向主燃烧室10喷出并燃烧蔓延。通过像这样利用副室50以及喷射流80,能够作为整体实现稀的燃烧。
然而,若主燃烧室10为过稀的状态,则喷射流80不会顺利地燃烧蔓延,燃烧稳定性下降。为了使喷射流80良好地成长,需要不仅在副室50内,在主燃烧室10内也形成某一程度的量的混合气。在此,也可以考虑在副室50内的燃料喷射阀60之外设置用于向主燃烧室10或者进气道30喷射燃料的另外的燃料喷射阀。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分别控制多个燃料喷射阀中的各燃料喷射阀,燃料喷射控制变得复杂。而且,制造成本也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仅使用副室50内的燃料喷射阀60,将从燃料喷射阀60向副室50喷射出的燃料也向主燃烧室10顺利地分配。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使在副室50内形成的混合气向主燃烧室10有效地移动(扩散)。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利用副室50附近的“滚流”。
图4是用于对主燃烧室10内的滚流FT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4的形式(英文:format)与前面所述的图1的形式相同,但进气门32以及排气门42的图示被省略。在进气过程中,从进气道30向主燃烧室10吸入进气。结果,在进气开口部31附近产生进气流FI,另外,在主燃烧室10内产生滚流FT。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主燃烧室10内的副室50附近的滚流FT的方向为从进气侧朝向排气侧的方向。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滚流FT取入副室50内,从而使副室50内的混合气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扩散。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副室50附近的滚流FT的方向是从进气侧朝向排气侧的方向。为了将这样的滚流FT取入副室50内,重要的是在副室50的进气侧存在连通孔51。用于取入滚流FT的进气侧的连通孔51以下被称为“第1连通孔51i”。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副室50的构成例的立体图。副室50的侧壁50s与Z方向平行且与XY平面正交。在该侧壁50s形成有多个连通孔51。多个连通孔51包括上述的第1连通孔51i。为了将从进气侧朝向排气侧流动的滚流FT取入副室50内,而使第1连通孔51i形成于副室50的侧壁50s中的进气侧。
而且,如图5所示,第1连通孔51i比其他的连通孔51(第2连通孔)大。其原因如下所述。为了将副室50内的混合气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送出,优选将尽可能多的滚流FT取入副室50内。从该观点出发,第1连通孔51i形成得比较大。另一方面,若从火花点火后的喷射流80的喷出的观点来说,优选连通孔51的直径(尺寸)小。因为随着连通孔51的直径变大,通过该连通孔51而喷出的喷射流80的势头变弱。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连通孔51i形成为其直径(尺寸)比其他的连通孔51的直径大。由此,能够确保喷射流80的势头,同时将滚流FT有效地取入副室50。
图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副室50中的燃料喷射以及燃料扩散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在图6中,概略性地示出了副室50的沿着图5中的线D-D的截面构造、即通过第1连通孔51i的截面构造。主燃烧室10内的滚流FT通过第1连通孔51i而被导入副室50内。在滚流FT进入副室50内时,与此相应地,副室50内的气体通过另外的连通孔51被向主燃烧室10排出。即,在副室50内产生流动。在这样的状况下,燃料喷射阀60向副室50内喷射燃料。从燃料喷射阀60喷射的燃料典型而言是喷雾状,由图中的附图标记“90”表示。喷雾燃料90与空气的混合气借助副室50内的流动而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移动(扩散)。
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第1连通孔51i以外的连通孔51也包括排气侧连通孔51e。排气侧连通孔51e形成于副室50的侧壁50s中的排气侧。在存在这样的排气侧连通孔51e的情况下,从进气侧的第1连通孔51i被导入到副室50内的滚流FT容易通过排气侧连通孔51e而流出。即,在副室50内部,容易顺利地形成沿着滚流FT的方向那样的流动。当在副室50内产生沿着滚流FT的方向那样的流动时,副室50内的混合气容易更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移动(扩散),从而优选。尤其是,在如图5以及图6所示那样第1连通孔51i与排气侧连通孔51e互相相对的情况下,能够使副室50内的混合气最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移动。
但是,排气侧连通孔51e不是必需的。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与第1连通孔51i相对的位置不存在排气侧连通孔51e。即使在该情况下,在滚流FT通过第1连通孔51i而进入副室50内时,副室50内的混合气也会通过另外的连通孔51而被向主燃烧室10排出。即,可获得利用滚流FT而使副室50内的混合气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扩散的这一作用、效果。
另外,副室50的位置处的滚流FT的方向不一定是图4的例子所示的方向。例如,在副室50的位置处,滚流FT也可以从排气侧朝向进气侧流动。若通常化,则在副室50的位置处,从副室50观察,滚流FT从第1侧朝向第2侧流动。第1连通孔51i形成于副室50的侧壁50s中的第1侧即可。
