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715B -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1715B
CN108621715B CN201810154894.8A CN201810154894A CN108621715B CN 108621715 B CN108621715 B CN 108621715B CN 201810154894 A CN201810154894 A CN 201810154894A CN 108621715 B CN108621715 B CN 108621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edge
tread
conductive
la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48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1715A (zh
Inventor
光冈昌典
兼松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21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1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8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 B60C19/082Electric-charge-dissipating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conductive tread inse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30/58Applying bands of rubber treads, i.e. applying camel backs
    • B29D30/60Applying bands of rubber treads, i.e. applying camel backs by winding narrow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2030/526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the tread comprising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electrostatic charge, e.g. conductive elements or portions having conductivity higher than the tread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导电部的剥离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该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部(2)。在胎面部(2)设置有主沟(10)与被主沟(10)划分的陆地部(15)。陆地部(15)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横截面中包括第一边缘(21)、第二边缘(22)、具有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轮廓的踏面(20)以及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部(23)。导电部(23)从轮胎径向的内端(24)朝向在踏面(20)露出的轮胎径向的外端(25)向第一边缘(21)侧倾斜。内端(24)连接于在将轮胎安装到轮辋时与轮辋电导通的轮胎内部结构材料。在踏面(20)上,外端(2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25c)位于陆地部(1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15c)上或第一边缘(21)侧。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静电释放用的导电部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掺和有二氧化硅等,从而存在胎面橡胶不导电,而使静电容易积蓄于车体的趋势。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有一种具有用于释放车体的静电的导电部的充气轮胎。导电部例如具有向陆地部的踏面露出的外端以及连接于与轮辋电导通的轮胎内部结构材料的内端,并从内端朝向外端倾斜地延伸。
然而,在轮胎的硫化成型时,被主沟划分的陆地部存在胎面橡胶从踏面的中央附近向主沟侧的侧面流动的趋势。因此,倾斜地形成的导电部在硫化成型时,其外端向陆地部的边缘侧被拉动,进而存在陆地部的踏面与导电部之间的角度变小(更锐角化)的趋势。这样的轮胎存在容易产生以在踏面露出的导电部的外端为起点的剥离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5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导电部的剥离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具有胎面部的充气轮胎,在上述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主沟、以及被上述主沟划分的陆地部,上述陆地部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横截面中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在上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具有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轮廓的踏面、以及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部,上述导电部从轮胎径向的内端朝向在上述踏面露出的轮胎径向的外端向第一边缘侧倾斜,上述内端连接于在将轮胎安装到轮辋时与上述轮辋电导通的轮胎内部结构材料,在上述踏面上,上述外端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位于上述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上或比上述中心位置更靠上述第一边缘侧。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踏面从将上述第一边缘与上述第二边缘相连的假想直线突出的最大突出量为,上述踏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0.4%~0.8%。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踏面的上述轮廓的曲率半径为350~750mm。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从上述第一边缘至上述外端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为,与上述陆地部的上述第一边缘侧邻接的上述主沟的深度的0.40~0.80倍。