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3171A - 弹性履带 - Google Patents

弹性履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3171A
CN108473171A CN201780007666.1A CN201780007666A CN108473171A CN 108473171 A CN108473171 A CN 108473171A CN 201780007666 A CN201780007666 A CN 201780007666A CN 108473171 A CN108473171 A CN 108473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pattern
crawler belt
pattern
track
resilient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76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孙子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73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31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53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having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cables or like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了排土性的弹性履带。弹性履带(1)包括:履带主体部(11),其利用弹性体形成为环形带状;第1横向花纹(R1),其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该第1横向花纹(R1)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并沿履带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至少1个第2横向花纹(R2),其自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R1)彼此间的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该第2横向花纹(R2)相对于履带周向和履带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

Description

弹性履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履带。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弹性履带中,出于使作为弹性履带(橡胶履带)整体的弹簧特性均匀化而谋求振动的抑制和寿命的延长的目的,通过将形成在履带主体部(基体)的外周面的横向花纹配置于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芯骨之间并且使在俯视时与其支重轮滚动面相对应的部位倾斜,从而使该横向花纹的履带周向上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横向花纹的前侧顶端部)与一个芯骨重叠,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横向花纹的后侧顶端部)与相邻的芯骨重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0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往的弹性履带在泥泞的田地等中行驶时,存在泥等堵塞在横向花纹之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产生传递到田地的驱动力下降而无法充分地牵引机身等问题。此外,由于上述以往的弹性履带的横向花纹之间的变形、应变较小,因此能够使堵塞在横向花纹之间的土、泥、雪等异物剥离的性能(以下也称作“排土性”)的提升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了排土性的弹性履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的特征在于,包括:履带主体部,其利用弹性体形成为环形带状;第1横向花纹,其自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该第1横向花纹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并沿履带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至少1个第2横向花纹,其自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横向花纹彼此间的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该第2横向花纹相对于履带周向和履带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采用本发明的弹性履带,能够获得改善了排土性的弹性履带。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该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所述第1横向花纹连结。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优异的排土性。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第1横向花纹连结。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排土性并长期获得该排土性的提升效果。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具有使该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变化的拐折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自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低于所述第1横向花纹自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与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于所述第1横向花纹的与所述第1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在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随着靠近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而变小。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在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随着靠近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而变大。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顶部在挂绕于用于驱动所述弹性履带的、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时变形为直线状。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本发明的弹性履带优选的是,所述第1横向花纹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所述第2横向花纹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所述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
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改善了排土性的弹性履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履带外周面侧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从履带外周面侧表示图1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从履带外周面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图8是从履带外周面侧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侧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能够在卷绕于用于驱动弹性履带的、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时使第2横向花纹的顶部变形为直线状的机理的说明图。
