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927A - 旋转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3927A
CN108463927A CN201780005355.1A CN201780005355A CN108463927A CN 108463927 A CN108463927 A CN 108463927A CN 201780005355 A CN201780005355 A CN 201780005355A CN 108463927 A CN108463927 A CN 108463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rotary connector
neutral position
turns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53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3927B (zh
Inventor
山下健二罗德利哥
宇都宫博文
牛山政利
川村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6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01R35/025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 flexible conductor wound around a rotation ax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其即使在使转向装置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中立位置处容易且可靠地固定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固定体的相对旋转。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中具备:自转销(50),其能够在套筒(30)中自转旋转,并且具有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而限制自转旋转的销侧缺口部(521);固定侧齿轮(231)和自转侧齿轮(511),它们使相对旋转与自转旋转联动地进行传递;固定侧切换机构(40)和销凸部(52),它们在中立位置处将自转销(50)从解除状态切换到限制状态。

Description

旋转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汽车等车辆主体的旋转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安装于汽车等车辆主体即转向轴上的旋转连接器装置是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组装旋转体与固定体而成的结构,在形成于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固定体之间的环状的收纳空间内收纳有卷绕成螺旋状的挠性扁平线缆(以下称作扁平线缆)。
所述扁平线缆的长度被调整成,在对位于中立位置的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组装方向盘等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方向盘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向轴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大致均等地旋转最大圈数。
即,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调整所述扁平线缆的长度,使得所述旋转体能够遵循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而分别向两个旋转方向旋转所述最大圈数。
因此,在从所述中立位置偏离的位置上将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组装于车辆主体的情况下,即使将所述方向盘向两个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进行最大圈数的转向,扁平线缆也具有余量,但若向两个旋转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进行最大圈数的转向,则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会超过能够旋转的范围而旋转,所述扁平线缆可能损坏、断裂。
对于这样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具备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具有在中立位置处覆盖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连接器的罩和与设置于所述固定体的突部嵌合的嵌合孔。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在中立位置处将所述固定部件具备的所述罩盖在所述连接器上进行覆盖,并且将所述嵌合孔与所述突部嵌合,由此能够在中立位置处固定所述固定体与所述旋转体。
但是,上述那样构成的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在为了进行检修、修理、更换等而从所述转向轴暂时拆下所述方向盘的情况下,所述旋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相对旋转。
通过将所述方向盘暂时拆下而相对旋转的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由于存在不清楚中立位置的问题,在再组装所述方向盘等转向装置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存在在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与所述转向装置的中立位置偏移的状态下组装的风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49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其在使转向装置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中立位置处容易且可靠地固定旋转体与固定体的相对旋转。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该旋转连接器装置由旋转体和固定体以能够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而成,所述旋转体由环状的旋转侧环板和在该旋转侧环板的内周缘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筒部构成,所述固定体由环状的固定侧环板和在该固定侧环板的外周缘形成的圆筒状的外周筒部构成,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自转部件,其以能够自转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具备与另一方抵接而限制所述自转旋转的旋转限制单元;旋转传递单元,其使所述相对旋转和所述自转旋转联动地进行传递;以及切换单元,其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从解除了所述旋转限制单元对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的解除状态切换到通过所述旋转限制单元的抵接而限制了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状态。
所述旋转体例如包括与套筒等其他部件一体地组装而构成的旋转体。
所述自转旋转包括如下的自转旋转:以与所述相对旋转的旋转轴平行的轴作为自转轴的自转旋转、以与所述相对旋转的旋转轴垂直的垂直方向或交叉的交叉方向作为自转轴的自转旋转。
所述旋转传递单元通过相互传递所述自转旋转的旋转力和所述相对旋转的旋转力,使自转部件的自转旋转与所述相对旋转彼此联动地旋转,包括例如以下结构:利用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和所述另一方的齿轮、配置有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齿的齿轮、或者带等其他部件等使其联动地旋转。
所述中立位置是指,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能够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大致均等地旋转的位置。即,所述中立位置是指,在能够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大致均等地旋转的情况下的所述旋转体和所述固定体的位置。
所述切换单元是指如下结构: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使得至少所述旋转限制单元能够移动到与所述另一方抵接的位置,由此从所述解除状态切换到所述限制状态。
