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6696A -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6696A
CN108496696A CN201810305638.4A CN201810305638A CN108496696A CN 108496696 A CN108496696 A CN 108496696A CN 201810305638 A CN201810305638 A CN 201810305638A CN 108496696 A CN108496696 A CN 108496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ible fungus
type edible
parts
days
rotte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56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青君
张松伟
果禹鑫
张文强
石世达
张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8103056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6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6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g. sprinkl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所述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包括:栽培器皿、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以及覆土;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重量份数计,将200~240份草碳土、2~6份甲醛、10~20份石灰、15~25份碳酸钙、25~28份水以及适量杀虫剂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3天后散味2~4天;所述培养基质pH=8.2~8.8,含水量65%~70%。该产品出菇时间短,体验性、科普性好,符合都市休闲农业要求,适用于家庭种植、DIY和科普教育。

Description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都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紧张工作之余迫切希望到大自然放松身心、度假游玩。食用菌源自大自然和森林,许多种类为人类驯化培养,蘑菇采摘、蘑菇营养、蘑菇文化等都可以成为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的经营内容。目前适宜于都市市民消费的食用菌产品除了市场和超市提供的工厂化产品以外,让都市人眼前一亮并感受食用菌科普、文化和营养的产品很少。通过市场产品、生产企业、休闲园区以及学校等地的调研,我们发现市场鲜菇配送资源严重不足,科普教育中食用菌体验性产品较少,食用菌观光采摘比重小且模式单一,景观食用菌产品单一(如仅有灵芝盆景)且价格偏高,出菇速度也很慢,符合都市农业理念的食用菌产品和DIY产品较少。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以及该产品的培育方法。其中包括了栽培容器的选择,草腐菌(双孢蘑菇、鸡腿菇、竹荪等)的种植过程、管理要点等。该方法操作简单,出菇时间短,体验性、科普性好,符合都市休闲农业要求,适用于家庭种植、DIY和科普教育。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包括:栽培器皿、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以及覆土;
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重量份数计,将200~240份草碳土、2~6份甲醛、10~20份石灰、15~25份碳酸钙、25~28份水以及适量杀虫剂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3天后散味2~4天;所述培养基质pH=8.2~8.8,含水量65%~70%。
该产品通过利用观赏性好的瓶、盒、蓝子等,采用带有菌丝体的培养料、菌棒和覆土材料在室内种植蘑菇,并在15-25天快速出菇。该方法操作简单,出菇时间短,体验性、科普性好,符合都市休闲农业要求,适用于都市家庭种植、DIY和科普教育。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的培育方法,包括:
将所述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盛装于所述栽培器皿中,适当压实后均匀覆盖所述覆土,喷洒水后盖上盖子或者塑料膜,暗光处放置5~10天,18℃~25℃培育;随后移到弱光环境下培育5~7天,当菌丝爬到土层表面三分之二面积时打开盖子或塑料膜,移到16℃~20℃的环境中,通风半天至一天,再次盖好并放置5~6天,之后移到18℃~25℃培育;待食用菌原基长至黄豆粒大小时,每天喷少量雾水;菌盖开伞以前采收。
该方法能促进草腐型食用菌的快速出菇。
本发明所提供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运输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环境适应性强、出菌率高、生长快、产量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种植过程适合于体验性农庄、观光园区,还可用于家庭和科普教育。在动手种植蘑菇的同时,瓶子表面可以贴画或绘画,适合于幼儿园、小学的学生发挥想象创作。透明的瓶子还有利于学生观察菌丝生长中的变化;大一些容器如篮子、盒子等适合于休闲园艺、园艺疗法中的一些中老年人进行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培育得到的双孢蘑菇;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培育得到的鸡腿菇;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培育得到的褐色蘑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包括:栽培器皿、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以及覆土;
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重量份数计,将200~240份草碳土、2~6份甲醛、10~20份石灰、15~25份碳酸钙、25~28份水以及适量杀虫剂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3天后散味2~4天;所述培养基质pH=8.2~8.8,含水量65%~70%。