图11的(a)是表示为了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对在挂绕于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时产生的应变分布进行FEM分析而使用的模型的三维数据,此外,图11的(b)是表示使用图11的(a)的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的三维数据。
图12的(a)是表示为了针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对在挂绕于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时产生的应变分布进行FEM分析而使用的模型的三维数据,此外,图12的(b)是表示使用图12的(a)的模型得出的分析结果的三维数据。
图13是从履带外周面侧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以下,在各附图中,附图标记L表示履带周向,附图标记W表示履带宽度方向。此外,附图标记D表示履带厚度方向。
图1~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在图1中从下侧朝向上侧旋转。附图标记11是利用弹性体形成为环形带状的履带主体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主体部11由硫化橡胶的弹性体构成。
在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12是埋设于履带主体部11的芯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的虚线所示,多个芯骨12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埋设。芯骨12各自具有中心部12a和隔着中心部12a而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翼部12b。此外,如图2所示,在芯骨12的中心部12a设有向履带内周面侧突出的一对突起部12c。两个突起部12c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2c与履带主体部11一同被弹性体包覆。
并且,在图2中,附图标记13是埋设于履带主体部11的抗拉体。抗拉体13例如由钢丝帘线形成。抗拉体13例如通过在履带周向上呈螺旋状缠绕、或者在形成为有端带状之后接合抗拉体13的两端部而在履带宽度方向上连续地配置。另外,在履带主体部11中除了埋设抗拉体13之外,还能够在比抗拉体13靠履带内周面侧和履带外周面侧中的至少任一侧埋设加强层等。
此外,在弹性履带1的履带内周面侧设有一对支重轮滚动面11a。两个支重轮滚动面11a形成在履带主体部11的内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支重轮滚动面11a在履带宽度方向上隔着两个突起部12c空开间隔地配置。如图3所示,支重轮滚动面11a沿履带周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由配置在履带宽度中心且形成为沿履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平面的外周面11f1和与外周面11f1相连且形成为随着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而向履带内周面侧倾斜的平坦的面的外周面11f2构成。
并且,在弹性履带1的履带外周面侧设有多个第1横向花纹R1和多个第2横向花纹R2。第1横向花纹R1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11f2)突出地形成,其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并沿履带宽度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第1横向花纹R1配置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芯骨12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第1横向花纹R1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成两列。详细地讲,多个第1横向花纹R1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隔着履带宽度中心线O而分别设在履带宽度方向外侧(附图左右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成两列的第1横向花纹R1分别自履带宽度中心线O在履带宽度方向上空开相同的间隔地配置在相同的履带宽度方向线上。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第1横向花纹R1分别相对于履带宽度中心线O呈轴对称地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第1横向花纹R1由长横向花纹14或短横向花纹15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在履带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如图1和图4所示,长横向花纹14具有主接地面部14a。主接地面部14a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尖细地突出,其顶部形成接地面14f1。如图1所示,主接地面部14a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芯骨12之间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中心侧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而倾斜。详细地讲,主接地面部14a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4e1配置于在履带宽度中心侧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一个芯骨12邻接的位置,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4e2配置于在履带宽度方向外侧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另一个芯骨12邻接的位置。
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长横向花纹14具有与主接地面部14a相连的副接地面部14b。副接地面部14b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2尖细地突出,其顶面形成接地面14f2。如图1所示,副接地面部14b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从主接地面部14a沿着履带宽度方向朝向其外侧延伸。详细地讲,副接地面部14b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与主接地面部1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4e2相连,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4e3配置在履带主体部11的履带宽度方向外缘11e的位置。更详细地讲,如图2~图4所示,主接地面部14a的接地面14f1在履带厚度方向上是均匀高度的水平面,相对于此,副接地面部14b的接地面14f2在履带厚度方向上随着朝向履带宽度外侧而向履带主体部11的内周面侧倾斜。
如图1所示,短横向花纹15也具有主接地面部15a。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接地面部15a是具有与长横向花纹14相同的形状的主接地面部。即,短横向花纹15的主接地面部15a具有与长横向花纹14的接地面14f1相同的接地面15f1,该接地面15f1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在图1中是附图的上侧)倾斜地平行延伸,并互相平行地配置。换言之,长横向花纹14的主接地面部14a和短横向花纹15的主接地面部15a分别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并互相平行地配置。
