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6694A -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6694A
CN108496694A CN201810264555.5A CN201810264555A CN108496694A CN 108496694 A CN108496694 A CN 108496694A CN 201810264555 A CN201810264555 A CN 201810264555A CN 108496694 A CN108496694 A CN 108496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worm
culture medium
liquid
strain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4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6694B (zh
Inventor
李祥麟
伏迪
兰茹
汪永生
张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eid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mily One Hundred (su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mily One Hundred (su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mily One Hundred (suzhou)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45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6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6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6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66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4Silk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包括: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培养蚕虫草母种,并制备形成菌液:选择子囊果孢子的子座长度为4‑5cm的虫草,使其在无菌条件下弹射出孢子,孢子落入PDA培养基中形成菌种;将形成的菌种于液态培养基中形成菌丝,将生长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稀释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所述悬浮液与壳聚糖复合物混合形成喷淋液;选择蚕虫,并采用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消毒吹干,将消毒后的蚕虫转移至培养室中采用表面形成有所述喷淋液的桑叶喂养3‑5天,并采用所述悬浮液保持培养室内的湿度为65‑70%,保持培养室内的温度为18‑21℃。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喂食的方式将虫草菌植入蚕虫体内,大大提高了虫草菌植入的效率。

Description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属于虫草培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a.:Fr),又名北冬虫夏草,属于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eomycotina),肉座菌目(Hypocre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是寄生于夜蛾科等蛹体上的不同于冬虫夏草的另一种虫草。现代医药学进一步证明了家蚕幼虫体的药用价值,推动了家蚕幼虫的药用产品开发与临床应用。5龄家蚕幼虫体内含有大量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因此五龄第3天的家蚕幼虫冷冻后制成的全蚕粉,是目前开发的较好的家蚕幼虫体保健品。家蚕是世界上饲养最多的昆虫,利用家蚕幼虫栽培北虫草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蚕幼虫较蛹所需时间短,节省劳动力,成本低,利用家蚕幼虫栽培北虫草不仅可取得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为蚕业的综合利用开拓一个新领域,推动蚕桑产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蚕虫草规模化生产困难、僵化率低是影响蚕虫草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野生的冬虫夏草不仅资源匮乏,而且人工培育困难,而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比较成功。目前生产上主要是采用大米和小麦或柞蚕蛹为寄主培养,其营养价值低于以家蚕幼虫为寄主的蚕虫草。
现有技术多以家蚕幼虫为寄主的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培育方法”采用4~5龄家蚕幼虫注射液体菌种培育出蚕虫草。但其大多采用注射的方式进入虫草菌植入的方式进行,植入效率低,存在僵化率波动幅度大,平均僵化率低,蚕虫草带有多种其他微生物,不利于后续产品的开发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包括:
(1)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培养蚕虫草母种,并制备形成菌液:选择子囊果孢子的子座长度为4-5cm的虫草,使其在无菌条件下弹射出孢子,孢子落入PDA培养基中形成菌种;将形成的菌种于液态培养基中形成菌丝,将生长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稀释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所述悬浮液与壳聚糖复合物混合形成喷淋液;
(2)选择4龄第6天到5龄第1-2天的蚕虫,并采用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消毒吹干,将消毒后的蚕虫转移至培养室中采用表面形成有所述喷淋液的桑叶喂养3-5天,并采用所述悬浮液保持培养室内的湿度为65-70%,保持培养室内的温度为18-21℃;
(3)之后将感染的蚕虫取出置入发菌室并黑暗培养5-7天,黑暗培养的初始温度为16-18℃,之后以每天增加1℃的速度增加至21-23℃;黑暗培养的环境湿度为65-70%;
(4)将黑暗处理后的蚕虫置于白天20-24℃、夜间10-14℃的光亮环境下转色培养,直至蚕虫表面呈透明黄色,所述培养环境的湿度为65-70%;
