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69117A -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69117A
CN108569117A CN201810175838.2A CN201810175838A CN108569117A CN 108569117 A CN108569117 A CN 108569117A CN 201810175838 A CN201810175838 A CN 201810175838A CN 108569117 A CN108569117 A CN 108569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edge
hole
out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58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9117B (zh
Inventor
平沢翔太
宫本裕生
河合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6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9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69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9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25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the elements being arranged essentially horizontal in the centre of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70Door le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为了在抑制后尾门的重量增加的同时减小关闭后尾门时后尾门的变形量。内板(1)包括:上边部(2),其支撑窗玻璃;下边部(3),其形成内板(1)的底部;侧边部(4、5),其联接上边部(2)与下边部(3);以及主部(20、30),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联接上边部(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与下边部(3)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主部(20、30)分别包括向后方突出的凸形状部(25、35),各凸形状部(25、35)的后端部(25a、35a)布置于侧边部(4、5)的后方,并且各凸形状部(25、35)的后端部(25a、35a)接合到外板(50)的内表面。

Description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两厢车辆的后尾门经由门铰链可枢转地安装于车体后部的上部或侧部,以便打开和关闭车体后部的开口部。这种后尾门包括内板、外板等。
外板设置有安装牌照板的板设置部等。另外,依据车辆的类型设置安装备胎的轮胎设置部等。
在牌照板等安装到外板的情况下,因为板安装部仅依靠外板的表面刚性,可能发生刚性不足。因此,当后尾门被强力关闭时,外板的变形量可能会变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公知的是在内板与外板之间配置增强构件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后尾门的雨刷器安装部处,由后尾门造成的轰鸣噪声(boomingnoise)可能成为问题。作为对策,公知的是将动态阻尼器等安装到雨刷器安装部以降低轰鸣噪声的频率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156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上述示例,在外板与内板之间布置独立的增强构件的结构中,后尾门的重量增加。另外,后尾门的材料成本等也增加。
此外,当为了降低轰鸣噪声而安装动态阻尼器等时,例如后尾门可能容易开裂,另外由平衡器反作用力造成的间隙和台阶可能劣化。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增强动态阻尼器的安装状态的增强件等是有必要的,这可能增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在抑制后尾门的重量的增加的同时减小关闭后尾门时的后尾门的变形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并且内板包括:上边部,其支撑窗玻璃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下边部,其在上边部下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形成内板的底部;侧边部,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联接上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和下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以及主部,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联接上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和下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主部包括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凸形状部,并且凸形状部的车辆后端部相对于侧边部布置于车辆后方,并且凸形状部的车辆后端部接合到所述外板的内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抑制后尾门的重量的增加的同时能够减小关闭后尾门时后尾门的变形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后尾门的从内板侧(车辆前方)观察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后尾门的从外板侧(车辆后方)观察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内板的从车辆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中的A-A截面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3中的B-B截面的立体图。
图6是图4中的外板等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1中的C-C箭头截面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图1至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中的后尾门是用于两厢车辆的后尾门,并且后尾门通过门铰链可枢转地安装于车体后部的上部或侧部,以便打开和关闭车体后部的开口部。
后尾门包括外板50、内板1等。外板50和内板1在该示例中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外板50的内表面(车辆前侧的表面)和内板1的外表面(车辆后侧的表面)在彼此相对地重叠的状态下彼此接合。