另外,所述切换单元包括与所述旋转体或所述固定体为一体的结构、或使用其他部件的结构等。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转向装置从旋转连接器装置脱离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将方向盘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拆下等情况下,也能够在所述中立位置处容易且可靠地限制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固定体的所述相对旋转。
详细地说,若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进行了所述相对旋转的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中立位置,则利用所述切换单元能够从所述解除状态切换到所述限制状态。由此,能够限制所述自转部件的所述自转旋转,从而能够限制因所述旋转传递单元而与所述自转旋转联动的所述相对旋转。
即,仅使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进行所述相对旋转,就能够在所述中立位置将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切换到所述限制状态,从而能够间接地限制与所述自转部件联动的所述相对旋转。
由此,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在使所述转向装置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固定,使得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固定体仅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不相对旋转。具体而言,在将所述方向盘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拆下的情况下,也能够仅在所述中立位置处限制可相对旋转状态的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相对旋转。因此,能够在维持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容易且可靠地安装位于中立位置的所述方向盘。
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所述切换单元由移动单元和移动限制单元构成,所述移动单元在所述中立位置处能够使所述旋转限制单元在限制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位置和解除对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移动限制单元在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限制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的移动。
所述限制位置是指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抵接的位置。
所述解除位置是指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不抵接的位置,包括例如在所述另一方设置有用于防止与所述旋转限制单元的抵接的槽或凹部等的位置等。
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以下移动单元:由使得所述旋转限制单元能够在所述限制位置与所述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弹簧或橡胶等施力部件构成的移动单元、通过手动或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而在所述限制位置与所述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的移动单元等。
所述移动限制单元能够限制所述自转部件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在所述限制位置与所述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即可,包括例如以下的移动限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肋或槽的一个面与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的肋抵接从而限制所述自转部件移动的移动限制单元、使用其他部件来限制所述自转部件移动的移动限制单元等。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能够可靠地限制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从所述解除位置移动到所述限制位置,因此在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相对旋转被限制。即,能够仅在所述中立位置处限制所述相对旋转。
因此,在将所述方向盘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拆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在中立位置处的旋转限制,因此能够在位于所述中立位置的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上可靠地组装所述方向盘等转向装置。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由复位单元构成所述移动单元,所述复位单元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使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从所述解除位置复位到所述限制位置。
所述复位单元是指,通过将所述旋转限制单元配置在所述中立位置而使得移动到与所述另一方抵接的位置的结构。具体而言,包括利用弹簧或橡胶等弹性体的作用力复位到所述限制位置的结构、利用重力复位到所述限制位置的结构等。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中立位置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能够从所述解除位置自动地移动到所述限制位置,能够容易地限制所述自转部件的所述自转旋转。因此,能够在中立位置处更容易且可靠地限制所述相对旋转。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所述移动单元是通过转向装置相对于所述内周筒部的拆装而能够使所述中立位置处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
所述转向装置是指,例如操作车辆主体的方向盘或用于将方向盘的转向传递到车轮的转向轴,安装上述的转向装置是指,将所述方向盘和所述转向轴中的至少一方安装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组装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和所述转向装置的一系列动作,能够解除在所述中立位置处的限制状态。因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在所述中立位置处组装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和所述转向装置。
此外,在所述内周筒部具备所述切换单元的情况下,与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所述内周筒部以外具备所述切换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与其他物品等冲突的风险,因此例如在运送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等情况下,能够防止限制状态被解除。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所述移动限制单元由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的第1限制单元和设置于所述另一方的第2限制单元构成,在所述第2限制单元中具备解除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的移动限制的移动限制解除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所述旋转限制单元的移动限制分散到所述自转部件侧和所述另一方侧,能够减少施加于移动限制单元的负担,并且能够在所述中立位置处可靠地解除所述旋转限制单元的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的移动限制,因此能够可靠地使所述旋转限制单元移动到所述限制位置,从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所述第1限制单元与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作为一体而构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所述旋转限制单元和所述移动限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因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同时简化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结构。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设从所述中立位置分别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最大圈数为中立最大圈数,所述旋转传递单元是减速为所述相对旋转的圈数与所述自转旋转的圈数之比为所述中立最大圈数以上而进行传递的结构。
