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89556A -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 Google Patents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89556A
CN108589556A CN201810424717.7A CN201810424717A CN108589556A CN 108589556 A CN108589556 A CN 108589556A CN 201810424717 A CN201810424717 A CN 201810424717A CN 108589556 A CN108589556 A CN 108589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vel
construction
box hat
rotary table
p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247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89556B (zh
Inventor
乔军亭
王春堂
潘国安
邢建
孙冬青
刘延龙
翟勇
张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3rd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247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89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89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9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89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9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01D21/0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by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bridge or bridge s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包括:转体准备、采用分步安装、多次浇筑工艺对转体结构进行安装施工、梁体施工、平衡称重试验及试转体施工、正式转体就位、采用钢壳法进行超低净空合龙段施工。本发明采用球铰多步安装精确控制技术、平衡称重试验预配重技术、转体参数修正及精确定位技术、合龙段超低净空钢壳施工技术,达到规范及设计图纸精度及质量要求,在转体球铰安装精度、转体平衡稳定性及精度控制上处于领先地位,且解决了桥底净空不足的难题,且保证了运营线安全。

Description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的掀起,需要修建更多的跨越既有公路、铁路、河道的桥梁,而转体桥以其对既有运营线的影响小、安全风险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现有的转体桥施工工法中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作业方法一般是对下转盘支架进行定位后浇筑下承台混凝土,容易导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支架位移和变形,从而导致下球铰安装精度不能满足要求;
(2)传统作业方法不进行称重试验,仅通过理论试验进行配重,导致配重数据不准确,撑脚与滑道间摩擦力较大,导致转动困难或无法转动;
(3)传统作业不进行试转,无法获得转体控制与梁体梁端位移的对应关系,容易导致在转体合龙时因无控制标准,合龙偏差大,发生转不到位或超转的问题;
(4)国内同类采用钢壳合龙的工程,钢壳设置肋板加劲,需对梁体底板钢筋进行截断,同时加劲肋与预应力管道位置冲突,对梁体结构受力有一定影响;钢壳连接通常采用搭接法焊接,搭接钢板侵入混凝土结构尺寸内,减少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梁体结构有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采用球铰多步安装精确控制技术、平衡称重试验预配重技术、转体参数修正及精确定位技术、合龙段超低净空钢壳施工技术,达到规范及设计图纸精度及质量要求,在转体球铰安装精度、转体平衡稳定性及精度控制上处于领先地位,且解决了桥底净空不足的难题,且保证了运营线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a:转体准备;
a1:对与连续梁的桥墩及支架基础相干扰的光缆、电缆进行改移或改造;
a2:施工防护桩;
a3:施工主墩的桩基和承台,预埋下转盘球铰骨架等预埋件;
a4:施工边墩的桩基、承台和墩身。
b:采用分步安装、多次浇筑工艺对转体结构进行安装施工;
b1:安装球铰,施工主墩转盘;
b11:第一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m~2m;
b12:安装下球铰及定位骨架,安装滑道及滑道骨架,安装千斤顶反力座钢筋及牵引反力座钢筋,安装临时锚固结构,第二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m~3m;
b13:浇筑千斤顶反力座和牵引反力座;
b14:安装销轴及上球铰,第一次浇筑上转盘混凝土;
b15:安装撑脚、支撑砂箱,预埋牵引束、竖向预应力钢筋,浇筑撑脚无收缩混凝土及转台混凝土;
b2:上转盘与下转盘临时固结,施工主墩墩身;