(5)将转色培养后的蚕虫于20-23℃、湿度为80-85%的环境中生长30-35天,至蚕虫长出子实体,子实体生长至4=5cm后即可采摘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以所述悬浮液浸泡桑叶0.5-2h后,向所述桑叶喷淋所述喷淋液。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液于壳糖体复合物的用量比为1-1.5L:20-50g。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将形成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于18-20℃培养24-48h。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将采用乙醇和丙三醇清洗后的蚕虫以红外线灭菌的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
进一步的,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取200g去皮土豆去皮、切块,加4-6倍量0.1%-0.3%的NaCl溶液煮沸10-15min,之后过滤获得滤出液;向所述滤出液中依次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搅拌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后于110-125℃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25-35min形成PDA培养基,取出后摆成斜面备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于1000mL基液中加入200g土豆、10g牛肉膏、1gKH2PO4、20g葡萄糖、0.5g MgSO4·7H2O、5-10g蛋白胨形成液态培养基,取8-9块1cm2的菌种置入所述液态培养基中,并以120-180r·min-1、20-23℃条件下振荡培养3-5d获得菌丝。
更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复合物包括40-70wt%壳聚糖、氨基酸、10-20wt%维生素C、5-10wt%有机钙、3-5wt%甲基磺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本发明提供的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其通过喂食的方式将虫草菌植入蚕虫体内,大大提高了虫草菌植入的效率,有利于蚕虫草生产的工业化生产,降低其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包括:
(1)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培养蚕虫草母种,并制备形成菌液:选择子囊果孢子的子座长度为4-5cm的虫草,使其在无菌条件下弹射出孢子,孢子落入PDA培养基中形成菌种;将形成的菌种于液态培养基中形成菌丝,将生长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稀释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所述悬浮液与壳聚糖复合物混合形成喷淋液;
(2)选择4龄第6天到5龄第1-2天的蚕虫,并采用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消毒吹干,将消毒后的蚕虫转移至培养室中采用表面形成有所述喷淋液的桑叶喂养3-5天,并采用所述悬浮液保持培养室内的湿度为65-70%,保持培养室内的温度为18-21℃;
(3)之后将感染的蚕虫取出置入发菌室并黑暗培养5-7天,黑暗培养的初始温度为16-18℃,之后以每天增加1℃的速度增加至21-23℃;黑暗培养的环境湿度为65-70%;
(4)将黑暗处理后的蚕虫置于白天20-24℃、夜间10-14℃的光亮环境下转色培养,直至蚕虫表面呈透明黄色,所述培养环境的湿度为65-70%;
(5)将转色培养后的蚕虫于20-23℃、湿度为80-85%的环境中生长30-35天,至蚕虫长出子实体,子实体生长至4=5cm后即可采摘。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以所述悬浮液浸泡桑叶0.5-2h后,向所述桑叶喷淋所述喷淋液。
进一步的,所述悬浮液于壳糖体复合物的用量比为1-1.5L:20-50g。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将形成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于18-20℃培养24-48h。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将采用乙醇和丙三醇清洗后的蚕虫以红外线灭菌的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
进一步的,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取200g去皮土豆去皮、切块,加4-6倍量0.1%-0.3%的NaCl溶液煮沸10-15min,之后过滤获得滤出液;向所述滤出液中依次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搅拌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后于110-125℃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25-35min形成PDA培养基,取出后摆成斜面备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包括:于1000mL基液中加入200g土豆、10g牛肉膏、1gKH2PO4、20g葡萄糖、0.5g MgSO4·7H2O、5-10g蛋白胨形成液态培养基,取8-9块1cm2的菌种置入所述液态培养基中,并以120-180r·min-1、20-23℃条件下振荡培养3-5d获得菌丝。
更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复合物包括40-70wt%壳聚糖、氨基酸、10-20wt%维生素C、5-10wt%有机钙、3-5wt%甲基磺酸。
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包括:
(1)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培养蚕虫草母种,并制备形成菌液:选择子囊果孢子的子座长度为4-5cm的虫草,使其在无菌条件下弹射出孢子,孢子落入PDA培养基中形成菌种;将形成的菌种于液态培养基中形成菌丝,将生长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稀释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所述悬浮液与壳聚糖复合物混合形成喷淋液;
(2)选择4龄第6天到5龄第1-2天的蚕虫,并采用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消毒吹干,将消毒后的蚕虫转移至培养室中采用表面形成有所述喷淋液的桑叶喂养3天,并采用所述悬浮液保持培养室内的湿度为65%,保持培养室内的温度为18-21℃;
(3)之后将感染的蚕虫取出置入发菌室并黑暗培养5-7天,黑暗培养的初始温度为16-18℃,之后以每天增加1℃的速度增加至21-23℃;黑暗培养的环境湿度为65-70%;
(4)将黑暗处理后的蚕虫置于白天20-24℃、夜间10-14℃的光亮环境下转色培养,直至蚕虫表面呈透明黄色,所述培养环境的湿度为65-70%;
(5)将转色培养后的蚕虫于20-23℃、湿度为80-85%的环境中生长30-35天,至蚕虫长出子实体,子实体生长至4=5cm后即可采摘。
其中,所述壳聚糖复合物的用量比为1L:20g,所述壳聚糖复合物包括67wt%壳聚糖、氨基酸、20wt%维生素C、10wt%有机钙、3wt%甲基磺酸。