所述中立最大圈数是指,在所述中立位置处,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能够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分别旋转的最大圈数,例如能够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各旋转2.5圈的情况下的所述中立最大圈数为2.5。另外,所述中立最大圈数是根据车辆主体的设计等而不同的值。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抵接。
详细来说,将所述旋转传递单元构成为,减速为所述相对旋转的圈数与所述自转旋转的圈数之比为所述中立最大圈数以上而进行传递,由此,即使所述相对旋转旋转了所述中立最大圈数,也能够使伴随着所述相对旋转的所述自转部件的所述自转旋转的圈数为不足一圈。
即,在进行所述相对旋转的期间,能够避免在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抵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相对旋转在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被限制。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所述旋转传递单元是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相对旋转的圈数处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分别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最大圈数、即中立最大圈数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相对旋转的整数圈数的旋转作为非整数圈数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自转部件。
所述非整数圈数可以是比1大的数,也可以是比1小的数。即,在所述相对旋转旋转一圈的情况下的所述自转旋转包括比一圈大的情况、和比一圈小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抵接。
详细来说,在相对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旋转整数圈(例如一圈)的所述相对旋转,所述自转旋转旋转了整数圈(例如一圈)的情况下,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抵接,但由于相对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旋转整数圈的所述相对旋转,所述自转旋转从所述中立位置旋转非整数圈,因此能够避免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抵接。
另外,在将所述非整数圈数设为比1大的数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所述自转部件的小型化。
详细来说,例如在将所述旋转传递单元的结构设为齿轮的情况下,为了使所述相对旋转旋转一圈的期间的所述自转旋转不足一圈,需要使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的齿轮的齿数增加,使所述自转旋转相对于所述相对旋转的旋转速度减速。这样为了使齿轮的齿数增加,必须增大配置所述齿轮的所述自转部件的尺寸。
与此相对,在将所述非整数圈数设为大于1的数的情况下,即设成在所述相对旋转旋转一圈的期间所述自转部件旋转多圈的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使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的所述齿数增加。这样不需要使齿轮的齿数增加的所述自转部件与将所述相对旋转旋转一圈的期间的所述自转旋转设为不足一圈的情况下的自转部件相比,能够小型化。因此,能够削减收纳所述自转部件的空间,还能够使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小型化。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由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的第1齿轮和设置于所述另一方并且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构成所述旋转传递单元。
上述的啮合包括所述第1齿轮与所述第2齿轮直接地啮合以及间接地啮合。例如,包括所述第1齿轮与所述第2齿轮直接地啮合的情况、以及在所述第1齿轮与所述第2齿轮之间设置其他齿轮而间接地使所述第1齿轮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将所述相对旋转的旋转力可靠地传递到所述自转旋转,因此能够使所述自转部件可靠地自转旋转。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与所述另一方抵接。
此外,所述第1齿轮与所述第2齿轮能够无间隙地可靠地啮合,从而能够防止所述自转旋转伴随着所述相对旋转而空转,因此,能够顺畅地传递旋转,并且能够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使所述旋转限制单元更可靠地与所述另一方抵接,从而可靠地限制所述自转旋转。因此,能够使所述中立位置处的所述相对旋转的限制精度提高。此外,由于能够设置成使所述第1齿轮与所述第2齿轮可靠地啮合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在所述相对旋转时产生噪音。
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所述旋转限制单元是在径向上与所述另一方的内表面抵接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与所述自转部件一体地构成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设为简易的结构,并且设为可靠地与所述另一方的内表面抵接的结构。因此,能够伴随着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而限制所述相对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其即使在使所述转向装置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所述中立位置处容易且可靠地固定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固定体的相对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套筒的说明图。
图5是定子侧内周筒部的说明图。
图6是自转销的说明图。
图7是限制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解除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以下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示出从上方观察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从下方观察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剖视示意图,具体而言,图3的(a)示出图1中的A-A线剖视示意图,图3的(b)示出图3的(a)中的α1部的放大端面图,图3的(c)示出图3的(a)中的α2部的放大端面图。
图4示出套筒30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4的(a)示出从上方观察到的套筒30的立体示意图,图4的(b)示出图4的(a)中的B-B线剖视示意图,图4的(c)示出图4的(b)中的β1部的放大端面图,图4的(d)示出图4的(b)中的β2部的放大端面图。
图5为了说明固定侧切换机构40,仅示出从定子20切出的定子侧内周筒部23,具体而言,图5的(a)示出仅表示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俯视示意图,图5的(b)示出图5的(a)中的C-C线剖视立体示意图,图5的(c)示出图5的(b)中的γ1部的放大图,图5的(d)示出图5的(b)中的γ2部的放大图。
图6示出自转销50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6的(a)示出从上方观察到的自转销50的立体示意图,图6的(b)示出图6的(a)中的D-D线剖视示意图。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第2弹簧部件53的图示。