b21:安装临时锚固结构,安装上转盘三向预应力筋、墩身预埋筋,第二次浇筑上转盘混凝土;
b22:施工主墩墩身。
球铰是转体结构的核心,是实现桥梁转体施工的关键。本发明球铰安装时采用了球铰多步安装精确控制技术,转体结构分6步安装完成,混凝土分7次浇筑,确保转体结构安装精度,为“转得动、转得稳、转得准”提供了有力保障。
c:梁体施工;
c1:在梁体转体前的位置搭设现浇施工梁体支架;
c2:顺铁路两侧施工连续梁梁体,桥墩和主梁临时固结;
c3:浇筑挡咋墙、竖墙、人行道栏杆基础;
c4:搭设边跨现浇段支架,安装部分模板、钢筋。
d:平衡称重试验及试转体施工;
d1:称重试验,将上下转盘的临时固结进行解除,对梁体进行称重平衡试验,测试转体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偏心矩、摩阻力矩及摩擦系数等参数,根据测试数据对梁体进行预配重;
对连续梁而言,荷载分布不均会导致中跨及边跨梁体自重和刚度不对称,从而产生不平衡力矩,对转动安全及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本发明采用平衡称重试验预配重技术,在转体前对连续梁进行了平衡称重试验研究,并根据研究数据对梁体进行预配重,抵消转动体的不平衡力矩,不仅确保转动安全稳定,还极大的降低了球铰摩阻系数,减小了转体所需的牵引力,确保“转得动、转得稳”。
d2:试转体,检查、测试泵站电源、液压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启动、正常转动、停转重新启动及点动状态的牵引力、转速等施工控制数据,建立主桥墩转动角速度与梁端位移的关系模型,并在转动体两端设立观测定位设施,完成后用钢楔对转体结构进行临时固定;
转体合龙精度的控制是整个转体桥成败的关键,本发明采用转体参数修正及精确定位技术,在正式转动之前,增加试转体工序,对平衡试验测定的力学参数进行进一步修正;对转体系统进行各项初始资料的采集,建立主桥墩转动角速度与梁端位移的关系模型,并在转动体两端设立观测定位设施,对转体全过程进行姿态控制及精确调整。合理的关系模型、准确及时的数据采集及合理的参数修订保证了转动过程“转的准”。
e:正式转体就位;
e1:将上转盘与下转盘之间的临时固定进行解除,启动千斤顶开始拉预埋钢绞线后,通过反力支座的反作用力将转体结构启动;
e2:两主墩同时进行转体,速度不大于0.01rad/min;
e3:调整梁体两端高程和中线位置;
e4:梁体就位后,通过浇筑微膨胀混凝土来封固上下转盘。
f:采用钢壳法进行超低净空合龙段施工;
f1:边墩上的边跨现浇段采用满堂支架方式进行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阶段钢绞线预应力束;
f2:拆除边跨支架;
f3:拆除墩顶临时固结;
f4:吊装钢壳,安装中跨合龙段处刚性连接构造,中段钢壳与边段钢壳采用平接方式焊接,用钢壳现浇中跨合龙段,养生、张拉压浆。
当转体桥中跨合龙段位于营业线正上方,梁底距离既有线接触网承力索净空较小的情况下,传统的施工方法均不具备施工空间条件。本发明采用钢壳法,解决了中梁底与既有铁路接触网净空不足、中跨合龙困难的难题;钢壳无需拆除,规避了吊架法施工底模拆除的既有线安全风险;对钢壳施工技术进行工艺改进,钢壳焊接由搭接改为平接,不侵占梁体结构空间,避免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了梁体结构强度,实现了跨既有线超低净空施工转体合龙施工。
优选地,所述步骤d1包括:
d11:在选定断面处安装位移传感器和千斤顶;
d12:将千斤顶进行调整,并且将此时的顶升力的数值作好记录;
d13:重复以上试验;
d14:绘制出顶升力P与转体结构位移的油表读数Δ的关系曲线;
d15:确定不平衡力矩、摩阻系数、偏心距;
d16:确定配重重量、位置及新偏心距;
d17:出具转体梁称重试验报告,为所述步骤d2的试转体提供参考。
优选地,所述步骤d2包括:
d21:预紧钢绞线,预紧操作需对称进行,并重复数次;
d22:控制转体速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d23:测量每点动一次悬臂端所转动水平弦线距离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d2中,根据试转前后的坐标及高程数据,确定转动角度4°后的位移及高程偏差,分析试转对梁体姿态的影响,以便做出调整修正;根据转动30s、1min、2min,确定连续转动的合理转速及主控台合理张拉力;5s、2s、1s点动根据实测坐标算出位移变化值ΔZ,通过三次数据取出平均值,即为三种点动模式的位移值。
优选地,所述步骤e中,采用转体同步控制措施对转体精度进行控制,具体的,现场在主控台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后,两边同时开始转动,通过对讲机互相联系;转体前在转盘上用软尺进行刻度标识,以便在转体过程中观察两边转盘转过角度是否同步;在转盘钢绞线上做好标记,观察同一转盘的两根牵引索通过千斤顶是否等速;采用2台全站仪观测中线,同时注意观察桥面转体情况,左右幅梁端每转过1m,汇报桥面转体信息,在距终点30cm以内,每转过2cm汇报一次;在20cm内,结束千斤顶连续工作状态,采取“点动”方式就位,转体就位后中线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步骤e中,采用防超转限位装置对转体精度进行控制,具体的,转体前在转体就位位置处安装工字钢横梁,使工字钢横梁与转盘撑脚接触位置即为转体就位位置;每座转体在上、下盘的滑道之间均设置有6对保险撑脚,撑脚走板底面距离滑道顶面预留有20mm-40mm的缝隙,转体结构精确就位后,采用钢抄手进行抄垫固定,并用电焊将钢抄手同撑脚走板钢板、连同上盘滑道预埋钢板进行全面焊接联接。
优选地,所述步骤f4中,取消了普通钢壳的横隔板和纵向加劲肋,钢壳内部肋板骨架通过栓钉锚固,在进行钢壳合龙施工时,在栓钉上连接吊杆,通过扁担梁进行吊挂施工,增加钢壳受力支点数,增大钢壳刚度。钢壳内部骨架由肋板调整为栓钉锚固,消除了肋板与梁体钢筋相互干扰的影响,在铺设梁体钢筋时不需要再对梁体的钢筋进行截断,保证了梁体钢筋的结构完整性,提高了钢筋整体的力学性能,改善了梁体结构受力。