当沿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外板50为大致矩形,在外板的上部设置有用于窗玻璃的开口部50a,并且开口部50a的车辆下部为大致正方形板状。安装牌照板(未示出)的板设置部51设置于板状部的外表面。虽然省略了详细图示,但是板设置部51设置于外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平坦表面上,该平坦表面是朝向车辆前方凹陷的凹状底部。
内板1的上部设置有当从车辆后方观察时为大致矩形的、安装窗玻璃的开口部1a。内板1的开口部1a和外板50的开口部50a被设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彼此重叠并且彼此连通。开口部1a的车辆下部为大致正方形板状。
在大致正方形板状处设置有上边部2、下边部3、右侧边部(侧边部)4和左侧边部(侧边部)5。上边部2、下边部3、右侧边部4和左侧边部5形成框架形状。框架形状从内板1的端缘朝向车辆前方略微突出。注意,当在后尾门装配到车体并且后尾门关闭的状态下从车辆后方观察前方时,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右和左”对应于“右和左”。因此,在从车辆前方观察后方的图1中,图1中的右侧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左侧,并且图1中的左侧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右侧。
上边部2是对应于开口部1a的下部的部分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上边部2是形成支撑窗玻璃的腰线的部分。下边部3是布置于上边部2下方的部分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下边部3形成内板1的底部。
右侧边部4是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便联接上边部2的右侧(图1中的左侧)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和下边部3的右侧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的部分,并且右侧边部4形成后尾门的右侧部(图1中的左侧部)。右侧边部4被布置于尾门的右侧端的车辆宽度方向略微内侧并且从右侧端朝向车辆前方突出。左侧边部5是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便联接上边部2的左侧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和下边部3的左侧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的部分,并且与右侧边部4相同,左侧边部5形成后尾门的左侧部。
如图1所示,在内板1的开口部1a下方设置有五个贯通孔11至15。这些贯通孔11至15布置于由上边部2等构造的框架形状中。更具体地,设置有布置于内板1的平面中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贯通孔11、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的右侧(图1中的左侧)的右上贯通孔12和右下贯通孔13以及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的左侧(图1中的右侧)的左上贯通孔14和左下贯通孔15。
这些贯通孔11至15被设置为例如用于减重的冲孔或者用于牌照灯以及后尾门把手的安装和维护的工作孔。
如图1所示,中央贯通孔11被形成为在从车辆前方观察内板1的状态下的大致梯形。中央贯通孔11的梯形的上边(上底)11a和下边(下底)11b沿车辆宽度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上边11a比下边11b长。另外,梯形的左侧边11d和右侧边11c均随着向下行进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倾斜。梯形被形成为关于与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垂直的线(未示出)大致线对称。
如上所述,右上贯通孔12和右下贯通孔13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的右侧,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右上贯通孔12与右下贯通孔13之间布置有间隔。右上贯通孔12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正方形,并且右上贯通孔12的下边12b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行进而向车辆上方倾斜。另外,右上贯通孔12的左侧边12d与中央贯通孔11的右侧边11c大致平行地延伸。右下贯通孔13是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行进而向下延伸的长孔。
左上贯通孔14和左下贯通孔15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的左侧,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左上贯通孔14和左下贯通孔15之间布置有间隔。与右上贯通孔12相同,左上贯通孔14为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正方形,并且左上贯通孔14的下边14b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行进而向车辆上方倾斜。另外,左上贯通孔14的右侧边14c与中央贯通孔11的左侧边11d大致平行地延伸。
左下贯通孔15是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行进而向下延伸的长孔。右下贯通孔13和左下贯通孔15关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大致相互线对称。同样地,右上贯通孔12和左上贯通孔14也关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大致相互线对称。
内板1包括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便联接上边部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与下边部3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的主部20、30。主部20、30在该示例中分别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换言之,内板1包括右侧主部20和左侧主部30。
首先,说明右侧主部20。右侧主部20沿着中央贯通孔11的右侧(图1中的左侧)的缘部延伸。在该示例中,右侧主部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与右上贯通孔12之间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与右下贯通孔13之间,右侧主部20以随着从上边部2朝向车辆下方行进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右侧主部20连接到下边部3。
如图3所示,右侧主部20包括联接到中央贯通孔11的右侧的缘部的内壁21。内壁21从右侧主部20的车辆前面的左端朝向中央贯通孔11的右侧边11c延伸。内壁21是大致垂直于车辆前面的表面。
另外,如图1所示,右侧主部20包括分别联接到右上贯通孔12和右下贯通孔13的各自的左侧的缘部的外壁22和23。联接到右上贯通孔12的缘部的上侧外壁22从车辆前面的右端朝向右上贯通孔12的左侧边12d延伸。上侧外壁22随着从该右端朝向右上贯通孔12的左侧边12d行进而向车辆后方倾斜。联接到右下贯通孔13的缘部的下侧外壁23被构造成与上侧外壁22相同。