图7示出限制状态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7的(a)示出自转销50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的图3的(a)中的α1部,图7的(b)示出从上方观察到的自转销50相对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限制状态。
图8示出解除状态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8的(a)示出自转销50配置在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图3的(a)中的α1部,图8的(b)示出从上方观察到的自转销50相对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解除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定子20为基准,以转子10侧为上方,以套筒30侧为下方。此外,在从上方观察转子10(俯视)的情况下,以右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以左旋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1是组装转子10、定子20以及套筒30而构成的,转子10位于上方,定子20位于下方,套筒30与转子10成一体地被固定,由组装状态下的转子10与定子20构成收纳扁平线缆(图示省略)的环状的收纳空间S。
如图1和图2所示,转子10由以下部分一体地构成:大致环状的转子侧环板11,其在俯视时的中央部分具有大致圆形的贯通孔;以及转子侧内周筒部12,其从转子侧环板11的内缘朝向下方形成。
转子侧环板11中,作为连接器发挥功能的转子侧连接器13从转子侧环板1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另外,将转子侧环板11的外缘作为转子侧外周缘部111。
转子侧连接器13与收纳于收纳空间S的扁平线缆连接,并且与从配置于未图示的方向盘上的喇叭开关、气囊单元等的电路拉出的转向侧线缆(图示省略)连接。
转子侧内周筒部12是从转子侧环板11的内缘向下方延伸的圆筒体,内径与转子侧环板11的内径相同。在转子侧内周筒部12的下端形成有凸缘状的转子侧凸缘部121,转子侧凸缘部121向内径侧突出,并且沿着转子侧内周筒部12的下端侧内缘在周向上连续。
此外,在该转子侧内周筒部12,在内周面的对置的位置配置有2个用于与套筒30固定的固定部14。另外,固定部14只要能与后述的板状固定框33卡定而固定转子10与套筒30,则固定部14的个数不限于2个,可以根据设计适当地变更。
由此构成的转子侧内周筒部12的内径形成为比未图示的转向凸台的直径大一圈,使得能够从上方插入上述方向盘。
如图1和图2所示,定子20由以下部分构成:大致环状的定子侧环板21,其在俯视时的中央部分具有大致圆形的贯通孔;大致圆筒状的定子侧外周筒部22,其从该定子侧环板21的外缘向上方延伸;以及大致圆筒状的定子侧内周筒部23,其从该定子侧环板21的定子侧内周缘部211附近向下方延伸。
在定子侧环板2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于未图示的组合开关支架的固定爪24,在比定子侧环板21靠外径侧,作为连接器发挥功能的定子侧连接器25向下方突出。
如图3的(a)至图3的(c)所示,定子侧环板21的定子侧内周缘部211在从上方观察的状态下,宽度比转子侧凸缘部121略窄,在转子10与定子20的组装状态下,配置在转子侧凸缘部121的下方。
定子侧外周筒部22形成为以比转子侧环板11的外径略小的直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即,在转子10与定子20的组装状态下,配置在转子侧外周缘部111的下方。
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径形成为比定子侧环板21大一圈。即,为定子侧内周缘部211向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径侧突出的形态。
在该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在比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靠下方处沿着周向形成有固定侧齿轮231,并且设置有固定侧切换机构40,固定侧切换机构40切换后述的限制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的限制状态与解除限制的解除状态(参照图5的(b))。另外,固定侧齿轮231由110个齿构成。
定子侧连接器25与收纳于收纳空间S的上述扁平线缆连接,并且与在未图示的转向柱盖内从车辆主体(图示省略)侧的电路拉出的柱侧线缆(图示省略)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套筒30是从定子20的下方安装而与转子10固定的固定部件,在俯视时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该套筒30由上端筒部31、下端筒部32以及2个板状固定框33作为一体而构成,上端筒部31为大致筒状,下端筒部32从上端筒部31的下端向下方延伸设置,2个板状固定框33从上端筒部31的上端向上方立起,该套筒30设置有:大致圆筒状的套筒侧圆筒体34,其因上述转向凸台的安装而被向下方压入;第1弹簧部件35,其对套筒侧圆筒体34向上方施力;以及自转销50,其能够自转旋转。
上端筒部31是直径比转子侧内周筒部12小的筒体,在上端设置有凸缘状的套筒侧凸缘部311,套筒侧凸缘部311沿周向连续地向外径侧突出。另外,将套筒侧凸缘部311的外径侧的缘部设为套筒侧外周缘部312。
套筒侧凸缘部311的内径比定子侧内周缘部211的内径小,外径比定子侧内周缘部211的内径大一圈。并且,在套筒侧凸缘部311的周向上的一部分的下方具备收纳自转销50的大致箱型的销收纳部36。
下端筒部32是从上端筒部31的下端侧向下方延伸的圆筒体,其外径与上端筒部31的外径大致相同,并且内径比上端筒部31的内径小。
在下端筒部32的上表面、即下端筒部上表面321,在对置的两处设置有贯穿插入后述的套筒侧圆筒体34的卡定部344而卡定的孔状的被卡定部322。
在下端筒部32的外周面,在径向上缺口的套筒侧缺口部323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并在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该套筒侧缺口部323具有如下的指示解除功能:使通过倾斜来指示信号灯等的未图示的组合开关返回原来的位置,从而解除指示。
此外,未设置套筒侧缺口部323的部分的下端筒部32看上去显得比上端筒部31厚,但从下端到上端附近形成为内部中空状,板厚与其他部分相同。
板状固定框33是从套筒侧凸缘部311的外缘侧向上方延伸设置并在径向中央部分具有贯通孔的板状的框体,在转子10与套筒30的组装状态下,在能够与固定部14卡定的位置上配置有2个。
另外,板状固定框33未必必须在周向上为2个,可以根据设计适当变更,而且只要配置在能够与固定部14固定的位置上,配置位置也可以适当变更。
如图4的(a)至图4的(d)所示,套筒侧圆筒体34由大致环状的圆筒体侧环板341、圆筒体侧内周筒部342、以及大致矩形状的突出部343一体地构成,大致环状的圆筒体侧环板341在俯视时的中央部分具有大致圆形的贯通孔,圆筒体侧内周筒部342从圆筒体侧环板341的内缘向下方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突出部343从圆筒体侧环板341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外径侧突出。
在圆筒体侧内周筒部342的下端部分,在对置的两处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卡定部344。
第1弹簧部件35是以卷绕于圆筒体侧内周筒部342的外周面的方式安装于套筒侧圆筒体34的螺旋弹簧,在组装于套筒30的状态下,配置在下端筒部上表面321。
如上构成的套筒侧圆筒体34在与下端筒部上表面321及上端筒部31一同保持第1弹簧部件35的状态下,卡定部344与被卡定部322卡定,从而被第1弹簧部件35从下方支承。
如上所述,销收纳部36设置于套筒侧凸缘部311的周向的一部分,如图4的(a)至图4的(d)所示,形成为上方的面及外径侧的面开口的大致箱型。
详细来说,销收纳部36由构成下方的面的下表面部361与在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2个侧面部362构成,形成为以上端筒部31作为内径侧的面的大致箱型。
在下表面部361具备保持自转销50的销保持部363,销保持部363从下表面部361向上方突出,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筒状。
另外,大致箱型的销收纳部36的开口的上表面在与套筒侧圆筒体34组装的状态下,被突出部343封闭。
如图5的(a)至图5的(d)所示,固定侧切换机构40由在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沿着周向形成的槽部41和肋42构成。
槽部41形成为向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外径侧凹陷的槽状,并在周向上连续。
肋42形成为向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径侧突出的凸状,设置在与销收纳部36的外径侧对应的部分以外。即,肋42设置有切掉与销收纳部36的外径侧对应的部分而成的肋侧缺口部421。
这些槽部41的上表面与肋42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一致。
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自转销50由仅下表面开口的圆筒状的销主体51和从销主体51的上端侧外缘向外径侧突出的销凸部52构成,如图4的(b)至图4的(d)所示,在销主体51的内部具备第2弹簧部件53。