优选地,所述步骤f4中,中段钢壳与边段钢壳采用平接方式焊接后,边板平接端外侧再焊接平接垫板,以保证强度和刚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f4中,在浇筑中跨合龙段前,先进行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具体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绑扎,通过定位网片定位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应设置准确,在弯道部分加密布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c进行梁体施工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相关预埋件,进行桥梁线性监测。主要监控项目包括转体前后及转体过程中下盘应力情况、梁体根部应力与变形、转体平衡情况、转体的速度及其对转体运行平稳的影响、桥梁线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针对目前实际施工中现场安装精度不足的现状,提出在球铰安装时采用分步安装、多次浇筑的施工工艺,确保转体结构安装精度。
(2)转体前采对连续梁进行平衡称重试验研究,根据研究数据对梁体进行预配重,抵消转动体的不平衡力矩,降低球铰摩阻系数,减小转体所需的牵引力,并可使转体过程保持稳定。
(3)在正式转动之前,进行试转体,对平衡试验测定的力学参数进行进一步修正,并建立主桥墩转动角速度与梁端位移的关系模型,在转动体两端设立观测定位设施,实现对转体全过程进行姿态控制及精确调整。
(4)研发新型钢壳法进行合龙段施工,对钢壳施工技术进行工艺改进,钢壳焊接由搭接改为平接,不侵占梁体结构空间,避免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了梁体结构强度;钢壳内部肋板骨架调整为栓钉锚固,消除了钢壳结构与梁体钢筋相互干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的工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转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多次浇筑工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试转体施工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转体过程的具体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合龙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钢壳平接焊接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转盘,2-下转盘,3-转台,4-球铰,5-撑脚,6-牵引束,7-滑道,8-千斤顶反力座,9-牵引反力座,10-主墩墩身,11-梁体,12-壳体,121-栓钉,122-边段壳体单元,123-中段壳体单元,13-预应力管道,14-吊杆,15-平接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a:转体准备;
a1:对与连续梁的桥墩及支架基础相干扰的光缆、电缆进行改移或改造;
a2:施工防护桩;
a3:施工主墩的桩基和承台,预埋下转盘球铰骨架等预埋件;
a4:施工边墩的桩基、承台和墩身。
b:采用分步安装、多次浇筑工艺对转体结构进行安装施工;
转体结构是实现桥梁转体施工的关键,如图2所示,转体结构包括八边形结构的上转盘1和矩形结构的下转盘2,上转盘1和下转盘2之间设有转台3、球铰4、撑脚5和滑道7。牵引系统则由牵引束6、连续张拉千斤顶、千斤顶反力座8及牵引反力座9等组成。如图3所示,本发明球铰安装时采用了分步安装、多次浇筑的施工工艺,转体结构分6步安装完成,混凝土分7次浇筑,确保转体结构安装精度,为“转得动、转得稳、转得准”提供了有力保障。
b1:安装球铰4,施工主墩转盘;
b11:第一次浇筑下转盘2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m~2m;
b12:安装下球铰4及定位骨架,安装滑道7及滑道骨架,安装千斤顶反力座8钢筋及牵引反力座9钢筋,安装临时锚固结构,第二次浇筑下转盘2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m~3m;
b13:浇筑千斤顶反力座8和牵引反力座9;
b14:安装销轴及上球铰4,第一次浇筑上转盘1混凝土;
b15:安装撑脚5、支撑砂箱,预埋牵引束6、竖向预应力钢筋,浇筑撑脚5无收缩混凝土及转台3混凝土;
b2:上转盘1与下转盘2临时固结,施工主墩墩身10;
b21:安装临时锚固结构,安装上转盘1三向预应力筋、墩身预埋筋,第二次浇筑上转盘1混凝土;
b22:施工主墩墩身10。
c:梁体施工;
c1:在梁体转体前的位置搭设现浇施工梁体支架;
c2:顺铁路两侧施工连续梁梁体,桥墩和主梁临时固结;
c3:浇筑挡咋墙、竖墙、人行道栏杆基础;
c4:搭设边跨现浇段支架,安装部分模板、钢筋。
进行梁体施工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相关预埋件,进行桥梁线性监测。主要监控项目包括转体前后及转体过程中下盘应力情况、梁体根部应力与变形、转体平衡情况、转体的速度及其对转体运行平稳的影响、桥梁线性。
d:平衡称重试验及试转体施工;
d1:称重试验,将上下转盘的临时固结进行解除,对梁体进行称重平衡试验,测试转体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偏心矩、摩阻力矩及摩擦系数等参数,根据测试数据对梁体进行预配重。
d11:在选定断面处安装位移传感器和千斤顶;
d12:将千斤顶进行调整,并且将此时的顶升力的数值作好记录;
d13:重复以上试验;
d14:绘制出顶升力P与转体结构位移的油表读数Δ的关系曲线;