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轮胎内部结构材料包括设置于上述胎面部且沿上述胎面部的外表面延伸的带束层,上述导电部与上述带束层之间的角度小于上述导电部与上述踏面之间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导电部相对于上述踏面以40~60°的角度倾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在上述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第一边缘延伸并且在上述陆地部内中断的第一横纹沟、以及从上述第二边缘延伸并且在上述陆地部内中断的第二横纹沟,上述第一横纹沟具有小于上述第二横纹沟的沟容积。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横纹沟以及上述第二横纹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上述第一横纹沟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最大角度小于上述第二横纹沟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最大角度。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横纹沟的最大沟宽大于上述第二横纹沟的最大沟宽。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横纹沟以及上述第二横纹沟分别具有在陆地部内中断的内端部,上述第一横纹沟的上述内端部的沟壁相对于轮胎径向以小于上述第二横纹沟的上述内端部的沟壁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倾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上述踏面包括上述第一边缘侧的第一轮廓、以及上述第二边缘侧的第二轮廓,上述第一轮廓具有大于上述第二轮廓的曲率半径。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对在胎面部设置有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部的生胎进行成型的工序、以及通过具备主沟形成用的一对突起的模具来对上述生胎进行硫化从而对被划分在上述一对突起之间且包括上述导电部的陆地部进行成型的硫化工序,上述生胎的上述导电部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向轮胎轴向的一侧倾斜,并且具有在上述胎面部露出的外端,上述模具具有在上述一对突起之间向轮胎径向外侧呈圆弧状地凹陷的踏面形成部,从而在上述硫化工序时,提供使上述导电部的上述外端向上述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侧靠近的橡胶流动。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圆弧状的上述踏面形成部的曲率半径为350~750mm。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具有胎面部的充气轮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陆地部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横截面中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在上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具有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轮廓的踏面、以及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部。导电部从轮胎径向的内端朝向在踏面露出的轮胎径向的外端向第一边缘侧倾斜。内端连接于在将轮胎安装到轮辋时与轮辋电导通的轮胎内部结构材料。在踏面上,外端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位于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上或第一边缘侧。
在将踏面硫化成型为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的情况下,踏面侧的橡胶朝向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侧流动的趋势变得积极。另一方面,导电部从内端朝向外端向第一边缘侧倾斜,并且,导电部的外端的中心位置位于陆地部的中心位置上或第一边缘侧。这种配置的导电部在硫化时承受上述流动,因此能够大大地维持踏面与导电部之间的角度。由此,抑制导电部的以上述外端为起点的剥离。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具备主沟形成用的一对突起的模具来对生胎进行硫化从而对被划分在一对突起之间且包括导电部的陆地部进行成型的硫化工序。生胎的导电部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向轮胎轴向的一侧倾斜,并且具有在胎面部露出的外端。模具具有在一对突起之间向轮胎径向外侧呈圆弧状地凹陷的踏面形成部,从而在硫化工序时,提供使导电部的外端朝向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侧靠近的橡胶流动。
这样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橡胶流动,能够充分地确保陆地部的踏面的边缘与导电部的外端的距离,进而能够抑制导电部的以上述外端为起点的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5中的(a)是图4的B-B线剖视图,图5中的(b)是图4的C-C线剖视图。
图6是图2的D-D线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陆地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8中的(a)~(c)是表示生胎的胎面部的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中的(a)以及(b)是硫化工序时的胎面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轮胎的电阻测定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胎面部;10…主沟;15…陆地部;20…踏面;21…第一边缘;22…第二边缘;23…导电部;24…内端;25…外端;15c…陆地部的中心位置;25c…外端的中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以下,存在简称为“轮胎”的情况)的正规状态下的包括轮胎旋转轴的横向剖视图。
正规状态是将轮胎1组装于正规轮辋(省略图示),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以下,在未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该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