1-3.燃料喷射控制的例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中的燃料喷射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与本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控制相关联的构成的框图。燃料喷射控制由内燃机1的控制装置100进行。控制装置100为具备处理器、存储装置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的微型计算机,也被称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该控制装置100控制来自燃料喷射阀60的燃料喷射。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控制的一例的时间图。横轴表示曲柄角,纵轴表示来自燃料喷射阀60的燃料喷射量。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100在一个发动机循环中多阶段地实施燃料喷射。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控制装置100在一个发动机循环中实施两次燃料喷射。
更详细地说,控制装置100在进气行程中进行第1次的燃料喷射。在第1次的燃料喷射中,燃料喷射阀60向副室50喷射第1喷射量的燃料。由此,在副室50内形成喷雾燃料90与空气的混合气。混合气的一部分通过副室50的连通孔51而向主燃烧室10内扩散(参照图6、图7)。
然后,控制装置100在压缩行程中进行第2次的燃料喷射。更详细地说,控制装置100在即将点火正时SA之前进行第2次的燃料喷射。在该第2次的燃料喷射中,燃料喷射阀60向副室50喷射第2喷射量的燃料。第2喷射量为微小量,比第1次的燃料喷射中的第1喷射量少。
此外,一个发动机循环中的燃料喷射的次数并不限定于两次。也可以在一个发动机循环中实施三次以上燃料喷射。在任一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均在即将点火正时SA之前进行最后的燃料喷射,向副室50供给微少量的燃料。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即将点火正时SA之前进行燃料喷射,向副室50供给微小量的燃料。结果,成为以在副室50内形成了浓的混合气的状态进行点火。即,副室50中的点火性提高,而能够良好地产生初始火焰。能够进行这样的燃料喷射控制是因为在副室50内设有燃料喷射阀60。即,通过在副室50内设置燃料喷射阀60,能够在副室50内形成浓的混合气,而作为整体实现稀的燃烧。
1-4.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燃料喷射阀60被设置于副室50内,并在副室50内进行燃料喷射。在副室50的位置处,从副室50观察,滚流FT从第1侧朝向第2侧流动。并且,在副室50的侧壁50s中的第1侧,形成有比其他的连通孔51大的第1连通孔51i。在第1侧存在比较大的第1连通孔51i,因此能够将滚流FT有效地取入副室50内。在滚流FT通过第1连通孔51i而进入副室50内时,副室50内的混合气通过另外的连通孔51而被向主燃烧室10排出。即,通过利用滚流FT,能够使副室50内的混合气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扩散。由此,可防止主燃烧室10成为过稀的状态。结果,在燃烧时从副室50向主燃烧室10喷出的喷射流80在主燃烧室10内良好地燃烧蔓延。即,可获得优异的燃烧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副室50内的混合气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扩散,所以不需要在主燃烧室10或者进气道30另外设置燃料喷射阀。通过将燃料喷射阀60仅设置于副室50、且仅从该燃料喷射阀60向副室50喷射燃料,也能够在主燃烧室10良好地形成混合气。不需要一个一个地控制多个燃料喷射阀中的各燃料喷射阀,因此燃料喷射控制变得简单。另外,仅是在副室50设置一个燃料喷射阀60便足够,因此可削减制造成本。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副室50内设有燃料喷射阀60,因此能够在副室50内形成浓的混合气。尤其是,通过在即将点火正时SA之前进行燃料喷射,能够以在副室50内形成了浓的混合气的状态进行点火。由此,副室50中的点火性提高,而能够良好地产生初始火焰。
2.第2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从燃料喷射阀60向副室50喷射出的燃料至少通过一部分的连通孔51而直接向主燃烧室10入射。从燃料喷射阀60喷射出的燃料所直接通过的连通孔51以下被称为“直喷连通孔51d”。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副室50的构成例的立体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副室50的侧壁50s形成有多个连通孔51。所述多个连通孔51在上述的第1连通孔51i之外,还包括直喷连通孔51d(第3连通孔)。即,多个连通孔51的一部分作为直喷连通孔51d而形成。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直喷连通孔51d形成于比第1连通孔51i靠下方(活塞22侧)的位置。
图11以及图12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副室50中的燃料喷射进行说明的概念图。更详细地说,图11将来自燃料喷射阀60的喷雾燃料90与直喷连通孔51d的位置处的XY截面一起示出。图12概略性地示出了副室50的沿着图11中的线E-E的截面构造。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直喷连通孔51d被设置成,来自燃料喷射阀60的喷雾燃料90通过直喷连通孔51d而直接向主燃烧室10入射。换言之,直喷连通孔51d的位置与喷雾燃料90的目标方向一致。因此,能够将喷射到副室50的喷雾燃料90直接导向主燃烧室10。典型而言,由图9所示的第1次的燃料喷射产生的喷雾燃料90通过直喷连通孔51d而直接供给给主燃烧室10。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连通孔51的一部分作为直喷连通孔51d而形成。通过设置直喷连通孔51d,能够将从燃料喷射阀60喷射到副室50的燃料直接供给给主燃烧室10。通过使用上述的第1连通孔51i与直喷连通孔51d这双方,能够将混合气以及燃料更有效地导向主燃烧室10。
3.第3实施方式
图13以及图1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副室50中的燃料喷射进行说明的概念图。更详细地说,图13将来自燃料喷射阀60的喷雾燃料90与直喷连通孔51d的位置处的XY截面一起示出。图14概略性地示出了副室50的沿着图13中的线F-F的截面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考虑从第1侧向第2侧流动的滚流FT,可有效地进行燃料喷射。更详细地说,燃料喷射阀60相比向第1侧的方向而优先向第2侧的方向喷射燃料。换言之,燃料喷射阀60以燃料喷射向第2侧的方向集中的方式呈不对称地进行燃料喷射。