d15:确定不平衡力矩、摩阻系数、偏心距;
d16:确定配重重量、位置及新偏心距;
d17:出具转体梁称重试验报告,为所述步骤d2的试转体提供参考。
对连续梁而言,荷载分布不均会导致中跨及边跨梁体自重和刚度不对称,从而产生不平衡力矩,对转动安全及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本发明在转体前对连续梁进行了平衡称重试验研究,并根据研究数据对梁体进行预配重,抵消转动体的不平衡力矩,不仅确保转动安全稳定,还极大的降低了球铰摩阻系数,减小了转体所需的牵引力,确保“转得动、转得稳”。
本转体结构受力状况属于球铰纵向摩阻力矩MZ>转动体纵向不平衡力矩MG,结构不会发生竖平面内的转动,撑脚不会参与不平衡受力,即在摩阻力矩和不平衡力矩的共同作用下结构保持平衡,一般称之为自平衡状态。用上述理论绘制出顶升力-位移曲线,测出悬臂梁的不平衡力矩,反复测试直到将不平衡力矩降到允许范围内,最终采用配重方式抵消不平衡力矩。
d2:试转体,检查、测试泵站电源、液压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启动、正常转动、停转重新启动及点动状态的牵引力、转速等施工控制数据,建立主桥墩转动角速度与梁端位移的关系模型,并在转动体两端设立观测定位设施,完成后用钢楔对转体结构进行临时固定。具体的:
d21:预紧钢绞线,预紧操作需对称进行,并重复数次;
d22:控制转体速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d23:测量每点动一次悬臂端所转动水平弦线距离的数据。
转动速度控制在0.01弧度/min,因此在转动4°内能完成数据收集工作,梁体试转后,与既有铁路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
根据试转前后的坐标及高程数据,确定转动角度4°后的位移及高程偏差,分析试转对梁体姿态的影响,以便做出调整修正;根据转动30s、1min、2min,确定连续转动的合理转速及主控台合理张拉力;5s、2s、1s点动根据实测坐标算出位移变化值ΔZ,通过三次数据取出平均值,即为三种点动模式的位移值。
转体合龙精度的控制是整个转体桥成败的关键。在正式转动之前,增加试转体工序,对平衡试验测定的力学参数进行进一步修正;对转体系统进行各项初始资料的采集,建立主桥墩转动角速度与梁端位移的关系模型,并在转动体两端设立观测定位设施,对转体全过程进行姿态控制及精确调整。合理的关系模型、准确及时的数据采集及合理的参数修订保证了转动过程“转的准”。
e:正式转体就位;
e1:将上转盘与下转盘之间的临时固定进行解除,启动千斤顶开始拉预埋钢绞线后,通过反力支座的反作用力将转体结构启动;
e2:两主墩同时进行转体,速度不大于0.01rad/min;
e3:调整梁体两端高程和中线位置;
e4:梁体就位后,通过浇筑微膨胀混凝土来封固上下转盘。
采用转体同步控制措施对转体精度进行控制,具体的,现场在主控台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后,两边同时开始转动,通过对讲机互相联系;转体前在转盘上用软尺进行刻度标识,以便在转体过程中观察两边转盘转过角度是否同步;在转盘钢绞线上做好标记,观察同一转盘的两根牵引索通过千斤顶是否等速;采用2台全站仪观测中线,同时注意观察桥面转体情况,左右幅梁端每转过1m,汇报桥面转体信息,在距终点30cm以内,每转过2cm汇报一次;在20cm内,结束千斤顶连续工作状态,采取“点动”方式就位,转体就位后中线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采用防超转限位装置对转体精度进行控制,具体的,转体前在转体就位位置处安装工字钢横梁,使工字钢横梁与转盘撑脚接触位置即为转体就位位置;每座转体在上、下盘的滑道之间均设置有6对保险撑脚,撑脚走板底面距离滑道顶面预留有20mm-40mm的缝隙,转体结构精确就位后,采用钢抄手进行抄垫固定,并用电焊将钢抄手同撑脚走板钢板、连同上盘滑道预埋钢板进行全面焊接联接。
具体的转体流程如图5所示,要点施工开始时,先打开既有线隔离栅,封锁线路,设置防护,接触网停电。作业命令下达后,启动动力系统设备,并使其在“自动”状态下运行需转体44°(0.768rad),转体速度按照设计要求为0.01弧度/min。轴线偏差主要采用连续千斤顶点动控制来调整,根据试转结果,确定每次点动千斤顶行程,换算梁端行程。每点动操作一次,测量人员测报轴线走行现状数据一次,反复循环,直至转体轴线精确就位。检查梁体中线、标高,确认无误后清理现场机具,人员撤出既有线,恢复供电,撤除防护,并安装好既有线隔离栅。
经过转体和精确定位阶段并检测平面位置、标高均符合设计要求后,立即在撑脚两侧的下转盘承台上焊接型钢反力架(事先精确定位预埋钢板),打入钢楔块,并将其锁定。清洗底盘上表面,焊接预留钢筋,立模浇筑C50封固混凝土、使上转盘与下转盘连成一体。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密实,以保证上、下盘密实连接。
f:采用钢壳法进行超低净空合龙段施工;
f1:边墩上的边跨现浇段采用满堂支架方式进行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阶段钢绞线预应力束;
f2:拆除边跨支架;
f3:拆除墩顶临时固结;
f4:吊装钢壳,安装中跨合龙段处刚性连接构造,如图7-图8所示,中段钢壳123与边段钢壳122采用平接方式焊接,边板平接端外侧再焊接平接垫板15,不侵占梁体结构空间,避免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然后再用钢壳现浇中跨合龙段,养生、张拉压浆。
如图6-图7所示,所述步骤f4中,取消了普通钢壳的横隔板和纵向加劲肋,钢壳内部肋板骨架通过栓钉121锚固。具体的,合龙段钢壳包括与转体桥梁体11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壳体12,所述壳体12采用高强度钢。所述壳体12包括连接在所述梁体11两端端部的边段壳体单元122,以及与两个所述边段壳体单元122相适配的中段壳体单元123,所述中段壳体单元123分别与两个所述边段壳体单元122焊接连接,形成下部封闭的作业空间。且沿着所述壳体12的内壁间隔30cm-50cm焊接多个直径为15mm-25mm的栓钉121,所述栓钉121的位置以避开预应力管道13为准。