如图4的(b)至图4的(d)所示,销主体51的内径形成为与销保持部363的外径相等,以自转旋转自如的方式插装于销保持部363。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在该销主体51的外周面沿着周向形成有自转侧齿轮511。另外,自转侧齿轮511由15个齿构成。
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销凸部52中,除了周向上的一部分,从销主体51的上端侧外缘向外径侧突出大致板厚的量,并设置有将从销主体51突出的俯视大致圆形切掉周向上的一部分而成的销侧缺口部521。
销侧缺口部521以偏向销凸部52的周向上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第2弹簧部件53由与第1弹簧部件35同样的螺旋弹簧构成。
如图4的(a)至图4的(c)所示,如上构成的自转销50在保持于销保持部363的状态下,被在销主体51的内部配置的第2弹簧部件53从下方支承,并且被在套筒30上组装的套筒侧圆筒体34的突出部343限制向上方移动。
并且,自转销50在销侧缺口部521朝向外径侧并且位于肋侧缺口部421的情况下,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自转销50被第2弹簧部件53从下方支承并位于上方的情况下,朝向外径侧的销侧缺口部521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从而成为限制自转旋转的限制状态(参照图7的(a)和图7的(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限制状态下的自转销50的位置设为限制位置。
以用转子10与套筒30夹入如上构成的定子20的方式组装而成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构成为转子10及套筒30相对于定子20相对旋转自如。
以下对组装转子10、定子20及套筒30而成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1从上方依次配置转子10、定子20以及套筒30,转子10以转子侧环板11朝向上方配置,定子20以定子侧环板21朝向下方配置,套筒30以板状固定框33朝向上方配置。
使转子10和套筒30分别向定子20侧移动,由转子侧凸缘部121与套筒侧凸缘部311从上下方向夹入定子侧内周缘部211,并且使固定部14与板状固定框33卡定,从而将转子10与套筒30固定成一体。由此,转子10及套筒30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定子20相对旋转的结构。
如图3的(a)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1由转子侧环板11及转子侧内周筒部12与定子侧环板21及定子侧外周筒部22形成收纳上述扁平线缆的环状的收纳空间S。
此外,旋转连接器装置1能够从定子20侧安装于上述转向轴,并且形成有能够供上述转向凸台从转子10侧插入的插入孔H。
此外,旋转连接器装置1中,定子20的固定侧齿轮231与设置于套筒30上的自转销50的自转侧齿轮511啮合,转子10及套筒30相对于定子20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的相对旋转与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彼此联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中,作为初始位置,转子10及套筒30配置在能够相对于定子20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各相对旋转2.5圈的中立位置,并且自转销50配置在限制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子10及套筒30配置在中立位置的状态作为中立状态,将配置在中立位置以外的状态作为非中立状态。
如图7的(a)所示,中立状态下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中,由于销侧缺口部521朝向外径侧,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自转销50被限制了自转旋转。将该状态设为限制状态。
由于自转销50的被限制的自转旋转经由固定侧齿轮231及自转侧齿轮511与相对旋转联动,当自转旋转被限制时,相对旋转也被限制。此时,自转销50被第2弹簧部件53支承于上方的限制位置。
对上述那样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中立状态的解除方法进行说明。
中立状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通过向插入孔H从下方贯穿插入上述转向轴,并且从上方贯穿插入上述转向凸台,而被安装于上述车辆主体。
贯穿插入于插入孔H中的上述转向凸台按压套筒侧圆筒体34,由此突出部343与套筒侧圆筒体34一同被向下方压入,被第2弹簧部件53支承于上方的自转销50也跟随突出部343被向下方压入。
由此,自转销50抵抗第2弹簧部件53的作用力而从限制位置向下方移位,销凸部52能够通过固定侧切换机构40的槽部41,因此,成为解除了自转旋转的限制状态的解除状态(参照图8的(a)和图8的(b)),转子10和套筒30能够相对于定子20相对旋转。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解除状态的自转销50的位置设为解除位置。
解除状态的自转销50由于自转侧齿轮511与固定侧齿轮231啮合,当转子10及套筒30相对于定子20相对旋转时,自转销50自转旋转,并且跟随套筒30而相对于定子20相对旋转(参照图7的(b)和图8的(b))。对于相对旋转并移动到非中立位置的自转销50,销凸部52与槽部41的上表面及肋42的下表面抵接,从而被限制向限制位置移动。
接下来,对解除状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相对旋转的限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从中立状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拆下了上述方向盘的情况下,被上述转向凸台按压的套筒侧圆筒体34在第1弹簧部件35的作用下向上方移动,并且自转销50在第2弹簧部件53的作用下从解除位置移动到上方的限制位置。由此,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的销侧缺口部521限制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因此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相对旋转也被限制。
在从非中立状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拆下了上述方向盘的情况下,被上述转向凸台按压的套筒侧圆筒体34在第1弹簧部件35的作用下向上方移动,但销凸部52与槽部41的上表面及肋42的下表面抵接的自转销50不能从解除位置移动到上方的限制位置,旋转连接器装置1保持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连接器装置1向两个旋转方向适当地相对旋转并成为中立状态时,由于销侧缺口部521朝向外径侧,槽部41的下表面及肋42的上表面与销凸部52不抵接。由此,自转销50在第2弹簧部件53的作用下从解除位置移动到限制位置,从而限制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相对旋转。
此外,对于旋转整数圈以外的非中立位置处的自转销50,即使销侧缺口部521朝向外径侧,由于销凸部52与构成固定侧切换机构40的肋42的下表面抵接,不会移动到限制位置。
此外,由于自转销50和固定侧齿轮231分别由15个和110个齿构成,在使转子10从中立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圈或2圈的状态下,销侧缺口部521不会朝向外径侧。
因此,仅在中立位置处,能够将自转销50从解除位置移动到限制位置,因此旋转连接器装置1在非中立位置处能够相对旋转,并且在中立位置处被限制相对旋转。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中具备:自转销50,其能够在套筒30中自转旋转,并且具有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从而限制自转旋转的销侧缺口部521;固定侧齿轮231和自转侧齿轮511,它们使相对旋转与自转旋转联动地进行传递;以及固定侧切换机构40和销凸部52,它们在中立位置处将自转销50从解除状态切换到限制状态,由此,即使在将上述方向盘从旋转连接器装置1拆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中立位置处容易且可靠地限制相对旋转。
详细来说,在将上述方向盘从旋转连接器装置1拆下的状态下,使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仅在中立位置处,第2弹簧部件53能够使自转销50从解除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此时,销侧缺口部521由于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抵接,能够限制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从而能够限制与自转销50联动的相对旋转。