如图3和图4所示,右侧主部20包括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右侧凸形状部25,并且包括右侧凸形状部25的顶上部25a的车辆后部被布置成比右侧边部4靠车辆后方。如图1和图3所示,顶上部25a的车辆上下方向位置被设定于与右下贯通孔13的上边13a附近对应的位置。
右侧凸形状部25随着从右侧主部20的上端朝向顶上部25a行进而向车辆后方逐渐倾斜,并且右侧凸形状部25随着从顶上部25a朝向下端行进而向车辆前方逐渐倾斜。换言之,右侧凸形状部25的轮廓形状包括连续平滑曲线,并且右侧凸形状部25以在弯曲的状态下向车辆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该示例中,右侧主部20的车辆端部以向车辆后方突出的方式整体地弯曲成弓状。
右侧主部20的内壁2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右侧凸形状部25的形状匹配。换言之,内壁2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最大的位置是右侧凸形状部25的顶上部25a。另外,右侧主部20可以整体地弓状地弯曲,并且在该情况下,内壁2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可以大致固定。使右侧主部20向车辆后方弯曲增加了到装饰板的间隙,这使得能够改善诸如线束等的周边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
右侧凸形状部25设置有从内壁21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突出的右侧凸缘部26。右侧凸缘部26形成中央贯通孔11的缘部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右侧凸缘部26从车辆后方观察时为大致三角形,右侧凸缘部26具有沿着内壁21布置的一边并具有与该一边相反的顶点,并且右侧凸缘部26被布置成比内壁21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中央贯通孔11的孔中央侧)。
此外,如图3所示,右侧凸缘部26竖直地设置于车辆中的右侧凸形状部25的顶上部25a处,并且右侧凸缘部26以与右侧凸形状部25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向车辆后方突出。右侧凸缘部26接合到外板50。如图1所示,在内壁21的长度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右侧凸缘部26的接合部26a之间布置有间隔,并且右侧凸缘部26在两个接合部26a处点焊到外板50的内表面。
内板1的右侧主部20是形成相应的贯通孔11、12和13的缘部的部分,并且右侧主部20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较大的宽度和高的刚性。这种具有高的刚性的部分接合到外板50,这使得能够在不在后尾门的表面中央设置增强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外板50的刚性。结果,能够抑制外板50在后尾门关闭时的变形。
如图2所示,右侧凸缘部26的接合部26a接合到外板50的与板设置部51对应的里侧表面(内表面)。注意,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右侧主部20、左侧主部30、右侧筋条部28、左侧筋条部38以及板设置部51的位置关系。
因为在板设置部51的里侧进行点焊,所以外板50的与待点焊的部分对应的外表面被牌照板覆盖。因此,点焊的部分不可见。结果,能够在不会由于焊接损害车体的外观特性的情况下抑制外板50的变形。
此外,内板1包括右侧筋条部28。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右侧筋条部28从右侧凸形状部25的与外板50接合的接合部26a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右侧筋条部28从作为右侧主部20的右侧部的与接合部26a相对的位置朝向右侧边部4延伸,并且右侧筋条部28随着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行进而向车辆上方倾斜。右侧筋条部28的右侧端部点焊到外板50的内表面。
另外,右侧筋条部28布置于右上贯通孔12与右下贯通孔13之间。右侧筋条部28包括联接到右上贯通孔12的下侧缘部的上壁28a。上壁28a从右侧筋条部28的车辆前面的上端朝向位于该上端的车辆上方的右上贯通孔12的下侧缘部延伸,并且如图3所示,上壁28a随着从右侧筋条部28的车辆前面朝向车辆上方行进而向车辆后方倾斜。
此外,右侧筋条部28包括联接到右下贯通孔13的上侧缘部的下壁28b。下壁28b从右侧筋条部28的车辆前面的下端朝向位于该下端的车辆下方的右下贯通孔13的上侧缘部延伸,并且下壁28b随着从右侧筋条部28的车辆前面的下端朝向车辆下方行进而向车辆后方倾斜。
右侧筋条部28从与板设置部51对应的位置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因此,能够将牌照板的重量分散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结果,能够抑制外板50的变形。
接下来,说明左侧主部30。与右侧主部20相同,左侧主部30沿着在中央贯通孔11的左侧(图1中的右侧)的缘部延伸。在该示例中,左侧主部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和左上贯通孔14之间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于中央贯通孔11与左下贯通孔15之间,左侧主部30以随着从上边部2朝向车辆下方行进而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左侧主部30连接到下边部3。
与右侧主部20相同,左侧主部30包括内壁31、上侧外壁32和下侧外壁33。左侧主部30的内壁31、上侧外壁32和下侧外壁33与右侧主部20的内壁21、上侧外壁22和下侧外壁23关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大致线对称。
与右侧主部20相同,左侧凸形状部35一体地设置于左侧主部30的车辆后部。左侧凸形状部35的顶上部35a被布置成比内板1的左侧边部5靠车辆后方。如图1和图5所示,顶上部35a布置于与左下贯通孔15的上边15a附近对应的车辆上下方向位置处。
左侧主部30的内壁3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与左侧凸形状部35的形状匹配。换言之,内壁3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最大的位置是左侧凸形状部35的顶上部35a处。
左侧凸形状部35设置有从内壁31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突出的左侧凸缘部36。左侧凸缘部36形成中央贯通孔11的缘部的一部分。
左侧凸缘部36从车辆后方观察时为沿着内壁31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并且左侧凸缘部36接合到外板50。在该示例中,如图1所示,左侧凸缘部36在接合部36a处点焊到外板50的内表面,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接合部36a之间布置有间隔。与右侧主部20相同,左侧主部30是相应的贯通孔11、14和15的缘部,并且左侧主部30是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较大的宽度和高的刚性的部分。左侧主部30接合到外板50的内表面,这使得能够在不在后尾门的表面中央设置增强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外板50的刚性。