更优选的,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重量份数计,将210~230份草碳土、3~5份甲醛、13~17份石灰、18~22份碳酸钙、26~27份水以及适量杀虫剂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3天后散味2~4天;所述培养基质pH=8.4~8.6,含水量65%~70%。
更优选的,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重量份数计,将220份草碳土、4份甲醛、15份石灰、20份碳酸钙、26~27份水以及适量杀虫剂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3天后散味2~4天;所述培养基质pH=8.5,含水量65%~70%。
草碳土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长期的腐化而成的,内含大量腐殖质,质地疏松而肥沃。它可与砂土混合作盆栽用土,也可单独使用。甲醛和石灰能够对草炭土进行消毒。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所述草腐型食用菌选自双孢蘑菇、鸡腿菇、褐色蘑菇、竹荪、大球盖菇、姬松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所述杀虫剂为哒螨灵,添加量为1:500~600;更优选为1:550。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所述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为发好菌的培养料或菌棒打碎后得到。
草腐菌是以吸收禾草秸秆(如稻草、麦草)等腐草中的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来源的菌类,种类主要有双孢蘑菇(口蘑)、鸡腿菇、竹荪、大球盖菇、姬松茸等。草腐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10~32℃,适宜温度24~28℃,子实体生长温度10~24℃,适宜温度16~20℃。菇房空气相对温度90%左右。实践中申请人发现培养料中的菌丝体损伤后容易恢复生长,并在覆土、适宜温度下容易出菇。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所述栽培器皿选自瓶、盒子、篮子或盆;优选的,所述栽培器皿为玻璃容器、塑料容器、陶瓷容器或竹制容器。
栽培器皿表面可以贴画或绘画,以进行装饰。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所述栽培器皿为瓶,且所述栽培器皿还具有盖子,所述盖子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通风孔。
优选的,盖子设置有2~5个通风孔,通风孔可以通过垫片手动开关,利于出菇时对氧气的需要,以及保持菌丝生长时的湿度。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所述栽培器皿为盒子、篮子或盆,所述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还带有塑料膜或塑料袋。
塑料膜或塑料袋有助于菌株培养过程时保持水分。盒子、篮子等采用塑料膜或塑料袋覆盖,揭开边角处通风。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的培育方法,包括:
将所述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盛装于所述栽培器皿中,适当压实后均匀覆盖所述覆土,喷洒水后盖上盖子或者塑料膜,暗光处放置5~10天,18℃~25℃培育;随后移到弱光环境下培育5~7天,当菌丝爬到土层表面三分之二面积时打开盖子或塑料膜,移到16℃~20℃的环境中,通风半天至一天,再次盖好并放置5~6天,之后移到18℃~25℃培育;待食用菌原基长至黄豆粒大小时,每天喷少量雾水;菌盖开伞以前采收。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所述覆土的厚度为2cm~3cm。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培育方法,第一次出菇采收完毕后,清理表层残菇,喷水使覆土层湿透,盖好盖子或者塑料膜,18℃~25℃放置5~7天,再次移到16℃~20℃的环境中,打开盖子或塑料袋,通风8~12小时后再次盖好,重复第一次管理方法,即可第二次出菇。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景观双孢蘑菇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该产品包括:栽培器皿、含有双孢蘑菇菌种的培养基质以及覆土;
栽培器皿为透明的玻璃瓶,栽培瓶必须满足美观,透明性好,可操作性好且成本低。观赏性好能满足家庭观赏的要求,透明性和可操作性便于管理和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提高种植兴趣,适用于科普教育和休闲体验。瓶上设有瓶盖;瓶盖上开有三个通风孔,通风孔可以通过垫片手动开关,利于出菇时对氧气的需要,以及保持菌丝生长时的湿度。
所述培养基质为双孢蘑菇发菌好的培养料经打碎后得到;
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为:将230kg草碳土6kg甲醛、10kg石灰、25kg碳酸钙、25kg水以及1:500的哒螨灵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3天后散味2天;所述培养基质pH=8.2,含水量65%。
培养基质和覆土分别包装于编织袋中。
其培育方法为:
将培养基质装入玻璃瓶中适当压实,上面撒一层覆土,覆土厚度为2cm~3cm。
覆土后,用喷壶洒水,分2次一天喷入,水量以不渗入培养料为准。盖好盖子,盖子轻松合上即可,暗光处放置10天,室温25℃培育。在土层表面出现菌丝时打开盖子,移到16-20℃的环境中,通风半天至一天,再次盖好并放置5-6天,之后再移到20-22℃;3天后出现原基,大多数原基黄豆粒大小时,每天喷少量的雾水,原基长成蘑菇,随着蘑菇长大,喷水量加大。菌盖开伞以前采收。长出的子实体如图1所示。
第一次出菇采收完毕后,清理表层残菇,喷水使覆土层湿透,盖好盖子,25℃放置5天,再次移到16℃~20℃的环境中,打开盖子,通风8小时后再次盖好,等待第二次出菇。
草腐菌菌丝体在容器中黑暗养菌恢复生长5天,移到弱光光下管理5天,一周后出现原基,3-4天原基长大至可以食用或观赏状态。从菌丝体装入容器后2-3周可采收,比无菌条件下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出菇过程(需要50-60天)节约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采收2次菇后,将培养料和覆土倒出放入塑料袋,放置一段时间(30天)发酵,作为养植花卉的培养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景观鸡腿菇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该产品包括:栽培器皿、含有鸡腿菇菌种的培养基质以及覆土;