即,仅通过使转子10相对于定子20相对旋转,就能够在中立位置处将自转销50切换到限制状态,从而能够间接地限制与自转销50联动的相对旋转。
由此,旋转连接器装置1即使在拆下上述方向盘的状态下,也能够仅在中立位置处限制转子10与定子20的相对旋转,能够维持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中立状态,容易且可靠地与位于中立位置的上述方向盘进行安装。
此外,作为从解除状态到限制状态的切换单元,设置了:第2弹簧部件53,其能够将中立位置处的自转销50从解除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以及固定侧切换机构40及销凸部52,它们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限制从解除位置向限制位置的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限制销侧缺口部521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从解除位置移动到限制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相对旋转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被限制。即,能够仅在中立位置处限制相对旋转。
因此,在将上述方向盘从旋转连接器装置1拆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在中立位置处的旋转限制,因此能够在位于中立位置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上可靠地组装上述方向盘。
另外,在中立位置处,自转销50能够从解除位置自动移动到限制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限制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因此,能够在中立位置处更容易且可靠地限制相对旋转。
此外,第2弹簧部件53构成为通过将上述转向凸台向转子侧内周筒部12贯穿插入,能够将中立位置处的自转销50从限制位置移动至解除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上组装上述方向盘的一系列动作解除在中立位置处的限制状态。因此,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在中立位置处将旋转连接器装置1组装于上述车辆主体。
此外,作为限制自转销50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限制单元,由设置于自转销50的销凸部52和设置于定子20的固定侧切换机构40构成,在固定侧切换机构40具备解除自转销50从解除位置向限制位置的移动限制的肋侧缺口部421,由此,能够将自转销50的移动限制分散到自转销50侧和定子20侧,能够减少施加于移动限制单元的负担,并且由于能够在中立位置处可靠地解除自转销50从解除位置向限制位置的移动限制,能够可靠地使自转销50移动到限制位置来限制相对旋转。
此外,将销凸部52和销侧缺口部521与自转销50作为一体构成,由此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并且简化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结构。
此外,将从中立位置分别向两个旋转方向的最大圈数设为中立最大圈数,将固定侧齿轮231及自转侧齿轮511设为减速为相对旋转的圈数与自转旋转的圈数之比为中立最大圈数以上而进行传递的结构,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销侧缺口部521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
详细来说,将固定侧齿轮231及自转侧齿轮511设为减速为相对旋转的圈数与自转旋转的圈数之比为中立最大圈数以上而进行传递的结构,由此,即使以中立最大圈数相对旋转,也能够使伴随着相对旋转的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的圈数为不足一圈。
即,在进行相对旋转的期间,能够避免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销侧缺口部521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相对旋转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被限制。
此外,固定侧齿轮231和自转侧齿轮511构成为,在相对旋转的圈数处于从中立位置分别向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最大圈数、即中立最大圈数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相对旋转的整数圈数的旋转作为非整数圈数的旋转传递到自转销50,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销侧缺口部521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
详细来说,在相对于从中立位置向两个旋转方向旋转整数圈(例如一圈)的相对旋转,自转旋转旋转了整数圈(例如一圈)的情况下,销侧缺口部521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但由于相对于从中立位置向两个旋转方向旋转整数圈的相对旋转,自转旋转从中立位置旋转非整数圈,因此能够避免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销侧缺口部521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成为限制状态。
此外,在将非整数圈数设为比1大的数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转销50的小型化。
详细来说,为了使相对旋转旋转一圈的期间的自转旋转不足一圈,在固定侧齿轮231与自转侧齿轮511之间,作为构成自转销的一个部件,例如需要安插减速齿轮,该减速齿轮将自转旋转相对于相对旋转的旋转速度转换为能够减速的齿轮比,因此必须增大包括减速齿轮的自转销的尺寸。
与此相对,在将非整数圈数设为大于1的数的情况下,即设成使相对旋转旋转一圈的期间的自转销50旋转多圈的结构的情况下,不需要另外具备减速齿轮作为自转销的一个部件。由此,与将相对旋转旋转一圈的期间的自转旋转设为不足一圈的情况下的自转销相比,能够使尺寸减小。因此,能够削减收纳自转销50的空间,还能够使旋转连接器装置1小型化。
此外,作为使相对旋转与自转旋转联动地传递的旋转传递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自转侧齿轮511,其设置于自转销50;以及固定侧齿轮231,其设置于定子20,并且与自转侧齿轮511啮合,由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可靠地将相对旋转的旋转力传递到自转旋转,因此能够使自转销50可靠地自转旋转。因此,在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能够可靠地防止销侧缺口部521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
此外,自转侧齿轮511与固定侧齿轮231能够无间隙地可靠地啮合,从而能够防止自转旋转伴随着相对旋转而空转,因此,能够顺畅地传递旋转,并且能够在中立位置处使销侧缺口部521更可靠地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从而可靠地限制自转旋转。
因此,能够使中立位置处的相对旋转的限制精度提高。此外,由于能够设置成使自转侧齿轮511与固定侧齿轮231可靠地啮合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在相对旋转时产生噪音。
此外,销侧缺口部521通过设置成在径向上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的结构,能够将与自转销50一体构成的销侧缺口部521设为简易的结构,并且设置成可靠地与定子侧内周筒部23的内周面抵接的结构。因此,能够伴随着自转旋转的限制而限制相对旋转。
此外,通过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内径侧具备固定侧切换机构40、自转销50,与例如在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外径侧具备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与其他物品等碰撞的风险,因此在运送旋转连接器装置1等情况下,能够防止限制状态被解除。
另外,如上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1设置成如下的结构:由槽部41与肋42构成固定侧切换机构40,并且在相对旋转旋转整数圈时,使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旋转非整数圈,但也可以具备以下的减速机构:仅由槽部41构成固定侧切换机构40,在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从中立位置向两个旋转方向旋转最大相对圈数、即2.5圈的期间,旋转不足一圈。
还可以将上述减速机构设为使固定侧齿轮的齿数不足自转侧齿轮511的齿数的0.4倍的齿数调整减速机构,或设为在固定侧齿轮231与自转侧齿轮511之间另外使用齿轮进行减速的其他齿轮减速机构。