另外,与右侧凸缘部26相同,左侧凸缘部36焊接到外板50的内表面上的与板设置部51对应的位置,这使得能够在不损害外板50的外观的情况下抑制外板50的变形。
此外,内板1包括与右侧筋条部28同样地构造的左侧筋条部38。左侧筋条部38布置于左上贯通孔14与左下贯通孔15之间并从左侧主部30朝向内板1的左侧边部5延伸。左侧筋条部38从左侧主部30的与左侧凸缘部36对应的位置延伸,并且左侧筋条部38随着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行进而向车辆上方倾斜。左侧筋条部38的左侧端部点焊到外板50的内表面。
与右侧筋条部28相同,左侧筋条部38包括上壁38a和下壁38b。左侧筋条部38被构造成与右侧筋条部28关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大致线对称,并且与右侧筋条部28相同,左侧筋条部38能够使得牌照板的重量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散。
此外,当从车辆后方观察时向车辆下方凹陷的凹形状部40设置于内板1的上边部2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凹形状部40的下部通过增强板41接合到外板50。
上边部2的凹形状部40设置有用于安装雨刷器装置(未示出)的雨刷器固定用座面。注意,雨刷器装置是擦拭窗玻璃的装置,然而,省略雨刷器装置的说明。如图7所示,在该示例中,凹形状部40的下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外板50之间布置有间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布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并联接凹形状部40的下部和外板50的内表面的增强板41。增强板41包括水平地延伸的中间板部41c以及凸缘41a和41b,凸缘41a和41b向车辆上方突出并且分别设置于中间板部41c的前部和后部。
前侧凸缘41a和后侧凸缘41b分别接合到凹形状部40的下部和外板50的内表面。前侧凸缘41a通过螺栓43紧固到凹形状部40的下部,后侧凸缘41b焊接到外板50。
除了右侧主部20的接合部26a和左侧主部30的接合部36a之外,还设置增强板41的螺栓紧固部进一步改善了外板50的刚性。结果,能够在不设置动态阻尼器等的情况下通过较简单的结构减小轰鸣噪声。
如能够从以上说明中看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抑制后尾门的重量的增加的同时减小在关闭后尾门时的后尾门变形量。
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且该说明不旨在限制在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发明。另外,本发明中的各部分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右侧筋条部28和左侧筋条部38从与凸形状部25、35的接合部26a、36a邻接的相应位置延伸;然而,该构造不限于此,只要该所述位置对应于板设置部51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内板
1a开口部
2上边部
3下边部
4右侧边部(侧边部)
5左侧边部(侧边部)
11中央贯通孔
11a上边(上底)
11b下边(下底)
11c右侧边
11d左侧边
12右上贯通孔
12b下边
12d左侧边
13右下贯通孔
13a上边
14左上贯通孔
14b下边
14c右侧边
15左下贯通孔
15a上边
20右侧主部(主部)
21内壁
22上侧外壁
23下侧外壁
25右侧凸形状部
25a顶上部(车辆后端部)
26右侧凸缘部
26a接合部
28右侧筋条部
28a上壁
28b下壁
30左侧主部(主部)
31内壁
32上侧内壁
33下侧外壁
35左侧凸形状部
35a顶上部
36左侧凸缘部
36a接合部
38左侧筋条部
38a上壁
38b下壁
40凹形状部
41增强板
41a前侧凸缘
41b后侧凸缘
41c中间板部
50外板
51板设置部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包括外板和内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板包括:
上边部,其支撑窗玻璃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下边部,其在所述上边部下方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所述内板的底部;
侧边部,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联接所述上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和所述下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以及
主部,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以联接所述上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和所述下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
所述主部包括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凸形状部,并且所述凸形状部的车辆后端部相对于所述侧边部布置于车辆后方,并且
所述凸形状部的车辆后端部接合到所述外板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牌照板的板设置部,并且
所述凸形状部的所述车辆后端部接合到所述内表面的与所述板设置部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设置有筋条部,所述筋条部从所述凸形状部的与所述外板接合的接合部分、或从所述接合部分的周边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侧边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后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边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形状部,所述凹形状部用于安装所述窗玻璃用的雨刷器,并且
所述凹形状部的下部接合到所述外板的所述内表面。
CN201810175838.2A 2017-03-07 2018-03-02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Active CN108569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2958 2017-03-07
JP2017042958A JP2018144702A (ja) 2017-03-07 2017-03-07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9117A true CN108569117A (zh) 2018-09-25
CN108569117B CN108569117B (zh) 2022-04-05

Family

ID=6325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5838.2A Active CN108569117B (zh) 2017-03-07 2018-03-02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44702A (zh)
CN (1) CN108569117B (zh)
DE (1) DE102017131027B4 (zh)