栽培器皿为透明的玻璃瓶,栽培瓶必须满足美观,透明性好,可操作性好且成本低。观赏性好能满足家庭观赏的要求,透明性和可操作性便于管理和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提高种植兴趣,适用于科普教育和休闲体验。瓶上设有瓶盖;瓶盖上开有三个通风孔,通风孔可以通过垫片手动开关,利于出菇时对氧气的需要,以及保持菌丝生长时的湿度。
所述培养基质为将含有鸡腿菇的培养料经打碎后得到;
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为:将220kg草碳土、2kg甲醛、20kg石灰、15kg碳酸钙、28kg水以及1:600的哒螨灵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天后散味4天;所述培养基质pH=8.8,含水量65%左右。
培养基质和覆土分别包装于编织袋中。
其培育方法为:
将培养基质装入玻璃瓶中适当压实,上面撒一层覆土,覆土厚度为2cm~3cm。
覆土后,用喷壶洒水,分2次一天喷入,水量以不渗入培养料为准。盖好盖子,盖子轻松合上即可,塑料袋盖上时基本密封,暗光处放置5天,室温25℃培育。随后移到弱光环境下培育10天,在土层表面出现菌丝扭结点时打开盖子,移到15℃的环境中,通风半天至一天,再次盖好;3天后出现原基,大多数原基黄豆粒大小时,喷少量的雾水,原基长成蘑菇,随着蘑菇长大,喷水量加大。菌盖开伞以前采收。长出的子实体如图2所示。
第一次出菇采收完毕后,清理表层残菇,喷水使覆土层湿透,盖好盖子,20-25℃放置10天,再次移到18℃-20℃的环境中,打开盖子,通风12小时后再次盖好,等待第二次出菇。
鸡腿菇菌丝体在容器中黑暗养菌恢复生长5天,移到弱光光下管理10天,出现原基,10天原基长大至可以食用或观赏状态。从菌丝体装入容器后3周左右可采收,比无菌条件下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出菇过程(需要60-70天)节约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采收2次菇后,将培养料和覆土倒出放入塑料袋,放置一段时间(30天)发酵,作为养植花卉的培养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景观褐色口蘑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该产品包括:栽培器皿、塑料膜、含有大球盖菇菌种的培养基质以及覆土;
栽培器皿为塑料篮子。塑料膜在培养时可以盖在竹篮子上利于出菇时对氧气的需要,以及保持菌丝生长时的湿度。
所述培养基质为褐色口蘑发菌好的培养料经打碎后得到;
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为:将240kg草碳土、4kg甲醛、15kg石灰、20kg碳酸钙、26kg水以及1:550的哒螨灵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天后散味3天;所述培养基质pH=8.4,含水量70%左右。
培养基质和覆土分别包装于编织袋中。
其培育方法为:
将培养基质装入玻璃瓶中适当压实,上面撒一层覆土,覆土厚度为2cm~3cm。
覆土后,用喷壶洒水,分2次一天喷入,水量以不渗入培养料为准。盖好塑料膜,塑料膜盖上时基本密封,暗光处放置10天,室温22℃培育。
在土层表面三分之二出现菌丝时打开塑料膜,移到18℃的环境中,通风半天至一天,再次盖好并放置3-5天,之后再次移到22℃培育;3天后出现原基,大多数原基黄豆粒大小时,每天喷少量的雾水,原基长成蘑菇,随着蘑菇长大,喷水量加大。菌盖开伞以前采收。长出的子实体如图3所示。
第一次出菇采收完毕后,清理表层残菇,喷水使覆土层湿透,盖好塑料膜,22℃放置7天,再次移到18℃的环境中,打开塑料膜,通风8-12小时后再次盖好,重复第一次管理方法,等待第二次出菇。
草腐菌菌丝体在容器中黑暗养菌恢复生长10天左右出现原基,5-7天原基长大至可以食用或观赏状态。从菌丝体装入容器后2-3周可采收,比无菌条件下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出菇过程(需要50-60天)节约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采收2次菇后,将培养料和覆土倒出放入塑料袋,放置一段时间(30天)发酵,作为养植花卉的培养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器皿、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以及覆土;
所述覆土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重量份数计,将200~240份草碳土、2~6份甲醛、10~20份石灰、15~25份碳酸钙、25~28份水以及适量杀虫剂混合后覆膜,25℃以上放置2~3天后散味2~4天;所述培养基质pH=8.2~8.8,含水量65%~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草腐型食用菌选自双孢蘑菇、鸡腿菇、褐色蘑菇、竹荪、大球盖菇、姬松茸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为哒螨灵,添加量为1:500~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为发好菌的培养料或菌棒打碎后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器皿选自瓶、盒子、篮子或盆;优选的,所述栽培器皿为玻璃容器、塑料容器、陶瓷容器或竹制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器皿为瓶,且所述栽培器皿还具有盖子,所述盖子上设置有可开闭的通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器皿为盒子、篮子或盆,所述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还带有塑料膜或塑料袋。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含有草腐型食用菌菌种的培养基质盛装于所述栽培器皿中,适当压实后均匀覆盖所述覆土,喷洒水后盖上盖子或者塑料膜,暗光处放置5~10天,18℃~25℃培育;随后移到弱光环境下培育5~7天,当菌丝爬到土层表面三分之二面积时打开盖子或塑料膜,移到16℃~20℃的环境中,通风半天至一天,再次盖好并放置5~6天,之后移到18℃~25℃培育;待食用菌原基长至黄豆粒大小时,每天喷少量雾水;菌盖开伞以前采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的厚度为2cm~3cm。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出菇采收完毕后,清理表层残菇,喷水使覆土层湿透,盖好盖子或者塑料膜,18℃~25℃放置5~7天,再次移到16℃~20℃的环境中,打开盖子或塑料袋,通风8~12小时后再次盖好,重复第一次管理方法,即可第二次出菇。