“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适用于轿车。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具有从胎面部2经由侧壁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例如由并列的胎体帘线被贴胶覆盖的一片胎体帘布层6A构成。在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例如设置有带束层7。带束层7设置于胎面部2,并且沿胎面部2的外表面延伸。带束层7例如由两片带束帘布层7A、7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胎体6以及带束层7构成在将轮胎1组装到轮辋时与轮辋电导通的轮胎内部结构材料的一部分。
图2示出了图1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2所示,在胎面部2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多条主沟10、以及被主沟10划分的陆地部15。主沟10例如包括设置于轮胎赤道C(图1所示)的各侧的胎冠主沟11、以及设置于各胎冠主沟11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胎肩主沟12。陆地部15例如包括设置于轮胎赤道C上的胎冠陆地部16、胎冠主沟11与胎肩主沟12之间的中间陆地部17以及胎肩主沟12的轮胎轴向外侧的胎肩陆地部18。
作为表示陆地部15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示出了胎冠陆地部16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2的胎冠陆地部16的A-A线剖视图。如图3所述,陆地部15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横截面中,包括第一边缘21、第二边缘22、上述边缘之间的踏面20以及导电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冠陆地部16形成有导电部23,但代替导电部23或者除导电部23之外,也可以在中间陆地部17或胎肩陆地部18设置导电部23。
第一边缘21以及第二边缘22例如被定义为:对上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且以0°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陆地部15的最靠轮胎轴向两侧的接地位置。
“正规载荷”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LOADCAPACITY”。
踏面20具有在第一边缘21与第二边缘22之间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的轮廓。
导电部23由导电性橡胶构成。导电部23至少由能够从上述轮胎内部结构材料向路面释放静电的程度的电阻构成。因此,上述导电性的橡胶例如优选体积电阻率不足1×108Ω·cm。体积电阻率是使用15cm见方且厚度2mm的橡胶的试料,并在施加电压500V、气温25℃、湿度50%的条件下使用电阻测定器测定出的值。
导电部23具有轮胎径向的内端24与轮胎径向的外端25。内端24与带束层7接触。外端25在踏面20露出。另外,导电部23从内端24朝向外端25向第一边缘21侧倾斜。另外,在踏面20上,上述外端2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25c位于陆地部1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15c上或者比上述中心位置更靠第一边缘21侧。
在将踏面20硫化成型为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的情况下,踏面20侧的橡胶朝向陆地部1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侧流动的趋势变得积极。另一方面,导电部23从内端24朝向外端25向第一边缘21侧倾斜,并且导电部23的外端25的中心位置25c位于陆地部15的中心位置15c上或第一边缘21侧。这种配置的导电部23在硫化时,承受上述流动,因此能够大幅维持踏面与导电部23之间的角度。由此,抑制导电部的以上述外端25为起点的剥离。
为了进一步发挥上述的效果,踏面20的轮廓的曲率半径Ra(省略图示)优选为350mm以上,更优选为450mm以上,优选为750mm以下,更优选为550mm以下。
为了发挥上述的效果,并且使踏面20均匀地磨损,踏面20从将第一边缘21以及第二边缘22相连的假想直线26突出的最大突出量h1,优选为踏面20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的0.4%以上,更优选为0.5%以上,优选为0.8%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
根据相同的观点,上述假想直线26与踏面20之间的突出部截面积Sa例如优选为沟底假想直线27的轮胎径向外侧的陆地部15的总截面积St的0.7~1.4%。沟底假想直线27被定义为连结配置于陆地部15的两侧的主沟10、10的沟底之间的直线。
导电部23例如具有恒定的宽度。这样的导电部23即使在陆地部15反复变形的情况下,也难以产生局部的损伤,而具有优越的耐久性。但是,导电部23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使宽度变化。
导电部23例如优选相对于踏面20以40~60°的角度θ1倾斜。这样的导电部23在陆地部15内适当地倾斜而具有充分的长度,因此相对于陆地部15的轮胎轴向的应力也能够发挥优越的耐久性。
导电部25与带束层7之间的角度θ2例如优选小于导电部23与踏面20之间的角度θ1。具体而言,上述角度θ2例如优选为30~50°。这样的导电部23能够发挥更优越的耐久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电部23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也可以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增加。这样的形状例如通过生胎时呈直线状的导电部23承受硫化工序中的上述橡胶流动而得到。
上述距离L1优选为与陆地部15的第一边缘21侧邻接的主沟10的深度d1的0.40倍以上,更优选0.50倍以上,优选0.80倍以下,更优选0.70倍以下。由此,能够确保充分的距离L1,从而发挥优越的耐久性。
在主沟10的深度d1相对小的轮胎的情况下,即使上述距离L1在上述范围内,也存在容易产生导电部23的剥离的担忧。在该情况下,上述距离L1优选至少为3.5mm以上。由此,确保充分的上述距离L1。
图4示出了胎冠陆地部16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设置有导电部23的胎冠陆地部16例如优选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肋。导电部23的外端25例如优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呈直线状延伸。这样的导电部23在轮胎行驶时能够与路面连续地接触,从而能够向路面有效地释放静电。
在本实施方式的陆地部15设置有从第一边缘21延伸并且在陆地部15内中断的第一横纹沟31、以及从第二边缘22延伸并且在陆地部15内中断的第二横纹沟32。这样的第一横纹沟31以及第二横纹沟32能够维持陆地部15的刚性,并且提高湿路性能。
第一横纹沟31例如优选具有小于第二横纹沟32的沟容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横纹沟31从第一边缘21延伸,不跨过陆地部1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15c,而在其近前中断。第二横纹沟32从第二边缘22延伸,跨过上述中心位置15c,并在比上述中心位置15c更靠第一边缘21侧中断。由此,相对地抑制陆地部15的第一边缘21侧的变形,进而抑制向第一边缘21侧倾斜地延伸的导电部23的损伤。