在进行钢壳合龙施工时,在栓钉121上连接吊杆14,通过扁担梁进行吊挂施工,增加钢壳12受力支点数,增大钢壳12刚度。钢壳内部骨架由肋板调整为栓钉锚固,消除了肋板与梁体钢筋相互干扰的影响,在铺设梁体钢筋时不需要再对梁体的钢筋进行截断,保证了梁体钢筋的结构完整性,提高了钢筋整体的力学性能,改善了梁体结构受力。
所述步骤f4中,在浇筑中跨合龙段前,先进行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具体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绑扎,通过定位网片定位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应设置准确,在弯道部分加密布置。
当转体桥中跨合龙段位于营业线正上方,梁底距离既有线接触网承力索净空较小的情况下,传统的施工方法均不具备施工空间条件。本发明采用钢壳法,解决了中梁底与既有铁路接触网净空不足、中跨合龙困难的难题;钢壳无需拆除,规避了吊架法施工底模拆除的既有线安全风险;对钢壳施工技术进行工艺改进,钢壳焊接由搭接改为平接,不侵占梁体结构空间,避免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了梁体结构强度,实现了跨既有线超低净空施工转体合龙施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转体准备;
a1:对与连续梁的桥墩及支架基础相干扰的光缆、电缆进行改移或改造;
a2:施工防护桩;
a3:施工主墩的桩基和承台,预埋预埋件;
a4:施工边墩的桩基、承台和墩身;
b:采用分步安装、多次浇筑工艺对转体结构进行安装施工;
b1:安装球铰,施工主墩转盘;
b11:第一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m~2m;
b12:安装下球铰及定位骨架,安装滑道及滑道骨架,安装千斤顶反力座钢筋及牵引反力座钢筋,安装临时锚固结构,第二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浇筑厚度为1.5m~3m;
b13:浇筑千斤顶反力座和牵引反力座;
b14:安装销轴及上球铰,第一次浇筑上转盘混凝土;
b15:安装撑脚、支撑砂箱,预埋牵引束、竖向预应力钢筋,浇筑撑脚无收缩混凝土及转台混凝土;
b2:上转盘与下转盘临时固结,施工主墩墩身;
b21:安装临时锚固结构,安装上转盘三向预应力筋、墩身预埋筋,第二次浇筑上转盘混凝土;
b22:施工主墩墩身;
c:梁体施工;
c1:在梁体转体前的位置搭设现浇施工梁体支架;
c2:顺铁路两侧施工连续梁梁体,桥墩和主梁临时固结;
c3:浇筑挡咋墙、竖墙、人行道栏杆基础;
c4:搭设边跨现浇段支架,安装部分模板、钢筋;
d:平衡称重试验及试转体施工;
d1:称重试验,将上下转盘的临时固结进行解除,对梁体进行称重平衡试验,测试转体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偏心矩、摩阻力矩及摩擦系数,根据测试数据对梁体进行预配重;
d2:试转体,检查、测试泵站电源、液压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工作状态,测试启动、正常转动、停转重新启动及点动状态的牵引力、转速,建立主桥墩转动角速度与梁端位移的关系模型,并在转动体两端设立观测定位设施,完成后用钢楔对转体结构进行临时固定;
e:正式转体就位;
e1:将上转盘与下转盘之间的临时固定进行解除,启动千斤顶开始拉预埋钢绞线后,通过反力支座的反作用力将转体结构启动;
e2:两主墩同时进行转体,速度不大于0.01rad/min;
e3:调整梁体两端高程和中线位置;
e4:梁体就位后,通过浇筑微膨胀混凝土来封固上下转盘;
f:采用钢壳法进行超低净空合龙段施工;
f1:边墩上的边跨现浇段采用满堂支架方式进行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阶段钢绞线预应力束;
f2:拆除边跨支架;
f3:拆除墩顶临时固结;
f4:吊装钢壳,安装中跨合龙段处刚性连接构造,中段钢壳与边段钢壳采用平接方式焊接,用钢壳现浇中跨合龙段,养生、张拉压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1包括:
d11:在选定断面处安装位移传感器和千斤顶;
d12:将千斤顶进行调整,并且将此时的顶升力的数值作好记录;
d13:重复以上试验;
d14:绘制出顶升力P与转体结构位移的油表读数Δ的关系曲线;
d15:确定不平衡力矩、摩阻系数、偏心距;
d16:确定配重重量、位置及新偏心距;
d17:出具转体梁称重试验报告,为所述步骤d2的试转体提供参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2包括:
d21:预紧钢绞线,预紧操作需对称进行,并重复数次;
d22:控制转体速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d23:测量每点动一次悬臂端所转动水平弦线距离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2中,根据试转前后的坐标及高程数据,确定转动角度4°后的位移及高程偏差,分析试转对梁体姿态的影响,以便做出调整修正;根据转动30s、1min、2min,确定连续转动的合理转速及主控台合理张拉力;5s、2s、1s点动根据实测坐标算出位移变化值△Z,通过三次数据取出平均值,即为三种点动模式的位移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采用转体同步控制措施对转体精度进行控制,具体的,现场在主控台通过对讲机下达命令后,两边同时开始转动,通过对讲机互相联系;转体前在转盘上用软尺进行刻度标识,以便在转体过程中观察两边转盘转过角度是否同步;在转盘钢绞线上做好标记,观察同一转盘的两根牵引索通过千斤顶是否等速;采用2台全站仪观测中线,同时注意观察桥面转体情况,左右幅梁端每