FR (1) FR3063682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4198A (zh) * 2018-11-21 2020-05-2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尾门和尾门的内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0751A1 (en) * 2006-01-26 2007-07-26 Honda Motor Co., Ltd.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s
DE102012003599A1 (de) * 2011-03-30 2012-10-04 Daikyonishikawa Corp. Struktur einer Heckklappe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ilden derselben
CN103648811A (zh) * 2011-08-01 2014-03-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DE102014202155A1 (de) * 2013-02-12 2014-08-14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Heckklapppenverstärkungs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CN104340028A (zh) * 2013-08-02 2015-02-11 铃木株式会社 树脂制后尾门
JP2015093582A (ja) * 2013-11-12 2015-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
CN106015231A (zh) * 2016-07-29 2016-10-12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内外板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6598A (ja) 1994-12-09 1996-06-1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0751A1 (en) * 2006-01-26 2007-07-26 Honda Motor Co., Ltd.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s
DE102012003599A1 (de) * 2011-03-30 2012-10-04 Daikyonishikawa Corp. Struktur einer Heckklappe für ein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ilden derselben
JP2012206613A (ja) * 2011-03-30 2012-10-25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リフトゲート構造
CN103648811A (zh) * 2011-08-01 2014-03-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DE102014202155A1 (de) * 2013-02-12 2014-08-14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Heckklapppenverstärkungs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CN104340028A (zh) * 2013-08-02 2015-02-11 铃木株式会社 树脂制后尾门
JP2015093582A (ja) * 2013-11-12 2015-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
CN106015231A (zh) * 2016-07-29 2016-10-12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内外板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4198A (zh) * 2018-11-21 2020-05-2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尾门和尾门的内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31027B4 (de) 2023-12-14
JP2018144702A (ja) 2018-09-20
FR3063682B1 (fr) 2021-04-09
CN108569117B (zh) 2022-04-05
DE102017131027A1 (de) 2018-09-13
FR3063682A1 (fr) 2018-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2682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CN106882273B (zh) 尾门构造
JP4692516B2 (ja) 車体前部骨格構造
WO2015190034A1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5292268A (zh) 带天窗汽车的上部车体构造
CN112046615B (zh) 上部车身构造
EP1741619B1 (en) Underbody structure of sliding-door vehicle
JPWO2011125219A1 (ja) 車両側部結合部構造
JP6292046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7036059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8569117A (zh)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EP1177968B1 (en) Impact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car body front of automobile
JP5034846B2 (ja)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補強構造
US11524724B2 (e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02219938A (ja) 車両用ドアのベルトライン補強構造
JP2002347441A (ja) 自動車のドアヒンジ構造
JP3274080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開口部の補強構造
JP2005153820A (ja) 自動車のセンタピラー構造
JP4329379B2 (ja) センタピラー下部とサイドシルとの結合構造
JP3305225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開口部の補強構造
JP4175611B2 (ja) 自動車車体の上側部構造
CN108698645A (zh) 车辆车身
JP6958375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502681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217623078U (zh) 汽车铰链安装加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