如图14所示,在副室50内的第2侧区域形成了的混合气因从第1侧向第2侧流动的滚流FT而有效地向主燃烧室10扩散。另外,直接通过了第2侧的直喷连通孔51d的喷雾燃料90因从第1侧向第2侧流动的滚流FT而有效地遍及主燃烧室10内。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考虑从第1侧向第2侧流动的滚流FT的方向,能够有效地实施燃料喷射。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具备:
主燃烧室,该主燃烧室被夹于汽缸盖和与所述汽缸盖相对的活塞之间;
进气道,该进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进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排气道,该排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排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副室,该副室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口部与所述排气开口部之间的所述汽缸盖上,并通过多个连通孔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燃料喷射阀,该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内喷射燃料;以及
火花塞,该火花塞在所述副室内进行点火,
在所述副室的位置处,从所述副室观察,滚流从第1侧朝向第2侧流动,
所述多个连通孔包括:
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副室的侧壁中的所述第1侧;和
与所述第1连通孔不同的第2连通孔,
所述第1连通孔的直径比所述第2连通孔的直径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
所述第2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副室的所述侧壁中的所述第2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
所述第1连通孔与所述第2连通孔互相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
所述燃料喷射阀相比向所述第1侧的方向而优先向所述第2侧的方向喷射燃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
在所述进气道以及所述主燃烧室没有设置燃料喷射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
在进气行程中,所述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喷射第1喷射量的燃料,
在所述进气行程之后且在点火正时之前,所述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喷射比所述第1喷射量少的第2喷射量的燃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
所述多个连通孔还包括第3连通孔,
所述第3连通孔被设置成,从所述燃料喷射阀喷射出的所述燃料通过所述第3连通孔而直接向所述主燃烧室入射。
8.一种内燃机,具备:
主燃烧室,该主燃烧室被夹于汽缸盖和与所述汽缸盖相对的活塞之间;
进气道,该进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进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排气道,该排气道形成于所述汽缸盖内,并在排气开口部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副室,该副室设置于所述进气开口部与所述排气开口部之间的所述汽缸盖上,并通过多个连通孔与所述主燃烧室相连;
燃料喷射阀,该燃料喷射阀向所述副室内喷射燃料;以及
火花塞,该火花塞在所述副室内进行点火,
所述多个连通孔包括:
第1连通孔,该第1连通孔形成于所述副室的侧壁中的所述进气开口部侧;和
与所述第1连通孔不同的第2连通孔;
所述第1连通孔的直径比所述第2连通孔的直径大。
CN201810201565.4A 2017-03-16 2018-03-12 内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25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1669A JP6562019B2 (ja) 2017-03-16 2017-03-16 内燃機関
JP2017-051669 2017-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5975A true CN108625975A (zh) 2018-10-09
CN108625975B CN108625975B (zh) 2020-01-03

Family

ID=6337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15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25975B (zh) 2017-03-16 2018-03-12 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8428B2 (zh)
JP (1) JP6562019B2 (zh)
CN (1) CN108625975B (zh)
DE (1) DE102018106213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540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预燃烧室结构、发动机及其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6471B2 (ja) * 2016-12-08 2020-12-09 三菱重工エンジ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株式会社 副室式ガスエンジン