转过1m,汇报桥面转体信息,在距终点30cm以内,每转过2cm汇报一次;在20cm内,结束千斤顶连续工作状态,采取“点动”方式就位,转体就位后中线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采用防超转限位装置对转体精度进行控制,具体的,转体前在转体就位位置处安装工字钢横梁,使工字钢横梁与转盘撑脚接触位置即为转体就位位置;每座转体在上、下盘的滑道之间均设置有6对保险撑脚,撑脚走板底面距离滑道顶面预留有20mm-40mm的缝隙,转体结构精确就位后,采用钢抄手进行抄垫固定,并用电焊将钢抄手同撑脚走板钢板、连同上盘滑道预埋钢板进行全面焊接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4中,钢壳内部肋板骨架通过栓钉锚固,在进行钢壳合龙施工时,在栓钉上连接吊杆,通过扁担梁进行吊挂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4中,中段钢壳与边段钢壳采用平接方式焊接后,边板平接端外侧再焊接平接垫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4中,在浇筑中跨合龙段前,先进行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具体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绑扎,通过定位网片定位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应设置准确,在弯道部分加密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行梁体施工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相关预埋件,进行桥梁线性监测。
CN201810424717.7A 2018-05-04 2018-05-04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Active CN108589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4717.7A CN108589556B (zh) 2018-05-04 2018-05-04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4717.7A CN108589556B (zh) 2018-05-04 2018-05-04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9556A true CN108589556A (zh) 2018-09-28
CN108589556B CN108589556B (zh) 2019-07-05

Family

ID=6362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4717.7A Active CN108589556B (zh) 2018-05-04 2018-05-04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89556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8964A (zh) * 2018-12-29 2019-03-15 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转体施工方法及转动系统
CN109487704A (zh) * 2018-10-29 2019-03-19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转体桥二次转体施工方法
CN110331671A (zh) * 2019-07-31 2019-10-15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无称重平衡的转体桥转体施工方法
CN110878534A (zh) * 2019-12-03 2020-03-1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及方法
CN111310271A (zh) * 2020-03-04 2020-06-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高速铁路转体桥梁bim标准化建模方法
CN111413273A (zh) * 2020-04-22 2020-07-14 吉林大学 一种水平转体球铰界面摩阻力的测定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593772A (zh) * 2020-05-12 2020-08-28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桩基应力测量的转体桥梁称重方法
CN111636312A (zh) * 2019-07-15 2020-09-08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转体桥防超转装置
CN111877185A (zh) * 2020-08-05 2020-11-03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严寒地区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工法
CN113373828A (zh) * 2021-05-27 2021-09-10 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桥梁转体系统及其安装、转体方法
CN115369778A (zh) * 2022-07-21 2022-11-22 中铁一局集团(广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横梁转体结构施工方法