第一横纹沟31以及第二横纹沟32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第一横纹沟31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最大角度θ3优选小于上述第二横纹沟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最大角度θ4。这样的第一横纹沟31以及第二横纹沟32有助于增大导电部25的上述角度θ1,进而能够提高导电部25的耐久性。
根据相同的观点,第一横纹沟31的最大沟宽W2优选大于第二横纹沟32的最大沟宽W3。具体而言,第一横纹沟31的上述沟宽W2例如优选为第二横纹沟32的沟宽W3的1.2~1.4倍。
图5中的(a)示出了第一横纹沟31的B-B线剖视图。图5中的(b)示出了第二横纹沟32的C-C线剖视图。如图5中的(a)以及(b)所示,第一横纹沟31的内端部的沟壁31w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5优选小于第二横纹沟32的内端部的沟壁32w的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6。这样的第一横纹沟31以及第二横纹沟32有助于进一步增大导电部25的上述角度θ1。
在陆地部15优选设置有倒角部35。图6示出了包括陆地部15的倒角部35在内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6是图4的D-D线剖视图。如图6所示,倒角部35从陆地部15的侧面19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部19i朝向轮胎径向外侧,以大于内侧部19i的角度倾斜。倒角部35有助于抑制陆地部15的偏磨损。
如图4所示,倒角部35优选至少设置于第一边缘21侧。设置于第一边缘21侧的倒角部35在对陆地部15进行硫化成型时,进一步抑制生胎面橡胶的向第一边缘21侧的流动,进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导电部23的外端25与第一边缘21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边缘22侧也设置有倒角部35。由此,进一步抑制陆地部15的偏磨损。另外,设置于第二边缘22侧的倒角部35与导电部23的外端25充分分离,因此不对导电部23的外端25附近的橡胶流动带来影响,从而能够发挥上述效果。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在轮胎周向邻接的横纹沟之间,倒角部35与非倒角部36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由此,能够抑制陆地部15的偏磨损,并且确保陆地部15的踏面20的面积,从而能够均衡地提高陆地部的耐久性与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陆地部15的剖视图。在图7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陆地部15的踏面20包括第一边缘21侧的第一轮廓37与第二边缘22侧的第二轮廓38。第一轮廓37具有大于第二轮廓38的曲率半径Rb。具有这样的踏面的陆地部15在被硫化成型时,能够进一步增强使导电部的外端向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侧靠近的橡胶流动。
为了抑制陆地部15的偏磨损,并且提高上述的效果,第一轮廓37的曲率半径Rb例如优选为第二轮廓38的曲率半径Rc的1.5~3.0倍。
接下来,对上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对生胎进行成型的工序S1与对该生胎进行硫化的硫化工序S2。
<对生胎进行成型的工序S1>
图8中的(a)~(c)示出了表示生胎41的胎面部的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如图8中的(a)所示,在该工序S1中被成型的生胎41具有包括导电部23的生胎面橡胶42。导电部23由导电性橡胶构成,并且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倾斜地延伸。
如图8中的(b)所示,生胎面橡胶42例如也可以将至少一部分呈带状的橡胶条带卷绕成螺旋状来成型。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卷绕高硅的非导电性的第一橡胶条带43后,卷绕导电性的第二橡胶条带44来形成导电部23,进一步卷绕非导电性的第三橡胶条带45。由此,得到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导电部23。生胎41的导电部23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向轮胎轴向的一侧倾斜,并且具备在胎面部露出的外端。
如图8中的(c)所示,导电部23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也可以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逐渐增加。这样的导电部23能够增加与生胎面橡胶42的粘合面积,并且发挥更优越的耐久性。
<硫化工序S2>
图9中的(a)以及(b)示出了硫化工序时的胎面部的放大剖视图。如图9中的(a)以及(b)所示,在硫化工序S2中,利用模具46对生胎41进行硫化。模具46具备位于导电部23的外端25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的主沟形成用的一对突起47a、47b。由此,对包括被划分在一对突起47a、47b之间的导电部23的陆地部15进行成型。
模具46具有在一对突起47a、47b之间向轮胎径向外侧呈圆弧状地凹陷的踏面形成部48,从而在硫化工序S2时,提供使导电部23的外端25向陆地部1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侧靠近的橡胶流动。这样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橡胶流动,能够充分地确保陆地部15的踏面20的边缘与导电部23的外端25的距离,进而能够抑制导电部23的以上述外端25为起点的剥离。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的效果,圆弧状的踏面形成部48的曲率半径Rd(省略图示)例如优选为350~750mm。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成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25/40R18的轿车用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试制了胎冠陆地部的踏面平坦(曲率半径=∞)的充气轮胎。针对各测试轮胎,测试了轮胎的电阻以及导电部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轮胎的电阻值>
如图10所示,使用包括设置于绝缘板51(电阻值为1012Ω以上)上的表面被研磨了的金属板52(电阻值为10Ω以下)、保持轮胎轮辋组装体的导电性的轮胎安装轴53以及电阻测定器54在内的测定装置,依据JATMA规定,对测试轮胎T与轮辋R的组装体的电阻值进行了测定。此外,针对各测试轮胎T,预先充分地除去表面的脱模剂、污染,并且在充分干燥的状态下使用。其他条件如下所述。
轮辋材料:铝合金制
轮辋尺寸:18×8J