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短横向花纹15具有与其主接地面部15a相连的副接地面部15b。短横向花纹15的副接地面部15b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2尖细地突出,其顶部形成顶面15f2。如图1所示,短横向花纹15的副接地面部15b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从主接地面部15a沿着履带宽度方向朝向其外侧延伸。详细地讲,短横向花纹15的副接地面部15b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与主接地面部15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5e2相连,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5e3配置在比履带主体部11的履带宽度方向外缘11e靠履带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即,短横向花纹15的副接地面部15b与长横向花纹14的副接地面部14b相比,其履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短。更详细地讲,如图2~图4所示,短横向花纹15的副接地面部15b与长横向花纹14的副接地面部14b相比,在履带厚度方向上随着朝向履带宽度外侧而向履带主体部11的内周面侧更大程度地倾斜,并与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2相连。
另一方面,第2横向花纹R2自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R1彼此间的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地形成,并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相对于履带周向和履带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该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第1横向花纹R1连结。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横向花纹R2自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地形成,并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于在履带周向上互相相邻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中心侧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外侧而倾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横向花纹R2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与长横向花纹14连结,并且另一个端部与短横向花纹15连结。详细地讲,第2横向花纹R2构成为第2横向花纹16(以下将第2横向花纹R2也称作“第2横向花纹16”。)。如图1所示,第2横向花纹16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1在履带宽度方向中心侧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一个长横向花纹14连结,其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2在履带宽度方向外侧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另一个短横向花纹15连结。
如图1和图4所示,第2横向花纹16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其顶部形成顶面16f1。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16f1的一个端部与长横向花纹14的接地面14f1连结,顶面16f1的另一个端部与短横向花纹15的主接地面顶面15f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面16f1构成为,与长横向花纹14的顶面14f1和短横向花纹15的顶面15f1相比,其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高度较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横向花纹16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在图1中是附图的上侧)倾斜地延伸。详细地讲,如图1所示,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16e1与长横向花纹14的主接地面部14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4e1连结,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2与短横向花纹15的主接地面部15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5e2连结。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横向花纹14在其主接地面部14a中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短横向花纹15在其主接地面部15a中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履带宽度方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此外,第2横向花纹16也与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同样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而不是履带周向另一侧(在图2中是附图的下侧)倾斜地延伸。另外,第2横向花纹16在履带周向上横穿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地配置于在履带厚度方向上与芯骨12的翼部12b重叠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由于第2横向花纹16的至少一端与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连结,因此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卷绕)于驱动轮、空转轮等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追随履带主体部11的弯曲(或者履带主体部11的弯曲和与该弯曲相配合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扩张)(以下也简称作“履带主体部11的弯曲”。)而变形。利用该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土、泥或者雪等异物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脱离而被剥离。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即使在松软的地面、雪道等上行驶,也能够获得不易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发生堵塞的优异的排土性。此外,通过将第2横向花纹16连结于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第2横向花纹16与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一体化,从而在将长横向花纹14、短横向花纹15及第2横向花纹16整体视为一个横向花纹的情况下,由于视为1个横向花纹时的该横向花纹的体积增加,因而第2横向花纹16的耐久性上升,此外,由于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因长横向花纹14与短横向花纹15的连结而消失,因而第2横向花纹16的耐久性也上升。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第2横向花纹16是延伸方向的两端部16e1、16e2分别与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连结的横向花纹。在该情况下,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16e1、16e2分别与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对应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连结,因此第2横向花纹16更易于变形,排土性进一步上升。作为次要的效果,通过第2横向花纹16的耐久性升高,从而能够长期获得排土性的提升效果。