实施例2
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包括:
(1)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培养蚕虫草母种,并制备形成菌液:选择子囊果孢子的子座长度为4-5cm的虫草,使其在无菌条件下弹射出孢子,孢子落入PDA培养基中形成菌种;将形成的菌种于液态培养基中形成菌丝,将生长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稀释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所述悬浮液与壳聚糖复合物混合形成喷淋液;
(2)选择4龄第6天到5龄第1-2天的蚕虫,并采用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消毒吹干,将消毒后的蚕虫转移至培养室中采用表面形成有所述喷淋液的桑叶喂养3天,并采用所述悬浮液保持培养室内的湿度为65%,保持培养室内的温度为18-21℃;
(3)之后将感染的蚕虫取出置入发菌室并黑暗培养5-7天,黑暗培养的初始温度为16-18℃,之后以每天增加1℃的速度增加至21-23℃;黑暗培养的环境湿度为65-70%;
(4)将黑暗处理后的蚕虫置于白天20-24℃、夜间10-14℃的光亮环境下转色培养,直至蚕虫表面呈透明黄色,所述培养环境的湿度为65-70%;
(5)将转色培养后的蚕虫于20-23℃、湿度为80-85%的环境中生长30-35天,至蚕虫长出子实体,子实体生长至4=5cm后即可采摘。
其中,所述壳聚糖复合物的用量比为1.5L:50g,所述壳聚糖复合物包括70wt%壳聚糖、氨基酸、15wt%维生素C、10wt%有机钙、5wt%甲基磺酸。
在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光照,气温,湿度等)条件下,将蛹虫草菌corclycepsmilitaris(Lexfr)Link接种在蚕(Bombyx mori L)幼虫体内,侯其发育成新型的虫菌(草)复合体。该复合体不仅外形上不同于蛹虫草,而且其外形近似天然野生冬虫夏草,具一、两根子实体(而蛹虫草具多条子实体),我们称其为“蚕虫草”,表面呈金黄色,其内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SOD等生物活性物质,都超过天然的野生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其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为SOD火星及虫草素,腺嘌呤的比较
表2为元素含量比较(PPm)
表3为氨基酸含量比较
表4为人工培育蛹虫草和蚕虫草于天然虫草的活性物质含量比较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蚕虫草”完全可以作为价值高昂的冬虫夏草的替代原料,满足医疗及保健食品的生产需求。
本发明提供的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其通过喂食的方式将虫草菌植入蚕虫体内,大大提高了虫草菌植入的效率,有利于蚕虫草生产的工业化生产,降低其生产成本。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培养蚕虫草母种,并制备形成菌液:选择子囊果孢子的子座长度为4-5cm的虫草,使其在无菌条件下弹射出孢子,孢子落入PDA培养基中形成菌种;将形成的菌种于液态培养基中形成菌丝,将生长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稀释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所述悬浮液与壳聚糖复合物混合形成喷淋液;
(2)选择4龄第6天到5龄第1-2天的蚕虫,并采用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消毒吹干,将消毒后的蚕虫转移至培养室中采用表面形成有所述喷淋液的桑叶喂养3-5天,并采用所述悬浮液保持培养室内的湿度为65-70%,保持培养室内的温度为18-21℃;
(3)之后将感染的蚕虫取出置入发菌室并黑暗培养5-7天,黑暗培养的初始温度为16-18℃,之后以每天增加1℃的速度增加至21-23℃;黑暗培养的环境湿度为65-70%;
(4)将黑暗处理后的蚕虫置于白天20-24℃、夜间10-14℃的光亮环境下转色培养,直至蚕虫表面呈透明黄色,所述培养环境的湿度为65-70%;
(5)将转色培养后的蚕虫于20-23℃、湿度为80-85%的环境中生长30-35天,至蚕虫长出子实体,子实体生长至4=5cm后即可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所述悬浮液浸泡桑叶0.5-2h后,向所述桑叶喷淋所述喷淋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液于壳糖体复合物的用量比为1-1.5L:20-5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形成有菌丝的液态培养基于18-20℃培养24-48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采用乙醇和丙三醇清洗后的蚕虫以红外线灭菌的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取200g去皮土豆去皮、切块,加4-6倍量0.1%-0.3%的NaCl溶液煮沸10-15min,之后过滤获得滤出液;向所述滤出液中依次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搅拌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后于110-125℃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25-35min形成PDA培养基,取出后摆成斜面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于1000mL基液中加入200g土豆、10g牛肉膏、1gKH2PO4、20g葡萄糖、0.5g MgSO4·7H2O、5-10g蛋白胨形成液态培养基,取8-9块1cm2的菌种置入所述液态培养基中,并以120-180r·min-1、20-23℃条件下振荡培养3-5d获得菌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复合物包括40-70wt%壳聚糖、氨基酸、20-30wt%维生素C、5-10wt%有机钙、3-5wt%甲基磺酸。
CN201810264555.5A 2018-03-28 2018-03-28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96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4555.5A CN108496694B (zh) 2018-03-28 2018-03-28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4555.5A CN108496694B (zh) 2018-03-28 2018-03-28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694A true CN108496694A (zh) 2018-09-07
CN108496694B CN108496694B (zh) 2021-06-11

Family