内压:200kPa
载荷:5.3kN
试验环境温度(试验室温度):25℃
湿度:50%
电阻测定器的测定范围:1.0×103~1.6×1016Ω
试验电压(施加电压):1000V
试验的要点如下所述。
(1)将测试轮胎T安装于轮辋,而准备轮胎轮辋组装体。此时,在两者的接触部使用肥皂水作为润滑剂。
(2)将轮胎轮辋组装体在试验室内放置两小时后,安装于轮胎安装轴53。
(3)对轮胎轮辋组装体加载上述载荷0.5分钟,释放载荷后再加载0.5分钟,在释放载荷后再加载两分钟。
(4)施加试验电压,在经过了5分钟的时刻,利用电阻测定器54测量轮胎安装轴53与金属板52之间的电阻值。上述测定是在轮胎周向上以90°间隔在四处进行,将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该轮胎T的电阻值(测定值)。
<导电部的耐久性>
在转鼓试验机上以下述的条件连续行驶,测量直至在导电部的外端产生剥离的行驶距离。针对各测试轮胎,每十个进行测试,计算出上述行驶距离的平均值。结果是,以比较例的测试轮胎的上述行驶距离的平均值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表示导电部的耐久性越优越。
内压:360kPa
纵向负载:4.21kN
测试结果在表1示出。
[表1]
Figure BDA0001580989330000121
Figure BDA0001580989330000131
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将轮胎的电阻维持得低,并且抑制导电部的剥离。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主沟、以及被所述主沟划分的陆地部,
所述陆地部在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横截面中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在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具有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轮廓的踏面、以及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部,
所述导电部从轮胎径向的内端朝向在所述踏面露出的轮胎径向的外端向第一边缘侧倾斜,
所述内端连接于在将轮胎安装到轮辋时与所述轮辋电导通的轮胎内部结构材料,
在所述踏面上,所述外端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位于所述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上或比所述中心位置更靠所述第一边缘侧,
所述踏面的所述轮廓的曲率半径为350~7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面从将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相连的假想直线突出的最大突出量为,所述踏面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0.4%~0.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边缘至所述外端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为,与所述陆地部的所述第一边缘侧邻接的所述主沟的深度的0.40~0.8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内部结构材料包括设置于所述胎面部且沿所述胎面部的外表面延伸的带束层,
所述导电部与所述带束层之间的锐角侧的角度小于所述导电部与所述踏面之间的锐角侧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相对于所述踏面以40~60°的角度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陆地部设置有:从所述第一边缘延伸并且在所述陆地部内中断的第一横纹沟、以及从所述第二边缘延伸并且在所述陆地部内中断的第二横纹沟,
所述第一横纹沟具有小于所述第二横纹沟的沟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纹沟以及所述第二横纹沟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
所述第一横纹沟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最大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横纹沟的相对于轮胎轴向的最大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纹沟的最大沟宽大于所述第二横纹沟的最大沟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横纹沟以及所述第二横纹沟分别具有在陆地部内中断的内端部,
所述第一横纹沟的所述内端部的沟壁相对于轮胎径向以小于所述第二横纹沟的所述内端部的沟壁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面包括所述第一边缘侧的第一轮廓、以及所述第二边缘侧的第二轮廓,
所述第一轮廓具有大于所述第二轮廓的曲率半径。
1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对在胎面部设置有由导电性橡胶构成的导电部的生胎进行成型的工序;以及
通过具备主沟形成用的一对突起的模具来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从而对被划分在所述一对突起之间且包括所述导电部的陆地部进行成型的硫化工序,
所述生胎的所述导电部从轮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向轮胎轴向的一侧倾斜,并且具有在所述胎面部露出的外端,
所述模具具有在所述一对突起之间向轮胎径向外侧呈圆弧状地凹陷的踏面形成部,从而在所述硫化工序时,提供使所述导电部的所述外端向所述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侧靠近的橡胶流动,
所述圆弧状的所述踏面形成部的曲率半径为350~750mm。
CN201810154894.8A 2017-03-16 2018-02-23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621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1637A JP6897189B2 (ja) 2017-03-16 2017-03-16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51637 2017-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715A CN108621715A (zh) 2018-10-09
CN108621715B true CN108621715B (zh) 2021-08-10

Family

ID=6152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4894.8A Active CN108621715B (zh) 2017-03-16 2018-02-23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6126B2 (zh)
EP (1) EP3375645B1 (zh)