并且,第2横向花纹16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履带周向和履带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具有使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发生变化的拐折部。拐折部在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中途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例如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能够设为使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呈凹状或凸状变化的圆弧状的部位。在该情况下,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面16f1伸长成直线状并以向履带宽度方向倒入的方式变形。利用该变形,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通过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脱离而被剥离。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如图5所示,第2横向花纹16作为使该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发生变化的拐折部具有1个拐点16p。如图5所示,拐点16p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是第2横向花纹16的弯曲方向改变的点、且是形成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曲线的一阶导数取得极值的点。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第2横向花纹16通过具有1个拐点16p而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形成为具有字母S形的轮廓的横向花纹。在该情况下,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面16f1伸长成直线状并以向履带宽度方向倒入的方式变形。因此,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得更大,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另外,拐点16p能够设于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中途的至少一处。因此,第2横向花纹16并不限定于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具有字母S形的轮廓的横向花纹,能够设为在两处以上的部位设有拐点16p的具有波形状的轮廓的横向花纹等。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横向花纹16的拐点16p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配置于在履带厚度方向上与芯骨12重叠的位置。在具有芯骨12的有芯骨的弹性履带1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第2横向花纹16的拐点16p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配置于在履带厚度方向上与芯骨12重叠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该弹性履带1中的埋设有芯骨12的部分在挂绕了弹性履带1时最不易弯曲。因此,若在埋设有芯骨12的部分配置拐点16p,则第2横向花纹16更易于以拐点16p为中心地弯曲。因而,在有芯骨的弹性履带1中,只要在埋设有芯骨12的部分配置拐点16p,就能够提高排土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如上所述,第2横向花纹16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突出高度低于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突出高度。具体地讲,如图2和图3所示,将第2横向花纹16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最小突出高度h2设为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最大突出高度h1的约1/3。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横向花纹16能够追随履带主体部11的弯曲而变形,因此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如图5所示,第2横向花纹16的与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w2窄于长横向花纹14的与长横向花纹14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w1和短横向花纹15的与短横向花纹15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w1。在此,如图5所示,长横向花纹14的宽度w1和短横向花纹15的宽度w1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是长横向花纹14的基部(在此是连结长横向花纹14和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的部分)和短横向花纹15的基部(在此是连结短横向花纹15和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的部分)所形成的轮廓形状的宽度中的最窄的宽度。此外,如图5所示,第2横向花纹16的宽度w2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是第2横向花纹16的基部(在此是连结第2横向花纹16和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的部分)所形成的轮廓形状的宽度中的最窄的宽度。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横向花纹16的刚度低于长横向花纹14的刚度和短横向花纹15的刚度,因此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和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θ2能够在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随着靠近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邻接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而变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如图5所示,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将第2横向花纹16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1附近的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θ21,并且将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2附近的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θ22。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21和角度θ22分别随着靠近邻接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而变小。在该情况下,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由于在连结第2横向花纹16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附近,角度θ21和角度θ22分别变小,因此易于使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中央附近的异物剥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θ2中的、角度θ21和角度θ22中的至少任一者随着靠近对应的长横向花纹14或短横向花纹15而变小即可。