ID=6337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45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496694B (zh) 2018-03-28 2018-03-28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669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400A (zh) * 2000-09-21 2001-02-28 吉林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白色蛹虫草菌及生产工艺
CN1793317A (zh) * 2005-11-16 2006-06-28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以黄粉虫蛹为寄主的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培育方法
CN101215527A (zh) * 2008-01-11 2008-07-09 丁啸南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3070009A (zh) * 2012-12-18 2013-05-01 徐州鸿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将蚕幼虫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CN103563655A (zh) * 2013-10-17 2014-02-12 烟台金刚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育活体蛹化冬虫草的工艺
CN105638244A (zh) * 2016-01-21 2016-06-0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6550764A (zh) * 2015-09-30 2017-04-05 黄友鹰 一种冬虫夏草的高产育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5400A (zh) * 2000-09-21 2001-02-28 吉林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白色蛹虫草菌及生产工艺
CN1793317A (zh) * 2005-11-16 2006-06-28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以黄粉虫蛹为寄主的蛹虫草子实体及其培育方法
CN101215527A (zh) * 2008-01-11 2008-07-09 丁啸南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3070009A (zh) * 2012-12-18 2013-05-01 徐州鸿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将蚕幼虫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CN103563655A (zh) * 2013-10-17 2014-02-12 烟台金刚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育活体蛹化冬虫草的工艺
CN106550764A (zh) * 2015-09-30 2017-04-05 黄友鹰 一种冬虫夏草的高产育种方法
CN105638244A (zh) * 2016-01-21 2016-06-0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694B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3650914B (zh) 一种奥德蘑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3396954B (zh) 一种防控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菌株、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9644779B (zh) 一种利用蛹虫草菌接种蓖麻蚕5龄幼虫培育蚕虫草的方法
CN105104190A (zh) 金线莲组织培养成苗方法
CN106966774A (zh) 一种利用碎米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7360858A (zh) 一种香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CN102498857B (zh) 一种通过诱导提高活性多糖含量的黄秋葵种植方法
CN109006609A (zh) 一种优质小龙虾生态立体互作培育方法
CN104054504B (zh) 蜂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9105153B (zh) 一种柞蚕蛹虫草的高效培育方法
CN107810781A (zh) 一种活蚕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CN105284423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04303835A (zh) 一种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557122A (zh) 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
CN102177812A (zh)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CN103772048A (zh) 一种鸡腿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8293589A (zh)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
CN106034736B (zh) 一种毛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12772282B (zh)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4115674A (zh) 一种平菇的育种方法
CN108496694A (zh) 通过有性繁殖菌种将家蚕培育成蚕虫草的方法
CN109717000B (zh) 一种采用天麻茎秆作为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KR20120077691A (ko) 미부화 폐란을 이용한 코디세핀 생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6

Address after: Room 326 and 327, building 2, area 1, public college, 377 Linqu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leida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326, 327, building 3, 377 Linqu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UANJIA YIBAI (SUZHOU) BIO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