JP (1) JP6897189B2 (zh)
CN (1) CN1086217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8943A1 (de) * 2016-12-02 2018-06-07 Kraussmaffei Berstorff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Laufstreifens und Laufstreifen-Herstellvorrichtung
CN113302486A (zh) * 2018-12-11 2021-08-24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检查正在被处理的轮胎的电导率的方法和设备
JP7207240B2 (ja) 2019-09-03 2023-01-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グリー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7381281B2 (ja) 2019-10-09 2023-11-15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447510B2 (ja) 2020-01-29 2024-03-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190A (zh) * 2004-09-01 2006-03-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充气轮胎的生产方法和橡胶条缠绕体的成型设备
EP2572902A1 (en) * 2011-09-21 2013-03-2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3107637A (ja) * 2011-11-22 2013-06-06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The 剛性が強化されたトレッド
JP2013184551A (ja) * 2012-03-07 2013-09-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837511A1 (en) * 2012-05-09 2015-02-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8739B2 (ja) * 2007-02-22 2012-10-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4575979B2 (ja) 2008-11-11 2010-11-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17795B2 (ja) * 2010-07-13 2016-05-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26681B1 (ja) * 2010-11-17 2011-11-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38050B2 (ja) * 2011-03-08 2013-07-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46681B2 (ja) * 2012-12-19 2015-07-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7024542A (ja) * 2015-07-22 2017-02-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59703B2 (ja) * 2016-05-19 2020-09-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190A (zh) * 2004-09-01 2006-03-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充气轮胎的生产方法和橡胶条缠绕体的成型设备
EP2572902A1 (en) * 2011-09-21 2013-03-27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3107637A (ja) * 2011-11-22 2013-06-06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The 剛性が強化されたトレッド
JP2013184551A (ja) * 2012-03-07 2013-09-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837511A1 (en) * 2012-05-09 2015-02-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46126B2 (en) 2021-06-29
US20180264897A1 (en) 2018-09-20
JP6897189B2 (ja) 2021-06-30
JP2018154187A (ja) 2018-10-04
CN108621715A (zh) 2018-10-09
EP3375645B1 (en) 2020-09-16
EP3375645A1 (en) 2018-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1715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14452B (zh) 充气轮胎及用于生产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RU2508206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CN107444031B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611179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693910B1 (ko) 공기 타이어
EP3508353B1 (en) Pneumatic tire
US10850574B2 (en) Pneumatic tire
JP562436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055663B (zh) 充气轮胎
US20220203776A1 (en) Pneumatic tire
JP6056360B2 (ja) 更生タイヤ
JP720724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グリー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5716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2537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3548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26236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7666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3092004A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