此外,相反,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能够在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随着靠近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邻接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而变大。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使图5所示的角度θ21和角度θ22分别随着靠近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而变大。在该情况下,也是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特别是,只要在连结第2横向花纹16的第1横向花纹R1附近,角度θ21和角度θ22分别变大,就易于使不易除去异物的长横向花纹14的附近和短横向花纹15的附近的异物剥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和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θ2中的、角度θ21和角度θ22中的至少任一者随着靠近对应的长横向花纹14或短横向花纹15而变大即可。
此外,在第2横向花纹16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相对于履带周向以角度θ2延伸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角度θ2是比第1横向花纹R1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θ1小的角度。在第2横向花纹R2的角度θ2大于第1横向花纹R1的角度θ1的情况下,存在排土性下降的倾向。因而,只要第2横向花纹R2的角度θ2小于第1横向花纹R1的角度θ1,就能够防止排土性下降。更优选的是,第2横向花纹R2的角度θ2是第1横向花纹R1的角度θ1的1/2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将长横向花纹14的主接地面部14a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根部分中的、在履带周向上与第2横向花纹16相面对的根部分e1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θ11,并且短横向花纹15的主接地面部15a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根部分中的、在履带周向上与第2横向花纹16相面对的根部分e2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θ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横向花纹16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1附近的角度θ21小于长横向花纹14的角度θ11,而且第2横向花纹16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2附近的角度θ22小于短横向花纹15的角度θ12。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排土性下降。更优选的是,第2横向花纹16的角度θ21设为长横向花纹14的角度θ11的1/2的角度,而且第2横向花纹16的角度θ22设为短横向花纹15的角度θ12的1/2的角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2横向花纹R2的角度θ2而言,角度θ21和角度θ22中的至少任一者小于对应的长横向花纹14的角度θ11或短横向花纹15的角度θ22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第2横向花纹16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具体地讲,如图1所示,将长横向花纹14的延伸端部14e1和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端部16e1配置为与同一个芯骨12邻接,将短横向花纹15的延伸端部15e2和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端部16e2配置为与同一个芯骨12邻接。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中,如图1所示,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分别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倾斜的方向与第2横向花纹16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倾斜的方向相同。例如,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通过将长横向花纹14的延伸端部14e1和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端部16e1分别配置为与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芯骨12中的、不同的芯骨12邻接,并且将短横向花纹15的延伸端部15e1和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端部16e1分别配置为与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芯骨12中的、不同的芯骨12邻接,从而使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倾斜的方向与第2横向花纹16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倾斜的方向相同。在该情况下,与使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倾斜的方向与第2横向花纹16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倾斜的方向相反时相比,第2横向花纹R2的延伸长度变长,因此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互相相邻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图6和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2。另外,在附图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2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同样,第2横向花纹16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突出高度低于第1横向花纹R1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突出高度。具体地讲,如图7所示,将第2横向花纹16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最小突出高度h2设为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最大突出高度h1的约1/2。在该情况下,也是第2横向花纹16能够容易地追随履带主体部11的弯曲,因此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图8和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3。另外,在附图中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3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2横向花纹16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突出高度与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突出的突出高度相等。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3中,至少长横向花纹14的接地面14f1、短横向花纹15的接地面15f1以及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面16f1形成同一个平面。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第2横向花纹16的耐久性并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均是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使第2横向花纹16的倾斜角度在其延伸中途发生变化,从而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挂绕于旋转轮时,使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面16f1变形为直线状,但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即便第2横向花纹16的倾斜角度相对于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不发生变化而是恒定的,从而使第2横向花纹16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呈直线状延伸,也能够通过第2横向花纹16追随履带主体部11的弯曲而变形而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