CN116305490A (zh) * 2023-04-13 2023-06-23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拱肋二次竖转前平转到位偏差计算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369A (zh) * 2010-11-12 2011-04-13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跨各种道路的桥梁合拢段钢壳施工方法
CN102808376A (zh) * 2012-08-23 2012-12-05 新津腾中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支座以及桥梁施工方法
CN10544245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转体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295964U (zh) * 2015-12-31 2016-06-08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牵引系统
CN205329560U (zh) * 2015-12-31 2016-06-22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转体系统
WO2016204694A1 (en) * 2015-06-17 2016-12-22 Sosrobahu 2 Pte.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urning an elevated heavy-load structure
KR20170031955A (ko) * 2015-09-14 2017-03-22 김재호 선개교
CN106758831A (zh) * 2016-12-14 2017-05-31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跨铁路桥转体连续梁施工方法
CN107938518A (zh) * 2017-11-21 2018-04-20 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跨繁忙铁路简支钢桁梁先转体再平移架设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369A (zh) * 2010-11-12 2011-04-13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跨各种道路的桥梁合拢段钢壳施工方法
CN102808376A (zh) * 2012-08-23 2012-12-05 新津腾中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转体施工支座以及桥梁施工方法
WO2016204694A1 (en) * 2015-06-17 2016-12-22 Sosrobahu 2 Pte.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urning an elevated heavy-load structure
KR20170031955A (ko) * 2015-09-14 2017-03-22 김재호 선개교
CN10544245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转体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295964U (zh) * 2015-12-31 2016-06-08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牵引系统
CN205329560U (zh) * 2015-12-31 2016-06-22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转体系统
CN106758831A (zh) * 2016-12-14 2017-05-31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跨铁路桥转体连续梁施工方法
CN107938518A (zh) * 2017-11-21 2018-04-20 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 一种跨繁忙铁路简支钢桁梁先转体再平移架设施工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7704A (zh) * 2018-10-29 2019-03-19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转体桥二次转体施工方法
CN109487704B (zh) * 2018-10-29 2020-09-29 中建桥梁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转体桥二次转体施工方法
CN109468964A (zh) * 2018-12-29 2019-03-15 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转体施工方法及转动系统
CN111636312A (zh) * 2019-07-15 2020-09-08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转体桥防超转装置
CN110331671A (zh) * 2019-07-31 2019-10-15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无称重平衡的转体桥转体施工方法
CN110878534A (zh) * 2019-12-03 2020-03-1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及方法