CN201810305638.4A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Pending CN108496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5638.4A CN108496696A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5638.4A CN108496696A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696A true CN108496696A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5638.4A Pending CN108496696A (zh) 2018-04-08 2018-04-08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66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650A (zh) * 2019-06-27 2019-08-09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9850A (zh) * 2008-03-14 2008-08-13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备方法
CN101637101A (zh) * 2009-08-19 2010-02-03 蛟河市黑土白云食用菌有限公司 富硒双孢菇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2047812A (zh) * 2009-10-30 2011-05-11 李守民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CN104987156A (zh) * 2015-07-09 2015-10-2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6220298A (zh) * 2016-07-08 2016-12-1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及质量的双孢蘑菇覆土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9850A (zh) * 2008-03-14 2008-08-13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备方法
CN101637101A (zh) * 2009-08-19 2010-02-03 蛟河市黑土白云食用菌有限公司 富硒双孢菇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2047812A (zh) * 2009-10-30 2011-05-11 李守民 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CN104987156A (zh) * 2015-07-09 2015-10-2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6220298A (zh) * 2016-07-08 2016-12-14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及质量的双孢蘑菇覆土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玉文: "《农业实用新技术》", 31 August 2016,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650A (zh) * 2019-06-27 2019-08-09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赤松茸栽培种快速生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3590B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3918475B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CN103907471B (zh) 一种麦冬无遮盖套种羊肚菌的方法
CN103766137B (zh) 一种黑牛肝菌栽培方法
CN101524035B (zh) 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CN106613324A (zh) 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6305131A (zh) 一种羊肚菌日光温室仿生境高产栽培方法
CN105165389B (zh) 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1147450A (zh) 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CN101496486B (zh) 一种蘑菇栽培方法
CN104335819A (zh) 一种平菇与葡萄的套种方法
KR20130051649A (ko) 호밀을 이용한 가지과 과채류 재배방법
CN107347461A (zh) 一种竹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CN104521565A (zh) 一种温室种植灵芝的方法
CN104381008A (zh) 草菇的大棚种植方法
CN102893805A (zh) 一种使白灵菇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8243832A (zh) 花脸蘑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3270889B (zh) 一种秀珍菇畦床生料覆土栽培技术
CN105519349A (zh) 新型食用菌和蔬菜套种的家庭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KR20110119352A (ko) 액체균주를 이용한 천마의 균상재배방법
KR102212536B1 (ko) 왜성 체리나무 재배방법
CN112772285A (zh) 一种大球盖菇培养料及其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075668B (zh) 一种促进羊肚菌菌核形成的转化袋及羊肚菌栽培方法
KR101028954B1 (ko) 화분을 이용한 가정용 버섯의 재배방법 및 버섯재배상자
CN108496696A (zh) 一种景观草腐型食用菌产品及其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