图10是用于说明即便使用第2横向花纹16在挂绕之前的初始状态下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就呈直线状延伸的橡胶履带,也能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的机理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中,第1横向花纹R1和第2横向花纹R2的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上的布局(配置结构)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0中,附图标记B1是长横向花纹14的基部,附图标记P1是长横向花纹14的顶部。特别是,在附图中,用附图标记B1(14)表示长横向花纹14的基部B1,用附图标记P1(14)表示长横向花纹14的顶部P1,也同样用附图标记B1(15)表示短横向花纹15的基部B1,用附图标记P1(15)表示短横向花纹15的顶部P1。此外,在附图中,用附图标记B2(16)表示第2横向花纹16的基部,用附图标记P2(16)表示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长横向花纹14的延伸端部14e1和延伸端部14e2分别形成将长横向花纹14的顶部P1(14)的延伸端部分别以基部B1(14)的中心为轴地相对于基部B1(14)的延伸端部在履带周向上向相反的方向错开的形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长横向花纹14的延伸端部14e1在基部B1(14)和顶部P1(14)之间形成有倾斜面。
此外,短横向花纹15的延伸端部14e1和延伸端部14e2也分别形成将其顶部P1(15)的延伸端部分别以基部B1(15)的中心为轴地相对于基部B1(15)的延伸端部在履带周向上向相反的方向错开的形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短横向花纹15的延伸端部15e2,在基部B1(15)和顶部P1(15)之间形成有倾斜面。
此外,第2横向花纹16也同样,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端部16e1和延伸端部16e2也分别形成将其顶部P2(16)的延伸端部分别以基部B2(16)的中心为轴地相对于基部B2(16)的延伸端部在履带周向上向相反的方向错开的形状。
只要如上所述地构成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及第2横向花纹16,在第2横向花纹16的一个延伸端部16e1连结长横向花纹14的一个延伸端部14e1并且在第2横向花纹16的另一个延伸端部16e2连结短横向花纹15的另一个延伸端部15e2,就能够使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部P2(16)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呈直线状延伸并将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及第2横向花纹16分别设为绕各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轴线扭转的形状。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部P2(16)的周向长度LP长于第2横向花纹16的基部B2(16)的周向长度LB。在该情况下,即便使第2横向花纹16的倾斜角度不发生变化而是恒定地使第2横向花纹16呈直线状延伸,也能够通过第2横向花纹16追随履带主体部11的弯曲而变形而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
例如,前述的弹性履带1~3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自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11f1尖细地突出,因此若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使第2横向花纹16的顶部P2(16)呈直线状延伸并将具有绕延伸方向轴线扭转的形状的第2横向花纹16连结于长横向花纹14、短横向花纹15,则即便使第2横向花纹16呈直线状延伸,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也能够使第2横向花纹16的接地面16f1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变形,从而使第2横向花纹16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在图10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方向与第2横向花纹16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方向也相同。在该情况下,与使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方向与第2横向花纹16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倾斜的方向相反时相比,第2横向花纹R2的延伸长度也变长,因此在机身的行驶过程中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第2横向花纹R2的变形量变大,易于使堵塞在互相相邻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土性。
并且,图11的(a)表示为了针对第2横向花纹16的突出高度低于长横向花纹14的突出高度和短横向花纹15的突出高度的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对在其挂绕于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时产生的应变分布进行FEM分析而使用的模型,此外,图11的(b)表示使用图11的(a)的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
图11的(a)表示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之前的稳定状态,图11的(b)表示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之后的卷绕状态。特别是,图11的(b)的附图标记ε表示在第2横向花纹16中产生的应变(变形)。参照图11的(a)和图11的(b)可明确,在弹性履带1挂绕于旋转轮时,通过第2横向花纹16变形,从而能够易于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
并且,图12的(a)表示为了针对第2横向花纹16的突出高度与长横向花纹14的突出高度和短横向花纹15的突出高度相同的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3对在其挂绕于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时产生的应变分布进行FEM分析而使用的模型,此外,图12的(b)表示使用该图12的(a)的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
图12的(a)表示弹性履带3挂绕于旋转轮之前的稳定状态,图12的(b)表示弹性履带3挂绕于旋转轮之后的卷绕状态。特别是,图12的(b)的附图标记ε表示在第2横向花纹16中产生的应变(变形)。参照图12的(a)和图12的(b)可明确,在弹性履带3挂绕于旋转轮时,虽然在第2横向花纹16中产生的应变(变形)比弹性履带1小,但是也能够通过第2横向花纹16变形而使堵塞在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之间的异物剥离。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排土性优异的弹性履带。
上述的内容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示,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6e1和端部16e2分别连结于在履带周向上配置的对应的第1横向花纹R1,但第2横向花纹16只要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R1彼此之间相对于履带周向和履带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即可。即,在本发明中,第2横向花纹16也包含该第2横向花纹16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6e1和端部16e2均未与在履带周向上配置的对应的第1横向花纹R1连结的方式。此外,未与第1横向花纹R1连结的第2横向花纹16也包含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R1彼此之间间断地形成的方式。即,未与第1横向花纹R1连结的第2横向花纹16包含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R1彼此之间形成为在中途中断的状态的多个横向花纹中的各个横向花纹。即便是上述那样的未与第1横向花纹R1连结的第2横向花纹16,也能够获得改善了排土性的弹性履带。这样,根据本发明,第2横向花纹16能够设为配置于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R1彼此之间的至少1个横向花纹。