首先,使用图9,对具有齿数调整减速机构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a简单地进行说明。
此处,图9示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a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9的(a)示出旋转连接器装置1a中的图3的(a)中的α2部,图9的(b)示出从上方观察到的定子侧内周筒部23a和自转销50。
定子20a中,将由5个齿构成的固定侧齿轮231设置于定子侧内周筒部23a,将构成该固定侧齿轮231a的齿中的相邻的两个齿配置在肋侧缺口部421的两侧,并等间隔地配置剩下的3个齿(图示省略)。
如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固定侧切换机构40a仅由槽部41构成。
以上那样构成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a由不足自转侧齿轮511的齿数的0.4倍的5个齿构成固定侧齿轮231a,由此,即使从中立位置向两个旋转方向相对旋转,由于自转旋转不足一圈,因此能够防止自转销50的销侧缺口部521朝向外径侧。
因此,即使是具备仅由槽部41构成的固定侧切换机构40a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也能够防止在非中立状态下成为限制状态,仅在中立位置处成为限制状态。
另外,固定侧齿轮231的齿可以彼此等间隔地配置,也可以不是等间隔。
接下来,对具有其他齿轮减速机构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简单地进行说明。
其他齿轮是由与固定侧齿轮231啮合的固定侧啮合部分和与自转侧齿轮511啮合的自转侧啮合部分同轴地以一体旋转自如的方式构成的。
该其他齿轮设定成自转侧啮合部分的齿数比固定侧啮合部分的齿数少,只要能减速为在从中立位置向两个旋转方向旋转最大相对圈数2.5圈的期间,自转旋转不足一圈,则可以仅使用一个,也可以使用多个。
如上所述,即使从中立位置向两个旋转方向相对旋转,通过减速为自转旋转不足一圈,能够防止自转销50的销侧缺口部521朝向外径侧。因此,即使是具备仅由槽部41构成的固定侧切换机构40a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也能够防止在非中立状态下成为限制状态,仅在中立位置处成为限制状态。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中,
本发明的旋转体与实施方式的转子10及套筒30对应,
以下同样地,
旋转侧环板与转子侧环板11对应,
内周筒部与转子侧内周筒部12对应,
固定体与定子20、20a对应,
固定侧环板与定子侧环板21对应,
外周筒部与定子侧外周筒部22对应,
旋转传递单元及第2齿轮与固定侧齿轮231、231a对应,
切换单元、移动限制单元以及第2限制单元与固定侧切换机构40、40a对应,
移动限制解除部与肋侧缺口部421对应,
旋转传递单元及第1齿轮与自转侧齿轮511对应,
切换单元、移动限制单元以及第1限制单元与销凸部52对应,
旋转限制单元与销侧缺口部521对应,
切换单元、移动单元以及复位单元与第2弹簧部件53对应。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许多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说明中,具备这样的自转销50,该自转销50保持于从下表面部361向上方突出的销保持部363,绕相对于相对旋转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进行自转旋转,但也可以是绕平行于与相对旋转的旋转轴垂直的垂直方向或交叉的交叉方向的自转轴进行自转旋转的自转销50。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相互传递自转旋转的旋转力与相对旋转的旋转力的旋转传递单元,使用了使自转销50的自转旋转与相对旋转彼此联动地旋转的固定侧齿轮231和自转侧齿轮511,但例如只要能使自转旋转与相对旋转联动地旋转,则还可以使用带等其他部件等。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将能够向两个旋转方向分别旋转2.5圈的位置设为中立位置,但不仅限于2.5圈,还可以将能够向两个旋转方向分别旋转适当设定的圈数的位置设为中立位置。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使用了能够使自转销50从解除位置向限制位置移动的第2弹簧部件53,但不仅限于由螺旋弹簧构成的第2弹簧部件53,还可以是例如由板簧或橡胶等施力部件构成的第2弹簧部件、通过手动或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而移动的结构的第2弹簧部件53等。
标号说明
1、1a:旋转连接器装置;
10:转子;
11:转子侧环板;
12:转子侧内周筒部;
20、20a:定子;
21:定子侧环板;
22:定子侧外周筒部;
23:定子侧内周筒部;
231、231a:固定侧齿轮;
30:套筒;
40、40a:固定侧切换机构;
421:肋侧缺口部;
50:自转销;
511:自转侧齿轮;
52:销凸部;
521:销侧缺口部;
53:第2弹簧部件。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该旋转连接器装置由旋转体和固定体以能够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而成,所述旋转体由环状的旋转侧环板和在该旋转侧环板的内周缘形成的圆筒状的内周筒部构成,所述固定体由环状的固定侧环板和在该固定侧环板的外周缘形成的圆筒状的外周筒部构成,所述旋转连接器装置具备:
自转部件,其以能够自转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具备与另一方抵接而限制所述自转旋转的旋转限制单元;
旋转传递单元,其以能够联动的方式传递所述相对旋转和所述自转旋转;以及
切换单元,其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从解除了所述旋转限制单元对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的解除状态切换到通过所述旋转限制单元的抵接而限制了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
移动单元,其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使所述旋转限制单元在限制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位置和解除对所述自转旋转的限制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移动限制单元,其在所述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限制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由复位单元构成,
所述复位单元在所述中立位置处使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从所述解除位置复位到所述限制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单元是通过转向装置相对于所述内周筒部的拆装而能够使所述中立位置处的所述旋转限制单元在所述限制位置和所述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限制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
第1限制单元,其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以及
第2限制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另一方,
在所述第2限制单元中具备移动限制解除部,所述移动限制解除部解除所述旋转限制单元的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的移动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限制单元与所述旋转限制单元作为一体而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设从所述中立位置分别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最大圈数为中立最大圈数,
所述旋转传递单元是减速为所述相对旋转的圈数与所述自转旋转的圈数之比为所述中立最大圈数以上而进行传递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传递单元是这样的结构:
在所述相对旋转的圈数处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分别向所述两个旋转方向旋转的最大圈数、即中立最大圈数的范围内的情况下,
将所述相对旋转的整数圈数的旋转作为非整数圈数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自转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传递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
第1齿轮,其设置于所述自转部件;以及
第2齿轮,其设置于所述另一方,并且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限制单元是在径向上与所述另一方的内表面抵接的结构。