CN110878534B (zh) * 2019-12-03 2021-05-0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斜拉桥转体过程中的智能纠偏装置及方法
CN111310271A (zh) * 2020-03-04 2020-06-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高速铁路转体桥梁bim标准化建模方法
CN111413273A (zh) * 2020-04-22 2020-07-14 吉林大学 一种水平转体球铰界面摩阻力的测定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413273B (zh) * 2020-04-22 2024-05-14 吉林大学 一种水平转体球铰界面摩阻力的测定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593772A (zh) * 2020-05-12 2020-08-28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桩基应力测量的转体桥梁称重方法
CN111593772B (zh) * 2020-05-12 2021-06-04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桩基应力测量的转体桥梁称重方法
CN111877185A (zh) * 2020-08-05 2020-11-03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严寒地区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工法
CN113373828A (zh) * 2021-05-27 2021-09-10 武汉一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桥梁转体系统及其安装、转体方法
CN115369778A (zh) * 2022-07-21 2022-11-22 中铁一局集团(广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横梁转体结构施工方法
CN116305490A (zh) * 2023-04-13 2023-06-23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拱肋二次竖转前平转到位偏差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9556B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9556B (zh) 跨运营线低净空转体桥施工工法
CN105442459B (zh)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转体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5648926B (zh)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方法
CN206512764U (zh) 一种于桩顶施加垂直荷载的水平静载试验系统
CN205329560U (zh) 一种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施工用转体系统
CN106869037A (zh) 墩顶转体法施工连续梁可重复使用球铰施工工法
CN105507168A (zh) 多跨箱梁整体超高交替顶升施工系统及方法
CN110700100A (zh) 一种高墩小半径曲线匝道桥现浇平台贝雷梁束施工方法
CN110387822A (zh) 现浇盖梁装配式钢管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13622316A (zh) 钢桁架梁多点牵引式顶推施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1446075A (zh) 一种双斜拱塔同步竖转提升施工工法
CN110220626A (zh) 一种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梁支反力检测方法
CN110080109A (zh) 一种槽型梁顶推施工方法
CN115369778A (zh) 一种钢横梁转体结构施工方法
CN109162204B (zh) 一种桥梁下部结构横向分块快速组拼的施工方法
CN102704414A (zh) 一种拱桥顶升的施工方法
CN112609584A (zh) 一种用于智慧快速路的预制小箱梁安装施工方法
CN106245531B (zh) 双侧吊杆式下挂钢结构桥安装方法
CN110067209A (zh) 一种连续刚构箱梁0+1号块钢绞线反支点预压托架施工工法
CN115748413A (zh) 一种连续钢桁腹-板桁双层组合转体桥梁结构
CN112095490A (zh) 大跨度钢桁梁单悬臂施工方法
Wadi Soil Steel Composite Bridg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ttersson-Sundquist design method and the Klöppel & Glock design method including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Hällmark et al. Innovative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bridges
CN216566606U (zh) 一种悬挑反吊钢桁架的结构
CN113585100B (zh) 一种桥梁顶推及转体自动化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