但是,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第2横向花纹16与在履带周向上配置的两个第1横向花纹R1中的任一者连结。最优选的是,第2横向花纹16像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那样与在履带周向上配置的两个第1横向花纹R1分别连结。
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由不同的长横向花纹14和短横向花纹15构成第1横向花纹R1,但第1横向花纹R1可以设为相同形状的第1横向花纹。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履带主体部11的履带宽度方向外侧的第1横向花纹R1是配置在同一条履带宽度方向线上且相对于履带宽度中心线O轴对称的结构,但也可以在履带周向上错开地交替配置,其相对于履带主体部11的布局没有限定。此外,在图1中,使弹性履带1在附图下侧接地,并从该附图的下侧朝向上侧旋转,但也可以使弹性履带1在附图下侧接地,并从该附图的上侧朝向下侧旋转。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用有芯骨弹性履带说明了弹性履带,但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也包含无芯骨弹性履带。
图13从履带外周面侧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4的一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中,第1横向花纹R1的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上的布局(配置结构)和第2横向花纹R2的履带主体部11的外周面上的布局(配置结构)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4是不具有芯骨12的无芯骨的弹性履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的虚线所示,弹性履带4在履带主体部11的内周面具有自该履带主体部11的内周面突出地形成的突起17。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17例如与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卡合,利用该旋转轮的旋转来驱动弹性履带4。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17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如图13所示,在无芯骨的弹性履带4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俯视履带外周侧时,第2横向花纹R2的拐点16p配置在突起17沿履带周向延伸的长度L17的区域内。换言之,如图13所示,在无芯骨的弹性履带4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图3的方向上观察该弹性履带4时的履带宽度方向观察时,第2横向花纹R2的拐点16p配置在突起17沿履带周向延伸的长度L17的区域内。在该情况下,弹性履带4中的、在履带宽度方向观察时突起17沿履带周向延伸的区域内的部分在挂绕弹性履带4时最不易弯曲。因此,若在突起17沿履带周向延伸的区域内的部分配置拐点16p,则第2横向花纹R2更易于以拐点16p为中心地弯曲。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无芯骨的弹性履带4中,由于在突起17沿履带周向延伸的区域内的部分配置有拐点16p,因此能够提高排土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在履带主体的外周面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横向花纹的弹性履带。
附图标记说明
1、弹性履带(第1实施方式);2、弹性履带(第2实施方式);3、弹性履带(第3实施方式);11、履带主体部;11f1、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11f2、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12、芯骨;13、抗拉体;14、长横向花纹(第1横向花纹);14a、主接地面部;14b、副接地面部;14e1、主接地面部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4e2、主接地面部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4e3、副接地面部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4f1、主接地面部的接地面;14f2、副接地面部的接地面;15、短横向花纹(第1横向花纹);15a、主接地面部;15b、副接地面部;15e1、主接地面部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5e2、主接地面部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5f1、主接地面部的接地面;15f2、副接地面部的接地面;16、第2横向花纹;16e1、第2横向花纹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第2横向花纹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e2、第2横向花纹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第2横向花纹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16f1、第2横向花纹的顶面;17、突起;D、履带厚度方向;e1、在履带周向上与第2横向花纹相面对的长横向花纹的主接地面部的根部分;e2、在履带周向上与第2横向花纹16相面对的短横向花纹的主接地面部的根部分;L、履带周向;L1、履带周向;O、履带宽度中心线;R1、第1横向花纹;R2、第2横向花纹;W、履带宽度方向;w1、第1横向花纹的与第1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w2、第2横向花纹的与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θ1、第1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θ11、在履带周向上与第2横向花纹相面对的长横向花纹的主接地面部的根部分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θ12、在履带周向上与第2横向花纹相面对的短横向花纹的主接地面部的根部分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θ2、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θ21、第2横向花纹的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附近的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θ22、第2横向花纹的另一个延伸方向的端部附近的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线所成的角度。

Claims (10)

1.一种弹性履带,其中,
该弹性履带包括:
履带主体部,其利用弹性体形成为环形带状;