CN201780005355.1A 2016-01-08 2017-01-06 旋转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8463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2910 2016-01-08
JP2016-002910 2016-01-08
PCT/JP2017/000250 WO2017119479A1 (ja) 2016-01-08 2017-01-06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3927A true CN108463927A (zh) 2018-08-28
CN108463927B CN108463927B (zh) 2020-06-05

Family

ID=5927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5355.1A Active CN108463927B (zh) 2016-01-08 2017-01-06 旋转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9786B2 (zh)
EP (1) EP3402013B1 (zh)
JP (1) JP6754377B2 (zh)
KR (1) KR102148859B1 (zh)
CN (1) CN108463927B (zh)
WO (1) WO20171194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0425B1 (ko) * 2016-02-22 2020-02-21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티어링 칼럼 구조
KR20210071006A (ko) * 2018-10-11 2021-06-15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 커넥터 장치 및 회전 커넥터 장치의 조립 방법
KR20210098529A (ko) * 2018-12-13 2021-08-10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 커넥터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4702A2 (de) * 1996-11-25 1998-05-27 Oerlikon Contraves AG Leitungsverbindung
EP0853355A2 (en) * 1997-01-14 1998-07-15 Lucas Industrie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DE69824264T2 (de) * 1997-12-17 2005-06-2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Nagoya Drehverbindungseinheit
CN102684024A (zh) * 2011-03-15 2012-09-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US20140051266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Alps Electric Co., Ltd. Rotary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4933B2 (ja) 1994-03-09 2001-11-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リール
JPH08306457A (ja) * 1995-05-02 1996-11-22 Yazaki Corp 回転体と固定体との間の電気的接続装置
JP5697033B2 (ja) * 2011-03-29 2015-04-0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4974196B1 (ja) * 2011-09-29 2012-07-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5830447B2 (ja) 2012-08-20 2015-12-0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4702A2 (de) * 1996-11-25 1998-05-27 Oerlikon Contraves AG Leitungsverbindung
EP0853355A2 (en) * 1997-01-14 1998-07-15 Lucas Industrie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DE69824264T2 (de) * 1997-12-17 2005-06-2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Nagoya Drehverbindungseinheit
CN102684024A (zh) * 2011-03-15 2012-09-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US20140051266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Alps Electric Co., Ltd. Rotary connector
CN103633524A (zh) * 2012-08-20 2014-03-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54377B2 (ja) 2020-09-09
EP3402013A4 (en) 2019-09-18
KR20180096623A (ko) 2018-08-29
WO2017119479A1 (ja) 2017-07-13
US10199786B2 (en) 2019-02-05
EP3402013B1 (en) 2021-05-19
EP3402013A1 (en) 2018-11-14
JPWO2017119479A1 (ja) 2018-11-08
US20180316149A1 (en) 2018-11-01
KR102148859B1 (ko) 2020-10-14
CN108463927B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3927A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
JP5798946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軸連結器
US7677131B2 (en) Gear arrangement
KR101449392B1 (ko) 감속기
JP6616638B2 (ja) フォールディングシート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190360542A1 (en) Actuator for brake device
KR101985878B1 (ko) 이중기어를 갖는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 액츄에이터
JP5480845B2 (ja) 遊星歯車機構
JP6717134B2 (ja) 駆動装置
JP6216742B2 (ja) ギヤドモータ
CN104161021B (zh) 电动渔线轮
JP2001271893A (ja) 歯車装置
CN103307209B (zh) 旋转传递机构以及旋转连接器
JP7253350B2 (ja) ギア装置
JP2005270298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EP1647451B1 (en) Non-reversing short tape coil device
WO2009118202A1 (en) Steer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steering wheel and a superposition gearing
JP513383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ールコネクタ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10048352A (ja) クラッチ機構、クラッチ付減速機、および減速機付モータ
CN106838441B (zh) 操作器
EP1438771A1 (fr) Contacteur electrique tournant et ensemble de direct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muni de ce contacteur
EP1427072B1 (fr) Contacteur électrique tournant perfectionné et ensemble de direction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muni de ce contacteur
JP2008196946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レゾルバ構造
JP2018129157A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H0831536A (ja) 通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