JP6927084B2 (ja) * 2018-03-02 2021-08-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7306924B2 (ja) * 2019-09-02 2023-07-1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副燃焼室付き内燃機関
JP7328905B2 (ja) 2020-01-17 2023-08-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シング制御方法
JP7312362B2 (ja) 2020-01-21 2023-07-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システム
US11002178B1 (en) * 2020-01-21 2021-05-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pre-chamber
JP7388224B2 (ja) * 2020-02-12 2023-11-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プレチャンバ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DE102020001381A1 (de) 2020-03-04 2021-09-09 Daimler Ag Vorkammerzündkerze für einen Brennraum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sowie Kraftfahrzeug
US20210340899A1 (en) * 2020-05-04 2021-11-04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Passive Pre-Chamber Ignition with Varying Nozzle Size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12021002882T5 (de) * 2020-05-20 2023-05-17 Board Of Trustees Of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Brennkraftmaschine mit mehreren kraftstoffeinspritzungen ausserhalb einer vorkammer
EP4295021A1 (en) * 2021-02-19 2023-12-27 Wärtsilä Finland Oy Prechamber arrangement, cylinder head and piston engine
JP7291737B2 (ja) * 2021-03-09 2023-06-1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DE102021133013B3 (de) 2021-12-14 2023-05-17 Iav Gmbh Ingenieurgesellschaft Auto Und Verkehr Vorbrennkammer mit Zündeinrichtung und Brennstoffzuführeinricht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4730A (en) * 1974-11-13 1977-08-30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xiliary combustion chamb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522357A (en) * 1993-04-20 1996-06-04 Hitachi,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uel injection and igni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66569A (zh) * 1996-05-24 1997-12-03 株式会社五十铃硅酸盐研究所 低气化性燃料柴油发动机
CN101907025A (zh) * 2010-06-28 2010-12-08 大连理工大学 内燃机多燃料燃烧系统
CN102084100A (zh) * 2008-04-25 2011-06-01 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内燃机的预燃室单元
CN103628969A (zh) * 2012-08-22 2014-03-12 卡特彼勒发动机有限及两合公司 内燃机的预燃烧室及其操作方法
JP2014062484A (ja) * 2012-09-20 2014-04-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副室式ガスエンジ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0135B2 (ja) * 1974-04-02 1983-06-2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ツクハツポウタイ ノ オシダシセイケイホウホウ
JPS5157313A (en) * 1974-11-13 1976-05-19 Toyota Motor Co Ltd Nainenkikanno nokongokino kyokyusochi
US4294209A (en) * 1976-08-18 1981-10-13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721685B2 (ja) * 1988-12-05 1998-03-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火花点火ガスエンジン
JPH08284665A (ja) * 1995-04-14 1996-10-29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燃焼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A2406209C (en) * 2002-10-02 2007-04-17 Westport Research Inc. Direct injection combustion chamber geometry