第1横向花纹,其自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该第1横向花纹在履带周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并沿履带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至少1个第2横向花纹,其自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1横向花纹彼此间的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该第2横向花纹相对于履带周向和履带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该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所述第1横向花纹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第1横向花纹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具有使该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变化的拐折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自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低于所述第1横向花纹自所述履带主体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与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于所述第1横向花纹的与所述第1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在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随着靠近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而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与履带周向所成的角度在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延伸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随着靠近在履带周向上相邻的第1横向花纹而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2横向花纹的顶部在挂绕于用于驱动所述弹性履带的、机身所具备的旋转轮时变形为直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
所述第1横向花纹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
所述第2横向花纹随着从履带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而向所述履带周向一侧倾斜地延伸。
CN201780007666.1A 2016-01-22 2017-01-20 弹性履带 Pending CN1084731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0949 2016-01-22
JP2016-010949 2016-01-22
PCT/JP2017/001989 WO2017126680A1 (ja) 2016-01-22 2017-01-20 弾性クロー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3171A true CN108473171A (zh) 2018-08-31

Family

ID=59361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7666.1A Pending CN108473171A (zh) 2016-01-22 2017-01-20 弹性履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7126680A1 (zh)
KR (1) KR102062479B1 (zh)
CN (1) CN108473171A (zh)
WO (1) WO2017126680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3235A (en) * 1977-12-16 1979-07-03 Bridgestone Corp Elastic crawler track
JPS563084U (zh) * 1979-06-20 1981-01-12
CN2402576Y (zh) * 1999-07-06 2000-10-25 芦晓民 适用于小节距推土机的履带板
CN1735530A (zh) * 2003-01-09 2006-02-1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橡胶履带
JP2008221885A (ja) * 2007-03-08 2008-09-25 Kubota Corp ゴムクローラベルト
JP4204354B2 (ja) * 2003-03-06 2009-01-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クローラ
CN101626947A (zh) * 2007-03-06 2010-01-1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橡胶履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9614B2 (ja) * 1994-10-18 2004-02-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ゴムクロ−ラ
JP4787660B2 (ja) 2006-04-25 2011-10-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ゴムクロ−ラ
JP5784322B2 (ja) * 2011-02-22 2015-09-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弾性ク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3235A (en) * 1977-12-16 1979-07-03 Bridgestone Corp Elastic crawler track
JPS563084U (zh) * 1979-06-20 1981-01-12
CN2402576Y (zh) * 1999-07-06 2000-10-25 芦晓民 适用于小节距推土机的履带板
CN1735530A (zh) * 2003-01-09 2006-02-1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橡胶履带
JP4204354B2 (ja) * 2003-03-06 2009-01-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クローラ
CN101626947A (zh) * 2007-03-06 2010-01-1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橡胶履带
JP2008221885A (ja) * 2007-03-08 2008-09-25 Kubota Corp ゴムクローラベル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26680A1 (ja) 2018-11-15
KR102062479B1 (ko) 2020-01-03
WO2017126680A1 (ja) 2017-07-27
KR20180095057A (ko)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2186B (zh) 无芯骨橡胶履带
WO2014174851A1 (ja) タイヤ
CN105008214A (zh) 履带
CN108473171A (zh) 弹性履带
CN111183045A (zh) 具有厚度可变的腹板的非充气轮胎
US7159955B2 (en) Traction band and sprocket for vehicles
JP4677156B2 (ja) 弾性無端クローラ
RU2581315C2 (ru) Шина для назем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5784322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TWI255240B (en) Bicycle tire having assembled tread
JP2010052670A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2007230266A (ja) ゴムクローラ
TWI781314B (zh) 彈性履帶及芯材
CN105377578B (zh) 充气轮胎
JPS59106378A (ja) ゴムクロ−ラ
JP706807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518457B2 (en) Vehicle track
CN217533047U (zh) 履带
JP6915524B2 (ja) 不整地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4758270B2 (ja) ゴムクロ−ラ
US20240157725A1 (en) Wheels, tracks systems, and wheel assemblies
JP6758205B2 (ja) 弾性クローラ
CN113978565A (zh) 履带
JP201104222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63152B2 (ja) ゴムク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