JP2006177248A (ja) * 2004-12-22 2006-07-06 Nissan Motor Co Ltd 副室式内燃機関
DE102006035139B4 (de) 2005-11-08 2020-03-12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Kaltlauf-Betrieb einer fremdgezündeten Brennkraftmaschine
JP2007192235A (ja) * 2007-04-27 2007-08-02 Hitachi Ltd 火花点火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2009215973A (ja) 2008-03-11 2009-09-24 Nissan Motor Co Ltd 副室式内燃機関
AT510435B1 (de) 2010-11-02 2012-04-15 Ge Jenbacher Gmbh & Co Ohg Hubkolbenmotor
JP2015021391A (ja) 2013-07-16 2015-02-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内燃機関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4730A (en) * 1974-11-13 1977-08-30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xiliary combustion chamb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522357A (en) * 1993-04-20 1996-06-04 Hitachi,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uel injection and igni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66569A (zh) * 1996-05-24 1997-12-03 株式会社五十铃硅酸盐研究所 低气化性燃料柴油发动机
CN102084100A (zh) * 2008-04-25 2011-06-01 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内燃机的预燃室单元
CN101907025A (zh) * 2010-06-28 2010-12-08 大连理工大学 内燃机多燃料燃烧系统
CN103628969A (zh) * 2012-08-22 2014-03-12 卡特彼勒发动机有限及两合公司 内燃机的预燃烧室及其操作方法
JP2014062484A (ja) * 2012-09-20 2014-04-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副室式ガスエンジ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4540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预燃烧室结构、发动机及其汽车
CN113944540B (zh) * 2020-07-17 2023-02-2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预燃烧室结构、发动机及其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78428B2 (en) 2019-08-13
CN108625975B (zh) 2020-01-03
US20180266307A1 (en) 2018-09-20
JP6562019B2 (ja) 2019-08-21
DE102018106213A1 (de) 2018-09-20
JP2018155149A (ja) 2018-10-04
DE102018106213B4 (de) 2021-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5975A (zh) 内燃机
CN105658928B (zh) 副室式燃气发动机
CN106050451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JP4972030B2 (ja) エンジン及びエンジン用点火プラグ
CN110291278A (zh) 气门点火预燃室
CN106870116B (zh) 内燃发动机的预燃室
US20140331960A1 (en) Flame jet ignition engine
JP2016512587A (ja) 能動掃気プレチャンバ
CN103291439A (zh) 预燃室喷射点火器和包括该预燃室喷射点火器的发动机
CN106715860B (zh) 发动机的燃烧室结构
CN102322332B (zh) 一种cng发动机燃烧室结构及其燃料喷射方法
CN109989822A (zh) 燃气发动机预燃室结构
JP5060353B2 (ja) 副室式エンジン
JP5060386B2 (ja) エンジン
JP5543540B2 (ja) エンジン
JP2019116865A (ja) 内燃機関
JP5486645B2 (ja) 副室式エンジン
US4274369A (en) Stratified cross combustion engine
US4128081A (en) Torch ignition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7162631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11639682B2 (en) Method of providing passive pre-chamber ignition with varying nozzle size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21161552A1 (ja) 副室式エンジン
JP5421976B2 (ja) エンジン及びエンジン用点火プラグ
CN102425483B (zh) 一种采用助燃剂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压缩着火性能的方法
US20140109865A1 (en) Pre-chamber structure for piston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